1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24-04-18

1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共9篇)

篇1:1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李时珍中学童晶

自进入高三以来,师生的共同压力更加大了。特别是为了完成高考目标,同仁们深感肩负重任,因而更加地努力工作,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以往,先将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本学期我们主要进行了语文高考复习的第一阶段,即知识的网络系统阶段。以专题训练为依托,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以专题促归纳,让学生对所有考点的知识心中有数并自我成体系。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归纳。我所教的班级为理科班,语文基础相对较差,而且是部分学生根本不重视语文学科学习,我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尽管如此,我对学生依然是不抛弃、不放弃,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语文,让他们认识到语文对于他们的高考的重要性。

一、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大部分学生总觉得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高考语文成绩完全靠运气,而且到高三,各学科大量的做题,势必给可怜的语文学习带来了没时间做语文看语文的局面。语文教学在夹缝中求生存,只能在课堂上要质量,要效率。努力为学生学语文、自己教语文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学习环境。

二.、营造民主课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在课堂上多关注语文弱科同学,给他们精神鼓励,让学生在自信的阳光下成长,学习。对各班成绩优秀但语文总拖后腿的学生,利用课余和周六时间帮他们扫除学习中的疑问,耐心的讲解以此打动他们,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收到良好效果。善于捕捉每个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某一闪光点,以此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提高效率,上好讲评课

进入高三,面临着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学生的复习训练也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忽略训练和试卷讲评的过程。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有明确的目的性;讲评过程引思路、给时间、讲技巧、富有针对性;讲评后,引导学生领悟小结,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

其次,讲清试题的角度,即是怎样来考的,如,试题自身是给一篇科技短文选择题,实质是考查文章作者的思想倾向,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再如,以变换了的种种说法,考查对句意或文意的理解;文言文中,以句间关系的理解,考查翻译能力(即翻译时加上什么样的关联词)

第三、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句是否有语病常用三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法、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

第四,纠正错误务必落实。对于教师而言,要了解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哪些学生错,有针对性地改进复习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改正错误的规律。

第五,要讲究拓展。某题考查某内容、某种角度,同样的考查内容,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考。同样的要补充,有些变化的更应补充。这样,即可以以一定的量的重复,加上一定的变化,来增强对此一类题的理解,做到练一些题,通晓某一类题。对于学生而言,还可以自选课外题,以拓展对某一类题的范围、考查方式的认识。另外,还特别注意在讲评中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成绩较好的学生看到差距,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总结教训,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批

评、指责、扬一批人压一批人,或者以“高考题比我们的练习更难”相威吓,都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负面效应。

四、瞄准高考,狠抓常规,注重平时积累

语文学科是一门特别注重积累的学科,很少有人能够不真抓实干就能取得成功。进入高三我布置了学生以下几项常规性工作:按照高考考纲,每天积累易读错、写错的字词5个,成语1个;每个月除常规考试外额外完成习作一篇;坚持在每节课前五分钟开展诗词赏析或演讲成语故事或介绍名句等小活动,通过这三项常规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同时发展。

五、深入研究考试大纲,重视信息的沟通

1.在高三开始,细致研究分析近三年的语文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动态,并且及时加以落实。

2.在教学中,除了抓紧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外,还注意和同事研究学习,从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讲授到复习考试的合理安排等教学环节,认真吸取他人有益的教学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六、分析学生每次考试情况,对症下药。

每次考试之后,我们都认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我发现学生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的4~6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观题,还有作文。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管理,从四个方面落实教学任务: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细化内容。序化训练,深化辅导,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

七、专项复习,狠抓薄弱环节。

1.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长短线结合,对成语语、病句等内容在第一轮复习之后,穿插在下面各专题的复习中,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在穿插复习的过程中注意精选题目,做到短平快,尽量不影响专题复习的正常进行。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早读时间狠抓古诗文背诵,严把质量关,力求做到考试中不丢分。

2.复习文言文,将120个文言实词和1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归纳总结也印发给了学生。文言文复习是一大难点,尤其是文言文语句翻译,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专题训练。

3.对诗歌鉴赏,我们分三步进行复习:(1)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其神秘感。(2)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作为一般常识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3)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

4.努力创设语文学习氛围,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读写能力。(1)引导学生自觉阅读《意林》、《读者》、《青年文摘》、《语文周报》等优秀报刊。(2)要求学生坚持积累好句好段,利用周记进行练笔、积累材料。(3)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选例文,认真研读揣摩,利用文中材料进行仿写,然后对照原文,比较优劣,找出差距。(4)注重作文实战训练,认真选题,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导,在卷面、书写、标点等方面严格要求。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所教的班级的学习成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体平均分显著提高,个别学生的最高分在年级名列前茅。

总结过去的目的是为下一步的工作积累经验,为的是在今后的工作做的尽善尽美,在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感收获颇丰,真可谓教学相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力争在各方面做到日臻完善。

2011年12月

篇2:1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又告结束。这一学年我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我对教学工作严肃认真,勤奋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基本情况概述

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所以在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就尽量去了解他们。我发现班上同学比较乖巧,上课气氛有点沉闷,中等生、差生占了大多数,我备课时就要注意到这点,做有针对性的准备。

二、努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我一向努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经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课前能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和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精神,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教案详细。上课遵循科学的教学程序,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学,板书工整,条理清晰。根据六年级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分散知识的难点、突出知识重点,达到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语文课的特点,注重读中感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注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精讲精练,开展素质教育,向40分钟要质量。当然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课后能认真仔细地批改作业。同时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比如公开课、到外校学习取经等等。每个学期均能对教学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汲取经验教训。

三,想法设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讲解中,我总是注意语言的幽默风趣,语文学科,语言为主,老师的语言不生动,何能吸引学生呢?遇到词语句子的理解,我总是把学生的名字嵌入其中,这样一来,念到名字的学生多半关系到听讲不专心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一下集中了,而其他学生一听到老师讲解中提到同学的名字,自然也会关注,效果肯定要好狠多。对于学生回答中的好词好句,或是能体现其平时大量阅读的结果,我都是赞不绝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让他们知道,只要进行大量的,健康的阅读,必定会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从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学生都喜欢上我的课。

四、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注重在利用多种手段辅助语文教学。它的无穷魅力丰富了语文课堂,让语文从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寓学于乐,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突破口,经常在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活动,课外阅读竞赛活动,成语故事会等,让积极探究、争辩,充分发挥学生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优势,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狠抓课堂常规的落实和班风学风的建设。在每节课上课前,我都比较注重学生课堂常规的培养和检查,如果没有按我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一般都不急着开始上课,我宁愿不上课也要先把课堂常规落实好。通过狠抓班风学风的建设,以良好的班风学风,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五、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3:1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数字化资源,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及数字化资源建设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

1.核心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内容的主动建构,强调的是“学”。而传统教学所强调的是“教”。这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同时,由于本教材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凤凰传媒“数字化资源”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新的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2.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属于工科大类专业,学习的知识量大,更关键的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需求相互结合,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也要有较丰富的感性知识,更要有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这对于中职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现代教学强调学生需有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主动学习知识体系的意识与精神,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和发展。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平面划线、錾削、锯削、锯割、锉削、孔加工、螺纹加工、模具制造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够熟练使用钳工常用工量刃具;进行钳工基本操作和产品制造。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模具钳工的工作性质,学会平面划线、錾削、锯削、锯割、锉削、孔加工、螺纹加工、模具制造的相关理论知识。

2.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使用钳工常用工量刃具;进行钳工基本操作和产品制造。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工作服的穿戴、工量具的保管使用、安全文明生产等)以及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三、教学模式目标

基于上述教学模式与课程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结合本地区模具制造行业的发展状况、对中职模具毕业生的要求及我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目标是:

(一)任务描述

能借助教材、网络、模具实物或模型、模具工作过程、模具制造过程录像、动画和有关参考资料,熟练掌握模具具体制造过程中包含的每一个工作任务所涉及的模具相关知识内容和模具制造相关操作技能。

(二)任务目标

针对每一个任务,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请教教师与同学等方法,学会分析模具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任务,分析并解决模具制造任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最终完成任务,进而完成每一任务所需模具专业知识与模具制造专业能力的建构。

(三)知识储备

对完成本任务所需的工艺知识进行讲解,并结合数字资源进行多样化的提示。能在明晰产品加工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具体产品的技术要求,通过小组共同分析产品的工艺性与探讨加工工艺,合理制订加工工艺规程,以此指导产品的整个加工过程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要点。

(四)任务实施

即在制订的加工工艺规程的基础上,确定需要使用的刀具、量具、工装(夹具)、切削用量,进而形成完整的工艺卡,以指导具体产品的各道加工工序。在整个加工工艺规程及工序卡的指导下,通过数字化资源学习、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产品的加工任务。(在以后任务的实施中,必须对产品的加工任务进行交替,使学生能掌握各方面的加工知识,进而形成多方面的加工能力。)

(五)任务评价

通过学生自己评价、同学相互评价、教师点评等多元化评价手段,对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价,使学生客观地了解自身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以后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和改正的依据。

(六)任务拓展

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介绍。培养严谨细心的专业习惯、刻苦钻研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对模具制造专业的热爱。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生产现场为中心。它结合了项目教学法、数字资源信息化法、任务驱动法、探索发现合作学习法。因此,在运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参考文献

篇4:1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4+1”;化工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018-02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职业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对于化工生产技术类专业而言,则为化工企业输送生产一线操作、维修及管理人员,他们是化工企业日常生产、运营和发展的主力军。化工生产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得好与坏,既决定着能否为企业输送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也决定着能否为企业、区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至关重要。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化工生产技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但多是单独开设理论课程、化工仿真课程和单元操作实训课程,进厂实习也只是为了辅助教学,集中进行几次。这样一来,虽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全面,但仍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仿真与实际脱节的弊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培养适应岗位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4+1”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学效果良好,适应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符合化工生产岗位技能标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高职院校在设置理论、实践课程时,往往都是形成相对独立、自成系统的课程,讲授完理论课程之后再系统地进行实践训练。虽然目的是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时间差造成脱节。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由于没有及时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实践训练时,由于前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再加上学习完理论知识后经过了较长的时间,不免有所淡忘,导致理论基础有所缺失,实训效果固然也不理想。

2.化工仿真与实习实训脱节。将化工仿真技术引入教学,既弥补了校内昂贵的实训设备不易健全、不易更新的弊端,又弥补了校外实习因生产设备连续、复杂、高危等因素无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缺憾。但是,这样仍然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方面,由于现阶段的化工仿真界面多是二维简化设计,动态效果不够逼真,学生在进行化工仿真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对设备、生产运作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化工仿真软件,学生只需要使用键盘和鼠标便可以顺利模拟完成设备操作。如果操作出现错误,系统会提示或自动执行中止、联锁等动作,这样不利于切实强化学生的安全、规范操作意识。虽然化工仿真教学的缺陷可以通过单元操作实训和进厂实习来弥补,但化工仿真与实习实训往往分别独立开设,缺少有机结合,不能很好地形成互补。

二、“4+1”教学模式的提出

就以上问题,本文从岗位技能需求出发,将化工生产全过程分解成单元操作过程,以操作单元为依托,将课程进行整合,尊重认知规律,提高教学科学性,创造性地提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4+1”教学模式。其中“4”即每个操作单元的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课程→化工单元仿真→单元操作实训→进厂针对性实习,四步走;“1”即学生在学习了所有主要单元操作以后,要接受化工生产操作的综合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每个操作单元的四步教学要密切结合、有效互补,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化工生产操作综合培训使学生操作技能得以升华,更加符合岗位要求;职业技能鉴定以行业、企业岗位技能标准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客观评价,合格者授予相应技能证书,便于持证上岗。下面详细介绍“4+1”教学模式:

1.讲授生产单元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图示、动画、视频或实物教学,让学生对化工生产单元形成感性认识,讲授生产单元的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基础、工艺流程及控制方案等。通过图示、动画、视频或实物的演示,学生直观地掌握了生产单元主要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了生产单元的工艺流程及控制方案,为下一步的仿真教学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对生产单元进行仿真教学。使用仿真软件对学生进行仿真教学,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生产单元的操作规程(开车、正常操作、停车及事故设置),使理论过渡到实践,知识转化为技能。本部分采用讲训一体、重在实训的教学方式。学生仍处在理论知识的记忆时间段内,对所学理论知识记忆犹新,因而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将理论知识与仿真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仿真实践过程中得以强化和升华,由于理论教学为仿真实训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学生对化工生产单元操作规程的掌握非常得心应手,实训效果良好。

3.对生产单元进行操作实训。使用按照实际生产单元设备成比例缩小设计的单元实训装置,并仿真化工厂生产配套环境进行单元操作实训,学生犹如在实际岗位上进行生产操作,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单元操作实训,学生从仿真实训的二维模糊认识过渡到三维真实认识,强化了对化工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安全意识和理性操作,从岗位实际要求出发,为学生化工生产操作技能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针对所学生产单元进厂实习。学生进厂实习,将在校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工厂实际中,与工厂实际情况接轨。在生产现场的感染下,提升对化工生产的认知,进一步完善化工生产操作技能,并为将来的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感性认识和心理准备。

5.进行职业技能综合培训与鉴定。化工生产往往是连续、复杂、多变的,学生仅仅掌握单元操作技术还不够,必须根据化工生产工艺要求将化工单元有序组合、综合操作,以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所以,在学生学习完所有的主要化工单元操作技术之后,必须开设化工生产职业技能综合培训课程,使学生的化工操作技能得以升华,真正达到职业要求。在综合培训后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以行业、企业岗位技能标准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客观评价,合格者授予相应技能证书,便于持证上岗。

高职院校化工生产技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实现实用化、实际化、技能化,以适应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生产过程的“4+1”教学模式以化工生产岗位技能标准为纲领,以技能培养为总线,以单元操作为分支,通过课程的科学整合,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学效果良好,适应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符合化工生产岗位技能标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雨龙等.高职《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2]童孟良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开发研究[J].广东化工,2010,(7).

[3]李志松.高职《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实现[J].考试周刊,2009,(16).

[4]张良军,韩志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开展“双证”融通教学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8,(5).

[5]周波.创示范专业 育技能人才—高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7,(1).

篇5:教学工作总结1

转瞬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即将迎来毕业季。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有收获。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给节日披上了灰色的外衣,也给每个人心上罩上了一片阴影。根据教育局通知,我校也积极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初三学生面临中考,所以初三师生 5 月 7 日返现复学。我们几个化学老师每年担任初三教学工作,辛苦之余,更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现将我个人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1、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正常、高质量观看直播,大部分家长都能积极配合。但由于个别学生自控能力差,不认真学习,私发家长监督,其认真学习。

2、课前预习

在听课前一天布置预习任务,单词背诵是英语学习的一大难关,单词不认识,学生上课就会像听天书一样,所以课前预习背诵单词显得尤为重要。

3、观看直播

(1)直播前打卡,确保人数,做到准时收看,不迟到。

(2)确定网络是否有卡顿现象。

(3)提前 15 分钟在钉钉群发布直播预告,方便学生进入。

(4)提前准备好学习用具。

(二)、作业

结合直播,学生掌握情况,及时布置。通过家校本发布作业,让学生完成后拍照,发本校学习班群。

学生通过阅读电子档课文,借阅工具书完成,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按时完成,对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催促。

(三)、教师批改 通过家校本学生上交的作业及时进行批发,对于出错的学生、学困生再次通过微信、钉钉群私发进行讲解。

(四)、复课后的线上线下衔接 摸清了底细后,要对全年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学习态度懒散不按时上课、不跟直播不看回放等等)、个性化问

题(个别后进生理解的慢、对难点理解不透等)。

最后,制定合理的计划,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在线下教学开始的前两周,在“摸清底细,找出问题”基础上,采取“集体补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查漏补缺。

特殊的学期再次验证,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与时俱进,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篇6:教学工作总结1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一年来,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促管理,以制度促发展。通过一年的实施,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了极大地改善,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习惯决定命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本,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实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纳入本的教学教研计划中,并传达到每一个任课教师,把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纳入教师业绩的量化考核中。

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项好习惯的养成:(1)准备上课的习惯

我们要求任课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做好准备的习惯,包括学具的准备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学生下课后先收好上节课的学习用品和课本,将下节课需要的学习用品摆放好后,再出教室进行其它活动;要求教师课前2分钟进教师,督促学生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单回顾,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作简单预习,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杜绝了学生等上课铃响后再跑向教室,既保证了40分钟的授课时间不缩水,也养成了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2)喜欢读书的习惯

我们举办各种读书活动。一是保证学生有书读。各班建立起了班级图书角,学校将图书室的图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门别类地发放到班级图书角中方便学生阅读;各班级发动本班学生自行筹集,扩大了图书种类和数量。二是保证学生有时间读,要求各班制定早读10分钟、午读30分钟、晚读1小时的计划,确保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三是保证读书有效益,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展示活动,各班每月自行开展 一次读书展示活动,评选“读书之星”,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师经验交流会,推广我校在这方面做得好的老师的经验。(3)专心听讲的习惯

要求各任课教师课堂上要关注每个学生,营造宽严有度的听课氛围,对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学生要格外注意,及时提醒,多提问,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吸引其注意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

(4)认真书写的习惯

我们把学生的书写作为各科教师重点培养的习惯。一是要求教师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字姿势,指导学生书写的技巧和方法,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进行描帖;二是从严要求学生作业的书写,教师做到及时批阅,发现书写不认真或者乱写乱划的作业,建议重写。学校每个学期组织一次教书写展示活动,强化书写训练,并把学生作业的书写作为常规材料检查的重要内容,平行班之间要进行比较打分,对整体书写较差的班级要严厉扣分,限期纠正。

(5)大声发言的习惯

任课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上课大声发言的习惯,为每个学生创设发言机会,注意营造宽松愉悦的发言环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声发言。

(6)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要求教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督促鼓励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要求课堂作业当堂清,家庭作业按时完成。对于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教师要注意与家长沟通,耐心做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帮助,逐渐使孩子养成完成作业的习惯。

(7)及时复习、整理知识的习惯

中高年级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的习惯。学习一段时间后,要指导学生对前面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发现盲点及时补救,出现遗忘及时复习,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巩固。

保障措施:

1、全校领导达成共识,齐抓共管。

每天值班的领导每节课前都要到所分管的教学楼里抽查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早读10分钟的读书情况;领导进课堂听课一律坐在讲台的两边,主要观察评价学生参与学习、听讲、发言、书写姿势等方面的表现;学校举办的读书展示、写字展示等活动,学校领导全部参与评选打分„„经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起色。

2、全校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参与。

如果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班主任起主导作用的话,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则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为了让任课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制定了《特师附小教师关于上课的有关规定》,其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了较为明确的要求,让教师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3、发挥大队委和班委的作用,让学生参与管理。

班委是班级管理最直接的参与者。为了发挥学校大队委和班委的作用,我们给大队委的成员进行了分楼管理,负责检查早读、课前预习等;班委则直接组织本班的习惯养成活动,参与各种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当好老师的帮手,提高效果。

二、改革课堂教学,全力推进“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按照市县教研部门下发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做了如下工作:

1、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

2009年初,我们在具有了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成立了以校长、教导处主任为核心成员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文件及相关教育理论,学习学校的改革方案和各学科的教学模式,紧紧围绕精心备课、课堂设计、课堂训练、教后反思等环节开展教研活动,并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同时,各教研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校长、教研组长亲自挂帅,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过程、有反思,有成果汇报总结。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研水平

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端正态度,向课堂教学改革要效益,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多老师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课特色鲜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加大了年级、学科之间“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力度,杜绝不均衡现象。为了确保教研的实效性,我们确定每周三下午放学后一个小时为课改研讨时间,确保课堂教学改革沿正确的方向发展。通过讲座、经验交流、评课等形式,重点围绕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特点采用的不同教学模式这个主题展开研究。

四、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方式

落实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标准。学校建立学生学业评价方案。每学期学校只统一组织期末考试,单元过关和期中考试由各教研组自行组织,考试取消百分制,采用等级制;学科成绩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成绩采用等级制;学校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按学业成绩名次;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档案,依据学生的参与态度、作业记录情况、活动过程表现、活动效果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结果采用等级、描述性评语、标志性成果等形式表达。

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继续开展“小明星”评选活动。要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开展鼓励性评价研究,通过建立“小明星”宣传榜等形式,特别是学习方面的小明星,切实发挥“小明星”的带动作用

三、下一步打算。

篇7:高二语文教学个人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任高二(9)(13)班语文教师,高二(9)班是物生组合班,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最令人尴尬的是部分学生根本不把语文学科当成一回事,高二(13)班是政史组合班,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好,但水平参差不齐。期末考试已经结束,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更好地进行下学期的工作,特作总结如下: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己能坚持做到:坚持原则、奉公守法;践行规范、廉洁从教;教书育人、率先垂范;求真务实、严谨治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与精神;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全身心致力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在备课方面,自己能深入细致地学习本学科的“教纲”和“考纲”,领会其精神实质、掌握其精要与核心;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把握其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以及教材中的重难点、易混易错点、可考点与必考点;广泛涉猎有关的教学辅导资料,以期扩充内容、丰富知识、旁征博引、博观约取;同时还坚持学习和研究近些年的高考试题,更进一步地把握其改革方向、命题思想、命题思路、知识考查的深度与广度、解题思路、解题技巧、做题规范化要求等等。在深入研究教材、熟悉教情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心编写教案和学案。

在课堂教学方面,自己能够自觉落实“三主”要求(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主动性,着力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促成师生双方的通畅交流与双边互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结构和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自己能够做到:把握学生基础、理清成绩层次;区别对待、分类推进,从而使不同智力和能力层级的学生学有所得、不断发展、逐次提高;在基础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自己能够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有效地区分易混易错点,使所讲授的基础知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纵横联系、形成网络,能让学生易于理解、消化、吸收、掌握、运用。近一个学期以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一直使用启发式、诱导式、激励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且对自己的教法不断地加以改进与丰富。再者,自己能够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精讲多练,一直把“侧重双基、充分挖潜、提高能力”作为日常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课堂教学语言方面,自己能够做到语言精炼、深入浅出、表达清晰。

在课外辅导方面,自己能坚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在给学生解难答疑时耐心细致、循循诱导、清晰透彻,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除正常的辅导之外,自己还利用每周一、三、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举办“补差”讲座,以便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系统知识、复习归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

在学生训练方面,自己能够坚持进行“周周练”、“单元练”和“专题练”。所有上述练习都能做到全收、全改、全采分、全讲评,对于共性问题集中讲评,个性问题分别指导。同时加强考后的分析和总结,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现状、进步趋势,并据此不断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发挥练习对日常教学的及时指导作用。

在教学教研方面,自己能担任备课发言人,认真备课、认真编写教案、认真说课,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易混易错点,使集体备课活动内容丰富而充实,集体商讨热烈而深入,活动形式多样,活动效果良好。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能坚持听课,不断地观摩学习、借鉴吸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近一个学期以来,自己听课四十多节。

回顾近一个学期以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自己还存在着不少的不足之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在教育学教学改革一日千里的新形势下,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还需要一步地更新和改善,以便适应新教材、新要求、新高考,再者,自己对前沿教育教学理论和成果学习借鉴得仍然不够。

2、与同学科的其他教师的交流还不够,还需更进一步地加强。

3、与学生在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仍然肤浅,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尤其是动态发展情况还不能做到全盘把握、了如指掌。

在下段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着意改正的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求更好的成绩。

宋正斗

/1/14

篇8:1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一、建筑工业化的内涵和产生背景

1. 建筑工业化的内涵

建筑工业化是指按照工业生产方式来改造建筑业, 将建筑业从手工方式转向社会化方式。建筑工业化可以实现规模经济, 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程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是建筑构件在工厂预制, 运输到施工现场组装完成, 主要体现在工厂规模化预制和现场专业化安装两方面。建筑工业化的内涵如下图1。

2. 建筑工业化产生背景

近年来, 中国经济以每年GDP递增10%的高速增长, 再加上投资投机需求剧增等因素, 使得中国的房价暴涨, 导致大部分工薪阶层买不起房。为了抑制过热的房地产需求和增加住房供给, 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 涉及收缩信贷、改变税收状况、公共住房体系等多项内容。特别是2007年末, 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多层次住房市场化体系, 尤其加大建设保障性住房。同时发展商品住宅和包括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实现规模经济, 为了节约能源, 降低碳排放, 为了提高住房质量, 改善住居环境, 政府推进住房工业化和产业化是大势所趋。

二、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与建筑工业化的衔接

鉴于建筑工业化主要体现在工厂规模化预制和现场专业化安装两方面, 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可以围绕着它们开展。在此, 笔者受工业产业链的启发, 提出了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与建筑工业化的衔接的教学链, 具体见图2。

三、基于教学链上的“1+1+1”教学模式的提出

采用“1+1+1”教学模式, 第一个“1”指一份详尽的教学标准, 第二个“1”指一套良好的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模式, 第三个“1”指一个能让学生锻炼的校内实训工作室。三者关系是互为关联的, 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以提升教学效果, 具体详见图3。

1. 详尽的教学标准

确定教学标准的依据, 包括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规定、行业内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基础的专家的意见、专业教学委员会深入企业中调研所得资料。教学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任课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标准、使用的教材标准、教学服务人员的考核标准、课程教学标准。订立这些标准, 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动态原则。建筑工业化在不断的向前发展, 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标准也要随之改变, 可以设立每两年一次进行标准修订。

(2) 实用性原则。教学标准不能是空洞的, 要紧紧依托教学链, 每个内容都要有相应的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能够尽可能让这些标准好用好学, 实现标准使用绩效最大化。

(3) 可行性原则。标准的制订, 要能够最大化的实行, 特别是对于标准主要的执行对象———任课老师和学生, 要多听取意见。

(4) 系统性原则。由于标准涉及多个利益主体, 涉及多个方面, 在制订时, 专业教学委员会要尽可能地从宏观上把握, 系统地考虑。

(5) 一贯性原则。标准的制订, 要紧跟建筑工业化行业标准, 要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不能朝令夕改。换了学校领导, 换了专业负责人, 这些标准能够不受影响, 继续使用。

2. 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模式

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效果, 与一个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模式是分不开的。这种模式的运转, 离不开工学结合, 离不开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的热情参与, 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1) 由学校领导出面, 根据专业教学内容需要, 和相关企业 (包括预制工厂、安装企业) 签订协议, 进行校企合作。在合作时, 要考虑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要考虑能够进行深入合作的合作点。比如学校和企业如何搭建良好的平台, 使校内专任教师能够走进企业, 锻炼实践能力, 直至为企业提供社会服务。

(2) 组建校外实践教学团队。团队的成员组成要充分考虑实践的效果, 至少有一个专任教师, 要有一个校外师傅。专任教师和校外师傅定期保持沟通, 每个月做一次团队建设总结, 总结的内容主要是实践项目开展和执行的情况、遇到的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解决等等。校外实践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负责, 学校拨一定的经费维持团队建设的运转, 教师和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费用从团队经费里开销。校外师傅的报酬, 可以参照学校外聘教师的待遇, 以此来计报酬, 由团队负责人每月上报学校财务处。

(3) 按不同年级分批分时进行校外实训教学。高校的工科专业, 将来毕业的学生大都是为企业服务的, 因此一到二年级学生需要每个学期集中安排1-2周的时间参与到企业的实践, 二到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顶岗实习。每次去的人数不要太多, 以团队为单位, 分批制教学。

(4) 要把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渗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建筑工程专业的校外实践, 往往涉及安全方面的问题。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日常的教学中, 应该注意一些安全细节, 将学校制定的安全制度渗入到课堂中去。校外实训, 教师要先给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发放安全实训手册, 并在实践过程中监督学生是否注意到了安全。

(5) 定期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做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应涉及行业动态、建筑构件设计新理念、安装环节的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讲座的形式应该多样化, 可以现场讲解, 也可以视频、图片讲解。讲座的地点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室、学校的校内实训室、建筑预制场、安装现场等。工程师讲座的报酬可以从建筑工程专业经费里开销, 由专业负责人审批, 上报学校财务处。

3. 校内实训工作室

(1) 实训工作室里必须配备必要的场地和硬件设施。实训工作室场地可以分成两个区域, 一个区域是多媒体室区域, 硬件设施主要有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电脑配置不能太低, 能够运行设计软件和仿真模拟软件。另外一个区域是构件模型制作和安装实训室区域。实训室的布局不一定按照传统的方式, 可以以实训的需要分块布置。投影仪和音响设备主要是用来播放一些设计作品、预制工厂场景视频、现场安装场面视频, 同时还可以作为老师和学生的学习交流工具, 将自己的作品、学习的心得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2) 实训工作室里的电脑里要有适应教学需要的设计、仿真模拟软件。这里的设计软件主要是能够设计预制构件 (比如混凝土梁板柱、钢梁等) 的软件。至于构件的生产、现场安装教学可以使用仿真模拟软件。仿真模拟软件的开发资金可以向省市财政资金申请, 开发方式可以走联合软件企业分段开发的模式由于开发周期一般是几年, 花费很大, 可以按照教学链上的内容分模块、分段开发。

(3) 实训工作室要有专门的实训老师进行管理实训老师一般是有实际工程项目经验的“双师型”指导教师, 学校可以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聘任的方法解决。在实训工作室建设之初派骨干教师到构件预制企业锻炼, 参与企业的现场管理、技术开发及技术服务, 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一定水平的专家。如果内部培养不能解决问题, 可以从企业里招聘具备丰富经验的员工, 补充师资。

建筑工程专业“1+1+1”教学模式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模式, 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完成不好, 将会影响其它的环节, 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今天, 建筑工业化已经走近我们, 高校建筑工程专业不可错过这个机会, 只有适应形势, 未来才能变得很美好。

参考文献

[1]魏洁.强强联合共促建筑产业发展[J].混凝土世界, 2011, (10) .

[2]李第秋, 黄富佳.软件开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0, (6) .

[3]金大鸿.由韩国发展经验看中国构建多层次住房体系[J].学术论坛.2008, (12) .

篇9:语文教学的“1+1+1>3”

【关键词】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自学 评价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2)09-068-01

语文课的本色是什么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大多的非语文的东西。与之相反,有的课堂又似乎太过平乏,教师没有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至于学生索然无味,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这样的两个极端走向,都与语文的本色是格格不入的。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心童真。下面谈谈本人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第一,课前自学是课堂高效的“前奏”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叶圣陶告诉我们的。怎样达到这一境界呢?捷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语文来说,我认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主要的方法是教给学生读书。

比如:我教《杨修之死》时,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因此不但弄懂了曹操为什么把杨修杀死、为什么又要厚葬等问题,并且对《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他们滔滔不绝地互相答辩,有声有色地复述故事情节,不厌其烦地研讨《三国演义》,在两个单位时间内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与重点,而且还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重要典故,拓展了有关《三国演义》的谚语和歇后语,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求知欲非常强烈。相反,有的老师认为不预习也能上课,结果,课堂上学生第一次接触文本,读通课文用了半节课,学新字生词又花了半节课,对课文的理解又花了一节课,结果两节课后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很肤浅,没时间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研讨和拓展了。

课前预习是教师预设课堂生成、把握课堂训练重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重要铺垫。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是学生加深读文本理解的基础,是课堂中更好地进行深层训练的“通行证”,是课堂中更好地拓展知识的深度、广度的有力保证。

第二,当堂训练是课堂高效的“高潮”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

“当堂训练”就是指当堂练习和当堂作业,学生练习后由教师点拨和纠正。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举一反三,基本实现课堂揭示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既当堂完成了作业,老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课后的作业辅导打下了基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要求也得到了落实。如:《故乡》的训练重点是见到故乡时的描写与记忆中的故乡有什么不同。这样定好训练点,便于课堂中能很好地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练到点上。

此外,利用课堂练习竞赛、学生互出错题卷、年级阶段性检测、学校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定量检测,这个检测还是以教师所定的学案为蓝本,对学生学习过程全程监控,起到评价、诊断、反馈、预测和激励的作用。

第三,有机拓展是课堂美妙的“乐音”

1. 让经典诵读成为课堂的“伴奏”

经典,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得住意识形态变换考验的,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它是加强记忆,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的良剂,它直接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轻松诵读5分钟”是我们班课堂的开场白,它真正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2. 让延伸拓展成为课堂的“余音”

由于教科书的内容只是“引子”,内容有限,我认为如果惟其为载体,仅靠它来承载提高学生学能,培养语文阅读思考表达创造等综合素质,难充大任,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注意拓展和知识的延伸,拓展更多的词汇、更多的美文、更多的诗词……如学《天净沙秋思》,我们拓展余光中的《乡愁》;学习《散步》,我们拓展毕淑敏的《孝心无价》等,只要你用心挖掘,都能有可拓展的素材,如果坚持下去,学生每一课所学的知识就更多了,思维就更广、更活了。

上一篇:真空干燥箱使用说明书下一篇:中小学生夏季安全教育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