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点也是起点作文毕业

2024-04-29

终点也是起点作文毕业(通用14篇)

篇1:终点也是起点作文毕业

夏至已至,光阴流水,又是一年毕业季,还有多少话语在心头,口难开,记忆无需粉饰,光阴从未虚度。——题记

总觉得,因文字而相逢即为人世间最美好际遇。

若人生是一场初相遇,素年锦时,你我共一场胭脂醉,不醉不休,不停不止。

或许我们不必追问彼此可以陪伴走进一个怎样的未来,又会经历怎样故事情节,或许,再多的情深意重都抵不过岁月的脚步匆匆。

又一次回首我们曾走过的路,那时的欢笑还有那时的泪水,那时的一切早就深深印刻在你我的脑海里,不曾忘却,只因记忆里有你。

冥空念月,时空隧道中穿越古今谱写爱恋伴一月樱桃始葩。

菁华于初,重温旧时光最美初次浅诉衷肠伴二月杏花饰靥。

春以为期,南风暖窗于吱呀木椅感受岁月伴三月木笔书空。

似水年华,握不住流年若水今昔追忆过往伴四月罂 粟媚满。

且听心语,静听心中语执笔书写最美温存伴五月锦葵开放。

再见未央,离别季有爱天涯海角不算距离伴六月茉莉来宾。

不知不觉间一三年的旅途已经过半,我们即将走进这个多雨时节——七月。

且共从容,驻足感受生活让我们从容以待伴七月紫薇浸月。

走在自己的人生路途中,我们一路坎坷一路不平坦却也是一路欢声笑语。太多的人习惯了步履匆匆,然而或许真正懂得并且拥有生活的人会适时放满自己的脚步。

人生旅途中,总有人不断地走来,有人不断地离去。当新的名字变成老的名字,当老的名字渐渐模糊,又是一个故事的结束和另一个故事的开始。身边的`人只能陪着自己走过或近或远的一程,而不能伴自己一生;陪伴一生的是自己的名字和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名字所带来的感动。

生活带给我们太多的难以言说,许多人或事我们已经选择放下,随过往一起留在了回忆里;许多是与非却还萦绕心间,不如我们也从容以待,还自己一个明晰透彻。

深知你我情意绵长,不妨将你最温润的情愫托付给这个七月。

待时光宛然走过这个盛夏,我们会怀念这个多雨的季节。

你会发觉,总有一种雨一种回忆,在曾经的这个七月守候你。

待下一个花开时节,陪君醉笑三万场,不用诉离殇。

毕业季,不舍记忆,毕业季,不舍你。

篇2:终点也是起点作文毕业

大学毕业,是学生时代的终点,职业生涯的起点。毕业生走出校门时并不是一无所有,他们已经具备了开拓事业的核心能力,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对大学教育有了正确的认识,能够更理智地分析客观就业条件和自身状况。对大学校园抱有感恩之心,有助于毕业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念。

上班和上学是两回事儿

走入社会,要在心态上完成“角色转换”,大学毕业生不再是学生,而是职场新鲜人,社会入门选手。学生时代的多数习惯、与人相处的模式、生活理念都可能与社会不兼容,上班和上学是两回事儿。毕业生工作后,会不由自主地做同一件事——怀念学生时代,也许还要加上一句感叹:当学生真好。那么,上班和上学有什么区别?

老板不是我们的老师。毕业生进入职场,最初都抱有“学习”的心态,希望尽快学到技术,得到经验,做到更好的职位,拿到更高的工资,甚至把第一个公司当做职业跳板,学成后就立刻跳槽。有这样一个故事,老虎跟猫学本领,猫教老虎跳跃,怒吼,敏捷地捕捉动物。老虎学会猫的本领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吃掉猫。而猫轻轻一跳,跳到了树上。猫没有把爬树的本领教给老虎,所以,它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在商业社会,处处充满激烈竞争,猫与老虎的故事,随时都在发生。所以,不要惊讶老板或上司总是留一手不肯教你们,他们不是我们的老师,不会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

同事不是同学。进入职场,毕业生会发现同事关系非常友好,大家客客气气,在人际交往上不用费太大的心思,学生时代那些意气用事的争吵几乎不会在办公室发生。但是,过不了几天,就会发现同事之间的客气是一种疏远,我们无法与同事保持同学朋友间的那种亲密友爱。再过几天,又会觉得同事关系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一旦涉及到工作利益,办公室立刻硝烟弥漫。所有人进入公司工作都是为了生活,为了拿到更高的薪水,这就注定了要与同事处于竞争关系,有些人会不遗余力地打击竞争对手,大公司还会出现派系斗争。过去在学校,同学之间也有竞争,但同学间的竞争最多是争争奖学金和班级名次,而职场上的竞争,有时会让我们丢了饭碗,丢了名誉。进入职场,不要把同事当做同学,必须认清同事之间的关系:既要合作,也要竞争。当然,也不要把同事关系想得过于冷酷,真诚的人自有真诚的力量,志同道合的同事,更容易互相欣赏,进而成为朋友。

工资不是我们的零用钱

进入职场,靠自己的努力维持生活,孝敬父母,懂得金钱来之不易。房租、水电费、交通费、生活费、电话费„„衣食住行,全都需要钱,想做的事情太多,钱却总是不够用。从前在学校大手大脚,钱包空了可以给父母要,现在全都要靠自己。假期是法定,不是我们定

过去在学校,时间较为自由,每年两个长假不算,平日还能逃逃课,睡睡懒觉。偶尔生病,在宿舍躺上几天,也没有人责备。进入职场,要充分理解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上班迟到,扣钱;下班早退,扣钱;有事请假,扣钱;长假只剩国家规定的那几天,就算是到了假期,也因为平日工作太累,只想在家里休息,过去那些悠闲的时光,一去不返。进入职场,必须杜绝懒散现象,让自己习惯一种规律性的生活,习惯这种生活,就能从中挤出时间做自己喜爱的事,享受忙里偷闲的乐趣。现实不是我们的理想

篇3:终点也是起点作文毕业

教学的起点与终点, 就是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出发, 回归教育的本原。新的《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是做科学, 而不是学科学, 是基于学习的教学, 而不是基于教学的学习。

《老王》是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写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 但在“文化大革命”那样荒唐动荡的年代, 精神上没有受到污染。作者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选取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 表现老王的善良与凄苦。

课堂起点是引导学生品味文章, 分析“老王最后一次到我家送香油和鸡蛋”的原因, 肯定老王的善良; 课堂终点是引导学生理解: 社会地位再低的人也有精神世界的高追求。

课堂终点的设定对初二的学生而言可能有点高, 但是这样一篇文章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上, 有悖于作者的写作目的。杨绛曾经说过: 《老王》是我在混乱时代对人性中善的肯定。

文章最后一句是最有力量的结束语言 ( 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 如何解读这句话也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到达拓展视野终点的关键。

二、设计与教后反思

1. 对课堂设计的反思

( 1) 关于“愧怍”的解读, 本来是采用教参上的方法, 先说地位悬殊, 再说社会中有幸运和不幸的人, 幸运的人应该多关心不幸的人, 因为我们关心老王不够, 所以愧怍。后来有人说: 你拿些钱、物之类的东西给乞丐, 你觉得是关爱吗? 我意识到学生学了这篇文章, 只是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幸的人 ( 学生读一读就可以了解到) , 而没有意识到关爱他人需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平等观念和责任感。

( 2) 解读老王外貌的时候, 原来想采用雨果 ( 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认识了雨果) 的“美丑对照原则”, 老王丑陋的外表对照善良的内心世界, 但有点脱离主题说外貌的嫌疑。学生已经知道了, 我为什么还要再教? 变通之后反而觉得外貌写得更加有味道, 那是亲人对亲人的描写, 是对死亡真实的恐惧。

2. 教后反思

( 1) 成功零库存

课后我一直在想, 一位所谓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教新时代的学生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我想到海尔有一种叫“成功零库存”的企业成功经验, 我们不妨也尝试一下。

“成功零库存”就是, 忘记昨天我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所谓成功经验, 重新研究市场, 研究消费群, 进行产品新开发。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忘记昨天的经验, 忘记昨天是怎么教的, 重新考虑学生, 考虑时代进程, 设计新的教学方案, 再次走进作家心里, 让教育始终立足在时代前沿, 培养新时代的新学生。这是“起点”和“终点”的确立, 也是教师继续完善教学经验的方法。

( 2) 教者确立教学思想的“起点”和“终点”

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点。简单地讲, 他们的新思维是: 首先, 他们需要别人尊重自己的生活; 其次, 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个性, 自己也不评价他人的生活方式; 第三, 追求快节奏的生活; 第四, 生活中要有闪光点刺激自己的神经, 使之兴奋; 第五, 有一个自己的交友圈子。总之是追求新思想, 新潮流。课堂教学也应该紧跟学生的新思维。

①教师的个性化阅读起点

我们一直主张学习要提前预习, 自学对学习语文有不可估量的优化作用。对教师来说, 所谓个性张扬, 就是可以写下自己对某部文学作品的认识, 课堂上尽情地和学生交流体会, 不失为一种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如对某个词语的运用有自己的看法, 或者对某一段文字很有想法, 或者是对主人公、次要人物有自己的看法, 都可以写下来。

《老王》一课中, 学生对“埋在什么沟了, 我也没有具体问”这段文字想法特别多, 饶有兴趣地要我解答。我向学生解释: 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 北京叫“沟”的地方有很多, 所以可能是某一个地方; 其次回族人去世后穷人家是挖一条沟, 白布缠身埋葬亲人; 第三也有人说老王可怜, 连下葬的地方叫什么名也不知道等等。学习《老王》一文之后, 我又向学生推荐了杨绛夫妇描写文革中遭遇的一些书籍, 推荐钱钟书的小说《围城》给学生; 看了三毛的《拾荒记》, 推荐《杨绛说往事》给学生阅读。这些书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书。学了《老王》一文, 我还推荐了一本描写回族人生活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 让学生了解回族人民的生活习惯。

②反思“起点”与“终点”的关系

学生学到什么, 主要看教师给予什么。我在以后的教学中, 会更加关注学生的起点, 反思课堂的起点与终点, 追求课堂的高效性与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其中, 教师备课是高效课堂最为关键的一环。另一方面, 要在课堂上对教材进行动态生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 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换句话说,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 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和动态的生成。

三、“起点”“终点”和理想课堂的关系

理想的课堂是以教为中心 ( 起点确立) 和以学为中心 ( 终点生成) 的中间地带。

1. 起点的确立是学生可以轻松快乐地获取知识。快乐是一种内心愉悦的体验, 是一种惬意、幸福的感觉。快乐的语文课堂, 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快乐的语文课堂, 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地阅读, 大胆地质疑, 热烈地辩论。这样的课堂, 学生可以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平等、自由、宽松、和谐谱写了一支快乐的“课堂进行曲”。

2.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成的。教学不应是预设的“圈套”, 语文课堂上播下的种子, 收获的可以是情感的升华, 思想的启迪, 价值观的引领……这一切不可能完全通过预设而实现。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演绎, 彼此尊重, 动态生成, 达到“终点”, 飞越高山。因为唯有“生成”, 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 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生成”激活课堂, 语文课堂别样的精彩缘自“生成”。充满生成的语文课堂将成为师生自由的精神殿堂,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奇迹将在这里诞生。

3. 课堂教学适度和文本自身深度, 是循序渐进的。深入浅出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 教学起点的设计也是文本自身深度的起点, 读出“深度”是为了深入, 选择“适度”是为了浅出。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 我将一言以蔽之曰: 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些什么。要探明这一点, 并据此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篇4:结语:是终点也是起点

选择什么样的男人,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女人,如果你是邓文迪、章子怡,那自有默多克和艾维·尼沃等着你;如果你追求的是“粗茶淡饭保平安”的生活,或许“贫嘴张大民”更能给你幸福生活。不要急于嫁人豪门,更不要抱怨自己无缘豪门,毕竟, “豪门”就那么几扇,“容量”也极其有限,是进是出,成功抑或失败,修行还是在自身。

豪门内的女人们,哪个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结识富豪之前,她们有的是名牌高校的毕业生,有公司高管、生化专家,还有才貌双全的模特,学历、职业、样貌……即使不能面面俱备,但一定拥有绝对的强项。如果仅仅是个胸大无脑的美人儿,纵然是再美丽的花儿,也有凋谢之日,即便是长盛不衰,看官们也免不了有审美疲劳的一天。 所以说,钓个“金龟婿”已不是光靠脸蛋和身材就能如愿的了,靠运气、凭缘分,更要讲究实力和担当。更何况,一入豪门深似海,守在富豪身边,久在“海”中邀游,需要接受的挑战不比嫁入豪门容易。所谓“同甘苦、共患难”,豪门夫妻享得了富贵更要担得起磨难,毕竟世事难料,尤其是在风云变幻莫测的商界,今日的荣华富贵未必就是一世的安逸富足,财富之路的征程更是长远、崎岖。人生没有免费的午餐,富豪的家,需要“门当户对”、“旗鼓相当”。

篇5:终点也是起点作文毕业

01.

‌我回来了。

‌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羁绊,对文字的羁绊以及来自《第58封情书》的羁绊。其实你知道,我这个人讨厌矫情,也并不深情。之所以写这几封情书,完完全全是因为你。所谓羁绊,不过是放不下的情感。

‌第二个是初心。人活着,所有的期盼都是为了将来。我是个没有初心的孩子。在遇见你之前,我很少考虑将来的事。在遇见你之后,我心里所有的将来都是我们两个人的。算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明白初心。不管怎么样,为了所爱的事物,应该坚持下去。

‌第三个是读者。停笔的这段时间,有一些读者朋友反复地在问我,你的情书怎么不写了?所以你还是会继续写下去的吧?什么时候更新通知一声……说实话,很感动。我不是一个特别容易被人记住的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因为文字对我有一些印象,很开心。

停笔这么久,抱歉。

‌这是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故事还是值得期待的。

‌今天,还是先从学生时代说起吧。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长,学生时代的事总也说不完。

‌那是一段漫长而美好的日子。

02.

‌天色晚了。

‌你还记得那天晚上吗?你一定记得,那是你第一次扑在我怀里哭得不像话。

‌我早对你说过,就算高考失利,也不是什么大事。可你不这样觉得。

你觉得很丢脸。

‌我亲爱的,您是否应该反省一下,对自己的要求可否过高呢?

‌婉儿,从小到大,你一直是这样。优秀、自律、有主见。那个晚上之前,我可能没有办法想象你还会哭得这么无力。我可能是忘了如此可爱坚强的你,也会有脆弱得觉得一无所依的时候。

‌我也没有想到,原因居然是因为这该死的高考。

‌我那个时候很不称职,你说的对,我太自私了。

‌少不了的陪伴与安慰,我都做的不好。用你的话说,没什么用。

‌不知道我是怎么了,写到这一段。总是想起你哭的画面。

‌我见不得你哭。你一哭这世界都昏暗了。要是简简单单的闹闹性子耍耍脾气那还好,要是像这次一样哭得昏天黑地梨花带雨,我真的受不了。

‌不就是一场考试吗?考得好考得不好那都是正常的。

‌考得好点有个好的大学上,考得不好也不会没有归宿。

‌我这样劝慰你。却没有任何用处。

‌你说,这世界上的任何事都是优胜劣汰。没有人会记住失败者。

‌我被你的人生哲理折服。

‌我同意了。

‌你去复读。

03.

‌这对我们是一件极其残忍的事。如果我不陪你复读,我们就意味着隔着一千里继续谈恋爱;如果陪你复读,你的心理压力无可预知。

‌你说,“我不怕异地,怕的是我们再也不般配。我希望未来以平等的姿态陪着你。”

‌你看看你当时都胡说些什么,怎么就不平等了?

‌我拗不过你,一个人背着行李远赴他乡。我们开始异地恋。

‌现在想想,当时的决定也许是错的,感情不能拿来考验,在一起要靠两个人努力维持,而不是创造不好的条件。

但也许,这个决定并没错,未来的路很长,不经历一些不一样的,怎么能让你对枕边人完全安心呢?

‌我之所以纠结不是因为担心我们感情破裂,而是异地恋的日子实在难熬。

‌你复读的那年我的心里也备受煎熬。

‌在你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在你身边。你一个人面对着许多的压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可是我却不在。

04.

‌人们常常说,因失败而积累的经验教训是宝贵的。去他妈的经验教训,如果能成功,谁愿意失败?你说是不是?

‌那个漫长的暑假,我们过得不太好。

‌从6月8号晚上,三个月的暑假就算真的来了,像所有老师说的一样,无比的放松与漫长,做什么都有充裕的时间。睡觉,玩游戏,看杂志,谈恋爱。

‌我和几个兄弟商量着找份工作,不至于那么无聊。本来商量着一起,也好有个照应。结果,风哥去发小广告;我去夜市端盘子;耿特最厉害,去了工地搬砖。

‌你看,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有主见,所以我理解你。

‌成绩出来决定复读之后,我叫你不要来看我,你偏偏不听。我的工作,熬到凌晨不说,环境也差得要命,不想让你沾染这些乌烟瘴气。

‌“你去哪里,我就该去哪里。”你的道理无懈可击。

‌我住的地方不太好,在工作地点附近租的简陋房子,没用空调,没有卫生间。在最热的七月里,还好是在凌晨开始睡觉,不然根本睡不着。

‌你来看我就看我,还粘着不想走,这样陪着我熬,待了一个周。

‌一周以后,我越来越觉得,这辈子就是你了。

‌在夜市的工作差不多两个月,之后的日子大部分时间就是各种聚。很多聚会完全都是大老爷们,不让带家属,也不方便。有几次你想跟着去我都拒绝了。

‌从那以后你开始觉得,我这个大学生对你这个高中生有了恶意。

‌天知道,我完全没有。

‌不知不觉地,隔阂就这样产生了。你越来越觉得,不同身份的人没办法在一起,最敏感的时候甚至不同年龄的人也不行。

‌我知道这是为什么。所以没关系,你怎么说都可以,你怎么说我都不可能离开你。

05.

‌现在想想,那个暑假我们过得确实不好。很多思绪纠缠在一起,爱和别离是主流。那时的我们年少无知,不知道前方的路有多远。总觉得高考结束就是一个终点,大学就像老师说的一样,再也没有作业,再也没有睡觉时间不够的情况,再也不用有所顾忌地谈恋爱。

‌其实呢,除了死亡,人生根本就没有终点。你以为的出生和死亡这中间的任何一个终点,都是一个起点。而且它是崭新的,充满希望的,无可挑剔的。

我在起点等你。

‌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告别,我们成年的告别礼就是这么一场盛大的考试。考完之后,痛苦和愉悦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告别和开始。

‌告别过去,开始未来的生活。

‌你复习就从现在开始,好好珍惜最后意外得来的高中生活。我去外地,就即刻出发马不停蹄,不忘初心不忘家乡。

‌你看吧,我说的,哪有什么彻底结束?

篇6:终点等于起点作文

经常听到别人说道:“我成功了!”我的心中又默念起那句老话“他没有绝对成功,但他提高了。”多少年来,“成功”与“失败”困倒了多少人?又启发了多少人?站在“成功”与“失败”这一终点上,又意味着什么?

起点,这是我领悟到的。事物的探究,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永无休止的。这些过程中,人们已经历了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每一次都是把经验的总结作为了新的起点去进行更深一步发展。由此看来,世上任何事物并不真正存在“起点”与“终点”二词。

一个人的欲望愈深,他的终点愈远,但永远到达不了,因为人在完成他的一个欲望后,他的另一个更高的欲望已有了雏形。这就意味在这过程中,处处有起点,处处是终点,之间的差异只是意义的不同。这为一位追求成功的人带来了无穷动力。若是这过程中,有人回头看了,这会给害怕失败的人带来无底深渊。人的贪心,使他的人生终点不断提高,总是离自己那么遥远,最终,每个人不得不接受上帝对他开的玩笑,你该休息了。回顾每一个人的一生,每一个人都算得上成功者。追寻他心底的未完成的愿望,每一个人又都算得是失败者。

既然每一位人都或多或少带着遗憾归去,那又为什么不使人“无欲”呢?去摆脱这一场无休止的游戏呢?我的回答是绝不。这等于是失去了人的理想,奋斗着的终点及更高一层的起点。人要是有了这种思想,他就不会进步,甚至落后于他人,最终将被淘汰,古往今来,此类人亦未少乎。东晋的陶先生固然受人景仰,但从我的`观点看,他是被除数淘汰了的一位,最容易看出这一点的衡量标准是当时的社会并不需要出现这样的人。人的“欲望”是不能也是不可以灭的,因为它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一切事务的起点,也是无尽的终点,有了它,才有生活。

篇7:起点――终点作文

我们即将小学毕业,这是我们人生中一段短暂的路程。在我们踏出校门的那一刻,我们,就已不再是那一花一草一木的拥有者了。这时候我们应当明白,这是一个终点,但同时也是一个起点,一个新生活的起点!他是我们中学三年的起点!

太阳每晚落下也是一个终点。在太阳的世界中,每晚的落山是一种希望,对明日初升的希望,一个起点。太阳的落下不仅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起点!

身边的大树、小草、冬日的干枯,秋日的凋零也同样。这是他们漫长生命,花开三季的一个小小的终点。我坚信,它们永远不会把树叶掉落变成颓废的理由,因为,在它们心中,秋日的凋落,冬日的萧条只是一次停歇,一个终点,同时也是明年春天再生新叶的起点。一棵树,如果害怕树叶的凋落,悲观地把它想作是生命的.终点,死亡的前兆的话,那这棵树是不配生存的,它胆怯!

小学的毕业为的是中学的开始,太阳的落下是为了明日那火红初升的清凉,中午的炙热,而树叶秋天的凋零是为了明年春天的更加茂密!

篇8:终点也是起点作文毕业

众所周知, 博物馆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 才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 为广大群众所认可。殊不知,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是珍贵文物、标本的汇聚地, 更是开启历史闸门的一扇窗。因其不可再生、不可复制, 所以更显弥足珍贵。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人, 无不被它的厚重感和时代感所感染。通过展出的历史文物, 我们虽不能身临其境, 却可以通过这些“活化石”一览其昔日风采, 也倍感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每每举办画展, 参观的人数众多, 各行各业, 不辞辛苦, 慕名而来, 接踵而至。此次欧洲经典美术作品的展出期间, 加之新闻媒体的渲染, 群众奔走相告, 一时间万人空巷, 规模空前, 只要是开馆时间, 人们早早的排队等侯, 人造版贪吃蛇, 一点也不为奇, 只为一睹为快。我作为一名博物馆人, 在积极做好服务的同时, 也不禁感慨:达芬奇是著名的大画家,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 此次画展的展出作品更是一流。但是这次画展为期一个月, 一个月以后, 还有后续很多的展览, 尤其是国内外众多画家的展览, 博物馆该如何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提供更好的服务水平, 才能保证观众的参观数量, 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 保持持续的良性发展?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首先来说说儿童。最常见的就属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 跪在地上或趴在展台上记录着似懂非懂的展品名称, 问他们为什么来看展览, 他们几乎异口同声:为了写作文!多么滑稽的回答, 这么好的展览难道只是应试教育的一个道具?不, 这绝不是举办画展的人的初衷, 这也与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背道而驰的。儿童美术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们发现美的眼睛,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育得当, 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儿童互动、电子游戏, “拼图”一些熟知的方式增加孩子们的参与度。借鉴西方博物馆儿童活动设计的哲学思想, 基于儿童认知心理学, 儿童可以在他们熟悉的环境氛围下, 通过社会参与的方式学习。如何让孩子爱上博物馆?我们并非只是让孩子用死记硬背而的方式记住历史的时间点和重大历史事件, 而是从他们熟悉的身边的衣食住行着手, 用形象的文化图案和文化符号潜移默化的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以此次大展为例, 除了继续沿用文化工艺品的形式宣传达芬奇的作品外, 也可以暂时开辟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一个小角落作为画蛋体验区, 体会一下少时达芬奇画蛋的经历, 教育孩子们从小事做起, 鼓励儿童用动手、动脑的方式参与其中, 营造有利于儿童社会交往的场所。除此之外, 博物馆应该发扬“走出去, 引进来”的合作模式, 走出博物馆, 走进校园, 与学校联手共建, 可以把展品带给校园观赏, 也可以把孩子的涂鸦作品请进博物馆, 互促互利。努力开拓孩子们的兴趣点, 多角度的设置一些参与度高的互动小游戏, 寓教于乐的同时也增加了博物馆的人气。博物馆除了他所扮演的知识宝库与学习中心的角色之外, 他所呈现的将不再是漂亮的建筑和其中的收藏, 将以向外延伸的触角, 包括出版品、电子网络和教育活动, 带动社会整体文明前进的步伐。

在一个国家和民族中,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他们的心态和行为, 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而老年人的行为可能也是评价一个国家文明进步和和谐的重要标准。在参观者中, 老年人的人数可以说和儿童平分秋色, 基本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慕名而来, 旨在观摩欣赏, 他们三五成群, 退休以后时间多, 感慨少时没时间学习和欣赏, 晚年得空充充电, 这也是社会文明的一种进步。好学才能进步, 倘使人人前进一小步, 社会就能前进一大步。另一种就是闲来无事凑个热闹, 正好赶上了, 索性随大流看一看, 我们不能妄自揣测他们参观的目的性, 但是毕竟抱着来学习欣赏的态度来参观的是少数。他们由于视觉、听觉感官生理功能的减退, 反应能力下降, 反应时间长, 动作不灵活, 协调性差等等一系列活动特点, 致使他们很难更快更好的融入讲解的队伍中, 所以, 他们大多是挑人少的时候来, 手拿放大镜, 小心谨慎的进展厅参观。如果年轻人参观一个展厅需要的时间是一个小时, 那么他们可能得2到3个小时, 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如果说设在二楼以上的展区, 要不是特别感兴趣, 他们也会担心身体承受不住而选择放弃, 也就在一楼大厅逛一逛就回家了, 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逗留再此。如何给老年观众提高更好的服务, 而不是只把这里当成公园一样遛弯的地方, 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自我馆开馆以来, 我们就适时的发展了一批志愿者, 志愿者中有老有少, 其中老年志愿者居多, 多为退休职工, 人退心不退, 发挥余热。在志愿者队伍中, 志愿者根据老人的特点, 设置适合老人的讲解词, 走的慢一点, 讲的细一点,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服务老人的过程中, 让老年观众老有所乐, 让老年观众不再觉得自己是累赘, 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主人, 有必要有理由了解历史, 用自己的生平经历更好的为我们解读历史, 与此同时, 他们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互惠互利, 为了共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次欧洲大展, 有些老人不辞辛苦, 早四点半来排队看展览, 正式开馆得到九点。我们可以做到提前准备, 可以先安排老年人在大厅有秩序的等候, 毕竟天气等原因不可控, 等的时间太长, 身体受不了也是在所难免的。除此之外, 为了更好的服务老人和学生, 启动临时应急预案, 开辟北门通道, 秩序井然, 有效的做到了分流, 也避免了拥挤踩踏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也为我们的服务敲响警钟。

最后来说一说年轻人。周末的参观人群中, 年轻人成了参观的主力军。这里的年轻人除了年轻的学生, 更多的是年轻的爸妈带着孩子来感受文化氛围。周末的博物馆, 可以说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周末的观展人数本来就高, 适逢本次欧洲大展, 更是观者如潮, 往来如织。像大多数的年轻人, 参观的流程一般就是拍拍照, 留个影, 刷刷微博, 上微信晒个图, 也就止于此了, 至于这画展是什么时期的, 作品的鉴赏一概不属于关心的范畴, 更别提和一些相同时期的画家作比较了, 根本就是一走马观花, 什么都不明白, 这也是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一大缺憾。当他们走出博物馆, 别人问起都有什么的, 大脑一片空白, 啥也没记住, 光记得拍照了, 可悲乎!虽然我们保证了观众数量, 但是宣传教育的质量如何保证呢?现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 我们应该推出新的交流互动方式, 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的信息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传播性广的的信息渠道, 细分用户层次, 上传一些关于画展的专业介绍, 允许客户下载, 方便不到现场的潜在观众也能了解画展的相关内容, 创建可信赖的服务品牌, 不同用户群的特色开展系列活动, 形成品牌服务。没有条件办讲座培训活动, 可以由工作人员搜集资料, 整理编辑, 在网站上开设专栏或编订成小册子, 形成品牌专栏, 定期开展成人开放日活动, 发展更多的志愿者。

提到年轻的爸爸妈妈, 不妨多说几句。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重视亲子教育, 所谓亲子教育就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的, 根据我国特有的家庭状况, 这种关系被扩展为所有与幼儿密切接触的人———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从而形成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所以, “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婴幼儿潜能以及培养婴幼儿个性为目标, 以不断提高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亲子教育不是单纯的家庭教育, 也不是传统的园所教育, “亲”与“子”两者都应该受到教育, 而博物馆则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 是家庭教育的补充, 是教育儿童的第二课堂, 无疑也是亲子教育最佳的场所, 亲子教育强调的是社会修养、知识教育、能力素质、与情感性格四者合而为一, 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亲子教育课程要随着幼儿的发展制定, 具有很强的年龄性, 是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特征而制定的。为此, 博物馆在之前保留的特色孔子学堂和国学经典课程体验的同时, 也可以通过画展来增加亲子教育的机会。博物馆在举办这些画展的同时, 可以适时引进一些专业的介绍, 我们可以挑选这方面的专家或老师, 结合展品的特性, 设置适合的讲解词, 增加肢体语言的配合, 做一些相关专业的介绍, 让更多的孩子从开始接触到慢慢喜欢, 潜移默化的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如此以来, 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最后, 作为一名博物馆人, 该做的还有很多。此次欧洲大展的完美收官, 是终点也是起点。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 多角度多思维的来考虑如何服好务的问题。我们不仅是信息服务的提供者, 也是信息服务的需求者。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供服务和技能培训, 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职业发展教育机会, 通过信息服务促进所有人的持续终生学习, 帮助利用自身技能为博物馆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摘要:在博物馆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的今天, 如何能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 一直是博物馆人思考和谋略的重点。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自画像等一系列经典作品展在山东博物馆的成功展出, 无疑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在自家门前看大展, 越来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种新选择。在经典画展过后, 还会涌现许多其他的画展, 如何留住观众, 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 将是一个大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博物馆,儿童美术,志愿者,亲子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芳.发现博物馆中的乐趣[J].中国文物报, 2013.

篇9:罗京是终点也是起点

《新闻联播》是中国最严肃、最权威的一档新闻节目,而罗京儒雅庄重的神态,毫不矫柔造作的播音,尤其是那口充满磁性的“童子音”,把《新闻联播》变得柔性亲切,增加了些许人性化特点。据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组委会在《新闻联播》著名播音员罗京去世后进行一项调查显示:九成以上观众对罗京有极高口碑,非常满意罗京的公众形象。

罗京的逝去,对60后、70后这两代人而言有一种难以遏制的复杂情怀,糅杂着怀念、追忆、伤感、难忘……罗京是他们心中平凡而又真实的偶像,是一位亲切的兄长。罗京走了,也带走了这两代人的一部分青春记忆,终结了

《新闻联播》的一个时代。

斯人已逝,我们无限缅怀,但是历史的车轮还将继续前进。中国30年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但《新闻联播》却一直以不变应万变。如果说《新闻联播》是中国国情的晴雨表,那么收视率就是《新闻联播》的晴雨表。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体调查公司提供的今年1月至5月的统计数据,在全国35个中心城市中,《新闻联播》的平均首播收视率为5.6%,这意味着每天有7280万人收看这档节目。尽管《新闻联播》目前的收视率依然在中国所有电视节目中保持第一,但相比上世纪80年代收看《新闻联播》的盛况,目前的境况并不乐观。

“《新闻联播》的收视率80年代一直稳定在5%以上,最高峰时曾达到58%。”中国人民大学的周小普教授说。

“在这个崇尚多样化、崇尚魅力、崇尚新颖的时代里,一个新闻节目的门面多年不变,实在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潮流。”有大学生观众如此表示。此外,有媒体在北大随机采访了10名大学生,有6名表示,在他们眼中,凤凰卫视的新闻节目才做到了“与时俱进”:口语化的播报方式、按照新闻规律安排内容、精辟到位的分析等等。尽管以凤凰卫视为代表的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完全不同于《新闻联播》,但他们却实实在在地正在瓜分着这个曾经拥有中国一半观众的“新闻权威”的市场。

近曰有消息称,央视内部针对《新闻联播》的工作安排展开了讨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央视对《新闻联播》走向亲民化的愿望一直比较关切,从7月开始对包括《新闻联播》在内的很多新闻节目做出大的调整。《新闻联播》会继续体现中国主流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但在表现形式上会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篇10:起点・终点作文

“各就各位,预备……”伴着裁判员的声音,运动员纷纷站上起跑线。他们每个人的状态各不相同。有平静如水的,似乎不关他的事。也有忐忑不安的,脸一下子刷白,双手不自然的乱动,紧张极了。还有一脸严肃的,双目炯炯有神,两手单膝下跪,眼睛里发出亮光向终点望去,似乎胜利在握。看台上的啦啦队也发出洪荒之力,扯着嗓子,挥动着班牌,向着跑道上的运动员大声喊叫:“七(4)班加油!七(4)班加油!”我也暗暗地对自己说“加油,为班级荣耀争光”。随着裁判员嘭的一声响,响彻云霄,运动员们像脱缰的野马,迈开步子,双臂不停地挥动着,每个运动员似乎都拼尽全力,看台上的啦啦队们手心里都沁出了汗,“加油啊……。”

跑道上的运动员听到了我们的心声,向着终点飞奔,时间老人偏偏停下了脚步,场上的空气好像都静止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跑道上,发出轰动。施征雨夺得预赛第一!

9月29日,一千五百米,是全校跑步比赛中最累又是考验耐力的一项,我们班胡卓利同学靠着她娇小的身躯,不惧怕劳累,毅然决然地上了跑道,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千五百米能取得好成绩是十分困难地,可她还是坚持跑完了,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为他的体育精神感动了。我站在看台栏杆上,头伸的老长,搜寻着她的身影“加油啊,成绩好坏没关系,只要你为班级出了一份力”,一圈,两圈,三圈……。,她终于不负众望,跑完了全程,尽管在跑步的最后一圈中体力透支,但仍咬着牙,想着班级荣誉,坚持了下来。离终点只有50米的时候,她拼尽全力冲向终点……。

篇11:起点・终点作文

我们始终都要回到起点,跑步是这样,工作是这样,学习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就像是朱自清的《匆匆》中所说的一般,我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世上,又赤裸裸地回去。

记得一位作家曾经说过:“我仔细观察过人的开始与结束,发现人刚出生的时候,拳头是紧握的,走的时候,拳头是松开的。”我看到的时候,简直是急痛攻心,心里哀伤的厉害。我们在这人世匆匆忙忙地走这一遭,拼命想要捉住些什么,可是到最终除了自己的身躯,也带不走什么了。倘若真的有所谓轮回一说的话,我们所重复的,其实也是上一世所做过的罢了。起点=终点!

很多人教导过我,说:“做一个计划,无需详尽,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告诉你自己该做什么。”活到现在,我确实做过无数的计划,定过许多目标。我也明白,这个目标的结束意味着下个目标的开始,起点=终点。

有一个新的起点无疑是一件好事,你可以按照你所计划的去做你想做的事。尽管,它是以终点的牺牲为代价的,但上帝是公平的,因为,很快地,它将成为下一个起点的牺牲品,大可不必为此伤心。自然就是如此,生命的衰败于生长交替进行,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这就是起点,上一刻的起点,下一秒的终点。

世间万物,遵循的规律,也不过如此了。

篇12:起点不能决定终点作文

我很渺小,犹如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大海中的一滴水。天下之大,竟没有我的一方舞台。是的,为此,我很自卑,特别是进入了这个班级以后,习惯了在初中处处优秀的我在这里只能打个及格。习惯于在初中次次第一的我在这里只能在二十名的边缘徘徊。不上不下的成绩,容易令人忽视。家境不好的我在同学之间同样显得渺小。我意识到,我的起点真的是太低了,命中注定我的终点也只能是那样一个高度。

可是,那一次班会课改变了我的看法。

清楚地记得,那一个下午,各科老师还有几位领导(包括校长)都来了,教室后面坐了一排。我们意识到这次活动的重要性,腰杆自然也就挺得笔直。

叶老师是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讲台的。她从包里取出两个苹果,又拿出两个小小的纸制的盘子,摆好,然后微笑着望着我们。我们一时不清楚老师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

“现在,这里有两个苹果,放在这里,谁先拿到或抢到这个苹果,就归谁。”叶老师说着,脸上依旧有我不理解的笑意。

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吗?待会要不要冲上去,可我坐在中间那排位置,希望是微乎其微。我在犹豫着。

“预备,开始!”我刚欲起身,却发现同学们都愣了一下,随即又停了下来,于是我又坐下了。可就在我坐下的一瞬,已有好几个同学在桌上狂抢苹果。胜利者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失败者只能悻悻而回到座位上。讲台上只留下两个打翻了的空纸盘。

“这不公平,老师。前排的人伸手可得。”原来是坐最后一排的一位男同学说的。刚才他冲上讲台,只差一点,那个苹果就被我前面的一位拿走了。他的脸上尽是不服气的表情。

可老师并没有理会,拿起其中的一个盘子,说:“刚才大家肯定认为这里面什么也没有,可是你看。”老师打开来,掉下来一粒玛瑙;老师又把另一个打开“这也许是一张藏宝图。”“现在我将一根丝线与它放在一起,你们来抢,预备,开始!”容不得我一丝一毫考虑,老师的话音刚落,坐在讲台前的二位同学冲向讲台。最后,一人得到了玛瑙石,另一人得到了丝线。

整个过程中,我没动,因为我本没对它抱希望。

“刚才有同学说,这不公平。可是你看,坐在倒数第二排的胡钦同学得到一个苹果。有些同学坐着根本就没动,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可能不相信,没想到老师真的会把苹果送给他;二是因为对苹果没有欲望,如果有了强烈的`欲望,就有可能不顾一切冲上去。现在,你们各人的位置就好比你们的起点,各人基础不同,各人家境条件不同。可要想达到目标,首先要对目标产生强烈的欲望,要有得到它的激情,不管你的起点多低,通过你的努力,你同样可以达到那个高度,你的目标同样也会实现。就像胡钦同学,尽管坐在倒数第二排,同样也得了一个苹果。”

叶老师的话一结束,教室里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一语惊醒梦中人,老师的一席话至今还在我的耳边萦绕、回响。是的,我的起点确实很低。可我今天我终于明白了:

篇13:起点与终点-高中作文

手里拿着这稿纸,沉甸甸的,不知是因为它非比寻常,还是因为我神经过敏。我又一次检查了稿纸上的学校,班级,姓名,恩,挺不错,都满意了。

刚要把这稿纸投进信箱,手却不由自主地缩了回来。万一,万一这又是一篇石沉大海的死稿;又或许,或许这次会有回音……我不断斗争着,变化着,全然没有注意到自己已在这投稿箱前站了许久……

秋风静静地吹着,勾起了我无限的伤感。这样纷繁复杂的心情全是因为那一次的失败啊!

那是去年,同样在一个秋天,同样在这个投稿箱前,我与好朋友小A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第一次向中学生报投了一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当时,我们是多么快乐呀!我们满怀诚意地互相祝愿:“祝你成功!”投完稿后的好几天,我都不能平静下来,幻想着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报纸上后,同学们向我祝贺的快乐心情。我是多么地激动呀!

过了一个星期,新一期的中学生报与大家见面了。我和小A一起迅速的搜索着目录。“啊,我的作文诶!登上了!”小A快活得大喊着。我转眼一看,果然有。那么我的呢?我的眼睛如雷达般紧紧扫描着每一个作文题目,一遍,两遍,三遍……我的心凉了,就如同被泼了一盆冰水。

我狠命地拍了拍小A的肩,大声说:“小A,祝贺你!”

话音刚落,我强忍着的泪水还是流了出来。

我跑向了厕所,偷偷地大哭了一场,为什么?为什么上天这么不公?难道我下了这么多功夫完成的作文,就这样被拒之门外了吗?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忽然想起了这句话。对啊,我怎能这么轻易就放弃呢?我现在只是没被人发现,总有一天,我会有所成就的!

踌躇的我蓦地下了决心,我最后看了看稿件,郑重地把它投入了稿箱。

我想:如果这次没消息,我还会继续投……因为,失败的终点就是成功的起点。

篇14:起点=终点_初一作文

风光旖旎,河滨桥面,杨柳飘逸,一波春水粼粼泛着月色光华,嬉戏的水鸟箭一般的窜出水面,惊喜,惊讶,惊扰,是它的世界,还是我们的世界。触手可及的距离,眼中笑意盈盈的眷恋,随波逐流碧绿的湖水之上,懂与不懂就在模糊之间,有些记忆适合用一生去回忆,有些人值得用真心去珍惜,我用来生的柔情锁住今生的缘份。

冰淇淋的润滑清凉,巧克力的绵绸浓郁,唇齿留香,暖暖的随着心房荡漾,不经意间,得到了许多。定格温暖,温馨溢满了秋去春来。迎风伫立,一袭银白风衣,淡紫丝巾的我,恍如初见,变的是四季交替的气温,不变的是情怀中囚禁的翅膀,不再飞翔,不想飞翔,不愿飞翔。情海沉沦中撰写我五彩缤纷的念想。

一碟羞涩的酸梅,一杯淡绿的清茶,一本张爱玲的小说,静静的把思绪沉浸于梅沁书香,你折过的印痕还在,执着的不忍把现实的划痕抹平。小团圆的结局,越来越近,似懂非懂,深入其境,把自己溶入那种忧伤,主角的退场,现实的比对,幸福的很简单。圆如月,幸福也会把寂寞的月亮圆满。

梦幻与现实我混淆很久,夜色的鬼魅渲泻日月的光泽,无意触摸脖间翡翠的温润,左脚变到右脚的晶莹剔透,带有你体温淡淡的味道,心醉在了现实的平安福中,轻抚的真实就在眼前,幽暗沉香,安然入眠。伴着雪花飘扬的礼物,带着对童话的幻想,睁大眼睛的惊讶,一如继往,随着梦幻的崇拜结识现实世界的真诚,我轻笑着凝视你羞红的脸庞。

感动于随意的想念,感动于淡淡的问候,感动于心情之间的流露。真实的信息回复,不是你的轻率决定那么就是瞬间的永恒。没有答案的好,没有未来的缘,现实营造梦一样的狡猾。巨蟹的星座,弹奏一曲,轻唱离歌,雨中的丁香花开了又落,故事中的人物换了又换,转角处执一把天堂伞的我渐渐走开虚拟的梦。

上一篇:去恐龙乐园小学生作文下一篇:童年糗事初二600字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