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和终点周记800字

2024-04-18

起点和终点周记800字(共10篇)

篇1:起点和终点周记800字

那一刻时间如同静止了一般,我看见终点线就在不远的前方,可是我现在就像是一个木偶,身上仅拴着一根又一根细细的线在紧紧的拉着我,要不要继续向前呢?我犹豫了,我犹豫了。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阳光懒散地透过树叶在地上留下了点点金色,今天下午老师要进行体育长跑测试,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长跑不是什么难事。对于我这个四肢柔弱,小学跑步一向倒数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我站在起跑线上,望着那一望长长的跑道,我的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脚下不由得往后退了退。

随着体育老师的哨声,同学们像脱了缰野马的一般冲了出去,我也只能硬着头皮跑了起来。然而我没想到的是,我的脚下好像生了风一样,竟然冲到了队伍的前面,加油,我给自己暗暗鼓励,我超过了一个又一个同学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我的脚步渐渐的慢了下来,直到阳光火辣的照在我的身上,腿像灌了铅一样,越来越慢,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一个又一个的超过了我,我问自己还要继续跑吗?作文wWw.ZuoWenWang.Net/再看看身后一部分同学已经开始在跑步散步了,要不休息一会儿,反正也跑不动了,不行,心中传出来一个铿锵的声音:“不可以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我咬紧牙关,重新迈开了双腿,虽然每一步是那样的沉重,但我依旧在,向着终点奔跑。

近了近了,重点线离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只有不到100米了,加油!加油!一步两步三步,那一刻时间如同静止了一般,我看见了终点线,就在不远的前方,我现在就像一个木偶,身上紧拴着一根细细的线,要不要继续向前呢?我犹豫了。

汗水随着我粗重的喘息滴落下来“放弃吧,你不行的,你已经那么累了,离终点还有几十米。”脑海中那诱惑的声音,再次传来:”放弃吧!躺下休息一会儿。”不!你说的不对,我一定要向所有人证明我自己。我咬紧牙关向终点发起了最后的冲刺,终于我冲过了终点线。4分35秒12,我如释重负的躺在了地上,脸上的笑容和伴着那一缕淡淡的阳光洒在我的心中。

我知道,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一定会像这次长跑一样,永不言弃,冲过一个又一个的终点。

篇2:起点和终点周记800字

前不久,我在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消息传来,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赶回家,迫不及待的把消息告诉了爸爸,热切期待着他的表扬。出乎预料,爸爸只是点点头,淡淡地说了一句:“不错,继续努力。”我顿时觉得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心情沮丧到了极点,怏怏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转眼间到了周末,爸爸饶有兴趣对我说:“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去爬山吧。”我勉强的“嗯”了一声。他似乎没有察觉到我的不快。

我们一路无语。来到山脚下,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薄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淡蓝色的天边。峰峦叠嶂,青山浮水,碧水若镜,倒影翩翩,景色犹如百里画廊。看着美景,我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爸爸突然问我:“你说那座山峰是不是最高的?”我放眼望去,只见作文wWw.ZuoWenwang.Net/危峰兀立,直插云霄,于是信心满满地说:“一定是的。”爸爸微微地笑笑,不觉加快了脚步。我也无暇顾及路边的景色,紧紧跟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登上了先前看到的那座山峰。环顾四周,群峰此起彼伏,都不及我高,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咦?远处竟还有比这更高的山峰!我一阵惊喜,情不自禁地向远处张望。爸爸不知何时站到了我的身边说:“小溪不在山野中停留,终得汇入江河;江河不在群山莽原中停留,终得汇入大海。大海不在现有的浩瀚中满足,展开胸襟,容纳百川,终得包容天地,囊括宇宙。人生没有终极目标,只有善于把终点当作起点的人,才能登上更高的山峰。”我蓦的醍醐灌顶!不能松懈,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我只取得了这么一点成绩,有什么资格骄傲自满呢?成绩的取得只是过去的终点,与我而言它更应成为前进的起点,我还要继续出发,不断超越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

篇3:课后练习:阅读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一向比较重视课后习题的研读与利用。它是我实施阅读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我借助它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我借助它确定教学思路, 我借助它布置学生的预习, 我借助它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我借助它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检测, 我甚至借助它确立某一阶段教学与训练的总体思路与方向。

一、课后习题是教学的起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教学个性与风格, 是每一个教师的追求。不仅教法有差异, 对教材的解读、目标的预设和重点难点的确定, 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殊途总得有所同归, 这同归之共性在于课后习题。

第一, 研读课后习题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从一定程度上讲, 课后习题是编者研读两个文本 (课标和课文) 的思维成果, 而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性、课文文体和内容特色, 所以, 它可以成为教学预设和教学实施的蓝图。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后习题: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 读下面的句子, 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 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3)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还有选做题: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 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我依据习题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初步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 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 理解重点词句含义, 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第二, 凭借课后习题有助于教学方法的设计。课后习题既具有陈述性特征, 又具有策略性特征, 对于教者使用何种教学手段也具有参考价值。比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 如何达成上述教学目标中的第一条, 课后习题也就教法进行了提示:“读下面句子, 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 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 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我从这三句话中读出了如下教学法:构建“大语文”框架, 开发和利用语文资源;结合语言文字, 揣摩作者的遣词造句;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第三, 参考课后习题有助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果说语文课堂是“砧木”, 那么, “包围”了语文课堂的生活、社会的整个领域就是“接穗”, 从生活和社会中甄选合适的优质的“接穗”对语文课堂进行“嫁接”, 可以扩大语文课堂的外延和提升语文课堂的品质, 可以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与发展。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小练笔”“资料袋”“选做题”等等都是对生活与社会进行挖掘的可贵尝试, 我们如果能够有效利用, 扎实训练, 对于增进学生知识积累, 提升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新课程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 我们不能忽视了文本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 课后习题往往是教材编者意图的最直接反映。关注课后习题, 改进语文教学, 可以使语文教学目标明确、设计简约、训练到位、扎实高效。

二、课后习题是学习的起点和终点

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来说, 培养和发展自学能力至关重要。预习, 既是自学能力的一种检验, 更是课堂学习的一种预演。这种预演,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布置学生预习的时候, 总会紧扣课后习题, 让学生将自学落实到实处。

第一, 将生字词的学习落到实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汉字,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向对生字很重视, 综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课后习题上面总会列出一类、二类生字, 我的预习要求中的第一条就是:联系课文, 借助字典, 扫除“拦路虎”。将字音、字形, 甚至字义的学习解决在课前, 从中年级开始训练到高年级, 学生一般都能踏踏实实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 将课文读通读顺落到实处。人教版教材有个一贯的传统, 在课后习题中总会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的要求, 让学生充分读书, 尽可能背诵, 充分感悟和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的过程, 实际上是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 而实现这一内化过程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 就是朗读和背诵。为了“逼”学生课前好好地读书和自学, 我坚持“书不读熟不开讲”的阅读教学原则, 至少因接受能力的不同, 部分学生仅凭课堂上的时间是无法读熟课文的。当学生带着熟悉的课文走进课堂的时候, 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才能得以发挥, 因为只有预先实现了初步“内化”的语言, 在教师的引领下, 才有可能实现深度内化。

第三,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比如《鲸》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课后习题:“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自学课文未必能理清文章的层次, 如果好好利用课后习题, 便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文章的脉络, 这样的练习有利于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四, 深化自学时的思考。如果我们仅仅将字词的识记和课文的朗读作为学生自学的主要目标, 那么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因此, 我会利用课后有关词句方面的练习, 促使学生深刻体会文章的含义。比如, 《落花生》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课后习题中要求体会“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这句话的含义。五年级学生初读课文, 会很快抓住种花生、品花生这样的故事大意, 但不会主动关注文章的微言大义, 我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好好思考这道题, 学生便会体会到父亲为什么如此重视花生宴, 为什么作者要写“落花生”, 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学生的认识才能得到深化。

篇4:企业使命:融资的起点和终点

企业作为背负特定使命的融资主体,其一切为了寻求生存、谋求发展以及沿着自身发展轨迹进行的一系列融资行为,都是在服从企业使命下的当然选择和为更好实现企业使命的必然举措。

企业有明确的使命,才能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和赢利模式,并取得与投资方平等对话的机会。当企业的使命符合融资运作的要求,就能成功地左右资金的走向,直达“资本跟着使命走”的最高境界。反之,当企业的使命与之相悖,企业就要转变传统思维,进行管理变革,重新设计企业使命,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因此,企业使命是融资运作的起点。

作为融资运作起点,企业使命可以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与核心业务,为企业进行资源配置、目标开发以及其他活动提供依据。对出资人而言,往往较为关心自己的投资回报,而一个良好的使命表述,就能帮助企业实现与内外部环境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并最终赢得其支持。

从长远来看,企业使命体现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期。比如,在互联网概念迭起的时代,盛大的使命定位在中国领先的互动娱乐传媒公司,致力于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娱乐服务;分众传媒则定位在面向特定的受众群体的媒体;百度定位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致力于向人们提供最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命不尽相同,但都清晰地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不同的理念,必然受到资本的大力追捧。

与此同时,企业使命表明了企业的社会政策。社会政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用户、产品、服务、市场、技术、赢利、自我认识及公众形象,会间接影响股东的利益。因此,这也是投资方关注的焦点。

显见,如果企业使命定位不清楚,就无法写出一份逻辑清楚、利益安排合理、符合投资方需求的融资计划书,因此,我们必须从企业的使命出发来构思整个融资方案。

在具备前瞻性的企业使命牵引下,融资行为可以从源头上改善资本效率,促进资本增值。同时,企业也往往借助增量资本的引入,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竞争优势以提高竞争地位,并最终实现企业更高层次的战略使命,实现企业使命的动态变迁。因此,企业使命也是融资运作的终点。

清晰的企业使命和完善的商业模式,是企业成功融资的核心所在。而坚持以企业使命为融资的起点和终点,则有助于从战略高度统领资本,跳出融资陷阱,在源头上改善资本效率,促进资本增值。传统融资思维不能涵盖所有融资需求,在生产力进化过程中存在的大量融资盲点需要靠融资思维的创新来完成,而创新的源泉正是深刻理解融资运作的起点和终点。

篇5:起点和终点散文

文学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寓言,这句话我记得我在余秋雨的书里看过,他说他曾多次论证过,但我翻遍了身边他写的书,并没有找到,试着去网上找一找,搜索出来的只是原话:“……想象力是凝象体就是与演化。我多次论证,文学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寓言……”本想看看他是怎么论证的,无缘一睹我只好自己动手了。这个命题我还是赞同的,但凭我的水平现在还无法论证,只是说一说我对寓言的认识。

小时候奶奶经常给我们讲故事,故事的内容很多都是寓言和童话,奶奶说她的故事也是听来的,她不识几个字,但记了这么多故事。先民们讲得寓言故事,最初的方式也有口耳相传。上了小学我们读得最多的体裁是寓言和童话,两者相似但有别,可以说,是寓言启蒙了我们的想象力,但那个时候不懂这些寓言故事的真正含义,只把它们当成纯粹的故事来听。接触了庄子,也不大明白庄子写的寓言,总觉得他书里的世界都是幻想的,没有什么意义。

年龄越长,越喜欢庄子。以前读不懂他的作品,是因为境界不够。读寓言,谈哲学,甚至是研究中国的文学,都跳不开庄子。闻一多先生认为:“古来谈哲学以老、庄并称,谈文学以庄、屈并称……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里面,这个寓言跟我们今天的寓言意义和操作上有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可能更多。很多学者都给了寓言不尽相同的定义,庄子的看法是“寓言十九,借外言之”,王先谦注解《庄子》提到庄子的寓言之意为“意在此而言既于彼”。法国的寓言大师拉・封丹对现代寓言的定义是:“故事是它的肉体,教训是他的灵魂”。

庄子和老子都讲究生命的诗话情调,但庄子比老子更为讲究。这种情调,体现于他的丰富想象力和寓言化。庄子不比别的诸子,在意国家的管理,在意社会的秩序结构。别的派在真实性和可行性上要求很高,但庄子不同,他敢于脱离真实,想象力使他遨游北海南溟。除了想象力,他还有一颗感性的心。诗话的.寓言,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使得心灵和精神得以解脱。

可以想象,这样的庄子曾经会让很多人认为不切实际,这种看法,是对庄子的误解。

《庄子》一书,大体采用“三言”的说理方式,庄子自称其创作方式是“以厄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厄言就是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且穷年无尽,永久流传;重言是为使自己讲的道理更好地让人接受,托于长者、尊者和名人之口的言语。

寓言则是虚拟的寄于他人他物的语言,形式相当简短,它虽未形成一种独立的文类,但它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体,不用依附于别的文体而存在,即使是把它单独拿出来,它照样是有头有尾的故事体。人们讲寓言,不仅仅只是好奇心作祟,更重要的是故事背后隐藏的教训意味,能不能领略,关键在于读者怎么揣摩和理解。

可以说,庄子与老子在思想上一脉相承,但又有变化。《庄子》一书是庄子获得精神自由和全性保身的论述,同时,它又给那些认为“寓言象征”是西方现代派文学所独有的特征提供了一点反对的依据。

除了《庄子》,在中国的文献中寓言依附的材料有《左传》、《战国策》、《孟子》、《韩非子》等等。《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与《庄子》中奇幻玄虚,怪庭神奇的风格截然不同,人们如果认为庄子不切实际,那么韩非子就比较实际了。《韩非子》中的寓言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有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庄子其实也取材于历史,只是行文大胆,都是让历史人物说话,改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使之体现出他们派别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韩非子》中的很多寓言故事,我们从小就接触了,大部分耳熟能详,比如“守株待兔”、“矛与盾”、“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这些故事虽然篇幅简短,但构思巧妙,语言不乏幽默,读起来相当耐人寻味。

《战国策》里的那些策士和纵横家们要达到纵横捭阖的目的,在外交辞令上,就得打动别人,让别人信服自己,他们常常会引述生动的寓言故事来作为辞令探测,这样更能深入人心。寓言作为一种运用具有比喻性质的简短故事来说明道理的形式,在以“纵横”为主要整治特征的战国时代为奔走游说的“纵横家”们所用,提高游说技巧,宣言政治主张。绝妙的寓言应用在说辞中举足轻重,既提高了劝谏游说的成功率,也增添了艺术魅力。即便这些策士们说的理论策略夹杂着故事,但把它们抽出来,也能单独存在,这便是寓言的一个特点。

西方的寓言故事是相当丰富的,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里面的故事通常以动植物,无声物为载体,这些物体被人格化,很多物体都是双关的,既有自己的特征,同时也有人的部分特征,会说话,会做人才能做的事,但也有人的弱点。寓言故事不同于说书人说的那种故事,它并非是不登大雅的小道,而是影响深远的大道,这里面蕴含了很多道德教训和处世哲理,很多西方人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包括那些研究复杂问题的哲学家们,比如黑格尔。

寓言和神话一样,是全人类的资源共享,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形式。从宏观上讲,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属于东方文化体系,与西方的文化体系相抗衡。对于印度的历史和文化,我没有什么了解,看过一些前辈们总结的结论,中印文化虽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很多差异。

印度人民是一个想象力很丰富的人种。世界上的民族,不过是什么颜色的人种,不管是在天涯海角,天南地北,一千多年前以来,有多少人没有听过印度的《五卷书》里面的故事,这本书的影响遍布全球,深得季羡林先生的高度赞誉。

《五卷书》里的故事绝大部分是民间的故事,是老百姓们集体创作的作品。这里面的故事后来被很多宗教和文人雅士们采用不同的形式把它宣扬出来,整理成了不同的书。

故事传播得越广,传播的周期越长,演变就会越大,很多故事早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但无论它们如何演变,总还是有迹可循的,人们可以根据它们追本溯源,刨根究底。

很多民族只要一走进幻想的王国里,就会显示出想象力的身手。飞鸟,游鱼,鲲鹏等等生命体和无声物就变得没有了障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些形象变得一点也不枯燥,而且有了人性,有了生命。

印度人相信轮回,相信灵魂不死不灭,可能和他们信仰佛教有关。这跟我们国家很多人相信人有前世今生很相似。一个人做好事,他下辈子就会做大官,当有钱人,不再像这辈子一样受苦受难,做坏事的话,下辈子就要变成畜牲,或者恶鬼。

印度的寓言,常常会看到动物开口说话,动物说话,它就真的会说话,季羡林先生分析到这时还写了一句:“他为什么不会讲话呢?”实在有趣。这样一来,漫山遍野都是生命,一个人失意了走出去,便不会觉得寂寞和孤独。

《五卷书》的读者,从这里面得到了快乐,把一切时间的烦恼纷扰带到了一个自由幻想的乐园里面去。这个乐园里人兽和谐,众生平等,一切生物都是生命体,人们日常的压抑情绪就会释放出来,等到人们从寓言故事里走出来的时候,他们肯定会清楚故事里的世界和现实差别太大,又不得不投入现实中去,但这个过程至少他们的精神情绪解放过一次。

寓言,不光是妈妈哄孩子们睡觉时讲的故事,不光是幼儿读物,大人们也需要寓言,也需要心灵的自由和解放。让思想穿上衣裳,赋以血肉,而使之形象化,在文学创作上,寓言跟很多文体是血脉相通的,它的表现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它的生命力也应该更加长久。郑振铎说:“在短短的一段小故事中,而传达出最深切的教训,最精炼的人间真理,这真是非有大力量、大阅历的作者不办。”

篇6:教学的起点、节点和终点

选择做一名教师,需要情怀,也需要勇气。当你踏上教育旅程,你的故事便有了序幕。教育者需要清醒地认知自己的起点和归途,才不至于“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教学也是一趟精神之旅,只有找准起点,踏实每一个节点,才能抵达最美的终点。回溯20年的从教之旅,在审视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我也渐渐明晰了由混沌到自觉的教学主张。

教学的起点:一切以学生的学为核心

教学的要义何在?每个教育者固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记》所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旨在阐明教学相长的关系,可见教学并非“师传生受”的闭合回路,而是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全景视界。叶圣陶先生主张“教是为了不教”,其意义指向还是学习主体,即“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教授具体的知识,而是教授获取知识的方法”。

用通俗的话来讲,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一切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应该成为日常教学的起点。一位“教数学”的教师和一位教学生“学数学”的教师,区别在哪儿?一个教的是机械的数学知识,一个教的是元认知能力支配下的数学思维。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如何立足于学生的学,如何引领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场景,是每位教师应该持有的基本立场。从初上讲台到成为资深教师,我也经历了一次次的适应和超越,多年后才明白,只有心怀学生,才能远行不辍。

教学的节点:建立关系,夯实过程,多维评价

节点一:三方连动的良性关系。所谓三方连动,从人的角度,是指学生、教师、家长;从环境的角度,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何建立学生与教师、家长之间正向的情感连接,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一环。在所有关系中,师生关系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课堂教学直接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优秀教师会用心建立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平等对话,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如此一来,教与学便成了双方的需要和享受。

当然,家庭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场所。学校如何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吸引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教育,建设家校无缝衔接的教育通道,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节点二:有效教学的五个常规动作。教学是教师通过实施自己的教育行为作用于学生的过程,虽然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影响。

约翰·哈蒂在《可见的学习》一书中呼吁教师“认识自己的影响力”,教师如何认识并强化自己的影响力,主要通过日常教学行为得以体现。过去我们常把教师的日常工作概述为“备教批辅考”,随着教育情境的改变,这五项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发展。在当前教育生态下,有效教学的五个常规动作可以重新界定为“课前有设计,课堂有状态,课后有反思,课业有批改,课外有辅导”。

课前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全面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和学习情况后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教案不等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为本班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习活动、评价方式的整合体系,具有独创性和不可复制性。

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充分准备、全情投入能让课堂充满吸引力。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状态,既要着眼整体,也要关注个人。如果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课堂参与感不强,教师就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组织一些互动性强的学习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再者,课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剂。教师不仅要有反思的自觉性,还要在反思之后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行为,如此才能获得更充沛的专业成长力。

此外,教师的功夫还要花在课堂之外。课后的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体现着教师的专业关怀和人文关怀。“双减”政策全面施行后,学生校外辅导的时间大幅度减少,校内的课后延时学习为教师的个别辅导提供了契机。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障碍。

节点三:多维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学习科学的评价方法,慎用或戒用定性评价,多用发展性评价,要认识到学生不断发展的可能性,用“成长型思维”来评价和激励学生;对于终结性评价信息,如期中期末考试数据等,可以作为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开发多元评价方式。另外,教师一定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自我实现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教学的终点: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发布,“知识、能力、素养”迅速成为教育高频词出现在公众话语体系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知识增长是基础,但仅有知识教学远远不够,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通过实践反复训练和检验,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科特点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活动,设计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习得能力。近年来,我引领名师工作室成员探究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科活动设计的办法,取得了点滴成就,更深感任重道远。

篇7:东吕高速起点和终点是哪里

东营—吕梁高速公路,简称东吕高速,又称东吕高速公路,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G2516,是长深高速(G25)的联络线之一,由东济高速、邢济高速(由邢临高速和临高高速两段组成)、邢汾高速三段组成并分段分期全线建成通车。

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颁布《国家公路网规划(—2030年)》,该版规划又称作“71118工程”,在“7918工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若干联络线,其中包括东营—吕梁高速公路(简称“东吕高速公路”),编号为“国家高速G2516”。

篇8:《人生的起点和终点》读后感

人,生于尘土,归于尘土。不管是多么轰轰烈烈的人生,都离不开生与死的纠缠。

本书作者是我国有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精通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他着作的这一书中,其主要是从佛学方面来论述人的生与死。佛学提倡无常。石阶上的事是没有永恒的,人的欲望,永远都在贪求永恒,都想永远保持存在。问题是,那是永远都不可能的,但人们都选择去相信一些不存在的事。所以,佛说,积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堕落,会合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那是必然的道理,也是大原则。

“积聚皆消散”,一个人穷苦出身,拼命赚钱发财,不管赚了多少财富,终究会散掉;“崇高必堕落”是指地位高了,一定会下来,上台一定会下台;“和会终须别”,大家在一起,总有一天会散的;“有命咸归死”,有这个生命,最后还是死亡。

但让我觉得奇怪的是,南怀瑾先生是先谈“死”再谈“生的,这本身就从顺序上颠覆了我们对“生死”的观点。不是先有“生”才有“死”吗?为什么南怀瑾先生要先谈“死”再言“生”?直至阅读完整本书,我才明白南怀瑾先生如此安排的良苦用心。生命的开始是源于我们一直恐惧的“死亡”的。从“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的生命就一直在走向终结。并且,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死亡也就意味着终结。我觉得,南怀瑾大师的意思是,“死”并不一定意味着终结,“生”是源于“死”的。

篇9:起点与终点作文600字左右

临近期末,我们又迎来了一次重要的考试--期末考试。然而,最令人恐惧的,不是其他科目,而是一周后的--体育测试。

在紧张的复习和锻炼中,一周时间眨眼过去,体育考试,终于来临了。当我站在起跑线上时,我的心颤抖,我知道,这是兴奋的感觉,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训练,今天就是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我一直期待着这一刻的到来。此时此刻,我全身都充满了力量。

裁判老师大喊:“预备”。我们紧绷起了神经,等待发令枪声响起,大家就都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1000米测试,开始了。

刚开始,我拼命地跑,超过了不少人,汗水从额上滑落,心跳和呼吸也开始加快,好累啊!然而我管不了那么多了,为了成绩,冲!

“还有两圈!快点!”老师的咆哮声在耳边响起,却使我近乎绝望:一圈都这么累,还有两圈啊!是不是我跑的太快了,打乱了训练时跑步的节奏?我重新调整呼吸,注意控制步频和步幅,继续向前跑去。

在毒辣的阳光下,跑道好像融化了一般,如同沼泽,使我的脚步不断沉重,双腿好似灌了铅一般。远处的地面上好像有一层热浪,不停灼烧着我的皮肤;我的脸上似乎裹了一层膜,闷得我透不过气来。还有一圈了”我不断地想“之前那么困难都扛过来了,坚持这最后300米!”我不停地深呼吸,手脚使劲地摆动着。

最后一百米!我越跑越慢了。向前方望去,100米的直道好像500米那么长。我心想:“跑不动了,慢点就慢点吧。”可我不甘心!之前那么久的训练、流过的那么多汗水都是白费吗?我咬紧牙关,将全部的注意力都盯着终点,忘记快爆炸的胸腔,忘掉沉重的抬不起来双腿,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冲过终点”!冲过终点,就是胜利!这个信念激发出我吃奶的力气,全力向终点冲刺。

当我的脚迈过终点的那一刻,我知道我胜利了!看看记录,我竟然跑进了四分钟以内,比之前进步了十秒,这是我的最好成绩!之前的累都是浮云,心中只剩下满心的喜悦,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篇10:起点终点与谁伴作文900字

红尘一世,缘始缘终,缘起缘灭,尽今生悲痛。人生如梦,如戏,梦如戏,戏如梦,这一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今生今世,这段旅途,与谁伴,谁伴已?尘缘了,沧桑泪,封,这一生这一世,起点终点,旅途一人逍遥游。

起点,这个起初的站点带着欣喜扮演了我的角色来到了尘世,对一切事物有着好奇,有着向往,有着美好的想象。原来世间如此美!新生,感觉空气清新,感觉雨水是甘霖滋润了万物,感觉风是清泉使全身凉爽,感觉所有都是那么那么的好,让人痴迷如醉,让人迷恋如梦。原来醉了会醒来,梦也会醒来。

有一天,坐上了这座城的公共汽车。走上了公共汽车,车启动了,注定此时不能下车了。第一站上了很多人,也让车内热闹了起来,让人不觉孤单,不觉寂寞。第二站下了一两个人随着又上了更多人,让车内更加热闹,更加不觉孤单与寂寞。第三站,第四站,第五站,……随着下车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上车的人逐渐少了,跟着没人上车了也没人下车了,跟着开始感觉孤单了,渐渐的也感觉到了寂寞。没有热闹,没有了人,变冷清了,最后只剩下一人独望车窗外的风景,渐渐的多了几分伤感,几分疼痛。看着外面的世界,却已不再适合我……

这一趟公共汽车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是什么?这个站点的停留,来了谁,去了谁,下一个站点,又会来谁去谁?回想所有,原来一切并没有改变,而这一路也并没有来了谁去了谁,只是你在这场梦戏中想了一场梦戏,扮演了一个未知的`角色。

终点,一人,一心,一座城,一个世界,走一朝。梦醒了,醉了也醒了,这场戏,继续扮演,风雨交加的夜,风雨交加的路,不是那么美那么美!原来,想了一场幻想的梦,绝望了扮演的配角。这梦,这戏,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是悲是喜,已经不在乎了,是好是坏,己经烟消云散。

起点终点与己伴,一世红尘无牵绊。梦已如梦空幻梦,戏已如戏何须真。梦戏真假己随风,人生戏梦游逍遥。风雨如尘怎奈何,红尘世间皆云烟。

起点终点与谁伴,原是一人一世界。起点终点与谁伴,原是一梦一场戏。起点终点与谁伴,今生是孤星逐日。起点终点与谁伴,今世孤人逍遥游。

上一篇:我公司考勤管理制度下一篇:新宪法修正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