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成本管理措施

2024-05-10

建设工程成本管理措施(通用6篇)

篇1:建设工程成本管理措施

工程管理措施

一、总结;(周总结、月总结、年终总结);目的是不断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创新新思路,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诚信;(甲方←→监理←→施工←→班组),提高诚信,获取良好公司及个人形象。

三、提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与公司与设社会同步提升。

四、系统;稳定健全团结的管理班子、和谐良性的内部竞争。

五、施工管理 ;

1、施工进场准备

a、合同交底:查补合同中有可能出现的漏洞及对公司、项目不利的条款,避免出现违约或重大损失,资金回收条件及质量要求,延误工期或其它因素处罚,签证、变更条件,成本控制目标、利润目标、不可控因素预防及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b、设计交底:如由公司设计的,由设计总监主持,项目班组成员参加,主要目的是施工中可能出现问题,技术难点,主控点,可预见质量和其它容易出现问题控制方法和解决办法;对成本的增加或控制拿出可行有效的针对性意见,与规范相冲突的部分及时解决。

c、施工班组会:项目经理主持,参加人员主要单位(项目管理,财务、材料、班组负责人),主要针对安全文明(施工中可预见安全问题提出可行解决办法,文明施工要求的针对性措施)、资金计划、材料计划(列出详细材料清单)、工程进度计划、成本控制措施、现行国家规范和地方技术规范要求,主要解决的问题资金回款条件及支付时间节点,材料到场时间及材料加工周期(包括主材、辅材),拿出确实可行施工方案,重点控制、监督的施工步骤和作业面,包括材料运输、堆放场地,保管措施,对班组的奖惩制度。

d、材料交底:目的是解决材料品种、规格、价格、需报样的材料,尤其需要检验及取样检验的材料的检验时间及材料加工周期,为有效控制成本提供保障;对不熟悉的材料及时到市场上进行实物查看和价格对比,对新出现的材料及时进行反馈,尤其辅材、五金配件。

2、施工阶段

a、进场测量放线:针对主体偏差提出书面要求,有效避免因主体偏差过大对施工难度和质量影响,避免材料、人力的浪费。放出控制基线,有效控制施工中出现偏差和错误,方便质检检查及甲方监理的监督,有效管理。

b、安全文明、质量技术(明确质量监督的人员,当天完成的成品检查到位,不合格的及时提出书面整改意见)、进度计划(对照施工进度检查是否按时完成,未完成的找出原因,写入施工日志)、材料成本(材料控制出入库制度,杜绝浪费和材料订料重复,对需要的材料及时提出书面要求)、资料签证(及时有效完成资料,尤其签证的及时跟进)、资金(按照合同及时回款和支付工程进度款,完善工人工资表签字工作)、项目部及班组管理(严格考勤制度,对进场工人考勤及工人施工部位)、关系(甲方、监理);

c、安全管理:培养工人的安全意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形成主动要求采取保护措施的意识,灌输安全理念。安全交底到个人,尤其是容易被忽视而又容易出现的问题(施工用电、机械、高空作业、临边等),每天的班组安全教育会议,警钟长鸣,把安全意识由监督形成自愿。

3、质量管理

a、技术交底到个人,尤其难点和重点部位监督到位,当天完成的工作面检查到位避免累计后形成大面的产品不合格,对不合格部位及时整改,建立公司正面形象,形成良性循环。

b、工序验收:与施工班组签订合同中明确,对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已完成工作面产值不予拨付进度款、且看材料浪费程度进行扣除进度款。

c、施工班天管理人员每天下班碰头会,对出现质量问题、进度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制定出有效可行的整改办法,同时明确第二天的工作计划。

d、每天对完成的产值进行归纳,同时对完成产值的人工进行登记,以便出现问题后有据可查。每天完成的产值进行上报,拨付班组进度款有据可查,进度及产值以日进度、周进度、月进度进行及时上报。

篇2:建设工程成本管理措施

一、工程施工分包相关的概念

1、工程施工分包。工程施工分包是指集团股份公司/公司承包工程后,将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及能力的企业承担,或者将劳务作业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及能力的其他企业或合法组织完成的活动。工程施工分包包括工程分包和劳务分包。

2、工程分包。工程分包,又称专业工程分包,是指集团股份公司/公司将工程承包合同项目中的部分施工任务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及能力的其他建筑业企业完成的活动,工程分包需经过业主方批准。

3、劳务分包。劳务分包,又称劳务作业分包,是指集团股份公司/公司承包工程后,将项目施工中某些劳务作业任务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及能力的其他建筑业企业或合法组织完成的活动。

4、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工程施工分包管理是指对工程施工分包的策划、计划、分包方选择、分包合同的签订、履行、终止及纠纷处理等进行全过程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的活动。

二、相关法律规定

1、工程分包和劳务分包:在法律上工程分包与劳务分包是有差别的,工程分包合同的标的物是工作成果,属于完成工作成果的合同,非专业分包与专业分包统称为工程分包;而劳务分包合同的标的物是提供劳务服务,属于提供劳务的合同。二者主要存在如下差异:1、主体资质要求不同。工程分包主体要求的资质是施工总承包资质或专业施工承包资质;劳务作业分包主体要求的资质是劳务作业的资质。

2、分包的限制条件不同。工程分包必须经发包人同意,并且分包人不可再分包;法律并没有规定劳务分包必须要经发包人(或者总包人)同意。3、有偿对价支付对象不同。工程分包合同中,发包方对价支付给分包人的是工程款(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管理费、利润以及相关税费组成);而劳务分包合同中,发包人对价支付给分包人的是劳务报酬(由人工费、简易机械设备费、管理费、利润以及相关税费组成)。

2、违法分包与非法转包:根据分包是否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可将分包分为合法分包和违法分包。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分包是合法分包,反之则是违法分包。违法分包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1、总承包人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

2、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发包方的同意,承包人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3、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发包给其他单位的;4、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再分包的。

非法转包是指工程施工合同的承包人不履行合同约定义务,将其承包的工程建设任务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从合同履行过程来看,如果出现工程技术、质量问题,非法转包人仍需承担相关的经济法律责任。转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情况:承包人将全部工程转包;承包人将全部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转包。

合法分包与非法转包的本质区别是:合法分包的发包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并未脱离合同当事人的地位,其仍在正确地履行约定和法定的总包管理义务;而非法转包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已实际脱离了当事人地位,其不再正确地履行约定和法定的总包管理义务。但从法律责任上讲,无论是合法分包还是非法转包,发包人均应与分包人或转包之承包人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二、目前公司分包管理的基本情况

1、初步统计,在建项目工程施工分包完成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在70%左右。从工程施工分包管理模式上区分,目前在建项目已经没有完全自营项目,主要模式及所占比例分别是:有效管理+劳务分包模式,约占项目总数的5%;有效管理+部分专业工程分包+部分劳务分包模式,该模式在1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中较多,约占项目总数的50%;失效管理+切块分包模式,约占项目总数的20%;整体转包模式,该模式层现逐年上升态势,约占项目总数的25%。

2、目前各子分公司发布的合格分包方大约有500家,较06年增长20%,无论是数量还是增长率都远远不能满足在建项目的实际需要,导致在建项目使用合格分包方外的分包队伍大量增加。初步统计,目前在建项目使用的分包方在1500家以上,其中70

%不在合格分包方名册内。不在合格分包方名册外的分包方有40%属项目所在地的地方队伍,给队伍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合格分包方中长期合作在5年以上的队伍只占40%。

3、在建工程项目中,多数项目部使用分包方的数量为20-35家,每个分包合同金额平均约为500万元,单个超亿元的分包合同在部分项目已经出现,每个分包方在一个项目部平均签订1.2个分包合同,项目部员工与分包方员工的比例约为2:8。

4、在所有施工分包中,按分包合同个数划分,工程分包占50%,劳务分包占36%,设备租赁占12%,其它占2%。按分包方完成产值划分,工程分包占70%,劳务分包占18%,设备租赁占10%,其它占2%。

5、“提点子、卖牌子”、整体转包在各子分公司均存在,项目个数约占项目总数的25%,产值约占建筑业总产值的10%,项目部提取管理费的比例在2%~8%(不含三税),此类项目大多是由分包方的关系中标,由分包方组织队伍施工,其中50%以上的分包方自己没有队伍,需再进行转包,最多的转包层级有四级,子分公司派出2~5人不等,所派人员工资由分包方发放,对项目的管理基本缺位,没有掌控力可言,大部分项目的履约保函由子分公司签出,而分包方却不对项目部出具相应履约担保。

6、目前在建项目中使用的分包方70%以上是“挂靠”队伍,即承包分包工程的私人老板挂靠在具有施工资质的企业下面,被挂靠单位只收取管理费,并未履行监管责任。

7、目前分包方使用的劳务人员较前些年也有较大变化,年轻化、知识化较明显,大多二三十岁,拥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对人格尊重、工作环境、健康状况、情感生活方面的需求愈发强烈。但是法律意识普遍不强,以自我为中心,片面理解维权,加上招工形式大多类似“传销”,靠人介绍,容易形成“小团体”,极易引发群体事件,给队伍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并且总体技能水平不高,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吃苦耐劳精神下降,贪图舒适拒绝加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提点子、卖牌子”、整体转包风险大,收益低。

虽然公司明令禁止“提点子、卖牌子”,但是为了解决规模扩张与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各子分公司美其名曰“管理型”,呈逐年增长态势。这些项目对公司规模贡献有限,利润贡献谈不上,却存在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得不偿失。一是工程项目管理难,正常履约难度大。由于整个项目的现场施工人员、设备、材料全部由分包方控制,项目部没有主导权,分包方往往受利益趋使不愿意多投入,或者层层转包造成最终项目组织实施者因单价过低无法保证正常投入(公司某项目经过四层转包后的分包价只有合同价的52%),施工进度跟不上合同工期,项目部往往束手无策,由于分包方清退成本高或难以清退(公司某项目只提200万元管理费清退分包方花了1000多万),项目部只能另行组织资源投入赶工期,形成了分包合同一签订,项目部就被分包方牵着鼻子走,受制于人,工程好坏全靠分包方是否讲诚信的怪现象;二是质量安全隐患大。由于整体转包项目项目部大多管理缺位,分包方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淡薄,大多是一锤子买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无视安全操作规程,严重影响着工程质量并易发生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从近几年媒体曝光的几起建筑质量安全事故,大多是由于违法转包、层层转包造成的。三是经营风险巨大。主要表现在分包方不办理正常结算,以借款维持生产,工程末期易发生经济纠纷;分包方不提供履约保函或履约保证金,靠与业主的良好关系,大量超结算工程款,易发生携款潜逃,无法追回的情况;分包方是否及时支付下级分包方工程款或劳务人员工资监管不到位,极易引起投诉或群体性事件;部分项目部资金控制权、项目部公章均由分包方控制,形成财务管理的空洞,风险极大。综上所述,在“提点子、卖牌子”、整体转包模式下,分包工程不发生问题实属侥幸和偶然,而发生问题则是必然的,部分公司和项目部在这方面是有过深刻教训的,但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2、分包方选择不规范,市场化程度低。

一是部分项目部对分包方资信的评审工作不仔细、不规范,对新引进的分包方缺乏必要的考察;

二是有些项目部进行评审并备案的分包方资信材料不实、不全(甚至缺少分包方的资质证照、安全许可证等重要资料)或不规范,对使用的分包方缺少资信再评价或再评价工作不能落到实处;三是大部分子(分)公司所确定的合格劳务组织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且“各自为政”地建立和利用《合格劳务组织名册》、“分包方跟着项目经理走”的情况比较普遍,未能在公司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使得新项目对分包方选择的范围非常有限,市场化程度低;四是部分项目部使用的分包方不在相关《合格劳务组织名册》范围内,有些分包方被评审为“不合格”但依然予以引进、使用。这类不规范现象造成了分包队伍的良莠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项目的正常履约,增大了分包成本。

3、分包单价没有经过详细测算,对分包方的成本管理不重视。

目前大部分单位未建立分包单价库或成本库,项目部分包单价的确定方式主要是参考类似工程、在合同价的基础上提一定比例和部分领导拍脑袋,没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详细测算分析,对分包单价的实际水平心里没数;在分包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分包方的成本不闻不问,一包了之,结果分包方由于现场管理不善、劳务人员效率低等原因造成分包方成本控制不好出现亏损,一方面要求项目部给予补偿,另一方面出现消极怠工、偷工减料、克扣劳务人员工资、“撂挑子”等情况,项目部大多束手无策,只能调价了事,不仅增加了项目部的成本,造成效益流失,管理水平下降,也对公司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4、分包合同签订不规范。

一是大部分项目部的分包合同评审过于简单甚至流于形式,没有相关人员的评审意见及会签记录;

二是各单位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未按有关规定就分包合同进行逐级报批、备案的现象;三是分包合同范本推行不广,所签订的分包合同条款不规范、不严密。部分子(分)公司未推行分包合同范本,一些项目部的分包合同缺乏合同争议解决、履约保证金交纳及农民工工资监管的条款,有些合同条款前后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四是部分项目部存在与无资质的分包方及自然人签订合同,分包方先干后签、边干边签、干了未签合同的现象;五是大部分项目部劳务分包合同中没有附带劳务花名册及劳务人员的有关资料,部分项目部还存在分包合同主体错位、同一分包方使用印章不同等不规范现象。这类不规范现象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容易引起经济纠纷,造成效益流失。

5、结算支付不规范。

一是对分包方的结算办理不及时,调查显示,月结算率达到80%以上的项目部只占40%左右,滞后2-3个月的项目部普遍存在,各别项目部滞后半年甚至更多,有一个项目部工程完工,两支主要分包队伍没有办过一个结算;

二是预支工程款在大部分项目部普遍存在,超结超付工程款现象在部分项目部也时有发生;三是多数项目部未建立对内对外结算对比台帐或结算台帐更新不及时;四是资金支付手续不规范,非分包方负责人领款、借用账户支付、大额现金支付、无合同支付等现象在部分项目部仍时常发生。

6、分包管理思想亟待转变。

以包代管,一包了之的现象在部分项目部仍然存在,一些项目部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分包方的事情,与项目部无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分包方不闻不问,服务意识差。因现场协调、配合等原因造成分包方窝工、返工现象较多,造成分包方不必要的额外支出,分包方又以种种理由从项目部得到补偿,最终受损的是项目部和公司的利益。更有甚者,对分包方吃拿卡要现象仍屡禁不止,据有个分包方讲,工程款的10%要用来协调各种关系。项目部职工对分包方劳务人员抱有歧视眼光,动辄对分包劳务人员粗言秽语,以罚代管,导致工地矛盾激化。

四、公司分包十一条禁令

1、禁止将承包工程转包,包括直接转包、变相转包(联营、合作等形式)、肢解转包等三种情形;

2、禁止将承包工程的主体结构分包;

3、禁止将工程分包给无施工资质的单位;

4、禁止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

5、禁止非经业主同意分包工程(总承包合同约定的分包除外);

6、禁止分包单位再分包;

7、禁止外借公司的资质和集团成员企业的资质(含挂靠行为);

8、禁止与没有劳务资质的单位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9、禁止签订“提点式”的不规范的劳务分包合同;

10、禁止与任何自然人(包工头)签订工程分包、劳务分包合同;

11、禁止不签书面的承包合同或分包合同;

12、禁止拖欠农民工工资。

五、相关建议

1、选择合法、规范的分包模式,确保项目受控。

合法规范的分包模式是“有效管理+劳务分包模式”或者“有效管理+部分专业工程分包+部分劳务分包”。项目部应做到人员落实、设备落实、组织管理落实,真正实现管理有效,项目受控;在分包方式上尽可能采用劳务分包和专业工程分包,坚决禁止“提点子、卖牌子”、整体转包等违法分包行为。

2、培育内部分包市场,加大公开选择分包方力度。

分包队伍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一个项目分包工程合同管理的成败,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分包市场的培育,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分包队伍,不断充实《合格分包方组织名册》,并注意用企业文化引导和熏陶分包方,使之长期与企业合作。项目部选择分包方要严格限于公司/子(分)公司下发的《合格分包方组织名册》的范围,需新引进分包方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其资信进行评审,重点审查其资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及与分包项目的匹配性,评审合格的经所属子分公司列入《合格分包方组织名册》后方可使用;对于分包合同金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分包项目,要严格进行公开选择分包方,切实引进竞争机制,鼓励项目经理在非风险工程中选用《合格分包方组织名册》中的“新面孔”,促进分包方市场的发育和分包方的优胜劣汰,以达到降低分包成本和增强项目履约能力的目的。

3、进一步规范分包合同管理。

一是强制推行分包合同范本,公司已下发了五种合同范本,各单位要加大推行和执行力度,降低合同风险,禁止不签合同或先干后签合同现象发生;

二是要严格执行分包合同审批制度,谁审批,谁负责;三是要建立完善的分包合同管理台帐、分包合同内外结算及支付对比台帐,并定期进行分析,为加强成本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四是要建立完善分包单价库,严格分包单价的测算和审批程序,禁止对合同单价肥瘦一刀切和个人说了算。

4、加强分包合同实施阶段的动态监管。

分包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能分而不管,以包代管。合同签订后,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合同,了解签约概况、合同精神、主要目标以及在履行中所负的责任,以便于从全局出发,加强督促、协同工作。对分包可能给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成本带来的潜在风险,要加强管控,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1)质量方面:主材应由项目部供应,分加强对分包方自购材料的验收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要立即退场,防止分包单位以次充好,造成质量隐患;加强质量的动态监管,设立专职施工员进行旁站监督检查,坚持班组自检,作业工区复检,项目经理部抽检的三级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分析、改进质量缺陷,防止分包商为节省成本,降低质量等级。(2)进度方面:总体施工计划要细化到年、季、月、周,并有相应的节点考核奖罚,加强时间上、空间上的整体协调,加强进度检查,特别是关键工序,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及时对进度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考核、调整,确保目标工期,防止拖期风险。(3)安全方面:据统计,施工现场发生的安全事故,80%以上都与分包有关。安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司的社会形象。在明确责任目标的同时,采取经济手段来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要配备有资质的专职安全员,强化现场安全隐患的过程检查和规避。(4)、成本方面:项目部要关注分包方的成本,帮助分包方进行成本控制。积极进行现场协调、配合,搞好服务,避免或减少分包方窝工、返工现象发生;对分包方的成本要进行摸底,主要分包项目要在项目实施两个月内出具分包成本评估报告,及时了解分包方的真实经营情况,发现潜在的经营风险,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帮助分包方控制好成本,使分包方在同样的价格下可以获得更好的效益,增强分包方对项目部和公司的信任,从而在今后的合作中能够接受更低的分包单价,增大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结算支付管理,杜绝财务风险。

分包合同中应审慎决定付款的比率、时间、方式。应要求分包方缴纳履约保证金,为劳务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项目部应及时规范地办理分包方的结算,建立相关的各类台账并及时更新;分包方的领料及公摊费用要及时入账,特别是辅材、水电等易被忽视,以免满付、超付工程款。以结算单作为中期拨付工程款的依据。留足保证金,以防范分包方在当地可能遗留债务产生的风险。将工程款的支付与重大节点完成考核相给合,以支付来促进工程进度。理顺项目部支付流程,便于内部沟通。资金紧张时,在传统节日及开学前,要筹措专项资金支付民工工资,避免激化矛盾,创造和谐的用工关系。加强对分包方资金流向的监控,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明确分包方已完工程的照管责任,减少缺陷修补资金支出。注意防范税务风险。

6、将分包管理纳入项目整体管理体系,尊重分包,激励分包。

项目部和分包方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双赢的关系,服务既必不可少,也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服务主要体现在:先进管理经验和模式的灌输;对分包方管理技能、管理方法、良好作风、良好对外形象等方面的指导;监理及业主等方面信息的适时沟通;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施工中的难题;协助分包商对内、对外关系的协调等。项目部的有关会议、组织的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及个人的评选尽可能让分包方参加,使分包方切实感到是项目部的一分子。了解分包方的思想动态、切实需求,积极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可利用业余民工学校的形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强对分包方的培训。对分包方适当授权,以强化目标管理,共创双赢的和谐局面。一项分包工程完工后,项目部的合同管理人员应对本项目分包合同管理情况作出总结,对分包方的施工能力、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以及信誉等情况作出评价。

7、加强公司的指导和监督

规范分包管理,公司对项目部的指导和监督必不可少。一是对新中标项目要组织进行分包策划,确定分包项目和分包模式;二是应建立分包单价库,对项目部的分包单价提供指导;三是负责组织限额以上的分包合同的分包方选择和合同审批工作;四是应加强对项目部的分包项目履约信息收集和现场检查工作,密切关注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经营结算等情况,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五是严格有关责任追究,监控发现违法违规或不符合公司管理规定的,要严肃处理,该罚的罚、该撤的撤、触犯法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决不姑息。确保项目管理目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六发展趋势

1、国际建筑市场流行做法。国际建筑市场项目管理的流行做法是:以工程总承包模式为主流,以“他人控制”理念为主导;施工组织的流行做法是:承包人充当工程组织管理角色,具体工程通过专业分包实施。

2、国内建筑市场发展趋势。将逐渐形成以施工总承包为主、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劳务作业为基础的分层式施工组织管理格局,并配套形成“金字塔”型结构的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序列。通过各类企业的优势互补合作,各尽其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篇3:建设工程成本管理措施

1.1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

就目前的成本管理实践及创新而言, 许多的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也很难在地产企业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为此, 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设法把成本算得精、算得准, 使成本控得住、控得牢。但由于大部分的企业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距都不低于5%, 这使得目标成本及成本管理四步法基本上就相当于“形同虚设”。当然, 还是有一些标杆企业能够通过独特理念和高效执行来使误差不超过2%的。我们基于对这些企业的做法进行的研究和总结, 已经指定出了一套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控新思路。

1.1.1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内容

就成本自身来说, 它从最初的成本测算, 到目标成本、动态成本和成本回顾, 再到成本核算, 最后通过成本数据库, 整个成本演变过程, 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成本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为了方便、清楚, 我们将成本全生命周期管理分为成本测算、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三个环节。其中, 成本控制又包括确立目标成本、动态成本管理和成本回顾三个方面。整个成本生命周期请详见 (图1) 。

1.1.2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理念

双线并举、合理聚焦, 是解成本管理之困的关键和主要措施。然而, 通过调查、实践, 我们发现有一大部分的企业并不能真正的理解“成本核算”这“成本控制”这“双线”, 主要表现在不了解各自归属于那个阶段, 或者不清楚两线之间的关系, 使得两条主线只能“各自为政”。目前, 我们应该遵守的核心是“双线管控、合理聚焦”的合约规划的成本管理思路, 如此, 便能使对成本的预防和对比调控得到完美实现。

具体的做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成本核算, 要求精度和准确度。就成本核算而言, 它的管理思路主要应用于两个阶段, 即事前的成本测算和事后的成本核算。

这两个阶段不但能够为目标成本的确定提供可靠支撑, 还能够掌握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情况, 沉淀成本指标库, 为后续项目的成本管理提供参考。为此, 该阶段的管理重点为“算得精, 算得准”。主要方法是在“造价”的思维前提下, 以“自下而上、层层汇总”的方式对建安和非建安类进行成本的预测。其测算的层级越深入、明细, 则测算成本的准确的和可靠度就越高。二是对于成本控制, 要求控得住和控得牢。

就成本控制而言, 它主要作用于成本全生命周期的中间环节——项目开发阶段。事实上, 它作为控制线, 主要还是作用于总量级的成本控制。它的具体实施方法为:首先将目标成本分解为合约规划, 然后通过合约规划来指导实际的合同签订及和变更, 最后将成本的控制任务具体转化为对合同的严格管控。其中, 要注意在把目标成本分解为合约规划的时候, 并不是百分百都分解的, 而是预先留有“余量”的。

我们可以借助对“余量”变化的观察和研究, 来实现企业对成本实时的、过程的控制。因为“余量”就像是一个反映动态成本的“晱雨表”和“蓄水池”, 余量越多, 就意味着成本控制的空间越大, 即企业对成本管理“备用粮充足”。

三是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辩证关系。虽然在成本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中, 这两条管控主线并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管理阶段, 但是它们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我们通过对一些房地产地产管理原型的研究和现场演练, 已经发现和总结出来了这两者之间的较为科学的关联点:

这两者是以“目标成本科目”这一层级为分界线的——核算和控制在“目标成本科目”及其以上的科目层级保持一致, 其分界线就体现在下一级的各自“分离”。就“成本控制线”来说, 它是按照合约规划向下分解的, 而成本核算则是按测算明细科目向下分解的, 为此, 两者分解的思路完全不一、相差甚远, 具体图示关系见 (图2) 。

1.2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关键点

就目前情况而言, 在合约规划的成本管理的高效执行的前提下, 房地产成本管理水平肯定会有所提高。但是, 由于不同的企业其本身实际情况都有所差异, 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企业的业务形态及管理风格, 以便制定出与企业管理现状和人员素质相符的合约规划、动态成本及成本回顾的执行“颗粒度”。做到求其要义而非细节, 并且能够充分的利用“20/80原则”分析成本管控要点, 抓大放小, 以便最终实现不同管理水平的地产企业各自普遍有效的成本管控新篇章。

2 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

就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而言, 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作为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环节, 它不但与建设工程造价有关, 还直接影响着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

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 首先要确保项目决策阶段的研究报告是可行的, 然后就拟建项目进行经济评估, 以期能够找到一种无论是在选择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较为合理、可行的方案, 最后, 通过对建设方案的优化, 来编制出具有高质量的项目投资估算, 使其能够在项目建设中发挥出自身具备的最大作用。

3 开发设计阶段的全生命成本控制

通过对开发设计阶段全生命成本控制意识力度的增强, 能够引领知道设计者系统而全面的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 把一些综合项目进行集成化的处理, 并实施多阶段并行措施控制工程开发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和报废弃置四个阶段。另外, 基于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 能够通过的方式, 来完美的实现科学的工程设计方案, 以便最终达到完成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就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意识而言, 它的出现和使用, 使得开发设计阶段的主体告别了选取设计标准和优化设计图纸的禁锢, 能够真正的实现站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高度考虑, 权衡各个参与者的利益, 综合考虑四个阶段的业务、施工和业主的需求, 并分别向前后延伸, 最终将开发设计阶段卓越的前馈成本控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从施工阶段的需求来考虑, 开发阶段要从工程工期、质量和施工流程、监理等方面就开始设计, 以便能够使项目在一流的流程和适时监理下开展施工, 最终高效完成工程质量和按时竣工验收。从业务需求来考虑, 开发阶段要从项目开发的市场调研、项目建设成本、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设备采购及其供应商等方面就开始设计, 以期项目能够高效率的完成。从业主需求来考虑, 开发阶段要从可靠性设计、维修设计以及运行环节就开始设计, 以避免项目运营维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当然, 以上所述的三个方面并不是独立进行、互不干涉的, 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关系。例如:业务需求的满足可以极大程度的促进项目的施工建设;业主运营维护的需求要靠施工需求来保障。

4 施工建设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随着施工建设阶段的开始, 生命周期成本所受到的影响约束能力及成本降低潜力都会随着减弱。但是, 另一方面, 由于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主体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不但与项目质量的好坏、寿命的长短和建设成本的高低都息息相关, 还是人工、材料、设备费用激增的阶段。

为此, 我们必须保证该环节的有效实施, 以便最大程度的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同时, 该阶段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把开发阶段的前馈控制工作和运营维护阶段的事后反馈阶段紧密的联合在了一起。

为使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发挥重要的节流开源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依照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模式的前提下, 施工建设阶段作为生命周期成本产生的关键点, 扮演着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执行者和演绎者的角色。

5 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就竣工阶段而言, 它是成本控制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必须在遵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 严格依照合同、预算及费用定额、竣工资料、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规来认真审核工程款, 同时对送审的竣工决算进行工程量核实, 并且落实联系单的签证费用, 以期最终的结算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工程的实际造价。

6 结语

总而言之, 企业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支柱, 而工程项目的管理又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前进, 我们需要对管理理念及方法进行创新。其中, 运筹前的准备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它能够对运营维护费用起到很好的事前控制作用, 而运营维护费用又在全生命周期成本中占据着很大一部分。该准备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更快的推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价值最大化终极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袁保平.浅议房地产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J].科技资讯.2010 (20) .

[2]董士波.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9月.

篇4: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问题

一、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在诚信方面存在的缺陷

造成诚信缺失的成因主要有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的原因。外部环境原因主要包括经济体制转型、道德秩序失衡、政府行为不规范、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因素;自身内部的原因包括经营者有不诚信的动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薄弱、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等因素,具體体现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下面两点:

1.信用管理体系先天不足

一些企业高级管理和财务主管人员信用意识薄弱,对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信用管理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出现授信不当和对合同履行计划缺乏管理工作等现象,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埋下了一定的信用风险。

2.合同管理跟不上时代步伐

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和改制的推进,加之投资体系的市场化,工程项目竞争日趋激烈。网络和电子时代的到来,对仍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上的企业而言,无论是业主还是承包人,都将无法生存下去。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表面看已经完全市场化而且公平、公开和公正,如专家库的建立,公开招标信息,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专家们对工程的了解、对企业的了解、评标时间的影响以及专家责任心都会对选择的中标单位造成影响;施工企业中标后,若由于资金问题导致其无法正常运转,业主的责任如何落实施工企业在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客观而言,诚信谈不上,合同管理基本上就是没有管理。

(二)阴阳合同扰乱市场秩序

所谓阴阳合同,是指承包人按照招标条件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与业主签订正式的施工合同后,根据业主的附加条件及其他不合理要求被迫与业主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这种补充协议通常表现在工程进度不合理压缩、要求承包人垫资施工、指定建筑材料及设备供应商、肢解中标工程指定分包等方面。

(三)建设工程合同履约程度低、索赔难

目前,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在工程建设中业主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发包人不及时办理竣工结算手续,甚至部分业主已使用工程多年,仍以种种理由拒付工程款,形成建筑市场严重拖欠工程款的顽症;目前建筑市场运行尚不规范,承包商不按期依法组织施工,相互扯皮,形成延期工程,影响了建筑市场的环境。

建筑业是一个索赔多发的行业。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失者的权利,对于承包商来讲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而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不平等合同条件等问题,给索赔工作造成了许多于扰因素,再加上承包商自我保护意识差、索赔意识淡薄,导致合同索赔难以进行,受损害者往往是承包商。

(四)建设工程合同不规范不统一

国家工商局和建设部为加强和规范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全面体现双方的责任、权利和风险。但有些业主和承包商不能完全按照合同示范文本签订合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对于业主主要是通过自制的、笼统的、含糊的文本条件,避重就轻,转嫁工程风险。

(五)建设工程合同中承包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

在买方市场中施工企业所谓的适应市场要求基本上可等同于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而建设单位本着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普遍存在着违背客观规律、随意压报价和减工期的现象,将本应由建设单位分担的风险全部或部分强加给施工企业。甚至有的建设单位强行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承包,并以此作为对外发包工程的前提条件。这样便搅乱了建筑工程市场的正常秩序,最终导致工程经济纠纷的发生。

二、国内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所存在主要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工程进度控制计划的合同立项预警系统

工程项目管理应以合同为核心、以进度为主线,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进度控制计划为合同管理系统的工作启动提出时间约束。如果缺乏相应的提示机制指导管理者应及时地进行合同立项,否则可能导致工作瓶颈出现。

合同立项预警系统是指系统通过科学的决策机制,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从进度控制系统中获取工程关键线路信息,形成合同启动报告,按设定的时间给出立项提示,并将项目金额、工期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果各部门工作安排影响了工程关键线路,则用户需要调整合同计划信息以满足工程要求。

(二)解决措施

1.改革承包商的资质管理办法,维持建筑市场的供求平衡通过严把建筑承包商资质管理关,从总量上控制建筑施工队伍的规模,解决目前建筑市场上供求失衡与过度竞争的问题,从根本上杜绝压级压价,消除“阴阳合同”。

2.推行国际通行的FIDIC合同条件示范文本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FIDIC合同条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FIDIC合同条件是国际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学会应用FIDIC合同条件。FIDIC合同条件是在总结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业主、咨询工程师和承包商各方经验基础上编制出来的,也是在长期的国际工程实践中形成并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高水平的、规范的合同条件。这些条件具有国际性、通用性和权威性。其合同条款公正合理,职责分明,程序严谨,易于操作。它的优点是对参加投标与招标的各方具有公平性,标价合理,风险责任分担:合同条件条理清楚,逻辑性强,使用灵活,可操作性强,也便于与国际惯例接轨。

3.严密制订合同主要条款,保证合同履行的规范化对招标文件的编制不能仅仅满足于重大偏差条款的审慎,同时对合同的主要条款,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细化工程计价规则严密制订。

4.增强合同法律意识

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抓住时机,积极组织宣传经济合同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使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普遍得到加强。此外,还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包括用一些合同订立不规范、合同违约等案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宣传教育。

5.建立国际化的总分包合同管理制度

应改进企业的资质管理办法,调控行业总量,优化行业结构逐步发展智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施工企业,形成工程总承包企业、施工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劳务承包三个层次的组织结构。借鉴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分包合同条件,制订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的分包合同文本,建立和完善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管理体制,制订相关的法规和管理办法,规范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市场,健全工程总分包管理体制,建立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总分包合同管理制度。

6.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

篇5: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安徽省龙亢农场种子烘干生产线是省农垦重点项目工程,该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烘干种子120 t/h,投资800多万元,历时6个月,顺利竣工投产,为良种加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起点高、要求严,农场领导始终把工程建设作为全场的一件大事来抓,本着“速度快、质量优、投资省”的宗旨,严格执行《安徽农垦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度,对项目任务进行分解,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使该项目无论是在总体质量上,还是在建设周期上,都在同行业、同规模项目中居领先地位。在规范项目管理中,龙亢农场的基本措施如下。

1规范分级管理

项目确定后,龙亢农场立即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项目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场长担任组长,1名副场长担任副组长,全面负责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办公室主持项目建设的各项日常工作,下设工程技术、设备物资、财务3个小组。各组按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了每个时期、每个环节施工中不留空白,做到事事有人问,关关有人把,层层有人抓,为全面、高质量完成整个工程提供了组织保障。

2规范招标管理

为保证工程质量,龙亢农场委托安徽省现代农业工程设计研究院工程招标代理中心对项目工程进行招标,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

优的原则,选择中标单位。实践证明,对项目进行招标管理,是使项目建设进度快、保证工程质量、节省投资的有效管理办法之一,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创造前提条件。

3规范进度管理

项目工程开工后,围绕工程进度,按照制订计划,建设工作全面铺开,统一协调,分头实施。项目办公室会同施工单位按照倒计时的办法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定期统计汇报,做到时间、进度、质量三落实。对未能落实的项目,立即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确保阶段计划工期不拖延。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双方密切协作,土建工程进展顺利,按照计划全面交付安装,确保了工程总体进度的如期实施

[1-2]。

4规范合同管理

项目土建工程招标结束后,农场与中标单位签订了合同书,合同约定工期每提前或推后1 d,均按工程总造价的0.5%给予奖励或罚款,这对施工单位既形成了有效的约束作用又产生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从而调动了各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对于设备采购合同的管理采取了预付定金的办法,并强调注明合同生效后,按期交货,价格不再变动的条款,因此项目工程所需设备均能按照工程进度及时进场,没有发生一起合同纠纷。

5规范现场管理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监督力量,落实安全管理人员专业分工,设立专门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提高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

管理的力度。只要现场存在事故隐患,一经查出就要求将工作先停下来,分析事故隐患的性质,研究采取整改措施,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时,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促进他们主动管好施工现场,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在施工单位进场前,龙亢农场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初步平整,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在施工现场,做到文明施工,保持卫生良好、施工机械设备及现场材料布局井井有条。同时,农场对安全施工特别重视,工地所有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按照各项安全施工要求执行并操作,确保安全施工。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施工规章制度,进入施工现场人员配戴好安全帽,必须正确使用个人劳保用品,如安全带等,上岗前必须检查好一切安全设施是否安全可靠。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人身设备事故,有力地保证了整个工程进度[3-4]。6规范财务管理

在项目财务管理工作中,龙亢农场实行专立账户、专款专用制度。对土建工程在严把质量关的基础上,按工程进度实行分期验收付款;对签订的设备合同认真审核,在确认无误的基础上,按安装进度先后,分期付款提货,做到合理使用资金。在资金管理上,实行主管领导一支笔审批。项目办公室提出用款计划,对照合同批付用款;并定期召开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人员会议,通报工程进度和财务开支情况,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项目办公室内部还制订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凡是重大合同用款均由项目办公室人员集体研究决定,日常工作开支必须先请示,再批准。项目办公室提出“能少花钱的不多花一分钱,能迟付的款项一天也不早付”,这不仅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局面,而且节约了投资,达到了既控制了资金总额又不影响工程进度的目的。

7强化项目安全管理,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安全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涉及生产人员人身安全的目标管理。通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安全生产“事事有其主,人人有其责”。龙亢农场每个施工项目都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特点,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并配备规定数量的专职和兼职安全管理员,做到了按专业、岗位、区域等包干负责。同时随着项目的推进,开展文明施工竞赛活动,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评、有奖惩。

篇6:降低工程成本措施1

成本的降低应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上。在施工过程中,要树立向质量要成本的原则,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劳动力管理

1.合理施工,安排流水交叉作业,使劳动力的利用率达到最高,避免窝工。

2.全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劳动强度。3.尽量使用机械化施工,降低劳动强度。

4.各种工程把好质量关,做到一次合格,避免返工,造成劳动力的重复使用。

5.采取质量与报酬挂钩方式,采取市场经济管理方式,承包到个人,提高各种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二)材料管理

1.严格按照ISO9002体系,对材料供应商进行评审,承包到个人,提高各种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2.严格进场材料的计量复核高度,并做好材料的入库登记。3.按设计图纸结合预算计算材料用量作为各工种的基准用量,采取材料节约按比例奖给个人,材料浪费按比例向个人摊派的原则,提高各个工种施工人员节约材料的意识。

4.加强对各种材料的贮存与使用管理,提高周转材料利用率。

(三)工程预决算管理

1.在工程施工前,应详细按图纸各分项工程所需的材料用量,向材料股提供详细、准确的材料计划。

2.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总结各分项工程的材料、人工用量,分析节约或浪费的原因,并向项目经理汇报,以便及时作出有效的节约人工和材料的措施。

3.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做好施工决算,做到不漏算、少算。

(四)其它

1.水、电能源要注意节约,杜绝长流水和不必要的长明灯现象,动力用电线路经常检查,防止跑、漏电现象。

2.机械设备经常维修保养,提高完好率和使用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努力降低成本开支。

上一篇:党员整改承诺书修改下一篇:800字的名人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