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学计划

2024-05-23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学计划(共7篇)

篇1: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学计划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习惯”这个主题编排了《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和一个语文园地。《文具的家》、《一分钟》这两篇课文通过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学生要养成学会收拾自己文具盒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这两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把话说清楚,明白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口语交际”引导学生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一边说,一边做动作,使得别人更能够明白自己说的话。“语文园地七”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个板块。意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生活中的故事或者童话古书的形式呈现的,孩子们更感兴趣读,教学本单元的时候,教师要以读促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让孩子体会故事中包含的道理,切莫一味地对课文进行分析,那样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读的任务也得不到落实,有些孩子可能学过课文好几天了,还读得不熟练。另外,在学完本单元后,还可以举行一个课本剧表演比赛,把班里的同学分小组组织表演课本剧,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要求

1.会认59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让学生养成会合理收拾文具、早起早睡的好习惯。

4.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读文,采用独立自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等方式教学。5.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的习惯以及把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良好愿望。6.提高学生识字兴趣,激发对我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使学生明白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1.会认59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让学生养成会合理收拾文具、早起早睡的好习惯。

4.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读文,采用独立自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等方式教学。课时安排:

15.文具的家……………………… 2课时 16.一分钟………………………… 2课时 17.动物王国开大会……………… 2课时 18.小猴子下山………………………2课时 口语交际 一起做游戏………………1课时 语文园地七………………………… 2课时

篇2: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和第二单元的学习已经能掌握一定量的汉字,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同时个体间的差异也较为明显,对于字的发音也不一定准确。不管是哪类学生,对于汉字,他们都充满好奇,拥有一定的学习热情,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整体识字、加强记忆,避免识字教学的单调枯燥。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安排了3课带领学生走进汉字的世界,领略中国汉字的奇妙和精湛,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这3课内容新颖,图文并茂,形式灵活多样为学生提供了认识汉字的平台。教学目标:

1、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2、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3、让学生感受一个人是快乐的,在集体中更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教学措施:

1.图文结合,指导学生利用图画来识字。2.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识字。3.制作直观的生字卡片。

4.制作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5.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认识更多的汉字,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基本功训练重点: 1.识字写字。

2.能够借助图画识字,理解所学生字的基本意思,并由此组词。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内容及课时安排:

5.小公鸡和小鸭子 2课时 6.树和喜鹊 2课时 7.怎么都快乐 2课时 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 2课时 语文园地三 2课时 小公鸡和小鸭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块、捉、急”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他、说、地”等生字。识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将句子写具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公鸡和鸭子的不同生活习性,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字。难点:读懂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解读课题

1.课件出示图片(小公鸡和小鸭子),请同学们说一说图片上的是什么动物。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小公鸡和小鸭子》。(板书课题)3.指导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让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你们是怎么认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小公鸡的嘴巴是尖的,小鸭子的嘴巴是扁的;小公鸡的脚是分叉的,小鸭子的脚中间有皮连着。)

(2)你们知道小公鸡的嘴巴和小鸭子的脚都能做什么吗?(小公鸡:可以捉虫吃;小鸭子:可以游泳)

(3)你们知道小公鸡喜欢吃什么吗?小鸭子喜欢吃什么吗?(小公鸡:虫子;小鸭子:鱼)

4.同学们知道得真多,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帮助别人的?(学生回答)好,那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中的生字,用笔圈画出来。2.同桌互学生字,教师巡视,指导正音。

3.教师范读课文,同学思考问题: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课文中有几幅插图?

4.分段朗读课文。(指名读,开火车读。)

5.课文读熟了,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这篇课文讲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的故事。)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小公鸡和小鸭子去哪儿玩呀?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幅图片,同学们说说小公鸡和小鸭子在哪儿玩。3.学生轻声读第2自然段,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开课前的观察,思考问题,同桌同学互相讨论。(1)为什么小公鸡捉到很多虫子?(2)为什么小鸭子捉不到虫子? 5.指名朗读课文,全班同学思考:小公鸡捉到虫子后,是怎么做的? 6.指导感情朗读。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1)想想:“小鸭子急得直哭”应当以什么语气读?小公鸡捉到虫子给小鸭子吃,小公鸡是那么热情地帮助别人,应当怎么读?(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3)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a.“小鸭子急得直哭”,要怎样表演出来?“小公鸡吃得很欢”又应该怎样表演出来?

b.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当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时,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先让同桌之间戴上动物头饰练习表演,然后请小组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学习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大家思考问题。(1)他们又来到什么地方?(小河边)

(2)小鸭子要为小公鸡做什么?他说了几句话?

(3)小公鸡又是怎样做的?(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2.课件出示小鸭子讲的话。同学们自由读,并说说他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①小鸭子要到河里去为小公鸡捉鱼吃;②他不让小公鸡下水。)3.结合第一课时所讲内容,鼓励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用来拨水,所以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鱼。)

(2)小鸭子为什么能捉到鱼?(小鸭子嘴巴扁扁的,脚上有皮,能游泳。)4.学生自由读课文。带着问题,学习第4自然段。

(1)小公鸡不听小鸭子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小鸭子听到小公鸡的呼救,是怎样做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飞快地游”“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3)讲讲这几个词语怎样表现出小鸭子是奋力抢救小公鸡的?

5.出示课本中的两幅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自由说一说,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为对方做了什么。

6.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小鸭子说的话。7.小鸭子为什么不让小公鸡下水? 8.照样子,说一说。

例:小公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1)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2)小麻雀()站在树枝上唱歌。

二、自读课文,深入体会

1.教师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先组内说一说,最后指名向大家汇报。

(1)我懂得了小鸡不会游泳,小鸭会游泳。(2)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三、复习拼音,学习字词句

1.课件出示生字,做猜字游戏,巩固字音。2.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会写字,识记字音、字形。教师指导用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指出“哥”字的书写顺序: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3.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练习将句子写生动具体。10.加偏旁成生字,再组词。也+亻→()土→()氵→()

四、教师小结,课后拓展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鸭子和小公鸡不同的习性,学到了他们之间互相帮助的品质。

2.课文学完后,同学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排演一个课本剧(戴头饰表演)。[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树和喜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只、窝、孤”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单、居、招”等生字。认识部首“、丷”。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了解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加上适当的配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记忆。

2.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里讲一讲刚才听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补充,比比谁讲得完整又准确。(教师指导表达困难的学生)

3.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4.指导书写,认清字形。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开火车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3.教师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甲:我读懂了一棵树上有一只喜鹊。乙:我读懂了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丙:我读懂了后来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丁:我读懂了最后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一篇非常有爱的故事——树和喜鹊的故事。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二、学习第1、2自然段,理解“孤单”的意思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让学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2.指一名学生发言,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树和喜鹊都很孤单)3.重点引导理解“孤单”一词。(老师板书“孤单”)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孤单”。为什么“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当你周围既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5.用“孤单”写一个句子。

三、学习第3~6自然段

1.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1)后来树和喜鹊还孤单吗?为什么?(2)为什么“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2.分段朗读课文。小组比赛读课文。3.分小组自由讨论,全班师生交流。

(1)树和喜鹊后来不孤单了,因为有了好多树和好多喜鹊,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2)因为树和喜鹊都有邻居,他们也互相成为彼此的邻居,他们每天都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4.教师小结。

(1)结合生活实际,同学们说说在课间或者是课上该怎样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呢,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团结友爱。(2)小结:正是因为树和喜鹊彼此成为了邻居,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所以后来他们都很快乐。

四、拓展思维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展开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编故事,复习、巩固生字。[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怎么都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怎、独、跳”等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玩、很、当”等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一个人是快乐的,在集体中更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学习表示动作的词语。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快乐”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提出问题。

(1)同学们,当你们一个人的时候,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你觉得快乐吗?(2)当你们两个人的时候,你们会怎么玩?

(3)当你们许多人一起的时候,你们又是怎么玩的呢?你觉得快乐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原来同学们这么会玩啊,是不是无论一个人,还是很多人一起玩,都很快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怎么都快乐》,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将不会读的字圈画出来。2.同桌互读生字,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3.出示易读错的字,指名学生读,并讨论如何将字读正确。(指导音序查字法)4.教师指导正音。

5.以小组为单位,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将字音读错的同学当小鸡抓出来,指导读音。

三、教师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观看书写笔顺。2.让同学上台书写汉字,教师指正,教学易写错的笔顺。3.找汉字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偏旁相同的汉字:(讲、许;很、行)引导学生说一说还会有哪些偏旁与之相同的字,上台书写展示。(2)找出结构相同的汉字:

上下结构:当、音左右结构:玩、很、讲、行、许 4.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数一数共有几个小节。

2.指名读第一小节。让学生在文中画出一个人的时候,都玩了什么游戏。3.学生自由举手回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会做什么? 4.用相同方法教学第2~4小节。

5.讨论:你喜欢一个人玩,还是两个人玩,还是很多人一起玩?为什么? 6.学生自主找规律,学习动词。

(1)课件出示词语:踢毽子跳绳搭积木听音乐下象棋讲故事 打羽毛球拔河„„

(2)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踢、跳、搭„„”都是动词)(3)让学生做一做这些动作,并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动词。(织毛衣、看电视、丢沙包、提水„„)

五、课堂回顾,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无论是一个玩,还是两个人玩,还是三个人玩,或是很多人一起玩,大家都会感到很快乐。大家一起玩的时候,我们把快乐分享给彼此,一个人的快乐就变成大家的快乐。

2.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会是怎样玩儿的?写一则日记,或是画一幅画吧。6.学完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与别人口语交际的兴趣,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

2、让学生懂得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得到别人的帮忙;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应该及时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说话要认真耐心,有礼貌。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吗?小马在往磨房的路上遇到什么困难?小马是怎么解决这个困难的?

2、在生活中,同学们也许会遇到一些麻烦,碰到一些困难。如果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些困难和麻烦就能迎刃而解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请人帮忙。

二、.案例示范,互相评点.

1、春游登山,有个小坡上不去,你可以请前面的同学拉一把。

2、在登上公交车回家的时候,你发现乘卡丢了,可以分同路的同学借钱买票。

3、在草地上踢球,你不小心把球题到旁边的池塘里去了,池塘边正好有几个大人在钓鱼,你可以请他们帮忙捞上来。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2)议一议。在这些情况下,我们要怎样把自己遇到的困难表达清楚,得到别人的帮助呢? 小结:板书:请别人帮忙需要注意:

1、讲清自己的困难。

2、说话有礼貌,态度诚恳的请求帮助。

三、拓展延伸,引向生活。

1、说一说。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中,遇到困难请人帮忙时你是怎么说的?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并评一评!

2、如果别人遇到困难请你帮忙时,你又该怎么说?小组交流、表演、汇报。[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学会并掌握音序查字典的方法。(重点)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难点)3.和大人一起朗读小故事,明白文章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我们要学会帮助家人分担家务。(重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谁知道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谜语:一位老师不开口,肚里学问样样有。谁要有事请教它,还得自己去动手。)对了,这就是字典。

2.认识新华字典。3.了解新华字典的作用。

师:字典的本领可大了,我们学了好多字,可是我们不知道它们的意思怎么办呢?字典爷爷来帮忙了。你们想学这个本领吗?

设计意图:从猜谜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做好准备

1.师:要想学习这个本领,我们得先过三关。2.过三关游戏。

(1)第一关:背一背。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② 名按顺序背诵。②全班按顺序背诵

(2)第二关:连一连。把字母的大小写准确地用直线连起来。

(3)第三关:认一认。教师出示“厨”:仔细看,这个字读什么?看谁认得又快又准。

3.师:“厨”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知道它的意思呢?我们已经过了三关,可以借助拼音来查字典,向字典爷爷请教了。

三、分步指导,学会查字

1.师:“厨”字很调皮,它躲在字典爷爷的屋子里,汉字宝宝那么多,怎么找到它呢?老师来教你。

2.比一比,看谁跟着老师找得快。

(1)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翻开字典,找到“汉语拼音音节索引”。(2)找到大写字母C。

(3)找到音节chu,重点指导学生找到音节所在的页码。

(4)翻开字典,找到相应页码,找到音节chu,按照字的四声次序找到要查的字“厨”。

(5)老师读字典上的意思。

3.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在字典中找到这个调皮的“厨”字的。4.读一读。朗读韵文,熟记音序查字典的方法。(1)师出示“音序查字法口诀”,并且范读。(2)生跟着老师一句一句朗读。(3)指名学生朗读。(4)齐读。

四、巩固练习,培养查字能力

1.说一说: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是怎样的。

2.练一练:查老师规定的字:漂(piào)、踪(zōnɡ),看谁能最快找到该字所在的正文页码。

3.赛一赛:夺红旗比赛,完成书上40页的表格。

四、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教师播放《赠汪伦》朗读录音,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诵读。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古诗。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4.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进行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5.结合插图,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朋友汪伦的。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1:我仿佛看到李白准备乘着小船离开,和朋友正在依依不舍地告别。我仿佛听到朋友在给李白唱歌送行。

6.齐声诵读,把体会到的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7.背诵古诗。第二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比一比哪位同学最先猜出谜底。(幻灯片出示谜语,教师把谜语读一遍)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提示:谜底——手)2.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子就猜中了老师出的谜语。请大家把小手伸出来看看,老师想找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把它画在黑板上。(找一双学生的小手,把手印画在黑板上。)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根据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边读边想象文中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3.开火车连读课文,师生正音。

三、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1.“全家”是指哪些人?“这张画”是指哪张画?他们为什么喜欢这张画?(1)爸爸说了什么?想一想,爸爸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提示:高兴)(2)学生朗读爸爸的话。

(3)妈妈和姥姥分别说了什么?借助插图说说兰兰帮妈妈和姥姥做了什么?(4)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家里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画。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补充句子,读句子。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

(5)兰兰这双胖乎乎的小手为家里人做了很多的事情,你们觉得兰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勤劳、关心长辈、爱劳动、懂事)2.指导分角色朗读。

(1)想想平时姥姥、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

(交流:他们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称赞。兰兰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2)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

1.兰兰的小手为全家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也给全家人带去了那么多的欢乐。我们要向兰兰学习,也要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拓展交流:你能为别人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会说:我替爸爸()。我给妈妈

()。我帮老师()。我为大家()。3.课堂总结。

同学们真不错,和兰兰一样,有双勤劳的双手,是一群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只要我们的心中装着爱,就会做更多的好事。4.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篇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学计划

一、关于教材总体编排

原人教版教材课本大致有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四个模块, 大体分为八部分, 教材以入学教育为起始部分, 以四幅模拟场景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校园日常生活, 了解日常学习常规。第二部分为汉语拼音, 分为13课学习声母与韵母, 在每课之后设有几个常用字。第三部分识字 (一) 与识字 (二) , 识字单元共8课, 每课要求我会认的字12—14个, 我会写的字3个。主体内容为20篇课文, 课文内容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全册包含6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口语交际话题,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交际能力。附录设有两个生字表与汉字笔画名称表。

部编教材全册大致分为六部分, 入学教育分为“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 体现爱国主义教育, 更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识字部分设有10篇课文, 阅读部分设有14篇。每个单元除了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部分新增“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与大人一起读”等栏目, 形式非常新颖, 体现提倡全民阅读的理念。附录部分有识字表、生字表、常用笔画名称表, 新增了常用偏旁名称表。

两部教材对比来看, 总体特点可以总结为立德树人, 自然渗透;保护天性, 幼小链接;夯实基础, 全面启蒙;难度适宜, 梯度合理;强化运用, 联系生活;引导发现, 倡导自立;课外阅读, 纳入课程。

二、关于选文

(一) 选文篇目。

这部教材编写历时四年半, 各种审核达20多次, 编写非常严谨, 选文也非常具有代表性。部编教材选文还需要遵循综合性、实用性、便捷高效的原则。选文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性、具有时代性。

(二) 选文内容。

人文内涵丰富, 选文中有一篇《升国旗》与原教材《我多想去看看》, 描述孩子想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的真挚质朴的感情, 将人文性渗透在课文中;联系学生生活, 关注学生心理成长, 在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的第三单元, 《比多少》《小书包》等课文揭示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课后设置的练习也与生活紧密相连。选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 有朗朗上口的古诗文, 有充满童趣的儿童诗、儿歌、童谣, 有呈现多彩自然的童话故事;在选文的结尾增加了连环画课文, 不通篇全文注音, 仅部分难字注音, 以检验学生对拼音汉字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学生充分运用识字成果独立阅读, 形成自己的理解, 适时进行猜读。这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关于入学教育

(一)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教材入学教育安排“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 三部分内容, 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 插图也是教材的重要课程资源, 学生可以从图片内容获取信息, 中国标志性的北京天安门, 飘扬的鲜艳的五星红旗, 身穿56民族特色服饰笑容洋溢的学生齐聚在一起的画面, 通过教师的引导, 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和谐”与“平等”。

(二) 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脱离父母怀抱进入一个新环境刚入学的学生来说, 部分学生充满好奇与期待, 部分学生有些许抵触情绪, 因此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新教材采用一首《上学歌》, 结合图片展示几名小学生背着新书包踏着轻快地脚步进入校园的情景, 引领学生初步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 认同“我是小学生”的角色, 同时在歌词中提示作为合格学生应该要符合的要求。

四、关于识字写字

(一) 识字方式多样而有效。

字理识字法, 有古老而又传统的象形识字, 第四课《日月水火》结合古代象形字从字形上识记生字, 会意字识字, 例如《日月明》一课中学习“众尖尘”等生字;归类识字法, 将与时间有关季节相关的字归在一起, 系统的学习生字;反义词识字, 第七课《大小多少》以几组反义词穿插在课文中, 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传统蒙学, 现如今在小学阶段提倡国学诵读, 《天地人》一课以“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字作为学习内容, 选自三字经, 体现教材夯实基础, 全面启蒙的特点;儿歌识字, 在教材中选用了大量儿歌, 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

(二) 强化运用, 联系生活。

在生字旁边书写笔顺、偏旁部首、基本笔画全书同步跟随, 这是原教材所不具备的, 这在一方面从源头上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 规范师生书写汉字;识字的更大作用在于运用, 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运用, 因此很大部分识字内容与我们生活相关, 例如收集马路上超市等地方遇到的汉字, 加深学生记忆。

五、关于口语交际

识字加油站。在这一板块内容中增加了部分要求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的字, 达到读写结合, 多认少写, 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 这一部分还扩展了反义词近义词等, 通过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表, 学习“数学、音乐”等词语, 同样达到识字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猜字谜、童话故事、古诗、儿歌等形式识字, 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字词句运用。让这一阶段的孩子接触量词、形近字, 通过字、词、句的强化训练, 让学生能够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把所学运用在生活之中, 同时采用归类识字的方式让学生系统的学习生字, 例如语文园地四中的字词句运用将与季节有关的词语归纳在一起, 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每个季节的不同特点。

篇4: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以英雄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记叙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可歌可泣的英雄们的动人事迹,讴歌了英雄们高尚的民族气节、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英雄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感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注意历史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力求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全面、深入地了解英雄人物。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赏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拓宽阅读视野,可自主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最后,应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收集整理自己喜欢的一位或几位英雄人物的事迹,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办一份小报,在班级展出。

每课教学设计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与《苏武牧羊》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两个篇目。首先,学习时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其次,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再次,应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自主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

(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

(三)自主散读,加深理解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学生对话

探究《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以下简称“诗A”)与《苏武牧羊》(以下简称“歌A”)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差异所在。

(二)学生与教师对话

展示自己探究的结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的理由。

(三)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体裁与手法不同

诗A是一首现代自由诗。通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设疑(1~3节)时匠心独运,将雷锋比作“一滴”“渗透亿万人的心”的“小小的春雨”,来突出雷锋精神的巨大感染力;抒怀(4~6节)时妙语连珠,先将雷锋比作反射阳光的水,再将其喻为向党飞翔的鸟,又将其化作没有浪费光的灯,最后汇为化成雷的鼓声,从专门利人、干一行爱一行、艰苦朴素、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不骄不躁等方面,热情讴歌了雷锋精神;赞咏(第7节)时一唱三叹,将雷锋的足迹与“回音”“歌曲”联系起来,强调了雷锋精神的巨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歌A是一首歌词,音乐上仿照词调传统,作上下片处理。上片写苏武的遭遇和心理压力,先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再用正面描写来刻画;下片写思乡思亲的煎熬,从着笔苏武的角度说,前用实笔,暗示苏武归思正浓;次运虚笔,点染母亲、妻子对苏武的思念,表明亲情的呼唤也不肯使苏武屈服;后使实笔,颂扬苏武的爱国之隋、浩然之气的巨大的折服力。

2. 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角度,将雷锋比作一滴鲜活的水,小(一滴水意味着雷锋平凡微小而年轻)中见大(雷锋精神的感染力、感召力是巨大的)。赞扬了雷锋站在平凡的立场上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伟大的真正内涵,反复歌咏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歌A则从爱国之心、民族气节和执著的信念与坚忍不拔之毅力的角度,摄取了磨难和思念两钼镜头。歌颂了作为民族英雄的苏武为捍卫民族尊严,抵威胁利诱,历艰苦折磨,守民族气节,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光辉事迹和不朽的精神。

3.意境与情调不同

诗A以喻创境,以情笼境,境叠情随,引人想像:反射阳光的水、展翅飞翔的鸟,没有浪费的光,刚敲响的鼓,音符、纤维、花瓣,与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诸多画面、场景相映生辉,又与人物的高尚的情操和诗人的怀念、敬仰之情水乳交融,创设了多个极富立体感和美感,能净化人们心灵,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而又不乏内在联系和共性的意境;而这意境中透露的情调,则又深沉而不失昂扬,激越而不失坦诚,与境和情共同营建了恃的意象美和意蕴美。而歌A则以景创境,以情润境,境简情浓,给人感染:雪地冰天,鸣风飞雁,渲染了阴冷凄苦的氛围,饮雪吞毡牧羊之举与如铡以石之志相映衬,白发红妆的思念与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大节相衬,营造了两个画面感极强,能激荡人们心灵,牵动人们魂魄,独立而又统一的意境;而这意境流露的情调则于悲愤中透露出刚烈,于凄婉中展露出大气,于缠绵中表露出激昂,于抑郁中显露出坚毅,与境和情一齐打造了悲壮激昂、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歌乐之美。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苏武庙(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

1.你发现《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写作目的的不同之处了吗?

《苏武庙》着眼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抒情寄愤,旨在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提倡心向故国。《苏武牧羊》侧重渲染环境之凄寒,利诱之动人,烘托人物志向弥贞,气节愈坚,不辱民族尊严的高洁操守和英雄行为。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明确]

2. 你还发现了《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对话之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 B手法 C意境 D情调 E角度 F结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1.请你收集雷锋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然后确立中心,自拟题目办一份手抄报。

2.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苏武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编写短剧本,准备在班级演出。

《金色的鱼钩》与《南沙卫士》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有诸多差异的记叙类文章。首先,要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寻找两篇文章的同中之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中的高尚精神品质和崇高思想境界,感悟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明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以下称《金色的鱼钩》为“文A”,《南沙卫士》为“文B”)的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对话,发现同中之异

小组讨论两文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同中之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

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事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塑造形象的侧重点不同

文A聚焦于老班长。通过老班长在长征过草地时,接受党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着力表现老班长舍己为群、鞠躬尽瘁、遇挫弥坚的思想性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老红军战士英雄个体形象。文B泼墨于驻岛官兵克服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困难,忍受常人难以想像的肉体煎熬和与世隔绝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受热忍渴,奉献青春,保家卫国的动人事迹,极力展示驻岛官员意志顽强、生活俭朴、以苦为乐、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较好地塑造了解放军某部英雄群体形象。

2. 选择材料的着眼点不同

文A着眼表现老班长英雄个人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着眼选择“点”的材料来表现人物。做鱼钩、嚼鱼骨、找野菜、劝喝汤、献生命等材料的选择,都与老班长的一言一行有关,具体、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文B着眼选择“面”的材料塑造形象。赤膊劳动、盐水洗衣、雨中淋浴、高温桑拿、节水浇菜、倾情养花、苦心储水、慷慨献水等材料,虽然多为概括介绍,不求详尽,但典型而不乏感染力,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了广大官兵的美好心灵。

3.结构文章的方法不同

文A注重从纵向安排故事情节,全文以金色鱼钩为线索,按照故事的开端(1~2段)、发展(3~20段)、高潮和结局(21~32段),来安排情节,结构文章。文B侧重从横向组织结构,全文以“缺水”为明线,以“思想感情”为暗线,按照材料的性质和主次来确定行文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4. 表现人物的手法不同

文A重视在情节发展中来展示性格,塑造形象。全篇以正面描写为主,集中笔墨对老班长作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伴随着矛盾冲突的逐步激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文B注重围绕歌颂驻岛官兵的崇高思想境界这一中心来选择、组织材料,更多地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手法,使直接展现驻岛官兵的英雄行为及其思想基础与间接表现人民群众对广大官兵的理解及英雄精神的巨大感染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白云道上送英雄(节选)

9月16日下午,听说最后一批从抗洪前线撤下来的抗洪官兵要经过白云大道,我们也汇入了这沸腾的人流之中。

白云大道两旁挤满了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甚至有白发苍苔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孕妇。人们都带着兴奋和激动的表情,焦急而又耐心地望着英雄们将要归来的方向。

一辆辆载着抗洪英雄的军车,终于在人们的等待中缓缓开来。每一辆车的车厢板夕嘟用大红条幅写着:“向人民学习”、“向人民致敬”的标语。战士们脸膛晒得黑黑的,身体消瘦,但个个都精神饱满地唱着“咱当兵的人……”那首军营之歌。公路两旁的人群不时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泪水湿润了每个人的眼眶,人们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向解放军学习!”“向抗洪英雄致敬!’抗洪英雄们也喊起“向人民学习”等口号。看着此情此景,我脑海里涌现出在电视中看到的抗洪将士们冒着炎炎烈日扛沙袋、堵决口,在滚滚洪水中舍生忘死救群众的场面。150多辆军车渐渐远去,夜幕降临。人们面向抗洪英雄远去的方向站着、议论着,久久不愿离去。

《红岩》(节选)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哟,你看!”

两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入春以来,这种虫引艮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长年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

小萝卜头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了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小萝卜头把虫子放进去。它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把盒子重新打开……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1.你发现两篇文章(以下分称文A,文B)在表现人物的方法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归纳]

文A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民群众和“我”的言行、心理来表现抗洪官兵的可贵的精神和不朽功勋;文B则以正面描写为主,直接写小萝卜头的言行、心理,展露牢房里的小英雄的乐观精神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2. 你还发现了文A与文B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对话后提示比较点]

A人物身份与所处环境 B主题与思想感情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我国战争年代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整理成一篇小故事,准备在下周班级的故事会上讲给大家听。

《白衣天使》与《祖国的召唤》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找准恰当的比较点,在探究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文中人物情系祖国和人民,勇做巾帼第一人的可贵精神品质。再次,应扩展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文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

发现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概述内容后,小组讨论两文(以下分称“文A”、“文B”)的同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同异对析]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结果:

1.颂扬的人物异中有同

两人生活的国度不同:南丁格尔夜以继日地战斗在自己的国土上,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在远离故土的法国;两人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南丁格尔从事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居里夫人在科研领域耕耘。但是她们两个人却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相似:都执著坚毅,勇敢无畏,热爱祖国,憎恶战争,渴望和平;她们的业绩都可与日月同辉:南丁格尔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护士,是护理

专业的创始人;居里夫人是镭的发现者,是迄今为止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这两个不同领域的巾帼第一人的杰出贡献和精神品质,都同样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幸福和巨大的鼓舞。

2.运用的手法异中有同

文A着眼用最短的篇幅概述南丁格尔一生的业绩,处理材料详略得体;文B侧重叙写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后心系祖国,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事迹材料,重点突出。文A用倒叙手法,于开篇总写当代护理机构的完善,护士工作的重要性,引出讴歌对象及其业绩;文B则用顺叙的手法先概写她超越丈夫逝世带来的悲哀,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奖的殊荣,再集中写她为祖国做出的贡献。两文的写作手法有大相径庭之处,也有如出一辙之处。两文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文A正面叙写南丁格尔的言行和业绩,用士兵传阅的诗歌小册子和马克思的高度颂扬作侧面烘托;文B正面写居里夫人的忧喜和贡献,用波兰人民对她的支持、礼遇和波兰总理的赞誉作侧面托衬。两文都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的英雄行为、精神品质及这种行为和品质的巨大感染力。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刘胡兰慷慨就义》《木兰诗》节选

略。(见人教版旧课本。)

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学生阅读后,教师作异多求异的引导]

1.你发现两诗文(以下分称“文A”、“诗B”)主题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后明确]

文A通过写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员刘胡兰无视敌人的威逼利诱,在铡刀下英勇就义的壮举,表达了对残忍杀害革命者的刽子手的无比仇限,深情地颂扬了刘胡兰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文B通过写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赞美了木兰的勤劳、勇敢、智慧和不慕名利的可贵品质,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你还发现了两篇诗文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B时代 C人物行为目的D手法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整理你所喜欢的一位女英雄的事迹材料,以“感悟英雄”为话题,写一篇日记,然后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纵贯古今,横及中外,从不同角度讴歌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英雄个体或群体。本单元的综合活动宜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中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办小报,力求从收集、整理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的过程中,感悟英雄的崇高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接受美好的思想品质的熏陶,树立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舍身忘我、奋斗不息的远大理想。

[综合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英雄的影片、图片和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加深他们对英雄行为的理解,激发他们爱英雄、学英雄的情感。

2. 师生对话,明确做法

A组织学生讨论英雄的含义,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英雄。

B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下载、剪报、摘抄、访问等。

C明确选材方法:可以选一个英雄的言行事迹,也可以综合多个英雄的事迹。

D讨论所选文体:记叙文、诗歌、散文、格言、传记、读后感等。

E组织学习办报的一般知识。

二、操作

由各学习小组长组织。利用课余时间,分工要明确,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办出特色。

三、操行评价

各小组小报办好后,在班级展出,让大家观览,然后组织同学从版面设计、书写、内容、效果等方面对各小组的小报作出评价。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中)

篇5: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学会感恩,拥有美好心愿”为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安排了4篇课文《1吃水不忘挖井人》《2我多想去看看》《3一个接一个》《4四个太阳》和《语文园地二》。这4篇课文将学生带到一个感恩的世界,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要拥有美好的愿望和善良的心地。本单元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学生阅读和背诵,教学时,应在完成识字任务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熟读成诵,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断积累语言,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本组课文中的生字,能正确书写本组课文要求会写的生字。学习用 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2、过程与方法: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容,将观察图画和熟读课文结合起来,将对图画和文字的理解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组的学习,让学生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58个生字,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2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4篇课文。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懂得要感恩,要拥有美好的愿望,用积极的心态迎接美好的明天。通过拓展训练阅读,复习字词,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和锻炼能力。

课时安排

《1吃水不忘挖井人》

2课时

《2我多想去看看》

2课时 《3一个接一个》

2课时 《4四个太阳》

2课时 《语文园地二》

篇6: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学计划

一、笔画盘点

笔画

名称

例字

横斜钩

飞、气

横折提

二、部首盘点

霜→雨字头(雨)降→双耳旁(阝)

张→弓字旁(弓)赵→走字旁(走)

钱→金字旁(钅)病→病字旁(疒)

欢→又字旁(又)净→两点水(冫)

三、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霜(shuāng)吹(chuī)落(luò)游(yóu)

池(chí)氏(shì)赵(zhào)孙(sūn)

周(zhōu)官(guān)事(shì)情(qíng)让(ràng)相(xiāng)怕(pà)纯(chún)

阵(zhèn)夹(jiā)

(2)难写的字

入:第二笔是捺,起笔要高过撇,不要写成“人”。

风:第二笔是横斜钩,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飞:第一笔是横斜钩,第二笔是撇,不要写成撇点。

国:全包围结构,先外后内再封口。

情:“忄”按照先两边后中间的顺序书写,右部的横比较多,要写均匀。

万:首笔横长,第二笔横折钩稍向左斜。

(3)多音字

降  为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春风 冬雪 红花 飞鸟 姓氏 什么

中国 东方 青蛙 天气 事情 生病

左边 右边 及时雨 感动 万里无云

(2)近义词

落~降 飘~飞 入~进 保护~爱护

相遇~遇见 及时~适时 尊重~尊敬

(3)反义词

降→升 出→入 小→大 清→浊

保护→破坏 害虫→益虫 好→坏

及时→拖延 尊重→轻视 纯净→混浊

(4)词语归类

①和天气有关的词语

雷电 阵雨 暴雨 冰雹 霜冻 雨夹雪

②动词

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鱼出水 鸟入林 吃害虫 保护禾苗

③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叮咚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四、佳句积累

1.设问句

(1)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

(2)谁和谁好?藤和瓜好,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设问句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突出强调的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再自己回答。强调了句子的主要内容。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吸引读者。

2.拟人句

(1)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2)白云和风好,风往哪里刮,云往哪里跑。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让它们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从而使叙述更加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能使事物的特点更突出。

五、易错反思

1.“霜、吹、池、赵、周、事、纯、阵”都是翘舌音,在读的时候容易读成平舌音。

2.“孙”是平舌音,容易读成翘舌音“shūn”。

3.“入、如、让”的声母是“r”,“眼、阴”的声母是“y”。

4.“万”书写时先写横折钩,再写撇。形近字“万—方”要区分开。

六、考试热点

1.《春夏秋冬》中表示动作的词经常以填空或连线的形式出现。

2.《姓氏歌》需要背诵,容易出按原文填空的题目,注意姓氏的组合。

3.《小青蛙》中“清、晴、睛、情、请”五个“青”字族的家族成员经常以辨字组词的形式出现。

4.《猜字谜》要了解课文内容,容易出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的题目,或以阅读的形式出现。容易考查“万”字的笔顺。

5.语文园地中的“读一读,记一记”常以排序或连线的形式出现,“日积月累”中描写春天的词语是考查重点。

七、“1+X”阅读

推荐篇目:野军《棉鞋里的阳光》

推荐理由:阳光下,妈妈给奶奶晒棉被,小峰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给奶奶晒棉鞋,棉鞋里的阳光让奶奶的心都暖暖的。《棉鞋里的阳光》通过对话描写,将浓浓的亲情随着阳光照射到我们心里,让我们的心也跟着暖起来了。

篇7: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过程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语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做好铺垫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她是谁呀?(出示图片)你们瞧,棉花姑娘长得多漂亮啊!谁来夸一夸她?是呀,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么美丽呀!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一叫她的名字吧!(板书题目:棉花姑娘)2.识记“棉”和“娘”,你们在哪儿见过这两个字?它们有什么

共同的特点?

二、激趣学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请看这两幅图,说说棉花姑娘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2.是呀,第一幅图棉花姑娘愁眉苦脸的,很伤心。第二幅图棉花姑娘开心地笑了。棉花姑娘从伤心到开心,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到课文里去找找答案吧。3.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随机出示词卡:治病、燕子、别人、树干、忽然、惊奇、七颗、瓢虫、碧绿、吐出、笑啦。

三、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要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我们应该怎么办? 2.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1)第1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大家能读好吗?(2)还有难读的句子吗?

3.课文中还有许多重点的句子,你们会读吗?

四、多种方法,巩固生字 1.识记“燕”和“瓢”。

(1)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生字中有两个字特别难,(燕、瓢)谁有好办法帮帮大家,说说怎样记住它们?其他的字呢?

五、仔细观察,认真写字

1.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写七个生字:病、医、别、干、奇、星、七。2.请同学们看看,注意每个字的占格位置。

第(2)课时

一、认读生字,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生词,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你们掌握得可真快,棉花姑娘看到这么能干的同学们可高兴了。大家看,(出示笑脸棉花图片。)棉花姑娘笑得多开心啊!2.可是,过了几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出示生病的棉花图片。)这时的棉花姑娘怎么了?棉花姑娘变成这样是谁弄的?(蚜虫)别看蚜虫又圆又小,其实蚜虫是许多农作物的敌人,它专吸植物的汁液。如果你就是可怜的棉花姑娘,现在许多蚜虫在吸你的汁液,你最想说什么?

3.你能用“生病、可恶、蚜虫、盼望、治病”这些词语来说一说吗?

三、以读为本,理解感悟(一)问题入手,整体感知。

出示第一幅插图:多可怜的棉花姑娘啊!

同学们,你们平时也生过病吧,大家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想想棉花姑娘的身上长了许多的蚜虫,她的感觉会如何?有一个词最

能体现棉花姑娘现在的心情,它是哪个词语?(盼望)谁能读出棉花姑娘此时的心情?(学生读)她最企盼的是什么?最希望的是什么?最渴望的是什么?对,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她现在最希望看见的是谁呢? 1.指导读描写棉花姑娘心理的话。

2.在句意不变的情况下,你能把“盼望”换成另一个词语吗? 3.你们也有过最盼望的事吧,谁能用“盼望”说一句话呢?(二)图文结合,角色朗读。

这么难受的棉花姑娘,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还真来了几位动物界的名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棉花姑娘请了哪几位医生帮忙治病,最后又是谁帮她治好了病呢?

1.哪些医生来给棉花姑娘治病了?读一读课文第2~4自然段,指名回答。

2.通过图片简介燕子、啄木鸟和青蛙及其对人类的贡献。3.指导朗读棉花姑娘和七星瓢虫的对话。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课堂总结,合作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读好的同学,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2.小结。

板书设计

19、棉花姑娘

20、咕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点

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教学难点

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听,他在说什么呢?

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

2.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2.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课文,认真倾听,互相评价。3.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一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第三关:书写大赢家。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呢?

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巩固字词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 “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4.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

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6.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

五自然段。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4.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达野牛的问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2..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

3.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4.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

2.师范写,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五、课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板书设计

20、咕 咚

害怕、逃跑——————笑了 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21、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 12 个生字和会写 7 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可以 再生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练习说话。教学重点

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示题目,启发质疑

1.出示小壁虎图,问:“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2.读了这个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干什么的故事?(2)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3)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

2.打开课本,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指一名学生说发现。3.课文没有注音,那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引导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

4.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交流:新认识了什么字?是怎么认识的? 5.出示词语。(带拼音)小壁虎 墙壁 蚊子 咬断 拨水 甩尾巴 赶走 傻孩子 转身

6.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将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很难看时,他心情怎样? 带着难过的心情来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2.小壁虎先向谁借了尾巴?(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他呢?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生字“捉、条、爬、姐、您、草、房”。2.学生观察特点,说一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练写,展示评议。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说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

二、继续学文,感悟理解

1.带着问题读课文:小壁虎怎样借尾巴?请同学读课文第3~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壁虎说的话,用浪线画出其他小动物说的话。2.指导朗读。

假如你是小壁虎,看见小鱼、老牛、燕子,你心里会怎么想? 那些动物帮不了小壁虎,他们的心情又怎样,再读读他们说的话。

3.从小壁虎和动物们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4.拓展:小壁虎还会去向谁借呢?他们会怎么说呢?(仿照课文续说。)学生借助搜集来的资料,分小组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用途,并演一演。

5.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该怎么办呢?(师引读第6自然段。)6.结果怎样?为什么?

三、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表演。全班评议。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编故事: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他高兴极了,他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他的朋友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来讲给家长听,并把编的故事写下来。板书设计

21、小壁虎借尾巴

向小鱼借:用尾巴拨水

向老牛借:用尾巴赶蝇子 自己长出了新尾巴 向燕子借:用尾巴掌握方向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看图读词语的过程中,联系生活,正确识记“卫、刷、梳、巾、擦、皂、澡、盆”等字。过程与方法

在看图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引导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诗中得到启发,养成勤劳好学的习惯。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正确识记“卫、刷、梳、巾、擦、皂、澡、盆”等字。教学难点

引导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做些什么事呢?谁能跟大家来讲讲?

二、识字加油站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位小伙伴,看看小刚他正在做什么事情?

2.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卫生间、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

3.出示生字,引导学生交流识字:卫、刷、梳、巾、擦、皂、澡、盆。

(1)读准翘舌音:刷、梳。(2)读准平舌音:擦、皂、澡。(3)结构归类: 独体字:卫、巾 上下结构:皂、盆 左右结构:刷、梳、擦、澡(4)区分形近字:澡、擦

(5)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4.快来看看,谁能告诉大家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这五种物品分别是用来干什么的?

5.根据学生述说,顺势出示该物品的用处。

三、我的发现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哪些动物?

2.有些动物非常想和我们交朋友,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它们分别都是谁吧? 3.第一组动物

(1)出示猫、猴、狮的图片:它们是谁?

(2)出示生字并齐读,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3)“反犬旁”的字基本上和什么有关?(4)你还知道哪些反犬旁的字? 4.第二组动物

(1)出示鸡、鸭、鸦的图片与生字:你有什么发现?(2)“鸟字旁”的字基本上和什么有关?(3)你还知道哪些鸟字旁的字? 5.第三组动物

(1)出示蝴蝶、蜻蜓、蚂蚁的图片与词语:观察这些生字,你又发现了什么?

(2)虫字旁”的字基本上和什么有关?(3)你还知道哪些虫字旁的字?

四、课堂小结

运用多种方式识字并积累词语,并初步了解偏旁与字义的联系。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反犬旁、鸟字旁、虫子旁:你们还记得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吗?

2.小朋友们的记性真不错呀!好,现在请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这些表情,你觉得她的心情怎么样?

二、字词句运用

1.出示表情图:看到这些图,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2.根据学生表述,顺机出示词语。3.理解词意:高兴、生气、害怕、难过。

4.小组交流: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让自己高兴、生气、害怕或难过的?

5.小游戏:你来表演我来猜。6.你能用这些词语说一个句子吗?

7.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心情的词语?(愤怒、伤心等)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大公鸡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你对它有什么了解?

2.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

(1)出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

(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

(3)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

3.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1)理解“叫”。

(2)提问: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农民伯伯就要起床干活了,农民伯伯勤劳吗?那么,大公鸡比农民伯伯起的更早,同学们,你们觉得大公鸡勤劳吗?那么,我们小朋友要不要学习大公鸡这种勤劳的品质啊?

(3)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画鸡》这首诗。

上一篇:表演游戏教研活动反思下一篇:我和校园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