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案

2024-05-21

灰雀教案(精选9篇)

篇1:灰雀教案

课前交流:

师:课前咱们一起来回忆名人故事,回忆这些了不起的大人物。这是谁?(依次出示《难忘的泼水节》、《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救妈妈》、《蜜蜂引路》的课文插图)

师:我们再来认识几位名人,这些都是了不起的名人,老师带着你们认识这些名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人为引子,导入

师:在《蜜蜂引路》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这是谁?

生:列宁。

师:(出示列宁头像)老师带着大家一块去了解列宁。(出示资料袋)列宁是前苏联伟大的革命领袖,他创建了俄国共产党,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师: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列宁身上的另外一个小故事——

生:灰雀。

师:看老师板课题。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

师:见过灰雀吗?(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看,这就是灰雀,它的体形比较小,羽毛的颜色丰富,叫声悦耳。跟它们打个招呼吧——亲切地——

生读课题。

二、疏通为基础,初读

师:让我们一起按要求读读这个故事。

(课件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按要求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顺了吗?

(出示三个句子)

师:这三个句子里面藏着课文的所有生字,读好可不容易,谁来读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句。

师:老师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请出来。谁会读,就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生带读“白桦树”。

师:看,这就是白桦树,高大、挺直,树干上还有像眼睛似的节。

一生领读“胸脯”。

师:注意“脯”读第二声。胸脯在哪,拍拍自己的小胸脯。

生拍胸脯

师: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月字旁

生:还是形声字

师:在古代,月大多数是“肉”的变形,与身体器官有关的字很多都有月字旁,我们一起找找。

老师做动作,指脸,脖子,背,胳膊,腰,腿,脚等,学生说出相应的部位

(出示“婉转”)生读。

师:“婉转”在词典上有两个意思。(出示两种意思)课文指婉转的什么?应当选第几种呢?

生:第二种

(出示面包渣)生读。

师:生词读准了,还记得第二个要求吗?(出示自读要求)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生:13个自然段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不急,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

学生找的词语有“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师:这三个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老师请三名同学分别来读这三部分。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想:在每一个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填空:

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

一天,一只的灰雀,列宁遇见了,并与他交流。

第二天,列宁又看到。

(生每读完一个部分,概括一层意思。)(课件逐条出示答案)

师: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事呢?

(同桌互说,指名说)

师:我们根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读懂了每部分的意思,再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词句为关键,品读

1.观察图画,引导说话。

师:课题是灰雀,(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三只灰雀呢?谁能用一个词语说一说。

生1:活泼的。

生2:可爱的。

生3:伶俐的。

2.品读词句,感受“灰雀”。

师:课文中是怎么写这三只灰雀的呢?默读第一段,找找描写灰雀的语句,划下来。

指名读。(课件出示“公园里„„惹人喜爱”一句。)

师:怎样的三只灰雀呀?用一个四字词语,就是——

生:惹人喜爱

师:你喜欢三只灰雀的什么呢?再自由读一读。

生:我喜欢灰雀来回跳动。

师:这叫动态。咱们来想象一下,这三只灰雀,(手势)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

生:那边的树枝跳回这边的树枝

师:这边——(生:那边)那边——(生:这边)

师: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这真是——

生:惹人喜爱。

师:继续交流。

生:我喜欢灰雀婉转地歌唱。

师:抑扬顿挫、变换着调子,咱们一块来听。(播婉转的鸟鸣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这就叫——(婉转)谁来读一读这样的叫声?

几名同学读。

师:谁能读得让别人仿佛看到了这三只灰雀?

两名同学读。

师:老师读,你们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在头脑里出现灰雀的颜色、动态、声音。(配乐读)

生齐配乐读。

3.自主品读,感受“列宁爱灰雀”。

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除了写灰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

生:列宁喜欢灰雀。

师:课文中哪些句子能看出来?

生读

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呢?

生交流。

师引读:寒冷的冬天,四周光秃秃的,三只灰雀给公园带来了生机,——(生读句)在公园散步的列宁,正在养病,三只灰雀呀,给列宁带来了快乐——(生再读)

四、指导写字。

师: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间架结构可以分成哪几类?

(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

师:生字重新排起了队,你发现了什么?注意每个字左边、右边的占格位置。

重点指导:“低”注意下面的“点”不要漏掉;“步”注意下面不要多加点;“或”的斜钩、点。

学生分类练习写字。(三个田字格)

反馈写字情况。

第二课时

一、分类读词语,巩固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习了生词。现在来考考大家,课文的这些词语,你们认识了吗?

指名读,齐读。

(分行分色出示词语)

师:这些词语重新排序了,你发现什么了?

生:第一行与灰雀有关

生:第二行与列宁有关

男女生穿插读

师:分类记,我们记得牢,用得准。

二、对话为重点,研读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经常来到白桦树下仰望,一天,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发现什么了?

生:灰雀不见了。

女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发现什么了?

生:灰雀回来了。

男同学齐读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

师:读到这,(指板书)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灰雀哪去了?

生:灰雀怎么又回来了?

师: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先默读课文的3-10自然段列宁和男孩的对话。用波浪线划下列宁说的话,横线划下男孩说的话。

生默读课文。

师:带着你们提出的问题,听老师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边读边想。

师读对话。

师:灰雀哪去了呢?

生:被男孩抓走了

生:小男孩藏起来了

师: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了呢?

生:受了列宁的启发

师:怎么受列宁的启发呢?让我们来体会体会。女同学,你们读列宁的话,男同学读小男孩的话。

师:我们一块来到白桦树下,诶,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女生读)

师:找遍了,也没有找到,列宁心里怎么样?

生:焦急。

师:读出焦急来。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焦急地问——

女生焦急地读。

师:男孩说——

生读“没„„没看见”

.师:男孩为什么回答得吞吞吐吐呢?

生1:因为男孩明明藏了灰雀

生2:因为他撒谎了。

生3:我觉得男孩心里有鬼。

师:列宁明白了,于是他走到小男孩跟前,‘小男孩,明明是你把灰雀藏起来了,快把它交出来吧。’列宁是这么说的吗?

生:不是

师:列宁是怎么说的?

女生读“一定是飞走了,或是冻死了,„„”

师:从列宁的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列宁担心灰雀。

师:读出你的担心。

生读

师:列宁还说了什么?

女生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1:列宁很关心灰雀。

生2:列宁感到惋惜。

师:多好,可惜,关心,惋惜都在其中了。我就是那个小男孩,你想想怎么说能打动我,谁来读一读?

生深情地读

师:咱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得可以打动这个男孩

全班深情读

师:同学们,列宁明明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他对小男孩,有批评吗?

生:(没有)

师:有指责吗?

生:没有

师:列宁有的是用话语和爱鸟的情感打动男孩、感染男孩、启发男孩。所以,当列宁问:“会飞回来?”孩子是肯定地说——

生:“一定会飞回来!”

师:同学们,知道这时候,小男孩心里在想什么吗?

生1:我明天把他放回来,跟列宁说我不应该把灰雀捉走

生2:列宁多么喜欢这只灰雀,我一定要把灰雀放回来

师:你们都明白了,独自藏起来是喜欢,放飞自然更是喜欢,男孩也是很喜欢灰雀。同学们,老师们把你们体会到的句子放在屏幕上,有什么发现吗?

(出示:

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生:前后不一样,但意思一样

师: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第一个句子说后面是冒号

生:第二个句子,说在后面,打句号。

师:当我们深入理解一个句子的时候,对话也可以这么呈现。

(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

师:没有提示语了,分角色读一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演一演。

两人一组演。

让孩子们推荐一组上台。

老师旁白,生读对话。

三、问题为抓手,练笔

师:看,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果然回来了,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

生读“你好,灰雀„„”一句。

师: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灰雀又不会说话,列宁为什么问他呢?

师:多会提问啊,咱们同桌讨论一下。

同桌讨论

师: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生1:列宁不想伤男孩的自尊心。

生2:怕男孩说不出来话

师:你们都感受到了,列宁是爱男孩的,列宁对男孩的爱含着理解和爱护。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列宁看看男孩„„你到哪去了)

师:孩子们,如果灰雀会说话,如果灰雀会说话,它会说什么?选择一种句式,写下来。

出示:

1.灰雀说:“”

2.“”灰雀说。

生写。

师:多少同学用了第一种,多少用的是第二种?

(生举手示意)

生1:昨天小男孩把我捉去了,现在它又把我放了,您就不要说它了。

生2:列宁先生,您好。

师:多有礼貌

生:昨天小男孩把我捉走了,它给我很多面包渣,请您放心,它不会伤害我的

生:昨天它把我抓走了,它很好地招待了我,但我对它说,大自然才是我的家,请不要斥责他。

四、板书为参照,升华

师:(指板书)课文学到这,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列宁喜欢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小男孩也喜欢灰雀。

生:列宁也喜欢小男孩。

师:列宁、灰雀、男孩,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好的图画。

五、读物为纽带,拓读

师:还想了解列宁吗?

生:想。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生读《斗鹅》。

师: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列宁小时候和大鹅斗的故事。

师:从这个故事看出列宁是什么样的人。

生:勇敢。

生:列宁爱护图书。

师:课后可以读一读列宁的故事。

(出示第三组导读图片)

师:我们还可以找一找这些大人物的故事,读一读。这节课就上到这。

篇2:灰雀教案

1、认识“搜、胸”等六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1、大家昨天搜集了关于列宁的资料,谁来交流?老师也搜集了关于列宁的资料,想不想看?

(出示列宁以及灰雀的资料)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列宁的文章,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出示预习要求,一项项检查。

(1)认读生字词:小组抽读,全对的组加分。你认为哪一个字难记?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学习“搜”的笔顺。理解“婉转”的含义。从造字本义说起。并引导孩子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查字典。

(2)标段落:这篇课文一共多少段?

(3)课文读五遍:读五遍课文的孩子为小组加分。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会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

三、深入课文,感悟真爱

1、感受灰雀的可爱

这到底是三只什么样的灰雀呢?

(出示第一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这是三只什么样的灰雀?哦,原来他们这么可爱,你能把它们的可爱读出来吗?

两生读。老师配乐读,学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如果去掉里面的词语,你还能读出来吗?

这么可爱的灰雀,你喜欢吗?那列宁呢?你从哪个词语中见出她对灰雀的喜欢?

2、对话中感悟爱

(1)可是,这么可爱的灰雀却不见了,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用“”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师巡视,辅导)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学生读出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师相机出示字幕:课文3、5、7、9自然段。)

自读体会。

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学生自读后抽查)

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师板书:爱

(2)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

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

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

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小精灵儿童网站] 3)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师导读,生接读。)

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板书:放鸟归园。

(4)分角色朗读。

师:咱们来读好这段话,体会这种爱。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男孩读列宁说的话,女孩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

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

体会得太好了,你们同桌也学他们的样读读吧。(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

3、体会列宁对孩子的爱

(1)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多媒体字幕: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师叙述12自然段。)

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

你多了解列宁的心啊!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 生:爱!师板书:

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写话拓展

师:学完课文,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列宁、小鸟或者男孩说些什么,请拿起你的笔写下来!

(写后学生交流)

篇3:小学语文《灰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1) 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 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 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 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 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 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流程】

1 情景引题, 激发兴趣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 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为了这可爱的灰雀, 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 美美地读一读吧。

2 初读感悟

(1) 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

(2) 指名分自然段读, 先小组交流, 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3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说说读懂了什么。

(2)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 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 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4) 巧妙结尾, 设置悬念:第二天, 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 它到哪里去了呢?

4 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 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4.1 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 也没有找到”

(1)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 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 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1) “孩子, 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 它怕冷。”

(3) “多好的灰雀呀, 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 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 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 是什么?板书:爱。

(3) 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问: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学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 又是他放回来的。

问: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

(1) 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 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 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2)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 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 男孩看看列宁, 说:“会飞回来的, 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1) 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 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2) 教师运用手势, 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勇于改错的决心。

(4) 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小组讨论、发表看法, 相互补充, 汇报体会。

问: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4.2 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课文

5 体验、升华

(1) (课件演示)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 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 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 你会对 (列宁或男孩) 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6 扩展延伸

(1) 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感动了男孩, 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 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 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 个别交流。

7 课后作业:收集名人故事

教后反思:《灰雀》讲的是列宁与小男孩都喜欢灰雀, 但表达方式不同。列宁喜欢它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由, 而小男孩却想占它为己有, 但最后小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通过这个故事, 让学生明白了列宁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 他不仅爱鸟更爱下一代的好品质。更让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 我先重点介绍了这三只灰雀的样子, 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 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笔。在教学列宁寻找灰雀的过程中, 我先让学生读了读列宁说的一系列话, 并对每一句话进行了情感处理,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宁发现灰雀不见时的那种着急、担心、惋惜的复杂心理, 唤起学生的共鸣。然后, 提问:那聪明的你们知道灰雀去哪了吗。请你来帮帮列宁的忙吧!

这样一来, 学生的积极性上来, 大家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尽管说, 有一半的学生还没真正的读懂这篇文章, 还把思维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但许多学生都已经能够找到答案并有依据来论证, 思维的火花与情感的渲染发生了碰撞, 学生是真正的意识到了列宁对鸟的爱与男孩对鸟的爱的不同, 同时, 也为男孩知错就改的思想所折服。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课文中的几句简单对话, 却包含了许多的感悟点, 各自人物的内心都在活动, 都在思考, 心情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以“列宁是否真认为灰雀飞走了或是冻死了”引发了学生对全篇课文的阅读整合, 感悟到列宁观察的细致、分析严密、教育循循善诱, 以及对鸟类喜欢方式的探讨。平时我总担心他们想不到, 不会说, 原来是我自己放不开, 只要相信学生, 善于给学生提供适宜的展示空间, 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 在无疑处设疑, 有疑处点拨, 学生的思维就会走向深入, 就会还你无数个惊喜!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文以小学语文《灰雀》为例, 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 力求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理念, 读懂文意。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去充分接触文本, 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说出自己的想法, 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语文的方法千变万化, 思维方法亦然。

篇4:昂起头的灰雀

后来我把这个比喻告诉她。我喜欢灰鹊,我说。很平凡的鸟,但她们唱歌的时候会扬起头来,有天鹅的纯粹。不算高贵,但是洁净。

从尘埃里昂起头来的姿态,是世间最美的风景。

我现在还能记得,那一天老师请她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她的眼神飘飘忽忽,像羽毛般打着转儿。

“杨帆同学?”

她只是咬紧唇,低着头,没有想象中的涨红了脸之类,但是一言不发。她的手安静地垂下来,像灰鹊垂下她浅蓝的飞羽。恬静,沉默而自卑。

“脾气多倔啊你?”在几次柔和的劝说后,年轻的男老师终于不耐烦了,埋下头整理着课本,摆摆手,“行了,你,回座位吧。对,就坐卫苏豫那边。”

杨帆听课的时候,只喜欢盯着书看,做笔记时把头埋得深深的,像是打定主意要做鸵鸟。偶尔遇到重点内容,她才抬起头来,快速地瞥一眼白板,又触电般低下头了,下笔如飞,仿佛每接触一次——哪怕是视线接触,都是一种煎熬。

每每有好奇的同学来打招呼,她都像受惊的鸟儿扑棱棱地飞起,身子猛地一颤,接着视线乱飞——似乎都能听到惊慌的扑翅声。常常是半天才憋出几个音节,人家却早就失望地转回头了。

有男孩子背地里叫她哑巴,也有几个泼辣点的女孩子在她这里热情几回却次次没回应,也越发疏远起她了,跟着男孩子一起叫。杨帆长得不算太好看,成绩又很好,于是这种过分的玩笑渐渐酿成了仇恨,甚至孤立——而且,没有理由。

我一向反感这些人,也努力尝试着和杨帆交流,却也一点点滑向丧气懊恼的谷底。你兴高采烈地说完一件事,人家却只低着头一言不发——那时候我几乎天天这样。我告诉自己,她不是故意的,她只是习惯沉默了。但一个十一岁孩子的自尊却让我再也没有坚持下去了。

我终于放弃。管她呢,我尽力了。我恶毒地想,甚至就要蹦出那个词——哑巴。

“卫苏豫,今天……你……没有讲……”她突然抬起头来,看着我的眼睛说,“谢谢你……你讲的那些,很有意思的。”

夕阳给灰鹊黯淡的羽绣上了漂亮的金丝。

“对不起对不起,我忘了!”我急忙地说,甚至有种高兴得要哭的冲动,“你要听吗?我想想……”

“不了,我只是想说,谢谢你。”她说。“你……没有叫我哑巴。你也没有觉得我是农村人。”

后来她渐渐地变了,艰难而缓慢地改变着,像雏鸟一点点啄开束缚她的壳。她从接受他人的好意,一点点走向主动和人招呼。不能说她有多外向,也许有的人的性格一辈子不会变,但至少,她学会了昂起头来去面对这个世界。

你昂起头来,你从尘埃里昂起头来。像一只灰鹊,也许平凡,但是昂起头来歌唱。那是一个农村姑娘最勇敢的姿态,这姿态一直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心间。

昂起头的灰雀,是世间最美的风景。

(指导老师:任会启)

★老师点评:

这篇作文描写了一个农村学生摆脱自卑的过程。回想一下,似乎我们每个人小学时代身边都有这样的人,虽然印象已经模糊,但是记忆依然清晰:他(更多的是她)也是这样,言语极少,不善交谈交流交往,目光总是扑朔迷离,几乎从不与同学们对视,似乎总在回避着。面对你的热情和主动,他或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不愿意让你走进他或是她的内心世界。从作者笔下,我们想起了曾经的、内向的、自卑的同学;在作者身上,我们找到了曾经的、真诚的、善良的自己。本文以白描手法娓娓道来,细致入微地成功塑造了一个农村孩子的形象,灰雀的比喻比较贴切,人物刻画比较成功,是一篇积极向上的文章。

篇5:灰雀教案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名人故事,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名人故事。

2、指读、齐读课题

3、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那课文围绕灰雀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呢?(板书列宁、小男孩)二:初读课文

1、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这个故事,注意读的时候呢端起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开始吧。

2、处理字词

三:精读课文,处理第一段

1、那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段找一找答案。

2、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读出你的喜欢。谁还喜欢?也读出你的喜欢吧

谁还想读?一起读。

3、是啊,他们颜色鲜艳,性格活泼,歌声优美,不仅同学们喜欢他,谁也喜欢他啊?列宁,你是怎么知道的?

4、谈一下你的感受(抓住经常、每次谈体会)

5、谁愿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6、老师听出来了,这位同学读的时候通过加重重点词语来表达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让我们学着这种方法都来读一读。

总结:同学们,你们看,像我们刚才这样抓住关键词语细细品读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四:处理3-10段

(一)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3-10自然段,用-——画出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一下列宁此时的心情。

(二)集体交流

你画了哪些句子,一名学生非常清楚地读出了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

自读体会。

1、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

2、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3、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句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心情。

4、引导概括: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其实都源于他对灰雀的喜爱

总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边读边画句子边思考的方法体会到了列宁的心情和对灰雀的喜爱,我们在平时的读书中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理解文章。

(三)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同学们,你能不能出小男孩的表现中猜出灰雀的去向?请大家学着用我们刚才掌握的方法,轻声朗读课文的3-10段,快速划出描写小男孩表现的句子,思考从小男孩一系列的表现中你能不能猜出灰雀的去向。

1、谁猜出了灰雀的去向?

(让学生结合小男孩的表现谈体会,灰雀是被小男孩捉走的)是的,正是从小男孩一系列的表现中我们知道了会确实被他捉走了。总结:咱们班的同学可真会学习,这么快就会学以致用了,用边读边画边思考的方法猜到了灰雀的去向。

2、小男孩为什么抓走灰雀?

3、既然小男孩那么喜欢灰雀,为什么又决定把他放回来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3—10段,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4、先不要着急告诉老师,四人小组先来讨论一下。

是的,正是在列宁的循循善诱下,小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列宁爱鸟的真情感染了小男孩,使他决定把鸟放回来。

5、分角色朗读。

列宁爱鸟的深情不仅打动了小男孩,也打动了伊老师,伊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谁愿意读小男孩的话。

谁来评价一下我们读的怎么样。好在哪里?读出了怎样的语气?

同桌都来练习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咱看谁能读出他们的不同语气。一会展示给大家。

找同桌读。

总结:同学们,你们看,文章虽然没有直接写列宁的心情和小男孩的想法,但是我们通过一次次的读他们的对话却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心理活动。

五、学习第11一13自然段

1.看,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而且,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师叙述12段,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生: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

2、是的,男孩是诚实的,列宁这是在保护男孩的自尊心。同学们,你们看列宁既不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又让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来了,他是多么会教育孩子啊。

六、总结

1、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文中的谁说些什么?

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个爱的世界!

2、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列宁,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正是这样一位伟人,却愿意为了寻找一只失踪的灰雀四处寻找,却愿意去小心呵护一个小男孩的自尊心,我想可能就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让他变得不平凡。

七:作业

篇6:灰雀教案

执教人:叶琦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这是一棵特别的大树,每当列宁路过这棵大树,他总会不由地停下脚步,抬头仰望住在树上的三只“精灵”,你们知道这些“小精灵”是什么吗?(灰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学习字词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第一自然段,小组讨论: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用“——”画出相应句子。)

2、思考:读完第一自然,谈谈灰雀给你留下的印象。

这是一只________的灰雀。

3、灰雀真是“招人喜爱”啊!课文中列宁喜欢灰雀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五、板书设计

灰雀

篇7:《灰雀》教案

教师:张华 学生:颜世谦 时间:2011年8月11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懂得知错能改这个道理,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生字、词,继续培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

文中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有的内在含义不够明显,因此,读懂文中句子,理解课文是这次的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

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让学生把灰雀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3、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正因为灰雀这样美丽,又这样活泼可爱,所以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想一想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引导学生抓住“每次”、“都要”、“仰望”这三个词语来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的情感。从“经常”一词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和爱护。

读这句话,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四、精读课文

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1、让学生小声读 2 ~ 13 自然段,想一想作者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回答问题后出示重点句: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让学生想想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以后心情怎样?从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从在“树林中找遍了”这一点体会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以后那种焦虑、担心和惋惜的心情。

2、让学生从课文 3 ~ 10 自然段中找一找列宁和小男孩有几次对话?(4次)读各次对话。

3、逐段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四次对话,仔细体会列宁和小男孩说的话的意思。(1)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我。(2)你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指出4、8、10段。(3)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4)读这几段话,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5)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6)了解文意之后带着感情把对话在进行朗读,要求把列宁一开始的着急、小男孩说谎时的慌张与最后的下定决心的肯定的态度读出来。

4、第二天列宁再次来到白桦树下结果如何?这只丢失的灰雀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灰雀果然回来了。这只灰雀是小男孩送回来的。因为列宁看到鸟的同时看到那个小男孩站在白桦旁,低着头。从这儿可以看出小男孩知道自己错了,很懊悔,很不好意思,所以低着头。经过讨论让学生从中体味到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他知道自己错了,感到惭愧。

5、“果然”是什么意思?(和预料的一样。)列宁什么时候已预料到这鸟在小男孩那儿?(小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从小男孩说话的口气已预料到鸟就在他那儿。)

6、这时列宁微笑着说了些什么?为什么微笑着呢? 文中列宁“微笑着说”有两层含义:

A、灰雀又飞回来了,列宁看见后心里很高兴。

B、列宁知道小男孩用行动改正了错误更喜欢他了,心里更加高兴,所以是微笑着说。

7、列宁为什么会和灰雀说话?

(看到他喜爱的鸟又回来而高兴,也是为小男孩能知错就改而欣慰,他表面是在和鸟说话,实际是说给小男孩听。)

8、这时小男孩会对灰雀说什么呢?

引发学生展开想象。比如:小男孩会对灰雀说:“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我不该把你带走,请你原谅。”也许会说:“灰雀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这么自私,只顾自己,你应该是属于大家的。”

9、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小男孩对列宁说什么?

10、带着感情朗读全文。

五、小结。

篇8:6、《灰雀》教案专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严寒、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重点:

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流资料。

1、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

二、课前检测。

/ 4

三、学习生字词

1、学生互相读词,不会读的提出,老师范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老师指导。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难写的生字有什么特点。(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4)学生描红、摹写。

3、学生提出难理解的字词,老师再做指导。

四、读课文,粗略理解课文。

1、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2、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五、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2、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3、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一节课继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发兴趣。

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 4

(1)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2)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1)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2)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3)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五、布置作业:

/ 4

1、抄写生词。

2、完成本课《同步导学》。

六、下一节课的预习单。见 《小摄影师》的导学案。

六、板书设计:

篇9:灰雀的教案

三年级

周庆红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主要学习第二组课文,这一组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十七页,在这组课文之前有一段话,谁读给大家来听一听

生1读这一段话

读了这一段话,你知道了些什么呢?

生1:我知道了这组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事情

生2:我来补充一下,应该是发生在伟人身上的平凡小事

师:大家说得很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先来学习第5课,大家先来读课题吧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讲得是发生在列宁身上的小事,请大家一起来看大屏幕,由老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列宁,师简介列宁

师:同学们,接下来就要请大家自学课文,通过自学,读准生字,词语的字音,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生自学课文

师: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这些词语是由要认的字组成的,我们先一起来读,生齐读词语: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师:词语虽然不多,但是要读好也不容易,谁来给大家提个醒呢?

生1:白桦树的桦是第四声,请大家跟我读,桦,白桦树

生2:胸脯的脯是第二声,让我们把它读正确,脯,胸脯

生3:面包渣的渣是翘舌音,请大家跟我读,渣,面包渣

师:同学们提醒得很好,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再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师:词语读得很好,课文也要读正确,现在请大家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请你们仔细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开火车读课文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同学们,单个的词语我们要读正确,把词语放到课文当中,我们更好读清楚,我们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到带有胸脯的句子,一起再来读一读

生读这个句子

师:刚才大家课文读得很认真,听得也很仔细,接下来想请大家把课文连起来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读课文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生1: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十分喜欢树林时的灰雀,生2:我来补充一点,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十分喜欢树林时的灰雀,但有一天发现少了一只,他就问一个小男孩,小男孩说,灰雀一定会回来的,师:那结果灰雀回来了吗? 生3:结果雀真的回来了,师:这个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结果又怎么样呢?请大家连起来把它说清楚,开始,自己说说看

师:谁能说给大家来听一听,生4: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十分喜欢树林时的灰雀,但有一天发现少了一只,他就问一个小男孩,小男孩说,灰雀一定会回来的,结果雀真的回来了

师:你讲得非常清楚,课文的确写了这样一件事,让我们下节再来细细品读吧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写生字呢请大家把语文书先翻到第165页,我们一起来看看词语表,请大家找到第五课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由要会写的字组成的,请大家读一读词语读得很好,我们再来看看要写的字,请大家把书翻到20页,看看这些田字格中的生字,怎么才能记住它们呢

生1:胸和脯都是月字旁,跟人体器官有关的字大多是月字旁,师:能找到汉字的造字规律,你真聪明

生2:胸脯或者散步,都是由要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师:连起来记就记得更快了

生3:低头的低最后一笔是一点,可千万别把它忘了,师:观察得很仔细

生4:低头的低最后一点可不能少,散步和步也不能多一点,大家写的时候要注意,师:你提醒得非常,那么这个步字怎样写才能写得又正确又漂亮呢?请大家来看老师来写一写

师范写“步”字

师:看清楚了吗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写生字吧,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写完以后,再把课后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

师:沈童写字非常认真

师;同学们写字非常认真,这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先请大家读读这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词语: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师:读得很好,接下来我们要听写,请大家打开本子,听写词语:散步,胸脯,或者,不敢,诚实,低头

师:老师把刚才听写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请你你对一对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自己批发一起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

师:你有错,错在哪儿呢?

生1:或者的或有一撇,我忘记了,不过我已经改正过来了

师:知错就改这很好,同学们,轻轻的把本子合上吧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再回忆一下,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十分喜欢树林时的灰雀,但有一天发现少了一只,他就问一个小男孩,小男孩说,灰雀一定会回来的,结果雀真的回来了

师:你讲得非常清楚,课文的确写到了列宁很喜欢灰雀,请大家把课文再读一读,连读边找一找,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列宁很喜欢灰雀找到句子后,可以用笔画下来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句子,生1:我是从这下班

师:列宁喜欢灰雀,是因为灰雀惹人喜爱你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一句

生2:从第二自然段中也能看到列宁很喜欢灰雀,我找到了这一句,“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找到”找遍了说明找到很多地方,当时的列宁一定很着急,这儿也能看出列宁很喜欢灰雀,师:你不仅找得很好,而且读得也很有感情听得出来,当时的列宁一定很焦急,谁再来读读你找的句子,生3:我从这个句子也能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列宁说:一定是……怕冷”列宁把灰雀当作他的朋友,他在为灰雀担心呢

师:你体会得很好,生4:我找到了这个句子“列宁自言自读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灰雀飞不回来了,列宁感到很惋惜,他说的这句话也能说明列宁很喜欢灰雀,师:大家体会得很好,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

1.读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

2.把灰雀当作自己的朋友,灰雀不见了,他在为灰雀担心呢,来读读列宁说的这句话吧

3.灰雀不见了,列宁觉得十分惋惜,再来读读自言自语的这个句子,师:同学们朗读得非常好,听了你们的朗读,我能感觉到列宁真的十分喜欢灰雀,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除了发现列宁十分喜欢灰雀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呢?

生自读课文,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吧,生1:我发现灰雀是男孩抓走的,我从这两个句子可以读明白,“男孩说,没……”说话吞吞吞吐吐,第二句是告诉列宁,“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我可以肯定,灰雀一定是这个男孩抓走了

生2:我觉得男孩也一定十分喜欢灰雀要不他就不会把灰雀抓回去

男孩的确喜欢,可是把灰雀抓回家,这样做可不好,生3:男孩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你们看这一句,“第二天,……”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来了,师: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读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了灰雀回来了,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生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都知道,列宁十分喜欢灰雀,我读了课文以后理解了,列宁不但喜欢灰雀,而且还很喜欢小男孩,灰雀飞回来后,列宁之所以没有问小男孩,是因为,他很爱护小男孩,生2;听了你的发言,我觉得列宁真的很喜欢男孩,他给男孩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列宁真好,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其实刚才你们的发现都在我们的课文当中,我们就来读好课文吧,请大家找出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跟同桌分角色朗读一下,生练读

师:哪一组同桌愿意读给大家来听一听,请你来为他们读叙述部分,三人读课文

师:谁来评评他们读得好不好

生1:他把列宁焦急,惋惜的语气都读了出来,生2:听了他们的朗读,我觉得列宁和男孩都很喜欢灰雀,师:是啊,听了你们的朗读,同学们一定也想来读一读,就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读列宁说的话,女同学读读小男孩说的话,老师来帮大家读叙述部分,分角色读课文,师:列宁循循善诱,感动了那个男孩,使男孩主动放回了那只灰雀,回到树林的灰雀,仍是那么惹人喜爱,让我们回到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再来读一读,生读第一自然段,师:就让我们把描写灰雀惹人喜爱的句子抄写下来吧,师:刚才大家抄写得很认真,就让我们把刚才抄写的句子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句子

上一篇:百年孤独读书笔记600字下一篇:2023冬季长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