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挫折及其应对

2024-05-10

大学生挫折及其应对(精选6篇)

篇1:大学生挫折及其应对

大学生挫折及其应对

“人生逆境十有八九”。大学生活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如专业不满意,学习不理想,身体不适,同学关系紧张,情感困扰,或者各种意外事件,当这些事件对大学生自己意义特别重大(主观上和客观上的)但不能应对时,就会对大学生的各方面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继而出现心理问题。例如使大学生心理失衡,进而导致焦虑不安、退缩甚至攻击、轻生等。

一、挫折概述

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达到一定的目的地。如果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了障碍,有三种情况:改变行为,绕过障碍,达到目标;如果障碍不可逾越,可能改变目标,即改变行为的方向,达到改变后的目标;如果在障碍面前无路可走,不能达到目标的话,就会产生挫折感。因此,挫折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无法克服,而又不能改变这个目标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反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中,“挫折”指挫败、阻挠、失意、失利、失败的意思。

挫折包括三方面:挫折情景、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

1、挫折情景:指人们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景因素,如考试不及格、竞选失利、失恋等等。

2、挫折认知:指人们对挫折情景的知觉、认识和评价。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的挫折情景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景的认知。

3、挫折反应:指人们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常见的有焦虑、紧张、愤怒、躲避或攻击等。

二、挫折理论

1、挫折——攻击理论

认为攻击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同样,挫折的存在也总是要导致某些形式的攻击行为。

2、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的需要若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从而失去平衡,产生失败的情绪体验,既挫折感。

3、社会文化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文化和社会条件对个体挫折的产生及其反应的影响,重视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对人们的行为和人格特征的影响,认为挫折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向上意向”、“自我实现”受到压抑的缘故。

三、挫折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由客观原因引起的挫折,叫做环境起因的挫折,即外因。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按照自己的固有规律发展着。因此,作为每一个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的人,必然会遇到自然因素引起的种种挫折。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例如,自然灾害(地震、洪水)以及由于自然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疾病、事故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无法克服的客观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大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甚至风俗习惯等,都可能是引起大学生挫折的因素。例如,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造成的人际关系紧张;因家庭贫困而难于完成学业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挫折的原 因。社会环境造成的挫折对干人行为产生的影响,远比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要大。

3、大学校园的种种因素,也可能是导致大学生挫折的直接原因。例如,大学生对就读的大学不尽如己意。一位大学生这样写道:“高中毕业了,我以高出录取分数线的成绩考入XX大学,看到别的不如我的同学去了比我更好的学校,我感到委屈与愤懑。”人际关系也常常引起大学生挫折的重要因素。其中同学之间、异性朋友之间的人际交往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大。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重视知识的教授,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也会使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差,稍遇挫折便无所适从。

(二)挫折产生的主观因素 由主观原因引起的挫折,相当大的部分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与认识等方面因素引起的,是指主体因素或内在因素。包括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条件与需要发生冲突造成的挫折两种情况。

1、个体生理方面的因素,指个体的身材、外貌等生理方面的原因。由于这样的限制,使自己追求的目标不能达到而造成挫折。

2、个体心理方面的因素。由于个体心理方面的原因而引起挫折的情况更为复杂。例如,需要的冲突、动机的矛盾能力和期望之间的差距、人际关系障碍、学习上的不适应、生活上的创伤都是造成挫折的原因。

(三)突发事件

如亲人患重病或者猝逝,本人突患重病,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终止求学等等。这些突发事件极易形成重大挫折,还可能导致个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大学生受挫后的行为反应

(一)积极的行为反应

一般而言,挫折使人表现出痛苦、焦虑、沮丧、愤怒等情绪状态。大学生应对挫折积极的行为反应,可以使大学生心理挫折得到一定缓冲,有助于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恢复心理平衡,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1、表同

这是个体在遭遇挫折时自觉地效仿他人的优良品质和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使自己的思想、目标和行为更加适应环境、社会的要求,从而在主观上增强获得成功的信念和勇气。人们常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就是运用表同的作用。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把一些历史名人、科学家,或者某些明星甚至自己身边的同学,作为自己表同的对象。尤其是那些与自己家境条件、经济状况、社会经历相似或者相近的名人,更是他们表同的对象。大学生从表同对象的人生经历、奋斗或成功过程中获得信心、力量和战胜挫折的勇气。

2、升华

升华指个体因种种原因无法达到原定目标,或者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不为社会所认可的,转变为符合社会引起的动机和需要,表现出富有建设性、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较高层次的境界和行为。升华能使原有的动机冲突得到合理宣泄、消除焦虑情绪,弥补因挫折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保持心理平衡,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

3、补偿

在生活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个人的某一个目标无法实现时,行为主体会以新的目标代替原有目标,从而以现实取得的成功体验去弥补原有失败的痛苦,这就是人们受挫的补偿行为反应,“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例如,补偿可以 相应减轻受挫后的消极情绪的压力。

但是,补偿行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如果补偿选择的新目标符合社会规范和人的发展需要,这时的补偿行为是积极的。如果补偿选择的新目标不符合社会规范或者有害于身心,只是为了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和心理满足,无益于心理健康发展,有时还会导致自暴自弃,甚至堕落犯罪,危害他人与社会。例如,某些大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以学习以外的活动来补偿。提出:人生本是happy,何必整日study,找个漂亮的lady,天天都去happy。

大学生遇到挫折时,应该采取积极的补偿行为,通过别的途径达到目标,东方不亮西方亮,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目标明确,行动正确,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4、幽默

当处境困难或尴尬时,心理比较成熟的大学生,会以幽默来化险为夷,在无伤大雅的情景下巧妙的处理问题,摆脱困境,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时常幽默一下,不仅可以缓解紧张情绪,还有利于解除人际关系的僵局,促进人际交往,也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举例,林肯是美国历届总统中最富幽默感的人,被人誉为一代幽默大师。有一次在演讲时,有人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他举着这张纸条镇静地说:“本总统收到过许多匿名信,全都是只有正文,不见署名,而刚才那位先生正好相反,他只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忘了写内容。” 德国空军将领乌戴特将军患有谢顶之疾。在一次宴会上,一位年轻的士兵不慎将酒泼洒到了将军头上,顿时全场鸦雀无声,士兵惊骇而立,不知所措。倒是这位将军打破了僵局,他拍着士兵的肩膀说:“兄弟,你以为这种治疗会有作用吗?”全场顿时爆发出笑声。人们心中紧绷的弦松弛下来,而将军的大度和幽默博得了人们的尊敬与爱戴。

(二)消极的行为反应

消极的行为反应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可能暂时缓解受挫者的紧张心理和消极情绪,但这种行为反应缺乏积极的意义,其后果一方面对大学生自身身心发展不利,甚至诱发精神疾病;另一方面还可能危害他人和社会。所以要避免受挫后采取消极的行为反应。

1、攻击

人们在受挫以后,在非理智情况下把愤怒或者某些消极情绪指向造成其受挫的对象——人或者事物,表现为对他人讥讽、漫骂、殴打甚至伤害,以及损坏物品等行为,这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举例:1991年11月1日,卢刚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在美国艾奥瓦大学学习期间,由于未获得该大学D.C.斯普顿特1000美元的论文奖,开枪打死与该论文奖评比有关的6人后,开枪自杀。大学里发生的一些打架斗殴、损坏公物等现象,一般都和大学生受挫后的攻击行为有关。攻击行为往往发生在那些缺乏生活经验,比较简单、鲁莽、冲动性的学生身上。通过攻击行为虽然可以暂时发泄心中的愤懑与不快,但并不能消除原有的挫折感,还会引起新的挫折,同时危害他人与社会。

2、倒退 倒退行为,指受挫者在受到挫折后,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不相称的诸如幼稚等反常行为,一般称为“装小”。当人们受到挫折以后,如果以成熟的成人的行为方式面对挫折,就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不安。受挫者为了避免,放弃已经习得的、成熟的、成人的正常行为方式,而恢复使用早期幼儿幼稚的方式加以应付,从而减轻内心的心理压力。如遇到困难时,像孩子般的号啕大哭,因不愿承认错误而耍赖或喋喋不休,做事没主见,盲目相信他人等等。因为大学生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在遇到困难或不开心时,偶尔哭闹一下,显得正常且容易被他人接受。但如果经常使用,或借此来博得他人的同情和关注,以避免面对现实同情的痛苦,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

3、固执

一些大学生受到挫折后,往往不分析失败的原因,反而盲目地重复导致其受挫的无效行为,这就是固执的行为反应。认准了准确的道路奋勇前进,不达成目标不松懈是执着;一意孤行,沿着错误的方向不撞南墙不回头,是为固执。

4、反向 一般来说,个人的行为方向和他的动机方向是一致的,即动机发动行为促使行为向满足动机的方向进行。但是,有些大学生受挫后,采取一种与原意相反的态度或行为,其目的在于避免或减轻自尊心受损。这种把自己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不被允许的愿望和行为,以一种相反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以掩盖自己的本意,避免或减轻心理的压力的行为反应,称为反向。例如,自卑者有时会表现的反常自负;有的大学生对某异性非常倾慕,由于害怕遭到拒绝而装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长期运用反向行为会从根本上扭曲自我意识,使动机与行为脱节,造成心理失常。

5、压抑

压抑指个体把自己意识不能接受的观念、欲望、冲动、情感和痛苦经验,压抑到潜意识中,使之不能进入意识而被遗忘,从而避免痛苦。压抑是行为主体的一种“主动遗忘”,那些被压抑的东西并没有消失,它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觉影响人们日常心理和行为,并且一旦出现相近的场景,被压抑的东西就会冒出来,对个体造成更大的威胁和伤害。它不仅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而且会引起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

6、文饰

即文过饰非的行为反应。当个体达不到追求的目标时,为避免或减轻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和维护自尊,总是要在外部寻找某种理由或托辞对自己的行为给予某种合理的解释。文饰的行为表现有两种形式。一是“酸葡萄”反应行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种反应是一种借着减少或否定他难以达到的目标,而夸大目标的缺点来维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二是“甜柠檬”行为反应。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有只狐狸原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遍寻不着,只找到一只酸柠檬,这实在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但它却说:“柠檬味甜,正我所欲也。”甜柠檬反应是夸大既得利益的好处,缩小或者否定它的不足之处。文饰起着自我欺骗和自我麻痹的遭遇,影响了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和做出积极的改变。因此,长期使用,会使自己不去认真吸取教训,放弃对自我的认识和改造,以至于降低积极适应环境的能力。

7、投射

投射又称推诿,是受挫者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愿望、冲动、思想观念、态度和行为,转嫁于他人或其他事物上,以摆脱自己内心的紧张心理,从而保护自己,并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例如,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这样回答老师:“我们的班长还在后面!”以此减轻内心的紧张和压力。

8、轻生

轻生是受挫者受挫以后表现出的一种极为消极的行为反应。在现实中,由于 受挫者反复受挫,周围缺乏帮助,又找不到摆脱挫折的方法和途径,受挫后失去理智,而采取以自杀方式消除内心紧张。某些大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在无助之中选择了轻生这种不该选择的消除内心紧张的方式。据1992年我国“首届全国危机干预暨自杀研讨会”的统计,我国每年死于自杀人数达14万~16万,每天约400人自杀,学生占1/4,其中以大学生居多。另外,大学生生活在社会当中,一些对大学直接影响的事件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有的因一时缺乏理智而选择了轻生,结果令人惋惜。

五、提高挫折承受力

(一)正确认识挫折

人生如同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以哭脸相迎。一位失败者去拜访一名成功者。他来到成功者门前,看到了一扇漂亮的旋转门。他轻轻一推,门就旋转起来,他在旋转门中转进去,看到成功者正站在自己面前。“你能不能告诉我成功有什么窍门?”失败者虔诚地问。成功者用手一指他的身后:“就是你身后的这扇门。”失败者回过头只看见刚才带他进来的那扇门正慢慢地旋转着,把外面的人带进来,把里面的人送出去。成功者说到:“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门,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有的人是带锁的木门,成功快乐的时候就打开,而失败痛苦时就关闭,把自己锁在黑暗里。有的人是旋转的玻璃门,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快乐还是痛苦,总是让自己的心灵之门旋转起来,把失败和痛苦旋转出去,让希望和未来旋转进来,在旋转中找寻机会,把握未来,找到一个新的人生舞台。”

面对挫折,你是悲观者还是乐观者,全看你能否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者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所以,引起挫折感的,与其说是那些挫折、应激、冲突本身,不如说是受挫者对所受挫折的看法。有时候,正是因为受挫者的想不开,才导致挫折的产生。

(二)积极应对挫折

在正确认识挫折的基础上,大学生要采取科学、理智的方式应对挫折。遭受挫折时,要避免愤怒、生气,避免自暴自弃。美国心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一支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温度0摄氏度),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况下呼出的水汽。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出的气体变成了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蛋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人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入白鼠体内,几分钟后,白鼠死了。由此,爱尔马分析,人生气(10分钟)回消耗人体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愤怒导致情绪失控,发生了某些悲剧。一般而言,遇到挫折时,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如升华、补偿、幽默等是较佳的应对措施。

(三)提高挫折承受力

首先,大学生应该具有挫折心理准备。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挫折心理准备,将挫折的出现视为正常的大学生,比对挫折毫无准备的更能接受挫折,正确应对挫折。

其次,保持适当的自我期望水平。个人的期望水平应该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期望过高,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肯定会碰壁,使自己总是处于失败折磨中,不仅有损自尊,还可能因为严重的情绪冲突而有碍于身心健康。都是,期望同样也不能过低,这样只能泯灭自己的斗志,降低自己的抱负水平。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玻璃杯中,跳蚤能够立即轻松地跳出来。一般跳蚤能跳的高度,是身体高度的400倍。如果在杯口盖上一块玻璃板,跳蚤就会一次次撞在玻璃上,不过,它很快就变得聪明起来,开始调整所跳的高度,只在玻璃板下面跳动,再也不会撞到玻璃上了。一天以后,实验者拿走玻璃板,跳蚤仍然在原有高度跳动。一周以后,它虽然还是不停的跳动,但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但我们奋斗失败后,如果只是不停的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或者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够,从而降低自己的目标,最终会因为害怕挫折而一辈子过着平庸的生活。

最后,可以采取正确的自我疏导和合理宣泄方式。受挫后,心理上会处于焦虑、愤怒、冲动的应激情绪状态之中,如果不能妥善地化解,大学生会出现攻击、轻生等消极行为反应。因此,采取可控的、合理的方式宣泄受挫后的紧张心理、恢复心理平衡,对于大学生十分必要。自我疏导是大学生受挫后,提高以语言或文字方式主动与他人倾诉,从而消除受挫引起的不良情绪,恢复心理平衡的方法,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疏导方式,实际上也是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

运动宣泄也是值得提倡的一种良好的宣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体育运动是受挫后“攻击”行为方式的合理化,或攻击行为的一种替代方式。同时,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增大了呼吸量,加速了新陈代谢过程,调节了大脑神经活动,直接接触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人际交往,都有利于受挫大学生恢复受挫后的心理平衡和恢复自信心。

没有经历挫折的人,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踏入社会,很难面对风风雨雨,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有的人遇到挫折时,会认为自己的命不好。贝多芬说的好:“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休想使我屈服!”苏格拉底也曾说:“逆境是磨炼人的最高学府。”挫折孕育成功,挫折磨炼意志,挫折某种程度上说是生活中的一笔财富。所以,我们要坦然面对挫折、积极应对挫折、勇敢地承受挫折!

篇2:大学生挫折及其应对

汉台区武乡镇西村小学

孙佳佳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挫折及其应对

【内容摘要】

教师的心理挫折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本文分析了造成教师心理挫折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指出了可能造成教师心理挫折的几种心理冲突。所以,帮助个人消除挫折是学校管理者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领导者要正确看待和谅解遭受挫折的个人,开展心理咨询,进行思想教育,改善环境,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同时,自我调节也是十分必要的,受挫者可以宣泄情绪、注意转移、原谅自己,恢复自尊、把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这样,才能摆脱挫折的影响,步向成功。

【关键词】 教师

心理挫折

管理

① 什么是心理挫折?它的危害是什么? ② 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挫折的意义。心理挫折,是个人产生的失败的心理体验。

教师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同其他职业一样,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挫折体验。面对挫折,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不能采用适当的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同时又缺乏他人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就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

一、造成教师心理挫折的因素

教师心理受挫的因素一般可以分为客观的因素和主观的因素。1.客观因素

造成教师心理挫折的客观因素有:政策法规贯彻不力,思想工作缺乏实效、学校管理的作风和方法不当、学校组织内人际关系不良、工作安排不当、学校环境不良等。

第一,政策、法规贯彻不力,思想工作缺乏实效。对尊师重教的政策、法规贯彻不力,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师的心理挫折,其影响之深远不是一般挫折可与之相比的。例如,在某些地区,“尊师重教”的政策贯彻不到位,甚至发生拖欠教师工资、挪用教育经费等现象,这必然会对教师身心造成极大伤害,成为严重的心理挫折。另外,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力,对教师进行思想工作的方法不当,出现简单化、形式化的做法,态度生硬粗暴等,都是造成教师心理挫折的来源。

第二,学校管理的作风和方法不当。若是学校管理者忽视教师工作的特点和教师需要的特点,以对待体力劳动者或物品对象的管理方式来管理教师,也容易引起教师的挫折感。例如,将管理企业的方法套用到对教师的管理上,片面强调权威和集权,形成“一言堂”,使教师在工作中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权;“不讲人情”的刻板僵化的规章制度,使教师在工作的时间和空间上毫无弹性;对教师人格不够尊重,动辄以惩罚、处分相威胁等等,都可能造成教师的心理挫折。

第三,学校组织内人际关系不良。学校内部上下之间、左右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师集体缺乏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学校管理者不善于恰当运用竞争和合作,而一味强调竞争,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也是造成教师心理挫折的另一个来源。

第四,工作安排不当。工作安排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有两点是关键的:一是要使教师充分地发挥他的特长和才干,以利于满足其成就需要。如果学非所用,用非所长,大材小用,使“英雄无用武之地”,教师就会产生挫折感。二是使教师因努力和成就能够提高在学校组织成员心目中的地位,以满足自尊的需要,同时也带来物质和文化生活上一定程度的改善。如果教师付出了大量的辛劳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也会产生极大的挫折感。

第五,学校环境不良。教师的工作环境,例如通风、照明、温度、音响、卫生、布局、绿化等不理想也容易引起心理疲劳,产生心理挫折。

2.主观因素

造成教师心理挫折的主观因素有: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判断、遭到挫折的目标的重要性、抱负水平、对挫折的忍受力等。

第一,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判断。一个情境是否构成挫折,是一种主观的判断。由于每个人的主观状态不同,在相同的挫折情境中,所感觉到的不适程度是不同的,挫折对每个人所构成的打击和压力自然也不同。例如,两位教师都曾路遇校长,向校长打招呼,而校长没有回应。一位教师认为,这表明校长对自己不满,这种感受给他的压力很大,从而产生了心理挫折。而另一位教师认为,可能是校长正在考虑问题才没有注意到自己,根本就没有感受到压力,自然也不会产生心理挫折。

第二,遭到挫折目标的重要性。挫折感与个人的价值观是密切联系的。在个人认为最重要的目标受到挫折时,挫折感就深;否则挫折感就浅,甚至完全无所谓。例如,对于甲来说,未能满足提升工资的愿望可能是最大的打击;而对于乙来说,要求脱产进修未获领导批准才是最大的挫折。由此可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和思想工作中,了解每个人的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抱负水平。一个人是否体验到挫折,与他的抱负水平有关。抱负水平指个人在做某一项工作前,为自己预定的质与量的标准。同一情境对于抱负水平高的人来说可能是挫折,而对于抱负水平低的人来说可能不构成挫折,或挫折程度不深。例如,同样在考试中得了70分,由于甲生为自己定的目标是90分,因此产生了挫折感;而乙生为自己定的目标是60分,70分标志着自己已经成功,完全不会产生挫折感。可见在实际生活中,定下了不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好高骛远,也是构成心理挫折的一个原因。

第四,对挫折的忍受力。挫折忍受力就是个人遭到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适应能力,也称“自我张力”。挫折忍受力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之一。当客观的挫折情境相同时,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可能完全不一样。一般说来,挫折忍受力低的人,几经打击就会造成行为失常或心理疾病。挫折忍受力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生理条件。身体健康的人,其挫折忍受力一般要比一个百病缠身的人强;二是过去的经验。挫折忍受力与个人的习惯、态度一样是经由学习而获得的。以往的挫折经验,尤其是早期生活中的不幸,往往会使一个人缺乏挫折忍受力,导致不敢面对现实,或缺少忍受挫折的勇气。与之相反,从小受到重视和爱护的人常常有一种深切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挫折忍受力就比较强。当然,受到过分保护也会降低挫折忍受力,一个从小娇生惯养,很少遇到挫折或遇到挫折就逃避,这样的人没有机会学会如何处理挫折,其挫折忍受力必然是低的。

二、可能造成教师心理挫折的几种心理冲突

外部的困难情境可能是造成挫折的原因,而个人的心理冲突也是心理挫折的重要起因。与教师的职业特征有某种联系的心理冲突,常常是教师心理挫折的来源。

1.成就需要与成功可能性的冲突

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特点使教师有强烈的成就需要,而教师的这一成就又是以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德才上的成长作标志的。然而教师工作的特点,又造成教师在成功可能性上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成功的不确定性构成了与成就需要的冲突。

教师成功可能的不确定性是教育工作特有的复杂性带来的。一个学生在德才上的成长,会受到遗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学校方面又受到以往学校到现在学校、从领导到各位教职工多种因素的制约;而所有外部因素的作用又必然受到学生自身生理、心理规律的制约。所有这些内外、正反因素的交叉作用的结果,还要在一个长时期以后才能显现其效果。而任何一个教师对这些因素的控制性都十分有限,失败时常发生,于是在客观上就产生了教师成功的可能性的难以把握,这就决定了教师主观上的成功愿望能否实现的不确定性。

既然教育工作的成功不是教师个人努力就一定能够解决的,而必须借助于集体的、甚至社会的合力才行,那么,如果学校领导脱离社会环境的支持和教师团队建设,简单地激发和强调教师个人的成就需要,或只在教师个人努力上施加压力,结果就会加深教师的心理冲突,加剧教师的心理挫折感。2.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

教师身负培养下一代的社会使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教师坚守岗位、努力工作的巨大力量的源泉。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其责任感会不时地受到工作疏离感的干扰,产生离职改行的念头。

所谓工作疏离感是指想与工作疏离的心理感受,它一般在以下情况下产生:(1)工作本身不是自己的目标对象,而认为只是达到外加目标的中介手段。例如:成为教师只是为了谋生、养家糊口,这就可能产生工作疏离感。(2)对工作成就的获得和工作环境的改善有“无力感”,认为自己无法控制和改变这一切,而产生工作疏离感。(3)对工作感受不到直接的、切实的意义。例如:觉得自己是在无奈地“哄娃娃”,天天上课像 “混日子”,觉得是“浪费青春”、“浪费生命”,就会产生工作疏离感。(4)缺乏对所在群体的归属感,而有孤立感,这也是产生工作疏离感的原因之一。

教育的工作结果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教师感到工作成功概率的难以把握,容易产生“无能为力”的感受;由于工作对象的“流动性”和工作成果的“集体性”,以及工作成果显现的“滞后性”,教师不容易切实地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加之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思潮和趋势的影响,社会上对教育工作的轻视甚至忽视,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和经济待遇等原因,使教师产生了较深的社会孤立感。这些原因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部分教师的工作疏离感,从而使一些教师将工作视为暂时的栖身之地,一旦有可能马上就离开教师岗位,而无奈留下的教师只将工作视为谋生手段而不将其看作努力的目标,这又反过来加深了教师的工作疏离感。

对此,学校领导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要针对疏离感的起因,有效地加强教师工作的丰富化程度以消除这种心理疏离感。

3.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

自尊需要是教师心理的重要特点,但是它却常常遇到和自卑感的冲突。教师自卑感的产生有工作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工作本身的原因。环境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如以前歧视知识分子的残余思想的影响;也有现实的,如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间的不平衡,教育改革的发展缓慢,教师的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和相应的报酬,教师社会地位不高,也没有舒适的经济生活。不过,环境方面的原因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将逐步被消除,而工作本身的原因,却要复杂得多。教师工作本身造成自卑感的原因,主要有难以确定的成功概率、工作对象的“流动性”和工作成果的“集体性”、学科知识的日渐落后(这是知识翻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水平提高所导致的)。人们的一般都认为:成就中的个人意义越突出,个人受尊敬的可能性就越大;从事知识技能要求越高的工作越容易受人尊敬。尤其是教师看到自己培养出来的很多学生,他们的社会地位、工作、成就、受到的尊敬都高于自己,这时有的教师会产生成就感;有的教师却很容易产生自卑感。

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呼吁全社会尊师重教,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同时又要大力提高教师对教育事业崇高意义的认识,发扬献身精神以消除教师的自卑感。

4.多种角色和角色期待的冲突

很少有哪种职业会像教师那样担当如此众多的角色:教师是家长的代理人、言行的楷模、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执行者、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心理医生。这使教师处于一系列内容广泛的角色期待之中,这些角色和角色期待之间必然地会有矛盾和冲突。作为一个具体的个人,要承担如此众多的角色而且要符合角色期待,是难免出现冲突从而导致挫折的。例如,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学校要求教师执行纪律,而家长希望老师再给自己的孩子一次机会,于是产生了教师的两种角色之间的冲突。这是导致教师心理冲突的又一个方面。对此,学校领导首先要谅解,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实际要求要有重点,防止以“万能”来要求他们,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教师全面提高自己,扮演好各种角色。

5.理想化和现实感的冲突

由于教师工作的任务主要在于介绍并传播历史上和现实中理想的、正面的、真善美的东西,他所接受和传播的是理想化的观念。教师工作的对象又是天真纯洁的青少年,容易按理想化来对待,因此就造成教师按理想化来希望和要求现实中的学生的情形。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不理想的现象,发现社会存在着假恶丑的一面,理想化在现实中却不一定行得通。这种现实感与理想化就构成了尖锐的冲突。学校领导要使学校更加开放,给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活动,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减少“书生气”,将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三、应对教师心理挫折的有效措施

遭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特别是反复出现的不良情绪,对个体具有消极的影响,常常会导致长期的紧张,难以集中精神,使个体的工作效率下降。对于组织来说,个人挫折也会影响到组织的功能。比如遭受挫折的人可能会无故缺勤,士气低落,不安心本职工作,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甚至出现破坏性行为,抵制组织任务和组织目标。因此,帮助个人消除挫折是学校管理者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1.领导者要正确看待和谅解遭受挫折的个人

组织中个人挫折的来源,多半与组织、与工作有关。因此,个人遭受挫折后的情绪和行为,往往涉及领导者,甚至直接指向领导者。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必须以宽阔的胸襟,运用自己的自制力灵活地处理。对于受挫折者的行为反应应采取宽宏大量,是高超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造解决问题的气氛。实际上,这是创造了一种情境,提供了一种机会,让受挫者较好地宣泄他的情绪,恢复理智。领导者要耐心地倾听受挫者的诉说和抱怨。事实上,由于受挫者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理解力和意志力明显下降,说话过头,甚至做出十分荒谬的事。因此,对于受挫者诉说中的不合理之处,领导者不要急于批评、驳斥,一定要让他把话说完。这样做既便于了解情况,又有助于受挫者将情绪宣泄出来。然后,再对其中的主要问题加以解释,进行说服、批评。对于非原则问题,要学会谅解、容忍。总之,学校领导者一定要认识到处于心理挫折状态下的教师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受挫折时的行为是一种情绪性的非理智的反应。

2.开展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排除个人烦恼、提高个体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咨询人员与受挫者进行个别交谈,启发他多角度地思考,并出主意、提希望,使他解除烦恼,摆脱矛盾,稳定情绪,独立地处理各种冲突和困难。3.思想教育

挫折是主观感受,与人的主观状态有重要的关系。因此,从根本上说,消除挫折和应对挫折要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领导者要帮助受挫者分析原因,教育他们放弃不正确的动机和不切实际的目标,帮助他们正确估计挫折的后果。受挫者往往会把事情估计得过于严重,认为“永远不可挽回”、“全完了”等,领导者要帮助他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帮助他们修正目标,调整力量,制定具体措施,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增强消除挫折的信心,防止或减少挫折后的破坏性反应。

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领导者要善于展开话题,消除隔阂,改善关系。要以关心的态度、中肯的分析去获得受挫者的信任,使受挫者产生情感上的微妙变化,以达到转变受挫者思想的目的。在交谈的过程中,切忌简单、生硬的质问和对话。对受挫者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挫折,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和积极的消除挫折的行为方式。

4.改善环境

领导者要尽可能地消除给个人造成挫折的工作环境或生活环境。在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工作安排等方面考虑到教师的感受和反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为个人解决问题。

5.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

在实际生活中,个人遭受挫折以后的态度与领导者的关心帮助有关,也与群体的心理气氛有关,在充满关心、友爱气氛的群体中,遭受挫折的个人会从群体中获得战胜困难的力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而在一个关系冷漠、互相戒备甚至互相敌视的人际环境中,受挫后个人的挫折感会大大加深,对后果的预想会特别严重。所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群体,是减轻挫折感的重要条件。

6.自我调节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遭遇挫折,无一例外。挫折后当然可以求助他人,但最终还是要自己面对,因此学会自我调节是十分必要的。

宣泄情绪

人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不应该无限制地压抑情绪,遭受挫折后的情绪应该得到适度的宣泄。压抑会导致疾病,严重的可诱发精神病、癌症、高血压等。宣泄情绪的一般方法是主动与可信任的他人如亲人、朋友交谈,倾吐心中的积郁。当把痛苦全部倒出来以后心情就会平静一些。但切忌迁怒与人,不正当的发泄会导致不良后果。

注意转移

心情不好时,可以听听音乐、看看电影,通过转移注意力,让快乐的情绪消除忧郁,使消极的情绪逐渐消退。从事体育和其他活动也是转移注意的好方法,如外出散步、骑自行车转一转等。积极运动着的肌肉产生刺激传入大脑,使人从其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切忌呆在家里,一个人闷头体验不良情绪。

原谅自己,恢复自尊

出现挫折总有自己的原因,要敢于正视现实。既然自己犯了错误,造成了烦恼,首先要坦白地承认,然后,把内疚和失败扔到脑后。只有彻底摆脱失败,才能恢复自尊。坚信失败已成为过去,成功就在前方,用新的热情和经历去充实自己的生活。

把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

从来不失败的人是没有的,失败而不失志、不失态才是成功者的特点。应当看到挫折也有好的一面,它会给我们带来经验、知识、才干、能力、风度、气魄。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任何痛苦的人是浅薄的、愚蠢的人。

挫折的忍受力是在学习和锻炼中获得的。在挫折面前怨天尤人,企图逃避,就失去了学习处理挫折这种本领的机会,也就不能具有克服挫折的能力。要善于从挫折中汲取经验,化挫折为前进的动力,才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张向葵 主编.

《教育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程正方 主编.

《学校管理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钟祖荣 主编.《现代教师学导论》.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年.

4.何立婴 等编.

《组织行为学(教育)学习指导》.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年. 5.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6.傅道春 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7.宋月丽.

《学校管理心理学——理论·应用·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8.贾晓波 主编.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年.

9.朱益明 等编.

《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

广西教育出版社.

篇3:论酒店员工的挫折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酒店管理,员工,挫折

所谓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所需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受到的障碍和因无法克服这种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心理学上把事情的结果与人的愿望相违背的现象称为挫折。从事服务性行业的酒店员工每天要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打交道,他们有的工作认真勤恳,却遭客人投诉;有的中专或大学毕业,想在总台工作,却被安排在客房部;还有的积极进取,对客服务殷勤周到,却暂时得不到重用、提拔,这些均是酒店员工受了挫折的具体表现。

一、引起酒店员工挫折的主要因素

(一)自我认识不足,未能扬长避短

五音不全者的不适合选择当歌唱家,对线条和色彩不敏感的人选择不适合从事创作和设计工作,同样,身材矮小、说话口齿含糊不清的人不适合当酒店服务员。日本著名企业家武田正夫年青时想成为一名外交官,特地从家乡九洲赶到长坂报考,然而武田正夫说话有浓重的九洲口音,不符合外交官的要求,不得不改志向,从事企业管理,后来成为一名著名的企业家。应正确认识自我,根据身自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的选择自己的职业和所要从事的岗位。

(二)由于酒店分配制度的不公平而引起员工的挫折感

有些踏实肯干的员工,他们靠自己的个人奋斗、凭真才实学为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当他们得不到自己该得的报酬与奖励,未受到领导应有的关注时,就会心灰意冷,产生挫折感。即当人的主观意愿与实际不一致时,便会产生心理落差。

(三)期望值过高产生的挫折感

许多员工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当所达到的目标与期望产生距离时,就会气馁,特别是酒店一些高学历的人才。他们的就业心态和定位方面往往也较高,与酒店职业人的价值观念、服务理念等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眼高手低”者、“好高鹜远”者不少,缺乏吃苦耐劳、积累实践经验的思想准备;加上晋升通道的并不明确,容易产生挫折感。

(四)勇气不足

有勇气不一定能做成任何事,但缺乏勇气,性格懦弱胆小,即使各方面条件俱佳,往往也会错失良机。笔者所知某地一四星级酒店招聘一名营销经理,因待遇和发展前景优越引来很多应征者,其中有一位应征的女孩很抢眼,外型秀丽、大方,名牌大学法语系毕业,她顺利地通过了一道道“关卡”,面试关、笔试关,给所有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在进行到最后一个程序心理测试时,这位优秀的应征者却怎么也通过不了。测试的名称叫空中断桥,就是在空中架一钢桥,离地三米,桥中间断开一米。要求被试从桥上跨过去,为保障安全,活动过程被试可以系上保险带,考验的是被试的勇气。那位应征者上了桥之后,几次走到断桥边又退回来,在断桥边发起抖来,瘫在桥上,最后是工作人把她背了下来。

(五)能力不强

有些酒店员工面对客人的个性化需求,往往会一筹莫展,甚至埋怨客人太刁蛮;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员工习惯于抱怨,抱怨自己运气不佳,或是领导不识才或是父母关心不够等等,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其实很多问题往往在于本身,是其本身的能力不足。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洞察力、鉴别力、判断力,想象力等等,它们都是以人的思维为基础的;其中,对酒店员工而言,服务技能是主要的。

二、提高酒店员工抗挫能力的应对策略

(一)更好地认识自己

科学正确的认识自己很重要,但这种认识不是片面的、歪曲的认识,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的生理状况、个性特点、能力、人际关系、家庭背景几个方面客观公正的认识。著名京剧演员周信芳,原来演小生的角色,但嗓子有些沙哑,虽经苦练,仍难以改进,于是他转而演老生,这一行当的转换,使他充分地扬长避短,创立起了自己独特的唱腔艺术风格,称为“麒派”,成为我国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作为酒店的员工应充分认清自己,注视着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注视着自己的缺点,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在酒店有所发展。

(二)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能力的认识方面,有一种观点,叫天才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聪明的人生来就是聪明的,能干的人生来就是能干的。还有一种观点是学历论:学历高才有成就,低学历低成就,没学历没成就。把学历与能力等同起来,应该说,人的聪明与否确实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是后天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19世纪在印度曾发现了一个狼孩,人们给他取名叫卡玛西,卡玛西被发现时已8岁,只有6个月的智力,不通人言,像狼一样嚎叫,四肢着地行走,只吃人们丢在地上的食物,不肯吃人们拿在手里的东西;此后,世界各地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狼孩,情况基本相同,都是智力出现明显损害。智力是人的能力的基础,这说明后天的学习与实践对人的能力的形成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就学历而言,台湾亚都大饭店总裁严长寿只有高中学历,他从美国运通公司的传达小弟做起,因为努力,在非常短的五年时间内,受到公司的器重,成为美国运通的总经理。然后,将一个地点不佳、环境不良,甚至连国际旅馆专家都几度评定为不易经营的台湾亚都饭店,造就成为一个在国际间享有盛名,曾经连续十几年保持市场上最高入住率及最高房价的国际商务旅馆,严长寿做出了一番大事业。由此可见,不应迷信先天遗传和学历的作用,而因更多地关注后天的学习与实践煅炼。

(三)磨练自己的意志

意志包括了勇气和毅力。酒店的服务工作看似简单,但却有许多人未能取得相应的成就,究其原因只有一个:毅力不足。有的观点认为意志的强或者弱是天生的,某人天生胆气过人,某人一向毅力超凡。此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因为意志确实存在个体差异,这是由遗传因素———即先天决定了的。但意志也同样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一个经受了战争洗礼的人,更能勇敢地面对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酒店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而员工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必须有特殊的行为规范,特殊的心理素质作准备,有“放弃自我”的思维方式,这些都需要磨练自己的意志,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训练。

1. 设置一定障碍,然后运用自己的意志克服。

比如有的员工害怕在客人面前讲话,一开口就脸红。其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经常在众人面前讲话,来达到目的。

2. 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

比如每天读15分钟的散文,或者每天学习5个英语单词,或者每天坚持打太极拳;长此以往,不但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学以致用,而且能培养自己的个性,不但有利于在服务中与外宾更好地沟通,还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3. 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化解因工作中的矛盾和困境而带来的负面情绪,积极接纳自我,肯定自我。

4. 每天定时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是否按着要求完成了

学习的工作,优在哪里,差又在何处,这样不断反省改进,不断进步。

(四)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酒店的知识型员工

勇气使人出剑更狠,智慧使出剑更准,但如果没有道德的框正,很可能把剑刺向自己的服务对象。如何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呢?一是读一些能使激发人向上的书,如《说岳全传》《孙中山传》《毛泽东传》《真正的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二是与道德高尚的人交往,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三是自觉汲取社会美德,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安贫乐道,助人为乐。使自己在服务工作中能理解客人的心态,学会换位思考,善待客人的过失,能真正地达到全心全意为客人服务的思想境界。

(五)采取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

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能依赖个人的意志完成的,在某些情况下,个体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面对自己的失败。如何摆脱失败造成的尴尬局面,如何尽快消除失败带来的痛苦,早日走出心理阴影。这就要求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

幽默:幽默是化解酒店员工之间、员工与客人之间冲突的润滑剂,它是在双方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酒店员工要和不同的宾客打交道,他们会碰到很多的烦恼和困难,而幽默能使恼怒和不满得以很好地排除。心理学家认为,当以幽默的力量感染并引导别人,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这种力量可以为人们之间的鸿沟架起一座桥梁,从而缩短了相互间的距离。幽默能调节与宾客的关系,以增进与宾客相互间的信任与了解,缓解紧张的气氛,促进双方友谊的建立。

转移:《史记》是一本传世之作,为全体史学家所看重,此书的作者是司马迁,曾受过宫刑,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相反,他集中自己所有精力完成了这部历史性书籍的编写工作。酒店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有很多与自己意见相反的事情发生,应学会转移自己的思想关注点,不拘泥于一件事,通过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自己的压力。

文饰:也叫酸葡萄效应。这来自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一只狐狸,来到果园外面,看到果园葡萄架上的葡萄又大又圆,狐狸馋得口水直流,可果园的篱笆扎得很紧,狐狸实在是无法可想,于是它就对自己说:这葡萄一定是酸的。这样一想,它也就毫无遗憾地离开了。对一些很无奈的事,比如:员工被酒店的客人误解,在服务工作中受了委屈,也不妨采取一下酸葡萄效应。

(六)适度的“挫折教育”

如何才能使员工在挫折面前保持自信和乐观呢,实施适度的“挫折教育”是关键。所谓的“挫折教育”就是员工应该培养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使自己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只把幸福寄托在一种追求中,最终往往会痛苦的;员工下班后,可以换个环境轻松一下,与家人共进晚餐,或同朋友散步,或者去旅游、做健美操等等,培养广泛的兴趣和适当地调整目标。并进行适度的挫折体验,可以帮助员工在挫折面前坦然处之。

挫折会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评判,会给酒店员工带来焦虑、沮丧的情绪,增加烦恼,挫折还会引起员工行为的改变,比如:攻击、倒退、固执等等,这不但会引起客人的不满,破坏客人在酒店的良好体验,更会影响酒店经营业绩的提高。帮助员工学会正确认识挫折,经过努力,扭转挫折的境遇,激发酒店员工的抗挫能力,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文君.饭店市场营销原理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2][美]Raymond P.Fisk,Stephen J.Grove,Joby John.互动服务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篇4:浅谈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挫折

关键词:大学生 应对 挫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86-01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这使得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供需矛盾尤其突出,使得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显现,面对此种就业形势,部分大学生在择业就业中将遇到困难和挫折也就不可避免了,而就业挫折对刚离校的大学生的生理、心理、行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确认知就业挫折、应对就业挫折,以良好心态参与社会就业竞争,克服日前周期性就业因难,战胜当前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就业挑战,赢得充分稳定就业,是社会、学校、大学生、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困惑和就业挫折的认知与成因

(一)对大学生就业困惑和就业挫折的认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就业困惑和就业挫折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十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反应、情绪体验。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就业挫折包括就业挫折情境、就业挫折反应、就业挫折认识二个方面。其中就业挫折认识,即对就业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最为重要。对于同样的就业挫折情境,不同的就业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一般情况下就业挫折情境越严重,所引起的就业挫折反应也越强烈。亦不尽然,有时就业挫折反应大于实际就业挫折情境,有时即便是没有就业挫折情境发生,而仅仅由于就业挫折认知的作用,有可能产生就业挫折反应。

(二)大学生产生就业挫折感的成因

大学生就业挫折的成因是复杂的,它是长期困惑教育和社会各界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分析如下:

(一)客观因素。首先,今后一段时时期,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严竣就业形势。多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在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绩,就业工作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但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毕业人数逐年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就业竞争异常激烈,这样一部分大学生难免出现就业困难和就业挫折。其次,毕业生政策有着严肃性和权威性,如果高校就业卞竹部门就业指导或政策宣传不到位,毕业生对政策缺乏了解,难免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惑和挫折。再次,受就业环节中的不正之风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往往产生就业“错位”现象,使得一部分大学生自信心动摇,导致价值观、就业观上出现了擅变不能正确地对待就业中的一时挫折。

(二)主观因素。首先,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较强,存在“精英意识”,他们在探寻人生价值过程中崇尚“自我”,卞张“自我选择”、“自我成才”、“自我发展”突出强调个人价值,追求人格独立。在贡献和索取之间,在义与利的价值选择上,功利色彩日益浓厚、“务实”。表现在择业上便形成了追求个人价值实现、才能的发挥和较高的物质待遇、寻找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大学生行成了重资本知识,轻实践操作的惯性学习方式。自身操作知识储备量少,能力不突出,综合素质不高,这种自身条件的限制和需求之间发生冲突,自然在就业中受挫。

二、克服就业困惑和战胜就业挫折对策

战胜就业挫折,社会、学校等外界环境是重要的。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更加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制度,建立公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面对现实的就业环境,要避免和战胜就业挫折,最为重要的还是战胜自我,战胜自我是避免和战胜就业挫折最为有效的方法,内因才是关键,笔者以为解决关键问题,就是要有就业受挫自我应对:

(一)转变就业观、树立市场竞争观念

大学生要进行心理调适,克服焦虑心理,关键是要转变就业的思想观念。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一锤定终生”的陈旧就业观念,建立新型的就业观,强化择业的自卞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市场竞争的观念。应届毕业生求职过程就是竞争过程,即使你得到了比较理想的职业,如果缺乏竞争意识,不再继续努力,也会失去这个工作。有竞争就会有风险,确立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焦虑心理就会得到缓解。面对就业焦虑,进行理性思考是基础,根据情况的变化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是关键。

(二)正确评价自我、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大学生之所以有时应对效率不佳,与他们建立的就业期望值不合理不无关系。毕业大学生,应当全面地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正视自己的差距,冷静地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面临的就业形势,合理地调整就业期望值,同时提出切合现实又着眼长远的行动折中方案。立足现实,就意味着为着眼打下了根基。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首先应立足现实社会需要,立足现实就能抵制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就能充分体现发展事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个人精神风貌,就能使自己就业期望值和自身条件与社会现实、个人要求与社会需要相一致,就能在现实中抓住着眼长远的机遇。

(三)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人文科学素质等。在校学习时应使自己掌握二方面的知识:一是宽而实的基础知识;一是精深的专业知识;二是现代竹理和人文社会知识。理工科学生有必要在学好专业课同时涉猎一些竹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人文方面的知识,以拓宽其知识面,开阔其视野,增强其对社会和现代竹理科学全方位的了解,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文科类学生也应弥补其理工知识欠缺的缺限,注重掌握现代计算机应用的操作技能,了解其现代工艺流程。从迈进大学校门开始,就应为以后就业做好必要的准备。目前就业门槛实行的是“双证并重”、“双证沟通”制度,在大学期间,就应该现实的根据自己选定的专业,描准岗位群的就业日标,围绕比如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初中级考试等途径取得各种岗位工作群最必须的初中级职业技能证明。

参考文献:

[1]张利菊.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9, (4):30-32.

篇5:大学生初入职场的挫折应对浅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经过10年寒窗苦的大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成为职场新人。他们意气风发,内心充满着对成功的渴望。希望能在职场上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空。但是很多人在进入职场后,一下子就蒙头转向,不知所以,常常抱怨“理想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在单位里自己“吃的是杂粮,干的是杂活,做的是杂人”,“老板不赏识”,“所学专业知识用不上”等等。有些人在初入职场受挫折,从此一而再,再而三的跳槽,还有些人甚至放弃了对事业的追求,从此一蹶不振。现就针对于职场新人所遇的挫折的应对措施,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初入职场的大学生首先要适应职场的环境

很多学生以为在学校里学得了“真理”。然后期望用这些“真理”去改造世界。可真正走到工作岗位上去,在大学里学到的书本知识在单位根本用不上,单位需要有足够的执行能力、足够的应用能力、何时该做什么,何时该怎么做的知识大学里并不曾学过。还有不适应艰苦、紧张而又有节奏的基层生活,不习惯一些制度、做法。因此,原来对工作环境过高的期望,在心理上就产生很大的落差,对现有岗位感到失望,又因所谓的“现实所迫”,在初入职场时就走了弯路,以至于碰了壁还莫名其妙,不知所措。心理上只剩处处不如意,事事不顺心。因此大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首先努力去寻找与自己天赋特征吻合的工作环境,再根据现实环境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和目标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就自己来说,对问题不能理想化,不能想问题主观多于

客观,对外部要求切合实际,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强,要擅长自我调整,尽可能地开动脑袋瓜去学习和积累,去不断地充实自己和提高自己,这样获得积累将是职业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遇到挫折、困难不能失落与彷徨,要找时间与老员工、同事谈谈心,与朋友聊聊天,把“掉在地上的心”重新拾起来,不是有这样的一句话吗:“适者生存,能者成功”所以我们要学会去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到适应别人,适应工作环境,遇到困难挫折冷静地思考,彻底地解决。再加上我们年轻人的青春与激情,只要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义无反顾,职业生涯就会顺风顺水。

二、初入职场的大学生要适应职场生活,学习新规则

古代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将帅必起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职场新人要想成功,出人头地,到了工作岗位就要扎根于基层,这就要学习认识职场的潜规则。学会适应职场生活。也就是说,做为职场新人要有自信,做事要有耐性,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凡事要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赢得同事的支持和信任。扎根基层,降低就业期望值,从一个行业的底层做起,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才有可能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可能大家都听过这个笑话:局长、处长和秘书同乘电梯,结果一声屁响传出来,这时那位秘书非常机智地指指局长所站的位置说:“声音是从那里传出来的。”结果不说,大家可能也会猜到。想想也是,屁大的事都不能承担,还能为领导分担什么工作,这就是职场的“文

化”或规则,也就是潜规则,这是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

之所以是规则,是因为它们实实在在地运作着,在过去常常被当做关心企业的正确事情大加表扬。所以作为职场新人就要把握这些职场“文化”与规则。记住“老板永远没有错”这句话。经验是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不可操之过急。要学会吃苦耐劳,戒骄戒躁,明确自己的专业特点及发展方向,寻找新的平衡点,要学习细节里的品质与做事的内核,在初入职场就去发现,学习新环境的规则,学会在新环境中生活是进入职场成熟的关键一步。在取得规则接纳的同时,开始努力做出成绩,与其他员工交流,很好地服务于组织利益,让别人有安全感,才能让自己的职业有延续性的发展历程。

三、学会妥协,是职场挫折应对的又一法宝

学会妥协是职场制胜法宝。领导用人的时候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去安排他适合的工作。但事实上任何一个领导都不可能完完全全地“人尽其才”。因此如何学会去做那些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变得十分重要,这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人生成功的主要因素。为了一种对自己,对别人,对集体,对事业的责任,必须认真地对待那些不愿做事情,而且要想方设法把它们做好,这就是要求自己去适应环境,尽可能地凭借自己的力量最大限度的改善周围的环境。不要认为那些自己不擅长的事就不做,看到心里就发怵,就怨天忧人,害怕挑战和压力。更不要采取消极的态度,推委、拖拉、敷衍了事。要懂得这些事是非做不可的,要化被动为主动,要“硬着头皮,咬着牙:把不愿做的事情做得漂亮。这样将会比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收获大得多。这样的工作与成长的意义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

所以说,做好自己不愿做事,学会妥协,向职场妥协,向现实妥协,不但脚踏实地工作,而且具有创新意识,做出成绩后就自然会得到同事、领导的赏识。这就是学会妥协不失在职场中遇到挫折,解决困难的一大法宝吧。

篇6:大学生挫折及其应对

心理学认为,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反应。挫折的发生,会使人产生焦躁、失望、忧虑、担心、痛苦等情绪反应,这就是他们的挫折。

一、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极易出现的挫折 1.学习和考试中的挫折。

中学生的课程内容与小学生相比要复杂得多,抽象得多。由于学习内容的变化,要求他们必须形成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中学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学作业更多,学习负担更重,竞争更激烈,而且面临升学压力,因此,进入中学的学生面临新的学习适应问题。在学习和考试中遇到挫折等,中学生往往不能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一部分人自我评价过低,导致自卑,自信心下降,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能发挥;另一部分人自我评价过高,一旦遭受失败、挫折,就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产生自卑。不能恰当进行自我评价的学生,往往更重视周围人的评价,遇到表扬,沾沾自喜,遇到批评,情绪一落千丈。2.青春发育期中的挫折。

中学时期是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身体开始出现了一些从未有过的新体 验,并开始产生神秘的骚动,使他们感到好奇、渴望,有时又迷惑、害怕。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可能遇到以下几方面的挫折

(1)性发育成熟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困惑。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生长迅速变化,但身体各部分的发展并不十分协调,一般体型不匀称,精细动作不完善,容易做什么事情都显得笨手笨脚,早熟的学生不愿意引起别人的注意,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出头露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第二性征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出现焦虑、恐惧,又不愿意对别人说一些早熟的学生,尤其是女生,遇到了最困难的适应问题面临着同伴尚未经历的变化,她们需要别人来分担自己的不安全感和焦虑,但却难以觅到知音,难以与同伴在感情上交流,这种不利处境会对早熟的女性所经历的身体变化产生消极影响,增加她们对月经初潮的消极感受。(2)“成人感”的困惑。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很大发展,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过分相信老师和家长,他们更 相信自己。过去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已经变得普普通通,他们对家长、教师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说教渐生不满。他们需要一个自己独立使用,有安全保障的小天地,不希望成人干扰或对他们管得过严,特别是成人单方面的计划安排,在他们那里行不通。他们不愿接受他人的意见,甚至表现出对父母老师不够尊重。对教师和家长的当面批评往往即使“信服”也不“口服”。但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还不具备独立自主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对家长和教师也不免仍带有依赖的成分,他们往往重新回到“自我中心”的思维状态,事事要求公平合理,他们渴望独立,又希望被人肯定,引起别人关注,但往往他们得不到公正地对待常常因为上课老师没叫自己发言,或是老师家访去了别人家没来自己家而感到不公平,认为老师偏心眼。他们对家长、对社会也一味要求绝对公平,而这种公平观很快在生活中破灭,于是消极处世,走进思维的死胡同。

(3)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之间的矛盾。

现实我是对自己当前状况的评价,这种评价包括从外在形象到内在表现各个方面。理想我是希望努力实现的一种目标。一般情况下,理想我和现实我不完全统一,有冲突和矛盾,但当现实我和理想我之间的距离过远,就容易产生挫折,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冲突主要是由于认识不切实际。一种情况是将理想我的标准定得过高,好高骛远,认为自己什么都行。另 一种情况是中学生的内心冲突在外界压力下引起严重不安、焦虑和痛苦。3.人际交往中的挫折。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此说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中学生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常常遇到挫折。此时,人际交往中的挫折对他们的影响往往比小学时期大得多。与小学阶段相比,中学生更渴望与同伴交往,而且同伴关系也变得更加重要和突出了。有人做过调查发现,中学时期是交友最多的时期。对中学生来说,最不愉快的事情是同 伴的指责,最严重的惩罚是同伴不愿与之来往。他们把友谊看得相当重要。他们要结交的朋友是理想中的朋友,但理想和现实中有一定距离,所以理想破灭了友谊也结束了,许多中学生出现过这样的现象,他们昨天还把结识的朋友当作一个“伟人”,今天就把他当成了伪君子,这正是他们认识片面,以偏概全的表现。中学生除了在交友过程中由于友谊的结束而产生的挫折情绪外,更有相当一部分人,人际关系不好,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往。其中一部分人是由于在家中受父母宠爱,一切由父母包办,除了学习,很少与人交往,因而在新环境中不 能很好地适应。这些同学往往是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常常只注意自己,忽视他人的需要,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得霸道、狂妄,虽然他们很愿意结交朋友,但由于他们性格上的原因往往总是失败。还有一部分人是属于性格孤僻、内向,他们整日禁锢在郁郁寡欢、焦躁烦恼的情绪中,心境抑郁,缺乏生活乐趣,他们一般内心体验敏感,爱猜疑,害怕自己受伤害。他们很少与他人主动交往,即使有人主动与之交往,他们也常常戒心很强。所以他们的人际关系不好,遇到困难时也很难得到他人真诚帮助。

二、中学生面对挫折,增强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做好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在挫折教育实施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并认同两个基本观点:首先是挫折不可避免,人生的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其次是挫折成就人生,挫折处理得好往往会成为人们走向新天地、进入新境界的起点,是人生的一种特殊财富。

2.正视挫折的非凡勇气。这讲的是勇气,既包括思想认识上的勇气,也包括行为实践上的勇气。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即帮助自己树立自信心和勇气,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学会战胜自己的虚荣和胆怯。

3.战胜挫折的信念。人的行为,只有以坚定的信念作支撑,才能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对于中学生来说,面对各种考试或竞赛名落孙山这样的严重挫折,如果缺乏信念,失去信心,就会前功尽弃。如果信念坚定并坦然面对,吸取教训、重振旗鼓,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4.挑战挫折,控制好自己。战胜挫折也要靠自身实力。

面对挫折,中学生一方面要冷静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仔细审视自身的优劣,扬长避短,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另一方面,要精于谋划,巧用方法,出奇制胜。一般说来,学生 时代多一份寒伧与失意,走向社会后就可能多一份实力。

5.分散挫折的压力。当遇到挫折时,应及时向老师、家长或亲朋好友倾诉,以便把消极、愤怒、悲伤、苦恼等负性情绪统统宣泄出来,以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减轻挫折感。

上一篇:家具厂安全培训记录下一篇: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