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2024-05-04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精选5篇)

篇1: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青年干部要有阳光心态

孙中山先生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是我在备稿时无意中发现的,可能对于题目来说不太贴切,但对我来说,确实说出心声。大事,对于学生、教师每个人的发展来说,他们成长的历程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大事。因此,我以此为题,谈谈自己的拙见。青年干部要有阳光心态。胡锦涛书记提出用阳光心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阳光心态是我们青年干部做事之本,处事之道,尤其是基层的青年干部更多的是完成基层教师、学生琐碎的事情,在外人来看,没有什么丰功伟绩,惊天动地,有的更多的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平实、豁达、勤奋、创新、发展”的眼光,扎扎实实、充充实实地行使好自己的每一天。

一、心态的力量——找准自己的位置

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干部,青年干部,只是一种符号,或是一种名称,不代表任何一种假想的附加值。在这种特定情况下,你对待周围人、事、物的一种自然态度的反映,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就是心态。昨天的教师,今天的行政,角色的改变,决定着事事的一切随之改变,不可预知。可以控制的只有自己,如何看待“干部的工作”。周总理曾说“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只是站在更高的台阶上作更多的一些事儿而已,有收获亦会有跌落的风险。因此,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和所有教师、学生都是平等的,甚至,关键时还要蹲下来,甘为人梯。

曾经有过自己台阶高了一点点,但是满意感在下降;拥有的越来越多,但是快乐越来越少;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是深入的交流越来越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的感受。哪里出了问题?心态出了问题。心态出了问题,那就要调整好心态,好心情才能欣赏好风光。塑造健康的心态,塑造知足、感恩、达观的阳光心态,就是要让自己建立积极的价值观,获得健康的人生,释放强劲的影响力。你内心如果是一团火,就能释放出光和热;你内心如果是一块冰,就是融化了也还是零度。要想温暖别人,你内心要有热;要想照亮别人,请先照亮自己;要想照亮自己,首先要照亮自己的内心。点亮一盏心灯,塑造阳光心态。良好的心态能够很好地影响个人、家庭、团队、组织,最后影响社会。心态好,能力增强;心态不好,能力减弱。心态就具有这么大的力量,从里到外影响着你。

此外,还必须做到三个深刻认识,即要深刻认识自己是团体中的一员,不要和同事隔离开来;要深刻认识和同事融洽相处的重要性,不要孤芳自赏;要深刻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既不要高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充分认识了自己,也就能较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就能较好地搞好人际关系,增强亲和力。

二、阳光心态——勤奋快乐、严谨求实、豁达公正、宽容感恩、睿智创新

你对大山呼喊什么,大山也会回应什么,其实,善待别人,世界也会善待你。作为青年干部,涉世未深,经验不足,规律不准,有的只是一股劲儿,学习的路还很漫长,要想带领大家前行就要不断丰盈自己,历练自己,打磨自己。

学习不断——勤奋快乐

作为青年干部多学些党的基本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下功夫。青年干部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学习经济、科技、文学、历史等各种知识,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特别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并有所改革和创新。另外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在学习中,坚持学习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学习是提高青年干部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青年干部要想有所作为,就要始终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状态,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增加知识积累,提高工作能力,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只有这样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学习的快乐也就油然而生,成长的快乐不由自主地传达给你周围工作的同事,这就是享受。

工作过程——严谨奉献

青年干部要讲求奉献,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求名利,不慕地位,把人生的价值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不怕吃苦,经受住苦与累的考验,勇于挑重担,敢于到艰苦岗位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工作,以俭为荣,以苦为乐。把新情况、新问题看作是对自己思想水平的考验,对自己能力锻炼的机会。摆正好个人与组织、个人和人民群众的位置,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真正做到“居上而不骄、处下而不忧、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中。

工作的过程是一个精细地创作、制作过程,要以科学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细化工作流程,简化工作程序,强化工作责任意识。

处事待人——豁达感恩

豁达的前提就是要学会欣赏别人,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寻别人的闪光点,以此为生长点。学生需要鼓励,教师也如此,实际上一句鼓励送去的不单是希望,更多的是对它的一种肯定,一种新动力的产生。除此之外,还应心存感恩,感激昨天的失误成就了今天的成功,感谢生活的磨难养成了思考的习惯,感谢不断的挫折成就了超常的韧性,感谢老师们把这么多成长的机会给予你一身,那时,你才发现生活中的美。

心存感恩之心,才能常怀律机之心,才会宽容地对待周遭的人和事,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思路,才会从前辈身上汲取营养,丰富自己,不断创新。

发展之路——睿智创新

睿智就是要求我们悟性要高,感知水平要高,对于青年干部来讲,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优秀的“师傅”,要能善于发现“师傅”身上的长处,通过学习实践提升自己,只要在学思比较中寻找事物发展的共性,才会有创新的基点,发展的起点。

阳光之本——身体健康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方面对我们的身心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我们一定要有好的身体,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亲人,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是有健康体魄的一个途径。好的身体除了锻炼外还有就是要养成好饮食习惯。另外要对自己的身体有清醒的认识,有病早治,还要有一定的保健意识,防更重于治。

生活因为热爱而丰富多彩,生命因为信心而瑰丽明快,激情创造未来,心态营造今天。如果你心情好,你会发现沙漠为你唱歌,小草为你起舞;如果你心情糟糕,你会发现开放的玫瑰在留泪,奔腾的小溪在哭泣,这叫境由心造、相由心生。作为青年干部,只有保持一种平和、豁达、健康、乐观、勤奋、向上的心态,才能把平凡的小事做大,才能把平实的小官做大,我们只有带着阳光心态,才能缔造属于自己的阳光生活,走向灿烂的阳光未来。

篇2: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领袖,1912年他视察山东时,曾在高密留下过光辉足迹,更第一次提出了“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这句现已广泛流传的名言。

1912年8月,应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邀请,已于4月1日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到北京“共商国是”。9月9日,袁世凯发布命令,特提孙中山“筹划全国铁路全权”,孙中山于9月10日同北京政府商订铁路经营事项,并阐述自己的政见。17日,孙中山离京启程前往山东。9月26日,孙中山到达他关心已久的齐鲁之邦,亲自视察这里的革命情况,接见各界人士,发表演讲,不遗余力地宣传实业救国。

青岛的政、学、商等各界人士,得知孙中山在济南视察的情形,纷纷邀请孙先生到青岛。但驻青岛的德国当局,惧怕孙中山进行维护国家主权的政治宣传,不同意接待孙中山。曾经长期在青岛进行革命活动的老同盟会员、中国国民党山东支部领导人徐镜心和刘冠三(高密籍)等,赴济南向孙中山先生转达了青岛各界的盛情邀请。当孙中山先生闻知德国驻青岛总督的拒绝态度时,便说:“我本来不准备去青岛,既然德国侵略者不喜欢我去,我就非去不可。”获悉在德国当局统治下的青岛人民为此进行过不懈斗争的情形,孙中山万分感动,当即决定绕道青岛南下返沪。并颇有感慨地表示:“这次北方之行,虽然访问的城市不少,到青岛去,还是唯一的一个受异邦统治的地方,分外需要好好进行考察。”

9月28日早晨7时,在夫人卢慕贞、秘书宋蔼龄及刘冠

三、徐镜心等人的陪同下,孙中山先生毅然踏上从济南东去青岛的列车。在途中,刘冠三与孙中山并肩而坐正谈话时,突然遇到两名德国人来晋见孙中山。刘冠三打算站起来迎接,孙中山先生掣其衣襟,暗示他不必起立。德国人告退时,刘冠三又要站起来送别,被孙中山使眼色止住。德国人下车后,孙中山对刘冠三说:“帝国主义者是缺乏理性的,你越对他恭敬,他就越看不起你。”孙中山简单的几句话里,却蕴含了浓浓的民族自尊之情,令随行的人都频频点头赞许,感到深受教益。

列车快到高密车站时,刘冠三提议在高密停车视察,孙中山高兴地答应了。事前,刘冠三已经通知国民党高密分部负责人、县立高等小学堂堂长、县农会会长侯芝庭,组织有关人员到车站迎送孙中山先生。列车进站的时候,侯芝庭与几十名学生早已经列队等候。因为将要见到自己一向敬仰的孙中山先生,参与迎送的人员都很激动,现场很安静。孙中山先生身穿深色西服,在刘冠三及另一名随从人员的陪同下下车,与侯芝庭等主要迎送人员一一握手。随后,孙中山先生从学生队列前缓步走过,频频招手、点头,含笑走回车厢。

在孙中山先生的随行人员上车之后,侯芝庭也跟随他们走进了车厢。刘冠三向孙中山介绍了侯芝庭的姓名和职业等情况,孙中山先生连声说:“坐!坐!”接着,孙中山叫人取出一张自己的全身照片,亲笔题写了“高密同盟会留念”,落款署“孙文赠”。同盟会已经于当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但最初一段时间内,党内外一直习惯于沿用旧称同盟会。当时,侯芝庭双手接过照片,激动地对孙中山说:“我也随总理去青岛吧!”孙中山回答说:“不必,学生学业要紧。”侯芝庭想了一下,又提了个要求:“请总理给我们留几句训言吧!”孙中山手摸额头,考虑了一会儿,深有感慨地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很快,半个小时过去了,孙中山先生启程赶赴青岛,把“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的教诲留给了高密,更留给了高密学子。孙中山对视察山东的结果比较满意,据在上海的国民党党报《民立报》当年10月4日报道,10月3日回到上海后,孙中山对北方之行评价说:“北京安谧异常„„鲁、晋两省现状亦好。”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他的高密之行在内。

侯芝庭一直珍藏着孙中山赠给高密同盟会的照片。1927年,侯芝庭在北京任职,被奉系军阀抄家,照片不知去向。侯芝庭先生一直谨遵孙中山“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的教诲,在高密及北京等地任职时努力为人民做事,日伪时期坚决拒绝出任伪职,并积极支持共产党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民主同盟青岛市委员会常委兼办公室主任、青岛市政协常委、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青岛市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劳动就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孙中山先生在高密告诫青年学生的“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应该是这句话最早的出处。他素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以图个人的升官发财为耻,所以,当侯芝庭请他留下训言时,他考虑到侯芝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有感而发,深思熟虑之后才说了这句话。当时,限于时间紧迫,孙中山未能将这句话的意思展开细说;同时,由于德国青岛当局持反对态度、东去青岛的情况不明朗,大家心事重重,随行人员也未能将这场谈话记录下来。侯芝庭对孙中山的这次会见终生难忘,高密政协和青岛政协的文史资料均收录了他的回忆录,如实地记录了这次会见的情形。

随后,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孙中山不断地对“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这句话的意义进行补充和完善。1916年8月17日《在杭州督军署宴会上的演说》中,他指出:“凡职业无论大小,官阶无论高卑,若不能立志,虽做皇帝,做总统,亦无事可做;若能立志,则虽做一小官,做一工人,亦足以成大事。”接着,他于1920年7月26日在《〈新疆游记〉序》说:“有志之士,当立心做大事,不可立心做大官。”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在岭南大学怀士堂发表《在广州岭南学生欢迎会的演说》,对“大事”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无论哪一件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这是一种观念革命,用意在勉励革命同志踏实做事,彻底做好对社会有益的事,以谋求大众幸福。他对青年学生们说:“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的事业成功。如果一件事业能够成功,便能够享大名。所以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在演讲的最后,孙中山更是着重做了强调:“我贡献诸君的,就是要诸君立志,要有国民的大志气,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成富强。”

至此,“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这句话得到完整、准确的诠释,并由此闻名于世。

李文奇)

篇3: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随着经济全球化, 文化, 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业余娱乐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由于娱乐活动方式的多元化, 多样化, 大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本文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这一主体, 初步探讨当前大学生业余娱乐存在的问题及多度娱乐享受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并简单分析了相关原因, 最后提出如何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争做“四有”新人。

一、当代大学生业余娱乐情况

可以说, 大学的校园生活是相当丰富多采的。随着业余时间的增多, 带动了业余活动的开展。当代大学生的业余娱乐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这个集科技发展与信息化于一体的时代, 使得大学生的业余娱乐形式呈现出现代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我们知道, 适当地参加业余娱乐活动, 是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在的教育理念也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加娱乐活动, 不仅可以劳逸结合, 拓展视野, 还可以结交很多好朋友, 大大扩大自己的交友圈, 也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等, 从而使大学生达到生理和心理的内在平衡。但是, 过多的沉迷于娱乐活动, 或者选择不健康的娱乐活动, 像是过度沉溺于网络游戏, 或是泡吧, 结交社会不良青年等, 又会带来身心的不健康发展, 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 有时会产生更加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过度娱乐享受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刚进入校园, 可以说很多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的生活, 有时会感到莫名的“孤独感”, 或是由于极强的好奇心, 当面对着一些诱惑时, 往往会产生想去尝试体验的想法。就这样, 很多学生不能正确选择健康的娱乐形式, 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是酒吧等。更有甚者, 有些大学生把大多数的精力放在娱乐游玩上, 过多娱乐享受, 不仅荒废了学业, 更是影响了他们之后的发展。下面主要从三方面论述过度娱乐享受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 过度娱乐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我们知道, 价值观是对于人的思想起着统领与主导作用的, 可以说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人的思想方式及行为方式。我们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人才, 我们更应该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要有高度的热情、积极向上的态度、高尚的精神,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不断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可是, 现存的问题是, 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与位置, 他们有着“反正有父母养”或是“人本来就应该及时享乐”等想法, 放纵自己, 一味的沉溺于娱乐活动。正是由于他们思想上认识的变化, 是的他们变得懒惰, 没有责任心, 丧失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甚至有些同学出现了自暴自弃。特别是有些商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使用黄色作品吸引还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的眼球。由于商家对商业利益的过度追逐, 他们甚至不顾社会公益而倡导一种堕落的享受主义价值观, 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形成强烈的冲击。

(二) 过度娱乐享受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

当进入大学校园后, 我们会遇到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有些同学的家庭条件很优越, 一味的追求品牌, 男生穿耐克, 阿迪等, 女生则是ONLY, ETAM, MD等品牌。他们由于自身家境的优越, 往往会有很强的优越感, 这样往往会引起学生间的攀比。不仅是衣服品牌上, 在娱乐活动上, 他们也会由于“面子”与“好奇心”问题, 进入一些不适合大学生的娱乐场所。这样不仅形成了不好的风气, 还大大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不会体会家长挣钱的辛苦, 只会要钱, 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没有任何感恩之心, 这是很让人心痛的。

(三) 过度娱乐享受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大学生, 这个群体是敏感的群体, 他们刚进入校园时, 可能会不适应大学生活。有些同学会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有些同学会产生“孤寂感”, 有些同学感觉自己不合群, 不知如何与他人交流, 甚至有些同学完全迷失自己, 更有严重者沉溺于网络游戏以致退学等等。可以说, 大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正确认识自己, 在大学中锻炼自己的同学肯定会有很好的未来。而那些迷失自己, 过度放纵自己, 每天就是吃, 玩, 没有自己的理想目标的同学肯定是没有发展的。当那些一味享受的同学, 心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他们心中没有了理想, 没有了积极奋斗的动力, 有时还会反感那些品学兼优的同学, 刻意避开他们, 只是活在自己的那个世界。这样还会出现封闭自己, 或是自暴自弃的行为。

三、出现过度娱乐享受的原因

大学生之所以出现过度娱乐享受的行为, 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如家长的教育不当, 不能给与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 过度溺爱孩子;如学校方面, 业余娱乐设施量少质差, 并且疏于管理和引导;再是一些只注重谋利的商家, 开展一些不良的娱乐活动;再是由于大学生本身正处于好奇心旺盛, 心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 思想还不是很稳定等因素。这些因素很容易造成当代大学生的迷失, 因此怎么教育大学生, 如何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争做“四有”新人显得尤为重要。

四、如何立志高远艰苦奋斗做“四有”新人

所谓的“四有”新人就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它是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 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努力学习, 成为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树立远大的理想, 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 我们还要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四有”新人, 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五、总结

总之, 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正确对待娱乐活动, 合理安排自己的业余娱乐时间, 主动选择健康、文明的业余娱乐方式。同时要树立高远的志向, 坚持艰苦奋斗, 努力争做“四有”新人, 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杨彤.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承载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M].2007.

[2]魏新兴.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效应及消解机制[J].河南社会科学, 2008.

篇4:“做大事”与“做大官”

因担任中山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我不时接触北上工作的学弟学妹们。前两年一位后学看错了门道,跑来找我,希望举荐。我一听他精确的人生规划,真的目瞪口呆:30正处,35副厅,40正厅,45“进部”——京城里官多,副部级以上才有点意思,故有此专有名词。我问:万一做不到呢?老兄一跺脚,说那就归隐山林,学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笑了,说恐怕那时空气污染,南山已经不见了。他愣了一下,不太明白我的意思。我反问:你真的是中山大学毕业的?为什么这么追问,因这种“雄心壮志”,跟我心目中的中大教育宗旨不太吻合。

记得是1923年12月,孙中山在岭南大学怀士堂发表演说,鼓励青年学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1952年院系调整,中山大学迁入康乐园,怀士堂上镌刻的这段话,因而也就成了不少中大人的座右铭。十多年前,我在《读书》杂志(1996年3期)发表《最后一个“王者师”》,从晚清康有为说起,辨析近代中国的政、学分途。西方教育制度的引进,以及科举制度的退出历史舞台,使得中国读书人的观念开始转变。“读书”不是为了“做官”,这是晚清不少有识之士的共同见解,起码章太炎、蔡元培、严复、梁启超、吴稚晖等都有过明确的表述。而怀士堂上镌刻着的孙中山题词,便是此思潮的巨大回响。我在文中提及:“今年春天回母校访问,发现题词没了,大概是为了恢复那座小礼堂原先的风韵吧?我有点怅然。”文章发表后,承朋友告知,此题词乃中大精魂,不可能被取消,只是因重修而暂时遮蔽。于是,赶紧撰文更正。

孙中山所说的“大事”,乃利国利民,惊天动地,属于今人眼中的“正能量”,而不是折腾得全国人民死去活来的“好大喜功”,或日常口语中的“兄弟你可摊上大事了”。依照中山先生的思路,我略作延伸:第一,不做“大官”的,也可以做成“大事”;第二,当了“大官”的,不见得就能成就“大事”;第三,本校对于毕业生的期待,将做成“大事”看得比当上“大官”还重要。唯一没谈妥的是,有些“大事”,确实非“大官”做不了。怎么办?这里暂不深究。

我很推崇孙中山、蔡元培等人的教育理念———像中大、北大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不同于黄埔军校或中央党校,确实应以研究高深学问、培养专业人才为中心。日后有人成为政治家,当了大官,不管做得好坏,都与大学教育基本无关,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大学硬要认领这份光荣,还想总结经验,然后依样画葫芦,制造出众多高官来,我以为是自作多情;更重要的是,此举扭曲了大学精神。

有人引拿破仑的名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我们不能说不想当大官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因为,大学不是“官僚养成所”——如今报考公务员成了大学生们的首选,那是因整个社会被官场逻辑所笼罩,绝非佳音。对于一所大学来说,能出大官很好,能出巨贾也不错,但最理想的,还是培养出众多顶天立地、出类拔萃的大写的“人”。若都折合成科级、处级、厅级、部级、部级以上,以官帽大小定高低,这社会必定停滞不前,甚至可以说是“狂澜既倒”。

好几次应邀回广州参加中大的纪念活动,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校长、书记在介绍嘉宾时,故意把我们这些没有行政级别的学者放在前面,这让我很感动。我当然明白,对学校的实际运作更有帮助的,是后面出台的各级官员。学校以“远道而来”作为幌子,优先介绍学者,实际上是想传达一种“尊重学问”的信念。这么多年,走遍大江南北诸多名校,发现各校介绍来宾时,一般都按官职大小从上往下,像我这样没有行政级别的教授,要不属于“在场的还有某某某”,要不就是“因时间关系恕不一一列举”。我虽反感此不成文的规矩,却也熟视无睹,且佩服主办单位调查精细,从不出错。反而是在中大,被校长、书记重点介绍时,有点不太适应,赶紧挺直腰杆,打起精神,免得贻笑大方。事后想想,中大之尊重学者,或者真的是渊源有自。

官员的心思不好乱猜,我只能说,好学者大都是有自信的。古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当下中国的人文学者,本就应挺起脊梁,大声说出我们的抱负、我们的志向以及我们的贡献。大凡学术研究以及精神探索,其意义及影响力,要放长视线才能看得清楚。讲当下,自然是官大声音大;长远看,则不一定是这个样子。以中大为例,历史系教授陈寅恪在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乃至一般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就远大于当年保护他的高官、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今天已然这样,五十年或一百年后更是如此。

各位即将走出中大校门,万一将来当了大官,请记得孙中山先生的教诲,或套用《七品芝麻官》中的说法:“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紅薯。”更大的可能性是,你们中的很多人,都将像我一样,“碌碌”而“有为”,只是无心或无望于仕途。若真的这样,请记得,只要把眼下的工作做好、做精、做透、做到“登峰造极”,管他是什么级别,母校都会欢迎你,替你骄傲,为你喝彩。因为,这是一所把“做大事”看得比“做大官”还重要的大学。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84年于中大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是北大首批的两位文学博士之一。此文系作者在6月24日举行的中山大学2013届毕业典礼暨2013年学位授予仪式上的祝词。)

编辑 杨逸

篇5:不要做大官,要做大事

对刚出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很容易从行业上做些大小之分。以前这种大小之分也许在于行业的社会地位,今天则也许在于行业的实际金钱收入。对已经工作很久的上班族而言,行业的更动,已经没有那么轻易,所以就在职位的高低上做些大小之分。

不要做大事,要做适合自己的事。也就是不要只注意热门的行业,不要只注意高的职位,而要做自己性向和能力适合做的工作。只有在这时候,我们工作的力量才会发挥到最大。但这很不容易。因为,这牵扯到对自己,以及对这工作的清楚认识。有人在这种认识的过程里,很幸运,很快就掌握到了;有人则不然。

比尔盖兹,是个幸运中的幸运代表。读着哈佛大学的法律系,他认识到最适合自己投入的行业是计算机,就辍学改行去创立了微软。最后,他不只做了件适合的事,也做了件大事。然而绝大部份的人都没有他这么幸运。大部份人不但很难认清与查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更经常被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在折磨。这又要怎么面对?可以看看沈从文的例子。

沈从文在文革的时候,下放劳改。他的工作中,有一件是打扫厕所。对文学大家如他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不适合又折磨的工作,然而,他每天在清洗厕所的过程里,最大的乐趣却来自于他把便器都擦拭得光可鉴人。多年后他回忆这段日子时,都为自己把厕所清理得那么好而很得意。

文革之后,沈从文没写小说,反而完成了《中华古代服饰图录》。就外人来看,大家会惊叹于这个考据工作的巍然。但事实上,他主要是因为环境虽然不像洗厕所时那么糟糕,在小说创作上却仍然见忌于郭沫若,因此不得不改做考据。

我们大部份人应该都没有沈从文那么出众的才华,但也没有遭受到他那么大的折磨,必须清洗厕所,或见忌于诸如郭沫若在当时大陆的红人。所以,即使我们还没认清与查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起码,我们可以比较愉快地接受自己当前的工作,把这个工作先做得“光可鉴人”。

上一篇:装修施工工艺下一篇:波折作文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