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志国药大学

2024-04-20

张立志国药大学(精选7篇)

篇1:张立志国药大学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学习心得

张立志

20151107552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刻论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方针、重点任务。这是全党全社会建设健康中国的行动指南,更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实践号令。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方针和目标,作出了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指导新形势下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全院及各科室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保障人民健康是我们党为人民奋斗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赢得世界赞誉。截至2015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34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0.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8.1‟;基本医保覆盖95%以上人口„„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实实在在的变化,凝结着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辛劳与奉献,见证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显著提高,彰显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的优势和活力。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们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老百姓的共同期盼。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是根本。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这既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建设健康中国,需要立足国情、把脉实际,把握好一些重大问题。在实践中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动摇,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松劲,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有所为、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有活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是目标。从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到维护少年儿童健康,从重视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健康,到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好心理健康服务,都要求我们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才能使健康服务贯穿全程、惠及全民。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营造健康环境是基础。“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本前提。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才能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才能为健康中国提供有力安全保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改革是动力。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就医改作出顶层设计和任务部署,当务之急就是狠抓落实。一方面着力推进制度建设,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另一方面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医改关键在人。应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既提升薪酬待遇、优化执业环境,又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让广大医务人员更加积极主动为人民提供最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习总书记指出,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把握好一些重大问题。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济南市口腔医院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完善、便捷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建设健康中国,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和重大民心工程,也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体现。把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积极参与健康相关领域国际事务活动,真抓实干落实任务、驰而不息深化医改,13亿中国人民必将共享健康中国的深厚福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夯实健康基础。

篇2:张立志国药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历史沿革其前身为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四年制),始建于1936年,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药学院校。1950年更名为华东药学专科学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我校,组建华东药学院。1956年更名为南京药学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1986年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百所高校行列。2000年2月整建制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经过70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以药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办学规模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0453人,其中本专科生8370人,研究生1756人。基础设施学校现有南京玄武门、燕子矶、江宁和镇江4个校区。占地2638.72亩,教室面积4.4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6.16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9.82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1.48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22.68万册。有31个省部级及校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建立了57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科专业学校下辖10个院部系及6个研究所。设有19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高职)专业。药学、中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药物制剂、生物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高职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现有药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博士点,29个硕士点。设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5个学科专业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药物化学、生药学、药剂学3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学学科为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

师资力量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荟萃着众多的药学专家、教授。在职教职工1462人,其中专任教师74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47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2人;博士生导师80人,硕士生导师17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8人。多名教师在中国药学会、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中国药理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免疫学会、药典委员会等学术团体中担任主要职务,在医药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科学研究学校科学研究立足国际前沿,充分发挥药学、中药学学科齐全的优势,通过学科群建设,促进了学科的交叉、渗透,显著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2001-2006年学校承担的高水平研究课题项目数和成果转让经费数在国内医药院校中位居前列。获各类科技奖56项,新药证书43本,授权专利77项。出版教材、专著200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975篇,920篇论文被EI、SCI、ISTP收录。

教学成果2000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江苏省精品课程(群)18门;入选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7种;获省级以上多媒体课件奖29项。这些成果和经验在全国医药院校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就业率一直位列江苏省高校就业率的榜首,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率最高的院校之一。如:2004届、2005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列教育部直属高校和江苏省高校第一名。2006届毕业生总就业率为98.38%;其中,研究生就业率100%;本科生就业率99.93%;专科生就业率98.36%。

交流合作学校先后与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比利时、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所学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校际学术交流协议,还同德国、俄罗斯、法国、韩国、瑞士、瑞典、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上的联系,为世界57个国家培养博士、硕士、本科生和进修生。

高校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中国药科大学

高校代码:10316

所在省市:江苏

学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童家巷24号

联系电话:025-83305996

学校传真:025-83271319

篇3:张立志国药大学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业的不断发展, 以“零首付, 无抵押”为口号的校园网贷在各大高校内得到迅速发展, 受到广大大学生用户群体的青睐和追捧。目前校园网贷平台一般分为三种: (1) 比较正规的电商平台, 如淘宝、阿里、京东提供的信贷服务; (2) 分期购物平台, 如任分期、趣分期等; (3) P2P贷款平台, 这也是目前校园网贷的主要平台, 主要向学生提供创业、消费、助学等贷款服务, 如名校贷、投投贷、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 在校大学生只需在网上提交身份证、学生证等基本信息, 即可申请信用贷款。

校园网贷手续简便、交易方便、形式灵活, 其本身是一种新潮的消费模式。一方面, 校园网贷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的资金渠道,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需要。但是, 在另一方面, 校园网贷平台鱼龙混杂, 一些校园网贷平台还存在资费虚高、虚假宣传等问题, 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 甚至导致校园网贷命案, 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2016年3月,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德幸以28位同学之名, 在14家校园金融平台负债近60万元, 最终绝望跳楼;2016年6月, 校园网贷出现“裸条借贷”风波, 女大学生被要求拍摄手持身份证的裸照, 作为网贷的抵押, 甚至出现“暴力催收”的现象。本文以“网贷”、“校园贷”、“受骗”为关键字,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调查发现, 在百度前5页中关于大学生校园网贷发生问题案件达到186起, 相关涉及大学生人数超过650余人, 相关涉及金额超过千万元。

因此, 针对大学生校园网贷的发展现状, 研究校园网贷目前存在问题,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中国药科大学学生校园网贷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提出进一步规范校园网贷的对策和建议, 为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校园网贷行为提供参考。

2 大学生校园网贷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形式, 随机对中国药科大学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临床药学、工商管理、药事管理等8个专业中的340学生进行发放问卷和访谈, 进行收集整理, 具体分析结果如表1。

2.1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情况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500-1000元之间的为127人, 占比37.35%, 比例最高;其次为1001-1500之间, 占比28.24% (见表1) , 表明在校大学生生活费用整体偏低, 实际消费购买力有限, 校园网贷发展潜力较大。

2.2 大学生校园网贷使用情况

在大学生校园网贷使用情况中, 曾经进行过网络分析贷款的学生为53人, 占比15.59% (见表2) , 相比而言, 腾讯公司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分期网贷研究报告》中提出, 真正使用过网络分期贷款的学生比例为21%, 且多数学生使用时间在一年以内。而尽管没有进行过校园网贷, 但是接收过此类网贷信息的学生达到了56.47%, 表明校园网贷的宣传力度较广。

2.3 大学生校园网贷用途

根据表3显示, 在进行校园网贷的53名同学中, 校园网贷主要用途在于购买数码产品, 经过访谈发现, 这些数码产品主要包括智能手机、手提电脑、平板电脑、单反相机等, 占比52.84%, 其他用途依次包括旅游外出、服饰装扮、缴纳学费、餐饮娱乐以及其他。

2.4 大学生校园网贷金额

由表4可知, 大学生校园网贷主要金额在2000-5000元, 各金额区间内均有分布, 总体借贷水平较低。

2.5 大学生校园网贷归还方式

大学生校园网贷后, 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还贷思路是等到月底父母生活费的资助, 占比60.38% (见表5) , 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学生兼职、实习、打工等进行还债, 占比22.64%, 个别学生也曾经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 着实不可取。其他类的还贷方式主要包括学校发放奖学金、向朋友借款、依靠父母全部还贷等。

3 大学生校园网贷存在的问题

校园网贷平台使用方便快捷, 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用户的使用, 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 校园网贷门槛低, 手续方便; (2) 校园网贷到账速度快, 许多网贷平台甚至宣传“最快3分钟到账”等口号; (3) 宣传力度大, 各网贷公司通过在高校设“地摊”、发展学生代理、与学生社会合作等形式, 获取学生的信任。但是也正是由于校园网贷放款门槛低、下款速度快, 甚至一些虚假宣传、高额服务费等原因, 当前大学生校园网贷存在着众多问题。

3.1 校园网贷平台风控能力差

目前大多数校园网贷平台质量良莠不齐, 风控能力较差,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 校园网贷平台资料审核不严格, 也没有其他的监督措施, 导致冒名贷款的事情屡见不鲜; (2) 贷款门槛低。在校大学生往往通过学生证、身份证就可以很快通过审核, 没有其他的担保和抵押措施, 为学生以后无力还款埋下了较大的隐患。

3.2 引导大学生不良的消费习惯和心理

由于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 消费水平也有所差异。由于校园网贷的存在, 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的心态。学生很容易通过校园网贷形成盲目攀比、及时享乐的心态, 校园网贷能够给学生提供数码产品、服饰、旅游、娱乐活动等消费能力, 一方面, 非理性的过度消费和娱乐会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学习;另一方面, 校园网贷也给学生留下了不能及时还款的风险, 一旦逾期还款, 对学生个人声誉和家庭, 都造成较重的影响和负担。

3.3 校园网贷存在欺诈宣传

目前许多校园网贷平台都以“零利息、零首付”为宣传用语, 满足部分大学生急需用钱、快速取钱的心理需求,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中, 一方面, 网贷平台以“零利息”为服务诱饵, 隐瞒了高额的服务费用;另一方面, 网贷平台宣称“零首付”, 确变相收取20%的保证金。最后, 大多数网贷平台也并未明确清晰地将逾期责任告知申请人, 大学生金融理念意识淡薄, 很容易陷入“高额逾期利息”的陷阱。

4 进一步规范大学生校园网贷行为的对策

4.1 提高校园网贷平台风控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网贷平台风险控制和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申请贷款的门槛, 加强信贷平台与学生家长、学校的联系, 比如必须提供家长担保材料、学校开具证明等方式; (2) 加强信贷资料审核, 进一步完善信贷审批制度, 坚决查处冒名贷款等事件; (3) 加强资费标准沟通、适当降低资费。在信贷开始之初, 与贷款人明确相关收费细则有助于降低逾期还贷的风险, 同时降低资费有利于降低不良贷款的比率。

4.2 加强大学生消费观和价值观培养

首先, 通过思政课堂的讲解, 让同学们了解正确的消费观,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其次, 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财理念和意识, 通过生动活泼的社团活动, 或者课堂案例讲解, 逐步提高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最后, 通过在校内开展修身养性的人文素质活动, 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抵制盲目攀比、安于享乐、赌博等歪风邪气。

4.3 加强行业监管

首先, 出台相应的校园网贷监管办法。2016年10月, 银监会联合工业、公安部等十五部委联合发布《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已经开始对网贷行业进行摸查整改;其次, 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 实现良好协作配合;最后, 可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利用行业协会, 对整体校园网贷企业进行自我约束和提高。

摘要: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 以“人人贷”为特征的校园网贷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对中国药科大学在校学生校园网贷行为的现状分析, 发现校园网贷平台存在着风险控制能力差、虚假宣传、引导学生不良的消费习惯和心理等问题, 应通过加强网贷平台风险管控、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加强行业监管等措施来进一步规范和改进。

关键词:校园网贷,问卷调查,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沈卓逸.校园网贷规范发展策略[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05) :8-12.

[2]包艳龙.“校园网贷”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征信, 2016, (08) :73-75.

[3]谢留枝.如何解决大学生网贷出现的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 2016, (19) :73-74.

篇4:立志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立志教育;探索;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149-03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立志教育由来已久,相关的名言警句、典型事迹层出不穷。刘吉吾语:“有志者立其长志”,意思是说,有的人“立长志”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就努力去践志,不屈不挠地去实现。可见,立志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进入新的时期,立志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并使其具有典型的涵义。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研究立志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魅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大学生正面临着国内外环境和观念两大因素变化的冲击。国外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价值取向发生较大变化,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显著增强。国内方面: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也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成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日趋多样化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生立志教育面临着主体意识增强、价值观多元化等方面的冲击与影响,出现政治信仰色彩淡化、功利思想显现,集体主义价值取向退位、个体利益优先等不良倾向。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应调整立志教育思路,科学引导大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先进理念相一致的个人志向,为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作出应有贡献。

二、重申立志教育的重要性

1. 何为立志教育

立志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理想信念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当前,加强对大学生立志教育的研究、理清新形势下的问题化解思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在人们普遍的观念中,说起立志教育,就认为要吃苦才行,甚至以“卧薪尝胆”、“头悬梁锥刺股”作为楷模。然而,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误解。当前,立志教育应有新的涵义,不能以扭曲人性、变态人格为代价。不可否认,在极端艰苦的环境,立志教育能够使人改变现状。但在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中,过度贫寒容易使人自卑,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立志教育就是要设立最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制定一切可行的方案。把人生的终极目标划分成若干小目标,然后逐一落实到平日一点一滴的生活和学习当中。

2. 立志教育的前提

开展立志教育要明确三个前提:①立志教育是个性化教育的深入,帮助学生结合自身优势、潜能、专业和社会发展,确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志愿;②个性是有差别的,志向是多样的,既要鼓励学生考研,在学术上发展,更要鼓励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到基层、到一线,奋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③立志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立志是学生自己立志,教育的作用是引导、帮助,而不可替代。

3. 立志教育的主要内容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摸索出立志教育的主要内容:①“三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个人立身处世、成就事业的基础。大学生应该立大志、立长志,符合国家发展,立志教育才会有意义;②激励教育。有了明确的志向,还有有唤醒的方式。要引导大学生挖掘自身优点,对任何事情都要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③挫折教育。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等等。高校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挫折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化压力为动力。一方面,教育大学生确立合理的期望目标;另一方面,运用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让大学生实现自我调节。

4. 立志教育的意义

笔者认为,其主要意义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为理想人生引航。二是个性化教育的深入,在个性化教育中,立志体现了“三个结合”——共性与特性结合、社会贡献与个人发展结合、道德与科学的结合。规划立志教育要从应然、实然到必然。

(1)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坚持以“做人”的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在教育内容上着重解决:政治方向、学习动力和学风、品德行为和劳动观念等问题。

(2)坚持将德育同智育有机结合起来。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除必须的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外,还应重视大学生个性的培养。首先,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才干、体验行为准则、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其次,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做到全院育人。再次,要重视个别教育。个别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尤其是对发展特别优秀或存在严重缺陷的学生更具有重要意义。

三、立志教育的实践途径

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确立了立志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立志不单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也要树立责任感,帮助彷徨迷茫之中的学生了解自己,树立合适于自己的志向,将个性化教育展开来。因此,大学教师必须适应新的形势,通过不断了解、研究大学生的特点,探索立志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

立志就是志存高远,立志教育实质上就是以理想、志向、人生目标、成才道路和条件等为内容的人生价值观教育。那么,如何规划立志教育,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刘献君院长认为,立志教育大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①认识自我。正如有的辅导员所说,首先要让学生“有一点想法”,通过多种榜样,名人名言,专业发展等激励学生认识立志,认识自我;②选择志向。学校要创造广泛的空间,让学生参与多种实践,进行多样尝试,在反复比较中选择自己的志向;③阶段规划。有了志向以后,要从现在开始,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实现自己的志向。大学阶段仍然是准备阶段,首先要做好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划,为志向的实现打下扎实的基础;④坚持不懈。对待自己的志向的实现,学生要有充分的自信,要努力实践,在实践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

1. 积极推行潜能导师制模式

立志教育是潜能导师工作的一部分,即实行潜能导师制度是立志教育的一种实施方法与创新。所谓“潜能”,是指一种现在还没有显露出来的,在合适条件下可以被激发的,并对人的其他能力、行为产生重要作用的隐形能力。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开发和最大限度地运用自身的优势潜能,是我院设置潜能导师的宗旨,是帮助学生增强个性和成为有特色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创建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而导师制度很可能成为我院的独特教育方法。

2. 立志教育与校内社团活动相结合

学生社团是培养大学生各项能力的平台,把立志教育的思想和精神落实到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立志教育与职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立志教育不是短期教育,而是一种长期、甚至终身的教育。很多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少数人开始迷茫。针对这种状况,应把大学生的立志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立志教育不仅应帮助大学生立志,树立大学期间的奋斗目标,更应该着眼今后的职业发展,让他们保持自我激励的长效性和连续性。

参考文献:

[1]阳智明,陈延斌.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分析与教育建议[J].中国青年研究,2006,(9).

篇5:国药君子——茯苓

茯苓,又名伏菟、白茯苓、云苓。又因传说它是采松之精灵而结,故又有松灵、茯灵、松腴等之称。由于其疗效广泛而为医家推崇,与人参、白术、甘草配伍,被列为补气要方;以此为基础,随症加减,可治各类型的气虚症,故有“四君子”汤之称。位居君位,可是其尊。

茯苓自古被视为仙丹神药,我国最早的药学书《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药中,就有茯苓,并列为上品。此后,历代本草都沿用《神农本草经》的提法,认为此品“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本草纲目》谓茯苓有“补五劳七伤,开心益志,止健忘,暖腰膝并安胎”的功效。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表中参西录》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趣事:浙江山秉县有一位吴老翁,其儿媳产后体弱,面色泛红,烦躁口渴,心悸不寝,汗出难止。吴老翁请一位姓竹的医生诊断,竭力医治,然总不见好转。后来吴老翁听人推荐,用茯苓煮汤给儿媳服用,结果日渐痊愈。吴老翁早就听说茯苓为大补之药,但没想到有如此神效。

据史记载,清王朝从康熙到光绪8个皇帝的平均寿命仅53岁,而乾隆和慈禧分别活到89岁和73岁,这与他们常服食八珍糕等以茯苓为主荐药方不无关系。据考证,慈禧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长寿方和补益方,这些医方,使用率较高的是茯苓,达到28%。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茯苓内富含的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具有抗癌作用;茯苓所含的麦角甾醇,经阳光照射后,可在体内转化为γ2是人体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卵磷脂则直接参与机体的抗老化过程的重要物质。所以,自汉唐以来,在二百多个传统的著名方剂中,应用茯苓的就占1/5。直到今天,这类方剂中的“五苓散”、“茯苓回逆汤”、“茯苓甘草汤”、“参苓白术散”等等,仍广用不衰。

茯苓不止是单体药物,而且还是美味的保健食品之一。早在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中就有将茯苓蒸熟制成末,浸在酒中或蜂蜜中,“封月余”,粉块浮出酒面上,拿出晾干,乃成“味极甘美”的茯苓酥,“食之一枚,终日不需食,自绝”的记载。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还有一段关于“茯苓霜”的记载:“雪白的,拿人奶和了,每日早起一盅,最补人的。”据记载,将茯苓作为经常性的补品享用,则要数慈禧太后。她经常令御膳用茯苓粉和精白面制作“茯苓饼”,除自己享用外,还赐王公大臣,成为清代末期宫廷名点之一。

据史料,茯苓饼历史悠久,早在八百多年前就有“茯苓4两,白面2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的记载。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贵乎松,饼利乎薄”的主张,后来荚饼就越来越薄。乾隆时山东孔繁台家制作的茯苓饼,“薄若蝉翼,柔腻绝伦”。到了清朝中期,人们不满足于其淡而无味,于是就加了甜馅,用两张饼合起来,中间夹以核桃仁、松子仁、瓜子仁等香料和蜂蜜,名曰“封糕”,味道丰美,受人喜爱。如今,北京王府井东风市场生产的茯苓夹饼,就是继承了传统做法。它是以茯苓霜和白面做成,中间加蜜饯松果碎仁。其形如满月,白如雪,薄如纸,珍美甘香,风味独特。凡是到北京的外地人,大都要到东风市场购买几盒带回去,馈赠亲朋好友。现在,以茯苓为主要原料而制成的各种营养保健品,如湖南、江苏的“茯苓糕”;北京(除茯苓夹饼外)的“茯苓豆沙包”、“茯苓玫瑰卷”、“茯苓山药包子”;四川、武汉的“茯苓鲜肉包子”等等,真可谓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

下面向人们推荐几款食用茯苓之良方。

八珍糕:按芡实、莲子、扁豆各150克,白术90克,山药、茯苓、薏米仁、藕粉各300克的比例,白糖适量。先将前7味研成细末,再与藕粉、白糖混合,用清水调成糊状,置于一个大蒸盘中,上笼隔水蒸煮至熟服食。能健脾养胃、益气和中。适用于年老半衰、肝脏虚损、脾胃薄弱、食少腹胀、面黄肌瘦、腹胀便稀等症状。此方为清代宫廷常用的补益方之一,乾隆皇帝自40岁左右就开始服用,至80余岁时尤常服之。

八宝鸡汤:党参、茯苓、白芍、炒白术、熟地、当归各10克,川芎7克,炙甘草6克,肥母鸡肉5000克,猪肉1500克,猪杂骨1500克,葱100克,生姜50克。各种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扎口,用清水浸洗一下;鸡肉、猪肉洗净切成大块;猪杂骨洗净打碎;生姜洗净拍碎;葱洗净缠成小扎。将药袋、鸡肉、猪杂骨共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武火烧开,撇开浮沫,加入生姜、葱,用文火炖至鸡肉烂熟,将药袋、姜、葱取出,加少许精盐调味,吃肉喝汤。此方具有调气补血之功效。适宜于气血两亏、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患者服食。

山药茯苓包子:山药粉、茯苓粉各100克,面粉200克,白藕300克,食用碱、猪油、果料各适量。将山药粉、茯苓粉放入大盘中,加水适量,调成糊状,上笼蒸煮30分钟,加猪油、白糖、果料调成馅备用;将面粉发酵,加入适量食用碱,把馅料入面皮中,做成包子,蒸熟食用。此包子具有益脾胃、补气、固精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遗尿、尿频等患者。健康人常食之,能增强体质,防病延年。

人参茯苓粥:用人参3~5克,茯苓15~20克,糯米500克,生姜3~5克(切片)。先将茯苓捣碎,浸泡30分钟,煎煮取汁;人参用温水浸泡至软身,切成小片。将茯苓汁、人参、糯米、生姜共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烧开,后改用小火慢煮成粥服食。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乏力、面色肢白、饮食减退、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

篇6:国医国药回归路漫漫

2015年12月7日晚8点,应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演讲。9点一刻左右,屠呦呦作为第三个演讲嘉宾出场,用中文发表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说。演讲中屠呦呦还讲述了40年前中国科学家发现青蒿素的艰苦过程,并强调了中国传统中医药的价值。屠呦呦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话,做了这样的结语——

在结束之前,我想再谈一点中医药。“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庫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最后,我想与各位分享一首我国唐代有名的诗篇,王之涣所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由此可见,对于中国而言,对于世界而言,中医是多么的重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文化学者许嘉璐也曾说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需要我们从自己的文化根源上寻找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就在于中国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延续,中国离不开传统文化这条脐带的滋养,而现在从这条脐带吸吮最少的营养就是伦理道德。因此,我们最紧迫的任务应该是“上学而下潜”,不带宗教色彩地去唤醒潜藏在、隐伏在13亿人每个人的心里的中华文化的基因。中华文化走出去要“一体两翼”。一体就是中国文化的理念,包括伦理,一翼是中医,一翼是茶叶。中医现在这个翅膀比较硬,茶叶需要扶植。现在世界上办了四所中医孔子学院,又办了一所茶文化孔子学院。书画、京戏、变脸、少林……是鸟身上的羽毛,没有两个翅膀很难飞起来,没有羽毛也飞不起来。只有中医和茶全面地、系统地从哲学到伦理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身和心,是最切身的,因而其中的奥妙容易被接受。

篇7:消渴丸,国药降糖明星?

然而,与其美名相伴的却并不全是鲜花,还有无数的争议,有人认为它是“挂羊头卖狗肉”,有人认为它治不了糖尿病,有人认为其疗效只是暂时的,并不稳定,不一而足。不少医生则对其抱着不冷不热的态度,虽不禁止使用,但也对其期望不高。

这就是消渴丸,让糖尿病患者满怀希望,同时也充满狐疑的降糖良药。

身世篇——系出名门

消渴丸为治疗消渴症(病)而生,而过去所说的消渴症,简单来说就相当于现代的糖尿病,这早在《黄帝内经·奇病论》、《灵枢·五变》等古医书中就有介绍。古代医学认为,消渴症病变脏腑在肺、胃、肾,它们被燥热所伤,造成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肺燥、胃热、肾虚并见,或有侧重,而成消渴,缺一而不能成此病。

消渴丸的“父辈”,均是正统的“华夏儿女”——即消渴方和玉泉散。其中,消渴方出自元代名医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由黄连、生地、天花粉等7味中药组成;玉泉散则由葛根、天花粉、地黄等5味中药组成,取自清代名医叶天士《种福堂公选良方》一书。两方作用相似,均有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养阴滋阴、益气和中作用,当时均被用于治疗消渴症。

在发现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之前,此两方一直是治疗消渴症的主方,历史悠久。由于过去只知糖尿病症状而并无糖尿病一说,所以即使不是糖尿病,只要具备糖尿病的某些症状,如多饮、多食、身体消瘦等,也可以用消渴方和玉泉散治疗。

组方篇——中西合璧

上世纪80年代初,受经济条件限制,许多糖尿病患者一般是买几分钱1片的氯磺丙脲,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也只是让医生开较便宜的甲苯磺丁脲(D860)服用。但这些西药一方面用药量难以掌握,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低血糖;另一方面,长期服用对肝肾也易造成损害,不良反应很大。

当时,中、西药治疗糖尿病普遍还是各行其道,效用也是各有优劣:纯中药治疗,效果缓慢,有效率一般,但疗效巩固、不良反应小;纯西药(以格列本脲、降糖灵和D860等为研究对象)治疗,短期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多,且病情易反弹。虽然不同病情患者可以对症选药,但人们也盼望能有集两大派优点于一身的新药问世。

于是,消渴丸应运而生。

与当年其他降糖药,无论是纯中药还是纯西药相比,消渴丸不仅效果更好,还有着特别的优势和长处:一是其中中药成分能减轻患者部分症状,增强耐受能力和治疗疾病的信心,同时中西合璧后格列本脲不仅减量(减少了90%用量)不减效,反而相应减少免疫功能下降、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二是对因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并发症都有一定防治作用;三是中药成分发挥作用虽然缓慢,但有保护、恢复、修复和滋养胰岛细胞功能,由于中药这些调理作用的显现,对心、肝、肾的损伤也小于磺脲类、双胍类等降糖药;四是经济实惠,老百姓易于接受。

直接对消渴丸与格列本脲进行用药实验可以发现,两者降糖作用差距并不明显,不过消渴丸治疗作用更加持久,其对糖尿病并发症状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单用格列本脲。研究发现,消渴丸还有升高血钙、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及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作用,能更好地纠正糖尿病引起的脂质代谢和钙磷代谢异常,对心、肝、肾损伤小于单独使用格列本脲。

消渴丸合理的搭配,不仅大大减少西药毒副作用,延缓西药继发性失效及并发症发生,也保留了西药对疾病治疗的快速显效,同时又充分发挥了中药作用,明显缓解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多尿、消瘦、疲倦无力、气短懒言等一系列症状,降糖更安全,疗效更巩固,患者更易于接受。

应用篇——只治“2型”

消渴丸是一种“混血”中成药,这从其成分上就可一见端倪。

消渴丸成分中,葛根升阳生津;生地、天花粉滋阴生津;黄芪益气补气;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山药补肺、固肾、益精、健脾;玉米须清热利湿,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糖和血压。它们大部分属药食两用药材,毒副作用不大,但其中天花粉含一定肝肾毒性,长期服用需留意肝肾损害。格列本脲则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降低空腹与餐后血糖。

尽管成分众多,但它只能治疗2型糖尿病,适合轻中度及稳定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消瘦糖尿病患者。

用药法则:饭前半小时,别超30丸

时间上,为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以前建议饭后服用消渴丸,不过观察发现,饭前20~30分钟用温开水送服效果更佳,这样既可以使血药浓度与餐后血糖升高时间“同步”,使降糖药降糖效果最大,又可减轻胃肠道反应。利用就餐与用药的时间差,还可以有效减少低血糖发生,一举多得。

剂量上,虽然要根据病情而定,但有几条铁律必须遵守:一是从小剂量开始,一般5丸左右;二是不能过量,即使症状较重患者,每天用药最多也不能超过30丸(每丸含有0.25毫克格列本脲,10丸就相当于1片格列本脲,30丸即与格列本脲常用剂量相当),一般推荐使用8丸,较重者15丸,每日2~3次给药,如疗效满意,可逐渐减少每次用量,也可减少服用次数至每日2次的维持剂量。

不良反应:警惕低血糖,留意肝肾功

消渴丸的直接降糖作用主要来自格列本脲,自然两者的不良反应也极其相似。作为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格列本脲降糖作用较强,容易降过量而导致低血糖(注:其中相当部分与用药不当有关)。特别是服药第1周,应密切留意血糖,如血糖下降過多就要适当减量。晚餐前尽量不用,以防夜间低血糖反应。如每日服用2次,应在早餐及午餐前各服用1次,平时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定期检测血糖、肝肾功能和血象情况,适时加减用量。此药最好不要长时间(十几年)使用。

格列本脲口服吸收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从胆汁和肾脏排泄。如果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出现肾功能不全,可致蓄积中毒而引起严重的低血糖,故肝肾功能不全者(如65岁以上老人)不宜服用。对磺胺类药物过敏、白细胞减少的糖尿病、少年糖尿病、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患者不宜使用该药;体虚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及严重疾病患者也应慎用。另外,很多药物与格列本脲有相互作用,同服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增加低血糖危险。如与抗痛风药丙磺舒、别嘌醇或其他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同服,也会增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

注:病情较严重,尤其是2型糖尿病发展到晚期,有严重并发症及肝肾功能受损时,单用消渴丸控制血糖肯定不理想,必须联用其他合适的降糖药或改用胰岛素治疗。降糖药的全面介绍及选择方法,请参阅本刊2010年10月号上旬刊20页《降糖药群英会》一文。

另外,使用消渴丸期间要慎用某些药物,特别是能升高血糖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抗生素、降压药,避孕药、麻黄碱、利尿剂、抗精神病药、平喘药、左旋多巴、甲状腺激素、甘草,等等。

服用消渴丸者,家中最好备有家用血糖仪,定期自测血糖,用药中如出现心慌、乏力、手抖和出汗等,很可能为低血糖反应,应尽快地给予救治(如口服糖水),否则将致昏迷、休克等,引发严重后果。

格列本脲作用很强,稍过量便会产生严重低血糖反应。许多农村和老年患者误以为消渴丸是“无不良反应的中药”而超剂量服用,有的服消渴丸时再加服其他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齐特),进行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极易造成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过量而导致可怕的“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致死。

争议篇——有限期待

前文提到,消渴丸有着颇多美誉,也有不少争议,下面我们就将一一剖析。

争议1:是否“挂羊头,卖狗肉”?

有人说,消渴丸是以中药之名“暗度陈仓”行西药之实,名不副实。此说法表面正确,其实不然。首先,尽管它的主要成分来源于中药,但也加入西药,属中西结合的成药,说它是纯中药实为误会。另外,中西结合的消渴丸,虽然主要降糖作用来自西药部分,但中药也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并非只是挂名而已。

争议2:能否治疗糖尿病?

消渴丸当然能治糖尿病,其数亿瓶的销量就是很好的证明。不过,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糖尿病。前文提到,其原理为(格列本脲)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而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不全,是不能用消渴丸的,否则会加剧肝肾的负担;另外,部分胰岛功能低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不要用,特别是老年人因食量减少,胃肠吸收功能差,用后更容易发生低血糖。

另外,消渴症并不完全等同于糖尿病。中医认为,该组方只适宜治疗肺热津伤型消渴病(以口渴多饮为主,并伴有口干舌燥,随饮随渴,尿频量多,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搏跳动快等,治疗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主)。

争议3:治标还是治本?

截至目前,糖尿病仍然无法根治,不过可以通过“五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此外,糖尿病手术也十分值得期待。

中西结合的消渴丸,实为标本兼治的典范。西药部分(格列本脲)迅速起效,发挥降糖作用,治标;中药部分的特点和优势则是改善糖尿患者的症状、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对整个身体的调理,治本(注:这里的本是相对标而言,指调理身体利于恢复,并非指从源头上解决糖尿病)。可以说,该药组方是中西合璧、相互协调,兼治标本的经典例子。无并发症的轻中度糖尿病患者,单用消渴丸完全有效。

争议4:能否独当一面?

很遗憾,目前还不能。1型糖尿病患者,只能求助于胰岛素,用消渴丸无效;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的口服降糖药很多,消渴丸的使用比较局限(这在前文中已有介绍)。

纵向比较,在磺脲类降糖药中,格列本脲虽然降糖能力威猛,但不良反应同样不遑多让。如今,新一代此类降糖药——格列美脲(亚莫利)等已经上市,后者能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通俗地讲就是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既有很好的降糖效果,又不增加体重,对超重和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样有效,不良反应更小,技术上已经超越格列本脲。

横向比较,二甲双胍等经典西药仍然宝刀不老,具有不可替代的降糖实力;新一代的利拉鲁肽(GLP-1,人称“聪明”降糖药)、沙格列汀(DDP-IV,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皆能降,效果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进一步提升)则方兴未艾,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

争议5:前景,黑暗还是光明?

需要特别提出,糖尿病患者应先明确糖尿病类型、病情轻重、胰岛功能,再行选择合适的降糖药。

对消渴丸的态度,中西医可谓泾渭分明。中医认为是民族骄傲,西医则认为可有可无。其实,消渴丸不是假药、不是南郭先生,但是,也不是救世主。技术上,它只是一种普通降糖药,如用消渴丸治疗后血糖仍难以控制,需考虑联用其他合适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等),或改用胰岛素治疗。

消渴丸中的格列本脲降糖作用很强,但由于不良反应也强,很可能不再入选下一版国家药典。不过,考虑到国民(特别是农村、山区)收入低、生活水平不高的现实,便宜的消渴丸仍然是无法舍弃的选择。而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平时多留心(多监测、多调整),其不良反应也能极大地规避。

争议6:中和西,哪种主导?

世界上有没有真正的降糖中药?当然有,不过目前还只适用于轻症患者,而且其降糖作用与目前市场上的强效降糖西药还无法相提并论。多年医疗实践证明,中医中药对糖尿病的主要作用不是降糖,而是通过滋阴、活血、补肾来改善症状和防治慢性并发症,在糖尿病治疗中是起辅助作用,还不能占主导。

相关新闻:2011年11月在京召开的第15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全国学术会议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作了“863计划——消渴丸循证医学研究报告”,结果初步表明,消渴丸治疗糖尿病具有良好安全性,综合疗效优于格列本脲。

思考篇——继续尝试

世界糖尿病患者逐日增多,中国也已近亿,糖尿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为根治糖尿病,中西医均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尽管新疗法、新药物不断涌现,但现实却是糖尿病患者依然逐年增多,糖尿病依然无法治愈。

在与糖尿病的战斗中,药物曾经是、仍然是、还会是最重要的武器之一。至于消渴丸,它虽不是十全十美的好药,但可以说在中西合璧的道路上开了一个好头,为前路指明了方向。当前不仅西药不断更新换代,糖脉康、消渴康、降糖宁等中药制剂也不断问世,在治疗糖尿病方面都有一定效果。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有着良好前景,希望双方以消渴丸为契机,进一步开展合作,给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大希望。

消渴丸说明书

【成分】地黄、葛根、黄芪、天花粉、五味子、山药、玉米须以及格列本脲(优降糖)。

【功效】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眠差腰痛、尿糖及血糖升高之气阴两虚型消渴症。国内临床上用以治疗2型糖尿病。

【适应证】多用于小于65岁的2型轻中度及稳定型糖尿病患者,且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者。不适于较严重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晚期、严重并发症或肝肾功能受损者。

【禁忌证】禁用于胰岛细胞已经处于衰竭状态的1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降糖药有增肥作用,故65岁以上老人及肥胖者慎用;禁用于孕妇。

【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低血糖反应乃至昏迷,过敏性休克、药物性皮炎,偶见短暂偏瘫等。

【后記】

调查发现,目前大医院多无消渴丸,医生也很少推荐使用,而社区医院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这一方面是大医院医生(特别是西医医生)长期以来对中医药的习惯性忽视,另一方面,也因为消渴丸本身明显的不良反应的确会明显增加用药风险,医生为安全起见而不用(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特别”的原因)。

上一篇:局扶贫办事迹材料下一篇:春经典语录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