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期中质量分析

2024-05-23

初一年级期中质量分析(精选7篇)

篇1:初一年级期中质量分析

初一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2015年初一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的范文—总结

初一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简介:343929 池锝范文网Kxiel.09---10(二)初一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在学校组织安排下,初一年级于4月30--31日对全体学生了期中考试,了预期,现把情况向及全体教师作简要汇报

一、考试组织情况分析:本次考试前,任课教„

池锝范文网

.5 dfds.K xiel.09---10(二)初一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在学校组织安排下,初一年级于4月30--31日对全体学生了期中考试,了预期,现把情况向及全体教师作简要汇报

一、考试组织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前,任课教师都做了的复习,班主任做了细致的考前动员,强调了考试的严肃性、性,诚信考场的设立,激发了学生考试的兴奋点,为学生成绩的了奠定了的基础。考试布置及监考工作做得有序,杜绝了迟到、早退、试卷错收、漏收等不良,从而了考试的和性。王雅琼老师并制止了三名考生的作弊作弊未遂,级部对表扬和奖励。

二、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由学校教务、教研室组织各备课组自行命题,语、数、外各120分,政,史、地、生各100分,满分为760分。从各备课组上交的质量分析和与任课教师的交流来看,教师对大多数科目的试题评价,试题了紧扣教材,注重基础、难易适中,题量适中,与平时的教研吻合。

三、考试情况分析:

1、整体成绩与上学期期末相比,略高。前10%的学生降了1名,前30%的学生上升1名,前50%的学生上升4名。有一名转出,本学期转入的学生中有5名了前50%,上持平。

2、从单科总评来看,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均衡,数学、英语、生物相比都有悬殊。英语相差15分、数学相差14分、生物相差13分。

3、从班级总评来看差距,前10%多大差别,但前30%65班16名,62班6名,相差10名,前50%64班16名与59班5名相差11名。从前50%学生相56、57、63、65班有进步,从均分相56、58、61班有进步。附下表

4、各科优秀上线人数偏少。语、数、外在95分分别有60人、242人、125人,政治85分137人、历史有69人、地理有34人、生物有56人。

四、的问题:

1、学生偏科严重,优生有拉分科目。

2、学生基础题得分率不高,单科成绩小于30分的大有人在。

3、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较落后,较低,一学生学习目的性,学习的自主性较差,自觉性,包括前11-50%的学生。

五、下一阶段的工作和对策:

1、析学情、定措施

每一位师生对考试的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反思,确立下一步的和措施。

2、树典型、榜样示范作用

① 备课组的备课质量,交流经验措施。

② 各科评选进步之星和学习标兵,在班级的期中考试家长会上表彰 ③ 各班对优秀试卷展览,建学习标兵光荣榜。

3、降低教学重心,学生自信心。① 在培优的关注每班的后10名学生

② 考试不及格的同学补考,由备课组长组长挑选试题,组织补考,并批卷、点评

4、培优补差工作

班主任要本班对学生逐一分析,找薄弱科目,给任课教师名单,制定计划与预期,找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各备课组帮扶记录。

5、的班级活动。

① 每班5月中旬举行一次读书会

② 每班 举行一次“我在进步”的主题演讲。③ 将感恩行动以展示,榜样的作用

6、注入爱心,家校,学生的家庭、性格,与学生多沟通,与家长互通信息,商讨教育之计。

7、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① 定计划的习惯,学生学习非常盲目没而成绩,让学生制定远期、中期、近期及每天的作息表,在班上找一位同学的竟争对手,每次考试都与他比一比。

② 预习、复习的习惯。要求每天晚自习的后30分钟能预习天所学的内容,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

③ 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考试考一百分考后得一百分,找出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8、学法,学习。

① 各任课老师要学科特点,学生学法大面积教育教学质量。② 优秀生学习经验交流,表彰大会及各班请优秀学生总结演讲。

9、常规教学工作检查,团队合作精神。① 备课组,集体教研情况。② 跟踪课堂,建议。

③ 作业精心设计,精心批改,督促检查。

2015年5月4日池锝范文网

.5 dfds.K xiel.

篇2:初一年级期中质量分析

在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下,初一年级于4月30--31日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期中考试,达到了预期效果,现把有关情况向领导及全体教师作简要汇报

一、考试组织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前,任课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复习准备,班主任做了细致的考前动员,强调了考试的严肃性、重要性,以及诚信考场的设立,激发了学生考试的兴奋点,为学生成绩的发挥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考试布置及监考工作做得严格有序,杜绝了迟到、早退、试卷错收、漏收等不良现象,从而保证了考试的顺利进行和真实性。其中王雅琼老师及时发现并制止了三名考生的作弊以及作弊未遂,我们级部对这种行为给予表扬和奖励。

二、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由学校教务、教研室统一组织各备课组自行命题,语、数、外各120分,政,史、地、生各100分,满分为760分。从各备课组上交的质量分析和与任课教师的交流来看,教师对大多数科目的试题评价较好,试题做到了紧扣教材,注重基础、难易适中,题量适中,与平时的教研基本吻合。

三、考试情况分析:

1、整体成绩与上学期期末相比,略高一些。前10%的学生降了1名,前30%的学生上升1名,前50%的学生上升4名。其中有一名转出,但是本学期转入的学生中有5名进入了前50%,这样,实际上持平。

2、从单科总评来看,语文、政治、历史、地理、比较均衡,数学、英语、生物相比都有较大悬殊。英语相差15分、数学相差14分、生物相差13分。

3、从班级总评来看差距较大,前10%没有多大差别,但前30%65班16名,62班只有6名,相差10名,前50%64班16名与59班5名相差11名。从前50%学生相比较56、57、63、65班有进步,从均分相比较56、58、61班有进步。附下表

4、各科优秀上线人数偏少。语、数、外在95分以上分别有60人、242人、125人,政治85分以上137人、历史有69人、地理有34人、生物有56人。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偏科现象严重,部分优生有拉分科目。

2、学生基础题得分率不高,单科成绩小于30分的大有人在。

3、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较落后,效率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缺乏自觉性,包括一些前11-50%的学生。

五、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对策:

1、析学情、定措施

每一位师生对考试的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反思自己,确立下一步的目标和措施。

2、树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① 加强备课组的备课质量,交流经验统一措施。

② 各科评选进步之星和学习标兵,在班级的期中考试家长会上表彰

③ 各班对优秀试卷展览,建学习标兵光荣榜。

3、降低教学重心,增强学生自信心。

① 在培优的同时关注每班的后10名学生

② 考试不及格的同学采取补考形式,由备课组长组长挑选试题,组织补考,并及时批卷、点评

4、加强培优补差工作

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实际对学生逐一分析,找薄弱科目,给任课教师名单,制定计划与预期目标,找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各备课组做好帮扶记录。

5、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增强凝聚力。

① 每班5月中旬举行一次读书会

② 每班 举行一次“我在进步”的主题演讲。

③ 将感恩行动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起到榜样的作用

6、注入爱心,加强家校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与学生多沟通,与家长互通信息,商讨教育之计。

7、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① 定计划的习惯,很多学生学习非常盲目导致他们没目标而影响成绩,让学生制定远期、中期、近期目标及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同时在班上找一位同学作为自己的竟争对手,每次考试都与他比一比促进提高自己。

② 预习、复习的习惯。要求每天晚自习的后30分钟能预习第二天所学的内容,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

③ 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考试考不到一百分争取考后得一百分,找出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8、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① 各任课老师要根据学科特点,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② 优秀生学习经验交流,召开表彰大会及各班请优秀学生总结演讲。

9、做好常规教学工作检查,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① 深入备课组,了解集体教研情况。

② 跟踪课堂,提出建议。

③ 作业精心设计,精心批改,加强督促检查。

篇3:初一年级期中质量分析

1期中教学检查面临的主要难题

笔者长期从事本科生培养的管理工作,感到在中检工作中存在如下3个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难题。

一是中检当且仅当查什么。本科生培养工作涉及学院建设的若干方面,中检检查哪些内容或要素,需要仔细斟酌确定,要做到既系统全面又无范围蔓延,既重点突出又无缺漏项。仅凭主观判断来确定检查内容,可能会顾此失彼。(2)

二是中检问题是否找得准。中检中,各检查者会反映若干问题,由于立场站位、观察角度,以及对教学规律认知层次不同等原因,检查者们反映的问题会存在较大的个性化差异,表现为表述各异、粗细不一,在指向上若明若暗,在内容上交叉粘联,难以准确判断问题真伪及其严重性。

三是中检问题的整改措施是否得力。中检找准问题不是目的,目的是制定整改措施解决问题,提升培养质量。中检发现的问题往往互相缠绕嵌套,有的问题是其它问题的原因,有的问题是其它问题的表象,这使得从哪切入制定整改措施成为难题。

笔者研阅了10余所高校的中检报告,上述3个问题普遍存在。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需要找到一套科学的分析模型或方法,有效解决这3个问题,提高中检实效。

2基于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及作用关系,确定检查内容

中检是对本科生培养质量以及培养活动的全面检查分析。确定中检当且仅当查什么,首先要搞清本科生培养质量有哪些生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生成培养质量的路径机理。笔者基于多年本科生培养管理经验,总结提出如图1所示的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关系图。

如图1所示,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共10个。根据各要素在培养质量生成路径上的位置,分为规划设计要素和组织实施要素两类,组织实施要素再细分公共基础要素(“指挥管理”)、支撑要素(包含“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条件建设”等3个要素)和直接要素(包含“学员材质”、“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等3个要素)等3个子类。

10个要素相互作用生成本科生培养质量。3个规划设计要素不直接生成培养质量,而是通过作用于7个组织实施要素生成培养质量;7个组织实施要素中,3个直接要素共同作用直接生成培养质量,3个支撑要素通过作用2个直接要素间接生成培养质量,公共基础要素直接或间接生成培养质量。

从检查全覆盖角度,中检内容应覆盖生成培养质量的10个要素,但由于3个规划设计要素是通过7个组织实施要素生成培养质量,其存在的问题将在培养实践活动中暴露,故笔者提出将中检内容界定在7个组织实施要素上,即中检当且仅当检查“学员材质”、“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条件建设”和“指挥管理”等7个方面。

3基于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及作用关系,开展多维交汇分析,找准中检问题

确定了中检当且仅当查什么后,管理者马上面临中检问题是否找得准的问题。基于图1,笔者研究提出多维交汇分析法,通过对各检查者发现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和严重性分析,确保找准中检问题。

3.1对各检查者发现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

笔者按照“定向”、“拆细”和“去重”等3个方法步骤,对各检查者发现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

“定向”是指对照图1,确定每个问题的指向要素;“拆细”是指对于指向2个(含)以上要素的问题,进行拆细,使拆细后的每个问题只指向1个要素;“去重”是指合并某个检查者反映的相同或相近问题,使相同或相近问题在该检查者只反映1次。

在问题“定向”过程中,贯彻如下两个原则。一是,问题描述要尽量定量,不能定量则须定性,无法定性则不提。二是,舍弃未找到指向要素的问题描述。

3.2对各检查者发现的问题进行严重性分析

对各检查者发现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要根据问题的指向要素、聚焦度和检查者权重等3个属性,综合判定问题严重性。判定规则如下。

问题指向要素。严重性排序为直接要素>支撑要素>管理要素。直接要素中,“学员材质”>“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支撑要素中,“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条件建设”。

问题聚焦度。反映的检查者越多,聚焦度越高;聚焦度越高,则问题越严重。

检查者权重。按各检查者话语权排序,排序越靠前,问题越严重。不同的质量生成要素,各检查者话语权排序不同,详见表1。

在综合分析问题严重性时,上述三个属性的严重性排序为指向要素>聚焦度>检查者权重。

4基于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及作用关系,层次化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找准问题后,管理者要根据问题原因制定得力的整改措施,以解决问题、提升培养质量。措施是否得力,关键在于问题原因是否分析得透彻。基于图1,笔者研究提出中检问题原因的层次分析法。该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沿着培养质量生成路径,对指向各要素的问题,层层递进地分析原因,一直分析到最底层。将上层问题原因与相同的下层问题表象归并,针对最底层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克服措施交叉覆盖、杂乱纠缠,使整改实效沿着生成路径向上传递。具体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4.1逐层向下分析各要素问题的关联性

按照先直接要素、再支撑要素、后管理要素、最后设计要素的层次顺序,逐层分析问题原因。每分析一层,就将该层问题的原因与下层问题对照关联,关联上的则合并处理共同研究整改措施。按此步骤不断递归,直至问题原因分析找不到下层要素支撑。

4.2非关联的问题逐层向上推导实证负作用

对关联不上的问题,要逐层向上推导并实证该问题的负作用,直至该问题负作用无法实证为止,将最终实证层面的负作用列为问题进行整改。

若问题的负作用无法实证已传导至上层要素,则列为该层要素的独立问题进行整改。下层要素问题负作用未传导至上层要素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负作用传导需要时间,时间尚不及传导至上层要素;二是传导过程中被某些积极因素或正能量中和了。不论哪种原因均需解决。

上述递归分析结束后,从最底层原因入手制定整改措施,整改实效必然沿着分析链条向上作用,最终作用于最上层要素问题。

5成果价值和应用效益

该成果全面系统的提出了一套中检问题工程化分析模型。基于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及作用关系,确定了中检检查内容及范围,提出了找准问题的“多维交汇分析法”及析透问题原因的“层次分析法”,能有效解决中检中普遍存在的3个难题。该成果可为开展中检工作提供实践指导,避免检查工作的盲目和低效,对提升中检实效具有普适借鉴意义。

该成果在笔者单位应用多年,有效增强了中检工作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提升了中检工作精细度,对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运用该成果,笔者单位6次中检累计发现58个教学问题,目前已解决51个,比例高达88%。以该成果为主体的中检模式,荣获2015年军队教学成果奖。

6尚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该成果虽然在确定中检检查内容,找准中检问题以及析透问题原因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创新研究,但由于数据积累尚不丰富,目前“多维交汇分析法”中对问题严重性的判定规则,以及“层次分析法”中对逐层向上推导实证负作用,只能进行定性阐述,尚不能进行定量分析,需要进一步积累数据不断深化研究。欢迎国内同行深入研究探讨,为不断提升中检实效提供更多参考借鉴。

摘要:期中教学检查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一项常态化工作,对提升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把握查什么、找准存在问题、针对问题原因制定得力整改措施,才能切实发挥期中教学检查的作用。本文基于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界定了期中教学检查范围,提出了一种针对期中教学检查问题的工程化分析模型。该模型包含找准问题的“多维交汇分析法”和研判问题原因的“层次分析法”等两种分析方法。

关键词:质量生成要素,期中教学检查,工程化分析模型,多维交汇分析,层次分析

注释

1石利娟.高校期中教学检查现状及改进措施初探.当代教育论坛,2011

篇4:初一年级期中质量分析会发言稿

本次试题分为Ⅰ、Ⅱ两卷,Ⅰ卷为选择题,共34题,51分,Ⅱ卷为非选择题,5个大题共49分。试题考察全面、细致,基础性题目占多数,但有些题目超纲,难度较大。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区分,探究实验题目的设计等对初一学生来说,难度很大。

一、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存在以下优点:

1、通过指导自学书的使用,大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明显提高,

2、选择题得分率较高,但非选择题中语言表述不准确,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

二、通过本次检测,发现存在的问题较多:

1、语言叙述不够准确、完整。如35题(6)大多数同学只答出了蝗虫生长趋势中的`增多,而没有想到增多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再如39题(1)假设的叙述不够完整。

2、读图能力较差,如36题细胞结构,很多同学结构名称与序号不相符合;37题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中,同样结构名称与序号对不上号。

3、记忆性的内容失分较多,说明学生在本学科上花费的精力很少,课后不复习。

4、从课堂情况看,在使用指导自学书的过程中,每班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不能认真阅读课本,怎么说都不行。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构建知识网络,让每个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2、充分利用跟踪记录,抓基础、重落实。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错误的原因多数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因此,抓基础、重落实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中之重。在平时的教学中继续抓好双基教学,抓好落实。

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加强实验训练。

篇5:初一年级期中质量分析

一、年级成绩分析:

从半学期整体情况来看:

1、年级教师是勤奋的:每天,在每个办公室内看到的是教师批改作业, 找学生辅导或谈心的忙碌身影。

2、年级教师是团结的:任课教师都以班主任为核心积极开展工作,任课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

3、年级教师是谦虚的:教师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长处,并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学科组研究课,公开课中,集体备课中更能体现。期中考试成绩概况如下:

后30%的平均分

语文:班级离差:31.33分 数学:班级离差:20.92分 英语:班级离差:46.92分 政治:班级离差:10.38分 历史:班级离差:18.92分 地理:班级离差:16.81分 生物:班级离差:18.43 分

前40%的平均分

语文:班级离差:11.88分 数学:班级离差:13.23分 英语:班级离差:9.31分 政治:班级离差:11.41分 历史:班级离差:10.10分 地理:班级离差:11.19分 生物:班级离差:4.33分

平均分——语文:班级离差:19.13分

数学:班级离差:15.78分 英语:班级离差:22.47分 政治:班级离差:11.35分 历史:班级离差:11.68分 地理:班级离差:11.31分 生物:班级离差:9.36分

二、存在问题:

(一)从整体成绩看:(智商)

1、学生学科成绩不平衡。

2、全科合格人数减少。

3、总分低分人数成增加趋势。

(二)从学习习惯看(情商)

1、部分学生还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初中的的学习很茫然,还处于小学的学习习惯。

(三)从班级差异看:

班级管理效果参差不齐,早读、卫生、复习、课间等都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四)从教师个人看:

1、同一学科同层次间教师成绩存在较大差异。

2、有的教师课堂管理不到位,无视学生溜号、讲小话、开小差等。

3、小有的教师常规工作未做好,批改作业不及时,次数少。

4、班主任、科任老师要协作,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课后作业等。

三、教学建议:

(一)强调学生的学科平衡。

班主任、任课教师都应该反复强调、经常提醒学生学科平衡的重要性。对优秀学生而言,学科平衡与否是他今后能否考入重点中学的关键因素;同时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也可能会因一门学科太差导致全面丧失学习的信心。

(二)营造优良学习的氛围,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缩小后进生人数。

1、转化后进生难,但必须去做。

2、扬正气,常表扬。要经常性表扬学习习惯好的同学,对于学习习惯一直不好的学生,更要看到他的进步,及时表扬,反复提醒。

3、严管理,树班风。对作业马虎、上课开小差等行为要严肃教育批评,做到令行禁止。

(三)课堂教学需狠抓

1、注重基础,精讲精练

有的老师上课讲课不精、组学不实,消化不良、过关不清。

犁好自己的田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不落实在课堂,课堂教学由不得有半点马虎。通常我们会感到试卷上有些题目都已讲了好多遍,为什么仍有这么多的学生做不出来、考不好!接下来就会说为什么自己教的学生会有这么笨,讲了这么多遍都记不住。于是把考得不好的责任都推给学生。换个角度想想:是否也要反省反省自己,上课时自己是否没有讲清楚,讲是讲了,学生真的清楚了吗,有多少学生清楚了,心里是否有数,特别是方法引导、思维的训练,规范的要求,学生是否落实到位,理解没有,您是否督促和检查过。

2、分类指导,分层辅导

①对关键生:由班主任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将边缘生分配给任课教师,通过关键生谈话、方法指导、督促相结合加以落实。

②对学困生:应课内多提问、激励、检查,关注学困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

3、把握关键,落实教学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我们上课,不是来受煎熬,而应该是快乐的,课堂中,也许有诸多的不良现象,但我们更应该看到那些学生,说出很天真的话语,让我们都发现自己变得年轻许多;当我们热情洋溢的说教,学生亲切和赞许的目光;当我们传授知识和方法,学生深深理解和深化,这一切,都是老师们呕心沥血,费尽心机,查找问题,对症下药所获得的,当然,有得也有失,但至少希望大家常保持快乐之心;面对责任,至少我们曾经无怨无悔。

老师们,让我们能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望我们老师能根据班级实际不断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答题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仔细答题的好习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能力有待开发的学生,希望老师们能单独辅导,或者与家长密切联系,获得家长的重视、支持,通过我们教育,孩子的努力,相信您与学生都会获得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希望各位老师:总结经验找差距,确定措施定目标,突出重点抓辅导,紧扣课堂提成绩。

篇6:初一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在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下,初一年级于11月19-20日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期中考试,在此我就这次考试作个小结,然后谈谈下半学期的工作思路和安排,期待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一、试卷、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是使用于都二中的试卷,语、数、外各100分,满分为300分。从试卷来看,试题做到了紧扣教材,注重基础、难易适中。(考试情况分析见《成绩统计表》)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偏科现象严重。

2、学生基础题得分率不高,单科成绩出现个位数的大有人在。

3、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较落后,效率较低,少数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缺乏自觉性。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对策:

1、析学情、定措施

每一位同学对考试的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反思自己,确立下一步的目标和措施。

2、树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① 评选学习标兵和进步之星。② 对优秀试卷展览,建学习标兵光荣榜。

3、降低教学重心,增强学生自信心。

① 抓好班里的后40名(或25名)同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效率。

② 狠抓基础知识、利用好上午课前25分钟,每天一练(2-4个小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③ 考试科平分低于40分的同学采取补考形式,由同学挑选试题,汇编成基础知识测试卷。

4、加强培优补差工作

对于优等生:我们除课堂教学外,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拔高题,引导他们自学,多给予自由支配的时间,多鼓励他们看课外书,让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现在有的班级针对每个学生制定了努力目标,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措施。

对于边缘生:也就是优秀边缘的和及格边缘的,重视这些学生的转化,增加优秀人数、防止学生掉队。

对于差生:我们应该采取低起点、小碎步、快反馈、勤纠正、多鼓励的方法,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战胜学习的困难,多给他们方法的指导,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在教学中要:“四优先、五跟踪”(“四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家庭访问优先,“五跟踪”即思想跟踪、课堂跟踪、作业跟踪、测试跟踪、学法跟踪)。

结合本班实际对学生逐一分析,找薄弱科目,制定计划与预期目标,找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做好帮包记录。

5、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增强凝聚力。

① 展开“我的励志名言”及“留言薄”活动。

② 建立兴趣小组,一帮一结队子。

③ 召开“我在进步”主题班会。

④ 感恩行动。

6、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① 定计划的习惯,很多学生学习非常盲目导致他们没目标而影响成绩,让学生制定远期、中期、近期目标及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同时在班上找一位同学作为自己的竟争对手,每次考试都与他比一比促进提高自己。

② 预习、复习的习惯。要求每天每门学科至少花15分钟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预习第二天所学的内容。

③ 建立错题本,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考试考不到一百分争取考后得一百分,找出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篇7:初一年级期中质量分析

这些差异往往造成两种不适应:一是很多的孩子刚从小学进入初一, 就感到不适应;二是初中教师对于这些孩子也往往不适应, 尤其是对于那些思维层次浅、学习行为杂碎的孩子的表现不适应。这段不适应的感觉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有时候甚至达到一个学期, 这就造成了孩子对于语文的疏远, 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质量, 最终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基于以上情况, 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 探寻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现陈述如下, 求教育专家指点。

一、训练“速度”, 增加学习“量度”

很多的孩子在小学是语文优等生, 但是, 对刚刚开始的初中语文学习很不适应。仔细观察, 其实是这些孩子对于初中学习的课程总量不适应造成的。一是小学主要的课程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 而初中则还有地理、历史、生物等, 而且体育也进入中考范围成为主科了。课程总量的增加, 使孩子们没有太多的课外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二是语文课程的总量增加了, 比如教材内容相对加深, 知识点增多。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共有68个自然段, 小学是没有这样长的篇幅的。学习总量增大而学习时间减少, 这就对孩子的学习提出了“速度”的要求———在单位时间内要完成更多的任务。事实上, 从小学到初中必须从以下两方面来训练, 从而提升学习速度:

1.读的速度。小学语文教学抓得比较好的是朗读。小学语文课堂总是书声琅琅, 教师总是组织学生一遍遍地朗读, 通过朗读来体会, 要求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但是小学却往往忽视了“读”的另外方式的训练:浏览、速读、默读。而这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必须的“读”, 因为初中的课的“读”只是解读———在自己读的基础上完成更多的思考任务。所以, 训练“读”的速度就显得十分必要。我是这样做的: (1) 明确目标, 计时阅读训练速度。我把课标要求的速读的要求, 即每分钟要500字左右告诉孩子们, 经常准备800字的文章, 要求在1分钟半内完成, 同时要能够回答文中的有关问题。 (2) 严格要求, 培养专注阅读习惯。好的习惯是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聚精会神, 做到“四不”:不出声读、不指读、不借助道具 (笔或尺) 读、不关注别人的读的情况。 (3) 教给方法, 视读训练提升速度。阅读时能够看到的面积称为“视幅”, 视幅狭窄是阅读速度慢的主要原因。实验证明, 人在阅读时眼睛每停留一下大约占0.2秒, 没有经过视读训练的学生, 每眼只能捕捉一或两个词, 所以阅读时一字一句地读, 看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 只好回头再看, 因而影响了阅读速度。训练方法就是:引导双眼垂直扫读。具体方法是将双眼固定在阅读内容宽度上, 然后同时向下移动, 像扫描仪一样把内容从上到下“扫”一遍, 然后回忆出有关的重要内容。如果重要信息不清晰, 再次“扫”一遍。两遍一扫, 基本内容就抓住了。阅读速度也就会提升好几倍。

2.写的速度。小学阶段, 语文教学属于基础, 对于写字总是强调笔画正确和字体的美观、匀称, 这不为过, 这是严格执行“课标”的要求。但是, 这样写字无疑速度会比较慢, 尤其是现在小学都练习写正楷字, 这是很费功夫的一种字体。小学书写质量高, 是因为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写字, 而且书写的时间比较充裕。但是, 到了初中, 作业量增多, 孩子们就“笔走龙蛇”了, 写得乱、散、丑。要提高作业质量, 就要写好字, 要写好字就会慢下来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写字的速度和方法。我就思考:改写行书。于是我就从训练行书开始提升写的速度。从126个偏旁部首开始训练, 然后过渡到每个偏旁部首5个范字, 一个月下来, 学生的行书就有模有样了, 学生的作业书写速度快了, 书写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两个速度的训练, 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 但是, 磨刀不误砍柴工, 带来的是学习内容总量的扩大。“量度”, 学习效益增加不少哦。

二、挖掘“深度”, 促进思考“效度”

我们注意到, 小学语文教学针对孩子的年龄特征, 采用“以读为主、言说为辅”的方针, 就是通过朗读感悟文字内涵, 思考的问题较浅, 需要孩子回答的内容较为零散, 几乎没有宏观上的问题。不少老师甚至会采用边读边讲的教学方式“串讲”课文, 只要孩子读懂了课文就算是教学成功。这样的教学, 训练出来的孩子是很难适应初中的要求的。因为初中更重视对课文的解读、个性化的理解, 尤其在理解的层次上追求深刻。所以, 要求学生学习课文时深入一些、再深入一些, 非得钻到那个深度不可。这对于经过六年小学语文学习的初一新生来说显然是狗拿耗子——无从着手, 无力着手。而这个深度又是初中语文学习区别于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特征, 对此, 要注意解决。我的方法是:挖掘深度, 促进思考效度。我从两方面来训练学生:

1. 旧文再教, 对比中发现下潜“深度”。为了让初一新生认识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在思考问题方面的差异, 我将小学和初中相同或相似的课文放在一起教学, 让孩子觉得学习的是“旧文”。当孩子用习惯了的方法来学习时, 发现无法达到教材和老师的要求。这些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是思考得太浅, 还停留在文章的表面。比如, 《诺曼底号遇难记》就是小学六年级课文《船长》, 小学的要求就是认识船长这个人物形象, 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英雄, 背诵描写船长的精彩段落。但是, 我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 没有用这篇课文, 而是直接用《船长》这篇课文, 并提出了三个问题: (1) 作者写这篇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达到这个目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 (2) 作者要表现船长怎样的形象?又是如何表现的?这种表现成功吗? (3) 文中哪个词语最能够表现船长的视死如归?说说理由。这些问题不经过反复的阅读、深入的思考是无法回答的。再如, 《水调歌头·中秋》与小学五年级课文《明月几时有》密切相关, 旧文再教, 我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争论:明明是中秋节, 皓月当空, 可是作者一开篇就发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不是不符合事实吗?从不符合事实里头, 我们能够探寻到作者怎样的内心?在争论中, 学生的思维深度逐步深入, 从而进入到作品和人物内心。还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早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珍珠鸟》等课文都是激发学生开展深度思考的好材料。

2.反复追问, 求索中体会深思的“乐趣”。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看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和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课文, 准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透彻理解文中关键字词句, 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比如, 同样的教学《春》的“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句, 小学往往这样教:老师问“蜜蜂闹着、蝴蝶飞来飞去”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说明春天很热闹。而初中往往这样教:老师问:“蜜蜂闹着、蝴蝶飞来飞去”说明了什么?学生答:说明春天很热闹。老师问: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呢?学生思考回答:一个“闹”字, 一个“飞来飞去”。老师问:具体说说这是怎样的景象?……这两个词可以互换吗?为什么?除了这些, 让你感到春天热闹的还有哪些景象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在思考中, 学生得到某种心理愉悦, 享受到乐趣。这就是“追问”, 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 教师有针对性地顺着回答“二次”“三次”乃至多次提问, 用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 我针对学生早已熟悉这篇童话的学情, 远离朗读分析, 通过问题设置引发学生深思: (1) 写皇帝爱穿新衣的目的是什么? (2) 骗子为什么能够得逞? (3) 为什么是小男孩揭穿闹剧? (4) 世上有这样的事情吗? (5) 作者写这个故事仅仅是娱乐读者吗?反复地追问, 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 从而把学习引入深刻。

三、调整“向度”, 提升学习“准度”

向度 (Dimension) , 指一种视角, 是一个判断、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本文引进这个词语, 用来描述语文学习的方向和目的。小学语文教学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感情。学生学习语文有一大半动力是觉得语文好玩、有意思。但是, 随着学习的量度增大、深度向下, 学生对于语文的感觉会渐渐改变为:难、摸不着头脑、得不到高分。这些会逐渐冲淡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这方面要注意改进, 要向小学教师学习。但是, 我做得最多的还是调整学生学习的“向度”———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

毋庸讳言, 初中语文学习是冲着“中考”去的, 在考试的选拔功能没有淡化到理想境界的情况下, 我们不能够忽视现实的存在, 必须清楚地告诉学生:初中语文这样教学是中考的需要, 因为中考就是瞄准“知识”、“能力”两个方面展开的。正确、深刻地理解与运用语文知识, 具备听、说、读、写、想甚至是“编”的能力是必须的。所以, 语文课堂的训练是必须的, 是不可松懈的。当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 语文学习就有了目标, 也就会开始真正享受语文了。

关于训练, 李守青先生在《语文能力训练的整体观》 (《渤海学刊》1985年04期) 中这样论述:“语文能力是以有规律、有系统的整体而存在的, 这个整体的构成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基本要素。听、说、读、写自身各具特性、相对独立, 而听、说、读、写之间又是相关的。语文能力训练的整体观就是要认识和探索构成整体的诸要素之间的横向联结关系, 发挥多侧面转化、迁移的功能;又要认识和探索诸要素自身纵向发展脉络, 发挥多层次、有序、进级的功能。横向与纵向的整体化, 就是这样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动态网络结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的增长规律就是在这立体动态网络中系列化、层次化的同步增长着。”关于整体训练, 我的方法是“整体构想分项训练”, 以期末复习为例, 我这样做:第一是开展期末复习动员, 主要讲这样几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 复习能够将知识固化在脑中, 所以不应抵触复习, 而要把复习当成巩固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知识的重要过程;通过复习优化知识结构、促进知识迁移, 所以训练 (做题) 是必须的, 这样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我这样复习阅读知识:一是根据课标要求, 把握好阅读能力训练点;二是以单元为单位, 整体把握, 集中训练;三是归类整合, 突出重点, 强化训练。

于是, 我们就会发现, 学生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

1.速度提高了, 因为中考时间早已限定, 那么长的试卷那么多的内容, 不快怎么行?

2.思考深刻了, 因为中考评分就是按照思考层次来分步得分的, 容不得你思维平移没有深度和独创。

3.答题准确了, 因为考试答题强调的是命中率, 就像打靶, 越接近圆心分值越高。

4.格式规范了, 因为只有标准格式才能一清二楚, 让人赏心悦目, 才能够赢得读者的好感。

5.质量提升了, 无论是读书, 还是抄写, 抑或是标记, 都力求完美, 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这些因素都影响着考试的总体质量。

以上种种改变最终都表现在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了, 反映在试卷上就是考试分数增加了。这些就得益于“向度”的准确。

上一篇:电器火灾综合治理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数学学科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