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城乡建设局

2024-04-15

泽州县城乡建设局(精选8篇)

篇1:泽州县城乡建设局

龙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州县城乡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龙政办发„2010‟ 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驻龙州有关单位:

《龙州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九月一日 龙州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方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城乡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保护耕地,促进农村居民点适当集中、合理布局,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正确处理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缓解用地供需矛盾,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38号)、《广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桂国土资发„2009‟41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拆旧建新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拆旧建新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考虑经济快速增长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农村宅基地的整理,合理配置村镇土地资源,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乡用地供需矛盾。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对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编制增减挂试点专项规划,并确定具体实施时序。

2、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统筹安排,零拆整建,突出重点,先在积极性高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乡镇和村先行试点。对已具备整理条件的村庄、废弃国有农场用地等投入少、整理难度小的独立建设用地先实施,对整体迁建撤并的村庄等投入大、整理难度较大的农村独立建设用地后实施。

3、统筹安排,规范操作。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下,统筹开展试点工作。统筹安排土地挂钩周转指标,按“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进行。

4、自愿合法,维护权益。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实施过程中应取得相关集体土地所有权者同意,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切实维护农民个人、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有关个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挂钩周转指标的使用范围

(一)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范围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范围包括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村工矿废弃地、学校废弃地、国营农场聚居地等建设用地。

(二)挂钩周转指标的使用范围

挂钩周转指标必须专项用于项目区内建新地块(分为安置建新地块和城镇建新地块),并严格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原则进行管理。挂钩周转指标优先用于安置拆旧地块农村居民的安置建新地块后,节余的指标一律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重点项目的城镇建新地块。

三、试点期限与总体要求

(一)试点期限

项目区的实施期限、挂钩周转指标的周转期限及增减挂专项规划期限均为3年。各试点单位在实施时,应明确3年中每一年 度项目区实施的具体安排以及挂钩周转指标的使用和归还计划。在增减挂专项规划文本中必须明确3年中每年度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具体计划和整理项目。

(二)总体要求

挂钩试点工作必须贯彻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总体要求,建新地块的总面积不得大于拆旧地块的总面积。建新地块中用于安置拆旧地块农村居民的土地面积应低于原占用面积和自治区规定的用地标准,其他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应高于现有存量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拆旧地块复垦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应不低于建新占用的耕地,并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相结合。

四、农村居民点的拆建与土地利用规划控制

(一)农村居民点的拆建。由各乡镇负责对方案中需要拆除的农村居民点进行拆迁;对原有住宅拆除后以户为单位自行新建住宅的,原则上应先拆后建;对农村居民点整体搬迁,以建设农民新村等形式集中安置的,可以先建后拆,迁建房屋建成后,要对原有农村居民点进行拆除并及时予以整理。

(二)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因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涉及的农村居民住宅迁建的,必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村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建设。

五、用地管理

(一)安置建新用地。原拆旧地块农村居民的安置用地位于原拆旧地块区内的,对农村居民点整体搬迁的,以建设农民新村等形式集中安置的,要以节约集约用地为原则,每户安置面积不得超过自治区规定的标准。

(二)城镇建新用地。项目区内使用挂钩周转指标的建设用地,按照国家供地政策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依法供地。建新地块内用于商品房开发的经营性用地,必须是国有土地。需要征收 集体土地的,要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并依法给予合理补偿。经营性用地,一律按照规定实行招标拍卖挂牌供地。村民拆建安置用地及配套设施用地,可以划拨方式供地或使用集体土地。

六、工作程序

(一)摸底调查。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危旧房屋改造,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求组织实施。彬桥乡涉及拆旧地块4个面积3.9634公顷(折合59.5亩);下冻镇涉及拆旧地块6个面积7.1302公顷(折合106.9亩);上金乡涉及拆旧地块1个面积1.3452公顷(折合20.1亩);响水镇涉及拆旧地块2个面积2.87公顷(折合43亩);龙北总场涉及拆旧地块3个面积4.4372公顷(折合66.5亩);北耀农场涉及拆旧地块11个面积4.0公顷(折合60亩);龙州镇涉及拆旧地块2个面积2.43公顷(折合36.4亩);八角乡涉及拆旧地块2个面积3公顷(折合45亩);上龙乡涉及拆旧地块2个面积4.9641公顷(折合74.5亩)金龙镇涉及拆旧地块1个面积3.6225公顷(折合54.3亩)。共计涉及拆旧地块37块面积41.0491公顷(折合615.7亩)。

(二)规划方案。各乡镇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要组织编制增减挂钩试点专项规划,制定挂钩试点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目标和方法步骤,落实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经费,制定农村居民点迁建方案,提出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总体安排和分年度实施的计划,合理确定拆旧区和建新区,明确3年中的具体实施时序等。同时,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县第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中,将拆旧10个地块,共计243.5亩,按实施时间进行复垦。彬桥乡绕秀村扣孟屯和绕秀村那冬屯共计36.9亩、响水镇棉江村驮浦屯和图强村板幕屯共计33.6亩、龙北总场先锋社区板否分场、龙北上龙分场和龙北关共计66亩、八角乡菊埂村逐木屯33亩、上龙民权村荒田屯和岜那村弄堪屯共计74亩,要在2011年3月底完成拆旧复垦。对上 述工作,各乡镇要精心组织安排,确保周转指标按时归还。

(三)申报试点。由市人民政府向自治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增减挂试点工作申请,并提交《增减挂规划》和实施方案等资料。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查批准后实施。

(四)实施方案。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下达挂钩周转指标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县国土资源分局负责对挂钩试点工作实行动态监管。

(五)检查验收。每年年底,由市国土资源对项目区实施情况和挂钩周转指标的使用情况、归还进度进行检查考核,并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挂钩项目区实施完后,由县国土资源逐级向市、自治区国土资源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经市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初验后,由自治区区国土资源厅组织终验。对未能按计划和规划及时归还挂钩周转指标的乡镇,限期进行整改;情节严重的,暂停挂钩试点工作。

七、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国土资源、建设、财政、发改、教育、民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环保、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招商、文化、卫生、审计、广播电视、统计、旅游、扶贫办、自来水厂、电力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龙州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增减挂试点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试点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土地增减挂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篇2:泽州县城乡建设局

实 施 方 案

为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全力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根据《晋城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以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为宗旨,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综合整治、长效管理”的原则,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开展以除脏治乱大粉刷为重点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全面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为建设城乡一体化先行县奠好基、开好头、起好步。

二、总体目标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问题为切入点,以治理城乡“脏、乱、差”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载体。按照“一心一环二轴四片”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坚持一心抓重点,一环抓承接,二轴抓突破,四片抓普及的原则,实现泽州山青水绿地干净、城乡环境一体化的目标。

树木、粉刷墙树、刷写标语,确保公路沿线绿化美化。丹河、长河及支流河道要采取重点整治和全线铺开相结合的办法,清除垃圾,清障防洪,确保河道流畅、河床坚固,河水清秀、河岸美化。

2、乡镇政府所在地:包括规划镇区范围或集镇一公里辐射半径,要以大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全面加大对集镇街道、停车场、电影院、卫生院、住宅小区等公共场所的环境整治力度,切实规范饭店、网吧等各类店铺经营秩序,彻底解决“车辆乱停、商品乱摆、招牌乱挂”等问题。要统一规划移动式垃圾箱、固定垃圾堆放点和垃圾填埋场,配齐配全环卫专业设施,建立健全镇区卫生专业队伍,定期清除垃圾,粉刷墙壁树木,疏通排水排污管道,确保镇区特别是主街道美化、绿化、净化、亮化。3、100个试点示范村:要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卫生示范村标准,突出抓好大街小巷、村辖公路、流经河道的大环境治理。要紧密结合本村实际,坚持方便群众的原则,设立固定垃圾堆放点和垃圾填埋场,做到垃圾定时、定点倾倒,专人清扫,定期清理。要切实抓好村内主干道硬化绿化工作,力争达到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的要求。要切实搞好农村改水、改灶、改厕和改圈工作。在改水方面,动,各级各部门要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县四大班子成员要按照包乡镇责任制的要求,切实抓好所包乡镇的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工作。住建和国土资源部门要把改厕和环卫工作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并搞好建设工地的环境整治工作;农业部门要搞好改灶和农村灭鼠的指导工作;水利部门要搞好改水和河道周边整治工作;畜牧部门要搞好改圈的指导工作;林业部门要搞好公路沿线和村庄绿化的指导工作;卫生部门要加强公共场所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环保部门要组织好对工业煤堆、灰堆、料堆等环境污染治理和示范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交通部门要搞好道路两边和各个停车场所的环境整治工作;经济和商务部门要搞好小煤场的整治工作;工商管理部门要抓好集贸市场的环境治理和经营秩序整治,负责抓好门前“三包”工作;公安部门要抓好环境整治中的治安管理工作;文明办要以环境整治为载体,全面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教育部门要抓好中小学健康教育,并组织开展向“白色垃圾”宣战活动;县委办、政府办要负责组织全程督查;爱卫办要搞好检查和协调工作;财政、发改等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能,转变作风,扎实工作,确保环境整治取得成效。

六、保障措施

篇3:泽州县城乡建设局

1沼气、秸秆气化发展概况及服务体系现状

1.1泽州县沼气、秸秆气发展概况

泽州县从2002年开始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到2006年底,全县沼气、秸秆气化用户3 100余户。2007年,晋城市将农村沼气、秸秆气化建设列为新农村建设的“农字一号”工程,泽州县也将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等新能源建设列为“农字一号”工程和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为了切实把这件实事办好,在全县资源大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各乡镇、村实际情况,泽州县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农村新能源发展规划,组织召开了全县沼气、秸秆气化建设启动会,举办了一系列技术培训会,先后培训农民1 000余人(次),其中有554人参加了山西省组织的农村沼气实用技术培训,并取得了沼气工资质证书,在全县掀起了沼气、秸秆气建设热潮。截至11月中旬,此项工程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全县开工在建和建成沼气、秸秆气总户数达27 471户,已建和开工在建占年度目标任务2.6万户的105.66%。其中已建成15 415户,开工在建12 056户,具体是:户用沼气池已建成3 381个,在建1 475个;已建成的地上式中温发酵大中型沼气工程9个,通气4 038户,在建6个,拟通气2 336户;已建成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54个,通气3 425户,在建19个,拟通气1 640户;已建成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8个,通气3 561户,在建13个,拟通气5 615户;已建成秸秆压缩成型厂1个,在建1个,拟发展高效生物质气化炉2 000户。先后建立起巴公镇南山村和北义城镇西张村等大型沼气工程示范点、北义城镇河底村和周村镇下掌村等大型秸秆气化站示范点、高都镇大路村和周村镇中山村等养殖小区联户工程示范点,以及金村镇后掌洼和李寨乡上马台村等户用沼气建设示范点,并在犁川镇水城村和高都镇西刘庄进行了秸秆生物质炉的试验示范点建设,在全县形成南北共进、以试点示范带动全面发展的齐头并进态势。

1.2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为了使建成的沼气、秸秆气化工程长期稳定运行,使农户能够安全用气,建立起沼气、秸秆气化运行的长效机制,我们在年初就着手考虑到了沼气、秸秆气化建成后的后续服务问题。目前,泽州县已初步建立1个县级服务中心,在17个乡镇依托农科站设立了服务站,在沼气、秸秆气化建设规模大的村设立了服务网点,泽州县村级服务网点共有30余个。沼气、秸秆气化服务体系正在起步,县、乡、村的沼气秸秆气服务网点还需进一步完善。

2沼气、秸秆气化建设的原则及目标

2.1沼气、秸秆气化建设原则

按照“政府投入引导、多元参与发展、运作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建立政府补贴、协会领班、个体承包、企业参与、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建设、服务与物业管理组织。

2.2沼气、秸秆气化建设目标

建立健全完善1个县级服务中心、在17个乡(镇)建立26个服务管理站,在每个大型沼气、秸秆气化工程建1处沼气(秸秆气)服务站,300~500个用户的沼气村建立1个服务站点,户用沼气服务网点要达到“六个一”的标准,到2008年全县共建成137个服务网点。

3建立服务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资金不足启动困难

建1个规范的沼气服务网需要有1个固定的服务场所:经营沼气配件、存放服务设备,培训人员,接待服务农户;建设1个原料发酵贮存池:安装秸秆粉碎机,收集、发酵和储备原料,既为不养殖农户和暂时缺料农户提供发酵原料,又能随时处理有机生活垃圾。配备1套进出料设备,包括进出料车、真空泵、储液罐等,运输沼液沼渣,为用气户提供进出料服务;配备1套检测设备,包括甲烷检测仪、便携式酸碱仪等,科学检测,安全服务;配备1套维修工具,包括防爆灯、防护服、维修工具等;购置一批沼气配件,包括灶具、净化器、脱硫剂、管路、三通、接头、开关、纱罩、灯罩等,保证维修更换的需要;有一支稳定的、技术熟练的沼气技工从事日常的维修工作,除去人员工资开支,仅启动资金大约在3~5万元,投资较大,启动困难。

3.2技术力量薄弱

泽州县参加山西省级培训的沼气技工554人,其中有419人取得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沼气初级工资格证书,加上2007年以前的技工也仅450余人,随着泽州县沼气、秸秆气化的不断发展,建立健全农村沼气、秸秆气化服务体系是确保沼气和秸秆气化正常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是保证沼气、秸秆气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2007年,技工由于初次参加修建,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熟练程度上都还不过硬,更谈不上修建经验,而建立的服务体系主要从事日常的维修及管护工作,大多需要有一定经验的技工从事该项工作;泽州县发展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化工程较多,而我们培训的沼气技工仅从事户用沼气的修建,全县无一支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化工程施工队伍,不懂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化工程的维护,还有待培养一批既懂户用沼气又懂大中型沼气工程及秸秆气化工程的管理与维修的技工来从事沼气、秸秆气化服务工作。3.3市场变化大零配件不好掌握

目前,市场销售的沼气灶具的厂家很多,规格不统一,农业部小型公益设施建设项目中使用的沼气灶具,为江西生产的“沼灵”牌单眼灶、还有脱硫器和压力表是各自分开的、路上使用的管是细软管,沼气灯的玻璃罩和2007年国债选用的玻璃罩大小不一,而2007年的灶具为双灶,路上的管网为20 cm的硬管,灶具及管件的不统一给零配件带来一定的麻烦。

4采取的措施

4.1多渠道筹集资金

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是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事关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和广大建池农户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农村沼气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确保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国家提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2007年,山西省、晋城市也很重视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山西省政府每个沼气服务网点补助1.5万元,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筹建服务体系,积极争取省、市、县的扶持资金,再加上沼气、秸秆气化被列为晋城市政府的“户户通”工程,泽州县政府的“农字一号”工程和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争取上级和政府的补贴资金,同时,还要采取“政府搭台、协会唱戏”的方式,吸引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个人投资建设沼气服务中心(网点)。

4.2借鉴好典型

在沼气服务体系建立和管理上可以借鉴其他市、县的典型做法,比如,晋城市的陵川县成立了沼气合作社,全县的户用沼气池由合作社下面的技工修建,并进行建成后的维修管理,解除了建后无人管的后顾之忧,如果每年从沼气池创收中拿出一少部分作为管理成本,有人专职来做管理工作,定期提供沼气池进出料等维护、配套沼气产品维修和综合利用指导,形成专业管理、专业指导,持续发挥沼气建设的经济效益。这样,沼气的物业管理即可长期保持和发展下去,成为一个农村的服务行业。从劳动力转移方面来考虑也可以解决一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从以上分析看,沼气、秸秆气化项目建设实行物业化管理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要的。实行了物业管理,我们也许看不到因为一些小的故障使沼气池停止使用的场面,或许看不到因为不知道如何更换再生脱硫剂而导致脱硫器炸裂的事情发生。

4.3统一进货渠道

选用国家招标产品,尽可能采用一个厂家的产品,由县级沼气服务中心统一配送,这样采购货物的售后服务有保障,也减少了因为规格不一样给零配件带来麻烦。

4.4加强技术培训

篇4:泽州联社助推城镇化建设

(一)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在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有更符合当地农村金融产品的不断推出来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个人和乡镇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泽州联社根据当地的“三农”金融需求,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及时开发适合农村城镇化建设所需要的业务新品种。积极开发多样化小额信贷产品,推出了诸如“农户通”“商户通”“白领通”“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等多种类型的信贷产品,努力满足城镇多元化信贷需求和小微企业信贷需求。

(二)严格防范城镇化信贷风险。当前,全国农村城镇化信贷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在这样的一个大形势下,给地方农村金融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伴随着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一些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可以看到的是,目前全国城镇中小企业不计其数,其中相当一部分有可能在两三年内就会被淘汰。在城镇化信贷风险面前,泽州联社制定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方法,不断强化其信贷监管力度,从而确保农村城镇化贷款投向合理、风险可控。

(三)强化产品营销推广力度。泽州联社根据当地小城镇建设信贷市场的特点和客户需求,以及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抓好农村乡镇网点经营业务的同时,不断推进融城战略,对内提升营销理念,对外加大宣传力度,为农村信用社在当地同业市场的竞争中发展不断增添新的活力,有效拓展农村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信贷市场,满足乡镇领域业务发展的需求。

(四)提供农村配套金融服务。为了提高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信貸业务的综合效益,泽州联社应该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客户的需求,加大助农取款点和ATM机、POS机的布放力度,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设施,为相关业务尤其是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关金融咨询和个人理财服务,满足农村客户多元化的投资理财方面的需求。

篇5:泽州县城乡建设局

浅谈泽州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通过对泽州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调研,深入研究分析了当前乡一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作 者:段瑞昌 Duan ruichang  作者单位:山西省泽州县农业局,048000 刊 名:农业技术与装备 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TECHNOLOGY & EQUIPMENT 年,卷(期):2010 “”(2) 分类号:S-01 关键词:乡镇农技推广体系   现状   问题   建议  

篇6:泽州县编办先进集体主要事迹

近年来,泽州县编办在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机构编制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法规,不断强化机构编制管理,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树立了机构编制部门的良好形象,使泽州县机构编制工作走在晋城市前列。

一、规范机构编制办事程序,提升机构编制部门的权威性

早在2005年,泽州县编办就建立了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及实有人员管理数据库,凡是按审批程序和权限批准成立的各级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均使用机构编制管理证,并严格按照批准的内容进行管理。对机构编制管理证每年确保年审一次,平时实行跟踪管理。2007年,在泽州县编办的努力下,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了《泽州县关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办事程序、严格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泽州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有关机构编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文件对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政策性人员安置等各类进人用编事项中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办理程序、工作责任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在规范的办事程序中,充分体现了县编委主任“一支笔”

审批的绝对权威。凡涉及机构编制事宜,均须先由业务主管部门写出专题请示,县编办审核,县编委审批,并由县编委主任“一支笔”签字后,再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县委、县政府一律不予研究,不予上报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批。经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县委、县政府或县编委研究同意的机构编制事宜,统一由县编委或县编办行文。

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凡涉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军队转业干部和复退军人安置、社会公开招聘录用、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任命、在职人员顺向流动或逆向流动等需要使用编制事宜的,规定必须严格按照主管部门提交申请—县编办审核—填写《控编进人审批表》—县编委审定—编委主任“一支”笔”审批—县编办下达《控编通知单》—再依人员身份和管理权限分别由人事、组织或劳动等部门进行审核,并办理增人计划、调配、工资等手续,最后由县编办进行《机构编制管理证》备案,财政部门按编制手续核拨人员和办公经费的程序来办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增加人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措施。对于超编的单位实行出二进一的做法逐步减少超编,对于满编的单位实行出一进一的做法避免出现超编,对于缺编单位采取严格控制、分批补充人员并公开招聘的措施,从而较好地控制了人员膨胀。经过几年的运行,已

经成为铁的制度。同时,泽州县还建立了编制、人事、财政三部门联动机制,出台了《人员编制及工资联审制度》,每年年底前,三家联合对各部门人员编制进行实名核对,确保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有序运行,杜绝了人员编制管理中的混编、混岗等不合理现象,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

二、创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手段,促进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从2005年开始,泽州县就实行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了促进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2010年,泽州县编办积极开拓工作思路,丰富机构编制管理手段,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上又有新突破。

对人员编制的日常管理,泽州县在一单位一台帐的基础上,实行了“一人一卡”管理制度,为各单位的实有人员统一制作了个人编制卡。个人编制卡对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专业、身份、职务、职称、编制性质等个人基本信息进行了详细登记。同时,配有本人的一寸免冠照片。在人员编制的日常管理中,做到卡帐一致,凡人员编制变动,随时进行审核登记,以及销卡、调卡或建卡,动态反映人员编制调整、增减情况。新进人员在开出编制通知单的同时入帐、建卡;死亡、调出或退休人员,及时进行卡帐核销或调

整。

目前,泽州县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都建立了机构编制台帐和个人编制卡。全面、准确、动态的实名登记,极大地方便了人员编制的监管、查询和统计,为机构编制管理走向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7:泽州县一村一品发展调研报告综述

工作的调研报告

泽州代表团第四小组:赵晓霞

调研时间:2013年5月30日

调研地点:泽州县南部山区(晋庙铺镇、山河镇)

参加人员:泽州代表团第四小组成员:王文霞,唐克,张存太,赵晓霞,尹粉红。

调研内容:

根据市人大的统一安排,在市人大孔主任的带领下,在泽州县人大的组织下,我们泽州代表团第一、四、五小组代表,在2013年5月30日,对泽州县南部山区的“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现在主要针对晋庙铺镇的“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作调研情况作一简单汇报:

一、基本情况

1、“一村一品”情况

(1)发展格局

晋庙铺镇自2011年以来,在“一村一品”建设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群众增收为目标,按照“一村一品一社”的思路,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大力扶持农牧专业合作发展,基本形成了“四位一体”发展格局,具体为:一是以黑石岭、小口、石槽、大池头等村为代表,致力于打造万亩山楂园、核桃树基地的特色种植村;二是以拦车、韩家庄、晋庙河、伏堂街等村为代表,致力于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的规模养殖村;三是以范谷坨、大山河、天井关等村为代表,致力于形成集旅游观光、避暑消夏、休闲采摘于一体的观光休闲村;四是以山尖、草地铺等村为代表,致力于巩固运输优势、融入中原物流的现代物流村。

(2)、建设成果

2011年,大山河、石槽创建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在2012年,拦车、山尖加入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行列,黑石岭村创建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沙石堡、晋庙铺、小口、韩家庄等8个村成为县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今年,晋庙铺镇将继续努力创建包括晋庙铺、小口2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3)、合作社发展情况

合作社是“一村一品”的基本组织形式,近年来,晋庙铺镇不断推动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黑石岭村成立的“百花谷农牧专业合作社”,已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发展山楂1300余木,2万只蛋鸡养殖基地正在建设中,已解决剩余劳动力40余人。

石槽村成立的“孔子回车农业专业合作社”,已有入社农户102户,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发展核桃树400余亩(目标为1000亩),种植小杂粮100余亩,已解决剩余劳动力50多人,2012年实现收入7万元。

拦车村成立的“天煌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投入资金70余万元,建设生猪、土鸡养殖基地。现存栏生猪500多头,土鸡散养8000余只,解决劳动力20余人。2012年实现收入近20万元。

山尖村成立的“晋鸿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投入资金10万余元,发展核桃树200余亩,解决劳动力30余人。

目前,全镇共有各种专业合作社33个,以发展核桃树4222亩,山楂树5010亩,连翘3000亩,苹果树265亩,梨树250亩,桃树20亩,大田蔬菜550亩,蚕桑850亩;发展张虎街、大池头、拦车等养猪场27个,生猪存栏10050头,出栏13000头;发展晋庙河、伏堂街等村养羊户33户,羊存栏3000只;发展黑石岭、南李家庄等村禽类养殖场3个,鸡1万只,鹅110只;发展石盆河、化布施等村养蜂户7户,蜂600箱,年产蜂蜜2万斤。

(4)“一村一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a、认识不足,思想不够解放。

在“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许多群众惧怕风险,存在求稳心理,思想不够解放;一些基层干部观念陈旧,怕担责任,对当地资源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重视挖掘不够,对发展“一村一品”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的关联度认识不清,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千家万户的农民没有完全融入“一村一品”建设的整体,导致部分村的“一村一品”建设规模小、知名度不高、商品率低,制约了“一村一品”工作的健康发展。

b、是抵御突发性风险能力差。比如:开年后,禽流感爆发,晋庙铺的土鸡散养受到严重打击,土鸡蛋无人问津,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还有,在4月19日,晋庙铺镇遭受雨雪冰冻灾害,致使大范围的核桃树受到严重冻伤,损失很大.C、是经济效应不明显,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种植果树生长慢、周期长,短期无任何经济效益,而且误工多,造成群众不愿参与。

d、是资金缺口大。比如在发展规模种养殖上,前期开发需要大量投资,后期维护也需要不断投入,资金缺口很大。

e、是是品牌知名度不高。虽然大山河的绿色无污染蔬菜,石槽的金石小米,拦车的土鸡蛋等都有着很好的口碑,但和南岭黄梨、鲁村小米、巴公大葱等兄弟乡镇品牌相比,劣势明显。

2、“一县一业”情况

生猪养殖是泽州县发展“一县一业”的载体,2012年,晋庙铺镇在生猪养殖上实现重大突破,成功引进泽州雨润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的落户开工,这对推进晋庙铺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该项目已投资1.25亿元,完成了饲料仓库、办公场所、功能区的主体工程建设。

(1)全镇生猪养殖现状

晋庙铺镇现有养猪户33户,其中,标准化养猪场1个,规模化养猪场2个,小型养猪场27个,散养户2个,共存栏10050头,能繁育母猪455头,2012年共出栏13000头,无害化处理150头。

(2)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情况

a、雨润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2011年12月份成功签约,2012年10月份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2.5亿元,占地360亩。

b、利农专业养殖合作社:2002年建成投产,占地4500平方米,猪舍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现存3000余头,年可实现产值30万元,同时,可解决劳动就业20个。(3)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晋庙铺镇畜牧兽医站共有职工4人,村级动物防疫员20人,每年春、秋两季集中为全镇养殖户防疫注射(常年补针)、消毒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服务,2012年共防疫注射23050头(只),消毒面积达1万平方米左右,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为养殖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受到了养殖户的普遍好评。

(4)加工销售体系建设情况

全镇共有2户卖肉摊点,都在晋庙铺村,主要经营猪肉销售。2个买肉点都有动物卫生防疫合格证和营业执照,属合法的卖肉摊点。

(5)“一县一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a、是发展环境欠缺。比如,由于晋庙铺镇属缺水乡镇,供水不足的难题已成为制约生猪养殖业做大做强的最大瓶颈所在.b、是市场风险较高。目前,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猪肉价格将走低,但饲养成本居高不下,养殖户难以有较好的收益。

c、是规模较小,融资困难。由于规模小,再加上市场风险高,回报周期长,银行和信用社不愿意也不敢大量贷款,养殖户难以融资扩大规模。

d、是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门槛不断提高。从2013年起,要求养殖户养殖占地必须达到3亩以上,而且在土地审批和环保办理上,难度大、费用高,小养殖户难以承受,只能自生自灭。

e、是政策没有连续性。比如说政府只免费提供树苗,至于后期的管理费用和果实的销售问题无人问津。有些种植户短期内收不到效益,或者找不到果实的销路就只好半路夭折。

二、对“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泽州县南部山区的“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工作的调研,针对晋庙铺镇的“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工作的发展情况对泽州县的“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的工作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解决应该抓、必须抓、务实抓“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问题。要进一步深化“一村一品” “ 一县一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形成从上到下,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抓“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的思想认识;建立健全“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组织保障体系,充实“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发展办公室,加强对“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高效决策,科学调度,精心实施;发展“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的关键是工作落实,过硬和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是发展和实现“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的必备措施。“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工作要攥在一把手手中,确定的分管领导和人员一定要到岗到位的工作。制定、出台严格的考核奖惩激励政策,将“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发展列入乡镇和部门年度考核范围,作为干部提拔、任免、享受待遇的主要依据,在各产业各乡镇之间开展定期的评比活动,并对结果进行通报督察。

2、宣传发动,典型示范。加强宣传工作力度,使“一村一品” “ 一县一业”深入人心,让群众了解“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理解“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积极主动实施“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着力营造“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对已经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要进一步培育壮大,重点抓好山楂树和核桃树等种植业以及生猪养殖示范村建设。通过资金、项目、技术集中投入和帮扶指导,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有竞争力的示范村、示范乡镇,定期召开“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现场交流会,通过总结交流,从中发现好的典型,推广好的做法,从而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并对发展“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中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好的经验,进行大力宣传。

3、增加投入,强化扶持,加快发展。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县财政调整优化支农支出结构,把重心向“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发展上倾斜,通过对“一村一品”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农民培训等扶持,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创业精神,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能力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依托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三是增加金融资金投入。各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金融机构,把支持“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发展作为支农突出重点,增加投放额度,适度降低门槛。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发展。

4、优化发展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借助外部力量推进。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宽松的投资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安全的社会环境,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借助外力,为我县“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发展输入动力。利用我县已搭建的招商引资平台,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精心准备一批果树种植业、生猪养殖业等“一村一品”招商项目,进行推介洽谈。

5、建全“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服务体系。解决“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健康发展问题。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市场、信息、技术、人才、金融等服务体系,依托完善的体系支撑,确保“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工作步入健康道路。目前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民。一是整合现有的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使各产业都有与之对应技术服务机构和技术人员。二是加大乡土技术人才培训力度,满足农民群众发展“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的技术服务需求。三是加强村组干部和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实施“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等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力度,提升“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科技含量。要健全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信息服务站和“一村一品”、“ 一县一业”信息平台建设,着力解决信息站、信息平台有效运营问题,让群众得到真正、有效的信息和技术;通过,能人大户带动,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等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

篇8:泽州县城乡建设局

1 林木种苗的发展历史

1)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泽州县主要以栽植2 a生油松、侧柏小规格苗木方式造林, 种籽镰播造林, 使用的全是山地苗木、大田育苗和油松、侧柏种籽, 种苗生产处于自育自造、自采自播的状况。造林活动采用集体组织, 群众运动形式, 种籽、苗木品种虽然单调, 但造林成效却很显著。如国有伊侯山林场、各乡 (镇) 村办林场、几大煤矿林场的林地, 都是当时造林保留下来的。这时的种苗发展阶段称为自采、自育、自用阶段。

2)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为规模育苗阶段。这个期间, 因为有太行山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国家绿化工程的拉动, 全县各乡 (镇) 许多村都开始育苗, 最多一年可育苗35 hm2, 其中容器育苗最多年份达到1 000万袋, 不仅为全县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同时也给育苗单位或个人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收益。但是, 此时期育苗生产还处于分散经营、缺乏规模、技术水平较低的阶段。

3)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种苗转型期或种苗市场化运作期。这一时期, 本地所育苗木已不能满足荒山绿化、通道绿化、园林绿化的要求, 大量外地苗木涌入。同时, 国营、集休、股份制、个人等多种形式的苗圃实体也相继建成, 如周村镇下町股份合作制苗圃、兴泽苗圃、巴公一村苗木繁育中心, 都是在这个阶段建成的。到目前为止, 泽州县共有苗圃15个, 总面积79.93 hm2, 每年可出圃苗木1 000万株, 生产规模有了较大程度发展, 基本满足了本地绿化需求。

2 林木种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 政府部门对种苗工作重视不够, 未能将种苗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对林木种苗在林业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把手抓种苗, 超前抓种苗, 下大力气抓种苗”的工作方针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2) 全县苗木基地虽然较多, 但优质苗木、大规格苗木较少。如近年来通道绿化需求的大规格苗木本县基本没有生产, 园林绿化中的精品苗木、景观苗木也很少, 80%以上从外地调入, 苗木生产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3) 种苗基础建设比较薄弱, 生产设施设备严重缺乏。除了几个大苗圃外, 大部分苗圃连基本的浇水、喷灌设施都没有, 靠天降水,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

4) 种苗生产管理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相适应, 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苗圃技术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观念落后, 缺乏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 仍旧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 体制僵化、机制陈旧, 经济不景气。

5) 种苗管理机制不健全, 种苗生产缺乏长远规划。政府对于各生产苗木单位的管理基本处于“只用不管”的状态, 即在需要苗木的时候想起来使用, 不用时处于放任状态, 使各苗木生产单位的育苗工作, 缺乏统一管理, 也缺少对民营育苗生产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 不能按照林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安排苗木生产。

3 关于苗木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了更好地适应泽州县林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形势, 根据当前苗木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今后一段时间, 全县苗木发展的总体思路应当是: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 进一步落实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意见》, 以满足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为目标, 紧紧围绕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加大非公有制育苗生产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快苗木产业化进程及苗木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科技兴苗, 依法治苗, 以市场为导向, 促进林木种苗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围绕泽州县林木种苗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切实抓好种苗工作。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是保证造林绿化进度、提高营林质量, 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县、乡 (镇) 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 一定要把种苗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加大管理力度, 使种苗工作得以有序、稳定、健康发展。

2) 加强林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对已形成规模的苗圃, 进一步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育苗技术水平, 增加科技含量。其次要对中小型苗圃, 改善生产条件, 如设立专门的苗圃内部通道和喷灌系统, 以提高苗木产量, 加快育苗步伐。

3) 增加不同种类和规格的大苗、壮苗、风景苗木生产量, 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国有苗圃和有实力的民营苗圃, 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大苗、壮苗和风景苗, 同时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广泛的信息和对市场的准确判断来作保证。

4)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种苗生产的发展。鼓励多种社会主体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发展种苗产业。凡具备生产、经营条件和科学技术的, 不论其所有制形式如何, 都可以申领林木种子生产 (经营) 许可证。在资金、项目及其他外部环境上, 享有与国有苗圃同等待遇, 为非公有制种苗生产创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5) 搞好林木种苗生产与造林的衔接, 逐步推行合同制育苗和定单育苗, 避免盲目生产和滞销, 使种苗生产和流通步入良性循环, 减少种苗生产者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6) 成立县级林木种苗协会, 定期举办洽谈会、交流会、信息发布会、种苗订货会。要构建全县种苗交易信息和发布信息平台, 建立县一级的林木种苗信息网络, 做好与周边市县苗木需求信息的沟通, 及时预测、预报种苗需求量, 做好余缺调剂工作。

上一篇:理办法河北省社会团体登记管下一篇:玉山职业中专2015级音乐教学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