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问题

2024-04-22

借贷问题(共6篇)

篇1:借贷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简要描述:(1991年7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502次会议讨论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以法(民)发1991〕21号通知于1991年8月13日下发)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应按照自愿、互利、公平、合法的原则,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限制高利率。根据审判实践经验,现提出以下意见,供审理此类案件时参照执行。

一、公民之间的借贷纠纷,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借贷纠纷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纠纷,应作为借贷案件受理。

二、因借贷外币、台币和国库券等有价证券发生纠纷诉讼到法...(1991年7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502次会议讨论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以法(民)

发1991〕21号通知于1991年8月13日下发)

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应按照自愿、互利、公平、合法的原则,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限制高利率。根据审判实践经验,现提出以下意见,供审理此类案件时参照执

行。

一、公民之间的借贷纠纷,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借贷纠纷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

纠纷,应作为借贷案件受理。

二、因借贷外币、台币和国库券等有价证券发生纠纷诉讼到法院的,应按借贷案件受理。

三、对于借贷关系明确,债权人申请支付令的,人民法院应按照民事诉讼法关于督促程

序的有关规定审查受理。

四、人民法院审查借贷案件的起诉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应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起诉,裁

定不予受理。

五、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由债务人原住所地或其财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法院应要求债权人提供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受理后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裁定

中止诉讼。

在审理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借贷关系明确的,可以缺席判决;事实难以查清的,裁定中止诉讼。

六、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

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七、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会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条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八、借贷双方对有无约定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借贷双方对约定的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本意见第6条规定计息。

九、公民之间的定期无息借贷,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借贷

经催告不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计息。

十、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应认定为无效。借贷关系无效由债权人的行为引起的,只返还本金;借贷关系无

效由债务人的行为引起的,除返还本金外,还应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给付利息。

十一、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对双方的违法借贷行为,可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三款及《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试行))第163条、164条的规定予以制裁。

十二、公民之间因借贷外币、台币发生纠纷,出借人要求以同类货币偿还的,可以准许。借款人确无同类货币的,可参照偿还时当地外汇调剂价折合人民币偿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利

息的,可参照偿还时中国银行外币储蓄利率计息。

借贷外汇券发生的纠纷,参照以上原则处理。

十三、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的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对债务的履行确有

保证意思表示的,应认定为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十四、行为人以借款人的名义出具借据代其借款,借款人不承认,行为人又不能证明的,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十五、合伙经营期间,个人以合伙组织的名义借款,用于合伙经营的,由合伙人共同偿

还;借款人不能证明借款用于合伙经营的,由借款人偿还。

十六、有保证人的借贷债务到期后,债务人有清偿能力的,由债务人承担责任;债务人

无能力清偿、无法清偿或者债务人下落不明的,由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

借期届满,债务人未偿还欠款,借、贷双方未征求保证人同意而重新对偿还期限或利率

达成协议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无保证人的借贷纠纷,债务人申请追加新的保证人参加诉讼,法院不应准许。对保证责任有争议的,按照《意见》(试行)第108条、109条、110条的规定处理。

十七、审理借贷案件时,对于因借贷关系产生的正当的抵押关系应予保护。如发生纠纷,分别按照民法通则第八十九条第二项以及《意见》(试行)第112条、113条、114条、115

条、1l6条的规定处理。

十八、对债务人有可能转移、变卖、隐匿与案件有关的财产的,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责令提供担保等财产保全措施。被保全的财物为生产资料的,应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财产保全应根据被保全财产的性质采用妥善的方式,尽可能减

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十九、对债务人一次偿付有困难的借贷案件,法院可以判决或调解分期偿付。根据当事

人的给付能力,确定每次给付的数额。

二十、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协商以债务人劳务或其他方式清偿债务,不违反法律规

定,不损害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应予准许,并将执行和解协议记录在案。

二十一、被执行人无钱还债,要求以其他财物抵偿债务,申请执行人同意的,应予准许。

双方可以协议作价或请有关部门合理作价,按判决数额将相应部分财物交付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无钱还债,要求以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抵偿债务,申请执行人同意的,应予准许;要求以其他债权抵偿债务的,须经申请执行人同意并通知被执行人的债务人,办理相

应的债权转移手续。

二十二、被执行人有可能转移、变卖、隐匿被执行财产的,应及时采取执行措施。被执行人抗拒执行构成妨害民事诉讼的,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二百二十七条的规定

处理。

篇2:借贷问题

民间借款合同,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非金融机构及其他组织之间签订的借款协议。民间借贷同样要符合国家的法律,即当事人应当具备主体资格、意思表示要真实,协议内容要合法等。不少人以为民间借贷不需要像银行贷款那么正规,其实不然,因为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而引起的民间借贷纠纷屡见不鲜。

二、民间借贷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对于借款合同主体资格问题。企业单位之间的借款。我国法律并不允许企业单位经营借款业务,但不少企业单位却以“联营”等形式为名,行借款合同之实,以此来规避法律,这是违法的。还有一些企业向金融机构假借款之后,在将其转贷给其它企业,也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而个人之间的借款。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只能从事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的行为。因此,上述范围的人不能进行民间借贷,否则是无效的民事行为。

第二,关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问题,在实践生活中,有一些当事人是在违背自己意志的情况下订立了借款合同,这类合同意思表示不真实、不是当事人自愿、真实的意思表示,因此也是无效的。根据《合同法》第52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同时,结合《合同法》第52条、第47条、第54条及《合同法解释(一)》第4条、第10条、《民法通则意见》第6条等规定,受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乘人之危的合同,因重大误解的合同及显失公平的合同还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因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在签订借款协议时,借贷双方要充分协商,自愿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思,才能保证借款行为的真实、有效,使双方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

第三、就内容合法的问题。

(1)借款用途。借款协议中约定的借款用途必须合法,不能用于非法目的或者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否则也会导致借款行为的无效,这类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

篇3:民间借贷的民法问题

一、民间借贷简述

民间借贷作为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 不仅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 对民间借贷展开深入的探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也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 民间借贷的含义

根据国外专家学者的观点来看, 有的把民间借贷理解为是一种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金融活动的过程。有的则认为民间借贷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个人之间的关系而搭建的一种资本流动的网络体系。而美国的一些国民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对民间借贷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之后, 认为民间借贷是借贷资金的双方, 通过借助中介的帮助, 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目标。比如国外有名的专家学者Atieno和Kropp两人都认为民间借贷与正常的金融体系是分开的, 是单独的两条线, 民间借贷不会受到国家任何信用制度的限制以及中央银行的控制, 是其本身所生成的借贷款和其他相关的金融交易。但是Schmidt和Krahene认为民间借贷与正规的金融之间存在的最大差异体现在所依赖的执行对象, 这主要是因为正规的金融活动主要是取决于社会的法律体系, 而民间借贷的各项活动主要依赖的是社会法律体系以外的其他体系。因此表明, 国外的大部分学者专家认为民间借贷与正规的金融活动是分离的, 也就是说民间借贷是一种非正规的金融活动。

另外, 从我国国内专家学者的观点来看, 有的学者认为民间借贷是公民与公民依照双方之间的书面规定或口头约定而展开的一种现金借贷的民事法律责任行为, 这种行为是不受国家金融主管行政部门管控的。通过这种约定的行为, 借款人可以从贷款人处得到贷款人所拥有的合法的货币资金, 同时贷款人还应该遵循约定的条款, 到期向借款人还本付息。有的学者也认为, 无论是公民之间, 还是其他组织或非金融机构的法人与公民之间所发生的借贷行为也属于民间借贷的范畴。

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分析, 可以基本上把民间借贷的含义理解为是一种自然人与自然人、自然人与其他组织或法人之间所产生的借贷行为。民间借贷不仅是一种自发的民间资金融通的途径, 而且还是有效整合及利用社会民间资本的有效渠道之一。

(二) 民间借贷的种类

根据专家学者深入研究, 把民间借贷分为了四类:第一类是亲朋好友之间的非商业性质的借贷行为;第二类是具有货币性质的商业信用行为, 如金融机构、具有金融机构性质的非金融机构或有闲置存款的个人所发生的一种信贷行为;第三类是具有土地性质的商业信贷;第四类是具有商品性质的商业信贷。除此之外, 民间借贷根据是否具有盈利性可以分为盈利性放款与互助性放款两类, 相比较而言, 盈利性放款水平比较高。另外, 依据有没有抵押, 民间借贷还可以分为抵押货款与民间信用借贷两类, 其中民间信用借贷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短期融资途径。

(三) 民间借贷的形式

通过对民间借贷基本内涵的深入分析及理解, 有的专家学者将民间借贷分为了三种形式。第一, 亲朋好友之间所进行的互助式的民间借贷, 基本上是用在生活积蓄的情况, 具有借贷期限短、利息忽略不计及数量比较小等特征, 除此之外, 这种形式的借贷行为一般情况下没有对具体还款期限进行明确的规定;第二, 结合贷款形式的借贷行为;第三, 具有高额利息的借贷行为, 基本上体现在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经营活动所采取的一种借贷行为, 具有借贷期限长、金额需求大及利率通常高于银行的利率等特征。

(四) 民间借贷的基本特征

1. 民间借贷的行为比较自由

民间借贷的过程所需要的借贷手续十分简单, 没有正规金融行为那么繁琐, 也没有正规金融机构要求那么严格。除此之外, 民间借贷没有一种非常固定的借贷流程, 而且关于民间借贷的利率问题, 是由借贷双方自行协商而定, 其他组织或个人都不会对其产生任何的影响。

2. 货币作为民间借贷的主要标的物

民间借贷行为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降低企业或自然人资金周转方面的压力, 因此借贷的主要标的物就是货币, 然而对货币的要求又不会仅仅限制在人民币这一种货币形式。根据我国颁布的相关文件表明, 如果发生借贷国库券或外币等类型的有价证券所发生的经济纠纷案件, 要求法院给予合理的审判, 那么法院会根据借贷案件进行受理。由此可见, 民间借贷的标的物同样可以是国库券或外币等。

3. 民间借贷的对象主要是自然人和非金融机构组织

民间借贷的主要对象是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非金融机构组织之间或其他组织之间, 这类对象在进行借贷的时候是没有正规的金融机构所参加的。主要表现为:第一, 自然人是债权人;第二, 非金融机构组织或其他组织是债权人。特别需要说明的是, 即便自然人与非金融机构组织或其他组织之间产生借贷行为, 也会受到国家法律相关制度的制约。

4. 借贷资金的来源是民间自有的资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所以人们除了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之外, 渐渐有了多余的资金, 对这部分资金, 人民可以自由分配。人们由于受到借贷高额利息的诱导, 再加上人们对投资理财方面知识又比较缺乏, 因此许多人就会把自己手里多余的资金投向了民间借贷的渠道, 目的是想达到低投入高回报的结果, 因而民间社会的资金也变得越来越多。

5. 民间借贷是建立在个人的信任基础上的

民间借贷通常发生在熟悉的人群之中, 主要是因为彼此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信任及了解, 所以在要求偿还贷款的时候不会出现耗时耗力的情况, 还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二、民间借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民法问题

(一) 现有民事立法的缺乏及矛盾

目前, 我国关于民间借贷的条文规定仅限于《合同法》或比较低层级又零星的法规规章, 在这些法律文件内容中对民间借贷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规定, 但是这些规定通常情况下是效力水平比较低且又多为原则性的规定。然而关于一些具体操作细则却极少, 除此之外, 相关的利息或高利贷等法律条文过于落后, 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因此, 在民间借贷活动过程中欠缺一套系统的与时俱进的法律文件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高效的管制及规范。与此同时, 又因为不是同一个部门对民间借贷法律条文进行统一的制定, 使效力位阶也产生了一定的区别, 从而造成司法部门在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进行审判的过程中, 出现了不一致的法律条文适用情况, 所以最终的法律结果也是不一致的, 甚至会产生相反的审判结果。

(二) 涉及到的利率问题

1. 利率的确定问题

民间借贷的利率基本上是由借贷双方协商决定的, 但是必须以现有的借贷事实为依据。其实民间借贷的利率是建立在借贷合同的基础之上而生成的一种债权债务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虽然民间借贷发展的越来越完善, 但是在利率的确定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国家对民间借贷利息的最高数额进行了明确的限制

民间借贷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利率水平的限制。从历史角度来看, 我国一直都对民间借贷的高利息进行着严格的管控, 只不过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 社会发展的程度也不同, 而且还涉及到时代的背景问题等, 从而导致不同时期国家对利率的管控政策是存在一定区别。从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来看, 我国对民间借贷的利息明确规定了一个最高的上限。然而有的学者专家却认为, 第一, 这些法律条文严重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 对民间借贷市场化的发展进行了干预。第二, 这些法律的规定与公平原则及意思自治原则背道而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 借贷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平等的法律地位条件下, 根据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及能力, 自主协商确定利息及利率, 从而使得双方当事人一方面承受风险的压力, 另一方面得到收益的机会。我国法律规定, 民间借贷一旦超越四倍就被定性为违法, 然而正规的金融机构如果超越四倍却是合法的, 这明显证明了我国对民间借贷及正规的金融机构所赋予的不平等的态度, 违背了公平性规则。

(2) 在本金中预先扣除利息, 从而给借款人带来一定的损失

在我国, 民间借贷中经常会发生一种现象那就是贷款人在付给借款人资金时一般会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利息予以扣除, 其实这种做法实质上侵害了借款人的利益。比如:甲向乙借款110000元人民币现金, 借款期限是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整一年, 利息为5000元人民币。依据正规的借贷流程, 这时候乙就应该支付给甲110000元现金, 但是由于涉及到利息问题, 因此乙就预先把5000元从110000元中扣除, 所以最后支付给甲的是105000元。因此, 甲表面上借了110000万元, 实际到账的却是105000元。等到2015年12月时, 依然会依据借款条款的说明本金110000元加上利息5000元进行还本付息。但是我国《合同法》规定利息不能从本金中预先扣除, 也就是说此做法严重违反了本条规定。正因为我国法律的不健全、不完善, 直接影响了法律效力的正常发挥, 不仅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而且还扰乱了借贷市场化的正常秩序, 更不利建立公平、公证、公开的司法审理制度。

三、优化我国民间借贷民法制度的基本措施

(一) 深入理解民间借贷, 赋予其合理的法律地位

如果没有对民间借贷的基本含义进行深入的剖析, 就会直接影响到借贷行为的管控。在对民间借贷进行合理的认识时, 应该遵循合理化原则, 既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太过狭窄, 应该从法律的制定及制度的建立方面着手, 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合理的民间借贷法律规定。第一, 加速民法制定的进程。民法不但可以有效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第二, 可以对民间借贷制定专门的法律规范。制定专门的法律制度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合法借贷双方的利益, 保障民间借贷的良性发展。第三, 防止因民间借贷所产生的经济类犯罪。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 在民间借贷活动中, 应该尽可能避免过分重视刑事处分, 而应该着重强调民事法律, 对于违法行为, 一定要严惩不贷。

(二) 根据实际情况, 区别对待, 制定灵活的利率政策

依据所借贷资金的不同用途, 可以把资金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生产性借贷;第二类是生活性借贷, 因此可以依据资金使用的详细用途制定不同的法律规定。针对第一类的资金性质可以给予比较宽松的政策。关于第二类的贷款利息是不可以过高的, 可以调整在两倍到三倍之间。这主要是因为生活消费性借贷大部分是用于借款人生活所需, 但是某些贷款人可能还会存在大捞一笔的思想, 从而侵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所以应该对生活消费性贷款制定明确的上限, 从而更好的保护借款人的基本权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 民间借贷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仍存在一些漏洞, 不仅严重扰乱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 而且对我国金融行业及借贷市场化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转变观念, 改革制度, 给那些处于正规金融以外的合法民间借贷更多的发展机会, 并且保持公平对待的态度, 使民间借贷能够很好地填补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之处, 从而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秦康美.民间借贷中放贷人应适时放开[J].理论探索, 2013, (2) :97-100.

篇4:浅析温州民间借贷问题

关键词:温州;民间资本;借贷危机;对策

一、民间借贷的基本概述

民间借贷又称“民间信用”或“个人信用”,指的是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是一种民间金融形式。在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由于自身规模小,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具备向大型商业银行贷款的硬性条件。此时,民间借贷方便,快捷,门槛低的特点使其成为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而对于民间个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手持资本的投资方式。

二、温州民间借贷活跃的原因

(一)民间资本充裕,投机性需求旺盛。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来看,货币因使用上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三类不同的动机:交易动机,预防性动机,投机动机。温州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发达的典范城市,其市场经济发展极为繁荣,加上温州商人精明的经商头脑,民间积累起来的资本已经相当可观。此外,央行自去年以来执行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难度加大,转而向民间资本市场进行借贷,也使得民间借贷市场扩大。

(二)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大。众所周知,在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家族式企业有着重大的比例。企业在创业初期的资本大多来源于自有资金和家族资金,然而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资金需求也扩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本身也必须面对严格的市场竞争,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但是这一切都必须有资金的支持,然而在温州地区的中小企业大都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大多处于低端层次,企业利润普遍比较低。依靠自身利润积累来进行内部融资是不太现实的,所以企业大多会依靠外部融资。在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时候,选择向银行贷款是一个大的方向。而银行贷款对企业是有严格的准入制度的,必须符合银行贷款的各项硬性条件,而在中小企业发展时期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信状况不良,财产抵押不足,很难满足银行的各项指标要求。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很难得到满足,所以会转而依赖民间资本。

三、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原因

事情源于去年4月份开始的集体“跑路潮”,自2011年4月以来,温州频频曝出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的消息。事件直接导致温州地区很多中小企业破产,地区生产力萎缩。之所以出现危机是有原因的,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民间资本投资的无序性。温州人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在市场上总是领先一步,但是也过于无视风险性。一旦国家政策打压,相关领域就会出现危机,很多资本都会来不及抽身而被套住,引发资金链的断裂,产生“多米诺”效应。第二、民间借贷环境的不规范性。民间金融中介组织由于长时间以来是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甚至是处于无序的地下经营状态,多数民间融资机构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无法达到正规融资机构的水平,所以自身规避风险的能力注定比较低。同时在外部还存在专门从事投机行为的投机分子,以及金融诈骗分子,他们会利用民间资本市场的制度空缺来进行违法投机行为。

第二、企业资金链断裂,出现融资困境。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导致企业资金链趋紧。自2010年以来,随着宏观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欧美经济环境恶化,以及人工、原材料的涨价、招工难问题的出现,温州人借以起家的商业和制造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第三、企业规模扩张过快导致资金短缺。在温州地区存在很多中小型企业过度扩张的问题,而企业生产周期是决定扩张的关键性因素,在企业盲目扩张的时候大多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企业生产周期较长,占用资金量大,则扩大规模不利于其资金收回,短时间内有资金需求时就会很紧张。

四、应对温州民间借贷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

由于民间借贷市场未能得到正规融资市场的认可,国家也一直没有明确立法行为进行规范化,对于民间借贷市场容易出现的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长期以来没有正确认识。所以有必要加强地方金融监管体制以及金融安全防范机制,对民间金融机构进行政策引导和疏通,进一步规范化民间借贷市场。

(二)加强宏观政策调控,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流向

目前已知温州民间资本有6000亿的规模,国家可以适度引导这些资本流向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比如基础设施,高科技产业以及能源领域等等,给国有控股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带动其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力。同时对于民间资本来说,也是正确的带动疏导,相对于在资本市场上盲目的进行投机倒把行为,不仅风险系数高而且会影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效果,这样的投资引导措施会更加有针对性而且有利于调控政策顺利实施。

(三)打破金融行业国有垄断,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在企业融资市场上最好是国家和民间中小金融机构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具体来说,第一,规范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等,专门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借贷需求。第二,改革现有国有商业银行体系中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功能,将其独立设置定位为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机构。两种方法相结合,既可以维护巩固国有资本对金融市场的领导地位,也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提供有效的供给竞争,从而提高融资体系的效率。

(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还不完善,难以满足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进而获取信贷资金的要求。所以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应该重点加强信用担保体系的制度改革及创新,同时对现有担保体系重新优化组合,才能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具体措施可以分为几个方面来讲:第一,建立完善信用担保立法。第二,创建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体系。第三,加强信用担保体系中的保险制度。(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戴建志.民间借贷法律实务.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陈彦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民间借贷.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04

[3]李军.中小企业融资实务.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4]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5]张捷.结构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6]吴敬琏.发展中小企业是中国的大战略.宏观经济研究,1999

[7]樊纲.发展民间金融.资本市场杂志,2000.10

[8]林毅夫.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5.07

[9]梁文玲.试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商业研究,2001.11

[10]金纯.肖海斌.发展民间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特区经济,2005.11

[11]张维迎.企业理论和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2]陈洪俊.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概况和中国的实践情况经济研究参考,2001.11

[13]傅剑.中小企业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管理世界,2001

[14]李志赞.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2002,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篇5:关于企业间借贷问题

不久前,央行的一纸发文一石激起千层浪。

9月17日,央行发文向5个部委、3家政策性银行、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及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征求《贷款通则》的修改意见。

在央行看来,《贷款通则》是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保障信贷资产安全的唯一纲领性文件。从1996年至今,《贷款通则》实行了7年。‚从2000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历时三年的修改,一些计划经济色彩较浓的条款,将被删除‛,央行有关人士表示,由于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贷款通则》中的许多规定不可避免地具有明显的过渡痕迹,修改意味着政策的制定将更具有前瞻性。

在下发的《贷款通则》征求意见稿中,我们再也找不到‚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的类似条款了。而这,曾经是原《通则》第六十一条的规定,是判定企业间非法借贷关系的主要依据,是证监会近期下发《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的政策依据之一。

央行为什么要删除‚第六十一条‛?企业之间究竟还能不能借贷融资?这也许与普通人关系不大,但对金融改革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却是重要而深远的。

一、是谁确定合法与非法?

‚我们无法区分企业借出的是信贷资金还是自有资金。‛银行业内人士的话,简单明了地点出了禁止企业间借贷的初衷。

也就是说,过去强调对企业间借贷加强管理,主要是由于当时国有企业的负债率普遍很高,当时国有企业总体负债率超过90%,企业借贷出去的资金实际是银行贷款。现在由于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已经很低,其资金主要为自有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再继续严格禁止企业间借贷,实际是侵犯了企业应有的合法权益。‛央行人士表示。

众所周知,资金是生产要素之一,资金交易是要素市场的一部分。在短缺经济时期,要素市场上主要表现短缺的,不是劳动、不是土地,而是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需要控制资金总量与流向,所有借贷关系都要通过金融机构办理,企业间只有贸易往来。

央行相关人士解释,这样做的主要考虑是:第一,资金短缺,各种基金会、标会、高利贷市场等地下经济盛行,非法借贷关系扰乱金融市场,最终还要国家出面处理;第二,在企业高负债、生产资金主要靠向银行借款,而贷款利率管制的情况下,管制利率低于市场利率,受信贷配额限制,能够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在利益动机驱使下,必然会借机转贷牟利;第三,较长时期里,企业间‚三角债‛侵蚀了信用基础,困扰着经济良性发展。而许多三角债就是因资金借贷形成的。

需要提醒的是,这些禁止企业间借贷的理由还在不同程度上依然存在。

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

借贷行为是一种合同行为,借贷关系即为合同关系。而在《合同法》中,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这里并没有禁止企业作为贷款人。

在法规层次上,企业间借贷是否被禁止呢?1998年,国务院颁布《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四条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非法发放贷款‛即是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但是,此‚贷款‛非彼‚贷款‛。

据了解,正在修改的《贷款通则》中已明确规定,‚本通则所称贷款,系指经主管机关批准的金融

机构,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出借货币资金使用权的经营行为。‛概括来说,金融机构所谓的‚贷款‛一般具有三个特征:第一;第二,是经营性,以发放贷款为营业目的,并获取利润;第三,是特许性,需要批准。而这些,都是企业间借贷所不具备的。

唯一明确的禁止性规定

记者了解到,在法律规制的三个层次——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中,只有在部门规章,即《贷款通则》中,企业间借贷被明令禁止。

1996年下发的《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明确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企业之间不仅不得办理借贷,而且连‚变相‛借贷融资都不被允许。

央行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在许多国家,企业间借贷属于私法范畴,法律未禁止,即应为合法;但是,我国把它作为金融管制的一部分,由金融监管当局作出规定,并由金融监管当局予以取缔。而属于金融管制范畴的内容,必须要在法律上明确合法或非法,否则就是非法。可以想象,一旦《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被删除,企业间借贷就有可能陷入政策模糊的两难境地:既没有明确禁止,又没有明确放开。因为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删除‚第六十一条‛之后,企业间借贷还属不属于金融管制范畴呢?如果属于,意味着企业间借贷仍为非法;如果不属于,那么在《合同法》与《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都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企业间借贷将为合法。

二、为什么屡禁不止

‚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一个法制社会的常识。既然有了具体的规定禁止,那企业间的借贷是不是销声匿迹了呢?

记者查阅上市公司报表,发现有关企业间借贷的信息并不鲜见。

——环保股份(*ST环保)年报显示,公司在去年11月底分别借给沈阳中环科技投资有限公司4900万元,上海特环水务投资管理公司4800万元,借款利率为5‰/月;与沈阳中环置地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关于沈阳‚长安•国际‛房地产项目借款合同书》,借给其3520万元作为房地产开发流动资金。

——内蒙宏峰(ST宏峰)报表披露,截止2001年上半年,公司为第三大股东宏峰集团垫付资金39669.29万元。‚根据双方协议,在2001年上半年之内增加的一次性借款金额较大的资金,按占用时间收取10%的资金占用费,公司累计应收资金占用费5264.30万元‛。

作为一名资深的注册会计师,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张连启一谈起这个话题就很激动,‚禁止企业间借贷是一种无效的制度安排。很多上市公司是以代垫款项、资金占用、资金往来等未提及用途的‘模糊说法’来进行信息披露‛。

既然企业间借贷一直属于违法行为,借贷合同被视为无效合同,为什么仍然普遍存在?为什么有些上市公司还将此信息屡屡予以披露?

惩罚的力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及相关法规解答,法院在认定企业之间借贷合同为无效合同时,判决的结果是让借款人返还本金,并支付银行同期贷款利息;对出借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予以收缴,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出借方按违规收入处以1倍以上至5倍以下罚款‛。

也就是说,这种判决虽然从法律意义上否定了企业之间借贷行为,但其法律后果,对借款人来说,与向银行贷款无实质差别;对出借方来说,受到的仅仅是并不太重的经济处罚。

但是,如果算作‚转贷牟利‛,将另当别论。《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

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但是,在实践中,许多‚转贷牟利‛是很难界定的。

惩罚重要的不是惩罚本身,而是一种警示作用,要使得违法者‚望而却步‛。如果违法行为难以认定或惩罚成本极低,那么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无效制度呢?

民间借贷已经放开

其实,2001年11月,高法专门就此问题征求过有关部门意见,建议放开企业间借贷。高法的理由主要有三个:第一,企业间借贷普遍存在;第二,《合同法》并没有明确禁止;第三,既然民间借贷已经放开了,再继续禁止企业间借贷,对企业‚不公平‛。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或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关系。1991年即得到法律认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为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4倍,意味着民间借贷市场的利率可以高达20%左右,由此可见,在利率管制的金融市场中,一些发达地区的民间借贷非常发达是可以理解的了。根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监测,今年8月份,温州地区民间借贷规模扩大、利率上升,金额达到5893亿元,比上月增加679亿元,加权平均月利率为8.813‰,比上月上升1.92个千分点。

高法方面指出,在民间借贷中,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为有效。企业间借贷与民间借贷在法理上并无不同,企业作为合法的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法人,只要意思表示真实,就不应与民间借贷区别对待。

不过,在没有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如果民间借贷的资金规模太大,会直接冲击正规金融市场。考虑到这一点,高法于1999年明确规定,民间借贷不得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在‚量‛上做了限制。而一旦放开企业间借贷,其数量之大不可估量。所以,这是目前有关部门最为担心的问题。况且,利率该如何规定,规定了又如何监管?

——完全禁止企业间借贷是转型经济时期的一种无奈选择。央行也注意到了‚禁令‛带来的种种弊端,因此采取了一些变通方式,比如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的形式实现企业间资金融通。同时,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企业间借贷的‚创新‛形式,比如私募基金等。

三、何去何从

放松管制,是市场经济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被倍加推崇;而不放松管制,则是转型经济中一个谨慎的理由,曾饱受批评。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曾指出,‚对一个高度受抑制的经济实行市场化,犹如在雷区行进:你的下一步很可能就是你的最后一步。‛

——企业间借贷到底何去何从?

放开的好处

目前看来,放开企业间借贷,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有利于促进金融资产配置格局,有利于分散间接融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1—9月份,国内金融市场新增融资总量为29734亿元,其中贷款26687亿元,占89.8%,金融资产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放开企业间借贷,首先,资金富余的企业不会把钱全部存到银行,银行存款有所分流;其次,资金短缺的企业也不会完全依靠银行贷款。这样一来,就分散了间接融资压力。企业间可以自行融通资金,银行贷款占金融资产绝对比重的压力将大大减轻,金融资产的失衡状况将有所改善。

第二个好处是,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世界各国采取了财政补贴、信用补充、政策性贷款等许多政策,我国已经建立了848家的担保机构并积极研究创业板、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等政策试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

敏指出,‚实际上,中小企业的债权融资还可以采取一些别的方式。目前在国外也有一种市场的办法是企业间的借贷。‛汤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我认为,尤其是小企业从大企业借贷更应当放宽些‛。最重要的是,一些推崇经济自由的经济学者认为,放开企业间借贷,使得企业间借贷的交易成本降低,资金流通路径畅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需要关注的问题

放松管制并不是要放松监管。一旦放开企业间借贷,除了前面提过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之外,就目前而言,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问题,需要引起我们关注。

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融资性票据。融资性票据与真实性票据相对应,是指没有真实商品交易背景,纯粹以融资为目的的商业票据,其本意就是企业间的一种资金借贷关系。

票据市场发展至关重要。央行的三大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以及再贴现率中,唯有再贴现率作用微乎其微,原因在于票据市场发展一波三折。再贴现率影响的是贴现市场,贴现市场的基础是票据市场,融资性票据则是票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票据市场上流通的是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基础的商业汇票,并未放开纯粹的融资性票据。

但是,由于票据市场的‚黑洞‛现象严重,迫使监管当局不得不对融资性票据问题慎之又慎。比如‚企业之间相互勾结,变相制造虚假票据套取银行贷款‛;‚商业银行通过连续承兑、贴现,利用票据‘做大分母’以降低不良贷款率‛等已是业界公开的秘密。如果简单地放开企业间借贷,等同于完全放开了融资性票据,很有可能不利于票据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第二个问题是,上市公司的资金往来关系问题。证监会8月份发布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上市公司不得有偿或无偿地拆借公司的资金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主要依据就是《贷款通则》中的第六十一条。

当然,这种‚大股东将上市公司当提款机‛的问题,需要依靠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需要外部激励约束机制的改进,但是这一切都需要假以时日。在这些条件与外部环境尚不具备的情况下,放开企业间借贷的时机是否成熟,值得研究。

第三,避税问题。今年8月份,有媒体披露,‚广州最大外资避税案‛主角某外企,是通过与其境内的关联公司借贷资金转移利润避税。该企业以公司本部的名义向银行贷款20亿元,然后以无息借贷的方式借给其关联企业使用。

专家指出,一方面,根据税法规定,借贷资金的利息支出应在税前扣除。该外资企业利用税前列支利息,从而少缴企业所得税;另一方面,提供巨额无息借贷给关联企业,也回避了正常借贷产生利息所得税的税负。同时,作为该企业的关联企业,也为巨额借贷在账目上表现为负债而规避了大量所得税。避税的问题虽然不是放开企业间借贷造成的,但企业间借贷的放开显然为避税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需要引起关注。

放开企业间借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何时放开,如何放开,一定要切实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化程度。在转型经济国家,放开金融管制,实现市场化配置稀缺资本将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解决先后次序,需要掌握好一个合理的‚尺度‛。企业间借贷的基础是商业信用。在转轨时期,信用体系尚不健全,银行信用居于全社会的主导地位,商业信用普遍低下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既要保持经济金融秩序的稳定,又要逐步放开各种金融管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附注:三种特殊性质的企业间借贷

委托贷款

非金融企业之间要达到借贷的目的,完全合法的途径可以通过委托贷款的方式。

去年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正式批准民生银行开办‚个人委托贷款‛业务,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早在2000年,央行就已经允许企业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代为发放贷款。贷款对象由企业自行确定。这种贷款方式解决了企业间直接融通资金的难题。只不过由于利率限制等种种原因,贷款规模始终很小,到今年上半年,贷款余额仅为1969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3%。

委托贷款是企业间借贷受到限制的产物,它已经不是间接融资,而是一种变相的直接融资。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它,进行定向筹资,等同于向特定群体发债。且不需要领取‚债券配额‛,不需要审批,可以避开政府对债权融资的控制。

其次,资金供给者,即委托人可以通过它,避开政府对利率的控制,可以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按照一年期商业贷款利率5.31%,再上浮30%计算,委托人最高可以获得6.903%,远远高于同期存款利率1.98%的水平,甚至比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还要高1-2个百分点。而对借款人来说,6.903%的利息负担是远低于20%的民间借贷利率水平的。

最后,对商业银行来说,存贷差逐渐扩大的压力,已经迫使银行寻求其他途径,既要保证收益,又要防范风险。由于商业银行不需要承担委托贷款的风险,鼓励和引导存贷款向委托贷款转移,无意是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个办法。

信托贷款

按照《信托法》的规定,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可见,信托的含义中已经包含了企业可以作为委托人以信托贷款的方式实现借贷给另一企业。

但是,信托贷款与委托贷款不同。信托贷款的贷款对象是由受托人确定的,而委托贷款的贷款对象则是委托人确定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托贷款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企业间借贷关系,因为委托人在乎的是收益,而不是借款给谁。

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是一种特殊的企业间借贷,这种借贷关系因其投资于证券领域而具有特殊的性质。去年5月,当时的央行非银司司长夏斌发表了一份题为‚中国私募基金报告‛的文章。报告以2001年京、沪、深三地冠以‚投资咨询‛、‚投资顾问‛、‚投资管理‛、‚财务管理‛和‚财务顾问‛字样的五类企业为样本进行调查,估计国内已经存在约7000亿元规模的私募基金,占当时股市流通总市值的1/2左右。

篇6:民间借贷应注意哪些问题?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资源丰富、操作简捷灵便的融资手段,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显而易见,民间借贷的随意性、风险性容易造成诸多社会问题。向私人借钱,大多是在半公开甚至秘密进行的资金交易,借贷双方仅靠所谓的信誉维持,借贷手续不完备,缺乏担保抵押,无可靠的法律保障,一旦遇到情况变化,极易引发纠纷乃至刑事犯罪。由此看来,民间借贷也必须规范运作,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第三方金融机构投融贷提醒您,为了避免双方发生不必要的经济纠纷,保护债权人的经济利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借贷要合法。合法的借贷关系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明知借款人借款用于诈骗、贩毒、吸毒等非法活动,仍予以出借的,国家法律不予保护,出借人不仅得不到债权,还会受到民事、行政乃至刑事法律的制裁。若一方乘人之危,或用欺诈、挟迫等手段使对方违心借贷的,则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有责任的出借人只能收回本金。投融贷在签订借贷合同之前,还会考察借款人的信誉和偿还能力。比如,要看借款人的固定资产、经济收入等情况,判断其是否具备偿还能力;还要看借款人平时为人怎样,信誉程度如何,如果借款人曾有过“有借无还”的不良信用“纪录”,就要坚决拒绝。切莫因碍于面子、听信花言巧语或接受小恩小惠而盲目借款,不然,最终吃大亏的还是自己。

2、订立协议。现实生活中,有的出借人往往因对方是亲朋好友,碍于情面或出于信任,借贷时没有出具书面字据。这样,一旦借款人否认,出借人就很难保障债权。即使诉至法院,也会因无法举证而陷入败诉的结局。因此,出借人必须与借款人订立书面借贷协议,载明借贷双方的姓名、借款种类、币种、数额、时间、期限、用途、利率、还款方式、保证人和违约责任等条款,签字画押,双方各执一份,妥善保存。

3、利率应合法。借贷双方可以根据借款的用途及其收益,共同约定一个合理的利率。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同类同期的贷款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过部分的利息法律不予保护。

4、提供担保。投融贷建议各位债权人,对于数额较大或存有风险的借款,应履行担保和抵押手续,要求借款人提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第三人为其担保,或要求借款人以存单、债券、机动车、房产等个人财产作为抵押物,并都应订立书面借贷协议。有些财产抵押,还应到有关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手续。这样,借款人一旦出现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可以向保证人追索借款或合法地以抵押物抵偿借款。

5、及时催收到期借款。按照《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债权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如借款期满后又经过2年,出借人不能证实期间曾经催收过的,法律不予保护。为了防止超过诉讼时效,出借人应在时效届满前,让借款人写出还款计划,诉讼时效就可以从新的还款期限起重新计算。这样,出借人不仅拥有起诉权,更重要的是继续拥有胜诉权。

6、运用法律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不讲信誉,逃账赖账,债权人切莫采取扣押人质、强抢货物等过激的违法行为,要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时,法院可以施行强制执行措施。

上一篇:农村宅基地买卖合同下一篇:202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