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区畜牧业发展计划

2024-04-27

农区畜牧业发展计划(通用6篇)

篇1:农区畜牧业发展计划

利用秸秆资源发展农区畜牧业

一、乌兰察布市秸秆产业现状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中部,现有耕地1130万亩,农作物耕作面积900多万亩,其中水浇地208.1万亩.粮食总产历年可稳定在20亿千克以上,以粮草比例1:1折算,每年可获干草20亿千克,为畜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 者:蓝秀红  作者单位:乌兰察布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刊 名:现代农业 英文刊名:MODERN AGRICULTURE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农区畜牧业发展计划

———克孜尔乡关于发展农区畜牧业的调研

根据拜农办字[2008]51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克孜尔乡党委、乡人民政府派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调研组,对全乡畜牧业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逐户走访了养殖小区,与养殖大户、干部进行了座谈。通过调研和会议研究,形成了我乡今后几年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思路。

一、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乡辖9个行政村、1个牧场、26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1546户,7916人。2008年全乡畜牧业收入82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6%,比上年增加224万元,增长37%。畜牧业人均收入521元,比上年增加126元。

年末全乡牲畜存栏达到14681头(只),全年出栏4836头(只),商品率提高。产毛(绒)59吨,产肉651吨,产奶30吨。全年养鸡6万只,年初存栏4万只,出栏2万只,年末存栏2.5万只,产蛋40吨,产肉22吨,养鸡农户1036户,户均养鸡40只。养鸽农户580户,全年养殖6万羽,年初存栏4.967羽,出栏3万羽,年末存栏3.4万羽,产肉18吨。“三贮一化”共加工秸秆3150吨,其中青贮1450吨,微贮800吨,黄贮900吨。种草保留面积5294亩,其中新增种草面积70亩。牲畜防检驱治181479头次(只),维修暖圈130座、新建70座。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近年我乡在畜牧业生产上呈现出商品率提高,存栏数降 1

低的现象,对于扩大养殖数量,实现规模化养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首先是认识问题。出于受传统习惯和小农经济的影响,传统分散的小生产仍居主导地位,传统粗放生产模式、效益不高的经营方式依然严重存在;其次,养殖规模小,无畜户有318户,占全乡农户总户数的20%以上。分散经营占的比例大,大户少多数养殖小区有圈无畜,畜群畜种结构不尽合理,抗拒自然灾害和疫病的能力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畜牧业的发展,如果不妥善解决,我们现有畜牧优势资源将会遗失殆尽。

具体表现在,一是广大农牧民对资源的依赖性强,养殖成本高、“靠天吃饭型”饲养方式依然很普遍。在冬季的农村,除了养殖育肥大户,其他农户的牲畜几乎都是在野外放养,从早到晚,把羊群赶到荒滩戈壁冰天雪地上,回圈后也不作补饲,弄的羊掉膘快,天气骤然降温时,羊只冻死冻伤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不注重饲材料的储备和加工。我县有着丰富的可作牲畜饲料的农作物秸秆,但利用效果差,大多数农牧民还是把秸秆随处堆放或是就地焚烧,还有冬季还伫立在田里的玉米秆作物秸秆不做任何加工。牛羊就在草垛上取食,吃一少办,践踏多半,利用率低,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一旦突降大雪或其他原因出现“草荒”时,就开始高价购草或是低价卖畜了。三是商品意识淡漠。在我乡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库车、轮台乃至更东边的牛羊养殖户,来我乡及周边乡镇,大量购买瘦弱牛羊。同时,大量收购这

里的麦草、稻草和青、黄玉米秸秆,进行牛羊育肥,三十多天就把育肥的牛羊运到这里销售,据说利润颇丰。而本地牛羊养殖户却普遍不重视商品化养殖,也极少搞牛羊育肥。

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改造传统畜牧业,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市场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这“四化”道路。通过挖掘潜力,创新举措,就一定能提高畜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结合本地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

一是给可繁母畜建立档案,提高比例。制订可繁母畜保护措施,由乡镇畜牧兽医站对各户的可繁母畜统一建立档案,当发生可繁母畜淘汰,或农户需要宰杀变卖等情况时,先须报告,经批准后方可,逐步提高可繁母畜比例,真正做到公畜育肥、母畜繁育,坚决杜绝外流。

二是大搞秸秆饲料粉碎加工。特别是在制作青贮上下功夫,将秸秆全部粉碎装窖,剩余的全部打包形成半产品,做到一根秸秆不漏百分之百利用,在自足的基础上进行销售。2006年,县上要求农村玉米秸杆全部粉碎,加工成青贮、黄贮或是就地还田,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实现长草短喂,短草精喂,过腹还田。在落实中,我们也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将玉米秸杆全部打碎,去年还进行了打包。这项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还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全面实现。

三是改进饲养和管理方式。在农区取消散养野放,采取科学有力措施,在解决养殖小区利用效率普遍不高问题的基础上,建好节能保温暖棚圈,减少无谓消耗。切实做到长草

短喂、短草槽喂、加快畜群周转,提高牲畜出栏率,进而增加盈利。严禁野外放养,全部进行圈养。

四是加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力度,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地区先后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牲畜口蹄疫,对我乡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集中力量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已成为我乡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我乡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的方针是“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臵”的防治方针,并根据我乡的实际情况,制定畜病防治应急预案,采取内防外堵、强制免疫、强制检疫、严格消毒等措施,保障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三、2009年及今后畜牧业工作思路

我乡已基本形成葡萄专业生产乡,今后还将进一步壮大葡萄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农区畜牧养殖业,为生产绿色有机葡萄提供较为充足的有机质肥料,并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杂草资源,逐步扩大牲畜基数,稳畜强畜,将畜牧业收入提高到农村经济收入的25%,到2015年壮大成为继葡萄产业之后的“第二支柱”。

拜城县克孜尔乡人民政府

篇3:依托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

1 畜牧业是振兴经济的朝阳产业

1.1 畜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 而我国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左右。因此, 要赶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发展畜牧业已成为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

1.2 畜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转换力强等优势

畜牧业生产的周期短、见效快, 适合工厂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还可带动种植业、饲料、食品、轻纺、皮革、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发展, 拉长产业链条, 而且还能推动小城镇建设、交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使之形成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1.3 畜牧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从国内市场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 传统的以粮食为主食, 以肉、蛋、奶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正在被打破, 粮食的份额逐步缩小, 肉、蛋、奶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生活品, 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我国现在肉类消费人均占有量为45kg左右, 预计未来几年人均肉类消费仍可保持年均3%-5%的增长, 在2012年人均肉类占有量将达到70-80kg。目前, 我国奶制品的消费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5, 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从国外市场看, 许多国家以肉、蛋、奶作为主食, 把畜产品特别是草食牲畜产品称为“绿色食品”, 需要量很大。据资料介绍, 我国的草食牲畜产品主要出口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但出口量只能满足其需求量的30%左右,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专家预测, 在未来几年畜牧业及畜牧产品加工很可能是中国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长盛不衰的优势产业。

1.4 畜牧业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转变为阶段性过剩, 有更多的粮食可用于发展畜牧业生产, 大规模地实现转化增值。另一方面,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实施退耕还草, 又为农区畜牧业特别是草食牲畜发展提供了机遇。再有, 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发展更加重视, 中央和地方的农村工作会议都把发展畜牧业放在了重要位置, 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之一, 要求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中央有关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一系列举措, 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2 制约农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产业化水平较低

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 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很好地形成, 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 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造成市场竞争乏力, 产销衔接不畅, 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制约了农区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2.2 基础条件较差

很多农户对饲养畜禽非常感兴趣, 快速育肥出栏致富的愿望也非常迫切, 但苦于不通电, 饲草料储备投入较大, 加上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价格, 只能作罢。

2.3 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

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的现象还很普遍。饲养各阶段不是根据牲畜需要什么喂什么, 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 运用生物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还很少。粗放经营、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规模小都影响了饲养者的经济效益。

3 加快牧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理清思路, 明确方向, 大力引导, 转变观念

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以资源为依托, 以科技为支撑, 以结构调整为重点, 以发展优质、天然、无公害的绿色畜牧产品为目标, 把畜牧业发展成为真正能够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希望产业。

各级干部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和现代农业意识, 花大力气引导农民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把种植与畜牧业彼此孤立, 把畜牧业当家庭副业的传统观念, 树立农牧结合、农牧联动的新思想, 逐步过渡到畜牧业专业化上来。增强市场农业意识, 使政府的决策转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真正把畜牧业当作一个大产业来发展。

3.2 加大科技兴牧力度, 提高畜牧产品含金量

科技是提高畜牧品种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强良种工程建设,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加大优良品种的研究和推广。加快天然饲料生产、加工技术和科技饲养方法的研究, 指导农民把种粮、种草、养畜相结合, 大搞青贮饲料和科学饲养, 降低养殖成本, 提高养殖效益。要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提高畜产品加工转化率。采取有效措施, 理顺体制, 激活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走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的路子,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加强政策扶持, 资金投入、环境保护、信息服务和健全防疫体系一系列配套工作也要跟上, 以促进畜牧业大发展。

3.3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全面提高牧民的综合素质

一是业务部门要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和养殖大户代表, 深入到基层进行专题讲座、科技培训和经验介绍, 提高广大农户的科技水平。二是充分发挥职业中学、三段地劳动力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等作用, 积极参与“阳光工程”培训, 让农民学会1-2门畜牧养殖技术。三是适时邀请专家分析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趋势, 传输知识, 开阔视野, 增强信心, 鼓励发展畜牧业。

3.4 抓好畜牧业基地建设, 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迈进

在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上下功夫, 做到推广实用技术与科技服务同步, 提高改良繁育水平。在技术调新、规模调大、示范作用调强上下功夫, 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含量高的示范基地, 提高利用率, 通过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基地带动农户。以市场为导向, 在品种调优、效益调高上下功夫。在抓好牛羊发展的同时, 利用宽敞的草原适度培育和发展禽、兔及其他特种养殖, 获取较高利润。通过转移农区剩余劳动力, 促进农田草牧场向种养殖大户集中, 形成户均拥有5000亩以上草牧场和100亩以上水浇地的基本发展规模。加快推广大中型节水喷灌、农牧业机械和规模化经营所必须的农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设备, 确保农牧业生产高效率稳步提升, 农牧业收入稳步提高。

3.5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推进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经营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实现畜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但由于目前畜牧业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低, 农民的小生产意识还不适应大市场趋势。传统的千家万户单打独斗的粗放经营方式不能给农民带来致富。要实现产业化经营, 推动畜牧业大发展, 必须要有龙头的带动。实践证明, 没有龙头的牵引, 是不能带来产业化的。因此, 发展畜牧业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找准业主、扶持专业户和龙头企业上, 着力扶持一批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工厂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能起到龙头作用的养殖基地、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和营销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技术创新、资金融通、资产整合的功能, 让“月亮”带着“星星”走, 牵动千家万户农民闯市场、创品牌, 实现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大流通的对接, 逐步向产、加、销一条龙的方向发展, 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3.6 加速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治服务体系, 健全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及动物疫情测报和信息管理体系, 制定重大疫病的防治预案, 增强对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和管理体系, 直接为畜牧业的生产提供供需和市场前景预测等项服务。通过信息网定期提供与畜牧业生产有关的各方面的信息情况, 以达到调整生产、稳定价格、减少风险的目的。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 积极创办各类协会, 为农民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加强对畜牧企业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 确保畜牧企业用地指标的审批和土地使用费用的最大优惠。

3.7 千方百计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

篇4:农区畜牧业发展计划

【关键词】农区;畜牧业;发展;问题;对策

1 畜牧业发展现状

永胜县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衔接部,处于金沙江流域地区,其地貌多异、地势起伏、海拔高差大、气候差异明显。全县辖15个乡(镇)、147个村民委员会、1453个村民小组,有23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县。2012年,全县总人口达40.15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6.35199万人,实有耕地面积为35600hm2,人均耕地720m2,耕地复种指数达155.1%。该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蚕豆、花生、油菜、甘蔗、烤烟以及各种蔬菜等。该地人均有粮448kg,农民人均纯收入2804元,农业总产值为132034万元。该地畜牧业以农区散养为主,至2012年末,全县畜禽存栏达1773591头(匹、只、羽),家禽存栏883598羽,其中鸡存栏805389羽、猪存栏302238头、牛存栏118923头,羊存栏400648只、马属68184匹,出栏猪230158头、肉牛32443头、肉羊153551只,出栏家禽843598羽,其中鸡出栏784390羽。生猪、肉牛、肉羊出栏率分别为76.16%、27.28%、38.32%,肉类总产量为30956t,奶产量为1260t,禽蛋产量为969t,全县人均占有肉奶蛋量88kg。2012年,本县的畜牧业产值达1.75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植,按照无公害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把畜产品稳定供给和农民增收作为主要奋斗目标。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迅速提升畜牧业的整体水平,加快推进畜牧业由粗放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由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由家庭副业向支柱产业转变,从而使全县畜牧业得到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2 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 农户养殖观念落后,思想认识低

一家一户分散饲养仍是我县畜禽养殖业的主要方式,但大多数农户只顾眼前利益,农民的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还没有把畜牧业作为长远的增收项目来抓,规模化程度低,其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较低;其次,缺乏经纪能人和管理能人,没有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没有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意识。一方面是“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的传统养殖观念仍然很强,发展商品牛、靠养牛致富的观念和意识在老百姓心目中仍很淡薄;另一方面是隨着社会经济的繁荣,赚钱渠道的增加,相当一部分农民也不太愿意从事周期长、风险大的养殖业。

2.2 畜牧业的经费投入不足,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建设亟待加强

由于县财政不富裕,近几年来,全县虽对发展畜牧业的经费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高,投入仍然不足,致使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服务功能不全、服务手段落后。目前,全县还有40%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无房或危房,基层畜牧兽医站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缺乏必要的防疫、检疫、监测等设备,这严重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影响了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畜牧业的发展。

2.3 畜牧业规模化企业少、规模小、标准低,带动辐射能力不强

近年来,全县在畜牧业产业发展上培育了一些规模化养殖企业,这些企业在畜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畜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难以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生产,畜牧业的发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养殖方式上。二是除三川集团外,大多数企业无论从经营规模、开拓市场的能力、产业化程度,还是科技含量等方面都显得比较弱,尚处于起步阶段。三是三川集团和农户之间如何分享加工、销售的平均利润以及使三川集团与农户真正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发展生猪养殖的积极性。四是扶持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企业对此反映强烈。我县畜牧业生产方式仍以传统的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饲养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现有龙头企业实力弱、效益差,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差,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不足,畜产品竞争能力低,辐射示范作用不强,缺乏带动力,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2.4 品种改良和良种繁育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在品种改良和良种繁育方面,尽管这几年发展比较快,建立了很多人工授精点,而且大量引进了优良种畜,但治标不治本,而且在从外地引种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品种质量差,带病引入等。总体上看,我县尚未形成适合品种改良和良种畜禽的繁育体系,特别是大牲畜品种改良发展缓慢,这对于解决我县畜产品结构性不合理和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问题极为不利,这是全县畜牧业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

2.5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不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县级虽然建立了防疫机构,但力量薄弱、设备不足;乡镇一级动物防疫机构尚未健全完善,乡镇领导对畜牧兽医站工作不够重视,在站内工作紧、任务重的时候,站内职工还经常被乡镇政府抽调去干政府工作,没有时间去干自己的业务工作;基层站所工作经费不足、设施简陋、队伍不稳定、工作量大、人员组织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技术职称低,部分站所人员系近年畜牧系统考核招聘的应届毕业生,无基层工作经验;科技队伍处于青黄不接时期,面临断层状态;村级兽医员的工资报酬偏低、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不精等问题也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由于我县的山区乡镇比较多,开展动物防疫工作难度较大,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这是全县发展畜牧业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nlc202309021715

2.6 畜牧队伍的素质亟待加强,科学技术饲养水平有待提高

全县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虽然比较健全,但由于长期以来畜牧兽医的体制原因,使得我县畜牧系统干部职工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比较差、服务意识不高,很多人一心扑在赚钱上,工作责任心不强、学习自觉性不高、业务能力差,不能对养殖业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导致品种落后、管理粗放、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明显。在农村,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畜禽的现象还很普遍,在饲养各阶段不是根据畜禽需要什么喂什么,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运用科学技术来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人还很少。粗放经营、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等,这些都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7 畜牧业信息化落后,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

因为没有一个很好的信息平台,畜牧新科技在我县难以迅速推广应用,使得养殖成本过高、效益太低,且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导致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和农民增产不增收、产品滞销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老百姓不能及时地了解市场经济行情和外界的养殖信息,不能适应市场和价格变化的要求,生产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县畜牧业的发展。

2.8 管理粗放和经营落后造成自然草场退化严重

长期以来存在着对自然草场利用不合理、管理粗放和经营落后的问题,造成自然草场退化。由于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对草山草坡管理不科学,投资少,对草山只利用不建设,只向草山索取而不向草山补给,加之病虫、鼠害的侵袭以及农户开荒建房、泥石流等的影响,造成森林面积减少、草场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加之由于草场严重超载,使我县草食动物饲草严重不足,加之人工种草工作在一些地方没有做实,饲料的加工利用没有跟上,这些都制约了我县草食畜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畜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针对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畜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二个重点,发展四大产业,健全四大体系,狠抓六大工程”来加速畜牧业现代化步伐。“一个目标”,就是始终以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规范和提升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以及农民增产、增收致富为目标;“突出二个重点”就是以绿色生态畜牧业建设为重点和以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及养殖小区经营为重点;“狠抓四大产业” 就是狠抓生猪、他留乌骨鸡,三川火腿,云岭黑山羊四大特色产业的发展;“健全四大体系”就是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安全生产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和生态环保体系4个体系;“狠抓六大工程”,一是完善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工程,二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三是建立一乡一品工程,四是大力开发饲草饲料工程,五是动物保护工程,六是加大畜牧业科技扶持及扶贫工程。

3.1 一个目标

根据我县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彻底打破“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商品经济观念。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速畜牧业提质增效步伐。继续坚持“提高品质、增加总量、突出特色、择优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实现畜牧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畜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的目标进行。

3.2 突出二个重点

(1)政府要从我县的实际出发,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食品安全,把指导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当做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来抓。

(2)政府要大力扶持发展养殖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推动养殖小区的建设步伐。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带动农民、滚动发展”和“谁有能力谁牵头,谁牵头扶持谁” 的原则,从用地、贷款、贷款贴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扶持和改造现有畜牧养殖、加工企业和畜产品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养殖大户、经济能人和私营老板的作用,积极兴办畜牧产销专业协会及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形成一批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畜牧业龙头企业群,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3.3 发展四大产业

(1)根据我县的生猪养殖实际,结合国家对生猪养殖的扶持力度在我县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为消费者和三川集团发展三川火腿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做好我县的菜篮子工程提供有力保证。

(2)结合他留乌骨鸡的国家级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名录申报成功的这一契机,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在全县做好他留乌骨鸡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把我县的特色优质产品牌打出去,做强、做大、做优他留乌骨鸡产业。

(3)根据我县现在三川火腿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占有力,加大对三川集团的扶持和引导,结合我县的生猪养殖规模,实施重点突破。要按照市场发展规律,瞄准国内、外大市场,着力在初加工和深加工上做文章,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依靠龙头、带动农户,形成“公司+农户”、“市场+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大力发展三川火腿产业。

(4)近年来,我县实施了云南省商品牛羊基地建设、国家秸秆养羊示范县建设、云南省优势肉羊产业带建设、云南省肉牛肉羊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重大项目,全县养羊业得到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永胜黑山羊由于其优良饲养环境和独特的风味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在国内外有良好的声誉和市场,我县已成为滇西北最大的商品牛羊交易集散场所。加强科学管理和技术支持,大力发展云岭黑山羊的养殖,可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又一经济来源。

3.4 健全四大体系

3.4.1 科技服务体系

(1)建立畜牧部门、养殖专业化、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动的畜牧科技推广服務体系,发挥产供销一体化的带动优势,加快先进科技的推广普及力度。

(2)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畜牧科技人员积极投入畜牧生产管理第一线工作中去,开展畜牧科技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把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养殖技术成果运用到畜牧生产中。

3.4.2 安全生产体系

nlc202309021715

(1)认真贯彻落实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宣传普及。

(2)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好畜牧产品的精深加工,调整发展思路,由又快又好发展改变为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强化畜产品质量意识和标准意识,发展优质安全的畜牧业新产品。

(3)健全动物检疫和防疫监督机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强化县、乡、村级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体系建设。

(4)以畜产品安全、卫生为标准,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保障畜产品生产安全、环境安全、消费安全。

3.4.3 信息化服务体系

根据市场的需求组织畜牧业生产和提供畜禽产品,把提高畜产品市场占有率放在发展畜牧业的首位,完善畜牧业信息化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畜牧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和畜牧业信息收集、发布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建设,完善畜牧业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加强畜牧业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生产、流通两手抓。

3.4.4 生态环保体系

(1)建立生态畜牧环境监控体系,狠抓畜牧环境污染问题;推广环保生产技术,如养殖场废弃物零处理技术等,定期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和生产实践指导。

(2)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引导养殖户科学使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实施无害化生产,降低有毒有害残留物和污染。

3.5 狠抓六大工程

3.5.1 完善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工程

(1)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站所的工作、生活环境条件,稳定基层畜牧兽医队伍。

(2)加强理论学习。把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畜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新的业务知识作为畜牧系统学习建设的首要任务,加深理解和把握,切实做到入脑入心,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

(3)扎实抓好各种学习教育活动,统一和提高畜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着力解决部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单位制度建设,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依照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迎难而上,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县畜牧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针对发展中的难题,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三个转变”,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胸襟、开阔思路,站在全局高度思考和谋划发展,在比较借鉴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基层”为主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保证服务质量。由局领导带队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基层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统筹抓好畜牧机构队伍建设。强化畜牧队伍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打造一支“忠于职守、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畜牧队伍。

3.5.2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

(1)坚持外引品种与选育本地特优品种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以猪和牛、羊为重点的“繁、引、推”相结合的良种体系建设,加快猪和牛的人工授精网点建设和技术推广,逐步建立和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与杂交改良体系。

(2)加强地方良种保护和生产开发,大力发展优质杂交猪、杂交牛、羊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云岭黑山羊、他留乌骨鸡等特优产品的开发利用,不断扩大名特优品种的群体数量,实现养殖生产结构的多元化,建成具有我县特色、适应市场需要的品种和品质结构。

(3)加强品种选育工作。加强品种选育是良种工程建设的长远大计,要改变过去重引种、轻育种的倾向,把品种选育工作提到重要日程上来,组织引导建立我县种畜禽繁殖场,要在省级品种选育和育种协作组织、重点种畜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品种选育、保护和育种新机制,确保我县良种需求。

3.5.3 建立一乡一品工程

(1)生猪生产形成以粮食主产区的三川、期纳、程海、涛源等4个乡镇为主,以大安、光华、顺州为辅的发展区域;

(2)云岭黑山羊生产形成以金沙江沿线和山区河谷地带的仁和、六德、大安、顺州为主,以东山、东风、松坪为辅的发展区域;

(3)他留乌骨鸡生产形成以他留乌骨鸡国家级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名录申报地六德为主,以永北、仁和、大安、松坪为辅的地方生态优良品种的发展区域。

(4)肉牛生产形成以永胜县经济作物区的期纳、涛源、片角为主,以程海、顺州、永北为辅的发展区域。

3.5.4 大力开发饲草饲料工程

(1)以饲草饲料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用技术为重点,加强饲草饲料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及饲料工业体系建设,加快推广普及农作物秸秆氨化青贮和工业化饲料等饲草饲料的科学生产与利用技术。

(2)根据永胜畜牧业发展的现状,要用好田、好地大力推广优质牧草的人工种植,改善我县牧草草场的退化情况,结合退耕还林大力推广木豆植物,秋、冬季利用闲置耕地大量种植黑麦草、绿肥等牧草,制作风干草和草粉来解决草食畜冬春季节的缺草问题。

(3)在全县范围内利用现有的农作物产品,运用科学的方法添加预混料制作饲料,改变我县以往有啥喂啥的现状,合理搭配饲料,提升饲料品质。

3.5.5 动物保护工程

(1)围绕生产安全畜产品的目标,分期分批建立和完善全县各级兽医行政执法、技术支持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增强应对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的预防、控制的快速反应能力。到“十二五”期末,建成功能较完备的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实验室、饲料检验室和畜产品安全监测室。

(2)把强化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治作為促进农民增收目标实现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落实好疫病控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实行群防联控,抓好疫病监测、预报、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及重大动物疫病快速反应机制,严格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免疫注射工作,建立高质量的防疫保护屏障。

nlc202309021715

(3)认真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工作,杜绝病害畜禽产品上市,把动物检疫从流通环节中移到动物饲养地,有效杜绝畜禽疫病在流通环节中的传播。积极开展涉牧生产资料及畜产品安全的监测工作,解决好畜产品安全問题,促进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4)建立与健全防疫体系,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切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的建设,解决好村级防疫人员的待遇问题;强化动物免疫、检疫、诊疗、监测和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全面提高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牧业的生产安全。

(5)加强饲料、兽药质量标准监督等体系建设,依法实施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严禁假劣饲料、兽药上市,禁止使用有毒、有害、高残留药品和添加剂,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确保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质量安全,清理整顿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其做到有证规范经营。

3.5.6 加大畜牧业科技扶持和扶贫工程

(1)全县畜牧系统实行中级职称挂钩养殖大户联系制度,把先进的畜牧科技知识带到农户中去,为养殖大户解决一些实际的养殖方面的问题,提高畜牧业养殖的科技含量。

(2)积极运用财政贴息、补助等手段,大力吸引、鼓励和组织更多的信贷与社会资金投入到畜牧业经济发展中。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创新贷款方式,增加扶持畜牧业的中长期贷款数量。通过多渠道投入,建立和激活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以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以招商引资为补充、以养殖户投入为基础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形成政府与市场互为发展、互为补充的投融资格局。

(3)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切实加大畜牧产业对内对外的开放力度,重点加强与畜牧业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带领一部分有先进意识、想发展畜牧业的农户到外地规模养殖场参观学习先进的畜牧科技知识,从而发展我县畜牧业,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生产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加快做强做大畜牧产业的步伐。

(4)加大国家扶贫力度,出台激励优惠政策。按照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关规定,加快转变畜禽养殖方式,对规模养殖实行以奖代补,落实规模养殖用地政策,继续实行对畜禽养殖业的各项补贴政策,以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篇5:内蒙古自治区农区畜牧业发展规划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成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当前,全区农区畜牧业已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在客观评估近年来工作经验和当前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于推动全区农区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9年全区农牧结合现场会以后,农区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据对有农区养殖业的66个旗县市区统计,1997年畜牧业产值达到73.88亿元(1990年不变价),占这些地区农业总产值的32.03%,占全区畜牧业产值的74.50%。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部分约占40%以上。

概括起来,近几年我区农区畜牧业快速发展主要有以下基本经验:

(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以“十百千”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农区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

(二)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副产品转化。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充实加强基层科技服务组织,把畜牧业适用增产技术组装配套,形成模式化饲养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了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三)多方筹资,增加投入。除各级财政增加了用于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投资外,扶贫开发、农业开发等项目建设积极向农区畜牧业倾斜,社会各界对畜牧业的投资增多,各地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优惠政策,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农民进一步成为农区畜牧业投入的主体。

二、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

(一)当前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认识不到位。有些地区的干部和群众对发展农区畜牧业的重要意义认识不高,甚至仍然将畜牧业看成是一般的家庭副业;有些地区政府措施不得力,没有正确处理好种粮与养畜、户养和工厂化饲养的关系,致使畜牧业生产不稳定,发展步子较慢,成效不够明显。

二是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相当一部分地区舍饲养畜的观念还没有树立起来,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较低,畜牧业科技含量不高,突出表现在生猪出栏率低,牛羊育肥增值少。

三是适应市场能力差。在市场变化、价格波动的情况下,畜牧业显得适应能力低,抵御市场风险的手段贫乏。

四是饲草料加工企业发展滞后。目前全区秸杆转化利用仅占1/3左右,饲料工业体系不完善,配合饲料入户率低,养殖成本高,效益差。

五是投入严重不足。农牧民的投资主体地位发挥不够,资金来源渠道不多,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二)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粮食转化潜力很大。近年来,全区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50亿公斤左右,商品粮近70亿公斤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饲料粮。

二是秸杆利用大有可为。全区农作物秸杆每年有300亿公斤左右,目前转化利用的仅占1/3,如果转化利用率提高到60%,牛羊的饲养量就会大幅度提高。

三是科技的作用正在进一步发挥。通过实施畜牧业“种子工程”,大力推广畜牧业适用增产技术,可以使农区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

四是市场优势逐渐显现。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市场体系的建立,大多数农区畜产品进入城镇市场越来越便利。

五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农区劳动力可以兼顾种田和养畜两种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六是相关的优惠政策正在逐步配套和健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三、农区畜牧业发展规划目标、区域布局及1999年的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的农区畜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种养结合的农户为基础,以专业村、示范小区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充分利用农区丰富的粮食和秸杆资源,通过加大投入和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发展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

(二)规划目标

1.畜牧业产值:1999年计划达到80亿元(90年不变价),2002年计划达到90亿元,年均递增4%。

2.牧业大小牲畜总增头数:在1997年975.17万头(只)的基础上,1999年计划为1048.3万头(只),2002年计划为1162.3万头(只)。

3.生猪饲养量:在19971552.4万口的基础上,1999年计划达到1663万口,2002年计划达到1843.8万口,年均递增3.5%。

4.肉类总产量:1997年农区畜牧业肉类总产量为98.56万吨,1999年计划达到108.66万吨,2002年计划达到125.8万吨,年均递增5%。

5.毛绒产量:1997年农区畜牧业毛绒产量为3.9万吨,1999年计划达到4万吨,2002年计划达到4.2万吨。

6.禽蛋产量:1997年农区畜牧业禽蛋产量为20.04万吨,1999年计划达到21.26万吨,2002年计划达到23.23万吨,年均递增3.0%。

7.鲜奶产量:1997年农区畜牧业鲜奶产量为35.34万吨,1999年计划达到40.06万吨,2002年计划达到46.38万吨(比1997年增加10.04万吨),年均递增5.0%。

8.农民人均纯收入:1997年人均收入为1705元,1999年计划达到2105元,2002年计划达到2705元(其中增收部分来自畜牧业的收入400元,占增收的40%)。

(三)区域布局

1.粮食生产区,做为猪禽生产和牛羊育肥的主要区域,建立大规模瘦肉型猪商品基地、牛羊育肥商品基地和养鸡生产基地。

2.城郊地区,做为奶牛和家禽生产的主要区域,建立奶牛生产基地、养鸡生产基地和育肥牛羊基地。

3.半农半牧区旗县,可利用相对丰富的草场资源建立牛羊育肥基地和绒毛生产基地。4.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要抓住退耕还林还草的机遇,利用饲草料和农副产品大幅度增加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地推动农、林、牧结合,发展牛羊育肥和猪、禽、兔生产。

(四)1999年工作的重点任务

以农区畜牧业示范工程和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的易地育肥工程为重点,促进适度规模和专业化养殖,使新增规模养殖户达到4500户。大力推广畜禽模式化饲养育肥技术,年内完成模式化育肥牛30万头、育肥羊330万只、“四良四改”模式化养猪260万口(生产任务分解表见附件1)。秸杆转化利用率达到40%以上,年内转化粮食50亿公斤。

四、认真落实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政策

(一)加强领导,落实任务

各地区要切实加强对农区畜牧业工作的领导,充实完善相应的领导机构,层层分片包干落实工作任务。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明确农区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出台一些支持农区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激发和调动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要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农区畜牧业建设资金,始终把农民做为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投入主体。各级新增牧业税的70%要用于事关农区畜牧业发展的饲料秸杆加工、市场体系建设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适用增产技术推广。积极建构四级投资匹配体系,加大国家投入的引导力度,重点发展基地旗县,推广优良品种,发展饲草料加工。合作信用社要积极争取再贷款,把畜牧业作为重点投向之一,农业银行要在确保贷款“三性”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农区畜牧业发展。要积极推广农区畜牧业的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广泛吸引社会各方面的投资,增加畜牧业投入。

(三)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道路

发展规模经营,形成地域优势、专业优势,是近年农区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重要经验。要进行区域性产业开发,抓区域性布局,专业化生产,兴一业、富一乡,抓一品、富一村。要充分重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展规模经营,推广公司加农户、市场加农户、服务体系加农户以及行业协会、专业组织联农户等产业化发展模式,加强各类专业性基地建设。要继续实施“十百千”工程,把种养结合专业户做为发展的基础,在专业户的基础上建设专业村,在专业村的基础上建设示范区,在示范区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基地旗县,以此带动区域化规模经营。

(四)加快草地建设和农副产品资源转化的步伐

要处理好农牧林三者的关系,建立适应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新的种植业结构。半农半牧区、退耕还牧地区要加大人工草地建设力度。山旱区要利用国家生态建设的投资,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舍饲圈养。要加快“五荒地”有偿承包、拍卖和转让工作,引导、鼓励农民种树种草,改善生成环境,在建设和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林草资源。

要大力发展饲草加工业。在大力发展养殖村、养殖户粗加工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一批饲草料加工企业,生产混配饲料及饲料添加剂。饲料加工企业可以采取代加工、以料换粮等形式,为广大养殖户提供高效配合饲料、混合饲料,提高配合饲料的入户率。同时要大力推广秸杆加工调制技术,力争使秸杆的利用率达到50%以下。

(五)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搞好综合配套服务

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增加农区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一要结合牲畜“种子工程”建设,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二要推广科学饲养技术、因地制宜,实现模式化饲养。三要积极推广和应用畜产品保鲜、加工、包装、贮运等先进技术,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四要加大农牧民科技培训力度,结合“绿色证书”工程,为农村牧区培养技术能手和初中级畜牧业科技人员。五要搞好试验示范工作,使那些见效快、投资少、简便易行的适用增产技术尽快配套组装,用于生产。科研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兴办规模化的示范基地。六要搞好科技、市场、信息、供销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使其服务领域逐步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和扩展。

(六)培育龙头企业,搞活市场流通,推动农区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要以开发“绿色食品”和优质名牌产品为重点,在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培育一大批中小型农畜产品加工、贮藏和运销企业,带动农户实现规模经营。同时,要加快农区畜牧业市场建设,搞活搞好畜产品流通,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鼓励发展贩运队伍、培育中介组织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畜产品集散地,因势利导地兴建一批贯通城乡、辐射面广、吸引力强、吞吐能力大的活畜和畜产品交易市场。

(七)实施北繁南育工程,推动农区、牧区畜牧业共同发展

农区旗县要主动地与牧区旗县结成易地育肥的“对子”,支持和鼓励贩运队伍搞好牛羊购销,组织畜牧业服务实体加强合作,充当中介服务组织,实现牧区牛羊繁殖、农区育肥两个基地的紧密联系,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提高全区畜牧业整体效益。

(八)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农区畜牧业

篇6:农区畜牧业发展计划

结构调整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2014年7月29日)

呼伦贝尔肉业集团

呼伦贝尔肉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立于2011年,近年来,在上级领导正确领导下,公司广大员工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已发展成集肉牛肉羊繁育、育肥、屠宰、加工、主副产品深加工等生产肉牛肉羊产品的全产业链企业。

一、企业基本情况

呼伦贝尔肉业集团依托呼伦贝尔丰富的资源优势、优惠的产业政策优势,采取品牌战略,珍惜并利用好呼伦贝尔草原绿色牛、羊这一金字招牌,并以将这一品牌打造成全国肉牛、肉羊行业第一品牌为战略目标,将产品始终定位于国内中、高端牛羊肉市场,高端技术、高品质定位、高品牌建设的肉业产业,集团不断打造“绿色、健康、安全”的品牌形象,将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实现年屠宰加工肉牛20万头、肉羊150万只、熟食深加工产品3000吨、养殖肉牛10万头的总产能。

集团采取品牌经营战略,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广州等40个城市的销售网络,可为广大客户提供周到、及时的服务,并在深入合作中获得了客户的信赖,产品销售市场广阔。

集团育肥牛养殖示范基地,是集肉牛繁育、育肥、参观示范、培训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肉牛养殖示范基地,总投资6亿元,计划用地133万平方米,一期投资2.6亿元,占地40万平方米。与国内一流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在基地内设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将集中研究与示范应用国际肉牛养殖与良种繁育的先进经验、工艺、技术与装备。基地教学与培训中心,将邀请国内外肉牛研究以及经验丰富的养殖与管理技术专家,开展肉牛养殖技术培训,并现场实习。每年为规模化养牛场、养殖专业户与散户培训专业人才2000人以上。基地建成后将有效带动周边养殖户进行规模化肉牛养殖,通过示范带动农户发展肉牛饲养,以整体提升我国北方肉牛养殖水平与产品质量,提高产业效益,有力的推动我旗肉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二、经验心得

集团在成立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牛源不足、资金紧张、专业技术人员欠缺等等一系列因素。但通过自治区党委政府、呼伦贝尔市党委政府、阿荣旗党委政府等大力关怀与支持下,充分为我公司提供项目政策扶持、项目资金支持,以及金融机构的帮助下、阿荣旗地方百姓的参与下,从中荣公司发展为现在的呼伦贝尔肉业集团。通过我们自己对外招聘英才、对人员培训、采取品牌战略措施,以及施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将呼伦贝尔品牌做大、做强。

(一)明确发展目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集团初期以肉类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依托当地肉牛养殖户和合作社,转变生产方式,做强龙头企业,做大肉牛产业发展规模。在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基础上,不断创新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和管理体制,与养牛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签订收购合同,同农民结成肉牛产业化联合体。为养殖户提供浓缩饲料和小额贷款担保,派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实践“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养殖户+订单”的发展模式,企业通过订单建立肉牛供应基地,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统一卫生防疫、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签订收购合同、统一价格标准”的五统一方式,与养殖户形成稳定的供销关系,保证加工原料供给,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采用保底价收购方式,与集团签订肉牛产销订单合同的养殖户,集团采取场内收购和上门收购两种收购方式,胴体率达到54%的成年育肥牛,收购价格为26.2元/公斤。同时,集团还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措施,交售肉牛数满30头,每头奖励70元;交售肉牛满50头,每头奖励80元;交售肉牛满80头,每头奖励90元;交售肉牛满100头,每头奖励100元。大力推动地方农牧民养殖肉牛,为我们提供充足的牛源,为地方经济带来有利的发展。

(二)重文化,精益求精铸品牌

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品牌是强企之路、兴企之举。但品牌能否叫得响,不仅要看其外观形象,还要看其内在品质,更要看其企业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员工凝聚力的强弱以及企

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我们重点从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入手,用文化来武装企业,引领企业,从而打破了传统建筑企业发展的俗套,打响了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呼伦贝尔肉业品牌”。

一是表层的物质文化。集团厂区按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统一布局,着力打造花园式厂地,给人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以此提升品牌感染力,赢得公众肯定。

二是浅层的行为文化。通过“整理、整顿、素养、安全、节约、绿色、营养、健康”来逐步优化流程管理,达到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安全生产的目的。

三是中层的制度文化。按照“把经验变成制度”的思路,研究制订了涵盖企业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加工管理、信息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形成了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了把文化理念融入管理制度,在制度中体现企业理念。

四是深层的精神文化。通过将企业文化融入一线生产车间,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及工具,将生产加工经验与先进理念相结合,实现理念和技术的传承,让员工形成与企业共荣辱的大局意识,自觉自愿地融入到企业发展。四层文化,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层层推进,成为了保证“呼伦贝尔品牌”常青的最坚实后盾。

(三)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

集团建有现代化的生产加工车间,采用国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同时配备了排酸间、速冻库、检疫室、备宰室、隔离室、急宰圈、车辆清洗间、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生产过程采用国际屠宰行业先进技术,自动化控制,自动和人工双重检验。产品全部经过低温排酸处理,并建立了一整套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管理体系,实现由工厂到餐桌的严密质量控制。公司通过ISO9000认证和ISO22000认证及绿色食认证,从生产设备到生产工艺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公司内设研发机构,拥有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包括牛羊精选部位肉、西式切片等深加工在内的258种产品。

(四)塑团队,凝心聚力快发展

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是企业和谐兴旺之基。我们屠宰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企业的发展单凭管理者的个人能力或少数人的单打独斗是无法实现做强做大目标的,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紧密配合,才能无往而不胜。多年来,我们始终在员工中倡导“三种精神”,着力培育团队意识。

一是弘扬主人翁精神。所有干部职工想问题、干事情都能以企业为重,从大局出发,先公后私,想公司之所想,急公司之所急,与公司共命运、同进退,“我的企业,我的家”成为了全体员工的普遍共识。

二是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企业发展不忘回报职工、回报社会。我们坚持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从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从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维护好职工的根本利益。为员工缴纳五险;定期组织员工培训;

建立帮困基金会,每年为困难职工捐款;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真正做到了企业改制不改私。同时,本着“构建和谐企业,爱心奉献社会”的一贯宗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慈善公益捐款,开展结对帮扶。先后先后5次参与阿荣旗党委政府组织的圆梦行动,10余名贫困学子圆了求学梦,共资助金额达到20余万元。

三是培育团结互助包容精神。领导班子成员一贯坚持顾大局、识大势、重原则、讲风格,形成了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好风气。上下级之间能加强沟通和理解,部门之间能强化联系和合作,员工之间能注重交流和关心,做到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坦诚相待。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有主人翁精神的团队,才使得我们肉业集团这艘航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浪前行。

思路决定出路。通过以上四项举措的实施,推进并实现了企业经济指标的增长,综合实力的增强,市场开拓的进展,生产管理的进步,发展亮点的展示,企业名气的提升,实现了呼伦贝尔肉业集团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未来发展目标及规划

企业发展目标:集团以阿荣旗为核心区,全力打造呼伦贝尔肉业品牌为突破口,以肉类产业化发展为方向,转变生产方式,做强龙头企业,做大基地规模,健全保障体系,强化政策扶持,着力推动肉牛产业实现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使肉牛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富民产业。

未来发展规划:2014年投资建设15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及熟食深加工生产线,建设肉牛、肉羊产品冷链物流交易市场及自主品牌专卖店,完善配套设施,打造2万吨牛羊肉贮藏、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减少牛羊肉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养殖户收入,同时,建立严格的市场管理机制,确保肉类食品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放心肉。

公司本着“创新经营,永续发展”的企业理念,本着“为耕者造福,保食者安康”的经营宗旨,建成集饲料加工、肉牛育肥、食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各环节良性循环发展,把健康的、安全的、营养的真正来自草原的绿色肉食品奉献给广大消费者。到2018年,建成2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育肥牛养殖示范基地、150万只肉羊屠宰及深加工生产线、2万吨冷链物流配送项目、牛羊副产品综合加工、有机肥加工项目、调味品加工;牛羊饲料加工项目;生物制药项目;依托呼伦贝尔地域性优势,全力推进呼伦贝尔肉业集团发展,把呼伦贝尔肉业集团打造成产值超百亿元的全国肉类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内蒙古“肉都”。

上一篇:补签劳动合同申请报告下一篇:点的投影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