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2024-04-12

关于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精选8篇)

篇1:关于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今天是美丽心灵社会实践小分队在此做义工的第6天,经过一周的相处,同学们和老人成为朋友,同学们没有了最初的羞涩和紧张,老人们也不再寡言少语,个个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同学们尽自己的努力帮助老人,有的给身体状况欠佳的老人喂药,有的和老人谈心聊天,有的推着轮椅上的老人出来散心晒太阳。

当细心的同学得知自己陪伴的老人吞咽困难时,便将打碎的饭一口一口喂给老人,现场情形一派温馨,感人至深。

关注老龄化

今天,有许多家属前来探望老人,做义工的同学们借此机会向家属们了解了老人的情况。同学们了解到,老人们来养老院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子女工作繁忙,常年出门在外,无暇陪伴老人,老人独自在家既不能自理,又孤单落寞;另一方面,养老院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与此同时,老人们也渴望得到家人和社会更多的关怀。的确,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应该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关爱老人。美丽心灵社会实践小分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他人,感动自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让我们用青春温暖夕阳,用行动证明一切!

篇2:关于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关键字: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志愿服务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也涌现出一大批农民工远离家乡到异地打工,这就造成了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村“空巢老人”家庭越来越多,而这部分年老体弱的“空巢老人”大都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力,田地需要他们耕种、饲养家禽、看管留守儿童等等繁重的担子全部撂在老人的肩上,老人们实在不堪重负,生活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家庭养老是农村老年人的普遍养老方式,一旦家庭“空巢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往往就会弱化。由于长期得不到子女的照顾关心,很多年迈多病的老人生活都非常孤苦。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见证着很多空巢老人在孤独抑郁中去世。因此,在这个暑假来临之前我和同学们计划一起走访农村空巢老人,用我们的真情温暖、关心、关爱他们。

在老龄化过程中,老年空巢家庭增长非常快。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独居空巢家庭”占比达到了16.40%,而“夫妻空巢家庭”占比也达到了 15.37%。二者合计达到31.77%。这就是说,中国现在至少有31.77%的有老年人生活的家庭,属于空巢家庭。在从2000年到2010年这10 年中,空巢家庭的占比上升了8.94%。农村空巢老人更是占据空巢老人家庭总数的绝大部分。中国要更快更好的发展,养老问题是重点要解决的,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本次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旨在了解农村看巢老人生活经济状况,陪老人聊天解闷,给老人家讲述新中国、中国梦,让他们感受到国家人们对他们的关爱。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有义务进一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走进基层,服务群众,为党和国家服务。

正文

1、 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选取济宁鱼台县鱼城镇胡阁村村民作为本次调研的调研对象,调研方法采取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问卷涉及基本状况、经济状况、日常生活、医疗健康、心理状况等。

2、调研结果及问题分析

本次农村空巢老人调研活动,共做问卷150份,其中包括中青年问卷112份,老人问卷38分。第一份问卷数据整理显示:了解空巢老人的村民仅仅只有 20.5%,主要经济来源中通过自己耕田种地的占58%,子女支付的占27%。56.3%的村民认为老人生活有保障,多数人表示对老人生活不担忧。 64.3%的村民认为老人的健康状况还可以,22.3%的村民认为老人体弱多病,同时大多数人表示老人生病时一般只进行简单治疗,只有大病大灾的时候才去医院治疗。46.4%的村民认为老人不能和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是家庭成员关系,一般解释为孩子结婚后就与父母分家各自生活,40%的村民认为是经济原因导致老人与子女不能一起生活。在所调查的村民中只有17%的村民赞成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在生活。

第二份调查问卷主要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的板书老人表示生活有保障,多数老人希望和子女一起生活,同时也有老人不愿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怕拖累子女。在了解空巢老人为何不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时,有多数老人都说子女在外地工作太忙,也有些因为交通不便,同时也有些老人是因为和子女关系处理不好而你在一起生活。 在调查老人经济来源时,老人大多表示自己通过耕田种地可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还有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但要帮子女照顾孩子的老人表示经济是的问题。在调查老人们受教育程度时,多数人都不识字或者只认识简单的一些字,由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很贫穷落后,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机会上学,所以很多老人都不识字。 老人普遍反映生活中问题就是看病就医问题,虽然有新医疗能帮老人解决一些负担,但是由于年龄大,腿脚不方便,自己不会用电话,手机等,健康成了大问题。问及养老问题时,多数老人表示愿意自己居住,不愿意给孩子增添麻烦。

通过对问卷调查及走访的结果,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1、本应安详晚年 现实却是辛劳每一天

人老了经济来源就少了,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开始变得拮据。村民尹廷德老人今年79岁,有5个子女,孙子有10人,一家老小22人,子孙们不是外出务工就是异地求学,家里就剩下夫妻俩。谈到尹廷德老人儿孙满堂时,老人说:“儿女长大了就分家,各自生活去了,不管是平时,还是过年过节,除了我就是她,除了她就是我”。老人子女虽多,但生活并不富裕,子孙们一年忙到头,有的仅够子女读书,有的连修房负债还未还清。虽然年老体迈,腿脚不灵便,但还承包着4亩多田地,养四头猪,几乎没有清闲日子,每天晚上还要料理家务,自己养活自己。

2、生活寂寞,最盼过年团聚

人老了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条件下,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亲情而不在乎子女的钱物。尤其是子女外出务工将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连最后一点精神寄托也化为“肥皂泡”。 特别是独居老人,有话没处说,有苦没处诉,精神抑郁。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廖生活。毛天祥夫妇俩已年过七旬,其儿子一家3口人全部外出务工,除了繁重的家务之外,最令老人烦恼的莫过于寂寞,白天偶尔还串串门,同邻居拉拉家常,还算充实,一到晚上就寂寞了。家里虽然卫星电视接收器、电视、音响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由于自己没有文化,加之眼睛又不好,家用电器几乎成了摆设。为此,通常晚饭过后就上床休息,由于年岁过大,睡眠又不好,半夜三四点就醒了,日子难熬。他最盼望的是过年,儿女们都回来,一大家人其乐融融,那才是他想的天伦之乐。但正月过后,子女一个个外出务工,家中依然的冷清。

3、精神压力大 教育子孙伤脑筋

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尹朝平老人无奈的告诉我们:“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孩子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4、 生活无照料 安全隐患多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最怕的就是生病,在家中生了病,没有年轻人替请医生,卧病在床,身边无子女照顾,端茶送水的人都没有,生活极为不便和困难,孤独无靠。随着空巢老年人身体肌能减退,有的记忆力下降,行动不便,甚至身患疾病(残疾),常因日常生活行为导致安全隐患;加之农村空巢老年人文化,生活环境因素,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犯罪,包括人身伤害、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如:某些保健品到农村的推销,导致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事件时有发生。

5、有病不求医 医疗无保障

由于空巢老人面临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的情况,再加上年迈经常生病,行动不便给老人们就医带来很大麻烦,再加上经济困难,很多老人生病都是采用简单治疗甚至能忍则忍,由此可见农村空巢老人的医疗保障很脆弱。

8月17日,我们计划到当地敬老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早上八点,我们到达敬老院,敬老院院长对我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院长带我们参观了敬老院并详细介绍了敬老院的规模、构成等等。敬老院主要接收65岁以上的三无老人,本着自愿与推荐的原则,老人与敬老院签订协议。敬老院现有老人40多人,其中90岁以上2人,80岁以上8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有7人,盲人1人,聋哑人2人。敬老院为每位老人房间配置电视、暖气、电扇等基本设施,敬老院各项条件正在逐步改善,老年人活动中心正在建设。老人的一日三餐由食堂定时供应,食堂每逢过节会为老人加餐,大家围坐一起吃水饺。敬老院每年为老人提供冬夏衣服各一套,每月给老人30元零花钱。敬老院的日常工作包括每天早晚的检查(房间、卫生、健康),打扫卫生,及时处理老人遇到的问题,工作十分繁琐。在对院长的采访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院长和工作人员对老人的关爱无微不至,敬老院工作十分繁琐,大家毫无怨言,时刻为老人着想。当我们问及院长工作感触时,院长对我们说:“老年人问题十分繁琐,要照顾到大家的方方面面,十分不容易,当遇到问题时,要敢于担当,不回避,问题越早解决越好。要热心为大家服务,老年人工作不好做,我愿与他们同吃同住同生活,心连心。”

篇3:关于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目前,中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时期,老龄人口居世界首位。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2 亿,占8.87%[1],郑州市65 岁以上的老人有61 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16%,已随着全国的节奏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这一现象正在日趋严重。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应集中社会力量解决老人养老问题,另一方面更应该关注养老的主体老年人们的生活状况。为了更进一步了解目前郑州市敬老院入住老人的生活状况,我们选择了部分敬老院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结合郑州市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老龄化引发的老人赡养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实际,随机选择郑州市颐和敬老院和银水河敬老院作为调查对象,针对入住老人的生活状况做一些探索研究,进行较为细致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以郑州市颐和敬老院和银水河敬老院为调查对象。颐和敬老院2004 年上半年创办,目前有151 个床位,10 名专业服务人员,老人入住率达80%,有相应的健身设施、医疗室、附属医院,是建设相对成熟的敬老院。银水河敬老院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目前有床位51 张,8 个服务人员,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三)调查时间

2013 年7 月1 日至2013 年8 月1 日。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样本的收集。共发放问卷50 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8 份,问卷有效率达96%。由于大多数入住老人的文化水平都很低,无法自己填写问卷,在调查中主要是采取自填式问卷的形式,即由项目组员对每位老人进行访谈,再由组员填写问卷,并作好访谈记录,获取感性资料。最后对调查所得的数据录入Excel 2003 制作表格与图表进行处理分析。

(五)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内容主要涉及被访老人的年龄、性别、子女等基本情况,以及经济状况、生活满意度(涉及到敬老院的膳食条件、周边环境、文娱健身设施、服务等内容)、精神文化生活,健康护理状况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年龄、性别结构

此次参与调查的48 名老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共20名,占总人数的41.7%,女性28 名,占总样本的58.3%。分年龄段看60~79 岁和70~79 岁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1.3%和39.6%,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比有增大的趋势,80岁及以上年龄段女性老人所占比例为16.7%高出男性12.2个百分点,说明女性高龄化趋势逐渐明显。

(二)与子女院友关系

在被访老人中,无子女户占28.6%。子女每周至少探望一次的老人占16.7%,子女不但关心其生活状况,更关心心理感受。一个月才探望一次的占46.7%,这部分老人明显缺少亲人和社会的关爱,儿女不孝顺是其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子女忙于工作或居住外地。调查中发现有4.8%的老人因为性格等原因与院友关系相处很不好,经常会与院友发生小摩擦。与院友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人在敬老院的生活质量,因此作为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经济状况

在被访老人中,以子女亲友给予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比例最高,占到46.6%,有20.7%的老人有退休金,还有28.3%的老人靠社会福利生活,个别老人还有一些其他补贴。总的来看,大部分老人的经济处于基本够用而无结余的状态,支出上主要为敬老院每月所需缴纳的费用和医疗费用,普遍反映医疗费用难以承担。此外,还有偶尔的人情开支。

(四)生活满意度

对于入住老人生活满意度的调查,涉及了住宿、膳食、周边环境、文娱健身设施、服务人员和养老服务六个方面。对住宿条件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共占21.4%,均觉得宿舍无饮水机或开水瓶很不方便,或者是与室友关系不够融洽住着不舒服。有26.2%的老人对膳食条件不满意,7.1%的老人很不满意,究其原因,一是饭菜太硬,不利于老人咀嚼和消化,二是不合胃口,三是饭菜单一。有17.5%的老人对周边环境不满意。文娱健身设施方面,表示满意的只有15.4%。在调查中发现,颐和敬老院有一般公园配备的健身设备,有医疗室,但银水河敬老院设施较欠缺。有12.5%的老人对于养老院服务人员的服务不满意,主要是对于老人的需求不能及时满足,这和服务人员专业素养和数量欠缺有关。在总体养老服务方面,表示满意和一般的占到被访老人的87.8%,说明敬老院对于绝大部分老人而言是比较适合养老的场所。

(五)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调查中发现,许多老人表示敬老院没有专门的休闲娱乐场所,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多位老人均表示很盼望自愿者的到来。空闲时间无处可去,无事可做,会使得老人们长期压抑,久而久之老人可能就会出现孤独、衰老、忧郁、无助等心理疾病。文娱活动的举办频率也很低,敬老院对于老人的精神生活方面考虑还不够周全,老人入住敬老院不但应在物质生活上享受到方便,更应丰富其精神生活,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真正达到健康老龄化。

(六)健康护理状况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往往需要别人的照料,敬老院正好提供了这种需求,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研制,许多敬老院不愿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在调查中发现养老院对于已入住老人的护理也较不足,能经常为他们做护理的只占被访老人的10.5%,无健康护理的占23.7%。造成健康护理严重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缺乏,有的服务人员甚至未经过专业培训。由此可见,养老机构在这方面还需加大投入,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

(七)来院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因身体状况需要照顾所占比重达42.6%,成为来院的最大原因。其次就是为子女减轻负担占了23%。除这两项外,还有缺少伴侣、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不和等因素。

(八)入住老人对敬老院意见及建议

在调查中许多老人希望敬老院能对以下几方面做出改进:(1)增加工作服务人员的数量;(2)经常变换菜谱;(3)降低收费;(4)增加娱乐活动场所,能提供出去走走的机会。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入住敬老院的老人生活上依然面临着一些困境,总结如下:(1)老人体弱多病,缺少护理;(2)老人缺少亲人、社会的关怀,出现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3)文娱设施简陋,精神文化生活缺乏;(4)院方的发展困难,制约老人入住质量的提高。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第一,运作资金缺乏,来源单一;第二,医护人员缺乏;第三,服务质量低质化,服务内容单一化。

四、对策与措施

(一)鼓励“造血”和资金注入两不误

资金是制约改善入院老人生活质量的瓶颈。所以,一方面,要鼓励养老院发动身体健康、行动自如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这样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打发闲暇时间,生活有了目标,老人们的精神面貌也能焕然一新;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养老机构,从而扩大规模,改善基础设施,丰富其服务内容,最终提高入住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

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功能配合养老机构的发展,一方面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使养老机构能享受一些政策优惠,另一方面还应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尤其是医疗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应加大对这些技能型人才的培训。

(三)加大“尊老、敬老、爱老”的宣传,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爱老人

在全社会加大宣传尊老爱幼的美德。一方面,发动企业,团体、个人加入关爱老年人的行列,走进敬老院,让老人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使其寂寞的心灵得以慰藉;另一方面,作为亲人更应该多抽时间去敬老院看望,陪老人聊聊天、唠唠家常,不要让家人的爱被工作掩埋。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配备必要的文体设施。一方面,可强制要求养老机构必须具备必要的老年文体设施方可开办;另一方面,敬老院应配备相应的文娱工作人员,比如教老人唱歌、搞娱乐活动等,活跃老人的闲暇生活。

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郑州市已随着全国的节奏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基于此背景,通过实证调查,分别从性别、年龄、经济、精神文化、健康护理状况、与院友的关系、生活满意度、来院原因等方面对敬老院入住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这些老人生活上面临的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篇4:关于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敬老院是集中供养农村五保户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是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单位,是农村养老方式的重要表现形式。

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稳定,关系到我国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村从50年代开始创办农村敬老院,形成农村机构养老的雏形,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敬老院的投入,一批批建设质量较高、设施完善的农村敬老院茹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农村敬老院建设迈上了新台阶。目前,新建农村敬老院都参照了民政部颁发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科学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提高了房屋的装修设计水平,增加了相应的医疗器械、娱乐休闲设施、健身器材等,多方面提高了五保老人的物质生活质量,基本上满足了五保老人生活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颐养天年的环境。

目前,生活在农村敬老院里的五保老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是,他们基于物质生活需求而又高于物质生活需求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却成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很多人,包括许多管理者,都片面的认为:对生活在敬老院里五保老人,只要吃好、穿好、住好,生病了及时就医,就算是完成工作任务。敬老院只重视解决温饱问题而忽视了其他需求,仅仅满足物质需求是远远不够的,五保老人与周围的人际关系、精神、心理等软环境对于他们“老友所养、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也有重要影响。也就是说:人类的精神需求是以物质需求为基础而又高于物质需求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任何人都会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生活在敬老院里五保老人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不会例外,他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以后,同样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当他们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洛斯的人类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求可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人在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高一级需求的追求。如果一个人的衣食住条件尚未得到保障,那么他会全力以赴的工作,以获得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在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他才会考虑如何进一步学习,如何获得成就,如何得到他人的尊重,如何自我实现等。

一、当前生活在敬老院里的五保老人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

通过与五保老人的接触和考察可以看到,生活在农村敬老院里五保老人面临的问题有:

(一)人际关系沟通不畅、亲情的缺失造成了他们扭曲和孤僻的性格。从定义上来看: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这就决定了他们没有或很少有近亲属。即使有很少的亲属近亲属,由于受到各种经济条件和地域的限制,也只是在逢年过节偶尔来探视一下。这种低频率的交往很难归他们带来亲情的支持与满足。同时,他们与村干部和其他五保老人的沟通与互动也不尽如人意。尽管村两委干部在五保供养工作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他们的责任也只是维持在吃饱穿暖不出问题上,也就是在物质尽量给于满足,至于沟通互动、精神慰藉,所访的五保老人没有更多更好的评价。对于年龄相仿、经历相近的五保老人之间的沟通也仅限于聊天串门,能够在生活等方面提供帮助的并不多见,而耳闻目睹的却都是他们之间因为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长期以来人际关系、亲情的缺失,使他们逐渐形成了不同常的孤僻、矛盾人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文化娱乐活动的枯燥、单调不能满足老人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我们在敬老院所能看到的娱乐活动大都是打牌、看电视。虽然大部分敬老院都设置阅览室、文娱活动室、棋类室等,但是受受教育程度底的限制,五保老人很少或根本不到阅览室看书读报,根本原因就是读书看报超过了他们的文化能力。大众的娱乐方式就是,几个人聚在一起打牌,要不就是在院子里晒太阳,无聊的消耗着时间,等待着下一个太阳的升起。尽管他们知道这样生活并不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基于“求知需求”和“健身需求”而设计的满足途径,并没有适应五保老人的实际需求,没有充分发挥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的作用。

(三)社会参与减少和社会角色降低使他们产生了复杂的自卑、封闭心理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五保老人和其他人一样,拥有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利和义务。有公平参与一切社会事务的权利。作为农村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由于年老体弱生理自然衰退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利益关系和分配原则的重新洗牌,使身背“五保户”标签的五保老人,普遍产生自卑心理,自我抑制,基本上退出社会生活,很少甚至不在参与同时人们也不愿他们参与各种社会事务和社区活动,同时社会各界也没有积极提供社会参与机会和平台。人们普遍认为他们的社会角色就是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吃饱吃好穿暖才是最重要的,别的都可以被忽略。

(四)健康生活的意识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怎样生活才是健康的?生理上的健康是生存的基础,然而心理上的健康同等重要。如果心理上不够健康或心理扭曲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产生问题。因此在重视生理健康的同时,不能忽视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心理健康必生理健康更为重要。然而,农村敬老院并没有条件设立心理咨询室,对有心理问题的老人给于心理治疗和关注。因心理问题得不到宣泄而走向极端的事件,各种媒体时有报道。目前农村敬老院所能做到的不外乎生病了及时就医,仅此而已。同时治疗和预防是相辅相成的,提倡健康生活每一天就是不但要治病,更要防病,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教育,积极有效的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才能保障五保老人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

二、社會工作介入

针对生活在农村敬老院五保老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当前农村敬老院在政策和制度上的短板,把社会工作引入农村敬老院,在农村敬老院设立社会工作岗位,由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能够大幅度提升农村敬老院的服务水平,给生活在这里的五保老人更好的福祉。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帮助生活在农村敬老院里的五保老人解决他们面临的和潜在的问题,恢复和增强五保老人社会功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敬老院的里生活,健康的安度晚年。

(一)个案工作介入敬老院工作

个案工作是指运用妆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一连串的专业工作,帮助草鱼困难的个人和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态,促进其正常生活的过程。

首先,社会工作者,准确运用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通过询问、咨询、家访、查看档案等方法收集五保老人的详细资料,然后在认真评估五保老人的问题与需求的基础上,与老人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针对老人的不同问题与需求,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和治疗模式,与老人面对面、个别化的开展个案辅导。在具体实践中,可以积极主动与老人聊天沟通,倾听他们的诉说,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中的压力和孤独感。同时,结合敬老院的日常工作,在老人入住时就建立五保老人的档案,随时掌握五保老人的思想动态,及时有针对性地为五保老人提供社会工作服务。

(二)小组工作介入敬老院工作

小组工作是以群体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它是经由社会工作者的策划与指导,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组员改善社会功能,促进其转变和成长,一达到预防和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目标。

彼此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经历,使生活在敬老院里的五保老人有着问题的共同性和相似性,这就为小组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实务中,我们所开展的小组工作是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指导,将两个以上具有共同或相似的问题和需求的老人组织在一起开展互动活动的团体。正是由于有共同或相似的问题和需求,参加小组的组员一般会对小组产生认同感,组员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进而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社会关系氛围。在具体实践中,针对一些老人的具体情况,可以开展一些沟通小组、互动小组、情感支持小组等,也可以把一些有着共同爱好的老人组成不同的兴趣小组,有针对性的开展有益的活动,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老人创造彼此交流、丰富生活、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培养他们对敬老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团体意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敬老院里的生活。这种工作方法主要是通过组员之间的支持,来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当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

(三)社区工作介入敬老院工作

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的方法和活动。

社区工作介入敬老院的目标是通过整合和链接社区正式和非正式的资源,为五保老人提供优质服务。一方面社区可以为老人提供从危机干预、日常照料、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社区支持网络,推动五保老人社会活动的参与,实现自我价值,满足五保老人参与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在具体实践中,社会工作者统筹安排社区里的一切资源,包括各种志愿服务为老人提供健康检查、健康教育、心理治疗、文化生活、日常照料等方面的服务。同时,社会工作者积极培养老人的兴趣爱好,鼓励老人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的社区活动,帮助老人在社会参与中获得尊严,感受自己生命的意义。

总之,社会工作能够提供的服务契合五保老人的问题和需求,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工作的介入农村敬老院的工作中,对于转变传统敬老院的工作理念,提升敬老院的服务质量和档次,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理论知识和价值观,不仅为传统的敬老院注入生机和活力,使农村敬老院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而且,社会工作的介入更好的满足了老人多方面的需求。

上接第558页

通过数字电能计量系统与传统电能计量系统的直接比对,在额定功率条件下,A类不确定度达到9.0x10-5置信概率达到97.15%,功率误差为1.013%。

4结束语

数字化变电站采用了电了式互感器、合并单元和数字电能表等高新技术产品,有效的提高了整个变电站的电能计量精度。但是由于电了式互感器和数字电能表等基本原理及输出形式都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传统的校验方法和校验设备无法适用,成为制约其推广的瓶颈。本文分析了现有的电子式互感器和数字电能表的现场检定技术,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一种数字化电能计量的现场整体检定方法,该方法原理简单,思路清晰,数字化变电站中电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能有效的解决能计量的现场检定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国营,周尚礼,孙卫明等.数字化变电站电能计量装置的量值溯源研究[J].赛尔电力自动化,2010(87)

[2]王鹏,杨志良,钟永泰,等.一种全数字化高压电能计量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6):70- 72

[3]张蓬鹤,何俊佳,陆以彪,等.电子式互感器误差校验装置的研究[J].电测与仪表2009.46(1):57- 60

上接第559页

能有人,这样也可以保证装载机顺利作业。

(8)在装卸木材的时候,木材不能从驾驶室中穿过,而且抓具不能碰触的车辆,以免发生意外。在拖车的时候,只能有车辆不可以有行人。

(9)要控制装载机的高度,让其高度与电线保持在安全距离之内。

(10)一般装载机不在夜间作业,如果要在夜间作业,那么要做好照明工作,保证作业的位置有足够的亮度,可以保证作业顺利进行。如果照明系统不到位,那么会影响作业。

(11)装载机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要对其进行维护,而且在维护装载机的时候,要按照说明书开展工作,以免造车其他的影响。而且还要去规定的地点维护,维护人员都是有经验的,这样才能保证维护的效果。

(12)在结束了装载工作之后,要清理现场,尤其是装载机上的泥土或者是其他杂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林用装载机的操作以及注意事项,在日后的使用中可以按照这些方法操作。而且文章简单的分析了装载机的定量。装载机在工作的时候,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将装载机的效率提高。此外还要让操作装载机的人员有操作能力,安全驾驶装载机,保证在驾驶的过程中,一切都是安全的。工作人员还要知道装载机的结构以及性能,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保证装载机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泽旭,王立海,刘铁男,等,多功能集材机三角履带主参数确定[J],森林工程,2014.30(1):79-83

[2]刘维华,王丽媛,刘毅,基于 01023 的装载机工作装置动力学分析[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3(10):38-42

篇5:关于暑假敬老院的实践报告

实践目的:培养自己的爱心,与老人交流感情,学会与人沟通

意义:1.让我懂得了劳动来之不易,奉献是劳动的最高境界。2.理解、平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溶剂。3.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4.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5.面对以后的工作,现在所学的专业,要正确对待自身不足,不断改进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放心,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现将此次敬老院的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去敬老院的主要内容是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洗洗衣服,剪草坪,最多的是给他们聊聊天,从和他们的聊天中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大多数是因为家里儿女不管才不得已来敬老院度余生,也有的是与子女、儿媳吵架,生活在一起很委屈,还有的是采集老人,还有的老人根本没有子女,孤身一人,生活过得很累。我的到来虽然不能带给老人特别的感情,有的也只是卑微的帮助。聊到很开心的事,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才是我此次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和他们内心深处,也许少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亲情之间的温暖,他们需要的也是别人的帮助和关心。在老人口中他大多数都是“五保户”,受国家和社会的帮助,即使在敬老院也不需要花费自己的一分钱,国家反而会支助更多的钱让他们有生活基本费度过余生。听着老人们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拥护,我从心中也感到了无比的自豪和开心。大的道理不用说,也是一名学生,受到资助才得以在学校继续认真学习。而且国家财政投出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对农村这一方面。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才是国家政策实施好的最好见证。从这次暑假敬老院之行我有太多的体会:

一、劳动来之不易,而它的最高境界是奉献。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的人是最幸福的。做一个有幸福感的人,必须要奉献社会。要在不断的自我砥砺中走向成功,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有坚实的理想信念,以正确价值观作为引导,要不断追求自我发展,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参加此次我得到更多的是感动,此次我觉得自己并没有为他们做很多事只是单纯地聊天,而他们却是很热情,我头一次受到这么多老人的欢迎,我并没有提很多营养品去看他们,反而我回来的时候他们却硬要塞吃的东西给我,我反倒不好意思了。看着他们送我出门,向我挥手告别,那时的我别提有多高兴了。我感觉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其实小小的幸福就来源于一次善意地帮助别人。

二、理解和平等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溶剂。

这些老人虽说个个年纪大,头发也花白了,身体也不行了,做事也迟钝了,但是对他们的平等,甚至应该是更好的照顾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份孤单和对死亡的恐惧。我对他们的谈话也故意尽量少提到“儿女、家、死”等字眼,我对他们的理解换来的是他们对我的喜欢,他们刚开始对我都不爱讲话,我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时间一场,他们反倒什么事情都愿意给我讲,他们那时的童年,他们那时的上学,他们那时像我这么小的年龄的时候怎样!嘿嘿!听着他们那时的趣事反倒更开心,时代不同,观念不同„„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这么简单,以理解和平等的心态对待别人,别人更会以朋友的身份给你更大的帮助和快乐!

三、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实践对认识有决定性作用,认识对实践有具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以前对敬老院的概念仅仅停留在有老人在里面居住,通过这次更深层次的接触,才知道这里面的每一位老人都有内心深处难以讲出的辛酸历史。我也才知道现在的社会和现在的家庭中的子女他们的想法,还有社会所存

在的问题以及应该怎样解决问题,它们需要社会以及国家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也许我应该更加问问自己,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以及自己对父母以后应该怎样„„

四、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

中华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孝”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的首位。一个人如果孝道不能遵守,他将难以具备其他的美德的。孝道之人,无论他处于多平凡的职位,也许他拥有更多的财富,都将得到人们的称赞。反之,得到的是道德的批判。人人都应该孝敬父母,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孝敬父母也是每一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敬孝敬,孝在前,敬在后。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唤醒那些不孝的子女,他们狠心将父母撵出家,让他们衣食不安,无处生存,有的甚至沿街乞讨,子女反而在家吃喝,不顾父母,父母昔日对他们的恩情现在已化为灰烬,有的只是道德丧失和良心泯灭。这种类似的例子在农村特别多,特别是与儿媳生活在一起闹矛盾,只是公公婆婆离家出走的例子甚多,留给他们的是道德批判和社会舆论!

五、对自己以后的工作的指导意义。

以后自己面对的不仅是别人,更多的是社会,我应该正确对待工作上的自身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做到最好,做一名好老师,好女儿,好公民!虽然现在参加的实践的地方是一个小小的敬老院,但是它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如果我以后是一名小学英语老师的话,我以后参加工作,进入社会,面对的更多的是压力和竞争,面对的不仅仅是老人,还有小孩、家长、学校领导等。那我现在不仅要学好英语这个专业,还要面向学习儿童心理教育与发展等有关小学儿童方面的书,了解他们的心理,从而尽早地发现他们的问题,指导他们,开导他们。课堂上不仅要与小孩互相沟通,让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也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活跃、开心的课堂。课后多与小孩进行交流。游戏、奖惩、沟通共同使用才是让孩子快乐学习的法宝,从而让他们喜欢学习,而不是害怕,厌倦学习。小孩与家长、领导的建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际分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家长放心!同时多与家长联系,老师与家长多沟通经验让孩子更好更快地成长!我应该不断在实习和总结其他老师的经验上不断提升自己,提炼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此次活动的实践了解,让我懂得了很多,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有许多指导作用,但是我也想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老人们更好地度过余生。我觉得敬老院所存在的问题有:1.敬老院环境设施有待改善,特别是老人的休闲活动场所太狭窄,可增加球类以及网络等设施;2.管理人员应以身作责,管理和照顾老人,及时关注老人的健康;3.餐饮卫生质量应大力提升,合理膳食,让老人们放心吃,身体健康;4.特别是床备设施,有病的老人应有特别照顾,有警报器什么的;5.街道、楼道不应太滑,晚上灯应该保障通畅;6.老人们也可自行组织娱乐活动„„建议:1.国家财政投出应该更加关注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让他们有最基本的生活费;2.社会以及慈善机构以及县级以上的医院人员可以自觉组织下乡,给老人们免费地看病以及慰问表演„3.发挥其舆论作用,对那些孝顺以及帮助老人的事迹进行表扬和奖励,也可以适当地进行“三好家庭评比”,对那些不孝顺的子女可以通过电视台采访或者报纸、宣传栏加以批评;4.对那些行为比较严重的子女,可以鼓励老人们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其正当权益,追究子女的法律责任;

5.党干部以及当代大学生应起带头作用,宣传其孝顺的意义,鼓励村民实践,或者村上看有关电影以及征文奖励„6.学校老师应大力教育孩子孝顺,从小养成孝顺的品质,影响父母和感染他人,或者用熟悉的先进事迹教育孩子,让他们有深刻的印象。7.“三月学雷锋活动”“九九重阳节”等节日的重视,去敬老院、伟人的故居瞻仰„

篇6:关于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们曾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祖国的功臣。为了对他们表示深切的感激之情以及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今年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去了县里的联安敬老院看望并照顾那里的孤寡老人们。在寒冬时节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同时给他们带去春节的节日氛围。

寒假,我回到家乡广东联安镇,开始自己大学生活中第一次社会实践,为了增强自己的韧性,接近并了解社会中最弱势群体,给他们带去郑州大学学子的热情和帮助,我将这次社会实践地点选在了海丰县联安镇敬老院。在为期不长得志愿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当代大学进行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这三天虽然有点儿累,可是我觉得实现了自己身为大学生的价值,更彰显了我们郑大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良好风貌,赢得了周围人的一致好评,我也由此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春节。

联安镇敬老院是县民政局管辖下的一个敬老院,由县政府和社会热心人士捐助而建成。来到这里的老人大多数无儿无女,身体都已经行动不便。他们迫切期待能得到更多社会的关怀。我的到来使略显沉寂的敬老院,一下子活跃了许多。尤其是那些早年丧偶的年过古稀的老人听到我亲切的喊他们爷爷奶奶,都激动的要落泪。从第一天进行实践,我就被这群老人感动着,刚一去,一位奶奶就拉着我去她那先吃点木瓜,每个老人都把我当做自己的孩子,这真是让我很感动。从院长那里我了解到每年都会有好几批大学生来这里进行志愿服务,老人们都很喜欢年轻人这些服务社会的做法。还有几位老人拿着自己的党证,激动地告诉我,党的政策好,国家照顾的周到才有今天这样的舒心日子。我们为老人们带去了软糖果,蜜饯,瓜子,花生以及茶叶,还有几幅春联,为老人们平淡的生活带去了几分节日的气息。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实践任务,我还特地找到自己家乡的同学(现就读于广东药学院),协助我完成这次实践活动。实践开始前,我首先找到敬老院院长了解本院孤寡老人的状况。院长告诉我们,住在本院的老人差不多都是年过70的,部分老人身患残疾,残疾程度又各有不同。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行动不便成了他们生活中的最大障碍。看到这种情况,我感到十分痛心。没有太多寒暄,我就抓紧帮助他们。先从一位全瘫老人开始,他无法行动,身体已经发馊,我拿洗好的毛巾帮他擦拭身体,边擦边和他聊天,从中我们了解到敬老院中护理人员较少,生活基本要靠自己,像他这样的大多数时候是要依赖大家的帮助才行。看到他住的凌乱的屋子,我帮他收拾,把他的尿壶倒掉涮干净,地擦干净,还打开窗子将异味发散出去。我忙着时,不经意间看到老大爷抹眼泪了,他哽咽的说,自己无儿无女,还没有过哪个孩子像我这样照顾他。我笑着告诉他,我是郑州大学的学生,我们一行人是特地来帮助大家的,在这里我就是您的孩子,国家培养我们大学生,我们就应该回报社会。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老人们都认熟了,每当我进入敬老院,老人们就围上来,我也主动和他们打招呼,那种无比亲切的感觉,是我这次社会实践中收获到的最重要的财富。短短几天,我就融入到了老人们的生活中。敬老院的大爷大妈成了我牵挂的亲人。这时我又想到了那位老大爷的话,“你们来了,不图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只要能来,有那份关心我们心意,就都是好孩子,就值得表扬。”而我所想到的却是,这群孤寡老人这样真挚的话语,其实深深的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他们对关怀的热切渴望,希望获得更多的心灵上的安慰。

事实上,这也暴露了我国城乡结合部养老的深层次问题,虽然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年轻时曾为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而晚年却无法让他们享受到社会进步的福利。我看到,基层政府也已经越来越重视民生,开始逐年提高老人们的生活待遇。我从敬老院的大爷大妈那里了解到,这几年他们可以领到更多的政府补助。在敬老院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之前,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敬老院的餐厅中很少有荤菜,饭菜十分单调。这两年不仅吃肉不成问题,每逢过节,都会为老人们包水饺,为老人送来节日礼品,周围的人也开始在空余时间加入到帮助老人的活动中。当老人们说到这里时,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中午,我到餐厅看了一下,这里的菜有荤有素,品种虽然不多,但营养十足。大家有序就餐,有说有笑,生活其乐融融。不仅生活上的补助增多了,老人们还告诉我,医疗卫生条件也有很大改善。今年政府为敬老院新增派了一位年轻医生,大家看病更方便了。而且每年都要为大家进行免费体检,这一点大家都竖起了大拇指,称赞现在的政府为人民办实事,关心老人们的身体健康,是真正为人民办事的好政府。

这次实践中,我特地对住在本院的几个瘫痪老人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帮助,看到他们室内的水桶干了,我挨屋帮着他们打满水,他们无法正常行动,靠拐杖勉强可以动,帮他们擦拭身体,跟他们谈谈心,因为没法走出房门,他们对外边发生的事情都格外感兴趣,我把自己在大学的趣事告诉他们,他们都笑的十分开心,虽然交流起来有一些困难,可老人们还是很满足,我更觉得自己这次实践活动十分有意义。

在这闲着也是闲次实践中让我非常感动的是老人们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院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大家会帮忙打饭打水,帮助收拾屋子,几个细心的大妈,还隔三差五出去买点新鲜的水果,分给那些没法行动的老人。还有些老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院子的空地上开辟出了小菜园,老人们这样说,“着,不如趁着还能动,种点菜,让大家吃着新鲜的。“

篇7:社会实践报告(敬老院)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加强我们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今年社会实践活动我选择了去镇上的敬老院,看望并照顾住在那里的老人。

在年轻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而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们也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离退休干部、军人,也有的曾经是文艺工作者。而在这里,有的是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而感到生活寂寞;有的是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和相似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更能感受到夕阳无限好的生活乐趣。

在敬老院里,负责人向我讲解到:敬老院里大多数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多数患有神经官能症或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而且当地的交通不是非常方便。老人们一看到冒着严寒赶来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刻关心起来,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十分关心我各方面的情况,体现出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殷切的希望和关心。还有一些老人们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与我分享自己当年的“金戈铁马万户侯”的战争岁月,并与我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我也很关切地询问了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与他们聊起了家常,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很快就融入其中。老人们都感慨地说,正是有了国家的各种福利和党的政策才能像今天这样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的生活。更多老人表示同学的到来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和乐趣。我并没有因为酷热的天气埋怨过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热情。因为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中实际上蕴含了巨大的人性价值和人文关怀,它是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大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

而对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听老人们过去的事迹是如此得着迷,有的我还主动跑到外面小卖部买东西给老人。虽然来的时候已经准备了水果,点心和一些日用品,可那些远远不够,于是我会用自己平时的零花钱给老人们买吃的。我从早上到中午12点,走了部分老人的房间并且慰问了老人们。到了老人吃饭的时间,就跟着那里负责分饭的管理员一起帮助老人们进行就餐。有的老人就餐很不方便,需要一边喂才行。这时我早已没有先前那样拘谨,很自然地给老人喂饭,虽然动作略显笨拙。一见到老人们开心的笑脸就心满意足了。我感觉到了一家人似的其乐融融。大多数老人家在这里都过得很开心,他们有时间的时候会在楼下的树阴或者是房间里看一会儿电视或玩一下麻将,也有的是到院子里做一些简单的锻炼。因此,老人们在这里也可以算是晚年安康了。

而在这些天的实践过程中,我不仅为老人们做些日常的事,也经常和他们交谈、聊天,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此进一步增进感情。通过与老人们的聊天,使我明白了很多,明白了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了他们的辛劳,明白了他们对儿女的期盼,更明白了他们对我们后辈的希望„„比如实践的第二天早上7:30,我便骑车来到福利院,发现很多老人都已经早起了,有的还在做早操。于是在上午的倾听与交流中我认识了很多老人。有一位老人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我叫他陈爷爷,是名老红军。我来到这位老人住的房间,等候在门口的阿姨进去和老人说了声,我便健步迎上去,用双手搀扶着老人,跟他做介绍:“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今天我来看看您!”年近九旬高龄的他,慈眉善目,显得十分得和蔼可亲。他笑着说“好!”,并点头表示欢迎。我在房间里仔细地打量了一番,在床的旁边有个写字台,上面摆放着几个水杯。墙壁上挂着一副“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的行书字。字体显得苍劲有力,落款有点模糊不清了。靠近门口有一张旧的藤椅,估计这是老人平常坐的椅子,于是我将老人扶到藤椅上坐下,同时我将水果根据老人的意思放在旁屋的地上,听老人跟我讲他过去的事情。

当我们说起长征的事,老人眼里泛出的了泪光。他说道:“他当年参加过长征,对长征可是十分了解。”他说:“过去的长征很艰苦啊!现在的年轻人还没有经历过这样艰苦的锻炼。”老人很为自己是党员而感到骄傲,他说:“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中国,没有可以让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国和家”。老人家说完,我不禁从心里充满了敬佩!后来我问他:“您做为中国共产党员认为当年长征最重要是什么?”时,使我惊讶的是,老人家居然头头是道地说了四条: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官兵团结,关心群众。一个如此高龄的老人思维还那么清晰这不得不叫人尊敬和佩服!我和老人在一起侃侃而谈,他和我讲述着他当党员和长征的故事,相处得非常融洽,不知不觉好几个小时就过去了。临走的时候我和老人一起合影留念。照完相以后,老人对我说:“照片洗出来以后能不能也给我一张?上面写上你的名字。”“好的,好的,没问题。我过两天洗好后给您送来!”我答道。就这样,我以这样一个结尾,告别了这样一名老党员,那些曾几何时拥有和我们一样梦想的老人们,他们曾经也年轻过。我回家的时候和过来的时候拥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

当然在实践中还有很多富有意义的经历。有一次经过近半天的紧张劳作,将院子里德树枝修理得整整齐齐,不仅亲近了大自然,而且使院内的面貌焕然一新。又有一次,镇上的艺术团也来此汇报演出,为老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在最后的一个节目中,我还和表演人员一起为老人们奉献了一曲《夕阳红》,祝他们老友所乐。节目完后,我们便于老人们促膝长谈,与他们共舞,其中有一个老奶奶在舞台上一曲未了又来一首,始终不肯下来,弄得台下一个想唱歌的爷爷急红了脸,老是张嘴又闭口。唉!人老心不老,其实他们也是有生活的激情的。又有一次,其中有一位老人要过生日。在食堂里,大家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生日聚会,我和其他老人们各自表演了各式各样的节目为这位老人祝生。这位老人十分高兴,真诚地感谢大家所带来的快乐,并和大伙一起分享了生日蛋糕。在这美好的氛围之中,院长激动地说:“这样的活动让我感觉给我们敬老院带来了青春的活力,让我们似乎都变得年轻了,原来我们也可以像年轻人那样高兴地过生日。” 院长是一位中年男子,他对我说:“这里的老人收入主要有三大块,村里、财政拨款,每个人每年600元,街道每人每年200元,民政局每人每年2500元。老人生病时敬老院会报销医药费,政府提供老人的衣着等,通过轮换常年保持有8名工作人员负责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生活状况较好。”我还记得实践中的一天当地的派出所等机构还派出了慰问团来敬老院,那天下午在院长的主持下慰问团的成员和老人们在敬老院的娱乐厅里举行了座谈会,他们首先感谢老人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的贡献,把对老人们的尊敬送到了他们的心坎里。老人们也畅所欲言,讲出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现在生活条件的优越。老少两代人共同畅想伟大祖国的美好明天。虽然老人们的语言很朴素,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热情让我们感动不已,怀着这份感动我圆满地结束了那天的实践活动。

或许我慰问敬老院,已经不再是单纯得来敬老院看望老人。而是怀着一颗真诚的心访问老一辈革命家老一辈人梦想的源泉。我想那个时候已成我人生中重要的回忆,那些可爱老人的笑脸。其实我私下里拍了一叠照片回来,每次翻看这些照片时就会出现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位老人拉住了我的手,在亲自给他们喂饭穿衣时的喜悦时说出的那句话:不是儿女胜似儿女。我心中有点酸酸的,老人们毕竟还是孤独的,他们需要人关心、爱护,敬老院的设施好那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是更加需要社会上人们的一些关注,尤其是他们的儿女。因为正是这些老人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是历史的功臣。而他们现在仅仅需要我们的关爱,仅此而已。老人们平日里都很孤独,儿女大多不在身边,有的甚至没有儿女,他们要的也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金钱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温饱要求之上,有人在身边那是最最开心的了。《常回家看看》里歌词固然写得好,老人要的更是有人陪他们聊聊天、谈谈心、交流一下心声,他们更需要感情上的帮助。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孩童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经历生与死。我们现在还是青年阶段,未来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心中有数。也许当我们走完我们的人生旅程,该休息时,是否也会像敬老院里的那些老人一样,以这种方式度过自己的晚年呢?在敬老院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希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现在我常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看到这段话,我极有感触,我们作为后辈、作为年轻人,真的应该多花些时间来陪陪老人们,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途中走得开心、快乐。

篇8:关于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调查报告

国际贸易的浪潮带来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的蓬勃兴起。为适应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绝大多数出口企业都加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和建设。2008年,冰雪灾害、汶川地震、“三聚氰胺”等事件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由理念走向实践,由被动走向主动。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增强公民、企业及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2008年1月,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自由选择,而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存在着这样一个争议:中小企业应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2010年初,新华社发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60年》,报告指出“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群体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盲点和难点”。2009年以来,以金融危机为契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金融危机下,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困境,如何破蛹成蝶,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实现蜕变的途径。

二、调查过程及方法

1. 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达到如下目标:第一,了解中小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第二,了解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信息披露现状;第三,了解公众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满意度和期望。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主客观原因,探寻可行的途径引导企业把社会责任的履行与披露统一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方面采用问卷调查,问卷类型包括企业问卷和公众问卷两类,均以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方式呈现,而问卷发放方式包括上访、网络、QQ、电子邮件和电话联系等;定性方面以访谈形式进行,与企业管理层或其他内部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此外,在实地调查开始前我们搜集了很多二手资料,用于辅助课题的调查和分析。

3. 调查对象

为了从不同视角了解我国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我们选取了企业和公众两个群体作为调查对象。从样本的代表性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考虑,企业方面包括中部和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中部以湖北武汉的中小企业为代表,沿海地区主要以宁波和义乌的中小企业为代表,此外,部分被调查企业来自广东、安徽、杭州等地。而公众方面的调查对象则以武汉地区的市民为主,部分来自广东、宁波、义乌等地。

4. 调查流程

此次调查从2010年3月正式展开,4月上旬结束,全程持续1个多月。总共发放企业问卷121份,最终回收73份(网络问卷14份,纸质问卷59份),有效问卷62份。其中,电话联系的企业53家,回复愿意接受采访或网络问卷调查的有12家;通过电子邮件、QQ等方式发放网络问卷46份;实地上访发放纸质问卷63份。实地调查点包括三栋商务大楼和六个工业园区,分别是武汉的华乐商务大厦、联合国际写字楼、盛帆工业园、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和欧洲企业园;宁波的慈溪市新浦镇开发区和逍林镇;义乌的金茂大厦和义东工业区。总共发放公众问卷87份,最终回收56份(网络问卷15份,纸质问卷41份),有效问卷48份。3月25日,采访了湖北广电总台城市电视杨宏喜总监(2008年湖北“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家”),获得较为详细的案例资料。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的中小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所占比重高达80.65%,其他包括公有制企业(8.06%)、外资及港澳台企业(8.06%)、混合所有制企业(3.23%)。企业规模在各个层次分布比较均衡,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遍性。行业性质方面,一半以上(62.9%)为工业企业,其他零散地分布于房地产和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及其他行业。

1.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实地调研前,我们获得的初步印象是中小企业普遍缺失社会责任。然而,问卷调查的结果出乎意料,不管是企业的自我评估还是公众的评价,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情况都优于预想和感知。

(1)企业角度

①观念上基本认可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责任最受认可

根据卡罗尔的金字塔模型,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层面的内容。问卷中将其具体化为七个方面,分别为盈利、员工权益、顾客权益、守法、纳税、环保和公益责任,接近三成(29.03%)企业对这七个方面全部认可。其中诠释法律责任的三个方面(守法、纳税、员工权益)是企业认可度最高的前三项,分别为79.03%、79.03%和77.42%。

上述统计结果和杨宏喜总监的观点相一致。受访者表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可以归结为“忠诚”二字:忠诚于法律;忠诚于自己的良心;忠诚于自己的员工;忠诚于公司股东;一切按法律办事是底线。

被调查的62家企业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出现32类答案,有6家只认可其中某一方面的内容,说明被调查企业对于社会责任内涵的认识很不一致。认识的不统一加剧了中小企业应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议。受访的一家私营企业外贸人员表示,社会责任对有能力的企业是锦上添花,对没能力的企业是额外负担。杨宏喜总监表示,“社会责任更多的应集中在国有大型企业讨论,中小企业不应过多讨论。”

②实践中基本都涉及,内部利益相关者更受重视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涉及程度,八成以上的企业选择了“涉及相关内容”或者“内部有明确规定”,说明中小企业在实践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企业社会责任。表示“不大了解”和“完全没有涉及”的企业分别为16%和2%。

企业自我评估中,“保持盈利、寻求发展”和“守法、纳税”得分最高。对企业按重视和落实程度排序形成的62个序列进行赋值处理,在一个序列中排第一的得6分,排第二的得5分,以此类推,排最后的得1分,加总后求得每个方面的平均得分(见式1),得分越高表示企业越重视于付诸实践。

其中:表示某一方面在第i个序列中的排名,α表示某一方面排第一的序列数量,β表示某一方面排第二的序列数量,……,f表示某一方面排第六的序列数量。

由上表可知:第一,最受中小企业重视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盈利和发展,这与企业的本质属性相符。作为经济组织,其根本任务是盈利。第二,企业对股东、雇员等内部利益相关者权益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社区、自然环境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第三,虽然政府也属于外部利益相关者,但与其相关度最高的“守法纳税”一项仍然得分很高,这是企业社会责任观念中法律责任最被认可的现实表现。

③管理者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影响大

接近九成的被调查企业认为管理者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影响非常大或比较大。6.56%的企业持中立态度,只有4.92%的企业认为管理者的素质和理念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没有影响。管理者对企业行为影响大,这是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中国特色,更是我国的中小企业特色。由于规模小,组织结构不完善,企业的营运管理基本是所有者说了算,这直接导致企业是否践行社会责任也深受管理者个人影响。杨宏喜总监表示,“企业的文化其实就是领导的文化,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社会责任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2)公众角度

①基本满意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公众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打分中,“保持盈利、寻求发展”、“保障员工权益”、“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守法”和“纳税”六个方面获得最多的评价是“满意”,“保持盈利、寻求发展”、“纳税”和“守法”三个方面让半数以上的公众满意或非常满意,比重分别为62.50%、52.08%和58.33%。

对数据进行赋值处理,获得“非常满意”评价的得100分,“满意”的得80分,“说不清”则得60分,“不满意”得40分,“非常不满意”得20分,按每一项的比例求得最终得分(见式2),得分越高表示越满意。

其中:α表示某一方面获得“非常满意”评价的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表示某一方面获得“满意”评价的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表示某一方面获得“非常不满意”评价的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

由上图可知,公众对“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满意度最低,得分不到60分,这与企业对这两方面重视程度最低相吻合。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得分都达到及格水平,表明公众对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基本满意。

②期望企业改进员工权益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虽然最不满意的是中小企业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的情况,公众最希望他们改善的却不是这两个方面,而是保障员工权益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显然现实中改进后两个方面显得更为迫切。

而原以为与消费者关系最密切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应该会最被希望改进,结果竟获得和“保持盈利、寻求发展”一样多的票数,这表示对企业改进二者的期盼是一致的,一定程度上说明公众是理性的,能够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改进寄托在企业自身得以发展的基础之上。

2.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

历数我国已经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绝大多数是大型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也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但多数以零散、非独立的方式呈现。和履行情况相比,中小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确实薄弱,一方面是对成本效益的考虑,另一方面是总体上缺乏信息披露意识。

(1)企业角度

①过半企业有信息披露意识

对披露社会责任信息,22.95%的企业表示有专职部门或人员负责,32.79%的企业表示必要时会选择性披露,两种情况都属于具备信息披露意识。选择“不会专门考虑披露”、“基本没考虑过要披露”或者“完全没涉及”的企业,说明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意识很弱或没有,这部分的比重为44.26%,略少于有披露意识的群体。9.84%的企业完全没有涉及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问题。

杨宏喜总监表示,“自己做好了,自然有人帮你宣传的,不需要花钱请别人帮你宣传。”这种朴素的观念透射出部分中国企业的选择,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让国人惧惮于宣传自我,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弱化了主动的信息公开。

②社会责任信息多以附注形式披露

被调查的62家企业里,47家涉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务,其中12家(25.53%)已经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另外35家主要是在财务报表及附注补充披露或者其他叙述性说明里公开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

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基本涵盖了“盈亏、分红”、“纳税情况”、“员工待遇”、“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情况”、“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七个方面的内容。但是,七个方面都公开的企业极少(6.38%),绝大多数只是披露了其中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内容。

“纳税情况”和“员工待遇”两项公开概率最高,均达到61.70%。对外披露“盈利、分红”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情况的企业也较多。这四者直接的交代群体分别为政府、雇员、股东和消费者,而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的情况进行公开的企业就偏少,这三者都不存在具体的负责对象。当存在直接的信息使用者时,企业披露相应信息的可能性随之增大。

③主要披露好的,略提不足

一位受访者表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不会披露不好的社会责任信息,国有企业也如此。这一看法与统计结果相符,接近七成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要么只有好的方面(23.4%),要么主要是好的略提不足(44.68%)。23.4%的企业表示好和不足两方面都会公开。

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真实度在80~90%之间的最多,占61.70%;完全真实的占19.15%;真实度处于50~79%的也是19.15%;没有企业为自身信息的真实度打分低于50%。

④多数愿意负担信息披露成本

能否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常常是中小企业成本支出的首要考虑,这是企业发展初期的生存选择。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一般情况下很难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然而,有89.09%的企业表示愿意或在盈利允许的情况下愿意负担信息披露的成本,这可视为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信号,不再仅顾眼前利益,而是学会谋求长远的发展。此外,超过一半的企业表示愿意且有能力负担信息披露的成本。

(2)公众角度

①绝大部分认为有必要公开社会责任信息

被调查的公众中接近八成认为企业有必要(56.25%)或非常有必要(25%)公开社会责任信息,10.41%的被调查者则表示信息公不公开无所谓,不到一成认为信息公开比较没必要(4.17%)或完全没必要(4.17%)。

公众最希望企业披露的是“员工权益”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方面的情况,而希望企业公开“盈亏情况”、“守法、纳税”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情况的人则偏少,显然和前两个方面相比,后三个方面与公众的利益相关程度较低,可以推断,对信息的需求程度和信息与使用者的密切程度呈正相关。

②半数以上不满意目前的信息公开情况

47位被调查者中,有4位对目前企业公开社会责任信息的情况是满意的,19位选择了“说不清”,“不满意”的有20位,加上“非常不满意”的5位,持不满意态度的公众占52.08%,总体上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情况不尽人意。

把公众的满意度量化为分数,“非常满意”的得100分,“满意”的得80分,“说不清”得60分,“不满意”得40分,“非常不满意”得20分,按各选项所占百分比求得最终得分为67.92分。

四、思考及建议

对于承担社会责任,中小企业并没有完全认同。在社会责任领域,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认识不明晰,履行社会责任看重眼前回报,缺乏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意识,企业的理念和行为被动于法律监管层面。

1. 思考

(1)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是什么?

当前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造成部分企业的理解局限于道德和伦理层面,由此认为只有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才有能力和义务去承担社会责任。调查中不少中小企业表示,他们主要的社会责任是解决就业和生产,而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应该是企业可以生存并正常运行。

(2)中小企业该如何将社会责任意识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

如果只是受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才不得已去尽社会责任,这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转变企业发展模式是中小企业未来的出路,而集约型的发展道路需要企业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重视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相信在未来的中国乃至国际市场能为企业创造不小的价值。

(3)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政府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中小企业对自身没有履行某一方面的社会责任,一般有两种回应,一种是“企业生存都成问题还谈什么社会责任”,另一种是“法律法规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当社会在指责中小企业丧失基本的道德和良心时,扮演监管角色的政府部门是否该反思一下自身?企业生存的市场环境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而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是政府部门的职责。

2. 建议

(1)企业: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信息披露意识

调查发现不少中小企业的领导者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私营企业主,许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思想理念跟不上企业现代化的要求。部分中小企业明明做了好事却不愿意宣传,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单纯想做好事,认为没必要宣传。这种原始朴素的观念很难让企业做大做强。所以,既然企业行为是企业主在主导,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及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理念,企业才能以自觉且积极的态度对待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政府:明确社会责任标准,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不少中小企业表示,希望相关政府部门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有更多的担待更多的实际行动。统计结果显示,当前中小企业最期望政府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标准,其次是普及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实施优惠或奖励政策来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而公众对政府部门的期望除了普法外,更多是希望能够规范和整顿信息披露,并严惩违法违规的企业。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官方的重视和倡导往往能够形成一种氛围,调动社会各方都参与到社会责任运动中来。

(3)媒体:理性对待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不愿公开社会责任信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担心媒体的追踪报导,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不少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的理解存在偏颇,更多的侧重于对企业慈善责任的报道,忽视了其他层次的责任。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应该保持理性、客观的立场,针对当下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还应有宽容、理解的态度,让自身的言行对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不是没有作用甚至消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2006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2007,2,26

[2]唐更华:《企业社会责任发生机理研究》.湖南出版社,2009,4,9

[3]屠嘉赵璐李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综述》,《商业研究》.2008,2.

[4]叶陈刚曹波:《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财会月刊》,2008,6

[5]殷格非:《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9

[6]中国社科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09)》,2010,2

上一篇:不向烟花路上走美文摘抄下一篇:云盘小学少先大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