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24-04-11

慰问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通用14篇)

篇1:慰问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这个暑假,我来到了家附近的一所敬老院当义工,在这里进行我这个暑假的社会实践。之前我假期都是想赚一点零花钱,同时也想增长自己的社会经验,所以找的都是一些有报酬的工作。但这个暑假,我想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所以我来到了家附近的敬老院。

我家是一个小镇,跟很多地方的情况一样,大部分的常住居民都是老人和小孩,经济也不是很发达,所以敬老院的条件算不上很好,但还算舒适,人手也不足。当我提出想在这里当义工的时候,虽然他们非常的高兴,但也对我进行了考核,看我是不是真心的想在这里工作。我虽然有一点不高兴,但又感到很欣慰,说明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真心的为老人着想的,老人在这里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虽然这里的条件算不上好,但在他们的努力下,也显得很温馨和舒适。

我每天跟他们一起上班,一起下班。早上八点半上班,下午六点钟上班,中午老人们午休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休息一会。每天我就跟着他们一起,他们做什么,我也做什么。在这里的日子是很平淡的,但我也没有产生厌烦感,我觉得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在跟这里的工作人员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了解了这里老人的一些情况。很少的一部分老人是因为子孙不孝,自己年纪也比较大了,不得不来到这里。但更多的是自愿来到这里的,或者是子女送来的。

很多老人的子女都在大城市生活,他们也把老人接到过那边,但老人在大城市很不习惯,只想在老家待着,子女没办法,又不放心老人一个人在家,所以就送到了敬老院。我以前觉得敬老院的老人都是没人照顾的,或者是子女不孝顺的,觉得他们很可怜。但现在接触了之后,我就不这样想了。因为在这里,都是他们的同龄人,生活过得很有趣。这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也有身体健康的老人。有些老人大清早的就起来锻炼,感觉他们身体比我都好。每天老人们都聚在一起看电视,或者打牌,或者下象棋,生活过得很好,被照顾的很好。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暑假也快要结束了。我离开的时候,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很舍不得我,老人们也拉着我说了很多的话,我想,他们其实也是很想要子女的陪伴的,只是不想给子女添麻烦。以后如果有时间的话,我还会回到这里,陪陪这些老人。

篇2:慰问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xx年xx月xx日,阳光明媚,一大早,我们志愿者协会成员徒步去敬老院。这次敬老院之行在略表心意的同时,更旨在现实客观地诠释和谐二字的涵义,让更多处于黄昏时段的老人感受到社会上最单纯的温暖,让我们更深刻的领会十七大精神。的确,创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更离不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构建。敬老院老人平均年龄超过65岁,其中年龄最高的一位有85岁高龄。我们全体职员者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帮他们布置重阳节日表演会场,一组专门跟老人散步聊天。分工完毕后,同学们就热火朝天的干起来。屋里的老人也都笑逐颜开,与同学们聊了起来。整个大院里除了同学们的干劲还有老人和工作人员的欢声笑语,溢满温馨好似春花开满园!

这次活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篇3:慰问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农村五保老人是农村老年人口中最缺乏自救能力的弱势群体。根据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新修订) 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机构 (非盈利性老年福利机构, 在西方国家亦称“院舍”) 养老将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农村养老的一大发展趋势。但是, 与社会工作发展成熟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的养老福利机构相比,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敬老院在各方面还相当落后。在各省份和地区之间, 也存在不均衡现象。随着院舍机构之封闭性、“机构化”[2]等弊端的日渐显露, 社区照顾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因此, 在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广大农村, 建设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对五保老人施行集中供养是否具有社会推广价值?尚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是否可以介入其中, 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个案背景介绍

本项调查是对社会现象进行直接描述与分析的质性研究, 运用的调查方法有文献法、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W市 (县级市) 地处湖南省西南部, 总人口7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60万人, 全市共有五保对象6700余人。自2004年以来, W市总投资800余万元, 参照相同的规格标准改扩建了7所敬老院, 新增床位278张, 2007年申报2所已开工在建。由于地域限制, 笔者选取带有普遍性的L乡敬老院作为主要参与观察点, 访谈样本主要从该院选取。据L乡民政办统计, L乡共28000人, 人均年收入约2000元, 人均月生活开支约100元。全乡包括孤儿在内的五保对象共计194人。L乡以前的敬老院条件非常艰苦, 利用村里小学的破败房屋, 仅能容纳三四个老人, 无工作人员。现在的敬老院于2006年选址新建, 于2006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L乡敬老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W市农村敬老院现有的规格质量和供养水平, 而W市其他乡镇敬老院的资料则通过政府文献及电话咨询等方式来获取。

三、农村机构养老的现状

1.民政系统下的国家财政拨付

农村敬老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要求入住者须由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交由市民政局统一审核资格。敬老院由市民政局直接领导, 运转资金由省民政厅拨款至市民政局后下发至敬老院。拨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敬老院老人的最低供养金即生活费:每位老人每月170元, 老人可从中领取20元钱零用, 其余金额交予院长统一用于全院老人的日常伙食、医疗和水电开支;二是五保老人供养金:全乡每位五保老人每年825元, 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自行领取, 敬老院老人则不直接领取, 而是纳入敬老院财政。相比之下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水平明显高于院外五保老人。据一位老人介绍, 他们最多隔一天就能吃上一顿荤菜。

2.机构运转的内部自主化

L乡敬老院院长选出3名有文化的老人组成财务管理委员会, 开展内部自主管理。

(1) 资金监管透明公开。

敬老院实行院长一支笔审批制度, 院内一切财务开支经院长审批后方能报帐。财务管理委员会对此进行审查和监督。一切开支均须有经手人、证明人签字。比如, 院长专门负责买菜, 委员会则负责给买回的菜过秤、确定无误后记帐签收, 再交给炊事员。院内财务开支定期公开, 如伙食帐目日清月结, 及时公布。除采购生活用品外, 购置其他设施及办公用品需报上级领导同意后方可购买。财务管理委员会按照上级要求做好一切帐目, 按月向市民政局、当地乡镇报送财务报表, 接受市民政局和乡镇的业务指导和财务监督。

(2) 卫生环境自我维护。

财务管理委员会还负责检查卫生。每位老人都须讲究个人卫生、保持住房整洁;身体条件较好的老人要为室外环境卫生献力, 院内划分卫生区域如走廊、洗手间、水沟等, 并实行专人专管。财务管理委员还会定期在全院开展卫生评比, 对卫生优良者予以肯定, 对卫生差的要求及时改正。

(3) 庭院经济辅助休闲。

为进一步提高老人们的生活待遇, 敬老院还组织老人们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 利用空闲时间, 发展庭院经济。如L乡敬老院开垦了5分左右的菜地, 由身体条件较好的老人负责除草种植各种时令蔬菜, 做到小菜自给有余, 另外, 还养了两头猪。W市其他乡镇敬老院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 积极开垦院内的空坪隙地和村组无偿捐赠的种养基地, 栽种果蔬, 并组织五保老人搞好养殖业, 有的敬老院每年出栏生猪10~20头不等, 年养鸡鸭50~100只不等, 共计鱼塘水面50亩。这些都为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提供了后勤保障, 实现了以院养院。

3.纪律严明的封闭式管理

L乡敬老院长期严抓纪律, 如严禁老人捡拾垃圾或长期外出, 对请假外出者的生活费按常规扣除等。一位老人谈到该院领导时竖起大拇指:“他勤勤恳恳、作风正派、原则性强。”但也有老人抱怨:“院长很严肃”, “晚上7点就关门, 我有时回来晚, 叫好久他都不肯来开门呢”。L乡敬老院院长也谈到自己与老人交流较少, 平时只是询问饮食需求、天气变凉时嘱咐添衣加被、公布财务开支、安排老人劳动等。他的言行更多地流露出一位管理者的威严。

四、农村机构养老的困境

1.贝壳式运作的院舍体制

施行封闭管理的L乡敬老院与外部社会缺少边界互动, 缺少能量和资源的输入与输出、作用与反馈。社会工作经典理论的流派之一——系统理论, 以一种生态学类比的方式将院舍体制分为贝壳与骨骼两种。“院舍……具有安全的优势, 但它会导致规定性思维而非解释性思维……建立规范以确定哪些事情应该做, 试图经由减少负面影响院舍正常运行的未曾预期的事件而使风险最小化。……Atherton认为, 贝壳式运作的院舍体制, 就如同贝壳保护脆弱的系统, 但不允许成长或在壳内的灵活性, 限制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与其相对立的是骨骼式运作, 骨骼提供架构, 生命可以灵活构建且允许成长, 骨骼系统更加开放, 允许跨越边界的有效互动。”[3]L乡敬老院更类似于贝壳式的院舍运作, 其不开放性表现如下:

(1) 社会养老资源未得到整合。

W市农村敬老院与改扩建之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在规格水平上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集中供养率低。L乡敬老院有床位30个, 在全乡集中供养率仅15.6%。W市仅W镇敬老院能提供50个床位, 其余乡镇农村敬老院床位都为20到40个不等。目前, W市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仅5.6%。二是功能设施仅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住房无独立卫生间, 尚未设立护理专区, 除W镇敬老院外, 其他敬老院均未组建医务室。但配备了较简单的活动室, 娱乐设施却较少。三是资金支持还有所欠缺。如工作人员数量少、薪金低;敬老院未给老人配给服装和垫被;敬老院的水电费用等仍需从老人每月的生活费中支出, 政府未能另行支付。

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反映, 敬老院建设已给政府财政不小的压力, 近期继续增加拨款的可能性不大。而社会团体方面, 仅市老年大学志愿者对敬老院进行过慰问演出和捐助。这一封闭系统的“界限很难渗透, ……一旦有了外部环境力量的干扰, 封闭系统往往没有应对力量, ……甚至会导致系统的崩溃。”[4]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加, 现有院舍规格无法继续满足养老需求, 若不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 政府财政终将不堪重负。

(2) 与世隔绝的老人。

院内老人基本上已无对外社会联系, 社会交往限于与院友们聊天、打牌、看电视。敬老院“聚焦于控制性事件, 而非探索或试图理解什么可以发展人们的技巧和能力。”[3]封闭院舍中的老人, 精神生活枯燥无味, 极不利于老人精神品质的提高和自我能力的发展。

(3) 机构养老惠及的范围受限。

在饮食、住房和休闲等方面, 院内老人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都比在院外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要强许多。此外, 农村中大多数老人都是非五保老人, 他们同样也被排除在敬老院的养老功能覆盖范围之外。农村敬老院的功能还十分局限, 缺乏农村社区养老的整体效应。

2.机构服务半专业化

(1) 当地政府缺乏专业意识。

目前, 敬老院人才配备方面的财政投资力度较小。敬老院内部人员仅1名院长和1名炊事员。L乡敬老院院长称其在政府组织的对常德市敬老院的参观学习中获知, 严格地说, 工作人员与院内老人的比例至少应为1∶10, 而L乡敬老院目前仅相当于1.3∶20。院里老人平均年龄71岁, 目前生活无法自理的仅1位93岁的老人, 由炊事员全权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如果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较多的话, 工作人员的压力可想而知。此外, 工作人员的应聘门槛和工资水平都较低:院长限高中学历, 月工资800元;炊事员无学历要求, 月工资400元。业务培训注重政策学习和机构经验推广, 缺乏养老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规范意识, 具有行政性、半专业化特点。当地政府对养老专业的认识较薄弱, 尚未建立起成熟的质量监控机制。

(2) 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敏感性。

台湾学者黄源协说:“机构几乎被视为建筑物 (buildings) 的同义词, ……, 机构化 (institutionalisation) 往往被视为是一种令人感到不快的过程, ……, 冷漠、退缩、缺乏动机, 以及无助感, 主要是由于对其收容者之概括式的处遇 (block treatment) 、例行性, 以及角色的剥夺。”。[2]在L乡敬老院, 冷漠、没有人情味和与世隔绝的程式化等负面效应若隐若现, 目前比较突出的一点是: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敏感性, 老人细微个体利益诉求易被漠视。如在访谈中, 有老人反映有的穷困老人只能用烂棉絮或床单垫床, 他们希望政府能配发垫被和新衣服。有个老人询问重阳节将至, 政府是否会搞活动、送烟酒。然而, 林院长和另一些老人对此一笑了之, 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奢求。这或许与五保老人贫苦的人生经历、较低的需求层次有关。有位老人多次提出要在住房门口修建水台 (公共洗漱间在走廊尽头) , 院长对此向笔者说明了资金难处, 又联系这位老人好吃懒做的流浪经历将其称为“懒汉”。但林院长为老人服务的爱心与热情不可否认, 由于物价上涨, 为改善老人生活, 他向上级部门申请将老人每月150元的最低供养金增加到了170元。然而, 院长主观上愿意做一名服务者, 客观上他又必须充当管理者, 由于其文化程度较低, 又是非养老专业人员, 致使他对老人的内心需求缺少一种专业敏感性。并且, 在仅有2名工作人员的条件下, 院长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这些都使得他的工作捉襟见肘, 难以两全。

五、社会工作理论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中的可行应用

“服务者”是养老机构工作者应有的角色定位, 专业、规范的老年服务离不开老年社会工作的指导。美国社会工作者全国协会 (NASW) 认为“社会工作是向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和社会提供人道的和有效的社会服务, 其目的是增进他们的社会功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7]但是, 由于财政困难, 地方政府不大可能在敬老院中引入社会工作者或开展系统的专业培训, 而要使文化素质较低的现有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社会工作方法也难度较大。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借鉴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精髓, 以专业价值理念来指导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较为规范和人性化的服务, 并以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8]为辅, 优化、再造和升级服务能力。而在政府层面, 则应适当发挥社会工作的资源整合作用, 进而拓展机构养老的功能。

1.“助人自助”理念的介入

L乡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对机构的资金、卫生、庭院经济等进行自主管理, 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不谋而合——强调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以提升其自身能力进行自我帮助。民主管理在增强全院老人心理平衡感的同时, 也使财务管理委员会的老人得以发挥个人优势。他们谨言慎行, 赢得了其他老人的信任, 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其受损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关系, 提高生活满意度。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功能之一, 即指个人与社会的双重发展。在具体实践当中, 应继续发掘老人的潜能, 建立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起所有老人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使其改变被动享受服务的依赖状况, 重燃生命活力, 刷新余生价值。

2.以人本关怀重塑服务灵魂

服务者专业敏感性的缺失好比失去了服务灵魂, 犹如有形而无神, 行到而意未到。社会工作有着深厚的人本主义理论渊源, 社会工作的实务原则强调“尊重”、“接纳”和“非批判”, 服务者须从价值观上尊重和接纳老人, 不拒斥老人与自己相左的观点或不合乎常规的行为。当老人提出要求时, 要防止以主观臆断为老人贴标签的做法, 应尽力理解其行事作为的背后原因。比如那位要求修水台的老人, 我们先不论他的建议是否切合实际, 也不追究他是否像院长说的那样生性懒惰, 只说老人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要求, 他究竟还有哪些需要。这个老人究竟是因为太懒、还是因为腿脚不便才提出要求的, 没有人知道, 工作人员未能了解他的真实感受。而要想了解老人的内心感受, 就应以高度的专业敏感性与老人保持真诚的交流与沟通, 在交流中表达共情 (sympathy) , 对其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并遵循“个别化”原则, 根据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来提供服务, 以人本关怀重塑服务灵魂。

3.向骨骼式运作发展, 拓展农村机构养老的功能

(1) 拓宽筹资渠道, 整合社会资源。

整合资源是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功能。敬老院单一依靠政府财政, 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在有条件的地方动员社会力量以合资、入股、购买或租赁等方式参与现有福利设施的改造和扩建, 探索多元化投资、企业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 逐步实现由国家福利事业型向社会公益事业经营型的转变。此外, 还应拓展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理想的社区照顾注重“在社区内的照顾 (care in the community) ”, “由社区照顾 (care by the community) ”和“与社区一起照顾 (care with community) ”。[9]五保老人基本上已无法从家庭获得养老资源, 因此, 来自熟人社会中亲友邻里的支持格外重要。可尝试将院舍机构建于老人熟悉的社区环境中, 发展社区助老服务, 由亲友、邻里或其他志愿者提供非正规照顾。

(2) 扩大院舍外延, 辐射养老功能。

以院舍为物质载体和中心原点, 将其养老的社会效应向整个社区辐射。若条件允许, 可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非五保老人入院享受有偿服务以增加敬老院收入, 进而扩大院舍养老资源受益面, 使社区更多老人接触这种老年生活方式。另外, 可利用院舍资源丰富院内老人乃至社区老人的精神生活。社会崩溃与重建理论 (social breakdown and reconstruction theory) 认为老人容易成为依赖者, 社会应重建老年人的信心与适应技巧, 避免老人社交生活的瓦解。[10]可经常组织老人外出活动, 也可利用敬老院为场地开展各种农村老年文体娱乐活动, 将社区内更多的老年人吸收过来, 以满足老年人的娱乐休闲、人际交往等多层次的需求。通过积极向外延伸敬老院的社会养老功能, 打破老年人被相对隔绝的状态, 从而延缓其社会化的退化程度和边缘化速度, 使之保持乐观的精神, 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品质。

六、结论

院舍照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封闭性、“机构化”等弊端, 但是正如吕新萍所认为的, “尽管社区照顾模式长远来看具有很强优势, 但基于我国内地的社会经济环境, 院舍照顾的主流养老模式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并发展”。[11]不过, 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忽视社区的作用, 相反, 在院舍与社区之间, 我们可以寻求一个平衡点。

我国内地农村敬老院普遍具有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特点, 以社会工作理论中的系统和生态理论的视角来分析, 它属于一种贝壳式运作的院舍体制。在内地农村养老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 要想提升机构服务质量, 打破呆板的贝壳机制, 就需要有选择性地借鉴和移植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 来指导敬老院的工作。具体而言, 就是要通过“助人自助”、人本主义等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介入, 循序渐进地提升农村养老机构服务者的业务水平, 同时, 在政府的合理引导下增强机构系统的开放性, 加强社会第三部门的介入, 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并适当拓展院舍养老的外延, 将院舍与社区结合起来, 建立多渠道、多维度互补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模式, 使农村养老机构向骨骼式运作的院舍体制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2006-01-21.

[2][6]黄源协.社区照顾:台湾与英国经验的检视[M].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0.

[3][5] (英) 佩恩, 马尔科姆著, 何雪松等译.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4]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7.

[7] (美) 查尔斯, H.扎斯特罗著, 晏凤鸣译.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8]张惠.五保福利院服务人员的激励初探——基于湖北、河南、云南农村福利院的调查研究[J].时代经贸, 2007, (02) .

[9]蔡汉贤.社会工作词典 (第四版) [M].台湾:台湾社区发展杂志社, 2000.

[10]王裔艳.国外老年社会学理论研究综述[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04) .

篇4:慰问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农村敬老院是集中供养农村五保户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是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单位,是农村养老方式的重要表现形式。

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稳定,关系到我国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村从50年代开始创办农村敬老院,形成农村机构养老的雏形,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敬老院的投入,一批批建设质量较高、设施完善的农村敬老院茹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农村敬老院建设迈上了新台阶。目前,新建农村敬老院都参照了民政部颁发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科学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提高了房屋的装修设计水平,增加了相应的医疗器械、娱乐休闲设施、健身器材等,多方面提高了五保老人的物质生活质量,基本上满足了五保老人生活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颐养天年的环境。

目前,生活在农村敬老院里的五保老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是,他们基于物质生活需求而又高于物质生活需求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却成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很多人,包括许多管理者,都片面的认为:对生活在敬老院里五保老人,只要吃好、穿好、住好,生病了及时就医,就算是完成工作任务。敬老院只重视解决温饱问题而忽视了其他需求,仅仅满足物质需求是远远不够的,五保老人与周围的人际关系、精神、心理等软环境对于他们“老友所养、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也有重要影响。也就是说:人类的精神需求是以物质需求为基础而又高于物质需求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任何人都会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生活在敬老院里五保老人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不会例外,他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以后,同样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当他们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洛斯的人类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求可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人在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高一级需求的追求。如果一个人的衣食住条件尚未得到保障,那么他会全力以赴的工作,以获得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在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他才会考虑如何进一步学习,如何获得成就,如何得到他人的尊重,如何自我实现等。

一、当前生活在敬老院里的五保老人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

通过与五保老人的接触和考察可以看到,生活在农村敬老院里五保老人面临的问题有:

(一)人际关系沟通不畅、亲情的缺失造成了他们扭曲和孤僻的性格。从定义上来看: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这就决定了他们没有或很少有近亲属。即使有很少的亲属近亲属,由于受到各种经济条件和地域的限制,也只是在逢年过节偶尔来探视一下。这种低频率的交往很难归他们带来亲情的支持与满足。同时,他们与村干部和其他五保老人的沟通与互动也不尽如人意。尽管村两委干部在五保供养工作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他们的责任也只是维持在吃饱穿暖不出问题上,也就是在物质尽量给于满足,至于沟通互动、精神慰藉,所访的五保老人没有更多更好的评价。对于年龄相仿、经历相近的五保老人之间的沟通也仅限于聊天串门,能够在生活等方面提供帮助的并不多见,而耳闻目睹的却都是他们之间因为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长期以来人际关系、亲情的缺失,使他们逐渐形成了不同常的孤僻、矛盾人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文化娱乐活动的枯燥、单调不能满足老人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我们在敬老院所能看到的娱乐活动大都是打牌、看电视。虽然大部分敬老院都设置阅览室、文娱活动室、棋类室等,但是受受教育程度底的限制,五保老人很少或根本不到阅览室看书读报,根本原因就是读书看报超过了他们的文化能力。大众的娱乐方式就是,几个人聚在一起打牌,要不就是在院子里晒太阳,无聊的消耗着时间,等待着下一个太阳的升起。尽管他们知道这样生活并不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基于“求知需求”和“健身需求”而设计的满足途径,并没有适应五保老人的实际需求,没有充分发挥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的作用。

(三)社会参与减少和社会角色降低使他们产生了复杂的自卑、封闭心理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五保老人和其他人一样,拥有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利和义务。有公平参与一切社会事务的权利。作为农村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由于年老体弱生理自然衰退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利益关系和分配原则的重新洗牌,使身背“五保户”标签的五保老人,普遍产生自卑心理,自我抑制,基本上退出社会生活,很少甚至不在参与同时人们也不愿他们参与各种社会事务和社区活动,同时社会各界也没有积极提供社会参与机会和平台。人们普遍认为他们的社会角色就是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吃饱吃好穿暖才是最重要的,别的都可以被忽略。

(四)健康生活的意识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怎样生活才是健康的?生理上的健康是生存的基础,然而心理上的健康同等重要。如果心理上不够健康或心理扭曲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产生问题。因此在重视生理健康的同时,不能忽视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心理健康必生理健康更为重要。然而,农村敬老院并没有条件设立心理咨询室,对有心理问题的老人给于心理治疗和关注。因心理问题得不到宣泄而走向极端的事件,各种媒体时有报道。目前农村敬老院所能做到的不外乎生病了及时就医,仅此而已。同时治疗和预防是相辅相成的,提倡健康生活每一天就是不但要治病,更要防病,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教育,积极有效的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才能保障五保老人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

二、社會工作介入

针对生活在农村敬老院五保老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当前农村敬老院在政策和制度上的短板,把社会工作引入农村敬老院,在农村敬老院设立社会工作岗位,由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能够大幅度提升农村敬老院的服务水平,给生活在这里的五保老人更好的福祉。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帮助生活在农村敬老院里的五保老人解决他们面临的和潜在的问题,恢复和增强五保老人社会功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敬老院的里生活,健康的安度晚年。

(一)个案工作介入敬老院工作

个案工作是指运用妆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一连串的专业工作,帮助草鱼困难的个人和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态,促进其正常生活的过程。

首先,社会工作者,准确运用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通过询问、咨询、家访、查看档案等方法收集五保老人的详细资料,然后在认真评估五保老人的问题与需求的基础上,与老人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针对老人的不同问题与需求,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和治疗模式,与老人面对面、个别化的开展个案辅导。在具体实践中,可以积极主动与老人聊天沟通,倾听他们的诉说,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中的压力和孤独感。同时,结合敬老院的日常工作,在老人入住时就建立五保老人的档案,随时掌握五保老人的思想动态,及时有针对性地为五保老人提供社会工作服务。

(二)小组工作介入敬老院工作

小组工作是以群体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它是经由社会工作者的策划与指导,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组员改善社会功能,促进其转变和成长,一达到预防和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目标。

彼此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经历,使生活在敬老院里的五保老人有着问题的共同性和相似性,这就为小组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实务中,我们所开展的小组工作是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指导,将两个以上具有共同或相似的问题和需求的老人组织在一起开展互动活动的团体。正是由于有共同或相似的问题和需求,参加小组的组员一般会对小组产生认同感,组员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进而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社会关系氛围。在具体实践中,针对一些老人的具体情况,可以开展一些沟通小组、互动小组、情感支持小组等,也可以把一些有着共同爱好的老人组成不同的兴趣小组,有针对性的开展有益的活动,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老人创造彼此交流、丰富生活、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培养他们对敬老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团体意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敬老院里的生活。这种工作方法主要是通过组员之间的支持,来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当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

(三)社区工作介入敬老院工作

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的方法和活动。

社区工作介入敬老院的目标是通过整合和链接社区正式和非正式的资源,为五保老人提供优质服务。一方面社区可以为老人提供从危机干预、日常照料、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社区支持网络,推动五保老人社会活动的参与,实现自我价值,满足五保老人参与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在具体实践中,社会工作者统筹安排社区里的一切资源,包括各种志愿服务为老人提供健康检查、健康教育、心理治疗、文化生活、日常照料等方面的服务。同时,社会工作者积极培养老人的兴趣爱好,鼓励老人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的社区活动,帮助老人在社会参与中获得尊严,感受自己生命的意义。

总之,社会工作能够提供的服务契合五保老人的问题和需求,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工作的介入农村敬老院的工作中,对于转变传统敬老院的工作理念,提升敬老院的服务质量和档次,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理论知识和价值观,不仅为传统的敬老院注入生机和活力,使农村敬老院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而且,社会工作的介入更好的满足了老人多方面的需求。

上接第558页

通过数字电能计量系统与传统电能计量系统的直接比对,在额定功率条件下,A类不确定度达到9.0x10-5置信概率达到97.15%,功率误差为1.013%。

4结束语

数字化变电站采用了电了式互感器、合并单元和数字电能表等高新技术产品,有效的提高了整个变电站的电能计量精度。但是由于电了式互感器和数字电能表等基本原理及输出形式都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传统的校验方法和校验设备无法适用,成为制约其推广的瓶颈。本文分析了现有的电子式互感器和数字电能表的现场检定技术,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一种数字化电能计量的现场整体检定方法,该方法原理简单,思路清晰,数字化变电站中电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能有效的解决能计量的现场检定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国营,周尚礼,孙卫明等.数字化变电站电能计量装置的量值溯源研究[J].赛尔电力自动化,2010(87)

[2]王鹏,杨志良,钟永泰,等.一种全数字化高压电能计量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6):70- 72

[3]张蓬鹤,何俊佳,陆以彪,等.电子式互感器误差校验装置的研究[J].电测与仪表2009.46(1):57- 60

上接第559页

能有人,这样也可以保证装载机顺利作业。

(8)在装卸木材的时候,木材不能从驾驶室中穿过,而且抓具不能碰触的车辆,以免发生意外。在拖车的时候,只能有车辆不可以有行人。

(9)要控制装载机的高度,让其高度与电线保持在安全距离之内。

(10)一般装载机不在夜间作业,如果要在夜间作业,那么要做好照明工作,保证作业的位置有足够的亮度,可以保证作业顺利进行。如果照明系统不到位,那么会影响作业。

(11)装载机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要对其进行维护,而且在维护装载机的时候,要按照说明书开展工作,以免造车其他的影响。而且还要去规定的地点维护,维护人员都是有经验的,这样才能保证维护的效果。

(12)在结束了装载工作之后,要清理现场,尤其是装载机上的泥土或者是其他杂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林用装载机的操作以及注意事项,在日后的使用中可以按照这些方法操作。而且文章简单的分析了装载机的定量。装载机在工作的时候,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将装载机的效率提高。此外还要让操作装载机的人员有操作能力,安全驾驶装载机,保证在驾驶的过程中,一切都是安全的。工作人员还要知道装载机的结构以及性能,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保证装载机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泽旭,王立海,刘铁男,等,多功能集材机三角履带主参数确定[J],森林工程,2014.30(1):79-83

[2]刘维华,王丽媛,刘毅,基于 01023 的装载机工作装置动力学分析[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3(10):38-42

篇5:萌芽实践分队敬老院慰问新闻

萌芽实践分队“传承尊老美德,弘扬敬老新风”活动成功开展 2014年7月4日上午,川农动物医学院“萌芽”暑期社会实践分队联合食品学院“一抹阳关”“一缕清风”、信息工程学院“绿叶传递舟”实践分队来到了雅安市社会福利院开展了以“传承敬老美德,弘扬敬老新风”为主题的慰问活动。

队员给老人们带去了精彩的慰问文艺汇演,包括精彩绝伦的民族文化歌舞,绘声绘色的小品,充满奇幻的魔术,口琴独奏,手语表演等,搏得爷爷奶奶们的一阵阵掌声。节目最后,一位抗日老兵代表整个福利院的爷爷奶奶为我们致上了最真诚的谢意及寄予了最殷切的希望,并赠给我们分队“为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书法作品。

此次福利院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们的青春与活力,但他们也需要亲人的陪伴和关爱。在此,我们呼吁——传承尊老美德,弘扬敬老新风!我们在行动!

篇6:慰问敬老院心得体会

经过长时间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刚踏进敬老院的大门,便传来一阵清脆的呢喃鸟语,随即扑来一阵沁人心脾的花香,到处是精致的小洋楼,地面上一尘不染,老人们住的环境是可想而知的好。

不知不觉,我们跟着队伍走进了一片空旷的水泥地上,老人们坐在长椅上,幸福的咧开了嘴。我们接连不断地把礼品送往主席台边,远远望去,像一座座“小山”,什么面包呀、牛奶呀、芝麻糊呀等等,连我都看得眼花缭乱,就更别说老人们了。看来,老人们能一饱“口”福咯!

接下来,我们为老人们表演了节目,每个班一次,轮到我们班了,胡毅恒与秦至臻争先恐后地跑上了台,他们你一句,我一句,你演得幽默,我演得滑稽,爷爷奶奶们被逗得哈哈大笑,望着老人们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不由地甜滋滋的。但是我也有一丝遗憾,因为我没能为老人们表演节目,没能为他们送上快乐。

篇7:慰问敬老院活动心得体会

今天,作为江西广播电视台发展总公司一名青年志愿者,我有幸跟随大家前往靖安水口乡敬老院心中起伏不断,有点顾虑会不会又是千篇一律活动,形式一下,然而整个上午的感觉,却把这种无知的顾虑冲击得云消雾散,这确实是一次爱心之旅,更是对人心的洗礼。

2014年3月30日,阳光明媚,一大早,我们江西广播电视台发展总公司前往靖安水口乡敬老院。这次敬老院之行在略表心意的同时,更旨在现实客观地工作思路诠释和谐二字的涵义,让更多处于黄昏时段的老人感受到社会上最单纯的温暖,让我们更深刻的领会十八大精神。的确,创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更离不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构建。敬老院老人平均年龄超过65岁,其中年龄最高的一位有85岁高龄。

这次活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通过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活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虽然我们慰问时间不长,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工作里能够体会到的。公益活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活动是一种奉献精神,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活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活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参与公益活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总公司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对于我党提出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公益活动爱的无私奉献精神,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活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献爱心的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活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通过这次活动,在全公司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从自身做起,自家做起,从关爱自己身边的老人做起。切实做到“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为全社会培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风尚做出贡献。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身怀感恩,肩担责任,奉献大

篇8: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心得体会

到这个特殊的社会中看一看。

那天的天气格外的好,路上我们有说有笑,谈论着路边的美景,就连路途的颠簸也被我们视为是在坐过山车,好像将要去郊游的喜悦。可当踏进松堂关怀医院大门,看到院子里那些围坐一圈一言不发晒太阳的老人时,我们无语了,一路上的欢笑声在那一刹那停滞了,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变得灰蒙蒙的……

解除困惑

为了不打扰老人,大家决定先派班长和我进到医院与已经联系好的张老师碰面。从医院大门口到住院楼也就不过一百米的距离,可我却觉得那段路是那么长,脚步是那么沉重。当我从老人身边走过时,他们纷纷朝我们看,好像要说些什么,又好像期盼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不知道……

见到张老师并说明来意后,张老师很快把同学们领进了医院主楼。随后只听张老师一声“李院长”,一个约么50来岁的男同志放下手中的工作,抬起头来。“他就是我们的院长,让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医院。”

李院长博学而健谈。从他的话语中,我们了解到松堂关怀医院创建于1987年,是全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李院长就是这家特殊医院的创始人,来这里住院的爷爷奶奶大都患有绝症。他们在年富力强时为国家付出了许多,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如今他们老了,辛勤劳累了一辈子的他们本该享福,可现在却连生活都无法自理……是命运的安排吗?……可这些老人却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热爱生活、珍视生命,他们在尽力过好自己余下的每一天。

面对生命中不多的时光,老人们的心态是乐观的,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是否该对自己的生命重新思考呢?人的一生再多也不过30000多天,真正为国家做贡献的时间更短,我们不该碌碌无为。人的生命是一条射线,我们可能只了解自己的生日,却无法预测自己的未来;人的生命是一条线段,有起点,也有终点,就看我们怎样对待人生。

李院长对我们说:“你们可能只知道过去的历史,但对于1949年以后的历史,却不一定全面了解。而对于这段历史,这些住在医院的老人们却非常了解,他们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我们决心在关怀和帮助这些老人的同时,也多了解他们的“故事”,因为他们每一位都是有故事的人,同时他们也是最会讲故事的人。

老人不老

在张老师告知大家注意事项后,我们来到花园去陪伴刚刚从身边经过的那些爷爷奶奶。这些老人中最年长的有100多岁,最小的也有81岁了,可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们体会得到,他们内心仍旧是年轻的。

为了与老人们拉近距离,我首先走到他们中间说明了我们的来意,爷爷奶奶很高兴,要我们为他们唱支歌,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几位同学送出一首《明月几时有》,爷爷奶奶陶醉地欣赏着,并打着拍子,我看得到他们皱皱的面颊中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护士小姐让一位爷爷也为我们唱了一首歌,是首英文歌,爷爷唱得很好听,带着感情唱,我觉得这歌声是世界上最动听的。接下来她又为我们介绍了一位奶奶。奶奶今年90多岁,可美貌不减当年,她为自己亲手涂了鲜红色的指甲油,很是抢眼,而且奶奶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大美人儿,只要我们称奶奶为大美人儿,她总是非常高兴,会一直的笑。奶奶还问我怎么不涂指甲油,我一时没回答上来,只是觉得奶奶的心真得很年轻,我,都比不上。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位韩爷爷。在花园里呆了一段时间,太阳公公也要休息了,爷爷奶奶依依不舍的被大家分批推进了住院楼。我们选择了韩爷爷,一位性格开朗、十分慈祥的爷爷。韩爷爷很随和,即使在我推他进病房门,轮椅不小心撞了下门框时,爷爷依然笑笑说没关系,让我把轮椅退后一下继续向前推。爷爷进了屋不肯躺下休息,坐在轮椅上和我们聊天,显然他是喜欢我们的。韩爷爷是一位老教师,一直教语文,也带过其他的课,知识十分渊博。其实《窗前明月光》这首李白的诗早已家喻户晓,可韩爷爷却要给我们讲讲这首诗。开始我一脸的疑惑,可当韩爷爷告诉我们其实诗中的床不是我们所睡觉的床,而是一口井的时候,我才开始明白韩爷爷的用意……他让我们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里学到了一些非常特殊的知识。谢谢韩爷爷!当我们向韩爷爷说我们要离开时,韩爷爷又送给我们一首英文歌,以表示对我们的感谢,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很感谢韩爷爷呢?唱完歌后,我看得出韩爷爷显然已经十分疲劳了,它的身体虽然看起来很硬朗,但其实还是很虚弱的,它需要护工把他抬到床上,为他脱衣、为他翻身!可他仍然在对我们微笑,把最坚强的他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一霎那我忍不住流下了泪水,韩爷爷都能如此笑对人生,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

让我最受感动的是那位“的确良”爷爷。这个爷爷是发明的确良布料的人,在那个年代很是光荣。如今却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刘扬就一直抓着他的手,给

他温暖,陪他聊天。最后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得不回学校了,“的确良”爷爷握着刘扬的手不停的叮嘱她路上要小心,过马路要注意安全……多么好的爷爷啊!自己的身体都如此虚弱了,却还关心着我们这些素为谋面的孩子们!

与我们来时心情不一样的是,若大的医院,并没有发现要死要活的老人,也没有让我们感到这里的老人不快乐。整个医院充满了人文气息:院领导的办公室完全是透明玻璃,任何一位病人、家属或是志愿者都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你所要找的医生在哪,他们在做些什么;医院的墙壁随处可见一些珍贵的照片,它们记载着老人们的欢乐与微笑;每位老人的床头分别放着不同颜色的卡片,它代表着老人的健康状况,例如蓝色的代表你可以与老人交谈、粉色的代表老人病重你需要握着老人的手让他感受你的温暖……这是因为松堂关怀医院为老人们送去的幸福,老人的家人们也会非常高兴与欣慰。

提倡全社会关爱老人,办松堂关怀医院是一个好办法。如果不是走出去亲眼所见,是没有这样的体会的。在此,我代表所有前去松堂关怀医院的志愿者们向那些爷爷奶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给予我们关爱他人的机会!祝福他们快乐永远!

博大的爱

作为一名志愿者去松堂关怀医院看望那些老人,我们感到很光荣,她让我们深深明白了世界上还有一种爱叫博爱。平时我们总是关注亲情、友情与爱情,然而博爱却是超乎这一层面的:它不计付出、不求回报;它会把爱播洒给每一个人、播撒到每一寸土地。

作为当今社会的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去关心这些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因为他们曾用辛勤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理应得到这种爱。

我们会一直关注他们,我们会一直去看望他们,我们会用最真挚的心带给他们最真诚的关怀,我们将会把这个叫做博爱的东西传承下去,直到永远永远……

后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之产生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年轻人忙于工作而顾不了家,普通医院又无力接收那些长期占用床位甚至生命将要走向终点的老人们;而这一群体的确需要热情入微的服务,可国家一时又拿不出资金建立更多的临终关怀医院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全社会有识之士伸出热情之手。李松堂在国内创办了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此举是在帮助国家完善社会公益事业。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到松堂关怀医院奉献爱心,虽然力量有限,但却给老人们带去了欢乐,同时也可开阔视野。

篇9:慰问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流亭街道社会各界开展送温暖献爱心 慰问敬老院活动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流亭街道一直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元旦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流亭街道社会各界掀起了送温暖献爱心、慰问捐助新热潮。

连日来,天气格外寒冷,而流亭街道中心敬老院里却是暖意融融,流亭街道工商联会员企业开展“爱心献老人”活动,秋临大酒店为老人们送去了过冬蔬菜等慰问品和慰问金2000余元,为老人们献上了一份爱心,表达对孤寡老人们的关爱。

近日,韩资企业青岛极东宝饰韩方负责人一行也来到流亭街道中心敬老院,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慰问敬老院活动。企业为敬老院老人们送来了面粉、大米、花生油、水果、毛毯、保暖内衣等价值2万余元的慰问品,并将毛毯和保暖内衣送到老人们手中,祝愿老人们健康长寿。老人们都非常高兴,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他们得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温暖美好的礼物。流亭街道为极东宝饰颁发了慈善捐助证书,感谢企业对中心敬老院老人的关爱和帮助,并表示将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企业在流亭的发展。作为今年冬天第一家向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的外资企业,极东宝饰韩方负责人表示,多年来一直得到街道的大力支持,如今企业发展好了,应该回报社会,并将继续支持流亭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

流亭街道通过广泛宣传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在全街道营造出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文明氛围,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篇10:慰问敬老院慰问信息

XX商会自去年4月28日成立以来,秉承“创业XX,热爱家乡,建设XX,服务XX”的宗旨,捐赠善款上百万元,积极扶持家乡“为老事业”和教育事业。新年刚过,他们又募集资金近20万元,组成春节慰问团回乡开展了这次敬老院走访慰问活动。活动中,滕州市的官桥、羊庄,山亭区的城头、西集,市中区的齐村,峄城区的峨山,台儿庄区的泥沟,薛城区的周营等8个乡镇敬老院,分别收到了他们捐赠的价值2万元的面粉、大米、食用油和猪肉等春节食品。

在走访慰问敬老院的同时,慰问团还走访慰问了部分因病致贫的农村困难家庭。台儿庄区马兰屯镇赵庄村青年高立国身患双侧股骨头坏死5年之久,为了治病,债台高筑。前不久,XX商会和XX东林慈善联手对其实施了救助,窘境有所缓解。

篇11:社区慰问敬老院慰问信息

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XX市XX区霞城街道倡导所辖各村在3月“雷锋月”开展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3月4日上午,该街道XX村妇代会、老协会、共青团以及文艺队和志愿者到霞城敬老院开展“学雷锋 送演出”活动,并为老人们送上了慰问品和祝福。

活动中,文艺队为老人们献上了一台提前精心编排好的精彩歌舞文艺演出。同时,志愿者为每位老人送上了水果、牛奶等营养品,并陪老人们边欣赏节目边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生活起居和健康状况,祝愿老人们颐养天年,健康长寿。

篇12:慰问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它,无声无息,滋润着我们这些华夏儿女,陶冶着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使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得到洗涤。

10月20日(农历九月初九),既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又是中国1989年新增订的老人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传统美德。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带着对老人的尊敬,带着对老人的关怀,带着对老人的爱戴,xx义工和实验小学的学生来到院桥敬老院为爷爷奶奶们送上节日祝福,让爷爷奶奶感受社会的温暖和关爱,让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过个温馨、快乐的重阳节。30多位xx义工利用周末时间,与老人聊天、拉家常;帮助有需要的老人洗头、剪指甲、洗衣服、做清洁;请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为老人量血压、针对常见的老年病日常自我保养知识的普及等;

实验小学的学生,为老人们表演节目,老人们开心得像个小孩。同学们一到,敬老院里就响起“爷爷好!”“奶奶好!”的问候声,亲切的称呼让老人们心花怒放,笑逐颜开。

义工们按次序地给老人们赠送了苹果、香梨、重阳糕等慰问品。慰问品虽然少,一片真情全代表。老人们手捧礼品,眼含热泪,不住道谢。他们感谢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更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好领导,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因为只有在这样的伟大时代,他们这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才能有如此幸福的生活。

赠完礼品之后,同学们为老人们表演了自编的文艺节目。古筝演奏、书法对联、快板、舞蹈、小品、手语。。老人们看得津津有味,会心之处笑声掌声不断。“越剧我最喜爱听了,打小就喜欢,可现在住在敬老院里,自己腿脚不方便,平时只能通过收听机解解戏瘾,唱得很好听,跟磁带上播放的一样好听。”已经入住敬老院6年的73岁老人张大爷对义工“南极鸟”的表演非常赞赏。一时间敬老院里洋溢着欢乐愉快的气氛,连满院飘香的菜花香气也浓了许多NSC9700 坑道钻机价格 太原旗杆……

慰问活动很快结束了。当义工和同学们依依不舍地和爷爷奶奶们说再见的时候,老人们紧紧握着他们的手,满怀深情地与话别,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文章

来源莲山课

篇13:敬老院慰问

实验学校学雷锋系列活动报道

(三)走进敬老院 关爱孤寡老人

和煦的春风吹佛着大地,金灿灿的油菜花香沁人心脾。3月14日下午,在实验学校团委和少先大队的组织下,四位老师携15名优秀学生代表带着部分慰问品前往位于新丰的湾沚镇中心敬老院。到敬老院后,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有的和老人聊天;有的给老人梳头、捶背;有的给老人打扫卫生。他们的到来让原本寂寞的敬老院充满了欢声笑语,看到老人们脸上洋溢出的笑容,同学们也开心的笑了。随后,大家又到福利院探访了四名孤儿,他们都有先天残疾,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玩具、书籍、食品和衣物分发给他们,教他们写字并和他们一起游戏、唱歌,孩子们幸福的笑了。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尊老爱幼”的意义,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永恒的雷锋精神。(黄云惠)

篇14:慰问敬老院简报

记:院书画协会福星敬老院之行

为了加强社团人员关爱老人的意识,争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书画协会组织部分社员于6月2日自愿到福星敬老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们。

节目开始前,我们首先派出了一部分人员先前到达敬老院,帮助那里的工作人员布置现场,陪老人们聊天,征集老人意愿,在得到允许后,搀扶老人们走出自己的房间,观看节目。

表演开始后,准备的数个节目轮番上演,其中有歌舞,小品,相声,三句半以及大合唱等文艺节目,与此同时,我们还细心观察老人们对节目的喜好,不时的对原有节目进行改动,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最受老人们欢迎的节目当属现场制作剪纸作品,完成后台下老人们的掌声响成了一片,看到老人们高兴地脸庞,我们都很欣慰,现场将作品送给了在座的老人和敬老院的工作人员。老人收到作品后很是喜欢,拿在手中如获至宝,仔细端详。

由于受到我们热情的感染,敬老院中身怀才艺的老奶奶和护工阿姨也登台表演了自己的才艺,赢得台下观众的热情的掌声,进而将全场气氛带到里高潮。

活动期间,没有节目的社员积极穿梭于老人身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处处体现了“尊老”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快乐的时间总是流逝的很快,不知不觉表演已接近尾声,最后一个节目是全场所有人合唱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那悠扬的旋律,感人的歌词,不禁使

在场的所有人跟着曲子哼唱起来。

演出结束后参加本次活动的书画协会全体成员和在场的老人们合影留念,并且把书画协会社员书写的书法作品赠与福星敬老院,以表达我们对老人们美好的祝愿。待搀扶所有老人回房休息后,我们又迅速的恢复了会场原样。至此书画协会福星敬老院“爱的传承”慰问演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上一篇:团队拓展邀请函下一篇:关于鞭策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