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专业申请英语

2024-05-16

转专业申请英语(通用17篇)

篇1:转专业申请英语

我热爱英语,但是我的英语不好。也许很多人会说,既然英语不好,怎么能够说明你喜欢英语呢?这也是我自己一直很纳闷的地方,有时候我觉得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东西,但是转化为现实的动力时会缺少来自环境的约束,我想这就是主要的原因了。我喜欢英语,我希望这样的一次机会我能够去尝试,我也明白外语学院的老师肯定是会选拔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我还是报了,就是出于最初的热爱,我相信有一天我的热爱会幻化为我的力量,也许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机会。神秘的外语学院,语言的魅力在这里展现,沟通的技巧在这里熟知,真心的希望老师们能够给这样一位喜欢英语的学生一次机会,我愿意付出自己的后面三年的时光来好好学习它,我也相信我一定能够学好,我一定会让老师们认为选择我是正确的决定,真心的希望自己能由内而外的热爱英语---一门世界性的语言。

篇2:转专业申请英语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

我叫孙赓,籍贯宁夏银川,是我院(中专)经济商贸xx届市场营销(xx)班学生。在入校的半年多时间里,我逐步地完成了由一个中学生到专科生的蜕变。在本系学习的半年里,辅导员和老师都给了我们莫大的关怀,给了我不断施展的平台。不过随着本专业系统的学习和深入,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来自理想与现实的,还有更多的。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我承认市场营销是一个朝阳专业,并且其就业率在我院也在高水平。因种

种原因,现向学校提出从我院(中专)经济商贸xx届市场营销(xx)班转为(中专)旅游管理系xx届酒店管理(xx)班

故本人冒昧的向老师提出申请,希望能够转入旅游管理系xx届酒店管理(xx)班,使学生能够更顺利的逆转我偏离的航向,以最优的姿态,迎接机遇和挑战。并且我保证:在以后坚决刻苦学习、遵守校纪校规。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月x日

尊敬的院领导:

您辛苦了!

我是xx院xx班的学生,我叫xx。根据学校的规定,我在本学期郑重地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由我院的教育学专业转到我院的心理学专业。

我从高中时起就对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搜集与心理学有关的各

种资料,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也一心想要学习心理学,但因父亲的干涉未能如愿。

如今,经过半年的学校生活,我对教育学已经有了很多了解,发现自己确实不喜欢这个专业,根本无法用心学习。大学转专业申请书。如果一定要我学习这个专业,最终也就只能像是在戈壁上掘井,掘的再深也掘不出水;即使偶然加碰巧有了一点,到那时所付出的代价也已远远超过了水的价值。

而对于心理学,经过进一步的了解,我更加热爱它了!这半年,我大致通读了,也浏览了一些心理学家的著作,在读这些书时,我总能做到专心致志,能够自然而然地投入进去,思维也会变得很活跃。我认为自己颇具学习心理学的特质。我喜欢观察周围的一切,对事物有着比较敏锐的洞察力,善于独立思考,更重要的是,我有毅力,能够执着于自己的追求,甘愿为理想付出汗水。

我希望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能够充实和有意义,而不是被白白浪费在一

个我不喜欢的专业上。我愿把自己的青春献给挚爱的心理学,为了自己的梦想,也为了心理学的明天!

以上便是我申请转专业要说的话,敬请院领导以长辈的身份,慈爱地给予考虑。

学生一定会铭记您的关心和培养!

敬希批准

特此申请

申请人:xxx

20xx年x月x日

尊敬的院系领导:

你们好。

我是xx系xx班的大一新生,我叫xxx,籍贯河南。现郑重提出转业申请,希望能够转到会计学专业。

201x年高考后,经过了我的认真考虑,决定放弃复读,把所有的精力放到大学的学习上来,并综合自身的条件在各三本院校中选择了贵校,因为众所周知,贵校的管理在河南所有的三本院

校中是有口皆碑的,所以我坚信,在贵校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通过我自身的努力,一定会学有所成。

然而,由于我的分数和二本分数线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又倾心于会计学,但据我考察,贵校的会计学又是热门专业,报名人数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没有十足的把握被贵校的会计学专业录取。但是,我从贵校的网页上看到了入校可以转专业的消息,心底又燃起了希望,于是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贵校作为第一志愿,并且服从调剂。

很幸运的是我得以被贵校录取,但同时又有些不幸的是没有被会计学录取。试着了解了一下xx,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兴趣不大,没有太多学习它的欲望和动力。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自己对此也深有体会。当然学习也不仅只凭兴趣,但只要对某个专业有兴趣,这个专业又适合自己,并且投入精力学习,在学习中发现乐趣,相信最后一定会成功的。而面对一门自己毫无兴趣甚至不

篇3:高校学生转专业制度亟待规范

然而目前高校学生转专业制度需要进一步规范。例如安徽省各高校自行制订的学生转专业规定与安徽省教育厅2003年颁布实施的《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与转学暂行规定》相冲突, 且省内各高校之间学生转专业规定差异较大。《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与转学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学生在校期间, 一般不予转专业与转学。确有特殊原因, 转专业与转学累计也不得超过一次”, 且“文、理之间一般不得互转”。然而为了吸引优质生源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安徽省很多高校各自制订的转专业条件已突破了省教育厅的政策限制, 且各高校之间差异较大。有的将高考入学成绩作为是否具备转专业资格的依据, 例如《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本科招生章程》对报考该校志愿被录取的考生, 其总分高出一般本科线50分以上的, 进校后允许自主选择专业一次。《安徽大学本科招生章程》规定, 凡各省 (市、自治区) 报考该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的考生, 考分高出该校第一批本科最低投档线50分以上的, 在入学报到后两周内可以申请重新调整一次专业。有的将转专业前的学习成绩作为转专业资格的依据, 例如《安徽工业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细则》规定, 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平均成绩 (不含体育课和公共任选课) 名列所在专业前10%的, 二年级学生前三学期平均成绩 (不含体育课和公共任选课) 名列所在专业前10%的可以申请转专业。有的采用竞争考核方法, 例如《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校内转专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第一学期期末, 由教务处公布各学院接受转专业学生的名额、条件、考核方式和时间, 第二学期第10周为拟转入学院考核时间, 根据考核结果确定转专业学生名单。此外, 几乎各个高校都规订了对具有特殊才能和具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可以转专业的条件, 但是执行中具体尺度难以把握。与此同时, 全省各高校也规定了有些学生被取消转专业资格, 例如《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校内转专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非第二学期在校学生、有违反法律法规及校纪校规行为的学生、教学计划内必修课成绩有不合格的学生、已在校内转过专业的学生不能转专业。根据《安徽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已录取在第一志愿专业的新生不提倡转专业。必须指出的是, 另外有些高校虽有转专业现象, 却没有制订相应的转专业制度, 或者虽有制度而不按其执行。很多高校不顾办学宗旨, 固守因人 (师资) 设置专业或“保专业”的狭隘思想, 否认学生转专业要求的合理性, 人为设置转专业障碍或抬高转专业门槛, 在教学资源许可的情况下, 也不愿满足学生转专业要求。

显然各高校学生转专业的制约因素包括教育思想观念制约、教学资源制约、教育制度制约, 各高校转专业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盲目转专业、转专业条件或标准自相矛盾、转专业学习衔接上出现的问题等。毋庸置疑, 高校转专业制度不仅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公平与校园和谐稳定, 更是对其教育理念是否先进的衡量。因此省级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制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的原则性指导意见, 从而为各个高校制订转专业制度提供政策依据。

篇4:转专业申请英语

英国读硕转专业读商科难度系数最低

一般而言,文理科学生出国都可以转读商科类课程。但转读金融专业需特别注意,金融专业在英国属以数学为手段的理科类课程,一般要求学生要学过数学专业且成绩良好,不同学校要求略有差别。埃克塞特大学、巴斯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利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伯明翰大学、萨塞克斯大学等都在金融商科方向十分突出。

英国读硕文科生可转专业较多

文科生出国留学,可选择转读的专业较多。本科学语言类的学生可以转学大众传媒、翻译、新闻、外语教育等专业;本科学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学生,可以转向新闻、会计、市场营销等方面。推荐学校:谢菲尔德大学、诺丁汉特伦大学、莱斯特大学、金史密斯大学。

英国读硕理科生应慎转专业

有不少理科专业的学生专业成绩非常不错,但纷纷以商科就业前景好为由选择商科专业。由于大部分理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都相当不错,因此建议理科生,如果不是对原有专业特别不感兴趣,可以考虑继续在该专业深造,或者转的专业与原专业有一定关联,比如本科学生物的学生,如果觉得读医难,可以选择读与生物专业相关的营养学和药剂学。这样的话,一方面,不会浪费本科阶段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日后就业也有利。因为,这几年留学的中国学生中,起码有六成都选择读商科专业,这些学生在未来几年的就业竞争肯定激烈;而报读理科专业的学生相对较少,就业空间显然较大。

转专业申请材料需扬长避短

学生若想转其他专业的话,尤其是如果所转专业的跨度过大,我就建议应该考虑在申请过程中多提供些辅助材料作为支持。如结合自己的家庭背景、大学期间学习或接触过某一领域的工作写一份个人陈述,来论述申请动机,使教授相信你确实非常喜爱新的专业,并有能力来学习这个专业,这样更有利于申请到好的学校。

篇5:转专业申请

经过了半年多的学习及对学校相关专业的了解,我渐渐地开始对自己的发展有所认识。在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后,我下了转机械工程的决心。

记得刚入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在没有家人给我选专业指导意见的情况下,我做了将近一个月的思考。通过这个月对各个专业的了解,渐渐地发现我对机械工程最感兴趣。于是,我就选择了师资力量雄厚的西安交通大学,希望能在这所老牌名校里发展自己的爱好。我在第一志愿里填报了西安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的专业。为了保险起见,我又陆续选择了学校的其它五个专业,其中,我现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五志愿。但录取的结果并不是我最想学习的专业,这也是我遗憾的一点。

篇6:转专业申请

尊敬的各位化学化工学院的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我是2011级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02班学生邵祥胜,首先为这份申请书给您带来的种种不便说声抱歉,同时也希望老师能够理解并支持我的选择。

在刚开始被调剂到化学工程与工艺时,我是感到一丝庆幸的。高中时代,我对化学的兴趣还是很大的,但是经过去年几个月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对本专业的不适应。尽管我努力的去适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去,可是当看到自己的一次次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时,当学习专业课程的热情渐渐消退以及学习好化学的信心逐渐丧失时,我对自己在本专业上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质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以转专业这种方式来走出目前的困境。

然而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相比较而言,我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一直以来我对此专业也很关注,在将来也想从事相关的工作。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对此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是巨大的,有很好的就业前景,这也是支持我转专业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向学校领导申请转专业,想从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转入通信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希望领导予以批准。

此致

申请人:

篇7:转专业申请报告

转专业申请报告

上海电力学院成教院:,函授站(教学点):,所在年级:所学专业:。由于本人原因,本学年起不适合参加贵院的原专业继续学习学习,特申请从年月转入 函授站(教学点)专业继续学习,请给予批准。

申请人:200年月日

篇8:大学生转专业动机浅析

中国的高考体制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一种 “一考定终生”的制度, 但是一种补救措施也就是转专业制度在高校发展出来的。 这些年以来, 随着转专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修改, 申请转专业的大学生比例呈现出大幅上涨态势。 2003年复旦大学244名大学生转专业的事件首开中国高校转专业之门。 为进一步探究大学生转专业动机行为, 我成立了调研小组,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的227名同学进行抽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227份, 回收225份, 有效问卷225份, 共采集有效数据225个。 在收集问卷后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二、动机分析

在我接触到的很多学生中很多产生了转专业的想法, 他们宁愿放弃已经学习了一年多的专业基础知识, 转而学习新的没有接触过的专业, 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或许是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打算。 转专业的动机是多元化的, 经过调查研究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 学生选自己的专业首要考虑的就是兴趣, 毋庸置疑, 他们会直观地根据专业名称填报高考志愿。 不过, 由于信息不对称还有对要学习的专业及自身的兴趣爱好之间缺乏足够认识, 因此专业选择就会带有很强的盲目性。 事实上, 他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根本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兴趣方向, 也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学什么样的专业。 这就出现了图一上的数据, 只有七成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满意。 三成的学生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自己的兴趣类型与所学专业根本不一致。这就出现了消极的学习状态, 学生也会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与自觉性。 对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调查发现只有25%左右的学生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被第一志愿录取, 而高达75%的学生即使是第一志愿入取, 也是听从家长和高中老师的建议报考, 其中, 还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被调剂录取的。 调剂录取的一部分学生极有可能会对所学专业提不起兴趣、 自主学习能力缺乏, 也就慢慢产生对专业的不满情绪。 同时, 我在和一些同学在沟通的时候也发现, 他们在适应大学生活后, 个人的兴趣、爱好偏好、个性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这也会产生出与目前所学专业的不匹配性, 使他们的特长与个性无法得到较好的发挥。

其次, 当前大学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象牙塔。 大学生也知道他们读大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谋求更好的职业。 中国的大学教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实施的是一种单一而狭窄的 “教育模式”, 也就形成了目前“专业就等于未来职业”的基本观点。从图二中可以看出, 32%的大学生在选择转专业时一个主要考虑因素就是未来就业, 他们会认为目前的专业对于未来的就业没有很好的帮助。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看, 2015年应届毕业生已达到749万人。 由于社会职位总量有限, 因此, 社会对大学生的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导致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 专业就业前景成为大学生选择专业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就拿江苏大学来说, 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例如江苏大学的车辆专业、机械专业、医学检验专业等成为学生竞相追逐的“热门”专业, 而就业前景不怎么好的一些专业, 大学生敬而远之。

从图二中也可以看出, 从众心态对大学生转专业的影响不小于专业就业方面的影响。 从江苏大学学生入学心理测试中我们研究发现,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例如过度自卑、焦虑、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缺乏自信、与同学沟通障碍, 等等。 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原因有多种, 新生刚进入大学时, 由于远离自己熟悉的环境, 父母和朋友都不在自己身边, 一时对高校的学习氛围及集体生活方式还无法适应。 在这期间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一定的失落感, 学生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然而这个时候周围同学的做法或者想法就会更加容易影响学生的思维。 在大一学期的时候, 新生就会不断寻求高年级学生的意见和经验, 这样会受到高年级学生或周围朋友的影响, 看到高年级学生转专业, 心理会有不平衡感, 产生一定的“类比效应”。 他们会产生自己的专业不是好专业的错觉, 随大流提出转专业的申请要求。 也有同学在经历了大学后, 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看到他们提出了转专业要求, 为了以后还能够和他们在一起, 也就跟着提出了一起转专业的要求。 此外, 一些大学生也忽视自己的学习兴趣与特点, 受到新媒体舆论和一些虚假宣传的影响, 片面地认为“热门”专业、“品牌”专业就是好专业, 适合自己, 并且会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一哄而上, 追逐这些好专业, 对目前自己所学的专业就很不感兴趣。 这个问题在我们学院也是比较突出。

三、当前大学生转专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大学生转专业的动机后, 我们就会发现当前大学生转专业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从图三中可以看到, 产生转专业想法的学生大多发生在大学第一学年。 此时, 大学生还停留在基础课的学习上, 很少接触到本专业的相关课程, 专业意识还没有形成。 就是在这薄弱的专业意识下, 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认为本专业“无用”的情绪。 在这种影响下, 产生专业厌倦情绪并最终有转专业意向。 很多同学认为目前书本所学习到的知识太过陈旧, 并且很多知识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觉得专业学习很枯燥很无聊。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倾向:首要一点的就是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 也就是缺乏学习自觉性。 很多学生不会将专业学习与兴趣紧密结合在一起, 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将专业学习与社会行业发展相结合。 同时, 我们应该看到, 学校对大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做得还是很不够, 使得学生尽管意识到要将专业知识同兴趣、社会发展相结合, 但缺少必要的平台进行理论结合实践。

大学生入学时在选择专业上存在很大随意性和盲从性。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对所转专业了解还停留在字面意思上, 也有很多是迫于家庭的要求或就业的需求, 很少花时间冷静地思考自己喜欢什么专业, 适合什么样的专业。 对于所转专业的特点及前景知之甚少, 也没有考虑如何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未来, 在选择专业时大都听从老师或家长的意见与安排, 很少有自己的主见。 在问到对所转专业的了解程度时, 近80%的同学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自己所转专业 (如图四所示) 。同学们之所以这么选择, 主要是因为缺乏对所转专业的了解, 对专业适合与否认知不足, 这就产生转专业之后不适应情况。

四、结语

大学生转专业的动机与影响因素有很多方面。 其中动机主要有兴趣爱好和就业前景, 影响因素方面有家庭因素和从众心理影响。 本科生转专业已经成为各个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也就要求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妥善处理学生转专业的需求。

我们需要提醒学生, 让他们在提出转专业申请前认真考虑未来性, 可以进行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 客观地、全面地分析自己, 了解自己的兴趣及优势所在。 学校在完善制度的同时, 应该首先指导学生提前认知一下所转专业的特色, 尊重学生主体性, 充分发挥他们自主性与创造性。 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需求和自我特点, 进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全面发展。

大学生转专业仅是一个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只有真正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 高校转专业问题越来越受到老师、家长、同学们的关注, 而转专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转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此, 作者从转专业现实存在的问题出发, 运用问卷调查形式, 对转专业背后的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对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和改进方案, 以期使转专业政策带来积极效果。准确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转专业动因是进行转专业研究的基本前提, 只有认清原因才能更好地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高校转专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进而促进转专业制度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转专业,动机

参考文献

[1]程墨, 朱建华.新生竞相转专业高校应积极引导[N].中国教育报, 2008-10-7.

[2]金顶兵.中国制度环境下本科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9) .

[3]胡瑞文.高校毕业生供求形式与高等教育结构高速分析[N].中国教育报, 2008-02-15.

[4]黄伟达.我国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调查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5 (3) .

[5]李爱国.大学生转专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3) .

[6]李明辉.当前我国大学生转专业行为浅析[J].消费导刊, 2009 (5) .

[7]童腮军, 范安平.大学生专业类型与专业兴趣吻合程度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5) .

篇9:转专业,宽了,再宽?

三类放宽

虽然放宽政策呈普遍态势,但革新政策的方法却各有不同,我们大概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在较大范围内没有任何限制的“零门槛转专业”。此前,浙江大学率先尝试了零门槛转专业政策,即除通过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方式入学的学生外,其他所有在校生都可以申请转专业(通过提前批入学的考生只能在该批次专业中转专业)。浙大各专业在接纳学生转入前会先扩容,除了少部分热门专业,不满额的专业将照单全收。今年,浙大更是增加了大三的转专业机会。

如今,在浙大推行此项改革的校长林建华已成为北京大学校长,北大也开始在学部大类内实行零门槛的转专业制度。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除教育部规定和北大招生录取时明确不能调整专业的情况外,在校本科生可以在第一学年末或第二学年末自主申请转专业。原则上,学部内(指人文、理学、社会科学、信息与工程、医学5个学部)可以自由转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也是转专业政策最宽松的学校之一,农大允许学生从第二学期起,每学期初申请转入自己心仪的专业,还可以多次申请转专业。

第二类是在名额或成绩上放宽。今年,复旦大学除了将各院系转入名额从10%放宽至10%~15%之外,最突出的一点,是彻底取消了申请转专业的成绩门槛。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廖文也表示:“过去只有优秀生才享有的转专业特权已经取消。”陕西科技大学规定普通本科生入学一年后,允许在一定范围内重新选择专业。而往年只允许专业成绩排在前30%的学生转专业的浙江工业大学,从今年起也全面放开对成绩的限制。

第三类是在条件或途径上放宽。如长春理工大学在原来只限优秀本科生转专业的基础上,新增允许优秀新生(即获得学校优秀新生奖学金的学生)、“学科特长”新生(即高中获得全国竞赛奖或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殊专长的学生)转专业。以上两类新生入学报到后即可申请转专业。

南开大学则在入校时增加了一次新生选拔考试,通过这种途径可以直接晋升特色班,比如伯苓班,经管法试点班等。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可以在入学后提出申请,参加选拔考试来接近自己理想的专业,相当于刚入校就增加了一次转专业的机会。

浙江工商大学允许新生报到时就互换专业,只要找到愿意互换专业的同学,同时双方父母同意,就可以转到心仪的专业就读。为了帮同学们“速配”成功,学校还在新生报到当天专门设立了“互换专业咨询点”,为想互换专业的同学提供现场咨询。

不过,转专业政策并非培养人才的唯一之策,一些高校开始了对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尝试。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大学各院系本科必修和限选课程在教学资源许可的前提下,向全校所有本科生开放,学生可以自主选修学分。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跨学科学习,可使学生完成“自助转专业”。浙江财经大学为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其他专业的课程,推出了“双专业、双学位”制度,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修读完相关专业学分,即可获相应学位证书。再比如浙江工业大学最新开设了一体化双专业。学生可修读母体专业X+非母体专业Y,实行“X+Y”的双专业复合培养模式,完成一体化双专业修读后,学生符合相应的条件,将授予X专业学历、学位证书以及Y专业辅修学历、学位证书。这些都是高校在提升专业内涵改革中的大胆实践。

还能再宽?

转专业的新政,一方面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与其让学生在不感兴趣的专业上浪费精力,不如提供一定的机会让他们将个人潜力最大程度地得到发挥。另一方面,转专业政策的调整直指高校对专业内涵的深入挖掘。它能促使各高校对已开设的专业开展内部评估,达到对专业自身的动态优化。

南京理工大学结合学生转专业情况以及其他调查数据,连续3年在校内发布“专业潜力评估报告”,已有6个专业关停或合并到其他相似专业中去,明年可能还会关停一些,并结合市场需求增加“互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南京大学也在发展优势课的同时“扶新去莠”,培育各类新型教改课程,建立健全教师教学预警机制和差课退出机制。已经淘汰22门课程。

篇10:转专业申请书

你们好!

我是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xx级广告系三班的学生xx。因入校时考虑不周,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发现,自己学习本专业难以入门,我发现艺术设计专业更适合自己。因此郑重提出转专业申请,希望从广告系转入艺术设计专业。

刚入学的时候,由于对大学的不了解,找不到自己的坐标,就告诉自己安安心心的学习,学好所学的便完成了任务。但是学习不是任务,它是人以后要走的路。一个学期过去了,渐渐明白并最终了解自己,广告专业不是我的专长。如同在戈壁上掘井,掘的再深也掘不出水。即使偶然碰巧有了一点,到那时所付出的代价已经远远超过了水的价值。就算有一天我在广告系毕业并且是优秀的,我所付出的却是四年花样的青春年华,犹如燃烧在灿烂的阳光下的蜡烛,发光了发热了,但是照明黑暗驱逐寒冷的价值却永远消失了。

相比较之下,我更喜欢艺术设计专业,一直以来对此专业也很关注。对于将来的就业,我也想从事有关于艺术设计方面的工作。我会报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中。

同时我必须诚实的报告我的公共课学习成绩:英语89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82分,体育84分,计算机79分。符合转专业所要求的一切条件。

因此,我希望从广告专业转到艺术设计专业。希望领导能予以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篇11:转专业申请书

尊敬的老师:

您好!

首先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辅导,使我顺利的进行了****年成人高考的报考并参加了考试,让我有机会圆大学梦。

我现在的工作与我原来报考的专业方向有了差别,所以特申请改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以更好的在专业方向发展,成为专业技术人才,为建设大连做出更多贡献。

望批准为盼

申请人:

篇12:转专业申请书

你们好!

我是XX级广告系三班的学生孙梦萍。来我校一年以来,在对广告设计专业有一定了解后,发现此专业有众多名师,学校也给予高度重视,就业前景、发展前途十分光明。能就学于此,实在是很荣幸。

但是,就我本人而言,也逐渐发现对此专业的。种种不适应。广告设计专业并非我所喜爱的,我对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热情和对自身学习本专业的信心存在很大缺失。在这种不喜爱与不自信下,我很难全身心投入对广告设计专业的学习中。

而相比较之下,我更喜欢绘画专业,一直以来对此专业也很关注。对于将来的就业,我也想从事有关于绘画方面的工作。我也相信,我会报以最大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绘画专业的学习中。

因此,我想申请转系。由我广告设计专业转向绘画专业。希望领导能予以批准。

此致

篇13:摘帽转板心切金化与万鸿齐递申请

孔铭:万科A去年12月26日停牌以后,国内A股指数和和地产股均有较大的涨幅,万科A复牌后展开一轮补涨也在情理中,根据横向比较,在万科停牌期间其他龙头企业和地产指数上涨幅度在10%左右,因而,万科周一复牌一字涨停也就不奇怪。由于香港上市的相似内房股股价高于目前万科B股的股价,万科B股有看齐的要求,所以,万科B上涨的幅度更大,带动万科A补涨。此外,万科在一月份公布了其12年全年销售金额,总体上看公司超过了前期1400亿的预期,将对股价有支撑作用。

毫无疑问,B转H已被赋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大意义。为身处窘境的B股群体提供一条可行的“复活”路径,上市公司融资也由此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渠道。特别是一些无法在A股再融资房地产公司,通过B转H获得港股融资渠道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具体到万科(000002)而言,公司已在港股市场拥有一家上市平台:今年7月,万科公告,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以逾10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港股上市公司南联地产,持有其重组后股本的近八成。分析人士表示,若从融资渠道角度讲,万科再通过B转H谋求港股融资平台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某种意义上讲,在该模式推广初期,B转H已远超出单个公司经营需要的层面,而更多的是着眼于对B股投资者负责,以及整个资本市场建设。在这方面,无论是中集(000039)还是万科,作为行业龙头,表率作用毋庸置疑。

所以,目前万科的股价已经反应了“B转H”题材的催化作用,兴奋剂过后,还是回归到公司的业绩,短期不可追涨了。

《动态》:得益于上交所的快速审结新规,ST公司“摘帽潮”今年提前上演。结合最新财务、经营状况,继续ST博元后,ST金化(600722)、ST万鸿(600681)周四晚也在披露2012年年报的同时宣布将向上交所申请“摘帽”,如果顺利的话,预计两公司有望在春节前实现“摘帽”,率先撤出风险警示板。怎么看待这类公司的行为,后市是否有机会?

孔铭:往年,一些ST公司大多也是在年报披露后便立即提出“摘帽”申请。不过,由于审核周期的不确定,公司股票在此期间一般都不会停牌。但今年情况有所变化,上交所今年在审核*ST、ST公司“摘帽”申请时有了明确的审核安排:根据新版上市规则,上交所将在收到上市公司“摘帽”申请后的五个交易日内作出裁定,审核效率大幅提升。因而“披露年报-申请摘帽-股票停牌”的全新运作模式开始被沪市ST公司(前提是符合“摘帽”条件)广泛采用。

ST金化受累于行业景气度的低迷,以PVC树脂、烧碱为核心主业的ST金化2012年“主业成绩单”并不理想。年报显示,公司201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9086.47万元。但在去年12月末,ST金化收到了10300万元的政府财政预算支出资金(可全部转为净利润),加之4048万元应收款减值准备转回收益,ST金化2012年最终实现净利润7791.46万元,对应每股基本收益为0.16元。

如果说ST金化申请“摘帽”尚在市场预期之内的话,ST万鸿向交易所提出“摘帽”申请则颇有“赌一把”的意味。2011年9月恢复上市后ST万鸿,早在2011年年报披露后即有申请“摘帽”的打算,但因诉讼原因公司银行账号被冻结而不符合条件,故公司当时并未主动申请。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摘帽心切的ST万鸿随即于2012年8月又开设了新的银行账户,如此“腾笼换鸟”是否能过关还真是未知数。

总的来说,这两家公司“摘帽”转板心切,但真正投资价值不高,后市谨慎些为好。

篇14:转专业申请书

你们好!

我是x学院x级xx专业的学生xxx。我现在诚恳的提交转专业申请书,希望从x学院xx专业转到xx学院xx专业。通过快一学年的学习,这期间通过老师与同学们的了解和自己的接触,觉得自己不适合学xx学这个专业。其实高考志愿时是因为看到了“应用”二字在前面和自己也比较喜欢xx学才选的现在的专业,而事实上这个专业非工科那样多的动手实践。而xx在通过和一个学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学长交流后,觉得非常适合我自己的特点。

通过对这个专业的了解,知道这个专业主要从事建筑地基处理、建筑工程勘查等,像师兄给我说的“就是搞清楚地下的地层情况,为一切上层建筑构造物提供技术支持。”勘探是个艰苦专业,常跑野外,而这些正是我作为一个农村男子所喜欢又敢于接受挑战的。

我的数学与物理都学得都很好,很喜欢那些理性的逻辑思维。特别是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这个专业的野外作业特别喜欢,对吃苦更是一种无所畏惧的态度。我是那种特愿意与大自然接触的人,当然也是希望在贵学院强大的办学实力上学到东西,能够有本事在未来通过自己的能力肩负起一个农村的家,能够在学有所成为国家的发展尽一点自己的力量。

我是真心希望能转入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若有幸进入,必定会更加努力,珍惜机会,好好探究自己兴趣所在的这门专业,心存深深责任之心,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好好活,做一个有用的好人。

请老师相信,转专业并不是我一时的冲动,而是长久思考请教老师和学长及听取父母意见之后做的决定。我在寻求自己内心的方向,我希望自己能更有实力,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此一生能在自己所爱所能的方面能有所贡献。敬请各位领导以父母慈爱心怀,能够给我一个我渴望站上去舞蹈的舞台。

敬希批准,特此申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篇15:转专业申请书

您们辛苦了!

我是x科技学院电子系应用电子技术的学生刘x,现在我郑重提出申请,希望从电子专业转入学前教育专业。

一:由于自身的原因,导致未按时报到,入学匆忙,未考虑清楚,就选择了此专业。

二:我在理科这方面知识很薄弱,也不感兴趣,但此专业的主课就是理课这方面的物理。

三:我自小就喜欢教师这一专业,但是我却与教师擦肩而过,现在我有幸,也有此机会可以申请进入教师这一行业,希望各位领导、系领导的同意。

四:我会努力学习,热爱老师这一专业的,

望批准!

篇16:转专业申请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我是2011级化学化工学院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XX。我现在慎重提出转专业申请,希望从化工过程机械专业转到应用化学专业。

本科4年的学习,在对化工过程机械专业有一定了解后,发现此专业使用范围很广并发展得很快且有众多名师,学校也给予高度重视,就业前景、发展前途十分光明。能就学于此,实在是很荣幸。

但是,就我本人而言,也逐渐发现对此专业的种种不适应。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并非我所喜爱的,我对化工过程机械课程的热情和对自身学习本专业的信心存在很大缺失。在这种不喜爱与不自信下,我很难全身心投入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的学习中。2011年2月份开始的本科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对苯醌雅安衍生物的金属催化法合成及聚合方法研究;在做毕业论文的相关实验和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进一步发觉自己对此专业的兴趣,而且我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而相比较之下,我更喜欢应用化学专业,一直以来对此专业也很关注更希望在此领域深造学习。对于将来的就业,我也想从事有关于应用化学方面的工作。我也相信,我会报以最大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应用化学专业的学习中。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篇17:为了理想,我中途转专业

Getting to watch 1)cochlear 2)implant 3)surgery should be exciting for any medical student. But in my case, while two doctors were 4)fiddling around in a human 5)skull, I was checking my phone every 20 seconds to see how much longer until I could leave. I didn’t belong there; I was only pretending to belong there. The truth was, halfway through university, I knew I didn’t want to be a doctor. And I had to decide whether to keep lying to myself, or change 6)course.

Before university, I had no idea what I wanted to do with my life. I’d always wanted to do English but my parents didn’t 7)approve, saying there was no money in it. So I 8)figured I’d just pick a career that looked wellpaid, satisfying, and would make my parents proud.“Doctor” hit all three, so I decide to do medicine. I knew all the coursework wouldn’t be easy, but didn’t expect to find it as hard as I did. I spent many late nights and weekends studying my brains out, but still didn’t get good grades. I just couldn’t get the material to stick to my brain. By exam time, my grades were 9)crap and I felt like crap, but I thought maybe a medical 10)internship would help 11)boost my spirits. Ironically, my internship was where I realized how little I wanted to be a doctor.

有机会观看耳蜗植入手术对于很多医科学生来说应该是件很令人兴奋的事情。但对于我来说,当两名医生对着一个头盖骨乱搞一通的时候,我却每20秒看一次手机,看看还有多久才能离开。我不属于那里;我只是假装自己属于那里而已。事实上,大学生活过半之后,我知道自己不想当医生。究竟是继续骗自己,还是改专业?我必须做出决定。

上大学之前,我对人生没有什么打算。我一直很想修读英语,但父母不同意,说学英语赚不了钱。所以我认为找一份称心、表面上很赚钱、又能令父母自豪的工作就行了。“医生”这个职业完全符合以上三点,于是我决定学医。我知道课程不容易,但没料到会这么难。我每天深夜和周末都绞尽脑汁地学习,但成绩还是不好。我就是记不住那些资料。到了考试的时候,我的成绩一塌糊涂,我也觉得糟透了,但我以为医学实习会帮我提升信心。讽刺的是,正是实习让我意识到自己有多不想当医生。

Every day I’d just go into work and do exactly what I was told, go where I was told to go, and watch what I was told to watch. And then I’d go home. It was fun whenever I got to play with expensive 12)microscopes or watch crazy surgeries, but the rest of the time I struggled to get through the day. The other interns, though, practically 13)broke their backs they worked so hard. They were so 14)driven. I thought, “Wow, these other interns really want to be doctors. I obviously don’t.” It was a sad realisation that led to a sadder, scarier question: If I didn’t want to be a doctor, what did I want to do?

I had two choices—either keep lying to myself or do a different degree. Changing course would make the past two years of university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 I had thought maybe I could 15)hang on a bit longer until I made it to saving lives and making big money. But 16)eventually I realised that though I’d hate myself for quitting, I’d hate myself more if I ended up being a crap doctor.

After a lot of long walks on the beach, I decided that the last two years were a 17)worthwhile waste of time and money, because they led to me finding out what I really wanted to do with my life. Despite my parents’ 18)cynicism, all I want to do is write.

It wasn’t an easy decision. I was glad to be moving onto something new, but was also disappointed in myself for giving up. My parents took it pretty well—there wasn’t any yelling or tears. But I do have to deal with their 19)constant disappointment and 20)nagging about my future. My dad still tries to 21)convince me to go back to medicine. It’s okay, though—they’re just trying to look out for me.

I changed my course to English writing and suddenly I was enjoying university. I was still studying my brains out, writing all night and through the weekend, but, this time, enjoying the pain. I’d spend hours 22)perfecting a single paragraph until I was happy with it. I was 23)hooked on lectures and class work. I started looking for internships that would give me experience in professional writing.

These past six weeks, I’ve been interning at a website as an 24)editorial 25)assistant. I get up every morning, excited to get into work. The day goes by quick as anything. Five hours feels like 20 seconds because I’m having so much fun 26)banging my head on the keyboard until good words come out. My editors tell me that I don’t need to do any writing for them outside of work, but I do it anyways because I love writing.

Changing course is a major decision, and it can seem like the last one you want to make. But, if you figure out what you really want to do, then it can be th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cisions you ever make. I needed a couple of years and a lot of thinking to realize that. My advice is to accept the risks and regrets but to focus much more on the benefits. If you are anywhere close to thinking you need to change course, just do it.

每天,我只是去工作,别人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叫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叫我看什么就看什么,然后就回家。有机会玩弄昂贵的显微镜或者观看夸张的手术,确实挺有趣的,但其他时候我简直是度日如年。而其他实习生则名副其实地卖力工作,相当投入。我想:“哇,其他实习生是真的想当医生,我显然不是。”这个结论引发了另一个更可悲、更可怕的问题:如果我不想当医生,那我想干什么呢?

我有两个选择——继续欺骗自己或者修读另一个学位。转专业意味着过去的两年大学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都付诸东流。我原本想,也许我能多撑一阵子,直到自己可以救死扶伤,赚大钱。但我最终意识到虽然我讨厌放弃(医科),但如果我成了一名蹩脚的医生,我将会更痛恨自己。

在海边进行了多次长时间散步后,我最终决定过去两年的时间和金钱虽然是浪费了,但还是值得的,因为它们让我找到了我真正想做的事情。虽然父母对写作(这个职业)冷嘲热讽,但这是我想做的事情。

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能够转向新鲜的事情固然让我高兴,但对自己放弃原来的专业也感到失望。父母很快就接受了我这个决定——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眼泪。但我确实要面对他们长久的失望以及对我未来的唠叨。我爸爸依然想说服我转回医科。没关系——他们只是关心我而已。

转到英语写作专业后,我突然间就爱上大学了。尽管我依然要绞尽脑汁地学习,晚上和周末都在写作,但这次,我很享受这种痛苦。我会为修改一段话而花上数小时,直到满意为止。我迷上了讲座和课业,我还开始寻找能增加我专业写作经验的实习。

过去的六周里,我在一家网站实习,当助理编辑。每天起床我都怀着兴奋的心情去工作。时间一下子就过了。五个小时就像20秒,因为我埋头苦干,敲击着键盘直到好词出现,这太有趣了。编辑们对我说工作以外的时间不需要我再写东西,但我还是写了,因为我热爱写作。

上一篇:暑假考研复习时长下一篇:纪检监督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