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qgscis各种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

2024-05-03

Bqgscis各种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共8篇)

篇1:Bqgscis各种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

各种专业类的搞笑语录情书

中医专业情书

当生姜失去麻黄,才懂得什么叫做彷徨;当佩兰失去藿香,才知道什么叫做神伤;当我离别了你,才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做断肠。

某人,谢谢你!是你,一直在启悟我:什么是大黄的豪爽,什么是桑叶的清凉,什么是人参的无私,什么是附子的坚强

某人,一直以来,你,像山海棠给我春天的芬芳;像薄荷送我夏日的清凉;像怀菊给我秋季的慰藉;像冰片送我冬天的舒畅。

你,是我受伤时的三七;是我失意时的远志;是我烦闷时的栀子;是我迷茫时的苏合香。

只有在没有你的时候我才懂得什么叫夏月麻黄;想起你的时候我才知道什么叫调和诸方;梦到你的时候才发觉什么是平补三焦;

遇到你的时候才明白什么是救逆回阳!

某人,你曾告诉我,人生就应该像熟地,在九蒸九晒中得到升华;人生应该像青黛,在氤氲中营造希望;人生就应该像阿胶,

在炽热煎熬中得到凝练;人生更应该像石膏,在烈火焚烧中追逐辉煌!

啊,我亲爱的某人,一直以来在我们的相处中,从没有过什么十八反,也不存在什么十九畏。有的只是相使、相须

我希望,我们一起分担风寒暑湿热,我们一起体验酸苦甘辛咸,我们一起追逐寒热平温凉;

我相信,我们的情谊定会在人生事业的升降浮沉中绽放光芒

农学情书

自打我见你的第一面起,我就像是反刍动物看到了紫花苜蓿一样,就算吃多了,也不会害怕得胀气病,因为我的命都可以交给你。

原来的我,总是在爱情的门外徘徊,总是找不到我的真命天女,我与爱情之间总是隔着一条窄窄的凯氏带,

我在木质部这一头,而我的爱情总是在韧皮部的那一头。

但是自从遇见了你,我的生命中仿佛照进了一缕阳光,让我相信这世界真的有像你这样的仙女。

我对你的爱火如同紫茎泽兰一样疯狂地滋生,贫瘠的土壤,残酷的环境,还是各种农药的灭杀,我都能视而不见。

爱你的心在西南大地上任意的驰骋,已经无可挽回了。

我不像墨西哥落羽杉那样高大挺拔,也不像银杏有一头黄色的酷酷的发型,更不是牵牛花,

会一天之内变着花样讨好你,不过我有一颗真心,一颗锲而不舍追求你的决心。每天对你的思念,就像是年轮,

一层一层地缠绕着我的心,终于我鼓起勇气给你写了这封信,虽然我和你不是一个科的,我也对你不够了解。

但我一定会包容你,让着你,无论是单子叶还是双子叶,我们都是共同点的,因为我们都是植物人

给你写信的时候,我思潮涌动,好像水葫芦堵死了上海的河道一样,我已经不能思考,请原谅我的.冒昧,

如果可以的话,今晚出来看电影吧,《绿巨人》。(好环保的题材...)

制冷专业情书

你好。我是冷凝器。虽然和你不在一起,但是,冷媒使得你我时时互通心意。通过铜管的传递,我还能听到你偶尔的叹息。

虽然说你在室内,我在室外,不论冷风热气,都是由你送到主人的面前。但是,我从无怨言,我愿意默默地为你做一切事情,酷暑严冬,我默默地等着着你。

机械专业情书

很长时间不见你,我的身心都要腐蚀了,经过无损检测发现运行不良,需要进行故障诊断。

检测报告指出需要将原来的45钢改成成40Cr,哦,天哪我无法想象我的心在熔融之后还要墩粗,锻造,焊接,打磨之后才能成形,

就像我对你的心想念的时候好像在1000°的时候的煎熬。我想把自己变成一个精密的机器,

超高的表面粗糙度,完美无缺的公差配合度,我要严格的演算出我对你的爱意性能图和计算,

列出表格后,选择多级压缩,只有高效才能表达我对你深深的依恋。在算完一系列感动,甜蜜,温暖,贴心,温柔指数之后,

综合以上终于确定我对你的忠贞度基本设计结构,根据国标选出合适的零件结构,然后画出CAD图成像。

亲爱的,从图上你可以直观的看出我对你无微不至,精密严谨的关怀和守候

数学专业情书

Dear,你是我对称轴,如果没有你,我找不到另一半自己;

Dear,你是我的值域,如果没有你,我不知道该去哪里;

Dear,你是我的公理,如果没有你,我没有一点头绪;

Dear,你是我的必要条件,也许你可以没有我,但是,我绝对不能没有你!

Dear,我多么希望我们的爱情是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篇2:Bqgscis各种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

信息化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在管理中使用计算机来对各类管理数据进行处理, 生成管理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从而更好地完成各种管理职能, 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目前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目的是为了掌握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技能, 教师讲授课程的重点自然也就偏向于软件系统的开发。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不同, 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不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那么该如何向他们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呢?一些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贺盛瑜和赵卓宁[1]强调了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重要意义。滕佳东[2]在确定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将教学内容分为5个模块: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信息化管理思想、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开发过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朱恒民等[3]强调了教材内容要符合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 并指出国内的信息类教材内容普遍存在滞后现象, 他们选用了国外的《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张晴和金荣学[4]则从有效教学的角度, 从教学的目标与重点、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实践环节、师生关系等4个方面, 探讨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问题。

应该说, 目前业界已经达成普遍共识, 在向管理类专业学生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时应该偏重于管理。但在该课程应该讲授哪些内容, 从而实现偏重于管理的问题上, 依然在探索和总结之中。

纵观目前国内的典型教材[5,6], 基本上还是以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作为主线索。在向管理方向倾斜时, 如果不注意, 很容易变为降低系统设计和实施的教学比例, 而增加一些与管理相关的知识。这样就会造成主线索不清晰, 重点不突出。尽管学生不再觉得这是一门单纯的计算机课, 但却成为了一门大杂烩。

下面, 就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问题, 谈一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和看法。

1 教学目的

要组织合适的教学内容, 首先得明确教学目的。

在笔者讲课时, 有同学认为, 既然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的不是自己开发系统, 那就是学习如何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了。笔者则明确向学生指出, 现在软件系统的客户操作界面一般都设计得很友好。一个大学毕业生在经过简短的培训之后, 一般都能够很好地操作具体的管理软件。而且, 针对不同的企业, 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种类很多。因此,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应该是教会学生使用某种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各类管理人才。在各种管理活动中, 都需要使用信息。一些管理活动 (如物资采购) 会产生数据, 一些管理活动 (如财务处理) 既需要数据, 也能把原始的数据加工为更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 一个管理活动, 会涉及数据的输入、输出、加工、传输、存贮等处理环节, 而计算机具有数据处理的很多优势。如果在一项管理活动中使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处理, 可以认为该项管理活动实现了信息化。如果一个企业中的大部分管理活动都实现了信息化, 则可以认为这个企业实现了信息化。

信息化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应该是企业实现了信息化的重要标志。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应该是为企业的信息化服务。

尽管信息化非常重要, 但是从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 目前的效果还很不理想, 成功率并不高。以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典型产品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 为例, 企业界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不上ERP是等死, 上ERP是找死”。

导致大型管理信息系统在实践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多, 参与开发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负责系统开发的计算机专业人员缺乏管理知识, 开发出的软件系统不能满足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参与系统开发和具体使用信息系统的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 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中不能提出好的建议。要弥补这样的知识结构缺陷, 相应地也有两种方式:一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学习管理知识, 二是管理人员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

因此, 向管理类专业学生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的, 应该是使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 以后在管理工作的岗位上, 能够更好地参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改进, 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结合实际, 我们可以发现, 因系统开发人员缺乏管理知识或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而给管理信息系统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设计的数据流程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也就是引入信息系统之后, 企业新的业务流程达不到企业的管理要求;二是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处理停留在存贮、传输、检索等简单的层次, 不能利用数据来解决更多的管理问题, 企业感觉管理信息系统的用处没有预想的大。此外, 企业自身管理的不规范, 以及业务流程的频繁变更等, 也会造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难以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这就给了我们一种启迪, 应该把数据流程的分析和如何利用数据来解决更多的管理问题作为管理类专业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

2 两个重点内容

2.1 分析数据流程, 让学生思考该如何实现业务流程的信息化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系统分析阶段, 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需求分析, 确定新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信息系统功能的实现, 是由业务流程来具体体现的。因此, 分析信息化之后的业务流程应该如何进行, 是系统分析阶段的重要任务。这一分析工作的进行和新业务流程的最终确定, 应该是由系统开发人员和委托开发方的管理人员共同确定的, 既要体现使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处理的优势, 又要符合企业具体业务的实际需要。

在引入了信息系统之后, 原有的业务流程往往会发生变化, 这实际上已经构成目前企业管理中热门的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业务流程重构) 的重要内容。

目前系统分析的主要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结构化方法是面向过程的, 对数据流程进行分析即画出数据流程图是其主要手段。面向对象的方法则把系统功能的实现看作是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在近年来的软件开发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而且在后期的程序编写阶段有目前流行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作为支撑, 但是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 他们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的并不是开发系统, 而是从具体业务岗位的角度, 对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提出自己的建议, 以及与系统开发人员一起确定引入信息系统之后的新业务流程。

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中的数据流程分析既能充分反映引入信息系统之后具体业务流程的情况, 还能与BPR这一管理理念很好地结合。因此, 笔者在教学中, 将数据流程图作为重点。

阅读别人画的数据流程图是比较简单的事, 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停留于阅读别人画的数据流程图, 而要自己动手画, 从简单的业务流程直到稍微复杂一些的小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学生深入下去之后, 就能对信息系统中数据的输入、输出、运算、传输、存贮等环节有较深的认识, 进而对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方式、数据传输的路径、管理人员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各个业务流程之间数据的共享、原有业务流程和新业务流程之间的比较等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并可以进一步提高到参与设计业务流程、在引入信息系统之后进行业务流程的重新构造等。

以一个医院的门诊管理信息系统为例, 学生在画比较详细的数据流程图的过程中, 从最开始对信息化模糊的认识, 逐渐过渡到思考这样的问题:病人是否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挂号?如果可以, 那么挂号的凭证又该如何处理?病人缴费数据是否该直接传给财务部门?划价和收费的环节是否可以合并?医生是否可以开电子处方?如何开电子处方?开了电子处方之后病人的病历又该如何处理?病人取药的信息能否及时地进行统计并通知药房?对这些以及类似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表明学生已经开始深入地了解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这一问题。

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 对于管理工作如何信息化问题的认识能够有很大的提高。这样学生以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 就能结合实际工作的业务流程, 对这样的问题提出好的建议:如果所在的工作岗位业务流程已经信息化, 那么其数据流程是否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如果所在的工作岗位尚未信息化, 那么引入信息系统的时候, 该如何设计数据流程?

如果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能够帮助解决这样的问题, 定能推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2.2 管理模型与计算机相结合, 以解决更多管理问题

从本质上来看,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 处理管理活动中的各种数据, 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

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包括运算、存贮、检索、传输等。从目前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 管理信息系统中使用较多的是计算机的数据存贮和数据检索功能, 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 而对于计算机强大的数据运算功能, 实际上使用得并不多。要使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 就得为解决管理问题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型, 然后再使用计算机来对模型进行求解或根据模型来进行运算。也就是说, 只有把管理模型和计算机结合起来, 才能够解决更多的管理问题。

在教学中, 可以ERP系统为例来向学生阐述以上理念。

ERP是目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典型, 它是在MRP (Material Required Planning, 物料需求计划)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ERP产品的种类较多, 但一般都包括生产控制 (计划、制造) 、物流管理 (分销、采购、库存管理) 和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这三大模块。其中, 生产控制模块是ERP系统的核心所在。生产控制是一种以计划为导向的生产、管理方法。企业首先确定一个总生产计划, 然后经过系统层层细分后, 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 即生产部门据此生产、采购部门按此采购等。

那么, 主生产计划又该如何来制订呢?企业可以按订单、按库存、按预测的市场需求等来制订主生产计划。对于按订单生产的企业, 如果先后接到了多个订单, 对交货期的要求也不一样, 那么该如何来安排生产和采购呢?如果企业根据预测的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 那么该如何预测呢?主生产计划下达后, 采购部门又该如何采购 (采购批量、每次采购的间隔等) 才最经济呢?这些问题的解决, 都要用到具体的管理模型。而且, 面临不同的情况, 管理模型也会有所差别, 一些还需要做近似处理。只有在有了具体的管理模型之后, 计算机才能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处理。

在教学中, 可以假定具体的企业情况, 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管理学知识, 通过适当的管理模型来具体计算企业应该如何制订主生产计划, 又该如何将主生产计划分解之后下达到生产和采购等部门, 生产和采购部门又该如何去组织生产、采购物资等。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既了解了ERP的结构, 又明白了管理知识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还巩固了已学的管理学知识。最主要的, 是要让学生明白, 该如何使用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去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

3 总 结

在明确了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之后, 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其余内容的组织就显得相对比较容易。图1是我们进行教学时的课程内容框架图。

图1中的“管理信息化”模块即上面所介绍的两个重点内容。“系统开发”模块则包括“开发方法”和“项目管理”两个子模块。“开发方法”可以按照传统的生命周期法来组织内容, 即将系统的开发按照生命周期分为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运行等5个环节, 同时适当介绍其他系统开发方法如原型法等。除此之外, 还可以适当介绍项目管理的内容, 因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保证前面论述的“数据流程分析”和“管理模型”两个重点内容的基础上, 其余内容可以根据实际课时和学生的基础来进行增减。

教学内容确定之后, 可以采取课堂教学与上机、课堂讨论等结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摘要:本文探讨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内容。结合实际应用的需要, 认为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以后的管理工作岗位上, 能够更好地参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改进, 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基于此, 将数据流程分析和管理模型与计算机的结合列为两个教学重点。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数据流程,管理模型

参考文献

[1]贺盛瑜, 赵卓宁.管理类专业MIS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9 (7) :42-45.

[2]滕佳东.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10 (10) :95-97.

[3]朱恒民, 翟丹妮, 洪小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0 (3) :69-72.

[4]张晴, 金荣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有效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11 (19) :101-103.

[5]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篇3:Bqgscis各种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QFD;课程设置;优化

中图分类号: G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145-2

1 QFD理论

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其主要以推理和演绎为根本,基于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优化商品质量和研发新商品。

1.1 QFD基本概念

QFD包含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两个方面。其中广义概念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质量QFD、技术QFD、可靠性QFD和成本QFD四个方面。然而截止日前,世界上还没有对QFD概念有个统一定义。目前比较典型的概念有:日本的赤尾洋二定义为:将顾客需求明确为产品的设计指标,确保产品生产的每一环节都符合所预设的指标,保证产品的质量,从而达到客户要求。Bicknell则将QFD简述为:QFD是一种利用各种定量和定性的技术指标,如矩阵等,将客户欲望与商品质量紧密结合的手段。《美国空军 R&M2000 大纲》给QFD的定义:QFD 是促进商品设计和加工程序设计改进来提高商品质量以满足客户欲望的一种方式。水野滋博士则是将QFD定义为:按照要求、方法综合地把保证商品质量的环节,逐步具体的展开说明,以便融入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总而言之,QFD最主要的特点即是把客户的多样化欲望充分融入到商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的全过程,通过一系列的生产标准,进而提高商品质量以满足客户欲望的一种有效管理手段。

1.2 QFD根本原理

FD理论以质量屋为最根本的研究用具。质量屋是系统的使用语言来表现客户所要求的商品品质,同步的通过研究客户质量需求与品质特征的关系,将商品品质转化客户欲望为代用特征,进一步优化商品生产的表。因此,质量屋是由客户欲望与质量特征组成的表。质量屋结构QFD 内容的所有精华都展现在了质量屋的组建上,完整质量屋的组建就是QFD的根本内容。

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科目安排的缺陷

2.1 酒店管理专业高职类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现实需要存在距离

随着中国酒店产业的成长领域的增大,酒店产业对劳动力的客观需求也会随之增加;而且我国酒店产业的发展逐步走出国内与国际接轨,酒店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形象、素质、语言、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古老教育方式和固有科目安排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现阶段中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所培育出的毕业生与酒店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存在距离,一方面,星级酒店对高素养、高技能职员的高需求;另一方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相脱节,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过低,无法为酒店提供高素养、高能力的求职者。所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习科目安排优化迫在眉睫。

2.2 酒店管理专业高职类科目安排优化的重要性

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教育方式与内容跟不上酒店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星级酒店档次和规模结构的不断提升优化,客观上要求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不停加以改善以适应酒店产业的高需求。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学习科目安排存在纰漏,科目安排的优化,可以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符合度。

3 以QFD为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科目设置的完善措施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安排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其中必修课包括了公共必修课、行业基础课、工作知识与技术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语言学习、其他方面的学习和综合实践环节。

3.1 现有课程设置的整合优化

据调查,目前很多高职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同时设置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酒店英语实操、管理英语实际训练、英语阅读这五门课程,然而管理英语实训与英语视听说科目的关联系数高达 0.89,酒店英语实操与英语视听说科目关联系数也高达 0.78,酒店英语实操与管理英语实际训练科目关联系数达到 0.72,大学基础英语与英语视听说科目相关度系数是 0.56,英语听说与英语阅读关联系数为 0.42,安排的科目内容重复率非常高,因此要对现有的这几门科目进行优化整合。

3.2 增加提升相关能力的课程

通过调查得知,目前大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缺乏营销能力和基础财务能力,说明在所有课程安排中,对酒店专业在校生的营销技能和基础财务技能都没有提高。营销能力,是酒店产业中每个从业人员所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财务基础能力是酒店管理行业的一个拓展能力,以应对目前酒店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科目的安排应增开市场营销学和财务管理两门科目的学时,进一步优化学习科目设置。

3.3 优化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是在校生在学习与参与工作的一个主要衔接环节,是在校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最有效途径,按照大多酒店管理专业目前的教学方案,实践课程大都集中在最后一学年,但是这是不够的,应在前面两学年的学习中穿插实践环节,使在校生的课本知识在实习中得到更好的运用与提升,为在校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打好底子,实践课程的设置重点培育学生的管理才能和知识应用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勤于思考问题、巧妙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清楚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学习应增加酒店行业的模拟经营,为在校生多提供迷你经营的岗位,以增进在校生对专业的了解以及增强在校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以QFD对学习科目安排进行研究改进,第一,先引入QFD理论,介绍QFD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对QFD有了大致了解后,对中国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科目安排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基于QFD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完善措施。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科目安排的综合分析,了解了所设科目与酒店人才所需能力要求与课程的关联度,确定了公共素养能力、专业基础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优化的侧重点,规划和引导酒店管理专业学习内容安排。经过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习内容安排的纰漏分析,明确改进的主要内容有主要有:①对现有课程设置重新整合,解决重复的课程问题;②针对学生所缺乏的能力明确在现有课程基础上应增加的课程;③对实践课程进行了优化,提出新的实践方案,并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

参 考 文 献

[1] 陈庆苓,卢醒庸.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镇江高专学报,2010(3):107-109.

[2] 曾富洪,李泽蓉.基于QFD理论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J].工程设计学报,2009(6):415-420.

篇4:Bqgscis各种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

(一)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国有近三百所高等学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 从专业开设基础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普通高校在实施教育部1997年撤并部分本科专业过程中, 把原来与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相关如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技术经济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进行重新组合, 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二是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原来专业如投资经济、建筑经济等专业的基础上, 改设为工程管理专业;再之, 就是一些少数高校在学科和教师基础不完全具备的条件下, 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 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增加, 也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 学界认为目前工程管理人才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有如下看法: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结构和中国的经济发展脱节;专业目录和课程体系设计比较落后, 且缺乏学科交叉;三百所高等学校开设工程管理专业, 领域广泛等。中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人才, 要积极推进工程管理教育, 应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的学科地位, 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组织体系, 对工程管理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研究。

(二) 建设部的课程设置建议

对于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建设部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给出的方案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性[1], 其把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性课程三部分, 其一, 公共课程共1 200学时;其二, 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性课程共1 000学时, 专业平台课程包括技术、经济、管理、法律4个基础平台, 特别强调技术类的专业平台课程, 该类课程总计850学时 (其中50%用于技术类专业平台课) , 专业方向性课程占150学时;其三, 安排300学时, 学校可根据其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自行使用。

该方案的特点是突出专业平台课程, 特别是突出技术类专业平台课程。方案适用于有专业工程背景的院校, 开设技术类专业平台课程, 对于有专业工程背景的院校, 是强项和优势, 但对无专业工程背景的院校, 却是其弱项和劣势。

(三) 教育部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 另一个更具有权威指导性的文件就是教育部1998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的各专业主要核心课程[2], 其中对于工程管理专业 (专业编号110104) 给出的主要核心课程如下: (1) 管理学; (2) 经济学; (3) 应用统计学; (4) 运筹学: (5) 会计学; (6) 财务管理; (7) 工程经济学; (8) 组织行为学; (9) 市场学; (10) 计算机应用; (11) 经济法; (12) 工程项目管理; (13) 工程估价; (14) 合同管理; (15)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16) 工程项目融资; (17) 土木工程概论; (18) 工程力学; (19) 工程结构。

以上课程包括了经济管理类主要的核心课程, 这些课程构成经济管理知识体系平台;同时还有八门工程管理与工程技术方面的主干课程, 构成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的基本构架, 是各个高校在制订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计划时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依据。在此核心课程的基础上, 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 设置专业方向的其他课程, 因此该课程方案更适合于一般性质院校, 即无论有无专业背景的院校, 为培养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该核心课程体系建立的知识平台是充分的。

二、石油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思路

(一) 石油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石油类院校的人才培养, 要和石油石化企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 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主要结合油田企业和石油化工企业在油田地面建设、建筑安装、石化设备安装和工程项目管理等生产活动, 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 因此该专业应该以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建筑工程学科相互交叉为特点, 依托石油、石化企业, 突出油田地面建设、建筑工程安装、工程造价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培养方向, 体现“既懂管理又熟悉工程”的特色, 培养学生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建筑、安装工程技术知识;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

(二) 石油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要求

石油院校的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悉建筑、安装工程技术知识;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应该了解石油行业的相关知识, 对石油石化行业的生产环节、建设需求、管理特点都要有一定的了解;石油石化行业主要包括石油勘探开发, 油田建设, 石油储运, 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生产等, 学生在掌握一般的工程管理相关基本理论和培养各种能力的过程中, 也要能做到专业学习和石油生产相结合, 突出行业培养的特色和优势。

三、石油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1.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 按照学科大类科学制订培养计划。依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依照拓宽专业口径的思路按学科大类构建学科基础课程, 依照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路以及体现学校教育特色的思路设置专业课程。

2.在保证通识课程教育的前提下, 把专业基础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制图”等前移, 让学生尽早接触到专业课程, 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在进入校门之初就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3.注意传承石油类院校的办学历史与服务面向, 在专业培养中体现石油特色, 开设“石油工业概论”、“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钻井工程概论”、“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课程。

4.鉴于学生在“大四”学习中出现的考研、求职等“大四现象”, 建议第七学期只开设选修课程, 不开设必修课程, 第八学期设置“毕业设计/论文”及专题报告等项教学活动。

在这些关于课程设置的思路之下, 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的教学研究结果和教学经验, 建议石油类院校可有如下表的课程基本设置:

四、小结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 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 从整体性探索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 培育学校专业品牌与办学特色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培养新模式是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如何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项长期工作重大课题。建设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科学的课程体系的两点思路:一要有准确的专业定位, 结合石油特色方向, 推进多模块培养目标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二要注重教学环节的研究和思考, 课程设置的研究至关重要;此外, 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分层实践体系构架、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 也都是高等教育者应该重视的研究课题。

摘要:针对石油类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在研究中国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教育部以及原建设部就专业课程的设置规范与建议的基础上, 结合目前高等教育的特点和石油类院校的教育特色, 提出了对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并构建一个具有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石油类高校

参考文献

[1]王立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08, (2) :4-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208.

[3]钟昌宝.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07, (3) :89-94.

篇5: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

关键词:非经济学专业学生西方经济学存在的弊端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62-01

1 引言

经济学课程是教育部规定财经类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需求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非财经院校和非经济学专业学生开始涉猎这门课程,但是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门课程难学的共识,他们普遍反映老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没有兴趣来学习这门课程,尤其是对区别于非经济学专业的文科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本来就比较弱,学习起来感到困难,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所以,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要想找到有效的改革措施,首先必须找出目前非经济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 目前非经济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非经济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使用教材缺乏适用性

目前,在非经济类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并未引起学校及社会足够的重视,这从使用教材方面可以很直观的反映出来。据调查显示,当今,非经济类专业与经济类专业使用的是同一版教材,使用教材缺乏适用性。经济学本来就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而且经济学理论大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理解,这对于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说可能相对容易些,但是对于非经济类专业学生而言比较困难,尤其是对感性的文科生。使用教材缺乏适用性使得非经济类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真正掌握所谓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并将其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 教师“满堂灌”,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于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而言,其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老师认为,他们是非经济类专业学生,不需要掌握太深的理论,更不需要掌握真正的经济技能,对这些学生而言,开设这门课程只是为了修学分……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老师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上课而上课”,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直至下课,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體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2.3 教学方法缺乏吸引力

经济学课程对于非经济学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所以,老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而老师在给非经济类学生传授西方经济学知识时,大多只注重理论的讲解,介绍国外先进的理论,但很少与实际或一些案例相结合启发学生来自由思考,更谈不上实际性的操作了。教学方法的单调枯燥使得非经济类专业学生对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失去了兴趣。

3 对非经济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针对目前非经济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对症下药,总结出了三条改革建议供大家思考。

3.1 加强适用教材的建设

事物具有特殊性,树林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我们应该根据非经济类学生自身的特点编辑出版优秀的适用教材,从而提高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水平,使得学生真正的掌握有关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为我所用。在适用教材的建设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重点、难点突出,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树立经济学意识。

其次,深入浅出,容量有度。用最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抽象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并且对教材内容以及课时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

再次,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编写西方经济学理论时要注意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真正用西方的经济学理论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3.2 改革教学方法,突出案例教学法

改革教学方法,突出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案例教学就是老师在讲授西方经济理论的同时适当举一些恰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该理论,更好的掌握该理论。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独具抽象性和应用性的学科,非经济类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差以及实践经历比较少,所以对他们而言,很好的接受这门学科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讲授课程中如果适当的插入一些案例,特别是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会比较容易,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3.3 更多地安排课堂讨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知识传授过程中,针对一些重点内容适当的安排课堂讨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对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以及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很大帮助。在课堂讨论前,老师要认真组织学生做好有关的准备工作,准备自己的发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4 结语

上述只是我对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提出的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总之,经济学理论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掌握的,因为公民的收入、支出以及消费都或多或少的受到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尤其是当今的学生,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不论是经济类还是非经济类都应该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理论,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全能型复合人才,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篇6:Bqgscis各种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

在信息经济时代, 企业要想实现任何期望和梦想, 实现任何新战略, 没有MIS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一家跨国公司不重视企业的MIS建设。在这一时代发展背景下,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已经成为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里的经管类专业主要指会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旅游等偏重经济和管理的非计算机或非类计算机专业, 比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类计算机专业) 。要完全系统地掌握MIS的知识, 需要先具备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经济、管理的基本常识。所以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时候, 对于一些抽象理论性强的知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能很容易理解, 而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 由于缺乏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系统学习, 便难于理解, 进而缺乏学习的兴趣, 跟不上教学进度, 完全处于被动学习。对教授这些专业的教师来讲, 所要具备的知识面广, 学生又不能与之更好地互动, 教学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教学效果需进一步改善。为了提高经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需要系统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根据笔者对经管类专业多年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经验, 结合同行的交流, 对该课程的教学作出以下几点思考。

1 明确教学目标

MIS的最终目的是为管理和决策服务。但是很多高校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没有因材施教地考虑, 对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实行统一标准, 对不懂软件开发的经管类专业学生也要求掌握系统开发的技能, 其结果是部分教学内容形同虚设, 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

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经济和管理相关的工作, 而非计算机技术工作。由于工作经历缺乏, 经管类毕业生刚参加工作所从事的还只是底层的基础性经济管理工作, 因而对经管类专业本科学生来说, 不可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程序设计员、信息系统开发者、计算机专家, 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培养成为企业战略管理者, 而应该培养成为具备一定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能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优秀经济管理专门人才。

因此, 对于经管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要细分定位, 结合专业培养的要求来制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比如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讲解使学生清楚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 对于MIS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应发挥的作用, 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MIS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 按专业设计教学内容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 就制定不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明确各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后, 应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内容。经管类专业的职业目标是综合经济管理人员, 学习这门课的侧重点是学会应用MIS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因此对于经管类学生的授课重点是探讨信息技术如何支持管理活动来实现管理现代化, 以及怎样利用MIS来培养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要弱化信息技术原理的讲解, 对于MIS系统的开发只限于介绍常用开发方法的和系统开发的组织设施, 而不要详细讲授系统开发技术和实现细节。

比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 主要讲解MIS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以及信息化管理的思想;讲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式、方法和组织管理, 讲解系统的维护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分类、管理、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解决管理问题的作用;讲解MIS与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变革的关系, 以及MIS对提升企亚竞争力的支持。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信息时代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MIS的相关知识, 能从宏观上了解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的功能, 必须意识到MIS建设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并且只有具备这种知识, 才可能在管理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战略结合, 才能在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3 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教材中有相当大的篇幅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系统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 以及系统开发与设计等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知识, 因而让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一看到教材目录就误认为该课程是计算机类课程, 打开书本更是见到许多抽象难懂的理论, 于是一开始就对该课程产生抵触厌学情绪。对于教师来讲, MIS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很紧密的学科, 并且理论性强, 相关理论速度更新快, 既要花费大量时间更新知识点, 还要承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带来的课题压力, 讲解该课程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实践证明该课程如果仅用传统教学方法, 会使教学过程变得呆板、抽象和无趣。因此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应根据教材各部分内容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下是几种在教学中探索的教学形式:

(1) 课堂讨论。

经常组织课堂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每次讲课的教学内容设计讨论题目, 并且每次课程结束时布置下次讨论的题目, 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准备。例如, 在讲到ERP系统概念时, 先让学生课下查阅有关资料, 然后再在课堂上组织讨论。讨论的题目不急于公布, 而是在讨论课时才公布, 这样多次实施后, 学生为了下次讨论时准备充分, 掌握发言主动性, 就会在查阅资料时作一定的归纳整理, 形成主动收集整理信息的习惯, 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讨论的题目可以设置为“ERP的概念简述 (可以举例说明) ”、“ERP系统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ERP系统设施的失败原因”等。讨论过程中要适当地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 激活学生的讨论热情, 控制学生讨论时的发言时间, 确保大多数学生有发言机会, 并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

(2) 案例教学。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案例教学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 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注重学生主动性学习热情的培养, 注重学生对于问题的综合思考能力培养。例如, 在讲解ERP系统前, 组织一次“情人啤酒游戏”的案例 (情人啤酒游戏是哈佛大学的经典管理学案例) , 让学生自由分组扮演司机、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角色, 并将如何分组的实施交给班干部执行。为了游戏能顺利进行, 游戏规则事先在课堂上介绍, 并给一周的时间进行准备。通过该案例教学, 让学生理解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理解沟通与信息畅通对供应链管理重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能力。通过该游戏的案例教学后, 再在实验课中进行ERP软件的模拟, 就加深了学生对ERP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懂得ERP管理思想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实验课效果也提高了。

(3) 合作学习。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 对促进教学效果会有积极作用。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将自己的经验和才能与其他同学分享, 共同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实践表明:通过同学间互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并且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能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善同学关系、启发集体智慧, 产生更好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更牢固的掌握知识。比如“情人啤酒游戏”案例教学中, 通过分组参与游戏和讨论, 更容易和更快掌握游戏规则和相关知识点, 并提出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法。

(4) 角色换位教学。

角色换位是在课堂上让学生与教师角色互换, 进行换位思考。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一些知识点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 让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 试行解决问题, 并且鼓励学生上讲台以教师的角色给大家讲解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的问题的思路。通过师生角色互换, 鼓励学生上讲台不仅培养了学生独当一面的胆识, 提高交际能力和工作面试能力, 还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同时, 对一个问题上让多个学生在台上讲解, 给予学生多角度对比分析问题的机会, 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在角色换位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在讲台上的表现作出客观的点评和总结,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 科学、透明的考核方法

学生只有通过勤奋学习, 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但人都是有懒惰的, 也是人之本性, 这就不能太相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要控制他们的有限自由学习安排。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是有必要的, 设置考核标准, 可以减少惰性, 提高学习效果。但只有考核, 没有激励, 再好的教学方式, 其教学效果也会打折扣。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分为两部分, 一是客观部分, 即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二是主观部分, 即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对于客观部分的考核, 在试卷题目上应倾向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上, 尽力不出客观题, 主观题要紧扣专业培育目标, 并且不设置标准答案, 有利于引导学生注重创造能力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对于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的考核, 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注重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 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敢于质疑和探索。

由于主观部分的考核是平时教学中进行, 就需要在学期开始时明确告诉学生考核标准, 做到考核标准科学、透明, 并且在设施中做到赏罚分明, 才能取信于学生, 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 科学、透明的考核标准建立和实施后, 才能支持多样化教学形式的开展。比如课堂讨论教学法, 如果不给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 不对参与的学生给予肯定, 久而久之, 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减退, 没有一定数量的参与者, 课堂讨论就形同虚设。

在考核标准的制定上,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民主性。只有学生参与制定的标准, 才会乐意执行, 只有学生认可的标准, 才会主动配合执行。比如对课堂讨论的评价, 因为往往会以小组讨论后再由小组推荐发言人表述讨论结果的形式来进行, 其中不乏小组成员搭便车的情况, 没有参与出谋划策, 却要享受成果。这种情况就需要一套有效、灵活的小组内部考核机制, 来规范这种行为。可以先由学生自主设计所需的考核制度, 教师也可以给出一定的参考意见, 然后综合全班的方案来执行。因为考核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 他们为了能有好的平时成绩, 一定会团结合作, 积极思考, 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薜华成.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朱恒民, 翟丹妮, 洪小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

[3]郭毅.合作学习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8, (6) .

篇7:Bqgscis各种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基础与体系结构

从系统的角度,管理科学为基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优化管理工作。遵从软件工程的原则,开发运行稳定、质量可靠、互动性好的MIS软件系统,配置合适的硬件环境,构建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管理开发过程的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和网络技术。

项目管理包括配置管理、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规划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涉及技术经济学方面的指示,如投资分析。分析阶段,涉及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设计阶段涉及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论、管理学和通信网络技术;实施阶段涉及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配置管理、测试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体系

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基础和体系结构,结合现有文献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改革方法,提出以下改革建议。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减少MIS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所占的比例,添加MIS与企业竞争优势、MIS管理、经管领域MIS应用等知识模块。工商管理类专业MIS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一)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篇

1.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2.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管理理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学以及运筹学等基础理论学科的把握。

3.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基于管理层次的分类、基于管理职能结构的分类、信息资源的空间分类以及技术架构分类。

4.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概念结构、层次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基础篇

1.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条件:企业业务流程分析与企业业务改革,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3.系统的开发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工程。

4.数据库技术基础:概念模型、关系模型、概念模型和关系模型的转换、关系模型的规范化。

5.通信与网络: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三)系统开发与管理篇

1.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必要性、目标、内容与组织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模型,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2.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系统分析的目标、任务及步骤,系统详细调查与分析,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建立。

3.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的任务与原则,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系统配置方案设计、系统流程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

(四)典型应用篇

1.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的发展、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

2.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概述,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历程,决策支持系统功能与支持,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3.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概念、分类,电子商务的应用框架,电子商务中的支付,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课程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内容改革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一些文献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如梁妍和王知强针对信息管理系统学科的特点,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教材、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研究。

关于教学方法已有较多研究,如讨论法、案例法、项目驱动法、自主实验法等。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避免以纯理论和纯技术的观点描述信息系统,而应将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和组织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管理和应用的角度介绍信息系统。在教学手段上应多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际系统调查等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结合上述教学内容提出一种专题讨论和案例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法。

(一)并非课程全部内容均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实际从上述四部分内容中选取一些作为案例讨论的专题。如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的影响,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因果等。

(二)建议对学生分组,如每组4-5人,小组式任务安排可使任务量合理化,学生间团结协作。

(三)针对专题内容,选择有针对性。本土化的新颖案例可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小组自行确定。

(四)为保障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准备。

如,讲解管理信息系统成败原因分析这一专题时,安排学生准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学生分小组准备资料和课后在课堂讨论互动,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成功案例总结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经验有哪些?通过失败案例分析失败的教训是什么?如何准确把握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如何确定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如何分析和选择软件供应商等,最终由教师总结归纳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营造开放、互动的课堂气氛,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结论

如果对于案例教学的方法没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很多人会将案例教学当做是教师讲述理论概念后的故事举例,进而总结结论,再要求学生提交阅读案例的心得,而实际上,案例教学是以具体问题为学习和讨论的焦点,选择贴近现实的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学习过程。在案例教学中,学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挖掘隐含在案例之内的知识点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化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希望以上的探讨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三鸿,许鑫,王昊,等.案例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实践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20-125.

[2]徐生菊,徐升华.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7-11.

[3]梁妍,王知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0(4):19-21.

[4]孔继利.《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物流科技,2010(10):120-125.

篇8:Bqgscis各种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

信息是除物料资源、人力资源之外的又一重要的经济要素, 信息管理是管理决策过程中的基础和决策的依据, 在生产或服务中如何把大量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 怎么做好信息管理是现代企业甚至整个社会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 很多高等院校都把《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为经济管理、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文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 探讨启发式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应用。

二、启发式教学概述

( 一) 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启发式教学源于教育心理学中的正迁移理论。迁移理论视教育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即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策略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影响, 学生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之中, 就发生了学习迁移[1]。

( 二) 启发式教学的步骤。

1. 提出问题, 引起学生兴趣。怎样从问题开始, 是运用好“问题———启发式”教学法的第一步。其内容就是给学生设置一个能产生疑问的情境, 使学生发现情境中所涉及的知识, 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 从解决问题角度引起学生思考。首先设计案例并根据案例提出问题, 学生确认问题后查找资料主动分析思考。学生利用现有资料可以进行发散思维, 但因为学生对新知识还可能认识不是很全面, 教师在此时作用就是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结构以及知识点的逻辑关系。

3. 学生阅读资料,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展开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分析问题。教会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内容与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将管理学科、系统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 课程内容结构如图1, 具体内容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技术基础、规划以及开发方法、系统的应用等。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 认识到信息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信息管理的基本思路,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

四、《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启发式教学的设计

( 一) 企业管理知识基础的教学环节设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管理类课程, 而非技术类课程, 应具有两层字面含义: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的管理, 两方面均表明了管理信息系统应侧重管理而非信息技术本身[2]。这一块的内容是由教师搜集相关案例与企业管理理论相结合进行讲解。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带来的影响, 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基础,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覆盖的业务流程, 以及对企业管理的支持作用, 使学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 更是一个社会系统。

( 二)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教学环节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主要涉及管理学、信息论、系统理论三个方面理论, 对于理论教学环节, 教师营造学习的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首先讲授各个知识点的框架体系或部分内容, 老师提出相关主题的问题, 学生自己预习并准备相关主题的案例资料, 重点针对教师提出问题收集资料, 之后学生可以以PPT课件的形式在课堂进行讲解和展示, 完成后教师总结每个同学关注点, 启发同学进行提问、讨论、思考, 最后由教师梳理重点, 强化每一个专题的学习内容[3]。在理论教学环节实施时还应该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根据教学实际从管理学、信息论、系统理论选取一些作为专题进行讨论, 如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安全、电子商务、决策支持、搜索引擎的盈利模式等问题。二是学生根据每班人数分成若干小组 ( 建议每组2~ 4 人) , 每个小组分工安排必须明确, 任务量必须合理。三是针对每个专题的内容, 选择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具体的新颖的事例、数据、视频、图片等。这些资料由教师指定, 也可以由由学生小组自行搜集查找。

( 三) 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实验环节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 实验和系统应用环节是构建良好的教学体系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既要遵循教学的基本原理, 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对于非信管专业的学生, 课程应该主要围绕经管领域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 比如ERP、SCM、CRM等[4]。具体的实验环节主要有应用性实验、演示性实验设计、验证性实验三大类型。

1. 应用性实验。应用性实验主要是指利用现有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操作型的实验, 学生以财务人员、生产经理、营销总监等7 种身份组建小组模拟企业的运营, 真实体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实验完成后,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提交一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所扮演角色的业务内容有哪些, 业务流程是怎么样的; 二是分别从企业管理和系统技术两个方面对实验系统进行分析、评价,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论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不足点, 并提出可行的改进的解决方案。

2. 演示性实验。演示性实验包括网络传输演示、网上图书销售演示系统、工资管理演示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谈判系统等常见信息系统的演示, 使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有感性的认识, 通过初步认识, 了解常见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运行流程, 理解信息技术和组织管理如何结合起来, 利用信息技术如何实现企业扁平化管理的以及构建虚拟企业。

3. 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利用基本的编程尝试完成教材上列举的各种小型软件。比如利用Access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数据库系统, 首先进行需求分析,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完成数据库创建并输入或者导入相关数据, 应用SQL语言进行查询操作。通过验证性实验,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编程能力, 了解计算机的思维方式, 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各个学科, 不同专业课程侧重点不一样, 针对非信息管理专业, 从教学内容着手, 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教学内容由原来系统开发方法和分析过程为重点的内容变为针对企业管理和常见信息系统的应用。对教师而言, 可以更好地掌控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对学生而言, 学习内容不再枯燥, 提升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且满足学生未来职业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艳.启发式教学的理论来源及实践略论[J].现代语文, 2011, 4

[2]毛基业, 郭迅华, 朱岩.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应用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3]苗蕊.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 9

[4]靳延安.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14, 1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Bqgscis各种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相关文章:

各种类人员职责05-09

各种专业用英文怎么说12-11

各种管理制度范文05-27

公司各种管理制度07-01

科室各种管理制度07-08

网吧各种管理制度07-18

网吧各种管理制度04-14

学校各种管理制度05-11

各种管理制度牌板07-02

护理各种标识管理规定12-14

上一篇:思家之温暖心情随笔下一篇:7钻培训教案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