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2024-05-25

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通用10篇)

篇1: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资阳市雁江区迎接镇初级中学

一、试题分析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共有三种题型,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其中选择题有10个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填空题有10个小题,每题3分,共30分;解答题有9个小题,共60分;全卷合计27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内容与范围

从考查内容看,几乎覆盖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所有主要的知识点,而且试题偏重于考查教材中的主要章节,如轴对称、一次函数等。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隶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纵观全卷,所有试题所涉知识点均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3、试卷特点等方面: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有利于良好习惯和正确价值观形成。其具体特点如下: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二、学生答题分析

1、基本功不扎实。

综观整套试题,可以说体现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测试。尤其是本套试题提升了实践能力,是对学生学习的全方面情况进行了测查。我校学生在测试中,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学习状况,学生成绩不理想。如第19题、20题、21题的计算的能力测试中,参加考试的学生的正确率也是比较低的,体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准确进行计算的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不强。

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数学课标中提出的最基本教学目标。本次试题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尤其是在第22题和23题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突出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此次测试,虽然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以便于将来改进。

1、部分学生审题能力较差。一个学生知识不懂,老师可以再讲,可如果养成了做题不认真的习惯,那可是谁也帮不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光但要注意知识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一些好习惯的培养。

2、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强。

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和概念掌握的不够牢固,应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如第25题和27题,学生失分较大。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在课堂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参,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指导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从本次的考试看出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技能掌握还是比较扎实的,但还应该看到,本次考试的试卷,区分度不大。部分题目一有变化,学生容易上当受骗,思维就显得混乱、没有条理。说明我们平时的教学灌输的较多,程式化的知识强调过多,建议课堂教学要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学会走向学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常常习惯,包括认真听讲的习惯,上课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3、认真指导学生读应用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做计算题正确率高的能力.

4、提优补差,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多鼓励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逐步提高,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从这次的考试中可以看出,两极分化的严重性。要关注这部分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对策,防止拉大差距。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突颖而出,使全校的教学质量有更大的提高.资阳市雁江区迎接镇初级中学

2012年7月2日

篇2: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杨兰富

一、总体评价

本次八年级数学试题能紧扣教材,注重双基,突出了教材的重难点,难度适中,分值分配合理,题型与中考题型接轨。试题立意鲜明,取材新颖,设计巧妙,贴近学生实际,突出试题的开放性,整套试卷充分体现课改思想理念。通过考试,考生不仅长了见识,也找到了自信。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 1.试题结构

本套试题满分100分,共三道大题27道小题,其中客观性题占60分,主观题占40分。

2.试题特点

(1)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题量适中,从时间上保证了考生精心思考、认真答卷;从试题内容上看,分值比较合理,各知识点均有体现;再从命题角度看,试题材料鲜活,结合实际生活,立足紧扣学生脉搏,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注重灵活运用知识和探求能力的考查

试卷积极创新思维,重视开放性、探索性试题的设计;第5、9、10题等具有开放性、探索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2、13、25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

三、试题做答情况

试题在设计上注意了保持一定的梯度,不是在最后一题难度加大,而是注意了难度分散的命题思想,使每个学生在每道题中都能感到张弛有度。

结合试卷作答深究原因主要反映出教学中的以下问题:

1、学生审题不清导致失分;

试 卷 分 析

2013-2014第二学期

篇3: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1.6.3737……精确到十分位是 ( ) , 保留两位小数是 ( ) 。

2.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0.36, 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倍, 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 积现在是 ( ) 。

3.6.5小时= ( ) 小时 ( ) 分4m5cm= ( ) m

5.6kg= ( ) kg ( ) g 0.72km= ( ) m

4.请你根据上面的算式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5.去掉3.14的小数点, 也就是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 ( ) 位, 它的值相应扩大了 ( ) 倍。

6.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7.把1.1616……、1.1666……和1.16三个数从大到小按顺序排列。

( ) > ( ) > ( )

8.根据运算定律填一填。

9.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 ) , 如果a=2m, b=1.5m, 则长方形的面积是 ( ) m2。

10.1个面包0.8元, 买a个应付 ( ) 元

l1.《故事会》每本2.5元, 《故事大王》比《故事会》贵x元, 《故事大王》每本 ( ) 元。

12.图书角有a本图书, 借走b本, 还剩 ( ) 本。

13.妈妈买了4kg苹果, 每千克y元, 付给售货员50元, 应找回 ( ) 元。

14.三个连续自然数, 中间一个是a, 较小数是 ( ) , 较大数是 ( ) 。

15.小明读一本a页的故事书, 已经读了5天, 平均每天读b页, 剩下的c天读完。

(1) 5+c表示 ( )

(7) 5b表示 ( )

16.小明住在南湖花园10号楼3单元的2楼02室, 记作:10-3-202。小英家住在13号楼4单元的1楼01室, 应记作: ( ) 。

17.四年级爬竿比赛, 前5名的成绩是5m、7m、6.5m、4m和4.5m, 他们的平均成绩是 ( ) m,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 。

18.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 用 ( ) 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较合适。

19.转动指针, 停在3号方格的可能性是 ( ) ;如果转动指针100次, 指针大约会有 ( ) 次停在1号格上。

20.有四张卡片2 3 4 5, 从中抽出一张, 有 ( ) 种可能, 可能性都是 ( ) 。摸出卡片的数字大于3的可能性是 ( ) 。

二、请你判断对错

l.6x-4>是方程。 ( )

2.x=5是方程3x+5=20的解。 ( )

3.当m=3时, m2+7的值是13。 ( )

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

5.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6.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 )

7.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 )

8.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 )

9.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cm, 底的长度是高的5倍, 它的面积是180cm2。 ( )

三、择优录取选一选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5.4cm2, 高是0.9cm, 底是 ( ) cm。

(1) 0.6 (2) 6 (3) 12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底边的长度也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cm, 三角形的高是 ( ) cm。

(1) 6cm (2) 12cm (3) 3cm

3.将用木条钉成的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它的面积比长方形 ( ) 。

(1) 大 (2) 小 (3) 相等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0cm2, 底是8cm, 它的高是 ( ) cm。

(1) 10 (2) 5 (8) 20

5.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6dm2, 把这样的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 dm2。

(1) 32 (2) 16 (3) 8

四、计算我能行

1.直接写出得数。

2.根据要求填表。

3.列竖式计算。

4.脱式计算。 (能简便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5.解方程。

.看图列式并计算。

五、动手画高, 并进行相应测量, 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测量时, 保留一位小数, 单位:cm)

六、观察物体我仔细

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这是从 ( ) 面看到的。

这是从 ( ) 面看到的。

这是从 ( ) 面看到的。

是从 ( ) 面看到的。

七、下面的物体从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形状的?请你画一画

八、解决问题看我的

1.《少儿童话》每本价格为5.40元。五 (1) 班订阅了55本, 五 (2) 班订阅了45本。这两个班共花了多少钱订购《少儿童话》?

2.李老板购进200米彩条, 卖出108米, 剩下的准备扎成花篮出售, 每个花篮需用彩条2.5米, 一共可以扎多少个这样的花篮?

3.玩具厂计划生产2600只机器猫。前5天每天生产18只, 为了赶在交易会前交货, 余下的要在8.5天内完成, 每天应生产多少只机器猫?

4.小青买了2本日记本, 付出10元, 找回4.4元。每本日记本多少元?

5.南山广场种樟树365棵, 比柏树棵数的4倍还多13棵。柏树种了多少棵?

6.甲、乙两地相距350km,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5km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 行驶几小时后, 汽车距乙地正好80km?

7.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 底是20m, 高是35m, 共收小麦840千克, 平均每平方米产小麦多少千克?

8.一个梯形的高是4.8cm, 比上底长1cm, 下底比高长1.2cm, 它的面积是多少?

9.一张等边三角形卡片的周长是18cm, 高是4cm, 这张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0.一块长方形平面钢板, 长1.5m, 宽0.8m, 从这块钢板上截下一块底长0.4m、高0.5m的三角形钢板, 剩下钢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1.桌子上摆着9张卡片, 分别写着2 3 4 5 6 78 9 10各数。如果摸到单数小明赢, 如果摸到双数小红赢。

(1) 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2) 小红一定会赢吗?为什么?

(3) 你能想出一个什么办法使这个游戏公平。

12.下表是五 (1) 班七名同学投垒球的成绩。

(1) 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 为什么中位数比平均数小?

13.

(1) 求出中位数。

篇4:八年级数学期末检测题

1. 单项式2πa2 b的次数是。

2. 函数y=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3. 点P(m,1)与点Q(2,n)关于x轴对称,则m2+n2=。

4. 写出一个与y=-x图像平行的一次函数:。

5. 分解因式ax2-ay2 =。

6. 直线y=2x-5与y=-x+4的交点坐标为。

7. 若4x2 -kxy+y2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8. 若2xm-1y2与-x2yn是同类项,则(-m)n=。

9. ()÷3a=4a2-2a+1 。

10. 如图1,在△ABC中,∠C=90°, AD平分∠BAC,BC=10cm,BD=7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cm。

11. 在直角ΔABC中,∠ACB=90°,∠A=30°,CD是斜边AB边上的高,若AB=4,则BD=。

12. 观察下列各个算式:1×3+1=4=22;2×4+1=9=32;3×5+1=16=42;4×6+1=25=52 …… 根据上面的规律,请你用一个含n(n>0的整数)的等式将上面的规律表示出来。

二、选择题

13. 函数y=-x与函数y=x+1的图像的交点坐标为()。

A. (-,)B. (,-)C. (-,-)D. (,)

14. 下面有4个汽车标致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① ② ③④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④

15. 化简x(y-x)-y(x-y)得()。

A. x2-y2B. y2-x2 C.2xyD. -2xy

16. 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8cm和4cm,那么它的周长是()。

A.12cmB.16cmC.16cm或20cmD.20cm

17. 如图2,两条直线l1和l2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下列方程组()的解。

A.y=2x+1y=x+2B.y=3x+1y=x-5C.y=-2x+1y=x-1D.y=-x+3y=3x-5

18. 要使x2+mx+成为一个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应为()。

A. ±B. -C. ±D.

19. 下列运算不正确的是()。

A. x2·x3=x5B. (x2)3=x6 C. x3+x3=2x6D. (-2x)3=-8x3

20. 下列属于因式分解,并且正确的是()。

A. x2-3x+2=x(x-3)+2B. x4-16=(x2+4)(x2-4)

C. (a+2b)2=a2+4ab+4b2D. x2-2x-3=(x-3)(x+1)

2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A.65°,65° B.50°,80°C.65°,65°或50°,80° D.50°,50°

22.如图3,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的中点,把BC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P点处,BQ为折痕,则∠PBQ为 ()。

A.15°B.20°C.30° D.45°

三、解答题

23. 分解下列因式:(1)(y-x)2+2x-2y。 (2)a2-16(a-b)2。

24. 先化简,再求值:y(x+y)+(x+y)(x-y)-x2,其中x=-2,y=。

25. 将多项式4x2+1加上一个单项式后,使它成为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则添加单项式的方法共有多少种?请写出所有的式子及演示过程。

26. △ABC是格点三角形。且A(-3,-2),B(-2,-3),C(1,-1)。

(1)请在图中画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B′C′。

(2)写出△A′B′C′各点坐标。并计算△A′B′C′的面积。

27. 如图4。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AC。

(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

(2)线段BD、DE、EC三者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

图4 图5图6

28. 如图5,直线l1,l2相交于点A,l1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l,0),l2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2),结合图像解答下列问题:

(1)求出直线l1表示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当x为何值时,l1,l2表示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函数值都大于0?

29. 如图6,有A、B、C三种不同型号的卡片若干,其中A型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B型是长为b、宽为a的矩形。C型是边长为b的正方形。

(1)请你选取相应型号和数量的卡片,在图中的网格中拼出(或镶嵌)一个符合乘法公式的图形(要求三种型号的卡片都用上),这个乘法公式是

(2)现有A型卡片1个,B型卡片6个,C型卡片10个,从这17个卡片中拿掉一个卡片,余下的卡片全用上,能拼出(或镶嵌)一个矩形(或正方形)的都是哪些情况? 请你通过运算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3;2. x≥-2;3. 5;4. y=-x+1;5. a(x+y)(x-y);6. (3,1);7.±4;8. 9;9. 12a3-6a2+3a;10. 3;11. 1;12. n(n+2)+1=(n+1)2

二、选择题

13. A14. B15. B16. D17. D18. B19. C20. D21. C22. C

三、解答题

23.(1)(x-y)(x-y+2)(2)(5a-4b)(4b-3a)。

24.xy=-1。

25.解:添加的方法有5种,其演示的过程分别是:

(1)添加4x,得4x2+1+4x=(2x+1)2。

(2)添加-4x,得4x2+1-4x=(2x-1)2。

(3)添加4x4,得4x2+1+4x4=(2x2+1)2。

(4)添加-4x2,得4x2+1-4x2=12。

(5)添加-1,得4x2+1-1=(2x)2。

26.解: (1)△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B′C′如图7所示。

(2)由图可知:A′(3,-2),B′(2,-3),C′(-1,-1),

S△A′B′C′=4×2-×4×1-×1×1-×3×2=2(面积单位)。

27.(1)答:△ODE是等边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 OD∥AB,OE∥AC,∴∠ODE=∠ABC=60°,∠OED=∠ACB=60°。∴△ODE是等边三角形.

(2)答: BD=DE=EC,∵ OB平分∠ABC,且∠ABC=60°,∴∠ABO=∠OBD=30°。∵OD∥AB,∴∠BOD=∠ABO=30°。

∴∠DBO=∠DOB,∴ DB=DO。同理,EC=EO。∵DE=OD=OE,∴ BD=DE=EC。

28.(1)设直线l2的解析式为y=k2x+b2 ,则由图像过点(0,-2)和(2,3),得b2=-2,2k2+b2=3。解得k2=,b2=-2。 ∴y=x-2。

(2)由图像知, 当x>-1时,直线l1表示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0,而由x-2=0得x=。∴当x>时,直线l2表示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0。∴当x>时,直线l1,l2表示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都大于0。

29.解: (1)乘法公式是(a+b)2=a2+2ab+b2,拼成乘法公式的图形(如图8所示)

(2)从三种卡片中拿掉一个卡片,会出现三种情况:

①6ab+10b2。由①得6ab+10b2=2b(3a+5b)知用6个B型卡片,10个C型卡片,可拼成长为3a+5b,宽为2b或长为2(3a+5b),宽为b的矩形.

②a2+6ab+9b2。由②得a2+6ab+9b2=(a+3b)2知用1个A型卡片,6个B型卡片,9个C型卡片,可拼成边长为a+3b的正方形.

篇5: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范锦秀---2014-01-16

一、考试基本情况:

本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以课本为基础,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及运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2)班29

人参考,15人及格,80分以上有9人。

二、试卷特点:

1、以课本为纲,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结合数学学科的基本

特点,着眼于考查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⑴ 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对基础知

识一般只考它的直接应用,对基本技能,没考繁杂的内容。⑵ 体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

查。

2、以课本为本,试卷不避讳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全卷试题一部分源于教材,引导教

师教好教材,学生学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扩张。

三、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

本卷共测三个大题,24个小题,满分100分。第一题是填空题;出现错误最多的是第4、6、8、小题,主要是学生理解能力太差,再加上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因而不能得分。

第二大题是选择题,出现错误最多的是第15、16、20小题。第三大题是计算题。第23题考

查是几何,丢分问题是部分学生不知道直角三角形的问题。第24题考查的是函数问题,考

查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分不是很高。从答卷情况中可以看出,选择题、填空题、得分率

较高,得分率在50%以上。少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阅卷过程发现学

生答题中不泛简捷、精彩的解法,富有个性,显示了思维的广阔性。但同时发现学生在做题

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四、原因探究:

1、学生中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部分学生对于考试和分数已无动于衷。

2、学生的学习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问题,它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明显缺乏。

纵观全县八年级数学成绩,我们存在不少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面向全体,加强学法指导。鉴于数学考试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将知识构成、加强训练,形成系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

篇6:初中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1、基础知识落实还不到位。自以为一些简单的知识学生会掌握的较好,其时不是这样的。不要因为学生读八年级了,你就可以放心了。第X题关于画轴对称图形,在小学就已经接触了,有一定基础,可是学生做全对的没有X人,占不到X%。

2、教学中重难点地方讲解不突出,导致学生出现泛化现象。如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高线、中线和垂直平分线的意义与性质一部分学生没有理解透彻,在第1题和第19题中出现较多问题,特别是第X题,到三个点距离相等的点应该是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大部分学生画成了三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当然,第二小问的计算就不会正确了。

3、学生的读题能力存在问题。第X题要求从给定的X个条件中,以其中的X个为条件,另3个中的一个为结论进行证明,班上有X、X个成绩好的没有看清楚题意,出现错误,一丢就是X分。

4、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跟不上。就是一些基础题或稍微的变式题,学生不会做的比例还较大。

篇7: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题难度适宜,能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部分题目可直接运用公式、定理、性质、法则解决,无繁难计算、证明,对教学有导向作用。

二、从学生的失分情况上分析教情与学情

1.基础题和中档题的落实还应加强。填空题(1—8)和选择题(9—15)均为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年级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从统计考生答卷情况来看,对于大部分小题考生的得分率普遍较高。某些试题涉及知识虽然基础,但背景新颖,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考试结果表明,对于这样的试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能力上的欠缺。例如:第14题。第4题学生往往讨论不全面只解答一种情况漏第二种情况导致失1分,所以基础题能得满分的考生不多。

2.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待加强。(1)审题和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较弱。如第19题,其实在三角形全等中,曾讲过这种类型,但学生根本就没有理解此题,造成思维混乱。因而,无从下手;造成严重失分。(2)计算能力较弱。从所调查学生中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比如,第16题与第18题,这是送分题,但学生因为粗心而出错。(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需加强。第23题各问题的难度层次分明,逐级递进,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第21题由于配置了应用背景,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学生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表现出自己在从事观察、数学表达、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方面的能力,因而本题也较好地考查了过程性目标。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的得分率都不高,学生所学知识较死,应变能力也不好。这说明平时教学中,注重的只是告诉学生怎么解,而忽略了为什么这么解,也就是只有结果没有过程。造成学生应变差,题目稍有变化,就不知如何下手。学生不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这也是优秀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今后几点措施

1.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比如从试卷中体现出来的:立足基础性、注重能力性、感受时代性、强调应用性、渗透探究性、关注创新性、重视综合性、体验过程性。特别指出的是考试过程也是学习过程。

2.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后面的教学中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光要传授知识,更应传授学习和考试的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的教学要作为一个重点内容,使一部分优秀的学生真正能灵活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优秀率。

3.要养成反思的习惯。每次考完我要好好分析、研究学生的试卷,分析一下学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最好是分析到每个学生,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反思自己在前一阶段中的得与失,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后一阶段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另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力的提高更快。

篇8: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一、讲答案与错因

讲评试卷时学生最关注的就是答案, 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 只讲答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分析错题的错因, 这也是讲评试卷首先需要讲的一点。只有找到了错因所在, 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例1:锦州市住宅电话号码是由7位数字组成, 某人到电信公司申请安装了一部住宅电话, 那么该公司配送给这部电话的号码末尾数字为6的概率是多少?

这一题绝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1/7, 错误原因是受题目条件“电话号码是由7位数字组成”的影响, 定向思维认为7个数中选一个, 所以答案就是“1/7”;而实际上学生忽略了“末尾数字”的出现可能性其实是0~9这10个数字, 所以正确答案是“1/10”。

例2: (2010甘肃兰州)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m-1) x2+x+1=0有实数根, 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

此题很多同学的解答过程是△=1-4 (m-1) ≥0, 解答出m≤5/4。错误原因是只看到了条件“有实数根”, 而忽略了一开始的条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从而遗漏了“m-1≠0”这个结论。

这部分题目错误的原因主要在于审题不清, 审题马虎, 一些条件的关键词没看清而导致解错题, 所以讲评时可让学生把条件中的一些关键词用红笔圈出来提醒自己注意。

二、讲显性和隐性

数学题中很多题目的条件是隐含的, 不是直截了当给出的, 这类题目学生比较容易出错。

例3:把二次根式中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 结果是_____。

此题学生的错解过程是错解原因是只注意到了显性条件“把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 而忽略了隐性条件解得1-x>0, 从而得出根号外的x-1<0, 得到这一结论后再把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里时就要留“-”号在根号外面, 从而正确结果是

这类题目错误的原因是题目往往只给出了一些显性条件, 隐性条件不会在题目中直接给出, 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评时提醒学生注意并要求学生在解题时要总结经验教训, 对一些经常错的题目进行一些错题收集或定期看一些错题, 可以适当减少错误的几率。

三、讲易错与易混点

例4: (2010安徽芜湖) 关于x的方程 (a-5) x2-4x-1=0有实数根, 则a满足 ()

学生经常的做法就是看见条件“有实数根”, 对应结论“△≥0”, 解得“a≥1”, 再通过回忆老师一直强调过的二次项系数不为0, 从而得到“a-5≠0”, 所以答案选“C”。造成了一种习惯性的做题方式。现在, 我们把这一题和“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a-5) x2-4x-1=0有实数根, 则a满足_____”这题相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学生易错和易混淆的地方就在于“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条件, 而事实上很多学生根本不会在意有没有“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条件, 只知道看见“有实数根”, 就是“△≥0”, 而不会去想原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到底要不要讨论“有实数根”指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还是“一元一次方程有实数根”, 这就是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在讲解此类题时,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弄明白“根的判别式与二次项系数是形影不离的”, 而要用到“△”则要题目中出现“两个根”或者“一元二次方程”这类字眼, 不然不能用“△”来解决问题。

这部分题目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平时从来没彻底弄清楚错在哪里, 也从未进行过方法总结, 而导致屡做屡错。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一个题目把易混淆的知识点和易错的知识点给学生拎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这样可以减少错误的重复发生。

四、讲思路与方法

例5:函数中,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此题学生一般不会做错, 因为相关的项只在分母上出现, 学生会很自然地得到“x-1≠0”, 从而解出“x≠1”。如果教师此认为这类题目简单, 从而忽略不讲的话那就存在问题了。

我们不妨来看这一题:函数中,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我曾经统计了一下, 此题错误率非常高, 错误的答案有很多, 如“x≥1且x≠2”, “x≥2”等。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学生对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到底该考虑哪些方面并没有弄懂, 所以才会出现有的会做, 有的出错。这就需要教师在看到这一题目时不可忽略地把求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思路与方法都要教给学生。即“二次根号中的被开方数要≥0”, “分母要≠0”, 看题时首先就是找和“分母中的数”, 其他的忽略不看, 当然比较偏的一些题也会出现“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 这时就要提醒学生注意“底数≠0”了。

这类题目出错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只理解了题目的表层意思, 并没有深入思考题目涉及的方法和思路, 所以教师在讲评时一定要剖析问题的本质, 让学生彻底弄懂方法, 不要在今后犯同样的错。

五、讲发散和变化

例6:如图, 在正方形ABCD中, 点M、N分别在AB、BC上, DM⊥MN, △ADM和△BMN相似吗?并说明理由。

此题是一道常见题, 大部分学生都会解, 如果教师在讲解此题时因为此题的一般性而忽略了讲解的必要性那就大错特错了。譬如, 教师可针对此题进行拓展延伸。首先我们找出此题的模型, 不妨称之为“左中右类型”, 怎么看呢?“左”即为最左边“∠A”, “中”即为中间的“∠DMN”, “右”即为最右边的“∠B”, 当我们发现这三个位置的角是相等的时候, 那么不妨告诉学生, 左右的两个三角形即△ADM和△BMN肯定是相似的。证明方法:可以利用已知的一对角相等 (左右相等) , 再利用两对互余可证得一对角相等即能证明相似。

当然, 此题是左中右为直角的情形, 我们再看不是直角的情形。

例7:如图, △ABC、△DEP是两个全等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PDE=90°。

(1) 若将△DEP的顶点P放在BC上 (如图1) , PD、PE分别与AC、AB相交于点F、G。求证:△PBG∽△FCP;

(2) 若使△DEP的顶点P与顶点A重合 (如图2) , PD、PE与BC相交于点F、G。试问△PBG与△FCP还相似吗?

我们来看第 (1) 小题, 看到三个角:∠B, ∠GPF, ∠C, 利用已知条件很容易求出这三个角都等于45°。那么利用∠B=45°可以由三角形内角和知道∠BGP+∠GPB=135°, 再利用∠GPF=45°可以由平角求出∠FPC+∠GPB=135°, 利用等式性质就可以知道∠BGP=∠FPC, 这样就可以证明△PBG∽△FCP了。

当然, 如果换成不是45°角, 换成任意角α,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先证出一对角相等, 再证明左右一对三角形相似。我们还可以告诉学生,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中间两条线段相等, 则必定有三角形全等。这样讲透之后, 学生就不会惧怕变式后的题目了。

篇9:八年级数学期末检测题

1.在代数式-、、x+y、、中,分式有 ()。

A. 2个B.3个 C.4个D.5个

2.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点P(2,3),则下列各点中,在该函数图像上的是()。

A.-,3 B.9, C.6,-1 D.-9,

3.成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的平均直径一般为0.000 007 245 m,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7.25×10-5 m B.7.25×106 m C.7.25×10-6 mD.7.24×10-6 m

4.已知:如图1,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OE∥DC交BC于点E,AD=6 cm,则OE的长为()。

A.6 cmB.4 cm

C.3 cm D.2 cm

5.已知样本数据为5、6、7、8、9,则它的方差为()。

A.10B.C.2D.

6.将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片折一次,使得折痕平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这样的折纸方法共有 ()。

A.1种 B.2种C.4种D.无数种

7.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2,两直角边的比为1:2,则斜边长为;

②直角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最短边长为1,则另一边长为;

③在△ABC中,若∠A:∠B:∠C=1:5:6,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④等腰三角形面积为12,底边上的高为4,则腰长为5。

A.1个 B.2个 C.3个D.4个

8.在同一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k和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大致位置可能是下图中的()。

9.如图2,已知动点P在函数y=x>0的图像上运动,PM⊥x轴于点M,PN⊥y轴于点N,线段PM、PN分别与直线AB:y=-x+1交于点E、F,则AF•BE的值为 ()。

A.4 B.2 C.1D.

10.在△ABC中,AB=15,AC=20,BC边上高AD=12,则BC的长为()。

A.25B.7 C. 25或7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11.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的值是。

12.已知y与x-3成正比例,当x=4时,y=-1;那么当x=-4时,y=。

13.已知样本x、 99、100、101、y的平均数为100,方差是2,则x=,y=。

14.将直线y=3x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15.如图3,在Rt△ABC中,∠C=90°,∠A=33°,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则∠EBC= 。

16.如图4,EF过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且分别交AB、CD于E、F,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矩形ABCD的面积的 。

三、解答与证明题

17.解方程:+=2。

18.(1)如图5,在△ABC中, P是△ABC内任意一点,∠BPC与∠A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①如图6,△ABC两个外角∠CBD、∠BCE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A=40°,求∠BOC的度数。②已知∠A=n°,求∠BOC的度数。

19.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的气压P(kpa)与气体体积V(m3)成反比例函数,其图像如图7所示,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40 kpa时,气球将会爆炸,为了安全起见,请你求出气体体积的范围。

20.某公司在工程招标时,接到甲、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每施工一天,需付甲工程队工程款1.5万元,付乙工程队工程款1.1万元,工程领导小组根据甲、乙两队的投标书测算,形成下列三种施工方案:①甲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刚好如期完工;②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要比规定工期多用5天;③若甲、乙两队合作4天,剩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也正好如期完工;如果工程不能按预定时间完工,公司每天将损失3 000元,你觉得哪一种施工方案最节省工程款,并说明理由。

21.某公司从某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公司职员,对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参加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等三项进行测试或成果认定,三项的得分满分均为100分,三项的分数分别按5∶3∶2的比例记入每人的最后总分,有4位应聘者的得分如下表所示。

(1)写出4位应聘者的总分;

(2)就表中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参加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等三项的得分,分别求出三项中4人所得分数的方差;

(3)由(1)和(2),你对应聘者有何建议?

22.如图8,把长方形ABCD沿BD对折,使C点落在C′的位置时,BC′与AD交于E,若AB=6 cm,BC=8 cm,求重叠部分 △BED的面积。

23.如图9,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k2x+b的图像交于A、B两点, A(2,n)、B(-1,-2) 。

篇10: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一、总体评价

本套试题本着“突出能力,注重基础,创新为魂”的命题原则。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突出了数学学科是基础的学科,在坚持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试题的创新,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既有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题,又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领悟及数学思维的水平客观上存在差异的区分题,试题的立意鲜明,取材新颖、设计巧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时代气息与人文精神的要求。

二、试题的结构、特点的分析

1、试题结构的分析

本套试题满分120分,三道大题包含26道小题,其中代数占57分,几何占63分。

2、试题的特点

(1)强调能力,注重对数学思维过程、方法的考查

试卷中不仅考查学生对八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考查了学生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的数学能力,初中阶段数学能力主要是指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理解。

(2)注重灵活运用知识和探求能力的考查

试卷积极创设探索思维,重视开放性、探索性试题的设计,如第2题、第6题、第10题,第14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第21题、26题、等具有开放性、探索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从文字、图象、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如第2题、9题、12题、14题、17题、22题等,较好地实现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4)重视联系实际生活,突出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多处设置了实际应用问题,如第5题,考查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感,试题取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具有时代气息与教育价值,如22题,让学生感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并要求活学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

三、试题做答情况分析

试题在设计上注意了保持一定的梯度,使每个学生在每道题中都能感到张弛有度。

本次质量检测我校的平均分是81.2分,及格率是61.18%,优秀率是36.44%,最高分是114分,最低分是12分。, 从这套试卷中可以看出答得较好的有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的19、20、21、24题,答得一般的有第三题的22、23题,答得较差的是第四题。

四、今后措施

1、在平时教学中,要把握目标要求,重视基础知识及技能的落实,重视过程与方法。

2、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3、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和方法的养成教育。

4、重视课本,夯实基础,进一步改变教学方法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

5、进一步细化课堂结构,强化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重视课堂转差工作。

6、增加平时监测力度,拓广学生知识面,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红沙梁中学 二○一三年七月十一日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数学命题,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来进行。注重对“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关注学生发展,充分体现基础教育的性质和要求,使命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素质教育;注重数学核心内容和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考查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加大应用题的考查力度。能立足考生发展和实际生活需要设计应用题;关注学生获取数学信息,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突出教育价值,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保证基本类型试题的基础上,全面设计各种类型的开放题,努力为学生创造探索思考的机会和空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新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各部分比例力求与规定的课时保持一致,试题考查知识中直接应用的题目所占比例约为60%,尤其是通过“开放性问题”与“应用性问题”考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试卷能从学生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出发,选用考生熟悉的形式陈述题目,形式新颖,激发考生对考试的参与意识。整份试卷无繁、难、偏、旧的题目,不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试卷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平均分为 57.01,及格率为 43.7%,优秀率为 27.3%,最高分为 110分。最低分12分。下面从及格率、优秀率、存在问题几方面分析如下:

第一题及格率90%,优秀率80%。其中第7题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最高分数的理解不深造成错误;第二题及格率85%,优秀率78%。其中第11题、第16题错误较多,说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第三题及格率80%,优秀率65%。主要问题 22小题学生证明过程书写不规范,逻辑关系混乱,说明几何训练在教学中有所忽视。24小题要求学生说理,有些同学说理不是以概念为依据而是乱写一通不得要领,说明概念教学仍不能忽视。

26、27小题是开放题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问题多,有31%的学生不知如何做,这说明开放性、操作性习题的训练仍是今后数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由以上答题情况我认为今后应重视应用题教学,数学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学有价值的数学。我们的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不足,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注意转变传统的学科体系观念,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重视实际、关心社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它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这是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进一步重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中的推理不仅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演绎推理方式,而且包括观察、试验、猜想、探索、调整等合情推理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前者受到了重视,后者仍是数学教学中有待加强的环节。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我们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当作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应选配或设计一定数量的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还必须让学生阅读和理解数学材料,会用口头和书面形式把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向别人表达,听懂别人的数学见解。要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和流畅性,学会读数学、写数学、谈数学;从数学探究的角度,对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理解和运用等方面加以引导和培养,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进行交流与反思;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渗透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强调教育的价值,初步体现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加强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重视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重视数学基本方法的学习。

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翁田中学 李春归

一、总体评价

本套试题本着“突出能力,注重基础,创新为魂的命题原则。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突出了数学学科是基础的学科,八年级数学在中考中占的比例又大的特点,在坚持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试题的创新,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既有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题,又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领悟及数学思维的水平客观上存在差异的区分题,试题的立意鲜明,取材新颖、设计巧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时代气息与人文精神的要求。并且鼓励学生创新,加大创新意识的考察力度,突出试题的探索性和开放性,整套试卷充分体现课改精神。试题没有超纲、超本现象,易、中、难保持在7:2:1的分配原则。

二、试题的结构、特点的分析 1.试题结构的分析

本套试题满分110分,三道大题包含24道小题,其中客观性题目占70分,主观性题目占40分。代数占40分,几何占70分。具体为第十六章〈〈分式〉〉22分,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4分,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4分,第十九章《四边形》43分,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7分。

2.试题的特点

(1)强调能力,注重对数学思维过程、方法的考查

试卷中不仅考查学生对八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考查了学生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的数学能力,初中阶段数学能力主要是指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理解。

(2)注重灵活运用知识和探求能力的考查

试卷积极创设探索思维,重视开放性、探索性试题的设计,如第7题、第10题、15题、21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第22题、23题、24题等具有开放性、探索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

从文字、图象、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如第5题、6题、7题、10题、22题等,较好地实现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4)重视联系实际生活,突出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多处设置了实际应用问题,如第22题,考查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感,试题取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具有时代气息与教育价值,如22题,让学生感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并要求活学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

三、试题做答情况分析

试题在设计上注意了保持一定的梯度,不是在最后一题难度加大,而是注意了难度分散的命题思想,使每个学生在每道题中都能感到张弛有度。通过本次八(3)和八(6)的102份试卷进行分析,本次测试八(3)平均分是41.8分,及格率是17.31%,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0分。本次测试八(6)平均分是41.2分,及格率是18%,最高分是107分,最低分是0分。

从这些试卷中可以看出答得较好的有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的22、23题,答得一般的有第三题的19、24题答得较差的是第三题的20、21题。

以上是我对上学期期末八年级数学试卷的分析,我相信在我校领导和数学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翁田中学的数学成绩一定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龙江中学 刘鸿文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结构

本套试题满分110分,共三道大题,24道小题,其中第一大题选择题共14道,每道3分共42分。第二道大题填空题共4道题,每道3分共12分。第三道大题6道小题共56分。

2、试题特征

本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组成,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试题紧扣教材、有梯度、设计新颖、渗透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大,注重考察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达到了考察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有利于发挥试题对数学教学正确导向的作用。还设置了适量应用性、信息性、实际性试题,加强了社会生活性与学习经验的联系,增强问题的趣味性、真实性和情景性。重视考察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提出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

二、试卷分析

1、整体情况:

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通过对47名学生数学试卷分析,总体结果为第一、二大题得分较好,第三大题得分率相对来说偏低,特别是23、24题难度很大,大多数学生缺乏自信心,没有胆量去思考,有的纯粹无从下手。在第一大题中1、2、3、4、5、7、8小题答得较好,达到了考察和教学的目的。第二大题中有15、17答得较好。其他的较差,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少分析能力,尤其是概念不清,审题粗心。第三大题中23、24做的最差,主要原因是不会分析题意造成的。从答题情况来看,计算题失分较多,学生不会知识应用和分解,逻辑推理能力较差,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生搬硬套,不能熟练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学习方法过死,相当一部分学困生表现尤为突出。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导致成绩偏低,一部分学生对课本上一些问题缺乏分析和堆理能力,对课本知识与技能之间相脱节。整体表现缺乏良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解题步骤混乱、涂改严重,答题结束不复查。

2、存在问题:

(2)教学问题

①对基本概念混淆,基本技能不扎实。①审题不认真仔细,导致失误丢分多。③运算能力不过关,知识解答过程不完整。④知识系统掌握不到位,以致应用不灵活自如。⑤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不强,综合解题能力过弱。

三、今后措施

①在平时教学中,要把握目标要求,重视基础知识及技能的落实,重视过程与方法。

②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③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和方法的养成教育。

④重视课本,夯实基础,进一步改变教学方法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

⑤进一步细化课堂结构,强化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重视课堂转差工作。

上一篇:初一5班征文演讲稿下一篇:小学班级母亲节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