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艺术家的看法

2024-05-15

谈谈对艺术家的看法(精选10篇)

篇1:谈谈对艺术家的看法

谈谈对艺术家的看法

计算机科学系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

49号 王云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是高校艺术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概论是对艺术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艺术的各种功能的学科。

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艺术家指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既包括在艺术领域里以艺术创作作为自己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在自己职业之外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是一个原于自然,发于心灵的艺术作品创作者。艺术家,这个好听的名词,不知使多少人陶醉?也不知让多少人悲伤?更不知多少人为之付出终生的心血而没有实现为自己身边的人得到幸福的机会,但它还是在不断的吸引那些为艺术而艺术的痴情浪子。

艺术家并不是单纯的创造艺术品的人,他们要做的是通过创造艺术品来表达人你的内心境界。艺术家往往能创造出一些优秀的作品,而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处在欣赏的主流,不可能被遗忘,更不会被漠视。同时作品中的创造精神等因素,又能够给予效仿者许多启示。人都有本质力量,艺术通过对个别的显现,让不同时空场景的人,超越了自身经历与时空的限制,体验到了许许多多个别的生命、个别的情感,使现实生活在艺术作品的美感中得到丰富。

艺术家就是通过艺术来表现人类内心的感悟或情感的人。艺术家的贡献往往在与记录了某一时期的代表性的人类意识形态,或是开创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意识形态,或是创造了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艺术家是打破社会常规的先行者,他们为我们所敬仰,在艺术家的思想里世俗的条条款款在他们眼里是阻碍自己活跃思维的绊脚石,这不得不让他们去打破沉寂已久的世俗规范,在平常人看来那正是他们想冲破思想枷锁、体味灵魂自由的最高境界,艺术家做了他们一辈子也做不到的事,艺术家凭借丰富的情感世界,体会到了常人无法感受法的人生甘苦和常人一辈子不会有的坎坷经历,这些都让艺术家的地位超越了他的时代,也是他们为什么能长存于世心中并一直影响世人的原因。艺术家也是他那个社会文化风尚的风向标,是属于他那个社会的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人文精神的杰出代表,使整个社会文化底蕴的突出体现,在我看来艺术家的细想不属于他个人,他属于他那个社会的整体

艺术家倾情于艺术,将自己的情感流露于艺术。他们始终在寻找、捡拾他对人生的感悟,哪怕是一点点的痕迹、一瞬间的错觉、一刹那的记忆,都将它们烙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喜怒哀乐都是生命的风景,也都是艺术作品。艺术成了文化的一种形式,一种唯美的形式。

正如王羲之和颜真卿,他们是进行书法创作的主体。对书法的热爱、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生活的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早就了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能力、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情感和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对人生的严肃态度、对人类命运的巨大责任感是他们的主要道德品格。他们同时也是思想家。他们血肉丰满的书法作品形象表现出他们深邃的思想。真是因为心的投入,使他们的书法作品有了生命力。时隔千百年后,我们仍能从中得到美的感受,得到安慰,得到精神的鼓舞,感受虚静恬淡的心境体验和一个时代的趣味。

我认为艺术家是进行艺术创作的主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是艺术家必须具有的素质。对人生的严肃态度、对人类命运的巨大责任感是艺术家的主要道德品格。艺术天赋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成功的艺术家总是具有某种突出的艺术天赋。伟大的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艺术家应该是具有较高思想修养和良好艺术修养的人。艺术家的思想在艺术作品中是通过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这就比抽象的理论更富有生动性。艺术家对社会实践具有极大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主要是通过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品来实现的。它既可能给人以心灵的安慰,也可能给人以精神的鼓舞;既可能给人以虚静恬淡,也可能给人以骚动不安;既可能使一个民族的精神稳固和加强,也可能使它解体和涣散;既可能提高一个时代的趣味,也可能败坏一个时代的趣味;既可能对一定的社会起“润滑”作用,也可能对一定的社会起“磨擦”作用。如果说,科学家给自然以秩序,伦理学家给社会以秩序;那么,优秀的艺术家则给精神以秩序,在一个想象的空间里,给整个宇宙以最后的自由与和谐。

综上所述;从哲学的生活对待人生,从哲学的态度对待艺术,从哲学的思想对待创作。同时,理性认识中国的儒、佛、道与人类生活中的真正意念,才是一个艺术家的终生追求目标。

篇2:谈谈对艺术家的看法

谈谈你对现代派艺术的看法

17谈谈你对现代派艺术的看法。(论述题)(1)西方现代派艺术泛指十第一文库网九世纪末以来在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想潮流影响下各种艺术流派的总称。西方现代派艺术并不是是一个单一的艺术流派,而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未来主义、迷惘的一代、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抽象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黑色幽默”等数量繁多的西方文艺流派的总称。(2)西方现代派艺术在内容上,大多数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的异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资产主义社会的.怀疑和绝望,反映出危及社会中人的异化。(3)西方现代派艺术在形式上大多标新立异,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其中一些艺术技巧和手法具有借鉴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艺术的表现空间,增加了艺术的表现手段。但是,现代派艺术常常一味追求形式的新奇,否定和排斥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把一些艺术主张推向极端,使得作品怪诞离奇、隐晦费解、抽象混乱,有时达到了极端荒谬的程度。(4)在思想上,现代派艺术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上表现出全面的扭曲和变形。

篇3:也谈谈对OTT的看法

在这里, 我也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不再赘述OTT的概念, 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主要有三点, 供大家讨论。

第一, OTT对传统电信业务的冲击不可避免。

技术更迭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必然趋势, 这就好比运营商现在主营的电话和短信业务等把早先的电报、寻呼业务彻底消灭一样。对于用户而言, 永远选择的是更加简便、更加便宜、更加互动的通信方式。如今, 宽带接入成为运营商经营的主体, 那么, 基于宽带 (移动和有线) 的业务, 因为其移动性、互动性、及时性和社交性等特点, 已经开始对传统的语音和短信业务造成冲击, 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对于运营商而言, 必须要承认这种趋势。从思想上要明白, 人家不是来抢生意的, 而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无论是政策管控还是技术堵截都无法阻挡。

那么, 对于运营商而言, 怎么办?我认为有三条道, 一是要挖掘语音和短信的价值, 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经营转型, 仅就短信而言, 可挖掘的价值其实很大。二是积极应对OTT的挑战, 把网络的价值进一步放大, 也就是所谓的智能化管道。三是积极推动社会信息化, 通信网络作为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第二, 管道资源需要共同建设和维护

有人说, 运营商沦为纯管道运营商不可避免, 我也认可这种说法。但运营商是不是完全承担管道的建设就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了。在窄带时期, 运营商和用户是二元结构, 用户利用运营商的网络享受通信服务同时付费给运营商, 没有其他参与者, 运营商独自承担高昂的网络建设费用。但到了宽带时期, 运营商、OTT类运营商和用户以及其他诸多参与者构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多元结构。

也就是说, 参与的对象多了。以前的路, 运营商自建自用, 如今, 靠这条路赚钱发财的多了。于是路也就越来越堵了。早先, 运营商认为流量经营可以赚更多的钱, 形成语音、短消息和流量三驾马车的赚钱模式。但最终的结果是, 用户不买账, 你路修再宽, 我也不愿意多付费。那么, 矛盾就出来了, 运营商花大价钱拓宽道路, 但用户并不愿意多支付费用, 而且这几年资费下降还很厉害。反而, 因为路越来越宽了, 大量的OTT运营商成了受益者, 用户也成了受益者, 于是, 流量无休止的增长, 加上OTT业务开发商技术开发参差不齐, 对通信网络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也不是很了解, 加之互联网机制所倡导的永远在线模式, 使得其运行与传统的运营商网络机制发生严重冲突, 比如信令风暴的形成就是典型代表。

那么, 怎么办, 路越来越堵, 甚至对运营商最核心的业务, 语音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这个时候, 就有必要采取措施管理, 因为通信运营商必须保证最基础的通信需求的畅通, 这是通信运营商对用户最基本的承诺, 不能因为OTT业务的占用而降低质量。那么, 怎么管理, 我认为有两条, 一是立规矩, 比如OTT业务在技术机制上必须和运营商网络机制一致, 这就需要大家坐下来共同沟通技术解决之道。二是要收一定的费用, 怎么收, 我看公路系统的养路费和过路费就是很好的策略, 只有路畅通了, 大家才能靠路赚钱。

一句话, 未来的管道要大家共建共享共维护, 而非运营商一家之责。

第三, 安全问题是核心问题马虎不得

篇4:谈谈对有机农业的看法

一、有机肥料的重要性

1. 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机肥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发酵和腐烂,可产生腐殖质,腐殖质是含有机胶体的物质,和土壤颗粒相结合,能使土壤产生团粒结构,起到既能促使土壤通气又能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腐殖质还能调节和缓冲土壤的酸碱性,吸附植物能吸收的营养元素,提高土壤的保肥性能。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的松紧度、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和热状况,使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都能满足植物根系需要,从而保障植物根深叶茂,达到高产稳产。

2. 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肥是微生物赖以生存和繁殖所需能量和养分的来源,增施有机肥能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矿化过程,也包括促进一些固氮细菌的活动和土壤中蚯蚓的繁殖等,因而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3. 有机肥养分全面而且肥效期长。有机肥主要有死亡的植物和以植物为食料的动物的尸体及其粪便。这些有机物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就能产生全面的营养元素,主要有氮、磷、钾和钙、镁、硫以及铁、锰、硼、锌、铜、钼等大量、中量和微量元素。所以有机肥是一种全营养肥,可提供植物需要的全部营养。另外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可逐步给植物提供营养物质,肥效持久,性质柔和,能维持和促进土壤养分的平衡。

二、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为了搞清有机肥和化肥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到底化肥能否污染食品,我们需要了解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运动,产生自身的循环。其中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也在不断循环,我们可以简单画出如下图式:

从上图可看出:植物和动物的尸体、残骸和动物的粪便,这些由大分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而必须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如同化肥),例如NH4+,NO3-,K+,PO43-,Ca2+,Mg2+,SO42-等离子水溶状态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叶面喷施也能吸收),加上根系吸收的水和叶面气孔吸收的二氧化碳,在植物叶片中进行光合作用,又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构成植物有机体:这就说明化肥与有机肥一样不会使植物受到污染。

由于有了对大自然物质循环的理解,植物生理学家和农业化学家成功地进行了无土栽培和组织培养,用各种元素配制成的营养液和培养基,可以不用土壤和有机肥料,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从而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理论,创建了化学肥料工厂。化学肥料施入土壤后,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三、化肥的作用

全面推行有机农业,不施用化肥,不符合我国人口众多、耕地少和对粮食等农作物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基本国情,因为化肥对农作物增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化肥养分含量高,植物吸收快。化肥是用人工合成的植物营养元素,因此养分含量高。例如1000千克的优质厩肥中含有纯氮(N)5千克,而1000千克的尿素中含有纯氮高达460千克,氮素的含量是有机肥的92倍。由于化肥施用后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因此具有速效性,用化肥做追肥,一般2~3天后即能见效,这一点是有机肥无法比拟的。

2. 可以根据作物的需要来施化肥。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期,需要肥料的数量和种类是不一样的,只有满足了作物的要求,才能达到作物的优质高产。例如,冬小麦关键的需肥期是返青和拔节期,这时必须要追施返青肥和拔节肥,而且要以氮肥为主,并要结合灌水才可促进小麦返青,增加有效分蘖,生长健壮,小穗分化大而整齐,为小麦茎秆粗壮、叶片浓绿宽大、穗大粒多、籽粒饱满打下基础;夏玉米在5叶期是施肥的关键期,此时要增施氮肥,结合灌水,使植株加速生长和促进小穗的分化,为夏玉米增产打下基础;种植西瓜时,当坐瓜后瓜生长到碗口大时是需肥的关键期,这时要进行追肥(以氮肥为主)、灌水,因此施膨瓜肥、膨瓜水是增产的关键,后期以施钾肥为主可提高西瓜的品质;一般果树有两次需肥时期,一次是在展叶开花期,需要氮素营养为主,第二次在果实膨大期,需增施钾肥,提高果实品质。

有些农作物因缺乏某些营养元素而产生缺素症,化肥可以防治这些生理病害。一般可以用叶面喷施的方法,使植物迅速吸收。例如棉花存在“蕾而不花”,即花蕾脱落;油菜“花而不实”,即开花而不结实;板栗“蓬而不实”,即有栗蓬而无栗子。这些都是由缺硼元素引起的,可及时喷硼酸或土壤施硼砂,这是非常重要的增产措施。大白菜“干烧心”,即紧包的菜叶中间夹有干叶片;苹果“苦痘病”,即储藏期间果皮产生痘状斑点,是缺钙引起的,要及时喷施钙肥。又如大豆根瘤少,产量低,是缺钼造成的,因为大豆根瘤菌需要钼元素,可用少量钼酸铵做种肥,通过拌种来补充钼肥。还有在我们吃番茄时常遇到有些番茄有“绿背”现象,即果实顶端为绿色不红、常有裂口,严重影响番茄的质量,这是缺钾元素引起的,增施钾肥可以防治“绿背”现象。

3. 可根据土壤情况来施化肥。不同土壤的性质可施用不同的化肥,这样能改良土壤及弥补土壤养分的不足。例如酸性严重的土壤,施用熟石灰(氢氧化钙),可中和酸性,有利于多数植物的生长。对于重碱土的改良可施用石膏(硫酸钙),能使钙离子把土壤颗粒吸附的钠离子交换出来,形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钠,通过灌溉,把对作物有害的钠离子随水排出耕作层,达到改良碱土的目的。当前,提倡测土配方施肥,通过测定,土壤中缺什么元素,即补充什么元素,以满足作物对土壤肥料的需求。例如南方酸性土壤,由于雨水的淋溶和冲刷,普遍出现缺钾现象,增施钾肥,可以获得明显的增产效果。北方很多地方追施磷酸二铵其效果明显好于施尿素等纯氮化肥,原因是土壤中缺磷,磷酸二铵可以补充磷元素。

四、提倡发展可持续农业

可持续农业就是能保持农作物连续稳定高产的农业。前面已讲了化肥养分含量高,见效快,能在作物最需要时提供营养,但其肥效短,不能持久。如果只施化肥而不施有机肥,化肥很容易流失,过量的氮肥和磷肥流入江河、湖泊,导致藻类过量繁殖。2007年太湖兰藻大发生就是一例。因藻类死亡后,遗体的分解消耗掉水中大量的氮,水质恶化造成大量鱼虾死亡。另外土壤中的硝态氮易向下淋洗,造成井水、地下水污染;硝酸盐能转为致癌物——亚硝胺,威胁人体健康。化肥施用过多或施在土壤表面,有一部分氮肥逸散进入大气,在臭氧层形成一氧化氮,破坏臭氧层,致使紫外线加强,使皮肤癌患者增多。这些都说明化肥施用不当,的确会污染环境。

我们提倡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以有机肥为主,合理施用化肥,就不会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因为有机肥形成的腐殖质带电荷,能吸附和螯合土壤溶液中的带电离子,使化肥不流失,固定在土壤中,逐步被植物根系吸收。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方法是种绿肥、施厩肥、发展沼气和推广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等。

总之,目前我国不宜提倡全面推行有机农业,从而否定化肥的作用,但必须重视增施有机肥和科学施用化肥,才能达到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目的。

篇5:谈谈对死机短信的看法

媒体表态说,这种狂震不已的现象是MTK芯片山寨机的一个顽疾,无法医治,也不可逃脱,更有甚者,还可能暴露个人隐私,许多门户网站甚至做出《死机短信“震晕”山寨机》的专题。因此,奉劝消费者选购品牌手机,珍爱隐私,远离山寨。个别媒体采取极度夸张和演绎的手法,将这个短信描述成一个让人惊恐,且充满神秘的东东,意图很清晰,目的很清楚:以此打压山寨机的生存空间,给山寨机扣个“烂”帽子,以便夺去山寨机主的信任,让山寨机尊严扫地,

广大的网友,包括一大批山寨机人却不是这么个表现。他们争相获得这个奇妙无比的短信,甚至一些网友得知这个消息后,专门跑到手机店去买山寨机,并且要求现场示范,不震的不买,同时,对于个别以此打压山寨机从而“别有用心”的说法嗤之以鼻:山寨文化玩的就是心跳,莫不成你的什么大品牌也玩个震动我看看?

一条平常的恶搞短信,我们一笑了之,没有必要大肆地争论不休。生活中,这种恶搞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见得多了,对于节奏紧张,压力增大的现代人,我觉得倒是应该感谢那些给我们平淡生活带来乐趣和激情的人。我有一次老远就发现平常“片甲不留”的校园里,竟然光天化日之下丢了一个规则的“心”形纸片,走近一看,上面歪歪斜斜写着几个字:“有啥好看的?要不你翻过看看?”我一生气,立即捡起翻过看背面:“垃圾!”我是又气又笑啊,这么小的娃娃,也学会恶搞老师了,但是只能笑笑罢了,因为我感到的就是轻松。死机短信也是一个恶搞,大家笑笑算了,犯不着上升到制度层面,讲什么“漏洞”呀,“暴露隐私”呀,甚至于从此怀疑山寨的前途。

篇6:谈谈你对秘书的看法

秘书就是以全面处理信息和事物的方式直接辅助领导者实施管理的人员。秘书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可以通神的“巫”,秦朝时期的丞相、御史大夫;魏晋时期的秘书令,中书令;门下省等,到现在的办公室主任等这些职位上的所从事的都是秘书的工作。

作为一个秘书,我感觉秘书活动的根本对象是领导者;职责是辅助管理;根本方式是处理信息和事务;秘书的根本性质是辅助性。秘书的职能主要有处理信息、督促检查、协调关系、处理事务、辅助决策。

对于一个秘书工作者而言,一个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应有三个方面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辅助知识。

一、基础知识

秘书工作者知识的第一个层次,是秘书工作者必备的知识和前提条件。秘书工作者的知识面要广,基础知识要扎实。为此秘书工作应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

1.科学文化知识

基础知识的基础,包括语文、数学、历史、地理、逻辑、英语等等。特别要注意语言文字和历史知识的提高,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让自己透过历史的现象抓住内在的规律和本质的东西。

2.马列主义理论知识

哲学、政治经济学、党的建设、邓小平理论、有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理论修养。

3.政策法规知识

这是作为秘书工作者必备的知识,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法令等相关的知识,特别要注重后者的学习。因为它在平时的工作中接触最多的知识。

二、专业知识是秘书工作者知识结构的核心或者是主体,也是区别于其他领域的知识结构的方面。理论知识,是秘书学和秘书工作总体的理论知识,是秘书工作者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总的理论,也是秘书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秘书指导思想。分门别类的理论,包括文书处理,信息处理,信息调研和秘书实务的理论。业务知识,秘书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操作常识,基本技能,操作规范,公文的起草等。行业知识,秘书工作者所在机关的行业的基本知识。

三 辅助知识

秘书工作者的辅助知识,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新的学科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相关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行为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管理学知识,行政管理,领导科学,决策等方面的知识。社会交往知识,社会关系学,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等,以便秘书工作者在工作能够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信息沟通能力。心理学知识。

四、社会知识

国际知识,当前国际的基本问题,世界格局,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科技,文化等方面知识的变化及发展情况;国内知识,国情,民情,民俗,民风等。

做为一个秘书忠诚、敏捷、稳健、坚毅、幽默、自制这些基本品质是必不可少的。秘书在与领导者沟通交往时有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正位,要求秘书人员在工作时时时刻刻摆正自己与领导的位置,尊重并服从领导,凡事以领导的意图指示为准绳,不善做主张,不自行其是;

二、适人原则,每个领导的思想观念、知识能力、品性风格不同,秘书同领导的沟通和交往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也应因人而宜。

三、合时,秘书与领导者在交往时应当选择合适的时机,必须的沟通要及时,掌握好每一次沟通的度;

四、正式沟通

五、非正式沟通,要灵活方便,速度较快,但容易失真;

五、善言;

六、渐进、七、谦让。

那么在领导发火时秘书如何对待呢?员工在与老板打交道、相处时,必须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老板发脾气的问题。否则,要么会使老板小看你,要么激化以方的矛盾,从而使一方、或双方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对待老板发脾气的正确态度是:只要老板不是有意侮辱人格,或故意找岔子,你应该以忍让为上。

特别是当员工在工作上出了差错,老板为此发脾气时,你不仅应该忍耐,而且应主动表示认错或道歉。因为,事实证明,纠正一个人的错误的最好方法,与其说是和风细雨,不如说是适当地发点脾气,只要不超分寸,后者的教育效果往往优于前者。

因此,对待老板因工作问题发脾气的正确态度是忍耐、自我反省、总结教训。

假如在老板发脾气时,你认为自己受到了委屈,也不应该当场顶撞和对抗,同样应该忍耐,不同的是,你可等老板冷静之后再向其做解释。当然,这是指比较重大的事情,对于一些不涉及切身利益和个人尊严的小事情,你则大可不必与老板斤斤计较。

值得指出的是,那些在老板对其发脾气之后,特别是受到委屈对待时,能主动向老板表示亲近的员工,将会被视为聪明、有理智的人。这不是委屈求全、而是一种良好的素质修养。此时,最愚蠢的行为,莫过于当场与老板对抗、顶撞。

当然,地于那些品质恶劣、视员工为奴隶,动辄以发脾气来压服下属、员工的老板,笔者并不提倡逆来顺受。具体的处理方法有三:一是“绵里藏针”。即你可采取比较温和的态度,强硬的措辞,向老板表示反抗,比如,你可用和蔼的语气,向老板说出一些有份量的话;二是“旁敲侧击”。即你可以采用“借喻”、“比喻”、“喑喻”的手法,向老板表示反抗。三是“针锋相对”。对于低素质的老板,你不必过于忍让。“针锋相对”往往能使对方的行为有所收敛。但是必须注意有理、有利、有节,不可随意扩大矛盾。

上述是我对秘书以及秘书工作的看法与理解。

篇7:谈谈对感恩、责任、忠诚的看法

我认为感恩、责任、忠诚都是良好的品质,是做人必须要具备的。

我自己理解感恩的意思就是要感谢对自己有恩情、有恩惠的人。熟话说“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也就是这个意思。我认为最先要感谢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不仅孕育了我的生命而且还养育我成人,父母用一天天的老去,换来了我一天天的成长,使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世界上只有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现在我已经成人,一定要学会感恩,回报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我认为感恩父母是最基本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去感恩其他的人。在我们的一生中有许多要感谢的人,除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外,还有上学时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时还有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等我们在老了以后还有儿女的赡养之恩,等等,所以说,在人的一生中有多的数不清的人会帮助我们,但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去接受,我们还要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只有这样才自己才不会感到愧疚,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能传承下去。

责任是人这一生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你没有责任心,你将一事无成,你将面临着别人对你失去信心。在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任,要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什么事情,其次是当我们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或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而造成了不良后果,我们要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及时更正错误,这样才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做人一定要做一个有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做为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新员工来说,我觉得最起码的责任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不给公司造成利益的损失,遵守公司制度,服从领导安排,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做好其他的事情。

篇8:谈谈对艺术家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画,审美取向,影响

一、当代审美取向以及贸易文化对中国画的影响

20世纪以来, 中国画市场遭受着一次重大变革, 这次大变革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从那时起美术便改变了它的传统职能, 脱离了政治和说教的层面, 向着大众化和娱乐化发展, 从而出现了我们现在说的大众艺术。大众艺术的出现大大增强了我们生活中的娱乐性和适用性, 它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审美要求, 但也正是因为当代大众艺术的出现, 使得一些艺术家, 包括一些“前卫”艺术家在表现的主题和形式上极为世俗化, 制造着通俗的, 也可能以貌似新颖的或深刻的流行符号, 去迎合当代世俗的感性欲望, 将艺术整个庸俗化。使得作品既没有审美价值的追求, 也无精神价值的追求, 更别说从中领悟出批判反省的责任和意识了。

同时在当今大众贸易文化的影响下, 出现了很多诸如笔会画、应酬画、礼品画、假画等等, 鱼龙混杂, 这众多画种的出现使得不少画家在包装画上花了大翻功夫, 久而久之画者们便逐渐的将绘画沦为个人发家致富的手段。同时还有不少的年轻画家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 为了短期内拿到一笔丰厚得画筹, 无心去研究揣摩古人作画的精髓, 也无心去临摹前人的画作和锻炼其绘画基本功以及解剖知识, 而是一味的追求其当代市场上流行的那种夸张变形, 追求趣味的方法, 殊不知他们和大师虽都是一样的在追求以为变形, 但出来的效果却大不一样。更有一些当代艺术家在作画过程中倾心于世俗感性欲望的宣泄, 热烈寻求具有市场价值的视觉符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 削弱了其追求人文价值的热情, 使得其缺少了原始的创作力, 从而使得艺术家的创作变得更加功利起来。

而作为艺术购买者、欣赏者的大众, 他们在媒体、画家们制造的给人快适的艺术产品的鼓惑下, 心甘情愿的买单, 从而使得大众在理解高雅艺术的敏锐性和情趣上逐渐被弱化。

二、西方绘画以及当今多种绘画材料的出现对中国画的影响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 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下, 中国的知识分子经历了“全盘西化”这样一个及其无奈的思想历程,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以传统中国画为目标的“美术革命”, 美术革命的提出者主张要以西洋画的写实精神来改造中国绘画当时的疲软状。期间在中国画坛出现了一种以徐悲鸿的引入西方写实主义入国画的主张和以林风眠的用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的主张。留学法国的徐悲鸿, 受到欧洲古典写实主义的训练, 其坚定的写实主义信念使他的艺术观倾向于精确的写实。他指出:“一一按现实已发明之术, 则以规模真景物, 形有不尽, 色有不尽, 态有不尽, 趣有不尽, 均深究之”。也就是说, 中国画应按照西方绘画科学的方法去画, 如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等一一去改良。

与徐悲鸿的观念不同, 林风眠和刘海粟则从抒发人的情感、表现人的精神为出发点寻求中西艺术的相通之处, 创造有特色的中国画作品。他们的画虽然强调艺术的情感性, 但在色彩、造型与结构意识上也突出了其理性设计意识。期间如何使中国画成为情感与理性的结合 (即东方表现写意与西方科学写实的结合) 的问题成为林风眠所关注的焦点。然而正是因为这情理统一才使得林风眠的中国画改革将传统与现代、写意与科学、东方与西方融合在一起。从色彩方面而言, 他受到西方表现主义和野兽主义的影响, 其画中色彩的强烈、鲜明、饱和以及色彩对主观感情的表达、色彩间的对比、冲突与协调都是其绘画的一大特色。

西画的介入对中国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其大大的促进了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但与此同时, 一些画者受世俗, 受金钱等的影响, 为了追求时尚, 当代的一些油画过分的将人扭曲变形, 而一些国画家也难免追求着油画的那种感觉, 将人扭曲变形并以之为美, 将绘画的基本功丢之脑后。在无形中将原本所谓的意趣化为丑陋, 将传统国画的精髓远远抛之脑后, 这是很值得让人反思的。

在现代艺术中、材料和观念结合, 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创造。当代的中国画家用材料较之以前更为讲究, 同时也创造出了一批具有新风格、新面貌的作品, 这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样式和表现力, 开拓了中国画的新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当代的中国画已不完全局限于当初国画颜料, 宣纸或绢作画了。当下市场上有许多材质供画家作画。由于材质的不同, 中国画又分出了许多画种。就拿工笔画来举例, 当下的工笔画大致可以分成是重彩画、岩彩画、以及工笔重彩画。这其中“重彩”主要指的是材料性质特殊、“岩彩”指的是材料出处, “工笔重彩”指的是用重彩。从此工笔画作品呈现出多样化, 还有很多人将西方的水彩引入工笔画中, 创作出工笔淡彩画。在当代中国画中, 大多数画者运用尝试不同的材质做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但与此同时, 有些国画家过分追求不同材质的变化, 使得画面失去了原有的国画特性, 使得他手底下的国画变成了装饰画甚至是设计了。

就拿中国画之用线来举例, 在传统中国画中, 中国画用线一直是其精髓所在, 中国画的用“线”从最初以简单的线描绘人物到后期文人画的畅行, 花鸟画, 山水画的兴盛, 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意义。如:以金石入线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 运用金石般的线表现作品的力度美;潘天寿以富有哲理的线表现画面的静气;黄宾虹以乱中出奇的线写出山水画的浑厚之气;李可染创造了深邃含蓄的“金错刀式”的线条, 这些线的创造与拓展, 丰富了中国画“线”的写形传情的功能。

而当今的这些过分追求材质的画家将中国画中的精髓“用线”远远抛之脑后, 根本无从谈起中国画的再发展。

三、书画贸易对当下中国画的影响

篇9:谈谈对果品套袋的看法

一、果实套袋的优点

1. 套袋是防治果实病虫害的良好方法。果树病虫害一直是困扰果树生产的严重问题,很多病虫害直接为害果实,如桃小食心虫,梨黑星病,苹果炭疽病、轮纹病等,都是具有毁灭性的病虫害,打药防治都非常困难,因此在幼果期病菌和害虫还没有侵入之前,用袋将果实套起来,使病菌和害虫无法进入,能保护果实不受为害。

2. 套袋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的重要措施。果实套袋后,即使再打农药,农药也不会喷到果实表面,从而防止了农药直接污染果实,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

3. 套袋可使果品外观美丽。在果实幼果期就套袋,果皮没有受阳光的刺激,抑制了叶绿素的产生(因为叶绿素是在阳光下形成的),使果皮变得白而嫩,再加上苹果、桃等在采收前摘掉果袋后也能上色,使果皮形成白里透红、白里透黄,形成果实幼嫩诱人的色彩,市场上可卖高价。

二、果实套袋的缺点

1. 果实套袋的主要缺点是影响果实的内在品质。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利用光能将水分解,放出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光合作用。果实内有甜、酸、香等奇特的风味,有丰富的养分,包括颜色等都是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的产物。叶片在光合作用中起主要作用,但果实表皮和皮层中也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同样进行着光合作用,而且从果皮中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运输距离最近,可以很快直接进入到果肉中,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由于套袋影响了果皮接受光照,使果实丧失了表面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

果实的内在品质主要和糖有关,光合作用合成的物质首先是果糖,其次是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又能合成蔗糖。果实的甜度主要决定于果糖和蔗糖的含量。另外,优质果品也需要有一些酸度,如柠檬酸、苹果酸等,它们都是光合作用的早期产物。维生素是光合作用进一步合成的产物,例如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由葡萄糖进一步转化成葡萄糖酸,再形成古洛糖酸内酯,而后形成抗坏血酸。光合作用的产物在果树代谢过程中,进一步和根系吸收的各种营养元素相结合,可以形成脂肪类、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营养成分。所以果皮丧失进行光合作用能力,直接影响果实的内在品质。

总之,果树光合作用既是果品产量的来源,也是提高果实品质的基础。果实套袋,由于影响了果皮的光合作用,也影响了果实的内在品质。为了证明套袋与不套袋的差别,可用折光仪来测定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我们的测定结果显示,套袋的果实比不套袋的要降低1度以上(由于套袋所用材料和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别)。这1度的影响有多大呢?可用西瓜来说明。由于西瓜中可溶性固形物主要是糖,所以西瓜界常把折光仪称测糖仪。一般优质西瓜用折光仪测定结果都在10度以上,口味很甜,而如果只有9度或9度以下,就视为劣质西瓜,口味很淡,可见1度之差,对口味有很大差别。对果品来说,可溶性固形物应该在12度以上,其中含水量较少的水果,含糖量应该在15度以上。但近年市场上有名的平谷大桃,有的个头很大,吃起来却口味很淡,经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仅为9度,且在桃的基部梗洼处和桃核附近还有苦涩味。今年有人送笔者1箱山东莱阳茌梨,这是优质名牌品种,箱中的梨还套着口袋,结果打开品尝,令人大吃一惊,味淡之极,经测定,含可溶性固形物只有8.5度。

2. 果实套袋的另一个缺点是非常费工。

给果实套袋是逐个用口袋套起来的,苹果和桃等需要上色的品种,还要在成熟前几天或十几天打开口袋照光,很多还需要套双层口袋,有的还需要将袋的外层先撕开,工作量很大。

三、需要讨论的两个问题

1. 衡量果实品质以什么为主要标准问题。

果实品质的好坏,主要标准是好看还是好吃?应该说是好吃。现在市场上的葡萄品种很多,而最受市民欢迎的是新疆无核白,其果粒虽很小,绿色或黄绿色,不好看,但是风味浓且极甜,经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在18度以上,而且无核、口感好,市场价格每千克6元左右;而巨峰葡萄皮色紫红色,果粒大且美观,但品质不如无核白,市场价每千克不足4元。再说梨,现在市场上库尔勒香梨价格最高,但仅从外表与其他梨相比,个头最小,形状不整齐,皮色也难看,而正是这外表最难看的梨却卖出好价钱,原因是其内在品质好。山东的肥城桃、青州蜜桃皮色都是绿色的,不好看,但是深受消费者喜爱。可见所谓“货实一张皮”,只能蒙骗不识货者,识货者需要的是内在品质。实际上,现在有些内行人对桃和苹果已经不挑白里透红的了,而是挑选那些不套袋的,被太阳晒得通红或黑红色,又香又甜,风味更佳的果实了。

2. 如何正确理解无公害食品与病虫害防治的关系问题。

为了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有人认为种植农作物不能打药了,这是片面的。笔者在法国访问时,他们的果园1年要打近10次农药,而且是用机械化打药,速度快、效率高,果树的叶片和果实极少有病虫害,果实并不套袋,品质却很好。其实,欧美国家果实都不套袋,关键是要用高效低毒农药,即对杀灭病菌、害虫有高效,而对人畜是低毒的,而且使用十几天后可以分解而失去毒性的(很多农药在日光下能光解)。

如果说为了食品安全不准打农药,那么果实套袋也不符合要求。因为在果实套袋之前要求先在幼果上打1次农药,由于是打药后套袋的,农药没法光解,毒性保留时间更长。另外,所用纸质口袋大多数也是需用农药处理过才能保证果实不受病菌和害虫的侵入。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从对人民健康负责出发,禁止农药厂生产对人畜有剧毒而且不能分解的农药,所以,一般来说只要在果品采收前20天不打农药,对果品来说是安全的。

目前果实生产区有些果农进行果实套袋后,就放松了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往往果实保护好了,但叶片和枝条受害很严重。这类树上的果实失去了叶片光合作用养分的供应,肯定内在质量会很差。更值得注意的是,树体结果多消耗大而叶片少,营养积累少,果树将很快衰弱,腐烂病、干腐病等病害将趁虚而入,容易形成毁灭性的病害。

套袋影响果品内在的品质,主要的原因往往不是套袋本身,而是放松了对叶片、树枝、树干病虫害的防治。前面讲到含可溶性固形物只有8.5度的山东莱阳茌梨,仔细观察,在果柄处就有梨黑星病的病斑,由于叶片制造的有机营养必须通过果柄才能运送到果实中,所以果品质量差就成为必然的结果了。

既然套袋果树和不套袋果树都必须严格地控制病虫害,笔者认为,广大果农可以省下套袋用的功夫和投入来消灭病虫害。对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做到防重于治。例如:很多害虫都在果树附近的土中越冬,可以用辛硫磷喷在土壤表面,再用耙子耙1遍,防止辛硫磷光解,这样有效期可达2个月,虫子爬到表土层就被毒死;又如大面积地应用诱蛾灯来消灭害虫的成虫,这类不直接向果树喷农药而能消灭病虫的方法是无公害的,效果很好。类似的生物防治方法很多,应大力推广。同时,还要加强肥水管理和用科学修剪方法来调节果实与叶片的比例,注意通风透光,发展优良抗病品种等。通过采取这些综合措施,可以不断提高果品的质量,达到优质丰产的目的。

篇10:谈谈对中国乡镇改革的看法

摘要:这几年农村乡镇机构改革逐渐推开了。这种改革包含了某些积极的东西,但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明确乡镇机构改革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并确立改革的正确方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关系到稳定与上一级政府的方略程序适度的问题而且也涉及到政策、人事、劳保以及与社会和发展同步的问题。

关键词:乡镇改革机构精简财政支出农村经济方针政策

乡镇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难、最棘手的问题,因为这是政府自身的改革。各级各地政府一谈到乡镇改革就头痛。原因有三:一是乡镇一级队伍庞大;二是乡镇一级是我国政权的基石;三是乡镇干部成分复杂,难以分流与安置。尽管在1998年国家对乡镇进行一次“撤区并镇”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时隔四年的2002年的政府又进行了从上至下的机构精简,改革中乡镇经受了两次割肉之痛,可以说是伤痕累累。但动过刀的乡镇有的是流于形式,没有触及实质性的问题。那么,这第三次乡镇改革到底怎样?温家宝总理曾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大声疾呼:农村要精简机构和人员,如果不精简机构,不减少人员,农民的负担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减少财政支出是乡镇机构改革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惟有通过改革减少了财政支出,农民头上的负担才能从根本上有所减轻。而今这个目标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南辕北辙,乡镇改革成为一个持续但却无法深入的工作,问题的根子到底在哪儿?但我们从乡镇干部中听到的是:“一改是阵风,二改耳朵聋;三改四改没有方。”

那么乡镇改革到底有没有方,首先要对乡镇现状寻根问底,如果这一机制还有一定的生命力,那是一个改造的问题不是改革的问题,如果这一机制没有了生命力那非改革不可,因为一个国家生机不生机主要在于机制的生命力。什么样的机制造就什么样的国民,什么样的国民构成什么样的社会。1

一.乡镇不堪重负的问题与根源:

例如湖南平江县安全监督局是2004年成立的,当时只有11人,时隔一年,增至42人。平江县是有名的贫困大县,财政收入只有一亿多元。财政收入是何等的脆弱,吃皇粮的人如此猛增,平江那点财政怎么承受得了.乡镇是在公社解体后建制的,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俱全,上下部门对口。其中以平江县加义镇为例,一个五万人的镇供养着行政、计生、国土、企业、经管、财政103人,加上七所八站200人,共303个乡镇干部,有的乡镇还多,竟然超过350人,相当于六十年代坐编的市府与省府。如果加上教师,又以加义镇为例420人,几乎每68个百姓要养一个吃皇粮的。加义镇财政赤字400万元,如果加上扶贫贷款,世行贷款,财政赤字超过700万元。如此负债运转,实在累。即使想向前发展一步,连骨髓里都是债务,怎么发展.,加义政府办公室主任杉林说“每年大学生分配,退伍转业军人的安置必须服从”,造成县乡机构编制臃肿的原因,主要是行政机关自定编制,定人员,定工资,是行政体制造成的,这是根源之二,行政机关自然分流而裁编减员,历史上没有过,主要是政府下决心精简。但是每次精简上面就往下放人,一层层放下去,乡镇成了接收站。当时乡镇接收时,反正是上面放来的人,有财政拨款,多一个人就少一份辛苦,何乐不为。即使是1998年,2002年两次乡镇改革,但仍然是动得了和尚拆不了庙。裁编减人是数字比灵魂跑得快,乡镇改革就成了数字改革游戏。人一个也没有减少,所以越减,乡镇干部人越多,形成了改革带来的乡镇臃肿的怪圈。并且有的人,你想动也动不得,部分干部有后台,有关系,任凭风浪起,稳坐 钓鱼船。造成机关臃肿的怪圈,是历次精减中人员难以分流与安置,这是根源之三,朱榕基曾三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本届政府办得不得力的一件事,就是政府人员的精减。话中之意,干部臃肿的根源:一是机制,,二是政府自身。这是根源之四。

从历史的数据所得,中国历史上吃皇粮的人与百姓的比例是:两汉为1:945,唐代为1:500,清代康熙年间为1:91,新中国成立初1:600,1997年为1:50,1998年为1:36,今年两会上传来最新数字是1:26。[根据2005年3月

25日〈〈杂文报〉〉邱贵文〈〈值得思考的数字〉〉]但1:26这个比例离2002年1:36只有3年,干部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说明臃肿再臃肿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乡镇干部担忧的是:一旦改下来,最怕的是断奶,分流又怕自己不适应,造成间接断奶,特别是权力与利益的分配,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痛苦的。年纪大的,担忧善后安置。最怕借改革把我们搅成谜局。

改革是阵痛的,裁编减员是艰苦的,何况是政府自身的改革。其环境矛盾更为尖锐复杂。改革中只要对其根源,矛盾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以战略的眼光制定相关,适度的改革方略并谋求合理分流的路径,那么改革无论多么困难,各级各地乡镇改革的方法肯定比困难多,而且在改革中走得活而不乱,许多担忧就会被科学地化解。

现在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下决心改革乡镇,不但是“三农”问题的延续,而是要从实质上减轻农民的负担,还农民自主自立的生存空间,这是当今政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大多干部是会理解参与的,这一步的成功它将又一次带来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二.乡镇机构改革究竟要解决的问题:

最近还有报道,说一些地方的官员借助乡镇机构合并的时机大肆侵吞公有资产,中饱私囊。调查发现,有个别乡在没有合并之前都是财政赢余的,合并了以后立刻产生债务,原因是原来的乡官员不愿意把赢余留给新机构,只愿意留给他们债务。

乡镇合并中的问题,反映了人们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认识还不大清楚。我以为,乡镇机构改革本质是要提高政府运转的效率,而效率的衡量最终是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所以,最后衡量的标准还是一个财政收支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对比。

不见得政府花钱少就是有效率,要看花谁的钱,花了钱干什么。目前农村的问题是花了农民的钱,花钱又主要用在所谓干部“人头费”上。人头费中有一大笔是乡村教师的工资,而教育活动是一种效果外溢性的活动,全部由农民来掏钱本不应该。所以,改革的目的如果定在减少乡镇开支上,是很片面的。

但也不见得人员少就是效率高。美国农业部有10万雇员,而中国农业部人员只有500左右,加上地方农业厅局的干部,也远远不能和美国相比,要知道美国的农民只是中国农民的零头。意大利工业革命前的一个北方镇子,有5000个男人,而公职人员达到860名,平均5.8个男子人口摊了一个公职人员。要知道北方是意大利的先进地区,而这个时候意大利的城市实行的是民主制度。

经验告诉我们,不在于人多不多,而在于这些人干什么,怎么花钱。有个贫困县,几十个副县级以上的官员,人人配中档轿车,配司机,还有一个奇怪的习俗:前任调离,后任不坐前任的车,一定要坐新车!这样一个花钱法子,老百姓当然承受不了。

在中国古代的行政改革中“黄宗羲定律”之所以发生作用,是因为改革的办法根本不对头。改革不肯触动权力的生成机制和运用机制,越改权力越膨胀,官员的贪欲也越没有止境,最后只能是不间断地扩大对老百姓的掠夺。所以,乡镇机构改革要动一动根本性的问题,其实也就是真正落实中央新老领导交替时所提出来的推进政治文明的大原则。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政治民主。政治文明虽然不可能解决一切官僚主义的毛病,甚至在许多时候看起来是没有效率的,但从大局看,从长远看,没有任何其他制度类型比得上它更有效率。如果离开这样一个思路搞改革,恐怕是摆脱不了所谓“黄宗羲定律”的。

可见乡镇改革,是根椐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市场机制的冲击,不得不对沿用计划经济的建制进行调整、撤并、改革。既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步,又是推进农村城市化不可少的一步,更是适应市场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因为这种建制不但不能贴近、推动市场经济的长远增长,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反而阻碍发展。而且市场经济下许多竞争性产业和产品无须政府去确定和规划,那么作为乡镇一级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初期,实质上是操作政府指令性的工作。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以及农村产业的调整,乡镇已在许多方面失去了它的职能、作用。沿用或留存,不但成为政府工作的障碍,财政支出的包袱,而且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不必要的负担。

乡镇改革的可行性,前两次乡镇改革尽管成功不大,但积聚了经验和方法。

这第三次乡镇机构改革比过去的两次具有更好的条件,环境更为宽松。第一,农村不需要挨家挨户催缴税收了,第二,新婚夫妇情愿少生不愿多生,无疑为政府减少了一个重负。第三,科技带来的行业拓展,生意看好,许多坐编干部早就想辞职,只是有点舍不得。第四,市场对人的吸引力大,城乡经济联姻正处在资源、劳务互补的大好势头。加之新一代农民对科学自愿接受,网络社会正以“三部曲”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站点、联通、行业网络工程,有的地方电子工程也开通了,足不出户可以捕捉行业行情,科学知识管理的方法,不再需要大规模的干部下乡帮教。那么,现行建制中的大批干部就不需要保留了。干部不保留了,现行建制也相应的要改,要撤,国家一级作家,社会活动家,评论家午正高,他很有见解地谈到乡镇机构改革主要是在可行性的操作:

1、切实注意各地方的困难、矛盾,特别是落后的地方。

2、政府对裁编、减员应该拨出相应的直补资金,有利于稳定和适当过渡。因为困难大,矛盾突出,贫穷的地区裁编减员很难分流,加之这些干部大多是一心扑在政府指定的工作上,很少学有专业,有的年龄过大,还染了一身疾病,尽量人性化地去操作。

3、要用法律的程序遏制反弹。机构改革、裁编减员要建立法律的约束机制。改变过去那种权大于法的用人方式,特别是人为地设置编制.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机关自身定编制,定工资的体制。否则,改革后,仍然延续过去的政策,权利,结构,操作,一夜之间又会臃肿膨胀。

4、引导、充电。由于乡镇干部层次复杂,年龄差距较大,知识参差不齐,必须深度了解,科学细化。对年龄大的不愿外出谋求发展的,一保、二养,保是给予足够的退休金,养是给予适量的信贷指导发展自养。对愿意出外谋求发展的干部,因专业知识不强,国家出资培养,使其专业知识与市场需要基本同步。

5,财政赤字,可分国家部分,集体部分,自欠部分,如果是服务性基础建设,行业,国扶工程等,应由国家一笔承担.如果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以及集体自议所欠,集体还.如果是自行作主合伙项目,以及吃喝等欠下的毫无疑问自负

总之,政府是代表国家的,代表人民的利益。乡镇改革,不是乡镇自身能改革好的,它关系到稳定与上一级政府的方略程序适度的问题。它涉及到政策、人事、劳保以及与社会和发展同步的问题。不改,积重难返,又与可持续性发展,农民的命运,政府的形象息息相关

上一篇:作业区人事工作总结下一篇:北方农村地区污水处理工艺应用发展及适宜性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