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死机短信的看法

2024-05-16

谈谈对死机短信的看法(精选9篇)

篇1:谈谈对死机短信的看法

在网上查了很多关于“死机短信”的新闻和网友的评论,也找到了这个传说中能够让MTK芯片的山寨机狂震不已,非釜底抽薪揭去电池不能制止的“死机短信”原文件,其实也就是一个特殊的短信,在其中插入这个IMy格式的文件就行了。需要注意到是,你在编辑这个整人短信的时候得先把自己机子的情景模式设置成震动或者静音,否则,会出现“搬起石头先砸了自己的脚”的情况,你还没来得发送呢,自己的机子先“震”死你!就这么回事,一条平常的整人短信,逗你玩。但是遍观不同的人对于这个“死机短信”的看法,却发现了有趣的情况。

媒体表态说,这种狂震不已的现象是MTK芯片山寨机的一个顽疾,无法医治,也不可逃脱,更有甚者,还可能暴露个人隐私,许多门户网站甚至做出《死机短信“震晕”山寨机》的专题。因此,奉劝消费者选购品牌手机,珍爱隐私,远离山寨。个别媒体采取极度夸张和演绎的手法,将这个短信描述成一个让人惊恐,且充满神秘的东东,意图很清晰,目的很清楚:以此打压山寨机的生存空间,给山寨机扣个“烂”帽子,以便夺去山寨机主的信任,让山寨机尊严扫地,

广大的网友,包括一大批山寨机人却不是这么个表现。他们争相获得这个奇妙无比的短信,甚至一些网友得知这个消息后,专门跑到手机店去买山寨机,并且要求现场示范,不震的不买,同时,对于个别以此打压山寨机从而“别有用心”的说法嗤之以鼻:山寨文化玩的就是心跳,莫不成你的什么大品牌也玩个震动我看看?

一条平常的恶搞短信,我们一笑了之,没有必要大肆地争论不休。生活中,这种恶搞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见得多了,对于节奏紧张,压力增大的现代人,我觉得倒是应该感谢那些给我们平淡生活带来乐趣和激情的人。我有一次老远就发现平常“片甲不留”的校园里,竟然光天化日之下丢了一个规则的“心”形纸片,走近一看,上面歪歪斜斜写着几个字:“有啥好看的?要不你翻过看看?”我一生气,立即捡起翻过看背面:“垃圾!”我是又气又笑啊,这么小的娃娃,也学会恶搞老师了,但是只能笑笑罢了,因为我感到的就是轻松。死机短信也是一个恶搞,大家笑笑算了,犯不着上升到制度层面,讲什么“漏洞”呀,“暴露隐私”呀,甚至于从此怀疑山寨的前途。

山寨有理,狂震无罪。这是我对死机短信的看法。

篇2:谈谈对死机短信的看法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可靠的国防,就无法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就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制于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关注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国防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0世纪,我国古代社会就过渡到奴隶制社会,建立了国家。从此,作为抵御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的工具——国防便产生了。中国国防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我国古代为提高国防能力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富国民强”“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遵循这些思想,我国取得了无数次对外战争的胜利,曾出现过“中国既按,四夷自服”的鼎盛时期。

经过“康乾盛世”之后,清王朝政治日趋腐败,国防日益虚弱,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

中华民国成立后,并没有改变中国人任人宰割的历史。帝国主义扶植各派军阀为自己的代理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中国依然是有边不固,有海无防,人民有家难安。

历史告诫我们,兵者,国之大事,政治修明,国富兵强,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从而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有国无防的历史。建国60多年来,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军队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更新换代,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现代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实践活动。现代国防已不再是单纯的武力较量,而成为在综合国力的基础上,以军事手段配合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手段进行的总体较量。一个国家只有经济不断强大、科技不断发展、国防实力不断增强、国防安全意识不断巩固,以及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体现,现代国防力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综合国防力。中国有句古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随着国防内涵的扩展,全面增强防卫能力必然涉及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因而与整个社会构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关系方面一贯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公开向世界承诺,永远不称霸,不做超级大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或以核武器相威胁,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不侵略别国。在战略上采取防御姿态。我国国防建设的宗旨是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保卫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在国防力量的运用上,坚持自卫立场,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防政策,以及防御性的军事战略,决定了其国防是防御型国防,与奉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国家的国防有着本质区别。

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国防法规体系中包括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它是根据《宪法》而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我国国防与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部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它主要规定了我国的兵役制度,公民的兵役义务和权利,兵员的平时征集和战时动员,预备役人员的军事训练,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的军事训练,违反兵役法的惩处等;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它在一国国防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防法体系中的基本法和部门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等构成。

伴随着人民共和国发展壮大的脚步,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逐步建立起了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建设。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铸造了一支现代化人民军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篇3:也谈谈对OTT的看法

在这里, 我也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不再赘述OTT的概念, 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主要有三点, 供大家讨论。

第一, OTT对传统电信业务的冲击不可避免。

技术更迭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必然趋势, 这就好比运营商现在主营的电话和短信业务等把早先的电报、寻呼业务彻底消灭一样。对于用户而言, 永远选择的是更加简便、更加便宜、更加互动的通信方式。如今, 宽带接入成为运营商经营的主体, 那么, 基于宽带 (移动和有线) 的业务, 因为其移动性、互动性、及时性和社交性等特点, 已经开始对传统的语音和短信业务造成冲击, 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对于运营商而言, 必须要承认这种趋势。从思想上要明白, 人家不是来抢生意的, 而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无论是政策管控还是技术堵截都无法阻挡。

那么, 对于运营商而言, 怎么办?我认为有三条道, 一是要挖掘语音和短信的价值, 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经营转型, 仅就短信而言, 可挖掘的价值其实很大。二是积极应对OTT的挑战, 把网络的价值进一步放大, 也就是所谓的智能化管道。三是积极推动社会信息化, 通信网络作为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第二, 管道资源需要共同建设和维护

有人说, 运营商沦为纯管道运营商不可避免, 我也认可这种说法。但运营商是不是完全承担管道的建设就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了。在窄带时期, 运营商和用户是二元结构, 用户利用运营商的网络享受通信服务同时付费给运营商, 没有其他参与者, 运营商独自承担高昂的网络建设费用。但到了宽带时期, 运营商、OTT类运营商和用户以及其他诸多参与者构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多元结构。

也就是说, 参与的对象多了。以前的路, 运营商自建自用, 如今, 靠这条路赚钱发财的多了。于是路也就越来越堵了。早先, 运营商认为流量经营可以赚更多的钱, 形成语音、短消息和流量三驾马车的赚钱模式。但最终的结果是, 用户不买账, 你路修再宽, 我也不愿意多付费。那么, 矛盾就出来了, 运营商花大价钱拓宽道路, 但用户并不愿意多支付费用, 而且这几年资费下降还很厉害。反而, 因为路越来越宽了, 大量的OTT运营商成了受益者, 用户也成了受益者, 于是, 流量无休止的增长, 加上OTT业务开发商技术开发参差不齐, 对通信网络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也不是很了解, 加之互联网机制所倡导的永远在线模式, 使得其运行与传统的运营商网络机制发生严重冲突, 比如信令风暴的形成就是典型代表。

那么, 怎么办, 路越来越堵, 甚至对运营商最核心的业务, 语音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这个时候, 就有必要采取措施管理, 因为通信运营商必须保证最基础的通信需求的畅通, 这是通信运营商对用户最基本的承诺, 不能因为OTT业务的占用而降低质量。那么, 怎么管理, 我认为有两条, 一是立规矩, 比如OTT业务在技术机制上必须和运营商网络机制一致, 这就需要大家坐下来共同沟通技术解决之道。二是要收一定的费用, 怎么收, 我看公路系统的养路费和过路费就是很好的策略, 只有路畅通了, 大家才能靠路赚钱。

一句话, 未来的管道要大家共建共享共维护, 而非运营商一家之责。

第三, 安全问题是核心问题马虎不得

篇4:谈谈对有机农业的看法

一、有机肥料的重要性

1. 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机肥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发酵和腐烂,可产生腐殖质,腐殖质是含有机胶体的物质,和土壤颗粒相结合,能使土壤产生团粒结构,起到既能促使土壤通气又能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腐殖质还能调节和缓冲土壤的酸碱性,吸附植物能吸收的营养元素,提高土壤的保肥性能。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的松紧度、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和热状况,使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都能满足植物根系需要,从而保障植物根深叶茂,达到高产稳产。

2. 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肥是微生物赖以生存和繁殖所需能量和养分的来源,增施有机肥能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矿化过程,也包括促进一些固氮细菌的活动和土壤中蚯蚓的繁殖等,因而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3. 有机肥养分全面而且肥效期长。有机肥主要有死亡的植物和以植物为食料的动物的尸体及其粪便。这些有机物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就能产生全面的营养元素,主要有氮、磷、钾和钙、镁、硫以及铁、锰、硼、锌、铜、钼等大量、中量和微量元素。所以有机肥是一种全营养肥,可提供植物需要的全部营养。另外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可逐步给植物提供营养物质,肥效持久,性质柔和,能维持和促进土壤养分的平衡。

二、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为了搞清有机肥和化肥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到底化肥能否污染食品,我们需要了解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运动,产生自身的循环。其中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也在不断循环,我们可以简单画出如下图式:

从上图可看出:植物和动物的尸体、残骸和动物的粪便,这些由大分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而必须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如同化肥),例如NH4+,NO3-,K+,PO43-,Ca2+,Mg2+,SO42-等离子水溶状态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叶面喷施也能吸收),加上根系吸收的水和叶面气孔吸收的二氧化碳,在植物叶片中进行光合作用,又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构成植物有机体:这就说明化肥与有机肥一样不会使植物受到污染。

由于有了对大自然物质循环的理解,植物生理学家和农业化学家成功地进行了无土栽培和组织培养,用各种元素配制成的营养液和培养基,可以不用土壤和有机肥料,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从而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理论,创建了化学肥料工厂。化学肥料施入土壤后,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三、化肥的作用

全面推行有机农业,不施用化肥,不符合我国人口众多、耕地少和对粮食等农作物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基本国情,因为化肥对农作物增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化肥养分含量高,植物吸收快。化肥是用人工合成的植物营养元素,因此养分含量高。例如1000千克的优质厩肥中含有纯氮(N)5千克,而1000千克的尿素中含有纯氮高达460千克,氮素的含量是有机肥的92倍。由于化肥施用后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因此具有速效性,用化肥做追肥,一般2~3天后即能见效,这一点是有机肥无法比拟的。

2. 可以根据作物的需要来施化肥。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期,需要肥料的数量和种类是不一样的,只有满足了作物的要求,才能达到作物的优质高产。例如,冬小麦关键的需肥期是返青和拔节期,这时必须要追施返青肥和拔节肥,而且要以氮肥为主,并要结合灌水才可促进小麦返青,增加有效分蘖,生长健壮,小穗分化大而整齐,为小麦茎秆粗壮、叶片浓绿宽大、穗大粒多、籽粒饱满打下基础;夏玉米在5叶期是施肥的关键期,此时要增施氮肥,结合灌水,使植株加速生长和促进小穗的分化,为夏玉米增产打下基础;种植西瓜时,当坐瓜后瓜生长到碗口大时是需肥的关键期,这时要进行追肥(以氮肥为主)、灌水,因此施膨瓜肥、膨瓜水是增产的关键,后期以施钾肥为主可提高西瓜的品质;一般果树有两次需肥时期,一次是在展叶开花期,需要氮素营养为主,第二次在果实膨大期,需增施钾肥,提高果实品质。

有些农作物因缺乏某些营养元素而产生缺素症,化肥可以防治这些生理病害。一般可以用叶面喷施的方法,使植物迅速吸收。例如棉花存在“蕾而不花”,即花蕾脱落;油菜“花而不实”,即开花而不结实;板栗“蓬而不实”,即有栗蓬而无栗子。这些都是由缺硼元素引起的,可及时喷硼酸或土壤施硼砂,这是非常重要的增产措施。大白菜“干烧心”,即紧包的菜叶中间夹有干叶片;苹果“苦痘病”,即储藏期间果皮产生痘状斑点,是缺钙引起的,要及时喷施钙肥。又如大豆根瘤少,产量低,是缺钼造成的,因为大豆根瘤菌需要钼元素,可用少量钼酸铵做种肥,通过拌种来补充钼肥。还有在我们吃番茄时常遇到有些番茄有“绿背”现象,即果实顶端为绿色不红、常有裂口,严重影响番茄的质量,这是缺钾元素引起的,增施钾肥可以防治“绿背”现象。

3. 可根据土壤情况来施化肥。不同土壤的性质可施用不同的化肥,这样能改良土壤及弥补土壤养分的不足。例如酸性严重的土壤,施用熟石灰(氢氧化钙),可中和酸性,有利于多数植物的生长。对于重碱土的改良可施用石膏(硫酸钙),能使钙离子把土壤颗粒吸附的钠离子交换出来,形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钠,通过灌溉,把对作物有害的钠离子随水排出耕作层,达到改良碱土的目的。当前,提倡测土配方施肥,通过测定,土壤中缺什么元素,即补充什么元素,以满足作物对土壤肥料的需求。例如南方酸性土壤,由于雨水的淋溶和冲刷,普遍出现缺钾现象,增施钾肥,可以获得明显的增产效果。北方很多地方追施磷酸二铵其效果明显好于施尿素等纯氮化肥,原因是土壤中缺磷,磷酸二铵可以补充磷元素。

四、提倡发展可持续农业

可持续农业就是能保持农作物连续稳定高产的农业。前面已讲了化肥养分含量高,见效快,能在作物最需要时提供营养,但其肥效短,不能持久。如果只施化肥而不施有机肥,化肥很容易流失,过量的氮肥和磷肥流入江河、湖泊,导致藻类过量繁殖。2007年太湖兰藻大发生就是一例。因藻类死亡后,遗体的分解消耗掉水中大量的氮,水质恶化造成大量鱼虾死亡。另外土壤中的硝态氮易向下淋洗,造成井水、地下水污染;硝酸盐能转为致癌物——亚硝胺,威胁人体健康。化肥施用过多或施在土壤表面,有一部分氮肥逸散进入大气,在臭氧层形成一氧化氮,破坏臭氧层,致使紫外线加强,使皮肤癌患者增多。这些都说明化肥施用不当,的确会污染环境。

我们提倡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以有机肥为主,合理施用化肥,就不会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因为有机肥形成的腐殖质带电荷,能吸附和螯合土壤溶液中的带电离子,使化肥不流失,固定在土壤中,逐步被植物根系吸收。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方法是种绿肥、施厩肥、发展沼气和推广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等。

总之,目前我国不宜提倡全面推行有机农业,从而否定化肥的作用,但必须重视增施有机肥和科学施用化肥,才能达到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目的。

篇5:谈谈对“魏晋风度”的看法

谈谈对“魏晋风度”的看法

已关闭 10 [ 标签:魏晋风度 ] 落木潇潇 2009-05-22 05:48 800字以上

推荐答案

魏晋是一种什么风度?

简单地说,这是“人”的觉醒。当统一的封建国家分裂之后,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音符,它带着鲜明的、不加修饰的个性特征,颠覆了自西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正统,冲破了“天人合一”的谶纬宿命论的思想束缚,摆脱了汉赋大气磅礴却华而不实的僵化教条的文风,带着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他们“清峻通脱”的气质和一派“烟云水气”的风度,绝世清赏,仙姿卓越。为后世顶礼膜拜。

魏晋风度是文化史上一段优美的风景。魏晋人提出的“言不尽意”、“气韵生动”、“以形写神”的美学原则,长久地影响了中国艺术,“风度”在魏晋时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它仅仅是个人文化素质与精神状态在言谈与仪表上的反映,同时也集中体现在人生观和世界观上。魏晋时代的人物是很另类的,他们在**的世事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光辉的业绩,且个性十足,潇洒自然,他们用行动率真地表现着自己的情绪与思想。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等人,都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嵇康(223~263),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早年丧父,虽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当时,司马昭大权独揽,权倾朝臣,他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嵇康与山涛本是好友,但因山涛结交司马权贵,终为嵇康所不齿,一怒之下,他写出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其浩然正气,为世人所仰慕。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一日,钟会前来拜访,嵇康与向秀在树下埋头打铁,根本没理睬他,钟会呆了良久,怏怏欲离,这时嵇康发话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没好气地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说完拂袖扬长而去,后来钟会深恨嵇康,常在司马昭面前说他的坏话。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以“忤逆”的罪名除掉吕嵇二人,司马昭给嵇康定的罪名是:乱群惑众,随即押赴刑场。当时太学生三千人之众请求赦免嵇康,并愿拜嵇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前,嵇康神色自若。奏一曲《广陵散》,从容赴死。至此,《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唱。后人给予嵇康四字评价:婞直竣切,可谓确切入神。与嵇康相比,阮籍似乎更能得到司马氏的宽容和庇护。阮籍为人“至慎”,以“口不臧否人物”而著名当时,他把自己的语言表达降低到伤害自身的最低限度,用身体和行为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人生信仰,喝酒与佯狂是他为人至慎的表达方式。他狂,可以目无刘项:“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他驾车穷途而哭,“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与嵇康相同,他对礼法和礼法之士极尽攻击,“礼岂为我辈所设哉”,不为虚伪的道德伦理所束缚,实践了“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的人生诉求。在专制时代,文人对抗强权有两种类型:要么如嵇康,与强权势同水火,最后以命相搏。要么如陶渊明,把对强权的憎恶消弭于山水之间,钟情于大自然。这位向往世外桃源的田园诗人,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于是赋下一纸《归去来兮辞》,便隐身于他所向往的田园生活之中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看似悠闲,然而,让他忘却自己报效国家的人生理想,又谈何容易?.在《咏荆轲》这首诗中,只能发出一声长长的哀叹:“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作为一介书生,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乱世之中,无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只能在这看似怡然的田园生活中,观日出日落,看花谢花开,穷极一生,直至生命走向终点。在魏晋这个乱世,可以看到许许多多荒诞不经的事情。比如刘伶。这个竹林七贤之一,总是袒胸露乳地在家中豪饮。客人进门看见就嘲笑起他来。他不以为然,反而理直气壮地反嘲道:“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衣,诸君何为入我衣中?”十六国时期,有北海人王猛,从小好学,才能卓越,胸怀大志,不屑于琐碎事务,人们都轻视他。王猛却悠然自得,隐居于华阴。当他听说桓温的北伐军入关后,便披着粗布衣服去拜访他,边摸着虱子边谈论当时的大事,高谈阔论,旁若无人。桓温觉得他与众不同,便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帅十万精兵为百姓消灭残存的寇贼,然而三秦的豪杰之士至今没有人前来归附,这是为什么呢?”王猛说:“您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土,如今长安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横渡灞水,百姓们不知道您的意图,所以不来。”桓温沉默不语,无以应答,过了一会儿说:“长江以南没有人能和你相比!”于是就安排王猛暂任军谋祭酒。并委以重任。后来,王猛辅佐前秦苻坚,成就一番霸业。

篇6:谈谈你对养老的看法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人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的延长,中国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的发展阶段。因此老年人迅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老年人随着身体素质的下降,失去了或者部分失去了工作的能力,没有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需要生存,必须有一部分阶层的人来赡养老人,那么矛盾就出来了。由谁来赡养老人,无疑对社会的发展都起不了促进作用的。我当时看了《明天我们如何养老》这个视频。有一位养老研究者说日本的经济体制和模式都没有出任何问题,但是日本的经济不能迅速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养老费用。但是从人性和道德层面的考虑,养老问题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是国家亟待解决,必须给予补助的民生问题,国家不提供养老,社会矛盾也同样会激化,不利于社会稳定。既然养老这个问题是所有共同要面对的,那么,怎样保证养老问题对个人对社会的负担达到最小,是我们该考虑。在这里,我仅提供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我认为家庭赡养还是应该为主流,在家庭赡养中,特别是老人们对子女的关爱,精神上的慰藉是尤其重要的。我认为将老人送往敬老院和社区养老院是最后才应考虑的,许多老人不要求自己生活的多富裕,更重要的是能看到自己的子女,或者孙子女,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件开心的事。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其实也是可以为子女代管小孩和日常的家务处理,这反而为子女减轻了生活负担。子女也应该提前便有预算,为老人买好养老保险。年轻人应该有及时养老的观念。其次,对于农民而言,拥有自己的一块土地,许多老人也是愿意进行农作的。而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除了子女更多的关怀下和养老金补助下,子女向政府反映民情,情况属实后,政府也应该给予每一个月的生活补贴,生活补贴按该家庭的经济情况和老人的具体实情而定。国家应颁布政策鼓励老人在家中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让老人们在有一定的生活收入,而不是剥夺老人们要去工作的心愿。总的来说,国家要鼓励家庭赡养占主流,宣扬孝观,家务事家人解决。

2、对于企业和国家单位而言,老人在退休前,应该考虑老人是否愿意延迟退休的情况,而不是规定死到了年龄必须退休,如果老人们到了退休年龄,但推迟退休的,应给予更多的退休金,且按正相关比例实行,推迟年龄越长,退休金越多,当然提前退休不减退休金,或略减退休金,这样对于生产力的时间增长有所帮助,老人们的收入也有依靠。

3、国家福利的重点应该针对完全不能生活自理、残疾的老人或所在家庭经济严重困难的老人,要给予大量的帮助,对于子女实在没有能力赡养老人的,建议去社区养老院和敬老院处理,多造公共服务设施不如实实在在的提供老人生活福利保障和医疗保障,鼓励民营养老院和社区养老院的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辅助,减免税收和低利息贷款优惠等

篇7:谈谈你对污染的看法

Today,pollut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to us. It means that the air,seas,rivers and land are polluted by waste or poisonous things. It does harm not only to human beings but also to animals(It does harm to animals,as well as human beings.)

We cannot have fresh air because many factories have the poisonous smoke sent into the air. Beautiful parks are made dirty by plastic tins and bags. Fish die from the polluted water. It is said that strange diseases have appeared in some places because of pollution.

篇8:谈谈对死机短信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画,审美取向,影响

一、当代审美取向以及贸易文化对中国画的影响

20世纪以来, 中国画市场遭受着一次重大变革, 这次大变革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从那时起美术便改变了它的传统职能, 脱离了政治和说教的层面, 向着大众化和娱乐化发展, 从而出现了我们现在说的大众艺术。大众艺术的出现大大增强了我们生活中的娱乐性和适用性, 它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审美要求, 但也正是因为当代大众艺术的出现, 使得一些艺术家, 包括一些“前卫”艺术家在表现的主题和形式上极为世俗化, 制造着通俗的, 也可能以貌似新颖的或深刻的流行符号, 去迎合当代世俗的感性欲望, 将艺术整个庸俗化。使得作品既没有审美价值的追求, 也无精神价值的追求, 更别说从中领悟出批判反省的责任和意识了。

同时在当今大众贸易文化的影响下, 出现了很多诸如笔会画、应酬画、礼品画、假画等等, 鱼龙混杂, 这众多画种的出现使得不少画家在包装画上花了大翻功夫, 久而久之画者们便逐渐的将绘画沦为个人发家致富的手段。同时还有不少的年轻画家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 为了短期内拿到一笔丰厚得画筹, 无心去研究揣摩古人作画的精髓, 也无心去临摹前人的画作和锻炼其绘画基本功以及解剖知识, 而是一味的追求其当代市场上流行的那种夸张变形, 追求趣味的方法, 殊不知他们和大师虽都是一样的在追求以为变形, 但出来的效果却大不一样。更有一些当代艺术家在作画过程中倾心于世俗感性欲望的宣泄, 热烈寻求具有市场价值的视觉符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 削弱了其追求人文价值的热情, 使得其缺少了原始的创作力, 从而使得艺术家的创作变得更加功利起来。

而作为艺术购买者、欣赏者的大众, 他们在媒体、画家们制造的给人快适的艺术产品的鼓惑下, 心甘情愿的买单, 从而使得大众在理解高雅艺术的敏锐性和情趣上逐渐被弱化。

二、西方绘画以及当今多种绘画材料的出现对中国画的影响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 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下, 中国的知识分子经历了“全盘西化”这样一个及其无奈的思想历程,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以传统中国画为目标的“美术革命”, 美术革命的提出者主张要以西洋画的写实精神来改造中国绘画当时的疲软状。期间在中国画坛出现了一种以徐悲鸿的引入西方写实主义入国画的主张和以林风眠的用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的主张。留学法国的徐悲鸿, 受到欧洲古典写实主义的训练, 其坚定的写实主义信念使他的艺术观倾向于精确的写实。他指出:“一一按现实已发明之术, 则以规模真景物, 形有不尽, 色有不尽, 态有不尽, 趣有不尽, 均深究之”。也就是说, 中国画应按照西方绘画科学的方法去画, 如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等一一去改良。

与徐悲鸿的观念不同, 林风眠和刘海粟则从抒发人的情感、表现人的精神为出发点寻求中西艺术的相通之处, 创造有特色的中国画作品。他们的画虽然强调艺术的情感性, 但在色彩、造型与结构意识上也突出了其理性设计意识。期间如何使中国画成为情感与理性的结合 (即东方表现写意与西方科学写实的结合) 的问题成为林风眠所关注的焦点。然而正是因为这情理统一才使得林风眠的中国画改革将传统与现代、写意与科学、东方与西方融合在一起。从色彩方面而言, 他受到西方表现主义和野兽主义的影响, 其画中色彩的强烈、鲜明、饱和以及色彩对主观感情的表达、色彩间的对比、冲突与协调都是其绘画的一大特色。

西画的介入对中国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其大大的促进了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但与此同时, 一些画者受世俗, 受金钱等的影响, 为了追求时尚, 当代的一些油画过分的将人扭曲变形, 而一些国画家也难免追求着油画的那种感觉, 将人扭曲变形并以之为美, 将绘画的基本功丢之脑后。在无形中将原本所谓的意趣化为丑陋, 将传统国画的精髓远远抛之脑后, 这是很值得让人反思的。

在现代艺术中、材料和观念结合, 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创造。当代的中国画家用材料较之以前更为讲究, 同时也创造出了一批具有新风格、新面貌的作品, 这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样式和表现力, 开拓了中国画的新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当代的中国画已不完全局限于当初国画颜料, 宣纸或绢作画了。当下市场上有许多材质供画家作画。由于材质的不同, 中国画又分出了许多画种。就拿工笔画来举例, 当下的工笔画大致可以分成是重彩画、岩彩画、以及工笔重彩画。这其中“重彩”主要指的是材料性质特殊、“岩彩”指的是材料出处, “工笔重彩”指的是用重彩。从此工笔画作品呈现出多样化, 还有很多人将西方的水彩引入工笔画中, 创作出工笔淡彩画。在当代中国画中, 大多数画者运用尝试不同的材质做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但与此同时, 有些国画家过分追求不同材质的变化, 使得画面失去了原有的国画特性, 使得他手底下的国画变成了装饰画甚至是设计了。

就拿中国画之用线来举例, 在传统中国画中, 中国画用线一直是其精髓所在, 中国画的用“线”从最初以简单的线描绘人物到后期文人画的畅行, 花鸟画, 山水画的兴盛, 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意义。如:以金石入线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 运用金石般的线表现作品的力度美;潘天寿以富有哲理的线表现画面的静气;黄宾虹以乱中出奇的线写出山水画的浑厚之气;李可染创造了深邃含蓄的“金错刀式”的线条, 这些线的创造与拓展, 丰富了中国画“线”的写形传情的功能。

而当今的这些过分追求材质的画家将中国画中的精髓“用线”远远抛之脑后, 根本无从谈起中国画的再发展。

三、书画贸易对当下中国画的影响

篇9:谈谈对果品套袋的看法

一、果实套袋的优点

1. 套袋是防治果实病虫害的良好方法。果树病虫害一直是困扰果树生产的严重问题,很多病虫害直接为害果实,如桃小食心虫,梨黑星病,苹果炭疽病、轮纹病等,都是具有毁灭性的病虫害,打药防治都非常困难,因此在幼果期病菌和害虫还没有侵入之前,用袋将果实套起来,使病菌和害虫无法进入,能保护果实不受为害。

2. 套袋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的重要措施。果实套袋后,即使再打农药,农药也不会喷到果实表面,从而防止了农药直接污染果实,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

3. 套袋可使果品外观美丽。在果实幼果期就套袋,果皮没有受阳光的刺激,抑制了叶绿素的产生(因为叶绿素是在阳光下形成的),使果皮变得白而嫩,再加上苹果、桃等在采收前摘掉果袋后也能上色,使果皮形成白里透红、白里透黄,形成果实幼嫩诱人的色彩,市场上可卖高价。

二、果实套袋的缺点

1. 果实套袋的主要缺点是影响果实的内在品质。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利用光能将水分解,放出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光合作用。果实内有甜、酸、香等奇特的风味,有丰富的养分,包括颜色等都是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的产物。叶片在光合作用中起主要作用,但果实表皮和皮层中也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同样进行着光合作用,而且从果皮中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运输距离最近,可以很快直接进入到果肉中,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由于套袋影响了果皮接受光照,使果实丧失了表面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

果实的内在品质主要和糖有关,光合作用合成的物质首先是果糖,其次是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又能合成蔗糖。果实的甜度主要决定于果糖和蔗糖的含量。另外,优质果品也需要有一些酸度,如柠檬酸、苹果酸等,它们都是光合作用的早期产物。维生素是光合作用进一步合成的产物,例如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由葡萄糖进一步转化成葡萄糖酸,再形成古洛糖酸内酯,而后形成抗坏血酸。光合作用的产物在果树代谢过程中,进一步和根系吸收的各种营养元素相结合,可以形成脂肪类、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营养成分。所以果皮丧失进行光合作用能力,直接影响果实的内在品质。

总之,果树光合作用既是果品产量的来源,也是提高果实品质的基础。果实套袋,由于影响了果皮的光合作用,也影响了果实的内在品质。为了证明套袋与不套袋的差别,可用折光仪来测定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我们的测定结果显示,套袋的果实比不套袋的要降低1度以上(由于套袋所用材料和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别)。这1度的影响有多大呢?可用西瓜来说明。由于西瓜中可溶性固形物主要是糖,所以西瓜界常把折光仪称测糖仪。一般优质西瓜用折光仪测定结果都在10度以上,口味很甜,而如果只有9度或9度以下,就视为劣质西瓜,口味很淡,可见1度之差,对口味有很大差别。对果品来说,可溶性固形物应该在12度以上,其中含水量较少的水果,含糖量应该在15度以上。但近年市场上有名的平谷大桃,有的个头很大,吃起来却口味很淡,经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仅为9度,且在桃的基部梗洼处和桃核附近还有苦涩味。今年有人送笔者1箱山东莱阳茌梨,这是优质名牌品种,箱中的梨还套着口袋,结果打开品尝,令人大吃一惊,味淡之极,经测定,含可溶性固形物只有8.5度。

2. 果实套袋的另一个缺点是非常费工。

给果实套袋是逐个用口袋套起来的,苹果和桃等需要上色的品种,还要在成熟前几天或十几天打开口袋照光,很多还需要套双层口袋,有的还需要将袋的外层先撕开,工作量很大。

三、需要讨论的两个问题

1. 衡量果实品质以什么为主要标准问题。

果实品质的好坏,主要标准是好看还是好吃?应该说是好吃。现在市场上的葡萄品种很多,而最受市民欢迎的是新疆无核白,其果粒虽很小,绿色或黄绿色,不好看,但是风味浓且极甜,经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在18度以上,而且无核、口感好,市场价格每千克6元左右;而巨峰葡萄皮色紫红色,果粒大且美观,但品质不如无核白,市场价每千克不足4元。再说梨,现在市场上库尔勒香梨价格最高,但仅从外表与其他梨相比,个头最小,形状不整齐,皮色也难看,而正是这外表最难看的梨却卖出好价钱,原因是其内在品质好。山东的肥城桃、青州蜜桃皮色都是绿色的,不好看,但是深受消费者喜爱。可见所谓“货实一张皮”,只能蒙骗不识货者,识货者需要的是内在品质。实际上,现在有些内行人对桃和苹果已经不挑白里透红的了,而是挑选那些不套袋的,被太阳晒得通红或黑红色,又香又甜,风味更佳的果实了。

2. 如何正确理解无公害食品与病虫害防治的关系问题。

为了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有人认为种植农作物不能打药了,这是片面的。笔者在法国访问时,他们的果园1年要打近10次农药,而且是用机械化打药,速度快、效率高,果树的叶片和果实极少有病虫害,果实并不套袋,品质却很好。其实,欧美国家果实都不套袋,关键是要用高效低毒农药,即对杀灭病菌、害虫有高效,而对人畜是低毒的,而且使用十几天后可以分解而失去毒性的(很多农药在日光下能光解)。

如果说为了食品安全不准打农药,那么果实套袋也不符合要求。因为在果实套袋之前要求先在幼果上打1次农药,由于是打药后套袋的,农药没法光解,毒性保留时间更长。另外,所用纸质口袋大多数也是需用农药处理过才能保证果实不受病菌和害虫的侵入。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从对人民健康负责出发,禁止农药厂生产对人畜有剧毒而且不能分解的农药,所以,一般来说只要在果品采收前20天不打农药,对果品来说是安全的。

目前果实生产区有些果农进行果实套袋后,就放松了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往往果实保护好了,但叶片和枝条受害很严重。这类树上的果实失去了叶片光合作用养分的供应,肯定内在质量会很差。更值得注意的是,树体结果多消耗大而叶片少,营养积累少,果树将很快衰弱,腐烂病、干腐病等病害将趁虚而入,容易形成毁灭性的病害。

套袋影响果品内在的品质,主要的原因往往不是套袋本身,而是放松了对叶片、树枝、树干病虫害的防治。前面讲到含可溶性固形物只有8.5度的山东莱阳茌梨,仔细观察,在果柄处就有梨黑星病的病斑,由于叶片制造的有机营养必须通过果柄才能运送到果实中,所以果品质量差就成为必然的结果了。

既然套袋果树和不套袋果树都必须严格地控制病虫害,笔者认为,广大果农可以省下套袋用的功夫和投入来消灭病虫害。对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做到防重于治。例如:很多害虫都在果树附近的土中越冬,可以用辛硫磷喷在土壤表面,再用耙子耙1遍,防止辛硫磷光解,这样有效期可达2个月,虫子爬到表土层就被毒死;又如大面积地应用诱蛾灯来消灭害虫的成虫,这类不直接向果树喷农药而能消灭病虫的方法是无公害的,效果很好。类似的生物防治方法很多,应大力推广。同时,还要加强肥水管理和用科学修剪方法来调节果实与叶片的比例,注意通风透光,发展优良抗病品种等。通过采取这些综合措施,可以不断提高果品的质量,达到优质丰产的目的。

上一篇:驾驶员培训质量管理下一篇:个人操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