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义务教育有感之一

2024-05-17

芬兰义务教育有感之一(共4篇)

篇1:芬兰义务教育有感之一

有感弟子规之一——入则孝

前段时间应教育局、学校要求,在全市学校师生中学习传统文化《弟子规》,记得刚接到这个学习任务时,我的心中还颇有些不屑,从《弟子规》字面意思上来看无非是教会我们:首先要孝敬父母,然后尊重长辈,友爱手足;其次日常生活行为要谨慎、有度;讲话、做事要诚实守信;与人相处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除此之外,有剩余的时间,可以广泛学习等等。想想这些道理谁不懂啊,有必要花那么多精力去学习和背诵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不断加深,让我逐渐对这次的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很深的教育和启发。下面先说说感触最深的——入则孝。

古语道“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基础,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每天都在爱的世界里成长,而给我们爱最多的就是我们的父母,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何谈来爱别人,何来的“善”。有这么一个传说,说父母是上帝派给我们的天使,这些天使们为了将我们带至人间体会爱,折断了他们最美丽的翅膀,他们给了我们最无私、最无微不至的爱,当我们渐渐长大时,他们也渐渐老去,不再像从前那么强壮有力或者美丽可人,甚至外表看起来丑陋无力。这个时候就该是我们反过来孝敬他们的时候了。就像“孝”字

本身的样子,上面是个“老人”,下面一个“孩子”,孩子用头承载老人的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多形象!当天使们渐渐老去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像“孝”字本身一样来做呢。

在《弟子规》一书中写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仔细想想我们当儿女又有几人真正做到了呢?或许对于父母,我们并非没有孝敬之心。但我们常犯的错误是:等我有了钱一定好好孝敬他们,等我买了大房子一定接两位老人来住,等我忙过这段一定回家看他们,等我……,可是父母却等不起我们啊!就像古语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那时候再来后悔啊!

这段时间在学习之余我常常会坐下来一个人静静的回忆、思考,一幅幅场景在眼前浮现,晚归时一个接一个的电

话……,病痛时父母焦灼的眼神……;门口母亲的守望……, 村前父亲望夫石般的等待……,一幕幕,一幅幅 ,我们总是期望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谅解,总是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总是以为还有明天,还有明天的明天……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他们已经韶光远去,容颜不再,我们才开始追悔莫及。

回头想想,当父母精心抚育我们的时候,我们感觉是那么的理所当然,然而,当我们稍微向父母表达孝意的时候,父母又是多么的引以为傲!想想父母爱的方式与细节,再想想我们回报父母的方式,是否会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呢?不要再给自己寻找理由了!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弟子规》中所述一样:对父母“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在父母有生之年多尽尽孝道,别忘了抽出时间陪陪父母,你会发现孝顺其实很简单但是很温暖。

篇2:芬兰义务教育有感之一

初一(6)班 朱明杰

寒假中读了几本名著,其中有一本就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写的《童年》。

高尔基是前苏联著名作家,我很早就熟悉这个名字了,也曾听闻过他的许多著作。然而,百闻不如一见,仔细阅读《童年》这本小说,使我感悟颇深。

主人公阿廖沙出生在俄国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的一个木工家庭。3岁丧父,失去了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他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暴躁,时常对家里人大打出手,而且从不做作,用皮鞭都抽出了血痕,似乎抽的都不是他的家人;而他的两位舅舅,相对于他的外祖父的暴戾而言,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兄弟之间相互残杀,到后来砸自己父亲的宅子,殴打自己的母亲·····实在是罪不可赦!

读到这里,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阴暗、残酷的家庭的画面,使我在精神上感到十分压抑。

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阿廖沙却也走过来!不仅没有受到坏的影响,还像他的外祖母一样,同情穷苦的人,帮助他们。他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阿廖沙从这些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渐渐地明白了一些道理,学会了更好地去为人处世。在他十一岁那年,母亲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产,他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篇3:芬兰教育

政府对学校和教师都没有考核

芬兰法律规定学生在六年级之前不能以等级或分数来评断他们。因而,政府对学校和老师也没有教育质量考核。

幼儿园教师,也要硕士学生

在芬兰,如果你想当教师,哪怕是幼儿园教师,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硕士学位。

教师自主决定教学内容

篇4:芬兰的“天性教育”

我最担心的是女儿到了芬兰有语言障碍。还好,那里的学校有专门为不会芬兰语的外国孩子设置的预备班。女儿入学后,每天的主要课程就是学习芬兰语。刚开始,我感觉芬兰的老师有点“不务正业”,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让孩子做游戏、玩积木、做手工、熟悉乐器上,天气好的时候,仅上几分钟的课就带着孩子去活动场了。偶尔也教孩子画画,然后让孩子用芬兰语去描述,根本没有国内记单词、学语法、做习题的那种气氛。

这种“放羊式”的教学方法管用吗?我等了一段时间,在女儿的测试成绩出来后,找老师交流了一下。我问老师“为什么没有考试”,老师听后感到不可思议,“考试?那不是摧残孩子的天性吗?”芬兰的法律规定,六年级以下的孩子,严禁用等级和分数来评价他们。

三个多月里,女儿参加的活动可谓精彩纷呈:去街道参观;到森林采蘑菇,学会分辨毒蘑菇;去图书馆借书,学习办理借书卡以及自助借书还书;圣诞节前,去看话剧……女儿倒是喜欢上了这种自由的学习氛围,但是效果如何我的心里没底。我决定对她进行一次小考核,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女儿竟然能用芬兰语写出一些故事和小笑话,而且英语也有明显进步。要知道,芬兰语可是世界上难学的语种之一,据说仅次于汉语。

后来我发现,芬兰的小学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学习游泳,老师不是一个一个动作的教,而是让孩子先在一种放松的环境下“玩水”,先让孩子克服恐惧、爱上游泳,后面的动作就水到渠成了。

有一天,我看到女儿在填一张表。我拿过来一看,是一张评估表。我问女儿:这个评价表应该老师去写,你怎么自己填呢?女儿一脸诧异地说:当然是自己填了。我仔细看了一下那个表格,其中有“完成功课”、“发言前先获老师许可”、“相互协作”等项。每项的左边和右边,有一张笑脸或苦脸,学生对自己表现满意,在笑脸旁做个记号;不满意,则要选一个苦脸。后来女儿的老师跟我说:“当每个孩子都能够坦诚地面对和评价自己的优劣时,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了。”芬兰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孩子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应当是互相合作的。对于孩子来说,只需要跟过去的自己竞争,只要自己不断进步就好。

上一篇:快乐的野炊优秀作文300字下一篇:经营意向书格式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