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24-05-2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精选6篇)

篇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新形势下国家为切实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到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____年_月,××县被确定为*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县。为深入贯彻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确、科学、客观地总结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进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今年_月中旬,我们开展了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落实情况的专项调查活动。

一、基本情况

自____年_月××县被确定为*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列入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合理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科学制定报销方案,强化基金管理,严格报销费用审核,形成了“政府领导、卫生为主、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运行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__.__万人,参与比例达__.__,累计筹集合作医疗资金____.__万元。截止今年_月底,全县已有_._万农民报账,受益面占__._,报销医药费用___万元,占合作医疗基金的__._。

全县已基本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资金管理、使用程序上严格把关、规范运作,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农民的医疗支出负担有所减轻,农村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监管机制、资金投入、内部管理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二、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工作粗放,农民参合顾虑多。部分干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有的采取上门收取的办法,有的采取代交的办法,工作方式简单粗放,农民误以为又是乡村干部变相收钱捞好处,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采取观望、等待,甚至不信任态度。参保的农民担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不能长久,各项政策能不能真正兑现,合作医疗经费会不会被截留、挪用,甚至贪污、私分,在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凭关系、走后门,出现不公开、不公平现象等。

(二)具体操作不够规范,缺少吸引力。一是受益面窄,该覆盖的没有覆盖到。农村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般是由于家庭主要劳动力有病,主要患胃溃疡、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或“小病”,患者如门诊治疗,单靠门诊个人帐户支付医药费,不够一次就诊的费用,如住院治疗,每次扣除起付线金额后,又谈不上报销医药费,目前他们受益不大。二是补助标准过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普遍存在保险系数过于保守,统筹资金使用比例过低,住院补偿的受益面太窄,患者得到补偿数额也很少,远远达不到农民的要求。三是部分人群参合难。普遍存在五保户、特困户无钱交纳,因建设征地转非农业户口的农民,部分买户口而农转非的人员,现在既没有资格参加城镇医保,又不属农村合作医疗范围。

(三)县级财政压力大,配套资金到位缓慢。按现有方案,县级财政对每个参保对象要承担一定的补助资金,县(市)每年要拿出几百万资金用于合作医疗配套。县级财政的这笔支出,加上县乡两级合作医疗工作机构运转的支出,使县级财政多了一项巨大的支出项目。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县级财政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今年全县应到位资金____多万元,实际到位___多万元,其中近___万元是门诊帐户资金,出现了按政策计算有钱、账上缺钱的现象。地方配套资金按进度没有到位,既不利于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又影响参合农民报销医疗费,相对削弱了合作医疗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四)医疗审核与监管机制不完善,基金管理潜存危险。一是各医疗机构虽然都采用公示栏对报账药品及价格等进行了公示,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治疗性收费差别较大,大处方、临床实际用药与报费处方不一致,延长住院时间,克扣、拖欠补偿费用,冒名住院等问题。合管员基本是本院工作人员,在报销初审工作中既当了运动员又当了裁判员。二是外出务工的参合患者报费金额过大,据县合管中心统计,今年_-_月共有__名外出务工参合人员报销医药费__万元,占统筹资金支出金额的_,外地就医,医疗药费支出额度大,直接影响合作医疗基金安全。

(五)设施设备落后,服务水平低。基层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设施较落后,一些可以在乡镇卫生院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涌入县级医院,一些可以在县级医院治疗的大病却转到省、市等三级医院,大大增加了合作医疗基金的风险。一些经办机构编制没有落实,人员没有全部到位,经费严重不足,经办机构还没有实行计算机联网服务。一些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水平低,服务不规范,药品价格高,不少项目费用不在报销之列。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

篇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一、现状和成效

2006年底,我县共有人口34.6万,其中农业人口32.6万,农业人口户数7.7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202元。全县有各类医疗机构486个,其中乡镇卫生院9个,村卫生室378个,有各类卫生人员1318人,其中乡村医生37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师0.95人,每千人拥有护士0.41人,均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水平。自2003年9月我县全省率先开展“新农合”试点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在狠抓经济工作的同时,紧紧抓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机遇,立足实际,以人为本,科学谋划,创新机制,搞好服务,“新农合”试点工作运行平稳、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四年来共筹措合作医疗基金2291.82万元,参合率由2003的67.47%上升到2007的84.82%,全县累计有308872名农民得到医疗补偿,补偿金额共计1637.65万元,获得千元以上补偿的有2511人,享受最高封顶补偿的442人(其中,5000元的有394人,8000元的有48人)。目前,全县共有88028户、264083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了以下初步成效:

(一)中央的惠农政策得到落实,缓解了农民因看病引起的经济困难。四年来,中央财政共拨付我县“新农合”补助资金885.80万元,省财政拨付368.10万元,市财政拨付221.93元,县财政拨付311.93万元,使30.9万农民得到医疗补偿,补偿金额1637万元,同时还有60497人获得免费体检。特别是补偿达封顶线的442人获得了235万元的补偿金,平均每人获得补偿金5326元。目前,农民“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现象增加了,“小病拖、大病抗”的现象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贫不治”的问题缓解了。

(二)提升了政府形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抽样调查表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9%和53%,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仅占5%。兰赵村农民兰自先,其妻因患“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花费2万余元,县合管办按规定给其补偿了5000元,感动的他们泪水涟涟。“合作医疗就是好,千家万户不能少,每人日省三分钱,平平安安保一年”,道出了农民对党和政府实施合作医疗制度的赞誉和喜悦心情。目前,县合管办已收到群众感谢信356封,锦旗108面。

(三)农村卫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改变了部分患者过去“住院就上县”的习惯,参合农民开始冷静地选择就诊医疗机构。小伤小病在村、常见多发病在乡(镇)、疑难重病到县级医院的三级诊疗秩序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对出院患者抽样调查显示,在乡(镇)医疗机构就诊的占42.24%,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长156%。乡(镇)卫生资源得到较好利用,既方便了患者,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又调整了县、乡两级临床业务重心,促使县级医院提高医疗技术,集中力量解决农民的一些疑难重病。

(四)农民的医疗需求明显上升,乡镇卫生院的效益明显增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后,农民的就医行为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局部地区的调查表明:28%的参合农户生病时比过去更为积极地治疗,30%的农户表示更愿意到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看病。同时,定点医疗机构的病床利用率上升了5个百分点,医疗总收入增长了近3倍,乡镇卫生院的效益也随之明显增加,夹河卫生院每年收入已突破400万元,侯庙卫生院年收入也接近300万元,其它乡镇卫生院的接诊人次较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增加50%,效益都比过去有了明显增加。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建立“家庭帐户”,引导筹资。采取“家庭帐户”引导筹资,即以家庭为参合单位,农民自愿参加为基本原则,每人每年交纳10元钱作为参合基金,家庭成员交纳的基金纳入“家庭帐户”,帐户基金作为家庭成员门诊医疗费用基金,年内家庭任一成员因病治疗,其费用直接在帐户基金中扣除,直至扣完为止。如果年内没有动用“家庭帐户”基金的,县卫生部门组织医疗机构对每位家庭成员免费进行一次常规体检。此外,国家、省、市及县对每位参合农民给予的20元专向补助资金(2005年起补助资金增加到40元),作为大病风险互助共济基金,规定用于大病患者住院就诊补助,采取分段累计补偿。实施“家庭帐户”筹资机制,家庭成员交纳的参合基金,基本上是自家交钱自家用,上级补助基金用于大病统筹,既消除了农民交钱就是吃亏的心理,又实现了风险互助共济,“家庭帐户”与“一卡通”相结合,还给患者带来更多优惠政策。这种人性化筹资机制确保了参合农民利益只增不减,激发了广大农民参合的积极性,扩大了“新农合”的覆盖面,促进了“新农合”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推行“一卡通”,方便就医。“一卡通”,即向全县每户参合农民发放一份“就诊卡”,“就诊卡”显示着每户家庭成员的基本状况、家庭帐户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持卡所拥有的权利。农民持卡可以自主选择就医单位和医生,家庭帐户资金可以在全县任何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消费,并且可以得到医疗检查费用方面的优惠(在县外医疗机构就诊,虽不能享受“家庭帐户”医疗检查方便的优惠,但同样可享受医疗救助有关政策)。具体运作形式是,门诊就诊时,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对持“就诊卡”看病的参合农民,使用合作医疗专用统一门诊处方,登记簿一式两份,一份留存,一份同处方一并上报;患者在处方和登记簿中签字,并对患者“就诊卡”上的帐户余额进行递减登记,超过余额部分,由患者补交现金。住院就诊时,对住院治疗的参合农民患者,使用住院处方,向患者提供完整的住院一日清单。在县、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严格遵守补助登记簿中的规定,按时上报补助登记簿和处方的付方,及时填报参合农民住院双日报表。需转院就诊时,患者由乡镇定点医疗机构转到县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或转县外医院住院治疗,患者只需持卡到乡镇合管办或县合管办办理转诊手续即可。“一卡通”就诊机制,保证了患者选择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自主权,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实现了便民、利民,方便了群众就医,个人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有效保障;也促使各定点医疗机构自我加压,有序竞争,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强化“三位一体”,确保基金安全。我们在合作医疗基金运行和补偿方式上,实施“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即县合管办审核医疗处方不见人、县财政局经办人员管帐不见钱、代理银行管钱不管帐“三位一体”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的运行模式。县合管办对乡镇合管办上报的申请补助单据,审核合格后,由县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专户按补偿政策,拨付县国库收付中心县合管办分户,由县合管办分户拨入县农行,再由县农行分解打入农民个人存款折,参合农民直接到农行领取补偿金。合管办、财政局、银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实现了基金全部封闭运行。这种“三位一体”为主的基金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了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有序运转。

(四)加大调控,规避消费风险。为了防止开大药方、使用价格昂贵的药,降低参合基金的消费风险。一是加强行政调控。县合管办、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标准和规范、基本药物合作目录、住院病人双日报及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动态考核等制度,严格要求医疗服务机构认真执行相关规定,禁止开大药方,禁止开昂贵的药品,禁止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弄虚作假等,并对用药单位进行审核,每季度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一次考核,对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等不达标的,根据情节轻重进行通报批评,群众满意率低于70%的取消定点资格等,这些行政监管有效确保了基金的合理使用和消费,规避了医疗基金使用上的风险,达到了少花钱看好病的效果。二是导入市场调控。各定点医疗服务机构面对患者在对治疗技术、服务价位、服务态度等条件的筛选下,为了争取患者前来治疗,实现自身价值和利益,不得不提供优质服务,降低药品价格,从而自发实现了对医疗基金的正当使用。2004年9月,省卫生厅对全省合作医疗试点县进行评估,我县参合农民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5%以上。

(五)坚持诚信,维护信誉。一是领导亲自搞好宣传。县委、县政府领导带头下乡调研,深入宣传发动,以领导人格赢得群众的信任,帮助打消农民心理上存在的疑虑;分管领导及卫生部门主要负责人,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县电视台释疑解惑、公开承诺。二是“阳光作业”。采取张榜公示等形式公布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情况,凡获得1000元以上补偿的人员在电视台公示,1000元以下在乡、村张榜公示,让群众直接了解患者享受补助资金的情况,树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形象。三是实行住院直补。从2006年5月起,又推出了对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病人实行直接补助,即要求乡镇卫生院先垫资,对将要出院的病人按照补偿政策及时给予补偿,然后乡镇卫生院在按照补偿程序,从财政合作医疗专户收回垫资。这种直补政策缩短了补偿时间,解决了患者的燃眉之急。四是实施了二次救助。县委、县政府把对无力承担合作医疗基金的特困群众实施民政救助,对特困群众救治实施二次救助,对慢性、特殊性疾病的特困参合农民,还实施了“特困人口绿色通道”、“慢病门诊”更加优惠的政策,这些切实解决了特困农民在参合和救治方面存在的困难,使他们享受到了“新农合”带来的温暖。四年来,共帮助13000多人次特困群众参加了合作医疗,解决参合基金13余万元。

三、主要困难和问题

新农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保障工程,我县在实施试点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在推行新农合制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尚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农民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合经验体会不够,对长期实施信心不足,仍然心存疑虑,加之过去在农村开展的农房保险,财产、人寿等保险,农民也没有见到“吹糠见米”的效果,这次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倡的是农民自愿参加,因而全县仍有近16%的农民存在看一看的思想,参保积极性不高,不主动自愿参加。

(二)、工作经费不足。我县有264083人参合农民,有13家定点医疗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工作量非常大。每年参合的宣传发动、参合管理所需的表卡证册、门诊住院报账所需的登记本和报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违规违纪和群众举报的查处、信息网络的运行和维护等工作成本也很高,每年至少需要12万元,而目前每年的经费是4.8万元,缺口较大。没有足够的财政投入和经费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很难长期稳定开展下去。

(三)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农民结报补偿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由于制度实施时间较短,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成熟,全县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还需加强等原因,群众对审核结算的流程和服务,意见仍然较多,尽管我县适时作了调整和完善,但审核结算流程、服务尚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

(四)参合的覆盖面窄,存在“医保盲区”的问题。新农合制度的主体对象是农民,城镇医保的对象是城镇职工,那些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农转非人员、被征地未参加养老保障人员、乡镇企业退休职工以及长期在本地居住的外来人员等人群)成了“医保盲区”。

(五)乡村卫生条件需要改进。一些乡村卫生室设备简陋,药品、器械乱丢乱放,不象能履行村卫生工作的场所。条件好一点的或取得了行医证的村医,有的只顾经济利益,把村卫生室变成了个体诊所,农民应享受的预防、保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一些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素质低,有的还是70-80年代的“赤脚医生”或“赤脚医生”的传人,年龄过大,知识老化,目前一部分为“师”以下职称或跟师学艺、“自学成才”的初级或无级人员,防病治病的能力弱,导致农村常见的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难产、重创伤、食物中毒等,因缺乏经验丰富、有专业特长的临床专科医生的诊治和专业的护理得不到及时治疗。

四、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一是从社会保障角度,明确界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强化政府责任、突出社会管理、强调个人自主参与,明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出台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的指导意见,处理好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手段与目的,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宏观把握发展方向,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三是积极探索新的个人筹资模式,科学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地自愿地缴费;四是有关业务部门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制度设计和实践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酝酿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从法治的角度加以规范。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农村群众积极性。一是通过向农民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入院告知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知识问答”等,利用村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使每个农民对农合政策入脑、入心,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党的惠农政策,加入到新农合中来。二是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合办法、参合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三是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弘扬讲奉献、献爱心,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农合制度的意义和好处,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自觉参合意识;四是积极争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抓好巩固完善,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一是切实巩固实施成果。总结经验,科学测算,充分论证,合理确定基金收支方案,防止基金过多沉淀或透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根据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原则上应每二至三年对筹资标准和补助标准作适当调整;二是努力扩大筹资渠道,增强基金实力,逐年提高补偿水平。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合理增加财政投入。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多渠道地增强基金实力,逐步提高参合病人的补偿水平;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简化审核结算手续,减少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努力方便群众就医结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四是认真调研,会同有关部门探索解决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的医疗保障问题。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群众对农村医保的不同需求,探索设置不同个人筹资档次和不同补偿水平的补偿机制。

(四)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一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或管理委员会职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定期向同级人大汇报,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制度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强医疗服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引导有序竞争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诊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非有效医疗费用比,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支出。

(五)积极推进农村卫生服务建设,扩大受益面。一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优化重组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急救、妇保、儿保、防保、产科等服务功能建设,促进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功能转型;二是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卫生服务功能,逐步开展慢病动态管理、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服务;三是出台小病受惠政策,建立推广小病受惠机制,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吸引力;四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农村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卫生支农活动,加强在职人员理论和实践培训,建立人员的培养、准入、淘汰和更新机制。

篇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1 概况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端,现辖5个区(市中区、薛城区、山亭区、峄城区和台儿庄区)1个市(滕州市),17个街道办事处,44个镇,3个乡,总面积4 550 km2,全市人口367.27万人。薛城区下辖6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202个行政村, 面积423.02 km2,截至2007年全区总人口41.69万人,其中农村居民29.42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5 442元。该区2004年被枣庄市政府列为市级新农合试点县(区),在部分镇(街)推行了新农合制度,同年年底,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新农合试点县(区),于2005年1月在全区全面推行了新农合制度。

5年来,政府以基金管理为重点,以费用控制为核心,以农民得实惠为目的,全力推进新农合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农民群众的参合意识、互助意识不断提高。2004年全区参合农民仅为2.6万人,参合率为12.6%;2010年参合人数为24.6万人,参合率为99.0%,行政村参合覆盖率达100.0%。2009年以来,共为14 979人次补偿住院医药费用1 885.71万元,为301 088人次补偿门诊医药费用359.98万元。

2 主要措施

2.1 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参合率

在新农合宣传发动中,注重宣传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多样性,重点加强对政策的宣传。通过出动宣传车、设立咨询站、公布咨询电话、悬挂标语、张贴宣传单、制作电视专栏、发放公开信、明白纸和年画等宣传形式,让农民明白就诊和费用报销兑付的办法与程序,达到了农民消除疑虑和担心的目的,使农民积极参合。

2.2 加强监督管理,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

2.2.1 建立基金封闭运行体系。

严格按照《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办法(试行)》,将所有新农合基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了专用账户,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专款专用。本着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以户为单位,按每人每年10元(2009年以后提至20元)的标准缴纳合作医疗基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个人基金的筹集任务,并全部划拨至财政专户。

2.2.2 加大监督稽查力度。

新农合稽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药品价格和收费等进行检查,抽取新农合住院病人的病历,核查其收费、用药及住院有关信息方面的真实性,督导医疗机构信息备案登记等制度的落实。深入镇村农户家中实地核查参合住院农民身份及住院、门诊补偿的真实性;做好可疑病历的调查取证,杜绝虚假病历、发票及超范围补偿事件的发生。这些措施的推行,维护了广大参合农民的利益,保障了合作医疗基金支出的合理规范。

2.3 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新农合服务体系

2.3.1 强化医疗服务水平管理。

首先,严格实行医疗机构定点准入制度,年初签订新农合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行动态管理。其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从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和合理收费等方面,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督促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严格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增长,切实维护参合患者的利益。

2.3.2 努力降低群众就医成本。

为切实维护参合农民的合法权益,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以规范用药、规范检查和规范收费为内容的一系列控费措施,制订了“定点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工作手册”,实行常见病限价收费、住院费用一日清单,收费项目及价格、报销范围、补偿比例和目录外用药告知书、持证就医提示、报销公示以及举报电话公示制度;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每月对定点医疗机构目录外用药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确保目录外用药村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分别控制在5.0%、10.0%、15.0%和20.0%,使农民权益得到了维护。

2.3.3 加强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2008年11月,根据“薛城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准入标准”对全区村级医疗机构进行重新考核,使其达到人员具备资格、各项制度健全、四室分开布局合理、室内外环境清洁有序、药品医疗价格明码标价以及为参合农民补偿费用及时准确等,共验收合格村级医疗机构124家,并重新颁发定点医疗机构牌匾。部分乡镇卫生院抓住山东省“国债”项目和“1127工程”实施的机遇,不断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和引进人才,改变了乡镇卫生院的面貌,提高了服务能力。

2.4 实行微机化管理,加快网络化建设进程

2009年薛城区政府投资200万元与电信公司进行业务合作,在全区定点卫生室铺开微机网络化管理;新软件与卫生院工作进行对接,做到村、镇(街)和区三级新农合信息联网,定点卫生室的药品从入库到出库、库存及参合患者的报销情况都可以一目了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新农合工作效率和监管水平,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高效运行。目前薛城区“全区一张网、每户一张卡”微机网络化管理工程已经全面开通,所有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已开始网络直补,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避免了手工操作效率低、差错多和难监管等弊端,解决了卫生室监管问题。

2.5 开通信息平台,畅通信息渠道

2009年10月,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与移动公司合作开通新农合信息平台,参合农民拨打“12580”电话即可查询到本户当年的门诊及住院补偿金额, 还可以咨询新农合相关政策、法规、补偿比例和补偿政策等情况,参合农民不用出家门仅打一个电话就可知晓新农合全部信息。开通新农合信息网站,创建全国第一家新农合专题报刊《新农合报》,开设了政策法规、农合新闻、警示曝光、社会交流、学习园地和生活常识等6个栏目。《新农合报》的发行,使农民享有更多的知情权,进一步扩大了新农合在当地的影响。

3 思考和建议

3.1 问题及矛盾

(1)宣传引导工作不够细致和深入。主要表现在部分村组干部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化培训,对新农合政策了解不够,对农民提出的相关问题不能很好解答,乡干部又精力有限,不能面面俱到,进而导致部分农民等待观望和被迫参合的现象。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在定点医院看病不知道如何报销,甚至有的农民参加了新农合也不知道怎么更好享受这一政策。(2)部分农民健康投资观念、共济观念以及风险观念淡薄。在农村经济条件不富裕的地方,农民希望有新农合,但对医疗消费又存在侥幸心理,与吃饭、穿衣和孩子上学等钢性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的、随机的,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又存在对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合缺乏经验和体会。(3)方案设计不够完善。2008年山东省参合的134个县(市、区)中,有14个县(市、区)年度基金使用率超过100.0%,40个县(市、区)年度基金使用率不足80.0%。2009年,135个参合县(市、区)有8个市动用风险基金,共动用风险基金1141.34万元。其中,威海市、临沂市动用风险基金数额较大,分别为363.67万元和295.20万元。有98个县(市、区)基金使用率超过100.0%,有18个县(市、区)基金使用率超过120.0%,最高的无棣县达145.9%。基金使用不足导致基金沉淀较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参合农民的补偿水平和受益面;基金过度透支会给县、乡财政增加负担。无论是基金使用率不高还是过度使用都说明当初方案设计不够科学和严密。(4)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药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把关不严,不认真核对,造成冒名住院的现象;部分医院擅自提高药品价格,大大超过县卫生局最高限价规定,如某医院药品平均加价率达200.0%,尼莫地平针剂进价9元/支,售价高达110元/支,加价达到进价的12倍;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人员存在开具大处方,无诊断开具处方现象,或为同一位患者开具2张完全相同的处方,人为分解大处方,以此逃避检查;有的医疗机构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不及时,特别是住院病人缺少应有的纪录,出院违规带药;住院病人管理不规范,违规收治住院病人,存在挂床现象。以上种种行为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约束。(5)经办机构建设和监管工作薄弱。调研的县、市绝大多数区、乡镇和街道合管办人员编制落实不到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合管办的经费落实不到位,没有配备专用交通工具,监管力度达不到;乡镇、街道合管办人员变动大、难固定等给工作正常开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2 强化宣传,优化服务

一是对村组干部进行专业的系统化培训,使其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合办法、权利、义务以及审核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增强制度的吸引力。三是按期公布住院补偿报账费用,增加报账透明度,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四是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变服务态度,向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提供便利、快捷和周到的服务。

3.3 科学合理设置方案

在方案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农业人口的数量、农民医疗需求的高低、常见病的种类、发病率的高低、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收益和收入变化情况等因素,制订技术上切实可行,政策上具有保障效果的方案。这就需要汇集各方力量,政府、医疗机构和参合农民都有发言权。又因方案设计是一项理论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特别需要卫生领域各行专家学者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些专家应该走出校园和科研院所,走进农村,贴近农民,听取民情,汇集民意,理论来源于实践,更需接受实践的检验。同时,也呼吁各地行政主管部门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接纳和欢迎从事新农合调研的科研工作者、大学生。因为新农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有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才能更好的发展。

3.4 加大投入,为乡村医疗机构创造发展空间

切实加大对农村乡村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逐步加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力度,为其添置更新医疗设备,提高工资待遇,稳定卫生队伍,同时加强其素质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医疗卫生诊疗水平,给乡村卫生室创造生存发展的空间,真正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为农民提高方便、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3.5 规范医疗行为,控制目录外用药

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坚持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诊疗程序和用药行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全省统一制订的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对于同一管理、药效相同或相近而不同药名的药品,医疗机构必须采用目录内用药,若采用目录外用药,其药品费用一律由医疗机构承担。继续推行药品招标采购制度,采取药品集中采购、公开询价、竞标和区域配送等办法,减少购销环节,降低药品购销成本,以有效控制农民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农民不合理的医药负担。

3.6 建立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一是充分发挥合管委(办)职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对定点医疗医院实行不定期查房、查病情、查病历、查处方及核实患者是否符合补偿规定,医嘱执行是否真实,用药是否符合要求,各项收费是否符合标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促使定点医院对患者做到入院一张告知书,出院一份结算单,补偿一张明白纸[1]。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配备专用交通工具,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改善经办机构的办公条件,尽快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2]。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订监管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和高效,以保证新农合制度的公平公正。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矛盾,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2009-07-13.

篇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政府不断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自2003年试点以来,成效显著,得到农民的普遍拥护。本文通过调查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大庄村的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对新农合实施过程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良性发展。

一、调查分析

(一)村庄概况

济源市是河南省新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自03年起就推行新农合政策,参合率以每年平均7个百分点的幅度递增,在河南省省率先实现了农业人口的全覆盖。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大庄村位于坡头镇内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全村1300多人,共分为14个大队。村子整体经济水平较低,村民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贫富差距较大,而且大队里的财产很少。全村有300多人外出打工,单纯靠务农维持生活的较少。全村参合率高达99%以上,群众支持率较高。

(二)调研目的及意义

本次调查以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大庄村为例,探究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施行现状,希望通过对河南省济源市大庄村的深入走访,获取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当地实施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掌握当地政府及医疗机构对新农合的统筹情况,切实反映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根据所获得的资料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建议,促进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与提高。

(三)调研对象及方法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大庄村村民、村卫生所医生、村支书、坡头镇卫生院新农合办公室负责人,并参照了济源市卫生局、坡头镇卫生院的有关信息。我们所用的调研方法有:深度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焦点小组等方法。

二、资料分析

(一)新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落实情况

08年新农合进行了改革,个人交费由10元增至20元,国家、当地财政补贴由20元增至40元,报销上限由2万元增至3万元。这些改革政策在坡头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访谈过程中,大庄村村民基本上都知道08年改革的内容,对改革后相关政策的变动也有一定了解。农民从08年以来都改为交纳20元,并且年末到卫生所看病划价金额由8元增至16元。

但是改革中存在村民只了解改革后村民交费、在村卫生所划价金额的变动,对于国家、地方财政要缴纳费用、报销比例的变动并不了解的情况。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对新农合的政策宣传的力度较小,镇新农合办公室只对住院病人发放传单,村卫生所只负责收费;农民看到身边人确实受益,知道新农合是惠民政策,就响应参合,而自身对国家政策改革不主动了解。

个案A

大庄村村民,张金芬、王玉芬

张金芬和王玉芬是大庄村5队的两名妇女。王玉芬是一位农民,53岁,夫妻两人以种田为生,家庭经济水平中等;张金芬是一位73岁的老人,患白内障和高血压多年,常年用药,家境较差,常常因为经济问题而舍不得用药。

当我们问大庄村实行了几次医疗变革,每次变革的内容是什么时,她们回答:“04年以前没有医疗报销,花多少钱都要自己拿。04年到08年是每人交10元,村里补贴2元,国家、镇上交多少不清楚,能报销40%—60%。现在每人交20元,其他交多少不清楚,不知道报销比例怎么调整的。”

当我们问如果今年如果没有报销,交的20元钱能够挪用到明年累积使用时,她们回答:“一般20元钱到年底要花,去医疗队拿药可以抵20元钱。不知道来年能不能重复使用,因为人总会生点病,所以都去医疗队买点常用药。”

当我们问去镇级以上医院报销的程序时,她们回答:“去镇级以上的医院报销,把证件直接交给住院的医院就行。报销超过1000元的要拿到市里批准,10元钱的时候是300元以上的允许报,现在交20元报销的最低标准是多少还不清楚。”

我们发现她们只了解自己日常能用到的相关政策,而对新农合改革缺乏全面认识时,问她们“对新农合改革后的新政策不太了解,不去卫生所询问一下吗?”她们笑笑,回答:“村里的人都不问,国家政策已经颁布了,政府不会贪污这点钱,农民比较厚道。”

而当被问到对新农合政策满意不满意时,她们回答:“国家政策没有什么满意不满意的,不报也这样,报了更好些。国家的政策咋样都是会好一些的。”

(二)高参合率的背后:村民的态度与存在的问题

参合率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新农合政策刚开始实施时,大庄村的参合率并不太高。很多农民看到刚出台的政策,都持观望态度。随着新农合的逐步开展,很多参合农民从中受益,这些受惠实例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新农合是一个惠民政策,积极参合,09年大庄村的参合率高达99%以上。

但是在高参合率的背后,仍然有少数没有参加新农合的人。据我们了解,不参合的人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觉得自身身体条件好,不会生大病,不愿参合;当我们问镇医院新农合办公室值班人员“为什么有少数人不参加新农合”时,值班人员回答:“可能年轻人觉得自己在身体好,很少得大病,不需要。”一种是极为贫困的孤寡老人,实在没有能力支付20元的费用,而无法参合。在与大庄村14队的村民刘新道、刘开亮访谈过程中,当我们问他们大庄村的参合率如何时,他们回答:“99%以上的人都参加新农合了。大庄村14队有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杨西平,因为家里穷交不上钱所以没入。”

(三)各方对信息的掌握不一致、不全面

在访谈过程中,许多大庄村村民所说的报销内容中的费用与新农合办公室人员的回答不一致。对于报销手续是否繁杂,不仅村民内部的回答不一致,而且导致报销麻烦的原因,村民与新农合办公室负责人的解释也不统一。

村民原芬在接受采访时说:“报销最低限度是300元钱,检查费、医药费都不报销,住院费可以报销,报销比率是50%左右,不低。”但是当我们就报销哪些项目这一问题询问镇医院新农合值班人员时,她的回答与村民给出的答案不同:“医药费、检查费、手术费都能报销;急救费、车费、一次性用品的费用——比如注射器——等费用不能报销。”而镇医院新农合办公室的负责人李友芬的答案是:“住院费、检查费、治疗药物费用都能报销。新特药、试用药不报销。不在报销范围内的药要与病人签订协议。”

至于报销手续是否繁杂这一问题,村民原芬反映说:“一般是将手续交上去,一个月左右才能拿到钱。有熟人能快一点。办理出院手续,然后交上费用条,一二十天才能结算。”而当我们问村卫生所医生报销程序是否麻烦时,村卫生所医生回答:“去省级医院的手续必须直接拿回来到本市或本县报销,交到镇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去市里领取报销费用;去济源市的医院,手续直接给大夫,就能够报销。”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宣传力度不够。据新农合办公室值班人员说,镇医院只给来住院的人发宣传单,不会派专人去各村宣传;村民自身也不主动了解新农合政策,而是盲目跟从国家政策,糊涂参合。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住院报销“封顶线”、“分级按比例报销”、“有些药品不能报销”等设置,村民并不清楚。即使是卫生所的医生,对新农合也缺乏主动了解的态度。当被问及新农合政策还需要哪些改善的时候,卫生所医生回答说:“国家很重视新农合改革,这都是国家制定的政策,我们不懂,配合就行了。”

(四)部分村民对新农合的报销政策不太满意

虽然大部分村民对于新农合政策都持支持态度,但是部分村民对新农合政策仍有一些意见。村民对新农合的报销政策意见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报销的起付线较高,能报销的钱太少;二,报销的上限相对于高昂的手术费而言,对家庭的帮助太小;三,新农合报销多为事后补救而不是事前预防。

村民李友芬反映:“新农合报销的不够。乡、县一级的都给报销,但是钱太少。自己得了肾结石,花了100多,因为没住院不给报销。只有住院、生大病才能报销,但是医疗花费主要在平常看病,这部分钱却很难报销,而且报销的起付线高能报销的钱少,并且在村医疗队看病不能报销。”

有的村民认为,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报销只能是在手术完成后,交上手术费用等相关材料才能报销,却没能解决有的家庭手术前没有钱交纳手术费、无法及时进行治疗的问题。而且由于新农合规定了报销上限2万元,(08年改革后上限改为3万元),对于手术费高昂的家庭来说,报销的钱相对帮助较小。

个案B

村民张春来,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自家开一个小面粉店,生活拮据,是贫困户,领政府补助金。妻子患脑出血,为了给妻子做手术家里四处借债,但是还是没有及时筹够手术费,妻子第一次脑出血后没能在病情较轻的时候进行治疗,导致第二次脑出血,不仅手术费用增长了数倍,而且由于病情加重、手术不及时,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妻子如今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也因为四处借债,成了特困户。

张春来在回忆给妻子治病的曲折经历时,情绪仍然很激动。他说:“新农合报销只能在妻子做完手术后报销,却不能在动手术前解决没钱付手术费的问题。况且新农合报销上限两万元,而住院及维持到现在已经花费将近二十万,报销的那些钱对于这么大的支出,帮助并不大。新农合报销这么迟,等给了钱了,自家也成了特困户了,妻子的病还耽误了。”他一再向我们提议:“新农合应该能提前报销才行。”

三、思考及建议

(一)科学有效地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尽可能多地受益。

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适当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准确地测量农民疾病的风险,适当提前报销相应费用,以免出现没钱支付手术费无法看病的现象,让补助金真正能解参合农民的燃眉之急。落实“大病二次补助”政策,在帮助救助对象参加合作医疗的同时,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重、难以承担的部分,应给予适当补助。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大的实际,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对农村救助对象应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协调互补,共同解决贫困农民看病就医难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宣传,正确引导。

在宣传方式上注意做到集中宣传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走村进户把道理讲清;把政策宣传与服务指导相结合,从而增强农民自觉参合的主动性。医疗机构要与村委会加强合作,通过举办新农合知识普及讲座等方式,让农民清楚明白新农合政策内容,保障村民能有效地运用政策为自身服务,引导农民加强对新农合运作过程的监督。

(三)加强各部门协调,形成合力。

“新农合”工作应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健全组织,明确职责,由卫生、财政、农业、食品药监、物价、民政等部门齐抓共管。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各部门要协调共进,互相配合,如卫生部门做好新农合的医疗服务;民政部门负责特困户、五保户农民的参合资金交纳等,从而在各部门之间形成一个高效的工作机构。

篇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一、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的基本情况

迁安市:辖19个乡镇,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53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66.8万,其中农业人口57.1万。农民人均纯收入3496元。全市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7个,其中,市医院、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口腔医院、基层血站各1所,中心卫生院8所,乡(镇)卫生院13所(22个卫生院门诊部),村卫生室259个,行政村覆盖率100%。全市现有病床2178张,卫生技术人员2150人,乡村医生1100人。

枣强县:辖11个乡镇,553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7.7万,其中农业人口33.7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921元。全县共有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和卫校各1所,中心卫生院4所,乡(镇)卫生院22所,村卫生室(设区卫生服务站)191个,行政村覆盖率100%。全县现有病床437张,卫生技术人员597人,乡村医生573人。

曲周县:辖10个乡镇,342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9.8万,其中农业人口37.7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728元。全县共有县医院、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和卫校各1所,中心卫生院4所,乡(镇)卫生院6所,村卫生室410个。全县现有病床463张,卫生技术人员574

人,乡村医生474。

我省3个试点县(市)共有农业人口128万,其中116.6万参加了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为91%。截止到2004年7月底,3个试点县(市)参保农民得到合作医疗补偿的共有101.38万人次,报销的总费用为1956.94万元。试点工作运行良好,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

二、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为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省政府成立了由主管省长任组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由13个部门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联席会议制度。为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确保合作医疗基金的有效使用、安全运行,省财政厅、省卫生厅联合制定下发了《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和《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办法(试行)》。

1、举办形式:3个试点县(市)均以县(市)为单位统筹管理,覆盖面大,参合农民多,大大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2、组织管理:3个试点县(市)政府都按照统一的要求和部署,成立了由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及农民代表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建立了管理机构和经办机构,编制由县(市)政府从现有行政或事业编制中解决。经办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规定不得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经办机构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业务管理,在乡(镇)设立派出机构或者委托乡(镇)卫生院管理。

3、筹资标准:3个试点县(市)参合农民个人的筹资标准为10-15元(迁安、曲周为15元,枣强为10元);省、市、县三级财政的补助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3、3、4元,共计10元;中央财政补助人均10元。对农村五保户、贫困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迁安市和曲周县由民政部门全额资助,枣强县由县财政、民政部门及乡(镇)政府合村集体共同资助解决。

4、补偿类型:3个试点县(市)均采取以大额和住院医疗费用统筹补偿为主,兼顾门诊小额费用的补偿方式。具体办法是:大病统筹与建立家庭账户相结合,大病统筹资金主要用

于农民大额和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根据住院医疗机构级别和支付费用多少的不同,补偿比在30-60%之间;家庭账户由个人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用,节余资金可用于体检或转入下半继续使用。迁安市个人缴费部分三分之二划入家庭账户,三分之一归入大病统筹基金;枣强县、曲周县个人缴费全部划入家庭账户。

5、报账方式:农民在县(市)、乡(镇)、村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由定点医疗机构初审并垫付报销费用,然后由定点医疗机构定期到县(市)或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核销。农民经批准到县(市)级以上医疗机构就医,先自行垫付有关费用,再由本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按相关规定审核报销。

6、基金管理:3个试点县(市)合作医疗基金,全部进入县(市)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指定的国有商业银行或财政部门设立的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用账户,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负责审核汇总支付费用,交由财政部门审核开具申请支付凭证,提交代理银行办理资金结算业务,直接将资金转入医疗机构的银行账户。要求做到银行管钱不管账,经办机构管账不管钱,实现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离、封闭运行。

7、基金监管:3个试点县(市)均成立了由政府相关部门和参合农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民主监督制度和审计制度,严格监督检查和定期审计,定期在县(市)电视台、乡(镇)政府或乡(镇)卫生院和村委会公布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和使用情况,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委员会、参合农民和审计机构监督,确保合作医疗基金筹集和使用公开透明、安全运行、公平公正、合理使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通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保证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稳健运行。三是严格基金监管,确保合作医疗基金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合理使用。四是贫困人口入保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缓解农民群众因

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五是农民群众真正受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但是,从全省范围来看,我省农村合作医疗状况仍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从试点县(市)这一年的运行情况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差、医疗设备短缺。我省乡(镇)卫生院绝大多数没有救护车,近半数没有B超,四分之一左右做不了心电图,六分之一左右不能做透视,甚至有些卫生院还使用着危房。3个试点县(市)里除迁安外,其余2个县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较差,与其在农村“三级卫生网”中的枢纽地位不相称,与所承担的提供合作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还不相适应。就此,省卫生厅已经商省财政厅在制定乡镇卫生院建设规划时,优先安排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及扩大试点县(市)。

2、“三级卫生网”仍不够完善。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卫生网”的末端,在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一些自然村的卫生室设施简陋、配备不达标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村医的业务水平相对较低,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村一室”的合格目标要求,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3、宣传发动还不够充分。从调研的情况看,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实施方案以及报销程序等都还不十分了解。虽然县、乡、村三级对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情况全部实行了公示制度,但部分参合农民对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与管理仍不十分清楚,这就说明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

4、合作医疗基金结余较多。我省3个试点县(市)在合作医疗启动前,由于担心出现基金透支,在制定实施方案时,报免比例设置较低,起付点设置较高,影响了合作医疗基金效益的最大发挥。目前,这3个试点县(市)已经对有关数据重新进行了预算,正在修订实施方案,拟经省卫生厅审核后由县政府颁布实施。

四、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强化责任,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确保在2010年以前基本实

现,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十分重大和紧迫。要大力做好统一思想的工作,充分认识搞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实、抓好。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此项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建立强有力的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实施统一领导。要协调好卫生、农业、财政、计划、民政、社保和宣传等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开展。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尽快制订和出台地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并列入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范畴。

(二)深入宣传、广泛发动,调动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开展。

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农村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一是应运用各种宣传媒介认真做好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摆事实、讲道理,让受益群众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其重要性,纠正各种错误、模糊的认识,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容、原则、方法、步骤和重大意义家喻户晓,进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互助共济观念,促使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合作医疗。二是应坚持科学态度,扎实推进工作。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组织安排,下大气力搞好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确保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力争提前完成我省的既定目标和任务,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从中受益。

(三)立足现实财力,制定救助原则。

1、在救助对象上,实行全覆盖。目前,除农民和城镇居民以外,还有一部分没有享受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和非城镇人口,主要包括乡镇企业职工、在职非城镇人口、个体业主和雇工等。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初级的卫生保健制度,应体现“广覆盖”的原则,允许户口在当地的所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参加合作医疗保险。参与范围的扩大还能增加基金总量,增强抗风险能力。建议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通过制定不同筹资渠

道的方法,将初级卫生保障范围扩大,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一、目前发展现状 据对7个乡镇11户群众的调查结果显示,未交纳合作医疗基金的有4户,占36%;已交纳合作医疗基金而未发证的3户,占27%;只有4户已交纳合作医疗基金并领取到了《合作医疗证》。通过调查发现,德平镇任庙村、宿安乡小许家村群众基本上没有交纳合作医疗基金;临邑镇新寨村的张兆森、李家胡同村的樊永梅两户都没有交纳合作医疗基金;临盘镇王良村王孝武的合作医疗基金已交,但未签协议书,至今仍未照相办证。从总体情况看,翟家乡工作进展较快,全乡有农业人口27199人,已发证26777人,发证率达到了98.5%,现正在进行村级卫生室的认定工作。孟寺镇前王庵村王凤友一家6口人全部交纳合作医疗基金,并与4月7日领取到《合作医疗证》。从全县情况看,现在正处于办证、发证阶段,医疗费用报销工作还没有实质性进展。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乡镇、村宣传不到位是导致广大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了解,不认识,进而参与支持合作医疗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另外,极个别村由于村班子战斗力不强,群众上访问题久拖不绝,加上农业税清欠暂停等原因,致使群众没有交纳合作医疗基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发动不到位,群众没有真正认识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好处。在被调查的11户群众中,只有德平镇新庄村的逯恩华、翟家乡赵家村的赵同昌两户大体上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好处,但对具体的报销程序和报销比例了解很少,存在模糊认识。其他9户群众中只有4户只知道交纳了合作医疗基金,但不知道具体内容和真正好处。孟寺镇前王庵村的王凤友在4月7日就领取到了《合作医疗证》,但由于不知道具体的报销程序,当其孙子患心肌炎时,没有到孟寺镇卫生院治疗,而是到临邑镇的李家卫生院去治疗,因而不能享受合作医疗报销。在座谈时,发现王凤友把《合作医疗证》丢在杂书堆里,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到,他说:“镇上让交钱,我就交上了,谁知道这证有什么用”。由此可以看出,由于乡镇、村宣传工作过于简单化、形式化,群众根本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真正好处,还形成了“乱收费”的错误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是一项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但由于工作措施不到位,反而事得其反,影响了政府形象。

(二)操作程序不规范,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有错误认识。在调查中发现,各乡镇(区)由于在征集合作医疗基金时,同农业税及“两工”一并收取,因而群众错误地认识所谓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是每人每年交纳10元钱,不知道省、市、县、乡镇四级政府为每人补贴的15元钱。理合乡孙灯村的孙寿光说:“村干部在广播中只说每人每年交10元钱,看病就能报销,这准吗?一年交上10元钱,7口人就得交70元钱,现在都年轻力壮的,用不着扎针吃药,交得这些钱花不了。”群众正是存在这种疑虑,因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在调查时还发现,这11户群众都没有见过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材料。有的只是在村广播中听到过一点宣传内容,一知半解。临邑镇李家胡同村的樊永梅曾在县人寿保险公司干过业务员,受保险赔偿手续烦琐、程序复杂的影响,对合作医疗疑虑较大,一般到县药材公司买取药品,因为药材公司药价较低,所以,她一家3口人都没有交纳合作医疗基金。据樊永梅介绍,距离wenmi.net县城较近的群众大部分都愿意到县药材公司买药,认为加入合作医疗报销后的药价也比药材的药价高,致使一部分群众不愿加入合作医疗。

(三)极少数村班子不健全,战斗力弱,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有抵触情绪。从调查情况来看,那些村班子不健全,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都存有抵触情绪,参加率很低。据宿安乡小许家村许维福介绍,该村由于村班子不健全,干群关系紧张,导致群众集体上访,至今农业税费都没有交,所以,更不可能去交合作医疗基金。德平镇任家庙村的任连中,一家6口人,农业税费已全部上交,但没有交合作医疗基金。他说:“农业税费再多也得交,而合作医疗是怎么回事,我还真不大清楚,我们村可能都没有交,村干部也没有催这个事”。由此推理,一方面群众因为上访反映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农业税费清欠又暂时停止,所以就没有交纳合作医疗基金。另一方面,因为村干部只注重催收农业税费,不重视合作医疗基金收缴工作,群众又认识不足,所以也没有交纳合作医疗基金,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村班子没有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群众对村干部不信任、不信服,因而也就产生了对合作医疗工作的抵触情绪。

三、几点建议 综合调查情况分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明白纸、宣传车、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全方位的立体交叉宣传,但由于乡镇、村对此宣传不到位,出现了“肠梗阻”现象,致使该项工作进展不平衡。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各乡镇要组织脱产干部和村干部,深入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细致宣传,做好解释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在县电视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访谈专栏,及时报道那些得到大病医疗报销的实例,用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合作医疗制度的好处。二是加快办证发证速度,尽快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领取到《合作医疗证》,以消除他们的疑虑。三是加快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的建设,确保参保农民尽早持证就医,按比例报销医疗费,用事实说话,切实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四是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对村卫生室的行医资格、药品质量及价格进行动态监督,设立举报电话,公开电话号码。五是持有《合作医疗证》的农民可以在本乡(镇)范围

内自主选择有行医资格的卫生室就医、买药,使他们可以到自己信任的卫生室就医。

上一篇:初一作文八达岭长城游玩下一篇:展望“十四五”个人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