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蔷薇的优美散文

2024-04-26

滴血蔷薇的优美散文(精选15篇)

篇1:滴血蔷薇的优美散文

雨,淅淅沥沥地飘着,击打着水面,使水面荡起了层层的涟漪;朦朦胧胧的天气,笼罩着一层神秘的气息。迷蒙的眼睛,看着前方,脚下的路,有着几分泥泞。雨中夹带着泥土的气息,清新而又纷纷;风,飘着,拂着柳树,有几分飘逸出尘。雨,落在了柳树上,柳树的叶子,就像沐浴过后,带着清晰的绿色,彰显着春日的魅力。

已是春末的时候了,这个时候的雨,并不是多情善感,而是有些激动;一会儿小,就像是胆怯的孩子,在轻轻地敲着门,因为他不知道将是面临着什么;一会儿大,就像的是闯祸的孩子,这个时候兴奋着,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对和错,也会把大人的话抛在了脑后,只是知道自己的欢乐;一会儿不大不小,就像是不服气大人的训斥孩子,在气哼哼地看着。

撑起雨伞,慢慢地走着,在雨中漫步。这个时候,路上并没有几个行人,而且他们都是行色匆匆,想要尽快摆脱雨的纠缠,想要尽快躲到温暖的地方;只有我,带着一颗落寞的心,在风雨中行走着,在品尝着着风雨的味道,在看着鸟儿瑟瑟发抖,在看着河流向下滚滚而去。突然,远方的天空,闪过一道亮光,从天而降,接着,就是雷声阵阵。

依旧走着,微微眯着眼睛,看着前方,不知道什么时候,从风中闻到了缕缕的花香。微微耸了几下鼻子,确定是花香。哦,想起来了,前面拐弯的地方,就是蔷薇。蔷薇花开,我看过,可是,雨中的蔷薇会是什么样子?

进入眼帘的,是一抹红色的风景线,是令人惊讶的、红色的、波浪不断翻滚的蔷薇花。红色蔷薇的花儿,在雨中绽放着,似乎并没有受到风雨的侵袭,或者说,它们并没有把风雨放在心里,继续在风雨中争奇斗艳。风,这个时候变大了,而蔷薇花儿在风中不断摇摆着,有些得意,也像是不断地对风儿点着头,也好像是讥讽着风儿的力度,也想让风变大更大一些。零零碎碎的叶子,点缀在花儿的中间,不自觉地露出着几分依恋。

雨,不客气地击打着蔷薇花儿。蔷薇花的花瓣儿,有的禁不住风雨的摧残,就从花朵上落下来,落在了地上;地上的落红片片,很快就掩盖了原来土地的颜色,变成了蔷薇花瓣儿的颜色,红红的;而雨水落在上面开始滚到着,就像是血在流动着。雨,继续从空中降下来,落在了花上,花朵着有些激动,好像是欢呼一样;花朵里面的雨水,就在这个时候倾泻而下,看上去就像是红色的血,从花朵上溢出,然后落在了地上。

远处的蔷薇花有些看不清晰,而近处的蔷薇花,并不都是绽放的,也有打着骨朵的,也在风雨中颤动着。由近及远,慢慢地看过去,就会发觉远处像是一个梦,一个蒙着白纱的梦,带着几分神秘,带着几分悠闲,像是散步的我一样;还有,远处的蔷薇们,也有着几分脱俗的感觉,想要浮起来,却怎么也摆脱不了红尘的气息。

这就是风雨中滴血的蔷薇?还是蔷薇滴血?

篇2:滴血蔷薇的优美散文

记得三年前,我第一次到扬美时,就被她那美丽的河岸,古朴的建筑所深深吸引着,一直想着再去欣赏的。时至今日,我才有机会再次踏足这片曾令我向往的土地。下车后,我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仰望碧落,万里纯云,实在太美了。便随众人汇入道旁的蕉林了。道回路转,顿现一楼,此乃魁星楼,明清时期落成。踏上布满青苔的石阶,突然感到一种历史的沉重,仿佛自己也背负着兴盛五千年中华文学的使命。在烟雾缭绕中,我步入前阁,文昌帝正襟危坐,居高临下,俯看那络绎不绝的朝拜者。可在那充满祝福的神香中,我分明感到一种格格不入的气息,踱上二楼,沉旧的木梯顿时发出“咯咯”的声响。这声音是它痛苦的宣泄吗?还是它发出的无比悲伤的呐喊呢?好比戎马半生的将军,在暮年还要为生计而苦苦奔波。二楼顶层供奉着魁星,他是中国古代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我乃一介书生,自然对魁星充满敬意。导游鼓吹,当人们上楼时,会因共振将魁星手中的笔尖抖动,像在暗中定夺中举之人的姓名。望着面目全非的阁楼,抚摸着新近修葺的联匾,我心中有一种难言的悲痛。本来前人修筑魁星楼,是希望子孙后代能出现王佐之才,辅弼圣帝,治国安民,为官一任,福泽一方,故寄予儿女成栋梁之厚望,可后人却不以为然,只把它当作一种牟利的手段。也许中外来此的游客,只是怀着纯洁的心,来祈求万世福瑞,可有些人却早已在心里算好了金钱财路,准备用此地谋来的钱填塞着心中无底的私欲黑洞。也许前人根本没有想到魁星的笔会因上楼产生的共振而抖动,可心怀他念的人却以此为招牌,吸引游客,讲述着一个又一个荒诞而能令游客欢欣的神奇。

畴昔的魁星阁是祈求功名的,如今却变成谋取私利的楼了。以前是前途,现今是钱途。抚着阁外石碑上镌刻的历代进士的名字,不禁惋惜:这些人十年苦读终成正果,本以为可以入主魁星阁名垂青史,可是那些耿介的文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后人会将这座楼破坏得如此颓唐,而他们的名字也只是一种广告罢了。

离去时一串火车的汽笛声回荡天际,使本来稍微平静的心,又一次激起波澜。素来寂寥的古镇一旦被人开发,就难以维持原有的朴实生活了。。外界的影响,使一个昔日繁荣的渔村又“沸腾”起来。可能这一次怕要永远的“蒸发”殆尽了。回头望一眼骄阳下的魁星阁,它早已不是当年的它了……

垂柳夹道,身在其中,心情骀荡,望着新开的芙蕖,如绰约女子,亭立于平静的水面,曼妙的舞姿,柔美的身形,姣好的面容,任凭我如何堆砌辞藻,也无从落笔描画这幅乡间柔柳河中莲的美景。也许这才是古镇应有的恬静和宁谧。河边几只玄色的水鸭更增添了情趣,实是一种返璞归真,可不远处一群汉子的叫卖声却与这难得的寂静I格。我走上前去,拣选了几个水果,付过钱,汉子将零钱递上。我瞥了一眼他的手,不禁哑然,那是只肥厚的手,丝毫没有历经沧桑的印记,是从小娇生惯养,还是生活好了,手也随之滋润了呢?不!那决不是一个古镇淳朴男人的手,从手里看不出那特有的勤劳,更看不出与生俱来的朴实,虽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早已晃过。可对于一个劳动人来说,双手是不会闲着了。它是有灵性的,或许不会浮现风雨磨蚀的痕迹,但从手里,人们总能感到古镇人的品质――诚实,勤劳,朴素,真挚,可这双手分明显出一种诡谲。难道真是外界的利诱,腐化了原本纯净的心灵吗?还是对金钱的追逐遮蔽了固有的淳朴?外界不仅人为破坏了古镇的建筑,更深深腐蚀了人们的美好心灵。我不由自主地也望向他的双眼,可……他的双眼是浑浊的,我根本看不清。他缺少古镇人特有澄澈平和的眼神,在他眼里有另一种幻象,那是金钱利禄,不愿多想,转身离去了。

当快隐入小径时,我还是回眸来路,看到那翠柳,想起汉子那手,那眼。我的泪也不能自已。从那清澄的泪水里眺去,那里,一个古老城镇的伤口在滴血。沿着古镇的青石板彳亍,心情自然比那些谈笑徜徉的游人要沉重,看着身边岭土垒粘而成的古墙不禁感慨它的坚实,竟屹立近百年。兴许古墙不会倒在罡风暴雨之下,可它却必定丧于后人之手。几十年,几年,甚至几个月后,它就可能被那些自诩开发利用的人推倒。那时一幢新式的饭店盖起来了,可那一段繁华的历史倒下了,离去了……再也不回来了……突然导游对着扩音器大喊。催促大家向黄氏庄园前行。在我们眼里这再普通不过的声音,可它却打碎了古镇的安逸,如利剑一般深深的扎在小镇人们的心中。他们会怨恨我们的,可这又有什么用呢? 只是枉然罢了。

踏入庄园的那一刻,我沉静了。那是一座建于二百多年前的古老豪宅。世事变迁,沧桑历尽,如今还能保存完好,算得上劫后余生,实在是古镇值得骄傲的。脱漆的基柱,显出庄园的久远,高大的屋宇,显出当年的辉煌,可是又有哪一处古宅可以完全不受人的影响呢?当年黄氏家族,见证了扬美的鼎盛,也成就了自己的富足,建筑了这座庄园。如今,人们发现了古镇扬美,游客滚滚而来。也许是古宅沾染上了人气,原本含蓄的飞檐斗拱变得飞扬跋扈,骄横放恣。原来方正的木窗石柱也变得像人一样个个圆滑无比,深谙世故。我不懂为什么,为什么要让人去破坏这美好的景致呢?为了谋取眼前的利益竟忍心粉碎这百年来的平和。人是自私的,欲望也是无尽的,古镇还没有吐纳千年的本事,自然无法填满人们贪婪的胃口,可人却无休的索取。像庄园后墙上那成株的爬山藤,借着墙垣,一直向上攀,攀得越高,墙就越难以支持。终有一日,墙坍弛了,可能庄园也会毁于一旦,古镇也受人为的破坏失去往日的柔美。更可悲的是,中国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怕是要如此一般,一点点被腐朽,直至完全消失在莽原中。当人们想再次追寻那些古物时,也就只能一次次地翻看那发黄的相片了……

临别时,望着那条深幽的甬道,是它带着我游历了古镇的美景,也是它让我感到深深的伤痛。我恨,恨那些为了钱而失去良知,大肆破坏古镇的人。我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们倾泄,可他们太卑微,太渺小,太无知,太暗昧。本想再多一番感慨。可是,心已然冷了。

向车窗外尽情凝望,那垂柳,那庄园,那魁星阁,都渐渐隐入冥冥的暮霭中,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顿时憬悟――不止是古老城镇的伤口在滴血啊!

我的心也在滴血,

一滴两滴,流失,直至殆尽,

化为一曲挽歌,扬洒在天,

篇3:滴血蔷薇的优美散文

美, 是人类的理想。如何把新闻作品写得更有文采, 更美, 更有情感, 更受读者的欢迎, 进而能感动读者, 走进读者的心里?新闻界老前辈穆青用其一生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穆青的新闻作品, 尤其是其通讯的散文化写作特色, 给人留下强烈而又精彩的印象。

在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 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穆青就曾经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观点, 这一观点打破了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束缚。穆青说:“我觉得, 从广义上说, 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散文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 也可以那样写, 为什么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我看只要事实能交待清楚明白, 在写作上可以突破老一套的公式, 不一定非得第一段写导语、第二段写背景、第三段写……可以百花齐放, 大胆创造。”

以穆青之道, 我们赏析其新闻作品, 笔者认为散文化新闻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穆青的新闻报道语言似散文般优美,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反映一个个不同的人、一件件不同的事这才是新闻作品的特点所在, 每一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同, 所说的话自然也不相同。介于此, 新闻老前辈穆青非常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物, 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例如在作品《两张闪光的照片》中对人物的刻画, 简单几笔, 就生动形象地把一个不惧怕生死的农民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 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 另外也增加了其感染力。

许多的新闻界朋友都认为, 新闻作品不等同于小说需要纪实, 只要说清意思就行了, 没必要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穆青则不是这么想, 所以我们看他的新闻作品, 文章都充满诗意, 字里行间之间充满深情。在他的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 作者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与一体, 悲愤与苍凉并存, 发人深省。

第二, 使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有一段关于周总理与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对话, 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可谓是穆青作品中的典范。在文章中穆青通过对两位老人白描手法的运用, 一方面描绘了周总理对吴吉昌的期望很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身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 更深度刻画了吴吉昌坚决完成任务的决绝。穆青把两位老人家的对话这一段放在了报道的开头, 这样既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也为下文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文革被当作“敌人”时仍不屈不挠地为科学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做了铺垫。

白描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很容易起到一个传神的作用。以少胜多, 不作过多的雕饰, 寥寥数语, 声态毕现。白描的手法在形式上与叙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经常被人混为一体, 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说, 所谓的白描就是描写与叙述的高度结合,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白描只是以单纯的质朴的文字, 淡淡几笔抓住对象的重要特征, 通常不设喻, 少修饰, 简明生动不加渲染地勾画出形象来。使用白描手法, 正是写散文化新闻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 注重描写对象的细节。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在事件中, 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要知道事件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细节, 细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事件上, 无细节就无事件。对于一个事件的描写就该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描写, 如果缺少了细节描写, 就会缺少形象, 形象就没有血肉。众所周知, 文学上的细节描写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典型性细节描写, 二是非典型性细节描写, 它们之间的运用也不相同, 要是想突出文章的主题, 描绘人物形象就应该运用典型性细节描写;要是想反映现场面貌、事件背景就应该运用非典型性描写, 采用非典型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加文章情趣。

穆青一直很看重细节描写, 而且他认为细节描写最具有表现力, 要想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 准确而又生动地运用细节描写, 就应该在平时的采访中多留心观察, 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很强的现场感, 现场感对于新闻报道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语言文字并非是电视机, 能够直观明了地动态展现给观众, 但是借助于细节, 我们就可以把场景写得充满画面感。在穆青的文章《铁人王进喜》中有一个细节, 铁人王进喜开始的时候, 不会写“矛盾”这两个字, 就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贫农, 一个地主, 用来表示矛盾的意思。这个细节道出了千言万语, 表面上平平谈谈, 其实则是暗流涌动, 让人对于王进喜的细节过目不忘。

仔细阅读穆青的作品, 发现他在很多的作品中都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主题。新闻叙述不能虚构, 它是对真实事件的真实刻画, 但你的文字又不能写的太过于贫乏, 要深刻感人就需要花大力气思考,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第四, 采访写作饱含热情, 情感奔放。对祖国的热爱, 对党的热爱, 对人民的热爱, 对劳动者的热爱, 使穆青的笔调一直饱含着激情。用他的话说:“我一直主张记者应该拥有激情。我完成一些新闻作品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激动的过程。”

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深受迫害, 却顽强与之斗争, 不屈服于困难险阻, 穆青在对其进行报道的时候, 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愤慨。而焦裕禄的事迹, 作者是流着泪采访, 流着泪写作的。在其《历史的审判》中, 对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 作者嗤之以鼻, 无情地鞭笞与声讨。面对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 穆青老前辈万丈豪情跃然纸上, 唱起了“大江日夜流, 风帆起珠江”的高亢之颂歌。穆青说:“ (写通讯报道) 要积极投身于英雄人物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 热爱人民, 热爱生活, 有一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加上火一般的激情。”“要使读者动感情, 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穷其一生, 老前辈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闻名作被读者记住, 除了其爱憎分明之外, 还有其对于新闻报道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

真实性是新闻活的灵魂,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新闻必须必备真实性与时效性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在现今社会中, 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 有记者的新闻才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记者必须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客观的再现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 不能在报到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自己对事件的评述, 这样, 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论导向。所以,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 要切实明白自己的角色, 为自己的角色寻找准确的定位, 不能超越角色要求报道新闻事件。

1新闻记者的角色误区

新闻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事件, 小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 新闻记者作为这些事件的可能主角, 在新闻事件到报道中无形之间就会忽略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 对事件进行评价论述, 有些记者甚至站在一方当事人的立场报道新闻事件, 忽略了自己采访者、报道者的身份, 严重的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与新闻的价值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1.1角色越位

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越位是指新闻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中, 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态度的表现形式直接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传播新闻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忘记了新闻的基本属性与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报道时混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没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的原始面貌, 使民众在评论新闻事件时, 由于受记者先入为主的扭曲报道评论影响, 社会民众不能客观公正的评论新闻事件, 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对新闻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新闻事件中的记者角色定位

文丨武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闻报道在民众生活中越来越获得关注, 民众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是社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与直接报道者, 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民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正确认识的提前, 影响着民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和舆论导向, 所以, 记者必须在新闻事件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

关键词:新闻记者;角色;品质

参考文献

[1]穆青等编.《穆青论新闻》,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篇4:蔷薇花开优美散文

蔷薇花,可以说是一种极为普通、随性的花了。说它普通、随性,是因为我们到处能看到它的身影,无论是南国还是塞北。它不像很多的植物有些娇柔,在南方有,北方就没有,比如竹子、橘子等;它也不像有些植物有些倔强,在北方有,在南方就没有,比如沙冬青、半日花等。

蔷薇花的随性,在它的花开上就可以看出来,初春,它并不急着像梅花一样报春,而是觉得温度合适了,才开放,有时候是零零星星的开;有时候一夜之间便把一丛的小花绽满了整个灌丛。蔷薇花并不像牡丹之类的花,以一朵的风姿来展现自己,而是一片片的小花形成一道风景来展现它的景致。大片的蔷薇花开的时候,金黄的灿烂、粉红的花娇艳,一起耀着路人的眼。看到花的人们便会感慨道:蔷薇花开了!没有看见花的.人,也会从它散发在空气中淡淡的香气,知道蔷薇花开了!

蔷薇花虽然随性,但它却不随意,长满了浑身的尖刺来保护着自己。蔷薇花的刺,并不像枣树类的植物,从茎里长出,透出一股霸气;它也不像仙人掌类植物,把自己的叶子变成了尖刺,变得有些狰狞,让人生畏。蔷薇花的刺,是它的茎干上的皮,在与大自然斗争中演化出来的尖状突起,它的刺既保护着自己,有没有完全失去自我,就如一首古诗所云:“若无纤刺骨,一摘便须稀。”,这样的性格,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地思索。

说起蔷薇花的刺,还有一件痛心的故事,就是一个叫约瑟夫的美国加利福尼亚牧羊人,根据蔷薇花的刺,发明了一种带刺的铁丝网,用来保护农场的牧场,不被牛羊随意啃食。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铁丝网是“改变世界面貌的七项专利之一”。因为它容易生产,安装简单,价格便宜,能有效地隔离牲畜,并且降低个人财产被盗的概率。不过,铁丝网后来多被用于战争,一提起铁丝网,人们便会想起奥斯维辛集中营、渣滓洞集中营,此时铁丝网是恐怖、束缚自由的工具,不禁令人产生锥心的痛楚。

人们往往会喜欢用某一种花来比喻女子,如果让我选,我一定会用蔷薇花来比喻邻家女孩,邻家女孩楚楚可人,但不矫揉造作,“发萼初攒紫,余采尚霏红”小小的花朵,永远的清新可爱;小小寻常的叶子,一点也不张扬,“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指醉人头”淡淡的清香,不是浓烈,却是那样的让人心动。“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虽然蔷薇花大多时候,并不是主角,但它们的身影,会在不经意间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人们常常用玫瑰来寓意爱情,其实蔷薇与月季、玫瑰是同科、同属花卉,它们在形态上确实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只不过,蔷薇花少了许多人工驯化的痕迹,纤细的枝条既可以攀援在篱笆上,也可以自己形成一个灌丛,多的是它的自然之美。年轻男女之间互赠红色蔷薇花,寓意初恋之情,更多的是显示它的温柔。

篇5:滴血的秋树散文

一转眼,秋天像一只火狐向我们腾跃而至,树木以千差万别的姿态开始落叶。

那天,我路过日日走过的湖边,不经意间,一抬眼,看到一棵兀自独立的树,那是棵由微黄转红的树,它那特别的颜色、特别的风姿让我着实吃了一惊。哦哦,这是一滴深红色的眼睛,在万物即将枯萎之时,兀自燃烧着自己激情的火焰,好像是为了报答它对一春一夏的爱情。树叶在血色中颤抖,我的心在战栗。

怎样来描述这棵树呢?它的出现是在湖水的岸边,如同一个优雅老去的妇人,悄然独立,神情庄重。为了打破这静穆的庄重,所以在它面前就有了这一湖漾漾的波纹,来抚慰它。它树干苍老,虬枝屈曲,形象伟岸,为了突出它的卓绝风姿,在远处就有了一抹弯弯的淡山,来作它的背景,让你在山的灵秀中减去对树的一丝孤寂感。它在秋的天宇下,着了火烧云般的魔力,独自红艳,于是,在它的旁侧,就点缀了一弯白石桥,一座黄绿相间的`湖厅,来作了它色彩的映衬。这湖,这山,这林,构成一幅精致的秋图,玲珑妩媚,显得轻盈,但觉格局太小,少了点秋的厚重与磅礴大气,于是就有这棵树来镇住这风水之地,增强秋的气势,成全秋的气象,提升秋的境界,让它由实体的秋进入空灵的秋,由妩媚的秋,进入充满沧桑感的秋,由它展示秋天那神性的美,让你为之一振,热血为之点燃!

我在想,你一生中得有多少火红的热情才这样妖娆冷艳?要储蓄多少日月的光华才能这样灼痛秋天的心?这摇曳舞蹈的精灵,你破空而红,是为了一个季节吗?是为了这一抹淡山,一湖秋水?抑或为了一方蓝天白云,为了那隐秘的渴望,为了爱恋中的某个人?

不知道,不知道呢。一时间,我读过的那些名著里的句子在脑海里翻涌。“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张爱玲)这是在说这棵树吧,为什么就被我赶上了呢?你在这儿等我吗?我只是一个路过者呀,你就这样等着我,静静地等着,让我来解读你的神性。“你是作业,举目不见学生。”(卡夫卡)你别伤心,我就这么不经意的来了,来思考你布置的这道作业题,交一份个性化的答案。啊,“好奇的天空下,不朽如一棵树!”(托马斯)

不朽的树,在这个萧瑟的秋天,你像一个瘦骨嶙峋的女子,却有着美丽的骨头,给我硬朗的质感。你旺盛的火焰,给我点亮一生一世的神光,体内涌起层层的热温。在你凋落之前,我要节省我的眼力和听力,节省我的精神和思想,和你长长地对话,为你写下神秘而幽深的诗句,犹如孩子的梦呓,我如圣徒,向世人传递你的神谕。

你不语,只把摇曳的红,拖到涟漪迭起的湖里,像要把它洗净,重获青春,然后再升上天空,触摸白云红日。

篇6:铜板上的一滴血散文

数九寒天,整个小镇都被飞雪笼罩。索西走在街头,将手抄在雪白大衣的口袋里,凝听着四下里只有自己靴子踏过积雪的声响的寂静,几乎要与飞雪融为一体。

突然,前面传来一阵吵闹,索西抬头看过去,是几个地痞正在抢夺一个妇人揣着的铜板。那妇人的一身行头本就像乞丐一样,现在挨了几下地痞的拳脚更显狼狈,却仍紧攥着手里的东西,一点儿不因为疼痛而放松。

因为大雪,没有多少人上街,此时除他之外更是没有一个路人,所以这些地痞才能这么明目张胆。

索西大步走过去,“干什么呢!想坐牢我送你们去!”

地痞们听到有人过来都是一惊,其中一个不小心用什么东西在那妇人的手上划了一道,血登时渗了出来。妇人的手不禁一抖,一枚铜板就滑了出来。

一滴血顺着指尖滴下,正巧落在那枚铜板上,将血光映得凄凄惨惨,如同妇人低垂的眼眸一样悲哀。

地痞脸色难看地瞥了一眼铜板,毫不遮掩嫌弃的神情,二话不活拔脚就溜得没了影儿。

妇人安安静静地拾起雪地里的.那枚铜板――上面还挂着血珠,向索西弯腰致谢。索西皱眉盯妇人紧紧捏着的铜板,有些艰涩地说道,“只是一枚铜板而已,有必要吗?”妇人一怔,抬头看向索西,忽然笑了,“我似乎认识您,先生,您是那位著名的哲学家索西吧。”索西点头,只听她又说,“我在一年前,和您的看法一样――在我曾经是一名富商的父亲为了敛财干了见不得光的事情而被处死之前。可是现在,先生,一枚铜板对于您来说不算什么,因为金钱对于哲学,向来算不得什么高尚的东西,可是对于我,一枚铜板却是让我残疾的丈夫和总是挨饿的两个孩子活下去的一点希望。我和我的父亲同样需要钱,可是父亲是为了满足永不休止的欲望,也就是你们常说的金钱所带来的不幸。而我,只是为了活下去。”她苦涩地笑着,“只有活下去,才能思考所谓哲理,不是吗?”

索西一愣,身为一个吃穿不愁的哲学家,他倒从未想到过这些。

妇人看着他锁眉沉思,开口道,“先生其实不用想得太多。”她将铜板拈在眼前,“您看,您从铜板那边看,所知道的是因金钱而流的血,犯的罪以及因钱财而如此落魄的我。而我从这边看过去,看到的却是美丽的飞雪和刚刚帮助了我的您。一面神圣一面罪恶,但却都是真实的。只能说,不同眼睛里的钱是不一样的而已,钱本身又有什么功德与过错呢?”

她拭净铜板上的血迹,又对索西深深鞠了一躬,无声地离开了。

索西愣愣地站了许久,直到雪水润寒了他的须发,才听见他叹息了一声,“我真是白担了个哲学家的名头,还没有一个落魄妇人看得开。我唯一能胜过她的地方,也就是能不受钱财牵绊,活得顺心,活得开心吧,这是不是面对金钱最幸运地的态度呢……”

篇7:滴血蔷薇的优美散文

关键词:秦腔,三滴血,艺术特色

一、《三滴血》故事起源和之中的艺术特色

我国现当代剧作家范紫东所编写的《三滴血》是一部复杂的有历史背景的对封建时代的商人家庭和腐朽官僚的近乎纪实的剧作。而要谈起这故事的艺术特色,首先这其中有一系列足够引人入胜的好情节。

故事中那个昏庸的书呆子官吏被作者取名作“晋信书”,且不说古人是否真的有叫这个名字的吧,只是谐音“尽信书”便可让人联想到古代迂腐不开窍的书呆子。这样一个人却成了断人生死罪否的关乎人民性命的官吏,而故事大致讲的便是晋信书将三个不同的案子都用了“滴血认亲”这一古书上有记载且并未得到广泛认可的断案传说进行了判断,结果造成了冤假错案,导致了几个家庭的接连悲剧。

孟子有言:“尽信书不如无书。”时至今天,我们都崇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科学道理。而在那个时代,尚且有人“尽信书”,将人命攸关的断案都按照这一迂腐方式进行处理,导致“父子不能相认,骨肉相离”“相爱的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悲剧性后果。

纪晓岚原著中颇具戏剧化的情节其实在这:即商人的弟弟为夺得全部家产,不承认哥哥亲生儿子的血统,告到官府,官府断定血缘关系为实在,为否认血缘关系,他做实验想要证明官府是错的,结果却被揭发他的儿子并非亲生,妻子也承认了“偷人”的事实,导致他颜面尽失,驱妻逐子。而纪大烟袋在文中给予的评价是“闻者快之”,可见纪先生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对商人之弟的鞭挞与批判。

同时,纪公在文段最后有一段这样的评价:骨肉滴血必相合,论其常也;或冬月以器置冰雪上,冻使极冷,或夏月以盐醋拭器,使有酸咸之味,则所滴之血,入器即凝,虽至亲亦不合,故滴血不足成信谳。1该文段清晰地揭示了后世我们已经了解到的“滴血认亲”的愚昧性,从某种程度上对古代“死读书、读死书”的迂腐书生进行了讽刺,为后世读者敲醒警钟。

范紫东先生喜欢写感人的故事,将一个故事写得让人捧腹大笑并不难,难的就是让人动情,范紫东先生秉承自己编戏的策略,将故事写实,以真情撼动人心,可歌可泣,沁人心脾。而在创作《三滴血》的过程中,作者为求真实,曾亲自于不同季节做过滴血的实验,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

二、秦腔传统剧《三滴血》传承与改编中的艺术特色

范紫东先生于1918年创作剧本《三滴血》,定位了故事主人们的名字及具体故事情节,商人为周人瑞,其弟为周人祥,弟媳为贾莲香,周人瑞之子周天佑,而故事的始作俑者——昏庸的官吏“晋信书”,他的名字也是应了前文我们所讲“尽信书”之义。范紫东在创作剧本的时候,也是以原著为范本,将情节改动得更加生动,经过深思熟虑的改动,形成了“父子被拆散”“夫妻被拆散”“弟媳被冤屈”的深层次剧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作品进行了精神领域的提升和思想领域的开拓。

1918年《三滴血》第一次于易俗社公映,一炮打响,成为人尽皆知的传奇故事,故事情节中的冤假错案及人间真情也在人们心中烙下了深印。故事情节简单易懂,引人入胜,而故事之外,所透露出的不仅仅有警示世人的作用,感动众人,更从科学的角度给人以提醒,唤醒人们进行科学的探索与研究,正是因为故事中的县令愚昧无知,才判出了冤假错案。

1954年范紫东先生去世,而秦腔传统剧《三滴血》的艺术生涯却并未结束,相反,这部戏剧反而在时代的变迁之中历久弥新。1958年杨公愚、姜炳泰、谢迈千重新改编了这个故事,即删掉商人卖子、删掉贾莲香偷人等情节,由杨公愚执导,将这个集结了原作者和剧作者智慧结晶的剧本以戏剧的形式搬上了舞台。

1959年《三滴血》赴京演出,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著名剧作家曹禺盛赞这部剧作可以和莎士比亚的戏剧相提并论,可见《三滴血》的艺术特色和成就之高,由于全国巡演,该剧也在民间受到了广泛好评,推动这部剧不断前进与上升,也为范紫东先生赢得了更多的荣誉。

三、秦腔传统剧《三滴血》演出中的艺术特色

该戏剧在1919年由陕西易俗社首次演出,曾经到北京进行过两次汇报演出,在全国十三个省区进行不间断巡回演出。

1958年经杨公愚等人改编后作品的完整度和思想的高度更上一层,而剧本的双线发展的戏路更加受到赞同和欣赏,戏剧的艺术特色和珍贵性得到了各行各业人们的肯定,戏剧的演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1960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将这出戏摄制为戏曲影片后,《三滴血》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赞扬,在文革期间遭受禁播、作品主要演员遭受严厉批斗等也正是因为该剧的巨大影响力,但残酷的思想斗争却并没有将这戏剧断送,在人们思想开化、文革平凡之后《三滴血》仍然活跃在荧幕之上,而当年的主演们也被平反,可见《三滴血》在那个时代是如此深入人心。

《三滴血》的剧本具有十足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单独拿出任何一出戏都可以表现得生动完整,没有丝毫的缝隙感。而在这么多出戏当中,最出彩的,应当是《虎口缘》了。《虎口缘》是该部剧作当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既没有强烈的冲击感,也没有荒谬的戏剧感,戏中讲述的本是最平常的事情,但涉及到爱情的部分,却将感情置于最高贵的地方,将青春单纯懵懂的爱情描述得如此细致,有顺序有联系,苦尽甘来,一切都是缘分,引得人们在观看过程中有无尽的感慨,这虽然是作者一个美好的构想,但兴许也是表现了早些年人们对于爱情美好的愿望与企盼吧,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今时代我们接触到的关乎于爱情的所谓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已经全无当年该戏表现出的单纯与壮烈,对待感情的态度也没有了那时的虔诚。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能够经久不衰的,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都能够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历久弥新,经过改造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给人以启迪与震撼,同时带来意想不到的艺术成就和精神享受,而秦腔传统剧《三滴血》即使这样一部剧作,一百年来始终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反而在年岁的沉淀中绽放出新的光芒。

演出中完全不能忽视的便是作品所要着重表现的东西,即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戏剧中的晋信书便是这样一个全无自己判断力和思想的人,他不知变通,照本宣科,将迂腐的旧道理生搬硬套,草菅人命,最终害人害己,自掘坟墓。

四、结语

文章以分时间段和分艺术表现形式的方法、以不同的角度对《三滴血》这部秦腔传统戏剧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分析,对纪晓岚《阅微堂笔记》中故事起源及简要内容、相关评论进行了简述和分析,而后对剧作家范紫东创作的剧本《三滴血》进行了逐条细致的分析和讨论,从而表明经典之作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优秀的作品是不会被时代所淘汰的,只会在创新和发展中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与赞扬。在范紫东先生的《三滴血》被后人改编之后,故事情节有了新的变化,越发适应时代的潮流,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三滴血》的演出在全国范围内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彰显出传统优秀文学作品的持续价值。随后剧作被搬上荧幕走向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当中,与新时代主题相结合的剧作中也表现了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批判以及惩恶扬善的主题,受到了观众们广泛好评,同时这部作品在中国历史上将永远保留其精神意义和社会价值,它的科学含义及警示作用将永远伴随着我们。

篇8:无花的蔷薇散文

记忆有时是时光凝成的泪,让它滴入生命的湖水,再升腾为美丽的云。

爷爷性格粗犷,一举一动都透着男人的豪迈,而奶奶却是典型的江南女子,软糯的声音,温柔的笑容,总使我乐此不疲地跟在她身后。我曾问奶奶为什么会嫁给爷爷,她总是笑着说,嫁就嫁了呗,哪有什么为什么。奶奶仿佛是一股涓涓细流,慢慢地磨着爷爷的棱角。

记忆中的奶奶,总是挂着浅浅的笑,即使在爷爷过世时,她也不曾大声哭泣。爷爷去世那天,奶奶并没有在爷爷床边,阴阳先生有关“生肖冲突会让死者不安”的说法,将奶奶拒之门外,奶奶平时并不相信这些,可那天,她却走了。我看见垂危的爷爷,不停地在人群中寻找着什么,却在看向门口时笑了,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奶奶站在门口,远远地望着爷爷,而爷爷终是笑着闭上了双眼。待父亲将爷爷的遗体送去殡仪馆,我跑回家去找奶奶,她却只是坐在床边,整理着衣服。我小心翼翼地唤了她一声,她放下手中的衣服,招呼我过去,把我抱起坐在她腿上,然后同我讲起她与爷爷之间的点点滴滴。我抬头望她,看见了她扬起的嘴角和眼角的一滴泪水。

奶奶的记忆是一杯浓咖啡,伴随着泪水,奶奶却甘之如饴。

最美的记忆,是我们约定,要一起谱写到最后。

我从来没有觉得父亲有多爱母亲,母亲生日时,不曾听到一句“生日快乐”,结婚纪念日,也没见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安排,但母亲却还是会在父亲书桌旁放一杯清茶,会在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后,默默地将“酸辣鱼”改为“水煮鱼”。我一直以为,母亲是付出的那一方,而父亲却只是得到。直到在外婆不经意地讲到父亲与母亲的过去。我回家问母亲,母亲虽诧异我的得知,却也还是告诉了我。母亲说,父亲曾为了得到外婆的同意,而在外婆家站了一天一夜,最后娶了母亲;母亲说,父亲曾在得知母亲因开刀而可能不能怀孕后,坚定地抓紧母亲的手,最后迎来了我的出生。母亲幸福地笑着对我说,他只是不善表达而已。

父亲对母亲的爱,也许只有母亲才能感受真切,不论是生日那天早晨的一碗长寿面,还是结婚纪念日时一起翻看的相册。

父亲与母亲的记忆是一杯甜酒,承诺着要酿到白头。

第一次嗅到青春的气息,是我与你共同的记忆。

鱼的记忆只有七秒,而你我之间的回忆,已在我心中沉淀了七年。那时的`你,伴着被风吹起的蒲公英,来到我们的教室,白皙的皮肤,温柔的笑容,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你的名字,那个曾在心里一遍遍地念着的名字。那时的我,还是班上的图书管理员,于是,在那个下午,我对你说了第一句话:可以帮我搬一下书么。你显然愣了一下,随即又展开笑容,笑着点了点头,你没看见我别在身后的手指,缠了又松开。我们之间的记忆,便这样慢慢积累,从刚开始的“谢谢”,到后来“一起回家吧”,我们,越来越熟。

诚然,少男少女,永远是最亮丽的风景,不怀好意的目光,在我们之间来回飘动,我们却依旧谈论我们的小天地,我喜欢看你讨论冰心时眼中的光采,仿佛漫天的烟火,璀璨夺目。我喜欢听你用温柔却又难掩向往的声音,跟我讲罗曼-罗兰的故事。然而,时间太瘦,指尖太宽,时间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的手指缝里溜走,一学期之后,我便再也找不到你。直到现在,我仍会偶尔想起你,想起那份青春的友谊。

我的记忆是一杯清茶,氤氲的茶香,在齿间缠绕,勾勒出我的青春。

篇9:蔷薇的滋味散文随笔

芬芳美丽,婀娜悠然,沐浴在五月的阳光下。丛丛簇簇,灼灼其华,绽放在花园外的篱笆上。蔷薇的味道如同玫瑰一般浓郁,傲然不语。

五月,我到了郊外的农场。架子上爬满了碧玉般的葡萄藤。诗意的农场主人在围栏处种满了蔷薇,红的娇嫩,白的纯洁,一朵一朵,如同少女的笑靥。我问农场主:“为什么在围栏上种上蔷薇啊?”“防虫防害呢!”他回答道。喔?这可人的小花还是位美少女战士?我不禁想到。“蔷薇可以防虫?”我疑问。农场主笑了,说:“不是,蔷薇比葡萄更弱,如若有虫害,蔷薇会先枯死,那时就知道要防虫了。”什么?只是因为比葡萄更弱,就做了害虫的活靶子?我心中涌起无尽的愤怒。

蔷薇呀,我还在哪里看过你呢?寸草不生的`山崖上,有你粉嫩的身影,骤雨打不低你那高昂的头颅,烈日晒不弯你那精神的脊骨,路旁斑驳的墙壁上有你吐献着芬芳。

论美丽,你不亚高挂枝头的海棠。论味道,你不输富贵雍容的牡丹。没有人把你放到花园里,你的颜色却丝毫不减。

无论是做害虫的活靶子,还是在山崖上跟杂草争养料,或是在路旁边吸着汽车尾气,从未见过你颓然任命的样子,永远精神抖擞,散发着火辣辣的香气。尽你所能展现着你的美丽。奉献着你的芬芳。我明白了你那味道从何而来,是不认命、不服输、不言败、不放弃调和的,是热忱、奉献熏制的。这些品质,造就了你芳香火辣的味道。

花如人,命运会把我们摆在不同的位置,让我们经历不同的坎坷与磨砺。为何不做一个有着蔷薇味道的人?有着蔷薇品质的人?

篇10:相思之蔷薇的散文诗

东篱难掩暗香同。

铿锵傲骨,

尽在不言中。

墙上迎宾春意闹,

路傍设宴蕊情丰。

蔷薇怒放,

篇11:滴血蔷薇的优美散文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57岁,肺部感染,脑梗死后遗症,2型糖尿病,2011年5月2日入住我院ICU科。患者处于中度昏迷状态,遵医嘱给予肠内营养乳剂1 500 m L营养管泵入,流食200 m L每日4次鼻饲,指尖血糖的测量每2 h 1次。

1.2 主要仪器

德国罗氏卓越型血糖仪(ACCU-CHEK Performa),德国罗氏血糖仪配套卓越血糖试纸(密码号263), LOT470263, REF05987270022。苏州施莱一次性使用采血针Steri LanceTMPA(安全锁卡式PA型),28G针型,深度1.8 mm。

1.3 工作人员

工作6年的初级护师,操作熟练程度可以基本保持恒定。

1.4 方法

(1) 选择采血部位手指指端两侧部位,常规皮肤酒精消毒,待干。 (2) 取出试纸,并迅速将瓶盖盖严,插入试纸,血糖仪自动开机,屏幕显示密码号,并开始系统检查,这时核对密码号。屏幕出现血滴符号。 (3) 被采血手臂下垂10°~15°,发射一次性使用采血针,浅表采血。 (4) 添加血样标本,将血滴轻触试纸顶部,试纸就会自动吸收血样。B法:第1滴血吸入1号快速血糖仪,其值为观察组。A法:用无菌棉棒迅速蘸去第2滴血,第2滴血吸入2号快速血糖仪,其值为对照组。 (5) 5 s后,读数值,并准确记录。

1.5 观察指标

末梢指尖血糖值。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为了建立一种检测末梢指尖血糖的有效方法,对1 d内11份不同时间采集的血样分别采用传统A方法和B方法进行比较测定,结果见表1。

经过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配对t检验,计算检验统计量值t=0.122 4。单侧界值t (0.05, 10)=1.812,因t=0.122 4<t (0.05, 10),故P>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种方法测量结果有差异。

3 讨论

由表1可以看出,第1滴血和第2滴血对于测量末梢指尖血糖值的参考价值是一样的。无需擦拭,第1滴血即可快速、简便、科学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血糖参考值。这样,护士在工作中就可以简化工作程序,减轻工作量,更快速、简便、科学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血糖参考值;使医院减少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耗使用,减少血液的污染,同时避免了血液浪费,减少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误解,降低了护理风险,减少了感染发生的危险。

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简便、快速而准确的微量血末梢血糖测定的方法。方法 为1例IC U科患者定时测量指尖血糖, 按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 手指末端常规消毒后, 发射一次性使用采血针, 第1滴血吸入1号快速血糖仪, 其值为观察组;用无菌棉棒迅速蘸去余血, 第2滴血吸入2号快速血糖仪, 其值为对照组。比较经两种方法测量指尖血糖值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测量指尖血糖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无需擦拭, 第1滴血即可快速、简便、科学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血糖参考值。

篇12:相思之蔷薇的散文诗

却将丰韵锁瑶池。

不求富贵,

袅裸展风姿。

静坐门前闲赏蝶,

醉依墙上雅吟诗。

风花秋月,

篇13:相思之蔷薇的散文诗

风吹南院紫薇楼。

含香迎露,

风雨度春秋。

探朵墙头诗自雅,

扎根土下魄何忧。

展姿袅蕊,

篇14:野蔷薇盛开的夏散文

河岸边长着野蔷薇,枝繁叶茂,绿荫深浓。单瓣的花,白色,样子清纯,有盈盈淡香,飞上枝头,装饰着花间枝桠浅然清梦。

花才开好,恼人的蝉声渐渐歇了,冰镇西瓜老少咸宜,井水和河水都比自来水要凉的时候,村人便知,夏天要来了。

夏了,村里的姑娘到河边洗衣,不用杵砧,用手洗。衣物放在桶里搓起泡沫,再扬到水里漂一漂,揉几下,捞起来,拧干,晾晒,折叠。

新洗的衣物,换在身上,流水、阳光与洗衣皂的味道糅合在一起,让人觉得无比贴心。就喜欢这样清爽自然的气息,一路随行。

记忆里的从前,河水是清澈的.,清可见底。水里有鱼,细长细长的银条儿,好像永远也长不大。竹子落影在水面,风一吹,就皱了,涟漪也乱了。而阳光,碎成耀眼的薄片,洒在林木间,闪闪烁烁,照得人睁不开眼。

妈妈有时也到河边洗衣,我跟着。脱了鞋,在沙子上走来走去,吃完一袋酸酸的三华李,便洗了手,挽起裤腿,站到水里,沙子从足下流过,酸酸痒痒的,风从指间穿过,清凉无声。

许是因为河边水土好,植物都长得熙熙攘攘,知道名字的,不知道名字的,爬蔓的,寄生的,俊秀的,潦草的……满眼都是绿,郁郁葱葱。

唯独野蔷薇枝头绽放着一朵朵白,冰清玉洁的白,开在夏天,养眼,养心,养静气。

我就这么看着它,隔着阳光,隔着流水,与风,两相无话。

她只当我是看什么看呆了。我指给她看不远处开着白色花的植物,问,那是谁种的?她说,野生的,风吹来它的种子,淋点雨它就生了。

野生的好。我跑去摘野蔷薇,不要人应允。尽管小心翼翼,可还是扎伤了手指,没有流血,只是微微的有些痛,我回头看她,没有被她注意到,不免失落。

手里捧着四五朵,如雪一样的素白,坐在石头上,脚埋进沙子里,捡一朵最轻巧的花儿别在发上,心里喜欢到不知如何是好,全然忘了指尖刺伤的疼。

花瓣一片一片摘下来,叠在手心,很轻很轻。我喜欢的许多花,都是轻的,颜色轻,香味也轻,像野蔷薇,一吹就飞散了,翩然,寂美。

这让我想起更小的时候,有一次和她去看粤剧,演的是《窦娥冤》,那个凄苦的女子被拖出去斩首,血溅在白练上面,天空忽然飘起雪,悠悠的,落得好慢,好慢。

未若柳絮因风起。时值六月,我尚不解一出戏的内涵,但分明,雪落纷纷那一瞬间,整个戏棚子都静了。他们说,那出戏演得好真。

然而,六月的天怎么会下雪呢?我不明白,即便六月飘雪,那么热的天,雪也会融化,最后变成雨落下来。

我想告诉她,夏日里的野蔷薇,是不会化的雪。

那个低眉洗衣的女子,专注而认真。她用手背拭去额上的水滴,捞起一件白衬衣,像捞起一段轻柔的月光,温雅,娴静。

隔着光阴回看,她那时多么年轻,头发又黑又长,编了辫子,扎上红头绳,日日布衣素颜,那种美,不精致,也不隆重,但是朴实、素真,让我念念到如今。

后来我写在文中的烟火女子,身上多少有点她的影子,洗衣,做饭,种菜,煮汤,织围巾……安于平凡,又乐于平凡。

她不知何谓“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但与他相亲爱,安于南方以南,一粥一饭一盏茶,亦有寻常喜乐。

只是,当我开始懂得她的时候,日子老了,她也老了。

河岸边的野蔷薇散落在那年夏天,慢慢拓上苍然的底色,慢慢薄凉如水……

篇15:滴血蔷薇的优美散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 年7—12 月在该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 型或2 型糖尿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以自愿形式参与该研究。 排除标准:HCT<30%或>55%、手指末端存在破溃和 (或) 破溃感染者、正在接受吸氧治疗、正在接受静脉输入含糖液体治疗。 共入组200 例, 其中男118例, 女82 例, 将其分为4 组, 每组50 例, 分别为常规采血组, 按摩后采血组, 温浴后采血组和甩手后采血组。

1.2 方法

(1) 运用稳豪倍优型血糖仪操作及配套试纸, 按照其规程为模板, 测定指端末梢血血糖。 操作流程如下: (1) 常规采血组:肥皂水清洁双手后, 用75%酒精棉球清洁采血部位, 待酒精完全挥发干后, 用采血设备刺左手无名指, 将患者的手臂下垂约15 s, 以便让血液尽可能地流到手指中, 确保获取足够的血量, 用采血设备在手指两侧采血, 让末梢血自然流出, 检测第一滴血糖值 (mmol/L) , 后擦干第一滴血, 轻轻挤出第二滴血, 同样方法测取第二滴血血糖值 (mmol/L) , 前后不超过30 s。 (2) 按摩后采血组:采血前, 采血者以中等力度按摩患者的左手无名指采血部位5 min后, 然后按照常规采血组操作方法检测第一和第二滴血。 (3) 温浴后采血组:采血前, 将患者左手无名指用45 ℃的热水浸泡5 min, 使手指端充血变红后, 然后按照常规采血组操作方法检测第一和第二滴血。 (4) 甩手后采血组:将患者的手臂下垂约15 s变为患者的手臂下垂后, 以腕关节为支点, 并轻轻甩手4~5 次后, 然后按照常规采血组操作方法检测第一和第二滴血。

(2) 静脉血测定:在上述4 组患者进行指尖末梢快速血糖测定5 min内, 抽取左手肘部静脉血送至该院化验室, 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检验方法通过ISO15189国际认证。

1.3 统计方法

血糖测定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及多个相关样本的Friedman检验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该次纳入研究的200 例18 周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具体情况见表1。 4 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基本均衡, 平均年龄在58~62 岁。

2.2 各组血糖监测结果的散点图

下图1 可见第一滴血及第二滴血和静脉血之间的差值范围基本在20%以内, 符合快速血糖仪的误差范围。 第一滴血和第二滴血的散点图可见测量值基本堆成分布在直线两侧, 见图2。

2.3 不同情况下第一滴血血糖值与第二滴血血糖值的比较

由表2 可见, 常规采血方式下第一滴血和第二滴血之间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按摩和温浴后第一滴血和第二滴血之间血糖值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甩手后出现第二滴血比第一滴血血糖值升高的情况 (10.03±3.07vs9.78±2.90, P=0.01) 。

2.4 不同情况下第一、二滴血血糖值与静脉血血糖值的比较

由表3 可见, 常规采血组和温浴后采血组第一、第二滴血均明显高于静脉血血糖 (P=0.006 和P=0.000;P=0.044 和P=0.005) , 而按摩组第一第二滴血糖值与静脉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甩手第一滴血血糖值与静脉血血糖未见明显差异 (9.78±2.90 vs 9.53±3.25, P=0.242) , 而第二滴血血糖值明显高于静脉血血糖 (10.02±3.07 vs 9.53±3.25, P=0.018) 。

3 讨论

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的诊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静脉采血测定过程较长, 反复静脉采血、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局部静脉炎和感染的机会[6], 且不适用于急诊和在家进行血糖监测的病人。 快速血糖仪以其小巧、便于携带, 操作简便等优势, 目前为医护人员或患者自身监测而广泛应用。

在日常临床监测血糖中, 选取第一滴血或第二滴血作为检测样本仍有争议。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2015 版) 及R. Bergenstal等学者建议一次性吸取足量的血样量, 以指尖第一滴血作为检测血糖的标本, 但2013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 网站和Diabetes UK网站的在线糖尿病教育中却未强调选择第一或第二滴血作为监测样本。 该研究观察到, 第一滴血及第二滴血血糖值与静脉血之间的差值范围基本在20%以内, 是可以接受的范围[7]。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清洁洗手后, 酒精消毒后自然待干、不挤压等常规操作下, 第一、第二滴血血糖值之间没有差异, 提示可以用第一滴血作为血糖检测的标本。 Hortesius J[1]等研究发现:肥皂水洗手后采用第一滴血比较好; 但如果做不到肥皂水洗手, 采血时采用第二滴血更为理想。 而该实验中所有检测结果都是用肥皂水洗手后的结果, 如采用第一滴血作为检测血糖的标本, 不但可以减少采血步骤所花费人力和时间, 而且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

不同采血情况会影响快速血糖的测定结果。 该研究发现: 按摩后的第一第二滴血糖与静脉血血糖并无显著性差异,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按摩挤压后使组织液渗出过多, 将血液稀释, 造成测定值偏低, 与Hortesius J[1]所报道的相一致。 容桂荣、杜意斯等人的研究发现热敷后测定值假性偏低[8,9,10], 可能与组织液渗出过多有关, 但该研究中未观察到一致结果, 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较小, 部分患者热水浸泡时间未满5 min、水温不到45 ℃, 未使患者毛细血管充分扩张导致组织液过多渗出有关。该研究中发现甩手组第二滴血血糖值明显高于第一滴血, 第一滴血血糖与静脉血无差异而第二滴血血糖值明显高于静脉血。 在临床上经常会采用甩手方式使毛细血管内血液在重力影响下充盈度增加, 针刺后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足够大血滴, 增加采血成功率[11], 但此种采血方式会对快速血糖值造成影响, 不建议使用。

综上所述, 如采用快速血糖测定血糖值, 在清洁洗手后, 建议使用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2015 版) 中推荐的自然流出法检测快速血糖, 取第一滴血作为检测样本, 既可以节约时间, 又可以减少患者痛苦。 采血前按摩、温浴、甩手对快速血糖的检测均有影响, 尤其甩手后第二滴血的血糖可能会比第一滴血升高, 值得关注。 该研究仅对这3 种因素做了初步探讨, 临床上还有很多细节可能会影响到血糖检测值的准确性, 如手指上的含糖物质、海拔、氧含量、室温[12], 用药和心理因素等。 广大护理工作者应在临床中不断观察实践, 将毛细血管血糖检测的技术掌握好。

摘要:目的 比较在常规采血、按摩后采血、温浴后采血、甩手后采血几种不同情况下微血管全血糖第一、第二滴血检测值的差异。方法 选取18岁以上的糖尿病门诊及住院患者, 分为4组, 分别为常规采血组、温浴后采血组、按摩后采血组、甩手后采血组, 每组50例, 比较不同情况下采集微血管全血糖第一及第二滴血检测值的差别, 并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快速血糖检测仪规范测量血糖时, 常规采血组、温浴后采血组、按摩后采血组第一滴血与第二滴血的快速血糖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甩手后采血组第一滴血高于第二滴血血糖值 (P<0.05) 。结论清洁洗手后, 常规采血下快速血糖仪检测第一滴和第二滴血血糖检测值无明显差别, 可取第一滴血作为检测样本。

关键词:第一滴血,第二滴血,采血方式,血糖监测

参考文献

[1]Johanna Hortensius, Robbert J Slingerland, Nanne Kleefstra, et al.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The Use of the First or the Sec ond Drop of Blood[J].Diabetes Care, 2011, 34:556-560.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血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2015年版) [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5, 7 (10) :603-612.

[3]R.Bergenstal, J.Pearson, G.S.Cembrowski, et al.Identifying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inaccurate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proposed guidelines to improve accuracy[J].Diabetes Educ, 2000, 26 (6) :981–989.

[4]H Fruhstorfer, O Q uarder.Blood glucose monitoring:milking the finger and using the first drop of blood give correct glucose value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9, 85 (1) :14-15.

[5]J Hortensius, JJ van der Bijl, N Kleefstra, et al.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professional advice and daily practic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J].Diabetes Educ, 2012, 38 (1) :101–107.

[6]王冲, 王欣然.快速血糖测定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25) :73-74.

[7]Clark WL.Evaluating clinical accuracy of system for selfmonitoring of lood glucose[J].Diabetes Care, 1987, 10 (6) :622.

[8]容桂荣, 张萍萍, 赵立民, 等.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的质量控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7) :645-647.

[9]杜意斯.采血方法对快速血糖检测值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7) :232-233.

[10]王彤, 何艳凛, 张静静.不同采血方法对快速血糖测定值的影响[J].河北医药, 2011, 33 (22) :3499-3500.

[11]王玮.甩手法在指尖血样采样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 (1) :78-79.

上一篇:国庆节安全讲话下一篇:行纪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