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的好不好是能力问题

2024-04-28

干的好不好是能力问题(共4篇)

篇1:干的好不好是能力问题

从儿童的天性来讲, 儿童对大自然有着天生的好奇心, 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或发现者, 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老师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因为“兴趣是人积极地认识或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注意”。一个人的成功也往往是在兴趣的驱动下, 将注意力指向他所需要认识和探究的事物上的。老师在课上就要激发儿童的这种好奇心, 鼓励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 通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自然想问。

一、动手操作, 激发情趣, 玩中生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孩子们天生爱动手, 那就让他们动手去快乐地玩吧。

在研究《磁铁的性质》时, 我先教他们做一个“爱照镜子的小熊猫”的小制作。孩子们很高兴, 也很认真地完成了制作。他们通过制作发现:小熊猫被拉开镜子后, 又马上“凑上”镜子照了起来。孩子们觉得这个制作既好玩又神奇:为什么小熊猫会自己“凑上去”呢?如果只放一块磁铁会怎样呢?……孩子们在一系列疑问中不知不觉地自行探究起磁铁的性质来。再如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时, 学生们对面前的锣、鼓、竹条、皮筋小琴等材料很感兴趣, 表现出迫不及待想探究的样子。这时, 我就“借此东风”放手让他们摆弄这些发音器材。学生们在摆弄的过程中, 发现这些材料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并由此想到一个问题:它们在发出声音时是否有相同之处呢?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手脑并用, 积极思维, 发挥潜能, 促进了质疑能力的提高。

二、课件感染, 身临其境, 由此发问

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课件来模拟代替一些在实验室里无法完成的实验, 或模拟一些自然现象, 比起那些老师讲得唾沫四溅, 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的教学来看, 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同时, 在这种教学中, 学生的思维也会被大大地激活。

比如在学习《日食和月食》一课时, 用课件模拟日食、月食发生的景象, 学生如临其境, 同时对这种景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问: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难得有日食和月食的景象?再如讲授《卵石的形成》一课时, 先通过课件模拟将学生带入实地考察的场景, 向学生展示:河上游、中游、下游两岸的地形特点及河中岩石的大小、棱角的各异;河的沟壑纵横的群山和支离破碎的绝壁;咆哮奔腾的江河水夹杂的大大小小的石块随波逐流、互相摩擦碰撞。学生受到课件的感染后, 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分组讨论:“上、中、下游的岩石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卵石是从哪里来的?”“卵石是如何形成的?”在欣赏课件的过程中, 学生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 于是他们积极思维、分析推理后, 会提出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并设计实验来验证想法, 从而轻松地探究出了卵石形成的奥秘。

三、回归自然, 反璞归真, 自然质疑

我们来自大自然, 对大自然既熟悉又陌生, 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限激情和盎然兴趣。我们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 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在大自然里有很多孩子们想研究的东西, 在这些事物面前, 孩子们会很自然地问出一连串的问题来。

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一课中, 我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 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是多么的欢悦, 收获自然也不少:他们找到了皮球虫、蝴蝶、麻雀、蚱蜢、蜻蜓等很多不知名的生物。他们还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皮球虫为什么一碰就会卷起来?蚱蜢的头为什么是尖的?蜻蜓为什么要点水?……有些问题似乎与本课并不相关, 但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激活, 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学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界吗?

篇2:干的好不好是能力问题

一、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 改变教学观念

让学生充分感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 我们教师不妨松松手, 把权利交给学生,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在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 对千篇一律的准备活动进行大胆的改革, 对形式进行创新。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部分, 安排学生准备活动实践。让他 (她) 们体会一次当老师的感觉。在实践活动之前, 做好准备, 怎样编写教案, 进行说课, 合格之后进行正式的教学。在准备部分内容中, 由学生按照教学的要求自编教材, 自我创新。这是一个创新点;另一个创新点在游戏部分里, 要求游戏要与本次课主要内容相对应, 充分体现出准备活动的专项特点。准备活动结束后, 先由学生自评, 再由学生和教师总评, 提高学生观察、指导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做助教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和更好地掌握教法, 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到某位学生的特长项目时, 让该学生当助教协助教师进行指导, 这样的方法能更好地锻炼学生讲解、示范、指导等能力, 同时也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了教学质量。

3.学生根据对象制定训练计划

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发挥主观能动性, 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 方法原理和有关知识。如发现教学法可以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可以避免教学中产生枯燥单调之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在课外为参加运动会或者健身人群制定训练计划, 并进行训练, 在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并随时改进自己的训练计划。提高自己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的选择教法和训练手段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即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教学中致力于启发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在学生开始学习动作时, 运用多媒体,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建立一定的技术动作概念, 再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中,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多练。教学中, 教师给予引导和纠正错误, 让学生去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自己提出改正方法。培养学生善疑好问寻找答案的习惯。田径教学要创新, 要解放思想, 应采用群言堂, 相互讨论与争鸣, 提倡学生善疑好问, 独立思考和想象, 寻找多种答案。如对短跑教学技术的研究, 积极思考, 根据个人特点让个别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加强对技术动作概念的理解。通过组织讨论、辩论和竞赛, 进而使学生有一种新奇感, 这样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兴奋程度和学习效应, 而且活跃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二、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注重学生的技术学习, 也要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意识的产生, 最基本的要求是思维的活跃性, 而思维的活跃有赖于对教材和学练过程感兴趣, 有赖于学生身心的积极主动参与。田径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始终要把学生发展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 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才易于产生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与丰富的想象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主动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改变以往那种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播, 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的现状。

2.充分发掘学生的长项, 相互学习

教育家杜威认为:“个性与性格不尽相同, 个性指的是人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 在思想上具有独立性的人, 在行为上就必然有创造性,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精神, 也就没有创新能力。”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就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 也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 在田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相互学习。有效地发展学生个性, 在教学中改变“教师讲, 学生听”, “教师做, 学生跟”的机械、呆板的教学方法, 创设个性发展的教学气氛,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 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让学生由被动地学习转为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性学习, 互助学习, 探究性地学习。

3.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 学习先进的现代教学思想, 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影响学生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充分激励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和保证。按照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的道理,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素质, 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 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当代教育皆在培养与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创造的潜能, 让学生拥有一个充满自信、勇于开拓、树立志向的人生。教师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存在, 是教师素质的魅力所在。因此, 教师要依靠创新, 发展自己、充实自己、拓宽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要有高度的工作能力, 要有强烈的创造意识, 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饶、顽强的意志力, 这是完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

4.重视田径项目中有关体育游戏的开发

在田径教学中, 结合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 多利用游戏手段,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景”中, 创设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 也可让学生自由组合, 或分组创编游戏, 还可以让学生设计游戏方案, 给学生留有思考, 启迪思维创造的余地, 学生一旦参与, 积极性极高, 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在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各自相应的提高。

总之, 利用田径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致力于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的教育理念的研究和探索, 构建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氛围, 推动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是当今各门学科较为关注的课题。作为体育教师, 笔者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构造学生创新发展的和谐氛围, 培养新一代的体育创新人才。

篇3:干的好不好是能力问题

由德国国际教育研究所协调进行的这项研究挑选了110名8至11岁的德国学童, 参加为期4周的测试。测试每天分三个不同时间段进行。

研究人员并没有要孩子们去解奥数那样的难题, 只是让他们在特殊编程的智能手机上回答一些游戏题, 以测试他们大脑当时的工作记忆能力。同时, 研究人员还从孩子本人和他们的家长那里综合了解孩子前一天晚上的睡眠质量等详细情况。

工作记忆被认为是人类高级认知活动的核心, 是学习、推理和解决问题等的重要基础。因此上述实验主要瞄准孩子的工作记忆能力。

测试题分为数字和空间任务两部分。做数字任务题时, 孩子们会看到手机屏幕上出现两三个不同的糖果图标以及代表糖果数量的数字, 比如4块巧克力和3颗糖。接下来糖果数量会发生变化, 比如出现“+1块巧克力”。孩子们需要持续记忆糖果数量变化并在测试时间结束时在手机上输入糖果的最终数量。

做空间任务题时情况类似, 孩子们在手机上会看到一个4×4棋盘状网格中出现两三个卡通形象, 之后卡通形象会跳格, 孩子们得记着并输入卡通在网格中最后出现的位置。

测试结果是, 如果孩子们前一天晚上睡眠质量高, 第二天特别是第二天上午工作记忆能力更好;反之, 如果睡得少或睡眠时间明显超过平常, 都会导致孩子第二天工作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研究人员还发现, 平时成绩较差的孩子认知能力更容易受前一晚睡眠质量的影响, 也就是说睡得好对他们来说更重要。

篇4:梅花鹿鹿肉干的工艺研制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鹿肉干的制作工艺,要开发出一种保持鹿肉原始风味及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色素、食用香精的健康食品。由于不含防腐剂,因此需要对鹿肉干进行1个月的室温存放后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理化指标检验及分析,同时测量鹿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含量。

1 材料

1.1 原辅料

梅花鹿鹿肉(腱子肉),产自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鹿乡养殖场;食盐、白砂糖、酱油、料酒、味精、草果、生姜、八角、桂皮、花椒、大葱,市购。

1.2 仪器与设备

电磁炉(型号为ST2106)、微波炉(型号为721NH1-PW),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烤箱(型号为VH-22),广东穗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电子天平(型号为FA2004A),广州巨鼎电子仪器生产;真空包装机(型号为DZ400/2L),青岛艾迅包装设备有限公司生产;水分测定仪(型号为AKF-1),上海禾工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2 方法

2.1 工艺流程

原料肉解冻→预处理→一次初煮→二次初煮→切型→复煮→收汁→烘烤→干燥→冷却→包装[7,8]。

2.2 技术要点

1)原料肉解冻。鹿肉为无筋腱、无脂肪、剔骨、无注水、无死鹿仔、无杂质的优质梅花鹿冻精肉,以前后腿肉为最佳。置于室温(25℃)条件下自然解冻,解冻时间为6 h,一份肉为250 g。

2)预处理。原料肉解冻完全后顺着肌纤维切成3 cm×3 cm×3 cm见方的肉块,用清水浸泡除去血水、污物,沥干后备用。

3)一次初煮。初煮是将预处理的肉块放在沸水中煮制,用水量以覆盖肉块为准。一次初煮的目的是去除表面血水,一次初煮时间为10 min,将肉捞出,倒掉废水,换上清水准备二次初煮。

4)二次初煮。二次初煮的目的是通过稍长煮制进一步挤出血水,并使肉块变硬以便切型。初煮时向锅中添加适量料酒、生姜、花椒、桂皮等以去除鹿肉的腥味。初煮过程中注意撇去汤面上的油沫或污物。初煮时间随肉块大小而异,以切面呈粉红色、无血水为宜,即肉中心温度为55~58℃。常压下初煮时间为1 h,煮制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使肉块失水过多,收缩紧密,造成以后汤料不易被肉吸收而降低出品率,肉块捞出后汤汁过滤,待用。

5)切型。肉块冷却后按需要修改成不同大小的肉块,肉块长和宽均为3 cm×2 cm,肉块厚度设为因素A1。

6)复煮、收汁。复煮是将切好的肉块放在汤料中煮制,其目的是进一步熟化和入味。复煮汤料配制时取20%~40%的初煮汤,将配方中不溶解的辅料(草果、桂皮、生姜、大葱、八角)用纱布包扎入锅,加入酱油15 g及味精1 g,白砂糖、食盐、料酒按需加入。白砂糖加入量设为因素A2,食盐加入量设为B2,料酒加入量设为C2。大火煮沸后随着汤料的减少而减小火力,文火煮制,复煮时间设为因素B1。待卤汁基本快干时放料酒大火收汁起锅。

7)烘烤。100℃预热烤箱15 min,再将温度调至70℃,将收汁的半成品肉干铺在垫有锡纸的铁盘上,放进烤箱烘烤。按需要设定不同温度和烘烤时间,烘烤至含水量下降到20%以下。烘烤温度设为因素C1,烘烤时间设为因素D1。

8)干燥。将烘烤后的鹿肉干放入微波炉(1 000 W,2 450 Hz)干燥5 min。该步骤干燥主要以脱出鹿肉干内部水分为主,确保鹿肉干含水量在20%以下。

9)冷却、包装。烘烤完成的鹿肉干在清洁室内摊晾,采用自然冷却,必要时可机械排风,但应该使用经过过滤的风,以免灰尘和杂菌进入晾房,晾房室温不高于20℃。鹿肉干不要在冷库冷却,因为会造成吸水、返潮。包装则宜用阻气、阻湿性能好的材料,如PC/PET膜或PE/NY膜。用真空包装机按每袋50 g包装[9]。

2.3 鹿肉干的感官要求、理化及微生物指标

鹿肉干的感官要求、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应符合GB/T 23969—2009的规定[10]。

2.3.1 原料要求

原料应符合国家标准GB/T22210—2008有关规定。

2.3.2 感官指标

符合熟肉干制品符合标准SB/T 10282—2007有关规定,见表1。

2.3.3 理化指标

见表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2.3.4 微生物指标

见表3。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2.4 原味鹿肉干工艺条件的确定

2.4.1 单因素试验

1)肉块厚度。肉块厚度对产品的影响:以肉块厚度为研究对象,分别取厚度为1.0,1.5,2.0,2.5,3.0 cm的肉块,同时加入相应的其他辅料,进行不同肉块厚度对产品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的肉块厚度。2)复煮时间。复煮时间对产品的影响:以复煮时间为研究对象,在加入相应的原辅料同时,分别复煮1.0,1.5,2.0,2.5,3.0 h,进行不同复煮时间对产品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的复煮时间。3)烘烤温度。烘烤温度对产品的影响:以烘烤温度为研究对象,在加入相应的原辅料同时,分别将烘烤温度设定为65,70,75,80,85℃,进行不同烘烤温度对产品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的烘烤温度。4)烘烤时间。烘烤时间对产品的影响:以烘烤时间为研究对象,在加入相应的原辅料同时,分别将烘烤时间设定为1.5,2.0,2.5,3.0,3.5 h,进行不同烘烤时间对产品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的烘烤时间。5)感官评价。各单因素试验均采用感官评价的方法来测定,其感官评价标准见表4。

2.4.2 正交试验表的设计

选取正交表L9(34),考察肉块厚度(A1)、复煮时间(B1)、烘烤温度(C1)、烘烤时间(D1)等因素对鹿肉干品质的影响,所选因素和水平见表5。

3 结果与分析

3.1 原味鹿肉干工艺条件确定单因素试验

肉块厚度,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肉块厚度为2.0 cm时感官评价最好,对产品质量影响最小。

复煮时间,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知,复煮时间为1.5 h时感官评价最好,对产品质量影响最小。

烘烤温度,结果见表8。

由表8可知,烘烤温度为75℃时感官评价最好,对产品质量影响最小。

烘烤时间,结果见表9。

由表9可知,烘烤时间为2.5 h时感官评价最好,对产品质量影响最小。

3.2 正交试验

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肉块厚度、复煮时间、烘烤温度、烘烤时间4个因素进行感官评价,确定最佳方案,正交结果见表10。

就感官可接受性而言,鹿肉干的最佳方案为A11B12C12D11,即肉块厚度为1.0 cm,复煮时间为1.5 h,烘烤温度为75℃,烘烤时间为2.0 h。在此方案下进行验证性试验,鹿肉干口感可接受性评分为9.7,高于表10中的感官评分,因此确定此方案为最佳方案。

3.3 鹿肉干营养成分

鹿肉干中的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见表11。

3.4 鹿肉干的理化及微生物指标

3.4.1 理化指标

水分≤20%,食盐≤2.5%,蛋白质≥60%,硝酸盐残留(以Na No计)≤0.015 9 mg/kg,砷(以As计)≤0.3 mg/kg,铅(以Pb计)≤0.5 mg/kg。

3.4.2 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100个/g,大肠杆菌<30个/100 g,致病菌没有检出。

4 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研究,得到梅花鹿原味鹿肉干的最佳配方:以250 g梅花鹿鹿肉为例,获得最佳口感的方案为切型的厚度为1.0 cm,复煮时间为1.5 h,烘烤温度为75℃,烘烤时间为2.0 h。

参考文献

[1]李秋玲.梅花鹿肉营养价值及肉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经济动物学报,2005,9(1):54-56.

[2]高贵,张作明,韩四平,等.鹿肉酶水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26(1):32-33.

[3]沈同,王镜岩.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曹春林,李云谷,李淑之,等.中药制剂学[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5.

[5]李生,郑兴涛,李和平,等,发展肉鹿生产开辟养鹿业的新路[J].特种经济动植物,1999,2(1):21-22.

[6]赵世臻,沈广.中国养鹿大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7]孙得水,王守本.鹿肉的利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1999,2(4):10.

[8]李鸿.新编野味烹调法[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3.

[9]潘巨忠,薛旭初,林旭东.牛肉干加工研究[J].肉类工业,2006(8):20-22.

上一篇:乡镇村级便民服务室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卢挚《双调·沉醉东风·闲居》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