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期测试奖励方案

2024-05-08

半期测试奖励方案(共6篇)

篇1:半期测试奖励方案

泥凼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奖励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表彰在本次测试中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经学校决定,制定本学生奖励方案。

二、评优类型:

1、期中 “学习标兵”。

2、“最佳进步奖”。

三、评优名额:

“学习标兵”:一至五年级各6人(取期中测试总成绩的前6名);六年级3名(取期中测试总成绩的前3名);(以上均含并列名次)。

四、最佳进步奖名额:

1、一至六年级语文、数学每班各1名(由科任教师评选)。

2、三至六年级英语每班各1名(由科任教师评选)。

四、评优、奖励办法:

一至六年级各以期中考试依据成绩,评为“学习标兵”称号的学生获学校颁发奖状一份及不同层次的学习用品一份。各班的“最佳进步奖”,获学校颁发奖状一份及不同层次的学习用品一份。请各班班主任将半期测试的成绩汇总后交教务处。请总务处及时采购好奖品。

五、注意事项

1、考场布置:请各班班主任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布置好考场。

2、请各教师严格按照监考表上的安排执行,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调换,否则按旷

工论处。

3、为了公平公正,监考教师在监考过程中,要严肃考风考纪,杜绝学生作弊,不

得做与监考无关的事(如看书报,玩手机,改作业、改试卷等等),一经发现,按旷工论处。

泥凼中心小学

2014年5月7日

篇2:半期测试奖励方案

一、答卷情况 基础知识题:

对于一些较规范的题目答得还可以。学生积累课内知识,积累语言的情况还是较为可喜的。但是对于一些普遍易错的字词,学生掌握还是比较差。虽然在平时的生字训了中也有强调,但是还是有些疏忽了,学生掌握不扎实。对于要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知识的题,这些题也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有积累,掌握的还好,只是有出现写错字的现象。阅读题:

但是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极为薄弱,答题准确率不高,多多少少都被扣了分。在阅读分析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习作: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在词语的使用还不够准确,在叙事上,只能较为连贯,有的句子不通顺,叙事内容不详细。但四年级的学生想象能力非常的强,立意新奇,能做到有内容可写。

二、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重视积累,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基础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我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试题缺乏独立分析。

3、从完成试卷情况来看,学生内容还是不够丰富,基本功不够扎实,所写的话趣味性不强,表达欠生动。可见在这方面,我班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对学生语言的训练和感情的培养。

三、改进措施。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平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让学生学会读各类文章。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篇3:半期测试奖励方案

IPTV业务是伴随着宽带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一项新兴的互联网增值业务,它利用宽带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和计算机作为主要终端,利用网络机顶盒(STB),通过互联网协议来传送电视信号,提供包括电视节目在内的多种数字媒体服务[1]。IPTV简单来说就是交互式网络电视,它能为用户提供电信级的服务和使用简便的电视式体验[2]。然而,在融合的环境中,使用IPTV这样的应用,服务质量和性能测试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因此,IPTV的测试仪的开发异常重要,IPTV测试仪应运而生。IPTV测试仪最重要的功能是对IPTV视频质量的测试。本文主要针对IPTV测试仪的视频质量评定指标MDI和TR 101 290指标的算法设计和参数提取方案[3]进行研究分析。

2 IPTV测试仪的整体框架

IPTV测试仪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而关键指标参数的提取主要在硬件部分的FPGA中实现,指标的计算和显示在软件的应用程序和图形界面部分实现。IPTV测试仪主要用于对xDSL线路和以太网线路的维护,可以对线路指标及其承载的信息如视频质量等方面进行测试。由图1可以看到IPTV的硬件部分中的FPGA模块主要完成ATM信元的分段和重组,以太网MAC层的相关处理,ATM信元和MAC帧与IP包之间的转换,对IP包的处理,实现RFC 4445 MDI和TR1290测试指标参数的提取。

其对IP包的处理,实现RFC 4445 MDI和TR1290测试指标参数的提取是主要内容。从FPGA模块提取测试指标参数通过CPU传送给应用程序,在应用程序部分完成指标的计算,最后通过界面显示出来。

3 IPTV视频质量评定指标算法研究

IPTV测试仪的流传输技术采用MPEG-2 TS over IP方式,针对MPEG-2 TS封装的视频流,标准组织制定了TR 101-290视频传输质量监测方法。TR101-290是量化的测量方式,其告警能够告知维护人员视频流的问题对最终观看质量的影响。对于IP传输视频业务的需求,RFC 4445 MDI(媒体传输质量指标)提供了在IP传输层面的告警方式。配合TR101-290和RFC 4445 MDI,视频网络出现的问题可以分离到不同的层面:节目源(视频源,编码器,服务器),IP设备和网络[4]。

本文研究的IPTV视频质量监测方案为:在视频头端确认TR101-290质量良好情况;使用RFC 4445 MDI监测各IP节点的视频质量。这种实现方式最大程度地平衡了质量监测的需求和监测设备的成本投入。

3.1 媒体流传输指标(MDI)

MDI是2006年4月正式发布的RFC 4445规范,对IP视频流的传输质量标识为DF:MLR。

1)Delay Factor(延迟因素,简称DF):该数值表明被测试视频流的延迟和抖动状况。DF的单位是ms。DF将视频流抖动的变化换算为对视频传输和解码设备缓冲的需求。被测试视频流抖动越大,DF值越大。DF指标是专门针对媒体流的,计算因子是媒体流速率,而不是一般的物理传输速率。因此它可以很好地被用来评估视频的传输和播放质量。

2)Media Loss Rate(媒体丢包速率,简称MLR):MLR的单位是每秒的媒体数据包丢失数量。该数值表明被测试视频的传输丢包速率。由于视频信息的数据包丢失将直接影响视频播放质量,理想情况下的IP视频流传输要求MLR的数值为零。因为具体的视频播放设备对丢包可以通过视频解码中进行补偿或者丢包重传,在实际测试中MLR的阈值可以相应调整。

3.2 IPTV测试仪MDI指标算法设计

3.2.1 DF算法设计

周期中,DF首先计算在测量点每个IP视频封包到达时间变化。然后,与预期的视频流速度对比得出。采样周期默认为1 s。DF的数值在每次采样周期完成后更新。假设在测量点有虚拟缓存大小为X,则DF理论的计算公式如下:

X=接收到的字节数-解码所需的字节数

接收到的字节数为实际测量得到,解码所需的字节数通过对媒体流解码分析得到,那么DF的计算公式是

DF=(Xmax-Xmin)/媒体流码率

根据实际情况,在IPTV测试仪测试中,假设在测量点有虚拟缓存为VB,在测试周期内第i个包到来时,将有2个VB值:VBpre(i)和VBpost(i),测试算法定义如

当RTP的扩展位X为0时,

当RTP的扩展位X为1时,

式中:Sj为当第j个包到达时的媒体有效载荷的大小;Ti为在测试周期内第i个包到达时的时间;udp_len为UDP包总长度;x为RTP扩展位值;length为RTP扩展头长度(不包含4 byte的扩展头);MR为媒体流码率,VBpre(i)为在第i个包到达前虚拟缓冲器的大小;VBpost(i)为在第个包到达后虚拟缓冲器的大小。在测试前首先设定初始条件VB(0)=0,若在测试周期(通常设定为1 s)内,有k个包到达,则会得到2×k+1个有效的VB值,从这2×k+1个值中取VBmax和VBmin。那么可以得出

DF=(VBmax-VBmin)/媒体流码率

(媒体流码率单位是:byte/s);

本算法采用概率学统计平均,结果更加精确。从DF的算法来看,其指标提取的关键点是提取2个VB值:VBpre(i)和VBpost(i)。

3.2.2 MLR算法设计

MLR计算媒体封包在采样周期内的丢失总数:MLR=媒体封包丢失总数/采样周期,默认采样周期为1 s。媒体封包在MPEG-2 TS封装格式是指有效的MPEG封包(不包括填充MPEG封包)。

MLR测试算法设计:设Mn为当前媒体丢包总数,Mf为前一次媒体丢包数总数,CD为媒体封包中连续计数器的值,CDj和CDi为同一PID封包的相邻的连续计数器的值。每次提取一个媒体封包的连续计数器值,并从同一PID的CD存储器中取出上一次的Mf和CDi。则MLR算法为

1 s时得到的Mn即为MLR,且

由以上算法可以看到,计算DF/MLR所需的关键参数为:UDP长度,RTP包头中的CC字节,LENGTH字节,TS包头中的PID,连续计数器值。

3.3 IPTV测试仪TR 101 290指标算法设计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包括信号编码、复用、加扰、调制、传输和机顶盒的解扰、解码等多个环节,一旦某一部分出现问题,在用户端将表现为马赛克或黑场。除去传输对信号的影响外,前端信号源质量的好坏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信号源均为TS码流,因此分析TS码流显得尤为重要。DVB组织定义了TR101290标准作为对码流测试的参考。

本文研究的IPTV测试仪,主要是对TR101290标准中PCR抖动分析,同步丢失,同步字节错误,连续计数器错误,PID错误进行分析。这些指标主要是针对TS流进行码流分析。

1)同步字节错误及同步丢失

所有TS包的第一个字节,即同步字节值都为0x47,如果收到的TS包的第一个字节值不是0x47,则为同步字节错误。

连续检测到5个正常同步视为同步,连续检测到2个以上不正确同步则为同步丢失错误。传输流失去同步,标志着传输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数据丢失,直接影响解码后画面的质量。

同步字节错误和同步丢失错误的区别在于同步字节错误传输数据仍是188 byte包长,但同步字头的0x47被其他数字代替。这表明传输的部分数据有错误,严重时会导致解码器解不出信号。

2)PID错误

PID为TS包头中的一个13位字段,指示存储于分组有效负载中数据的类型。PID值0x0000为程序关联表保留,而0x0001为条件访问表保留,PID值0x0000至0x000F保留,0x1FFF为空分组保留。

测试时,检查是否每一个PID都有码流,没有PID就不能完成该路业务的解码。IPTV测试仪的STB专用芯片在视频解码时,可将PID表导出,将TS流中提取的PID值与PID表进行比较,如没有与之匹配的PID值,则视为PID错误。

3)PCR抖动分析

在TR 101 290测试指标中,提出了针对PCR抖动的测试内容,这些测试主要是测试前端网络发来的TS码流是否满足一定的精度。

PCR总抖动考虑了传输定时损伤,测量的是PCR内所含27 MHz时钟的高频变化,测量时以某一稳定外部基准作为参考,因此包含了任何传输定时变化。它是PCR测量中最重要的一项,是PCR中高频误差的总体测量并且还包括来自PCR发生和PCR再生的误差以及由传输损伤引起的到达时间误差。任何解码器均靠接收PCR以准确再生其节目时钟并提供稳定的视频输出。与此相同,任何再复用器均靠接收PCR以在其输出端精确地重新作出PCR标记。PCR的到达时间是严格的;因此,测量包含有到达时间误差和精度误差的总抖动(PCR_OJ)就是非常必要的。

在理想运行系统中,传输损伤可以设计。然而在需要测试的分配网络中,包含有再复用器、ATM层等各级链路,它们均会引入误差。如图2所示,利用一个外部独立的时钟参考源,可以来测试PCR总抖动。

PCR算法设计为

其中,PCR1和PCR2为TS包头中42位字段,高33字节为PCR-Base,低9位为PCR-Ext。同时,PCR-Base是27 MHz系统时钟300分频后进入33位的计数器计数获得采样值(单位为90 kHz),PCR-Ext为PCR自身直接进入9位计数器获得采样值(单位为27 MHz)。

从以上指标的算法可以得知,计算TR 101 290指标所需的关键参数为TS包中的同步字节、PID值、连续计数器值、PCR值。

3.4 测试指标参数提取方案

以上介绍的MDI和TR 101 290关键指标所需参数都是基于IP包的,因此指标参数的提取主要是对IP包的处理及其关键参数的提取。

FPGA模块指标参数提取部分的整体设计方案如图3所示。

当ATM信元或MAC帧转化为IP包存储到RAM中后,整个IP包的解析,TS流的提取存储以及同步字节,PID,连续记数器值,PCR等指标参数的提取,主要通过FPGA中的状态机实现。如图4所示。

4 参数提取仿真结果

在FPGA模采用QuartusⅡ编程仿真工具,采用VHDL语言编写。首先,从ATM信元或MAC转化成IP包存入位宽为32位的RAM中,随后从RAM中提取IP包数据进行处理和参数提取。在IP处理模块仿真时,RAM中存入IP包数据中的UDP长度为0x0544,RTP包头中的CC值为0011B,LENGTH值为0x0005,第一个TS包的同步字节为0x47,PID为0000000011111B,连续计数器值CD为1010B,PCR值为0x0ABCDEFBDDD。程序中的state_idle,state_ip_protocol,state_souraddress,state_desaddress,state_udpport,state_rtp_x_cc,state_ts_sy_pid_cout,state_pcr_data,state_ts_next与方案设计中的状态idle,s0,s1,s2,s3,s4,s5,s6,s7,s8一一对应。参数提取模块测试结果显示,状态机运行正常,状态转移和参数提取完全正确。

5 小结

指标参数提取模块是IPTV测试仪的最为核心的部分,介绍了IPTV测试仪的整体框架,分析了MDI和TR 101 290中的关键测试指标的算法和所需参数,提出了指标参数的提取方案,最后将方案在仿真软件上进行测试和仿真,测试表明本方案思路清晰,实现简单,程序稳定可靠。本方案已应用到“重邮东电IPTV测试仪”中,测试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仇栋才,赵国峰,薛飞.IPTV测试[J].电子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7(2):21-25.

[2]许永明,谢质文,欧阳春.IPTV-技术与应用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李晓飞,朱墨军.IPTV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多媒体通信,2003,15(1):21-25.

篇4:8年级下期半期测试题

1.惯性有时要利用,有时要防止其危害.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的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2.现代汽车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外,还安装有安全气囊系统,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

A.汽车速度太慢。

B.汽车转弯。

C.汽车突然启动

D.汽车前端发生严重撞击。

3.图1中描述的图象中,利用浮力的是( )

4.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杆,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

B.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

C.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来。

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主要原因是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

5.如图2所示是几种不同渠道的截面图,其中最安全可靠的设计是( )

6.如图3,小明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4中的( )

7.下列事例中,哪个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 )

A.注射器的针头很尖。

B.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吸管一端被削得很尖。

C.火车铁轨不直接铺在路面上,而铺在一根根路枕上。

D.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后,要磨一磨。

8.如图5,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为一对平衡力的是( )

A.汽车的牵引力和汽车所受的重力。

B.汽车所受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C.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D.汽车对地面压力和汽车所受摩擦力。

9.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已投入运营的高原列车有完善的供氧系统和完备的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 )

A.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小。

B.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大。

C.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小。

D.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大。

10.在五一游艺晚会上,陈思同学演示了如图6示的实验,排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碗,中间碗内放一个乒乓球,当用小管向球斜上方吹气,乒乓球将

A.仍静止。B.运动到左碗。

C.运动到右碗。D.无法确定。

11.李明在运动场上看到了一些场景(如图7),他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王浩同学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张红同学百米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张彦同学在做引体向上,当他在单杠上静止不动时,他对单杠的拉力和他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李宁同学正在跳高,当他跨过横杆时会落到海绵垫上,是因为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12.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8所示。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A.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无法判断。

13. 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船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也不变。

B.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也减小。

C.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仍不变。

D.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将减小。

14.如图9所示,木块下方吊着一铁块后悬浮于水中,如果将绳子剪断,当铁块和木块都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的变化情况是( )

A.压强变大,压力变小。

B.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压强变大,压力变大。

D.压强变小,压力变小。

15.如图10所示,开口容器的底部有一个小孔,装水后,水不断从小孔流出.下图中能够粗略反映水流出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 )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26 分)

16.用手将一重为6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10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放手后物体将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______N。

17.如图11,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相等,装入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那么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______P乙。(填“大于”、“等于”、“小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甲______F乙。(填“大于”、“等于”、“小于”)。

18.死海是著名的咸水湖,当人完全浸入海水时,人受到的浮力______人受到的重力,所以人就会向上浮起;当人漂浮在海面上时,人受到的浮力______人受到的重力。(以上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9.在一条河流中,河面窄的地方水流得______,河面宽的地方水流得______(填“快”或“慢”)。河面______的地方压强大。

20. 而在茫茫的雪原上,如图12所示,两个人体重相同的人在雪地里(忽略雪橇的质量),行走的人陷到雪地里,而另滑雪的人没有陷入雪地中,这表明____________。

21. 起重机用钢丝绳吊起5×104牛的重物,物体在空中静止时,钢丝绳受到的拉力______于5×104牛(填“大”、“小”或“等”)

22.图13所示的演示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图14所示是测水中某处的压强。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它的用途是________,由图中所示的实验过程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把图15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弹簧秤和量筒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出相应的物理量。

物重(N)物体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N)物体受到的浮力(N)物体排开水的体积(m3)物体排开的水重(N)

从实验得到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5.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请你发挥想象“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写出两个合理的猜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具有“世界第一跨”之称的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主跨跨度为330m,复线桥所需钢箱梁在武汉制造。这是一个长达103m、重达1400t,能浮在水面上却没有动力的大家伙.图16所示为今年5月8日钢箱梁在机动船的推动下缓缓驶入三峡船闸时的情景,请根据此情景提出两个与钢箱梁有关的物理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简答。

示例:

问题:钢箱梁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简答:钢箱梁是空心的,排开的水重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6分,共18分)

27.学习了浮力有关知识后,同学们都已经知道:浮力跟物体所浸在的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但小明总感到:浮力大小应与物体所在液体的深度有关,并猜想:“深度越深,浮力越大”他跟小红说出自己观点,小红却说“浮力与深度大小无关”,两人在已有器材中选择了完全相同的器材,分别做实验,都证实了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已有器材:泡沫(密度小于水)、石块、细绳、弹簧测力计、天平、烧杯(足够大、没有刻度)各一,水(足量)。

(1)他们选择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小明的实验操作、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作结论分析;

(3)写出小红的实验操作、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作结论分析;

(4)为什么他们的结论都是对的,写出原因。

28.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食用油的密度.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食用油、量简、天平(带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小新和小杨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请在方案中的空白处填空:

方案一:(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人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食用油的质量为____;(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人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方案二:(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后,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1;(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人量筒中,记录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4)测出烧杯及剩下食用油的总质量m2;(5)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________。

【评估与交流】

(1)请分别找出两种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准备选择方案________来做实验,为顺利完成该实验,该方案中不足之处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29. 在一次物理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张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图17所示器材:

利用这些器材同学们可探究很多物理规律,请从其中选择你所需要的两组器材(每组都可包括1~8个器材,只填所选器材的编号),并针对你所选择的器材提出相对应的两个探究课题。

(1)选择器材__________,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器材__________,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第1题5分,第2题6分,共11分)

30. 将边长是10cm的实心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水槽内。待木块静止时,从水槽中溢出了600g水,g取10N/kg,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3)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31.“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某校兴趣小组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将厚底直筒形状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18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30cm2,高度为15cm。(水的密度ρ水=1×103kg/m3)



求:(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注: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

(2)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3)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即量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C;4.B;5.D;6.A;7.C;8.C;9.A;10.B;11.D;12.A;13.C;14.D;15.B

二、填空题

16.10;上浮;6

17.等于;等于

18.大于;等于

19.快;慢;窄

20.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21.等于

22.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23.压强计;测量压强大小;在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4.19.6;0.98;0.98;10-4;0.98;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25.行驶的自行车停不下来; 只要给自行车一个速度就永远运动下去或用力蹬时自行车轮子原地转动等

26. 问题1:钢箱梁受到的浮力有多大?简答:受到的浮力为F=1.4×107N(g取10N/kg)

问题2:钢箱梁相对于闸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简答:是运动的

问题3:钢箱梁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简答:两个力,重力和浮力

问题4:钢箱梁为什么能克服水的阻力进入船闸?简答:受到机动船推力的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

27.(1)石块、细绳、弹簧测力计、大烧杯、水。

(2)用弹簧测力计系着绑好石块的细绳,让石块慢慢浸入水中,直到刚好浸没;

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

根据F浮= G-F拉,可知物体在所受浮力逐渐增大,因此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在液体的深度有关。

(3)用弹簧测力计系着绑好石块的细绳,让石块浸没水中后,再不断加大石块在水中深度;

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根据F浮= G - F拉,可知物体在所受浮力不变,因此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在液体的深度无关。

(4)石块在浸没液体之前,石块的排水体积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浮力大小与深度有关。石块在浸没液体之后,石块深度增加,但排水体积不变,所以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

28.【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方案一:(2)m2-m1 方案二:(5)(m1-m2)/v

【评估与交流】

方案一“不足之处”:第(3)步中,①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时,会有一部分油倒不干净;②测量出的食用油体积偏小;③会加大实验误差。

方案二“不足之处”:第(1)步中的调节平衡螺母前,没有将游码调至零刻线处。

准备选择方案:一第(4)步前加一步,测烧杯及没有倒完的食用油的总质量;

或二第(1)步中天平至于水平台后,将游码先调至零刻线位置,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9.(1)选择④⑦,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选择①⑧(或选②⑧,或选③⑧),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或探究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朝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

(3)选择①④⑤⑥,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大小关系(或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是否有关)。

(4)选择①②③④⑤⑥,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四、计算题:

30.(1)6N;(2) 0.6×103 kg/m3; (3)600Pa

31.(1)2N; (2) m;(3)2.5N

篇5: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半期测试题

(一)(满分100分40分钟完成)

一、填空(14分)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整个世界都是由()构成的。

2、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会()。

3、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组成的。

4、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A、放大了的正像 B、放大了的倒像 C、缩小了的倒像 D、缩小了的正像

4.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含有()。A、糖 B、淀粉 C、甜蜜素

5.科学家一般选择()来观察SARS病毒。A、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6.下列物质不是晶体的是()。A、食盐 B、金刚石 C、玻璃

7.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

化学变化的特点是()。

5、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和()等。

6、生命体都是由()组成的,()的建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7、常见的晶体有()、()、()等形状。

二、判断。(30分)

1、放大镜不但能将物体放大,而且还能让我们观察到一些平时看不见的细节。()

2、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化。()

3、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4、象烧杯这样圆柱体的器皿装上水也具有了放大镜的功能。()

5、铁锈具有和铁相同的性质。()

6、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7、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发生物理变化,也发生化学变化。()

8、火药是古代的炼丹道士发明的。()

9、微生物对人类并不都是有害的。()微生物不是生物,不具有其他生物的特征。()

10、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11、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12、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13、放在干燥的地方的铁制品是不会生锈的。()

14、小苏打和白醋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后,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会有凉的感觉。()

15、一个放大镜的倍数是一定的。()

三、选择题(20分)

1.下列物体不具有放大镜功能的是()。

A、装上水的圆柱体烧杯 B、透明的玻璃球 C、金属球2.放大倍数大的放大镜,其视野()。A、大 B、小 C、一样

3.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是马铃薯 B、是碘酒 C、既不是马铃薯,又不是碘酒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9.影响铁生锈的原因()。

A、只是空气 B、只是水分 C、是空气和水分的共同作用10.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A、触角 B、复眼 C、鼻子

四、科学探究

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你一定学会了制作玻片标本。请你把制作方法写在下面。(6分)

2、请写出生活中人们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6分)

3、根据你制作放大镜的情况填写下表。(你认为是的在括号画√,不对的画×)(14分)

制作材料 你使用了:

1、烧瓶()

2、量杯()

3、铁丝()

4、薄膜()

5、气球()

6、平玻璃()

7、玻璃球()

8、水()

9、制作形式

1、小组合作()

2、独立制作()

3、老师指导()

4、其他方式()你做的放大镜能否看到放大的物体的图象

1、能()

2、不能()你用它观察了哪些物体 和别人是否交流过你的发现

1、交流过()

2、没有交流()自己的表现

1、好()

2、较好()

3、一般()

篇6:半期测试奖励方案

(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钟)

一、请写出相邻的大小写字母。(共5分)

()Hh()Jj()Ll()()

二、请将所给单词按正确的书写格式抄在四线格里。(共5分)

picnicstrongcleverfamousdirty

三、请选择最佳的选项将句子补充完整,并把番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_________isthecapitalofChina.A.BingjingB.London

2.This is my mother._________is very nice.A.SheB.It

3.Itwasn’tfatthen.It was_______.A.fatB.thin

4.One day,robots will do everthing.They will______the housework.A.do

5.Today is Monday and tomorrow is_______.A.WednesdayB.Tuesday

四、选择题,选择最佳答案填在题前括号内。(共10分)

1.()A:Willyoutakeyourkite?

B:_____________________

A.Yes,I will.B.Yes,I canC.No,it will.2.()A: What will you do on Monday?

B:On Monday I’ll ______________.A.read my booksB.help my motherC.go swimming

3.()A: Was Shenzhen a big city then? B:_____________________

A.Yes,itis.B.No,itwasn’t.C.No,itwas.4.()A: Doyoulikemilk?

B:_____________________

A.Yes,Iwill.B.No,Idon’t.C.No,itwill.5.()A: Whoarethey?B: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半期测试奖励方案】相关文章:

中学半期整顿活动方案05-25

班级半期总结04-24

半期总结大会04-25

半期总结讲话05-08

初三半期总结05-08

模具半期总结05-08

半期工作汇报05-12

高一半期班级总结05-23

半期考试反思报告05-26

半期总结作范文05-18

上一篇: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