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慧智经典诵读

2024-04-11

德慧智经典诵读(精选6篇)

篇1:德慧智经典诵读

德慧智阳光爱心经典诵读课

教学设计 第四十章 贵生

德慧智阳光爱心经典诵读课

第四十章 贵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恭敬心,使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

2.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

3.熟读或者能够背诵<<贵生>> 教学重点难点:

1.身心准备环节能够按要求做到位;学会逆腹式呼吸的方法。

2.恭敬的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教学流程:

一、恭敬礼:图片一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

(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导入 图片二

老子名言导入。

三、身心准备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1、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3.心理调节(图片三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

(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四、经典诵读 1.诵双一章图片四

请同学们保持好这种的状态,以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双一章(第一章、第四十五章)各一遍。

请同学们双手抱拳诵读共同诵读第一章《论德》„„ 第四十五章《观眇》„„ 2.新课学习(1)板书课题

(2)教师范读一遍,请学生认真倾听教师所读的内容。

给学生强调诵读的发声要领:1.自然发声,不要扯着嗓子喊;2.语速均匀,不拖音;3.静心素读,诵读时不用加入感情色彩。

(3)教师或学生代表领读两遍。

请同学们注意诵读姿势:坐姿端正,同时双手把书拿起来,斜放在桌面上。(4)全班齐诵一遍、拍照记忆

全班齐诵一遍后,将本课诵读篇章所在的页面拍照储存于大脑和小腹中。教师引导语:请同学们用心观看这一章的页面,把我们的眼睛当成小相机来拍照,三、二、一(三秒),拍照、闭眼,存在大脑里,存在肚子里。

(5)全班齐诵三遍、拍照记忆

诵读时请同学们注意开口朗诵、字正腔圆、自然发声、全神贯注。拍照记忆方法同上。(6)花样诵读两遍

可选择回声诵、男女接龙诵、(例)回声诵的引导:现在我们用回声诵的方式来诵读,分成*个小组,第一组诵读完一句后,后面的小组像回声一样重复这一句,所有小组诵读完这句后第一组再读下一句。诵读时请大家自然发音、集中注意力,感受经典诵读的音波犹如大自然山谷的回音。

诵读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性评价。(7)全班齐诵一遍、拍照记忆

诵读时请同学们平心静气、自然发声、全神贯注。拍照记忆方法同上。3.诵读展示(1)全班齐背一遍

请同学们轻轻地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回忆刚才所拍的画面,试着齐背一遍。

教师对同学们背诵的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

(2)上台展示

请会背的同学们尝试上讲台展示背诵情况(台上同学齐背、台上台下接龙背诵),根据时间展示一至两次。

展示过程中,鼓励同学们走进经典。(3)全班齐诵一遍

最后,再请全班同学齐诵一遍(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加深记忆。4.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下课后将本节课所学章节诵读七遍。

五、静心 图片

“请同学们端正身姿,保持脊柱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逆腹式呼吸。

(稍停一会)心脑放松,想象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稍停一会)现在,让我们什么也不想。”

如此静心半分钟到三分钟,之后请同学们轻轻睁开双眼。静心的时间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六、感恩结束:

1.诵读感恩词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沐浴着经典的滋养,感受着圣贤的教诲,我们是不是要对圣贤和经典心怀感恩呢?

请同学们起立,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诵读三遍感恩词:

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感谢赐营养,滋养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2.感恩致谢

“请同学们面向四位圣贤,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致谢!” 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位圣贤行一个拱手礼。3.结束动作

掌心相对,搓热双手(注意将双手劳宫穴贴住),捂双眼,使眼睛更明亮;从下向上,由内而外干洗面部;揉搓双耳;按摩风池穴、大椎穴;手握空拳,手背揉搓双肾;揉捏耳垂;双手相叠捂脐,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全身放松。

4.师生互谢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啦!”

师:“同学们休息。”

德慧智阳光爱心经典诵读课

教学设计 第二十一章 为正

学校 古交市第十一小学校 教师 梁秀丽

德慧智阳光爱心经典诵读课

第二十一章 为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恭敬心,使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

2.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

3.熟读或者能够背诵所学章节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

1.身心准备环节能够按要求做到位;学会逆腹式呼吸的方法。

2.恭敬的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教学流程:

一、恭敬礼:图片一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

(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导入 图片二

老子名言,塞翁失马故事导入。

三、身心准备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1、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3.心理调节(图片三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

(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五、经典诵读 1.诵双一章图片四

请同学们保持好这种的状态,以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双一章(第一章、第四十五章)各一遍。

请同学们双手抱拳诵读共同诵读第一章《论德》„„ 第四十五章《观眇》„„ 3.新课学习(1)板书课题 为正

(2)教师范读一遍,请学生认真倾听教师所读的内容。

给学生强调诵读的发声要领:1.自然发声,不要扯着嗓子喊;2.语速均匀,不拖音;3.静心素读,诵读时不用加入感情色彩。

(6)教师或学生代表领读两遍。

请同学们注意诵读姿势:坐姿端正,同时双手把书拿起来,斜放在桌面上。(7)全班齐诵一遍、拍照记忆 全班齐诵一遍后,将本课诵读篇章所在的页面拍照储存于大脑和小腹中。教师引导语:请同学们用心观看这一章的页面,把我们的眼睛当成小相机来拍照,三、二、一(三秒),拍照、闭眼,存在大脑里,存在肚子里。

(8)全班齐诵三遍、拍照记忆

诵读时请同学们注意开口朗诵、字正腔圆、自然发声、全神贯注。拍照记忆方法同上。(6)花样诵读两遍

可选择回声诵、男女接龙诵、(例)回声诵的引导:现在我们用回声诵的方式来诵读,分成*个小组,第一组诵读完一句后,后面的小组像回声一样重复这一句,所有小组诵读完这句后第一组再读下一句。诵读时请大家自然发音、集中注意力,感受经典诵读的音波犹如大自然山谷的回音。

诵读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性评价。(7)全班齐诵一遍、拍照记忆

诵读时请同学们平心静气、自然发声、全神贯注。拍照记忆方法同上。4.诵读展示(1)全班拍手诵一遍

请同学们轻轻地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回忆刚才所拍的画面,试着齐拍手诵一遍。

教师对同学们诵读的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

(2)上台展示

请同学们分组尝试上讲台展示诵读情况根据时间展示一至两次。展示过程中,鼓励同学们走进经典。(4)全班齐诵一遍

最后,再请全班同学齐诵一遍(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加深记忆。4.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下课后将本节课所学章节诵读七遍。

五、静心 图片

“请同学们端正身姿,保持脊柱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逆腹式呼吸。

(稍停一会)心脑放松,想象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稍停一会)现在,让我们什么也不想。”

如此静心半分钟到三分钟,之后请同学们轻轻睁开双眼。静心的时间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六、感恩结束:

1.诵读感恩词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沐浴着经典的滋养,感受着圣贤的教诲,我们是不是要对圣贤和经典心怀感恩呢?

请同学们起立,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诵读三遍感恩词:

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感谢赐营养,滋养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2.感恩致谢

“请同学们面向四位圣贤,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致谢!” 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位圣贤行一个拱手礼。3.结束动作

掌心相对,搓热双手(注意将双手劳宫穴贴住),捂双眼,使眼睛更明亮;从下向上,由内而外干洗面部;揉搓双耳;按摩风池穴、大椎穴;手握空拳,手背揉搓双肾;揉捏耳垂;双手相叠捂脐,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全身放松。

4.师生互谢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啦!”

师:“同学们休息。”

篇2:德慧智经典诵读

第 六 课

熊 春 锦

本课内容提要:

第五章理通法随论德慧智经典诵读 第一节 明理知法选经典

第二节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讨论一下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的第六课,也就是讲义的第五章,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第五章 理通法随论德慧智经典诵读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就是要贯彻和实践老子在《德道经》所阐释“上善治水”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使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生命之水变善,变得具有德性而利益我们的生命,使我们身周围的水同样都变善,利益我们的外环境,用上善治理身内身外环境中的一切的水,使其和谐健康美善,共同建设我们的德道心灵,开发慧识与提升智识,积蓄丰富科学创造力的教育动能。

这一个教育方法,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我们不断加以完善、拓展、提炼、展开。老子在《德道经》中指出:“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老子的教导和开示,对我们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现代医学科技也发现,在人类的大脑结构中,大脑结构分为皮质层和质层结构。皮质层薄(泊)而质层厚;皮层只储存后天智识之华,而质层则储存慧识之实。人类的智识储存应用于大脑皮质层,恰似一个煮熟了的鸡蛋蛋白外层的囊膜。吃过鸡蛋的人都知道,剥开鸡蛋后是一层薄薄的外膜——囊膜。囊膜它相对于整个鸡蛋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份。我们的大脑也同样,大脑皮层的有效面积、体积远远低于大脑质层的面积和体积。大脑质层用鸡蛋比喻的话,则相当于鸡蛋的蛋白层,大脑核心层就相当于蛋黄层。我们先仅仅就大脑皮层和大脑质层相比较,这两个面积和体积相去甚远,所以我们人类的智识的确是有限的。

现代人类中最聪明的天才,所开发使用的大脑体积,也还不足整个大脑的15%而已。老子的告诫可以使我们感悟出,我们的教育理念同样也应当重视大脑生理结构的这些重要特点,主动开发和应用大脑深层的生理功能,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我们既然知道了大脑皮层这个薄(泊),它的面积、体积有限,那么我们在运用好它的同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大脑质层这个“厚”上面和“实”上面,放在大脑质层的开发运用上面。这个教育理念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居其厚”、“居其实”,而不要“居其泊”、“居其华”,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慧识得到充分的开发。

然而,现在我们并没有解读好老子的理念,老子的理论我们并没有完全将她运用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只是局限在大脑皮层的开发上,把我们的眼光局限在后天的智识为用。这一点,与圣贤老子揭示的生命科学真理相去甚远,那么我们就得运用好古代所形成的、我们所阐释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来将这个“厚”、这个“实”牢牢地把握住。“居其厚”、“居其实”,而不“居其泊”、“居其华”,将这个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运用到我们自身的开发,运用到我们整个家庭成员大脑质层的慧性开发。

老子还指出:“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首也。”在人类意识中,处于前端的、浅表的智识,虽然直接指挥着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具有其必不可少的功用性。但是,这个后天的智识依靠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知见,它只是道的浮华表象,只是大脑整体结构中浅表的一小部分。它的功能和作用,只是一种“有之以为利”的范畴,后天有为的一切,只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应用基础,是利益于人类适应生存环境,展开生命活动的应用部分;而不是实质,不是根本。

但是这一点,我们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生命理论中都没有进行详细、重要的阐释,人们还是局限在“有之以为利”的大脑皮层后天智识这个后天运用上面,而没有窥破这个表象,没有看到大脑质层的生理意义、生理作用才是生命的根本。

老子所指出的“无之以为用”才是创造力的源泉,才是生命的根本,才是正确深入发展和产生科学创造性的真实动力。先天无为范畴中的一切,才是人类正确发展最为有用的范畴和能量之所在。我们透过大脑皮层的“泊”和“华”,抓住大脑质层的“厚”和“实”,透过“有之以为利”,抓住“无之以为用”,那才是最科学的教育理念,才是人类最为有用的范畴。“无之以为用”,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没有掌握的那个“无”,没有进入那个境界当中的无中妙有,那才是最为有用的部分。

我们的教育理念,如果只是单纯地注重于对大脑浅表虚华、皮层智识系统的开发应用,丢弃甚至扼杀对大脑质层慧识系统的开发应用,那么就必然是一种愚智型的教育观念。因为只是注重了“道之华”智识的泊(薄),而不是注重道之慧识的厚和实,也就是“愚之首”的教育理念,就是教人看似聪明实质却愚昧的方案。这种教育方案,也说明制定者这个“首”自己本身也是愚昧型的智识用事,没有依照人的生理功能、生理现象来制定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案。

我们的老子是一位天才的教育家,他洞彻隐显,通于大道,捕捉宇宙的真理,透析生命的奥秘。他居于○,用于一,居无御有地观察整个世界,为我们所制定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至简至易,却又精深无比。

“上善治水”四个字的教育理念,就是统摄世间万事万物“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教育理念,就是运用德一进行慧与智双向同步教育的理念,就是运用德一驾驭大脑皮层和质层生理功能同步开发和应用的教育理念,就是德慧智三位一体、三生万物中气为和型的教育理念,就是培育整个民族进入大智大慧、并且具有既丰富又稳定的科学创造能力的教育理念。我们从《老子·德道经》对我们的启迪中,从水结晶的科学试验验证中,都不难发现:德善的语言文字创造善美的社会,慧智的语言文字造就慧智的心灵头脑,丑恶的语言文字导致丑陋的社会环境。只有上善治水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论,才是最为美善的教育理念,才能够符合宇宙大道的基本法则,才能使人类的心灵美好,才能使人类具有上善型的智慧,才能构建和谐的德治社会,才能建设和谐自然的生态大环境。从而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此步入良性健康发展的正确之路。

我国愚智型教育始于“大全出而经说亡,八股行而古学弃”的明朝。几百年以来,整个民族深受愚智型教育的祸害,人们的慧性和科学创造力被人为地扼杀在急功近利式的、僵化毫无生气的八股愚智教育的囚笼之中。这种愚智型的教育模式,延绵至今仍然阴魂不散,在教育领域反而似乎愈演愈烈。

自从在教育中注入“利”字以后,见私利而忘道义,迷财利而丧德气。教育理念不仅八股僵化,深陷于数理化“高升学率”的枯井之中,而且还散发着令人呕心的铜臭之味。学生反成了学校和家长们追名逐利的工具,他们的慧性被无情地扼杀,心身被过重的负荷所摧残,学生成了社会功利的牺牲品,我们教育理念实际上已经从“愚智型教育”下滑成为“愚昧型教育”。这些现象祸国殃民,我们绝不能熟视无睹。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错误的教育理念,必然导致文化灵魂的失魂落魄,民族的健康发展也就必然在浮华的表象之中失去生机与活力,科学创造力也必将在愚昧型的教育理念中枯萎,民族的复兴也就遥遥无期,可望而不可及。我们过度地陶醉于经济快速增长的表象之中,不明失去文化的“利”,并不能产生长久稳定的“益”。我们常说“利益”,其实并没有将这个“利益”拆开来分析和鉴别。的确失去了文化这个“利”,是不能够产生长久的“益”的,那只是短期的“利”、短期的“益”而已。逐于利则陷于弊,陷于利则败于无益。将教育误导于“利”的陷井,整个民族发展长远之益,终将成为这种“利”的殉葬品。

当今,由于社会离道失德过久,道德信仰和信念迷失的时间较长,青年人、成年人在失于道德教化的强大社会外因作用力之下,人们的“天下为私”型世界观已经形成并且没有止境,它们还共聚一体成为强劲的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改变它既需要强大的社会整体动能,也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最终改变这种现状。

教育是民族的生机,“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在当前社会大外因作用力的形势中,我们只能顺应民众的唯利之心,抓住下一代的道德心灵教育和智慧双运开发教育,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浇灌民族的希望之根,将希望寄托于对下一代和下几代的正确教育之中。

因为经典诵读是一种最简单、最方便,又行之有效的“上善治水”的教育方法,以善水浇灌心身,水善则利万物而有静。既能开启孩子们的慧智,又能够利益父母和每个家庭对子女成龙成凤的期盼。抓住人们对“有之以为利”的迷恋,授以“无之以为用”的方法,促成正确利益的高效获得,也就必然能够得到广大家庭以及学校的响应和应用。

所以,我们对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理念,要高度重视,详阐其理,细述其法,使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普适性、科学性、利益性,能够人人熟悉详知,并且乐于接受,信受奉行,自愿实践;利益信受者,利益家庭,利益学校,利益社会。使整个社会都主动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积极培养具有竟争能力的慧智型的后代;从而使经典诵读能够全面持久地展开,健康地发展起来。道德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道德也就必然会在民心之中悄然复兴,从而共同迎接道德的复兴、民族的复兴以及德治型和谐社会的到来。

第一节 明理知法选经典

我国在民间开展的经典诵读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虽然在全国各地基本兴起,创下了无量的功德,使无数的儿童和青少年获得了丰硕的利益。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早期的经典诵读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据调查,近年来“跟我读”这一简单的教育方法,已经发展到了瓶颈区的状态。各个经典诵读试验点,都在积极探索和寻觅经典诵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社会急需更具有生命力的经典诵读理论和方法,需要补充新鲜的血液提升生命活力,经典诵读需要注入新的能量,从而焕发新的生机。

我们长期以来运用经典、实践经典,经过近二十年集体“修之身,其德乃真”内修外证的努力,按照众师的指点和引领,并且经过数年的试点积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论和方法系统,此时应时而出,就是正当其时。我们有信心将全国的经典诵读,在一元四素方法论和德慧智三位一体的基础上,推向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和发展的高潮时期。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关键是明经识典。依据上善治水的原则,准确无误地选经择典,使经典的应用恰到好处地适用人生发展的各种不同时期,适应于人体内环境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适应无为慧识与有为智识的需求。选经择典就如同中医开方一样,必需要辨证施治,用药对方,君臣佐使配伍得当,各尽其用。

但是,我们研究市场以后,满眼所看到的却并不乐观,社会上的经典诵读已经滑入了商业图利的歧途之中。非经非典的读物充斥于经典诵读领域,不具备上善属性和能量的读物摆满了书架籍柜,“经”与“书”的概念混淆杂呈。“经典”之多,涉及之广,使人目不暇接,甚至将唐诗宋词都作为“经典”罗列于市,使家长们和老师们在选经择典中无所适从,无法抉择。另一方面,大量经典诵读宣传者推出的诵读方法过于简朴,对于经和书的选择在推广和介绍中杂乱无章,没有主次分别。所以,社会中许多的现象都急需运用老子“上善治水”的教学原则进行全面规范。

我们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理念,是以《老子·德道经》和《易经》为前提和基础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依据《黄帝内经》对人体生命的深刻阐述,并且结合现代医学和科学研究的成果,联系经典内在能量的强弱和上善属性,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形成既符合经典一元德道能量品格性,又与生命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一套德慧智经典诵读理论和方法。

老子“上善治水”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论,是我们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总纲。在经典教材的选取中,我们本着“贵精不贵多、重实用不重浮华”的原则进行主次轻重的分类和选择。我们依据人生六阶段发展时期不同的内在生理特点,确定经典的选取。首重经典的能量性,考察经典是否具备纵揽无为与有为、先天与后天、慧性与智性,对心灵与大脑的慧识与智识是否具备同步启迪的作用,对科学创造力是否具备源泉式营养作用进行选择。

因此,我们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牢牢确立以《老子·德道经》这部万经之王、百科全书、总揽宇宙阴阳的巨著,作为我们德慧智经典诵读的首选读物,终生诵读。而且,我们同时倡导:

运用万经之王的《老子·德道经》,培养道德品格与心灵,开发慧智双运型头脑;

运用五经之首的《周易》培养天人合一思维观,启迪符合自然规律的聪明才智;

运用修齐治平的《大学》《中庸》《论语》精神,塑造儒者风范,培养爱国爱民的贤才;

运用医典之祖的《黄帝内经》,继承发扬传统医学,确立正确的生命观,造就生命科学人才。

以这六种“经”与“书”共同构成经典诵读系列教材。在人生六阶段中,各按轻重缓急和人生发展六阶段的生理特点,分别投入使用。

例如,在胎婴养虚至幼儿养性两大生命发展阶段中,六岁之前只选用“二经一书”使用,这就是《老子·德道经》、《易经》和《大学》。三岁之前以经为主,四岁以后加入“四书”中的《大学》,为同步提升智力奠基。六岁时加入《中庸》和《论语》使孩子在八岁这一先天向后天转换时间之前,在先天慧识中渗透和吸收入世治世的精神营养。

由于人的生命发展周期逢七则变,特别是先天向后天的变化与转化是一种基本规律,所以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教材应当循时而合理使用。

在人生的胎婴养虚阶段,特别要注意坚持运用《老子·德道经》的诵读,因为胎婴全过程都是孩子的先天无为阶段,胎婴时期是人的道性混沌期,是从无至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当胎儿在子宫内发育至七个月将满之时,就是一个在先天中生发后天、后天意识系统的生理组织开始萌发生成的关键转换时机。此时的这个后天的“7”数之月,也就正好二进制中的“111”,是“三生万物”的又一个起始,表现在胎儿发育中,就是胎儿的后天意识系统“从无到有”的起始点。这一特点,在医学的胎儿发育观察中已经获得验证。

如果人们在怀孕前就早已经高度重视经典诵读,或者一进入早孕期就及时把握住经典诵读,特别是对《老子·德道经》这一类,能够称得上是“经”的、强能量的上善书籍进行诵读。那么“上善治水”的作用将会极为强大,道光德能的“浴得一以盈”将会使胎儿在第一个“0--7”数(111)的三生万物过程中,获得完美的发育和成长,充分发挥出“先天中补先天最易”和“先天中育后天最全”的双重功效。其实,运用上善治水的方法,进行“先天中补先天最易”和“先天中育后天最全”的机遇,充满在孩子胎儿时期和0—7岁的全过程之中。在孩子的这些人生发展期中,都是先天无为状态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只是在胎儿时期,是生命的“先天中的先天”时期,而出生以后,则是“后天中的先天”状态。所以在胎儿期中,这种方法的效果就会更为明显和强大,我们所有的孕妇都不可坐失良机,错过培育孩子的最佳时期。

孕期七个月时,是胎儿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的“三生万物”规律的转折点和起始点。为人父母者,必须重视和抓住胎儿大脑中后天意识开始萌生的这一关键时期。“天德养神,地谷养形”这是《黄帝内经》所揭示的生命奥秘。人的性命需要双重营养,而并不仅仅是通过口腔的进食就可以获得全部营养。我们现在的社会教育,完全只注重于从嘴巴摄取所有的营养,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我们必须注意,我们的性和命需要双重的营养。

所以,当胎儿发育至七个月时,我们不应当单纯只是注意孕妇吃好、喝好的有形营养,更重要的是运用“上善治水”的方法,用丰富的道光德能,使胎儿“浴得一以盈。”用丰富的道光德能的能量,主动给胎儿提供和喂养上善的德能;运用德的充沛能量,营养即将开始生成和发育的识神系统,也就是后天意识系统的生成和发育,这就是天德养神的最佳时期。

我们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是在全面掌握这些生命的机理以后确定的教育方案。所以在教学安排上,依据胎儿发育的生理契机,安排经典诵读的书籍。使生命发育的“三生万物”转折阶段,及时地、恰到好处地获得“天德养精神”的能量,使胎儿在意识系统萌生发芽之时就及时地获得最佳的、最全面的丰富的精神营养。

《易经》是一部揭示宇宙自然根本规律,通达有为和无为、先天和后天,将天地自然和社会万物基本规律,纳入周天可度计算的、大智慧的奇书。这部经典对人的意识系统具有极强的启迪和开发以及规范作用,是一部上善之书;所以在经典诵读的胎教中,我们全力推荐在胎儿发育至七个月以后时,在第七个月的下旬,孕妇和准爸爸应当及时地将对《易经》的诵读,加入到“上善治水”的胎教课程之中。在继续坚持诵读《老子·德道经》的同时,加入《易经》的诵读内容,从而通过“上善治水”的方法论,在胎儿即将开始发育、产生后天意识系统之时,及时地给胎儿提供最具有大智慧能量的意识系统发育急需的营养。

在胎儿发育至第七个月的下旬时,将《德道经》与《周易》双经合一地同步诵读给胎儿聆听。上善治水,将培育“道德慧心”与“慧智型大脑”结合成一体,及时提供精神营养。使胎儿后天意识在刚萌生的那一刻,就准确而及时地沐浴在《周易》对宇宙天道规律的揭示和慧智合一进行计算的“上善之水”中。使胎儿意识系统的发育过程植入宇宙规律、天地自然规律、万物先天与后天的变化规律等全息信息,以及必须运用无为与有为相结合,才能准确地进行计算的慧与智的能量和信息。充分发挥出“先天中补先天最易”和“先天中育后天最全”的双重功效。

依据《易经》之理论,人的生命在出生的那一时刻,由于受到地球沿天体周天运转的轨迹位置的影响和制约,如果不抢在孩子出生之前,将生命所携带的五行元素和先天五德品格成份和能量成份都补全补足,达到“浴得一以盈”、“抱一无离”的状态;那么在出生进入后天环境的那一刻,就必然会受到出生年月日时地球运行轨迹所处时空点的明显的制约,造成孩子们的五行五德不全。

所以,凡是不能主动运用“上善治水”的方法,以及虽然无意识地运用了、但是方法却不全面而出生的孩子,他们所携带的德能都不会十全十美,都不是“抱一无离”的状态。他们的五行元素木火土金水、五德能量品格仁礼信义智,都会各自都参差不齐,因为在胎儿时期缺乏全面而且正确的胎教方法,没有把握住“先天中补先天最易”的机遇,而坐失良机。新生儿的这种先天不足,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共性现象,这种缺损与先天不足、某些成份的欠缺有关。如果不能及时地在婴儿期(0-3岁)和幼儿期(4-8岁)的人生先天时期内运用“上善治水”的方法将它们补齐、补足;那么这种五行五德的参差不齐、欠缺不足,常常会明显地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对人的性格、疾病和际遇都会产生明显的作用。

例如,阳木不足的人,仁德就比较欠缺,性格也比较刚烈暴躁,容易罹患肝病和高血压等“筋”一类的疾病(因为肝主筋,血管属筋)。由于肝缺乏先天阳木的能量制约后天阴木的能量,所以容易形成抗上压下的脾气性格,自我克制力较差,那么人际关系也就不佳,人生际遇也就常常难以顺利。

生命所携带的先天阳五行五德能量的不足,必然导致后天阴五行能量和品格的无制约性形成,从而构成各种不合道德的、不好的性格和脾气,最容易沾染各种不良习气而转化成为难以克服的禀性。先天阳五行五德的不足,是促成后天阴五行五贼(怒喜思悲恐)生成的基础。如果不及时地在人生道治的胎婴时期和德治的幼儿时期,将阳五行五德的品格和能量培补充足,不留任何欠缺。放任自流、任其自然地发展,那么阴五行也就必然乘势发展,不良的先天禀性的不足即会充分释放和扩大,而后天不良的习性也就在无制约中明显地形成。

这些现象,其实我们在观察社会上9-15岁少年期孩子们的表现中,已经不难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例如,我曾看到过一则报导,几个少年将一个讨饭寻亲的妇女摧残致死,用高粱和木棍戳穿妇女的阴道,致使这位妇女大出血,大人们也不进行救治而死亡。这种丧尽天良的恶行,实际上充分反应出这些孩子们既先天德性不足,也后天德行欠缺,没有任何的道德教化,才使他们在这么小小的年龄,就犯下如此惨不忍睹、摧残致死人命的罪行。

因为,这一年龄时期的生命是一个人生的“无为”向“有为”、“先天”向“后天”全面转折的时期。生命“先天”五行五德的不足,没有进行“先天不足后天补”,没及时地进行修补,错过了在后天环境中培补先天内环境中的“先天”的时机。因此,在此“转折”时期内,父母、家庭、学校、社会的众多不良现象,将全面迅速地污染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他们自己体内既无坚实的先天五德品格和能量基础,后天意识系统又尚未全面正确地确立起来,那么五行五德的缺陷必将招致五阴五贼的充分表现和发展。“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在这类孩子身上也就典型地表现出来。

人的一生中,成长到女子十四岁、男子十六岁,也就度过了转折期而全面进入后天有为的生命时期。进入人生的有为后天这一时期以后,若再觉悟到自己先天的不足与缺陷,想再进行“上善治水”进行修补时,由于心身已经完全处于后天有为的环境中,而且体内的各种先天能量储备已经进入开启库储,全面消耗的人生阶段。此时再运用上善治水进行修补,也就是一种边消耗边培补的过程,稍不重视和懈怠,就必然是入不敷出,只能继续调用储备。这种边消耗边培补的流程,常常因为许多人的后天意识障碍作用力极为强大,而效果甚微。

因此要想培补至五德圆满,颇为不易,需要极大的努力和较长的时间以及正确的系统方法才能达成目的。所以进入少年期的16岁以后,再来抓后天中培补先天,其效果也就远远不及于在胎婴时期、幼儿时期,不及于在先天无为而治的人生阶段中进行全面培补,或者在少年时期的人生转折时代进行培补。

所以,祖先们曾经指出:“先天中补先天最易”和“先天中育后天最全”。上善治水,人的肾水能量是先天之本;以上善治此水,整个内五行也就提纲挈领地全面带动了。在生命的内五行之中,我们的肾主水,肾气为先天能量。在先天状态或者生命环境中培补先天肾气,则易于五行相生而补齐五行五德。因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诞生水,抓住先天来赔补后天,抓住水来赔补其他四行、四德,也就比较容易。即使我们处在成年期和老年期,也是要遵循这个规律性。

例如金丹学说中,就强调必须在“真意”的前提下,才能出现真实的“中气以为和”而真汞真铅会合。这个“真意”,就是指意识系统的先天无为状态。意识的先天无为状态对于八岁之前的孩子而言,是轻而易举之事,并不是像成人那样困难;但对于成人而言,要想轻松进入真意状态,却是难上加难。因为后天意识像一堵厚厚的壁垒挡在真意的前面,必须长期坚持运用上善治水的方法,才可望达成心愿和目标。所以,作为成年人我们自己没有品尝到真意的滋味,就不要轻易地否定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真意状态。主动去符合这一心理规律、心理状态,培养孩子们的先天,在先天中去造就孩子们的五行、五德,就至关重要。

老子以他的大智慧,指出:“上善治水”。“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肾水为人的先天之本,因其无法用后天方法置换,故在先天中补此先天则最易。竹破还需用竹补,先天真元用先天。人类生命的先天阶段,最纯的先天环境是胎儿时期,次之则是婴儿时期,再次则是幼儿时期(4-8岁)。当八岁乳牙换过以后,则已经明显地进入后天阶段,在少年时期完成整个转换过程。

因此,胎婴养虚、幼儿养性阶段,也就是人生最关键的修补阳五行、五德品格和五德能量,使其复归于德一状态,同时清理涤除阴五行阴五贼生成土壤和环境的阶段。为人父母者切不可轻易错过孩子这一最佳的可塑期,越早越好,在胎婴期和幼儿期最佳,可修补性最强。当然,胎婴期更胜于幼儿期。

鉴于生命发展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特性的原因,特别是生命的发展分为先天无为期、转折期与后天有为期三个大的时间阶段。这三大人生阶段,也就是我们制定上善治水、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课程安排必须恪守的规律。违背这些性与命,精神与肉体发育成长的规律性,仅凭想当然的后天意识制定经典诵读教案,也就必然缺乏符合生理发育成长的科学性,难以真实实现运用经典诵读,开启慧智头脑,培育圣贤心灵,弘扬道德文化,实现民族复兴的目的。

所以,在孩子们还处于先天发育阶段,在这一年龄时间段之内,我们不主张将不具备“经”的能量级和内容的书过多地、过早地强加给孩子们诵读。特别是在七岁之前,我们依据“老子通于大道(先天),孔子精于常道(后天)”这一历史的共识,从孔子的儒学中,只选取了四书中的《大学》一篇,作为后天基础读物,在孩子发育至四岁时加入诵读教材中,从而配合《老子·德道经》和《易经》的诵读。

这种教程的安排,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孩子们有限的、宝贵的、失而不可再得的先天无为生命期。让孩子们在八岁之前的无为先天时期,充分得到《老子·德道经》和《易经》上善之水对孩子们先天系统的洗礼,实现和达到“浴得一以盈”状态。使孩子们远离先天不足,顺利在八岁乳牙更换前,完成对先天五行五德不足和欠缺的调节、补充、校正的全过程。使孩子们从容地、没有遗憾地步入人生先天与后天的转换期少年时期(9-15岁),在后天意识系统中建立起健康正确的人生观,牢固地确立起道德信仰,从而以道德自律,确保健康成长。

其它几个人生阶段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我们将在分期分类时再讨论。这里就不再展开。请大家注意举一反三地进行理性思悟。

第二节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我们的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是:“德慧智”三个字。经典诵读教材以两经一书为主,这就是《老子·德道经》、《易经》、《大学》。在此基础上,配以辅助教材和其它具有上善属性的经典。

我们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口号,是:“与老子同在!与孔子同在!与道德同在!起心动念时刻相应,不离道德!”

“德慧智”三个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德,是指道德品格与道德能量,超越宗教观念的全民道德信仰、道德信念。我们通过回顾历史,分析中外,结合科研成果,已经不难十分清晰地明白:生命双重结构的精神系统,最好的精神食粮就是道德!

上善治水,唯有道德才是真正的上善能量。上善的道德能量,既是科学创造力的源泉与动力,又是生命慧识和智识的最佳营养。只有道德,才是高质量培育、滋养慧识生成和迸发科学创造力的上善能量。

德的品格性形成和德性能量的充分获得,是精神系统获得圆满发育成长的基础,是慧识与智识同步开发提升的前提和根本,是科学创造力产生的源泉。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理念,始终运用旋极图的“象”、老子“三生万物”的“数”和老子“中气以为和”、“执一以为天下牧”的“理”,运用双经一书中丰富的能量(气),组成完美的“象、數、理、氣”四元素,在《老子·德道經》一元的引領之下,作为理论和方法的总纲。用這個一元四素方法论,整体把握教学和进行教育运作,指导教育实施的全过程。

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具有丰富科学创造力的道德栋梁之材,为在中国本土培养世界级科学名流奠基,为迎接中国式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出现而努力!

——未完待续 本课思考题:

1、请您概括一下“上善治水”的教育理念是什么?谈谈您的认识?(六个排比句)

2、人类的慧识与智识分别对应的人类大脑生理功能区是什么部分?从对应的生理功能区来理解慧识与智识哪个更重要?他们的司职有什么不同?

3、现代教育已经是“愚昧型教育”,从您身边的事例谈谈您的认识。您的德慧智型的家庭教育是否已经展开?

4、社会上已经存在的经典诵读的现状目前怎么样?我们经典诵读的“经典”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5、“人的生命发展周期逢七则变”如何理解?

6、在胎婴养虚至幼儿养性两大生命发展阶段中如何安排诵读经典,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在这两个阶段不不主张将不具备“经”的能量级和内容的书过多地、过早地强加给孩子们诵读?

篇3:德慧智经典诵读

一、“德慧智经典”朗读的概念界定

在理念上, “德慧智经典”诵读是通过对传统文化与道德经典的诵读, 使生命与灵魂得到最深层的精华。对小学生来讲, 更能够从小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思想, 为日后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德”:可理解为道德的能量性与品格性, 是能够凌驾于宗教信仰之上的道德理念与信仰。“德”兼具能量性与品格性, 是人生活中不可获取的营养思维, 是人精神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慧”:指的是慧识与思识, 是一种潜在的思维灵感与意识, 是人本性的一种流露, 生成与人思想的深层。

“智”:是人生活中对新知识、新事物的积累, 这种意识在人的大脑皮层活动。

“德慧智”是完整统一的系统, 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其中“德”的作用最为明显, 是“德慧智”的根本。德性的修养是养神、养心的过程, 能够保证心脑的通畅, 在此基础上, 活跃慧识, 从而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创造力非凡的人才。

二、“德慧智经典”诵读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一) 有助于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识字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 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我国, 识字教学已有悠久历史, 从几千年前的“蒙童识字”开始, 识字启蒙教学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资源与财富。中国古代, 儿童大约利用一年的时间, 背诵《千字文》《三字经》与《弟子规》, 在这一过程中, 儿童能熟识2000以上的文字, 相当于现代小学阶段掌握的汉字总量。诵读经典对儿童识字的作用可见一斑。

(二) 促进了学生智力的提高

通过“德慧智经典诵读”, 不但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记忆力的提高, 还锻炼了小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与注意力, 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坚持对经典的诵读,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医学研究证明:13岁左右是学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对此, 教学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从而提升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要将诵读的习惯保持下去,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思维、表达、记忆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三) 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现阶段的语文教材, 更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教学体验的方式, 让学生实现自我与人生的感悟。而古代的经典是人文精神的核心, 每一篇经典文章都是一次经典人文思想的研习, 通过诵读, 更是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如何将“德慧智经典”诵读作用发挥极致

(一) 将书画与经典诵读结合发展

我国自古以来, 就是诗书画同步发展。唐朝时期, 诗书画已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 并且联系紧密、相互渗透。为了加深学生对经典的理解, 应该将诗书画有效地结合。对于一些景色描写的诗篇, 可以注重学科间的相互融合, 将经典诗篇中的画面、色彩与意境美巧妙融为一体, 从而达到对经典更深的了解, 形成更好的效果。例如, 在经典古诗《绝句》教学中, 教师安排学生通读诗篇, 从而探寻诗中提及的一些景物、色彩, 然后再让学生们动手勾画出自己心中的景象。这种语文与美术结合的教学方式, 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注重音乐与经典诵读的结合

一些古代经典文章, 对语言的凝练程度很高, 作者一般都具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识, 使创作出的经典诗文具有语感上的音律美。这一点表现最明显的是唐宋经典诗词, 尤其在语言上更有韵律, 更为讲究对仗、押韵, 词语间无不体现出音乐之美。在诵读的过程中, 音调铿锵、和谐, 教师可注重对学生节奏的指导, 可以利用音乐配合吟唱, 慷慨激昂, 抑扬顿挫, 使传统语文的学习更具一番风味。

(三) 将表演手段融入其中

我国经典诗文有着悠久的历史, 并且在历史上留下了十分璀璨的一笔。无论是汉赋唐诗, 还是宋词元曲, 都彰显着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神, 隐含着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品格。行文潇洒, 句句珠玑, 例如, 《论文》《老子》。每篇经典中都可以找寻到人生的道理。在课堂诵读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类似经典经典, 按照其内容, 改编为小品、相声, 或者舞台剧等表演形式。在学生真实体验的同时, 感悟经典中的道理与情感, 并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总之,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对我国传统优秀思想与精神的教育。使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 对古代经典中的道德、智慧形成更深刻的感悟。让学生在诵读德慧智经典的同时, 感受中国经典别样的韵味, 在经典深远教育意识的影响下, 健康成长。

摘要:一个民族的经典是其存在的根源, 也是本民族文化的奇艺瑰宝, 记载并传承着文化发展的优秀基因, 是促进文明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更是对后世的启迪与教诲。因此, 我们应该对圣贤保留下来的经典诵读侵润, 以此来实现心灵的启迪, 感悟生命中的意义。而对经典的感悟应从学生抓起, 在小学阶段就要培养学生诵读“德慧智经典”的兴趣与能力, 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民族,经典,思想,诵读

参考文献

[1]刘冬梅.浅谈“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新课程.教师, 2011 (12) .

篇4:德慧智经典诵读

关键词:民族 经典 思想 诵读

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都在经典中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在学习与诵读的过程中能够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将自身心灵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并且提升文学的素养,通过文化的熏陶,将自己培养成为真正的文化塑造者。在这一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朗诵“德慧智经典”为主要方式,不但培养学生的语文读写技能,而且在塑造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堂的同时,对学生的未来给予启示。

一、“德慧智经典”朗读的概念界定

在理念上,“德慧智经典”诵读是通过对传统文化与道德经典的诵读,使生命与灵魂得到最深层的精华。对小学生来讲,更能够从小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思想,为日后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德”:可理解为道德的能量性与品格性,是能够凌驾于宗教信仰之上的道德理念与信仰。“德”兼具能量性与品格性,是人生活中不可获取的营养思维,是人精神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慧”:指的是慧识与思识,是一种潜在的思维灵感与意识,是人本性的一种流露,生成与人思想的深层。

“智”:是人生活中对新知识、新事物的积累,这种意识在人的大脑皮层活动。

“德慧智”是完整统一的系统,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其中“德”的作用最为明显,是“德慧智”的根本。德性的修养是养神、养心的过程,能够保证心脑的通畅,在此基础上,活跃慧识,从而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创造力非凡的人才。

二、“德慧智经典”诵读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识字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我国,识字教学已有悠久历史,从几千年前的“蒙童识字”开始,识字启蒙教学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资源与财富。中国古代,儿童大约利用一年的时间,背诵《千字文》《三字经》与《弟子规》,在这一过程中,儿童能熟识2000以上的文字,相当于现代小学阶段掌握的汉字总量。诵读经典对儿童识字的作用可见一斑。

(二)促进了学生智力的提高

通过“德慧智经典诵读”,不但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记忆力的提高,还锻炼了小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与注意力,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坚持对经典的诵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医学研究证明:13岁左右是学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对此,教学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从而提升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将诵读的习惯保持下去,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表达、记忆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三)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现阶段的语文教材,更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实现自我与人生的感悟。而古代的经典是人文精神的核心,每一篇经典文章都是一次经典人文思想的研习,通过诵读,更是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如何将“德慧智经典”诵读作用发挥极致

(一)将书画与经典诵读结合发展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诗书画同步发展。唐朝时期,诗书画已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并且联系紧密、相互渗透。为了加深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应该将诗书画有效地结合。对于一些景色描写的诗篇,可以注重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将经典诗篇中的画面、色彩与意境美巧妙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对经典更深的了解,形成更好的效果。例如,在经典古诗《绝句》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通读诗篇,从而探寻诗中提及的一些景物、色彩,然后再让学生们动手勾画出自己心中的景象。这种语文与美术结合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音乐与经典诵读的结合

一些古代经典文章,对语言的凝练程度很高,作者一般都具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识,使创作出的经典诗文具有语感上的音律美。这一点表现最明显的是唐宋经典诗词,尤其在语言上更有韵律,更为讲究对仗、押韵,词语间无不体现出音乐之美。在诵读的过程中,音调铿锵、和谐,教师可注重对学生节奏的指导,可以利用音乐配合吟唱,慷慨激昂,抑扬顿挫,使传统语文的学习更具一番风味。

(三)将表演手段融入其中

我国经典诗文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历史上留下了十分璀璨的一笔。无论是汉赋唐诗,还是宋词元曲,都彰显着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神,隐含着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品格。行文潇洒,句句珠玑,例如,《论文》《老子》。每篇经典中都可以找寻到人生的道理。在课堂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类似经典经典,按照其内容,改编为小品、相声,或者舞台剧等表演形式。在学生真实体验的同时,感悟经典中的道理与情感,并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总之,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对我国传统优秀思想与精神的教育。使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对古代经典中的道德、智慧形成更深刻的感悟。让学生在诵读德慧智经典的同时,感受中国经典别样的韵味,在经典深远教育意识的影响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冬梅.浅谈“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新课程.教师,2011(12).

[2]高定荣.倡导经典诵读 提高道德品质[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3).

篇5:德慧智经典诵读

毕节市第四实验高中 张晓曦

2013年11月,德慧智教育理念第一次走进了毕节,走进了毕节市第四实验高中,走进了我所担任班主任的高一(4)班。高一(4)班共有65名同学,大多数同学都来自农村,比较内向,而来自城区的同学则比较调皮,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并不是非常严谨。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所接触的知识越来越难,许多同学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厌学。

我校实施德慧智教学的第一项举措就是在老师和学生中间提倡《德道经》的经典诵读,《德道经》是一部富有上善道德能量品格的国学根文化经典。我校通过经典听诵、跟诵、读诵、背诵,让学生从早上入园到下午放学回家的全过程,全部身心都沐浴在道德文化经典的滋养、陶冶之中,从而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成果。而来自中国下一代教育文化基金的周复根、武玉清和王婉婉老师利用每天下午放学时间为我们老师讲解德慧智教育中的精髓。还带领老师们做了养身的梅花韵拍操。除此之外,我校政教处将原来课间的20分钟延长为30分钟,利用这一时间,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经典诵读。

在这些举措之后,我想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改变。首先,从老师来说,曾经,我认为传统文化代表着复古和不和适宜,因此,心中多少有些排斥,但是人生教育道德始。胎婴养虚、幼儿养性才是人类教育的关键所在,是教育的黄金时期,我不禁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老祖宗的东西是孕育了五千年的文化和文明的精髓,五千年的文明从未断过,到我们这一代怎能让其丢失呢?所以,作为我自己,首先从思想上已经改变了以往的错误观念,私底下,我认真回味几位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播放的视频以及和我们分享的养身之道,这些传统文化确实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看了“水的结晶”这一视频之后,我觉得,世间的万事万物,只有你对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感恩的态度,他们才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回报自己。从学生来说,本班学生一直对诵读的态度都比较消极,究其原因,其一可能是因为班主任对他们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到位,其二,我班虽然制定了严格的诵读计划,但是老师不在的时候学生还是将诵读计划流于了形式。

综合以上这半年多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在下一学年中,我做了如下的计划。第一,在经过半个学期的诵读之后,学生对《德道经》已经非常熟悉,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背诵八十一章。第二,利用每周一的班会课,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做梅花韵拍操和太极正能量操。第三,每天晚自习前15分钟,用多媒体播放《德道经》音频。

我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我们国家的和平崛起,民族文化的振兴,为人类早日回归道德而贡献力量,今后我们要把道德的复兴当做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好好学习熊先生的《国学经典导读》,把它当做整个德慧智教育的基础和理论依据,在实际推广教学中,以便很好地将德慧智教育理论方法,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和实施。

篇6:德慧智品格教育示范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深入领会“百善孝为先”。

2.让学生理解本课学习的内容,并学以致用。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懂得并且在生活中能够做到理解感恩父母,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恭敬礼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

(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课前诵读

1.诵读前身心准备(播放轻音乐)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1、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三次)

(3)心理调节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

(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2.诵读经典

让我们一起怀着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双一章各一遍。

三、新课导入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问卷调查,要如实的回答,因为你们的心告诉你们,诚实是一种美德。

知道父母生日的同学请举手。你为父母洗衣做饭过吗? 你有大声和父母吵闹过吗? 你有让父母伤心过吗?

同学们都非常诚实,但是我要告诉你们,父母从来都不会忘记我们的生日,因为母亲十月怀胎生下孩子,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一直到背上书包,父母对你们的牵挂和愛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你们。你为父母洗衣、做饭,也许父母觉着非常欣慰、很开心,但是我们有些同学却觉着父母为自己做事是天经地义,自己的任务就是读书,这个我们要反思一下。

好了,至于大声和父母的争辩和争吵呢,我相信你们都有过。因为的确,我们都会和父母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和代沟,都反抗过,都觉着父母比较唠叨,甚至想离开家,挣脱父母的束缚,有过这些想法没有?

生:有

师:但是父母不可能永远陪伴着我们,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件事不能等,那就是——尽孝。

有个《爱的故事》:几只猎豹追捕一只母鹿和两个鹿宝宝,以母鹿的奔跑速度完全 可以逃掉这场杀戮,但是她为了让两个宝宝能安全逃跑,无畏地站着,眼眺孩子逃向远方,即使下一秒她即将被撕成碎片。母爱,从来无言!

当我们看到这里,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

这是一尊雕塑,同学们看一下,表现的是什么?地震、母亲抱着孩子的姿势。母亲是什么姿势?弯曲的,而她的身下,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这是在汶川地震里面的真实的情景。发现的时候,三个月大的婴儿毫发无伤,还正在吮吸着母亲的乳头,然而这个母亲却离开了世界,她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她用了这个跪拜的姿势,保持着直到失去生命„„

可以看着这幅图片静心的感受一下,感受母亲的愛。(播放韩红的歌《天亮了》)我看到有的同学眼角里留下了泪水,因为天地间最让人感动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愛,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有没有想到,小的时候爸爸妈妈陪伴着你,在你生病的时候是谁照顾你,在你不开心的时候是谁在安慰你?当我们在看这些画面的时候,我们想起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你的心里是否想起那位最爱我的人和最应该感激的人是谁?

(播放录音《孝心无价》:„„“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亿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还健在。)

同学们,有父母在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我们不要以为父母会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而浑然不觉,我们对他们伤害,或者忽视了他们的这份爱。我们要用行动去表现我们的孝心。

四、新课学习

1.出示课题

《弟子规》上告诉我们应该做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节课就是《亲所好》。

好,大家一起来齐读一遍:“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2.分段理解

请同学谈谈“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的意思,教师补充。

我们这里写了《弟子不规》的内容,请大家一起读一读:“亲所好,不在意,亲所恶,偏要去;交狐朋,学古惑,恋烟酒,迷游戏;爱赌博,玩丧志,爆粗口,尚暴力;厌读书,怕学习,混光阴,坏脾气。”

其实我是想让你们一边读一边照照镜子,看一下这里面的《弟子不规》,有没有我们无意当中也中标了的。这上面的这些,我相信有些同学曾经做过,曾经走过误区,可能直到现在有些同学还在误区。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亲所恶,谨为去”。还有一些父母喜欢的事为什么我们要去做呢?其实父母是关心我们,所以父母叫我们去做的事情,也许我们现在是不能理解的,但是父母是为我们好。父母喜欢我们成绩好,我们要努力的学习,但是我们能不能为了有个高分去作假呢?不能,因为父母更希望我们诚实,如果为了好成绩而去作假弄虚,不是真孝。比如说有一个人用贪污来的钱去孝敬父母,实际上这个不叫孝敬父母,他是让父母蒙羞。所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真正的孝顺。

这些你们对照镜子以后,我希望你们好好的去反省一下,如果还有这些做法的话,赶紧去改正。因为我们说:“抬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一定要为自己修福德。

首先我们要从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开始,把自己做好了就是孝心的第一步。怎么做好呢?看这个“正”字,是由什么构成的?

五个“一”构成的,五个“一”象征仁义礼智信,如果你能够把五德修圆满了,修好了,那么你这个人正能量自然满满的。如果你哪一个德行差了、歪了,都会影响这个“正”字,不正了。

我们再来看这个“德”字,曾经老师讲过“德”字的意义,那就是一心为众人做到十种善行、四项行为准则。四项行为准则是:“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就是违背道德的事情都不要去听、去看、去做。把这个标准掌握好之后,那就会“几于道已”。我们一起来背诵《得一》。

好,我们看“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请同学们谈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这句话让我们想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些同学可能会觉着身体是我的管你什么事,我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这样对不对?

听过新闻的报道,有个中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收了手机,学生一怒之下跳 4 楼了。这个行为既是不珍惜生命、也是不孝的行为。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变化、有什么病痛,或者有什么不适,最担忧的是父母。父母常常给我们说多吃点饭、多穿点衣服、不要熬夜、不要玩手机、玩电脑„„你觉着父母是不是在担心你的身体?之前觉着很烦,怎么老是在管我,所以要记住,这些唠叨的背后满满的都是爱,都是关心。因为你们不知道后果严重,所以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知道这个以后,一定要记住珍爱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你不要觉着打架什么的不关父母的事,其实那些都是不孝的行为。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谈一谈,哪些行为伤不起?哪些行为为失德? 2.我们看一看“孝”的内涵。

小孝为养身,就是供给父母吃穿住行;

中孝为养身怡情,就是不仅要供给父母吃穿住行,而且多陪伴父母,让父母心安; 大孝为养身广集福德,就是不仅要做到以上的内容,还要引导父母修身明德,广积福德。

3.说说我们身体行孝的故事,都能为父母做哪些事? 4.“知行合一”

每天用心为父母做一件让他(她)们觉得幸福的事情; 每天修正自己的“坏毛病”,不要让父母操心;

珍惜生命,锻炼身体,修身养德,做一个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 尊道贵德,知行合一;塑造一个令父母感到自豪的你。5.作业:(1)写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反省日记;

(2)感恩行孝,从点滴小事做起!

六、感恩结束

诵读感恩词: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同学关心帮助!

上一篇:瓢虫的家园的优秀记叙文下一篇:美术鉴赏开国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