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古诗赏析

2024-04-27

摊破浣溪沙古诗赏析(精选7篇)

篇1:摊破浣溪沙古诗赏析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代

全文: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至于咏的是什么,也许是雪花,也许是柳絮,也许是以物喻人,朦朦胧胧,说不清楚。

句子开头的“林下”二字,是指像竹林七贤那样的风采。“生怜玉骨委尘沙”中的“生”,是“非常”的`意思,而“玉骨委尘沙”既可指女子之死,也指柳絮沾泥,或是雪花落地。“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点明愁字,而“归鸦”在诗歌里的意象是苍凉、萧瑟。乌鸦都在黄昏归巢,归鸦便带出了黄昏暮色的感觉。归鸦已是愁无尽,前边再加个“数”字,更显得惆怅无聊。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下片开头是一组对句,工整美丽。上句是柳絮入水化为浮萍的传说,而“半世”与“一宵”的对仗,时间上一个极长,一个极短,造成了突兀陡峭的意象;推敲起来,“半世浮萍随逝水”似乎是容若自况,“一宵冷雨葬名花”则是所咏之人。我,半生如浮萍逝水,不值一顾;你,名花国色,却毁于一宵冷雨。这种对比,如果换作大白话,就是:该死的总也不死,不该死的眨眼就挂了。

末句“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以柳絮比拟魂魄,“绕天涯”描绘出飘泊无定的意象,使情绪沉痛到了极致。

篇2:摊破浣溪沙古诗赏析

【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状物,植物花卉,桂花

【名句】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出处】

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麄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译注】

桂花花开万点,金光灿烂,桂叶层层如刀裁,像碧玉一般。

揉破黄金万点轻:形容桂花色彩的星星点点。轻:四印斋本《漱玉词》作“明”。 按上半阕末句已押“明”字,此句不应重押,应该是“轻”字是。

剪成碧玉叶层层:桂叶层层有如用碧玉载制而成。“剪成”化用唐贺知章《咏柳》诗意。

【说明】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是李清照的一首咏物词。李清照在此词中高度赞扬了桂花,首先她从桂花的颜色和形态甚至是“精神”和“风度”程面给予了肯定。然后用桂花与梅花、丁香作对比,在她的眼中梅花和丁香是远远不如桂花的。当词人从桂花香中惊醒过来,词人又反过来嗔怪桂花的无情。

【赏析】

这首词本为咏物词,可是词人咏花而意不在花。开篇两句“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写桂花及其枝叶的形与色。桂花那万点耀眼的金花,像是黄金揉破后化成的颗粒,那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也像是碧玉剪出的一样。作者紧紧抓住它的金玉之质,笔触显得深刻、自然。紧接着两句“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把桂花比喻成具有“风度精神”的晋代名士彦辅。彦辅为人“神姿朗彻”、“性冲约”、“寡嗜欲”。而桂花就像名士彦辅一样,它“大鲜明”,美得脱俗,品质高雅,是寻常花朵所不能比的。

下片以梅花和丁香来衬托桂花,言梅花雕饰太过,俗不可堪,而丁香花相互簇拥,太小家子气,唯有那桂花才是她的最爱。可是桂花真的是毫无瑕疵吗?未必,最后两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一语点破。桂花好是好,可就是香气太重,它熏醒了我千里寻人的美梦,也太过无情。

全篇读下来,我们可以看到词人内心微妙的心理变化。首先她爱桂花,爱的无法自拔,把它比作自己内心崇尚的雅士。因为如此爱桂花,眼里就容不下别的花,就说梅花、丁香的不是。可是对比过之后,她突然发现,连桂花也不完美了。桂花并没有变,变的是词人的内心情感。作者情感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词中说的很清楚,“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它熏醒了词人千里的美梦。联系作者的生平,我们可以想象到,这首词大概是词人中后期的作品,词人做的梦肯定也是夫妻相聚之梦,但不管如何,最终归结到情感的悲凉。更多有关桂花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篇3:摊破浣溪沙古诗赏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眼看着春天的花儿凋零落败, 却只能无可奈何。梁前呢喃的双飞燕, 好像是去年的旧相识又重新归来。触景添愁, 而词人只能在沾满落花的小路上, 独自徘徊怅惘。这首词通过“夕阳西下”“落花”“归来燕”几个意象, 表现了词人对春意衰退的痛惜和时光流逝不复归的惆怅, 表面上看来是惜春怀人的佳作, 但细细品读就会发现, 这首词中暗含了晏殊更深刻的生命意识。因此, 下文将从文本细读和主题诠释两个方面来解析这首《浣溪沙》。

一、对《浣溪沙》的细读

这首词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用六句话, 四十二个字, 展现了词人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揭示其对生命意识的哲学思考。上片前两句是词人生活的写照, 下片前两句是对现实情境的描写, 而正是这种生活的写照和现实情境, 引起了词人对时光不再 (夕阳西下几时回) 和人生孤寂的思考 (小园香径独徘徊) 。写一首新词, 饮一杯美酒, 生活舒适且随意, 然而, 身处在与去年一样的环境 (天气、亭台) 中, 说明时间和空间是重复的, 词人似乎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无聊的生活, 即使新词、美酒也难免变得乏味, 而就在这种生活境遇中, 只有夕阳不是去年的夕阳, 也就是说, 时间和空间可以重复, 但是只有时间一去不再来。

上片着重通过对自己生活境遇的思考, 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下片开头句“无可奈何花落去”实际上与上片的“夕阳西下几时回”是紧密相连的, 因为“夕阳西下”与“花落去”都是人无法左右的, 是超越人的意志而自然存在的, 人在自然面前只能是“无可奈何”, 这句话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来词人看到“夕阳”和“落花”, 身处在一切事物不复再来的环境中。但是, 此时, 词人仿佛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归燕, “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对“夕阳西下”和“花落去”的一个转折, 因为燕是可以再来的, 但同时, 也正是这归来燕让词人睹物思人:燕尚有旧巢可归, 去年陪伴在身边的人又在哪里呢?睹物思人之情油然而生, 如今只剩下词人独自徘徊孤寂。尽管“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语, 并非晏殊原创, 但晏殊将此语运用于词中, 与“独徘徊”形成鲜明对照, 既衬托了孤独之情, 也表达了词人愿借归来燕慰心灵之感。这首词中的韵味, 令读者回味, 耐心读之, 便能够悟出许多人生道理。孤独善感的词人在香径上独行, 苦苦寻思的是什么呢?可以说是在思念去年此时陪伴在身边的人, 由梁前燕联想到久别之人的不归, 默然怅惘, 而这人可以指昔日的情人, 亦可以指能够与自己惺惺相惜的知己;也可以说是在思考人生的真理;这也造就了这首词的多以理解, 词人的高明之处也就在这里。

从这首词的意象上来看, “词”与“酒”是新的, “天气”与“亭台”是旧时的, “夕阳”是今天的, “落花”随流水而去, “归燕”随春而来, 这些意象都是在新与旧、今与昔、去与来的对比之中的, 而正是在这对比中, 表现了词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和感悟。词人用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意象群, 景中含情, 用景语将富于深刻哲理的情语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将怀人之思与对自然生命的领悟糅合在一起, 使整首词更具艺术感染力。

二、对生命主题的思考

从上面对文本的细读中可以看到, 晏殊在这首词里除了惜春怀人外, 更多地将笔触延伸到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感悟上。对于这首词有多种理解, 有些人依据晏殊的《珠玉词》, 将这首词理解为上层贵族精神空虚时“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感慨, 因为词中每言“金玉锦绣”, 处处透露着富贵闲愁的气息, 艺术风格上也趋于雅丽工整。或许晏殊的其他词存在这样的问题, 但这首词似乎并不能简单视作士大夫对优裕享乐、生活寂寞的描写, 所谓“娴雅有情思”, 对“情思”的解释不应过于拘泥。

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1.写作时间来看, 这首词写于晏殊被贬宋州期间。仁宗天圣三年 (1025) , 晏殊三十五岁, 由于上疏论张耆不宜为枢密使, 触犯了刘太后, 第二年, 刘太后就因为他的一个小错误将其谪降到宋州。虽然他的这次被贬并没有像苏轼那样到偏远的地方挂名一个官职, 但对于一个十四岁就在朝廷担任官职的人来说, 他还是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他开始感受到人生有限、生命无常。这首词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 另一首写于此时的《浣溪沙》 (红蓼花香夹岸稠) 也是这一心态的反映。2.在晏殊的其他词中, 也时时透露出人生短促的感叹。如《渔家傲》十四首中的一首:“萦舞袖, 当筵劝我千长寿。”《浣溪沙》 (湖上西风急暮蝉) 中的“不知重会是何年”一句也表现了他对人事变化的敏锐感悟。这说明晏殊虽然身居高位, 但在他的思想中早已有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而这首词是他最好的表达。

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能给人留下深刻感悟的作品, 大都与对生命的思考和男女情感的抒发有关, 《古诗十九首》以来, 文人开始以文学的形式抒发个体的生命意识, 生命主题就成了历代文学的主线之一, 优秀的诗人或作家都非常注重在作品中表现对生命意义的思索。晏殊这首词也不例外, 同样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但是这首词又不仅仅是为表现这一主题而写这一主题, 而是将男女情感主题与生命主题结合起来, 以个人情感为基础, 来抒发对人生的感悟。以理性统摄情感, 从而将作品的内容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篇4:晏殊《浣溪沙》赏析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他少年得志,官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一生仕途顺利,享尽富贵。著有《珠玉词》,是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王灼《碧鸡漫志》说:“晏元献工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此评语较准确地概括了晏殊词的风格特色。

《浣溪沙》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词为双调,各三句,共四十二字。作者在伤春怀人的表层意象中,道出了其对宇宙、对人生、对周而复始永恒回归的世间万物的深刻体会和认识,蕴含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作品既有景,又有情,更富含哲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起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主人公斟满美酒,举杯唱饮的情景。此二句句式错综复叠,语调轻快流利,颇富闲雅雍容之气度。然而,在一样的清歌美酒,不变的亭台楼阁的表层意象下,分明有一种难以逆转的变化,有一种淡淡的消逝之感。接下来的“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使作品的主旨有了进一步地呈现。作者借助“夕阳”这个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抒发了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其中,有对美好景物的流连,有对时光流逝的惆怅,更有一种惜春叹老之情。联系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及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句,我们不难看出,词人借助“夕阳”的意象,所感所触已扩展到了整个人生,富含耐人寻味的哲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首词的出名和这一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的对句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一句的出名,又和其丰富的理性意蕴密不可分。作为宰相的晏殊,虽然少年得志,一生仕途顺利,享尽富贵,但优裕闲逸的生活加上多愁善感的个性,使他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他常抒发“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木兰花》)、“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破阵子》)这类忧思,因而景中有情、情中有思是其词作的显著特征。花落、燕归本来是很常见的自然景象,但作者一与“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联系起来,其内涵就变得宽泛多了。谢桃坊《宋词概论》认为此是“借花落春归而寓悼亡”,虽然有待于进一步确证,但词人通过伤春惜时之意暗抒怀人之情却有一定的道理。试想:去年人在,听歌饮酒,何等欢愉?今日景象如旧,人却杳然,怎能不黯然销魂,触目伤神?“花落去”可以是指芳春的匆匆归去,但又何尝不是惋惜美好生活的消逝?“燕归来”固然可看作燕子寻觅旧巢的实际景象,但又可以理解为故地陈迹所引起的依稀之感。此两句借物传意,融情于景,情中含思,思之甚广!花落燕归之中,寄蕴着花落事已去,燕归人未归的深沉慨叹。其实,人生的盛衰沉浮,生死聚散,不也如同花开花落?抚昔怀旧,前尘往事,岂非如梦如幻?飘逝无回,去者何其无情;残踪剩影,朦胧仿佛,遗存者又令人感慨万分!虽含愁思,但哀而不伤,感情基调雍容和缓。试比较“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等宋词婉约派名句,顿觉此作语言风格雅致,更具富贵气象,更有解脱之气度。借平常之景而抒不尽之意,感慨遥深,风流蕴藉,以景而立,以情而胜,以理而深。

“小园香径独徘徊”,落英缤纷,残红满径,孤身只影,踌躇徘徊。思时光之迫促,叹生命之有限。一个既优雅睿智又多愁善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既无“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的奇幻张扬,也无“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刘克庄《卜算子》)的精细描摹。以“香径”反衬“落花”,以“小园”照应“燕归”,含蓄凝练,韵味悠长。无香艳之语,不见雕琢之迹,却自然媚婉,笔姿摇曳,情韵动人。

(王海兰 甘肃省渭源县第一中学 748200)

篇5:《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作为伤感之词,这首词写得十分哀伤,自怜自伤太甚。纳兰自己也说“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这首词抒写是离情,但纳兰声声感慨真是多情不似无情,只有品尝过情爱之苦的人,才能做出如此深的体会。

在这首词上,纳兰做了一些词语上的技术处理,开篇那句“一霎灯前醉不醒”仿佛是一组动静交替的画面,做到了情景交融,相互映衬。这句起篇,令整首词有了似醒似醉、似睡非睡的模糊意境。

写道离愁的诗词有许多,但这首离愁的词因为是纳兰写的,便与其他的词有了很大的不同。纳兰是一个天生内心纤细的人,他看待任何事物都要比别人更加敏感,更加透彻。离愁在纳兰的眼中比别人的更加沉重,仿佛天地万物同悲的味道。

在纳兰的离别词中,“淡月淡云窗外雨”,云和月在雨夜淡淡的,看上去朦朦胧胧似乎要落泪的样子。这真是将离愁写到了极致,而前一句“恨如春梦畏分明”也分明说道,这份悲愁,无可替代。

唐人张泌《寄人》诗有:“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纳兰在这首词中,将一个“畏”字与前人的诗句中相替换,更使得词意显得矛盾哀愁。在这首词中,纳兰采用了许多表现手法,丰富的表现手法令这首词读起来不乏趣味,虽然写道离愁,但也有着明快的色彩。

不愿面对现实,便要入梦逃避,但又无法安然地睡去,似梦非梦之中,离愁之意犹如窗外细雨,淅淅沥沥,连绵不断。而最后整首词的结语“一声声”,“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使得词的整体风格更显得冷清生动,孤寂格外分明。

词中的每个字眼,都好似敲打在心坎上,难怪王国维称赞纳兰,纳兰既突出“离情”之“苦”,又写出夜里相思之恨。这首离别之词,写得十分精妙贴切。句句都写出了离人之恨。虽然纳兰总是化用前人诗句,但在词中所描述的心情和心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纳兰仿佛是一位能工巧匠,将词意拿捏得恰到好处、巧夺天工,丝毫让人看不出有着前人的影子。从作词上来看,纳兰尽力完美地展现了他的情感,让其展露在世人面前,虽然凌乱,但却始终哀伤顽艳。

在一首《摊破浣溪沙》中,纳兰同样写到了“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极为平淡的一句话,却被用在了两首词中。想来纳兰是对这句话感悟极深的.。无情不似多情苦,纳兰体会到了内心深处。

篇6:李璟《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摊破浣溪沙

纳兰性德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词牌知识: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多三字两结句,移其韵于结句而已,因有“添字”“摊破”之名。双调,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此调五代和凝词称“山花子”,“山花子”本唐教坊曲名。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山花子》调虽字数与和凝词相同,但为仄韵,所以不能认为是一个词体。

★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 摊破浣溪沙诗歌阅读附答案

★ 摊破木兰花/木兰花,摊破木兰花/木兰花贺铸,摊破木兰花/木兰花的意思,摊

★ 酒摊阅读答案

★ 浣溪沙苏轼

★ 浣溪沙李清照

★ 浣溪沙 诗人欧阳修

★ 浣溪沙李清照译文

★ 浣溪沙的注释及赏析

篇7:摊破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摊破浣溪沙

纳兰性德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摊破浣溪沙

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一梦畏天明。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摊破浣溪沙

林下荒台道韞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翻译】

风中的柳絮残飞刀水面化作浮萍,

河泥中的`莲花虽然刚劲果断,但是它的茎却依然会丝丝萦绕不断;

别离时拈一花一瓣赠与对方,记念以前的事情.

人们常说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会很深,

现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

回到以前伤心离别的地方,泪水禁不住悄悄流下来.

【赏析】

忘了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忘了你。

“你既无心我便休。”据说有个人看到这句诗,顿时大彻大悟,从此出家做了和尚。

有情也罢,无情也罢,佛说红尘中人出家叫大彻大悟,其实如今只怕众生会说出家人还俗叫大彻大悟。

我说,欲|望就像海水,只会越喝越渴。

什么叫做大彻大悟,观点不同,无法勉强。究竟哪个算是大彻大悟,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上一篇:刚参加工作工作总结下一篇:托福口语练习重点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