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2010

2024-04-22

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2010(精选8篇)

篇1: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2010

高台县罗城乡人民政府文件

政府发„2010‟34号

罗城乡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

各村村委会、乡属机关各单位:

为了充分发挥罗城乡各职能部门和学校、村委会齐抓共管的作用,进一步健全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平安校园”、“平安幼儿园”建设,对本全乡学校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以“平安校园”建设为载体,以排查化解学校及周边地区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为主线,持续开展集中整治工作,切实加强学

校基础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全力维护学校及周边的治安秩序,努力为全乡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安全、文明、稳定、和谐的环境。

二、主要工作:

(一)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及时侦破涉校违法犯罪案件,铲除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流氓团伙、黑恶势力;加强对学校周边出租房屋等的整治力度,保证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二)整治学校及周边地区的交通秩序,清理校门口车辆乱停乱放、摊点占道经营等现象,取缔无证揽客营运活动;完善学校周边交通安全标牌标识、拆除学校及周边的各类违章建筑。

(三)清理整顿和取缔学校及周边地区非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点、桌球室等,依法取缔和收缴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类非法出版物,坚决扫除学校周边地区的“黄、赌、毒”现象。

(四)加强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摊点管理,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及销售假冒伪劣、“三无”食品的行为,依法取缔影响师生安全出行的流动摊点、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等。

(五)积极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大学校内部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加大学生管制刀具及危化物品的查缴力度,杜绝校园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责任分工:

(一)牵头单位及职责:

牵头单位:乡综合办

职责:1.负责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2.组织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治理,督查职能部门对辖区内学校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3.对参加治理单位工作予以通报、考评,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反思。

(二)成员单位及职责:

罗城学区:贯彻落实教育部“六条措施”,全面掌握全乡学校安全工作状况,搞好“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做好校园内部安全隐患的整治工作,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可防性案件和影响社会稳定事件;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协同有关部门选聘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责任单位:罗城学区,责任人:王永奇。

罗城乡派出所:贯彻落实公安部“八条措施”,落实“警校共育”工作;下大力排查、稳控社会危险人员;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的巡查力度,上放学等重点时段和周边治安复杂的重点部位,要增加巡逻力量,加大巡逻密度;上放学有警察在校门口指导学校做好安全护导护送工作;检查、指导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依法打击各类涉校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加大对校园及周边外来人员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开展一学期两次的学生法制专题讲座(有针对性、有教案、有效果),做好轻微违法学生定期转化、帮教工作;定期、不定期开展涉校管制刀具及危化物品等的清缴工作。责任单位:

罗城乡派出所,责任人:丁大平。

乡司法所:指导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做好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选派和培训工作;积极为广大师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保护师生的合法利益,参与妥善调解学校及周边地区存在的矛盾纠纷;在学校及周边区域开展“法律进校园”、“法律进社区”等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和市民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责任单位:乡司法所,责任人:杨万选。

乡综办: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安全监管力度,定期对学校及周边的危旧建筑、电路老化、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治。排查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隐患,加大对校门口附近非法营运车辆的查处打击力度,确保交通畅通;完善学校附近的交通安全标牌标识,确保学校周边交通安全。查处学校周边有固定经营场所的无证经营行为,依法打击兜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加大对学校周边占道经营、流动商贩、违章建筑的整治力度。责任单位:乡综办,责任人:王建忠。

乡文化站:取缔学校周边200米内的网吧、娱乐场所,打击容留未成人上网的黑网吧,整治影像出版、图书乡场,保障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文明的音响制品和图书。责任单位:乡文化站,责任人:于立才。

乡卫生院:加强对学校及周边餐饮、食品、饮水等卫生安全监管,依法查处取缔学校周边的无证经营餐饮户,督促卫生不合格餐饮户及时整改到位。责任单位:乡卫生院,责任人:武明光。

学校(幼儿园):全面落实“三禁两不”(禁烟、禁酒、禁管制刀具和危化物品,不结伙抱团,不无假离校)规定,积极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摸清学校及周边存在问题,主动联系职能部门做好学校及周边问题的专项治理和经常性整治工作;建立健全保卫组织,增加得力的保卫人员,加强内部巡逻守护,不断提高“人防、物防、技防”的条件和能力,不发生责任事故;加强师生安全法制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增强师生安全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坚持做好每天“最后一节课,最后一分钟”安全提示,上放学时段值班领导、教师及保卫人员必须在校门口附近值守、护导,严防危险人员针对师生实施犯罪。责任单位:罗城学区,责任人:王永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的思想,切实履行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管理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任务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处罚到位。

(二)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各单位在专项整治过程中,既要相互配合,又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实行统一行动,联合整治。要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行动方式,根据不同学校校园及周边存在问题,采取不同措施,找准重点问题,实行重点突破。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简报、标

语、传单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及时报道典型案例及行动的开展情况,营造全社会积极配合、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〇一〇年四月九日

主题词:扫盲

实施方案

抄送:政府办,县综治委。罗城乡人民政府 2010年4月9日印发

篇2: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2010

政府发„2009‟20号

罗城乡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

各村村委会、乡属各机关单位:

为维护全乡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根据省市县综治委的总体部署,经乡综治委研究决定,建立罗城乡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相关部门着力消除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为未成年人

健康成长、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主要工作:

(一)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及时侦破涉校违法犯罪案件,铲除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流氓团伙、黑恶势力;加强对学校周边出租房屋等的整治力度,保证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二)整治学校及周边地区的交通秩序,清理校门口车辆乱停乱放、摊点占道经营等现象,取缔无证揽客营运活动;完善学校周边交通安全标牌标识、拆除学校及周边的各类违章建筑。

(三)清理整顿和取缔学校及周边地区非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点、桌球室等,依法取缔和收缴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类非法出版物,坚决扫除学校周边地区的“黄、赌、毒”现象。

(四)加强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摊点管理,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及销售假冒伪劣、“三无”食品的行为,依法取缔影响师生安全出行的流动摊点、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等。

(五)积极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大学校内部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加大学生管制刀具及危化物品的查缴力度,杜绝校园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责任分工:

(一)牵头单位及职责: 牵头单位:乡综合办

职责:1.负责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工作,定期召

开联席会议研究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2.组织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治理,督查职能部门对辖区内学校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3.对参加治理单位工作予以通报、考评,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反思。

(二)成员单位及职责:

罗城学区:贯彻落实教育部“六条措施”,全面掌握全乡学校安全工作状况,搞好“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做好校园内部安全隐患的整治工作,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可防性案件和影响社会稳定事件;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协同有关部门选聘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责任单位:罗城学区,责任人:王应国。

罗城乡派出所:贯彻落实公安部“八条措施”,落实“警校共育”工作;下大力排查、稳控社会危险人员;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的巡查力度,上放学等重点时段和周边治安复杂的重点部位,要增加巡逻力量,加大巡逻密度;上放学有警察在校门口指导学校做好安全护导护送工作;检查、指导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依法打击各类涉校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加大对校园及周边外来人员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开展一学期两次的学生法制专题讲座(有针对性、有教案、有效果),做好轻微违法学生定期转化、帮教工作;定期、不定期开展涉校管制刀具及危化物品等的清缴工作。责任单位:罗城乡派出所,责任人:丁大平。

乡司法所:指导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做好法制副校长

和法制辅导员的选派和培训工作;积极为广大师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保护师生的合法利益,参与妥善调解学校及周边地区存在的矛盾纠纷;在学校及周边区域开展“法律进校园”、“法律进社区”等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和市民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责任单位:乡司法所,责任人:杨万选。

乡综办: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安全监管力度,定期对学校及周边的危旧建筑、电路老化、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治。排查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隐患,加大对校门口附近非法营运车辆的查处打击力度,确保交通畅通;完善学校附近的交通安全标牌标识,确保学校周边交通安全。查处学校周边有固定经营场所的无证经营行为,依法打击兜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加大对学校周边占道经营、流动商贩、违章建筑的整治力度。责任单位:乡综办,责任人:王建忠。

乡文化站:取缔学校周边200米内的网吧、娱乐场所,打击容留未成人上网的黑网吧,整治影像出版、图书乡场,保障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文明的音响制品和图书。责任单位:乡文化站,责任人:于立才。

乡卫生院:加强对学校及周边餐饮、食品、饮水等卫生安全监管,依法查处取缔学校周边的无证经营餐饮户,督促卫生不合格餐饮户及时整改到位。责任单位:乡卫生院,责任人:武明光。

学校(幼儿园):全面落实“三禁两不”(禁烟、禁酒、禁管制刀具和危化物品,不结伙抱团,不无假离校)规定,积极

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摸清学校及周边存在问题,主动联系职能部门做好学校及周边问题的专项治理和经常性整治工作;建立健全保卫组织,增加得力的保卫人员,加强内部巡逻守护,不断提高“人防、物防、技防”的条件和能力,不发生责任事故;加强师生安全法制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增强师生安全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坚持做好每天“最后一节课,最后一分钟”安全提示,上放学时段值班领导、教师及保卫人员必须在校门口附近值守、护导,严防危险人员针对师生实施犯罪。责任单位:罗城学区,责任人:王应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的思想,切实履行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管理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任务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处罚到位。

(二)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各单位在专项整治过程中,既要相互配合,又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实行统一行动,联合整治。要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行动方式,根据不同学校校园及周边存在问题,采取不同措施,找准重点问题,实行重点突破。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简报、标语、传单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及时报道典型案例及

行动的开展情况,营造全社会积极配合、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〇〇九年四月一日

主题词:扫盲

实施方案

篇3: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2010

2006年12月20日, 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从2007年开始, 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 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明确提出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从提高认识、运动目标、基础环节、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舆论氛围、组织领导等方面, 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至少掌握2项日常锻炼的运动技能、3年时间青少年体质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 开展现状

自2007年来在大、中、小学开展的“阳关体育运动”已经满5年了, 取得了一些的效果, 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贵州大学科技学远2010年新生军训启动仪式, 在短短的半小时时间里就有40多名学生晕倒, 而这些学生都还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军事训练, 2011年仁寿县鳌峰初级中学迎来了新学期开学典礼。但让人意外的是, 半小时的开学典礼刚进行10分钟, 就相继有10余名学生晕倒, 平均一分钟晕倒一个;这样的事件有很多, 说明了我们的“阳光体育运动”在很多地方和学校没有得到落实, 5年不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成绩, 我想不是我们的学生的太“娇嫩”, 而是我们国家的阳光体育运动在一些程度上没有阳光, 或者说我们的“阳光体育运动”没有落到实处。

3 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原因

3.1 主观上的重文轻武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这样的观念深入人心;我国目前的学校与社会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智能轻体能的倾向有关;我们国家的大学、中学、小学都可以说是一种应试教育, 讲的是升学率, 违反一切规定去占用体育课, 家长也占用孩子的周末去报各种补习班, 让我们的孩子的身体超负荷运作, 让我们的孩子心理压力增大, 导致很多青少年走向了轻生的道路, 难道我们的学校、社会、家庭不应该负责吗, 我们的政府不应该反省吗。读书无可厚非, 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3.2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的影响

日常运动缺乏, 电梯、公共汽车等代替了步行, 间接减少了日常活动, 在加之空调的入户, 很多学生冬天和夏天根本不愿意出门, 运动减少;营养过剩;生活水平高了, 都过上小康了, 吃的丰富了, 营养也过剩了;许多家长给小孩每天都是吃大鱼大肉的, 摄取的油脂特别的多, 再加上油炸食品和各种不营养的食品, 导致很多青少年不是手无缚鸡之力就是肥胖得生活不能自理, 严重影响健康, 加大“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难度。

3.3 现实条件的限制

体育专业人员少, 起不到很好的监督和指导的作用, 让学生没有方向感和认同感;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有很多学校只有一个田径场, 甚至只有300米, 所以就连学生的跑步都满足不了, 在中小学这种现象是最普遍的;时间的限制, 很多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报了很多的班, 学习各种东西, 孩子根本就没有时间去锻炼, 在学校也是, 很多小学生的书包很重, 他们有很多的作业需要做, 就别谈课外体育活动了, 离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很远很远。

3.4 体育没有给人们带来直接的可利用价值

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它给人们带来的利益是无形的, 它看不见也摸不着, 不能吃、不能穿、也不能喝、更不能玩, 这个原因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导致体育不被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因为人们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它的价值在哪里, 导致了整个国家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严重下降, 同时也影响了体育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3.5 领导的重视和责任的落实不到位

没有对体管中心、教育局、学校、校长、体育老师明确责任, 只是提出了一系列的期望, 没有责任落实和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出台, 更别谈政策法规了。没有法规政策, 又怎么能起到对领导干部的约束呢。

4 提出对策

(1) 大胆进行改革改革, 取消早操和课间操, 取而代之, 每天设置一节体育课, 让学生真正的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 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真正期望。晨练对于学生来讲是没有好处的, 晨练本来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但学生上课最晚在早上8点钟, 有的学校甚至更早, 所以学生起床晨练的时间就比较早, 大概在早上的6点左右, 如果是在夏天这时刚刚天亮了, 在其它几个季节, 这时还没有天亮, 在太阳没有出来之前晨练时没有任何的好处的, 反而会带来一些意外的伤害对身体, 经过一夜的时间, 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堆积比较多, 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太阳出来之后, 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进行一定的稀释分解, 空气质量就会相对好一些, 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晨练活动, 就比较适合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一般在没有大风或明显降雨的情况下, 太阳出来之前进行晨练是不太适合的。再一个就是我们经过一夜的休息, 我们的心率处于很低的一个状态, 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突然进行晨练队身体是个很大的考验, 所以学生不宜进行晨练, 应当取消;课间操也不适宜学生, 特别是在夏天, 课间操一般在上午10点钟左右, 外面很热, 特别是在沿海城市, 学生不愿出教室, 更别说做课间操了, 再一个, 做了以后就会出很多的汗, 也对下一节课造成影响, 不但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反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恐惧感。所以课间操也可以取消, 所以最好每天设置一节体育课, 最好设置在下午的最后一节, 因为下午休息时间较长, 课后可以很好的和恢复, 而且对于晚上睡眠也很有帮助, 因为是下午, 所以对学生的学习不会造成影响, 提高睡眠质量, 提高学习效率, 无论在春夏秋冬哪个季节, 空气和温度都是非常适宜体育锻炼的。

(2) 尝试性的将体育考核纳入高考录取中去, 同时实行以省为单位统一考核, 设置各种档次的分数, 参照体育专业考试的模式, 严格控制录取, 特殊情况的除外, 比如残疾孩子和有先天性缺失的。让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但是, 当前已经将体育纳入了中考50分, 但是几乎每个学生都是50分, 等于说没有用。那么我想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让政府出面了, 要保证体育在高考、中考中正常的、公平的去验证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 我国的政府必须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规出来, 严惩一系列作假行为, 严重的可以升级到犯罪,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拿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来谋取私利就是犯罪。

(3) 根据各种现实条件因地制宜, 达到平衡、协调发展;比如农村的孩子天天步行, 那么我们就不要专门组织学生跑步了, 我们更多的需要交给他们其他技能和协调性的发展, 城里的孩子体能就比较差, 我们就要多进行体能方面的练习, 农村孩子的身高矮, 那么我们就得多给他们进行一些增加身高的运动。城市的孩子比较肥胖, 那么我们就要多进行减肥的运动项目, 让他们都有所期盼, 然后积极投身到运动中去。

(4) 课程设置和传统运动会的改变;课程设置要灵活, 不要总是跑, 要增加趣味性才行, 大量的参入游戏, 加入大量的集体活动, 如拔河、4 0人的短程接力等,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教有氧健身操和体育舞蹈,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运动会, 我们不要在只是田径运动会了, 只有少数人参加, 我们要让大多数人参加, 运动会可以是有氧健身操和体育舞蹈的集体比赛, 多人的短程接力, 多人的拔河等,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中去, 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摘要:为了加强我国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 启动。本文就针对“阳光体育运动”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因以及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期有效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原因,措施

参考文献

[1]谢红春.论实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紧迫性与措施[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7.

[2]申玲.基础教育阶段“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中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8 (6) .

篇4: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2010

一、充分认识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师生生命安全,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校舍安全工作,新世纪以来,先后部署实施了一系列校舍建设工程,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特别是从2009年起,部署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开展校舍抗震加固和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校舍安全隐患大幅减少,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但我国中小学的学生规模大、农村学校多、基础条件差,保障校舍安全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建立长效机制,为提高中小学校舍安全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制度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国家防灾减灾总体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把保障校舍安全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覆盖范围和总体要求

(一)覆盖范围。全国城镇和农村、公立和民辦、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含幼儿园)。

(二)总体要求。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责任,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人口变化等因素,紧密结合教育事业发展、防灾减灾、校园建设等规划和各类教育建设专项工程,统筹实施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坚持建管并重,通过维修、加固、重建、改扩建等多种形式,逐步使所有校舍满足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国家综合防灾要求,同时加强对校舍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维护。加强对中小学校舍规划布局、安全排查、施工建设、使用维护、信息公告、责任追究等各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制度体系。

三、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校舍安全年检制度。对城乡各级各类中小学现有校舍每半年要组织一次安全隐患排查。经排查后需要鉴定的,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及时进行相关鉴定。对未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或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仍需继续使用的校舍,每年进行一次鉴定;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的,每5年进行一次鉴定。校舍排查鉴定结果要及时录入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以便查询。

(二)完善校舍安全预警机制。地方各级政府要将校舍安全纳入当地防灾减灾总体规划,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校舍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指导学校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师生开展应急演练。地方各级教育、公安、国土资源、水利、地震、气象等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向学校发出灾害预警信息,妥善做好师生应急避险和转移安置;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影响安全使用的校舍,要及时发布安全预警。

(三)建立校舍安全信息通报公告制度。教育部会同统计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公安部等部门对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向各省级政府通报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信息,并每年定期向社会发布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信息公告。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信息通报和公告制度。

(四)完善校舍安全隐患排除机制。对经鉴定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安全使用的校舍要及时排除隐患,由省级政府综合考虑行政区域内各市、县面临自然灾害的危险程度以及校舍状况等因素,区分轻重缓急制定相应的年度实施计划;县级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分类分步组织实施。优先考虑将部分有条件的中小学建成应急避难场所。

(五)严格校舍安全项目管理制度。中小学校舍维修、加固、重建、改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质,严格执行国家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项目竣工后,应由建设单位按规定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及项目学校进行竣工验收并备案。位于洪泛区、蓄滞洪区、山区高原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学校,其防险自保设施应通过水利、国土资源等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否则不得交付使用。

(六)健全校舍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因校舍倒塌或其他因防范不力造成安全事故导致师生伤亡的地区,要依法追究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责任。如因校舍选址不当或建筑质量问题导致垮塌的,评估鉴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负责人要依法承担责任。对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长效机制专项资金、违规乱收费或玩忽职守影响校舍安全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政府是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建立长效机制由省级政府统筹组织、市级政府协调指导、县级政府组织实施。教育、发展改革、公安、监察、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审计、安全监管、地震、气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

(二)合理分担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将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各类校舍建设项目,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保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安全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省级政府负责统筹落实地方资金,制定省、市、县三级政府具体分担办法。中央财政通过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东部地区给予适当奖补。其他教育阶段保障校舍安全资金由地方及其他渠道安排。民办、外资和企(事)业办中小学所需资金由投资方和本单位负责落实,当地政府给予支持指导并监管。建立长效机制的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三)落实扶持鼓励政策。校舍建设项目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应予以免收;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在服务双方协商基础上可适当予以减收或免收。鼓励社会各界捐资捐物支持中小学校舍建设。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对中小学校舍建设的捐赠支出,按照相关税收政策规定予以税前扣除。

(四)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校舍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和技术支撑,各地要及时更新数据,加强维护,完善功能,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在年检、预警、信息发布、隐患排除、责任追究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提高校舍安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五)加强监督检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实行国家重点督查、省市定期巡查、县级经常自查的监督检查机制。地方政府要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每年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通报工作情况,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设置监督举报电话和公众意见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篇5: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意见

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 实 施 意 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和全县师德建设工作动员会精神,进一步巩固师德建设年、提高年、巩固年活动成果,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师德水平,促使全体教职工进一步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崇高风尚,着力打造一支“让学生乐意、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目标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解决教师队伍中的突出问题为关键,引导教师严格遵守师德规范,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切实提高师德素养。

二、组织机构

为提高效能,强化职能,切实建立长效机制,中心学校成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工作领导组:

组长: 成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

三、目标任务

发扬成绩、扩大成果,规范管理、创新方法,积极探新形式下师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措施、新方法,加强针对性、突出实效性。

一是全力打造品德高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二是让师 德师风、行风、校风向更好的方面转变,杜绝有偿家教、以教谋私、歧视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现象发生;三是努力提升教师政治素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突出教育教学工作核心地位。

四、具体作法

(一)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师德长效工作责任制、学习制度、研究制度、承诺制度、督查制度、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问题处理报告制度。尤其要建立校长、主任、班主任、教师承诺制度,校领导集体要敢于向社会、家长承诺提高办学质量的宗旨,班主任、课任教师要敢于向学校承诺教育责任和教学效果。

(二)加强领导,实现师德建设工作经常化

1、成立师德长效机制建设工作领导组,切实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任务落实,中小学校长要负总责、亲自抓,并落实师德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具体责任人,要形成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和统一领导、协调一致的工作局面。

2、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师德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活动方案,并做到对每位教师的师德建设有督查、有考核、有反馈,做到师德建设工作时时有人问、事事有人抓。

3、及时召开校级师德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动员大会,让每位教职员工都投身到师德建设活动中来,做到人人有目标。要建立和完善师德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档案,学校师德档案要做到十有:(1)有组织领导和专抓工作组,(2)有活动方案,(3)有完整有序的专项会议记录,(4)有专题讨论和会议记录,(5)有师德知识测试试卷及成绩登记,(6)有向社会及学生发放的师德问卷调查,(7)有师德考核结果,(8)有师德报告会的相关材料,(9)有师德(德育)课题相关材料,(10)有师德工作总结。教师个人师德档案要做到七有:(1)有个人专项学习笔记保证每年每人5000字以上,(2)有心德体会(每年2-4篇次)和反思小结,(3)有查摆问题和整改措施,(4)有师德述职过程(记录、图片)及述职报告,(5)有个 人师德承诺报告,(6)有个人师德考核结果反馈,(7)有个人师德专项档案盒。师德档案单独立卷,专柜存放。

(三)健全机制,实现师德建设工作规范化。

4、利用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职工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第29个教师节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主的讲话、十七大文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及党和国家的重要决议决定等,教师学习要做到有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5.坚持正常的师德承诺制度。每学年要组织教师围绕职业道德规范开展一次师德承诺活动,尤其要突出对“六个严禁”的承诺,即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严禁违规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的财物;严禁有偿补课;严禁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弄虚作假、抄袭剿窃他人的学术成果;严禁从事第二职业,或擅自到民办学校兼课;严禁参与邪教、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

6.坚持正常的师德反思总结制度。各校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师德、反思会,组织教职工开展师德反思活动,让教师对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德师风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此基础上,各中小学对本校师德师师风建设工作进行一次自评,教师个人师德总结存入个人师德档案,各中小学要将师德师风建设自评总结材料在春、秋两学期的6月底、11月底分别上报县教育局。

7.坚持正常的师德师风督查通报制度。并把师德建设工作纳入到开学、期中教学检查和综合考评中去,对督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责令限期整改。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的首位,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做到紧抓不放、长抓不懈。

8.坚持师德师风民主评议制度。积极开展“社会评学校、家长评教、学生评教、领导评教、教师互评”活动,学校聘请有关方面人士作为评议员,组成师德师风评议团,坚持每学期请评议团对本校的师德师风情况 进行一次评议。要通过向家长发放问卷、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箱等形式,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沟通,形成立体监督网络,发现问题,及时纠处。

9.坚持师德建设工作考评制度。每年中心学校按照《富蕴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和《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对师德建设工作进行一次综合考评;按照《富蕴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和《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从不同层面(学校、本人、年级组、学生)对每位教师的师德状况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个人师德档案。坚持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即师德考核不合格,考核定为不合格,两年内不能评优评先,不能晋职晋级。

10.坚持正常的师德建设工作奖惩制度。认真贯彻执行 《地区中小学教师违反从业规定行政处分暂行办法(试行)》。(1)大力宣传表彰师德建设先进典型,学校不定期组织师德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和开展师德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激发广大教职工修养师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凡经查实,教师发生”六个严禁" 所列行为之一者,即对该教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学校班子成员当年不评优不评先。

(三)丰富内涵,努力促进师德建设工作科学化

11.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师德建设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措施,坚持以学习教育为主导、以活动为抓手、以制度为约束、以考评为手段、以激励为动力,把师德建设工作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项活动中去,通过长期不间断的潜移默化,陶冶师德情操,养成师德自律。

12.定期开展师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把开展师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每学年开展1-2次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包括举办师德述职、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师德主题征文比赛;教职工书画作品展;举行师生双向承诺活动;开展教师与留守孩子结对帮扶活动等等。通过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具有创新内容的师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开创师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l3.领导班子要严格自律、率先垂范,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 专业技术能力,自觉成为师德建设的一面旗帜。学校领导班子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亲和力影响每一位教职工。要认真贯彻执行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通过教代会民主评议学校领导班子工作的通知》精神,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学校领导班子工作,自觉接受教职工代表的评议和监督。

14.学校要从政治、业务、生活上关心爱护教职工,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各中小学每学期要召开一次教代会,进行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等民主制度,使教职工充分认识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激发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主人翁精神。

15.注重师德建设工作的有机渗透。要把师德建设工作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与学校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检测,学校安全工作结合起来,与评优评先结合起来,把广大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变成修养师德的过程,让师德建设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库尔特乡牧业寄宿制中小学

篇6: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2010

关于加快构建矿业秩序整治长效

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

为加快构建矿业秩序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加大矿业秩序整治力度,有效防范重大特大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省、市、县有关文件的规定,经县委、县政府研究,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建立党委政府定期研究矿业秩序整治工作制度。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矿业秩序整治工作的领导,将矿业秩序整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正常情况下,县委常委会、各乡镇党委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矿业秩序整治工作专题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各乡镇人民政府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矿业秩序整治工作专题会议,县、乡两级整顿矿业秩序工作领导小组、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等议事机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及时研究、部署、安排、督促检查本地区矿业秩序整治工作,协调解决矿业秩序整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会议应当由党委、政府或议事协调机构的主要领导人或委托分管领导人主持召开,并应当做出决定,形成会议纪要,明确专人认真落实会议议定的各项措施,在下次会议召开时应当对上次会议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通报。

二、建立领导联系矿业秩序整治工作制度。县联系各乡镇的领导负责联系该乡镇的矿业秩序整治工作,加强对所联系乡镇矿业秩序整治工作的调查研究、指导协调和督查督办。每个联系领导每季度至少要到所联系的乡镇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每次现场办公会应当解决几个具体问题。要建立乡镇长负总责、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矿区、乡镇干部包矿井的工作责任制度,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对所联系乡镇、矿区出现非法矿反弹未及时予以关闭取缔的,对所联系乡镇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建立矿业秩序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政府、纪委、检察院、法院要建立矿业秩序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定,由政府牵头,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重点研究解决矿业秩序整治工作中有关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追究问题,部署开展重大联合执法行动和重大案件查处工作。参加联席会议的人员是县政府、纪委、检察院、法院的主要领导人,政府办、纪委及监察、财政、国土资源、煤炭、公安、安监、环保、工商等部门以及供电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

四、建立矿业秩序整治工作调度制度。国土资源、煤炭、安监、环保、公安、经委等部门及供电企业,要按照各自职能建立工作调度制度和执法检查月报制度,建立统计报告分析指标体系,每月就本部门、本系统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调度,上报县人民政府并向县直其它行业管理部门通报。公安、供电企业必须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商安监、煤炭、环保部门审定的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合法矿山企业名单,依法按核定数量审批火工产品和供电,对违反规定审批火工产品和供电的,要立即予以纠正,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审批人、违规供电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负有矿业秩序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每个季度末要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书面报告,必要时进行会议述职评议,每次评议结果可作为对该部门及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年终评议的重要依据。监察局对负有矿业秩序管理职责的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履行矿业秩序管理职责的情况实施行政监察,并在每次召开的县委常委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上进行通报。对负有矿业秩序管理职责的县直有关部门,未依法履行职责导致矿业秩序混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群众性纠纷的,要对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依法依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禁乡镇人民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迟报、漏报、瞒报安全生产事故,否则,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建立健全矿业秩序整治常年督查督办制度。进一步发挥县委、县政府整治矿业秩序和安全生产特别督查组的作用,充分行使县委、县政府赋予特别督查组的督查权、裁决权和经济处罚权及处分建议权,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对矿业秩序和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继续实行重点督办、跟踪督办,逐一下达“县长督办卡”或督办函,并建立规范的整改落实跟踪管理台帐。“县长督办卡”或督办函下达的督办事项没有按要求整改到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建立矿山安全生产常年监督管理机制,以乡镇为主、县直机关为辅,抽调一批干部,经专业培训后作为政府派出的督查员入驻矿山企业进行现场督办,一矿一名督查员。驻矿督查员每人交纳工作责任保证金2000元,如因督查不力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要追究驻矿督查员的责任,并扣除相应的责任保证金。

六、建立矿业秩序整治工作群众举报和舆论监督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县、乡人民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举报非法开采和违法生产行为,有权向县人民政府举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不履行或不按照规定履行矿业秩序管理职责的情况。负

有矿业秩序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建立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电子邮件地址,受理有关矿业秩序整治的举报;接到报告或举报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对非法开采和违法生产行为进行查处,对乡镇或县直有关部门不履行及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处理。对报告或举报非法开采和违法生产行为的有功人员,县乡人民政府

及相关部门要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奖励。各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加强对矿业秩序整治工作的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定期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曝光各种非法开采和违法生产行为,营造良好的整治工作氛围。

篇7: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2010

关于建立农贸市场管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

各单位、相关部门:

为加快建立我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巩固我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取得的成果,将全区农贸市场建设成长期经营有序、环境优美、功能齐备、食品安全的规范化、标准化市场,不断提高我区农贸市场管理水平,根据我区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以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坚持治标与治本、整顿与规范相结合。围绕“道路畅通、市场整洁、经营有序、管理规范”的要求,强化对农贸市场的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行为,为全区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销售和购物环境。

二、目标任务

强化农贸市场的日常监督,完善农贸市场管理体制,提高农贸市场管理人员责任,规范农贸市场经营行为,增强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水平。确保集镇面貌整洁,环境卫生优美,车辆停靠有序,摊位定点摆设,广告得体大方,市场稳定繁荣,管理持久长效。

三、主要措施

1、成立专业农贸市场管理队伍,明确职责分工。由区城管大队牵头,相关部门组成专业农贸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做到既明确分工,又通力协作,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工商部门主要负责依法经营程序,打击伪劣食品流入市场;食品部门主要负责各种肉食品、副食品的卫生,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称心;公安部门主要负责农贸市场内的治安秩序,打击市场内的各种歪风邪气,并协助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交巡警部门主要负责市场的车辆停放秩

序,对违规的进行说服教育,对违纪的进行批评处罚。市场内部配备专职保洁人员、专职治安巡视人员、专职消防人员,专职设备维修人员、专职矛盾纠纷调解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加强市场内部管理,促进市场依法经营农贸市场管理人员注重抓好市场内的商品归类、区域划分,做好摊位安排及摆放秩序,让业主有序经营,同时做好“公平秤”的校对工作,以防“短斤少两”不良现象的发生,尽力将经营者与消费者的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制定执行《市场管理规定》、《食品检测制度》、《市场检查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衡器管理制度》、《日常监督管理制度》、《经营户及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市场消费者申诉举报制度》、《市场车辆管理制度》、《市场消防管理制度》、《市场活禽宰杀管理制度》、《市场治安保卫员岗位职责》、《市场设施设备检修和维护制度》、《市场监督考核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明确职责,严格考核。

四、保障办法

开发区范围内的黄舍农贸市场、吴滩集镇农贸市场,专设农贸市场办公室,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规范上墙,配足行政管理人员,确保各项工作已正常运转。

五、考核要求

在市场管理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各人职责,对照创建要求,结合一系列规章制度,每人拿出岗位工资的30%参加考核,每月进行一次岗位得分评比。达到奖优罚劣,激励先进的要求。

篇8: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2010

关键词:长效联动实施机制,城镇化,生态文明

近年来, 我国城镇化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的态势, 城镇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引擎”, 与此同时, 城镇也成为资源消耗最多、环境压力最大的生态“凹地”,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尖锐。2012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为我国破解快速城镇化中的环境难题提供了思路。生态文明是我国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 对工业文明进行生态反思和超越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我国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到城镇化发展中,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建设城镇生态文明, 城市环境质量才能根本改善, 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才能和谐共生, 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镇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战略在城镇这一空间范畴的落实和实现,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城镇建设生态环境这样静态的简单问题, 而是城镇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的有机融合。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机制是一种长效联动机制, 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在城镇化的全过程, 贯穿在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具有不同制度层面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并且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特征的长效联动机制。

一、我国城镇化环境难题的破解之法———建设城镇生态文明

从我国城镇化实践中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来看, 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多年以来,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 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 大量的生态环境项目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总体趋势。其症结不在于城镇化本身, 而在于我们以前选择的城镇化道路和城镇化模式与生态环境不相协调, 并且是在工业文明的框架下用单一的生态环境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 我国城镇化发展模式是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在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约束下, 这种发展模式不能长期继续下去。同时, 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使得城市始终处于高污染状态, 即使有相当完善的环保政策和措施、再多的资金投入和较为先进的技术, 都难以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另一方面, 我们一直在工业文明的框架下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在相当长一段时期, 我们简单地把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同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试图用单一的生态环境建设措施去解决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精髓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这一特征。因而自觉或不自觉地仍然以“人类中心主义”去建设生态环境、改变生态环境。〔1〕这正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差强人意的原因所在。

未来15年,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人口将继续增加, 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 资源、能源消耗将持续增长, 环境形势十分严峻:既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欠账, 即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清理累积的污染物;又要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中, 遏制环境同步恶化的趋势, 防止可能出现的新的环境问题。在这种形势下, 如果仍然以工业文明“人类中心主义”来指导城镇化发展, 只会让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尖锐。

生态文明是我国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 对工业文明进行生态反思和超越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因此, 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当前环境与发展矛盾的突破口。我国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到城镇化发展中,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建设城镇生态文明, 实现城镇化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城市环境质量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才能和谐共生, 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 其实质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模式的一种现代体现, 其核心是城镇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的有机融合, 其关键是城镇化模式的转变, 而最终目标是实现城镇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镇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

1. 马克思主义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关系, 而且还认为人类要与自然共同进化, 协调发展。马克思透辟地指出:“人同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同自然的关系。”〔2〕马克思还指出:“历史本身是自然史, 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在重视人与自然两者的同一性的同时, 既坚持了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又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这样, 既坚持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唯物论, 又坚持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 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不断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5〕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与自然不是相互控制与奴役的关系。一方面, 人不是万物的尺度, 不能主宰和肆意摆布自然。针对资本主义滥用耕地、浪费能源、毁坏森林、污染大气水体陆地等违背自然规律的行径, 恩格斯曾严正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 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 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6〕另一方面, 物亦不能永远奴役人, 人不是自然永远的奴隶。马克思说:“社会化的人, 联合起来的生产者, 将合理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 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7〕马克思主义还认为, 人类社会的最高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 在这种社会形态下, 人将摆脱种种盲目性的支配获得全面发展。由此可见, 马克思主义既反对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谋求一时发展的做法, 同时也反对自然对人的奴役, 提倡建立人与自然互生共荣的新型社会制度。〔8〕

2. 和谐共生发展思想及其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与自然不是相互控制与奴役的关系。这和我国传统哲学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相一致。笔者认为, 人类既不能无限制地掠夺自然去“涸泽而渔, 焚林而猎”, 也不能被自然所束缚而“固步自封”。这二者之间如何做到平衡, 如何把握其中的度, 正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一大难题。

纵观世界发展, 不少国家由于追求经济增长引发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各种资源环境问题, 使单纯追求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观的局限日渐显现。基于此, 人类反思自己对自然掠夺性开采的行为, 担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了大量环保政策、措施仍然无法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中, 不少人开始提出对自然“妥协”、“退让”。如“罗马俱乐部”的“零增长”理论, 〔9〕就是试图以“不发展”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是这种观点显然不是理性的观点, 其一人类不可能不发展, 社会也不可能不进步;其二, 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是发展中的问题, 只能在发展中得到缓解。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所需要的大量投入和先进技术, 环境保护意识的树立和强化, 都只有通过城镇化发展才能够得以解决。

“和谐共生”发展思想是一种积极的进取观, 它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在立足于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和愿望的同时, 又注重为自然界的发展、为他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所谓“和谐共生”即是指事物间或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各个方面, 在相互作用中求同存异、相互汲取对方的优势及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不断协调与整合, 创造出适合双方发展的新的运动形式和发展机制, 实现双方共同发展和发展优化。它的本质特征是通过和谐, 实现共生、优化、创新。可见, 发展选择和谐的形式, 使事物在发展中保持共生、优化、创新的统一, 是促进事物可持续发展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的关键。〔10〕

三、城镇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内涵

城镇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 〔11〕是乡村型经济向城市型经济转化这一城镇化过程的空间载体。

1. 城镇生态文明的内涵

城镇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战略在城镇这一空间范畴的落实和实现。城镇生态文明是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 以城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发展持续为目标, 包含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生态等多层耦合关系的系统工程。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后的又一文明新形态, 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城市发展, 城市居民才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和政治享受, 城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 致力于消除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 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政治文明, 尊重利益和需求的多元化, 协调平衡各种社会关系, 实行避免生态破坏的制度安排;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精神文明, 提倡尊重自然规律, 抑制人们对物欲的过分追求, 建立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氛围。〔12〕

2.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以城镇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以知识经济和生态技术为标志, 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 把生态文明理念全方位地融入到城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用生态文明理念对其进行集约化、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改造, 从而推进城镇实现生态化变革和绿色转型。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 其实质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模式的一种现代体现, 其核心是城镇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的有机融合, 其关键是城镇化模式的转变, 而最终目标是实现城镇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我国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三大发展要求, 即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由此可见,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不是回归自然或城市生物环境的简单平衡, 而是城镇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有机融合, 不仅仅是污染控制和生态治理, 而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包含多项内容的系统工程, 要求人们必须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乃至制度安排等多方面都要实行生态化变革。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也不是要求我们推倒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经济系统架构, 在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之外构建一个新的发展系统, 而是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出发, 由粗放型城镇化模式向集约型城镇化模式转变, 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对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系统进行优化和改善。

3.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

综上所述,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是把生态文明理念全方位地融入到城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是对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经济系统进行优化和改善, 因此,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包含5个方面, 即城镇化模式转变、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城镇生态社会建设、城镇生态文化建设和城镇生态政治建设 (见图1) 。其中, 城镇化模式转变主要是指通过集约化、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对城镇的社会经济系统进行优化和改善, 鼓励城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包括产业结构升级、增长方式转变和消费模式转型等方面。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包括了污染防治、生态治理和修复等方面。而城镇生态文明的实施机制则是一种长效联动机制 (见图2、图3) 。

四、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联动实施机制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是城镇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的有机融合, 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包含多项内容的系统工程。与之相对应的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机制是一种长效联动机制, 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在城镇化的全过程, 贯穿在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具有不同制度层面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特征的长效联动机制。

实施机制是实施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序和过程, 是指制度内部各要素之间彼此依存, 有机结合和自动调节所形成的内在关联和运行方式。〔13〕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机制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不同的制度层面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这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政治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 (如图2) 。二是在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期、中期和后期, 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随之调整, 实施机制分别呈现出惩戒、激励相容和约束的特征 (见图3) 。

1.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机制的制度层次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有3个制度层面:一是在制度环境层面上构建并形成城镇生态文明;二是在制度安排层面上, 今后较长时期内实施以产业结构升级、增长方式转变、消费模式转型为主要内容的正式制度和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为主要内容的非正式制度;三是在具体制度安排层面, 相继实施并逐步完善相应政策。〔14〕例如, 国家环保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就包括绿色税收、环境收费、绿色资本市场、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贸易、绿色保险;国家林业局从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建设3方面着手建设生态文明。通过建立健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构建切实可行的实施机制, 依据发展趋势和紧迫程度, 优先在循环经济发展、可再生能源比重、主要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质量4个方面取得初步实施效果, 经过不断努力, 逐渐形成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环境 (见图2) 。〔15〕

2.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机制的制度过程

虽然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受外部性、各方利益主体难以协调等更为复杂的因素影响, 但总体上仍存在着由强制政策向社会习惯演进的3个阶段:①在制度初期, 虽然有长期以来践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所培育起的绿色文化价值认同, 但一旦形成制度安排、涉及到各方主体利益结构调整, 就可能出现舆论“软约束”和道德风险, 因此, 机制实施强度决定着实施效果。②在制度中期,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政策安排已经取得明显效果并在经济社会系统建立起规则, 通过激励相容机制整合各方主体利益,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效益逐步内生化, 从而构建起国家政策落实和利益主体再创新互动的格局。③在制度后期, 强实施机制将逐渐转弱, 随着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推进, 国家通过生态文明具体制度安排的制定、完善、解释规范社会行为, 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见图3) 。

五、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城镇化模式转变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城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各方面, 贯穿城镇化全过程。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有城镇化模式转变、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城镇生态社会建设、城镇生态文化建设和城镇生态政治建设5个方面。其中, 城镇化模式的转变是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模式的转变, 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 城市环境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才能和谐共生, 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模式转变主要是指通过集约化、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对城镇的社会经济系统进行优化和改善, 鼓励城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充分考虑城镇生态环境的承受程度, 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 其内容包括产业结构升级、增长方式转变和消费模式转型等方面。

1. 构建集约高效、循环低碳的城镇生产体系

根据资源禀赋、区域优势和行业特点, 合理调整城市产业结构, 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高排放项目, 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业设备。重点培育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区域首位产业,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提高传统产业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促进产业集聚、城市布局和人口分布相互衔接, 以城镇化支撑工业转型升级、产业集聚, 优化产业布局。〔16〕

大力推行循环经济, 将循环经济理念从企业、园区、产业推广到整个城市, 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树立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的理念, 推广企业清洁生产技术, 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加快农业和服务业生态转型和结构升级, 实现城市在生态资产不断增值、生态盈余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17〕调整城市农业及其近郊农业的结构、布局和生产方式, 建立现代、生态、特色的农业生产体系;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农产品, 使农业生态系统成为城市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打造清新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与城市景观协调统一的田园风光, 促进城市观光农业的发展。积极探索环境友好型的清洁服务业, 着力发展亲近自然、享受自然为主题的休闲度假型生态旅游业, 扩大发展绿色房地产业, 加速推动以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绿色商贸业, 促进城市服务业的生态化, 着力体现服务业中的生态文明内涵。〔18〕

2. 打造宜居宜业、绿色环保的城镇生活空间

增强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约束性, 避免因城市规划的频繁调整而造成一些可以继续利用的建筑被拆除。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建立高效、低耗、安全、便捷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 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推进城市绿色照明, 推广普及节能灯具和节能型家电, 减少公共设施和家庭生活用能的浪费, 尤其是城市路灯照明和景观照明, 要做到高效、节能、明亮、舒适。围绕城市交通干线和城市水系等建设绿色走廊, 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状绿地系统, 打造绿色景观,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3. 倡导绿色环保、节约低碳的消费方式

上一篇:灯的作文200字下一篇:买文具盒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