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六进法院

2024-04-29

法治六进法院(精选8篇)

篇1:法治六进法院

关于“法治六进”

开展“法治六进”活动的目的意义是什么“法治六进”即:“法治进机关”、“法治进乡村”、“法治进社区”、“法治进学校”、“法治进企业”、“法治进单位”。

开展“法治六进”活动,是遵循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自治区实际,以求实创新精神落实全国和自治区“五五”普法规划、推进自治区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法治六进”活动立足于各部门的工作实际,着眼于推进法治实践、营造法治环境,针对不同层次干部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教育内容,特别是强调了注重法治实践和在普法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目的就在于改变以往单一的普法手段,突出学用结合,把法治实践作为普法的最佳途径,把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作为法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将学法用法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将活动开展与促进本职工作和本部门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制定可行的工作标准和量化指标,将长远目标阶段化、抽象事务具体化,推动依法治区工作实现由“虚”到“实”的转变。

开展“法治六进”活动,是在总结、借鉴二十多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把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作为法治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衡量普法成效的依据,通过促进各部门、各系统的法治化、规范化建设,达到为构建和谐新疆、法治新疆、平安新疆夯实法治基础的目的。

“法治六进”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法治六进”活动根据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特点各有不同。但带有有共性的工作内容是:

1、加强领导。健全法治建设领导和办事机构并正常运转。

2、抓好以法律为依据、规范化管理所必须的各项制度建设(尤其是对管理“人、财、物”等权力进行依法规范和制约等制度的制定、完善及落实)。

3、抓好自身以及面向社会具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

4、推进法治实践。着重抓好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执法者、管理者以及当事人的依法履责、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依法解决社会关注、涉及百姓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基础工作做起,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5、强化监督。落实民主监督机制并使其发挥作用。

开展“法治六进”活动有哪些具体要求

1、打牢基储注重实效。改变以往单一的普法宣传教育模式,以强化各族群众特别是公务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为基础,以工作的规范、有序、廉洁、公正、高效为目标,以提高各级机关和公务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以科学评估、目标考核为手段,努力推进法治实践,促进学法用法的有机统一,防止学用脱节、只学不用或图形式、走过常注重打基储抓实事、求实效,推进法治建设扎实进展。

2、把握工作重点,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加强领导干部队伍法制化建设。“法治六进”的每一项活动,都既要“领导抓”,更要“抓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犤2006犦4号文件关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法制化建设。用领导班子建设的法制化,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的要求,把提高各级领导班子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作为“法治六进”活动的重中之重。二是推进法治实践,依法履行职责。各级机关和公职人员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和依法办事,是对社会民众最具说服力的普法。因此,“法治六进”要突出以“依法履责、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和依法管理”为重点的法治实践,使各部门、各单位以及所属人员日常工作的过程,成为依法履责、践行法治的过程,并依据量化标准定期进行检验和考核。三是解决涉法难点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每一个部门和单位,都要把依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法难点问题,作为“法治六进”的工作重点,使法制宣传教育根植于法治实践的沃土,使各族群众在依法解决难点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法治力量,提高遵法、守法意识。

3、落实“一抓双挂”制度,深化“法治六进”工作。自治区有关部门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犤2006犦4号文件要求,抓紧制定“一抓双挂”(抓正反典型,与单位考核及领导干部考察、任用挂钩;与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挂钩)制度具体实施办法,与“法治六进”活动一并实行。各地、各部门要不等不靠,认真落实此项制度。

4、抓好试点、培养典型。各地、各部门都要认真抓好“法治六进”活动的试点,发现和培养典型,不断摸索经验,适时总结推广。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法治六进”活动为抓手,建立评估激励机制,扎实推进本地、本部门法治实践,提高各族干部群众法律素质、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怎样对“法治六进”活动进行评估和验收

1、“法治六进”活动实施情况,从今年起纳入各地、各部门目标考核与领导班子考核内容。

2、各地、各部门要每年结合年终工作总结,对“法治六进”工作进行一次自查,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3、自治区对“法治六进”活动每年组织一次抽查,每两年组织一次检查,每五年进行一次验收。

(自治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新疆日报)

篇2:法治六进法院

2010年是五五普法检查验收之年,公司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精神文明的目标,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狠抓工作任务落实,在公司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力地提高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水平,现将普法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扎实推进普法工作不断深入。

1、按照“五五”普法规划和自治县关于开展普法工作文件要求,我公司制定了各项工作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要点及普法活动计划。并对各层次开展活动作了必要的指导工作。

2、为使公司普法工作的活动的顺利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调整充实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普法工作的组织实施、督促和检查,分类指导公司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于年初正式启动运作良好。

3、开展了“五五”普法知识下分公司活动,以员工喜闻乐见的知识来讲解,发放宣传单15000份,发放干部员工手中。达到了学习宣传的目的,取得了预期效果。

4、不断完善、深化普法工作,将我们的宣传工作通过员工学法来带动家庭的普法工作。

5、强化民主法制建设,结合“法治进企业”学习宣传契机,大力开展法治进分公司、进车间、进班组活动。制定普法工作计划,确定了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具体措施。

6、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人员动态,开展平安单位、平安家庭宣传和复验工作。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为加强公司的普法工作,在公司建立了图书室,并把法律书籍及上级来文及时送到分公司,方便分公司干部员工能够及时学到法律知识。

7、成立了“五五”普法宣讲团,为公司员工讲法制课。“五五”普法以来,为公司各级干部和员工讲法制课,受教育人数10,000余人次。

8、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公司各级领导干部以提高依法经营为重点,带头学法用法,协调配合普法办开展学法活动,不断提高依法管理、规范决策和服务能力。积极参与“宪法法律宣传月”和“12.4”宣传活动。

篇3:法治六进法院

关键词:法治文化,法律六进,烟草行业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 包括人们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 (1) 。而新时期以法律进班子、进企业、进机关、进村社、进烟站、进网点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六进”新模式, 是烟草行业在开展“六五”普法工作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行业全体干部员工、广大卷烟零售户、消费者法律意识的有效方法。

一、烟草行业“法律六进”工作的主要内容

“法律六进”活动, 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有其不同的特点, 针对的对象不同, 活动方式、宣传内容都会有其自身的特点。烟草行业在“六五”普法期间, “法律六进”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学习宣传;深入开展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深入开展与行业生产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大力推进行业法治文化建设 (2) 。

二、法治文化建设与“法律六进”的关系

(一) “法律六进”工作水平的提升需要法治文化的内涵

“法律六进”活动是全国、全行业在现阶段内有效的普法工作手段, 但是要想法律六进工作能够做到真正的深入人心, 得到受众的普遍认可, 必须要从人们最根本的思想观念方面入手。这就需要通过法治文化建设, 来引导、培养行业干部员工、广大卷烟零售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 营造起以法治原则建立起来的相关制度的文化氛围, 让公众能够从内心意识层面真正的遵守文化,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文化。

(二) “法律六进”是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是“法律六进”活动的开展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载体。抽象的法律知识、法治观念、法治原则、只有以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符合群众接受能力的恰当方式大规模、密集型传播, 才可能为社会大众广泛接受, 取得理想的宣传教育效果。为深入开展“法律六进”, 弘扬法治文化, 铜陵市烟草专卖局 (公司) 推行了行风热线、聚焦铜都、市局报纸《服务直通车》、社区宣传栏等多渠道、多媒体宣传的方式, 进一步扩大了法制宣传的覆盖面, 为法治文化建设拓展了丰富的载体。

二是“法律六进”活动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法治文化的建设, 现行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固然重要, 但是藏在法律法规背后的法治文化理念和法治文化精神, 更是法治文化建设所迫切需要的。因此, 我们在进行法律宣传时, 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法律知识宣传、以法说法的做法, 而是更多的宣传“法治”对于古今中外、世界各国历史发展的意义。让人们意识到“法治”对于每个国家的存在及发展壮大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同时也要引导公众正确的认识目前现实生活社会中存在的法制不完善的情况, 清楚在现实社会中的法制缺陷不是社会固有的, 而正是由于法治文化建设的不完善造成。

三、“六五”普法新时期, 烟草行业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新做法

(一) 开展好行业内干部员工的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工作

一是要加强宣传《宪法》等国家基本的法律法规, 使宪法的基本精神深入人心, 同时发挥《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刑法》等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二是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充分认识行业以“三个依法”为主要内容的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重要理念, 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烟草不断深入人心。

三是要深入宣传与行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烟草专卖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 只有深入了解行业的法律法规, 才能更好的执行和遵守。

(二) 结合行业特色, 开展好卷烟打假进社区活动

将烟草行业的法律法规张贴在社区的宣传栏内, 同时建立社区联络员制度, 由社区联络员定期配合烟草专卖局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社区动态的观测和上报工作, 这样能够更加及时、快捷了解到社区内法律法规的宣传情况。在特定节日, 可以与社区联合开展联谊活动, 增强法律法规宣传的娱乐性, 增加大众的接受度。

(三) 做好新增卷烟零售户的培训工作

卷烟零售户是烟草专卖局的服务对象, 也是监督对象。卷烟零售户是否知法、守法是衡量法治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因此, 对于新办证的零售户, 应该采取每月集中进行法律知识培训的方式, 务必让零售户了解进行卷烟经营业务, 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

(四) 充分利用好“3.1 5”、“6.29”、“12.4”等重大的法制宣传日, 进行大范围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 开展假冒伪劣卷烟的销毁活动, 增强活动的宣传面和震撼度, 真正起到深入人心的宣传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多个公开场合反复重申“法治”这一理念, 更释放出“法治中国”的强烈信号。围绕这一目标, 要求我们以“法律六进”活动为着手点, 大力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弘扬法治文化精神, 增强法治文化信仰, 为法治文化的最终形成做出新的努力。

注释

1姜金兵.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法律六进”水平.中国司法.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协调指导办公室副主任省司法厅副厅长江苏南京.

篇4:基层法院的法治生态

全国80%的法院属于基层法院,80%的法官是基层法官,80%的案件也在基層法院,基层法院的法治生态决定并影响着法院的整体走向,关乎着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特色司法制度能否真正地扎根于中国,法院发展的根基在基层。

然而,基层法院所处的法治生态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被拉开,基层法院面临的问题将更加严峻。

司法的运行不是在真空中。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特定的地域空间、乡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会影响到司法。目前中国广大的基层法院,正处于传统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变迁的过程之中,处于熟人社会与人情社会的交织之中,法治所要求的规则之治与现实需求尚不能完全契合。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许多矛盾纠纷已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它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法院在处理具体案件、关注法律效果的同时,还要重视司法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平衡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更要运用综合性的治理方式,充分考虑实际,因事制宜、因案制宜,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以农村的土地纠纷为例,农民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位置不明、期限不定。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农民土地及财产权益缺乏保障,征地过程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突出,强行征地、补偿标准低、对失地农民不能妥善安置等。这些问题,就有可能成为法院立案中最敏感、最小心的问题,由此,一些基层法院不得不采取了一些“变通”的方法,对涉及土地的问题不予立案,不予受理。不立案的原因在于土地涉及到政策、涉及到行政权力,源头在于改革转型、行政管理、行政行为中出现了一些法院根本没有能力解决好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法律不是万能的,单纯的判决并不能处理好法治与现实之间的裂痕。基层法院所处的法治生态环境决定了其承担着大量的治理任务,要通过“做工作”“矛盾化解”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才能处理好案件,简单地、机械地完全依靠法律是解决不好问题的。

另外,基层法院处于“上头一根针,下头千条线”的差序格局之中,各种考评、数据、报送都需要基层法院花费人力精力去做。其实,处于“千头万绪”中的基层法院,用于审判的资源并不多,长期的地方化、行政化导致的依附性、依赖性使得基层法院独立、自主处理事务的能力非常弱小。

基层法院多年来在当地培育起来的各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在去地方化之后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从基层法院清理执行积案来看,很多的积案就涉及农村当事人没有赔偿能力,或者涉及到政府的不诚信。如果基层法院的工作失去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失去基层组织的支持。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法院,村一级组织不仅是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重要延伸点,而且还是法院在农村的重要群众工作阵地,关乎着法院在农村的人心所向与认同感。失去了这些,基层法院也许会让自身处于更加恶劣的环境之中。

在去地方化之后,法院能不能在当地“站稳脚跟”,除了专业能力,还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实际需要。法院的权威与口碑在于被认同的审判,而这种认同,一方面是法院能够通过审判切实地维护好、保障好当事人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法院能不能为当地的自然人文、现实秩序提供必要的引导与帮助。

改革后,一方面,当地党委、政府要站在更高的法治思维角度上,正确处理与法院的关系,继续理解、支持法院的工作;另一方面,法院也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不卑不亢地树立起独立审判的形象,在司法规律的指引下,对当地环境、民风民俗有所引导,开展好司法的群众路线工作,树立起亲民朴实的形象。

在去地方化之后,即使人财物已由省一级统管,但基层法院仍旧处于当地的政治经济、人文环境中,办理的仍然是当地的案件。法院的审判与执行工作仍然受制于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在与法治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诚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多元纠纷化解机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基层法院工作的开展仍然会非常艰难。

再从法院内部的生态环境看,一些基层法院的内部管理行政化与官僚化非常严重,因为官职、官位的有限,人际关系、人事关系非常复杂。一些基层法院充满着强权和压制的环境氛围,对法官个性、情感与思想缺乏包容,对法官的独立精神与鲜明个性进行扼杀,导致法官心理失衡的不在少数,特别是官本位思想、论资排辈思想、吃大锅饭的思想等,让很多法官感到生存空间狭小,无法安心于基层。一些法院中庸、平庸的环境与庸懒散混的风气使得法官的精神萎靡,犬儒及抱怨心理严重,长时间身处其中,很容易被同化。

在基层法院的一些领导,凭借自己的权力,不问事实、不问证据、不问法律规定,对案件的指示呈现出“赤裸裸”的要求,在管理中很少采用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听取意见,进行集体决策,而是采用武断的、强权的方式来支配法官、压制法官。基层有时就像一个江湖社会,人情、关系、权力的博弈充斥着人心,在这种博弈中,那么,采用江湖拉帮结伙的方式来获取权力的最大化,就见怪不怪了。更为严重的是,基层法院不能生成属于自己的具有强大知识与思想观念的内生资源,相反容易陷入某种僵化与保守,具有鲜明个性与思想的法官往往被视为异类或者不听话,而被排斥,长期处于这样压抑与被压制的环境中,法官的独立精神与思考能力退化为犬儒的应付敷衍。

司法不能生活在真空中,法官也并非横空出世,法官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与现实的产物,如何为基层法院创造良好的法治生态环境是司法改革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责任编辑:赵芳芳

篇5:法治六进活动计划

活 动 计 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公路管理局、和田地区“六五”普法规划和“法治六进”工作,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和田公路管理局关于认真开展“法治六进”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规范政府共同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去局领导干部队伍法治化建设,推进法治实践,依法履行职责,解决涉法难点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推进“法治六进”活动重点。

2、以“法治六进”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与公路生产、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把我好据内部学习教育与面向社会法治宣传教育的关系,为公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3、大力开展以“学法律、将衣物、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教育活动,已依法规范化管理所必需的各项制度建设为核心。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制度路上和长期坚持的运行机制,提高单位法治文化建设水平和安全文化水平。

二、工作任务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公正、服务大局的一是和理念,始终强化带头学习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忠实执行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理念。

1、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不断提高行政领导及专业干部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一是开展以提高依法履行职责、依法办事能力为目标的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学习和教育,落实面向社会没服务那个的法制宣传任务。二是进一步推进局(站)务公开,加强对行政执法权力规范、制约、鉴定等制度的简历和完善。三是以“规范、有序、廉洁、公开、高效”为主要内容,加强机关日常公正制度,规范化建设。四是健全机关政务服务承诺制,加强对行政权力内部鉴定和职务履行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2、开展“法治进单位”活动,努力促进公路养护事业建设步伐。一是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依据宪法、大绿、法规、政策,结合单位的实际,开展法制宣传。二是利用管波、电视、网络、杂志、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政策水平,增强权力义务,维权监督意识。三是通过开展“法治进单位:活动,进一步发挥各类组织的职能作用,促进局政

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开展创建“四无单位”活动,即:无刑事治安案件、无安全事故、无上访、无黄、赌、毒。

3、开展法治进科室活动,促进和谐科室建设,进一步加强业务员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教育。要结合干部岗位需要,认真学习相关业务法律法规,以业务为核心的《宪法》、《刑法》、《会计法》、《计划生育法》、《劳动保障法》、《土地法》、《安全生产法》、《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合同法》、《消防法》、《工会法》、《公路安全条例》等基本法律法规。

4、开展“法治进道班”活动,促进和谐养护站建设。

5、开展“法治进工地“活动,促进依法管理、诚心养护,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

篇6:法治六进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七月的**景致如画,七月的**风光无限。在**最美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自治州“法治六进”工作现场会。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参加本次现场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关心支持**“法治六进”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县“法治六进”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作简要汇报,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组织领导有力,“法治六进”工作责任得到全面落实

我县把认真开展“法治六进”活动,作为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治本措施,切实抓紧抓好。县委、县人民政府从科学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坚持“一抓双挂”原则,把“法治六进”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挂钩,进行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建立健全了法治建设领导机制和办事机构,完善了工作机制、责任机制、保障机制、考评机制,定期研究工作,及时解决“法治六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县委、政府及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分别与县委农办、机关工委、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教育局、经贸局六个牵头部门的一把手、十个乡镇党委书记签订了“法治六进”责任书,并向下级延伸签订,明确要求“法治六进”活动,由各乡镇、各单位(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形成了严密的“一把手”责任体系,有效地落实了各项工作措施,推动了“法治六进”活动顺利开展。认真抓好“法治六进”活动的试点,积极培养典型,不断摸索经验,适时总结推广。在全县机关、乡镇、村(社区)、学校、单位、企业中确定了52个“法治六进”活动示范点,在各行政执法单位和县直部门中确定了12个试点单位。各示范点及试点单位在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开拓创新,以点带面,不断开创了“法治六进”工作的新局面。加强工作督查力度。县依法治县办每年对乡镇、各单位的普法依法治理及“法治六进”工作情况进行两次以上督导检查,并将督导检查情况作为单位领导年底考核的依据,进一步增强了各乡镇、各单位领导抓好“法治六进”工作的责任感。

二、学习宣传效果明显,各族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断提高

我县在“法治六进”活动中,突出抓好“一个中心”、“两个重点”,着力提高“三种意识”,实现各级领导和各族干部从“学法知责”到“知法履责”的转变。“一个中心”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中心组”学法;“两个重点”就是抓好重点岗位执法人员和全体公务员的法律学习教育,坚持法制讲座、法律培训、法律考试和执法监督检查等有效制度,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学法、执法、用法全过程;“三种意识”就是切实提高各族干部职工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意识,转变各族干部职工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法。县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列为必学科目,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依法行政和决策的能力。县党校聘请了三名律师,每年为各类培训班讲授法制教育课45期,培训干部1400人次。县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辟了宣传专栏,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公民法制、青少年普法知识、经济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县电视台每晚转播中央一台《今日说法》节目,让“法治六进”活动进一步深入到每个单位、家庭,不断提高各族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和水平。各乡镇利用文化室、党员电教室,法律图书角、法治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依托法治文艺宣传演出、“12·4”法治宣传日、“科技之冬”、“科技之夏”和“三下乡”等各类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法律知识,培育农村良好的法治精神和文化。制作印发了《**县“法治六进”工作指南》,向基层干部群众大力宣传解决法律问题的途径、常识和获取法律常识的有效方法,向各族干部群众公布了县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团成员、机关单位具备法律专业知识人员和农牧区群众身边的法律明白人信息,为各族群众学习和法律提供了方便。每年组织乡村干部和农牧民群众进行普法考试,检验法治宣传和学习效果。

三、“法治六进”活动深入实施,依法治县进程不断加快

(一)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在各行政单位开展了依法建章立制活动,修改和完善了与法律法规相悖的规章制度,依法规范了各项管理工作。在各行政执法机关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情况检查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监督制约机制。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考核纳入县人民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把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干部执法工作,纳入到干部德、能、勤、绩、廉考核体系当中,进行统一考核,统一奖惩,对初次考核不称职干

部进行黄牌警告,对执法不公的行为,一律实行责任追究。在公安系统大力开展文明执法行动,实行了错案责任追究制,推行了“一杯水暖民心”工程,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在检察院建立了从立案到执行各阶段的完整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在法院切实抓好公正执法,严格诉讼程序,推进审判工作规范化;组织县纪检、财政、审计等单位定期不定

期地对全县各单位财务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违规行为;充分发挥建设局、计生委职能作用,依法对城镇建设房屋拆迁、商住小区土地征用、计生法规政策实施等工作进行协调落实,群众满意率达98%;进一步规范经贸、工商、地税等单位的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依法规范市场运营,监督检查市场经营,引导企业主、商户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加快农村(社区)法治建设,不断提高各族群众法治素质。我县将提高农牧民法律素质、培养新型农牧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提高农村(社区)的法治化水平方面,做到法律服务“三个到位”。

一是在维护各族农牧民合法权益方面,做到法律服务到位。各乡镇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法律服务所,培育造就了一大批乐于群众服务,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的“赤脚”法律工作者,目前村村都有法律明白人。2007年以来乡村法律工作者为农牧区特殊群体免费进行法律援助104次,代写法律文书316份。全县建立了85个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预防和化解群众各类矛盾和纠纷。去冬今春,由于粮价上涨,带动土地承包价格猛涨,巨大的利差造成土地承包合同处于不稳定状态,这类矛盾纠纷涉及人员多,时间相对集中,乡镇党委、政府和人民法院很难在短期内及时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靠前调解,受理并依法成功调解土地承包合同纠纷900余起,及时有效地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确保了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农牧民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在推进村民民主法治方面,做到法律服务到位。认真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圆满完成了第七次村委会换届工作,依法选举产生288名村委会组成人员,第一阶段有19个村“两委”一把手依法实现了一肩挑,全部选举过程严格执行选举程序,充分尊重民意,选举成功率达100%。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按照法定程序,有32名村党支部书记辞职任党建工作督导员,通过支部改选由村委会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有14名村委会主任辞职,在3个月内通过补选的方式确保村党支部书记合法当选;把4名村党支部书记改任副书记,由村委会主任兼任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截至目前全县有69个村实现村“两委”正职“一肩挑”,比例达94.52%。喀拉苏乡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从边防派出所聘请干警任村法治副书记,专门从事边防政策的宣传和法治教育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是在维护平安稳定工作方面,做到法律服务到位。成立了由乡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劳保站、团委、妇联、文化站和村调委会组成的普法及法治工作队,送信访、稳定、宗教、治安等方面法律法规知识到村、到户,积极预防和依法化解各类矛盾,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我县洪纳海乡实行片警负责制后,每个片警既是治安员又是法治宣传员,通过开展普治相结合的“法治进乡村”活动,使辖区内的案件大幅度降低。该乡克斯克村2006年发生治安案件4起,2007年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刑事和治安案件。在全县开展了“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教育,把“法治进乡村”的要求和标准,纳入到全县“遵纪守法光荣户”、“十星级”文明户和“平安户”评比创建工作当中,严格落实《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营造了全社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县“遵纪守法光荣户”、“平安户”占全县总户数的96%。

(三)加大“法治进校园”工作力度,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把“法治进学校”各项工作列入到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考核体系当中,实行法治工作“一票否决”制,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依法治校局面。充分发挥学校第一课堂的作用,切实抓好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坚持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以开展“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为契机,教育各族青少年学生学法律、知荣辱、明是非,使他们从小懂得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养成学法守法的良好习惯。统一为全县43所中小学校聘请了法治副校长,给县城8所中小学校的法治副校长颁发了聘书,还给各学校聘请了法治辅导员。2007年以来,全县法治副校长、辅导员为全县中小学校讲法治课268课(次),平均每学期讲课1—2次,听课师生达36100人(次)。同时,各学校积极开展争当“遵纪守法好少年”、“十佳好少年”和创建“文明班级”的活动,深入推进依法治教和法治教育工作。县城各中学聘请了县公安局、城镇派出所、消防大队、交警大队、司法局的同志作为学校的法治辅导员,对师生进行《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和《道路交通安全知多少》等法治安全教育报告,通过讲解各类法律法规和生动的案例,中小学校师生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充分利用法治教育阵地,组织专题教育活动和法制实践活动,把法治教育向第二课堂延伸,力求通过具体的法治实践活动,培养提高师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县三中制作了“平安校园”网页,定期组织师生浏览、学习交流,提高师生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县城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到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城镇司法所等单位观摩学习,到庭审现场旁听,让他们感受法律的公正和威严。同时,大力开展“警钟长鸣”图文讲法、模拟法庭以案说法、知识竞赛以题释法、走进看守所听失足少年现身说法等法治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守法、护法行动中健康成长。

(四)切实抓好依法治企工作,为工业经济有序发展提供保证。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在“法治进企业”工作中,我们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法治进企业”活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安全、快速发展。一是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与各企业签订了“依法治企”目标管理责任书,涉及到企业管理、劳务用工、安全生产等各个层面。各企业结合实际分别成立了依法治企工作机构,做到有制度、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二是实行企业聘用法律顾问制,使企业法律顾问成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卫士,推动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三是组织法律工作者及司法行政干部深入企业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咨询,分层次、按需求指导企业领导和职工,深入学习《劳动法》、《合同法》、《公司法》、《安全生产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四是大力培育依法治企先进典型。加强对新疆康尤美**油脂有限公司、浙江金鹰**亚麻制品分公司、伊昭锰冶有限公司、**供电公司四家企业在依法治企工作方面的指导,积极发挥他们依法治企示范作用,促使全县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工作中依法办事,依法履职,合法经营。五是尽力解决企业热点问题,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累计为44名改制企业职工发放养老金、抚恤金和各种补偿金34.09万元;接待企业来访人员48人,依法解决44人反映的问题。

四、“法治六进”工作成效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是有效化解了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县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密切合作,协同工作,减少了群众的上访案件,基本实现了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形成了“有纠纷去调解,有上访找司法”的良好氛围。随着依法治理工作的逐步深入,信访案件数量逐年下降。2008年1至6月全县受理信访案件52起,已结案52起,信访量比2007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2007年全县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纠纷1124件,2008年上半年已调解纠纷634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0%。

二是营造了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以平安建设和“法治六进”活动为载体,县公安、边防、政法综治部门协同作战,依法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明显下降,社会治安秩序大幅度好转。2007年,县公安机关立刑事案件371起,破24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9人,命案破案率100%,八类案件破案率达95%,位居州直第一;共发生各类治安案件287起,查处268起,查处率93.3%。今年1至6月立刑事案件146起,比去年同期下降26起,破105起,下降10起;立治安案件119起,查处96起,查处率80.6%,八类案件破案率仍位居州直第一。**县继获得伊犁州 “无毒县”、自治区“平安县”称号后,今年有望获得自治区级“无邪教县”称号。

三是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通过坚持不懈地抓依法治理,全县投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积极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上半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47亿元,同比增长13.4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0.98亿元,同比增长7.9%;第二产业完成1.07亿元,同比增长26.7%;第三产业完成1.42亿元,同比增长10.6%。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0.89亿元,同比增长8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亿元,同比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50万元,同比增长21%。

篇7:法治六进法院

一、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保障

一是阿克苏市委及时调整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64个成员单位为成员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部门分工,强化了责任,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全市各单位也都建立了相应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二是与两牵头单位(普法重点对象牵头单位、“法治六进”牵头单位)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各单位职责,确定了部门分工,强化了责任,使“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三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工作有机结合,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五年社会发展政治建设工作目标任务,确定了日常考核督查办法、年度综合体系和激励与约束措施,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为衡量我市法制建设工作目标的主要依据。四是坚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精神文明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一抓双挂”制度,确保了阿克苏市政治稳定局面,将普法工作融入到全市开展的“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单位创建与政法系统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中,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空间扩展和载体内容上到了提升和发展。五是齐抓共管。3月5日阿克苏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阿克苏市“五五”普法规划》,给我市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并于不定期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六是保障经费。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每年按照0.5元/人的标准落实了普法经费19万元,并列入了财政预算,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均落实了相应的普法经费。

二、结合稳定与发展实际,加强对七类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制宣传力度,着力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一是落实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年终考试考核制度,每年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组织全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考试;二是强化农(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农办、民政部门为牵头单位,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通过换届选举、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农村承包经营讨论会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工作大力宣传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信访条例》等与农(居)民生产生活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修改制定《村(居)规民约》。三是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市教育局、团市委、市交警大队、消防大队、市检察院、法院经常性深入学校开展《禁毒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消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宣讲活动,全市91所中小学校均配备法制副校长,通过日常的德育课和法律进学校活动,使青少年每年法制教育课时达到了12个小时,增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四是加强宗教人士的法制宣传教育,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学习活动,民宗局针对清真寺、宗教人士开展了《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两项制度”的落实,建立了《阿克苏市宗教人员考核评议办法》,提高了宗教人士同“三股势力”作斗争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宗教活动的自觉性,每年将零散朝觐人数控制为零。五是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力度,街道办事处为加大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每年以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派出所、社区居委会为依托开展了《劳动合同法》、《劳动法》、《阿克苏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引导他们依法求职务工,守法生产生活,流动人口列管率达100%;六是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力度。经贸委联合工商局、工商联、税务、建设、环保等执法单位加大企业管理层人员的《合同法》、《公司法》、《环境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10余部法律宣传和教育培训力度,逐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七是加大对羁押、监管人员的法制宣传力度。公安部门尤其是看守所狠抓了监管人员的《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等法律宣传,着重提高监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每年通过现身说法、监规学习评比活动,满足了他们回归社会后对法律的需求。

三、结合乌鲁木齐“7·5”事件,加强法律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一)密切结合“五五”普法规划,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一是根据地区普法办阿地法治办[]7号文件精神,针对乌鲁木齐“7·5”事件,依法治市办下发了《关于认真开展维护社会稳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二是8月依法治市办组织全市普法对象,尤其是农民、居民开展了“三个维护”法律法规测试活动,使群众明确了“7·5”事件真相,学习了《刑法》中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涉及的14个罪名,全市10万居(农)民参加考试。三是联合“610”办进行了反xx法律知识测试和政法系统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四是开展了法律进社区活动,在兰干街道办事处和多浪公园组织了多场“7·5”事件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重点讲解《宪法》、《刑法》、《法律援助条例内容》。五是为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消除“针刺”事件造成的恐慌,11月初依法治市办联合市应急办开展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考试,全市公职人员8000余人参加了考试。六是结合《阿克苏市“五五”普法要点》精神和第七个自治区“宪法、法律”宣传月活动,依法治市办把今年2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纳入全市的普及法内容,不断加强维稳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学习。

(二)加强对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等重点普法对象的宣传教育。一是通过法治进学校、法治进企业、法治进乡村活动,开展了一次全市大学习活动,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尤其是在校学生结合各自实际和特点,积极开展了《反分裂国家法》、《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国旗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以“7·5”事件涉及的14个刑法罪名为主要内容,开展了测试,政法系统各单位也纷纷走进了课堂、电台、电视台进行宣讲,掀起了青少年学法的热潮,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得到提升。二是在对、创建的法治学校和法治企业、法治乡村验收中,重点检查了7·5事件后在维稳方面的法治实践活动,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了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三是结合大清查、大排查、大盘查对重点目标、重要设施、重点部位的管控,严厉打击各类刑事治安犯罪活动,政法系统在依法办案、依法行政过程中加大了对农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宣传力度,全市出动宣讲队32个,宣传96场次,张贴标语2万条;四是严格落实“两项制度”,市委统战部和民宗委结合“7·5”事件开展了民族宗教法律法规政策学教活动,有效落实了《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加强了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通过一系列的普法宣传教育,推进了基层、行业依法治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逐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观念和能力明显增强,为“五五”普法全面推开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多措并举,坚持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采取的措施。

1、健全评估激励制度,制定“一抓双挂”制度。在,我们就提出了‘一抓双挂’制度”,各部门、各单位在开展“法治六进”活动中尝到了甜头,阿克苏市委组织部、精神文明办、综治委、依法治市办联合出台了“一抓双挂”的具体落实办法,促使工作力度明显增强,五年来通过“法治六进”活动和平安单位、精神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四创建活动,每年创建活动质量和数量逐年提高,呈稳步上升态势。

2、以评比创建活动为激励措施,量身打造“法治六进”活动亮点工程。一是积极参与开展全国“双百”工程:为提高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每年开展评选100名“学法用法模范公务员”、100个“学法用法示范机关”的“双百”工程,促进各级机关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二是积极参与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评比活动;三是努力参加全国开展100个企业职工法制学校、100个依法办事示范单位的两个创建活动。

3、积极召开“法治六进”现场会和推进工作会议。地区法治六进现场会在阿克苏市七个观摩点召开;阿克苏地区法治进乡村、进社区的现场会在依干其乡15大队和红桥多浪社区召开,4月17日阿克苏市召开法治六进牵头部门领导会议;每年定期召开了法治六进推进工作会议,六大牵头部门分别做了汇报,会上传达了自治区法治进机关、进单位、进社区会议精神。

4、建立四级联动责任体系,确保“法治六进”活动有组织有保障。结合我市实际,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确立了6家牵头部门、23家配合部门,各牵头部门又组织召开“每一进”推进会,将责任分解到各配合部门,配合部门将责任分解到各实施部门,实施部门将责任分解到科室和下属单位,做到了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法治六进制度101项。

(二)积极开展“法治六进”工作。

1、推进“法治进机关”,加强依法行政工作。一是大力整顿和规范了执法主体及执法行为。为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行政法规规章清理工作的通知》(阿市政办[]50号),政府各部门清理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对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收费等行为进行规范,“收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等制度全面得到落实。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均实行了执法责任制,对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实行目标管理考核。二是加大对违纪违规问题查处力度。查处各级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初核率达30%,立案率达40%、结案率达90%,对上级要求报结果的信访案件和领导批示报结果的信访案件办结率达100%。三是加强领导班子法治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提高依法执政、依法决策能力。市人大对新任职的40余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法律知识考试,经考试合格后才给予任用。严格依据《干部任用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完成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4名,严格落实干部培训审查备案制度,未出现超职数配备干部情况。五是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改善投资软环境,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制度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用法律和制度来保证招商引资工作落实到实处,逐步形成比较完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做到制度管事管人,以制度规范服务招商引资工作。杜绝引进不符合环保要求,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803亿元,招商引资工作成为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2、推进“法治进乡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充分发挥人调职能,给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通过发放人民调解“一案一补”费用11万元,化解各类民间纠纷5351件,调解成功数5206件,调解成功率为97.29%、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6起。二是解决侵害农民权益事件,加大对假农资的查处力度,成功发挥行政调解职能。对各乡镇场种子、化肥、农药市场进行联合执法大检查,解决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今年来,我市已办理追讨拖欠农民工劳动报酬集体诉讼案件10余件,涉及标的达到200余万元,使393名农民工的利益得到维护,为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和谐阿克苏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保障农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平等的健康权。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对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要求,我市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97%,以乡镇(场)为单位常规免疫有效接种率达到90%以上。

3、推进“法治进社区”,加快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以社区为依托,通过开展“法治进社区”知识竞赛、“百日文化广场”、“法制宣传一条街”、文艺演出、社火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今年第一季度为解决物价、物业、医疗食品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共立案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7起,价格违法所得7万余元,通过行政调解方式解决价格矛盾问题9起,调查并核实和检查处理了11起“12358”价格举报案件;对市区内七个家属区的物业收费举报案进行了调查核实,分别下达了“责令改正价格违法行为通知书”;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创建为契机,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4、推进“法治进学校”,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一是围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机制。二是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的问题,对全市中小学教育收费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不断巩固“两基”成果,累计减免、补助资金达993.5万元,分别为68664名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3500名贫困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使困难家庭的子女能上得起学,促进了教育公平。三是大力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大力开展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活动,重点对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音像制品店、书报零售摊位等文化市场进行整治,营造健康文明的学校周边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精心创作一批符合未年人身心要求的优秀文化作品,为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5、推进“法治进企业”,保障和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和安全生产。一是加大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力度,开展定期巡查10余次,与矿山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38份,保证矿山企业无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矿山企业年检率达100%,征收采矿权出让价款0.52万元、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22万元、征收矿产资源税2万元,采矿权出让率达l00%,通过推行安全、环保等法治实践工作,实现了由“无事故发生”安全状态向“无隐患失控”安全状态的根本转变。二是为解决劳动用工方面存在的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等侵害劳动者权益等问题,执法机关对全市381家用人单位进行了劳动用工年审,年审合格单位343家,合格率达90%,及时受理和查处各类举报投诉案件65件,涉及金额8.3万元。三是对建筑工地开展了专项检查,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5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8万余元。四是通过开展法治企业创建活动,企业依法纳税意识进一步增强,违法违规行为明显减少。阿克苏市工业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撑组成部分,工业增加值由的9.44亿元增加到的17.37亿元,年均增长18.7%以上。

6、推进“法治进单位”,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一是近年来加大了事业单位审计监督,完成审计项目15项,查出违纪违规金额64万元,管理不规范及指明纠正资金3169万元。二是依法行政,针对执业、执法、服务和保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审查,并对许可、审批、收费事项按法定程序报批,备案率达100%,市直单位出台规范性文件均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在城市拆迁安置工作中,我们加强执法监督,明确了拆迁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依据,依法界定执法责任,分解量化执法内容、执法范围、执法种类、执法责任,并配备了具备执法资格的专职执法人员;强化拆迁安置的宏观调控,严格把好拆迁前期审批关,严格审查开发商的资质和资信,确实做好安置前的过渡工作;房屋拆迁安置工作程序公开,将各项拆迁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责任落实到实处;推行了“三公开”、“三统一”制度,即:“公开拆迁法规政策、公开拆迁补偿标准、公开拆迁程序制度;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增强了拆迁工作的透明度,切实维护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7、超额完成“法治六进”创建任务。5月初经过最后一批“法治六进”创建自查验收工作,全市已完成“法治机关”创建73家,创建率100%;“法治乡村”创建任务38家,完成指标100%。“法治进社区”创建24家,已创建32家,创建达标为100%,超额任务;法治学校指标74个,创建率为100%;法治企业指标26家,创建率为100%;法治单位指标为72个,创建率为100%。

五、巩固发展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

1、加强宣传教育,培育亮点、建立试点,以点带面。一是大力开展领导干部普法联系点工作。全市确定了31个县级领导干部普法联系点,采取每个县级干部包干一个重点普法对象单位的方法,每年开展两次联系活动,增加了领导干部与群众面对面直接宣传法律、政策的机会和沟通的力度,尤其是结合科学发展观千家入户活动,利用领导的影响力,解决了一批涉法难点热点问题。二是发挥示范点、试点、联系点的作用。“五五”普法以来,阿克苏市建立了5个市级普法示范单位、70个市、乡两级普法试点单位,并落实54名市、乡级督导员,通过定期不定期的督导,采取观摩会、现场会等形式,以点带面,总结经验,达到推进工作的目的。三是认真组织自治区“宪法、法律宣传月”活动和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每年组织全市60余家普法成员单位开展送法下乡和送法进街道活动;成立了法制宣传教育讲师团、志愿者队伍,深入各乡镇、街道开展以民族宗教法律法规、自治区制止家庭暴力规定、知识产权等贴近群众生活的法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四是利用新闻媒体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加强阵地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近年来依法治市办在阿克苏广播电台开办了《法制直播室》和《社会与法》栏目,在市电视台开办了电视台《一路平安》、《危情时刻》、《公民与法》、《天网》栏目进一步全方位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形成人人懂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广播电视在新闻中开办“平安阿克苏”专栏,在新闻前后播出有关法律宣传口号;广播电台汉语专题节目《法制直播室》常年进行法制宣传报道,对相关国计民生的法律法规进行通俗解释和案例介绍。“阿克苏市人民政府网站”开辟了普法专栏,在世纪广场利用大型电子彩屏进行法制宣传,将最新的法制宣传内容(信息)通过电视滚动播出。五是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每年依托市委党校举办市级普法培训班2次,建立了法制宣传一条街,将东大街20块宣传长廊作为普法宣传专栏。全市各单位也普遍建立了法制宣传栏,以市委党校为中心的法制教育网络基本形成,加强了以阿克苏劳动教养所、市看守所为警示教育基地的沟通和建设,为我市各类重点普法对象进行法制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六是全市普法牵头部门和行政执法单位围绕各单位中心工作开展以法治六进、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税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等内容的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活动,乡镇、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校、法制夜校、“百日文化广场”、农村“法制文化集市”等各种宣传阵地的作用,举办了多种形式法治文艺节目,将学法活动寓教与乐。七是通过二级普法讲师团队伍、法治文艺队伍、法治宣传员队伍、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法治宣传骨干和联系员进行培训,五年各级普法机构共培训200余期,256名普法专(兼)职工作人员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五年来,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我市顺利完成了《“五五”普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得到广泛普及,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为阿克苏市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给我市带来的变化和取得的成效:一是淡化了宗教氛围。主要体现在:进清真寺的人员少了,学科学用科学的人多了;带面纱的少了,外出务工人员多了;非法宗教活动少了,依法维权的人多了;青年留异常胡须、着奇装异服的少了,想方设法致富的人多了。二是社会治安秩序得到了加强。主要体现在:刑事发案率少了,从事二、三产业发展经济的人多了;赌博吸毒的人少了、学习实用技术的人多了;无所事事的人少了、参与城市建设的人多了。三是社会事务得到了全面提升。主要体现在:家长的思想意识得到了转变、学生入学率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少生优生意识得到了加强,有效遏制了超生现象的发生,广大党员干部依法行政的水平得到了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加强,党委、政府的形象得到了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单位中心组学法制度落实不好,影响了本单位(部门)的普法工作;二是由于流动人口住所的不确定性,对抓流动人口的学法用法还不够深入;三是普法工作的整体进展还不够平衡,特别是农村的普法宣传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四是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法治实践活动的检查督导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篇8:法治六进法院

一、提升司法能力

司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公平正义,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法官具备与职位相匹配的司法能力。边沁认为“当审判程序完全秘密时, 法官将是既懒惰又专横……没有公开性, 其他一切制约都无能为力。和公开性相比, 其他各种制约都是小巫见大巫”。通过邀请十万群众进法院, 听庭审、评案件, 法官的审判活动, 包括庭审驾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突发事件处置等完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下, 司法能力强不强、业务素质硬不硬, 都将一目了然。这将形成一种比其他机制更加有效的倒逼机制, 将逼迫法官去学习、去研究, 虚心接受群众意见, 改正自身不足, 提升司法能力。

二、促进司法廉洁

纵观法院系统的司法腐败案件, 固然有当事人主观认识不足、防腐拒变能力不强、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等原因, 但司法不公开也是导致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轻则定纷止争, 重则判人生死, 法官在办案过程中会面临各种诱惑, 在司法不公开的情况下, 容易产生权力寻租, 滋生司法腐败。通过十万群众进法院活动, 法院邀请当事人以外的普通人民群众旁听庭审, 法庭审理程序将严格在群众的监督下进行, 最终判决时必须严格以庭审为依据, 缺乏寻租空间, 最大程度减少金钱案、关系案和人情案, 减少司法腐败, 促进司法廉洁。

三、弘扬公平正义

司法公正不仅要实现, 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法官审理案件不是就案办案, 在追求个案公正前提下, 更重要的是通过司法过程向人民群众宣扬法律, 传播公平正义理念。公开审判将司法的理性作了最广泛的传播, 它不仅传播法律知识, 讲述社会教训, 更重要的是它能弘扬一种论证说理的、平等公开的以及合理裁判的社会理性, 培养人们的民主与法制意识。开展十万群众进法院活动, 普通人民群众得以与日常生活中感觉神秘的法院及法官零距离接触, 全程参与庭审, 感受法律威严, 司法公正及法官的人情关怀, 从而在内心树立对法律的敬畏和景仰, 并向外传播, 在整个社会形成公平正义理念。

四、提高司法公信

司法公信力是人民群众对于法院司法活动所表现出的信心、信任或信赖程度, 贯穿于法治社会的整个进程, 体现了法治理念的影响程度, 彰显了法律权威, 对于诉讼纠纷的解决有深远的影响。当前, 中国正建设法治社会, 但实践中司法公信力受到了严峻挑战, 司法公信力普遍不高, 提升司法公信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十万群众进法院活动, 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庭审, 感受法庭的庄严、判决的公正与法官的廉洁, 在内心中对法院审判予以接受, 信任和信赖法院, 司法公信在一个个案件司法的过程和结果中逐渐提高。

五、减少矛盾纠纷

传统理论法学认为, 法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等功能。现代社会的快速生活节奏, 导致大部分公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自行研读法律, 不熟悉法律规定, 从而无法对自身行为作出预测, 由此导致许多不必要的纠纷发生。开展十万群众进法院活动, 选择社会影响较大、当事人关注度高、易产生纠纷、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进行庭审直播, 邀请普通群众参与庭审, 并组织法官与群众互动, 不仅向社会传递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 而且向人民群众宣传具体法律规定及立法背景, 使他们熟悉相关法律规定, 同时对立法原因、立法者的价值取向等有所了解, 从而在自己行为前, 参照法律规定, 作出正确取舍, 违法的事坚决不做, 减少纠纷发生。对于当事人而言, 审判过程全程公开会让他们最大限度地感受到案件会得到公正处理, 增加案件的服判息诉率, 减少信访申诉, 防止新的矛盾发生。

摘要:司法公开是中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司法基本原则。司法公开具有提升司法能力、树立司法权威、维护司法公正等价值功能。当前南京地区法院正大力开展“十万群众进法院”活动, 作为司法公开的一种重要形式, 该活动对于提高司法公信力、减少社会纠纷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司法公开,价值功能,司法公信

参考文献

[1][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22.

[2]唐宏强, 孙建.关于完善中国司法公开制度的思考—从利于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视角论之[J].学术交流, 2012, (9) .

[3]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5:443.

[4]韩红俊.民事公开审判[J].当代法学, 2002, (7) :39.

上一篇:建筑公司竞聘方案下一篇:林果业收支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