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简介

2024-04-30

李兆基简介(精选6篇)

篇1:李兆基简介

李兆基

姓名:李兆基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0年

籍贯广东顺德

职务:恒基集团及香港中华煤气公司主席

李兆基,67岁,祖籍广东顺德,恒基集团及香港中华煤气公司主席.李兆基持恒基地产(今年3月底的市值是89.01亿美元)64.89%,透过恒地持有恒基兆基发展公司约72.4%股权,30.95%中华煤气及30.42%香港小轮(集团)有限公司、34.78%美丽华酒店之权益.另外,持有新鸿基地产之董事,持东亚银行不足1%股权、是加拿大concord pacific主要股东,占股权10%,又是新加坡新达城市发展的发起人之一,占10%,私人拥有新福公司作物业投资.

93年2月,他与郑裕彤、何鸿星以14.9亿港元收购加拿大westcoast peboleam公司.94年8月,出售加拿大物业百福轩(总楼面要1.63万平方米),市值1.6亿美元.

恒基地产于92年大量投资大陆房地产,93年6月止,在大陆供集团发展的地盘共有20个,总楼面积逾185.8万平方 米,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其购入成本低于集团总资产10%.93年下半年,恒基地产再分别购入广州及 北京东城两幅地皮.李兆基原计划将这些大陆投资分拆上市,但未能成事,部分原因是恒基中国缺乏3年业绩,未符合上市规则,故此,恒基地产转而发行可换股债券(债券可兑换成日后上市的恒基中国股份),集资4.6亿美元.恒基与新鸿基地产、新世界发展联合投资65亿元人民币,投资武汉江滩填平工程、改造涡轮机厂、重型机厂、重 建武汉中山路、武汉饭店;与九龙仓签意向书计划投资上海静安区商品房;又与新鸿基地产、新世界发展等组基金至少1亿美元投资武汉国企.

李氏斥资10亿港元,在港设立一间私营医院——沙田仁安医院.

估计李氏财富约65亿美元.

篇2:李兆基简介

2011年我校计划招收高一新生12个班,共600人,其中面向全市招收普通生120人,面向顺德区招收普通生360人,招收择校生120人,并实行平衡分班。

2.高考情况

2008年高考:重点上线人数:180人,目标达成率103%,区属学校第一,上线率28.08%。本科上线人数:543人,目标达成率119%,区属学校第一,上线率84.7%

2009年高考:重点上线人数:225人,目标达成率137.2%,区属学校第一,上线率35.6%本科上线人数:564人,目标达成率107,8%,区属学校第一,上线率89.4%

2009年高考择校生上线情况:120名择校生中,有15人上重点,上线率12.5%,本科上线49人,上线率40%。

2010年高考:在生源水平严重下降的情况下,我校再创历史新高,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均超额完成区教育局下达的奋斗目标。

重点上线人数:179人,重点目标达成率104.0%,上线率27.6%,区属第二。本科上线人数:607人,本科目标达成率110.9%,上线率98.92%,区属第二。

2010年高考择校生上线情况:120名择校生中,有17人上重点线,99人上本科以上线,择校生本科上线达82.5%,区属第一。

3.2010年分数线

2010年情况:

第一批:面向全市录取120人,分数616分

第二批<1>(普通生面向顺德区):录取355人,第1志愿,600,当分数是600的学生,需要条件选择:综合评定等级为A,7科总分为600,语数英3科总分305。

第二批<2>(择校生,面向顺德区):录取120人,第1志愿,581,当分数是581的学生,需要条件选择:综合评定等级为A,7科总分为581,语数英3科总分279.0年李兆基中学招生录取人数及录取分数是多少?

4.2011年李兆基中学招生计划如何,各批次代码

第一批:全市招生,共120人,代码:9019

第二批<1>:全区招生,普通生:共360人(含体育特长生9人),代码:6006

第二批<2>:全区招生,择校生:共120人,代码:6008

5.择校生按3万/3年,择校费由顺德区财政局收取,免交3年的学杂费。择校生每学年交纳住宿费880元/年。

6.奖励政策

2010年的奖励方法如下:成绩名列顺德区前10名内,奖励50000元;名列顺德区前20名内,奖励30000元;名列顺德区前50名内,奖励10000元;名列顺德区前200名内,奖励8000元;名列顺德区前300名内,奖励3000元(本项助学金贫困生可以兼得)

篇3:李兆会:我不是一个纨绔子弟

背景:海鑫集团已故董事长李海仓的独子

职务:山西海鑫集团董事长

年龄:29岁

学历:武汉科技大学本科, 2003年 (父亲遇害) 澳大利亚辍学回国

成就:山西最年轻的首富

1981年出生的李兆会系海鑫集团已故董事长李海仓的独子。在山西闻喜, 没有人不知道山西海鑫钢铁集团的掌门人李兆会, 就像几年前, 没有人不知道他的父亲, 海鑫钢铁集团的前任董事长——李海仓。

李兆会是一位非常低调沉稳的人, 几乎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 但他最近却被媒体热捧, 瞬间在全国声名远扬, 与前段时间与女演员车晓的高调婚礼有关。据悉, 俩人的婚礼排场宏大壮观, 羡煞旁人。

曾经的莽撞少年

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钢铁、焦化、水泥、房地产、金融、保险等产 (行) 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也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

2003年1月, 李海仓在海鑫钢铁集团的办公室里被枪杀, 凶手随即自杀。当时媒体的报道说, 凶手曾多次欲将土地卖给海鑫集团, 却屡遭拒绝, 事发当日又敲诈勒索未遂, 于是行凶杀人。

李海仓的过世给海鑫集团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李海仓的父亲名叫李春元, 他有6个儿子, 李海仓排名老三, 另外五个儿子也都在海鑫担任要职。而李海仓去世后, 最有希望继承海鑫的, 就是时任集团总经理的老五李天虎、时任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的老六李天杰, 以及当时的海鑫副董事长辛存海。

此时, 李海仓的儿子李兆会却被大家给遗忘了。也许在大部分人眼中, 李兆会根本没有资格继承海鑫集团。他还只是个孩子, 调皮、贪玩、成绩差, 还爱和父亲顶嘴, 就是一个莽撞少年。

其实, 李兆会自己原本也没想过要继承父亲的事业。小时候, 他甚至有些怨恨父亲, 因为父亲从不去学校看望自己, 从不陪同他出去玩耍, 李兆会觉得父亲根本不关心自己。

事实上, 李海仓也确实没有时间管儿子, 他煞费苦心地把李兆会送到太原一所私立学校, 只给儿子日常开销的钱, 让从小养尊处优的李兆会吃尽苦头。从那时起, 李兆会开始有些明白, 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李海仓被杀后, 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李兆会被急召回国。忽然间, 这个当时只有22岁的男孩儿仿佛一夜间长大, 悲痛中他决心接替父亲, 出任海鑫集团董事长, 执掌这个偌大的家族企业。

不过, 李氏家族里很少有人看好他, 大部分人坚持推举李天虎做“掌门”, 直到爷爷李春元开腔:“从继承遗产的角度来看, 只有我和海仓的母亲及海仓的妻子和子女可以继承海鑫, 但我和海仓的母亲都年事已高, 海仓的妻子又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只有海仓的儿子来继承。”老祖宗发话, 一锤定音, 李兆会义不容辞地接过了家族企业的重担。

李春元认为:李兆会是一个很有“爆发力”的人。他的接班, 与鲁冠球、茅理翔的儿子接班不一样, 他们是在正常状态下接的班, 享受着“扶上马, 送一程”的优厚待遇。而李兆会是在非正常状态下突然接的班, 什么准备都没有就上任了, 继承的难度比鲁、茅之子大得多。也正是这种特殊的接班, 才使李兆会有特殊的动力, 他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领导人的角色。

用海鑫集团前辈创业人辛存海的话来说, 李兆会绝不是扶不上墙的刘阿斗, 如果说他还是个孩子, 那么, 他是孺子可教!李兆会虽然只有20多岁, 但他已经受过良好的教育, 在澳大利亚上过5年学, 大学所攻专业是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 正好与管理海鑫对路;李兆会从小受到李海仓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 经过集团高层的反复考察, 他具有前董事长某些闪光的品质。其实, 企业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企业家人格修炼的过程。

今日的叱咤风云

进入角色的李兆会很快看到, 到李海仓意外去世前, 李天虎在总经理的位置上已经做了整整8年。这8年里, 李天虎在海鑫集团树立起的威信和影响力, 除了李海仓, 无人能胜。随着时间的推移, “功高盖主”的他与李兆会的矛盾越积越多。李兆会意识到, 想要坐稳董事长的位置, 李天虎不得不“除”。

但李天虎怎么“除”, 却是一个问题。他是海鑫集团的有功之臣, 又是李兆会的亲叔叔, 如果处理得不好, 不仅伤了叔侄间的和气, 也会影响员工们的士气。

显然, 李兆会不像人们想的那么年幼无知, 他后来的做事风格告诉人们:我不是一个纨绔子弟。

李兆会在那段时间与辛存海走得很近, 他知道辛存海和李天虎之间一向不合。终于, 在一次海鑫集团的内部会议上, 随着李天虎和辛存海矛盾的爆发, 李兆会的机会来了。那天, 李天虎的态度非常激动, 与辛存海势如水火, 逼着李天虎退位。

李兆会以此向爷爷告状, 要求李春元同意让李天虎隐退。李春元有些犹豫。李兆会见爷爷迟迟不肯决断, 便离家出走。一连多日不见孙子的踪影, 爷爷急坏了, 他一路开车, 从闻喜追到太原, 又从太原追到北京, 李兆会就是避而不见。最后, 拗不过孙子的倔脾气, 老人家只好同意让儿子李天虎“退位”。

有了爷爷的默许, 没几天, 李兆会就接到了五叔的辞职报告。为了安抚五叔, 也为了平息众议, 李兆会把海鑫下属的水泥厂交给李天虎打理。后来水泥厂更独立于海鑫集团之外, 而李天虎的所有股份也从海鑫集团撤出, 就这样, 李天虎被“温和”地逐出了海鑫集团权力中心。

李天虎走了, 接下来李兆会要对付的就是辛存海。辛存海作为前辈创业者, 在经营理念上与李兆会时有冲撞。2004年春节之后, 辛存海被调到海鑫集团驻太原办事处工作。

年仅22岁的李兆会, 在短短几个月内, 就把父亲手下的两位重臣清出决策层, 夺回职权, 而且没有留下任何足以影响海鑫效益的后遗症。有人猜测, 李兆会背后有人指点, 有人觉得, 这是前辈的刻意退位, 给李兆会成长的空间, 但不管怎样, 在父亲去世后仅仅一年, “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头衔就名副其实地印在了李兆会的名片上。

2003年, 海鑫集团总产值超过50个亿, 上缴利税超过10个亿, 为当地财政贡献3个亿, 成为历年来海鑫集团发展最迅速、最好的一年。与此同时, 李兆会凭借24亿元的财富排在胡润百富榜第19位。

2004年, 李兆会真正掌握海鑫集团实权的第一个大动作是抛出6个多亿进入资本市场。这一年, 海鑫集团完成总产值70亿元, 实现利税12亿元, 被评为纳税全国民企第一。

2005年, 在全国钢铁行业供过于求、钢铁价格不断下跌的不利形势下, 海鑫集团年销售额80多亿元, 净利润超过4亿元。

2006年, 李兆会入选中国富豪榜400名富豪, 排名第56位, 是上榜富豪中最年轻的企业家。

2007年, 海鑫实业分别买进中国铝业、益民商业、华电国际等多只股票, 并以11.8亿元的价格拍得银华基金21%的股权, 溢价56.19倍……

篇4:“四叔”李兆基

香港商界风云变幻,合纵连横,商权更迭,关键时刻往往总是需要“带头大哥们”来稳坐泰山。李兆基,一个单纯的超级富豪,在商界众人竞相效仿。“超级”总该有不同之处,李兆基的不同应该就在于他的“百搭地王”和“平民股神”两个称号。

《战国策》中记录着一种很有特点的人物:游离于各大统治集团、不受权势拘勒,他们以自身的标准、个人的恩怨来决定自己的行动,重义轻生,感情激烈,显示出具有传统平民意味的道德观,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香港商界风云变幻,合纵连横,商权更迭,关键时刻往往总是需要“带头大哥们”来稳坐泰山。李兆基,一个单纯的超级富豪,在商界众人竞相效仿。“超级”总该有不同之处,李兆基的不同应该就在于他的“百搭地王”和“平民股神”两个称号,无论生意、人情、阶层。20 多年来,他在澳门炒过黄金,在世界做过地产,对香港地产业及其走势了如指掌,甚至有人戏称他那儿差不多是一个小型的“田土厅”,李兆基犹如“田土厅长”。混乱的股市年代,他借助股市狂潮完成了资本积累, 进入了超级富豪层。

“三剑客”之盟

香港地产豪门——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旷日持久的兄弟之争,最终以大哥郭炳湘被董事局罢免集团主席及行政总裁职务的结果告终, 他此前的职务一分为二。主席职位改由郭氏郭老太太邝肖卿女士担任,行政总裁则由两位弟弟郭炳江和郭炳联分担。

新鸿基此前一直由郭氏三兄弟共同执掌,由于多方面原因,三兄弟从去年起矛盾公开,郭家掌门人郭老太邝肖卿力劝长子回头未果,也曾亲往国金中心邀郭氏家族的世交及受郭炳湘尊敬的“四叔”李兆基出面相劝。今年初,郭炳湘突然宣布休假,之后两位弟弟以大哥患精神科疾病为由,试图召开董事会削去大哥职务。但郭炳湘随即向法院申请临时禁制令,使通过董事会推他下台的计划搁浅。但在临时禁制令到期后,香港法院以“罢免决议为公司内部管理事务”为由,拒绝续颁禁制令,终使这场豪门恩怨画上句号。

家族纷争不断,已经开始影响这个市值3000多亿港元、员工逾2.7万人的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的发展。身为新鸿基副主席和恒基地产主席的李兆基出面调停,希望郭氏三兄弟能平心静气地寻求和解方法,

“四叔”李兆基以免母亲伤心。李兆基向香港传媒就郭氏三兄弟风波公开表态,当年郭氏三兄弟父亲郭得胜创立基金判断正确,除非郭老太太邝肖卿有其他意见,否则应延续郭得胜的意思,不要分家,郭炳湘要顺应母亲的说话,继续休假。“四叔”同时强调,郭老太太虽然已80岁了,但有责任在身,他会站在郭老太太邝肖卿的一方支持郭老太出任新地主席一职,郭家如果未能平息这次风波导致分家,将对三兄弟十分不利。他还以筷子作比喻,劝说三兄弟要以和为贵,“三个人好比一把筷子,一支就容易断,团结一起就不容易断”。

香港富豪如此之多,为什么出面调停的偏偏是李兆基?这全因为多年前“三剑客”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一直是朋友之间恩义深重、至死不渝的佳话。好汉相遇于江湖,惺惺相惜,义结金兰,但是在商界,尤其是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这些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金钱社会的地方,是否真有机园结义式的朋友,是颇令人怀疑的。

1958 年香港商界却有三人“誓师结义”了。共同的目的使他们走在一起,那就是:同心协力,进军地产,你发我发,大家都发。这三人中,郭得胜最长,比李兆基大 15 岁;冯景禧居中,比李兆基也要大 3 岁。郭得胜老谋深算,经验丰富。景禧精通财务,擅长证券,深通冒险投机之奥妙。李兆基则在反应速度、鬼点子方面当仁不让,三个人走到一起,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形成最佳阵容。1963 年,“三剑客”合组“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公司规模很小,职员 10 多名,注册资本 500 万港元,实价300 万港元,这在当时香港商界,不过是中小规模。新鸿基的班底,仍然推年长而德高望重的郭得胜为董事局主席:手疾眼快的李兆基是第二把手,任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兼总经理;冯景禧负责财务,形成了三套马车。

1972 年,李兆基辞去了新鸿基总经理的职务,但仍留任副主席一职。

TVB义举

近期,除了香港电影公司频传卖盘,电视圈老大TVB的卖盘似乎也接近尘埃落定。作为杨国强的好友,“四叔”李兆基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证实邵氏主席邵逸夫愿意接受杨国强125亿港元的收购价码,邵逸夫看到其诚意后也同意做出让步,原本要求的一次付清现已变为可接受分期付款,杨国强通过花旗银行牵头向各家银行借钱将在三个星期内搞定,双方有望在今年8月奥运期间达成协议。

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早前就曾表示,他本人向碧桂园主席杨国强借出贷款30亿元,以购入邵氏股权,并重申并未有参与该收购项目。“我承认我向(杨国强)提供资金,我对参与TVB经营没有兴趣,只是把它当作我的一项投资。”李兆基表示,“我支持杨先生是因为我不想让TVB为外国公司所有,国外投资人对TVB的经营不会带来任何有利的东西,由香港人拥有是理想的。”

TVB股权可能出现变化之所以引起如此关注,因为它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商业电子传媒机构,市值200多亿港元,一度对全球数亿海内外中国人和华侨华人产生极大影响。1967年,香港世家余氏家族、利氏家族和邵氏兄弟合股创办TVB,由余经纬出任董事局主席,设有两个频道,翡翠台为粤语频道,明珠台则为英语频道,成为香港首家以无线播出的电视台(其时惟一的电视台丽的呼声是有线电视广播)。1980年,余经纬病逝,邵氏增持股份,成为最大股东,并由邵逸夫接棒出任董事局主席。经过多年发展,现在的TVB在亚洲、北美、欧洲和大洋洲拥有50多个频道,分别以粤语、国语和英语播出节目;每年自制节目超过5000小时。

此外,TVB还是全球最大演艺人经纪公司,旗下拥有超过300名艺人,特别是对香港歌星接近垄断性的签约,使得TVB覆盖的华语地区收视率高达70%以上。最鼎盛时期的TVB,除了有专责销售海外版权的ITV外,还曾拥有华星唱片公司、博益出版集团、旅行社见闻会社等组成的ETV,以及与邵氏合股的电影公司“大都会”。

对于此次收购的达成李兆基一直有着很大的期望,“传媒是国家的重要资产,并不希望落于外人,我非常愿意借出贷款。”

几十年来,他的恒基公司几乎与香港各大地产公司都合作过,被誉称为“百搭”地王。事业所带来的成功感,并不完全在金钱方面,在他心目中,做富豪还必须做成一个全才,有人情味才是真的做好了。

篇5:学习李兆雄

通过学习李兆雄感人的先进事迹,我们对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有了从形象到深度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应当向李兆雄同志好好学习,学习其过硬的政治素质、敬业风格、工作作风等共产党人的优秀本色。

李兆雄同志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其政治品格广为褒赞。李兆雄同志过硬的政治素养,体现在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与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重要是的是对党忠诚,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把党的政治要求,内化为政治标准的实践。我们党员同志,对比之后,要切实向李兆雄同志们学习其过硬的政治素质,做到立场坚定、信仰坚定,引领基层团队共赴企业提质增效发展大局。

李兆雄同志对事业刚直不阿、秉公执纪,其敬业风范流芳千里;大公无私以敬其业,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优秀传统美德。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作为企业党员干部,要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牢固树立“不履行职责是失职,履行不好职责就是不尽职”事业观,始终保持对事业、责任的敬畏态度和负责精神,真正使敬业奉献成为企业党员干部最基本的从业遵循,真正在企业发展中,做到以上率下,发挥带头示范引领作用。

篇6:李兆基简介

李兆雄同志是中铝集团的一名普通纪检干部,他用他43年的生命轨迹,再度描绘了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的该有的责任担当。

同样是央企,同样是工作在基层的共产党员,他是我们身边的可以效仿和学习的优秀榜样。他的事迹平凡、朴实,他正是用脚踏实地,踏地有痕的一件件平凡务实的工作,堆砌起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圣洁形象。

他在纪检岗位上,敢于担当,勇于同违纪、违法行为做斗争,不讲情面,经他和他的团队调查处理过的违法案件数以千计,为企业追回了数百万元违法所得。他的贡献绝不只在于挽回的损失和处理的违纪人员这些枯燥的数字,而是用严谨、忠诚的纪检执法来铸就了“不敢腐”的钢铁篱笆。

其实,实践党的最高理想并不是那么遥远,我们只要向李兆雄那样,扎扎实实做好身边、手头的每一件事就可以了。

记得自己从走进社会那一天起,就立志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建树,要踏实做人,务实做事,用奉献和成就来给组织交上自己的人生答卷。三十多年来,我努力去做到了,并连续获得了国家、省市、集团、公司等各项荣誉40多项,其中有国务院津贴、省市技术革新一等奖、集团立大功、劳模、模范党员、标兵、功勋人物等。做好一件事、几件事不难,难的是一生坚持做下去,一辈子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我还有六年退休,这六年我一样不会荒废自己,不会有退休前的那种等靠、吃老本的心态,而是要把余热奉献给自己奋斗了一生的汽车事业。具体是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六年中,做好公司交付的光伏、智能制造项目,给公司留下一笔知识和物质资产;二是把自己几十年总结的预防维修管理方法、工具总结出来,留给一汽,多下现场,带出更多的设备资产管理骨干,让他们在现地现物的环境中学会如何做好预防维修工作,是集团的资产最大化实现保值;三是把维修技能传下来,建设好专家工作室,通过技术培训带出一批“高徒”,并搭建起复杂维修技术的维修环境,同时要给奔腾职工分校留下单人次最多的课件。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完整地留给一汽,助力奔腾品牌乃至一汽事业的腾飞。

上一篇:塞林格个人简介下一篇:办户口的单位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