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等学校设置

2024-05-10

天津市高等学校设置(精选6篇)

篇1:天津市高等学校设置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 规范户外广告使用和经营行为,美化市容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置户外广告的,均应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户外广告,是指利用公共、自有或者他人所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场地、空间、水域、道路、交通工具、公共设施、空飘物等载体设置的广告及牌匾设施,包括霓虹灯、灯箱、橱窗、标识牌、电子显示牌(屏)、公告栏、宣传栏、阅报栏、画廊、指示牌、实物造型、门面匾额、标语、条幅等独立或附属式广告。

第三条 市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户外广告设置的主管部门,负责户外广告设置的规划、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工作。

区、县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户外广告设置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规划、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第四条 市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本市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本市户外广告设置的总体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市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本市户外广告设置的详细规划和技术规范,并应征求行业协会、广告经营者、有关专家及社会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 设置管理规定

第五条 户外广告设置的设计方案, 应当符合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六条 禁止在下列区域或位置设置户外广告(不含牌匾):

(一)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军事机关驻地;

(二)文物保护单位、风貌建筑保护地区;

(三)风景名胜点的建筑控制地带;

(四)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

(五)公共绿地、河道水面、湖泊;

(六)涵洞、立交桥(不含人行天桥、地下人行通道);

(七)透视围墙、护栏、道路隔离带、临时棚亭;

(八)异型楼顶、坡屋顶和居民住宅楼;

(九)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标志性建筑;

(十)市人民政府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其他区域或位置。

第七条 本市外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不得设置大型占地户外广告。

外环线、高速公路和国道两侧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按照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严格控制。

第八条 在道路及其两侧设置户外广告,不得妨碍安全视距或影响通行,不得遮挡绿化和市容景观,不得遮挡路灯、交通标志、交通信号,不得妨碍无障碍设施使用。

第九条 依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设置的户外广告,不得影响城市风貌景观和市容环境,不得超过有关规划、规范限定的高度、尺度;不得在危险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危险设施上设置户外广告。

第十条 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未预留户外广告位置的,不准设置户外广告。

第十一条 在外环线(含外环线外侧50米) 以内及高速公路、国道两侧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到市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行政许可手续。

在前款范围以外设置户外广告的,由所在区、县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行政许可手续。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户外广告。准予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按照准予许可的内容进行设置,不得擅自变更;需要变更的,应当向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设置路名牌、候车亭、电话亭、路灯杆等公用设施同时附带设置户外广告的,以及在公交车辆车体设置广告的,应先到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行政许可手续。准予许可的,再到其他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三条 依附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类设施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征得其产权人的同意,并签订同意占用的书面协议。

第三章 使用权限管理

第十四条 户外广告位使用权,可以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取得,由市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

户外广告位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市人民政府对户外广告的设置使用授予特许经营权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依法取得户外广告设置使用权的,应当自行政许可准予之日起3个月内设置完毕; 逾期未完成设置且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未获批准的,其户外广告设置使用权自行失效。

户外广告设置使用权不得私自转让。确需转让或变更的,应当依法办理转让或变更手续。

户外广告设置使用权人应当自设置完毕之日起5日内向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申报验收, 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于收到申请后7日内验收完毕。

第十六条 设置户外广告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符合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施工安全和设施牢固;

(三)符合节能和环保要求,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光源、新工艺,造型美观,装饰新颖。

第十七条 未经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准予设置户外广告,供电部门不得提供电源,道路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占道手续。

第十八条 利用固定线路运营的公交车辆车体设置广告,不得在车辆正面、前后风挡玻璃及两侧车窗上设置,不得全部遮盖原车体颜色,设置的车体广告不得影响乘客识别和乘坐。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车辆禁止设置车体广告。

第十九条 组织举办文化、体育、商品交易、产品展销、宣传教育等活动,需要临时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按照准予的地点、时限和要求进行设置,期满必须自行拆除。节假日、举办庆典活动经准予设置标语、条幅的,设置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活动结束24小时内自行拆除。

第二十条 设置单位或个人应当负责户外广告的维护,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定期巡视、维护,保持户外广告的整洁、完好、美观;

(二)户外广告破损、倾斜、残缺的,应当及时维修或更新;出现污损、褪色的,应当及时清洗、油饰、粉刷;

(三)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对存有安全隐患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应当及时修复或拆除;

(四)户外广告照明设施应当保持其功能完好,霓虹灯、电子显示装置、灯箱应当保持画面显示完整,出现断亮、残损的,应当及时维护、更换,并在修复前停止使用。

第二十一条 户外广告设置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两年。如需继续设置的,应当在期满30日前重新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未经准予继续设置的,应当在期满之日起15日内自行撤除。

第二十二条 设置户外广告应当保证一定的时间或版面用于公益宣传。

在经营性户外广告上暂不发布商业广告超过7日的,应当按照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发布公益性广告。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施行前已设置的户外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按照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由设置者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或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强制拆除,拆除费用由设置者承担:

(一)未经批准擅自设置的;

(二)不符合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技术规范的;

(三)未明确设置期限且设置时间超过两年的。

第二十四条 因城市规划建设等原因确需拆除户外广告的,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前15日书面通知设置单位或个人限期拆除,并撤销其准予设置的行政许可决定;因拆除造成的损失,对设置成本按评估价值给予补偿。

拆除未经准予设置或超期设置的户外广告,不予补偿。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第一款、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八条规定, 擅自设置户外广告或者设置的户外广告不符合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技术规范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强制拆除,并可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对未经准予设置的户外广告提供电源或办理占道手续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规定, 在各类活动结束后未自行拆除户外广告的,责令限期清除,并处5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第(四)项规定,不及时维护更换户外广告照明设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强制拆除,并可处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不发布公益性广告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本规定设定的行政处罚,由相对集中行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机构实施;尚未实行相对集中行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由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实施。

第三十一条 户外广告设置者违反本规定,不履行维护责任,造成安全事故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管理和执法部门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 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具有行政许可权限的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办理户外广告许可事项。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6月1日起施行。

篇2:天津市高等学校设置

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市容园林委、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开发区、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户外广告管理工作的实际,对2005年5月25日印发的《天津市设置户外广告设施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望依照执行。

二O一O年十二月七日

天津市设置户外广告设施行政许可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市容环境秩序,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天津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天津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定》、《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天津市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规定》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设置户外广告设施行政许可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户外广告设施包括广告牌、牌匾、霓虹灯、灯箱、标识牌、招牌、公告栏、宣传栏、实物造型、电子显示牌(屏)、布标幔帐、橱窗、阅报栏、画廊、指示牌、标语、条幅等设施。

第四条 下列行政许可申请,由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负责受理:

㈠ 轻轨、地铁车站及沿线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 ㈡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地区及机场路两侧200米范围内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

㈢ 高速公路天津段及国道两侧200米及延长线和出入口500米范围内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

㈣ 海河两岸200米范围内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 ㈤ 在外环线(含外环线外侧50米)以内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

㈥ 天津大道两侧200米范围内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前款规定范围以外设置的,由所在区、县市容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

第五条 申请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应当向市容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相关资料:

㈠ 广告发布经营许可证明;

㈡ 产权证明(涉及租赁关系的,须提供租赁合同); ㈢ 户外广告设施拟设位置平面图及原貌实景彩色照片(5吋四张);

㈣ 计算机绘制的彩色效果图(A4纸型,昼、夜景各四张);

㈤ 具有资质的专业设计部门提供的结构设计图、施工说明书;

㈥ 施工单位的安全施工保证书;

㈦ 与经营户外广告业务有关的其他文件;

㈧ 利用市政、公交、园林等设施设置的,还应提交相关部门同意利用其设施的证明;

㈨ 涉及影响法定相邻关系的,还应提交相邻人同意设置的书面协议;

㈩ 在墙体、楼顶设置大型户外广告设施的,还应提交施工工程监理协议;

(十一)更换户外广告设施画面的,申请人除提交上述资料外,还应当提供原准予设置的行政许可决定书和许可证。

第六条 设置户外广告设施行政许可,按照下列程序: ㈠ 接收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及相关资料; ㈡ 向申请人出具受理或不予受理的书面凭证; ㈢ 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㈣ 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核查;

㈤ 涉及公共利益的,应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直接涉及重大利益关系,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听证权利并应申请组织听证;

㈥ 承办部门提出行政许可建议; ㈦ 呈请本机关领导审签; ㈧ 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㈨ 送达行政许可决定书; ㈩ 到施工现场监督检查。

第七条 对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申请,市容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在法定和服务承诺期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第八条 市容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53条的规定,对占用户外广告空间资源的申请,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第九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市容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㈠ 符合户外广告设置规划; ㈡ 符合户外广告设置规范; ㈢ 属于允许设置的范围及载体;

㈣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光源、新工艺; ㈤ 与周围建筑、街景环境相协调。

第十条 对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条件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容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㈠ 在市、区政府机关所在地、军事机关、文物保护单位、风貌建筑保护区和保护性建筑、标志性建筑、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音乐厅、展览馆、图书馆及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

㈡ 泰安道(台儿庄道至新华路)、成都道(南京路至昆明路)、解放北路(曲阜道至解放桥)、五大道风貌建筑保护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南京路以西范围内)、天津大礼堂周边;

㈢ 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设置户外广告设施,或妨碍安全视距和车辆行人通行的户外广告设施;

㈣ 影响公共公用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正常使用的户外广告设施;

㈤ 侵占有损公共绿地,或影响市容景观的户外广告设施;

㈥ 危及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安全的户外广告设施;

㈦ 各类涵洞、行架、桥梁(不含人行过街天桥)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

㈧ 异型楼顶、坡屋顶、居民住宅楼顶或影响道路两侧建筑物天际线的户外广告设施;

㈨ 妨碍生产或人民生活,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的户外广告设施;

㈩ 透视围墙、铁艺护栏围挡设置的户外广告设施;

(十一)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

(十二)中心城区主干道路隔离带内;

(十三)经批准设置的临时棚亭;

(十四)市人民政府明令禁止设置或《天津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规划》禁止设置的。

做出不予准许设置决定的,市容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一条 户外广告设施的设置期限不超过2年,设置期满的应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需要继续设置的应当在期满前30日内重新申请办理行政许可手续。

第十二条 准予设置的户外广告设施需要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三条 市容园林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应当即时书面告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

第十四条 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申请被准予后,被许可人应当自颁发《设置户外广告设施许可证》之日起90日内竣工。逾期未竣工的,应到原行政许可部门办理续期手续,逾期未开工的该《设置户外广告设施许可证》自行废止。

被许可人应在户外广告设施竣工之日起5日内向市容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报验。

第十五条 市容园林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应当对设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填写《监督检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备查。

市容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接到被许可人的报验后,7日内组织验收并填写《验收报告》,由验收人员签字后归档备查。

监督检查中发现被许可人有违法行为的,市容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书面告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进行查处。执法机构应将查处结果及时函复市容园林行政主管部门。

篇3:天津市高等学校设置

关键词: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产业结构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是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园区内高职院校专业布局是否与天津市、特别是滨海新区产业结构相适应,是衡量教育园区人才培养是否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标准和尺度之一。

一、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海河教育园区概况

(一)天津市社会发展及天津市滨海新区背景

2016年2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天津市要构筑现代产业新体系,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型农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特别是针对制造业,《纲要》提出,要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落实《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形成技术领先、配套完备、链条完整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从《纲要》可以看出,“十三五”期间,天津市将重点发展壮大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石化和现代冶金等十大产业。

天津市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滨海新区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和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打造宜居生态新城区”等。“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高端装备产业”是滨海新区“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显然,上述天津市包括滨海新区在内的产业发展目标和定位,为天津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类型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海河教育园区概况

作为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自2009年6月启动建设以来,天津市政府已先后累计投入资金300亿元,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窗口和标志。从海河教育园区公共设施建设来看,目前园区建成了公共实训中心、公共图书馆、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中心等公共设施,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绿化面积530万平方米。其中,公共实训中心占地120亩,设备投资2.8亿元,建有现代制造、现代控制、现代物流、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五大中心,配备设备1 750台(套),能同时容纳1 700人进行实训,是目前全国设施最好、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实习实训和培训鉴定基地;公共图书馆是天津图书馆分馆,有纸质图书50万册、电子出版物320余种、专业数据库26个,总坐席2 300余人;公共体育设施包括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除公共设施以外,海河教育园区还聚集了全市最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从院校办学水平上来看,海河教育园区7所高职院校中,2所学院为国家级示范校,2所学院为国家级骨干校,其余3所都是市级示范校。更重要的是,目前海河教育园区的7所高职院校在占地面积、师资、实训设备等方面形成“集聚”优势。其中,园区一期5所高职院校(1)占地面积4 300亩,总建筑面积112.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5所高职院校现有专任教师1 393名,其中“双师型”教师943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专任教师占38%;5所高职院校现有各类实验实训室499个,实训设备19 608台(套);5所高职院校还有大量高水平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项目。另外,园区二期的2所高职院校占地面积1 300余亩,总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园区内的7所高职院校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四年制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专项教材及培训包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共享,并取得初步成效。总之,现代化的校园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以及资源聚集的整体效应,将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滨海新区现代产业发展输送大批高质量人才提供可能。

二、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只有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只有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园区诸多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笔者按照教育部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试用),以海河教育园区7所高职院校2015年招生专业为分析对象,对海河教育园区7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机构进行了系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一)从专业大类来看,海河教育园区7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涵盖了大多数专业大类

首先,从专业覆盖面来看,海河教育园区7所高职共设置14个专业大类,这14个专业大类占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全部19个专业大类的73.68%。也就是说,在高职全部19个专业大类中,除了“农林牧渔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公安大类”等5个专业大类之外,其他专业大类海河教育园区的7所高职院校都有涉及。其次,在高职全部19个专业大类中,海河教育园区7所高职院校设置频度最多的分别是“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旅游大类”等3个专业大类;而设置频度最少的专业大类是生化与药品类、环保气象与安全类等2个专业大类,目前只有1所高职院校(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这两个专业大类,其他6所高职院校均未设置这两个专业大类。除此之外,像轻纺食品专业大类及法律专业大类,也只有少数院校有设置,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设置这两类专业。再次,从海河教育园区7所高职院校所就设置的专业大类的差异来看,设置专业大类最多的高职院校有2所,分别是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和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其专业设置涵盖了10个高职专业大类;之后是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其专业设置涵盖了9个高职专业大类;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和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涵盖了7个专业大类;而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均只涉及6个专业大类(详见下页表1)。

(二)从二级专业数来看,海河教育园区各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各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数最多的专业大类并不完全相同,但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趋同性

从整体上来看,海河教育园区7所高职院校设置二级专业数在12—19个之间,其中,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和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分别设置了19个二级专业,而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天津青年职业学院设置的二级专业数相对来说较少,分别为13个和12个;从设置专业总数上来看,7所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数在20—42个之间,其中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的专业数最多,达42个专业;而天津青年职业学院设置的专业数最少,为20个专业(详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海河教育园区7所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数最多的专业大类并不完全相同,具体情况如下: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专业数最多的两个专业大类是“制造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专业数最多的两个专业大类是“制造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专业数最多的两个专业大类是“制造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专业数最多的两个专业大类是“制造大类”和“财经大类”;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设置专业数最多的两个专业大类是“交通运输大类”和“财经大类”;天津青年职业学院设置专业数最多的两个专业大类是“财经大类”和“旅游大类”;而天津商务职业学院设置专业数最多的两个专业大类是“财经大类”和“文化教育大类”。

数据来源: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表2、3、4同

另外,海河教育园区的7所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一定的趋同性,特别是“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和“财经大类”三个专业大类设置频度最高。例如,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专业数最多的两个专业大类是“制造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分别设置了10个和8个专业;与此相类似,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专业数最多的两个专业大类也是“制造大类”(分别设置5个专业和6个专业)和“电子信息大类”(分别设置13个专业和5个专业)。除此之外,“财经大类”的专业数也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和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占前两位。

(三)从专业结构来看,“交通运输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与“电子信息大类”是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设置的主要专业大类,而计算机类、语言文化类、自动化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等二级专业开设比例较高

从各专业大类的专业点数及专业分布来看,海河教育园区的7所高职院校共设置了14个专业大类的130个专业,其中专业总数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交通运输大类”(20个),占开设专业总数的比例为15.38%;“财经大类”(19个),占开设专业总数的比例为14.62%;“制造大类”(17个)与“电子信息大类”(17个),占开设专业总数的比例为13.08%;“文化教育大类”(10个)与“艺术设计传媒大类”(10个),占开设专业总数的比例为7.69%;“材料与能源大类”(7个)与“纺织食品类”(7个),占开设专业总数的比例为5.38%(详见表3)。另外,从整体上看,海河教育园7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涉及的14个专业大类各自包含的二级专业数总共37个。其中,排在前10位的二级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类(10个)、语言文化类(10个)、水上运输类(8个)、艺术设计类(8个)、自动化类(7个)、民航运输类(6个)、能源类(6个)、机械设计制造类(6个)、财政金融类(6个)、电子信息类(5个)(详见下页表4)。可见,计算机类专业、语言文化类专业、自动化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在7所高职院校开设的比例比较高。

(四)按照产业分类视角,海河教育园区7所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所面向的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按照产业分类对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进行划分后发现:海河教育园区7所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所面向的主要是第二和第三产业。其中,7所高职院校均未设置与“农林牧渔大类”相关的专业,即第一产业的专业数为0;第二产业涉及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土建类、制造类等5个专业大类,7所高职院校共设置33个专业;第三产业涉及交通与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医药卫生大类、旅游大类、公共事业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法律大类等9个专业大类,7所高职院校共设置了97个专业。基于此,海河教育园区7所高职院校设置的三个产业专业数的比例为0:25.4:74.6。根据天津市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天津市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为1.3:46.7:52.0,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50%。显然,海河教育园区7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数在三个产业中的分布与天津市三产结构并不完全匹配,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趋同性,特色带动效应不足

根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将重点发展壮大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石化和现代冶金等十大产业,再结合滨海新区经济及产业发展定位———“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和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及“宜居生态新城区”,综合分析,笔者认为,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的专业门类整体上与天津市产业布局基本相符,定位也基本合理,特别是“交通运输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与“电子信息大类”等几大类专业是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设置的主要专业大类。从这一点上来看,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体现了“职业教育要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这一要求。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也存在一定的趋同性,例如“计算机类”“语言文化类”“自动化类”“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等二级专业开设比例较高,反映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盲目“求全”“求多”“跟风式”设置专业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特色、发展定位等方面尚不清晰,并且这种趋同性还很大程度上导致高职院校特色带动效应不足,在盲目“求全”、盲目设置热门专业的同时,有所忽视院校自己原有的特色专业。此外,还存在部分专业的针对性不强、培养目标过于泛化等问题。

(二)没有与现代农林牧渔专业大类相关的专业,不足以支撑天津市滨海新区产业结构对某些专业人才的需求

目前,滨海新区已形成“以工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水平。“工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建设6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4个千亿级龙头产业。五年累计实施重大工业项目774个,长城汽车二期、大众变速器等553个项目竣工投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实施重点服务业项目635个,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1%。金融业发展势头强劲,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股权基金等形成特色优势……文化产业形成特色……港口货物吞吐量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10万标准箱。机场旅客吞吐量1 4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万吨……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建成放心菜基地21个,设施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工厂化畜牧、水产养殖企业21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注册各类农业合作社849家,特色农产品品牌17个。”(2)显然,针对文化产业、商业保理、股权基金等现代服务业的人才,相对来说,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在人才供给的数量及质量方面还有待加强,特别是滨海新区目前已形成了工业化畜牧、水产养殖、放心菜基地等为主的新型生态型农业,但目前海河教育园区尚未开展涉及现代农林牧渔大类相关的人才培养,这对于滨海新区传统农业升级及现代农业体系建设都不利。可以说,这也是未来海河教育园区在院校布局、专业布局等方面亟待改进的一个方面。

四、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整体优化布局的原则与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专业设置调整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需求导向原则。要从整体上进一步合理布局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以服务天津市、特别是滨海新区现代产业体系人才需求为根本,即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专业结构应与天津市、特别是滨海新区经济社会结构相适应,这是一条客观规律。第二,遵循“各有特色”“错落有致”的原则建设海河教育园区“专业生态圈”。海河教育园区要从整体上布局各高职院校的专业群,要形成以“现代装备制造与控制技术专业群”“电子信息与通信专业群”“现代服务与管理专业群”“现代农牧渔业专业群”等为主要专业大类的专业布局,在此基础上,整体布局各高职院校主导和特色专业群,形成“各有特色”“错落有致”的“专业生态圈”。这就要求海河教育园区内的各高职院校必须联合起来从整体上调整自身的专业数量、层次、规模、质量,优化专业结构,以适应天津市、特别是滨海新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整体需要。

而要实现海河教育园区专业设置上的整体优化布局,需从管理机制、平台建设配套政策等方面进行机制及制度建设。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海河教育园区管理管理委员会”在专业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形成“机构构成成员的多样性、管理制度的规范性、管理过程监控的动态性”等良性运行机制。目前,“海河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在园区专业规划方面的职责相对清晰———“根据园区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3),但后期应进一步完善管委会不同来源的人员构成,特别是要积极吸纳行业(企业)专家、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人员的参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加强动态性专业监管和建设机制等。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管委会在高职院校专业规划、咨询、指导、监管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建设,使上述工作更具有“专业性”。

其次,海河教育园区还应进一步加强园区的公共信息平台和人才培养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通过定期发布园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招生等方面的动态信息、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学生就业信息等,实现海河教育园区人才培养与供给的动态管理。

最后,地方政府要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推动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整体优化布局。从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运行和发展的模式来看,其主要是“政府主导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地方政府基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部分高职院校集聚于同一园区、实施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力争实现园区内高职院校协同发展,并取得整体发展效应的一种发展模式。由于在这种政府主导模式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行为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地方政府在园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整体优化布局中,应及时出台和颁布有利于各高职院校专业布局调整的政策,积极引导园区内各高职院校以滨海新区核心产业为基点,形成和重点发展自己的核心专业和特色专业,各高职院校之间则遵循“差异化”竞争发展原则,最终形成和谐发展的“专业生态圈”,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滨海新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需要。

注释

1海河教育园区一期的5所高职院校分别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园区二期2所高职院校分别为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2滨海新区.滨海新区概况[EB/OL].[2016-05-19].http//www.bh.gov.cn/html/BHXQZWW/SHMS22370/List/nde x.htm.

篇4:天津市高等学校设置

【关键词】广西普通高等学校 高职专业 专业设置 现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012-04

近年来,广西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业发展迅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力推动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当前广西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业还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设置不尽科学合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本文对广西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业设置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广西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业设置的现状

(一)设置高职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量多地广。广西现有63所普通高等学校开设了高职专业,其中包括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5所,高职高专学校34所,其余类别高等学校4所。在广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中,除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和独立本科院校没有设置高职专业外,其余各普通高等学校均设置了高职专业。从设置了高职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地域分布来看,广西各市均有分布。南宁市有32所普通高等学校,桂林有7所普通高等学校,柳州有6所普通高等学校,百色和崇左各有4所普通高等学校,北海、河池、钦州和梧州各有2所普通高等学校,贺州和玉林分别有1所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了高职专业。

(二)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的高职专业数量较多。在设置了高职专业的广西普通高等学校中,设置高职专业70个及以上的普通高等学校有2所,占广西设置高职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3.17%;设置高职专业60-69个的普通高等学校有1所,占此类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1.59%;设置50-59个的有5所,占比7.94%;设置40-49个的有14所,占比22.22%;设置30-39个的有10所,占比15.87%;设置20-29个的有7所,占比11.11%;设置10-19个的有18所,占比28.57%;设置10个以下的有6所,占比9.52%。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的高职专业最多,达到74个,设置高职专业最少的是广西师范学院,只有1个。

(三)高职专业的覆盖涉及面较广泛。广西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业涉及的专业类别较广。2013—2015年,广西普通高等学校备案高职专业涉及教育部2004年版高职专业目录中的所有19个专业大类,除管道运输类、石油与天然气类、气象类、部队基础工作类外的74个专业类,实际招生专业涉及全部19个专业大类,除农林管理类、管道运输类、地质工程与技术类、矿业工程类、石油与天然气类、气象类、部队基础工作类外的71个专业类。同时,广西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业覆盖了所有三大产业。2015年,广西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了面向第一产业的高职专业16个,面向第二产业的高职专业127个,面向第三产业的高职专业191个。

(四)高职专业的总量比较稳定。2013年,广西普通高等学校共在教育部备案高职专业386个,实际招生的高职专业330个(含目录外专业66个)。2014年,广西普通高等学校共在教育部备案高职专业390个,实际招生的高职专业335个(含目录外专业68个)。2015年,广西普通高等学校共在教育部备案高职专业393个,实际招生的高职专业334个(含目录外专业70个)。2014年,广西普通高等学校在2013年的基础上新增了小学教育、资产评估与管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艺术设计类、茶叶加工生产技术、首饰设计与工艺、汽车运用与维修、网络营销、社会工作、商检技术、家政服务、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舞台艺术设计、编导、安全保卫等16个高职专业,撤销了商务经济与代理、木材加工技术、林业信息工程与管理、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嵌入式技术与应用、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财政、广告经营与管理、眼视光技术、医学营养、餐饮管理与服务类专业、计算机教育等13个高职专业(或未撤消,但未实现招生)。2015年,广西普通高等学校又在2014年的基础上新增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中药制药技术、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食品工艺与检测、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通信技术、飞机维修、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建筑材料工程技术、计算机速录、食品质量与安全、印刷技术、移动商务、食品加工与营养配餐、国土资源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应用外国语等17个高职专业,撤销了旅游英语、食品生物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制浆造纸技术、首饰设计与工艺、建筑设计类专业、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技术、机械制造生产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图文信息技术、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客户服务管理、速递服务与管理、中医骨伤、商检技术、民政管理、家政服务、对外汉语、治安管理、刑事技术等21个高职专业(或未撤销,但未实现招生)。

(五)高职专业大类布点集中度较高。2015年广西普通高等学校各高职专业大类的布点情况是:财经大类布点数324个,占布点总数的17.61%;电子信息大类布点数214个,占布点总数的11.63%;文化教育大类布点数208个,占布点总数的11.30%;制造大类布点数208个,占布点总数的11.30%;土建大类布点数205个,占布点总数的11.14%;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布点数136个,占布点总数的7.39%;旅游大类布点数97个,占布点总数的5.27%;交通运输大类布点数95个,占布点总数的5.16%;农林牧渔大类布点数68个,点布点总数的3.70%;医药卫生大类布点数46个,占布点总数的2.50%;轻纺食品大类布点数42个,占布点总数的2.28%;材料与能源大类布点数40个,占布点总数的2.17%;生化与药品大类布点数35个,占布点总数的1.90%;公共事业大类布点数34个,占布点总数的1.85%;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布点数16个,占布点总数的0.87%;法律大类布点数16个,占布点总数的0.87%;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布点数9个,占布点总数的0.49%;公安大类布点数7个,占布点总数的0.38%;水利大类布点数7个,占布点总数的0.38%。

二、广西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设置过于集中。一是专业大类布点过于集中。广西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业主要集中于财经、电子信息、文化教育、制造、土建、艺术设计、旅游和交通运输几个大类中,其中财经大类布点数超过300个,电子信息、文化教育、土建3个专业大类布点数超过200个。二是专业布点过于集中。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酒店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布点数均超过了30个,其中物流管理专业的布点数达35个。三是专业地理区域布点过于集中。广西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业主要集中于南宁市、桂林市和柳州市3个城市。其中地处南宁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了1023个高职专业,桂林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了227个高职专业,柳州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了234个高职专业,百色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了100个专业,崇左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了94个高职专业,北海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了51个高职专业,河池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了57个高职专业,钦州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了54个高职专业,梧州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了48个高职专业,贺州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了19个高职专业,玉林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了19个高职专业。

(二)专业分布不太均衡。2015年,广西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业招生涉及所有专业大类。其中,农林牧渔大类有16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4.79%;交通运输大类35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5.12%;生化与药品大类11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3.29%;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7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0.51%;材料与能源大类16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4.79%;土建大类25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7.49%;水利大类6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1.80%;制造大类27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8.08%;电子信息大类24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7.19%;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2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0.60%;轻纺食品大类11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3.29%;财经大类32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9.58%;医药卫生大类14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4.19%;旅游大类13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3.65%;公共事业大类10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2.99%;文化教育大类43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12.87%;艺术设计传媒大类29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8.68%;公安大类7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2.10%;法律大类6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1.80%。

(三)专业布点明显扎堆。2015年,广西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业布点数共1926个,平均每所普通高等学校布点30.57个,实际招生专业布点1840个,平均每所普通高等学校布点21.9个,平均每个布点有在校生70.78人。在实际招生的专业布点中,物流管理专业的布点数最多,达35个,但有138个专业的布点数为1个。布点数居前10位的专业共布点299个,2015年有在校学生23126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7.76%,平均每个布点有在校生77.34人。其中物流管理专业布点35个,计算机应用技术33个,市场营销33个,计算机网络技术32个,酒店管理31个,电子商务30个,旅游管理30个,工程造价25个,动漫设计与制作25个,应用电子技术25个。专业布点数30个及以上的专业共7个,共布点224个;布点数20-29个的专业共13个,布点数299个;布点数10-19个的专业共33个,布点数473个;布点数5-9个的专业共52个,布点数5个以下的专业共252个,布点数1725个。

(四)专业学生数量悬殊。具体如下:

第一,从专业大类看,财经、土建、文化教育、制造、医药等的学生聚集度比较高。2015年,广西普通高等学校高职各专业大类的学生数是:财经大类30999人,占学生总数的23.80%;土建大类19717人,占学生总数的15.14%;文化教育大类15855人,占学生总数的12.17%;制造大类15747人,占学生总数的12.09%;医药卫生大类10915人,占学生总数的8.38%;电子信息大类10552人,占学生总数的8.10%;交通运输大类6668人,占学生总数的5.12%;农林牧渔大类4815人,占学生总数的3.70%;旅游大类4749人,占学生总数的3.65%;艺术设计传媒大类4203人,占学生总数的3.23%;材料与能源大类1726人,占学生总数的1.33%;法律大类1569人,占学生总数的1.20%;生化与药品大类1387人,占学生总数的1.07%;轻纺食品大类1270人,占学生总数的0.98%;公共事业大类1242人,占学生总数的0.95%;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669人,占学生总数的0.51%;水利大类470人,占学生总数的0.36%;公安大类346人,占学生总数的0.27%;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319人,占学生总数的0.24%。

第二,从各专业学生数来看,也比较悬殊。2015年,护理、会计和工程造价3个专业的的学生数均超过5000人,分别为5696人、5679人和5215人。建筑工程技术、学前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个专业的学生数超过4000人,分别为4445人、4423人和4227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数为3020人,会计电算化、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会计与审计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小学教育、电子商务、室内设计技术等9个专业的学生数也都超过了2000人。学生数在1000-1999人的专业有15个,500-999人的专业有27个,200-499人的专业有56个,100-199人的专业有59个,1-99人的专业有159个。11个专业的学生数甚至在10人以下。

第三,从专业布点平均学生数来看,也不平均。按每个专业布点的平均学生数排列,2015年位居前10位的专业分别是护理813.71人,司法警务560人,临床医学436人,动物医学361人,土建施工类专业330人,林业技术325人,高速铁路动车乘务288.5人,小学教育282.67人,药学247.71人,会计246.78人。布点平均学生数超过200人的专业共有14个,100-199人的专业共有28个,50-99人的专业共有97个,30-49人的专业共有87个,10-29人的专业共81个,其余专业的学生数少于10人。布点数前10位的专业平均学生数分别是物流管理81.17人,居专业布点平均学生数排名第六十四名;计算机应用技术77.24人,列第六十九名;市场营销91.52人,列第五十二名;计算机网络技术59.25人,列第一百零三名;酒店管理61.84人,列第九十二名;电子商务91.8人,列第五十名;旅游管理44人,列第一百六十名;工程造价208.6人,列第十三名;动漫设计与制作29.72人,列第二百零二名;应用电子技术115.21人,列第三十六名。

(五)专业产业结构不匹配。2015年广西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了0.1%,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9%,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了1%,三次产业结构为15.3∶45.8∶38.9。而广西普通高等学校2015年设置的高职专业中,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16个,占专业总数的4.79%;学生数4815人,占学生总数的3.70%。面向第二产业专业127个,占专业总数的38.02%;学生数46384人,占学生总数的35.62%。面向第三产业专业191个,占专业总数的57.19%;学生数82019人,占学生总数的62.98%。高职专业面向三次产业的数量结构比为4.8∶38.0∶57.2,这与广西产业结构占比不太一致,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偏少,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不协调,这就将导致产业需要的人才不足,而普通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过剩。

(六)专业设置与就业出现矛盾。为反映专业就业情况,教育主管部门或市场研究机构近年专门公布了初次就业率或红黄牌专业。建筑工程管理、法律事务、英语教育、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酒店管理、工程造价等几个专业是广西教育厅公布的2014年初次就业率最低的专业,语文教育、医学检验技术、工商企业管理、护理、汉语、法律事务等几个专业是2015年初次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会计电算化、法律事务、工商企业管理、语文教育、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被麦可思研究院列为2014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专业,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国际金融被列为2014年高职市场就业黄牌专业。被麦可思研究院列为2015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的专业有语文教育、法律事务、投资与理财、初等教育、国际金融、应用日语,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工商企业管理被列为就业黄牌专业。广西普通高等学校中被列入初次就业率低的或红黄牌高职专业的在校生总人数然众多:护理专业2013—2015年共有在校生16164人,在专业在校生总人数排名中列第二位;工程造价专业共有在校生15711人,列第三位;会计电算化专业共有在校生9786人,列第七位;物流管理专业共有在校生8015人,列第九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共有在校生6551人,列第十三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共有在校生6280人,列第十四位;电子商务专业共有在校生6189人,列第十五位;酒店管理专业共有在校生5349人,列第十六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共有在校生4892人,列第十九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共有在校生4016人,列第二十三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共有3173人,列第二十七位。

三、关于广西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业设置的思考

(一)加强专业设置宏观管理。首先,要对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业设置情况加强指导。广西教育厅可以通过设立由行业、企业和教育等方面专家组成的高职专业设置指导专家组织,充分发挥此类组织在高职专业建设中的作用,统筹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业设置。要指导各普通高等学校做好高职专业建设规划,严格执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注重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办学实际设置专业,重点发展与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相一致的专业,支持和引导普通高等学校进行错位竞争,共同发展,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以及趋同专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其次,要对高职专业设置进行动态监督。将高职专业的设置工作挂钩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评估,逐步改变现行的前置审批高职专业设置,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给予其高职专业设置一定的权限,强化对高职专业的后置评估,特别是需要对近年设置的新的高职专业进行跟踪调查,全面评估其建设情况。最后,要不断完善广西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业设置的预警机制、调整机制与退出机制。定期发布专业结构调整引导目录和预警专业目录。组织或委托第三方定期对高职专业办学情况进行评价。建立高职专业办学质量与生均拨款、专业收费挂钩制度。调整改造办学质量与需求不对接的高职专业,建立面向市场的高职专业设置机制和退出机制,对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或供过于求的高职专业做出整改、调减、暂停招生或撤销的处理,以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性和结合度。

(二)全面优化区域专业布局。服务产业发展是高职专业设置的导向。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广西“国际大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形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广西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出大力发展“14+10”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民族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钢铁、汽车、石化、有色金属、机械、建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新能源、节能与环保、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旅游、健康养老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广西“十三五”规划也提出要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产业已经成为广西大力发展的几大产业。因此,广西各普通高等学校在高职专业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广西新时期的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紧密对接广西发展战略,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办学优势等,按照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相统一、专业开发和区域产业发展相统一、专业设置和办学实际相统一的原则,以优势特色专业为核心,对接产业链和产业群,按照职业岗位标准相近,专业基础相通,教学实训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同时,广西教育厅与各地方相关主管部门要建立起区域间专业发展协同机制,统筹与优化广西各地区之间的高职专业设置,切实做到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动态对接。另外,由于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各普通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区域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民族特色专业建设。

(三)科学合理设置高职专业。一方面,根据“三紧贴”原则设置高职专业。高职专业的办学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高级人才。培养学生的哪些技能,应由市场、产业和职业来决定。因此,广西各普通高等学校需要紧密跟踪市场、产业和职业的实际需求,重点设置与建设与广西的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食品加工、汽车、机械、石化、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旅游、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健康养老服务等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围绕“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同时,积极改造根据广西传统产业而设置的高职专业,对国家限制的高职专业和已经人才培养供过于求的高职专业需要尽量减少设置或不设置。对一些“通用”专业,尽量控制专业规模,以避免专业学生供过于求,引发就业难。另一方面,要增强高职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当前,广西部分普通高等学校在设置高职专业时,过分追求热门专业或完全根据自身办学传统的现象仍然存在。但目前的热门专业是否具有延续性,人才需求市场究竟有多大,普通高等学校自身又是否已经具备了培养这些专业人才的硬件与软件,这些都是广西普通高等学校在设置这些高职专业时必须进行深入调研并认真研讨的问题。同时,只是根据自身办学条件设置传统专业,也势必造成人才过剩。广西各普通高等学校在设置高职专业时,应该紧跟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紧盯行业变化动向,尽量跟上产业和行业发展的步伐。唯有如此,才可能培养出产业和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注释】

①因教育部2015年10月26日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自2016年开始实施,各高校现有高职专业均是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2004年版)进行招生与培养的,因此,本文有关高职专业的分类、统计等依照教育部2004年版的高职专业目录进行。

②本文原始数据来源于广西教育厅《广西高职专业在校生人数及专业布点数统计表(2013-2015年)》(http://www.gxedu.gov.cn/Item/11870.aspx)和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www.zyyxzy.cn)。

【参考文献】

[1]广西教育厅.2014年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EB/OL].http://www.gxedu.gov.cn/Item/4547.aspx

[2]广西教育厅.2015届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EB/OL].http://www.gxedu.gov.cn/Item/11605.aspx

[3]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麦可思研究院.2015年本科/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第一期)(桂教人〔2013〕16号)

【作者简介】邹迎九,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文化与传播系教授。

篇5: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保证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指以通过国家规定的专门入学考试的高级中学毕业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设置,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审批。

第三条 国家教育委员会应当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和办学条件的实际可能,编制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调整普通高等教育的结构,妥善地处理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关系,合理地确定科类和层次。

第四条 国家教育委员会应当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招生及分配面向地区以及现有普通高等学校的分布状况等,统筹规划普通高等学校的布局,并注意在高等教育事业需要加强的省、自治区有计划地设置普通高等学校。

第五条 凡通过现有普通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增设专业、接受委托培养、联合办学及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等途径,能够基本满足人才需求的,不另行增设普通高等学校。

第二章 设置标准

第六条 设置普通高等学校,应当配备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高等教育工作的能力、达到大学本科毕业文化水平的专职校(院)长和副校(院)长。同时,还应当配备专职思想政治工作和系科、专业的负责人。

第七条 设置普通高等学校,须按下列规定配备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生人数相适应的合格教师。

(一)大学及学院在建校招生时,各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讲师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二人;各门专业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讲师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一人。具有副教授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应当不低于本校(院)专任教师总数的10%。

(二)高等专科学校及高等职业学校在建校招生时,各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讲师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二人;各门主要专业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讲师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一人。具有副教授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应当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

(三)大学及学院的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校(院)专任教师人数的四分之一;高等专科学校的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高等职业学校的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的二分之一。少数地区或特殊科类的普通高等学校建校招生,具有副教授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达不到

(一)、(二)项要求的,需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

第八条 设置普通高等学校,须有与学校的学科门类和规模相适应的土地和校舍,保证教学、生活、体育锻炼及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普通高等学校的占地面积及校舍建筑面积,参照国家规定的一般高等学校校舍规划面积的定额核算。普通高等学校的校舍可分期建设,但其可供使用的校舍面积,应当保证各招生的需要。

第九条 普通高等学校在建校招生时,大学及学院的适用图书,文科、政法、财经院校应当不少于八万册;理、工、农、医院校应当不少于六万册。高等专科学校及高等职业学校的适用图书,文科、政法、财经学校应当不少于五万册;理、工、农、医学校应当不少于四万册。并应当按照专业性质、学生人数分别配置必需的仪器、设备、标本、模型。理、工、农院校应当有必需的教学实习工厂或农(林)场和固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师范院校应当有附属的实验学校或固定的实习学校;医学院校至少应当有一所附属医院和适应需要的教学医院。

第十条 设置普通高等学校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和教育事业费,须有稳定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

第三章 学校名称

第十一条 设置普通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门类、规模、领导体制、所在地等,确定名实相符的学校名称。

第十二条 称为大学的,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要培养本科及本科以上专门人才;

(二)在文科(含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法、财经、教育(含体育)、理科、工科、农林、医药等八个学科门类中,以三个以上不同学科为主要学科;

(三)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力量和较高的教学、科学研究水平;

(四)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在五千人以上。但边远地区或有特殊需要,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以不受此限。

第十三条 称为学院的,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要培养本科及本科以上专门人才;

(二)以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二)项所列学科门类中的一个学科为主要学科;

(三)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在三千人以上。但艺术、体育及其他特殊科类或有特殊需要的学院,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以不受此限。

第十四条 称为高等专科学校的,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要培养高等专科层次的专门人才;

(二)以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二)项所列学科门类中的一个学科为主要学科;

(三)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在一千人以上。但边远地区或有特殊需要的学校,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以不受此限。

第十五条 称为高等职业学校的,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要培养高等专科层次的专门人才;

(二)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

(三)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在一千人以上。但边远地区或有特殊需要的学校,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以不受此限。

第四章 审批验收

第十六条 国家教育委员会每年第三季度办理设置普通高等学校的审批手续。设置普通高等学校的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第三季度以前提出申请,逾期则延至下一审批时间办理。

第十七条 设置普通高等学校的审批程序,一般分为审批筹建和审批正式建校招生两个阶段。完全具备建校招生条件的,也可以直接申请正式建校招生。

第十八条 设置普通高等学校,应当由学校的主管部门邀请教育、计划、人才需求预测、劳动人事、财政、基本建设等有关部门和专家共同进行论证,并提出论证报告。论证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拟建学校的名称、校址、学科门类、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规模、领导体制、招生及分配面向地区;

(二)人才需求预测、办学效益、高等教育的布局;

(三)拟建学校的师资来源、经费来源、基建计划。

第十九条 凡经过论证,确需设置普通高等学校的,按学校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向国家教育委员会提出筹建普通高等学校申请书,并附交论证报告。国务院有关部门申请筹建普通高等学校,还应当附交学校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意见书。

第二十条 普通高等学校的筹建期限,从批准之日起,应当不少于一年,但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筹建的普通高等学校,凡符合本条例第二章规定的,按学校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向国家教育委员会提出正式建校招生申请书,并附交筹建情况报告。

第二十二条 国家教育委员会在接到筹建普通高等学校申请书,或正式建校招生申请书后,应当进行审查,并做出是否准予筹建或正式建校招生的决定。

第二十三条 为保证新建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或它委托的机构,对新建普通高等学校第一届毕业生进行考核验收。

第二十四条 经批准建立的普通高等学校,从批准正式建校招生之日起十年内,应当达到审定的计划规模及正常的教师配备标准和办学条件。国家教育委员会或它委托的机构负责对此进行审核验收。

第五章 检查处理

第二十五条 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区别情况,责令其调整、整顿、停止招生或停办:

(一)虚报条件,筹建或建立普通高等学校的;

(二)擅自筹建或建校招生的;

(三)超过筹建期限,未具备招生条件的;

(四)第一届毕业生经考核验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篇6:天津市高等学校设置

考试时间为4月14日、15日两天。考试科目为语文、计算机基础、数学、外语,各科满分均为150分。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实行主客观题分卷考试。

另外,2007年本市高职升本科招生文化考试报名工作将于3月3日至8日进行。凡参加高职升本科招生学校专业考试,且成绩达到学校专业考试要求的考生须办理文化考试报名手续。文化考试时间为4月14日至15日。

据悉,报考高职升本科外语类院校(专业)的考生,还须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英语听说测试。测试成绩以满分20分计入录取总分,测试时间为4月21日。

上一篇:市人社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下一篇:集团讨论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