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卷)2014年高考政治预测卷 0

2024-04-11

(浙江卷)2014年高考政治预测卷 0(精选9篇)

篇1:(浙江卷)2014年高考政治预测卷 0

(浙江卷)2014年高考政治预测卷 0

2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2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成为人们休闲的重要方式。但很多游客认为花一笔钱买旅游意外险是一种浪费。这表明上述旅游者

①规避风险意识还比较淡薄②对自己资金保值增值需求弱

③没有意识到风险转移的必要性④缺乏积极进行稳健投资的观念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5.触屏手机、平板电脑通过技术创新超越了传统手机和电脑,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完美视听效果和娱乐享受,推动了产品和产业升级,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质量。这表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水平②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归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④消费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26.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角度看,要实现“国强”向“民富”转变必须

①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作用

②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发展

③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奠定民富的物质基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③.坚持实践观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④.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9.面对雾霾,继北京之后,不少城市也相继出台或加快出台自己的应急预案。但业内人士指出,这只是极端气象条件下“减缓重污染恶化”的短期应急举措,治理雾霾的长远解决之道“不在应急,而在减排”。这一主张体现了

①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②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④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②③D. ①④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A. ①②B. ③④

30.伟大诗人莎士比亚曾言:“习气那个怪物,虽然是魔鬼,会吞掉一切的羞耻心,也会做天使,把日积月累的美德善行熏陶成自然而然而令人安之若素的家常便饭。”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发展的环节

B.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评价也不同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D.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31.2013年9月7日,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在北京启幕。该艺术节是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主办的一场农村电视的艺术盛会。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我们应当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着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A.①③B.①④②学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成果 ④改造腐朽文化,取缔落后文化D.②④ C.②③

32.2013年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此前,一批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主流商业网站相继开设了网络举报监督专区。网络反腐“正规军”正在加快建设。网络反腐“正规军”

A.进一步完善了司法机关的监督

B.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C.提高了群众监督的效果和成本

D.体现了中央依靠人民惩治腐败的决心

33.同处欧洲大陆的法、德两国既有许多共同之处,又有很多差别。法、德两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不同,法国实行单一制,德国则是联邦制。下列属于德国国家结构形式特征的是

A.全国只有一部宪法和一个中央政府B.整体与组成部分都拥有国家最高权力

C.国家对其组成部分不能有任何干涉D.各组成部分的权力并非由整体所授予

35、在欧洲,空气污染每年导致约40万人去世,并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欧盟近日公布了针对空气污染问题的法律草案。这表明欧盟

A.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欧盟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科技领域合作推动政治多极化

C.欧盟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D.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大题,52分

40.(2014桐乡高考模拟卷改编)(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A县曾经是重要的粮食产区,近年来,该县粮食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

材料二为了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A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以来,该县在周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多种优惠政策,积极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鼓励扶持种粮大户承包被村民抛荒的农田,实行规模化和机械化耕作;县农粮局和农技站等部门为粮农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粮农解决实际问题;有关部门加强了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治理整顿,依法打击哄抬农资价格的行为;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吸引了多家农业种植公司和众多加工企业入驻,大批农民就近务工,增加了收入。

4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二生肖源于中国,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公元一世纪,中国人就以十二生肖来纪年。十二生肖既反映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又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同时,十二生肖也随着算命术的盛行而在民间流传不衰,民间把生肖与人的性格、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与西方的十二星座说相似。

2014年,是中国农历马年。“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一切” 等“马上体”立刻成为网络热词。有不少人包括不少中学生在热衷于推算自己马年的运势,希望马年好运相伴。某校高三(6)同学就此展开讨论。同学甲认为:“属相、星座确实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运势,不得不信。”同学乙则认为:“人的命运与属相、星座等外在因素没有任何关系,改变自身命运完全靠主观努力。”

篇2:(浙江卷)2014年高考政治预测卷 0

1第 I卷(选择题)

12.近年来,老百姓收入增加,存款金额普遍上升,但相应而来的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成为了老百姓担忧的事情, 老张于2014年5月1日将2000元存入银行,假定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一年间物价平均涨幅为

3.6%,一年后老张存款的实际购买力为

A.2007元B.1993.2元C.1990.6元D.1928元

13.2014年4月9日,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企业走出去”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指出,“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有深远意义。“走出去战略”对企业的意义有

①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②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 ③有利企业克服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利影响④有利于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15.在L县2014年的工作规划中提到:按照能人带动、政府推动、合作联动的经营理念,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为主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从人力、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尽力抓点试范,以点带面,努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②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③激发生产要素活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④变革上层建筑,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6.2014年4月30日,北京市纪委表示,“五一”节是人们踏青游玩、访友聚会的好时机,也是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的易发高发时期。欢迎市民拨打12388举报电话,登录北京纪检监察网举报快线,进行投诉举报。对于发现的问题,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现代化建设的主人翁精神

②有利于执政党更好地建设统一战线

③有利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④有利于党更好地进行民主监督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18.2014年4月30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为亚洲地区繁荣与发展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我国向来以共赢来减少冲突、以协调来强化和谐、遵守道义和地区秩序。这一成就得益于我国

①在对话合作中消除彼此间的差异

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坚持在平等基础上的互利共赢

④根本利益一致,能够彼此尊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9.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

①引领思潮,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共同思想基础

②凝聚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证

③强基固本,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④弘扬主旋律,拒绝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014年4月29日,云南昆明海关表示,希望采取多项措施,在多层面加强与周边国家海关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走私贩毒案件。云南省地理环境与多国陆地相连,缉私工作难度加大,因此必须采取多方联合、综合治理、国内国外广泛合作,才能提高缉私效率,这说明

①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②尊重客观规律就能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 ③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④认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公元前五至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诡辩论者欧布里德等人提出了如下哲学论题:一粒谷子是否可以形成一堆谷子?具体内容是: 一颗谷粒不能形成谷堆,再加一颗也不能形成谷堆,如果每次都加一颗谷粒,而每增加的一颗又都不能形成谷堆,那么怎么形成谷堆呢?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A.欧布里德的论点割裂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B.欧布里德认识到 “一”的不断重复或积累,就会形成向“多”的转化

C.欧布里德的论点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D.欧布里德的看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复杂性

23.2014年4月30日,上海市举行党外人士座谈会。市委政法委书记姜平提到:上海司法改革试点正按照中央政法委的要求有序推进。改革以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省级统一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通过制度性变革优化体制机制,以提高司法效能和办案质量,这一举措启示我们

①要善于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要善于在矛盾的特殊性中寻求矛盾的普遍性

③要善于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④要善于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以巩固经济基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4年4月3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依法保障职工基本权益。他强调,要依靠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根本权益。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应当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股份制改革等结合起来,与混合所有制发展、民营企业发展统筹考虑。这就需要把企业制度改革真正融汇进去,鼓励职工参股、入股,让职工真正有企业“主人翁”的感觉。

材料二 下面是某小组收集的五一节由来的资料: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 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庆祝。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4年4月27日,成龙代言“某某院子”全球首发仪式在京郊举行。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统的四合院有很多不方便,比如停车难,冷天没暖气,而某某院子的中国院落别墅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代表作,在创新方面做得很好,能给将古建筑与现代完美结合,既能满足中国的人文情感,又能满足现在居住要求。

篇3:(浙江卷)2014年高考政治预测卷 0

一、关注考试大纲的变化

考试大纲主要明确规定学科考试范围、能力要求和试卷的基本结构, 体现新课程下对学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性文件和主要依据, 是学生高考复习的必备用书, 更是教师指导学生在高考复习中必须关注和研究的内容。近几年, 本着稳中求进和稳中求改的原则, 考试大纲在考试范围、形式和要求上每年都会有所变化和调整, 力求渗透高考的一些重点内容及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导向性要求。而这些变化的地方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和焦点。把2011年思想政治考试大纲和高考文综卷政治试题结合起来, 会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根据2011年浙江省思想政治考试大纲, 主要对照2010年考试大纲, 发现在考核目标和要求、试卷的题型和结构等方面均未改变, 但在考核的知识范围和内容上有所变动。

例:生活与哲学变动部分

对照2011年考纲生活与哲学的变动情况, 不难发现, 变动大的是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部分, 它删掉了辩证法的本质和创新的社会作用, 突出了对辩证否定观的考核内容。而2011年浙江文综卷政治试题主观题第40题第 (2) 小题: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了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恰恰就考了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当然, 这不是偶然, 而是完全符合考试大纲的指导精神和新课程改革的思路、要求。

所以, 在面对2012年的高考复习中, 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我们应熟读、分析、研究考试大纲, 并且要依托教材, 高度关注那些删、增等变动的部分, 在整合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二、关注试题考点的变化

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是高考永恒的主题, 且高考试题的考点往往集中在学科的重点内容和与重点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解决上。同时, 从高考的选拔性功能出发, 为了保证高考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高考试题一般情况下不会连续几年考同一知识点, 除非这一考点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特别重要, 非考不可。另外, 浙江省这套新课程下的新教材才考了三年, 好多主干知识点都没涉及, 这给高考命题教师还留有很大的空间。不像上一轮教材, 考了好多年, 教材的主干知识点基本考遍了, 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考查。

比如:2011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卷政治试题所涉及的部分考点。

(一) 选择题部分, 以经济生活模块为例

“经济生活”选择题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都集中在第一、二单元, 第三单元“财政与税收”和第四单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未涉及。2011年的浙江文综政治卷共三题经济生活选择题, 两题出自第三单元“财政和税收”的知识。

(二) 主观题部分, 以文化生活模块为例

“文化生活”2009和2010年连续两年集中在第一单元、第四单元“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建设”相关知识点。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和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均未涉及。2011年浙江文综40题第1小题文化题就考了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知识。

为此, 面对2012年的高考复习, 研究前两年, 特别是2011年浙江省文综卷政治试题所涉及的考点及变化有特别的意义。

我们要分析2011年浙江省文综卷政治试题每道题目的考点所在, 紧扣考试大纲, 回归教材, 重视基础, 学会在坚持主干性原则的基础上, 结合时政热点, 高度关注那些近几年高考试题还未涉及的重点内容, 把握命题动向, 以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三、关注试题题型的变化

在高考试题中, 题型是呈现考试内容的形式, 不同的题型在考查不同的知识、能力及层次上有不同的功能。为此, 每年的考试大纲根据考试内容会提供样卷, 提出考核的相应题型, 以实现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而且根据新课程高考改革平稳过渡、稳中求新的原则, 每年的高考试题在保持基本题型稳定性的基础上, 肯定也会有一些新的变化。

比如以2011年浙江省文综卷政治试题的主观题题型为例:

40题 (1) 结合材料, 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题型:归纳类)

(2)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 (题型:演绎类)

41题 (1) 分别指出表4、图14中的经济信息。 (题型:图表反映类)

(2) 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 (题型:辨析类)

(3) 面对“用工荒”, 政府应如何履行其应有的职能?[题型:分析说明 (措施) 类]

可以看出, 2011年浙江省文综卷政治试题的主观题题型总体上还是比较传统的, 学生应该都比较熟悉。对照新课程改革以来前面两年 (2010年和2009年) 浙江省文综卷政治试题的主观题题型, 你会进一步发现, 除了演绎类题型是2011年新考查的, 其他的几种题型在前面两年都考查过, 比较稳定。当然, 这完全符合和体现新课程改革下稳中求进的精神。

因此, 面对2012年的高考复习, 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熟悉新课程下2011年以及前面两年浙江省文综卷政治试题的主观题题型, 并在强化认识和训练的基础上, 重点关注这三年还未考查过的题型, 比如意义类、全面分析类、综合探究类等, 以提高复习的预见性, 增强考试的信心。

四、关注试题答案的变化

高考试题答案是评价考生得分的唯一依据, 它对有效选拔人才, 正确评价教学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 也体现了新课程下高考改革的动向和精神。

以2011年浙江省文综卷政治试题的主观题40、41题的答案为例 (具体内容略) 。

可以发现, 随着新课程下浙江省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进, 高考政治试题的答案设置和组织越来越成熟, 特别在新课程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这一方向指导下, 试题答案已不是基本知识和主干知识的简单重现, 而是侧重理解和应用, 突出对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并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突出新意, 强调对考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重视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同时, 通过仔细研究政治试题41题第 (2) 小题的答案会进一步发现, 试题答案的设置有较强的思想性、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辩证性, 这给考生特别是一些优秀考生水平的发挥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充分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功能。

篇4:2014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 (1)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材料的前一段以人生的“门与路”为着眼点,提供考生一个较为广阔的构思空间;后一段以大学的“门与路”为着墨点,要求考生以此为具体内容,展现自己对如何进大学之门和如何走大学之路的思考和想象。

【写作立意】

题目材料分两段。前一段是在抽象意义上讨论门与路的关系,可以看作为后一段讨论大学的门与大学的路的材料作铺垫,同时也议论了门与路的辩证关系。后一段材料把讨论落实到了“大学的”这个定语上。“综合上述材料”告诉我们,要把全部材料综合起来审题,任何只涉及材料中一段文字的写法,都属于偏题。所以,写作时必须展现三个关键词:门、路和大学。

【评分标准】

把“门”“路”“大学”三个关键词都写入作文,有所偏重,但没有缺少任何一个词,可得49分以上。

没有把这三个关键词写全,或流连于对“门”与“路”的哲学探讨,或一头沉入对大学生活的想象,得42—49分。

只写“门”或“路”,得36—41分。

偏题、套作严重的,得分不超过35分。

篇5:(浙江卷)2014年高考政治预测卷 0

门与路

“门”与“路”二个字,小学一年级就已经认识了。渐渐长大一些后,发现很多时候“门”与“路”常常被大人连着一起用,常常会听到“谁谁的门路广”、“没门路路难走”等等之类的话,于是渐渐地知道了“门”与“路”的第二种解释。有时候会悲于自己是大人们常说的没“门路”的那种,直到有一天发现一位有“门路”的同学载倒在了一位能人手上。

慢慢地我体会到,通往门的路有二种走法:一种是在别人的搀扶下稳稳当当走进门;一种是靠自己的努力摸打滚爬冲门而进。如果有可能,多数人会选择前者而轻松进门,如果有可能我也会选择前者。但前者的门总是向少数人敞开,而我必然也只是后者中大多数人中的一个。有的人在通往希望之门的路上停下了,因为路太长了,始终望不到大门在何方;有的人折回了,为免受风雨的洗礼而宁愿呆在出发前的那个大门里;还有一些人在通往下一个门的路上倒下了再也站不起来了。我现在就是那个在路上独自前行的人。我的下一个门就是我的大学之门。我在路上并不孤单,路上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在追逐他们的梦想之门,他们是我的朋友,同时也是我的竞争者。到时会有很多人会被挡在门外,很多人又

会从那扇门走到另一扇门。我不停地在思索怎么样的人会被挡在门外,怎么样的人能进去,而我又是怎么样的人。大门里面容纳不下那么多的人,我的通行证在哪里?课本上的知识很多人都会,唯有与众不同才能拔得头筹。如何与众不同?创新,唯有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如何创新?得先学好基础知识,开动我的大脑。边走,边学,边思考。我在路上,门在路的尽头。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通我的“门路”。

贝多芬没有因为耳聋而放弃他的音乐之路;霍金也没有因为身体的疾病而中断他的科学研究之路;张海迪也并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而在路上郁郁寡欢;还有媒体上看到的那个手臂残缺而坚持高考的同学,他比我更加艰难的行进在路上。

篇6:(浙江卷)2014年高考政治预测卷 0

一、高考信息归集

2018年高考政治命题要求: 1.考试形式与结构

2018年高考政治命题将保持基本稳定。从考试形式、考试结构到赋分比例,均没有明显变化。政治学科与地理、历史学科组成文科综合科目,总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政治答题时间一般为50分钟左右,分值为1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客观题,12个选择题(均为单选),共48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共52分。

2.考核目标、考试范围与要求

2018年高考政治考核目标与要求和2017年相比均没有变化,考试的范围也与2017年保持一致。

3.试题样例补充说明

在2017年的基础之上,非选择题部分增加了2017年全国Ⅰ卷第39题即题型示例的第1题、2017年全国Ⅱ卷第38题即题型示例的第2题,非选择题示例总数由3题增加至5题。

综上所述,2018年高考政治命题将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在题型、风格、呈现形式等方面延续以往的特点。

二、高考考情报告

1.突出地体现“一体四层四翼”。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国家建设发展成就,立足增强“四个自信”,体现出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的学科特色,体现高考内容改革精神,实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2.材料选取呈普适性、多样化和生活化。选取的背景材料较典型,具有普遍的意义,体现国家意志,关注全国性、长期性的时政热点及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周年,紧扣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及方针政策。

3.各模块在题量、分值上与前几年基本保持一致;延续多年的非选择题的固化模式将进一步被打破,40题(17年之前的39题)不一定是《文化生活》

模块与《生活与哲学》的组合,个别试题的设问知识指向将分别在小切口和综合性上进一步加强。

4.试题的总体阅读量、难度和答题书写量相对称定。

5.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关键能力考查,在试题中对增强对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三、高考命题预测

1.2018年政治高考继续肩负着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的重任。题目设置会体现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探究性及开放性”的要求,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目标的考查更加明确。

例1: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卷·文科综合(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告诉我们

①乡村振兴要解决上层建筑与农村经济基础的矛盾 ②乡村振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乡村振兴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乡村振兴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到政治试题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综合体现学科素养,强化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

(1)政治学科的时代特征明显,十九大会议的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核心的内容在2018年高考中会有体现,应重点关注。

例2:全国100所名校最新联考卷·单科

(七)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表述,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

①深化改革,妥善解决“国进民退”问题 ②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一主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③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

谋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8年高考政治试题会继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背景材料。例3: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卷·文科综合(一)

看到美景时,我们会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只会说“哇,真美”;表达志向时,我们可以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是满脑子只知道升官发财;遇到感情纠葛时,我们可以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而不只会是“蓝瘦香菇”。这意在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特有的魅力而应内化为国人的文化基因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③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因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可忽视 ④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构建问题情境,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例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卷·文科综合(九)

A金融服务公司与M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推出了如下图所示的金融服务模式。该服务模式

①减少了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 ②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③体现了诚信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④减轻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融资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试题形式(1)选择题

2018年高考中可能在图表题、推理传导型题目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试题命制形式。如漫画题等。

例5: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单科

(二)在纳税财务报表中,某企业在“营改增”前的年营业收入为5000万元,成本为4000万元。“营改增”后,该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20%,成本下降10%。如果“营改增”前,该企业所在行业的营业税税率为5%,“营改增”后,该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为6%。不考虑其他因素,“营改增”使该企业

A.税负减轻 少交156万元 B.税负增加 多交60万元 C.税负减轻 少交84万元 D.税负增加 多交144万元 例6: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卷·文科综合(四)右图漫画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到事物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矛盾 ②要树立前瞻意识,为防止安全向危险转化而做必要的准备

③要运用辩证思维,看到安全和危险之间的相互贯通性

④要坚持适度原则,将各种危险因子消灭在萌芽状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顾此失彼 例7: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文科综合(八)

财政部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中透露,将研究出台地方债务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中央不会为违规举债“买单”。这一政策如果出台,下列对其影响推导合理的是

A.地方债终身问责——地方债收益率下降——居民收入下降——消费对经济贡献率下降

B.中央不为违规地方债“买单”——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地方政府对民生投入减少

C.地方债终身问责——地方债发行减少——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地方民生工程暂停

D.中央不为违规地方债“买单”——抑制地方隐性债务增量——降低地方金融风险

(2)非选择题

①开放性和探究性、思辨性和多元化相结合。全国I、II卷的38题为《经济生活》,一般为1问,39题为《政治生活》1问,但都包含了2个小问题。全国III卷的38题为《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2问。

例8:全国100所名校最新联考卷·文科综合(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在党的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政法工作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新要求。四年之后,党中央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明确要在“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多个层面持续发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54次出现的“法治”,既涵盖了宏大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亦有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具体行动,为“依法治国”描绘出清晰的实践脉络。报告首次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着力推动依法治国的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并说明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对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②全国I、II卷的第40题,全国III卷第39题政治学科特色非常鲜明,注重对考生价值观的引导,其中至少会有1问为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其答案和评分标准多元化,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

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或加分。“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认识论”以及“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在近几年的试卷中考查的频率较高,应当重视。

例9: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文科综合(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还创造了灿烂的革命文化。

材料一 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书写的红色篇章,诞生于血与水的革命岁月,形成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从苦难到辉煌的历程中,凝聚着无数革命前辈的鲜血和意志,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革命文化是对‘孔家店’文化的否定”“革命已经成功,革命文化应该离开”等是错误的,我们对革命文化要有应有的文化自觉。

材料二 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要注重知识灌输,又要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联系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们对中国革命文化应有的文化自觉。(10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联系材料二,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12分)

(3)请举出让你感受最深的革命文化事例,并指出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4分)

例10:河南河北百万联考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各种要素投入水平在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因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近十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减速,潜在经济增速

放缓。中国经济的新方位,需要实现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有专家指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做好以下工作:进一步实质性放宽要素市场准入,深化行政性垄断问题依然突出领域的改革;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劳动力数量红利到质量红利的转换;解决各个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补充供给短板。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阐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性并说明该专家的观点对国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启示。(14分)

例11:广东一模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往事越千年,每一件文物都有传奇的前世今生,它们是生活在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密码,记录着我们的过去,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

自2017年12月3日起,《国家宝藏》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首播。节目在表现形式上一改以往文博类节目沉闷、古板的风格,通过运用巨幅大屏幕、全息影像等技术,邀请专业人士担任国宝守护人与讲解员,用小剧场的形式来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将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现在大家面前,构建起国人与文物之间跨越时空的灵魂交流,让这些摆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跟人、跟生活建立起一些活生生的血脉勾连,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使那些“养在深宫人未识”的文物“活”了起来;同时成功联结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打开中华文明的磅礴格局,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把中国文化的丰富内容、独特价值贡献给了世界。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宝藏》节目是如何使文物“活”起来的。(10分)

(2)有人认为:“文物代表历史,而我们要面向未来。”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2分)

篇7:(浙江卷)2014年高考政治预测卷 0

预测1:可能考查以细胞为切入点,综合考察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的生命历

程等知识。(例如溶酶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衰老、癌细胞的特点及防治等体现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依据: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

预测2:可能考查遗传变异在人类健康及农业育种上应用的知识。

依据:历年高考均有对遗传变异知识的考查,并且人类遗传病、作物育种等与人的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预测3:可能考查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知识。

依据: 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综合性强,能考查学生在复

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的能力,是历

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

预测4:可能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知识

依据: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幸福指

数,并且低碳生活、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生态农业、自然和人类和谐

相处的思想、新农村新能源建设也是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的热点。

预测5: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一定会出现分析图形、图表、坐标曲线等试题,绘制图形试题也有可能会出现。

依据:考试说明要求“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通过这类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应用能力;在简答题、实验题中有可能出现绘制图表、图形的问题,来考查考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预测6:实验有可能侧重探究性实验的考查,或对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修

改或对实验结论用图形或图表表示,即绘制图形、图表。

篇8:(浙江卷)2014年高考政治预测卷 0

一、四大特点

2010年浙江文综卷政治试题继承了去年浙江文综卷政治部分的命题风格, 在分值、题型和难度等方面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但继承中有发展、稳定中有变化, 政治试题在试卷结构、材料选用、知识考查和命题切入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

1. 试卷结构:尊重《说明》、遵循样卷, 凸显权威性

作为浙江省“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 《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文科) 》对各科考试的内容、要求、形式作出了具体解释, 并提供了参考试卷。笔者对2010年浙江高考文综卷政治试题与《考试说明》中提供的参考试卷进行了比较与对照。

从宏观层面看, 两卷的题型分布与模块分布列表如下:

(注:表中 (1) 为选择题; (2) 为非选择题)

2010年浙江文综政治试题无论在题型分布 (12个选择题, 共48分;2个主观题, 5个设问, 共52分) , 还是模块分布 (选择题, 经济生活3题, 生活与哲学4题,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3题, 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各1题;非选择题方面, 经济生活模块2个设问, 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每个模块各1个设问, 国家国际组织常识无设问) , 与《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文科) 》所提供的参考卷保持完全一致。

从微观层面看, 我们同样能发现文综试卷政治试题与参考试卷的结构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如选择题部分, 12道政治学科选择题中, 参考试卷中有7道为组合选择题, 其中6题为双项组合、1题为三项组合, 而高考试卷中也是7道组合选择题, 也是6道为双项组合题, 1道为三项组合题;再如非选择题部分, 2010年《考试说明》中的参考试卷中出现了一个辨析性问题 (参考试卷第41题第3问) , 这一变化在2010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好地得以贯彻和实践 (高考试卷第41题第3问) 。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 在试卷结构上, 2010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尊重《考试说明》, 严格遵循了《考试说明》中的参考试卷。这不仅有效地证明并维护了作为“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的《考试说明》的权威性, 更为今后浙江的政治课教学乃至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对高中政治学科而言, 《考试说明》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无论是日常的课堂教学, 还是高考复习备考, 《考试说明》都应成为一份我们师生高度关注、深入研究的权威资料。

2. 材料选用:兼收并蓄、不拘一格, 凸显人文性

试题情景材料选用的兼收并蓄、不拘一格, 使得政治试题丰富多彩、人文气息浓烈, 这是2010年浙江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的又一特点。

从材料的形式看, 除了常用的文字材料外, 还有漫画材料 (第30题的漫画《超常发挥》) , 也有图表材料 (第41题的“2005—2009年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增速对比”图和“2009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结构”表) , 使得全卷图文并茂, 丰富多彩。

从材料的时效性看, 既有反映现实问题、受国人乃至世人高度关注的情景材料 (如房价问题、上海世博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英国大选等) , 同时又不乏以“冷”点材料为情景设计的试题 (第31题历史学家对历史的预测;第33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到处推销其民主;第34题则更是简单地以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为题材) 。

从材料的空间看, 除了突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广泛关注外 (第24题的企业发展、第25题的房价问题、第27、28题的上海世博会、第29题的中国高铁、第40题的行政裁量权问题等) , 也非常重视国际社会重大问题 (第26题的国际资本流动、第32题的气候变化大会、第33题的西方民主、第34题的美国、第35题的英国大选) 。另外, 试题选材中还特别引入了浙江元素 (第41题浙江城乡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

从材料与学生的关系看, 试题除了有高中学生应该关注的国内外、省内外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外, 还引入了不少与学生生活、学习有关的也即结合学生实际的情景材料 (第26题引入的投资理财问题、第27、28题的上海世博会题材、第30题引入的漫画素材) 。

材料选用上的兼收并蓄、不拘一格, 既是2010年浙江文综卷政治试题的显著特点, 也是试卷的最大亮点之一。这不仅有效地丰富了试卷的形式, 增强了试题的底蕴, 更能给考生以美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涵养, 从而达成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试卷选材上的这一特点, 对我们平常的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丰富的、能滋润学生心灵的素材?如何引导和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走出教室, 关注社会?如何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外广泛涉猎课外书籍?总之一句话, 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处理好学校与社会、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3. 知识考查:关注现实、渗透情感, 凸显导向性

“没有一题不考查学科基础知识, 但又没有一题仅仅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 这是笔者研读了2010年浙江文综卷政治试题后的一种感觉, 也是2010年浙江文综卷政治试题在知识考查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把基础知识的考查与关注现实、渗透情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把知识考查和透视现实相结合, 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如第24题和第25题就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企业经营和国家调控楼市的措施进行了理性的思考;第27题和第28题则分别从文化生活、生活和哲学的角度对上海世博会的作用和主题进行了剖析;第32题和第35题则分别以政治生活和国家国际组织常识的相关知识, 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复杂关系和英国大选的热闹场面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二是把知识考查和引导实践相结合, 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 真正学以致用, 知行结合。如第24题, 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学生对创业就业问题的思考;第25题则有助于直接引导学生树立投资理财的意识, 提高投资理财的能力。再如第32题以气候变化为背景, 考查的是国际关系的相关内容, 但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环保意识的一次呼唤和提醒, 从而强化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行动。

三是把知识考查和渗透情感相结合, 在知识考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第27题和第28题上海世博会的举办、第29题中国高铁的发展, 其实都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反映, 通过这些试题的考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学生一次润物无声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教育;第30题的漫画《超常发挥》则是对“一切向钱看”现象的生动讽刺和批判, 从而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32题和第33题, 则能从反面给学生以启示:外国的月亮并不一定比我国的圆, 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民主政治其局限性不容忽视;第40题和第41题则从政治、哲学、经济和文化等不同的角度, 对我国地方政府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第40题的规范行政裁量权、第41题的统筹城乡发展) 及其意义进行了理论思考, 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从感性而非纯理论的层面认识我国政府的责任, 从心底里形成和强化对政府的认同。

高考试题的确要强调对学科知识的考查, 但绝不会仅停留在知识考查的层面。2010年浙江文综卷政治试题的这一特点,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新课程并不忽视学科知识, 相反, 新课程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能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真正做到知、行、意的统一。这是浙江2010年文综卷政治试题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 也是新课程对我们政治学科教学的当头棒喝。我们的政治课教学真的需要有所改变了。

4. 命题切入:紧扣材料、强调生成, 凸显能力性

2010年浙江文综卷政治试题关注社会现实, 不回避热点, 基本上都是围绕当前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而设计。但命题者并没有笼统地抛出问题, 而是精心创设情景, 然后紧扣材料选择独特的视角切入设置问题, 以小见大, 匠心独具。

以主观题为例, 试卷中的五个设问实录如下:

分析上述设问, 可以发现在命题切入上的一个显著特点:紧扣材料, 视角独特。如第40题, 该题以推进法治政府为背景, 以某些地方政府规范行政裁量权为材料, 但命题者并没有从规范行政裁量权的角度直接切入, 而是从人民群众对地方政府主动规范行政裁量权的“认可”和地方政府对权力的自我设限“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这两个较小的角度巧妙设计了第1和第2两个问题。再如第41题的第2小题, 该题以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为背景, 但命题者不是笼统地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入题, 而是抓住材料二中省政府有关“经济举措”入题, 而且还要求“根据材料一的信息”, 这样的命题切入就比较独特了。

与此相应, 2010年浙江文综卷政治试题在主观题命题切入上的另一个特点也就显现出来了:强调答案的生成性。试卷中这样的命题切入, 哪怕考生在考前对热点问题准备得再充分, 也是不可能为这些题目准备好“现成”答案的。考生只有在考场中, 凭自己的能力, 经过自己的分析, 提取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 才有可能“生成”令人满意的答案来。另外, 面对这样的命题切入, 考生如果在复习中只会死记硬背, 而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哪怕课本基础知识背得再熟、记得再牢, 在考试中依然难以避免写得很多、得分不高的命运。

紧扣材料, 强调答案的生成性, 从独特的视角切入命题, 透视宏观的、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 这样的命题方式能真正考查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击中了高考复习中猜题押宝式教学的“命门”, 也是对目前尚较为盛行的题海战术的有效打击;同时, 这种命题切入的方式, 对一些存在高考政治只要简单地“背课本就行”的错误认识的同学也是一种很现实的提醒, 要知道现在的高考政治并不是光靠背书就能背出高分的。浙江文综卷政治试题的这一特点, 不仅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引导作用, 而且对广大教师提高命题的水平和能力也不无启示。

二、三处瑕疵

2010年的浙江文综卷政治试题虽然不乏亮点和特色, 但从更高的要求看, 似乎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和注意的问题, 再加上有些试题本身就存在见仁见智的问题, 故笔者在此吹毛求疵、斗胆提出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正确与否, 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1. 个别题目尚需推敲

2010年浙江文综卷第27题值得推敲。为便于分析, 题目抄录如下:

27.150多年来, 一些重大发明, 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 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此题给出的参考答案为C。

笔者以为, 本题答案C与题干是否为因果关系值得商榷。我们把题肢与题干倒过来读, 就易发现“因为‘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所以‘150多年来, 一些重大发明, 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 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 这种因果关系是不成立的。其实, “一些重大发明, 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 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即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即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题干与题肢并非因果关系, 而仅仅是“体现”或“表明”的关系。故本题中的“这是因为”应改为“这体现了”或“这表明了”、“印证了”等更为适切。

2. 个别考点涉嫌超纲

第41题第2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 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 分析材料二中浙江省政府有关经济举措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有超纲的嫌疑。

“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在《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四课的“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这一框中, 《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文科) 》对这一框内容以“生产与消费”为条目, 具体规定了三个考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和“发展生产力的意义”。从中我们可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从具体考点看, 《考试说明》只对“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作了要求, 而没有涉及“分配”与“交换”这两个环节;二是从统领这三个考点的条目看, 其强调的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而非“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关系, 故笔者以为本题要求的“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有超出《考试说明》的嫌疑。也许命题者是出于《经济生活》中的四个单元分别围绕“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换”这四个环节的宏观角度考虑而设计了这个题目, 但从题目的参考答案看,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等知识, 仍然属于社会再生产相关知识的微观层面, 因此本题仍然不能排除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的嫌疑。

3. 个别表述尚可精炼

第一处可进一步精炼的地方是选择题第34题, 原题抄录如下:

34.从国家结构形式上来看, 与单一制国家相比

(1) 美国的主权不太充分

(2) 美国地方政府的独立性较强

(3) 美国政府的工作效率比较高

(4) 美国的立法权相对分散

题干“从国家结构形式上来看”与“与单一制国家相比”从某种角度看属同义反复, 国家结构形式即指单一制或复合制 (美国为联邦制) 。所以此题题干这样表述显得啰唆, 读来颇为别扭。笔者以为, 题干中两处重复的表述可选择其一, 修改为“从国家结构形式的角度看”或“相对于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而言”, 就颇为顺畅了。

第二处可进一步精炼的地方是主观题第40题的两个设问。

篇9:(浙江卷)2014年高考政治预测卷 0

2014年高考(浙江卷)文综第13题,讨论China一词的对音问题。该题涉及到China一词的词源,也涉及到外来词的对音问题,有必要探究、澄清。

一、关于支那的对音是“秦”

20世纪初,法国学者鲍狄埃等人提出,支那之名起于梵语,而梵语中的支那是因为中国古代秦朝而得名,所以称中国为“秦”,这种说法后来得到了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支持。

伯希和认为:欧洲人所称的支那(Chine)与古代印度人所称的“支那”属同一名称,而古代印度人所称的“支那”是指秦朝(公元前221—206年),而非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公元前770—前476年)。支那是“秦”的音译[1]。

由于伯希和是西方声名显赫的汉学家,所以在他之后,“支那”之名起于秦,已经成为相当有影响的一种学说。

中国著名的中外交通史家张星烺先生也支持这种看法。20世纪30年代,他进一步考证说,支那所对音的“秦”不仅仅是秦始皇建立的秦朝,还应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秦穆公时代的秦国。此后,“支那”一名是“秦”国之对音观点在中国流行起来[2]。

实际上,支那或支尼被当作秦的音译,自古有之。早期佛经译本,如汉代《德护长者经》曾直译作“脂那”,但东汉时译的《大方广大庄严经》的译者却已将“支那”译成“秦”。“支那”又可译作“汉”。六朝时佛典译者又将它译成“晋”或“隋”。总之,“支那”是代表一定历史年代的中国。

公元80—89年间希腊佚名船长完成的《厄立特里海环航记》称,赛里斯国“有一座很大的内陆城市叫做“支那”。那里的棉花、丝线通过恒河而运至利穆利。”公元150年,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所作《地理志》,同时有支那及赛里斯两名[3]。因此,在公元前后,希腊人对中国的称呼有二:一个来自海路,称中国为“支那”;一个来自陆路,称中国人为“赛里斯”。希腊海员称中国为“支那”,很有可能是从波斯人、粟特人或印度人那儿学去的。

2000年,刘镇清从词源和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了英语中 China 一词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国名“秦”,而非秦朝 (公元前221—前206年) 的“秦”。他认为,“秦”字首先进入波斯语成为 Chin,再经波斯语进入梵语成为 Cina,最后经梵语进入英语成为China[4]。

古代波斯文对中国的称呼还有Cin,这些称呼都与粟特语中的Cyn相近。“支尼”这个名字大约是从东伊朗语中传去[5]。由于我们无法找到粟特语中的Cyn(支尼)与匈奴语中的“秦”在语音勘同上的一致性,所以,我们也无法推定支那的对音就是“秦”。

与波斯人一样,印度人最早也称中国为“支那(Cina)。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都提到支那。两大史诗形成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有确实年代可考的是《政事论》,《政事论》中有“支那丝卷”(Cinapatta)一词。Patta意为“丝卷”。丝绸束成卷,应当是方便运输。这说明在印度人那里,“支那”一名是与丝绢的运输联系在一起的。这个重要的事实,同样可以用来解释波斯人最早知道的“支尼”,也是和丝绢的输入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沈福伟先生考证,支那、支尼应是与丝绸相关的某个汉字的对音。商周以来的丝织品,以文绮最为普遍和精致。因此,西亚和印度最初接触的中国丝织品当是绮。他们所知道的中国就是产绮之国的“绮国”。因此,支那应是“绮”之对音[6]。笔者以为沈说较为可信。

至于16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China一词的含义,与古代的“支那”、 支尼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黄河清曾撰文考证,China一词并非来自china(瓷器),而是先有China之国名,而后才有以国名来指称那些出口到西方的奇特的中国瓷器[7]。

周领顺从发音上考证“瓷(器)”与china,china与“秦”之间的关系,认为三者之间在语音上是相互关联的,china既可以是“瓷”的音译,也可以是“秦”的音译,至于该词在传入西方的年代上孰先孰后,要靠新发掘的史料待释了[8]。

二、关于外来词的对音

韩儒林先生曾告诫我们,在对外来语译名进行审音勘同时,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必须具备一定的音韵学知识,懂得汉字的古代读音;②必须掌握相关民族的语言,懂得该语言的语言规律;③必须掌握不同时代的翻译规则,以及各民族语言之间互译的规律。例如,各个时代的汉文史籍中,用什么汉字译写其他民族语言的语音,都有一定的规律,这是与当时汉字的读音以及境外民族的语言相适应的[9]。

韩先生对外来词对音的考辨方法,已被学界视为较为科学的方法,国内学者无人能出其右。因此,我们在考察China一词的汉字对音时,必须首先要了解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对“秦”字、“瓷”字的读音;然后,掌握境外相关民族语言,知晓古汉语与境外相关民族语言的语音互译规律,并考辨与对音相关的史实。

王力先生认为,“秦”字在秦汉时的读音为dzien[10]。如果要证明支那的对音是“秦”,就必须首先证明粟特文的Cyn、古波斯文的Cini(中国)或梵文中的“Cina”在语音上可以与“秦”字读音相勘合。由于我国考证支那对音的学者都不具备粟特语、古波斯语的语言修养,所以他们的考证文章都缺乏说服力。

2014年高考浙江文综第13题: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正确答案选项为D

基于韩先生的考证方法,该答案有问题的。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是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与China的对音没有必然关联。其理由有二:China的对音是“秦”还是“瓷”,目前还是假说,也许既不是“秦”,也不是“瓷”;其二,说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就必然称呼中国为“秦”,这在历史逻辑上是站不脚的。西方人先知道秦朝、汉朝,后知道唐朝,但他们为什么称境外汉人聚居地为“唐人街”而不称“秦人街”、“汉人街”呢?

此外,题干表述也有问题。“音变”的说法不常见,学界一般说“对音”;“秦”字在古代也不读成Qin。所以,第13题的选项D应改为:必须首先弄清China与“秦”或“瓷”字的古代发音是否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法]伯希和.支那名称之起源[M].载《通报》1912年第727—742页,中译文载冯承钧:《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一编,商务印书馆,1962:36-48.

[2] 张星烺.“支那”名号考[M].中华书局.

[3] [法]戈岱司编.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M].中华书局.

[4] 刘镇清.China和 Cathay 词源考证[D].《福建外语》2000(3).

[5] 冯承钧.西域地名[M].中华书局.

[6]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7] 黄河清.试论China的词源及其他[D].《现代外语》1992(2).

[8] 周领顺.“瓷(器)”是怎样成为China的?[D].《上海翻译》,2006(1).

[9] 韩儒林.关于西北民族史中的审音与勘同[D].收于韩儒林:《穹庐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0] 王力.汉语语音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97.

上一篇:【图】全国工商营业执照年检网上申报流程下一篇:水寨小学高效课堂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