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起事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24-04-07

项梁起事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共9篇)

篇1:项梁起事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纲字文纪,少明经学。父张皓,封留侯。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奏曰:“大将军冀,荷国厚恩,而纵恣无底,诚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也。谨务其无君之心十五事,斯皆臣子所切齿者也。”书御,京师震竦。时冀妹为皇后,内宠方盛,诸梁姻族满朝,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冀乃讽尚书,以纲为广陵太守,因欲以事中之。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婴闻,泣下,深感悟,乃辞还营。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散遣其部众,任从所之。亲为卜居宅,相田畴。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朝廷论功当封,梁冀遏绝,乃止。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纲自被疾,吏人咸为祠祀祈福。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诏曰:“故广陵太守张纲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婴等缞杖,若丧考妣,朕甚愍焉。”拜纲子续为郎中,赐钱百万。

(《后汉书》列传第四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故广陵太守张纲/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

B.故广陵太守张纲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

C.故广陵太守张纲/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

D.故广陵太守张纲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孝廉”本指孝悌与清廉之士,后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

B.“汉安”是汉顺帝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有些皇帝会因祥瑞或重大事故改元。

C.大辟,指严刑、重刑。古五刑之一。对深受国恩而冒犯君威、怠慢君命的巨子就要使用重刑。

D.考妣,是父亲、母亲的别称,一般指死去的父母。但也可指活在或死去的父母以上的祖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张纲出身高贵,砥砺节操。他身为贵族子弟,征召为侍御史;心中感激顺帝的知遇之恩,立志誓死解除国家危难。

B.张纲痛恨权奸,勇于直谏。他上奏弹劾外戚将军梁冀,认为他肆意妄为,应当严惩。此事震动朝野,但皇帝没有采纳。

C.张纲真诚仁义,劝服巨盗。他只带十几人前往张婴营垒,询问疾苦,申明国恩,让张婴大惊流泪,次日率部归降。

D.张纲爱护百姓,深得民心。张纲生病,史民都为他祭祀求福;去世后,百姓哀悼,张婴等五百多人为他穿戴丧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

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风气民情,他们都是德高年长的大儒,声名为世所知,只有张纲年轻,官位最低.

②亲为卜居宅,相田畴。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张纲亲自为他们挑选宅院,察看田地;有想做官吏的子弟,他都推荐召请他们. 。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C “德信”为名词,作“宣”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D;“息”为动词,作谓语,主语承前省,其前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已故广陵太守张纲,端正自身教导下属,宣扬德行诚信,招降收容巨盗张婴万人,平息了战争,拯救百姓于困苦之中,未升显赫爵位,就不幸过早去世.

(2)C 大辟,古五刑之一,泛指死刑.辟,即罪;死是罪之大者,故谓死刑为大辟.

(3)A “心中感激顺帝的知遇之恩”错,原文为“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意为“当时顺帝放纵宦官,张纲常心中激愤”.

(4)①徇:巡视;微:低.句子翻译为: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风气民情,他们都是德高年长的大儒,声名为世所知,只有张纲年轻,官位最低.

②亲:亲自;相:察看;为:做.引:推荐.句子翻译为:张纲亲自为他们挑选宅院,察看田地;有想做官吏的子弟,他都推荐召请他们.

答案:

(1)C

(2)C

(3)A

(4)①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风气民情,他们都是德高年长的大儒,声名为世所知,只有张纲年轻,官位最低.

②张纲亲自为他们挑选宅院,察看田地;有想做官吏的子弟,他都推荐召请他们.

参考译文:

张纲字文纪,年轻时就通晓经学.父亲张皓,被封为留侯.他虽为公子,却磨练平民的气节.被举荐为孝廉而不就任,司徒征辟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者,张纲因此被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任用放纵宦官,张纲常心中激愤,慨然叹道:“污秽丑恶之人聚满朝廷,却不能奋不顾身献出生命解除国家的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于是退朝而上书,书呈上,但奏章没有得到理会.

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名使者出行巡视各地风气民情,他们都是德高大儒,声名为世所知,大多当过大官,只有张纲年轻,官位最低.其他人都奉命前往官署,唯有张纲把他的车轮埋在洛阳都亭,说:“豺狼一样暴虐奸邪之人当道,为何去查问那些狐狸一般的奸佞的坏人!”于是上奏说:“大将军梁冀,蒙受国家大恩,却放纵肆意,实在是天威所不可赦,死刑所应施加的.谨分条陈述十五件他心中无君之事,这些都是臣子所切齿痛恨的.”书进献之后,京城震动.当时,梁冀的妹妹为皇后,正受厚宠,诸梁亲族满朝,皇帝虽然知道张纲进言正直有理,最终却不忍采用.

当时广陵贼寇张婴等众数万人,在扬、徐间,作乱长达十几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梁冀于是暗示尚书,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想用此事中伤他.以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兵马,张纲却只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之后,便率领吏卒十多人,直接来到张婴的营垒,安抚慰问,请求能够与头目相见,一再表示朝廷的恩德.张婴起初大惊,看到张纲的诚心后,才出来拜见.张纲延请张婴坐在上座,询问他们的疾苦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纲传 纲字文纪,少明经学.父张皓,封留侯阅读答案.张婴听后,流下泪来,深受感动,于是告辞回营地.

第二天,率部下一万多人与妻子儿女双手反绑归降.张纲于是遣散张婴的部众,任凭他们离去;亲自为他们挑选宅子,察看田地;有想做官吏的子弟,都推荐召请他们.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朝廷论功,将要封赏他,梁冀从中阻挡,于是便未对他封赏.天子嘉奖称赞他,征召他想加以提拔,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他,皇帝于是应允了.

张纲在郡任职一年,四十六岁去世.百姓老幼相携,到太守府哀悼的人不可胜数.张纲自从生病后,吏民都为他祭祀求福.张婴等五百多人穿戴丧服,背土堆成坟.皇帝下诏说:“已故广陵太守张纲,端正自身教导下属,宣扬德行诚信,招降收容巨盗张婴万人,平息了战争,拯救百姓于困苦之中,未升显赫爵位,就不幸过早去世.张婴等为之服丧服执丧杖,如丧父母,朕十分同情你们!”于是任命张纲子张续为郎中,赐钱百万.

[张纲传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2:项梁起事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O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居常不自释 释:宽解 B.贫穷而不知恤 恤:救济

C.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责:责备 D.不录于有司 于:表被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了解祖先及家庭旧事只能去问家庭里年长的人。

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庭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

C.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

D.归有光认为家庭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6558764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9.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

答案及解析:

6.(3分)C (责:要求)

7.(3分)(B项“而归氏几于不祀矣”,意思是祭祀活动混乱不堪,几乎等同于没有祭祀活动,而不是不举行祭祀活动)

8.(1)(4分)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吊,私,诳,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2)(4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间相待的情感,请保留此链接!。(比,视,从兄弟,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9.(4分)①凝聚族人;②扭转世风。(“凝聚族人”,2分;“扭转世风”,2分;如果答出“纪念先人”、“宣传教化”或“恢复家族秩序”,每点可给1分)

【参考译文】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于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的缘故,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的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殃及到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

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

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亲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用来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写归氏的家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

篇3:回看文言文阅读翻译题周万喜

例1 (2011·江苏卷)(原文略)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2)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3)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例2 (2012·江苏卷)(原文略)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2) 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试题解析

翻译题每小题3至4分,一个句子总要包含3至4个知识点以作为得分点才会设成翻译题。这些知识点包括:

1. 重要实词(多义、通假、古今异义、复词) 2. 活用 3. 特殊句式[判断、被动、省略、疑问、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4. 固定短语 如例1的第(1)句中的“淫”“勒”,第(2)句中的“居”“前行”“持满”“无得”,第(3)句中的“贷”(严惩不贷)“流”和句式(“以”后省略“之”)等。例2第(1)句中的“屈意”“礼”“委”,第(2)句中的“以”“此”“于”及介宾后置,第(3)句中的“尔曹”“不逮”“姑”“师”。]

应对策略

解答翻译题的基本原则是:一一对应,字字落实;实词要落实,句式要到位。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解题时首先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一定要有揣测各个句子检测的实词、特殊句式等得分点的意识,逐字对应翻译,尽量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解释成对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语,做到一一对应,“字字落实”,同时注意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特点,强化把要翻译的句子放到原文中,联系上下文弄懂意思基础上翻译的意识,细心甄别多义词适合的义项,审视句子特点,做好换、留、删、补、调。增强文言意识,个别字说不通的考虑是否通假或活用,将译成的双音节词语连接成句子,省略要补全,倒装要理顺,被动要译准,语气要体现。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注意句子的通顺,尽量做到多就少改。

文言翻译的具体方法:

1. 保留。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照原文抄录。

2. 解释。联系上下文组成现代汉语常用的双音词语,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3. 更换。结合上下文换成现代汉语惯用的词语,有些特称词语和修辞格还要采用意译。

4. 增补。补出省略的语句或成分,文言句子中需要补出的成分主要有主语、宾语、谓语和介词。如果是词类活用,也要补译出来。

5. 删除。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虚词、偏义复词中的陪衬词等。

6. 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式,倒装句式主要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和主谓倒装。

现场练兵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友人论门人书

顾炎武

伏承来教,勤勤恳恳,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世,则私心有所不愿也。若乃西汉之传经,弟子常千余人,而位富者至公卿,下者亦为博士,以名其学,可不谓荣欤,而班史乃断之曰:“盖禄利之路然也。”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而况于今日乎?

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穷年所习不过应试之文,而问以本经,犹茫然不知为何语,盖举唐以来帖括①之浅而又废之。其无意于学也,传之非一世矣,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惟贫而不能徙业者,百人之中尚有一二。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语之以五经则不愿学,语之以白沙、阳明之语录,则欣然矣,以其袭而取之易也。其中小有才华者,颇好为诗,而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吾行天下见诗与语录之刻,堆几积案,殆于瓦釜雷鸣,而叩之以二南、雅颂之义,不能说也。于此时而将行吾之道,其谁从之?“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若徇众人之好而自贬其学,以来天下之人,而广其名誉,则是枉道以从人,而我亦将有所不暇。惟是斯道之在天下,必有时而兴,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虽去之百世而犹若同堂也。所著《日知录》三十余卷,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可以毕区区之愿矣。

夫道之污隆,各以其时,若为己而不求名,则无不可以自勉。鄙哉硁硁所以异于今之先生者如此。高明何以教之

【注】 ①帖括:唐宋科举士子为对付科举死记硬背经书的一种方法。

1. 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

2.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3. 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人。少时即具倍年之觉,总角工为时艺,塾师大奇之。年方十五六,即结文社于城南,自为社长,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师之,奉其约束不敢犯。时于举业外,为声歌古文辞,已有集成帙矣。后久研性命之学,颇有得,识者谓其识力、胆力迥绝于世。

乙未谒选为吴县令,始以其学试之政。人皆谓吴门繁剧,而公超脱,或足以困之,乃公洒然澹然,不言而物自综,事自集。吴赋甲于天下,猾胥涂改簿籍,多征民间,人皆不知。公一目了然,摘其影射之条若干,呼猾胥曰:“此何为者?”胥不敢欺,皆俯首曰弊,公俱置之法,而清额外之征凡巨万,吴民大悦。公机神朗彻,遇一切物态,如镜取影,即巧幻莫如吴而终不得遁,故遁词恒片语而折,咄嗟狱具,自非重情,无所罚赎,杖之示惩而已。以故署门酒家萧条,皆移去。县胥隶之类,或三四为曹共一役,不食县官,唯借公事渔猎里闾,公拣其宜用者食之,无所差遣,终日兀坐,不能糊口,皆逃去归农。居常不发私书,尘复函数寸,期年而政已成。公为令清次骨,才敏捷甚,一县大治。

会因讼意见与当路相左,遂闭门有拂衣之志。公既得请,走吴越访故人,同览西湖、天目,登黄山、齐云,恋恋烟岚,如饥渴之于饮食。间发为诗文,俱从真源中溢出,别开手眼。天下才人文士始知疏瀹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摹拟涂饰之病,其功伟矣。

戊申春暮入都,补验封司主事,摄选曹事。猾吏多舞文,正当急选之期,故事掣签时,凡琐屑事皆曹郎躬为之,吏无敢近者。一老吏忽排闼而入曰:“每次大选,例与都吏一二美缺。今有某驿缺,已予都吏百金矣,幸以见与。”公目摄之,叱之出。少宰杨公乔曰:“吾辈身为大臣,受制胥吏,切齿久矣。”会猾吏私一姻戚,已罢官而仍留之,公察得其故,大愤曰:“如此则铨柄尽归此辈矣。”誓除此大蠹。时冢宰拟以疏文而后逮治之。公曰:“此胥吏也,但置之于法,以一知会疏上,则迅雷不及掩耳。虽有奥援,将安用之?”遂如言具疏,而绳胥吏入刑部。疏下,竟以欺罔坐重辟。

乙酉公主试秦中,试官以避嫌不过搜求,公通场皆自取阅,所取士大半得之落卷中,及出榜,多名士,试录为天下第一。

庚戌卒,年四十三。海内知己,谓其识如王文成,胆如张江陵,而不逮下寿以殁,天下惜之。

(选自《公安县志》,有删改)

1. 自非重情,无所罚赎,杖之示惩而已。

2. 间发为诗文,俱从真源中溢出,别开手眼。

3. 但置之于法,以一知会疏上,则迅雷不及掩耳。虽有奥援,将安用之?

篇4:项梁起事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杨子自铁崖山中客钱塘,初宿市舍,胁未暖席,有物噍身,若芒刺然。已而噍肉皆起瘾疹。十指爬搔不得停,搔讫即成疮痏。亟命童秉烛,枕褥间了无一物。复睡,则噍如故,遂挈胡床,露坐待旦。明日,问舍长,舍长曰:“此壁虱也。当兹旱气熇然,城中舍皆是物。”问何状,命童剔床笫空出之,虱非虱,蚤非蚤,以爪掐之,其臭令人呕恶。杨子叹曰:“异哉有是物也!昔玉溪生、荆舒老人①,先后为嫉虱之作,而未有指斥是物者。岂其潜于昔而出于今?抑其幸见漏于指斥也?“余既楚其毒,乃作文骂之曰:

“维尔虱之种类不一也,不知又有尔类!皤腹而轻身,纤足而劲嘴②;或青或绀,或黄或紫;白昼潜藏,昏黄坌起;脱走如珠,狙刺如矢,使人胁不得以帖席,肱不得以曲几,追踪捕痕,若亡若存。遁景朽空,灭迹密纹。汤沐所不能攻,掌指所不得扪。但见肉斑磷其成瘭③,肤窒栗其生龟,怒床几而欲剖,避衾褥而欲焚。呜呼尔虱兮!蜂则有虿兮蜂可祛,蝎则有螫兮蝎可诛,嗟尔么类孰能屠?咨大化之好生,恐一物之弗纾。胡尔恶之兼毓④,为吾人之毒荼!饱膏血之毒嘴,资肥腯之臭躯。吾将上告司造⑤,殄尔类,非无辜也。

辞毕,是夜,梦有被玄衮裹绛幅而至者若有辞曰吾即见骂尔文者辞义既严敢不退避然吾小毒小臭尔亦知世有大毒大臭者乎?奸法窃防,妨化圮政,剥人及肤,残人至命,此非大毒大臭者乎?为国之病,而司臬不屏⑥。其或分民曲直,任国是非,义无避位,仁不让师,则丹书是絓,皂椟见遗⑦。彼大毒大臭,又何惮不为乎?且吾起伏适节,消息⑧乘机,白露洒空,劲风吹衣,蝉脱而退,莫知予之所归。子试絜夫大毒者,毒无已时。大臭者,臭无穷期。孰为可詈不詈乎?子不穷南山之竹以为辞,而詈予琐琐不已,戏乎!”

于是杨子增愤加怖,涕泗不支,霍然而觉,不知虱之所之。

【注】①玉溪生:李商隐,曾写《虱赋》。荆舒老人:陆龟蒙,曾写《后虱赋》。②嘴:嘴。③瘭:(biāo):疱疹。④毓:同“有”。⑤司造:主管进化之神。⑥司臬:执法者。屏:摒弃,铲除。⑦丹书是絓,皂椟见遗:司臬对忠义之士横加罪名,追令自尽。⑧消息:事物的生灭。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露坐待旦 露坐:在露天里坐着

B.掌指所不得扪 扪:摸

C.殄尔类,非无辜也 无辜:无罪

D.且吾起伏适节 适:适合,符合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此壁虱也 ②吾其还也

B.①蜂则有虿兮蜂可祛 ②既来之,则安之

C.①子不穷南山之竹以为辞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①霍然而觉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客居钱塘旅舍,晚上被壁虱叮咬,瘙痒难忍,连忙吩咐童仆拿掉床上的席子,终于找到壁虱,感慨壁虱长相怪异,写了这篇赋文。

B.第二段运用比喻、对比、夸张等手法,将壁虱的形态、动作、习性及人被叮咬后的惨状描写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赋“铺采摛文”的特点。

C.第三段化入梦境,将壁虱拟人化,与作者展开激烈辩论,借壁虱之口揭露那些违法乱纪、败坏政治、残害百姓的贪官污吏才是“大毒大臭者”。

D.采用讽喻手法,借物讽刺,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社会的弊端,语言尖锐泼辣,笔法痛快淋漓,又委曲幽默,给人淋漓酣畅而又隐微曲折之感。

17.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岂其潜于昔而出于今?抑其幸见漏于指斥也?(4分)

(2)子试絜夫大毒者,毒无已时。大臭者,臭无穷期。孰为可詈不詈乎?(4分)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莫知予之所归。子试絜夫大毒者,毒无已时。大臭者,臭无穷期。孰为可詈不詈乎

答案:

14.B(扪:捉)

15.C(A.也:①助词,表判断语气;②助词,表商量语气。B.则:①副词,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强调;②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C.以:介词,把,用。D.而:①连词,表修饰关系;②连词,表承接关系)

16.A(第二天才“吩咐童仆拿掉床上的席子”;写此文不是因为“壁虱长相怪异”,而是因为深受壁虱叮咬之苦)

17.①难道它在过去隐藏而到现在才现身,抑或是它侥幸被遗漏了而没受到斥责?

②你试着比较大毒者,毒害没有停止的时候,大臭者遗臭无穷无尽,为什么可以骂的而不骂呢?

评分标准:①共4分。“岂”“潜”“抑”“幸”,答对1个给0.5分,“见……于”被动句式1分,语句通顺1分。②共4分。“絜”“已”“穷”“詈”,答对1个给0.5分,“孰为……乎”固定句式1分,语句通顺1分。

18.梦有被玄衮//裹绛服而至者/若有辞曰/吾即见骂尔文者/辞义既严/敢不退避/然吾小毒小臭/尔亦知世有大毒大臭者乎

评分标准:共3分。每错断、漏断1处扣0.5分,扣完为止。“//”处可断可不断。

【参考译文】

杨先生从铁崖山客居钱塘,一开始住在市中客舍,身体还没有将席子睡暖,就有东西咬身体,好像芒刺戳身一样。不久被咬过的肉上都起了红肿疙瘩,十个手指不停地抓挠,抓挠之后就形成疮疱。急忙叫童子持烛找寻,枕头和被褥间完全没有任何东西。再睡,却和原来一样叮咬。于是搬了一张交椅,在露天坐着等待天亮。第二天问客舍的主人。客舍的主人说:“这是壁虱啊。当今干旱之气炽盛,城中客舍都是这东西。”想知道这东西长什么样,于是命童子拆掉床上的竹席,使壁虱现身。它长得既不像虱子,又不像跳蚤,用手指掐捏它,它的气味令人作呕恶心。杨先生感叹道:“世上有这东西真是奇怪啊!”过去玉溪生和荆舒老人先后写过憎恶虱子的文章,却没有斥责这东西,难道它在过去隐藏而到现在才现身,抑或是它侥幸被遗漏了而没受到斥责?我已遭受它毒害的痛苦,于是写文章骂它说:

“你们虱子种类有不同啊,但不知道又有你这一类!肚子大而身体轻盈,腿脚纤弱而嘴巴强劲有力;有的黑色有的黑红,有的黄色有的紫色;白天隐藏,黄昏聚集;逃脱时快如滚珠,暗中叮咬时尖如利箭。使人的身体不能贴着席子,手臂不能靠着案几。追踪捕捉它的痕迹,若有若无,在朽木的空隙处隐遁其影,在席子的密纹中隐匿其迹。开水浇烫不能消灭它,手指不能捉住它。只见肉上长出了红肿的疱,皮肤肿胀而龟裂。迁怒于床几而想把它拆了,避开被褥而想把它烧了。唉,你这壁虱啊!蜂有螫针但蜂可被驱除,蝎子有螫尾但蝎子能被杀死,嗟叹你这小虫谁能杀得了!可叹大自然爱惜生灵,唯恐有一种事物不能得到安适;为什么你兼有多种恶行,成为我们人的毒害!饱吸膏血的毒嘴,养的又肥又臭的身躯。我将向上天告发,消灭你们族类,你们不是没有罪行的啊!”

辞赋写完,这天夜里,梦中有穿黑色和红色衣服而来的东西,好像有言语说:“我就是被你的文章所骂的东西,文章义正辞严,不敢不退让躲避,然而我只是小毒小臭,你知道世上有大毒大臭的人吗?违法乱纪,妨碍教化,败坏政治,盘剥百姓到肌肤,残害百姓到危及性命,这不是大毒大臭的人吗?治理国家的弊端,执法者不去铲除。他们有辨别百姓的是非曲直,担负处理国家纷争的责任,坚持正义,当仁不让,但实际上是忠义之士被横加罪名,迫令自尽。那些大毒大臭的人,又有什么害怕而不敢做的呢?而且我按时节出没,生死不失时机,当白茫茫的水汽洒满天空,强劲的大风吹起衣裳,我像蝉脱去外壳一样隐退,没有人知道我的归宿。你试着比较大毒者,毒害没有停止的时候,大臭者遗臭无穷无尽,为什么可以骂的而不骂呢?你不去把他们写不完的罪行写成文章,却细碎繁琐的不停地骂我,唉!”

于是杨先生更加烦闷害怕,止不住流下眼泪,忽然醒过来,不知道壁虱到哪里去了。

篇5:项梁起事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公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堂,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1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原创】

A.以志吾梦 记;记录。

B.周环艺以花果竹木 种植。

C.而诸孙皆秀发 俊秀

D.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 悬挂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等级]:B

[难度系数]:0.69

1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原创】

A. 因于园中构屋五楹 相如因持壁却立

B.而士之得第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哉

C.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而人方望其大用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等级]:B

[难度系数]:0.69

16.下列关于本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改编】

A.本文一、二段先叙述杏花书屋的建造由来,再叙述书屋主人周孺允的仕宦经历,并描写书屋建造情况和环境景物,然后抒发作者“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的感慨。

B.第三段由杏花书屋的名字联想到唐代进士及第之后的杏园之宴的盛况,并指出玉岩公“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但仍有期望子孙后代有功于国家的思想。

C.作者赞美玉岩公敢于直言,不怕触怒皇帝,是有气节的表现;他身处逆境而不心灰意冷,受到打击而能寄希望于未来,是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的表现。

D.最后一段作者指出玉岩公昔日的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然而“其后有不知所在者”,与周氏父子的道德风范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最后祝周氏子孙秀发。

[命题意图]:本题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

[能力等级]:C

[难度系数]:0.67

17.根据文意,翻译下面语句。(8分)

(1)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4分)【原创】

翻译:

(2)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4分)【改编】

翻译: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等级]:C

[难度系数]:0.65

18.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3分)【原创】

行古人之道天子以为谏议大夫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愈应之 曰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能力等级]:B

[难度系数]:0.66

答案:

14.C(C项“才能出众。)

15.A( A项,于是;B项取独,代词;C项……的原因,用来……的;D项转折,假设)

16.A(周孺允是杏花书屋的主人,但一、二段叙述的是周孺允的父亲玉岩公的事迹;第二段中抒发“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的感慨并非仅仅局限于作者本人。)

17.(1)玉岩公因为直谏之事触犯了天子,辗转到了岭南地区十几年时间,所谓铁石心肠,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是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以科名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孙。(4分,得分点:忤、间关、乃,句意通顺各1分。)

(2)如今距离玉岩公的亡殁,并没有多长时间,但以前和他同时考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中就有现在不知在哪地方的。(4分,得分点:去、殁、曾几何时,句意通顺各1分。)

18.行古人之道/天子以为谏议大夫/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愈应之曰/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

翻译:他履行古人的道德准则,皇帝任用他为谏议大夫,他担任这个职务已经五年了,看他的品德好像与隐居在野时一样,他难道会因富贵而改变自己的心志吗?”我回答说:“哪里算得上有道德的人呢? 现在阳先生担任职位的时间,不能说不长久了;了解国家的政治得失,不能说不熟悉了;然而他从没有说过一句关系国家政治的话。

参考译文:

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的先父玉岩公担任御史,在玉岩公谪戍到沅、湘一带时,曾梦到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庆初年,玉岩公被朝廷重新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命名为杏花书屋,以此来记录我昔日的梦。”

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岩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得以安定的生活。到了嘉庆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趁此机会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悬挂在门楣之上。把花果竹木种植在院落的四周。当春天到来时,杏花烂漫,整个院落如玉岩公昔年梦中之境。再回想玉岩公昔日谪戍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走上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

以前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将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做一件美事。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考中,常常把梦见杏花作为考中的前兆。这是世俗对荣华不能忘记成为这样的。玉岩公因为向皇帝进谏而触犯了皇帝,(被贬谪)在岭南地区辗转转移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的心肠像铁石般刚强,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用科举功名来希望自己的子孙。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仅鞠躬尽瘁;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无止境地为国效力。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大约就在上述这些吧。

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孺允兄弟虽在目前还不得志,但人们正期望他们能被重用。并且玉岩公的本家孙辈都才华出众,散发秀美的神采,可以凭着这知道受到了《诗》《书》传家的影响啊。《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情形啊!

篇6:项梁起事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永乐二年兼太子詹事。帝有所传谕太子,辄遣义,能委曲导意。帝与太子俱爱重之。七年,帝巡北京,命辅皇太子监国。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时旧臣见亲用者,户部尚书夏原吉与义齐名,中外称曰“蹇、夏”。

义视原吉尤重厚,然过于周慎。士奇尝于帝前谓义曰:“何过虑?”义曰:“恐卤莽为后忧耳。”帝两是之。杨荣尝毁义。帝不直荣。义顿首言:“荣无他。即左右有谗荣者,愿陛下慎察。”帝笑曰:“吾固弗信也。宣宗即位,委寄益重。时方修献陵,帝欲遵遗诏从俭约,以问义、原吉。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迨世宗营永陵,始益崇侈云。

英宗即位,斋宿得疾。遣医往视,问所欲言。对曰:“陛下初嗣大宝,望敬守祖宗成宪,始终不渝耳。”遂卒,年七十三。赠太师,谥忠定。义为人质直孝友,善处僚友间,未尝一语伤物。士奇常言:“张咏之不饰玩好,傅尧俞之遇人以诚,范景仁之不设城府,义兼有之。”

(《明史列传三十七》,有删 节)

1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朕且用义/且:暂且。

B.能委曲导意/委曲:婉转地。

C.迨世宗营永陵/迨:等到。

D.杨荣尝毁义/毁:毁谤。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手书赐之/帝两是之

B.为更名“义”/恐卤莽为后忧

C .时旧臣见亲用者/即左右有馋荣者

D.帝与太子俱爱童之/户部尚书夏原吉与义齐名

14.用“/”给文言文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B.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C.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D.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义由于上奏论事都能合乎皇帝的意旨,加上他的诚实厚道,使得几代皇帝对他都很倚重。

B.蹇义熟悉典制掌故,通晓治国的体要,军国大事都倚仗他办理,甚至皇帝巡视北京,都要蹇义“辅皇太子监国”。

C.在修筑先皇寝陵时,宣宗皇帝询问蹇义、夏原吉,他们赞同皇帝遵从先皇勤俭节约的想法,后来修造皇陵都沿袭节俭的做法。

D.杨士奇拿张咏、傅尧俞、范景仁来比较蹇义,说他同时具备不以身外玩物矫饰自己、待人诚信、没有心机的优 秀品质。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时旧臣见亲用者,户部尚书夏原吉与义齐名,中外称曰“蹇、夏”。

(2)士奇尝于帝前谓义曰:“何过虑?”义曰:“恐卤莽为后忧耳。”帝两是之。

答案:

12.A

13.B

14.B

15.C

16.

(1)蹇义熟悉典制掌故,通晓治国的体要,军事国政都倚仗他办理。当时前朝旧臣被用为亲信的,户部尚书夏元吉与蹇义齐名,朝廷内外称之为“蹇、夏”。(熟、达治体、见、亲用者,翻译准确各一分,语句通顺一分)

(2)杨士奇曾在皇帝面前对蹇义说:“为什么过分的谨小慎微啊?”蹇义说:“恐怕鲁莽从事成为以后的忧患罢了。”皇帝认为双方的意见都有道理。(过、;卤莽、为、两是之,翻译准确各一分,语句通顺一分)

附:文言文翻译

蹇义,字宜之,巴人,起初名叫蹇瑢。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上奏论事合乎皇帝的意旨。皇帝问他:“你是蹇叔的后代吗?”蹇瑢叩头不敢回答。皇帝赞赏他的诚实厚道,替他改名叫“义”,亲手书写赐给他。任满三年应当提升,皇帝特地命他任满九年,说:“我将要用蹇义。”于是早晚服侍在皇上的左右,小心谨慎,从没有忤逆触犯过龙颜。惠帝即位后,推想太祖的意思,越级提拔蹇义为吏部右侍郎。

蹇义永乐二年兼任太子詹事。皇帝有什么事要指示太子,总是派蹇义去,蹇义能婉转地传达皇上的意思。皇上与太子都爱惜倚重他。七年,皇帝巡视北京,任命蹇义辅助皇太子代为处理国事。蹇义熟悉典制掌故,通晓治国的体要,军事国政都倚仗他办理。当时前朝旧臣被用为亲信的,户部尚书夏原吉与蹇义齐名,朝廷内外称之为“蹇、夏”。

仁宗登位,蹇义、夏原吉都以元老的身份被朝廷内外所信任。皇上念及蹇义在代理国事期间的旧功劳,尤其厚待并倚重他。蹇义对待原吉特别优待,然而过于周到谨慎。杨士奇曾在皇帝面前对蹇义说:“为什么这样谨小慎微啊?”蹇义说:“恐怕鲁莽从事成为以后的忧患罢了。”皇帝认为双方的意见都有道理。杨荣曾经说蹇义的坏话。皇帝(听了这些话)认为杨荣不正直。蹇义叩头说:“杨荣没有其他的意思。即使左右有说杨荣坏话的,希望陛下慎重考察。”皇帝笑着说:“我本来就没有相信。”宣宗即位,对蹇义委任托付更加深重。当时正修筑献陵,皇帝想遵照先帝遗诏从事勤俭节约,以此事询问蹇义、夏原吉。两人竭力赞同说:“圣上的意见高瞻远瞩,出于至孝,是千秋万代的利益所在。”皇帝亲自参加规划,三个月就建成献陵,宏伟壮丽不如长陵,从那以后各个皇帝沿袭下来以它作为形制。等到世宗营造永陵,才渐渐崇尚奢侈。

英宗即位,蹇义斋戒值夜得了病。皇上派医生前去探视,问他想说些什么话。他回答说:“陛下刚继承帝位,希望谨守祖宗的成法,始终不违背罢了。”不久就去世,终年73岁。赠官太师,谥号忠定。蹇义为人朴实正直,对待父母兄弟孝顺友爱,善于与同僚朋友相处,从没有一句话伤害别人。杨士奇常常说:“张咏不以身外玩物矫饰自己,傅尧俞待人以诚信,范景仁待人不设心机,(这些优点)蹇义同时具备了。”

篇7:项梁起事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02年以前,高考对翻译题的考查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2003年开始,主要采用主观题的形式。2004年开始,北京卷等新增文言断句考查。广东省2006、2007、2008、2009年连续四年考查了“文言断句”。开始,“文言断句”和“翻译句子”一般共9分:“文言断句”1题3分,“翻译句子”2题6分,2008年和2009年广东卷这一部分考查共10分,其中断句为4分。

一、文言断句题的答题技巧

拿到一个文言文段,先不要急着进入断句,而应该先通读完全篇,大体上搞清这个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比如说文体,不同的文体往往表达的顺序、采用的方法乃至语言风格不同,确定了文体可以帮助断句。在通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不拿现代汉语对词语的理解来衡量文言文中的词语的意思,也就是不“以今释古”。这样在对每个词语意思准确理解和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句意、段意乃至文意,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形式和语言风格,也才能有助于准确断句。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

1.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2. 找虚词,定句读。

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例如:

于是余有叹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段中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3. 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上面例中的“小小、大大”亦然)

4. 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再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再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5. 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如《谋攻》中“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是先总后分。

再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这是先分后总。

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文言翻译的答题技巧

(一)翻译的原则:信、达、雅。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在考试中,考生重点要注意前面两点。

(二)翻译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注意文中的关键字(如涉及到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的地方);注意特殊文言句式和固定的文言结构,根据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适当调整语序。

1.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高考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

2. 字字落实。

在进行文言翻译中,要做到“字字落实”,即关注到句中的每一个字。当然,这些字也应根据不同情况情况处理,“落实”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国号、年号、典章制度、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以保留不变。

(2)删。“删”就是删除。某些文言助词,现代汉语无对等的词语进行翻译,而删除后又不影响句意的表达,即可以删除。如“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句中,“之”作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也”作句中语气助词,二者均无实义,可删除。

(3)换。即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女、汝”等换成“你”,把“子、吾子”等换成“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兵”应换成“兵器”,“利”应换成“锋利”,“弊”应换成“弊病”“毛病”等。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指这一类“字”的落实。

(4)“对”就是对译。在实词的使用上,文言文多用单音节的词,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的词,所以,翻译时应先考虑是否能找到与之相应的、有共同构词语素的双音节词。比如“势”,在“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中,可对译的双音词为“局势”,在“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中,可对译为“优势”,在“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中,可对译为“趋势”。

(5)“补”就是补充。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常见的省略有省略主语、宾语(包括介宾短语的宾语)以及介词“于”等,翻译时应该根据语义补出,并将其加上括号。

(6)“调”就是调整语序,我们把文言文中的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句式称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要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的句式。

(7)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用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是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白话文中的双音节词的词义去翻译。

“留、对、换、删”是针对词汇的翻译而言的,“补、调”是针对句子的翻译而言的。前者需要掌握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活用和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后者需要熟悉一些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

(三)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审、切、连、誊。

(1)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文句子,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圈注出来,以激起自己的有意注意。

(2)切。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文介绍的六种翻译方法逐一加解释。

(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4)誊。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在誊写的过程还要做到“三清”与“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三、巩固与提高

(2009年高考广东卷第9题)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久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参考答案

(1)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①(太后)对李迪说:“您从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大事,大概错了。”

②皇帝下令不允许,但是非常赞赏他的志向。或:皇帝下令不同意,但是认为他的胸襟很豪迈。

篇8:项梁起事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①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基;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②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③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①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④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栾城集》)

【注】①循吏:奉公守法的官吏。

22.苏轼、苏辙和 号称“三苏”;高中课本中曾学过苏辙的散文《 》。(2分)

23.对第①段中“莫知贵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没有人知道军六曹吏的可贵。

B.没有人知道簿册文书的可贵。

C.没有人知道朝请大夫徐望的可贵。

D.没有人知道直节堂这一地方的可贵。

24.简析第②段写“竹柏”的作用。(3分)

25.从句式的角度分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6.第③段作者写“客醉而歌”的真正意图是 。(3分)

答案:

22.(2分)苏洵、黄州快哉亭记。

23.(2分)D

24.(3分)通过比较(或对比、反衬)突出杉树比竹柏更加挺直。

25. (3分)用整句写出杉树的高耸,用散句写出了杉树的凛然,句式整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富于变化。

26.(3分)赞美了直节堂的建造者和命名者徐望圣为人正直;同时也抒发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举起的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盘的柱。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里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树木刚生来时,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篇9:项梁起事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n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西,署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次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转运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右安抚使、知庆州。杞上言:“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因为行赏。蕃酋率众千余内附,夏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杞言:“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据厕,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曰:“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n/

B.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n/

C.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n/

D.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n/

11、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荫补,也称奏荫、补荫、恩荫等,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的权利。

B. “署”表示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权等。

C. 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D. 夏,宋朝的藩属党项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蕃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坚持原则,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

D.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术数。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残杀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

(2)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

答案:

10、C.(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n。)

11、C (关于左、右尊卑和左、右官位的高低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尊卑和官位高低有变化。)

12、 B (“最终让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它们杀害”错,蒙赶是被诱降的,但区希范是被抓获的。)

13、(1)行旅驻扎在真州,先派人紧急递送信件告诉蛮人,允许其改过自新。(次,驻扎1分;急递:紧急递送1分;谕:告诉1分;听:允许、准许1分,意思对即可;句意1分。)

(2)贼人因走投无路来投降我们,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敌人,那么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顺(使他们被感化),所以屡次反叛,不如全部杀掉他们。(穷蹙:窘迫、困厄,意思对即可1分;制:制服1分;不能怀:不能使之降顺或者使他们被感化,1分;句意2分。)

译文:杜杞字伟长。父亲杜镐,杜杞靠父恩荫补任将作监主簿,任建阳知县。聪敏有才能。闽地风俗,老年生子就不抚养。杜杞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有再发生类似情况者处重罪。多次升职为尚书虞部员外郎、横州知州。当时安化蛮人侵犯边境,杀掉宜州知州王世宁,朝廷派兵讨伐。杜杞上奏:“岭南各州,没有城郭甲兵的防备,长官也没有才干。横州是邕、钦、廉三州咽喉,地势险阻,可驻兵以为后援。邕管对内控制广源,对外控制交n。希望挑选机智权变而又熟悉岭外事务的文臣,担任长官,负责边境事务。”改任通判真州,调任解州知州。京西出现强盗,抢掠商、邓、均、房等地,焚烧光化军,朝廷任命他为京西转运、按察使。任职数月,盗贼被平定。

恰逢广西区希范引诱白崖山蛮蒙赶反叛,有数千人,攻进环州、带溪普义镇宁三寨,岭外骚动。提升杜杞为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旅到达真州,先派人紧急递送信件告诉蛮人,允许其改过自新。入驻宜州,蛮没有一个前来投诚的。杜杞找到州中军官,放出狱中囚犯,去掉他们身上的刑具,派他们到洞中去劝说贼人,贼人仍不肯听从。于是率兵攻进白崖、黄坭、九居山寨及五峒,焚毁了囤积的物资,斩首一百多级,收复环州。贼人四散逃走,区希范逃往荔波洞,杜杞派人诱降,蒙赶前来投降。杜杞对将佐说:“贼人因走投无路来投降我们,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敌人,那么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顺,所以屡次反叛,不如全部杀掉他们。”于是杀牛马,酿曼陀罗酒,在环州大聚会,伏兵发动,诛杀七十多人。三日后,又捕获区希范,乱刀剁死后送给诸部蛮人,因年老有病而被释放的,才一百多人。御史梅挚弹劾杜杞杀害降兵不守信用,朝廷诏令他引以为戒,担任两浙转运使。第二年,调任河北,担任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庆州知州。杞上奏说:“杀掉降兵的是我,犯了过错不敢推诿。将吏们有功劳却没有登录,我不能接受任命。”朝廷因此而进行赏赐。蕃人首领率领一千多人投奔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夺取牛马,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说:“他们违背盟约发动战争,酋长不能交给他们。”就用文书通知夏人,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不久夏兵也就撤走。

上一篇:大洼小学2012年9月学生视力检测分析报告下一篇:如此简单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