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2024-04-30

南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精选6篇)

篇1:南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南史选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周颙,字彦伦,晋左光禄大夫顗七世孙也。颙少为族祖朗所知。解褐海陵国侍郎。益州刺史萧惠开赏异颙,携入蜀,为厉锋将军,带肥乡、成都二县令。转惠开辅国府参军,仍为府主簿。常谓惠开性太险峻,每致谏,惠开不悦,答颙曰:“天险地险,王公设险,但问用险何如耳?”随惠开还都。

宋明帝颇好玄理,以颙有辞义,引入殿内,亲近宿直。帝所为惨毒之事,颙不敢显谏,辄诵经中因缘罪福事,帝亦为之小止。元徽初,出为剡令,有恩惠,百姓思之。建元初,为长沙王参军、山阴令。还为文惠太子中军录事参军,随府转征北。文惠在东宫,颙还正员郎、始兴王前军谘议。直侍殿省,复见赏遇。

颙音辞辩丽,出言不穷,宫商朱紫,发口成句。泛涉百家,长于佛理。著《三宗论》,言空假义。西凉州智林道人遗颙书曰:“此义旨趣似非始开,妙声中绝六七十载。贫道年二十时,便得此义,窃每欢喜,无与共之。年少见长安耆老,多云关中高胜乃旧有此义,能深得斯趣者,本无多人。过江东略是无一。贫道捉麈尾①来四十余年,东西讲说,唯有此涂白黑无一人得者,为之发病。非意此音猥来入耳。”其论见重如此。

颙于钟山西立隐舍,休沐则归之。转太子仆,兼著作,撰起居注。常游侍东宫。少从外氏车骑将军臧质家得卫恒散隶书法,学之甚工。文惠太子使颙书玄圃②茅斋壁,国子祭酒何胤以倒薤书③求就颙换之,颙笑而答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每宾友会同,颙虚席晤语,辞韵如流,听者忘倦。兼善《老》、《易》,与张融相遇,辄以玄言相滞,弥日不解。清贫寡欲,终日长蔬食。虽有妻子,独处山舍,甚机辩。卫将军王俭谓颙曰:“卿山中何所食?”颙曰:“赤米白盐,绿葵紫蓼。”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白菜)。”时何胤亦精信佛法,无妻妾。太子又问颙:“卿精进何如何胤?”颙曰:“三涂八难④,共所未免。然各有其累。”太子曰:“所累伊何?”对曰:“周妻何肉。”其言辞应变,皆如此也。

太学诸生慕其风,争事华辩。始著《四声切韵》行于时。后卒于官。

(选自《 南史选译》,有删节)

【注】①麈(zhén)尾:和尚道士手中所执之云刷。②玄圃:此借指宫苑。③倒薤书:书法的一种。④三涂八难: 三涂,指火途、血途、刀途;八难,指地狱、饿鬼、畜牲、单越、长寿天、盲聋、喑哑、世智辩聪等佛前佛后八难。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入殿内,亲近宿直 直:通“值”,值班

B.过江东略是无一 略:大体

C.西凉州智林道人遗颙书。 遗:寄

D.休沐则归之 休沐:休息

11.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以颙有辞义,引入殿内 ②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① 能深得斯趣者,本无多人 ②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C.① 颙于钟山西立隐舍 ② 不拘于时,学于余

D.① 虽有妻子,独处山舍 ② 虽有槁暴,无复挺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颙从得到祖周朗器重,益州刺史萧惠开很赏识他,带他一道入蜀,担任过厉锋将军,县令,主簿,但因周颙常言常惠开性情太阴险,使常惠开很不高兴。

B.周颙善清谈。宋明帝好玄理,将他引入宫内,作为贴身侍卫。还深得文惠太子的赏识和知遇,升为正员郎、始兴王前军谘议。

C.周颙擅长佛理。著有《三宗论》,得到西凉州智林道人的备加赞美。称周颙所著《三宗论》首开佛理旨趣,横绝六七十年。

D.周颙还擅长书法。文惠太子使周颙书玄圃茅斋壁,国祭酒何胤以倒薤书要求跟他交换笔迹,周颙都没有答应。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颙不敢显谏,辄诵经中因缘罪福事,帝亦为之小止。(4分)

(2)多云关中高胜乃旧有此义,能深得斯趣者,本无多人。(4分)

(3)非意此音猥来入耳。(4分)

参考答案:

10.B(略:大概)

11.A(A两个“以”作介词,都解“因”;B①“者”,的人,②“者”定语后置的标志词;C①“于”介词“在”, ②“于”介词“向”,D①“虽”,虽然, ②“者”即使。)

12.C(不是周颙首开佛理旨趣)

13.(1)周颙不敢明显进谏,就诵读经书中因果报应获罪得福的故事,明帝也因此稍稍有所收敛。(“显”“辄”“小”“止” 各1分)

(2)他多说关中高士早就有这一佛理,能深刻理解这佛理旨趣的,本来就没有几个人。(“高胜”“旧”“斯”“本”各1分。)

(3)没有料想到这话会有如此多来进入我的耳内。(“意”“音”“猥”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周颙字彦伦,是晋代左光禄大夫周顗的七世孙。周颙年少时就为族祖父周朗所赏识,入仕做官担任海陵国侍郎。益州刺史萧惠开异常赏识他,带他进入蜀地,担任厉锋将军,兼任肥乡、成都二县县令。转任惠开辅国府参军,继续担任府主簿。常说萧惠开生性险恶,每次进谏,惠开不高兴,回答周颙说:“天也险地也险,王侯制造险恶,只要问你怎样使用险恶就行了。”跟随萧惠开回到京城。

宋明帝很喜好玄学,因为周颙有思辨文才,把他召入宫中,时常亲近他并让他宿宫内值班。明帝所做的狠毒之事,周颙不敢明显进谏,就诵经书中因果报应获罪得福的故事,明帝也因此稍稍有所收敛。元徽年间,出京城担任剡县县令,为政施恩惠,百姓怀念他。建元初年,担任长沙王参军、山阴县令。回到朝廷担任文惠太子中军录事参军,跟随太子辗转北征。文惠在东宫时,周颙回来做了正员郎、始兴王前军谘议,在殿省担任当值侍卫,重新被赏识。

周颙语言华丽,有思辨性,滔滔不绝,音调和谐色彩丰富,出口成章。广泛地涉猎百家之说,擅长于讲谈佛理。著有《三宗论》,谈空假之义。西凉州智林道人致信周颙说:“这些佛理要义好像并非首创,这么好的论述中断了六七十年了。我二十岁时,就懂得了这个道理,私下每次都很高兴,感到没有人与我共赏,年轻时拜见长安老道,他多说关中高士早就有这一佛理,能深刻理解这佛理旨趣的,本来就没有几个人。到长江以东大概更是没有了。我手执尘尾谈佛理以来至今四十余载,在东西各地讲学,只是这道上的黑白是非没有一人能谈到,我为这事产生忧虑,没有想到此话说得好入耳。”他的论述如此被推重。

周颙在中山西面建立了隐居的房子,放假的时候就回到那里去。转任太子仆兼著作。撰写起居注。常常拜访侍奉东宫太子。年少时跟从外公车骑将军臧质家得到卫恒散笔隶书法帖,学得很像。文惠太子令周颙在玄圃茅屋的墙壁上写字。国子祭酒何胤用篆书中的倒薤书法找周颙请求交换,周颙说:“天下有道,孔丘不会拿来交换的。”

每当会见宾客朋友,周颙半空着位子表示礼貌地与他们交谈,话语音韵和谐对答交流,听的人忘记了疲倦。又擅长《老子》《易经》,和张融相遇,就用玄言相问解难,整天都不停歇。周颙清贫没有太多欲望,整天吃蔬菜,虽然有妻子儿女,却一个人住在山间的.屋舍里。很有机锋辩才,卫将军王俭对周颙说:“你在山中常常吃什么?”周颙说:“红的米白的盐,绿的葵菜紫的蓼实。”文惠太子问:“周颙菜食哪一道味最好?”周颙说:“初春早季吃韭菜,秋末晚季吃白菜。”当时何胤也精通信奉佛法,没有娶妻妾。太子又问周颙:“你的佛学造诣和何胤相比怎样?”周颙说:“火途、血途、刀途三道,地狱、饿鬼、畜牲、单越、长寿天、盲聋、喑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八难,我俩都在所难免,但各人有各人的牵挂。”太子问:“牵挂你们的是什么?”对答说:“周颙被妻子所牵挂,何胤被酒肉所牵挂。”他言辞应变就是如此机辩。

太学学生仰慕他的风采,争着效仿他的华美词藻和善辩能力。先前著《四声切韵》在当时很流行。后死在官任上。

篇2:南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杜骥字度世,京兆杜陵人也。高祖预,晋征南将军。曾祖耽,避难河西,因仕张氏。苻坚平凉州,父祖始还关中。

兄坦颇涉史传,宋武帝平长安,随从南还。元嘉中,位青、冀二州刺史,晚渡北人,南朝常以伧荒遇之,虽复人才可施,每为清途所隔,坦恒以此慨然。尝与文帝言及史籍,上曰:“金日磾忠孝淳深,汉朝莫及,恨今世无复此辈人。”坦曰:“日磾之美,诚如圣诏,假使出乎今世,养马不暇,岂办见知。”上变色曰:“卿何量朝廷之薄也。”坦曰:“请以臣言之,臣本中华高族,亡曾祖因晋氏丧乱,播迁凉土,直以南渡不早,便以伧荒赐隔。日磾胡人,身为牧圉,便超入内侍,齿列名贤。圣朝虽复拔才,臣恐未必能也。”上默然。

北土旧法,问疾必遣子弟。骥年十三,父使候同郡韦华。华子玄有高名,见而异之,以女妻焉。累迁长沙王义欣后军录事参军。

元嘉七年,随到彦之入河南,加建武将军。魏撤河南戍悉归河北,彦之使骥守洛阳。洛阳城废久,又无粮食,及彦之败退,骥欲弃城走,虑为文帝诛。初,武帝平关、洛,致钟虡旧器南还。一大钟坠洛水中,至是帝遣将姚耸夫领千五百人迎致之。时耸夫政率所领牵钟于洛水,骥乃遣使绐之曰:“虏既南渡,洛城势弱,今修理城池,并已坚固,军粮又足,所乏者人耳。君率众见就,共守此城,大功既立,取钟无晚。”耸夫信之,率所领就骥。及至城不可守,又无粮食,于是引众去,骥亦委城南奔。白文帝:“本欲以死固守,姚耸夫入城便走,人情沮败,不可复禁。”上怒,使建威将军郑顺之杀耸夫于寿阳。耸夫,吴兴武康人,勇果有气力,宋偏裨小将莫及。

十七年,骥为青、冀二州刺史,在任八年,惠化着于齐土。自义熙至于宋末,刺史唯羊穆之及骥为吏人所称咏。后征为左军将军,兄坦代为刺史,北土以为荣焉。

坦长子琬为员外散骑侍郎,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上遣主书诘责骥,并检开函之主。骥答曰:“开函是臣第四息季文,伏待刑坐。”上特原不问。卒官。

(节选自《南史·杜骥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问疾必遣子弟

问:问候

B.骥乃遣使绐之曰

紿:欺骗

C.君率众见就

见:我

D.骥亦委城南奔

委:放置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

B.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

C.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

D.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按北方风俗,父亲指派杜骥到韦华家,韦玄认为其与众不同,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B.宋军败退时,杜骥难逃,却将失守洛阳的责任转嫁于另一偏将姚耸夫,宋文帝下令杀了姚耸夫。

C.杜骥担任青、冀二州刺史八年,以德政著称于齐地,从义熙至宋代末年,受到官吏和百姓称颂的刺史只有两个人。

D.文帝写给杜坦的信被偷看后,杜骥决定由自己儿子顶罪,让第四子俯首等待皇帝治罪。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晚渡北人,南朝常以伧荒遇之,虽复人才可施,每为清途所隔,坦恒以此慨然。(5分)

⑵ 日磾胡人,身为牧圉,便超入内侍,齿列名贤。(5分)

参考答案

4.D.委:抛弃、放弃

5.A. 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

6.D. 杜骥俯首等待皇帝治罪。

7.(1)晚期南渡的.北方人,南朝士族常把他们视为粗鄙之人,即使有才干,往往受士族压抑排斥,杜坦常因此感慨不平。(伧荒:荒远粗鄙的人,1分。虽:即使,1分。施:任用,1分。清途:清贵的仕途,1分。句意1分。)

(2)金日磾本是胡人,养马的出身,被破格提拔到皇帝身边,位置与大臣并列。(牧圉:牧养牛马的人,1分。超:越级,1分。齿列:与人同列,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杜骥字度世,京兆杜陵人。高祖杜预,是晋朝的征南将军。曾祖杜耽,到河西避难,所以曾在前凉张氏那里作官。苻坚平定凉州后,祖父和父亲才回到关中。

杜骥哥哥杜坦对史籍颇有研究,宋武帝打下长安,他跟随南下。元嘉年间,作青、冀二州刺史。晚期南渡的北方人,南朝士族常把他们视为粗鄙之人,即使有才干,往往受士族压抑排斥,杜坦常因此感慨不平。一次和文帝论及史籍。文帝说:“金日磾忠孝淳朴深厚,汉朝无人比得上,遗憾的是今天再没有这种人了。”杜坦说:“日磾的美德,诚如陛下所言,假如他生在今世,养马都忙不过来,怎有机会被赏识重用。”文帝变了脸色说:“你怎么把朝廷看得这么狭隘刻薄呢。”杜坦回答:“就拿我来说吧,我本出身中原高门大族,先曾祖因为晋朝丧乱,流落到西凉,仅仅因为南渡不早,便被当成伧俗视为异类。日磾本是胡人,养马的出身,被破格提拔到皇帝身边,位置与大臣并列。本朝虽也能提拔人才,我怕未必能有金日磾这样的事。”文帝默然无言。

北方传统风俗,探问病人都要派自己的子弟前去。杜骥十三岁时,父亲派他去问候同郡的韦华。韦华儿子韦玄很有名望,见到杜骥觉得他很不寻常,便把女儿许配给他。杜骥以后逐步升任长沙王刘义欣的后军录事参军。

元嘉七年(430),跟随到彦之入河南,加封建武将军。北魏撤去河南防务全部退回河北,到彦之派杜骥守洛阳。洛阳城荒废已久,又无粮食,到彦之兵败退走时,杜骥也想弃城逃跑,又怕被文帝诛杀。起先,武帝攻下长安、洛阳后,把宫廷内的钟鼎乐器等物运回江南,一口大钟掉到了洛水中。这时文帝派将军姚耸夫带一千五百人来这儿把它弄回去。当姚耸夫带人在洛水正往外打捞时,杜骥派人来向他谎称:“夏军南下,洛阳势弱,如今我修理城池,都已坚固,军粮又充足,所缺少的只是人力。你不如率众人到我这儿来,共守此城,立了大功以后,再取钟也不晚。”耸夫相信了他的话,领着他带来的人到杜骥这儿来。等到了洛阳,才知道难以坚守,又无粮食,于是带人离去,杜骥也弃城南逃。他对文帝说:“本打算以死固守,可是姚耸夫进了城就走,弄得人心沮丧恐慌,不可收拾。”文帝发怒,派建威将军郑顺之在寿阳杀了耸夫。姚耸夫是吴兴武康县人,勇敢果断有气力,宋朝的下级军官无人比得上。

永嘉十七年(440),杜骥作青、徐二州刺史,在任八年,恩惠德化显著于齐地。自义熙年间直到宋末,作刺史的只有羊穆之和杜骥受到吏民称颂。后来被征召作左军将军,其兄杜坦代为刺史,北方人都引以为荣。

篇3:南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备考策略

近年来, 高考加大了对文言文考查的难度, 由以往的5分增加到8分甚至10分。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 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 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 既要顾及全篇, 又要字斟句酌。纵观近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翻译题, 我们还是能找到文言文阅读翻译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的。命题人在题型的设置上有一定的用意 (即设置了得分点) , 我们只要把握好文言文阅读翻译的得分点, 翻译时就能游刃有余。那么, 如何把握好文言文阅读翻译的得分点呢?

一、析词义

文言文阅读翻译题, 往往在一些重点字词上设置障碍。所谓重点字词, 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主要是重点实词。实词是高考语文测试的重要内容。《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句子中重点字词是翻译的难点, 也是高考考查的得分点。重点实词以动词最多, 形容词、名词次之。翻译时首先要联系全文, 特别要结合语法特点、上下语境仔细推敲, 因为文言文中的词, 孤立地看, 一词一义的情形很少, 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然而它“在文中的含义”即在特定的语境里, 其含义却是唯一的。一个词一旦进入了这特定的语言环境, 就只能表示一个意思, 而这个特定的意思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因此我们要在重点字词上多下工夫, 多用心分析, 翻译时就能更游刃有余。

二、悟文意

我们知道,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因此, 阅读翻译文言文词、句, 就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 先读懂全文, 了解大意, 然后根据上下文意推断并悟出词句的具体意思。

从宏观上, 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 推敲判定悟出要求翻译的句子的整体意义, 按照“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的要求来翻译。从微观上, 要在服从整句大意的基础上, 能正确利用相关的文言知识, 如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文言句式、文言修辞格、文言中一些特殊的表达现象等来灵活地翻译指定的句子。即从总体上把握这句文言句子的意思, 能将文言句子尽量按照原文逐词逐句地进行翻译, 让原文在译文中字字有着落, 译文在原文字字有根据。

三、看词性

高考翻译题常以“词类活用”为考查对象。所谓“词类活用”, 是指文言文中的实词在固定用法之外, 常常还有临时活用的情况。同样一个词, 所属词类不同, 理解则有别。翻译句子时, 要注意看有否词性活用的词, 如果有, 翻译时应注意正确判断它的活用类型。词类活用现象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 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 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 虽然在词义上差别很大, 但在句子的语法结构上, 还是基本一致的, 即按“主+状+谓+定+宾” (倒装句除外) 的顺序排列, 所以, 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 谓语一般是动词, 定语一般是形容词, 状语一般是副词。我们翻译活用的词时, 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 所充当的成分来判定它的词性, 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达到正确翻译的目的。

四、辨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一直是文言文阅读翻译题考查的重点。从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看, 难点在于辨析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重点在于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从意义上看, 虚词表示实词 (短语) 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及表示语气, 有的可以用现代汉语的词语翻译出来, 有的不能;从功能上看虚词有的能充当状语 (副词) , 有的与实词组合充当状语 (如介词) 。翻译时, 要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要注意上下文的关系, 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因为虚词是句子构成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果在翻译时, 关系搞错, 翻译也就失真了。

五、观句式

文言文句式属高考考查的范围。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特别要注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这些句式一般来说都有语言标志。如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 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 又常在主语之后加上“者”字表示提顿, 在谓语之后加上“也”字帮助判断。被动句可以分为“于”字式、“为”字式、“见”字式等类别。宾语前置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否定句中代词充任宾语时, 宾语置于动词之前;二是疑问代词充任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 宾语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三是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要前置。省略句, 翻译时要将省去的内容补全。

篇4:高考文言文阅读、翻译方法刍议

[关键词]高考语文文言文 阅读教学 综合能力

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是每年的高考必考题,分值高达10分,可考生的得分率只有35%左右,问题很大。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积累不够、语感不强,对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对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了解不够,实际运用的时候问题百出。

高考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如果考生没有基本的阅读能力,缺乏对知识灵活运用、迁移的能力,未能掌握常见的应试技巧和方法,那么考生在高考中要想考出理想的成绩,是很困难的。

我认为,高三语文老师在学生复习、训练文言文的过程中,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去进行指导。

一、阅读

阅读的方法之一是——先读末题后看文。

读懂文言文,是解题的基础。六七百字的文言文选段,应建议学生在阅读之前先看一下后面的题目,特别是第3道(选择题的末题)关于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的选择题。因为,无论是考查文言实词、虚词,还是概括、分析,往往都是要求选择错误的一项,而其余选项和内容(包括错误选项里的不少信息)都是准确的,这就为考生初步理解、整体把握文意提供了不少帮助和提醒。

阅读的方法之二是——扫描全文存大意。

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大意,抓住人、时、地、事四要素。了解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不同事件的各自情况,不同人物的言行、观点等等。力求从总体上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材料,为后面的解题打下可靠的基础。

阅读的方法之三是——圈画重点留疑点。

学生在快速阅读文本的同时,应圈画出考题中涉及到的关键的字、词、句以及不太理解的内容。学生无需在很难理解的地方逗留、耗费时间,因为这些难点、疑点一是可能与后面的题目无关,二是即便有关,解题时再思考、推敲也不迟。

二、翻译

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老师早就指出:“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翻译的基本方法是留、对、换、补、删、调。这是翻译文言句子操作时的基本方法,学生都很了解,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其实,所有的句子都是由实词和虚词组成。只要将关键的、重要的实词、虚词落实到位,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要翻译好文言句子就不困难了。因此,这里我专门就对实词、虚词的理解、翻译谈一谈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的做法。

1课本联想法

在遇到关键的实词时,学生应积极思考,努力调动大脑储存库中的积累,联想、联系课本中曾学过的该词的意思,因为不少考题往往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申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例如:

2008年湖北卷翻译第2句“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中的“且”(将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初中语文教材)。

2008年江苏卷第6题虽然是选择题,但是这四个句子如果让考生翻译,其中考查的四个实词“听、迫、壁、度”,同样可以从高中教材中搜索到例句。

听(准许)——“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李密《陈情表》)。

迫(逼近)——“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壁(营垒)——“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司马迁《项羽本纪》)。

度(气度、风度、常态)——“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司马迁《刺客列传》)。

2008江苏卷第9题翻译第2句中的“比(近来)”——“比得软脚病’(韩愈《祭十二郎文》)。

2007年江苏卷第1句翻译“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中的“忍”(忍心、狠心)——“君王为人不忍”(司马迁《鸿门宴》)。

2语境推断法

这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当一句话中有一个词语意义难以确定时,可以先把全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而把难以确定意义的词语空置出来,然后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最适合句意、文意的词语填空,借此确定词语的意义。如:

2008年湖南卷第3句翻译“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相当多的学生将“尤难者”翻译成了“最难审理的案件”就是脱离了语境,而且是“大语境”。因为在此句之前有一句“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日歙州……”,这中间隔了七八个长句,学生必须联系上文的这2句方能存“尤难者”三个字准确地译成“最难治理的地方”。

2005年江苏卷第2句翻译“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中,“售”既有“卖”的意思,也有“买”的意思,句中“售”作何解只能依据上一句去推求。根据文意,“售”的主语应是上句中的“人”,“售”的宾语“之”指代的对象应是第一句中阳城用来典当换钱的“木枕布衾”。把几句话的意思联系起来推断就可以看出,“售”只有解为“买”才与文意吻合。

3拆词推义法

这里主要指“古今异义”现象。即文言文中某些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却意思不同的现象(不包括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偏义等现象)。学生应特别注意,不可“以今释古”或者保留不译,往往应该拆成两个字来解释。如:

2008年江苏卷第1句翻译“及得召见,遂见亲信”中,“亲信”即是“亲近”加“信任”。

2007年江苏卷第2句翻译“晦(谢晦)喜,不设备”中,“设备”即是“设置”加“防备”。

又如常见的“妻子”、“形容”、“地方”等。

4句法推义法

文言文中有互文、对偶、排比等形式的句子,其对应结构中的字词意义往往有相同、相近、相反、相对的关系,根据文言词句在结构上的这种对称性特点,可以断定该词在句中所起的语法作用,从而推断出该词的词性、词义和用法。如:

2007年江苏卷第3句翻译“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中的“义”,即可根据后一句的“忠(尽忠)”理解成“仗义”。

另外,还可以根据某个词语的语法功能、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确定关键词语的准确意义和用法。如:

2006年江苏卷第3句翻译“槐起衣冠而坐”中的“衣冠”,在句中不应是“起”的宾语,而应是“槐”的谓语。因为时至深夜,董槐不可能随手拿起衣帽,而是“起身穿衣戴帽坐起来”。

5词汇推义法

许多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虽已不能单独使用,但其意义却保留在现代汉语合成词中,尤其是成语中,所以可以借助此来推断该词的意义。

(1)以合成词推义。如:

与通都大邑相去远(2008湖南卷)通——通衢、通达——交通便利

比敕公千条万端(2008江苏卷)敕——敕令、敕造——命令、告诫

(2)以成语推义。如:

吾属将贵之偿(2006江苏卷)责——求全责备——要求

6通假推艾法

“通假”是文言文中的常见的语言现象,考生在遇到使用以上常用方法难以解决的词语时,可考虑它是否是通假字。如:

2006年江苏卷翻译题中就有2句考到通假字:振(“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赈,罢(“民罢于征发”)——疲。

当然,翻译文言句子、落实文言字词的方法还有许多说法,学生必须将这些方法结合自己所掌握的文言知识灵活运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有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应坚持一个宗旨,那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首先是夯实基础。①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认真复习必修课本里的文言文篇目。②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复习自读课本及课外的经典篇目。③认真研究近几年的各地高考题。

其次是注重积累。①1 20多个常见文言实词。②18个文言虚词。③特殊句式。④活用现象。⑤古今异义。⑥固定短语。

三、适量训练

篇5:南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10.A (②说明其有谋略,说明其忠谨晓兵,④表明其忠诚尽职。)

11.B (让庆之去叫禁卫军首领错。)

12(1)(5分)修之因为战事失利被关进监狱,庆之独自掌管军队进兵讨伐,大败缘沔各地众多蛮兵,捉住俘虏七千人。(失律专军禽生口各1分,通顺1分。)

篇6: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履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緉,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时高邮申屠公酮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駉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毋扰乃公为也。”君又善写梅花竹石,士大夫皆争走馆下,缣素山积。君援笔立挥,千花万蕊成于俄倾。每画竟,则自题其上,皆假图以见意。为歌诗,雄浑跌宕,以古豪杰自居久之。复游金陵,诸御史虽新贵,皆加敬待。遂北上燕蓟,纵观居庸、古北之塞。至正戊子南归,过吴中,谓予言:“黄河将北流,天下且大乱。吾亦南栖以遂志,子其勉之。”于是择会稽山九里买山一顷许,筑草堂,读书其中。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日“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好事者多载酒从之。岁己亥,君方昼卧,适外寇入,君大呼曰:“我王元章也。”寇大惊,重其名,与君至天章寺,其大帅置君上坐,再拜请事。君曰:“今四海鼎沸,尔不能进安生民,乃肆虏掠,灭亡无日矣。汝能为义,谁敢不服;汝为不义,谁则非敌?越人秉义,不可以犯,吾宁教汝与吾父兄子弟相杀乎?汝能听吾,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即速杀我。我不与若更言也。”大帅复再拜;终愿受教。明日,君疾,遂不起,数日以卒。众为之具棺服,敛之。葬山阴兰亭之侧,署曰“王先生墓”云。

(选自《稗史集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当世大略    当:掌管

B.讽使就吏禄            讽:规劝

C.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       就:前往

D.我处士,宁与官府事       与:结交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冕“志行不求于俗”的一组是

①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

②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

③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④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

⑤每画竞,则自题其上,皆假图以见意

⑥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曰“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冤在乡里颇为知名,申屠駉上任绍兴理官时曾经过杭州,虚心向王冕请教问题,并请求和他交往。

B.王冕擅长画梅花竹石,他的画作在当时便备受追捧;他喜欢画梅花竹石,与其高洁傲岸的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C.王冕虽有当世大略,但怀有归隐之心,在北上游历之后,选择南归,在山水之间过起了放逸自适的隐居生活。

D.在危急关头王冕自报家门而免于杀身之祸,可见其名气之大;寥寥数语而让敌寇大帅心悦诚服,显示了他非凡的口才。

参考答案:

8. D/与:参与。

9. C/①写其长相与才华,非“志行”;⑤作画题诗抒发情怀,不是“不求于俗”。

10.A/申屠駉是向王子善询问可以交往的人,非向王冕请教。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上一篇:观教师冯志远有感下一篇:摆渡人的经典语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