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诵读活动总结

2024-05-09

诗歌诵读活动总结(精选6篇)

篇1:诗歌诵读活动总结

“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总结

我校主题经典诵读比赛在同学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声中拉下帷幕,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留给我们的回味却是深长而久远的。

首先,同学们用稚嫩的声调再一次诠释了国学经典的美感,展现了我们学生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动。国学经典诵读,让你能发现什么是文章之美,什么叫意境之美,什么叫经典之美。本次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大家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歌颂美。我们取得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其次,目前我校正在开展的“晨诵活动”,就是要引导大家喜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能让我们重温历史,追溯文化,让我们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产生景仰之情,这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形式。

同时,鼓励大家诵读国学经典诗文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大家长期诵读积累的习惯,用经典熏陶气质、培养品德。同学们正是读书最好的时期,记忆力最佳时期,一定要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大量阅读、大量背诵,记住了你才会获得,有了这份财富,才能拥有高尚品质。

所以,我们要将这项活动一直办下去,并且要越办越好。各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多费心思,精心选材、悉心指导,让凡是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满腹经纶,知书达理,懂得孝亲,胸怀感恩。这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同学们的期待。

最后,对本次活动辛勤的参与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对获奖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篇2:诗歌诵读活动总结

迎中秋庆国庆“金秋诵”经典诗歌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提倡“亲近经典,承续传统”,将经典诵读行动等读书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形式,与班级的教学、科研、育人有机融为一体,让班级真正成为一个时刻响彻着琅琅读书声的班集体,一个散发着浓浓书香的班集体,为提高学生普通话的应用水平,为使班里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家园。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 寄情经典

涵养人生

三、活动口号

1、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2、营造诗意班级,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3、读书修身,读书养性。

4、诵读,为人生打下高雅的底色。

四、组委会成员 组

长:班主任 副组长:班长、副班长 成员:班委会全体成员

五、组织实施:班委会

六、活动时间:2017年9月30日下午第二第三节课

七、活动对象:全体同学

八、活动内容

诵读关于中秋、祖国、家乡等方面的诗歌

九、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9月26日)活动方案、安排落实。第二阶段(9月27日)班主任推出稿件并审核 第三阶段(9月30日)下午第二第三节课举行活动 活动地点:教室 主持人:待定 活动要求: 迎中秋庆国庆“中华诵”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由班委会负责举行。特别注重以下几点要求:

1、坚持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既要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发展,又要注重活动项目的质量,确保本次诵读活动顺利进行。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迎中秋庆国庆“中华诵”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要求参赛同学重视。活动时,体现个性特色。

3、做到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准备充分,体现协作精神。整个诵读活动要有序开展和进行,各负责人要关注过程,确保活动质量。

十、评奖及要求

1、设奖 一等奖:两名 二等奖:五名 三等奖:若干名

篇3:诗歌的诵读与赏析

一.诵读诗歌的技巧

面对优秀的诗歌作品, 怎么读?这是学生最先需要获得的技能。诵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手段。通过诵读, 把无声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声音符号, 替作者传递心声, 也为自己与作者的心灵交流架起一座桥梁。在课时不多的情况下, 教师应首先着力于传授诵读技巧, 指导学生在有限的阅读训练中, 读出样子, 读出诗味, 为下面读懂诗意, 进而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启迪打下基础。

(一) 确定基调

基调是诗歌表现出来的最基本的感情或情绪, 或高亢, 或低沉, 或欣喜, 或悲伤。基调的确定, 主要以诗歌的主题以及思想内容为依据, 学生可从诗歌的背景介绍、自读提示或注释中获得。比如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提示中明确指出“……喷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再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歌背景分析中有这样一段话:此时的诗人因弃官为民穷困潦倒而由上层社会融入百姓之中, 他不仅有对苦难生活的切身体会, 更有对广大人民疾苦生活的理解和挂念。由此, 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沉郁结之情奠定了全诗沉郁悲愤的感情基调。

基调确定以后, 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用声音表现诗歌的基调, 如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语气的轻重。以《再别康桥》为例, 其基调是深沉而略带忧伤的, 所以诵读时总体语速要慢, 声调不能太高, 语气总体较轻。读《沁园春·长沙》则应根据其高昂奋进的基调将声调提高, 多处需要重读, 又根据其深沉的感情, 采用缓慢的语速。当然, 有的诗歌基调会随着诗歌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诵读时又需灵活掌握。

(二) 注意停顿

掌握好停顿, 既可以读出诗歌的节奏感, 体现诗歌的音乐美 (这是诗味的重要方面) 。又可以给诵读者以思考回味的时间, 便于理解和接受。停顿分为语法停顿和心理停顿。语法停顿是根据诗句的标点符号来处理的, 一般顿号、逗号停顿较短, 分号较长, 句号、问号、感叹号停顿最长, 而冒号、省略号、破折号则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而定。较难掌握的是心理停顿, 心理停顿是根据诗句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作者的思维线索来处理的, 所以不能一目了然。《再别康桥》中“寻梦?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一节与“但我不能放歌……”一节之间的停顿就要比通常节与节之间的停顿长一些。原因在于这里不仅有语法停顿, 更因作者从“彩虹似的梦”中清醒过来的寂寥以及从“星辉斑斓”的最高潮坠落到沉默的现实中的幽怨, 作者需要时间去接受事实, 适应情感的落差, 读者也应读出这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理停顿。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这样一个概念:诵读中的停顿绝不是思维的停顿和情绪的间断, 反而是上下诗文之间思想感情的酝酿或延续。因此语法停顿也好, 心理停顿也好, 都需建立在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之上。另外古诗诵读的停顿还有特别之处, 如一般五言两顿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四言一顿 (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楚辞作品中“兮”字的停顿 (身既死兮‖神以灵, 于魂魄兮‖为鬼雄) 。停顿掌握好方能读出诗歌特有的味道, 也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诗歌的兴趣。

(三) 分辨重音

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读诗也要一波三折。根据诗的内容, 诵读时对诗句中的某些词语必须重读。先不谈轻重之分对表达诗歌感情的重要, 首先要读出诗歌的音乐美。还以“氓之蚩蚩”为例, 若读出“强—弱—弱—弱”的节拍来, 就会很动听, 这种重音的朗读规律是容易掌握的。还有一类词语的重读是由诗人情感的脉搏决定的, 比如陶渊明的“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为了表达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以及对涉足官场的悔恨, 必须重读“误落”与“三十”两个词。这种语义的重读需要一番训练, 尤其要求学生对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二.赏析诗歌的技巧

读诗是为了赏诗。很多教师生怕学生读不懂, 干脆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或收集来的赏析资料和盘托出。学生被动接受, 全无独立思考的时间。对诗歌的赏析是一种再创造, 如果教师讲得太透彻, 反而会占满学生思想的空间, 从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我们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授之与渔”, 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 举一反三。所以教师不必把时间花在讲透诗歌上, 而应讲清赏析的要领, 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由于诗歌有着高度的概括性, 一首诗省略了的信息是大量的, 如果就诗的字面理解, 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 甚至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有准确地掌握诗歌的创作背景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作者独特的经历。以《死水》为例, 单看表面, 作者描写了一个臭水沟, 可为什么要写臭水沟呢?只有当学生了解了有关背景材料, 他们才可能明白这臭水沟象征着腐朽的执政府以及干疮百孔死气沉沉的社会现状, 作者是怀着无比的痛心和厌恶之情创作这首诗的, 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作者以丑为美的写法了。所以要指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解读诗歌, 这是读懂较难诗歌的先决条件。

(二) 抓住关健字

这里所说的关健字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起到纲领作用的。比如《沁园春·长沙》中的“立、看、帐、问”, 这四个动词串起了上阕内容。尤其一个“看”字, 引领了七句, 抓住这几个关键字, 一个面对滔滔江水, 浓浓秋色, 凝神深思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顿现脑海;同时, 很容易把握诗文的内在联系, 易于背诵。另一种是文彩飞杨, 收到奇效的关健字, 如“鹰击长空”的“击”, “鱼翔浅底”的“翔”。教师如能引导学生讨论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学生就会注意到诗歌炼字的妙处。久而久之, 他们就能自觉赏析这样的关健字了。

(三) 抓住主要意象

有人说:诗歌是形象的艺术。这里的形象指的就是诗歌中的意象, 诗人通过各种意象和意象群创设一种意境, 让读者置身其中, 与诗人一同呼吸, 一同感受。意象既包含诗歌描摹的外物之形态 (象) , 又包含了作者投射于物象之中的情感意志 (意) 。这二者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 其中又遵循着以“意”统“象”的原则。“诗歌是主观的艺术。”这句话很有道理。一片落叶在平常人眼中也许没有任何意义, 但诗人看到之后, 或有回归之欣慰, 或有飘零之忧伤。原因就在于诗人用主观情绪来解读眼中物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诗歌的世界中, 一切物象都深深打上了诗人主观意志的烙印。当然, 意象的选择并非随意而为, 诗人会选择那些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意象, 这些意象的特征总与诗人的情感有着内在的契合点。以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为例, 当学生面对“老水车、矿灯、失修了的路基、搁浅的船”这些意象时, 就会因为陌生而不能了解诗人的情感。学生会想, 诗人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为什么不写灿烂的古代文明, 丰收的麦田, 热火朝天的工业生产, 却要去写一些破旧的、沉重的事物呢?这时, 教师应趁势指导学生解读这些意象的方法。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十年浩劫, 生产停滞, 文明倒退, 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似乎就要毁于一旦, 人民对于祖国富强的憧憬似乎已成幻影。舒婷作为一个有个性、会思考的年轻诗人, 对此作了痛苦的反思。她用矿灯来表现中国无数次在黑暗中爬行摸索的艰难, 用老水车的破旧来表现中国沉重的前进步伐, 用路基、船只的废弃来表现祖国停滞不前的现状。通过这样的分析指导, 学生才能明白原来对祖国落后贫瘠的焦虑痛苦也是对祖国的爱, 而且更深沉;学生也能悟出要想准确地解读诗歌意象, 一要抓住创作背景, 二要找准意象的特征。

(四) 抓住诗歌的写作特点

诗歌的写作技巧包括创作风格 (如朴素的、华美的) , 布局谋篇 (如重章复唱, 首尾呼应) , 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写作技巧, 提出诸如“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的问题, 会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诗歌的形象, 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也能对他们的写作有所帮助。例如《硕鼠》一诗, 通篇打比方, 这就是“赋、比、兴”中的“比”。让学生讨论这样的“比”有什么好处, 学生们都知道:把不劳而获, 贪得无厌的奴隶主写成大老鼠, 形象生动, 更具讽刺意味。其实, 这种分析只是个手段, 学生们更大的收获是通过了解人们对老鼠的态度进而领会诗中奴隶们对奴隶主的憎恶之情;或者让学生们分析这首诗中重章复唱的手法, 也可达到同样目的。

综上所述, 诗歌教学应注重诵读和赏析方法的指导, 授之以渔。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愿意读、会读、读懂。但愿通过教师的导读, 学生们在潜心涵咏之时能够心随声动, 情伴意游, 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参考文献

[1].罗鲜花《意象与诗歌鉴赏》, 重庆, 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2008年第16期.

[2].彭静《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 2006年.

[3].曹占宏《诗歌赏析从何入手》, 甘肃教育革新, 2009年第1期.

篇4:诵读点亮诗歌

关键词: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27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富有博大精神的诗是文学的源头,是人类家园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今天的中学生正处在激情澎湃、意气风发的诗一般的年华,最需要的是富于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诗歌的滋养,而诵读则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沈德潜曾指出:“诗的微妙是在抑扬抗坠之间。”因此,读者要“静心按节,密咏恬吟”才能领略,不全心投入反复吟咏,是把握不了其微妙情绪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由此可见诵读在诗歌鉴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巧用教学手段使学生乐读

(一)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一首好的诗歌可以海纳百川,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诗为我们展示了广阔的天地。这里有“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无限亲情;也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凄美爱情;也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浓浓乡情;也有“忽闻岸上踏歌声,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拳拳友情。这里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也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清丽;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奔放;也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壮;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等等,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至关重要。或是将诗歌的内容,结合时代背景,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或是以诗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教师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渲染,不仅填补了诗文跳跃中情与景的空白,更造成一种特有的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深藏在字里行间的深邃隽永的思想和委婉复杂的感情。

(二)现代传媒的形象性

中国自古有“看景不如听景”一说。“听”可以引发学生无限遐想,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强化学生的感悟力。所以恰当的、适合情景的音乐是诗歌教学中理想的教学手段。它可以营造一种特定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歌美妙的境界。在一曲《秋日的私语》中感悟《再别康桥》那淡淡别离的忧伤;在一曲班德瑞的《蓝色天际》中感受《纸船》那厚重博大的母爱。每篇诗歌都是一幅含而不露的中国画。诗中一组组优美的意象构成一幅幅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美丽图画。《再别康桥》中的金柳、青荇、彩虹、长篙、星辉让学生浮想联翩。多媒体课件图画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走进诗歌,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画面,可观可触可感,也能够使课堂趣味横生。此外,学生听声情并茂的朗诵能使他们在优美的乐曲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的艺术魅力。如在《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中,我在屏幕上先后放了几张切合诗境的图画,有喷薄的日出、蔚蓝的大海、茂密的森林,再加上富有激情的朗诵,整首诗不用讲,感情一泻千里,学生听完之后感情把握得很到位,并且受到一种爱国热情的艺术熏陶。

(三)模仿练读,读出韵味

欣赏诗歌一定要让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在课堂响起来。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教师加以指导。朱熹先生曾说:“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朗读应注意重音、语调、节奏、感情。重音处理的好,才能准确地表达情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深,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为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升降,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读《再别康桥》“轻轻的”应平淡、柔和,能够走进那种轻柔、淡淡的离别氛围中。读《纸船》中“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累叠的”这句应深沉,充满激情。许多学生读到这儿,眼中噙满泪花,母爱的伟大让人潸然泪下。诵读的节奏应着眼于全篇。感情轻快的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用慢节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及人的精神世界。”诗歌是作者内心感情的宣泄,情绪的抒发。读者要欣赏理解它,只能用“心”去聆听,去感受。总之,读诗应做到“两多两少”。多一些诵读,少一些分析;多一些情感投入,少一些冷眼旁观。这样读诗多了,就会逐渐积累对诗歌的感性认识,从而获得审美愉悦。

二、运用各种形式使学生乐学

(一)开展活动,寓教于乐

学习诗歌往往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教师应开展一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诗歌单元结束后开展诗歌朗诵赛。许多学生赛前精心准备,赛时或激昂,或哀怨,或惆怅,感情把握很到位。整个过程学生表现出来的高涨的热情和创新精神,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二)鼓励学生创作诗歌

诗歌教学应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能力,让学生用笔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灵。当学生用或稚嫩或成熟的笔触去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对问题的见解时,当内心的诗篇写成之后,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而这种成就感、满足感自然会进一步激励学生产生朗读诗歌、学习诗歌的愿望。

三、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乐背

(一)持之以恒,使学生想背

背诵诗歌对学生而言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要使学生有兴趣坚持下去,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为他们创造诗歌诵读的时间、空间。每次早读学生读并赏析一首诗,教师加以指导。学生久而久之形成争先竞背的好习惯。

(二)变换形式,使学生易背

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如限时背、接龙背、据意背、据画背、抄写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灵活而富有变化。只要运用得当,一定能给学生带来更多背诵的乐趣。有些诗文,学生虽然当时背下来,但并不懂,然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以及知识的丰富,学生慢慢也就懂了,诗歌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诗歌乃中华文化之瑰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源泉。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水平,一定要让朗朗的读书声重回课堂。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赵仲才.诗歌写作概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 周唯高.诗歌朗读教学的技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

篇5:2012年经典诗歌诵读活动方案

一、经典诵读活动的主题

以“诵经典、品书香、塑人格 ”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我校广大学生诵读成果,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经典诵读的活动宗旨

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感受民族文化渊源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2、陶冶性情品德

与圣贤相伴,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德懿行。在诵读经典中潜移默化,培养仁义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感恩图报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胸襟。

3、提升文化素养

在诵读熟背中,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精华,增加经典储备,扎下语文学习的厚实功底,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4、推进素质教育

诵读经典,培养心灵,汲取营养,启迪心智,使学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构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三、经典诵读的内容

《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诗经》、《楚辞》、《正气歌》、《少年中国说》等古诗文及优秀现代诗歌、散文。

四、经典诵读活动的时间安排

详见附件: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经典诗歌诵读具体安排

五、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步骤

诵读活动按照“前期策划、中期推行、后期比赛”三个阶段运行。

六、活动要求

1、我校经典诗歌诵读活动,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之

一。全体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学校大局出发,从思想上形成共识,行动上全面铺开。各系部、语文教师、班主任要认真做好活动的动员、准备、安排和实施工作,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全体教师应率先垂范,以读触读,形成制度,形成风气,让诗意行走在教室内外,让诵读声回荡在校园上空。

2、各系部、各班级要保证诵读时间,追求实效不应付。坚持上好每天的早读课,早读课内容要生动有效,不走过场。

3、语文教师要精心准备,认真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可以将经典诵读与考试有机结合。创造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要把经典诵读活动与语文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注重活动效果的同时,更要注重活动的过程,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七、全校经典诗歌诵读比赛

1、参赛对象:每个系部推荐一个优秀代表队参赛,人数不得少于50人,且要求有教师共同参与。工会读书协会可选派一个教师代表队参加展示表演。

2、评分标准:

希望全体师生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领略中华经典诗歌的魅力,启迪智慧的火花,去倾听生命的歌唱,感悟人生的真谛,憧憬理想的德育,养成高尚的情操!开展中华经典诗歌诵读活动将使学生受益终身,也必将对学校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附件: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经典诗歌诵读具体实施安排

篇6:诗歌诵读比赛总结(推荐)

对于此次“中华诵”诗歌诵读比赛活动,确实是有点不尽人意。主要是在于我们的前期部署工作做得很不够。首先,从活动策划来看,活动策划人员太少,无法做到真正的统筹兼顾。在诗歌朗诵比赛活动举办方面文艺部也是没有什么经验的,策划只有一两个人负责,未能考虑到的细节很多,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不太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举办一个活动要考虑的问题和细节是很多的,单枪匹马的话肯定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若策划方面由团队一起策划则可以避免很多的失误。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然后,工作人员未能了解整个活动的具体情况。此次比赛之前,原本时间定的是九月二十五日进行初赛,但后来因为通知单的错误,将九月二十五日变成了九月三十日。从而导致各个系报名出现重大问题、直到最后我们只好去打电话、找人去通知。从而增大了每一个人的工作量,出现了小插曲。这也是导致这次比赛不太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由于文艺部正在准备迎新生晚会,所以导致了两个活动挤在了一起,从而也出现了一些意外。这也是致这次比赛不太成功的一个原因。由于报名的人数比较多,而且时间比较匆忙。有点工作只能急急忙忙的做,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意外。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每一个人都要吸取这方面的教训。

从比赛地点这个方面来说,由于参加比赛的人数比较多,所以我们一共申请了8个教室进行比赛。由于场地太多,所以也无法全面协调好这些事情。故而在这些方面也犯了很多的错误。除此之外,我们的工作人员没有提前去了解赛场设备情况。有些多媒体的设备是完全不行的,而有些是需要我们工作人员去调试的。因为没有提前了解设备情况,所以多媒体的布置也使得我们的活动水平大打折扣。

然后从大赛的评委来看。首先,由于需要的评委人数较多,故而导致有些评委无法确定能不能按时到达。在活动前夕,工作人员没有办法确定所有的评委名单,所以经过多方的努力才把评委的名单确定下来。但是名单确定以后,我没有及时和李池商量。因为主楼204来的参赛人员太少,所以只好让主楼204的参赛人员去主楼203进行比赛。这次突发状况故而导致了有些评委来了却没有场地去当。其次,评委的邀请没有做好工作,无法让每位评委达到满意的效果。这也是我们的问题。

最后从每个场地的主持人来看。因为场地太多,而且中文系的人员本来就少。所以我们只能从中文系没有比赛的人员中选出主持人,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上台主持一个活动肯定会紧张。有些主持人的能力完全没有达到这次活动所要求的标准。进而导致此次诗歌朗诵比赛给人一个不太成功的感觉。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做好每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是有借鉴意义的。

从个人角度来讲,我自己也收获了很多的经验,这是我第一次组织诗歌朗诵活动,做之前我自己甚至有一丝恐惧与担心,担心比赛过程中出什么问题。但是我觉得只要自己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明白的多向他人请教,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比赛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只要肯努力、肯去学、肯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多与其他人协商,任何事都会迎刃而解。同时我对自己也更加有信心,我会慢慢积累经验,弥补不足争取做得更好。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习新事物不难,关键是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去学,对于自己的不足,应该及时改正。对于一个活动而言,团队的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成功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有无做事的恒心,信心和团结心。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我们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太强。我衷心的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学生会的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以保证每次活动顺利圆满的完成。

总而言之,这次诗歌诵读比赛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处理突发情况经验不够,以及主持人介绍活动内容不够清楚等。不过,大家相信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与技能的提高,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定将汲取此次经验,争取将以后的活动办得更加完善,更加顺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尽力避免以上此类问题的发生,摒弃不足,发扬优点,争取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以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

上一篇:幼师应聘求职自荐信下一篇:2018给孩子生日祝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