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教训的名人

2024-04-12

总结经验教训的名人(精选6篇)

篇1:总结经验教训的名人

.我们这一辈人本来谁也不曾走过平坦的路,不过,摸索而碰壁,跌倒了又爬起,迂回而前进,这却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经验。——茅盾

我们从经验中懂得,并非所有难以置信的事都是不真实的。——雷斯红衣主教

谁接受纯粹的经验并且按照它去行动,谁就有足够的真理。就这个意义上说,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是聪明的。——歌德

生活是由一系列的经验组成。每一个经验都会使我们变得成熟一些,虽则有时我们很难体会到这一点。——福特

生活是短暂的,科学是广阔的,机会是难得的,经验是虚假的,判断是困难的。——希波克拉底

如果你能照成本出售你的经验,就永不需要养老金。——E.F.

人最大的不幸之一,就是他的优良品质有时甚至也会对他无益。正确运用和支配这些优点的艺术常常是经验的最后果实。尚福尔

篇2:总结经验教训的名人

43. 经验丰富的人,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海德格尔

44. 经验和抽象——这是同一种知识所必需的、真正的、实际可行的两个阶段。——赫尔岑

45. 经验就是熟谙事物的总体。——胡克

46. 经验使你在第二次犯相同错误时及时发现。——琼斯

47. 经验使我们恍然大悟地认识到,我们为什么常常不从经验中吸取教训。——萧伯纳

48. 经验是个宝贵的学校,而傻瓜却从中一无所得。——富兰克林

篇3:电力改革:英国的经验教训

2011年7月12日, 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发布了电力改革白皮书——《规划我们的电力未来:关于发展安全、价格适宜和低碳电力的白皮书 (2011) 》, 白皮书详细地规划了英国的电力改革任务, 列出了具体方案和时间表, 它标志着英国新一轮电力改革的开始。

摸着石头过河

英美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自从有电力以来, 电力工业一直是垄断经营的。英美首次提出对电力工业进行自由化、私有化、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目前, 英国的电力工业摸着石头过河, 已经经历了3次改革, 现在即将进行第4次改革。

第一次改革采用电力库模式, 也叫做单一购买机制。电力库是英国1990年电力市场化改革起步时采用的模式, 一直沿用到2000年, 且已被不少国家模仿。当时认为:该模式是比原来的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具有更深远意义的改革措施。这个模式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被采用后, 造成了缺电和电价上涨的情况:在美国加州被采用后, 引发了严重的电力危机。英国经过10年的实践, 发现了一些已经阻碍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缺点和不足, 具体包括: (1) 电力库是强制成员制; (2) 电力库在竞价过程中缺少用户和需求侧的参与; (3) 电力库的价格制定缺乏有效竞争, 且基本上被3家主要发电商所包办; (4) 电力库价格被人为操纵 (自1990年以来, 电力成本中燃料费用、资本费用和运行费用降低了将近50%, 而电力批发价格即上网电价, 却一直很少变化) ; (5) 天然气交易市场和电力库市场之间产生不协调, 天然气交易制度已经改革, 电力市场交易制度非改革不可。这些问题并不是小修改所能解决的, 在这种背景下, 英国决定取消电力库模式。

第二次改革采用新电力交易制度。由于电力库模式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 以取消电力库为标志的新电力交易制度应运而生。新电力交易制度的目标, 首先是要高效地进行电力供需平衡, 保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向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 与此同时, 要求通过有效竞争, 特别是需求侧的参与竞争, 求得较低电价。新电力交易制度以发电商、供电商、交易商和用户之间的双边合同为基础, 它的主要内容有: (1) 预约交货与期货市场; (2) 短期电力交易; (3) 有平衡机制; (4) 有结算过程的安排。从这些主要内容可以看出, 它比原来的电力库模式有了根本性改革, 但要采用这种模式, 必须做到发、输、配、售分开。

第三次改革采用电力交易和传输机制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以英格兰、威尔士模式为基础的统一电力交易、平衡和结算系统;建立统一电力传输定价方法和电网使用合同体系。其基本模式还是第二次改革采用的新电力交易制度, 所以, 有提法将第二、三次改革合并为第二次电力改革。

英国的前三次电力改革是按照电力是商品, 可以完全交给市场来解决。第一次改革把电力作为一般商品来对待, 采用完全现货市场竞争;第二和第三次改革, 发现了电力不同于一般商品, 需要采用期货市场为主, 现货市场辅助的方式来解决。但是第二、三次改革的10年实践证明, 原定的电力改革模式不能保证电力供应安全, 不能推动电力低碳化, 未来的电价可能上升, 这将危及英国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水平持续发展, 电力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此, 英国的电力改革白皮书提出了第四次电力改革方案。

英国提出新的电力改革方案, 说明英国的电力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 经过实践检验之后, 马上进行改进, 提出新的改革模式, 英国的电力改革是与时俱进的。但自从英国首次提出电力改革方案, 国际社会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可是英国政府始终肯定历次电力改革, 白皮书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电力私有化以来, 我们的竞争市场和独立的监管制度一直很好地服务人民, 为我们提供廉价可靠的电力, 这是英国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水平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事实上, 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始终坚持电力改革。

新方案的背景

新方案提出的背景是全球气候变化要发展低碳电力, 要应对气候变化。30年来, 有两个转变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是环境问题从区域性变为全球性, 从关心一个区域的水污染、空气质量变为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另一个是市场从问题本身变成了问题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市场本身能解决问题。市场需要政策配合。如果政策需要二氧化碳减排, 市场会为之寻找最有效率的减排方式。同样地, 关于气候变化领域的两大任务——减碳和适应, 我从不相信市场能单独解决什么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近30年里提出来的新问题, 在英国开始进行电力改革时, 还没有提出这个问题, 所以, 在前几次电力改革中都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但在英国出台电力改革新政之前, 早在2001年、2004年都已有人对英美电力体制改革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如果英国当时能够听取这些意见, 那么第四次电力改革可以提前数年。

2001年召开的18届世界能源大会讨论了英美的电力改革, 在大会的总结报告中有以下结论:在大多数情况下, 市场化改革的经验, 对能源供应价格合理是有利的。近来一些地区如加州的经验告诉我们, 市场机制解决不了发电容量短期问题。由于电力不能储存, 除了建立发电量市场外, 还必须建立发电容量市场, 作为储存的一种替代方法。输电设施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输电容量受限制, 同样可能使市场改革步伐放慢。

大会明确地重申市场机制在促进有效的能源、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 但是仅仅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相适应的管制。比如, 对电网、承受能力 (价格) 、环境保护等方面必须是管制的, 地区之间的重大差异必须予以充分考虑。

2004年召开的世界电力改革面临的危机与解决方案国际研讨会上, 对电力改革也提出了一些意见:法国电力公司指出:20年前由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倡导的电力改革, 有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 控制了整个国际舆论, 也为许多国家所效仿。但照抄英国的改革模式, 并没有产生令人振奋的效果, 相反使世界电力工业,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陷入了危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落后, 改革后发电成本上升, 国际投资者看不到预期回报, 在许多国家先后撤资, 加剧了电力短缺。希望建立一种国际交流机制, 使所有遇到问题的国家, 能够共同研究, 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既不走传统体制的老路, 也不完全效仿英国模式, 建议走“第三条道路”。

巴西认为, 巴西的电力改革比中国还要彻底, 但由于电价不到位, 电力投资不足, 加之气候干旱, 货币动荡等因素, 改革一度停滞不前。原来以为英国的模式会有竞争力, 但过分强调私有化, 企业急功近利, 不可能实现国家中长期发展目标, 也妨碍电力和水能资源综合利用。电力价格的不确定性, 减少了国外投资, 导致了新一轮的缺电。电力竞争不利于编制电力运行计划, 影响了电力安全和电力质量。私有投资于具有公共利益的电力项目, 没有得到政府的足够支持。对垄断环节缺乏有效监管, 成本失控, 直接危及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希望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沟通, 针对各国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案。

世界能源理事会秘书长指出: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是廉价供电, 煤炭和燃气价格、宏观经济环境都是影响电价的相关因素。巴西改革模式未必不可行, 主要是电价没有放松管制, 低于成本的定价方法, 导致了电力投资不足, 若销售价格不反映供求关系, 不可能适应有效的市场机制。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是照搬英国模式, 还要考虑各国的实际情况。

泛美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则认为, 政企分开很难, 各国情况差异很大, 没有普遍适用的成功经验, 但竞争一定要和监管相结合。市场化是电力改革的发展方向, 不一定按照预期目标实现, 需要进行详细研究和足够的技术支持。政府要转变职能, 但如何发挥作用, 值得研究。改革没有回头路, 每一个环节都不要忽视, 不能重复过去的错误, 并非所有问题都能通过改革来解决。

从上面谈到的情况来看, 电力改革需要随时转变模式, 大致有3个原因:一是电力工业长期以来是垂直垄断经营的, 要搞自由化、私有化、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 有一个试验的过程和认识的过程, 开始认为电力库模式竞争性最强, 但经过实践才认识到它的种种缺点, 必须改变模式;二是能源和电力的宏观形势和环境的变化,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大形势, 要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之路, 为此, 要淘汰旧设备, 要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原来的化石能源发电, 要适应随机性、间断性的用电, 和太阳能发电的大发展, 必须改变模式;三是各国的实际情况有差异,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异, 如英国的电力库模式在该国比较适应, 但在发展中国家却出现了缺电和电价升高问题, 在美国加州酿成了严重的电力危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法国建议走第三条道路, 巴西提出要有新思路、新方案。任何改革模式, 电价是关键, 不放松电价管制, 电价低于成本, 不反映供求关系, 电价的不确定性都会造成电力改革的失败。任何改革模式, 除了建立电量市场外, 还应当建立容量市场。

先立法后改革

英国的电力改革都是先立法, 后改革。

第一次电力改革。当1979年英国撒切尔政府上台, 奉行新自由主义, 对英国的政治经济政策实行重大调整, 国有企业私有化成为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工业也被列入私有化改革的范围。首先是1983年对《电力法》进行修改, 该法明确限定要打破垄断经营, 消除电力工业的进入障碍, 鼓励独立发电公司的发展。但是该法在电力工业的私有化和改革方面迈出的步伐十分微小, 垄断体制没有真正被打破。

19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关于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电力工业的私有化计划, 并对《电力法》进行了重大修改, 形成了1989年的《电力法》。这个电力法的主要原则是电力工业实行私有化, 打破垄断, 引入竞争。从1990年4月开始, 英国电力工业依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1) 所有权从国家向私人投资者的转变, 即电力公司上市出售股票; (2) 雇员向继承企业转移; (3) 竞争性市场的引入; (4) 独立管制系统的产生。

这次新的电力改革, 同样经过详细的调研, 也要进行立法后才正式改革。英国政府要求在2020年可再生能源要达到15%的目标;要求在2050年达到80%的碳减排目标。2009年7月15日, 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制定了低碳减排路径, 提出需要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电力市场机制;2010年4月, 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对现有市场机制进行了评估, 指出现有市场机制将无法吸引投资, 难以保障电力供应安全, 不能实现碳减排目标;2010年12月, 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发布了《电力市场改革咨询报告》, 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1年7月, 正式发布了《规划我们的未来:关于发展安全、价格适宜和低碳电力的白皮书》, 并提交议会, 计划于2012年就关键内容进行立法, 并于2013年正式立法生效。英国为进行第四次电力改革, 从开始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到立法完成, 前后要花4年时间。

英国电力改革采取先立法, 后改革, 体现了在改革前做到充分酝酿, 密切关注改革的起始点, 尤其是关注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英国历经的3次改革, 都能通过改革降低电价, 容易得到居民的拥护, 这次改革要提高电价, 所以, 英国格外谨慎。

英国最大的电力市场改革

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自由化、私有化、竞争化电力市场的国家, 英国拥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自由能源市场, 国内电力供应商竞争激烈, 政府也少有对电价的管制。但英国的电力企业认为, 英国计划关闭大量火电厂和老化核电厂, 并打算修建更多的大型海上风电, 以实现适应气候变化的节能减排任务, 如不能对过分自由化的电力市场进行改革, 这些任务是很难完成的, 因此, 这次电力改革将成为30年来英国电力改革中最为彻底的改革。

1. 改革目标:

保障未来的电力供应安全和推动电源低碳化的两项任务, 在完成这两项任务时, 要尽快减少用户成本升高。

2. 保证电力供应安全。

主要采取两项措施, 为了使得电力企业有发展电力和发展低碳电源的资金, 实行针对低碳电源进入的固定电价和差价合同相结合的机制, 也就是电力竞争性市场的价格波动只对用户侧发生作用, 对于电源侧则实行固定电价, 使发电商能够看得到合理的回报, 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财务激励;另一项措施是为了应对陈旧电厂关闭和新建电厂的间歇性、随意性和灵活性较差的问题, 电力市场不能只有电量市场而没有容量市场的问题, 提出建立容量市场的机制, 以吸引发电设施的建设和需求侧参与市场。也就是说英国将要建立的容量市场机制, 容量可以由供应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来提供。容量市场的机制中, 指标机制是由政府确定市场中所需的备用容量 (也成为战略备用容量) , 并由政府指定机构负责指标, 电源、需求侧资源、储能等均可参与竞标。容量市场机制由政府指定机构或供应商作为购买方, 交易方式为集中竞价或双边交易, 并可采用物理交易或金融性的容量期货权交易。

3.推动电源低碳化。

主要采取3项措施, 一是促进低碳发电投资的电价机制, 就是针对低碳电源进入的固定电价和差价合同相结合的机制, 成立由政府管理的专门机构与低碳发电企业签订长期差价合约。当批发市场价格低于合同所规定的固定电价时, 由政府补贴差价, 当批发价格高于固定价格时, 高出部分返回政府。二是为减少投资者的顾虑, 保证碳的价格公正合理, 更有力地激励投资者投资于低碳发电, 设立碳交易价格下限。英国政府规定每吨CO2在2013年、2020年和2030年的碳价格下限分别为15.7、30和70英镑/吨。当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成交价格低于政府规定的价格下限时, 由政府补偿其差价部分。三是为了推动电源低碳化, 限制高碳电源的发展, 对新建机组建立碳排放性能标准。英国规定所有新建机组的碳排放标准为450克/千瓦时。2009年英国发电机组的碳排放量平均为573克/千瓦时, 其中燃煤机组的碳排放量平均为882克/千瓦时, 燃气机组的碳排放量平均为376克/千瓦时。这个排放标准只要求新建机组, 对过去已造成的机组并不追溯。新的碳排放标准意味着未来英国所有新建燃煤机组必须安装碳捕捉与封存装置。英国有一个网站认为, 英国新的电力改革必然会出现电价上涨, 更会让许多国家纷纷效仿英国电力市场改革模式, 为此网站对这次改革提出了10个问题: (1) 差价合约如何执行? (2) 政府如何阻止碳低价而造成的碳泄漏? (3) 当补贴不再是补贴时, 指标电是否应该同再生能源一样得到补贴? (4) 排放性能标准设定在什么水平? (5) 容量市场机制如何运作? (6) 能源价格会受到哪些影响? (7) 税收增长会发生什么变化?希望碳税收入用于进一步加快能源效率和低碳技术方面投资。 (8) 电力改革的时间表如何? (9) 如何兑现把更多竞争引入能源市场的承诺? (10) 是否需要如此复杂的电力改革模式?

英国的电力改革从一开始就有争议, 就有不同意见, 几次改革都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这次改革是30年来最大的改革, 有不同意见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在这种争议中才能使电力改革方案完善起来。第4次改革之后, 是否还会有第5次, 第6次改革, 这是难以预料的事情。

英国新的改革说明了什么?

英国是电力改革的发源地, 世界各国都效仿英国的电力改革模式, 这次英国新的电力改革方案, 必然会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 如何认识英国新的电力改革,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改革的理论是自由经济主体在电力改革中的回缩, 由完全交给市场走向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英国是自由经济的发源地, 英国最早提出的电力改革是自由化、私有化、放松管制、引入竞争, 当时政府通常只制定市场规则, 并不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 使电能像其他商品一样交易。现在, 为确保长期供电安全和实现低碳电源目标, 英国政府已开始加强了对市场和价格管控力度, 这预示着自由经济主体在电力改革中的回缩,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越来越强。但英国还不打算回归到原来的垂直垄断体制。实际上, 垂直垄断已重新出现, 消费者对电价的反应很难影响到批发市场上, 流动性也正在逐步减少, 寡头似乎开始重新占据市场, 故麦肯锡说:在未来电力市场化情况下, 电力行业很有可能出现“分久必合”的走势。

2. 新改革的核心是吸引电力基础设施的投资, 给电力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收入预期。

英国电力改革初期, 由于经济发展缓慢, 电力设施有富余的情况下, 采用竞价上网等措施在充分挖掘潜力的条件下降低成本, 电力企业缺乏稳定收入预期。改革持续20~30年后, 许多火电设备、核电机组老化, 需要用低碳电源来替代, 英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 投资1, 100亿英镑用于替代电源和电网的建设, 所以, 本次电力改革的核心是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价格信号, 降低投资风险, 保障其有稳定的收益, 吸引国内外投资, 保证英国电力供应安全, 满足社会低碳发展的要求。

3. 改革的驱动力是促进低碳发展, 从有利于低碳发展出发对改革的思路和重点任务进行调整。

英国在30年前进行电力改革的驱动力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电价, 从最近20年的改革来看, 过分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就会减少备用容量, 危机能源安全;过分看重降低电价, 会阻碍老旧电厂的淘汰和低碳电源的发展。现在, 发达国家有降低CO2排放的任务, 所以, 发达国家把建立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成为其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动力。

4. 改革的关键是电价和税制改革, 只有电价税制改革才能吸引投资并使投资者具有稳定收入。

以往的电力改革不存在电力安全和发展低碳电源的任务, 可以不再使用国内的高价煤炭, 通过竞价机制可以降低电价。现在既有保证电力安全的任务, 又要发展低碳电源, 此次电力改革计划将让英国免受化石燃料价格波动的影响, 让投资者以低代价筹集资金, 降低对电费的影响。据估计, 英国按照当前市场条件, 到2030年估计每户平均电费支出将比目前高出200英镑, 每年大约为500英镑。而在第4次电力改革计划实施后, 平均电费支出增长幅度将控制在40~160英镑范围内。过去总认为, 电力改革可以降低电价, 英国第4次电力改革将提高电价, 这是英国保证电力安全和发展低碳电源的需要。

5. 改革的教训是电力改革必须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照搬照抄英国电力改革模式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从以往的电力改革来看, 英国的电力改革模式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 用在任何一个经济迅速上升期的国家, 必然会出现资金不平衡和电价上涨的失败, 即使像美国加州学习英国电力改革模式, 也出现了严重的电力危机。现在英国为保证电力安全和低碳能源发展所进行的改革, 与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义务是不同的, 所以, 发展中国家的电力改革模式与英国也是不同的。但英国和其他国家电力改革的基本特征是可以学习的, 英国一般电力改革有6个基本特征: (1) 制定政策; (2) 制订改革计划; (3) 准备电力工业结构重组, 制订法律, 建立管制体系, 寻找适合的市场模式; (4) 实施; (5) 政治承诺; (6) 时间 (不应该草率) 。

我国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的5号文基本上是学习英国第一次电力体制改革的电力库模式, 这一模式英国早在2001年予以否定, 现在已打算进行第4次电力体制改革, 应当说英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是很丰富的,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记得在2000年前后, 中国在讨论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时, 摩根士丹利总经理曾经说过:“中国应当采用适合自身特点的体制。电力行业完全基于市场改革是很难实现的。” (不幸的是在这个问题上被他给言中了。) 事实证明, 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顺利实现市场全面竞争并使所有参与者都满意的先例 (讲话后10年时间又过去了, 英国电力改革从全面竞争中退了回来) 。中国应当继续让别人搞清问题的症结所在, 然后再在国内实行这一体制。中国可以形成以激励机制为基础的监管体制, 不必照搬以市场为基础的模式。

中国电力行业提出的要求和目标与上世纪80年代的英国是不一样的。那么, 中国为何要照搬英国的监管体制呢?中国没有像英国那样成熟的、缓慢增长的经济, 没有过剩的发电能力, 没有过多的营业间接成本, 没有依赖高成本的燃料来源。美国斯坦福大学能源研究所主任余序江也说过:东北亚国家和地区 (包括中国) 解除电力管制, 引入竞争时, 应谨慎从事, 原因是: (1) 天然气短缺, 不能大规模搞分散式发电; (当时认为, 分散式发电是电力工业自由化, 引入竞争机制的一个条件, 从美国加州电力危机看, 分散式发电没有发挥作用) ; (2) 经济增长率高, 电力供应吃紧, 急于进行市场化改革有电价风险; (3) 电网薄弱, 风险大; (4) 靠行政手段调节电价, 对经济管制概念不熟悉; (电价是电力改革的关键, 由于电力工业存在自然垄断部分, 政府管控电价不可避免, 问题在于用行政手段定电价, 还是用行政手段按市场经济规律核定电价。靠行政手段定电价, 电力的市场化改革无法实施。) (5) 要建立法律基础来保证市场效率和公平性, 不要跟着潮流走。 (中国的电力改革缺乏法律的支持, 到现在为止能源法没有出台, 电力法没有修订。) (6) 要考虑是否有搞电力市场的条件, 考虑是否具备防范风险的能力。特别是中国垄断行业改革走了一条独特的, 与发到国家不同的路径, 垄断行业改革主要包括产权改革, 经济自由化改革和体制改革。产权改革上, 中国电力工业并没有进行产权私有化改革;在经济自由化改革上, 由于电力工业没有实行私有化, 竞争机制上没有搞起来;在规制改革上,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源法、电力法都没有制订出来, 管理体制问题没有解决好;在规制政策改革中, 最核心的价格规制更没有解决好。这就是说中国电力工业由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走了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的路径, 就不可能照搬英国的电力改革的摸索, 何况英国电力体制改革模式已经在考虑第4次改进, 有关国有和私有、政府和市场、垄断和竞争、有限竞争和有效竞争等重大改革基础理论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 我们只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 认真总结经验, 以便为未来的理论突破提供实证。

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电力私有化以来, 我们的竞争市场和独立的监管制度一直很好地服务人民, 为我们提供廉价可靠的电力, 这是英国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水平持续发展的关键。

篇4:总结经验教训的名人

这两本新书分别是《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和《中华史纲》。

座谈会之前约半个月,7月13日,江泽民同志阅过《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初稿后,为之写了序言。

在这次座谈会上,刘云山在讲话中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历史知识学习的重要指示,按照江泽民同志在《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序言中关于提高历史素养的明确要求,坚持以史育人、以史资政,推动形成重史学史用史的浓厚氛围,在学习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经验中获得开拓前进的强大动力。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以约40万字的篇幅,扼要勾画出上自中国境内远古人类与文明起源,下迄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灭亡的历史。

日前,《读本》的定稿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童超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独家专访,详细解读了《读本》编撰的背景及该书的特点。

为党员干部提供史鉴

《瞭望东方周刊》:《读本》编撰的背景和主要目的是什么?

童超:这本书是根据江泽民同志的倡议和他一贯提倡要重视学习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指示精神编写的。

2008年,江泽民同志在与中国社科院学者的座谈会上,多次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应当重视学习历史,特别是中华民族发展史。我院陈奎元院长根据江泽民同志的指示和倡议,部署历史所学者编写了这本书。院党组和历史所党委也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本书的编写。

我们编写《读本》的目的,一方面是要通过本书宣传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传播翔实丰富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是根据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历史的指示精神,在《读本》中适度地、有重点地总结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比如如何处理民族问题、边疆问题、宗教问题,如何变革制度、关注民生、消除弊政、惩治贪腐等,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瞭望东方周刊》:能不能举些具体例子?

童超:比如在中国历史上处理民族和边疆问题成效比较显著的是元朝和清朝,我们都用了专章专节来写当时的政府如何来处理这些问题,采取了哪些办法,收到了什么成效。

我们在第八章“元代”中提到,元朝统一之前,西藏地方势力与各教派势力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独立王国。后来元朝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实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西藏地区自此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而在“民族地区和边疆的行政管理与清朝的民族政策”这一章节中,我们对清朝处理民族和边疆问题的方式也做了总结。

清朝特别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策略有三:一是因地制宜,按照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特点,分别建立不同的行政机构;二是利用宗教,修其教不易其俗,为加强蒙族和藏族的关系,清政府推崇黄教,大修喇嘛庙,封赐喇嘛教首领,实行政教合一;三是恩威并用,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赐爵位,给予厚禄,或联姻,或召见,而对破坏统一的叛乱割据势力则给予坚决的军事打击。

总的来说,清朝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有效地协调了民族关系,形成了汉、满、蒙、回、藏等50多个民族共同生活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瞭望东方周刊》:贪腐问题可以说是历朝历代的顽疾,在编撰《读本》的过程中,你们是如何解读这一问题的?

童超:腐败的确是封建王朝的一个痼疾。但是历代也有很多惩治贪腐的具体措施。

比如北魏的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推行的第一项改革就是为了解决官僚腐败的问题。

北朝的官僚原是没有俸禄的。(本刊记者注:北魏自公元386年道武帝拓跋开国,至孝文帝当政八十余年间,不设官员俸禄。因为当时选拔官吏主要依靠门阀制度,官员大都出自豪门,家道殷实,足以维持生计。)为了避免坐吃山空,他们不得不“自谋生路”,当时的武将有两个渠道获得收入:一是军事掠夺。通过征服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掠夺大量财富;二是通过立战功获得朝廷的赏赐。但文职官僚不能通过这两个途径得到收入,只有从老百姓那里掠夺。这就不可避免地滋生腐败。

所以孝文帝的改革第一项就是施行俸禄制。他还修订法律,凡是施行俸禄制后仍贪赃枉法的官员将被处以重刑。对于既贪赃又枉法的,不论数额多少,一律处死。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惩治贪腐的法律了。施行这个法律后,北魏的吏治大为改善。

明朝朱元璋出身贫苦,最痛恨贪官。他惩治贪腐的措施也相当严厉,甚至剥了贪官的皮,塞上草,放在公堂之上作为警戒。

在中国历史上,贪污腐败很难根绝,但是不少时期都采取严厉的政策进行惩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起码在一段时间内吏治比较好。我们在书里都写到了相关的内容。

中国历史大脉络的几个要穴

《瞭望东方周刊》:《读本》在中国历史发展大脉络的把握上,重点突出了哪些问题?

童超:这本书的定位是历史知识读物,但又都是由学有专攻的搞断代史的学者来写的,所以一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含量,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突出其特点:

一、 阐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巩固的历史过程。让大家了解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的曲折历程,这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在夏商周时期是一种天下共主的复合制国家结构,是众星拱月的格局。自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此后,统一就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多次分裂的局面,但“分裂、局部统一、统一”往往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三部曲”。

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之间发生过矛盾和斗争,但民族融合是主流。中国历史上有几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春秋战国的那次高潮为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大量少数民族涌进中原,和汉族交错杂处,为汉族增添了新鲜血液,这样才有后来的隋唐盛世出现。元朝时,民族融合的范围就更大了,因为大蒙古国实际上把欧亚很多地区都征服了,所以跟着蒙古进中原的有中亚和西亚的民族。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新高峰。

二、充分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悠久、丰富和辉煌。

现在有些人鼓吹历史虚无主义,鄙薄祖国的历史文化,认为我们事事不如西方,应该拜倒在西方的脚下,全盘西化。我们在书中写道,世界上原生形态的古老文明有六个,只有中华文明五千年来没有中断,代代相承,这在世界上是很罕见的。我们要把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面貌展现出来。所以文化部分是本书写作的一个重点。

三、 将经济发展、阶级和阶层的变化、政治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作为勾画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

因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阶级阶层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主体,政治和政治制度变革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契机。所以我们书中对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板块有专门叙述。

四、正确总结历代王朝兴衰治乱的经验教训。因为我们的读者对象包括很多领导干部,通过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可作为今天治国理政的一个借鉴。古人的政治智慧,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参考意义。

《瞭望东方周刊》:《读本》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在多人参与编撰的过程中是如何实现统一的?

童超:我们在讨论提纲的时候就统一了思想——这本书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要体现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基本理论。现在有些学者认为中国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甚至没有经历过半封建社会。而我们在书中旗帜鲜明地勾画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二、 运用唯物史观的阶级分析方法来解析历史上的一些政治变迁、重大事件、人物活动的实质、深层次原因和社会影响。我们认为古代社会是有阶级的。有阶级就有阶级斗争,农民起义就是它的一个表现。但有些学者不以为然,他们贬低甚至否定农民起义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我们在书中则充分肯定了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书中章节的标题就彰显了农民起义的作用。比如“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灭亡”。

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来阐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遗产的价值。

对于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是有一分肯定一分

《瞭望东方周刊》:对于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各自作用,《读本》是怎样解读的?

童超: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一个全面的观点,不能偏走一端。

我们既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比如人民群众在生产活动上的创造,以及反对封建压迫剥削所进行的斗争对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正确评价一些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对于历史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比如在变革或者完善制度、推动经济发展、关注民生、消除弊政、惩治贪腐、防止分裂、粉碎叛乱或抵御外族侵略等方面。

我们认为,人民群众和这些杰出人物共同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像秦始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忽必烈、朱元璋、康熙这些历史人物,我们都肯定他们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瞭望东方周刊》:他们的负面因素又如何处理?

童超:我们当然都会写到。这些历史人物都是有功有过,但我们认为这些人从总体上看还是功大于过的。比如秦始皇,他结束了战国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另外他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政治制度模式,基本延续了两千多年,成为中国历史传统。

《瞭望东方周刊》:帝王之外,其他的如商鞅、张居正、李鸿章等这类有很大争议的历史人物又如何描述呢?

童超:我们对于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是有一分肯定一分。李鸿章在我们书中内容不多,因为只写到了辛亥革命。对他的记录主要包含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他们在洋务运动中的表现还是很积极的。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贡献我们也还是肯定的。

再比如商鞅变法,我们在书里也做了非常充分的肯定。因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大与商鞅变法有直接的关系。张居正改革也是如此,而且篇幅很多。

“扬弃旧说,接纳新知”

《瞭望东方周刊》:《读本》中对于史学界的新资料和新研究成果是如何运用的?

童超:我们各章的执笔作者都是断代史专家,但平时也都很关注学术前沿问题。我们在书中力求能反映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和新趋势。

比如当前学术界有一个热点课题——中华文明探源。这是一个国家重点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书中的原始社会和文明起源这一部分就用了这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因为我们这一章的作者王震中在学术界是一派观点的代表,他提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三阶段”说,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认同。我们在这本书中就以他这个观点作为描写中国文明和中国国家起源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另外,上个世纪以来,发现了战国秦汉时期大量的简牍材料。我们执笔秦汉部分的作者杨振红是通过简牍材料研究秦汉史的专家,她把自己的一些成果吸收到了章节中,这也代表了学术界比较前沿的一些观点。

还有,隋唐的律令格式很有名,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宁波天一阁所藏的北宋《天圣令》后附了很多唐令,这是近年来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发现。我们历史所的学者对这些唐令进行了整理,出了专著,这个成果也被吸收到了我们的书中。而且执笔这一章的作者正是整理《天圣令》的主持人。

篇5:总结经验教训的名言

11. 经验是最好的论证方法。——培根

12. 经验是最糟的老师,总在教课之前先举行测验。——维尔塔宁

13. 经验收的学费奇高,但教授法无人能及。——汤玛斯·卡莱尔

14. 经验为才智之父,记忆为才智之母。——意大利

15. 经验学校费高,愚人旁处学不到。——米纳?安特利姆

16. 经验犹如一所大学校,它能使你认识到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傻瓜。——乔希·比林斯

17. 经验犹如一盏明灯的光茫,它使早已存在于头脑中的朦胧的东西豁然开朗。——德拉·梅尔

篇6:求职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

参加校招确实很辛苦,在找工作无望的时候,一直没有收到录用通知的时候,甚至对自己的学识能力做了彻彻底底的怀疑,一瞬间感觉自己很失败。面试过程中被打击的多了,心态也越来越平和。因为回顾过去从前曾经面临过那么多的困难都挺过来了,那现在的困难还是那么高不可攀吗?

每次当我懒在床上为去不去参加宣讲会、要不要继续投简历而挣扎的时候,我总会告诉自己,此刻的你度不过这个槛,以后的你更不会有勇气来面对。肯定有很多的人和你一样在挣扎犹豫,如果你自己没有挣扎出来就是自我放弃,这样的人注定是一事无成的。

找工作的五味杂陈大家以后一定会有所体验的,在此就不赘言。接下来就把我面试中的总结出来的一些有用的技巧和各位共享一下。

要想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必然和自己的专业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关系不是很大。

我是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在找工作之前我很喜欢自己的专业,直到找工作受挫的时候才会抱怨一下“当初怎么选择了这个专业”。和老妈打电话老妈也说:“你不是喜欢这个专业吗?这个专业怎么没有帮助你找到一份好工作呢?”其实现在沉静下来想想,也许找到一个好工作和学一个好专业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如果我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的足够好,尽管就业机会很少我们还是可以做到万里挑一的。如果自己不努力,一个“好”的专业又能给你带来所有的一切吗?

接下来对找工作中一些环节进行一下总结:

一、关于正装的问题

我自己找工作的时候都会犹豫很久要不要穿正装,比较反感穿正装,因为基本上千篇 一律,太没个性。而且穿上去觉得很不自在,有种被束缚的感觉。最后花了300百块钱自己凑了一套不是很正式的正装。后来因为有知心朋友建议说“不正式,不太精神”,所以我就又咬牙买了一套200元的非常普通的正装。

不可否认穿上正装确实会让人精神不少,尤其对于男生而言,整体上会斯文很多。当然找工作过程中也发现过不穿正装的,而且很不注重自己外表的同学,自己有时候都会琢磨“我如果是HR我也不会要他的。”因为感觉他们太没有年轻人的朝气了,也没有大学生应该有的文化气质。找工作过程中通过和HR闲聊发现,他们竟然也会反感学生穿正装,他们说“我自己都穿的休闲装,穿正装就像推销保险的一样”,甚至也开玩笑说“谁穿正装不要谁”。有一个男同学参加了一家知名汽车公司的招聘,他说面试的时候就只穿了自己平时的休闲装,和他一起面试的研究生学长们都西装笔挺,但是他还是被录用了。那个公司的女HR最后对他说:“你笑容很灿烂,一进来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青春阳光的感觉。”

于是总结下来:穿不穿正装的区别也许不大,但是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展现出自己的青春,活力,自信,阳光以及正能量。在公司对我们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也许这个真的是最直接的自我展示,或许比自我介绍更有帮助。

二、关于简历

大三的时候,当优秀的学长学姐开始为找工作忙碌的时候我就开始搜集他们的简历了,只不过就是套用模板,把自己学习到的,经历过的写上去。正式找工作的时候,最后做了一个大的修改,并且也让经验丰富的老师帮我修改过。

大四找工作之前,学院也曾经开展过活动,让老师指导我们如何做简历,也有模拟面试的活动。只是当时没在意,没有参加,如果有类似的活动,同学们最好把握住机会。这是对自己以后的生活负责!

其实我觉得一份简历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具体内容怎么写,除了自己的编纂之外,更重要的当然是自己的那一份宝贵的经历。

为了让简历更清晰,可以分成若干模块:“个人简介”、“教育背景”、“专业实践”、“学工活动”、“个人技能”、“所获奖项”等。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要扬长避短。有几点需要注意的是:

1、个人觉得简历最好不要用表格形式,突出不了重点,也有视觉上的局限;

2、简历最好内容充实,不要太空,否则看上去很没有竞争力。如果经历确实少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把自己做过的事情做一个详细而又独特的简介;

3、如果是投家乡那边的企业最好把自己的籍贯写在简历上面;

4、简历上的邮箱最好不要用QQ邮箱,最好重新注册126之类的邮箱;

5、最好把要应聘的岗位打印在简历的开头,这样便于HR观察。最好是预留出“应聘岗位”的字样,然后打印出来,最后再手写具体的岗位,这样的简历可以多打印几份,因为投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岗位。

三、关于自我介绍

面试中“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面试官看到了我们的简历,但是一个生动的自我介绍更能直观的表现出自己的本色。而且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留给面试官时间看我们的简历。“自我介绍”的内容,主要是来自简历中的内容,不过总结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把自己推销出去,不要太书面化了(这样显得生硬)。时间要适中,一分钟左后差不多即可。可以在面试前独自对着镜子练习,表情越自然越好。面试中切记一定不要夸夸其谈,一个真诚的自我总结,也是会获取好感的。面试过程中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眼睛最好和面试官有一些交流,这样可以展现出自己的自信,也让自我介绍更生动。

四、关于宣讲会

找工作前大家可以多多浏览“海投网”上的信息,在“海投网”上可以看到武汉每个高校即将进行的宣讲会。有些同学不喜欢跑宣讲会,觉得很累,而且时间长。建议如果是非常喜欢的企业可以听听宣讲会。宣讲会上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公司以及岗位信息,这样可以使我们投递简历的时候更明确。同时宣讲会上可以了解公司工作待遇的问题,这个很重要。跑宣讲会确实很辛苦,有时候喜欢的几个企业可能会扎堆同时开宣讲会。建议可以和同专业的同学分不同的公司去听宣讲会,带着彼此的简历。这样同一时刻就可以了解多个公司,投递不同的岗位了,概率大点。

五、关于网上投简历和网上测评

在网上投简历后要经常浏览找工作的邮箱,因为简历通过了之后就会在邮箱中接到网上测评的网址链接。目前在网上测评的题目基本上就是有关“逻辑推理”,“情景模拟”,“心理测试”这样的内容。

其实“逻辑推理”这些内容在网上是可以找到答案的,而且每个测评都是有时间规定的。如果实在看不出来,但是又想得高分,可以让同学一起帮忙做,在做测评的时候,也可以用QQ截图发给认识的人,让他帮你一起想答案。

心理测试就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了,心理测试的结论至少包含这样两个方面:

1可信程度,是否值得别人信赖;

2抗压能力,心理素质如何;

(之前我也不了解心理测试的内容有啥,这些是在宣讲会现场看到一个企业在统计应聘者的资料,偷瞄到的!)

六、关于面试

面试之前,一定要注意着装仪表。同时也可以提前浏览“应届生论坛”。一般进行校招的企业都会在该论坛中找到,可以从前人的经历中更好的了解面试的公司,一般也可以找到面试的形式,是小组面试还是即兴演讲,还是直接1对1面试。提前了解提前做准备。面试过程中紧张是常有的事情,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深呼吸”是很有效的缓解紧张的方法。总结而言,初面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给出一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话题是:一个团队(可能是公司,可能是创业团队)即将举办一个活动,为了让活动更好的进行,讨论出一个策划方案。或者是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比如“小贩和城管的关系”或者是类似于“成功应该具备的素质,然后再排序”。讨论的话题一般都不难,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小组讨论中切记,一定不要沉默,要表现自己的思想,说话要有条理。更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话,要展现自己的个人素质,帮助小组成员完成讨论任务。小组面试中一定会有三个角色

(1)“领导者”---带领大家想讨论的思路,协调讨论的方向;

(2)“计时员”----进行时间的提醒,保证讨论进度的合理;

(3)“发言总结人”----汇总大家的讨论结果,整理好思路,清晰的汇报给HR;

据我观察这三种角色被淘汰的概率小。切记:如果分工出来后,一定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否则事与愿违。

2、每个人上台之前给一个话题,进行3-5分钟的即兴演讲。有的题目是一句名言,有的是最新时事的解读,有的是企业文化的内容等。演讲环节在面试过程中遇到的还是比较多的,大家可以多多注意。其实据我观察,面试官和台下的观众是不会太在意你表达的内容的,听的多了大家也都麻木了,关键是一定要展现出自己的气场,说出的话一样定要有力量感,思路要有条理。说话声音要洪亮,口齿清晰,不要紧张,不要有太多的小动作,基本上就可以了。

七、关于霸面

霸面即是在上一轮的求职过程中,被淘汰,但是为了争取最终的面试机会,在没有接到面试通知的情况下,直接去面试的地方进行面试。我经历了太多次的霸面,刚开始会不好意思,但是为了争取机会只能厚着脸皮去了,慢慢的也喜欢上了这种自我推销的感觉。霸面的前提就是,你必须知道在哪里面试。如果认识的同学或朋友有接到通知的,可以跟着一起去。一般来说理工大的东院教一楼,武大的工学部,珞珈山国际酒店,未来城大酒店,君谊王朝酒店是公司面试经常选择的场所。霸面之前一定要很有礼貌的向公司说明一下情况,有礼有节,不要太鲁莽。大多数公司都没有明确的拒绝霸面的同学,只要态度端正,真诚,一般都可以争取到霸面的机会,或许有时候霸面会让公司觉得你更真诚,更勇敢。同样的“霸笔”机会也是可以争取的。建议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勇敢点,果断点。因为你错过了就不会再有这个机会了。经历了霸面,会让我们对自己刮目相看。

八、关于最终的面试

终面就是决定去或留的时候。一般都是1对1面试。要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切记,一定不要被面试官暂时的热情、温柔、嘘寒问暖,放松自己的警惕心。永远要记得,他是面试官,不是你的朋友,把自己最好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他们。

刚开始是我们不断的被公司拒绝,后来面试的多了有了更多的经验,收到了录用越来越多了就是我们慢慢的拒绝公司了。

找工作伊始,你会发现身边的竞争者武大华科的很多,然后慢慢的武大华科的就少了很多,身边华农的,武科大的就多了,再后来就是湖经类似的学生了。竞争对手换了一茬又一茬,压力却不曾减小。所以个人觉得还是最好把握住秋季招聘会,尽快找到一个好的“归宿”。因为越往后好单位就越少。

上一篇:雀之灵作文350字下一篇:接触网双重绝缘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