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反思总结

2024-04-15

只有一个地球反思总结(共16篇)

篇1:只有一个地球反思总结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的补充有关知识:我国的森林资源危机及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我国生态环境的几个数字及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的排序,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这时学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同时自然地引用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发散地从我们身边环保、生活实际来谈体会,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地球,精心保护它吧!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

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整理搜集到的有关地球奥秘的资料,办一份小报,这样不仅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过回想起这一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学生理解宇航员说的这句话不够全面,学生回答的面有点窄。

点拨和激励性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愉悦和成功的喜悦。

篇2:只有一个地球反思总结

本文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教学本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二是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篇3:只有一个地球反思总结

借助多媒体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达到资源共享;增加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信息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鄂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一个主题的内容。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从各个星球的相关知识介绍到人类生存条件的对比,用研究成果证明目前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转入人类为探寻另一个星球付出了艰辛努力的话题,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对地球环境的现状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可以通过查找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学习资料,使自己对有关地球环境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同时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他们经历过搜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类探索其他星球的过程,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云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搜集整理信息,与同学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人类的科学探索精神,产生热爱地球的情感。

●教学环境与准备

多媒体教室、宽带网络、360云盘共享资料、电子白板、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1.活动一:走进地球,明白生存的条件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大家在这儿快乐地成长着。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美丽的地球”)

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看了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地貌各式各样,真是个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把地球称作家园?

学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到人类可以在地球上生活,那你们知道人类生存需要哪些条件吗?(学生回答)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那你们知道人类生存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是啊,人类生存必备的三个条件是氧气、水和温度。再来看看我们的地球,地球上有充足的氧气,水资源也很丰富,同时温度很适中,有着春夏秋冬的变换。

正因为地球具备这些条件,人类才得以繁衍生息,因此我们把地球称作家园。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多,空气质量的下降等,地球资源正在不断地减少,人类开始畅想着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新的家园。你们觉得能不能找到?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回答)

刚才大家都说了自己的猜想,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宇宙,去找找答案。

2.活动二:自主探究,了解地球唯一

师:我们先到离我们最近的太阳系找找。在太阳系中有哪些星球?你们认为哪个最有可能成为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为什么?

这是我们本次活动的探究说明(如图1)谁来读一读?说明中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

大家现在已经知道了要求,那就让我们开始自由探究,找找有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学生自主探究,填写自主学习卡。(如图2)

师:同学们都很认真,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别急着回答,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交流)谁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点生介绍)

预设:月球。

说到月球,不得不提到阿姆斯特朗,他是登上月球的第一人。你们知道他是哪一年登上月球的吗?他的登月实现了人类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梦想。当他迈向月球第一步时曾自豪地说过一句话,有谁知道?大家齐读这句话,你们怎么理解它?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科技前进的一大步。

除了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你们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月球的行动?嫦娥卫星是中国发射的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当你看到中国的卫星登上了月球,心情是怎样的?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探究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结论,老师将所有学生提交的结果汇总成了这张大表,你们发现了什么?(如图3)(学生回答)

师:可见只有地球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其他星球都不适宜人类生存,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3.活动三:走近背后,体会艰辛和努力

师:既然没有找到另一个家园,那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是不是就此停止了?(学生回答)

为了帮助寻找另一个生存的家园,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探索宇宙的脚步,你们还知道哪些探索宇宙的活动?(学生回答)

为了实现人类的梦想,宇航员们不断地探索着宇宙,在探索的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故事,请大家打开资源包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自读故事。

师:在这些故事中,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来给我们大家说一说。

学生交流。

师:寻梦之旅困难重重,艰辛无比,是一般人所不能承受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位宇航员的家书,谁给我们大家读一读。(点生读)读了这封家书,你们想说点什么?

据我了解,每一次进入太空前,宇航员们都会给家人留下一封家书,说是家书,它更像是什么?(学生回答)家书更像是遗书,因为上天后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有的可能永远都无法回到地球。听到这里,你们又想说点什么?

生:宇航员这种勇敢无畏、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4.活动四:美好畅想

师:自1961年尤里·加加林进入太空,到我们“神舟十号”飞船升空,人类探索宇宙已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在这个艰难的历程中,不知有多少宇航员付出了心血、青春乃至生命。然而人们并没有放弃探索宇宙的脚步,寻找另一个生存空间已成为全世界人们的梦想。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最新的宇宙发现,一起来看一看。

同学们,虽然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星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要相信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说不定有一天,人类真的能在宇宙中找到一个适合移居的地方。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围绕这个话题再思考,设计地球宣传卡,撰写倡议书,用QQ、微信等各种平台学习和交流。

●教学反思

本课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主线来设计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现了品德学科课程“综合性”和“活动性”的特点。而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本课的一大亮点,课堂上我将信息技术和品社教学融于一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课堂情境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感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主,先带着任务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释疑解惑,去观察、了解,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然后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了团队精神。这种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而能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使他们兴奋、自豪,非常有成就感,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拓展了学习渠道。而云交流平台能让学生进行交流并保存交流内容,有助于后续学习,并能使其轻松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教学效果令人满意。课后,我让学生继续围绕这个话题再思考,设计地球宣传卡,撰写倡议书,鼓励他们使用各种平台,用更多的方式进行学习和交流,感受分享的乐趣。云平台和网络不仅延续了活动,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能力的提升和自我建构的喜悦。

篇4: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最初的地球日选择在春分节气,这一天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昼夜时长均相等,阳光可以同时照耀在南极点和北极点上,这代表了世界的平等,同时也象征着人类要抛开彼此间的争议和不同,和谐共存。很多国家都有庆祝春分节气的传统,早期联合国也在每年的春分举行世界地球日的活动。

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在美国各大学举行演讲会,筹划在次年的4月22日组织以反对越战为主题的校园运动,但是在1969年西雅图召开的筹备会议上,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提出将运动定位于全美国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草根运动。1970年4月22日,美国各地总共有超过2000万人参与了环境保护运动,这次运动的成功使得在每年4月22日组织环保活动成为一种惯例。在美国,地球日这个名号也随之从春分日移到了4月22日,地球日的主题也转而更加趋向于环境保护。

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的宗旨是为了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虽然每年的“世界地球日”没有统一的主题,但“只有一个地球”始终是它的总主题。为了更好地保护地球,2005年11月22日,第6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2008年定为“国际地球年”。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39周年)。

过去的100年,全球气候出现显著变化。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1906年—2005年平均温度升高0.74℃),并伴随海洋温度升高、冰雪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等现象。1998年至2008年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年份区间。

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继续凸显,大气冷暖变动频繁强烈。中国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刚刚开启的2009年,三月份华北地区温差上下30℃(最高29.5℃,最低-1℃),展示出大气冷暖变动的大起大落。中国已经连续经历12个暖年,2007年年均气温10.1℃,成为有系统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从1986/1987年冬季至今,我国已经经历21个暖冬;上世纪80年代以来春季物候期提前2-4天,北方干旱南方洪涝加重,等等。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素。而上述全球气候变化的直接缘由,可能90%是人为活动所造成。

全球环境问题与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紧密相联。同时,粮食问题、能源问题以及金融不稳定等更加波动起伏。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协调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

新的一年,各个国家及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继续向前迈进。与此同时,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规模继续加大,对于自然资源的质量预期逐步提升,相应的生产能力继续扩张,增长方式转变的努力更为紧迫,人们的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有待变更,发展方式转变更需创新。

篇5: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反思篇11、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

学生理解宇航员说的这句话不够深刻,学生回答问题的面有点窄,这和老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这也证明课前备课不够充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还不够到位:

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注意行文的严谨,表达出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如,“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这段话还应通过朗读训练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但是”之前为一个层次,可用较平直的语调,把“设想”读得稍重一点,以强调这仅仅是设想;“但是”要强调,以引起人们注意“但是”之后的内容,“即使”可强调,使人们感到,这种设想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又有多少人”稍加强调,以便使人们意识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只是极少数人。

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反思篇2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的补充有关图片资料:人类怎样破坏自然资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灾难。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又出示了一组文字资料:地球资源的现状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进而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的出路何在?通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精心保护地球!”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该怎样保护地球。有利于促使学生将环保意识内化为行动。

1、多媒体辅助教学作用发挥不够:

由于本人课件制作方法不够熟练,致使课件效果不够理想,如:出示地球资源遭破坏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灾难图片资料时,应适当配以音乐渲染气氛,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对于这篇科学小品文语言的严谨、用词的准确体会不够到位:

如:“本来”、“至少”等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的特点。

对于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今后将继续努力去探索、完善。

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反思篇3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然后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充分质疑,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议中交流。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觉得还有很多知识点落实不够到位。现就这堂课作以下几点教学反思,与大家切磋:

1、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充分质疑的基础上,自主读书,边读边划,联系课文,深入思考,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讨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自由的与文本直接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与思考。在全班交流时,我根据教材特点,采用了变序教学的方法,首先抓住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这一问题直奔主题,再辐射全文,避免了琐碎的、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

篇6: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社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条理清晰,说服力强。由于是说明文,文中用了不少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地球资源的缺乏和不能移居的事实。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这些数字的庞大、例子的遥远,仍然感觉很抽象。这时,我就采取列举实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如,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来说明地球的渺小:“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粲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学生看了以后一脸茫然,不能领会到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我就举例子告诉他们,如果把光明小学的操场比作宇宙,那么地球就相当于操场上的一粒尘土。这下子就形象起来,学生们就能领会到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

又如,课文第六自然段通过列数字告诉我们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别的星球上去。”学生对40万千米的概念很模糊,我就告诉他们地球离太阳是1.5亿千米,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千米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这么一举例,学生们恍然大悟,一下子都明白了。

篇7:只有一个地球听课反思

我们高年级语文组的同上一节课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张丽主任的课堂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能巧设情境、导题激趣。上课伊始能够通过情境导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课文,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进入自主读书和探究的氛围中,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晓丹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突出。注重品读、背诵美文佳句,积累语言,很好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边读边划,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自由的与文本直接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与思考,发表的.意见也比较全面和独到。

淑丽老师能较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如:让学生体会地球的可爱时,在学生读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认识后,再辅以课件演示,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可爱、美丽,使学生对地球妈妈的感性认识更加丰富生动,这时再次读文,理解和朗读就非常到位了。

各位老师都能够能根据教材特点,实现学科整合,较好地渗透德育、自然科学环保知识

教育。注意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并且在学习课文中注重语言积累,能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较好地完成了一个由学习到积累再到运用的语文能力自动化的过程。

篇8:只有一个地球反思总结

一、教学目标:

通过搜集和调查,让学生了解资源污染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了解森林的重要性,懂得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初步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悟地球给予的资源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来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播放课件1:“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离不开哪些资源?”“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离不开哪些资源?”“我们的住房离不开哪些资源?”“我们的交通离不开哪些资源?”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资源。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缺水等灾难不再重演!

活动二:体验水资源宝贵,感知水资源匮乏(板书:水)

在课前,我请同学们作了调查:关于家里的一天饮用水、学校每天用水情况。我们先来交流学校一天用水情况。

1. 了解学校用水。

(1)你能说说,学校的用水包括哪些方面?一天需要多少水?(烧饭洗菜、卫生打扫、洗手、厕所冲洗……)老师先来汇报一下调查情况。

(2)课前,我咨询了学校财务。据统计,我们学校每月至少需要255000千克水!我校大约有学生1000人,按这样计算,每人每月要用255千克,每天要用8.5千克。

(3)除了学校这样的单位用水量这么大,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部门需要用水?

2. 了解家庭用水

(1)谁来说说家庭用水包括哪些?(洗衣、做饭、打扫……)

(2)你的家庭一天大约需要多少千克水?

3. 引导着重审视饮用水情况

(1)谁来说说你一天要喝多少千克水?

(2)看来,每个人的饮用水情况都不一样。我们走进知识窗,先来看看专家的建议,我们请个班里的播音员来播报一遍。(生:高颖)同学们,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大约由25%的固体物质和75%的水组成,脑组织大约含有85%的水,血液大约含有90%的水。人的身体有70%是由水分组成,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大量水分。请牢记健康专家建议,每天该饮用的水量至少在(生齐)2千克以上!

4. 考一考(罗阳)

(1)专家建议一个人每天该饮用的水量至少在2千克以上。金华市总人口大约(2008年)460多万,请快速计算一下,就我们市大约一天需要多少千克的饮用水?(约9200000千克)

(2)我们再计算一下,目前,中国的总人口大约为13亿人,那么一天大约需要饮用水多少千克?(约2600000000千克)

(3)全球目前的人口约为66亿,请我们的同学快速计算一下,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中,人类一天需要饮用水多少千克?(约13200000000千克)再说一遍!

小结过渡:这么多的水!同学们,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学校用水、家庭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需要用水,而且每天需要大量的淡水。可地球妈妈给得起吗?她有多少储备?

活动三:感受水资源的污染

1.这淡水资源可直接被人类利用吗?这不到淡水总量1%的饮用水可放心饮用吗?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和数据。播放课件2:“呈现水污染情况”。

2.你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水域受到了污染?

同学们,水,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虽然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循环再生、不断更新,但是一旦受到污染,也会失去它的利用价值,后果将不堪设想。

活动四:了解森林资源作用,感受森林资源骤减(板书:森林)

1.感知森林的主要作用:我们知道,水资源不可缺少,森林资源也极其重要!你知道森林资源有哪些作用吗?

2.了解森林资源骤减:看看我国的森林资源情况,请同学们看看教材第47页上的小百科,和同桌交流交流你从资料中了解到的信息。

我国的森林资源骤减除了荒漠化等原因之外,据你所了解的信息,你还知道有什么原因?

由于人类的无知,我们的森林在惨遭厄运。当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时,会给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怎样严重的危害?播放课件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小结森林资源匮乏的危害:同学们都看到了,是我们人类自己在冷酷的掠夺中毁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茂密的森林被无情地砍去,使绿色的园地成为一个千疮百孔的坟墓。我们的地球资源在日益匮乏,危在旦夕,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救救地球妈妈,保护有限的资源,迫在眉睫!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活动五:了解保护资源行动,深化“只有一个地球”

近年来,联合国组织高度重视,设立了“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各国政府和人民极其重视,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播放课件4:“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

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呢?我们怎样行动?3月12日是什么节?你行动了吗?你还知道你身边的人有哪些行动?怎样才能让地球日、水日、环境日不仅仅是一个日,而是一个长期的行动?让我们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从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等方面着手,设计一个方案,创作一句宣传标语,设计一张宣传画,提出一条有效的建议,发出一份倡议书、一首诗歌……为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地球上有限的资源献计献策。(板书:有限)既然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那么我们就应该保护地球,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环保方案,然后交流一下。

为了保护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又绝无仅有的地球,我们用一句话向全世界提出倡议。如:善待地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再集体交流……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目前所知唯一有着生命物质的星球,也是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还记得在“只有一个地球”中,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后发出的感叹吗?“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板书:只有一个)

三、教学反思

篇9:只有一个地球

这是“世界地球日”的活动标志,你们能从“保护地球”的角度出发,思考出这枚标志的含义吗?

“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如果你们留心新闻或者注意观察自己生活的环境,会发现,保护这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行动可不少呢。

废旧衣物喂“熊猫”

动物园的熊猫馆前,向来都是挤满了前来游玩的游客。可广场上出现一大群“熊猫”,你们见过吗?

这些憨态可掬的“熊猫”,引来了不少小朋友围观拍照。不过,它们可不是普通的熊猫,这1590只位于上海市南京路世纪广场和淮海公园的“熊猫”,其实是一批熊猫造型的“废旧衣物回收箱”。

其实,“废旧衣物回收箱”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一些城市的广场、公园、社区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而在没有这些回收箱之前,我们只能将旧衣服丢到垃圾桶里,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这样下来既增加了垃圾量,也造成了浪费。现如今,这些旧衣服被统一收集,能捐赠的就捐赠,不能捐赠的也能被分拣,做成路基棉、手套、拖把等一些再生产品,是非常环保的一件事。

同学们,如果你们长个子了,旧衣服穿不下又没地方处理,记得留意身边这些“废旧衣物回收箱”哟!

绿色环保时装“秀”

不是专业模特?没关系!没有演出经验?没关系!没有赞助商提供服装?也没关系!只要你有一颗绿色的环保心,就能成为舞台上最闪亮的“明星”。

这些舞台上的“模特”,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而这些大大小小的时装“秀”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环保。你们能看出来,他们身上的服装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吗?矿泉水瓶、废旧塑料袋、礼品盒包装纸、旧纸壳、杯垫、废旧稿纸、塑料花……这些废弃物都被设计成精美的时装,穿在了这些“模特”的身上。

这些活动的主旨是为了提升大家的环保意识,倡导低碳节能,绿色生活。受这个创意的启发,下次班会活动,你们是不是也有了新灵感呢?

低碳出行方式多

世界卫生组织有一项研究表明,2012年全球约有700万人的死亡与空气污染相关。这意味着,那一年全世界每8名死亡者中,就有1名死于空气污染。面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我们是不是也该从自己做起,努力做好环保小标兵呢?比如,我们出行时,除了私家车,还有很多方便又环保的选择哟!

公共自行车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只需办理一张“借车卡”,便可以自由使用。不过别忘了在规定时间内还车哟!

如今的公交车,已经渐渐由新能源车取代传统的汽油车、柴油车,大大减少了尾气的排放。你们知道哪些车属于新能源车吗?

南京河西地区的有轨电车是中国首个“进站充电”的有轨电车。所谓“进站充电”,也就是车辆停车时在车站瞬间充电,离开车站后,靠车载储能装置供电。这种新型有轨电车,每站停30秒就能充3至4度电,而行驶一站则用不到3度电。是不是便捷又环保呢?

推选你们觉得最棒的环保出行工具,并说说理由,再和身边的同学们比一比,谁的更环保,更方便吧!

篇10:《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今天把课上下来,回来躺在床上回味起自己的教学过程,还真想出来东西来。这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生字词,理解段落大意及结构,总揽全文,弄清主题只有一个地球,当我问到同学们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基本只回答出一点人类无法移居。自然资源有限却怎么也找不到。备课时我认为这一点是简单的便没有做较多的考虑,一时便不知道怎样去引导,于是情急之下就直接说出了答案。回来之后想了想,应该这样去引导:人类为什么会有移居其他地球的想法?

生:那是应为地球无法生存了。

师:为什么地球上无法生存了?

生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了。

师:为什么会枯竭呢?

生:应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顺其自然的就引导出来了,当时怎么就没想到呢?又让学生少了一次思考的机会。

篇11: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现将反思如下:

一、本节课的亮点:

1、教学中我利用课文题目中的“地球”一词组织教学,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地球的理解,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让学生自主读书、联系课文深入思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与文本对话的空间。

2、充分利用多媒体,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为了使学生感受地球的可爱及与人类的关系,我出示宇宙中看见的地球图片,使学生对地球的感情油然而生。

3、小练笔训练了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如教学最后拓展写话:写写自己想对地球、对人类、对自己说的话。学生通过写话、说话,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了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二、这一节课的教学,也还有很多不足:

1、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理解课文资源有限这一部分时,学生的理解面较窄,没有联系生活来理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不到位。朗读形式有些少,朗读课文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课文朗读缺乏美感。

篇12:《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研读悟情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四点。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当学生在学习这一段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然后,课件出示地球丰富的资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看图片,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三、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写在课题后面,再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课外延伸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制定保护地球的计划书,使学生的保护地球的情感得到更高一层的升华。

篇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本文语言朴实、流畅自然,清晰的说理,又饱含深情。尤其在表达方面,本文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行文十分严谨,知识性较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引导学生懂得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4.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悟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资料并阅读有关地球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你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地球)

2.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地球的资料。

3.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地球吧!(完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告诉了我们有关地球的哪些内容?

2.指名反馈。(通过读书,说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地球的。)

3.师:归纳起来,就是宇航员在遨游太空的时候发出的一句感叹——(引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4.师:宇航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呢?为什么课题要特别强调“只有一个地球”?相信在课文里你都能找到答案。

三、精读课文,理解地球的“可爱”

1.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地球的“可爱”?请边读边勾画,并作批注。

2.指名反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追问:(1)从外观看地球与其他的星球有什么不同?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先谈对“母亲”、“生命摇篮”的理解,结合课文和课外知识说说对“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的理解。(3)课文这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从数字和比喻之中你了解到什么?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在这漫无边际的宇宙中,地球只是其中一颗不起眼的星球,它虽然不大,但却可爱至极,它孕育了无比精彩的生命世界,那为什么说地球只有一个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一颗星球有了初步的认识,它是(引说):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地球!

2.为什么说地球只有一个?地球是很容易破碎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自然资源有限”

1.默读第3自然段,矿物资源面临怎样的危机?

(1)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说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2)从“几百万年、几亿年”感悟矿物资源形成时间之长及来之不易。(3)从“不加节制”等词语感悟人类无知的破坏。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自由读第4自然段,找一找可再生的资源又遭到什么样的破坏?

(1)理解“本来”在句中的作用。(2)举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害”?(3)补充有关生态灾害的资料,加深理解。

4.指导读出自己的感悟。

5.你还知道地球母亲向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吗?

三、感悟无法移居的事实

1.当我们这颗可爱的星球被破坏殆尽时,我们是否能够选择别的星球移居呢?出示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1)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体会说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2)“40万亿公里”到底有多远?如果坐飞机要多久才能到达?(教师引导学生计算。)(3)指导朗读。

2.学生讨论:如果科学家找到了一颗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人类要移民的话需要做些什么?

3.教师适时介绍有关火星和月球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移民基地”的设想,明白这种设想是遥远而困难的事情。

4.齐读宇航员的感叹。

5.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课题为什么要强调指出只有一个地球?

2.齐读最后一段。

3.读写结合:相信每一个同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这时你一定有话对地球母亲说,对人类说,或者对自己说吧,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

4.交流反馈。

五、总结

同学们,珍惜地球,保护地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指板书,师生齐读)只有一个地球,因为人类——(指板书,师生齐读)只有一个地球。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为保护地球母亲做贡献,让我们的家园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清清的河水鱼虾欢畅,处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板书设计:

可爱 外表美丽、奉献资源

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

易碎 资源枯竭、失去生态平衡

作者单位

昆明市五华区瑞和实验学校

篇14: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采用了变序教学的方法,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一句中心句直奔主题,再辐射全文,避免了琐碎的、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同时让学生自主读书,边读边划,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自由的与文本直接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与思考,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发表的意见也比较全面和独到。

2、能较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如:让学生体会地球的可爱时,在学生读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认识后,再辅以课件演示,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可爱、美丽,使学生对地球妈妈的感性认识更加丰富生动,这时再次读文,理解和朗读就非常到位了。

3、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地补充有关知识:我国的森林资源危机及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我国生态环境的几个数字及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的排序,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这时学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同时自然地引用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发散地从我们身边环保、生活实际来谈体会,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我们只有一个家园一一地球,精心保护它吧!”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整理搜集到的有关地球奥秘的资料,办一份小报,这样不仅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不过回想起这一节课,也有一些遗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还不够。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注意行文的严谨,表达出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

2。 学生理解宇航员说的这句话不够全面,学生回答的面有点窄,而我也没加以适时引导,这证明课前备课不够充分。

篇15: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反思

学生理解宇航员说的这句话不够深刻,学生回答问题的面有点窄,这和老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这也证明课前备课不够充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还不够到位:

篇16:《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一篇课文就是一个语言文字的大千世界,字词句篇,语言修辞各种语言现象无处不在。在讲课时,我们不能贪多求全,词词讲,句句说,违背学生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破坏课堂教学有限的.容量。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主导全都渗透在语言文字里,对语言文字训练越准确,对文章主旨就把握得越深刻。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在讲地球的美和小时,把地球比作一叶扁舟,我选择“扁舟”一词作为训练点,我首先向学生发问:“把地球比作扁舟说明了什么?”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明了地球的小!”这个比喻的作用真的仅此而已吗?此时,我让学生进一步想想这个比喻与先前接触过的比喻有何异同?我们在打比方时,要求本体和喻体有相似之处,比喻得要贴切、恰当,而地球和扁舟除了有“小”这个共同点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出相似之处,这个比喻恰当吗?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不用米粒和皮球来比喻地球和茫茫宇宙,为什么此处比喻忽略了本体和喻体的形似?是作者的失误吗?这样,学生陷入沉思:“扁舟”更巧妙地寓意何在?通过及时的点拨,学生不难体会其巧妙的寓意:地球像一叶小舟行驶在茫茫宇宙中,如果人类在这“生命之舟”上任意破坏,后果则不堪设想。地球这个生命之舟将不复存在,而人类就更无处容身了。从“扁舟”这个词中,我们不难看出地球的“飘摇不定”,从中体会出了地球的容易破碎。因而人类更应精心保护地球,才是这个比喻地精妙之处。对这一词语的深刻领悟无疑为课文中心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翻译方向硕士论文分类选题下一篇:学习日记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