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贫困党员救助基金典型材料

2024-04-26

喀喇沁旗贫困党员救助基金典型材料(精选2篇)

篇1:喀喇沁旗贫困党员救助基金典型材料

设立贫困党员救助基金

创新党内关爱帮扶机制

中共喀喇沁旗委组织部

2007年以来,喀喇沁旗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出发,紧紧围绕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目标,在深入调研和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设立了贫困党员救助基金,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创新载体,规范程序,搭建党内帮扶平台

着眼于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要求,采取无须偿还的生活性救助和滚动使用的生产性救助两种方式,对生产生活陷入困境的党员进行救助扶持,帮助党员解决生活困难,支持党员创业发展,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和带动致富的能力。

(一)科学设置用途。基金主要分生活性救助和生产性救助两种。生活性救助基金属赠予性质,无须偿还,主要用于救济年老或体弱多病的困难党员的日常生活,救助金额最高为1000元。生产性救助基金则坚持“无偿使用,按期收回,滚动周转,扶出效益”原则,在2年内按期收回,主要用于扶助会技术、懂项目、有发展潜力的困难党员发展生产,救助金额最高为20000元。

(二)合理确定对象。申请救助的党员除要具备有3年以上的党龄、履行党员义务和群众基础好等基本条件外,重点向带头支持社会公益事业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困难党员、年龄在60岁以上的困难党员、曾多年担任村组干部并荣获过一定荣誉称号的困难党员、从事农牧业产业项目、有一技之长的党员或下岗再就业缺乏发展资金的党员倾斜。

(三)规范审批程序。需要救助的党员,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党组织核实后交党员大会进行表决、在适当范围进行公示后,报所在基层党委审核;所在基层党委进行审查核实并签署审核意见后,报旗基金管理办 1

公室复核审定;基金管理办公室集体讨论审批并拟定救助标准后,通过基层党委反馈至支部进行张榜公示。对于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生产性救助基金,审批前旗基金管理办公室要组织科技、扶贫等涉农涉牧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逐一走访考察申请救助对象,现场论证项目可行性。审批发放基金后立即开展免费技术培训,跟踪指导救助对象发展产业,提高基金使用效益。

(四)严格资金发放。基金管理办公室将救助金划拨到基层党委专户,由基层党委根据《贫困党员救助金发放表》将救助款直接发放到救助对象,《救助金发放表》在救助对象本人签字后,由基层党委送交旗基金管理办公室存档备查。

二、着眼长远,健全机制,完善基金运行体系

坚持管理与使用并重的原则,注重在掌握党员情况、扩大筹资范围、加强基金管理上下功夫,不断健全完善基金运行保障体系,确保基金使用的科学化和效益发挥的最大化。

(一)建立贫困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旗委组织部组织各基层党委对具备3年以上党龄、履行党员义务和群众基础好、能够带头支持社会公益事业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困难党员,或曾多年担任村组干部并荣获过一定荣誉称号的困难党员,从事农牧业产业项目、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及下岗再就业缺乏发展资金的党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以支部为单位建立贫困党员信息库,进一步落实贫困党员专人联系、定期走访制度,对本支部长期贫困的党员基本情况、困难现状做到随时掌握,对因灾、因病导致临时性特殊困难的党员进行专门调查走访,为研究帮扶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建立资金筹集长效机制。为确保贫困党员救助工作的长期性、经常性,喀喇沁旗在采取旗级财政拨款、旗级党费划拨、旗外友好单位和个人捐助,旗内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驻旗单位捐赠,全旗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及社会群众个人捐款筹集到第一批贫困党员救助基金后,每年都采取从留存党费中划拨一点、动员有能力的党员捐一点、社会福利机构助一点、机关单位党组织帮一点的方式,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拓宽基金来源渠道,多方筹集资金,为及时解决贫困党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经费保障。

(三)建立基金管理使用机制。成立了全旗贫困党员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在旗委组织部设立了基金管理办公室,制定出台了《喀喇沁旗贫困党员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在银行设立了专户。基金管理办公室建立专帐,实行专人专帐管理、评审小组认定、管理委员会主任签批制度。定期通过旗有线电视台、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频道、党务政务公开栏等向社会公布基金的使用情况,随时接受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实行基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因管理不善、运行不当、审批不严造成基金损失或流失的,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相应责任。同时,采取鼓励引导生产性救助对象银行借贷资金、基金贴息的办法,成功探索出一条规避基金风险、放大基金总量、扩大救助范围的新途径。

三、凝聚爱心,激发活力,突出救助扶持效果

贫困党员救助基金自设立以来,共募集资金总额近73.4万元,先后发放救助资金19.6万元,救助生活性贫困党员550多名,帮助18名生产性贫困党员发展生产项目11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党员带头致富带动致富能力。

(一)增强了党员的先进性意识。一是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贫困党员受到救助,使党员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强烈的荣誉感,激发了贫困党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牛家营子镇仓窖村老党员许桂英在接受救助后激动地说,过去我这块“铁”有点生锈了,但组织上想着咱,以后一定要把自己擦亮,对得起党员这两个字啊!二是增强了党员的民主意识。工作中,严格采取个人申请、党组织初议、党员大会表决、党务公开栏公示、上报审批等程序确定贫困党员救助对象,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基层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对基层民主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基金募集过程中切实体现了党员的责任感,旗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捐,职工党员主动捐,农民党员踊跃捐,金峰集团党委7名外来流动党员也主动亮明身份,直接到基金管理办公室捐款。社会群众和私营企业主

也纷纷解囊相助,出现了许多捐款不留名的感人场面。四是增强了党员的发展意识。设立党员救助基金,使一些党员发展生产、干事创业的劲头更大了。乃林镇三百垅村党员李晓华获得生产性救助后,不但把自己的养猪产业做大,还带动本村5户群众一起发展养猪,赢得了乡亲们的交口称赞。

(二)夯实了党组织工作基础。“党员有难,组织帮忙”,通过及时有效的救助工作,使党员切身感受到了党组织“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党组织与党员真正实现了同频共振。旗党员服务中心、乡镇党员服务办公室和村党员服务站配备专人开展救助工作,并从思想、生活、事业上主动关心、关爱、关注贫困党员,实现了党员服务管理与贫困党员救助有机结合,推动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长效机制的建立。西桥、十家等乡镇也相应设立了党员关爱基金,旗委为此专门下拨6万元党费予以支持,扩大了基金救助覆盖面,促进了党内互助联动机制的形成。美林、锦山等乡镇召开辖区内私营企业主座谈会议,鼓励企业招聘驻地贫困党员就近入企工作,现已有17名贫困党员被5家企业录用,使贫困党员有了一份稳定的经济收入。一些基层党组织书记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我们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工作好做多了。

(三)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对有生产能力的贫困党员,各级党组织积极教育引导和支持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在技能、资金、信息、项目等方面加大扶助力度,帮助其早日摆脱困境;对因灾致贫的党员,除采取雪中送炭式的生活性救助外,还通过走访慰问、谈心谈话等方式,帮助贫困党员一解燃眉之急,增强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信心;对年老多病的贫困党员,详细掌握党员的身体状况、家庭收入等基本情况,帮助订阅党建、医疗保健类刊物,提供医疗救助,让广大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民政、财政等部门,把孤寡贫困党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劳动、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在制定出台相关扶助政策时,优先考虑下岗贫困党员,形成了部门齐抓共管、全旗整体联动的救助体系,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消除了党内不和谐的因素,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篇2:喀喇沁旗贫困党员救助基金典型材料

王宝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党员。他总想在人生的路上,活出一个辉煌。可是命运多舛,事与愿违,他生活的道路并不是笔直平坦的。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结婚以后,儿女们一个个的出世,他成了2个孩子的父亲,儿女们一天天的成长,生活的压力一天天的加大,家庭状况越来越差。

石书记了解后首先对其在思想上帮扶,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通过开展谈心教育和激发他振奋精神,通过致富大户的先进典型事迹,激励他自强、自立,使其看到出路和希望。然后在项目上进行帮扶,石书记提供项目信息帮助,让他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创业的投资小、见效快有发展前途和空间的项目,帮助他自主创业。最后在资金和技术上帮扶,给他提供钢筋、红砖、建起了日光温室大棚,并为其提供了技术和菜苗栽培的相关管理技术。

王宝树看着日光温室里的蔬菜,拿着手里的技术读本,很激动的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我一定不会辜负党对我帮助,我一定会过富起来的!”从此,王宝树开始专研蔬菜种植、栽培技术,家里的生活质量也慢慢的提高了,每年的收入达5万多元,真正的摆脱了贫困的帽子。但是王宝树过上了好生活并没有安于现状,他看见同村的村民生活也

上一篇:教育承诺书下一篇:自考毕业证和学位证申请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