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贫困学生救助仪式上的讲话

2024-04-09

在贫困学生救助仪式上的讲话(共11篇)

篇1:在贫困学生救助仪式上的讲话

在贫困大学生救助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同学们: 大家好!

全市高考,捷报频传;助学善举,接连不断。今天上午,我刚参加了吕梁日报和柳林喜梦圆服饰广场举办的捐资助学仪式,今天从下午我又怀着非常激动和深受感动的心情,参加张子玉先生向贫困大学生的捐资助学仪式。贫贫济困,捐资助学,无疑是一件大事、好事、喜事、善事、实事。所以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孩子学习成长付出长期辛劳的家长朋友表示亲切问候,特别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掌声向多年来一直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的泰华集团董事长张子玉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06年以来,泰化集团董事长张子玉先生,每年都要拿出专款捐资助学,这对于进一步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和热情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大力营造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捐资助教的社会氛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泰化集团的善举可嘉可赞,张子玉先生的精神可敬可配。借此机会,为全市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深入持久地开展好贫困大学生救助活动,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强引导,一如既往地关注扶贫济困事业,支持扶贫助学工作。大家知道,青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和积极因素,我们全社会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创造有利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广大青年早日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而关心和救助贫困大学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既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一个孩子虽然在社会上仅是一个个体,但就一个家庭而言,孩子就是百分之百的希望。救助一个贫困生,就是拯救一个家庭,保证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每一个贫困家庭的迫切愿望。没有所有贫困家庭子女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全民素质的提高。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入学问题,早在2005年,我市就建立了吕梁市扶贫助学基金会,开始实施由政府支持、政协承办吕梁市扶贫助学工程,该工程采取“政府引导、政协主办、企业捐助、社会参与、不断扩大”的运作模式,旨在帮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子顺利完成学业,自2005年启动以来,助学资金和受助人数逐年增加。2005年是起步之年,当年受助学生99名,共发放助学资金21万元;到了2009年104名同学受助,共发放助学资金33.7万元;而去年2010年,共有210名今年高考达本科线的优秀学子领取了50.73万元扶贫助学金。截至去年扶贫助学工程共资助715名贫困大学生(今年的助学仪式也即将进行)。与此同时,市总工会、市团委、市民政局和市妇联和各县市区也都设立了不同的助学基金,社会各界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救助活动。在今后的工作中,市委、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将一如既往地把扶贫济困作为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品牌工程”来抓,更加给予高度重视,继续给予大力支持;我们将把扶贫助学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切实摆上重要位置,真正纳入工作日程;有关单位和职能部门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深化助学内容、不断创新助学形式、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和完善扶贫助学的长效机制,发挥扶贫济困的主渠道和主力军作用。

二、要广泛发动,大力推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合力做好捐资助学工作。

扶困助学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捐资助学工作同时也是社会各界的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共同的的任务。正如大家所知道的,虽然吕梁经济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人口比重仍然不小,截至2010年底,吕梁尚有贫困人口70多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市全省高考规模的增加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每年要有两万多高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家庭贫困的学生因为学费的短缺而面临升学困难的现象日益突出,急需全社会有更多的仁人志士慷慨解囊,关心救助,奉献爱心。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合力行动,奉献爱心,无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俗话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中心希望,离石也好,吕梁也罢,今后能有更多的企业家,心怀仁爱之心,伸出友爱之手,积极投身和参与到扶贫济困的捐资助学的行动中来。

三、加大宣传力度,为捐资助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捐资助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救助,更是营造一种社会氛围,净化一种社会风气,呼唤一片社会真情,倡导一种社会文明。因此,希望新闻媒体的同志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捐资助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宣传党和政府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关爱,宣传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措施,宣传特困大学生救助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捐资助学工作的认识;要广泛宣传贫困大学生克服困难、立志成才的感人事迹,宣传社会各界关心资助贫困学生的感人事例,以此进一步掀起全社会参与捐资助学的热潮;要及时组织宣传在捐资助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带动,动员和激励更多的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捐资助学活动中来;要大力宣传捐资助学的方式和途径,使有助学意愿的同志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助学方式;要不断创新宣传的形式和方式,不断提高宣传的效果,使捐资助学行动深入人心,变为大家的自觉行动。通过宣传,我们引导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伸出温暖之手,积极履行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共同营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希望同学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努力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今天受到救助的同学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你们以坚强的斗志,战胜了生活中的困难,可谓逆境成才。众所周知,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学生讲名牌,讲吃穿,没有体会过贫穷,没有经历过失败,缺乏一种进取精神,而你们不畏贫困,发奋图强,无疑为全体学生树立了榜样。在这里,我对受到资助的同学提几点希望:一是希望你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越是条件艰苦,越要刻苦学习,始终保持优异的成绩和昂扬的斗志。二是希望你们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立志做大事、创大业,在国家建设中展现才智、奉献力量。三是希望你们无论将来走上什么岗位,无论身处何处,都要不忘吕梁,不忘家乡,不要忘记关心、关注你们的家乡父老,更不要忘记在你们最困难的时候曾经伸出援助之手的张子玉先生,同时,也希望你们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乡人民对你们的关心和培养,将来为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多做贡献。

最后,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各位张子玉先生事业发达,生意兴隆!更祝愿我们今天关注和关心的对象——各位同学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

篇2:在贫困学生救助仪式上的讲话

在全县救助贫困大学生善款发放仪式上的讲话

2011年8月25日

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由县委举办的2011年救助贫困大学生善款发款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我县慈善救助困难群体的又一积极善举,也是全县悻悻学子求学生涯中激动人心的一件大善事、大喜事、大好事。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和沈丘县一百二十万父老乡亲,向为全县慈善公益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各位老领导、企业家们、民政志愿者和社会各界朋友深表敬意,向在座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亲切的问候。

众所周知,慈善事业的宗旨,就是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活动。我们欣喜的看到,我县的慈善社会公益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广泛组织和发动社会力量,募集善款善物,开展多种形式的救助活动,救助了许多处在困境中的特困家庭和个人,使沈丘的慈善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创新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其中,每年救助上百名贫困大学生、数百户特困家庭就是很好的例证。这正是-1-

由于我县的慈善机构围绕政府的工作中心,及时伸出温暖之手,才使那些家庭无力承担昂贵学费的大学新生得以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求学深造,才使那些贫困交加的家庭继续享受安宁的生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沈丘、平安沈丘、文明沈丘的具体体现,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正是有了广大的慈善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共同追求和不懈努力,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和谐,我们的生活才更加温馨,我们的民心、民生才更加安定详和。

在这里,我还要向大家表明,沈丘县委、县政府四大班领导历来是十分重视沈丘慈善事业的发展,对我县的慈善工作给予了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今年四月份全市开展的“一日捐”活动期间,我们县委、县政府四大班子在家的20多名在岗领导一次性捐款8600元。建党90周年大庆之日,县委、县政府统一布置由县委宣传部、统战部、工商联、慈善会、民政局、新闻媒体、住建局、工业园区等单位举办的大型晚会上有41家企业纷纷捐赠善款。这足以说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全县各级党政领导对我县慈善工作是高度重视的,对每年救助的贫困大学生是厚爱一分的。同时,全县社会各界人士、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也都十分热心慈善事业,纷纷捐赠善款,慷慨解囊,向社会弱势群体伸出了温暖之手。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贫困大学生向

他们表示深情的谢意。我也希望在座的同学们,牢记慈善救助的关怀,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刻苦钻研,发奋图强,使自己成为有知识、有理想的有用人才,将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家乡文明进步和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慈善事业是一项宏伟而光荣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奋进,为共同创造平安民生,和谐沈丘而努力工作。最后,祝各位来宾、各位同学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篇3:在贫困学生救助仪式上的讲话

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参加今天的特别升旗仪式。我们在学校里每周都有升旗仪式, 为什么今天我们举行的是特别升旗仪式呢?因为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 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宪法日”, 是因为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正式公布施行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宪法日, 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 不仅是为了纪念宪法的诞生, 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弘扬宪法精神, 加强宪法实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宪法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从个体的角度, 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保障每个人的生命、生活和人格尊严;从教育的角度看, 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受教育权, 规定了国民教育体系, 保障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从国家的角度看, 宪法规定了国家根本制度, 保障国家发展和社会公正。回溯历史可以发现, 法治昌明之时, 也就是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之时。法治松弛之时, 也就是内忧外患、国乱民怨之时。一个国家, 当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得以有效发挥时, 国家就可以实现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社会公正。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学习宪法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宪法精神, 这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对老师们来说, 我希望大家在履行好公民义务的同时, 更要履行好教师的法定职责,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对同学们来说, 我希望大家要争做守法小公民, 比如认真对待每一次升旗仪式、满怀崇敬地高唱国歌;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通过学生代表大会等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建设;认真学习、尊敬师长, 珍惜宪法赋予你们的受教育权。

篇4:在“拜师仪式”上的讲话

大家好!

刚才,我们共同见证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和拜师仪式,分享了老师们的快乐与幸福,聆听了两位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工作经验,我代表校委会向获奖的老师表示热烈祝贺,向结为师徒的老师们致以美好的祝愿!

自建校以来,我们每年都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今年是第六届。六年来,我校累计有383名青年教师与261名导师结为师徒。通过这一平台,进一步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全面素养,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为我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许多青年教师代表我县参加德州市素质大赛、讲课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一大批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我校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骨干,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实践证明,我校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各位导师功不可没!

今年开始,我校又启动了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在竞争中成长的舞台,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落实好“青蓝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我代表校委会,向青年教师提三点建议。

一、要虚心求教,多学习

青年教师的优势是知识层次高,有青春活力,有上进心,便于与学生交流。但在经验和阅历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向老教师虚心学习,主动请教。青年教师一定要记住,老教师的经验和阅历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全国著名班主任田丽霞老师在她的《班级管理辩证法》中讲过一个故事:一个研究生,一毕业分配到一个小型研究所工作,所里的其他同事学历最高的只不过是本科,只有他一个研究生,便觉得自己有虎落平阳的感觉,瞧不起这些同事。一个周末,他去研究所后面的小河钓鱼,发现所长也在钓鱼,打了个招呼后便支起了鱼竿。钓了一会儿,所长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要去厕所。附近有两个厕所,一个在研究所里,来回要七八分钟;另一个在河对面,转过去也要七八分钟。这时候就见所长高抬腿、轻落步,从水面生唰唰地走了过去,一会儿功夫,又轻飘飘地走了回来,这样的场面,研究生只有在武打片里见过,没想到现实中还真有这样的水上漂高人,惊得研究生目瞪口呆。过了一会,研究生也要上厕所,怎么过去呢?回所里?从桥上转过去?那不太丢人了!自己是研究生呀!于是他心一横,也想从水上漂过去,但一抬脚,就掉进了河里。所长连忙把他拽上来,问:年轻人,好好地钓着鱼,为什么要自杀呀?年轻人不好意思地说:我看你能从水上漂过去,我也想飘过去!所长笑了:我哪会水上漂呀!这里本来有两排木桩,前几天下大雨,把木桩没了,我是踩着木桩过去的。年轻人这才明白,所长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武功,他只不过是凭着自己已有的经验.

老师们,不要总是盯着老教师教育方法落后,不要总是盯着老教师知识陈旧,他们在讲台上站了这么多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招.他们的阅历和经验,就是他们的绝世武功.

二、要乐做事,多做事

老师们,你们的优势是精力充沛,你们应该把这一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趁自己年轻,应该在业务素养上努力提高自己,为自己的教育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要怕吃苦、怕受累、怕挑重担。

前几天我在网络上看了一组漫画:许多人背着大大的十字架前行,其中一个人累了,便用锯将十字架锯掉一大块,背起来继续前行。因为十字架小了,他走得很轻松,还唱起了小曲,一会就走到了人群的前面。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个深沟,他只能站在沟边,望沟兴叹。而其他的人则把十字架放在沟上,踩着十字架顺利地过去了。显然,其他人都能顺利到达终点,而这个耍小聪明的人却只能半途而废了。

老师们,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你付出的越多,你收获的就越多!

爱因斯坦和鲁迅都说过类似的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老师们,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业余时间用足用好,因为业余时间里蕴藏着能使我们每个人成功的丰富宝藏。

三、要多积累,多动笔

我们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写反思,魏书生老师提倡老师们多进行“正思”。其实无论是反思还是正思,都是我们进行教学积累、提升业务素养的有效途径。

倡导“新教育”的朱永新教授曾经向青年教师保证,如果你坚持写反思,十年还成不了名师的话,包赔你十万元人民币的损失。

李镇西校长是朱永新教授研究生班的学生,他的特点除了“讲课好”外,就是“善写”。他每天坚持写作,有时候怕影响家人休息,开车到学校写。有时候起得太早了,学校没开门,就在车上写。到目前为止,他除了出版了许多专著以外,还应许多省级以上教育期刊邀请开设了专栏。

我们的山东老乡梁恕俭老师,中师毕业,先在乡镇中学教书,后来到县城、省城、京城任教,现在是《中国教师报》课改周刊的编辑,他成功的法宝就是写作。他在新浪申请了博客,多年来坚持每天写博文,在学习、积累的同时,成就了自己。

我们学校许多教师都有博客,但能经常更新的教师为数不多,能坚持写博文的就更少了,希望老师们都能有效地利用好自己的博客,让写作、让博客成为走向成功的桥梁。

对各位导师,也提三点建议:

第一,感情上,对待徒弟要向对待弟弟妹妹那样。师徒结对,对双方来说是一种缘分,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在两个人的人生轨迹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在业务学习上,徒弟要力争成为导师的影子,导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双手一样关注、关心、关爱徒弟。

第二,培训内容上,要全面培养,突出重点。所谓全面,不仅指业务上,还包括思想上、生活上,导师对徒弟要精心指导,严格要求。所谓重点,就是抓好教学常规,做好常规,就是优秀。

第三,策略上,要善于发现徒弟的优势,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我们提倡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对青年教师,我们也应该经常谈心,经常激励,让青年教师在激励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老师们,师徒结对,从形式上看是师傅带徒弟,从实际效果上看,也是师徒双方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导师、全体青年教师珍视这份感情、珍惜这段经历,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我校的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谢谢大家!

篇5:在贫困学生救助仪式上的讲话

“>在“贫困母亲救助行动”捐赠仪式上的讲话2007-02-22 13:12:3

3在“贫困母亲救助行动”捐赠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乡亲们、企业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在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力以赴实施“十一五”规划,全力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奋力打造平安xx、和谐xx的关键时刻,区妇儿工委办、区妇联在这里隆重地举行汇聚党和政府关怀和社会各界关爱的“贫困母亲救助行动”捐赠仪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举行“贫困母亲救助行动”捐赠仪式,旨在通过这项活动,凝聚

社会力量,关注弱势群体,推进共同富裕,共享改革成果。在此,我首先代表xx区委、xx区人民政府向全区的贫困母亲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诚挚的关切!向为贫困母亲奉献爱心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

“治国之道在安民、安民之道在济困”。近年来,xx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新村扶贫工程,使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切实缓解了困难群众的贫困程度,帮助了包括贫困妇女在内的弱势群体脱贫致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一些突发事件等各种因素,目前我区仍有较多贫困程度较深的母亲面临生活上的各种困难。

母亲的素质,影响未来全民族的素质。母亲不应属于贫困,回报母爱,帮助她们摆脱贫困,应该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帮助一位贫困母亲就是救助一个家庭,救助一个家庭就是优化一个社会细胞,就是消除一个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帮助母亲,它不仅是为贫困母亲排

忧解难,也是为党委和政府分忧解愁,利国利民利家。“思母苦、报母恩”,回报母爱,帮助母亲摆脱贫困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贫困母亲救助行动”,就是要解决贫困母亲的燃眉之急,缓解她们的生存压力,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就是要通过救助这些家庭,稳定以防百姓、安定一方社会,促进社会成员和谐发展。

希望社会各界、希望每一个公民立足于党政所急、群众所想、母亲所需,积极参与“贫困母亲救助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贫困母亲、为贫困母亲捐献爱心的浓厚氛围。希望通过“贫困母亲救助行动”这一公益项目的实施,搭建一个全体社会成员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建和谐xx的平台;成为贫困母亲改善生存环境、缓解生存压力、提高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成为密切党群关系,保护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载体;成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能力的实际

行动;成为全党、全民、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希望“贫困母亲救助行动”的实施单位,严格遵循“诚信、透明、公开”的原则,按照公众的意愿将捐款和物品分送到贫困母亲的手中,要在管理好、使用好捐赠资金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贫困母亲受助面,使“贫困母亲救助行动”覆盖到更多的贫困家庭,要把“贫困母亲救助行动”的实施与“女性素质工程”和“春蕾计划”等活动结合起来,与提高妇女地位结合起来,创造内涵更丰富、更有生命力的活动载体。

希望各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大造声势、营造氛围,使广大民众自觉加入到救助贫困母亲的行动中,共同来关心、关爱贫困母亲,在全社会形成了心系贫困母亲、奉献真挚爱心的良好氛围。

我还想说的是:你们的爱心,你们的善举,应该受到社会的嘉奖和认可,为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广泛宣传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和

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精神,表彰伸出援助之手,为贫困母亲奉献一片爱心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区委政府将继续对救助行为予以高度重视和支持,请区妇儿工委办、区妇联在2010年“贫困母亲救助行动”告一段落之际,认真对此项行动进行总结和表彰,为本次做出较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授牌和颁奖。

同志们,救助贫困母亲、关爱留守儿童是党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真情播洒爱的雨露,用行动奉献爱的阳光,共同构筑爱心长城,为贫困母亲和留守儿童架起一座通向富裕、和谐、幸福的桥梁。

最后,祝愿全区所有的贫困母亲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在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下,增强发展能力,早日脱贫致富。

篇6:在贫困大学生救助仪式上的演讲

各位领导、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以“关爱希望、共建和谐”为主题的2011年贫困学生助学金发放仪式,这对于进一步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和热情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大力营造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捐资助教的社会氛围,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以来,我们镇党委、政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动员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和辖区社会各界人士,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广施义举、扶贫济困,使慈善救助工作步入了运作规范化、管理动态化、监督社会化的轨道,为构建和谐柴胡店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柴胡店、关心弱势群体的各位领导,向资助贫困学生就学而奉献爱心的各位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救助的同学表示亲切的慰问!为深入持久地开展好贫困学生救助活动,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开展救助活动,增强社会各界的责任感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和积极因素,我们全社会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创造有利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广大学生早日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关心和救助贫困学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既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全镇上下和社会各界和谐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一方面,一个孩子虽然在社会上仅是一个个体,但就一个家庭而言,孩子就是百分之百的希望。救助一个贫困生,就是

拯救一个家庭,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每一个贫困家庭的迫切愿望。做好贫困学生救助工作,也是检验我们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是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标准。另一方面,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全民素质的提高。没有所有贫困家庭子女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全民素质的提高。此次捐资助学活动,将使贫困学生真正体验到全社会对他们学习生活的关注,感受到党和政府、社会大家庭给予他们的温暖。

二、集中全社会力量,努力做好捐资助学工作

扶危济困,扶困助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捐资助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仅靠政府投入和教育部门自身力量是不够的,这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依靠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才能使捐资助学工作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这次我们开展的政府机关干部的捐资助学活动,这只是个开端,是个抛砖引玉的过程。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镇政府97名机关干部共捐款10600元,对已确定的25名贫困学生进行救助。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名贫困学生都能上得起学,完成学业。俗话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承载着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社会的责任。少喝一瓶酒、少吸一盒烟,多救助一名学生。我们镇的华冠实业公司老总柴杰章捐资助学坚持十几年,已经资助15名学生,充分体现了他们大爱无私、奉献社会的精神。

三、加大宣传力度,为捐资助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捐资助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救助,更是营造一种社会氛围,净化一种社会风气,呼唤一片社会真情,倡导一种社会

文明。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捐资助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宣传党和政府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关爱,宣传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措施,宣传特困学生救助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捐资助学工作的认识;要广泛宣传贫困学生克服困难、立志成才的感人事迹,宣传社会各界关心资助贫困学生的感人事例,以此进一步掀起全社会参与捐资助学的热潮;要及时组织宣传在捐资助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带动,动员和激励更多的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捐资助学活动中来;要大力宣传捐资助学的方式和途径,使有助学意愿的同志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助学方式;要不断创新宣传的形式和方式,不断提高宣传的效果,使捐资助学行动深入人心,变为大家的自觉行动。通过宣传,引导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伸出温暖之手,积极履行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共同营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努力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有这么一句话大家都非常熟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学生讲名牌,讲吃穿,没有体会过贫穷,没有经历过失败,缺乏一种进取精神。而今天受到救助的同学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你们以坚强的斗志战胜生活中的困难,逆境中苦学,为全体学生树立了榜样。在这里,我对受到资助的同学提几点希望:一是希望你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越是条件艰苦,越要刻苦学习,始终保持优异的成绩和昂扬的斗志;二是希望你们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立志做大事、创大业,在国家建设中展现才智、奉献力量;三是希望你们无论将来走上什么岗位,无论身处何处,都要不忘记家乡,生你养你的柴胡店这片热土,不要忘记关心、关注你们的家乡父老,更不要忘记在你们最困难的时候曾经伸出援助之手的社会各界人士,同时,也希望你们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乡人民对你们的关心和培养,将来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多做贡献。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当今社会最富情感,最能打动人的一句话,它向人们道出了“助人者自助”的生活哲理,使我们赢得了行善者与受益者、个人和社会的双赢效果。我们热诚呼吁:为了让贫困学生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所有学生拥有同一片蓝天,用我们的爱心点燃明天的希望!

篇7:在贫困学生救助仪式上的讲话

扶危济困,扶困助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企业的发展也承载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我公司多年来始终本着以“以人为本,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致力于陶瓷酒瓶的生产,目前生产规模及各项指标较公司成立初翻了几十番,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全国同行业中位居三甲之列,雄居江北第一,成为国内陶瓷酒瓶包装行业的龙头企业。

企业的发展使我们感到人才的重要性,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产品竞争日益激烈。世界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竞争,而知识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有人预测:未来的市场将是微利经营,因此,谁能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谁将拥有市场经济的主动权。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改革十年来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的失误。因此我公司在取得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人员素质的提高。同时为回报社会,给我县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促进平原经济发展,使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能圆大学梦,今年六月份公司特开展“安华助学献爱心活动”,经与一中领导多次沟通,向3名贫困学生资助学费12万元,并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生活方面的困难,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今天,我公司再次向需救助的贫困大学生捐款,伸出我们的援助友爱之手,帮助他们圆大学梦想,给贫困家庭一个走出贫困的希望。

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真心盼望那些贫困的大学生能够顺利踏入大学校门,希望他们刻苦学习,奋发成才,将来报效祖国,建设家乡,我们安华瓷业有限公司也真心的希望为平原县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多尽一份力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8: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伦理救助

高校贫困大学生除了存在物质的贫乏、心理的障碍之外, 在思想观念、道德、情感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此而导致的伦理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感恩意识淡薄。

大多数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都能珍惜上大学的机会, 他们心存感恩, 胸怀责任, 乐于奉献, 把感恩意识转化为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但也有相当数量的贫困大学生以贫困为借口, 以自我为中心, 精神空虚, 情感苍白, 行为失范, 完全依赖于学校和社会的资助, 思想上不求上进, 学习上得过且过, 生活中攀比享乐, 活动中消极懒散, 自立意识不强、感恩意识淡薄。缺乏感恩意识使贫困生不能正确看待所受资助, 很难形成和谐的思想、健全的人格, 从而不懂得自立自强、奋发成才、回报他人、回报社会。这不但降低了贫困大学生的整体人格素养, 而且会降低社会各界的助学热情, 严重影响助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 不合理的消费伦理观念。

人的消费需求不仅受到经济能力的制约, 而且受到消费伦理观念的重大影响。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大多数贫困大学生都有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他们合理利用受资助的资源来顺利完成学业, 但也有部分贫困大学生受身边家境富裕的同学和一些消极思想观念的影响形成了不良的消费伦理观念。他们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和与他人攀比, 而不把受资助的钱用于学业。这不但浪费了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助学资源而且违背了资助者的意愿, 对我国的捐助事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 受资助者诚信缺失。

受助者诚信缺失凸显在贫困大学生中越来越严重, 其中最突出的方面反映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上。一些贷款的贫困大学生毕业后, 不按期偿还助学贷款, 恶意拖欠、拒还、逃贷现象严重。由于贷款学生的诚信缺失导致银行在较高的还贷违约率面前积极性并不高。除了银行成本核算和规避风险之外, 还贷违约率高已成为银行不愿向贫困生贷款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种不守诚信行为不仅损伤了个人信誉, 而且严重妨碍了助学贷款工作的持续进行。

(4) 非贫困生混水摸鱼。

在国家加大对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同时, 在高校中也出现了一些“假贫困生”。一些道德素质较差、刻意追求物质享受的大学生与贫困生争着索要扶贫助学资金。这种现象危害极大, 一方面他们抢占了原本就紧缺的助学资源;另一方面, 由于这些“伪”贫困生本身道德素质差, 他们受助后往往进行奢侈消费, 造成极坏的负面影响, 对受助“贫困生”整体形象严重破坏, 降低社会各方的助学热情。

2 伦理关怀与救助应坚持的原则

教育的根本人文使命就是伦理解放, 表现为对伦理精神的执着追求和热忱关怀, 同时还表现为对大学校园中那些需要关怀的人在心理与生理、物质与精神上的道德关照和热情扶助, 以便使党的阳光通过一系列的善举, 普照到大学校园的每个成员的心底, 并演化为人们对党的认同和信服, 对大学生活的聚合和归属。因此, 我们在开展对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时, 应坚持助困与育人相统一的原则。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扶持, 应当与学校对他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过程相互协调, 做到助困与育人的密切结合。要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让他们认识到生活的贫困是暂时的, 大学生的价值应体现在知识的富有上。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大学生自强自立、敢于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培养大学生热爱国家、热爱集体、奉献智慧、回报社会的崇高理想和感恩之心。

3 伦理关怀与救助的途径思考

(1) 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 构建和谐校园。

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条件, 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因贫困而引发伦理困扰问题的前提。如果不改变他们的贫困状态, 伦理救助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要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

①加大资金投入。

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用于扶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但是现有投入对于占在校生20% ( 有的学校更高) 的贫困大学生群体来说, 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 应当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此外, 可募集社会慈善资金投入资助;通过签订意向性合同, 由用人单位资助等。有了充足的资金, 才能切实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处境。

②完善奖助贷学金制度。

贫困大学生首要的经济来源为奖 (助) 学金, 占总花销的69.1%, 然后为家庭供给、勤工俭学、亲友相助等。由此可见, 完善奖助学金制度对贫困大学生的帮助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 我国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已经得到很大发展,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奖学金设立校际差别较大, 助学金的数量不足, 以及贷款特别是银行贷款门槛过高。只有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 完善奖助贷学金制度, 才能解除贫困大学生的经济之忧。

③建立一套完善的贫困评估机制, 确保援助对象评定程序的公正。

经济援助不同于其它援助的很重要一点就是经济援助有一定名额限制, 这就涉及到受助对象的确定问题。学校应该以公正为原则, 积极探索一种相对公平的评定程序, 以保证正义价值的实现。评定程序应遵守普惠性、公平对待性和公开性, 做到这“三性”就能保证程序正义。正是由于贫困生在数量上比较庞大, 在分布上又比较广泛, 加之评测本身存在的若干问题, 才使得我们在调查和判定受体身份的时候也存在很大的困难。目前, 高校比较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出具贫困证明, 但这使得对贫困生的经济援助从一开始就带入了过多的人为因素。本文认为, 由于贫困生数量比较大, 不能做一一调查, 但应该在不同的高校做不同的抽样调查, 以此作为出具贫困证明的补充措施。这样, 各取其利弊以尽量保证贫困生测定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消除贫困行为。

④创新资助方式实行隐形资助。

我们在让贫困生得到经济上的资助的同时, 还应该不给他们带来精神上、心理上的压力。许多高校的资助措施虽然帮助了贫困生, 但无形中也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贫困大学生大多不愿让周围的同学知道他们生活的困境, 有些自尊心强的学生宁愿饿肚子都不愿接受学校的帮助, 所以高校在资助的同时还应将视角投向贫困生伦理救助问题, 探索出一套“隐形补助”的新路子以实现对高校贫困生的自尊和隐私的保护让贫困生有尊严的接受资助。在具体操作方面, 现在高校大都实现了校园“一卡通”, 一卡在手, 畅行校园, 日常校内消费均可通过“一卡通”实现。对于达到生活预警线而又满足资助条件的贫困生学校自动将钱打到学生卡里。目前国内已有高校开始实行了这样的“隐形补助”。中国科技大学这项“隐形补助”政策已经试行了两年多, 受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多方好评。因此, 高校应在其他各项资助政策中推广这种将物质资助与情感体谅、人格尊重“捆绑”起来的“低调做法”。

(2)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①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引导”作用。

辅导员是大学生最亲密的导师, 是大学生人生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 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伦理救助中的重要作用。首先, 辅导员要与贫困大学生建立和谐、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 这是辅导员与贫困大学生进行交往和沟通的前提。辅导员要主动深入贫困生当中, 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脉搏, 进而针对他们的具体问题逐一加以解决, 让贫困生“生活有保障, 成绩有进步, 个性有发展, 沟通有温情, 民主有参与”。其次, 辅导员要开展经常性的主题班会活动, 重视和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成才激励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情感教育、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 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自尊自爱、乐观开朗、自信踏实、敢于承担责任等优良品质, 强化他们的自我发展意识, 促使每一位贫困大学生健康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

②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 鼓励和推动他们增强自信心实现自我完善。

贫困大学生不仅包括物质上的贫困, 也涵盖精神上的贫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因自卑而缺乏自信。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多发现自身的闪光点, 确立自信, 是让他们正确面对生活的基础。高校可以搭建多种平台, 给贫困大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首先, 设法增加勤工助学机会, 进一步挖掘勤工助学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精神扶贫的重要作用。其次, 有针对性地开展文艺体育比赛, 使贫困大学生的能力得到展示, 同时鼓励和支持贫困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走出去了解社会, 投身社会变革, 发掘自身潜能。

③加强诚信和感恩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也是其他道德品质的基础, 在当代社会, 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将难以立足和发展。对于非贫困生, 要教育他们诚实做人, 切不可投机取巧, 非贫而扮贫, 为了一点经济利益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污点; 对于贫困学生, 要让他们明白助学贷款体现的是国家和社会对他们个人的关爱和期望。学生不管是从道德感情出发还是从法律义务出发, 都应当在步入社会、经济独立之后履行自己的还款义务。在诚信基础上加强感恩教育, 美化贫困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 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

④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是贫困生健康成才成长的环境保证。首先, 高校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 打牢贫困生奋发向上的思想道德基础。其次, 高校要积极开展高雅健康、求真求善、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 引导贫困生主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在参加活动中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第三, 高校要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伦理观念, 特别是让家庭宽裕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减少贫困生的自卑和攀比心理。

参考文献

[1]李景国.论高校贫困大学生伦理救助之思考[J].社会科学家, 2008, (12) .

[2]刘霞.公益伦理主张的道德义务——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3) .

[3]苗天峰.高校学生助学贷款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6) .

篇9:在贫困学生救助仪式上的讲话

实施全省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强化农村基层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从去年开始,全省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选调生)进行系统培训,每年培训2000名,目的是全面提高村级干部综合素质,增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去年,我们在这里成功地举办了7期培训班,做到了人员齐、出勤好、内容新、效果好,受到了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部门和基层干部的好评,成为全省培训工作一张名片。

下面,根据这次培训班的要求,讲三点意见。

1.站在统筹推进“三化”的高度,充分認识开展好村干部培训的重要性

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重要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时期“三农”工作思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县域突破战略,做大做强县域中心城镇,重统筹,强基础,抓改革,惠民生,走具有吉林特色的农村“三化”统筹之路,确保粮食稳步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县域财力明显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出重点实施好增产百亿斤粮、百亿斤肉、百万亩棚膜蔬菜、百户重点龙头企业、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五百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全面提高全省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今年,农业农村经济总体目标是: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量达到550亿斤,力争突破历史最高水平;畜牧业产值实现9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林业总产值实现7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以上,力争达到750亿元;园艺特产业产值实现6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8%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35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8%,力争达到10%;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三者相辅相成,必须协调推进。统筹推进“三化”,重在夯实基础,关键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根本在于提高干部素质。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对于统筹推进“三化”有着重大的保障作用和长远的意义。

第一,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我们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具有发展粮食大省、畜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林业大省和特产业大省的优势,玉米、水稻、肉猪、肉牛、禽类、蔬菜、瓜果、人参、鹿茸、食用菌、林蛙、中药材等生产在全国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具备了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不仅要依靠现代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还必须培养一大批农业科技人员、农业工作的组织者和现代农业建设的带头人。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不仅可以让大家了解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动态、前瞻科技最新成果、把握实现现代农业具体途径和措施,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依靠我们村“两委”干部的组织推动作用,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第二,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有利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主要是解决过去偏重于城市建设、忽视农村发展的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劳动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统筹是工作摆布问题,是方法论。我们要通过系统培训,着重学习统筹城乡的方法,进一步明确统筹城乡的含义、内容,通过有效地组织实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当前,我省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呈现出“四个集中、四化”趋势:一是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产业发展园区化。目前,我省无论是工业还是畜禽养殖、以及棚膜蔬菜、瓜果、特产业等,都向大规模基地发展,向园区集中;二是土地向大场大户集中,实现土地经营集约化。现在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一些种田能手和大户土地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由农村转向城镇,开辟新的增收领域,到目前,全省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39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4%;三是居住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实现居住社区化。吉林市城郊九座村今年盖起了2800户农户居住的农民新村,集中居住了6个村的农民,一次性整理出土地500公顷,极大地缓解了城镇建设用地不足问题。目前,这种农民居住社区化的方式,在吉林市郊区、长春市郊区、农安县陈家店村、梨树县霍家店村等地得到了推广;四是产业经营向合作社集中,实现组织合作化。近两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向雨后春笋一样,在吉林大地蓬勃发展、遍地开花。截止2009年末,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5723个,入社农户41万户,带动农户50万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8%和1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要积极顺应统筹城乡发展这种大趋势、大变化,努力学习,主动站位,借鉴经验,把统筹推进“三化”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有利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农村改革发展跨入历史新阶段,从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到重大原则,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到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到落实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从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到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到强化农村社会管理,等等,这些重大部署和战略决策,都是新要求,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系统把握、学足用活、付诸实践,可以说,我们这次培训班,是中央和省关于“三农”政策理论学习研讨班。

第四,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村党支部是党组织建设的前沿阵地、桥头堡,既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又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领导核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级“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密切党群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说,省委、省政府作出培训万名村干部的重大部署,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和四中全会决定,深入落实省九次党代会、九届六次和八次全会决定的具体步骤,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关注基层组织建设,关心村干部培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新时期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的重大举措,这也充分反映了当前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通过这次村“两委”换届,我省村干部呈现出新担任村干部的领导增多、项目支书增多、两委主要领导“一肩挑“的人员增多,加之现在全省统筹城乡、推进“三化”、建设新农村任务艰巨,必须加强培训,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希望同志们要从思想上认识这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地端正学习态度,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

2. 切实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效

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内容,工作量大、任务繁重,能否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这项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科学组织、强化约束、完善管理。我们这期培训班,要继承和发扬以往村干部培训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从强化组织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着手,从增强同志们的自觉性、主动性着眼,从加强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选送单位协同配合着实,全面落实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和运行机制,保证培训工作稳步实施、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一)科学安排培训内容,确保学有所获。万名村干部培训,从培训的组织方式,到学习的内容,以及整个活动的安排,比以往其他的培训学习都有所创新。这次村干部培训安排10天时间,课程17讲,授课人员都是熟悉“三农”工作的领导、知名专家,培训内容是涉及到10个大方面,既有“三农”政策理论,又有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既有现代农业建设,又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既有农村综合改革,又有农村土地承包、农业政策保险、农村“三资”管理;既有农村普法教育,又有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等,培训内容十分丰富和新颖。培训期间,我们还将安排村干部和农大专家开展智力对接、参观考察、座谈讨论、问卷调查和观看专题片等活动,做到了培训内容全面、系统和深入,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丰富知识,完善自我。

(二)严格组织培训活动,强化管理措施。具体要做到“四个保证”、“三个完善”。“四个保证”:一要保证培训时间,10天培训,安排课程9天半,加上报到和返程,共11天,培训不准提前结束。二要保证培训课时,共17讲,基本上是上下午各1讲,培训单位要根据授课领导和专家的时间,合理调整和安排授课人员,不准出现停课、少课现象。三要保证培训人员,凡是参加培训的学员,要安排好村里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培训期间,一律不给假,不准中途辍学。四要保证培训秩序。在培训期间,要坚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外出,不会客;在课堂上要全神贯注听课,认真做好笔记;要注意寝室内环境卫生,按规定时间就寝和起床;要保管好个人物品,注意人身安全;业余时间不赌博,不酗酒,服从校方和主办单位的管理和领导。“三个完善”:一是完善培训制度,前期班没有培训的后期班要补上,今年没有培训的明年要补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万名村干部培训不流于形式;二是完善管理制度,要制定万名村干部培训管理规定,建立课前课后点名制度、请假消假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市(州)和县(市、区)带队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都要进行明确、严格遵守、落到实处;三是完善奖惩制度,对于在培训过程中,学习认真、表现突出的,按10%比例评选优秀学员,颁发证书并给予通报表扬;对于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市、县带队同志,省里将择优颁发“万名村干部培训优秀管理工作者”证书;对于那些学习表现不好,违反有关规章制度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发至当地县(市、区)党委、政府;对于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除了要及时补课外,不予安排省级示范村。大家要尽快转变角色,从以往繁忙的工作中迅速转入到学习上来,每个同志都要坐得住,静下心,集中精力,潜心学习。培训期间,我们还要听取学员的学习体会和意见建议,希望大家积极准备,畅所欲言,共同为推进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

(三)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保障身体健康。今年培训人员多,时间跨度长,保证所有参训人员身体健康,至始至终完成学习任务,压力很大。开班之前,省农委专门向省卫生防疫部门通报了举办这次培训班的情况,请求省卫生疾控部门给予专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吉林农业大学也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力争整个培训期间,学习环境清新整洁,卫生防疫及时到位,不出现疾病流行。具体要落实好以下几项措施:一是要安排好学员的生活。吉林农业大学要妥善安排好学员的住宿和饮食,保证寝室温度、膳食营养、食品安全和热水供应,创建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学员体质和抗病能力;二是要落实有关防控措施。主要是做好住宿寝室、授课地点、就餐食堂等主要活动场所的卫生消毒、通风工作,如有发病的及时到校卫生院就诊治疗。在住宿地点要备有体温计,以便学员随时测量体温;三是要建立报告制度。学员出现身体不适的,要第一时间向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带班的工作人员报告,以利及早采取措施,及早治疗,早日康复。

3.做好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文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检验这次培训成果,关键看能否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工作思路应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当前,农村改革发展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拓展思路,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基层干部自身能力。通过培训,要重点提高村干部贯彻落实政策、带领群众致富、为民服务、促和谐保稳定、防腐拒变五种能力。提高贯彻落实政策能力是前提,这是衡量我们基层干部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关于“三农”工作重大部署和决策的坚定性、执行力的重要标志,代表着干部的素质和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是关键,“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支部”,培养一个带头人,就能富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这是老百姓的期盼,也是对我们基层干部的最起码要求;提高为民服务能力是核心,主要是我们要怀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心,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盼群众之所盼,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提高促和諧保稳定能力是基础,这是反映我们基层干部解决深层次矛盾、驾驭复杂局势能力的重要表现;提高防腐拒变能力是根本,坚决抵制各种诱惑,不断加强廉政建设。

二是要开阔视野,理清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统筹“三化”建设这一总体要求,有针对性进行深入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思维,转变观念,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带班子建组织强队伍、抓经济促发展保稳定的实践中,运用到我们新农村建设工作当中去,真正做到武装头脑,推动工作。要结合各村的资源禀赋,认真进行思考,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与各地实际结合起来,广泛听取和尊重领导、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坚持引智下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区域经济亮点。

三是要认真总结,宣传贯彻到基层。我们这次学习获取的知识很多,得到的信息很多,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大家一定要认真总结和归纳所学到的一些好知识、好政策、好办法、好经验,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宣讲,把党的强农富民政策贯彻到基层,把好的致富信息宣传到基层。这次学习,大家结识了不少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兄弟村的干部,这些都是今后发展的宝贵财富,希望通过这次学习活动,大家要经常保持联系,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篇10:在贫困学生救助仪式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爱心基金”救助困难学生活动,主要目的是救助困难学生,解决他们的暂时困难,让他们带着全市人民的重托,顺利迈进大学和高中的校门。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历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市坚持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仍有少部分群众处于贫困状态,生活相当困难,需要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尤其是个别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缀学,更需要党和人民的救助、关心。按照《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建立困难群众社会帮扶救助体系的意见》,我市通过个人申请、张榜公布、初步审查、逐户核查、市帮扶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等严格程序,共确定了救助大学生55人,高中生99人。当前,正值学生入校报到的时候,但是这些学生家庭非常困难,为支付学费,无可耐何,一筹莫展。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历来都有“扶贫济困,积德行善”的传统美德。乐善好施一直是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良知。在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关心关爱困难群众、扶弱济贫,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帮助这些困难学生,资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的责任。面对这些困难学生和困难家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做好新形势下城乡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制定出台了《2007年“爱心一日捐”工作方案》,将每年5月份定为全市捐助月,5月19日定为爱心捐助日。今年5月份,我们组织开展了第一次“爱心一日捐”活动,市五大班子领导带头捐助,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干部职工以及个体工商户积极响应,踊跃捐款,为建立“爱心基金”、资助困难学生贡献了力量。

市委、市政府希望今年受资助的同学们,一定要自强不息,发奋努力,勤奋好学,带着家乡人民真情嘱托,早日完成学业,回报家乡人民,同时要发扬“扶弱、助残、救孤、济困”的传统美德,发扬团结、奉献、互助、友爱的时代精神,用更多的爱心行动回报社会!希望在座的同志们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继续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努力把帮扶救助工作做的更好、更深入、更有成效,把我市的帮扶救助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让××社会更加和谐,让××的明天更加美好!

篇11:在贫困学生救助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本学期已经结束,蛇年春节即将到来。在这辞旧迎新、祥和喜庆的时刻,我校在这里举行资助困难学生仪式,对家庭贫困的学生给予适当补助。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家庭贫困的学生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祝福!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困难学生和家庭办好事、办实事,经学校研究,我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对一部分家庭困难而又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资助,资助对象为20人,每人资助200元。虽然资助面还不大,资助额还不高,但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对优秀学生的表彰和激励,体现了我校对教育本质和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传承、恪守和弘扬。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补助和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力度,让贫困学生感受更多的温暖,让更多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同学们,我们今天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光对母校应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更重要的是要有报国之志。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有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还享受了生活补助,国家的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基本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

人生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充满坎坷和曲折,但我认为:家庭生活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气、没有勇气,不能想方设法发展自己的才气,最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决心、毅力和能力。家境贫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自信、萎靡不振,甘拜下风,我们一定要矢志不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义无反顾的向前走。

同学们,古今中外,有大成就者,大多出身贫寒、生活坎坷。正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我请同学们明白一个道理:困难、磨难其实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学们,你们要挺直脊梁,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顽强拼搏的精神去对付暂时的困难,不要气馁。因为,老师、家长和社会各界在关注着你们。希望你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增强经受住挫折的毅力和意志,自强不息,做一个生活的强者,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才,不辜负老师、家长、学校对你们的期望。同学们能够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就是最好的回报。

上一篇:助学金贫困证明表样表下一篇:等你归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