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和学术论文

2024-04-27

专著和学术论文(共9篇)

篇1:专著和学术论文

专著和学术论文

一、专著

定义: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课题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一般是对特定问题进行详细、系统考察或研究的结果。专著通常是作者阐述其“一家之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而较少单纯陈述众家之说;专著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因此能围绕较大的复杂性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和全面论述,具有内容广博、论述系统、观点成熟等特点,一般是重要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专著出版前,作者的研究成果往往先以论文的形式出现,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并展开阐述,从而形成专著。专著通常都附有参考文献和引文注释,包含丰富的书目信息。

学术专著: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当然,照我们现在的理解,学术专著的字数可能还要更多些。

学术通常是指专深而系统的学问,而论文则是指研究、讨论问题的文章。因此,所谓学术论文就是在科学领域内表达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从这一意义上理解,学术论文一般也可以称为科学论文。

在理解学术论文的时候,我们还必须把握下面两层含义:

其一,学术论文的范围限制在科学研究领域,非此领域的文章,不能算学术论文,如新闻报道、报告文李、散文和杂文等就不能算学术论文。

其二,我们说学术论文限制在学术领域,但并非说,科学领域的所有的文章都是学术论文,而只有表达科学研究新成果的文章才是学术论文。照这样理解,科幻和科普作品就应被排除于学术论文之外了。

从上述两点来看,我们可以说,科学论文的灵魂必须是科学研究的成果。

科学领域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前者包括理、工专业,有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学科;后者则包括文、史、哲、经等。我们美术教育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二、学术论文的分类

依据撰写者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或社会需要,学术论文可以分为:

1.投稿论文——研究人员写给学术期刊、杂志或学术出版社要求发表的文章。

2.命题论文——上级领导部门根据社会的.需要提交给科研人员的研究项目文章,或者由指导教师提交给研究生、大学生的研究课题文章。

3.毕业论文——是由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撰写的。

4.学位论文——是由要求授予学位的人所撰写的。

个人的专著有几个基本特点:第一,一定要本人亲自撰写;第二,是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或实验上有重大发现的学术著作。如果不满足这两条,就不能说成是某个个人的专著。

三、如何写学术论文(1)撰写论文前的准备

1、搜选题

这是写好学术论文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只有选好了题才能有的放矢,锁定目标,有所创新。在选题方面一,首先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最好是比较擅长的选题,即要难易适度,这样不仅使接下来的撰写工作充满激情,容易驾驭,也更能顺利地有进行。因为循着兴趣的指引就可以排除万难,把文章写得有始有终。一般我们的兴趣点都可以发展成为擅长点,论文的撰写也因此成为一个快乐的过程而非痛苦的煎熬。其二,选题时要注意排除那些内容雷同的文章,即使是研究内容相近的文章,也必须是从新角度、新方法去探讨的。最后选题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有新意,有自己的学术思想在里面,不管是“旧瓶装新酒”、新瓶装旧酒”、还是“新瓶装新酒”,总之一句话要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独有的东西。

2、建框架

确定了选题后应该就是要构思论文的框架了。这就像是盖高楼大厦一定要有个合理的设计蓝图一样, 有了蓝图我们就可以“照图建屋”,照纲成文”了。围绕选题在头脑中有个大致的框架,形成文章的脉络体系即文章的结构。有了文章的架构就可以根据各部分来查找相对应的资料、论据去填充自己的框架,使之丰富充实。否则就会由于盲目寻找资料而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因此,这一准备工作也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3、查资料

选题和框架确定,就应开始系统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如在第一步准备工作选题时没有检查是否已有人做过此研究此时就要做个完整地搜查了。一发现已有人做过而自己的课题与人家又大同小异时就要慎重考虑要不要再继续往下进行了,要在排除了做重复浪费研究的前提下再查阅相关资料。由于搞学术研究不可能完全脱离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而自成学术体系,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初涉研究的学生来说,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比如我们要研究马克吐温的反讽风格就要先弄清马克吐温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哪些作品是以反讽风格为主的,在这些主要的具有反讽风格的作品中的反讽又是表现在哪些方面的,是主题、内容还是语言。资料搜集是对自己选题内容的丰富补充也是个不断修正的过程,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文章会有更全面具体的认识。

二、学术论文的结构

1、标题

眼睛是“心灵之窗”,那标题就是整篇文章之窗。题目不但要醒目也要新颖、精确,能高度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因为是全文精髓的高度浓缩,所以就必须选用最简明恰当精炼的词语来体现文章主题,字数一般不超过 20 个汉字,英文的是不超过 20 个实词。在标题中尽量避免使用标点符号、公式、缩写及简称等,如有需要可以加副标题进行补充说明。总之我们要字字斟酌,惜字如金,做到标题的简明、确切、耳目一新。

2、作者署名和作者单位

作者是指论文的法定主权人和主要责任人,比如论文主要内容的构思者,研究或实验的操作者,具体的论文的撰写者都属于这部分。作者署名意味着作者文责自负并拥有著作权,而署名的排序则是按照作者的贡献大小。对撰写了少量工作的辅助配合者可放在致谢部分而不必放在此处。作者署名要置于标题下面,作者单位和邮编则置于作者署名下面。

例如:梁晓鹏

(兰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3、摘要

摘要是一篇学术论文的提要,是全文客观地不加任何注释和评论的高度浓缩,是独立完整的短文,是文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阅读摘要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使读者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感,并由此决定是否有进一步阅读的必要。论文写的再好,没有读者去读也是没用。所以摘要部分就要把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学术思想突显出来,把特色之处呈现出来。

从论文摘要的内容来说可分为两种类型:描述型摘要(descriptive)和资料型(informative)。前者主要是描述文章的写作意图及主要内容的,而后者除了描述主要内容还涉及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撰写摘要时有三要素需要注意,分别是内容、结构和语言。内容主要是指论文所涉及的研究背景、范围、对象、方法、主要内容研究结果和结论、建议及价值。结构是指摘要的位置和组成部分和字数。学术论文中摘要一般置于文首,abstract 一词不居中,有些文章用summary 一词,有些杂志会用斜体或引文格式来反映。组成部分比如说可以是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等,摘要字数每个期刊要求不同但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正文字数的十分之一。而关于摘要的语言则要求直截了当、简明易懂,由于篇幅和字数限制,摘要的语言一定要直接,不能用迂回的间接表达方法。如能用 because 绝不用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能用 except 绝不用 with the exception of,能用 suggest不用 make a suggestion。除此之外,时态和语态的选择,视角和内容要点的排列也是撰写摘要时我们需要重视的地方。

4、关键词

关键词或称主题词是为了文献检索、信息贮存的需要而从论文尤其是从题名或论文摘要中提炼出来的最能表达论文中心思想的数个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置于摘要的左下方。关键词应是浓缩中的浓缩,一般一篇论文选择 3-8个关键词,也要尽可能的使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的、通用的名词术语。

5、引言

又叫前言、导言或绪论。它主要用来简要说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研究途径,前人研究现状及研究空白并提出论文所要涉及的研究课题、设想、预期的结果和价值意义所在。引言中对于前人研究成果,只需用自己语言加以概括说明,不必引述原文或列出篇名,但要加注序号,并在“参考文献”中注明出处以证明言之有据。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篇幅大小并无统一硬性的规定,需要根据论文的篇幅大小及论文内容来确定。一般长的有 700-800 或1000 字左右,短的有些可不到 100 字。

引言中常出现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结构层次方面,一类是内容方面。前者指层次不够分明,且各层次之间的逻辑联系不紧密,上下文跳跃性较大,晦涩难懂,前后不够连贯,承接生硬。后者指用了较多的语言却不能明确表达论文所研究的课题,不能确定研究范围、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及途径。

6、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占整个论文的主要篇幅,也是整个论文的核心部分。撰写正文时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内容要求实事求是、客观真实、材料可靠、数据准确、方法合理、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纲举目张、简明易懂。而正文的写作形式由于论文涉及的学科类型不同也会有差异。一般正文会根据各层次内容要求划分为数个段落,各段落之间也带有一定的逻辑性,或并列式、或递进式或推导式等。根据这些段落组合给于适当的小标题以做到纲举目张,层次分明。另外,关于正文部分如涉及实验就要写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工具及详细的实验步骤。对于那些众所周知的方法应简单介绍但要给出文献,而对于经过改进的方法要适当说明采用理由并预测估计出其使用限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综合法、分析法、归纳法、演绎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 spss 软件辅助法等。正文的字数一般以 4500 字为限,一般由前言(概述)、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思路)等组成。而文中如有图表则不能超过三幅,关于公式、字母、计量单位及专用名词要以国家正式公布的为准。

7、讨论与结论

讨论环节大家有时会认为可有可无,觉得没什么可讨论的。其实讨论部分是对作者基础知识、研究深度的检验,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对于有实验环节的文章来说,因为在讨论部分可以解释任何实验中的做法。而结论则是把整篇论文以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途径,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也是作者表达自己创新见解的所在。而且结论也反映了论文水平的高低及研究发现的价值和意义。另外,结论不能写的跟摘要一样,结论是站在更高点对文章价值、意义、个人学术思想进行的总结。二者内容可以有重复或交叉但主要精神和目的应该是不同的。而论文撰写的好坏从引言、摘要或结论里就能判断出个大概来。结论不仅是整片论文的点睛之笔也是作者对读者的责任所在。

8、致谢

致谢部分是针对那些对这些论文的撰写有帮助但贡献或作用又不够在作者署名位置出现的那些人士进行感谢的部分。这部分可单独成段置于文章末尾或参考文献之前,是对在论文选题、研究或撰写过程中给予了指导、建议或参考以及为论文的撰写或研究工作提供过便利条件的个人或单位组织表达谢意。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的最后环节,能够体现出研究者的道德素质和研究素质。因为在本部分作者要把文中引用的且发表在正式刊物上的主要文献都罗列出来,所以参考文献中的文献数量和顺序都是对作者良心的检验。同时,文章写的好坏,论据是否充足是否足够充分证明论题(即研究者的研究深度)通过参考文献也可以略见一斑。内行的人浏览一下参考文献就能知道你研究的质量与深浅,甚至是纰漏。但有时参考文献部分不被大家所重视,比如有些人偏不标明引用那些跟其研究工作关系最大的文献而引一大堆关系不太密切的文献,这是打马虎眼,觉得不想让别人发现我这个文章主要参考了哪个人的文献。总之文献要按期刊要求的格式统一撰写,这是细节问题可能有时差别很小,小到大家注意不到但往往细节决定成败,注意细节表现了研究者严肃严谨的科学态度,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写,做到规范统一。只要仔细一点,注意一点,应该不难做到。

三、学术论文的语言 不管中文还是英文,论文在选好题、构好思、找好相关资料后进入撰写阶段或在撰写过程中都要考虑语言表达问题。语言上要下功夫,做到字斟句酌。首先语言要精炼,因为国内外期刊对于字数都严苛有加,不能废话,字字掂量,还要避免口语化,因为口语化较为罗嗦,但不该省的也不能省以免读者看的一头雾水。其次语法要正确。这就像遵守交通规则,只有遵守了规则才能安全抵达目的地。另外学术论文的撰写也是一门艺术,语法的准确性关系语言的艺术性进而影响整个论文的质量。第三,语言要既准确严密又通俗易懂。不能让读者有模棱两可之感,而且对于句子中词语的选择也要精确,我们应尽量做到换另外一个词就不行的程度。最后在论文中应尽量不要用主观性太强的评论型的语句。如“我们对这个研究结果十分满意”我们对于这个研究假设感到很惊讶”等这样的语句,因为这些语句不能客观地描述事实,是带着主观情绪的东西,这与学术论文和科学研究的精神相悖,所以我们应尽量避免。

四、学术论文的修改和注意事项

1、修改

文章要经过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有些学者甚至还说:只有经过 8 次修改后的文章才能成为一篇好的论文。论文刚完成时不必急着修改,当时怎么看都看不出毛病来,放在那一个星期或几天后再拿出修改一般一下子就能找出漏洞或不足。还可以找老师、同行帮助修改,一般别人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所在。另外,作者也可以把自己设想成读者或编辑,换个角度或立场来看自己的论文哪里有不足,哪里还不够清楚明白,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然后尽量及时把不足之处补上改进。

2、注意事项

⑴标题:标题要注意不能以口号式、召唤式出现,也不要以体会心得、简介等结尾式出现,否则会让人有不伦不类,不是学术论文之感。

⑵正文:正文不能像小说那样写成夸张、情节跌宕起伏的论述方式,避免让读者产生脱离实际、胡编乱造之感。

⑶结论:结论部分是对整个论文的高度总结也是以后需要努力的研究方向或目标。因此文章不能有头无尾没有结论,不然就会影响整个文章的质量。

⑷参考文献:一个人是不可能建立一个独立的学术体系,必须沿着前人的足迹来搞研究。因此一些学术思想、相关数据或观点自然也会引自相关学者、组织或统计部门。这些要在参考文献部分标明出处以免造成抄袭、剽窃之嫌。

⑸语言:学术论文的语言具体点就是用字措词,要求必须准确精当、清楚规范。对于一些专有名词或专业术语尤其是那些自己不熟悉的,一定要查清其定义后才能使用。

五、写出自己的创意

写论文和做其它事情一样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要想创新有创意是必须要建立在深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满足于对前人结论的照搬而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高。所以只有在经过系统认真地学习,掌握大量的研究成果,综合训练和独立创作等种种积累后才能使自己的论文有独到见解和过人之处。只有通过一个认真艰苦的准备过程才能写出自己的创意。不下苦功、不动脑筋、靠主观臆测即使知识积累多也不可能写出好文章,只能一味地抄来抄去,毫无价值可谈。总之如果我们写论文时结合自己学过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情况及别人的可取之处写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认识,既理论联系了实际又结合了自己消化吸收和逻辑思辨判断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相信就可以做到“走在人前,观点新颖”。

篇2:专著和学术论文

概况

学术专著出版就是由出版社或图书公司对各类学术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项目报告、学术论文等以图书专著的形式出版出来,这类图书一般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学术专著出版对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学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术专著出版的方式

学术专著出版一般有两种方式,经重庆上师文化传媒负责人介绍,一种是公费出版,一种是自费出版。公费出版是指由出版社或图书公司负担出版专著所需的所有费用,并支付给作者一定的版税。自费出版是指由作者个人或作者所在的单位、机构负责出版专著所需的所有费用,出版社或图书公司不支付给作者版税,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图书是否发行上市。

一般而言,知名度比较高的行业内专家的作品,具有很大学术价值的作品,出版社会给予公费出版;而普通高校老师的作品一般都需要自费出版。

学术专著出版的意义

1.进行学术交流

2.促进学术发展

3.研究成果的展现

4.个人能力的体现

5.职称评定的依据

学术专著出版的主要形式

代理出版是学术专著出版的主要形式。代理出版就是由专业的出书出版公司代理作者的图书出版事宜,作者将作品交给代理出版公司,由他们代理作者向出版社申请书号,并进行相应的编辑校对、排版设计、出片、印刷装订等工作。图书出版后安排发行上市或直接把书交给作者。代理出版学术专著为作者节省金钱和时间,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学术专著出版的形式。

学术专著出版的流程

1.首先作者与代理出版公司之间进行商谈,达成出版意向,确定出版要求

2.由代理出版公司向出版社申报选题

3.选题通过后作者与代理出版公司签订正式出版合同

4.出版社下发ISBN书号及CIP数据

5.代理出版公司负责书稿的编辑校对、排版、设计、出片等工作

6.一切确认无误后代理公司安排印刷厂印刷装订图书

篇3:论学术专著责任编辑的作用与地位

关键词:学术专著,责任编辑,学者化,话语权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以专著的形式出版传播。近年来, 我国出版社出版了许多学术专著,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大潮下, 上海译文出版社也出版了一些学术专著。作为审读和加工学术专著的责任编辑, 笔者认为其地位和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此仅就有关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著作责任编辑的地位与作用阐述一些个人的观点。

一、学术专著的特殊性

学术专著作为图书, 具有与其他图书相同的性质, 如形态 (封面、纸张等) 相同, 在具体出版流程中要经过三审、三校等。然而, 学术专著的出版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具有特殊性, 主要表现为:内容专业性强;书稿结构清晰、条块分明, 体例必须统一, 且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必须正确;出版时间性强;出版费用需要落实到位。这些特点对学术专著的责任编辑提出了比一般图书编辑更高的要求。

1.第一个特点——内容专业性强。学术专著是某个学科或某个领域中某些专家学者对其研究成果的表述, 专业性非常强。也就是说, 读者必须具备这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才可能理解其中的内容。例如, 笔者审读过的两本学术专著:《加拿大与新西兰文学研究在中国》和《中国非英美国家英语文学研究导论》, 这两本学术专著要求责任编辑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知识, 要了解专著中出现的作家生平及其主要作品。此外, 还要求责任编辑有一定的文学批评理论基础。

由于内容专业性很强, 不是本专业的编辑审读专著书稿会有很大的难度。例如, 笔者曾经在上海大学出版社审读过一本叫《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法》的专著, 由于笔者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 而此专著需要精通著作权法知识, 所以笔者审读起来非常困难。即使是本专业出身, 由于所学领域或研究方向的不同, 责任编辑审读学术专著时也会遇到不少困难。例如, 笔者在审读《加拿大与新西兰文学研究在中国》时, 由于缺乏对这两个国家文学发展的了解, 就觉得十分生疏, 更不要说审读《中国非英美国家英语文学研究导论》时遇到南非、尼日利亚、印度和加勒比海国家的英语文学了。笔者的切身感受是, 责任编辑此时就像一个学生, 而作者却是老师。老师让学生干什么, 学生就要干什么。总之, 责任编辑在内容编辑方面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学术专著在出版过程中, 责任编辑地位的下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2.第二个特点:书稿结构清晰、条块分明, 体例必须统一。这个特点是为了便于读者看到目录后能一目了然, 阅读正文方便, 并且查找出处快捷。例如, 《加拿大与新西兰文学研究在中国》是将加拿大文学与新西兰文学分成上下两篇, 每篇都按照中国对这个国家文学研究的时期分类。学术专著文后的参考文献是根据国家标准编排的。

3.第三个特点:学术专著的出版有一定的时间性。由于很多学术专著的出版涉及作者评聘职称, 所以有时候出版周期很短。学术著作的篇幅往往很长, 页码很多, 出版后常常是“砖头”一般的图书, 因此责任编辑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审读和加工书稿, 这也增加了及时出版的难度。例如, 《中国非英美国家英语文学研究导论》打印出来的纸质稿件A4纸有419页, 而排出的校样竟达到642页, 三审三校就花了半年多的时间。

4.最后一个特点:学术著作出版费用需要落实。由于学术专著读者面窄, 受众少, 印数一般都较小, 所以责任编辑一定要与作者商量落实好出版资金, 以保证学术专著能够及时出版。

从以上这些特点来看, 作者由于是某一领域的专家, 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在内容上作者往往处于强势和支配地位, 而责任编辑由于专业知识结构的原因常常处于被支配地位, 在学术内容上缺乏对等的话语权, 所以有时显得非常被动, 甚至会有可能被边缘化而无法提出令作者信服的审稿意见, 会出现作者说什么就是什么的现象。编辑参与到作者写作中, 与作者共同创造作品、对作者起指导和评判的作用会大大下降, 甚至会消失。例如, 对于《汉英对比翻译导论》的审读, 由于责任编辑不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 更不是学翻译专业的, 结果有不少读者就提出了汉语与英语之间的翻译本身就是一种转化和对比, 翻译怎么能对比呢?这是书名造成了歧义。特别是有这样一种情况, 作者自费出版学术专著, 或者出版基金由作者申请成功并提供时, 有的作者会觉得编辑可有可无, 责任编辑只是给书稿改改文字和句子的差错。由于缺乏学术专著所需要的知识, 有的编辑也会觉得自己可有可无, 只是对书稿改改文字而已。这些现象或想法在笔者看来是完全错误的。

二、学术专著责任编辑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学术专著的责任编辑应该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只会改文字和句子错误的编辑只能算是“编辑匠”。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 不仅需要大批文字功夫好的编辑, 更需要有相当学术造诣的专家型或学者型的编辑。编辑的学者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出版社的编辑一般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 这就为编辑的学者化或者说成为专家型编辑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术专著的特点更需要责任编辑成为专家型或学者型的编辑。笔者以为, 担任学术专著的责任编辑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协助作者起好书名。要让作者写好学术专著, 首先要帮助作者确定一个合适恰当的书名。《加拿大文学及新西兰文学研究在中国》的作者最初在构思这本书稿时起的书名是《加拿大文学及新西兰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发生、发展及范式》。当时笔者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 看了以后觉得书名拗口、冗长。根据作者对本书的构思, 笔者与作者商量决定改用现名。《中国非英美国家英语文学研究导论》的作者当时起的书名是《中国英语文学研究导论》。笔者审读全书后提出, 书稿是对非英美国家的英语文学研究, 改为《中国非英美国家英语文学研究导论》较为恰当, 作者采纳了责任编辑的建议, 将书名改为现名。对于最终书名的修改, 作者非常认可。

2.帮助作者优化书稿的结构和体例。要做好这项工作, 责任编辑就必须参与到作者的写作中, 这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在编写《加拿大文学及新西兰文学研究在中国》时, 根据作者的构思, 责任编辑向作者提出建议:将加拿大文学研究与新西兰文学研究分为上下两部分, 每个时期都加上年代, 每篇都放上引言和结语, 作为提纲和总结。此外, 责任编辑在作者写作过程中要经常抽审书稿, 以便及时统一体例。

3.帮助作者规范并统一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学术专著经常出现文后参考文献, 这是此类图书的特色之一。但是, 读者经常发现已经出版的学术专著类图书文后参考文献不规范、不统一。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混乱使读者查阅起来十分不便。国家专门颁布了GB/T7714—2005标准, 即《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以便统一并规范参考文献的著录。作者是虽然专家, 但却不一定知道如何规范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这时, 责任编辑在书稿格式规范化方面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责任编辑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参与其中, 帮助作者规范地编写文后参考文献, 就省去了交稿时对文后参考文献做大量修改的工作。

4.在正式审稿前先阅读一些所涉及的作者生平和作品。责任编辑在正式审稿前先阅读一些学术专著中涉及的作者生平和作品对于审稿极有好处。例如, 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是《加拿大文学及新西兰文学研究在中国》的重点研究对象, 责任编辑就在审稿前先了解了她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及成就。至于曼斯菲尔德, 她是英国作家, 出生在新西兰, 但作者把她当作新西兰作家。责任编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虽然作者坚持自己的观点, 但他对编辑的建议表示了感谢, 对编辑的职业素养加以称赞。此外, 在审稿过程中, 为了熟悉新西兰文学, 责任编辑阅读了自己的老师虞建华教授的专著——《新西兰文学史》。责任编辑在审稿前还帮助作者申请了出版基金, 为了申请其他项目基金,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会同有关部门数字印刷了几本样书。

在整个出版过程中, 责任编辑与作者渐渐建立了信任和友情, 作者经常找责任编辑就书中的内容进行交流, 编辑逐渐取得与作者对等的话语权。笔者坚信, 如果长期担任某一领域学术专著的责任编辑, 并且朝着编辑学者化的方向努力, 那么自己也将会成为这个领域的学者、专家。

篇4:专著和学术论文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今年获资助的专著分别呈现以下特点:1)专家学者数十年的研究精华。《张大宁中医学术思想文集》集中展现了我国著名中医肾病专家张大宁45年的研究成果精华,《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基础关联》是作者二十余年科研工作的结晶。2)填补国内空白。《脑梗死》是该领域我国首部专著。译著《桡骨远端与腕部骨折损伤治疗的新前沿》总结并详尽介绍了20年来该领域世界范围优秀专家的治疗方法,许多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中医健康养生论通考》是第一部较为全面地挖掘整理历代中医养生论述的学术专著。《英汉双向营养科学词汇》是国内首次出版的营养学工具书。3)对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营养基因组学》、《胰腺癌临床治疗学》分别系统论述了本领域研究成果的最新进展。《分立式光纤传感技术与应用》对于光纤传感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4)实用性强。《走上健康长寿之路——老年常见病的防治》通俗易懂地介绍了老年医学知识。《整脊技术与影像诊断》立足指导和提高整脊医师的临床实践水平。《智能设计与不确定信息处理》对低压电器产品智能化设计具有实际作用。

自然科学学术专著出版资助基金,是天津市科协1997年为解决科技工作者出版专业书籍难问题而设立的,先后资助过朱宪彝、吴咸中、吴咏诗、王海平等知名专家的专著出版。今年申报专著20部是去年的1.33倍,资助数是去年的1.3倍。其中1部是作者首本专著,5位中青年作者占获资助者的38%。从2012年开始,天津市科協将该项工作更名为天津市自然科学学术专著出版资助项目,由面向天津市科协系统转变为面向全市科技工作者,尤其重点资助首次出书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以促进天津市优秀人才成长。(编辑:姚耐平)

(天津市科协)

篇5:专著和学术论文

个人专著可以由单独的论著或若干篇论文合集组成,字数应达到6-8万字以上。以艺术研究领域学术研究著作、学术研究论文、各级课题研究成果等内容为主,公开发表或未公开发表均可。由国内专业权威出版社出版,国家标准书号,国家新闻出版署备案查询,可作为行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职称)评审的有效业绩与成果。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机构:

戏曲研究所、音乐研究所、美术研究所、工艺美术研究所、舞蹈研究所、话剧研究所、曲艺研究所、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红楼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建筑艺术研究所、摄影艺术研究所、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展览演出中心、秋雨书院、范曾文苑、研究室。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专著书稿要求: 条理清晰、论证有力,能够较好反映目前社科领域学术研究和实践中的焦点、前沿问题、具有新颖性和时效性。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专著征稿范围:

书稿主要以社会科学、人文与伦理、历史与年鉴、哲学与思想、行政管理等论著为主。以学术研究著作、学术研究论文集、各类课题研究成果、教学材料等,个人专著、多人合集均可。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专著出版流程:

1、与我公司取得联系后,交付稿件,我公司联系出版社进行稿件初审,将初步结果告知作者。

2、与我公司签订图书出版委托合同,并交付稿件(电子稿),个人身份证复印件,委托出版授权书及书号费用。

3、我公司将书稿递交出版社办理各项出版手续。

4、我公司进行书稿的排版、设计等工作,并辅助出版社进行三审三校。

5、书稿排版、设计、编校完毕后交付作者审核认可。

6、出版手续完毕后,作者交付全部印刷费用。

7、制版出片,交出版社指定印刷厂印刷、包装。

篇6:专著和学术论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使多出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专著,提高我校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学校设立学术专著出版基金,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申请出版资助的学术专著(不含教材)须符合以下条件:

1.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

2.须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及《河南师范大学学术道德与行为规范》要求。

第三条学校维护学术专著出版资助工作的严肃性。对资助出版的学术专著的评审,由河南师范大学学术专著出版资助评审专家组按照评审程序独立进行,学术专著出版资助评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科技处和社会科学处。

第四条河南师范大学学术专著出版资助的申请,一般每年受理一次。

第二章申请条件

第五条申请人必须是我校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申报时必须由两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并写出书面推荐意见。

第六条申请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著作内容不得涉及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领域或内容。

第七条必须具有正规出版社的出版计划或出版合同。选定的出版社应是我校规定的导向出版社。

第三章申请程序

第八条申请者必须如实填写《河南师范大学学术专著资助出版申请书》。

第九条申请者所在院(部、所)应对申请书进行审核,保证申请书的各项内容实事求是。

第十条各院(部、所)要通过其学术委员会对申报的学术专著进行认真的初评,并出具评审意见,按学术水平排出顺序,确保申报质量。

第十一条申请者提供的申报材料包括《河南师范大学学术专著资助出版申请书》、书稿和出版社出版合同原件、复印件各一份。

第十二条学校主管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受理由各院(部、所)统一上报的申请材料。

第四章出版资助的评审

第十三条学校主管部门对申请人进行资格认定,对申报的学术专著和申请书进行形式审查及书稿内容查重。重复率超过20%的申报著作,取消其申报资格。

第十四条 学术专著出版资助的评审程序如下:

1.按申报学术专著所属学科分送校外两名同行专家通讯评审;

2.两名校外同行专家通讯评审均通过的学术专著,由河南师范大学学术专著出版资助评审专家组进行会议评审。评审专家组成员由校内相关学科的专家和校学术委员会部分成员组成。

3.评审结束后,由评审组签署评审意见,并报请校学术委员会审定。

第十五条学术专著出版资助分为重点资助和一般资助两个层次。重点资助按照该著作出版合同确定的出版费用的90%进行资助,一般资助按照该著作出版合同确定的出版费用的70%进行资助。每部著作最高资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5万元。

第十六条国家社科基金结项鉴定为优秀的成果,且由我校认定的导向出版社出版,可直接给予重点资助。

第十七条申请者如有合同造假和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实,申请人三年内不得申请学术专著出版基金资助。

第五章计划的实施与管理

第十八条评审通过的学术专著资助名单经校学术委员会审定并经主管校长签批后以学校文件形式下达。

第十九条著作人应按资助合同在规定期限内在约定的出版社完成出版计划。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进行出版计划调整:

1.因著作内容需进行适度调整(但不影响著作质量者),可适当延长出版时间,但延长期最多不超过一年;

2.因出版社原因,不能在原约定出版社出版的,由著作人提出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可变更为级别相当的出版社出版。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取消资助计划:

1.在出版资助合同调整后一年内仍不能出版者;

2.著作人提出取消出版资助计划者;

3.由其他基金对该著作进行全额资助者。

第二十二条学术专著出版时,必须在醒目位置(封面、扉页或封底)上标注“河南师范大学学术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字样。

第二十三条学术专著出版后,需向主管部门提供样书五册供存档之用。

第六章出版总结

第二十四条资助学术专著出版后,著作人及科研管理部

门均有责任搜集该著作在学术界的影响和评价,以便再版时作进一步修订。

第二十五条主管部门每应根据资助出版学术专著的出版情况,写出综合分析报告。

第七章财务管理

第二十六条河南师范大学学术专著出版资助经费实行单独建账,专款专用。出版资助经费凭出版合同,按照财务有关管理规定,由财务处以转账形式直接拨付出版社。

第二十七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暂停资助经费的使用:

1.因著作人或出版社原因,未能按计划出版者;

2.著作人对原申报著作内容有重大调整,影响该著作质量者;

3.擅自更改资助合同规定的出版社者。

第二十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收回出版资助经费:

1.著作人未能如期完成出版计划,延期一年仍不能完成出版计划者;

2.因著作人或出版社原因取消出版计划者;

3.该著作已由其他基金全额资助出版者。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篇7:专著和学术论文

思维的理论和方法》感悟

《物理解题思维的理论和方法》是广西师范学院袁守华先生在2011年3月出版的关于物理解题方法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本书遵循独特的研究思路,围绕“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选用物理公式”等重要而又长期不得破解的迷团,对物理解题思维过程的规律性和基本思维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分析研讨,揭示了物理解题思维过程中一系列最基本的奥秘,填补了习题教学研究中一系列重要的空白点。本书内容既有突出的新颖性、理论性,又有强烈的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帮助读者对解题思维过程获得清晰的认识,帮助执教者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得到更快更大的提高,有效提高习题教学的效率。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促进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跟生产实际、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若干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使他们熟悉思考、处理物理问题的某些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解决物理习题要运用许多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所以习题教学与“知识技能”目标紧密联系。习题教学重点强调的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强调的是解题的方法,所以习题教学也就体现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

其实在习题课上,老师要努力调动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到习题设计的情境当中,激发他们的联想,与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相似性。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这时老师如抓住本质.关键,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引导,启发的效果就会很明显。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营造和谐的氛围,通过师生情感的投入,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开放`和谐`积极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在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沟通中交流讨论,相互评价,从而不断将问题引向深入,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得以升华,使学生始终以主人翁的身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体验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冷落歧视差生,不轻易否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并合理加以引导。

篇8:专著和学术论文

2013年9月, 《BIM技术——第二次建筑设计革命》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集团) 院长助理、教授级高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欧阳东先生主编, 10位BIM专家和研究人员为特邀编委, 并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先生撰写序, 庄惟敏、高承勇、顾明、汪逸等大师、教授、专家撰写评语。

全书从BIM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BIM技术应用的优势和劣势比较、BIM技术标准的现状和编制规划、BIM技术在企业应用方面的推广、BIM技术在设计案例方面的推广、BIM技术在设计应用软件的汇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

篇9:生命与学术相互成全的专著

用“生命化”的研究方法解读雅斯贝斯

秀昌君所采用的“生命化”的研究方法,是他的导师黄克剑先生在人文学术领域中率先倡导的。这种方法不再作“主观”和“客观”的截然二分,而是立足于研究者的生命践履,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相遇只在于一种生命的沟通,并期许以赋有个性的阐释最大程度地契接历史公意。因此,它不再仅仅诉诸知识与智慧,而更要求研究者应具有尽可能健全、尽可能深厚的生命分量,以便能够唤醒栖居于文字之中的灵魂。依着“生命化”方法本有的意趣,秀昌君从自己的人生体验出发契人人文学术,以自己的生命直面人类文化的根本问题,并在根源性的思考中与雅斯贝斯在灵魂深处进行交往。从这层意味上来说,该书便是秀昌君与雅斯贝斯之间心灵对话的记录。可以说,用“生命化”的方法来研究雅斯贝斯的生存美学,这在学术界尚属首次尝试,这也使得秀昌君以其“亲身体验哲学”的姿态,对雅斯贝斯那既富有“思辨”色彩又未曾失其生命真切的美学作了一种与之相应的既富有“思辨”色彩又未曾失其生命真切的阐释。

秀昌君在该书中所采用的“生命化”的研究方法是别具特色的,他就此获致了打开雅斯贝斯美学思想大门的“钥匙”。对研究雅斯贝斯来说,这“钥匙”虽然不能说是唯一的,但至少可以说是最合适的一把。在我看来,秀昌君之所以选取“生命化”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是基于雅斯贝斯哲学致思的“生命在场”的显著特征,秀昌君认为“生命化”的方法完全适用于从事雅斯贝斯研究。我们知道,哲学家雅斯贝斯并非哲学专业出身。他于1908年以一篇题为《思乡与犯罪》的论文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此後多年致力于精神病理学与心理学的研究,至1922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年届四十的雅斯贝斯才终于决定把自己的後半生全部交给“真正的哲学”的研究。他认为“学院派哲学不是真正的哲学”,因为“它看来完全是在讨论一些对我们的存在的基本问题来说并非本质的东西”。(《雅斯贝斯哲学自传》,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P39)在他看来,“通向哲学之路并不要经过抽象的思维”,关键的是要带着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来关注人的生存境遇。他曾经自言:“我的哲学是透过我的生活本身而成长的。哲学思想就是实践活动。”(雅斯培:《关于我的哲学》。见考夫曼:《存在主义》,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P139)可以说,视哲学思想为实践活动是雅斯贝斯最根本的哲学态度,而由实践活动自然生发的哲学思想即是他的生命形式。鉴于此,由以人为对象的精神病理学领域过渡到生存哲学领域,对雅斯贝斯来说乃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进一步说,由精神病理学走向哲学之路也正是他的独特之处。诚如日本学者井村阳一所说:“精神病理学家和哲学家,在雅斯贝斯那里决没有分裂为二。当他作为精神病理学家的雅斯贝斯超出其方法的有效性限界去研究对象时,他就很自然地成为哲学家。”(今道友信等著:《存在主义美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P131)成为哲学家的雅斯贝斯为了给哲学注入真正的生命,主张以一个人的全部生命亲历哲学世界史。为此,他格外强调,“要想获得真理,不能仅仅通过理性的方法,而且还要借助跟大哲学家本人的交往。”(卡尔?雅斯贝尔斯著:《大哲学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P41)雅斯贝斯终其一生也未能全部完成的哲学史巨著《大哲学家》,就是他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哲学家进行生存交往的结晶与见证。

雅斯贝斯对“哲学”的韵致始终抱有这样一个确信:“哲学是一种使我们认识到自己最初根源的决断,是发现返回我们自身途径和借内在行为而帮助自己的决断。”(卡尔?雅斯贝尔斯著:《智慧之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P85)“决断”自然不是单纯外骛的认知行为,而是自由的“生存”直面诸多可能性而在遭际的当下敢于自作主宰的生命践履。可以说,对雅斯贝斯这样一位生存型的哲学家而言,从事哲学活动并不是生命之外的余事。“思想起源于决断,而决断则要投入人全部的生命。”(卡尔?雅斯贝尔斯著:《大哲学家》,P460)秀昌君在对雅斯贝斯哲学致思的“生命在场”的显著特征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主张以自己的生命直面他化入“文”之中的“人”的生命,并深信:只要能够“投入人全部的生命”,我们便可走进雅斯贝斯的精神世界,与他一同进行灵魂的对话。

第二是基于雅斯贝斯对时代文化危机处境的格外敏感,秀昌君认为“只有最大限度地体悟他亲在其中的时代精神处境,才有可能理解他的伟大人格及其学说真义”。(P18)鉴于此,他特意选取“文化危机时代的精神觅寻”作为走进雅斯贝斯思想大厦的致思路径。’从该书的整体布局看,秀昌君所选的这个人口确实颇为准确。我们看到,雅斯贝斯对相对主义历史观的批判、对现代技术理性的批判以及对大众神话的批判,不仅是其思考“生存”、“超越”与“密码”问题的一道潜隐的人文背景,而且是涵贯其毕生精神求索的一条内在的线索。秀昌君由此切入,将“信仰的坍塌、生存的枯竭、超越之维的遗忘、虚无主义的蔓延”视为“典型的文化危机时代的精神征候”,同时将这一切归结为“雅斯贝斯对历史相对主义、现代技术理性与大众神话诉诸批判的原委所在”。(P39)秀昌君这样做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从封闭的‘实存’(Dasein/existence)中唤醒自我贞定的‘生存’(Existenz),从逃避自由选择的‘审美冷淡’中唤醒敢于一自我担当的责任意识,从单向度的功利之维中唤醒祈向超越的维度”(P2),这其实正是雅斯贝斯美学思想的价值旨趣及其启示意义之所在。秀昌君以其真切的生命细细体验着雅斯贝斯对时代文化危机处境的真切体验,似乎于不经意间,那扇闭锁着的“大门”敞开了。秀昌君谦恭而不失自信地走了进去,就此确立了全书的中心命意,即:

关联着雅斯贝斯所谓超越“存在”理解其所谓“生存”,同时关联着其所谓“生存”喻说其所谓“超越存在”,进而在“生存”与“超越存在”所构成的张力下探讨其作为“密码”的艺术,以便为熏染于日益藻饰化的时代文化处境中的人们提供某种既璞归本真的生存之根又瞩望神圣的超越之维的启示。(P14)

可以说,秀昌君历经三年的不懈探问,最後终于满载而归,诚如他的导师黄克剑先生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所说的:

孙君秀昌将雅斯贝斯“生存哲学”把

握为文化危机时代的精神寻觅,由参悟“生存”、“超越存在”、“密码”的价值内涵入手,依着这一养润于“良知”而道德祈向至为明确的哲学的内在运思张力,对其作了略具一家之言的阐示。

与传主相似的非哲学专业出身

秀昌君是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同窗好友。在三年的朝夕相处中,我见证了秀昌君与雅斯贝斯心灵对话的整个过程。这次漫长的心灵对话,对他来说诚然并不轻松,不过他能始终怀着一种谦恭而自信、充实而坚毅的态度安心问学。就秀昌君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气质来说,他是很适合研究雅斯贝斯的。直面自己并非哲学专业出身的事实(他过去所学的是中文专业),他经常这样来策励自己:“好在哲学并不是职业哲学家的专利,关键在于敢于直面人生的终极问题,与哲人一起进行究元的追问。”从目前摆放在我们面前的这部近四十万言的专著看,我敢断言,秀昌君不仅以其生命的分量走进了雅斯贝斯精神生命的深处,而且借助雅斯贝斯的引导,他同时亲历了一部“大哲学家”的历史,并觅得了一条因着精神共缘而契接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等西方圣哲和克尔凯郭尔、尼采等存在哲学家的思想通道。

秀昌君是一个以生命朝圣学术的人,他是循着人的生命何以安顿这一问题来问津学术的,因此学术研究对他来说并非一种职业,而是他的存在方式与生命依托之所在。秀昌君在谈及“生命化”方法的韵致时曾经写道:

人文学术研究的“生命化”方法,其托底的秘密在于呼唤学人的学术良知,贞守学术成其为学术的重心,使一个学人敢于直面学术本身,并以自己的全部生命担当起因着天职意识的自觉而对学术所当有的境界的责任。倘从这一层意趣上看,“生命化”的方法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说到底,它也意味着以“生命”相倾于学术的治学境界。(这段文字见于其博士学位论文《生存?密码?超越——祈向超越之维的雅斯贝斯生存美学》,国家图书馆馆藏版P15-16)

正可谓是文如其人。这些年来,秀昌君留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身上有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天职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那种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意识,这天职意识与责任意识又内化成一种真切而凝重的生命气息,寓托于全书的字里行间。

2003年7月博士毕业後,秀昌君如愿地到大学做了一名教师。他循着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观念,把目光投向中国的“轴心时代”,给研究生开设了一门“先秦美学思想专题”课,重点讲授孔子与老子,并将孔子的美学思想作为他今後一个阶段的研究方向。他的这一转向,跨度不可谓不大,不过对秀昌君来说则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自然与当下正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孔子热”无关。

带着对生命的一份庄严承诺,秀昌君掸一掸尚未褪净的征尘,再一次上路了。他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注定是一个行走在途中的过客;他很孤独,不过他并不寂寞。他曾在该书的後记中这样写道:

遭际一个无所担当的时代,每一位已达于学术自觉的自由个体,负荷起沉重的十字架,大底只管走就是了。我相信,只要心契于古哲、前贤的生命格范,并敢于自己脚踏实地走过,就会有路。

这无疑是又一次漫长、艰苦而充实的心灵之旅。秀昌君在该书後记的最後,特意征引雅斯贝斯在其《生存哲学》一书结尾处的一句话来策励自己:“哲学的道路是漫长和艰苦的;只有少数人,也许,真正走过它;但它的确是切实可行的。”

上一篇:大连金石滩游记作文初中下一篇:对钓鱼岛问题局势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