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兴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4-04-25

阴兴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精选13篇)

篇1:阴兴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两篇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1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自比于管仲。 采贤俊于岩穴。

B.先主器之。 君吴、楚之士。

C.而智术浅短。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 将军岂愿见之乎。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18.解释句中加点词。

⑴凡三往,乃见。( ) ⑵先主遂诣亮。( )

⑶欲信大义于天下。( )⑷昔武王伐纣。( )

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1.刘备为求贤而 (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 。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瞬发于

,傅说举于 ,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 。

【参考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17分)

16.(2分)汉 室 倾 颓 / 奸 臣 窃 命 / 主 上 蒙 尘

17.(2分)D

18.(4分)(1)总共 (2)拜访 (3)通“伸”,伸张 (4)讨伐,征讨

19.(2分)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

20.(2分)B

21.(5分)三顾茅庐 英雄不问出处(或“圣贤所出,何必常处?”) 畎亩之中 版筑之间(原文或现代汉语均可) 百里奚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篇2:阴兴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1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自比于管仲。 采贤俊于岩穴。

B.先主器之。 君吴、楚之士。

C.而智术浅短。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 将军岂愿见之乎。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18.解释句中加点词。

⑴凡三往,乃见。( ) ⑵先主遂诣亮。( )

⑶欲信大义于天下。( )⑷昔武王伐纣。( )

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1.刘备为求贤而 (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 。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瞬发于

,傅说举于 ,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 。

【参考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17分)

16.(2分)汉 室 倾 颓 / 奸 臣 窃 命 / 主 上 蒙 尘

17.(2分)D

18.(4分)(1)总共 (2)拜访 (3)通“伸”,伸张 (4)讨伐,征讨

19.(2分)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

20.(2分)B

篇3: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1.A(应是“赴”。)

2.B(都是介词,用。A项第一个是介词,对;第二个是动词,做。C项第一个是代词,他们的;第二个是代词,其中的。D项第一个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3.D(这是和尚圣刚对权贵子弟的话语,与他们对待饭菜的直接态度关系不大。)

4.C(不是“烧菜的程序不当”,而是使君家做火锅用的炭火不当,有烟味。)

5.(1)弟兄列坐,矜持俨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入口。主人揖之再三,唯沾果实而已。(2)①这是骄奢淫逸成性的人了,你邀请他们赴宴,行吗?(乃、召、可)②李使君特意为几位兄弟准备了一桌筵席,菜肴可谓丰盛洁净,你们为什么不稍稍吃一点呢?(特、丰洁、略)

二、韦陟

1.D(应是“派,派遣”。)

2.C(都是介词,跟。A项第一个是转折连词,却;第二个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而且。B项第一个是介词,在;第二个是介词,介绍动作涉及对象,可译为“被”。D项第一个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他。)

3.A(这是描述韦氏家族的名望和门第。B项为韦斌不同他人的桀骜个性;C项为韦陟的简傲性格;D项为韦陟的清高饮食。)

4.C(文学和见识方面著名的,只是韦陟。)

5.(1)日加诲励/夜分犹使人视之/若允习读不辍/旦夕问安/颜色必悦/若稍怠惰/即遽使人止之。(2)①每吃完一顿饭,你去看看他家厨房里所扔掉的菜肴食物,何止价值万钱呢?(委弃、啻、直) ②自三事以下,没有不摘帽掸雪或抖掉衣服上的雪的,有人还移动他站立的位置。(莫、振、更)

三、芸辉堂

1.A(应是“还”。)

2.B(都是动词,做。A项第一个是介词,从;第二个是介词,介绍动作涉及对象,不译。C项第一个是介词,趁;第二个是连词,于是。D项第一个是表示修饰的连词;第二个是表示承接的连词。)

3.B(描写元载“紫绡帐”掠夺而来的来历。)

4.D(不是被皇帝收缴,是元载知道被皇帝发现了,不得不进贡给皇帝。)

篇4:童趣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请你说说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1)项为之强_________

(2)鹤唳云端_________

2.写出两个出自本文成语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翻译下面语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在语段中用横线画出。

5.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___________,所拔的“山”指的是:___________,所倒之“树”指的.是:___________。

7.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僵”,僵硬的意思。

(2)鸟鸣

2.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明辨是非,有时指视力很好。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1)夏夜,成群的蚊子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暗暗地把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仙鹤

(2)心里这么一想,果真出现了千百只鹤

4.观之,兴正浓或者余年幼,方出神,不觉讶然一惊。

5.余忆时能张目对日,明目秋毫,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6.癞虾蟆土砾凸者 丛草

篇5:文言文阅读材料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2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每空0.5分,共3分)

(1)略无阙处 ( ) (2)虽乘奔御风 ( )

(3)负势竞上 ( ) (4)望峰息心 ( )

(5)经纶世务 ( ) (6) 猛浪若奔 ( )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每句2分,共6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

【小题3】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每空一分,共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小题4】两段文字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感情不一,说说具体有什么不同。 (4分)

【小题5】选取富春江或者三峡之美写一段导游词。(4分 )(不少于50字)

答案

【小题1】(各0.5分,共3分)

(1)同“缺”,缺口或缺失 (2)即使

(3)凭依 (4)使……平息

(5)经营治理 (6)奔马或飞奔的马

【小题2】(每句2分,共6分)

(1)即使乘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江水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乐趣

(3)(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

【小题3】(每空1分,共3分)

清、急 萧瑟凄清

【小题4】(共4分)

《与朱元思书》 中反映出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感情,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鄙弃,同时也含有避世归隐的想法。(3分)

《三峡》一文中通过描写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5】(4分)略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阙”这里是通假字现象;“息”为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此处注意“奔”“疾”“良”“轩邈”等重点词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里学生应理解作者写出山水的怎样特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5】

试题分析: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

篇6: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 将寐. 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1. 解释句中加粗的字。

(1)目似瞑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啮其喉____________________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D.而顷刻两毙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闭眼 (2)咬 (3)多少 (4)狡猾

2.B

3.(1)一只狼径自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蹭坐在(屠夫)前面。

(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揣测的恶意。

篇7:《四知》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范晔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举茂才()(2)道经昌邑()(3)故人知君()(4)后转涿郡太守()【小题2】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

B.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C.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D.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小题3】根据内容填空。(2分)(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中的其是指

(2)以此遗之中的此是指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2分)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答:

【小题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两个故事。(4分)答:

【小题6】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杨震是个怎样的人?(2分)答:

答案

【小题1】(1)推举,选拔(2)取道(3)了解(4)调动

【小题1】C 【小题1】(1)杨震(2)清白吏子孙(清白吏子孙的美名)【小题1】他(杨震)过去在荆州曾举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里,(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

【小题1】(1)杨震拒金(贿)。(2)杨震拒绝为开产业。

篇8:孟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下面的短文选自《孟子》,请你阅读后思考并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①,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②非不深也,兵革③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④,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⑤,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⑦。

注释:①郭:外城。②池:护城河。③[兵革]指武器装备。④[委而去之]弃城而逃。委,放弃。⑤[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界限,这里名作动,指限制。⑥[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⑦[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1.文中的“畔”是一个通假字,根据上下文,你能推断出它的.意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参考注释中给出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解释,说说“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________(两个字概括),《曹刿论战》中的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课文中语句回答)。

4.(选作)选文条分缕析,论证非常严密,请你说一说上面选文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畔”同叛,背叛。

2.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

3.人和 忠之属也

篇9:《金史》节选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张中彦,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授彰武军承宣使,为本路兵马钤辖,迁都总管。

宋将关师古围巩州,与秦凤李彦琦会兵攻之。王师下饶风关,得金、洋诸州,以中彦领兴元尹,抚辑新附。师还,代彦琦为秦凤经略使。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徙治北山,因险为垒,今秦州是也。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帅秦凡十年,改泾原路经略使,知平凉府。

朝廷以河南、陕西赐宋,中孚以官守随例当留关中。熙河经略使慕洧谋入夏,将窥关、陕,中彦与怀庆赵彬会两路兵讨之,洧败入于夏。中彦与兄中孚俱至临安,被留,以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清远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靖海军节度使。

皇统初,恢复河南,诏征中彦兄弟北归,为静难军节度使,历彰化军、凤翔尹,改尹庆阳,兼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帅府怒其专决,劾奏之,朝廷置而不问。秩满,转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未几,致仕,西归京兆。明年,起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构乱,既败,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还奏,上大悦,遣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以疾卒官,年七十五。百姓哀号辍市,立像祀之。(节选自《金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中彦领兴元尹 领:兼任 B.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 当:阻挡

C.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 竟:最终 D.所司皆依违不决 决:判决

5、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表现张中彦公正严明的一组是

①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 ②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

③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 ④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

⑤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 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中彦最初在宋朝为官,但是后来投降了金朝并被委以重任,同驻守在秦凤的李彦琦联合进攻宋军,并攻陷了金、洋等多个州郡。

B.张中彦在任秦凤经略使的时候展示出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能够准确根据地势的有利形势修筑城堡,使自己在防守中有险可据。

C.在金朝将河南、陕西归还给宋朝之后,张中彦和兄长一起归附宋朝并在宋朝任职,直到后来金兵恢复河南,张中彦兄弟被迫又回到金朝。

D.张中彦在处理同羌族的关系方面很有威信,他亲自约见羌族四位酋长,顺利同其约定招降办法,很快解决了四族不服管辖的事情。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5分)

(2)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5分)

答案:

4、B (当:处于。)5、B

6、C (不是归附宋朝,是被迫留在宋朝;而返回金朝则没有被迫的成分。)

7、(1)统计跟从作乱的百姓有数千人,张中彦只是给为首的论罪并处死了他。(籍:登记,统计,1分;“民之从乱者”定语后置2分,论:论罪,治罪,1分;句意1分。)

(2)这些羌人服从反叛没有常性,如果不是我中彦亲自前去,这种形势一定不能解决。(服叛:服从,反叛,1分;不常,没有常性,1分;若非:如果不是,1分;自行:亲自前往,1分;势必:(这种)形势一定,1分)。

译文:

张中彦,字才甫,张中孚的弟弟。年轻的时候,因为父亲的关系,在宋朝为官。担任泾原副将,掌管德顺的.军事。金睿宗进军陕西的时候,张中彦投降,被金任命为招抚使。后又被任命为彰武军承宣使,同时任本路兵马钤(qián)辖,再升任本路兵马都总管。

宋将关师古围攻巩州时,张中彦同驻守在秦凤的李彦琦联合进攻宋军。金兵攻破饶风关,取得金、洋等州。朝廷让中彦兼任兴元尹,抚恤协调新归附的各州。军队撤回之后,取代李彦琦任秦凤的经略使。秦州处在交通要道而城池不易防守,张中彦把治所迁移到北山,依据险要地势来修筑城堡,就是现在的秦州。又修筑了腊家等几个城堡,扼守进入四川的通道。中彦在秦州担任统帅总共,此后调任泾原路经略使知平凉府。

朝廷将河南、陕西归还宋朝,张中孚作为地方官,照例留守关中。熙河经略使慕洧谋反要叛逃西夏,并且想伺机侵犯关中、陕西,张中彦与怀庆的赵彬部会合,共同讨伐,慕洧兵败逃到了西夏。中彦与兄长中孚一起到临安,被南宋留下,张中彦被任命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清远军承宣使、佑神观提举、靖海军节度使。

皇统初年,金兵恢复河南,金朝下诏书征召中彦兄弟北归,并任命中彦为静难军节度使,历任彰化军、凤翔尹,又调任庆阳尹,兼任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金朝的宗室宗渊打死了部属梁郁。梁郁是偏远之地的人,家中贫困没有能上告的人。中彦尽力为他公平处理,最终将罪人宗渊依法治罪。后来又调任彰德军节度使,实施平均赋调的征收制度,使土豪劣绅都不能逃避赋税,人们都叹服他的英明。

过了一年,中彦被任命为南京留守。当时淮楚地区正筹备军事行动,土民与戍守的兵卒杂居在一起,诉讼的状纸头绪纷繁,经管的官员都对应该依从还是违背某一方而犹豫不决。张中彦查得戍守的兵卒盗窃的,都依法论罪,当地指挥官怪他专断,上奏章弹劾他,朝廷放在一边不加追问。任期满后,转任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没多久,退休离官,向西回到京城。第二年,又被重新起用起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做乱,失败以后,统计的跟从作乱的百姓有数千人,张中彦只是给为首的论罪并处死了他。

篇10:吕氏春秋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宁越,中牟①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②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③,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中牟:地名。②矢:射出的箭。③舍:古代度量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苦耕稼之劳 苦:_____________

(2)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 达: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看,宁越身上有哪些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以……为苦

(2)显达

2.(1)怎样做才能够免除这种辛苦呢?

(2)(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

3.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坚持不懈的`意义。

4.①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②勤奋刻苦(或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篇11:于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于园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卧房槛外 槛__________

一壑旋下如螺蛳缠 蛳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富人于五所园也 园_____________

坐其中,颓然碧窈 颓然___________

主人处处款之 之_____________

以幽阴深邃奇 以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文中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一句,不是说的.于园,与文章内容没什么联系,应该删去。你认为第此句应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jiàn、sī

2、建筑园子;舒坦的样子;我们;因为

3、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闻名。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在于园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篇12:文言文阅读明史题目附答案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今死亡残疾,佥补为扰。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议多施行。

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以筹军饷,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①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入少出多。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奸利。富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迁河南右布政使。复有言富苛虐者,帝命核举主,将坐之。既知举富者,少师杨溥也,意乃解。富至河南,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巡抚于谦委富辑之,皆定。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富一意拊循,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停太原民转饷大同。

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日:“厚恕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削厚官。天顺元年革巡抚官,富亦罢归。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教。帝问李贤,贤称富能祛弊。帝曰::“此必彪为富抑,不得逞其私耳。”贤曰:“诚如圣谕,宜早雪之。”果无验,乃令致仕。

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特召任之。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吏不能欺。由是部事大理。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宪宗立,富请黜左布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富力辩曰:“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帝慰留之,为黜毓。顷之,病疽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注]①蠲:juān,免除,除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至河南,岁饥 饥:饥荒

B.权势莫能挠 挠;阻挠

C.果无验,乃令致仕 验;检验

D.帝慰留之,为黜毓 慰:抚慰

5.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年富为民办实事的一组是(3分)

①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

②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

③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

④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

⑤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富在陕西管理粮食储备时曾上书,他管辖的地区费用大,收入步支出多,可裁减闲散多余兵员,淘汰劣等军马,奏章被采纳。

B.河南闹饥荒,众多的百姓流离失所,不法者甚至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对年富十分信任,委任他安抚,百姓终得到安定。

C.年富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曾经因为廉洁正直得罪了一些官员,他们就罗织罪名诋毁、诬陷年富,山西参政林厚就是其中之一。

D.李贤推举年富担任户部尚书,遭到一些大臣的强烈阻止,皇帝认为年富贤明,特意授职,年富上任后严格支出收入,控制犯罪。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3分)

(2)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速下诏狱。(4分)

(3)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3分)

4.C项。“验”是“证信”“凭据”“证据”的意思。【评分提示】3分。

5.B项。 ③是说年富遭到有钱有势人家的愤恨。⑤是说年富在户部任尚书时勤敏于政事。【评分提示】3分。

6.D项。“强烈阻止”不对,文中说“巧阻”,是委婉巧妙地阻止。“控制犯罪”不对,纯属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年富不让一些官吏欺瞒他。【评分提示】3分。

7.(1)年龄刚刚超过二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2)不久,石彪因为从前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3)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评分提示】(1)实词占2分,句意通顺占1分。(2)实虚词、句式理解占3分,句意通顺占1分。(3)实词、固定句式占2分,句意通顺占1分。

【附参考译文】

年富,字大有,是怀远县人。本来姓严,错成“年”。他凭借会试中副榜授官德平县训导。年龄刚刚超过二十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明朝英宗皇帝继位,年富上书说:“……皇帝亲军中府军前卫的补充兵,本来选自民间百姓人家的子弟,随时侍奉在太子身边。现在(因为)死亡或残疾,全部补充兵源会成为打扰百姓的一件事。请求从二十五个驻军卫所内,用一个卫所的.兵士补充选调,不要再牵累老百姓了。”(年富)上书中所议事情多数被实施执行。

年富升任陕西左参政,不久任命他负责管理粮食储备。又恰逢计算每年用粮情况,用来筹划军费,年富(上奏章)说:“我所管辖的地区每年收二次税共一百八十九万石,屯积粮食收入七十多万石。这期间水灾、旱灾(人口)流动、转移,免除拖欠、亏欠(的赋税),大概三份要减去一份,可每年的费用就达到一百八十余万石,收入少支出多。请求裁减闲散多余的士卒,淘汰劣等马匹,杜绝侵占耗费资源的弊端。”皇帝同意了他的奏折。边疆的兵士马匹,(钱粮等)按需要而供给的数量浩大繁多。军民因远途运输而疲乏,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做违法的事情牟取利益。年富计算路途远近,核定征收赋税,支出或收入(一律)谨慎地探求考核,过去的弊端得以革除,老百姓的困苦得到大大缓解。(年富)升任河南右布政使。年富到河南,那年闹饥荒,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二十多万,(不法者)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委任年富安抚流亡百姓,(河南流亡的百姓)都安定了。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春天,凭借右副都御史身份出任大同巡抚,管理军政事务。当时经历丧乱战败,法律松弛,弊端尤其严重。年富一心一意抚慰体恤民众,上奏请求免除了秋赋,撤除几个州县的税课局,停止让太原的民众从大同转运出粮饷。

年富遇到大事,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权势不能阻挠(使他屈服),声名震动关中。这时,年富的威望名声远扬于天下,可是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家更加憎恨(他),互相收集年富的罪名。山西参政林厚竭力诋毁年富,皇帝说:“林厚怨恨年富、诬陷年富啊,我正交付年富边防事务。”免除林厚官职。天顺元年朝廷革除巡抚官职,年富也被罢官回家。不久,石彪因为从前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皇帝征询李贤,李贤称赞年富能够祛除弊(端)政。皇帝说:“这一定是石彪被年富遏制,不能够满足他的私欲罢了。”李贤说:“果真如圣上所说,应该尽早洗刷年富的罪名。”果然没有证据(说明年富有罪),就下令让年富辞官退休回家。

天顺四年的春天,户部缺少尚书(一职的人选),李贤推举年富。皇帝身边一些大臣委婉地阻止让年富任户部尚书。皇帝对李贤说:“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特意召年富任命他担任尚书官职。年富斟酌赢利和亏欠,严格地支出、收入,亲身参加计算,一些官吏不能欺瞒他。因此,户部事情得到了很好的办理。年富为官清廉正派刚强正直,至始至终不改变,与王翱一同被当时的人们称作是有名的大臣。明宪宗立为皇帝,年富请求罢黜左布政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说年富侵夺官职。年富全力争辩说:“举荐贤良人才是为了国家,没有个人的私心。”于是请求辞官告老还乡。皇帝抚慰并挽留年富,作出了罢黜李毓。不久,年富生疽病(毒疮)死亡。

篇13:郝士美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郝士美传

郝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苹、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号“伊用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秸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予、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听致仕。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世高其节。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都之间矣。”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路州幕府。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徒。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山且山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为鄂岳观察使。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讣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

改河南尹,捡校工部尚书,充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田甚。士美至,悉去之,出禀钱市物自给。又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亦罢之。讨王承宗也,遣大将王献督万人为前锋,献恣横逗挠,士美即斩以徇,下令曰:“敢后者斩!”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承宗大震惧。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以疾召拜工部尚书。后拴校刑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卒,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景。生平与人交,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

(节选自《新唐书·郝士美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九龄、李邕数称之 数:多次

B. 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 不回:正直

c. 未冠为阳翟丞 冠:帽子

D.出禀钱市物自给 市物:购物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B.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c.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D.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他12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

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领导重视。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的手下,都深受信赖。

c.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

D.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他在讨伐判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斩首逗留不前的前锋王献,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C(冠:弱冠,成年)

5.B

6.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错误,赞赏他的是萧颖士、顔真卿、柳芳,不包括他的父亲。)

7.(1)当遇到元载那里请求迅速论处李琮的罪行,元栽载没有听取,于是郗纯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到东都。(“即“、“处”、“不纳“、“辞疾“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

(2) 士兵护卫官衙府门,本来就是应尽的职贲,怎么能大大肆花费作为私恩?(“牙”、“因”、“安将”、“为”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亲郗纯,字高卿,参加进士、拔萃、制策科举考试都取得高等级,张九龄、李邕多次称赞他。自拾遗七次升迁做到中书舍人。他处理事务正直,被宰相元载所忌恨。当时鱼朝恩派牙将李琮任两街功德使,李综依仗势力凶暴蛮横,在禁中当众污辱京兆尹崔昭,郗纯说:“这是国耻啊。”当即到元载那里请求迅速论处李琮的`罪行,元载没有听取,于是郗纯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到东都,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来任官。德宗即位,崔祐肃任宰相,召郗纯担任大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他不接受宫职,以年老请求退休。改任詹事,听任退休。皇帝召见他,褒奖赞叹很久,賜金紫,世人崇尚他的名节。

郗士美十二岁时,精通《五经》《史记》《汉书》,并且都能背诵。父亲的友人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他讨论,曾经说:“我们以后应当交往于二郗之间了。”郗士美未成年时担任阳瞿丞,为李抱真潞州幕府佐僚。因为他有才干,先后在王虔休、李元那里任职,都留用不迁徙。很久才晋升房州剌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賊向子琪率领八千人依据山险进行剽劫,郗士美讨伐平定他们,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升任京兆尹,天子多次向他征询。

郗士美出任鄂岳观察使。当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他的儿子伊宥留守,很傲馒,母亲死在京城他不发丧,想要巩固他的权位。郗士美知道这伴事后,派幕府属吏到他的境内,伊宥出迎,于是把他母亲去世的事情告诉他,当即为他置办行装,伊宥十分惶恐地上了路。

上一篇:班级社团考核管理制度下一篇:湖口二中2014届高三语文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