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懈怠能力不足

2024-04-29

精神懈怠能力不足(精选6篇)

篇1:精神懈怠能力不足

克服精神懈怠、提高工作能力学习心得

自市分行开展“克服精神懈怠、提高工作能力”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以来,我就活动中的内容进行了认真学习,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进行了认真自查和总结,现将本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作简要汇报:

一、对活动主题的理解认识

古人讲“忧懈怠 则思慎 始而敬终”,意思就是仔细、谨慎地 开始动手做某件事情,自始至终 毫不怠慢,就不会有 窘迫之患。精神懈怠是指由于理想动摇、信念滑坡、信仰缺失而使人的精神萎靡、意志消退、不思进取。精神懈怠具体表现在:缺乏主人翁 精神、责任意识弱化、情绪上萎靡不振、工作上不求作为、工作打不开局面、理想信念不牢、对未来的发展信心不足、消极情绪大、彷徨观望等多个方面。要克服精神懈怠我个人认为: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始终保持旺盛主观能动性的源泉。

二要坚持不断学习。只要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就一定能够变为人生的乐趣,变成一种精神的享受。

三要有朝气、有魄力、有活力,在工作岗位上干出成绩,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

实事,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把全部心思用在“工作质量”上,把全部本领用在“工作实效”上,切实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等不良现象。

二、自身存在的几点不足:

1、在思想上 曾存在过工作情绪不高的状况。在我所从事客户部综合工作的 2年半时间里,面对大量的各种报表和各类文字材料也曾存在认为工作太琐碎、工作永远干不完的情绪,通过本人自我疏导和科领导的关怀,及时调整了心态,认识到虽然综合工作枯燥单一,但只要报表质量高不被上级行扣分,就证明自己能够胜任本职工作,没给市分行抹黑,这也是一种荣誉。

2、在学习上存在过学习主动性不强,遇到与本职工作没有联系的知识不会积极的去学习,吃过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小亏。

通过这次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使我受益良多,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今后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我都会坚定的扛起工作的责任,投入热情,投入真心,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克服精神懈怠,努力提高工作能力保持工作的热情和激情,以丰富的业务素养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向自己、向单位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篇2:精神懈怠能力不足

学习讨论活汇报材料

按照上级行统一安排部署,我行近期开展了“克服精神懈怠,提高工作能力”学习讨论活动,通过学习、反思、整改等一系列措施及结合本行职工当前思想现状进行分析,从当前形势来看大部分职工队伍的精神状态是好的,大多数同志能够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支行的发展拼搏、奋斗。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良好成绩。我们在获得一部分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部分人员不重视学习、劳动纪律散漫、执行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分析研究要想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就必须突破这些瓶颈。全体干部职工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堵塞漏洞,特别是在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下,要认识到精神懈怠的严重危害,将成为阻碍我们提高工作能力的绊脚石,甚至成为制约我行业务发展的瓶颈。切实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对此,我行决不可等闲视之。为使员工更好的适应工作需要,提高个人能力,提高业务素质,我行积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工作能力

按上级行制定的活动安排,充分利用全行集中学习契机,领导高度重视,一是为活动作了再宣传再动员,统一了员工 的思想认识,深刻认识此次活动开展的重要性,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按照活动安排制订了活动实施时间表,行领导对制定的学习内容亲自部署、亲自督促、亲自指导、亲自检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二是行领导在活动过程中多次突出强调了“克服精神懈怠,提高工作能力” 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并在全行工作安排中把此项工作放在首要任务来抓,同我业务发展放在同样高度位置来部署。我行在今后业务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克服精神懈怠,提高工作能力”才能真正达到目的。三是支行领导班子在活动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参加学习培训,并与参加培训的员工一样,认认真真地听讲,一丝不苟地记录,并且都坚持始终。行领导带头学习的精神,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更主要是增强了全行员工学习的动力。同时行领导还及时的积极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二、严密组织,务求取得实效。

活动开始后,一是我行讯速对学习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鼓励职工积极参与本次活动,为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发了专用学习笔记,并集中利用2天时间学习了《关于印XXX会议文件的通知》《关于印发XXXX员工素质提升2011、年总结表彰暨2012年动员会有关文件的通知》、《关于印发XXX2012年员工素质提升实施细则的通知》等文件。除规定学习内容外我行对总XXX会议文件重点内容进行了摘选,并专门安排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室重要文件进行了详细解读,通过学习职工对今年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重点铭记于心。二是为将此项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开展“每日一题”、“每周一”“每月一考” “每年一评”活动,每天各部室轮流通过邮件下发每人信箱一题;每周组织青年员工进行集中学习,采取轮流授课方式,重点学习信贷、会计、综合、法律等知识内容,给青年员工提供了推荐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营造“人人追求进步、人人都可成才的”良好氛围;每月办公室组织进行一次全员闭卷考试,通过考试检验职工学习情况;每年全行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员工评比奖励,增强职工学习动力。除此之外有关新业务、新政策出台就立即组织学习,根据员工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培训,避免了以往“一窝轰”式的培训。三是加强督导检查,为了使学习达到预期效果,行领导每月不定期进行辅导检查,重点检查学习笔记、工作重点、应知应会等内容。确保了学习内容和效果的落实。为下一步有效开展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一些工作涣散、作用不正、能力不强的员工进行谈话、说服教育,并安排一名业务骨干进行帮扶一对一辅导。四是把解决精神懈怠问题和找准工作中的不足作为活动的重点力求实效。自查自纠阶段开始后,组织了自查自纠集中讨论,每位职工都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做了自查报告,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全行共计查找工

作中的不足18条,行领导逐一进行点评。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三、存在不足

对照上级行开展的“克服精神懈怠,提高工作能力”学习讨论活动以来,全行职工积极参与踊跃参加,通过一段时间紧张的学习培训,每位职工思想上提高了认识,在行动上改变了工作作风,在总结前一时期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不足:

(一)时间观念差,效率不高。“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人人皆知,可是在日常工作中却存在着种种不和谐的现象。例如,开展一项活动,明确提出了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时限、具体内容以及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可是在落实过程中,总是能拖就拖,要拖到最后期限,才急急忙忙、草草了事。有时还要上面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才会慢蹭蹭地去完成。

(二)工作纪律性差,制度观念不强。部门里的人员分工也不同,有的同志工作量相对来说多点,这样免不了有些同志忙忙碌碌、加班加点,而有些同志几天甚至一段时间均闲着,但他们不是利用这些时间来学习,而是串岗聊天或外出办私事;虽然每天上下班均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可是迟到、早退、中间溜号是常有的事。

(三)是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有的老同志对工作没有

激情。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过硬,暮气沉沉,马马虎虎,老生常谈,应付了事;随意性和片面性严重;习惯于四平八稳、按部就班、缺乏应有的危机感、无锐意进取的激情和敢想敢干的勇气,困难挫折面前抱怨多,“等、靠、要”思想严重。

(四)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高。虽然每个人都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但在日常学习中有交差、应付思想,往往是要求学什么就学什么,不要求学的就放一边。

(五)是学习和思想改造需强化。虽通过自我学习及参加行内组织的提升等活动,对知识掌握有所扩展,思想越趋进步,但重业务轻思想的问题仍然存在,学习仍以围绕业务操作为主,而以理想信念为内容的学习较少,且不深入,因此,对克服精神懈怠,保持积极的心态,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作用有限,需要改进和强化。

四,采取有效措施克服精神懈怠

(一)加强思想教育。常言道“思想是人类的灵魂,思 想是行动的指南”,因此,把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摆到突出位置,贯穿于转变职工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始终。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通过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议精神和要求,召开学先进、树典型、促和谐、求卓越,动员大会,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的理念。

(二)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大督查力度,对办事拖拉、推诿塞责等行为及时纠正和查处;其次,认真进行自查自纠,边检查,边整改,切实解决以往分工不公、忙闲不均、难以考核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人员管理。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关键。首先,管理人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自身修养和政治业务素质,更好地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以“业务骨干”的要求来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习,重点解决职工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和工作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使职工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

(四)、加强劳动纪律。劳动纪律不严,作风懒散,问题主要出在执行能力有偏差。管理重在执行,执行重在控制。行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当好执行劳动纪律和执行单位规章制度的楷模,坚持原则,勇于讲硬话,实事求是地对自己所管理的人员进行考勤和劳动纪律教育,机关工作作风才会得到相应转变,才能确保机关工作规范、有序、高效,才能不断

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

通过开展“克服精神懈怠、提高工作能力”学习讨论活动,全行上下营造了人人重视学习、积极主动工作、狠抓工作落实的良好氛围,推动落实“立足早、突出好、力求快”的工作要求。通过学习讨论活动使员工树立了强烈的学习意识、风险意识、合规意识、廉洁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培养了员工严谨、细致、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断规范业务操作,强化精细管理,增强制度执行力,全行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推动了“业务理性发展、管理严谨规范、员工素质提升、工作业绩优良”工作目标的实施。

篇3:精神懈怠能力不足

执政党精神懈怠与政治惰性的应对策略研究从其本质来看, 属于思想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同时它又是思想建设理论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党的思想建设, 是指党为保持自己的创造力、 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在思想理论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其实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领导, 保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和党的先进性。党的思想建设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强调从思想上明确党的深刻内涵, 树立无产阶级思想的至高地位, 积极克服无产阶级思想以外的其他思想影响。 第二, 明确党的政治路线, 在此前提下, 党建工作必须与政治路线相统一, 相辅相成。第三, 民主集中制是党建工作的根本组织原则, 要坚定不移地遵循。第四, 我党一以贯之的优秀传统和良好作风必须保存下来, 并传承延续, 发扬光大。

执政党精神懈怠与政治惰性的应对策略研究从理论的层面上针对典型表现而展开。如理想信念动摇, 受某些社会现实、腐败现象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理想信念出现滑坡, 宗旨观念产生动摇,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改变, 消极无为思想严重;党性原则弱化, 缺乏正义感, 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 信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 对党和组织的忠诚度下降, 表里不一、言行不一, 对政策、法规、制度消极应对;责任意识淡薄, 不求有功, 只求无过, 盲目自满, 大事做不了, 小事不愿做, 导致工作不负责任, 精神萎靡, 办事拖沓, 整天浑浑噩噩, 缺乏起码的职业追求, 等等。

针对上述典型表现, 在应对策略的研究中可以根据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 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工作中的激励机制, 这将是行之有效的治理举措之一。 具体地说, 应以内激励增动力, 通过理论创新、教育灌输和文化熏陶等, 建构共产党人先进的精神、理想和信仰体系, 培育并形成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 促使党员干部不想懈怠;以外激励加推力, 通过制度保障、群众参与和科技推动等, 形成激励与约束共存、管理与监督并重的良性环境, 促使党员干部不能懈怠;以正激励添引力, 顺应人的正当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采取满足、促进和奖励措施, 促使党员干部不愿懈怠;以负激励增压力, 通过严格问责、严肃惩戒, 形成对党员干部潜在惰性的强大威慑, 促使党员干部不敢懈怠。

因此, 只有高度重视和研究执政党精神懈怠与政治惰性的应对策略, 才能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 才能使党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和改革开放的考验, 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同时, 只有高度重视和研究执政党精神懈怠与政治惰性的应对策略, 才能进而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的反映, 一切脱离实践的理论都没有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每一次重大而成功的理论创新, 都集中表达了实践的迫切要求。 执政党精神懈怠危险的应对策略研究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贡献之外, 对于提升党内的忧患意识、振奋全党精神, 对于有效防止党内精神懈怠的危险,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对于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对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下文从其中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 执政党精神懈怠与政治惰性的应对策略研究对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的先进性, 一是指一个政党在思想、理论、纲领等方面所具有的优于其他政党的特质;二是指一个政党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步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先进性是党的建设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 都以其先进性的优势和特点而发挥了它领导核心的作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当前这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 思想先进性是行动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 思想先进性首先表现在对于科学理论的掌握和运用上。共产党员在实践过程中, 只有不断学习、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才能够高瞻远瞩, 体现其先进的理念和行动。其次, 思想的先进性还表现在党性修养方面。 共产党员要牢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 在涉及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党的事业忠诚执著。因此, 防止精神懈怠和政治惰性的产生和蔓延, 成为守护共产党员思想防线的重要举措。 只有坚决遏制作风养成之怠、执行落实之怠、改革创新之怠、自我修养之怠和廉洁自律之怠等消极因素, 才能使我党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永葆党的先进性, 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 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其次, 执政党精神懈怠与政治惰性的应对策略研究对于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是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适应新形势任务要求,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创造力取决于思想、素质和实践的能力与水平。 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需要在多方面努力, 尤其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以满腔的激情、勇敢的气魄, 针对现实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只有防止精神懈怠与政治惰性, 才能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才能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 才能不断增强各级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战斗力和凝聚力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要自觉抵制精神懈怠和政治惰性的侵蚀, 常怀忧党之心, 恪尽兴党之责, 增强使命意识、执政意识, 自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同时, 还要自觉遵守党章党纪, 坚持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把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统一起来。 只有这样, 才能切实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再次, 执政党精神懈怠与政治惰性的应对策略研究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能力, 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 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 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有效治党治国治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由于国家政权中的决策和执行的权力, 主要由执政党的领导干部来行使, 这就决定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然要提高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各级领导干部个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构成了党的整体执政能力的基础。同时必须看到, 在群众的眼里, 身边的党员就代表党的形象。因此, 无论是党的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 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参与者和体现者。只有全党上下自觉抵制精神懈怠和政治惰性的产生与蔓延, 提高忧患意识, 增强党员素质, 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以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面貌团结和带领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 党的执政能力才有最牢固的基础。

摘要:应对执政党精神懈怠策略研究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 执政党精神懈怠与政治惰性的应对策略研究从其本质来看, 属于思想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时它又是思想建设理论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 这一研究对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以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应对,执政党,精神懈怠,策略,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4:必须警惕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

【关键词】精神懈怠;危险;警惕;克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着的长期、复杂、严峻的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四个危险”是胡锦涛同志建党九十周年“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被放在了首位,自有更深刻的寓意。究其原因,与这一危险发生的源头为“精神”,看不见摸不着,潜移默化,悄悄进行,但又时刻存在,影响久远,需要高度警惕,认真加以克服。

一、精神懈怠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危险

精神属于意识的范畴,不会如物质那样具体实在,人们无法通过器质性的官能感知它的存在,也就往往不会对“精神懈怠”有太多的关注和警觉。但在现实生活中,精神懈怠的现象以及由此导致的危险是随处可见的,它会像空气一样四塞充溢,像流水一样流向洼地,凡是不能成为昂扬锐气的精神高地,必将成为精神懈怠的凹陷之地。如办公室里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工作稍微累了点,上上网,打打牌,找准机会玩偷菜;热衷于迎来送往,觥筹交错,逃避工作的压力和紧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长此以往,思想空虚,百无聊赖,换上“精神饥渴症”,缺乏精神寄托,完全丢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不断创新的朝气,滋生暮气、惰气,甚至产生邪气。

二、精神懈怠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危险

1945年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对话时从我国近代以前的历史演变中提出“历史周期率”的重大问题,指出:“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个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今天听来仍然振聋发聩,引人深思。“精神懈怠”会让一个人成为“温水青蛙”,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危险境地;会让一个组织缺乏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给事业带来灭顶之灾。经济学有一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日常的工作与学习。精神不仅是理想、是信念,也是力量、是魂魄。精神上的边际递减对于那些原本就意志消沉的人自不必多说,即使是对于那些最初踌躇满志的人,也会随着日复一日的热情消退与精力损耗,而最终认为既然已经流过汗、出过力了,就应该享享清福,从而在工作上得过且过、庸庸碌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潜移默化中消减了干事创业、拼搏进取的劲头。

三、精神懈怠是会滋生蔓延相互传染的危险

精神萎靡不振,整天浑浑噩噩,暮气沉沉,疲疲沓沓,拖拖拉拉,缺乏敬业精神,丧失职业道德,这种现象是一种传染病,会相互影响,滋生蔓延。一个人的松散疲沓会影响到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最终导致人与人之间、上下级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交叉感染。精神懈怠还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效应”。“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吴王好佩剑,吴人多伤疤。”领导和上级的懈怠会直接影响到部属和下级。领导热衷应酬,沉湎于酒精的麻醉,不思学习,不谋训练,难免使整个单位陷入“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的状态。

四、精神懈怠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危险

有学者曾言:观念的力量在早期是潜伏的,在某个时候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最危险的懈怠莫过于精神的懈怠,最可怕的丧失莫过于精神的丧失。回想当年清军入关之初,八旗兵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但后来的八旗之弟提笼架鸟,腐化堕落,完全没有了先辈们的精气神,在侵略者面前不堪一击,毫无还手之力,最终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精神和理想、意志、信仰、信念紧密相连,党员干部一旦存在精神懈怠,甚至颓废的现象,必然导致理想滑坡、意志淡薄、信仰缺失、信念动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精神懈怠的危险还是其他各种危险之源,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危险无不是从精神懈怠开始生根发芽的。人无压力轻飘飘,如果缺乏精神的支撑、没有明确的目标作指引,就很难全身心地付诸热情和投注精力。长期的精神懈怠必然导致能力素质的下降,必然导致与群众不断疏远,最终导致腐化堕落、退化变质。不仅尸位素餐,更为严重的会贻误难得的发展机遇、影响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推进、影响军队新的使命任务的完成、影响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中国的事能办好,关键在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是靠全体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的,是靠全体党员来躬身践行的。要克服精神懈怠,全体党员要从自身做起。

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克服精神上的自我放松

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既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养成的,只可能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勤奋学习。学习不仅是一个人得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与工作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自身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唯有将终身学习当成一种融入思想的理念,当成一种融入工作的动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据研究,人的大脑无论怎样使用,终其一生也不过使用或开发其中非常有限的一部分而已。所以,学习的大门开启之后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与发掘。在这条“探宝”之路上,没有鲜花美酒,也没有香阁温床,更多的是与书为伴的孑然一身、灯下苦思的紧锁眉头。然而,只要有了担起学习之任的勇气,能把学习当成一种自觉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就不仅可以能使头脑变得聪慧,更能以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陶冶情操、振奋精神,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科学的工作思路,转化为练打赢谋打赢的能力素质,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六、要树立忧患意识,通过坚持自我加压使自己处于永不停止的状态

“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致丧败”。面对成绩和掌声,一个政党能否保持头脑清醒,是对先进与否最好的检测;一个人能否树立忧患意识,是对其进步与否最好的评判。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改革发展面临更为艰巨繁重的攻坚新挑战时,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容不得丝毫懈怠。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某师为了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一夜急行军,在冰天雪地里翻山越岭行走了140华里,最终以比敌人先到五分钟抢占制高点,完成了对美军的合围之势。在这场极为悬殊的战争中,毛泽东同志的评价是美军“钢多气少”,我军“气少钢多”。这种“气”就源于对党和国家的深深忧患和强烈的军人职责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孜孜不倦、勇往直前的精神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保持饱满而昂扬的精神状态,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矛盾,以勇做先锋、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创新发展的活力,不仅成就一番事业,也成就壮丽多彩的人生。

七、要完善制度机制,通过制度机制对全体党员形成持久的鞭策激励

制度的作用已经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好的制度可以让一个坏人做好事,坏的制度却会让一个好人做坏事。因此,除了打牢“内功”,还要通过外部的制度机制形成对全体党员持续不断的鞭策与激励。搞好顶层设计,制定完善切实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真正形成一种靠素质立身的用人导向,使那些得到群众公认、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和晋升,使那些缺乏进取心、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干部受到问责和追究。全体党员要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自觉做制度机制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变外在的他律为内在的自律,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躬身践行、磨炼砥砺,在制度的鞭策激励中培养打不垮、压不瘪的精神气质。

【作者简介】

篇5:精神懈怠心得体会

一、对活动主题的理解认识

古人讲“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意思就是仔细、谨慎地开始动手做某件事情,自始至终毫不怠慢,就不会有窘迫之患。精神懈怠是指由于理想动摇、信念滑坡、信仰缺失而使人的精神萎靡、意志消退、不思进取。精神懈怠具体表现在:缺乏主人翁精神、责任意识弱化、情绪上萎靡不振、工作上不求作为、工作打不开局面、理想信念不牢、对未来的发展信心不足、消极情绪大、彷徨观望等多个方面。要克服精神懈怠我个人认为: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始终保持旺盛主观能动性的源泉。

二要坚持不断学习。只要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就一定能够变为人生的乐趣,变成一种精神的享受。

三要有朝气、有魄力、有活力,在工作岗位上干出成绩,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把全部心思用在“工作质量”上,把全部本领用在“工作实效”上,切实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等不良现象。

二、自身存在的几点不足:

1、在思想上曾存在过工作情绪不高的状况。在我所从事客户部综合工作的2年半时间里,面对大量的`各种报表和各类文字材料也曾存在认为工作太琐碎、工作永远干不完的情绪,通过本人自我疏导和科领导的关怀,及时调整了心态,认识到虽然综合工作枯燥单一,但只要报表质量高不被上级行扣分,就证明自己能够胜任本职工作,没给市分行抹黑,这也是一种荣誉。

2、在学习上存在过学习主动性不强,遇到与本职工作没有联系的知识不会积极的去学习,吃过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小亏。

篇6:精神懈怠与执政危险

【内容提要】 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精神状态对执政党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起着“灵魂”的支撑作用。我们党正是确立了“把思想上建党放在首位”的原则,保持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才保证了90年来党的事业的发展壮大。在经受长期执政考验的过程中,我们党正面临四大危险,相对而言,精神懈怠的问题是执政党面临的首要危险,必须首先着力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 精神懈怠 执政党 先进性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当前我们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这四大危险中的任何危险都足以造成亡党亡国的危害。总结我们党建立90年和世界上一些执政党长期执政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出,精神懈怠的危险相对于其他三大危险更为首要,更为容易导致党的机体功能衰竭。精神相对于个体来说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心理状态,包括人的情绪、意志、良心等。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党的精神状况就是党的“灵魂”,是党的理论和思想活动、党的意志力、党的生机和活力、党的风貌、党的作风的总称。如果党的精神状态出了问题,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我们可以从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和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政党的兴衰成败中,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党的精神风貌的产生、形成、凝练和发扬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人在成长、壮大过程中所展示的精神风貌,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挫折中坚强、在失败中奋起的一大宝贵财富。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①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理直气壮的底气。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付出艰辛的探索,还要受到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嘲笑、干扰、打击和错误处理。特别是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工作的干预,使不少党内同志对自己的理论创造产生了怀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被说成是“山沟里不出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是不懂马列主义的“土包子”;中国革命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等。但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定地相信新民主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取得独立、自由和解放的正确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及后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坚定地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的理论,具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理论自信,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底气。他们以坚毅的理论勇气,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压力,排除了来自“左”的或右的方面的干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②。

二是蓬勃向上的朝气。我们党在处于被围剿、被屠杀的地位时,任何摧枯拉朽的革命工作都充满了危险。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整个国家是一穷二白、千疮百孔,是西方政治家预言收拾不了的烂摊子。但是,革命根据地和新中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人们不被眼前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和严酷的政治斗争环境所吓倒,而是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了希望,对自己的才能有机会展示而无限向往。中国共产党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产生了一呼百应的感召力和海纳百川的吸引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像一轮喷薄欲出的朝阳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一切追求进步和光明的青年和知识分子都向往延安,向往革命根据地。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一心向往新中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是有了这么一股子蓬勃向上的朝气,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三是奋发有为的锐气。近代以来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加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有不少志士仁人为了民族复兴进行了各种改革尝试和社会革命,都因为找不到正确道路,找不到真正的依靠力量而失败,而苦闷和彷徨。由于中国共产党真理在手,正义在手,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对于前进中的艰难险阻无所畏惧,运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③ 的积极进取精神,干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壮举,做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中国工农红军能够在围追堵截下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重大战略转移;地脊民贫、四面受敌的陕甘宁边区能够在13年内成为我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革命圣地;埋葬蒋家王朝的军事指挥部署竟然能够在西柏坡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简陋小屋里完成;短短几十年新中国走过了许多国家要花数百年才走完的路,“东亚病夫”一跃成为“东方巨龙”。

四是大义凛然的正气。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而具有无私无畏的精神品格。他们对于腐败深恶痛绝,1926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发布了第一个反腐败公告,并且对革命队伍中的腐败分子坚决清除,决不留情。共产党人具有闻过则喜、虚怀若谷、正身清心的自我批评精神,乐于接受人民群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批评,哪怕是十分尖锐和尖刻的批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④ 正因为这样,才能通过遵义会议,在革命的生死关头拨正航向;敢于彻底否定“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路线,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行战略重点的转移,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辈们率先垂范,发挥正身率下的强大榜样力量,在危险时刻冲在前,困难面前干在前,艰难岁月苦在前,用浩然正气树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直形象。

五是攻坚克难的勇气。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就长期处于逆境和困境之中,强大的敌人、巨大的困难、复杂的矛盾、全新的问题像大山一般压在共产党人头上。但是共产党人具有压倒一切敌人(困难)而不被敌人所吓倒的英雄气概,就好像是天生为了战胜敌人和困难而存在的。正因为有了“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⑤ 的大无畏精神,共产党人敢于在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中点燃星星之火;在封锁和包围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发展“两弹一星”;在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处于低谷的严峻形势下,“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抓住机遇,有所作为”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阔步前进。

六是苦中求乐的豪气。虽然我们党长期处于艰苦、清贫、恶劣的环境,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深邃眼光,深知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因而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先辈们志存高远,豪情万丈,身处险境,放眼未来。1936年2月,经过一年长征的中央红军刚刚到达陕北不久,8.6万人的队伍已经到了“不到七千人,瘦成皮包骨”的状况,毛泽东同志却在陕北一个叫袁家沟的小村子里,坐在一尺多见方的小桌子边写下了“沁园春·雪”这样的宏伟诗篇,展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充分自信。方志敏在慷慨就义之际依然憧憬“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前途”。在帝国主义封锁包围、苏联背信弃义、我国面临严重自然灾害的艰难时刻,党和人民表现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壮志豪情。邓小平同志怀着“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⑦ 的坚定信心,满怀激情地设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正因为有了这种苦中求乐的豪气,无数先烈把砍头当成风吹帽,无数前辈把苦难当成磨刀石。

中国共产党在创造彪炳史册伟业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一再证明了一个道理:保持充沛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的一大法宝,是党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首要前提。有了这个前提,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丢掉了这个前提,什么危险都可能存在。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展示的精神风貌是党的一大思想文化优势。丢掉了这一优势,就丢掉了党之“魂”、国之“神”。

经过中国共产党60多年的执政和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物质基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政权也十分巩固,然而,过去那种锐意进取、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却开始有所减弱,表现出精神懈怠的症状。所谓精神懈怠,作为个体来说就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心理状态产生松弛,缺乏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出现不思进取,情绪、意志、精力和活力开始下降,道德品质开始出现滑坡甚至蜕变的情况。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弱化和丧失的表现。作为一个政党来说,精神懈怠是党的思想理论活动的活力发生递减,产生保守、迟钝、停滞或禁锢的状况,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开始弱化,体现党的性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出现退化甚至败坏的情况。

精神懈怠的问题的确值得我们引起高度警觉。我们党内之所以会产生精神懈怠的危险,主要是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导致主观因素开始发生病理性的退化:第一,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长期掌握国家政权,随着人民民主专政的日益巩固,全局性阶级斗争的消灭,没有了过去那种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没有了大难临头的致命威胁,没有了刀枪相向的凶恶敌手,没有了逆水行舟的艰难处境,警惕的神经开始松弛,斗争(竞争)的意识开始放松,顽强的毅力开始减弱,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在面临和潜在面临的各种危险,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抵御、战胜各种风险的竞争(斗争)意识。第二,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我们党执政的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动用物质资源解决社会问题的实力也大大增强,于是一些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开始迷信于“用人民币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缺乏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注意用真挚的感情、良好的作风、饱满的激情去解决群众的困难和社会发展的问题,甚至全然不顾群众的心理感受和心理状态,用物质的、简单的、粗暴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搪塞推诿的态度对待矛盾,带来一系列发展失衡的问题,使一些地方的国家机关同人民群众的感情逐渐疏远。第三,随着国家机器的逐步强大,党和国家应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有所加强,特别是制止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和制造**的能力大大加强。于是一些领导干部迷信用强制性手段解决问题的作用,动不动就动用国家机器来解决群体性事件,缺乏“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缺乏“人性执法”、“温情执法”的工作作风,而在采取强制性措施的过程中,不认真调查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诉求,不放下身段同群众平等地、心平气和地进行对话和沟通,遇到矛盾总是试图以势压人、以力服人、以权制人,甚至以拘禁、强拆、“被神经病”、“被自愿”、“被安居”的方式限制或者剥夺“不听话”群众的权利,“滥用警力”、“暴力执法”现象的存在,在一些局部地区造成人民群众与领导干部的严重对立。第四,进入和平年代,个人的提拔、使用和工资福利奖金的提高一般都是按照工作年限和制度规章有序进行,没有了革命战争年代和拨乱反正年代那种人生的大起大落和跨越式的变化,也没有了那种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而挑灯夜战的群众运动式的激情。人们生活在有序、安康、稳定的环境中,在规则秩序下正常工作。在人们注重物质利益追求、注重生活质量提高、注重个人价值实现的时候,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了所谓的“天花板现象”、“59岁现象”和“愤青现象”。有的已经没有提拔重用希望的干部,工作缺乏动力,上班无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快要退休的领导干部,“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为自己谋后路作准备,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以权谋私;有的在官场上、工作上、生活上失意的党员干部,不能正确对待个人的得失,不深刻反省个人主观能动性方面的欠缺,把所有的不满归咎于社会和党组织,成天愤世嫉俗,骂骂咧咧,看什么都不满意,而自己又不愿意为改变社会作出必要的付出和努力,成为“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愤青”。第五,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党和国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尽管30多年来我们遇到了国内政治**、国际金融危机、特大自然灾害等不测风险,但我们都比较顺利地克服了,虽有风浪却波澜不惊。于是一些人对中国目前取得的成绩盲目乐观,自我欣赏,陶醉于“中国震撼”、“中国速度”、“中国之谜”、“中国奇迹”的满足之中,对我国目前尚未转型的粗放型、外向型、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所造成的问题认识不足;对我国社会已经处于矛盾凸显期心理准备不足;对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世界性难题缺乏应有的警醒,对未来发展面临的风险和前进道路上潜在的艰巨性、风险性、危险性缺乏忧患意识,对应对未来艰难险阻的思想准备和心理调整也做得不够。

一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1.思想糊涂,信念不坚,精神动力不足。对中国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模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等重大理论界限划分不清楚,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缺乏为捍卫和实现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的激情。不是积极主动地想做好工作,而是机械地、被动地或者仅仅为了得到领导满意而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不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而工作,而是仅仅把它作为谋生手段而工作。缺乏远大志向,精神萎靡不振,做事拖拖沓沓。有的领导干部甚至因为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和国家的前途悲观失望,为自己谋求后路而走上贪污腐败、蜕化变质的道路。

2.说得好、做不好,讲得多、做得少,实干精神不强。这些年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要求、执政目标应当说越来越准确,越来越细化,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贯彻落实很不够,没有真正把这些执政理念落实到各项事业的具体发展中,落实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在一些地方充斥大话、假话、空话、套话;工作是隔空喊话,隔靴搔痒,决而不行,行而无果。相反,形式主义、文牍主义、衙门作风比较浓重,用会议指挥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用汇报来检查汇报,人民群众越来越不满意“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

3.自我满足,盲目乐观,自我解剖精神缺乏。改革开放30多年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确实前所未有,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这种快速发展是因为抓住了一些机遇,带有粗放型、扩张型的性质,而今后我国的发展形势会更加严峻。因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别人跟你打交道就会更加算计和提防了;需要解决的矛盾会更加复杂,任务会更加艰巨,难度也会更加增大。然而,我们一些同志看不到这一点,对已经取得的成绩自我满足,对未来的前途盲目乐观。看不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不深入查找目前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清醒地反省自己并严格地解剖自己;不能正确认识个人和组织、个人和群众、主观和客观、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对取得的成绩评价得过高,对个人的作用估计得过高。共产党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壮大的,如果盲目自信,就会丧失襟怀坦白、闻过则喜、敢于揭短、勇于纠错的锐气和勇气。

4.固守陈规,求稳怕乱,创新和开拓意识不强。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百业待兴、百废待举,大家有一股子大破大立、敢闯敢干的精神。短短几十年我们就初步完善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领导体制和社会管理体系,初步实现了对社会有效的管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同志开始习惯于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办事,习惯于在已有的制度框架下工作。对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社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社会进步提出的新任务不愿勇敢地面对,看不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方面,不愿意不断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用开拓进取的精神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对于基层和群众蕴藏的巨大首创精神不够尊重、不够支持,甚至用现行的条条框框去阻止、扼杀基层和群众的改革创意和萌芽。

5.讲究排场,追求享受,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始衰减。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有的党政部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开始讲究排场,追求享受,贪图安逸。“节省每一个铜板”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同甘共苦”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有的地方看不到了。一些领导干部追求奢华,办公楼成为当地的一道豪华风景;讲究级别等级、座次礼仪、官阶待遇,“官本位”观念全面渗透;对迎来送往、公务接待、圈阅文件乐此不疲;指导检查工作习惯于踩点彩排,边界迎送,警车开道,禁行戒严,走马观花,摆姿作秀;不发生突发性事件很难在急难险重的工作场合看到领导的身影。艰苦奋斗精神的衰减,不仅会导致严重脱离人民群众,而且会大大提高执政成本,大大削弱执政党的竞争力和执政效率。

6.争功诿过,搪塞推脱,责任意识较差。一些党员干部一扫过去那种争先恐后、奋勇当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在工作中,愿意做好事,不愿做难事;愿做风光的事,不愿做“擦屁股”的事;愿做独当一面的事,不愿做需要统筹协调的事;愿做有条件保证的事,不愿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事;基本能完成领导布置的事,但不愿多想多干事;遇到矛盾不想真心实意地解决问题,而是以团结稳定为借口调和矛盾,掩盖问题;能听取基层和群众反映问题,不主动上门了解和调查问题;按照领导思路论证问题,不积极用自己的研究报告问题;习惯于用现成套路处理问题,不善于用改革创新精神破解难题;积极处理已经出了的问题,不去研究潜在问题;揭露问题慷慨激昂,解决问题畏缩不前等,致使一些问题和矛盾长期得不到处理,直至积重难返。

7.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忧患意识淡薄。为了得到提拔重用的显绩,片面追求个人政绩,置子孙后代的千秋事业于不顾,产生“唯GDP论”,“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破坏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不顾发展质量和人的生命,片面追求“高速度”等错误观念。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可能出现和潜在的隐忧缺乏深刻的认识,或者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忧患意识的淡漠、工作的短视、急于求成的功利观必然会造成对未来发展预见不足、准备不足、抗拒风险能力下降。

8.放纵个性,突出自我,团结协作精神淡化。团结协作精神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这些年来我们在尊重个性、自由发展、强化责任、责任追究等方面有了比较大的进步,给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大的空间和平台。在这样的情况下,个性得到了张扬,自我价值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这是好事。然而,我们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好地把过去团结协作的精神发扬光大。有的党员干部过于看重自己,不相信同事,不相信群众,把自己当成“诸葛亮”,把别人当成“阿斗”,看不起别人,不屑于与别人合作共事,或者在与别人合作共事时总是闹别扭,总是人齐心不齐,搞得单位乌烟瘴气,工作政出多门,严重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力和贯彻力。

9.文过饰非,恐惧监督,政治勇气不够。中国共产党人襟怀坦白、不怕困难、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胜利的政治勇气来源于无私无畏。中国共产党除了代表和实现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所以,为了人民什么牺牲都可以承担,为了人民什么批评都可以接受,为了人民什么错误都可以改正。然而,长期执政的地位,使一些领导干部忘记了我们的权力是谁赋予的,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忘记了人民群众具有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民主权利,忘记了人民群众才是国家和社会的真正主人。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为了掩盖矛盾,为了制造虚假政绩,对来自人民群众的批评采取粉饰太平、文过饰非、封堵言路、敷衍应付、威逼利诱、我行我素,甚至打击报复的态度。政治勇气的不足容易使执政党丧失吐故纳新、自我净化、自我纠偏、自我完善的功能。

虽然精神懈怠问题在我们党内的存在并不是全局性的,即使在出现问题的一些部门和单位,也不一定同时都存在上述问题。然而,精神状态具有极强的感染性、传播性和相对独立性,如果不重视这一问题的解决,局部问题可能很快会变成全局问题,精神懈怠的危险可能会导致精神崩溃的危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精神懈怠问题是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面临的首要危险。之所以说它是首要危险,主要有三点理由。

第一,从历史上看,一些执政党的垮台都是从精神懈怠开始的。例如,苏联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创造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成社会主义,战胜德国法西斯,成为世界上第二超级大国等辉煌成就。但是随着执政地位的巩固,党的威信的提高,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党和国家组织领导自信心的增加,开始出现精神懈怠的情况。一是党员干部缺乏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追求。苏共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没能与时俱进地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错误地把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理念、制度和机制当作社会主义来坚持,造成理论与实际、原则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使人们的思想混乱,理想信念错位,社会普遍缺乏正确的精神追求。宣传机器大量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虚假高调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普遍产生怀疑、迷茫、失望的情绪。特别是苏共领导人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失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逐步接受西方的核心价值观,思想理论的“失魂”,必然走向“思想自杀”⑧。二是改革创新意识越来越淡薄。从斯大林开始的历任苏共领导人盲目自满,自我陶醉,固步自封,缺乏自我解剖精神,缺乏纠正错误的主动自觉。苏共领导人自认为已经建立的制度是完美无缺的,越是后来越是墨守成规、固守教条,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变化缺乏政治敏锐性,不愿意对僵化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动手改革,不愿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政治局私下流行一句话就是:“不,我们什么都不需要改变”⑨,抱残守缺的惯性思维使社会发展越来越缺乏动力,日渐沉疴。三是苏共领导人制造个人迷信、个人崇拜,形成惟上是从、惟命是从的奴隶心态,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丧失殆尽。苏共领导人为了维护个人的威信,制造个人迷信,乐于接受个人崇拜,甚至不惜采用党内残酷斗争的方式维护威权体制,造成万马齐喑、噤若寒蝉、惟上是从的局面。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严重缺乏,使执政党面临“一人系天下之安危”的险境,广大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缺乏,导致在苏联和苏共处于灭顶之灾的生死关头,竟没有几个人敢于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于既倒。四是贪图享受,追求特权,被人民群众所抛弃。苏共领导人在长期执政过程中逐步追求奢华和特殊享受,与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同甘共苦的精神日益淡化,党内形成了享受特殊利益的特权阶层。对领导干部搞“官职名录等级制”、“特供制”、特定工资和“钱袋制”;实行事实上的“终身制”、“世袭制”,严重脱离群众,逐步丧失党的先进性,以至于人民群众越来越不相信苏共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1989年1月至1991年1月短短两年就有290多万名党员要求退党,不少人甚至成为苏共的掘墓人。五是官僚衙门作风日趋严重。形式主义、文牍主义满天飞,官僚机构叠床架屋,工作职能交叉重复,干部队伍冗员臃肿,党的干部高高在上,不思进取,互相推诿,不负责任。党的队伍一盘散沙,大家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漠不关心。执政党失去了应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变成了丧失灵魂,轰然倒塌的‘泥足巨人’”⑩。剧变中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

第二,从我们党目前面临四大危险的内在关系讲,精神懈怠是首要的危险。这四大危险的关系是,精神懈怠是首要的危险,能力不足是最直接的危险,脱离群众是最大的危险,消极腐败是最致命的危险。精神懈怠之所以是最首要的危险,是因为它与其他三个危险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干成别的政治派别没有干成的三件大事,首先是因为我们党有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一个执政党要蜕化变质也是首先从精神懈怠开始的。有了好的精神状态,没有能力我们可以培养能力,能力不足可以笨鸟先飞,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在野党到执政党、从执政党到受人尊重的执政党,这种能力的巨大变化,不就是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取得的吗?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共产党的领导够不够格,决定于我们党的思想和作风。”(11)因此,我们只有很好地解决精神懈怠的问题,才能有效地消除我们党面临的其他危险,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先进性。

第三,精神懈怠的问题是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还没有解决的首要难题。苏联共产党作为一个具有建党93年、执政74年的政党,应当说创造了目前世界上一党执政较长的历史。但它还是垮掉了。现在世界上一些政党研究专家提出了一个所谓“80大限”的说法,即一个政党不可能做到长期执政,过不了80年的“生命极限”,在70多年内必然就要衰败和垮台。目前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三个政党都没有超过80年。除了苏联共产党之外,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执政时间71年,蒙古人民革命党执政时间75年。这些政党突破不了所谓政党执政“生命极限”的首要原因就是这些党不能够始终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攻坚克难、万众一心的良好精神状态。不是因为内部分裂削弱自己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是在强劲的对手和重大的困难面前惊慌失措,精神崩溃,败下阵来。目前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采用两院制、三权分立制、多党竞争制、轮流执政制这样的机制,解决了由于执政党的政治精英不思进取、脱离实际、脱离选民、政治腐败等精神懈怠引起的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既要为避免西方民主政治的狭隘性、片面性和虚伪性而不采用西方的政治体制,又要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始终保持永不言输、永不言败的良好精神状态,确实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应当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认真研究在新的客观环境下,通过建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来消除精神懈怠危险的问题。

注释:

①③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6页,第1512页。

②⑦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8页,第382页。

④⑤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5页,第1101页。

⑥ 参见郑必坚、龚育之等主编《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344—355页。

⑧ 参见张树华《苏共“失魂”的教训》,载于《瞭望》2011年第26期。

⑨ [俄]罗伊·麦德维杰夫《苏联的最后一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24页。

⑩ 参见姚联合《苏共干部特权制度》,载于《文史参考》2010年第15期。

(11)转引自《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870页。

上一篇:信息安全沟通协调管理下一篇:垃圾桶的自述五年级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