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审查制度

2024-05-16

稿件审查制度(通用9篇)

篇1:稿件审查制度

关于稿件保密审查的要求

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为了保障本刊的健康发展以及对国家、作者负责,杜绝失密、泄密事件,特对来稿作以下要求:

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所有来稿均应作脱密出处理。

2.凡通过初审后获得稿件编号的稿件,作者必须提供该稿的保密审查证明原件(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提供原件的,需作书面说明);

3.保密审查证明原则上由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出具;

4.学校或单位设置了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审查机构的,由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审查机构负责审批;未设置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审查机构的,由相关行政部门负责审批;

5.如果学校或单位有专门格式的保密审查证明,则无需再提供本刊编辑部在发放稿件编号的邮件中附带的“科技论文保密审查表”;如果没有,则应提供本刊编辑部要求的“科技论文保密审查表”,且必须签字、盖章,否则无效;

6.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在复审时提交保密审查证明的,需向编辑部进行说明,并承诺及时办理;没有提供稿件保密审查证明的,即使稿件通过了终审,也不能发表;

7.“科技论文保密审查表”可在本刊网站“相关下载”栏目下载;

8.作者应保证所提供的保密审查证明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否则,后果由作者自负。

如还有其他疑问请及时与编辑部联系。

篇2:稿件审查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导向作用,弘扬正气,抨击歪风,激发职工参与对外宣传企业的积极性,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企业形象。特制定*********宣传稿件考核办法,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和********为指针,推动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提高全局职工宣传意识,发挥职工参与宣传工作的积极作用,宣传报道企业形象和职工热爱企业、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为***事业作贡献的典型事迹,促进企业******建设。

二、考核管理

凡涉及我**两个文明建设的稿件,必须经党***审稿后寄出。稿件的收集、登记工作由***专责负责。每季公布单位完成稿件任务情况,按规定对单位和责任人实施考核。年底公布个人稿件完成情况,并实施考核。

三、考核原则

(一)以新闻稿件为主。包括图片新闻(但必须配有100字以上的文字说明)。

(二)小说、诗歌、散文、论文等题材的作品,必须与我***两个文明建设有关。

四、考核对象及数量

(一)各部门每季度一篇。

(二)各*****所每月一篇。

(三)*******公司每月一篇。

(四)各生产班组、站每半年一篇。

(五)****领导全年各四篇。

(六)通讯员全年各四篇。

五、各单位责任人:

各部门、班、站、所和***公司责任人为各部门、班、站、所、****公司负责人。

六、奖惩

(一)每季度考核一次;未完成任务的考核单位50元;考核责任人20元;

(二)个人全年未完成任务的,年底进行考核,每少一篇考核50元(被****局考核,分局不再考核);

(三)完成全年稿件任务,一次性奖励单位100元,责任人50元;

(四)完成全年稿件任务的个人(局领导及通讯员),一次性奖励100元;

(五)全年在《*****报》上稿超过12篇(不含图片)即为优秀通讯员,按*****局奖励的同等金额进行奖励。

七、对稿件的要求

(一)新闻稿件至少在100字以上,格式要规范,标点符号清楚,内容要真实。

(二)除《*****报》外,其他报刊刊用的,领奖时必须提供复印件,证明刊用的报刊名、日期、版面及期数。

篇3:稿件审查制度

一、羁押必要审查制度的重要性

(一) 利于尊重、保障嫌疑人的人权。

以往我国司法注重打击犯罪, 忽视保障人权, 这就造成再实践中羁押率过高、超期羁押的状况。而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是根据对犯罪嫌疑人个人的人身危险性的综合评估, 来决定是否有必要继续羁押, 改变以往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不力的境地, 将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 有利于教育、感化、挽救犯罪嫌疑人。

使其改变其不合法的行为, 对于那些确实已无人身危害、其矛盾已经消除的人, 最适当的方法是采取取保候审、或是监视居住以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或导致再次犯罪, 依法变更强制措施更有利于教育、感化、挽救犯罪嫌疑人, 使其真心悔悟, 重新融入社会, 降低再犯罪率。特别是对于无羁押必要性的未成年犯罪人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防止其在看守所受他人的影响, 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接受教育、从而感化并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三) 更利于瓦解、分化其共同犯罪人。

对共同犯罪人对共同犯罪人适当的使用必要的检查机制, 可以促进从犯, 胁从犯争取他的犯罪事实慈悲和积极的忏悔, 检举、揭露其他犯罪的罪行, 甚至协助司法机关调查, 逮捕、缉拿其他犯罪嫌疑人, 更好地促进案件的调查, 更好地促进案件的侦破、取证工作。

二、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基本含义

从《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可以看出, 监护权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是指对在押的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涉嫌犯罪, 情节和收集证据的固定, 犯罪嫌疑人的性质, 被告的悔罪态度, 审查是否是危险的犯罪或阻碍诉讼, 如果取保候审, 监视居住足以防止这样的危险性的发生。在此基础上, 决定是否逮继续羁押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必要的考试系统包括以下内容:

(一) 审查主体

从检察机关移送审查逮捕, 以事实和证据调查, 很有可能会改变, 犯罪嫌疑人是在继续拘留条件一致将会改变。因此, 公诉部门经审查在开始的情况下检察公安机关的收据, 有必要首先回顾嫌疑人的拘留, 考虑是否需要继续羁押的必要性, 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在保护设置监所检察部门的房间, 监督管理秩序和保障功能和发现拘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审查起诉阶段的拘留是没有必要的, 可以提出释放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的强制措施或变更。

(二) 审查内容

在我国,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羁押, 往往伴随着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拘留、逮捕而产生, 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否采取羁押手段, 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的司法程序进行审查。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1、对羁押合法性的审查, 其主要包括是否形成了犯罪要件, 也就是间接对逮捕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 之前环节的批准是否得当、合法, 有无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事实证据有没有发生确切的变化, 是否继续羁押与报批、羁押有没有超期限等问题。

2、对羁押合理性的审查, 其主要包括根据的事实, 证据, 包括具体案件的处理, 根据法律, 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 还需要继续羁押嫌疑人。

三、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程序

(一)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启动

羁押必要性审查既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也是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的一种司法救济机制。因此, 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的启动, 可以分为依职权主动启动和依申请被动启动。主动启动是检察机关从保障被羁押人权利的角度, 依照法定职权主动积极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的活动。监护权进行必要的检查活动。被动审查,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 近亲属, 主张适用条件。修改后刑诉法第九十五条赋予了被羁押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的权利, 申请人有可能依据修改后刑诉法第九十条的规定, 申请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 因此, 受理上述申请也是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启动的基本方式之一。上述人员在提出申请时, 应当要求其提供不适宜羁押的相关证据材料或说明理由。检察机关应当认真、全面地进行审查, 不限于被羁押人一方提出的线索和证据。

(二)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方式和步骤

按照“承办人审查、集体讨论、检察长决定”的规定, 羁押必要性审查由具体办案人审查, 经公诉部门集体讨论后, 报主管副检察长做出是否同意继续羁押的意见。意见分歧较大的案件或重大案件应当提交给检察委员会讨论再作决定。对于没有必要再进行羁押的犯罪人, 应采取其他强制措施或释放, 检查院应当向人民法院发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

摘要:我国《刑事诉讼法》将宪法确立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作为基本原则予以规定, 从而促使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更好地遵循和贯彻这一原则。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 作为新《刑事诉讼法》新创建的一项重要制度, 也是宪法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本文重点研究的回顾和拘留审查制度审查起诉阶段的必要性, 本文从其意义、基本内涵、审查程序以及监督机制入手, 探索基层检察实务中得羁押审查制度的必要性。

关键词:审查,起诉阶段,羁押,审查制度

参考文献

[1]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2]邓正来, J·C·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理论的研究路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

篇4:呼吁审查制度

自弥尔顿发表《论出版自由》以来,不同制度的各国宪法相继都规定了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但无论西方国家还是苏联、东欧,都没有明文的出版法规。在20世纪80年代的匈牙利,作家们却主动要求建立审查制度,并把它看做一种进步。

每个人都变成审查人员

匈牙利事件后,卡达尔上台掌权。为了恢复社会和谐,他提出“谁不反对我们,就是和我们站在一起”,取代了过去“谁不和我们站在一起,就是反对我们”的口号。

与东欧其他国家相比,匈牙利艺术家在创作上要自由得多,出版界也要宽松得多。比如,在匈牙利可以出版在其他东欧国家遭禁的作品。当然,仍然有许多政治的禁忌,最重要的创作戒律就是:艺术必须证明现实。

然而,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什么内容是可以发表的,什么内容又是不可以发表的,标准很模糊。控制言论的部门总是滞后,编辑往往会抢最快时间处理稿件,但早上获准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午就可能遭到谴责。好不容易公开出版的一本书,很快就可能遭到禁售。编辑和作者不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籍在通过时,哪个环节会出问题,作品的命运将会如何,自己会不会受到处罚。

编辑就像法官,他可以自由裁量,但他的决定只能根据上面的指示。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为了生存都变成了审查人员:除了宣传官员,报刊编辑、出版社审读和电视制作者,甚至艺术家本人,也学会了严格的自我审查,不断删除作品中的敏感词,删除大段文字和镜头,加进一些主流意识形态的说法和概念。编辑和作者都明白,要想公开发表作品,就得善于打擦边球,采用曲折的隐喻。这样一来,思维与话语的完整性遭到了损害,作品的意思往往与作者的意图相左,或者变成言不及义的空话。

“进步的审查制度”

呼吁审查制度实在是个讽刺,因为不公开的审查制度一直都存在。作家米卡罗斯·哈拉兹提曾写了一部书《天鹅绒监狱》,描述这种“审查制度的文化”。他在书中假托一个正统作家的口气,论证创作者和审查者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亲密的合作者,他们“相互拥抱”,共同創造了繁荣的文化生活。艺术家们通过“创造性妥协”和“自我纠正”,越来越与国家利益趋于一致,以至于不再需要公开的审查制度了。

这是一种“进步的审查制度”,它不要求艺术家必须表现完美的社会,或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忠诚,而只要求他们认可制度的永恒性。它的宽容度不是由专横的命令所决定,而是由合作的意愿所决定。国家拨出财政预算供养艺术家,艺术家则提供国家需要的产品。这种非经济的方式被视为艺术的“解放”。

宁愿接受保护,而不是自由

20世纪70年代,政府曾试图倡导大众文化,把艺术品推向市场,结果引起许多“严肃”艺术家对庸俗文化的抗议,他们担心这样会危及自己的崇高地位和稳定收入,宁愿接受保护而不是自由。对这些艺术家来说,20世纪70年代的匈牙利已经不同于30年代的苏联,或者50年代的匈牙利。斯大林主义早已成为过去,虽然意识形态未变,但现在的国家已经采用一种新的温和机制来统治社会,由上面发布命令的粗暴方法已经被艺术家和国家的共生关系所代替。艺术家们既然已成为 “国家艺术家”,出于责任感也要主动维护国家利益,严格进行自我审查。

此书令人想起米沃什的《被俘获的心灵》,都是循着某些知识分子的论调和逻辑,探讨他们的内心世界。哈拉兹提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者,他从不将世界简单地分成“他们”和“我们”。事实上,如果没有“我们”的合作,“他们”的权力一天都维持不下去。20世纪70年代初他被迫离开大学,去工厂劳动了一年,后来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部书《一个工人国家的工人》,并以萨米亚特的形式出版,为此他遭到逮捕和审判,被禁止在公开场合发表文字。20世纪80年代,他成为萨米亚特杂志《讲述者》的主要编辑和撰稿人。

篇5:美国违宪审查制度

美国违宪审查制度

杨遴

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是1787年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它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自从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到今天的第55届总统奥巴马,它一脉相承到今天。所以在历史上,美国只有一次制宪,那就是制定了1787年宪法。二百多年来,美国虽然先后通过了27条修正案,但都是修宪。但由于美国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直持续,因此美国并没有再一次制定宪法。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宪法制定出炉仅有七条,两百多年间仅有27条修正案,这个惊人的宪法,并没有随着美国经济政治的变迁和发展被历史淘汰,相反却让美国在此规范的带领下欲发法治文明而强大。历史的变迁和世界法制的发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可以算是宪法的“圣经”了,它无时不为美国贡献着巨大的力量。

我们知道,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为国家政治、经济、思想建设提供了法律标的和向标,意旨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它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目的是确保革命果实,资本经济市场的正常运转。当然,这里我不再从深思考这一问题。

既然宪法是以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证革命的果实,标的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那么就要保证宪法的正确正常运转。这就必须对宪法进行监督,由行政、司法、立法的三权分立制衡来达到这一目的,才能使宪法达到确保法律的安定、平等、合目的性,从而使国家稳定、法律合目的,最终为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服务。

在这里,我要以美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来阐释这一观点,证实法律——宪法的监督的重要性——违宪审查制度。

一、从“三权斗争”到“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在这里,我要把“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案情详细的梳理一下。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发生在十八、十九世纪交替时期,也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与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交接时。时任美国总统的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是联邦党人。在18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民主共和党人托马斯•杰斐逊击败约翰••亚当斯当选美国第三任总统。在这期间两党斗争日趋激烈,最初的争论是围绕财经政策进行的。此时,在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政府担任财政部长的汉密尔顿主张建立稳定的国家信贷、建立国家银行、征收进口税、集中权力于联邦政府,并要求从宽解释宪法赋予联邦政府的权力。而这一主张遭到时任国务卿杰斐逊的反对,杰斐逊认为应当从严解释宪法,使各州和地方政府能够享有较多的权力。两派意见在国会形成了两个投票集团,进而组成了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和杰斐逊为首的共和党。此时,此案的主角——被告——《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之一麦迪逊(曾经是联邦派(还未成为有组织的政党时)的核心人物)则与杰斐逊联盟,所以在杰斐逊上台后即任麦迪逊为国务卿。

面临大选失败的联邦党当然不甘心。他们在失去行政和立法主导权的情况下,将眼光自然放在了不受大选影响的司法权的争夺上。1800年12月,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因健康辞职,尚未离任的总统约翰••亚当斯任命国务卿马歇尔接任首席大法官并于1801年1月27日获得参议院通过,此时的马歇尔既是大法官又是国务卿。与此同时,在联邦党控制下的国会在压力和慌乱中通过了《巡回法院法》和《哥伦比亚特区组织法》至此,巡回法院数量从三个增加到六个,新增加16名法官;又在华盛顿特区增加了五个地区法院,每个地区还增加一名检察官和一名联邦执法官,在人口稀少但临近首都的各县设立42名治安法官,(马伯里便是其中的一名新任命的法官)。巡回法院设立的官职都已由忠诚的联邦党人顺利赴任;而后设立的42名法官由于时间紧迫,直到总统亚当斯任期的最后一天才予任命。按规定,这些任命必须在总统离任前一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签署、国务卿盖章后才能生效。马歇尔竭力的忙碌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最后还有17份任命状没有送出。

焦点问题在这里产生了。第二天,即1801年3月4日,杰斐逊就任美国第三任总统,权利到手的杰斐逊立即任命他的国务卿麦迪逊扣押了未送出的17份委任状,接着新一届国会于1802年成功地废除了《巡回法院法案》,以此削弱联邦司法权。为了防止马歇尔控制的最高法院的对抗,新国会以法令形式迫使最高法院从1801年12月至1903年2月关闭了14个月。

整个案件的案情到这里就差不多就是这些了,但这个案件最终在强大的压力和斗争中获得了它应有的价值。在这个奇特而似乎合法的政治斗争中,这个案子却有着重大的影响,它关系着美国三权的权利分配与制衡。在此,先不从这个案子的结果来分析,因为它在此还未真正的开始。从“三权斗争”到“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是一个循环斗争的必然。

三权分立,即行政、立法、司法的统一制衡,是近代宪法的思想理论之一。而美国宪法就采用了这一理论基础,国家体制也相对应的是三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从美国国家体制与宪法思想划分来看,又再一次证实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政治、经济、立法等诸多部门的标的、指向标。

用数学中的三角形边角对应关系来喻指三权分立,更能体现权利统一制衡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三角形的边角对应关系成正比,即简单的而理解为大角对大边。当三个权力同等大小的制衡情况下,在三角形上的表示情况是等边等角的等边三角形。在这个“魔幻三角三权分立表示图”上其他三角形情况便可想而知其权利之间的制衡关系。当某个权利或某两个权利小到为零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就可以抽象的认为是一个新的“杠杆原理”或是全国“一条龙说了算”。谁有权利谁说了算,这还是宪法所规范的吗?所以在三权分立里,势必会引起新的三权分配,新的“三权斗争”开始了。面对美国司法权的削减,“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在新的“三权斗争”中拉开了序幕,它是现实的、必然的。

二、“违宪审查”还原美国“三权制衡”

在这个宪法基本理论“三权分立”被美国现行政治的冲击下,国家体制中的行政、立法、司法几乎被某以权力圈拢大权的情况下,宪法几乎被某一权力获得者所操控,失去了它应有的安定、平等和合目的性。

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看来,政治成为了党派之间镇压宪法的工具,三权体制被党派之间各自的利益搞得“谁有权谁说了算”,宪法着一根本大法形同虚设。美国在此期间的做法又恰恰证明了“三权分立”的提出者法国启蒙家孟德斯鸠的另一理论。他认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切又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权力滥用,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就必须实行权力的分立。”这里明确了三权分立和制衡三权之间的均衡与相互制约,而美国这一时期的政治却与此相反。

假设同一个机关,既是法律执行者,又享有立法者得全部权力,它就可以用它的一般意志去蹂躏全国;因为还有司法权,它可以用它的个别意志毁灭每一个公民。如果立法权与执行权掌握在同一个人手中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很可能君主或议会制定出暴虐的法律,而又粗暴的强制实施推行。如果司法权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或被凌驾,自由也是不复存在的。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合二为一,法官既是审判者同时也是立法者,那么将会法律不自觉地赋予了执法者对人民生命和自由的独断专权。如果司法权与行政权合二为一,那么法官将成为魔鬼,握有压迫者的力量。掌握执行者的权力,就更容易滥用权力。如果同一个人或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那么,彻底的“一条龙说了算”彻底形成了,“三权分立”指导的宪法牺牲了。而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时期的美国,正不自在的处在上述假设之一中。前面已经说过,“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在美国的价值,从新分配三权并使三权得到了相互制衡,这是美国法治的又一里程碑。

在美国这一时期的党派政治斗争中,围绕“三权分立”之间的关系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凸显了出来,宪法的三权制衡能否立住脚跟,便成了美国法律、政治之间平等、稳定和合目的性的关键。而在此案中,却正是大法官马歇尔使此政治、法律之间化险为夷——违宪审查制度。

马歇尔一直认为美国三权中司法权处于相对弱势,美国政权中还是立法、行政有权,他们说了算。在三权分立中,司法权处于被动地位,司法方面“不告不理”,是没有主动权的。它即没有军权、财政权,并无法支配社会力量,它的实施判决必须“借助于行政部门的力量”,其实宪法一直处在立法、行政之中,而司法却被孤立了。它——美国政治、法律又处在了前面的几种假设之中——后果如假设所述,司法失去了在三权中相互制衡权利和本身的权利。

就在党派之间极力的权力斗争下,“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成了马歇尔的对抗行政、立法的机会。面对该案中民主共和党的扣押委任状和废除法律关闭最高法院的做法,是完全没有司法存在的。当时的美国最高法院无所事事,十年只判过一个案子,并且也被否认了。

这一切,对于一心想强大司法力量的马歇尔来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又给了他一个机会,给了他一个拯救三权分立下的宪法和政权,如何让弱势的司法权和行政权、立法权制衡?

在强大的行政权之下,马歇尔受理该案实在非常棘手。他首先的试探:要求麦迪逊解释不发任命状的理由被置之不理。

所以,马歇尔在此作出了斩钉截铁而又不需要执行的判决。它的逻辑是:第一,申请人有权得到委任状,因为程序合法,拒发委任状便是侵权;第二,被侵权人应当得到救济。“合众国政府为法制政府,而非人制政府。”第三,由于司法法违宪,最高法院无权发出强制执行。因为依据联邦宪法规定,只有外国大使、公使、领事、领事及州政府为诉讼当事人时,联邦最高院才享有初审管辖权。而1789年的《司法法》规定,“联邦最高法院在法律原则和习惯所容许的范围内,得向联邦政府现职官员下达令状,命其履行法定义务。”“当事人之全国性利益受到法院否定时,受害人得向联邦最高法院上诉。”因此,联邦政府对此案就有了管辖权,《司法法》与宪法存在矛盾。为此,马歇尔强调“法院必须决定这些相互冲突的规则中哪一个管辖该案,这就是司法职责的本质。”——违宪审查制度。

这一决定,这一逻辑,让以三权分立为理论的宪法获得了它应有的权利,让政府、立法、司法三个部门得到了相应的平衡——还原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三、宪法的目的:法律的稳定、平等、合目的性

在英美法系里,判例是一种法律的裁决标准,“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成功,解决了美国三权之间的不平衡。司法对宪法的监督——违宪审查,让美国这部仅有七条条文和二十七条修正案的宪法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里,一直指引着美国法制建设。

可以说,美国的民主法治正是在这部宪法的标的中,从宪法到普通法规,都保证了其稳定、平等和合目的。

“法律必须稳定,但又不能静止不变”,庞德的这句话无疑是“一个永恒无可辩驳的真理”。这部宪法——1787年宪法无疑是一个完美的典型。

事实确实如此,每个时代,当然也包括我们现在这个具有复杂性的社会,法律在对稳定与变化这一巨大悖论中成长。当然1787年宪法也不例外。

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让我思考了这个问题:宪法的目的是法律的稳定、平等、合目的性,那么,法律首先必须存在,要正确的发挥调控社会关系和生活的功能。当宪法处在马伯里所在这个“谁有权谁说了算”的时代里,它能达到的目的,只有统治者个人的意志,是不会发挥调控社会关系和生活的功能的。当然,人民的意志才是宪法、法律所要正确体现的。

“违宪审查”让美国宪法从此达到了一个高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为国家政治、经济、思想等诸多方面的指向标。可以说,以三权分立为理论基础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从行政、司法、立法三个部门的均衡与制约达到了宪法在国家中的引导、规范地位。

在此,再次证明了我的观点,美国宪法违宪审查依然占重要地位,它既引导了宪法的正确、有效的实施,又使国家政权——行政、立法、司法得到制衡。“违宪审查”还原了美国“三权制衡”,最终达到的目的——宪法的目的:法律的稳定、平等、合目的性。

值得一提的是,违宪审查制度已经被当今世界所广泛认可并采用,不断的发挥着它重大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的调节功能。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发表任何言论。本文禁止用作学习、交流!)

篇6:工会审查制度

一、检查医院工会贯彻执行党和上级工会有关财务方针、政策、制度和规定的情况;

二、审查医院工会预算、决算;

三、审查医院工会各项经费收入、支出的合理性及合法性;

四、检查医院工会财产、各类物品的保管、使用和帐薄情况;

五、经审会发现医院工会财务工作的问题,有权提交常委会或全委会讨论;

六、有计划的布置经审工作经常开展;

七、经审会要努力研究、探索工会经费、财产管理的新经验,在审查工作中出现问题时起到指导作用;探索经审工作赋予的审计职能作用和工作内容、方法步骤及辐射面等;

八、工会财务工作人员遇有工作调动时,交接双方必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并由经审会委派专人负责监交;

九、经审会主任及委员认为有必要时,可提议召开临时性会议,研究和处理所提出的问题,将经审工作逐步推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开拓经审工作的新局面。

院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组织制度

一、组织:

1、经费审查委员会是代表会员群众对工会各项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进行审查监督的组织,是工会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经费审查委员会由同级工会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3、医院经费审查委员会由五至七人组成,选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一人,委员三至五人,主任委员一般应由工会副主席兼任。

4、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为兼职工作机构。

二、职责和任务:

1、协助院工会组织收好、管好、用好各项经费,管好工会财产。院会组织认真执行党和政府的财经政策、纪律、法规和上级工会的各项财务工作制度。

2、审查院工会及其所属分会预算、决算的编制和执行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是否准确合理地反映了工会工作的需要。

3、督促院工会定期公布帐目,发扬财务民主,实财务公开;检查院工会对

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关于工会财务工作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

4、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对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可建议,以保证工会财务工作更好地为工运事业服务。

5、检查有无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同一切腐败贪污浪费行为做斗争,发现问题及时向院工会直至上级经审会报告。

6、当工会财务工作人员遇有工作调动时,负责监督办理交接工作。

三、权力与义务:

1、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出席工会委员会或常务委员召开的与财务工作有关的会议。有权提交工会委员会讨论财务工作,对工会委员会在财务问题上的决定有不同意见时,有保留意见和向上级工会反映的权力。

2、经费审查委员会有权向本级工会委员会调阅有关财务工作的文件、报表、帐册、单据等资料。

3、经费审查委员会对同级工会委员会及其所属分会和经营单位违反财经法纪的有关责任人员,有权建议给予纪律处分或经济制裁,触犯刑律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经费审查委员会在进行经费审查过程中,遇有拒不接受审查或有意设置障碍,经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仍坚持不改,以致阻挠破坏,情节严重者,建议工会委员会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5、经费审查委员会在履行职责和执行任务时,应主动与同级工会委员会联系,共同研究工作。各级工会组织对经费审查人员的工作,应提供方便,给予支持,务必使经费审查人员不受打击报复。

6、经费审查人员要加强学习,按照党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和工会的财务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___车辆厂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

对分会经费(会费)审计监督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分会经费(会费)的审计监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参照《___市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对下级工会经费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对所称对分会经费(会费)的审计监督,是指厂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对所属的所有分会经费(会费)的收缴、管理、使用情况和分会财产的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第三条厂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每年制定对分会经费(会费)审计计划,组成审计工作组,对分会实施审计工作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审计面每年不低于三分之一。

第四条审计内容

(一)经费(会费)的收、交、管理、使用。检查是否真实赛事、合规,有无欠收、欠交、截留经费(会费)问题;

(二)分会财物的购置、管理、使用检查是否帐物相符,是否有专人管理,并符合工会管理制度;

(三)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第五条

审计程序

(一)依据审计计划,经审会组成审计组,制定审计方案。

(二)送达审计通知书。于实施审计前三个工作日,经审会向被审分会送达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分会自接

到审计通知书后,三个工作日内,将审计的有关资料,按通知书的要求准备齐全,对提供的资料,审计组与分会实施认证手续。

(三)实施审计。审计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审计内容,通过审查会计报表、会计凭证、会计帐薄、查阅有关记录,检查存款、实物,向有关会员询问等方式进行审计。在此基础上,审计组依据记录和有关制度规定,编制工作底稿。

(四)审计组实施审计后,依据审计工作底稿和有关记录,编写审计报告初稿,向分会交换意见,在征得被审计分会意见、核实修改的基础上,形成审计报告,并取得被审分会的签认。

(五)审计组将审计报告报经审会主任,经审会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向被审分会出具审计意见书。并抄送厂工会委员会办公室。

(六)被审计分会收到审计意见书后,将审计意见处理结果在15日内书面报厂工会经审会。

第六条审计期间

审计期间一般为上一,如有特殊需要,可追溯到前期。

第七条审计要求

被审计分会要积极配合审计组的工作,提供方便,并提供下列主要资料:

(一)经费(会费)收、支、上交报表、凭证、帐薄。

(二)财物管理台帐。

(三)其他审计所需资料。

第八条本办法由厂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___车辆厂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

关于厂工会经费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厂工会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参照《___市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对市总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校工会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是指经校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校工会委员会批准的上一校工会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第三条校工会经费委员会对校工会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并向校工会委员会提交审计结果。

第四条审计内容

(—)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1、会费收入;

2、拔交经收入;

3、事业收入;

4、上级补助收入;

5、行政补助收入;

6、投资收益;

7、其他收入。

(二)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1、会员活动费;

2、职工活动费;

3、事业支出;

4、工会业务费;

5、工会行政费;

6、补助下级支出;

7、专项奖金支出;

8、其他支出;

9、上解经费支出。

(三)投资、借款

(四)经济合同

(五)滚存经费节余

(六)专项奖金的管理、使用

第五条审计程序

(一)依据审计,经审会组成审计组,制定审计方案。

(二)送达审计通知书。在实施审计前5个工作日,经审会向工会财务送达审计通知书,财务部自接到审计通知后,在5个工作日内。将审计的有关资料,按通知书的要求准备齐全。对提供的资料,审计组与财务部实施认证。

(三)实施审计。审计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审计内容,通过审查会计报表、会计凭证、会计帐薄、查阅有关文件夹、资料、检查存款、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人员询问等方式进行审计。在此基础上,审计组依据审计记录和有关规定,进行研究、确认,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取得证明材料。审计工作底稿应取得有关人员签认。

(四)审计组实施审计后,依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记录,编写审计报告书初稿,并向经审会主任汇报。

(五)审计组将审计报告初稿,送校工会财务部,同财务部负责人交换意见,经修改后,形成正式审计报告。

(六)审计组将正式审计报告报经审会主任,并提交经审会会议,作为对校工会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依据。

(七)送达审计意见书。经实施审计和经审会全委会会议审查,经审会对校工会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提出审计意见书,送达校工会委员会。

第六条审计意见书主要内容:

(一)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

(三)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建议;

(四)其他要说明的问题。

第七条审计要求

校工会财务部应主动配合审计工作,为审计组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并向审计组提供以下审计资料。

(一)会计报表(含报表说明书)、会计帐薄、会计凭证、银行对帐单及有关会计资料;

(二)固定资料及其财物台帐;

(三)下拨经费(会费)明细帐;

(四)投资、借款申请书、协议书或合同书及项目可行性论证书。

(五)财务管理制度及有关收、支的批文。

第八条审计时间。

对校工会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于年终了后15天内进行。

第九条本办法由校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7:广告审查制度

一、审查广告客户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即审查广告客户能否做某项内容的广告,这需要了解有关广告和客户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审查广告内容是否真实、客观是否会使人们产生错觉或误解。

三、审查广告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否合法。广告中不得出现的内容:

一、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

二、损害我国民族尊严的;

三、有中国国旗、国徽、国歌标志、国歌音响的;

四、有反动、淫秽、迷信、荒诞内容的;

五、弄虚作假的;

六、贬低同类产品的。

阿克苏市曙光广告装饰部

广告合同管理制度

一、为了规范广告经营活动,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广告市场经济秩序,发挥广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制定本制度。

二、凡由经营部设计、制作、发布的广告均须签订广告代理合同。

三、客户签定合同时必须出具营业执照,产品〈商品〉合格证明,广告发布的许可证明。

四、合同需证明:广告内容,图片等,并说明发布起止日期。

五、明确合同双方的责任。

六、合同执行完毕后,甲乙双方各自妥善保管。

七、合同签订后如有改动,须另附补充合同说明。

阿克苏市曙光广告装饰部

广告档案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公司发布的所有广告,必须在经审查后,签订广告发布合同。

二、合同由专人进行建档,并负责保管。

三、根据“广告管理条例”规定,广告发布档案至少保存两年以上。

四、档案中所保存的“三证”应当齐全,不得丢失。

五、不能将原件存档的,应将其复印件存档。

六、对广告档案定期进行整理,建立健全广告档案,建立广告档案登记台帐,以备随时检查。

七、档案管理人员变动时、必须办理移交手续,对所存档案认真清点,接手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接管,并将签字后的移交手续上报总经理室。

阿克苏市曙光广告装饰部

统计报表制度

广告经营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统计报表工作,并在每年元月15日和7月15日之前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送半年、《广告经营情况统计表》,统计表中的各项内容必须如实填写。

阿克苏市曙光广告装饰部

法规学习制度

本经营部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各项广告管理法规必须组织人员进行学习,做到守法懂法,依法经营。经营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随时向工商行政机关汇报,以便正确实施。

(1)规定每周学习一次,时间为周五下午15:00开始,时间2小时。

(2)熟悉掌握广告法及其他内容中的规定,尤其要严格掌握,熟知规定中的禁止内容。

(3)每季度组织考试一次,对不合格者扣罚部门奖金外,还要求在进行补习。

阿克苏市曙光广告装饰部

送样备案制度

一、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广告公司必须按规定日期将发布后的广告样报、样刊、样带或样图送管辖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备案审查(具体报送日期由各地定)。

二、其他广告经营单位发布的广告,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定期地通知其备案审查。

(1)在客户要求登记进行发布企业广告时,必须对其广告入手,广告内容是否健康进行严格把关,并对其进行登记备案。

(2)当与客户把广告方案确定不来后,必须进行备案并将其一切合法手续及样稿送至工商部门进行备案。

(3)经工商部门审批合格后,并颁发审批手续后,方可发布广告。

阿克苏市曙光广告装饰部

广告业务登记审查制度

一、凡是承办或代理广告,都要在代理或发布之前对广告进行审查,未审查的广告不能代理或发布。

二、对广告进行审查是政府赋予广告经营者的一种法律义务,不论是广告公司还是广告媒介单位,都有权利和义务对其代理或发布的广告进行审查,这是我国广告审查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广告进行审查,应当按照广告管理法规的规定办,并且不能只收取、查验一个证明,建立广告业务档案。

四、对广告进行审查是要保证向社会所发布的广告真实、合法,防止危害国家、社会和损害用户、消费者利益的广告出现。不得刊登、设置、张贴违反广告管理法规的广告。

阿克苏市曙光广告装饰部

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财务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规,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和会计制度,严格执行《会计法》。

二、财务人员必须做到“三懂”、“四会”即懂财经制度、懂会计原理、懂业务知识;会记财、会算帐、会报表、会用帐。

三、财务人员要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完成本职工作,要有大局观念,发扬相互协作精神,实事求是。不准隐瞒,不准弄虚作假。及时、准确完整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并积极协助企业加强财务管理。

篇8:论违宪审查制度

1.1 宪法是高级的法

在美国违宪审查第一案中, 马歇尔大法官分三步来对对宪法效力问题进行论证:第一, 宪法是具有实际法律效力的法;第二, 在效力上宪法处于最高地位;第三, 同宪法相抵触的法律均无效。英美法系中的法院拥有解释法律的权威, 法院具有裁判立法是否合宪的权力。在此前提下美国确立了举世闻名的违宪审查模式。此外, 宪法是高级法这一观念在美国确立是这一制度确立的原因之一。

1.2 有限政府原则

它意味着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在内的所有政府权力都应该是有限的。法治国家权力源自立法权, 承认立法权的有限性表明这个国家不是一个权力无限的国家, 否则立法机关可以制定法律来授权政府去做任何事。所以, 宪法被缔造者所认为的实际作用, 就是限制政府权力。

1.3 分权制衡原则

有限政府原则不承认不受限制的权力。我们普遍认为立法、行政、司法权力都应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并保持相互间的制约与平衡, 那么, 用一套相应的机制来监督和维护权力的行使, 以防止权力间的失衡是必要的。而这种机制表现在国家制度上就是各种违宪审查制度。

1.4 人权保障的理念

保障人权是违宪审查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 更是宪法的终极关怀。给政府赋予权力并设立各种制度的根本目的也是对人权的保障, 然而只有权力受到约束才能保证权力不会偏离权力行使的目的。各国人民求助宪法寻求权利保障起于当时北美人民被剥夺基本人权的经历, 鉴于在二战中践踏人权的历史, 违宪审查制度成为保障人权的最佳选择。

2 违宪审查制度的比较分析

2.1 美国的司法审查模式

在违宪审查第一案中, 马歇尔大法官对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作出了创造性的发挥, 对宪法的最终解释权掌握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手上, 它可以判断其他政府权力的合宪性。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以此为基础确立并形成有特色的违宪审查原则:

(1) 附带性审查原则。

是指各级法院不对法律或其他政府行为主动进行是否合宪的审查, 始终保持中立地位。法院只在产生具体诉讼纠纷案件, 才会审查该法律或该权力的行使是否违宪。也就是说, 违宪审查是附带于法院行使普通司法权进行时的。

(2) 合宪性推定原则。

任何一个违宪审查机关的权力都是有限的, 在行使违宪审查权不是不受节制, 而是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行使。为了防止出现社会现象脱离宪法, 违宪审查时应当考虑到审查对象可能涉及的各种因素。若要主张违宪, 则必须证明违宪的事实并提供令人信服的论证, 由此来体现司法权的行使应以理服人的本质。

2.2 专门机构审查模式

最典型的是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和法国宪法委员会这两种模式。宪法和权利法案虽然已经在法、德两国有很长的历史了, 然而它们是在“二战”后才从政治宣言转变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定。德国为使宪法具有法律效力, 在1951年成立了联邦宪法法院。联邦宪法法院模式虽然深受美国司法审查模式影响颇深, 但其建立更多的是源于二战期间的德国自身经验, 政治权力若不受制约, 这会导致暴政, 并使人民遭受迫害。与其他模式都不同是, 联邦宪法法院对宪法问题作出裁判的范围有其特别之处, 即对法院的裁判进行合宪性审查。由此, 联邦宪法法院不仅是唯一可以适用联邦基本法的法院, 也是最高的司法机构。

3 我国构建违宪审查制度的模式

目前世界上通行的违宪审查制度各有优缺点, 构建违宪审查制度, 要从我国的法律、政治和文化传统出发, 客观地借鉴和总结其他国家实施违宪审查制度的经验, 要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既要使违宪审查机构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和专门性, 又要保证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地位。

在一个宪法审查机构, 即最高宪政院, 作为一个专门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 设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下, 既能避免大规模修宪, 又符合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现行的政治体制下,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设最高宪政院, 将最高宪政院作为全国人大的一个常设机关, 由其产生, 并对其负责。最高宪政院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形成一种相对独立、互不隶属的关系。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 最高先住院独立的进行违宪审查工作, 不受任何个人、组织和团体的干预。宪政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也是一种互不隶属的关系。从比较法的角度看, 违宪审查机关常常被定性为司法机关或立法机关, 但从我国具体的制度设计角度来说, 仅仅把宪政院定性为司法机关或立法机关都是不合适的。应当说, 我国所要成立的宪政院是一个特殊的宪法机关, 它行使的是与立法、司法、行政并列的第四种权力。这种模式将违宪审查权从司法权和立法权中分离出来, 成为单独一种权力, 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

因此, 最高宪政院独立行使职权, 只服从宪法, 它的法律地位就是全国人大下属的一个常设机构;它的组成人员由全国人大产生, 由具有丰富的司法经验、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的法官组成。

参考文献

篇9:中外司法审查制度分析比较

【关键词】司法审查;行政诉讼;差异

一、司法审查的中外内涵

司法审查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最初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一种制度。我们知道英美法系国家没有公、私法的区分,法院在三权分立原则的宪政制度中具有独立地位,普通法院能对公权力的行使与私权利的行使进行独立公正的判断,因此普通法院拥有了对立法行为和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权力。英美法系国家建立司法审查目的在于对立法和行政机关的进行司法监督,以平衡立法权、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维护法律权威,保护公民权益。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都同时规定了违法、违宪审查。根据上面的闡述和我国司法审查制度的规定,不难发现我国的司法审查与外国的司法审查存在很大差别,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主要是通过行政诉讼活动来进行的。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就是是依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而建立的行政诉讼制度,并没有美国的司法违宪审查制度。我国行政诉讼完全等同于司法审查,是一个不完整司法审查制度。可见,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审查制度与外国的司法制度并不相同。西方国家的司法审查制度都包括违宪审查和违法审查两种制度,而我国司法审查制度几乎等同于行政诉讼制度。

二、司法审查的中外具体差异

首先,表现在审查的依据和范围上。我国的行政诉讼,即通常所称的司法审查,是根据法律、行政和地方性的法规对某一案件来进行合法性审查,并无权处理抽象行政行为。我国行政诉讼法采用概括与列举相结合的方式,再结合排除条款的做法确定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也即司法审查的范围。目前,我国人民法院只能对有限的行政行为行使有限的审查权。但在国外,如英美国家司法审查可以依据制定法和普通法进行,既可以针对对具体行政为也可以针对对制定规则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与和宪性审查。除非有制定法的明确排除,否则所有行政行为都允许法院进行司法审查,这也就是西方国家所谓的“司法最终原则”。其次,表现在法院判决的效力上。在英美法系国家中,法院的司法判决对以后类似的案件也产生约束力。某一法院针对某一行政案件形成的审理判决,会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向外公布,且判决中所确立的标准和原则对以后的判决产生法律约束力,也即“遵循先例”原则。而在我们国家,某一人民法院审判某一行政案件所形成的判决,只对该案件产生约束力,对该法院及下级法院审判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不能成为法院审判行政案件的法律依据。所以说我国没有遵照先例的规定,法院判决的效力仅限于该审理的案件。最后,表现在法官的地位上。例如英美法系国家的法院在传统上完全独立于政府和政党,法官的独立性很高并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威望,能更有力的监督立法、行政权力和保护公民权利。我国的宪政实行的事议行合一制度,司法机关的地位低于立法机关的地位,且司法权还受制于行政权,有时甚至沦为政府行政的工具。所以我国的老百姓对司法极度的不信任,普遍怀疑司法的公正性。这在社会中表现为轻讼、厌讼和无讼。另外,我国法官的素质和威信远低于西方国家的法官。

中外司法审查制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很多,但根本上还应归结于中外的宪政制度的差异。西方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宪政度权力,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由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并赋予司法机关司法审查权来制衡立法和行政权,防止权力的高度集中和独断专行。我国实现的事议政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立法权产生司法权和行政权,立法机关选举产生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并其负责,二者共同接受立法机关的监督。我国的法律规定在强调司法监督行政的同时,更强调司法权与行政权协调互动。

三、中外比较下的启示

司法审查制度能够防止国家权力过渡扩张,保护公民的个人权利。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建设开始得晚,加上社会、经济、政治、历史影响,使得我国司法审查制度发展极不健全。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任何权力都要受到监督。但是我国对立法的监督属于立法机关的内部监督,缺乏有效的外部制约,监督效果有限。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宪法的实用性,发挥其公民权利保证书的作用,监督立法行为,树立更高的宪法权威,就需要利用司法的独立性,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对立法权加以监督,对违宪行为的进行审查以完善我国的宪政制度,维护我国宪法的权威。从而真正建立起包括违法审查和违宪审查的司法审查制度,达到监督立法和行政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宋坡.浅析美国司法亩查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9(2)

上一篇:第一次上黑板日记400字下一篇: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新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