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薄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2024-04-27

淡薄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通用15篇)

篇1:淡薄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淡薄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àn bó。指妆饰雅淡朴素;选自清汪懋麟《观小伶邢郎歌舞》诗:“不须 邢 尹重分别,淡薄衣裳也胜人。”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淡薄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淡薄词语的解释

同“ 淡泊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向常侍》:“ 向秀 甘淡薄,深心託豪素。” 宋 陈师道《次韵苏公独酌》:“终然厌多事,超然趋淡薄。”粤剧《搜书院》第二场:“决不攀权附贵,宁守淡薄清高。” 轻淡,微弱。唐 韩愈《荆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六:“路上的行人和车马都忙碌地幌动于淡薄的灯光里。”稀薄,清淡。谓密度小,或味不浓。

二、淡薄词语的近义词

淡泊 [ dàn bó ]

澹泊 [ dàn bó ]

淡漠 [ dàn mò ]

三、淡薄词语的造句

1、人情空前淡薄,好象每个人都在勉力应付自己一亩三分地上的事情,以至于根本无法关心自己身边的人。

2、少许淡薄的云烟丝丝缕缕缠绕左右,给明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3、光阴如绣,绣出来的光阴,又紧密又饱满,绝不淡薄,绝不颓颓老矣。

4、往事在似水流年中逐渐地淡薄,只剩下一道浅浅的属于记忆的印痕,还悄然地刻在心上。

5、渐渐地习惯了没来由的静默,不是冷漠,不是淡薄,而是一种姿态。

6、告诉一个人的拒绝并不丢脸,离开一份淡薄的情谊并不是一个笑话,若是真的决定,不能走出,那么未来也是必然的。

7、凝目这水瘦山寒淡薄的冬季,仿佛一滴泪便能穿透。

8、山脚下那条绕村的小溪,泛着银光。微凉的夜让水面升起了淡淡薄雾,月色下的小溪袅袅婷婷的,温柔可爱。

9、那烟雾好像有生命一般,迅速地蔓延开来,遇到寒气,不见淡薄,反而越加厚重。

10、华灯初起,城市缓缓变得妖艳美丽,璀璨的尽头,仍有淡薄依稀的光芒,若隐若现,就象轻纱。

11、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着白茫茫的大地,反射出银色的光芒,耀得人眼睛发花。

12、走出社会,才切实深刻的体会到孤独的滋味,也知晓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人情淡薄。

13、许是季节淡薄的缘故,只有三五外来的游人拿着相机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里穿梭、寻觅。

14、那个中国人曾熟悉的身着和服的背影,已经在岁月的流逝中依稀淡薄。

15、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觉得当今社会中公民的法律意识、观念仍然较为淡薄,亟待提高。

16、这个世界日益浮躁,人情愈发淡薄,像田氏族人那样拥有一份执著炽烈的亲情,不能不说是一种人生的惬意和壮美。

17、不管过去是什么性质的洪流起的作用,这种心态在上海被冲刷得比较淡薄。

18、总觉得,时光太浅,人心总是淡薄,要怎么样做才能拉近与一个人的距离。

19、总是在羡慕别人的光鲜亮丽,总是在感叹人情淡薄,因为抱怨,没有好好的抓住当下,享受生活,因为羡慕别人,而失去了自我。

20、当你心若旁鹜,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21、淡薄名利的人胸怀如海,刚正不阿的人坦坦荡荡。你的身边应该越来越多是这样的人。

22、淡薄宁静无怨无悔,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真心,爱心,同情心呵护每一位患者。

23、是在淡薄世事之后,才会洞明凡尘,是在清心内收之时,才会高瞻远瞩。

24、人情淡薄,世态炎凉,通常是锦上添花者有之,却罕有人愿意雪中送炭。

25、淡薄功利,轻装前进,不计付出,坚韧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26、爱情一淡薄,样样不顺眼。

27、水一旦流深,就会发不出声音。人的感情一旦深厚,也就会显得淡薄。

28、到如今,能留下的是日渐淡薄的情怀,更多的则是清闲净美的心境。那满山的春花秋月,满眼的云天水袖,早已是昨夜小楼,一场诗迷纸醉。

篇2:淡薄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阵亡词语的解释

在作战中牺牲。清 昭槤 《啸亭杂录·绿营定世爵》:“国初定制,凡旗员阵亡者,廕以世爵,汉 员犹沿 明 制,惟廕以难廕,官及其身而已。” 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四:“他们有的在前线上阵亡了,有的病死了,有的整个队坐过牢。”

阵亡词语的近义词

牺牲 [ xī shēng ]

就义 [ jiù yì ]

殉国 [ xùn guó ]

阵亡词语的造句

1、日本鬼子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御敌将士阵亡,血洒疆场。

2、无梁殿是祭祀北伐阵亡将士的地方,里面有国父遗嘱,今天看来依然有生命力,我们深深被国父的话语感动。

3、近处山角里一座阵亡将士纪念塔,粗粗的,矮矮的,正当着一个青青的小山峰,让两边儿的山紧紧抱着,静极,稳极。

4、上千名摩托车手们正聚集首府华盛顿,参加一年一度的阵亡战士纪念日周末的滚雷赛车会。

5、当军队号兵开始演奏纪念为国家牺牲的伊拉克部队时,马利基在阵亡的无名英雄的墓前安放了花圈。

6、我听到了自尊阵亡的声音,瞬间分崩离析,那么的惨烈,可我却不敢靠近。

7、按照军中规定,无子嗣的阵亡将士,军队会给他过继一个男孩养大继承他的姓氏和田土、财产,作为义子绵延香火。

8、一场会战下来,赵将扈辄阵亡,秦军斩首级报功者达十万,伤敌不计其数。

9、据现代苏联的资料说,德军阵亡和被俘人数约为三十万人。

10、赵高仔细循着声音方向看去,乃是一个只有十六、七岁的小郎中,因系宗室,父亲又在灭楚战争中阵亡,特准入宫任职。

11、但是这次行动至关重大,关系到霸州的生死存亡,宁可他们战斗小队全部阵亡,也绝不能轻易放弃。

12、随着前排的长枪手和刀牌手不仅毫无进展,还不断的被鸳鸯阵的牌手、狼筅手配合长枪手刺中胸口,被判阵亡的人数越来越多。

13、相应的,士兵除了披甲外,还穿上了一个黑色的坎肩,为的是让白灰显得更明显,而胸口有白灰留下的印记者则被视为阵亡。

14、我母亲的太爷是王锡鹏,官居总兵,于鸦片战争时期阵亡,浙江定海有纪念他的“三忠堂”。

15、每一次血战过后,孙将军都会为阵亡将士立碑,并留下士兵守墓,但是这些士兵再也没有能够回返故国。

16、素梅的父亲名叫韩山,原籍大名城外五里店人,原来也是骑兵营里的一个下级士官,三个月前在一次战役中阵亡了。

17、她悄悄地买了一盒鸦片烟膏,藏在身上,准备一旦得到父亲阵亡的消息,她就服毒自尽。

18、安置大营东侧的一处茅草屋里,丁家的寡妇和儿子正在对着四明山殿后战阵亡的老兵丁克己的牌位行礼,诉说着这个好消息。

19、他在被称为“城堡”行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劳而无功的战役中阵亡。

20、少校阵亡后,上尉指挥全连。

21、他为那位阵亡的战士谱写了一首挽歌。

22、为当地阵亡的战士举行了纪念仪式。

23、把公墓建成阵亡战士的永久性纪念碑的工作已经开始。

篇3:“颂古”词语释义及文体辨析

一、 “颂”与“颂古”

“颂”的解释, 《说文解字》“颂、皃也, 从页、公声。”注有“古作颂皃, 今作容皃, 古今字之异也。容者, 盛也, 与颂义别。六诗一曰颂, 《周礼》注云颂之言诵也、容也, 颂今之德广以美之。《诗谱》曰颂之言容, 天子之德光被四表, 格于上下, 无不覆焘, 无不持载, 此之谓容。于是和乐兴焉, 颂声乃作, 此皆以容受释颂, 似颂为容之假借字矣。而《毛诗序》曰:‘颂者, 美盛德之形容, 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此与郑义无异而相成, 郑谓德能包容故作颂。《序》谓颂以形容其德, 但以形容释颂而不作形颂, 则知假容为颂, 其来已久, 以颂字专系之六诗, 而颂之本意废矣。” (《说文解字注》1992:416) 颂与容为假借字, 后颂字专用于六义之一, 字义确定。

唐孔颖达曰:“风、雅、颂者, 《诗》篇之异体, 赋、比、兴者, 《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 而得并为六义者,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 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 成此三事, 是故同称为义。”  (《说文解字注》1992:416) 即风、雅、颂是《诗》的体裁, 赋、比、兴是表现手法, 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完成不同体裁的诗歌创作。

由《诗经》之颂而至禅林颂古, 无著道忠曰:“颂名本起于六诗, 风、赋、比、兴、雅、颂。歌颂盛德, 以告于神明者也。如禅家颂古, 则举古则为韵语, 而发明之以为人, 亦是歌颂佛祖之盛德而扬其美, 故名颂古。” (《大藏经补编》十九册1985:603) 此说指出了颂古的源头是《诗经》之颂, 并指出了颂古的特点:歌颂佛祖盛德;形式为韵语。

最早的禅林颂古, 方回认为是惠能和神秀的偈子, 其在《碧岩录序》中说:“自《四十二章经》入中国, 始知有佛, 自达磨至六祖传衣, 始有言句。曰本来无一物为南宗, 曰时时勤拂拭为北宗, 于是有禅宗颂古行世。” (《碧岩录》第139 页) 最早的颂古即二偈子: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神秀)

心是菩提树, 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 何处染尘埃? (惠能)

《竺仙疑问》云:“宗门偈颂, 唯是发明佛祖大事, 非达佛祖之知见, 孰能为之?颂者诵也, 称述也, 美盛德之形容, 歌诵盛德也。谓以偈言, 称颂其事, 以美其德也, 所谓游扬德业, 褒赞成功是矣。而佛菩萨正当宣扬之时, 皆以宝音梵呗演而为微妙清雅之韵, 悠扬讽咏、优游彬蔚而成章, 乃涵不尽深长之意, 令人乐闻。今兹翻译, 莫能写之, 唯掇其大意耳。是故经偈, 亦无有押韵也。东土诸祖始稍体之, 是皆悟明通达, 冲口而成, 非假造作, 法滋既久, 华竺两狎, 人心转巧, 机变迭出, 遂寄调于风雅之音, 播扬西来不传而传之意也。” (《大藏经补编》十九册1985:601--602)

禅林颂古不仅是颂扬佛祖盛德, 更重要的是证得妙明真性, 而对颂古作者的要求之高, 又非一般咏诗作赋者可及。从佛经的翻译、修习佛法、接引后学来看, 竺坟儒典兼备的高僧大德随之华梵互用, 以便于接受的传统文化传播西来密意。

也有人将颂古比作咏史诗, 《竺仙疑问》说道“颂古之作, 譬之儒家, 则犹咏史也”。认为颂古与咏史诗有相同之处, 但二者之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禅意:

旧说曰:“妙喜中岩月和尚云:‘诗与颂别:颂者, 倒骑佛殿出山门等活语是也;诗者, 秋云秋水共依依等细调柔和语也。’”忠曰:“野哉斯言!此必逐弊风文字禅者之说, 非中岩也。纵作倒骑佛殿等语, 若不具眼, 则非颂亦非诗, 无可明焉;纵作秋云秋水等语, 若具禅意, 则可为颂也。昔麟一庵颂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用司空曙诗全篇曰:‘罢钓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绝海特赏之, 可知颂与诗之辨, 在旨而不在言语。” (《大藏经补编》十九册1985:604)

由此可见, 禅林颂的核心在于“禅意”,  颂古即是举古则公案, 而发明禅意。

二、禅林颂古

颂古在形式上有二部分:其一, 举古则公案;其二, 颂。例如《雪窦颂古》第九则:

举僧问赵州, “如何是赵州?”州云:“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颂句里呈机劈面来, 烁迦罗眼绝纤埃。东西南北门相对, 无限轮锤击不开。

真正以颂古命名的集子始于汾阳善昭的《颂古百则》, 宋净善曰:“其颂始自汾阳, 暨雪窦宏其音, 显其旨, 汪洋乎不可涯。后之作者, 驰骋雪窦而为之, 不顾道德之奚若, 务以文采焕烂、相鲜为美。使后生晚近不克见古人浑淳大全之旨。” (《禅林宝训》第1033 页) 汾阳颂古, 雪窦继之, 雪窦重显禅师以翰林之才作《颂古百则》, 将颂古推向高潮, 颂古也因个人文才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或浑淳质朴, 或文采绚烂, 但都属“绕路说禅”。例如同是颂“文殊问无著”公案:

汾阳颂古:

顾问南方住若何, 对云三五众非多。吉祥自述龙蛇混, 三三之说告和和。无著未明重话会, 均提谓指不仙陀。金刚背后看名字, 满目荒山不奈何。

雪窦颂古:

千峰盘屈色如蓝, 谁谓文殊是对谈。堪笑清凉多少众?前三三与后三三。

雪窦颂古诗情画意, 诗禅相通, 妙契禅理。汾阳颂古直白朴实, 和谐顿挫但质木无文。二者都是以文字说禅, 颂古亦是文字禅文体之一。

再如雪窦颂古:

第二十七则颂“云门体露金风”:

问既有宗, 答亦攸同。三句可辨, 一镞辽空。大野兮凉飙飒飒, 长天兮疏雨蒙蒙。君不见少林久坐未归客, 静依熊耳一丛丛。

第三十六则颂“长沙一日游山”:

大地绝纤埃, 何人眼不开。始随芳草去, 又逐落花回。羸鹤翘寒木, 狂猿啸古台。长沙无限意, 咄!

根据内容不同, 颂古体裁非整齐划一, 或古体, 或律诗, 或绝句, 或歌行, 复杂多变, 巧打诗偈, 以述祖道。

槃谭禅师说:“夫古者, 古德悟心之机缘也;颂者, 鼓法心机使之宣流也。故其义或直敷其事, 或引类况旨, 或兴惑发悟。以心源为本, 成声为节, 而合契所修为要。然非机轮圆转, 不昧现前, 起后得智之亲境, 不能作也。” (《茕绝老人天奇直注雪窦显和尚颂古》第255 页) 禅宗颂古作为明心见性的方便施设, 目的是为了证悟, 所以对作颂古的禅师要求必须亲证后得智, 才能引导学人开悟。冯学成指出:“颂古的作用, 就是把荒茫朦胧的公案, 转变为一种便于理解、可读性强、又雅致优美的诗词, 而方便知识分子对佛性禅心的领会。” (冯学成, 2008:346)

禅宗“不立文字”, 但也不离文字, “将古人指导弟子所开示之公案 (古则) , 以简洁的偈颂表示之, 称为颂古”。 (《佛光大辞典》第5705页) 。从表现手法来说, “直敷其事”, “引类况旨”, “兴惑发悟”又具有了赋、比、兴的意义, 而不离六义之事。

参考文献

郑玄注, 贾公彦疏1980《周礼注疏》,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

毛亨1999《毛诗正义》 (上) , 《十三经注疏》, 北京大学出版社。

许慎撰, 段玉裁注1992《说文解字注》上海书店出版。

(日) 无著道忠1985《禅林象器笺》第二十一类之经录门, 《大藏经补编》十九册, 台北华宇出版社。

雪窦重显《雪窦颂古》, 四部丛刊续编集部第七种。

圆悟克勤《碧岩录》, 《大正藏》48册。

汾阳善昭《汾阳无德禅师语录》, 《大正藏》第47册。

篇4:反正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1.[anyhow] 无论如何,表示肯定的语气。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不信。2. [return to the right way]∶复归正道。拨乱反正。3. [come over from the enemy’s side]∶敌人投诚。

二、反正词语的近义词

归正 [ guī zhèng ]

三、反正词语的造句

1、每天都在自欺欺人的幻想,越是幻想就越是对现实不满,越是不满越是对生活没了希望,反正这样了过一天少一天。

2、其实,生活就如煮粥,煮稀饭,半斤对八两,反正都差不多在一条水平线上。

3、到犀牛海的观光车停靠点,一派人山人海,维持次序的工作人员也是形同虚设,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车的,反正是好不容易挤了上去。

4、酥油灯就放在院里,供香客自行取用,没有闹哄哄的销售场面,如果你觉得不好意思,就可以随便捐点银子,反正没人管你。

5、看完温泉,尝过鸡蛋,我们就赶往下一个景点,今天反正把这两条腿和一双脚实实在在的当佣人使了。

6、青岛有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是否之一不清楚了,反正跨越青岛和黄岛,也称胶州湾跨海大桥。

7、谈事看人,讲话看心,话有反正,有其利必定有其害,不要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说话,因为把握自己不如看着别人。

8、那么多谁也不知道都是来自哪些国家的人,反正都是来游泳和享受日光浴的。

9、一群男人反正也无所谓露多少,就算输到脱光了裸奔,也没什么吃亏的,图个痛快热闹就行。

10、反正清水沟没有几户吃大米的人家,有水田的人家都只是留了种和少许大米,逢年过节才吃。

11、他们在县城已经没什么事了,留在这里还要出住宿的钱,反正有伴,两个大男人,路走黑了也不怕。

12、双方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媒体什么的压根都不担心,反正都是不想出名的人不指着媒体的那点曝光率。

13、要说士气这玩意,玄之又玄捉摸不透,看不到摸不着却无处不在,用咱的官方哲学就叫做主观能动性,反正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14、想起少爷一袭红衣弹奏梅花三弄,不禁也跃跃欲试,反正偏殿的那些侍女奴才们也都是不喜管事儿的。

15、小小失败不过没关系,不管怎样反正都会有办法的。

16、他们没带游泳裤,但是反正也没有别人,他们也就不在乎了。

17、既然这地形适合小股特战,那就让柯庆上,反正他一直是李超的牙兵教头。

18、家人每每要修鞋子,大多让我代劳,反正顺路,顺便可以和那女人搭搭讪,我倒是挺乐意。

19、你还真别说,在外门这五年,林鹤从黑市上弄了不少乱七八糟的玉简,反正没有正宗的万秀门的修炼法门就是了。

20、不知是司机,还是保安,反正是停车场的管理人员,一直在提示游客快点上观景平台,大概是怕停车场拥堵。

21、说溜达也好,说散步也好,说转转也好,说走走也好,反正就是那么回事,散步健身。

22、反正又饿不死,就这么拖着,看能不能拖走几个人。

23、反正因雪被困,索性趁此大雪之际好好地再赏赏都督雪景。

24、反正孤家寡人,回家乡和留在这,差别不大,我找到活干,就留在芜研城咯。

25、紧接着她就学习特别用功,春去冬来,寒冬腊月严寒酷暑,反正各种极端下的天气里都能看到二妹她在自习室自习的身影。

26、谁也不知道,如果那天药打进去,会是什么结果,反正你是幸运地躲过了厄运。

27、天太黑,数不清那天雇用了多少条船。反正是长长一串,把这么多大学生全装下了。

28、与其她跟来,不如去做这准备工作,反正拿干树枝也是她捡来的。

29、她想,不如就让父亲这样心态好地过下去,反正治疗是无效的。

30、反正好话坏话都是说,多说几句受听的话也不会烂舌头。

31、反正我去离家十里远的乡镇报名的时候,他们没送我。

32、课程表就是摆设,反正就一个老师,他想咋上就咋上。

33、与其放纵敛财的家臣,不如干脆雇用偷盗公物的部属,反正一样是窃盗的行径。

34、对一个人,最好是死心塌地的喜欢,没有什么理由的喜欢,没有什么条件的喜欢,反正喜欢上了,他什么都是好的。

篇5:无耻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亦作“ 无耻 ”。不知羞耻;不顾羞耻。 《礼记·表记》:“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史记·管晏列传》:“吾幽囚受辱, 鲍叔 不以我为无耻。” 唐 武元衡 《行路难》诗:“休説编氓朴无耻,至竟终须合天理。”《三国演义》第十三回:“﹝他﹞却干出如此无耻之事!” 丁玲 《韦护》第三章:“她觉得那女人太无耻了。” 指无耻之徒。 《穀梁传·襄公二十九年》:“礼,君不使无耻,不近刑人。” 见“ 无耻 ”。

无耻词语的近义词

卑鄙 [ bēi bǐ ]

可耻 [ kě chǐ ]

无耻词语的造句

1、欺弱怕强是一种无耻的行为。

2、无耻小人必将被人们所唾弃的。

3、那个贪婪无耻的小人,终于受到国法的严厉制裁。

4、他的无耻行为遭到人们的一致谴责。

5、他用那鄙视的目光,注视着这个无耻之徒。

6、搞权术的人常使用卑鄙无耻的手段骗取荣誉。

7、贪婪卑鄙无耻的他被领导批评后如丧考妣。

8、你这个叛徒,竟然作出出卖组织和同志这般背恩忘义的事来,真是无耻到了极点。

9、纵容军人,使他们跋扈飞扬、横暴无耻的,不正是日本资本家吗?郭沫若。

10、这是对经济的无知和无耻的愤世嫉俗。

11、她很厌倦贵族那种荒淫无耻的豪门生活。

12、你可不能像过去那些有钱人一样追求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13、书里描绘了清朝达官贵人荒淫无耻的生活。

14、光天化日之下,还睁着眼睛说瞎话,真是厚颜无耻!

15、他年纪一大把了却做出这种事情,真是厚颜无耻。

16、秦桧听了,厚颜无耻地哈哈大笑,说:由他们去笑骂吧!。

17、这家伙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真是厚颜无耻。

18、像他这种厚颜无耻的人,我才不跟他来往呢!

19、日寇厚颜无耻,妄想侵占整个中国。

20、这些官老爷挥霍民脂民膏,荒淫无耻。

21、汪精卫卖国求荣甘当儿皇帝,是个卑鄙无耻的大汉奸。

22、大汉奸汪精卫卖国求荣真是卑鄙无耻。

23、汪精卫叛国降日,背弃民族大义,真是沐猴而冠,无耻之极。

24、不顾别人感受的行为就是沐猴而冠,无耻的行为。

25、目睹他这种无耻的行为,一种莫可名状的恶心使我几乎不能忍受。

26、面对叛徒的无耻行径,李刚怒目而视,愤怒斥责。

27、这个无耻之徒就象一切宠坏的仆人一样,变得肆无忌惮。

28、他当年受到提拔,如今恩将仇报,真是人面兽心,无耻之极。

29、在群众中挑拨离间,拨弄是非,真是卑鄙无耻。

30、那个叛徒贪生怕死,厚颜无耻的嘴脸,令人厌恶。

31、这班人可以算是无耻之尤了,要叫我听了,怒还来不及呢,有甚么可笑。

32、他竟然说出这样的话,简直是无耻之尤。

33、他居然连这种下流的话都说得出来,真是无耻之尤。

34、反动派卑鄙无耻,惯会兴风作浪,挑拨离间。

35、这个卖国求荣的无耻汉奸终将成为千古罪人,遗臭万年。

36、袁世凯,汪精卫这样卖国求荣的无耻之徒,将遗臭万年。

37、听到那种无耻的卖国言论,同学们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38、鲁迅先生一息尚存便秉笔直言,抨击黑暗的现实,指斥部分文人的无耻。

39、主人已经下了逐客令了,他还在厚颜无耻地说个不停。

篇6:危急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危险紧急。 《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平居犹惧其离叛,危急将若之何?”《南史·柳世隆传》:“﹝ 齐武帝 ﹞虑 世隆 危急,遣腹心 胡元直 潜使入 郢城 通援军消息。” 宋 苏轼 《圣散子叙》:“自古论病,惟伤寒最为危急。”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六章:“愈是战斗危急,就愈是不能叫苦。”

危急词语的近义词

仓皇 [ cāng huáng ]

告急 [ gào jí ]

紧迫 [ jǐn pò ]

危急词语的造句

1、正当渔船遭到暴风雨的袭击,十分危急之时,解放军巡逻艇及时赶来抢救,使渔船化险为夷。

2、这位病人病情危急,必须立即进行抢救。

3、医生正在抢救一个危急的病人。

4、李静病情危急,一刻也不能再耽搁了。

5、滔滔洪水眼看就要冲垮堤坝,情况十分危急。

6、内行的标志是在危急关头他善于随机应变。

7、即使到了最危急的时候,他也处之泰然没有显露出任何惊慌之色。

8、由于情势危急,他不得不订下这个城下之盟。

9、此时正是国家存亡危急之秋,我们都肩负着拨乱反正的严峻任务。

10、对手可能会在我们公司危急时趁火打劫,掠夺市场,大家要有警觉。

11、在这危急时刻,谁也不会掉以轻心。

12、坚守阵地的五壮士在弹尽粮绝、寡不敌众的危急关头,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荣誉,英勇跳崖,壮烈牺牲。

13、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急关头,将军仍然气定神闲,调兵遣将。

14、这是一个危急的形势,需要快刀斩乱麻的解决方案。

15、在这危急关头,是他力挽狂澜,挽救了局势。

16、在比赛的危急时刻,小兵力挽狂澜,取得了最终胜利。

17、红军转移的时候,敌人围了过来,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连长大吼一声:你们快走,我来掩护。

18、黄继光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用他那宝贵的身躯堵住了机枪口。

19、就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一位青年拦住惊马,救出了吓呆的孩子。

20、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刘英俊拦住了受惊的军马。

21、在这危急的时刻,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扭转了局势。

22、对于别人危急的事,我们应该挺身而出,不应该隔岸观火。

23、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解放军战士挺身而出。

24、在抗洪抢险的危急时刻,解放军战士挺身而出。

25、在危急关头,大家看到指挥员仍然面不改色,谈笑自若,渐渐地也都镇定了下来。

26、在危急存亡之秋,往往会出现能扭转乾坤的伟大人物。

27、校长的现身说法,使人更加相信遇到危急情况应当如何自救。

28、情况如此危急,谁都不会袖手旁观。

29、正在这一发千钧的危急时刻,飞机冲出了冷气团,终于脱险了。

30、在危急关头,他常常会表现出共产党人义薄云天的英雄气概。

31、在这个危急存亡的关头,你决不能为了儿女私情而英雄气短!

32、朝不及夕形容情况危急。

33、尽管局势已相当危急,师长仍然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篇7:词语释义例谈

一.通过汉字的造字方法来解析词语的意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 应引导学生把握词语的古今渊源关系, 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汉语中的许多词语可以通过其造字方法来解析意义, 在确定词语本义的基础上逐步了解其它意义。例如“向”是一个象形字, 其本义为“朝北的窗户”, 了解其本义之后, 便能逐步了解其“朝着、对着、方向、趋向”等由本义派生出来的其它意义。对于形声字, 要了解它的意符。例如“月”从“肉”, 从“月”的字“肺、脏、肝、腋、肘、腹、股”都是与肉体有关的字;“页”从“首”, 从“页”的字“颁、颇、顿、顾、项、颈、颜”都是与头部有关的字, 依照其形旁能够更准确地解词析义。

二.从词语的并列结构中推知和解释词义

汉语中有不少并列结构的成语, 这些成语中并列的语素一般是同义或反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成语的并列结构中推知和解释词义。使用这种方法时要先确定成语是并列结构, 然后根据已知的语素来推断未知的语素, 便能对整个成语进行全面的理解。例如“寻根究底”这个成语, “根”和“底”很明显是同义语素, 据此可以推知“寻”和“究”也可能是同义, 在确定“寻”是“寻求”的意思后, 便可推知“究”是“推求”的意思。再如“穷形尽相”这个成语, 解释它应从“形”和“相”入手, “形”和“相”都是动词“描绘、描画”的意思, 同理, 可以推知“穷”和“尽”也应是同义, 是“尽、全”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刻画得淋漓尽致”。有些并列结构的成语是由反义语素构成的, 根据这个方法也可以推断出来, 如“舍本逐末”, 由于“本”和“末”是反义, 可以推知“舍”和“逐”也是反义, 分别为“放弃”和“追求”的意思。

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词语的意义

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较常见, 有些词孤立地看很难准确地判断其意义, 如果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就容易判断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虑, 看看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 然后再判断这个词语的意义。古汉语中词语活用现象很常见, 我们先以文言文为例说说这种方法的运用。例如“豕人立而啼”, 句中“立”和“啼”是动词, 可看作谓语, 谓语前面有“豕”和“人”两个名词, 哪个是主语呢?从“立而啼”的施事者来说, 主语应该是“豕”而不是“人”。“人”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名词充当状语, 解释为“象人一样”。现代汉语一般不存在词语活用现象, 但有些词语却保留了古汉语的用法。了解这个特点, 可以更准确地解释词语的意义。

四.根据语言表达的具体情况确定词义

指导学生辨析词义时, 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词的本义后, 再根据语言表达的具体情况确定词语由具体到抽象, 由个别到一般的意义。例如“厚”的本义是“扁平面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 指的是具体的意义。如果表达人的感情时, “厚”就要理解为“深厚”, 因而有“深情厚谊”的说法, 这个“厚”就是抽象意义了。指人的个性还可以说“厚道、忠厚”。“厚”还可以用于“酒”, 如果说“酒味醇厚”, 就是指酒的味道很浓。“厚”也可以理解为“利益或价值大”, 如“厚礼”。又可以表示“推崇、重视”, 如“厚此薄彼”等。这就是理解“厚”的意义时, 根据情况进行由具体意义到抽象意义的转换。

五.利用同义语素解析词义

汉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由单音词向多音词发展是一种趋势。这种现象跟汉语的同义为训有关, 现代汉语双音词的两个语素, 往往是古汉语中两个同义或近义词。根据这个特点,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同义语素解析词义。古汉语的同义为训, 如“意, 志也”, “志, 意也”, “意志”便自然地组成了现代汉语的复音词。但是这类词语的组成并不是同义词的简单组合和相加, 它们在意义上有一定的互补作用。例如“饥馑”是指“庄稼收成不好”。而古汉语中单用“饥”指“五谷收成不好”, “馑”指“蔬菜收成不好”。这类复音词的同义语素有一定的独立性, 意义有细微差别。根据这个特点, 解释这类词语的时候可采用互释的办法, 如“怠慢”这个词, “怠”是“轻慢、不恭敬”的意思, “慢”是“怠慢、不敬”的意思, 了解其中一个语素, 也就大致了解整个词的意思了。综

篇8:杰出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才能、成就出众。 《后汉书·徐稺传》:“至於 稺 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唐 司空图 《与王驾评诗书》:“国初,主上好文雅,风流特盛。 沉 、宋 始兴之后,杰出於 江寧 ,宏肆於 李 、杜 ,极矣!”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三官保》:“虽然,京师之大如海,岂无杰出之士?惜我辈未遇。” 瞿秋白 《乱弹·谈谈‘三人行’》:“ 茅盾 在现在的一般作家之中,不能够不说是杰出的。”

二、杰出词语的近义词

卓越 [ zhuó yuè ]

出色 [ chū sè ]

突出 [ tū chū ]

三、杰出词语的造句

1、帕特里克·德夫林是一位杰出的法官和杰出的法律专家。

2、他天生并不勇敢,但他强迫自己做出杰出而罕见的英雄事迹。

3、最有希望的赢家不是那些有杰出才能的人,而是那些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去探索和发展的人。

4、我们雇用了一位公认的杰出工程师。

5、我们不能低估她的杰出成就。

6、在我看来,迄今为止最杰出的经理,也是后代无法企及的,即将退休。

7、项羽在军事上那般杰出,靠破釜沉舟那样雄姿英发般的气概,以少胜多,巩固了自身地位,赢得了年少英雄的美名。

8、自然界中的螺旋形,奥妙无穷,人间杰出的美术家也难望其项背。

9、在那个**的年代,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孔子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0、哈尼梯田是中国梯田的杰出代表,是世界农耕文明史上的奇迹。

11、卢浮宫里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垂死的奴隶绝望的眼神,这些杰出的雕塑、绘画艺术作品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之倾倒。

12、在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客房,昏暗的床头灯光下,坐在我对面的是另一座城市里的某公司董事长,是本届省十大杰出青年人物。

13、来到正在大规模修葺雷音寺门前,由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赵朴初手书的雷音寺牌匾映入眼帘。

14、常德,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以德文化的传承和熏陶,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

15、诸葛亮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一直被世人追捧。

16、摩顶松鳞甲粗厚,宛若巨虬,髯景婆娑,如青云笼络。树脂喷芳,清心爽神,远望如鹤立鸡群,傲然独立,杰出挺拔,历代游人留下许多赞美诗文。

17、这里还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韩愈的故里。

18、为了县里的发展,他呕心沥血,作出过杰出贡献。

19、公正地说,召公同样是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在中国历史名人中应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20、周公旦一心为周,忠心为主,胸怀坦荡,博爱仁慈,是古代杰出的圣人。

21、人有情,心有灵性,人无情,心无正义,最的人,不容易最杰出,笨的人,未必不会聪明。

22、她既是杰出的专业肚皮舞演员,也是舞蹈设计者和老师。

23、巴甫洛夫虽然在实验方面贡献很大,他却不是一个杰出的理论家。

24、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25、以一个教育家跟学校主管职位的身分来说,我有杰出的背景。

26、一些人认为他早期的爱情诗是他最杰出的作品,很多人都喜欢反复阅读。

27、四十年间,这所朝气蓬勃的大学在教学和研究上取得杰出的发展,亦获得国际称誉。

28、算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未来杰出青年,我要为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9、公司将持之以恒,依靠精湛技术杰出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多、更优报务。

篇9:责怪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怪罪。 明 张居正 《<女诫>直解》:“谴是责怪,呵是呵叱。”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易内奇案》:“ 戴 夫妇喜女还魂,并不责怪,但难於对 庞 。” 高晓声 《“漏斗户”主》:“真同一个笑话里责怪穷人‘没有米吃为什么不吃肉’的那种混蛋逻辑一样。”

责怪词语的近义词

非难 [ fēi nàn ]

谴责 [ qiǎn zé ]

诘责 [ jié zé ]

责怪词语的造句

1、你为什么责怪一个爱你的女孩为你的骨头?

2、谁是世界的救世主?没有人是,在错位的感情里,我们只能付出各自分担的痛苦,痛苦到极致,不能责怪别人。

3、不要责怪我扇你,你的脸对我手掌太好了。

4、我不敢再上班迟到了,否则主任会责怪我的。

5、生活是复杂的,岁月是泥泞的,我们无需责怪自己,无需责怪他人,无需责怪社会。

6、别责怪自己的男人没用,要学会理解体谅与温柔,才能更好地和谐婚姻生活。

7、生活中,同样有许多人总喜欢责怪别人,埋怨环境不好,埋怨别人不喜欢他,但是自己总不反省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以及喜爱。

8、一个人的苍老,一个人的心情,是生命的曲线,也是人生的责怪,总有人生的无奈,也有人生的彷徨,是卑微,也是人生的在意,只是人生落魄,最后伤感。

9、穷人不会讨好你,请不要责怪,那是因为你还是你,富人不会巴结你,那是因为你还是你。

10、守住的是等待,而付出的是自己的年华,岁月的流逝从来不会理会自己的等待,而内心的蔓延却在责怪自己的循环。

11、不要担心别人的说辞,不要责怪自己的愚蠢,因为未来的奋斗在现在,现在的根基树立人生的语言。

12、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人人都有难处。

13、风雨蹉跎,只是一瞬,人的奋斗,才是自己最好的筹码,不要责怪别人,不要耽误自己,一辈子很简单,为了自己,活出个样。

14、埋怨多了,人心就乱了,贪婪多了,朋友就少了,责怪多了,身边的人就开始走远了,付出少了,眼前的迷雾就来了。

15、高峰的话,是一种远想,说的深了,别人不懂,自己还被责怪,说的浅了,别人问的没头没尾,自己还被埋怨。

16、孤独是有一种魔力的,伤心也是有一种魔力的,比得起别人,不要总是损别人,比不起别人,不要总是责怪自己。

17、他不信任自己的合伙人,就那一点来说,我不能责怪他。

18、当人们称赞我冗言的过错,责怪我沉默的美德时,我的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19、出现这种灾难,责任有时在广告公司,但往往该责怪的是客户。

20、故事的结局并不伤感,我没有恨你,也没有责怪任何一个人,仅仅只是怪自己。

21、真是自古忠孝难两全,保护不了妻子,又不能责怪母亲,朋友陷入了苦恼。

22、当一个人已经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后,别人很难再责怪他什么。

23、常责怪生活的节奏过快,脚步过于匆匆;常叹尘世的繁杂与喧闹。

24、禅师看着泪流满面的小和尚,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和蔼地安慰他。

25、母亲并不责怪,也不收拾,这些天再洗也洗不掉,只待杨梅季节一过,渍迹自然消退,把衣服往河水里轻轻一搓便什么也看不见了。

26、我不想过多地责怪改动行动区划的官员,他们一定也有自己的道理。

27、张良放眼看去,心里暗暗叫苦,责怪自己年纪轻,筹划不够周全。

28、如果自己前去索玉,即使要不来,季桓子自不会责怪他,阳虎也拿他没办法。

29、面对龙小七故意的举动,龙大没有任何责怪。他开始磕头,每一次都重重磕下,磕在碎石之上。

30、锦荣的贴身侍女兰漪从里间走出来,轻声责怪了一句道:“公主已经歇下了,有什么事等公主醒了再说。”

31、康员外方寸已乱,却也知道责怪丫鬟无用,铁青着脸咆哮起来:“康宁呢,那个死丫头跑哪去了?”

32、看到他那天真烂漫的笑容,真叫人不忍责怪他的无心之过。

33、在我们不假思索地批评责怪学生的时候,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也在接受学生的评价么?

34、因为妈妈知道我考试成绩不好,自己心里也不痛快,再去责怪我,只会让我更加垂头丧气。

35、蝴蝶飞不过沧海,没人忍心责怪。

36、他责怪菲奥娜让他过了一个糟糕的周末。

篇10:扎实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坚实;结实。 吴晗 《杰出的学者玄奘》:“他在取经以前,用十七年的时间,奔走各地,求师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周立波 《民兵》:“两个扎实的民兵自告奋勇去送 何锦春 。” 踏实。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娘儿们也不行》:“如果认清了冤家,又不像娘儿们似的空嚷嚷,而能够扎实的打硬仗,那也许真把爱打仗的男女们的种都给灭了。” 峻青 《海啸》第三章:“有了你这个老把式,我心里就更扎实了。”

扎实词语的近义词

踏实 [ tā shi ]

结识 [ jié shí ]

结实 [ jiē shi ]

扎实词语的造句

1、山村的老屋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高高的马头墙,扎实的走马楼,远远看去,在“后坞底”仿佛鹤立鸡群一般。

2、每当我咬下内馅扎实、饱满的肉圆时,脸上总是不忘露出满意的笑容。

3、一个人要想掌握精湛的技术,不能性急,要肯于吃苦,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

4、只有学会自省,才能静下心来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从而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愚昧和无知,进而以他人为镜,取长补短,为今后的成长打下扎实的根基。

5、实现理想,需要的是勤奋学习,老老实实的好习惯,需要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实干家,需要扎扎实实的真知识,真本领。

6、玻璃晶莹剔透,金属漆给人沉实刚毅之感,同时为玻璃的轻盈找回了扎实的支点,这样的搭配摆在家里,很具现代感。

7、而且原身也相当多才多艺,不仅是最常见的那些手工技巧,就连蓝染,刺绣,编织,也都有所涉猎,底子相当扎实。

8、据说,店老板曾经拜师学艺很长一段时间,对于食材的处理和烹调,磨练出扎实的好手艺,尤其讲究食材的真味与小吃暖口更暖心的氛围。

9、令人陶醉的巧克力芝士,油香浓郁,结构绵密扎实,加上巧克力的苦甜,美妙心境油然而生。

10、我们在考核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扎扎实实,不走过场,严格考核检查。

11、心浮气躁、眼高手低是我们成长的大敌,理智和扎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

12、有一位年轻雕刻家的作品引我注视,功力扎实,造型感觉好。

13、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实践技能,造就一批又一批的华佗在世、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14、客厅里的闲聊,表面上轻轻松松,互相吹捧,骨子里你猜我忌,各怀鬼胎,厨房里的准备却是忙忙碌碌,扎扎实实的。

15、四十岁的人,是人生的鼎盛时期,是最扎实最自信的时期。

16、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只有扎扎实实的付出,才有了累累硕果的收获。

17、几页手稿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刻明白,这位年轻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不虚浮缥缈,这部作品的功底非常扎实。

18、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中学三年的文化扎实功底,九年文字的淳朴挚情,造就了他善于言辩的交际能力。

19、基础工作扎实,任何细节都一丝不苟,这是中国原子弹为什么这么快就试验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20、这样做的目的,并非为了提出某种预先设想的结论,而是为了获得一个扎实的基础。

21、浪漫的纵情,只是一瞬而灿的才华,古典的抑制,才是扎扎实实的成就。

22、周恩来是一个扎实、谨慎的青年,他需要认真考察一番。

23、一个人不想扎扎实实地去读圣贤之书,不想任劳任怨地为国君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当然幻想自己永远当一个无所事事的童子。

24、画作一直是我的短处,过些日子陈君然会回来,看他给李湘棉画的画像,画工应该扎实,你邀他入伙,我有法子将生意做得长久。

25、让我们同心同德,扎实苦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创造西峡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26、做学问就要扎扎实实下功夫,投机取巧决不可能有成就的。

27、搞学问,需要扎扎实实下工夫,一步一个脚印,不容许投机取巧,弄虚作假。

28、做工作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投机取巧是行不通的。

29、只有勤奋才有收获,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30、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31、办事情要扎扎实实,不要华而不实。

32、玄落尘暗自庆幸,若不是自己修炼扎实,耳聪目明,恐怕早已成为了这噬脑魔鼠的午餐。

33、要想所有的学习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就要打好扎实的学习基础,巩固丰富的知识!

34、干工作要一篑之功,扎扎实实,不能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篇11:《促织》词语释义三则

关键词:促织,瞥,售,童子业

《促织》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 从整体来看, 作品在文字方面没有特别难理解的地方, 但细读起来, 还是有几处需要斟酌的地方, 下面是笔者在读这篇作品时遇到的一些问题, 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谈的一些自己的拙见, 希望可以对文义的理解有所帮助。

一、瞥

“成大喜, 方供瞻玩, 一鸡瞥来, 径进以啄。”《说文解字·目部》:“瞥, 过目也。……从目敝声。”[1]既然从目, 那就跟眼睛、看有关, 可见, “瞥”的本义应是“过目”, 即《现代汉语词典》所说的“很快地看一下。”[2]如张衡《思玄赋》:“游尘外而瞥天兮, 据冥翳而哀鸣。”又如, 孙光宪《风流子·其二》:“楼倚长衢欲暮, 瞥见神仙伴侣。”瞥, 段注:“倏忽之意。”[3]倏, 段注:“犬走疾也…引申为凡忽然之词。”[4]古代汉语中“倏忽”常连用, 表迅疾义, 如《吕氏春秋·仲秋纪第八》:“怯勇无常, 倏忽往来, 而莫知其方。”又如, 《颜氏家训·归心第十六》:“种瓜移井, 倏忽之间, 十变五化。”由此, “瞥”与“倏忽”义同, 也就是说, “瞥”由本义“过目”, 即“很快地看一下”引申表示时间短、忽然之间, 这个引申义在古代汉语中也经常使用, 请看以下诸例:

1. 会方处学堂讲说, 忽有旋风瞥然吹雪入户。 (《太平御览·方术部》引《北齐书》)

2. 鸳鸯瓦上瞥然声, 昼寝宫娥梦里惊。 (《别集·宫词一百首·九十二》)

3. 酒醒初不戒徒驭, 归思瞥起如飞鸿。 (欧阳修《拟剥啄行寄赵少师》)

4. 飞奔殿阁, 不啻翅翎。瞥然间不知所在。 (《聊斋志异·保住》)

5. 方凄然欲询所之, 女一闪如电, 瞥尔间遂不复见。 (《聊斋志异·侠女》)

6. 曩欲远避, 心颇怠, 视阴沟甚隐, 遂潜伏卷瓮下。不意灵官粪除至此, 瞥为所睹, 愤欲加鞭。 (《聊斋志异·灵官》)

在古代汉语中, “瞥”常与词尾“然”结合, 表示“倏忽”义, 上例后三例出自《聊斋志异》, 这就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 不仅“瞥”表“倏忽”义由来已久, 而且在《聊斋志异》中也多次用到“瞥”的这个义项。综上所述, “成大喜, 方供瞻玩, 一鸡瞥来, 径进以啄”中的“瞥”应释为“忽然”。

二、售

文中“售”共出现了两次——“邑有成名者, 操童子业, 久不售”和“欲居之以为利, 而高其直, 亦无售者。”“售”在今天是卖出的意思, 显然这个解释放在这两句中都不合适。那这两个“售”又作何解呢?

《说文·口部》:“售, 卖去手也, 从口雔省声, 诗曰:‘贾用不售。’”如《韩非子·备内》“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 人不贵则舆不售, 人不死则棺不买。”又如《说苑·贵德》:“献鱼者曰:‘天暑市远卖之不售, 思欲弃之, 不若献之君子。’”两例中的“售”均是卖的意思。但在古汉语中“售”除了有卖的意思外, 还可表示买, 如《新唐书·卓行》:“常以木枕布衾质钱, 人重其贤, 争售之。”又如《明代笔记·见闻杂记》:“公尝用重值售古镜一圆, 出以示门下客, 客不加意, 镜坠地破。”这两例中的“售”都作“买”讲。我们再来看“欲居之以为利, 而高其直, 亦无售者”, 整句话是说村中有一个好事者养了一只蟋蟀, 想用它来图利, 而抬高它的价格, 然而却没有人买, 显然, 将“售”作“买”解, 则文从义顺。不过, “售”当“买”讲在古汉语中并不常见, 它更多的时候还是表示“卖”。那“邑有成名者, 操童子业, 久不售”中的“售”又怎么理解呢?显然“买”和“卖”这两个义项放在这均不合适。“操童子业”是指未取得秀才资格, 还不能继续进取功名。“售”本义是卖出, 东西卖出去了, 卖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由此而引申出“实现”义, “久不售”中的“售”应该是实现的意思, “售”的实现义在古汉语中也常使用, 请看以下诸例:

1. 行年三十, 无所容入, 行嫁不售, 于是拂拭短褐, 自谒宣王。 (《艺文类聚·卷十九·人部下》)

2. 及壮自试, 以《开吐蕃说》干边将, 不售。 (韩愈《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3. 悲夫, 此道之不售于世也久矣。 (苏轼《题凤山诗后》)

4. 盖于书无所不该, 于词无所不工, 然数举进士不售。 (王安石《王平甫墓志》)

现代汉语中“售”还有一个义项是“施展”, 如“其计不售”, 这个义项也应该是由“卖出”引申而来的, 只是它带有贬义, 在古汉语中也可以见到例证, 如《宋史·食货下一》:“诸州通判官到任, 皆须躬阅账籍所列官物, 吏不得以售其奸。”又如《新唐书·傅吕陈》:“后代葬说出于巫史, 一物有失, 便谓灾及死生, 多为妨禁, 以售其术, 附妄凭妖。”

综上所述, “售”在古汉语中, 既可表“卖出”, 也可表“买进”, 只是后一义项不常见, 到了现代汉语, 就只保存了“卖”, 而淘汰了“买”。至于“施展”, 只用于书面语, 口语中并不常见。另外, 在古汉语中“售”的实现义经常用于科举场合, 且多用于否定, 现代汉语中这一义项消失了。

三、操童子业

“邑有成名者, 操童子业, 久不售。”这里的“操童子业”作何解释?“操童子业”即致力于“童子业”, 我们在《聊斋志异》中也可见到“操…业”、“操业”这种结构:

1. 翌日, 谓王曰:“孙勿惰, 宜操小生业;坐食, 乌可长也?” (《王成》)

2. 又不欲操儒业, 仍挽强弓, 驰怒马, 登武进士第。 (《夜叉国》)

3. 女娇痴不能作苦, 又羞出操道士业, 道成颇不善之。 (《陈云栖》)

4. 金落岸边, 王拾归, 益怪之。又以金钏掷之, 堕足下;女操业不顾。 (《王桂庵子寄生附》)

5. 于是去读而贾。操业半年, 家资小泰。 (《雷曹》)

6. 无何, 会妻病, 守视汤药, 不遑操业。 (《田七郎》)

接下来, 我们看看“童子业”。王力先生曾说:“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 先要参加童试, 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 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 又称为庠生, 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5]据此, “童子业”应该是和科举制度有关了。《汉语大词典》中“童子”有这么一个义项:“…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始于唐代。《旧唐书·宣宗纪》:‘据礼部贡院见置科目, 《开元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道举、明算、童子第九科。’……参见‘童子科’、‘童子试。’”[6]“童子科, 科举考试中为儿童、少年设立的科目。《新唐书·选举制上》:‘凡童子科, 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 卷诵文十, 通者予官;通七, 予出身。’”[7]“童子试, 科举制度中的低级考试。童生应试合格者始为生员。清顾炎武《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志铭》:‘炎武年十四, 以童子试见公, 被一言之奖。’清王晫《今世说·赏誉》:‘[周立五]年三十二, 犹困童子试。’”[8]

在新旧《唐书》以及《宋史》中屡屡见到“童子举”、“童子科”、“童子”等词:

1.其科之目, 有秀才, 有明经, 有俊士, 有进士, 有明法, 有明字, 有明算, 有一史, 有三史, 有开元礼, 有道举, 有童子。 (《新唐书·卷四十四·选举制上》)

2.客晋州, 州举童子, 房玄龄异之, 对诏高第, 已能讲《易》、《老子》。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二》)

3.壬寅, 礼部侍郎李伯玉言:“人材贵乎善养, 不贵速成, 请罢童子科, 息奔竞, 以保幼稚良心。” (《宋史·卷四十六》)

4.其他教官、武举、童子等试, 以及遗逸奏荐, 贵戚公卿任子亲属与远州流外诸选, 委曲琐细, 咸有品式。 (《宋史·卷一百五十五》)

由此我们知道, “童子科”、“童子试”、“童子举”等词都跟科举有关, 是一种科举考试的科目, 那么“童子业”也就不难理解了。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 1963年12月第1版, 73页.

[2]、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年6月第5版, 1047页.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2月第2版, 第134页.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2月第2版, 第475页.

[5]、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 1999年5月第3版, 第888页.

[6]、汉语大词典.第八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1年12月第1版, 第389页.

[7]、汉语大词典.第八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1年12月第1版, 第389页.

篇12:罗列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分布;排列。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鸡鸣》:“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唐 来鹄 《卖花谣》:“紫艳红苞价不同,匝街罗列起香风。”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俺看了这笙歌罗列,是好受用也呵。”《红楼梦》第二四回:“调开桌椅,罗列盃盘,母女姊妹喫毕了晚饭。” 列举。 汉 牟融 《理惑论》:“道皆无为一也,子何以分别罗列,云其异乎?”

二、罗列词语的近义词

陈列 [ chén liè ]

陈设 [ chén shè ]

列举 [ liè jǔ ]

三、罗列词语的造句

1、登上山顶,随处可见溶洞罗列,玲珑剔透,这正是玲珑山名的由来。

2、资国寺里竹子青翠,寺外东西南,近处都是一片良田,四周远处小山丘陵拔层罗列,姿态各异,十分秀美。

3、步入西海大峡谷,这里怪石罗列,奇松遍布、小巧灵秀,或成双成对,牵手并肩,迎风而立。

4、冬日阳光格外明媚,枯黄色的草木荒凉罗列在空荡荡的旷野,却还感觉不出冬天的寒冷。

5、语言都是多余的,在黑暗里挡住陌生人,就象那影子就是自己的情人,按部就班的进行罗列,互照。

6、所有的倒叙和插叙都在按部就班,就象所有的罗列都在潜滋暗长的生长,没有虚拟,只有浮生。

7、天火山拔地而起,连绵起伏,奇峰罗列,最高有五峰,高耸入云,平日里只见白云环绕山腰,不识山顶真容。

8、在千流峰之下,群山连绵起伏,奇峰罗列,在崇山峻岭之中,更显千流峰的孤傲与挺拔。

9、我想,如果把看到的那些楼盘名字好好罗列一下,我一定能够拼出一幅大概的美国地图来。

10、身后的岁月,依旧是文字里的颠簸,一排排罗列着与我无关的故事。

11、东门外即属辽东地方,是关城的重点防区,像威远城、八里堡等城堡,墩台罗列,紧紧护卫着东门,像哨兵一样,警惕地注视着东方。

12、有的学者罗列唐代的一些弱点,证明人们喜欢它只是出于一种幻想。

13、不久,雾散日出,可以看见远处渔村错落,在峻岩峻峨的山峰之下,有六七个庙宇罗列其间。

14、过几天忽然大鱼大肉罗列满桌,俨若筵席,我又问其所以,他仍微笑不语。

15、研人逐一核对罗列出的友人姓名,没有发现菅井和李正勋,这才稍感安心。

16、记得丰富自己的经历,你的经历不仅罗列出一串头衔和职位,还能说出你的目标。

17、今将诸贤嗣功名事迹罗列于上,以告慰先师孔子在天之灵也。

18、我与班上的杨帆、罗列等六人感情莫逆、意气相投。

篇13:险阻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险要阻塞之地。 《左传·成公十三年》:“ 文公 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依险阻,结党仇,机毒矢以待将吏。” 清 恽敬 《浙江分巡李公墓表》:“歷险阻,忍饥渴,以致得疾。” 陈毅 《昆仑山颂》:“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原一綫平。” 险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霜那国》:“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以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 喻艰难困苦。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 晋国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险阻词语的近义词

坎坷 [ kǎn kě ]

崎岖 [ qí qū ]

险峻 [ xiǎn jùn ]

险阻词语的造句

1、生活经常出问题,但我们必须努力寻找出路。经过许多艰难险阻,我们终于可以到达我们想去的地方了。

2、善良的钥匙会开启生命的灵动,不管任何的电闪雷鸣,也会波澜不惊,心存善良,就不会惧怕,不怕人生的艰难险阻,能洞穿世俗而荣辱不惊。

3、为成功而拼搏,就像奔向一个遥远的目标,道路是崎岖而漫长的,路上更是隐伏着各种险阻。

4、人生这条路上少不了困难险阻,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我们想要的人生。

5、不要害怕挫折和逆境,不要向艰难险阻低头,要勇于挑战人生,勇于挑战自我。

6、不要害怕人生道路上的困难险阻,更不能逃避,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

7、人生总会遇到繁多的艰难险阻,面对每一个站点,都要淡定。

8、历史的长河,浪潮涌动,坎坎坷坷,险阻重重。

9、用平等的心态铺路,以无差别的尊重入世,与人为善,尊重个性,换位思考,平等共生,人生所有的艰难险阻、功名利禄之争,都将化为乌有。

10、我们在逆境之中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它穿透灵魂,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要敢于去抗争,去搏击。

11、没有经历过艰难险阻,怎么能够登上雄伟的山峰。

12、三十六湾是地名,在临武县,它用名字告诫登山者,必须要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抵达峰顶。

13、西藏,一个神秘而陌生的地方,一个遥远而充满险阻的地方,一个令我向往已久却迟迟未能成行的地方。

14、在前行中,也许是沟壑连绵,埋在心中的希望,成了险阻的动力。

15、人生由我,幸福由心,不管遇到了多少艰难险阻,都能活得幸福安然。

16、一条河趟过了方知深浅,跨越了险阻明白了好事需要多磨。

17、一路上会有风和日丽,也会有雨雪风霜;会有艰难险阻,也会有一马平川。

18、乐观,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在心里奔腾,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性。

19、也许,战胜险阻,就能一路悠然,轻歌曼舞,尽享丝竹雅韵。

20、在我们扬帆远航的人生旅途中,既有风平浪静的温馨港湾,也有凶恶险阻的暗礁冰山。

21、人生应是一艘所向披靡的航船,挫折失败只是凶恶险阻的暗礁冰山,而自信则是永远扬起的风帆。

22、艰难险阻是人生对你的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坑坑洼洼也是对你的意志的磨炼与考验。

23、我们的先辈曾以信念和无畏一次次转危为安,比起他们经历过的险阻,我们仍大可感到欣慰。

24、只有谋士张良劝刘邦接受娄敬的建议,定都关中,因为关中沃野千里,形势险要,可凭着南、西、北三面的地理险阻进行守卫,独开东面去制服关东诸侯。

25、老师经常教育我们,从学生时代起就应该立下壮志凌云,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的志向。

26、为了他们的伟大领袖,他们跋山涉水,不顾疲劳,面临各种艰难险阻而毫无惧色。

27、谁能用勇气来迎接厄运,用笑脸来应付不幸,谁就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

28、在人类事业的顶峰上神游过之后,我发现还有无数高山需要攀登,无数艰难险阻需要克服。

29、历史的道路,不会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

30、学习时,我们应不畏艰难险阻。

31、我们要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不能畏首畏尾,趑趄不进。

32、改革,是会遇到一些艰难险阻的,但是,只要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

篇14:密集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指人或物会聚一起。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或曲宴密集,管絃嘈杂,后宾填门,不復接引。”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五章:“ 周大勇 跟他的英雄战士,杀开了一条血路,从浓烈的烟火中突出去了。密集的子弹从他前后左右掠过。” 郭小川 《团泊洼的秋天》诗:“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密集词语的近义词

稠密 [ chóu mì ]

茂密 [ mào mì ]

麇集 [ qún jí ]

密集词语的造句

1、不一会儿,天空上掉下了一颗颗黄豆粒儿一样大小的雨滴,由小变大,雨点逐渐密集起来,变成了倾盘大雨。

2、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较大的城市不多,而且人口多密集于东南沿岸的悉尼和墨尔本两座城市。

3、那茂密的树木,顶着阳光,密集的枝叶给小路上留出了一片片阴凉。

4、人多处,有年轻人将许多二踢脚立在地上,逐个点燃,密集的炮声响彻天空。

5、雨很大,很密集,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从天空倾泄下来,不一会又连成了一根根细线!

6、一团团,一簇簇,一片片的油菜花,错落有致的形成梯田的的形状,一眼望去,金烂烂的闪耀着你的眼睛,如此壮观,如此密集。

7、云层越压越低,风越刮越猛,沙尘越来越密集,天也越来越黑,把儿子送到学校后自己也推车出门准备上班。

8、南京的秋天是修长的,就象华工阔绰的校园里密集于各处的水杉。

9、故乡原是芦苇丛生的地方,建国初期,国家从一些人口密集地抽调了一些人员到那些荒芜的地方拓荒,我的父母也是其中之一。

10、雨一直下,雨珠密集地打在平静的温州九山湖里,仿佛是上天落落下的泪水。

11、这条驴道只是一条羊肠小道,道路的下面一段是高大密集的苍松翠柏等茂林修竹。

12、外面的雨淅淅沥沥虽然不大,却是如此的密集。

13、当我入睡时,密集的雨点敲打着窗外竹林的枝叶,飒飒作响。

14、每当大风从山外翻腾着满山的竹林,若千军万马驰过瓦背时,我们全寄希望于那一片密集的水口风景树了。

15、石板路上的游客络泽不绝,码头上停靠着密集的游船,完全没有小落水那种空灵的感觉,潜意识里好想还回到小落水那个宁静的夜晚。

16、江南园林,因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

17、飘下的片片雪花,由零星到密集,由稀疏到稠密。

18、小城就像一挺战地上被扣动了的机枪,像千万门齐发的大炮,密集的枪炮声不绝于耳。

19、不等新年钟声敲响,千家万户就响起密集的鞭炮声和烟花腾空的巨响。

20、一辆辆车驶过,车前的灯光,雪花密集,纷纷扑向大地,也与车身相撞。

21、故乡行唐北凹村,地处冀中平原和太行山的交界,丘陵地貌,村落密集,人多地少,土壤贫瘠,没有迷人的风景,名气不高,省市级地图上竟找不到她的名字。

22、溪谷四周群峰环抱,并不见通往山外的道路,我们沿谷底走到有人耕种和石头房子遗址的地方,房前密集的脚印证明曾有驴子来过这里。

23、傍晚的峨眉山间陡然风起雨来,密集的雨点横向迎面冲来,急切、猛烈,无法遮挡。

24、本来是乡级的路边村落,却是繁华小镇的市井,饭馆、客栈、商铺密集的排列在公路两旁。

25、这些气味儿波及到远处就会越来越弱,等到了人口密集的城区,则几乎消失殆尽。

26、从繁华市区到新城,高层建筑有,但连接成片的不是很多,多数建筑都是多层的,甚至只有两三层,这使得整个城市看起来视野开阔,无密集感。

27、和无比的阳光带着忽隐忽现的笑意,躲过密集的厦林,穿透成排的花树,在公园门前的花坛上挥洒出一片光明。

28、全城就一条主干道,人流量最密集的地方是个圆环路口,五条马路在此交汇,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大”字。

29、如今的鹿港,密集的寺庙古迹和传统建筑,足堪印证当年的盛况。

篇15:淡薄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长期以来, 外语学习者一直关注着自己所说所写的外语是否正确, 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但是在实际的交流中, 他们发现自己不仅应该说正确的外语, 还应该说得体的外语。所以, 近年来, 随着双语词典编纂事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焦点转向对双语词典编纂特别是词语释义编纂的研究上, 而作为语言学一个较新的分支, 语用学也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语用学及语用信息的视角下研究双语词典的编纂。但是不同的学者对语用信息在双语词典中的应用有不同的看法。传统观点认为双语词典与语用学从本质上讲是相互矛盾的, 因为双语词典所关注的是静态意义, 而语用学则以动态意义为研究对象[1]。然而大部分学者对语用信息在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编纂中的作用还是持乐观态度。骆世平 (2001) 强调在双语词典中, “适当的语用说明对成功的交流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黄建华 (1997) 认为“词目的翻译不仅要做到语义等值、语体等值, 还应该做到语用等值”。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可以突破双语词典在词语的释义和用法说明以及例证选用等方面的局限性, 并导致双语词典编纂的理念和模式更新[2]。研究语用学原理是否可以应用于词典编纂学特别是词语释义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这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语用学的作用, 而且可以发展甚至创新词典编纂学。所以本文以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为切入点, 深入探讨语用学对词典编纂中词目释义方面的影响。

2 语用学应用于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的必要性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3]。由于源语和目的语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差异, 所以源语和目的语词汇也会有不同的语用意义, 即两种具有相同表面形式的词不一定具有同样的语用意义。例如, 汉语中的“你吃了吗”表现的是语言的一种寒暄功能, 是人们打招呼的一种方式, 而在英语中“Have you eaten?”是一个问句, 并且需要对方作出回答。另外, 一种语言的词语可能有多种语用功能, 而这些语用功能并不可能全部为其他语言使用者所知。例如, 英语中的“Excuse me”既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歉意, 又可以吸引别人的注意以寻求帮助。

人们在实际的人际交流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语用信息的不完整将母语词语的语用意义转移到目的语上, 造成语用失误。作为了解目的语的一种重要途径, 双语词典必须要发挥好其中间桥梁作用, 而就现状来说, 大多数传统的双语词典还只是关注词语释义的正确性, 没有具体的语用信息来确保词语运用的得体性。词典学不是发生在真空中的脱离现实的活动, 它是现实世界情景中的交际行为[4]。所以这就要求双语词典编纂者在进行词语释义过程中要尽可能增加词语的语用信息及语用意义, 以避免词语运用中的负迁移, 从而减少语言学习者的交流障碍。

3 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及其对词语释义的启示

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在其著作Semantics中将语言的意义分为七类, 他认为词不仅有其概念意义, 还有内涵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关注的是词的概念意义和搭配意义, 忽略了其内涵意义。所以, 作者希望借助语用学来帮助完善词典词汇释义方面的编纂工作, 使词典真正做到为民所用。本章将基于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来探讨如何完善双语词典的使用。

3.1 会话含义

在日常交流中, 说话者的很多信息都不是直接传递的, 也就是说说话者某一话语的语用信息不是单纯通过该话语的字面意思获取的。在此情况下, 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听话人需要根据相关的语境因素进行推理, 由此获取字面意义以外的交际信息。该信息就是一种隐含的语用信息, 可简称“含意”, 它是一种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5]。会话含义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给语言事实提供一些重要的、功能方面的解释, 它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即语音、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身表达的意义。而是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 解释话语的言下之意, 弦外之音[6]。所以会话含义具有语境依赖性, 这就要求词典编纂者必须从实际出发, 以交际为目的, 联想到与词语所在文化密切关联的内涵意义, 将词语的内涵意义加入词典中, 以帮助读者在理解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更好的领会词语的内涵意义, 使读者全方面深入了解词汇, 避免语用失误, 达到交际的目的。

3.2 合作原则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同样, 在言语交际中, 会话并不是靠说话人杂乱无章的语句堆砌出来的, 它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并且都是根据双方会话的目的或交流的方向, 在一定语境下提供会话所需的话语或信息[7]。所以, 话语是否具有会话含义是根据其是否遵守合作原则推导出来的。合作原则是语言学家Herbert Paul Grice (1975) 在他的著作Logic and Conversation中提出的, 他对合作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并提出了四条准则。下面, 本文作者将结合其他学者的看法以及合作原则的每条准则对词典词语释义的编纂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当之处, 敬请方家指正。

1) 数量准则

(1) 所提供的信息是交际对方需要的;

(2) 不要提供交际不需要的信息或者减少提供信息

总体而言, 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关注的是交际所需的信息量。从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编纂的角度来看, 编纂者提供的词义同样不能多于也不能少于词典编写目的所要求的信息量。不同类型的词典有不同类型的编纂目标, 同样也对词义的编纂有不同的要求。如像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之类的语文词典对词语解释有着更高的数量要求, 它要尽量表现词语的各种语用信息, 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该词汇。而像成语词典或者同义词、反义词词典之类的专门词典要求进行词语解释时只对其某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解释, 不需要解释其他无关的知识。所以, 在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的编纂过程中, 不能一味地追求信息的泛而全, 忽视其实用性, 否则语言学习者在选择或使用词典时没有针对性, 只能一味地通过词典了解词语的含义而不能真正意义上讲这些词语用到实际交流中。所以, 词典编纂者应该正确把握词典编纂中词语含义的信息量, 一方面方便读者查阅, 另一方面可以指导读者在实际交流中做到自然、得体。

2) 质量准则

(1) 不要说虚假的话语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2) 避免提供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语或信息。

所以, 质量准则要求话语具有真实性。同样, 词语释义关注的是对应词的质量, 它要求词典编纂者对所选词语释义及用法说明的准确性。但是, 作为文化的一种体现, 语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所以词典编纂者在寻找对应词时可能会存在词汇空缺的现象。为了遵守质量准则, 词典编纂者必须找到合适的提供对应词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 质量准则要求词典编纂者在理解源语词汇含义及源语文化的基础上, 在目的语文化中寻找相应的对应词, 使目的语不仅在词语的概念意义上与源语一致, 而且在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意义上也做到等值, 或者通过描写、解释的方法解决词汇空缺的问题。另外, 孤证不足信, 质量准则要求词典编纂者要确保词语释义的可靠性。应当以来自多方面的、不同系统的可靠材料作为依据, 保证词典的正确性[8]。韦氏3版的编者要求一个词至少必须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普遍使用并获得一个明确的意义之后才能进入词典。西班牙科学院词典的编者规定至少能从3个作家的作品中得到印证的词或词义才能收入词典[8]。总之, 在数量准则的基础上, 词典编纂者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语用信息, 确保释义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以帮助读者避免交际中的尴尬处境。

3) 关联准则

交际中提供的话语要准确并且需要具有相关性。

关联准则关注的是话语的相关性, 所以词语释义最重要的是做到与词目本身相关, 要对词目进行准确解释, 对普通性词目进行一般解释, 对特殊词目如方言等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解释。同时, 为了避免文化差异产生的交际误会以及语用失误, 关联准则要求在对词语进行释义时, 一方面提供词语的一般语用规则, 指导读者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用法;另一方面考虑词语典型的语用意义, 从而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说话人的内涵意义。

4) 方式准则

话语交际要做到简洁, 条理清晰, 交际中避免使用晦涩难懂或者引起歧义的话语。

方式准则关注的是交际中所提供的话语或信息是否简单易懂。首先, 双语词典具有针对性, 词典编纂者所提供的释义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做不同的调整。例如, 为外国人编写的双语词典, 释义用词难度不能太大, 可以集中力量用一些简明词语释义, 并且提供丰富的语用信息, 但要注意其规范性;其次, 在对词语进行释义时应尽量做到简明有条理, 按类别或其他方式进行释义, 以方便读者查阅;最后, 词语的释义要避免有歧义, 注重词语释义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结束语

双语词典主要是面向需要学习或者使用某种外语的普通读者, 所以双语词典不但要帮助读者理解, 更要帮助读者表达。双语词典的编纂, 尤其是词语释义方面的编纂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本文仅仅从合作原则这一方面出发探讨了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编纂方面的问题,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语用学信息变化幅度大, 不容易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规则, 而且词典编纂工作量大, 所以在引入语用信息方面还应该多做一些努力。将语用学运用到双语词典的编纂中, 一方面可以提高词典编纂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改革和创新词典的编纂理念和模式;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合作原则解决词语释义信息量和质量的矛盾, 提高读者交际能力和效率。总之, 在语用学的指导下, 不仅是在词语的释义方面, 在词典编纂的其他方面也将获得飞跃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慧.双语词典中语用信息的取舍[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10 (5) :121-123.

[2]胡开宝, 张柏然.论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2) :49-52.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3.

[4]兹古斯塔.词典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63.

[5]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54.

[6]李燕.语用学在双语词典编纂词语定义中的应用[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4) :59-61.

[7]Cruse, D.Alan.Meaning in Languages:An Introduction to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355.

[8]李明, 周敬华.双语词典编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16.

[9]Leech Geoffrey.Semantics[M].London:Penguin, 1974.

[10]Herbert Paul Grice.Logic and Convers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上一篇:信函一体机应用在制作保密工资单中下一篇:干部转正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