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面的认识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钟面的认识范文

《钟面的认识》教学设计

李琳

一、教学内容:上海辅读学校教材(四年级下册)

二、教材简介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先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再认识钟表表面上的整时数。

三、教学目标:

1、经历实践操作与观察,初步认识钟面、时针、分针,会看钟面上的整时。

2、在观察操作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钟面,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数。 教学难点:正确拨出钟面上的整时数。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动手操作。

五、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钟,模型钟。

六、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好朋友,他是谁呢?等小朋友猜了谜后就知道了,这个谜语是:(放音乐歌曲)(出示谜题)

2、师:你知道这个好朋友是谁了吗?(课件出示不同的钟表图)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精美的钟表,我们一起欣赏,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钟?(商场、车站、家里、手腕、电视)他们有什么用处呢?钟表是用来计时的,他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4、师:钟表对我们生活的帮助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吧,(板书:认识钟面)

(二)新知教学

1、认识钟面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表面上有些什么?你发现了吗? (2)引导:

钟面上有12个数,是从1—12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围成了一圈

有2根指针:比较长短并起名字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这两根指针叫什么名字呢?(让电脑告诉我们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3)强化

跟着老师指认并读:这是分针,这是时针:分针长,时针短 指认两根针:长针是什么针(分针)?短针是什么针(时针)? 谁来指一指哪一根是分针,哪一根是时针。

2、认识整时

(1)时针和分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呢?我们又该怎么看时间呢?今天王老师要教你们一个很实用的本领:认时间。

(2)师出示7时的钟面图,你知道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是什么时间吗?揭示:7时(板书7时)

(3)师:这个钟面为什么表示的就是7时而不是8时或是9时呢?拨7时(在教具钟面上),注意观察: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师:引导: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7时就是7点)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谁能将两句话连起来说一遍?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通常我们说7点,现在知道这个钟面为什么表示7时吗?(因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4)继续拨5时、3时,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试着说出是几时。 (5)教师一一贴图、板书。

(6)师:5时时怎么认出来的?3时又是怎么认出来的? 学生模仿说(课件一一出示5时和3时的文字) 师:你有没有发现,这三个时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谁能用一句话概括看时间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钟面的分针指的都是12)

(7)师:他是这么说的当分针指着12时,就是告诉我们,现在是整点,那么是几点呢?只要看时针,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 (幻灯片4: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

(8)齐读: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7时就是7点。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就是5时,5时就是5点。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3时就是3点。

(三)拓展练习

1、学生模仿老师拨出7时、5时、3时,学生尝试拨出2时、4时、8时,还可以拨6时和12时。

2、师生互动:我说你拨,你说我拨。

3、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4、认时间:现在我们请小朋友一起回忆一下我们一天的学习生活实践是怎么安排的?

5、书面练习:2题(讲评) A教师拨时间。

师:下面请同学说时间,老师在教具钟上拨时间, 师示范拨时间,演示拨钟的的步骤和方法。 B学生拨时间 。

师:下面老师在箱里任意抽一个时间,请你们在学具上拨一拨。 师:谁愿意来抽一个时间?

(四)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第一次学习了钟面的知识,知道了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也初步掌握了认识整时的方法,那就是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也就是几点。 最后钟表朋友还给我们一些诚恳的忠告:小朋友,时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做一个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按时回家,不浪费时间的好孩子,呢们能做到吗?(课堂教学注意长短的比较)

第二篇:钟面的认识(老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沃先桃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91~93。

教学目标:

(1)经历实践操作与观察,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

1、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学生猜谜得出:“钟表”

2、说说在日常生活中闹钟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闹钟的作用.

3、揭题:老师收集了各种各样的钟表请大家一起看。在这些表中,其中这几个钟表上都有一个钟面,那么我们今天就先来一起认识钟面。

1 (板书:认识钟面)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请你们像名侦探柯南一样,仔细观察老师这儿的钟面,看钟面上都有什么? 学生观察钟面,也许会发现钟面上有两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细较长的是分针,有12个数字。

(二)认识整时

1、[教师出示钟面]:请学生观察,现在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学生观察得出:现在表示2时。

2、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观察几个整时钟面得出:分针指向几。

3、照学生说的方法,让大家再说钟面上的时刻。学生操作。也许会有两种拨法:一种先拨时针,一种先拨分针。

4、教师利用大屏幕,再出示几个时刻,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学生独立说、同桌互说。

5、出示几个整时钟面,让学生观察整时时,分针指向几?

6、动手操作:在钟面上拨出几个整时。

(三)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有用分针时针表示时间外,还有另外一种表示时间的方法。你知道吗?让学生引出:电子表、电视机等上也能显示出时间。

2、教师追问:电子表怎么显示时间的?学生观察得出: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左边是几时,就表示几时,右边是几时,就表示几分。

3、联系生活实际:像电子表显示的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什么

2 地方见过?学生联系实际会说出电话显示器上、电视上、手机上等等。

4、让学生试写这种表示方法。

(四)掌握用上午、下午等词语表示时间。

1、根据桌上的这张图,马上写出这几学生独立试写,同桌相互观察,

反馈。个钟面显示的时间?学生独立试写。

2、小组内交流,你写的时间。学生交流,反馈。

3、观察你写的时刻,有什么发现?理由呢?学生也许会发现:有两个10时。因为一天中,时针要走两圈,所以有两个10时。

4、教师小结: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两个10时,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用这些词语。引出:上午、下午等词。学生动手拨小闹钟,并用上午、下午等词语,表示时间说一句话。

5、实践操作: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七)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最成功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钟表的知识,希望你们今后不但要珍惜时间,还要合理利用时间,准确掌握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不浪费时间,做个遵守时间的好学生,能做到吗?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认识钟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35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画钟、谈钟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画一画钟面,做一做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自己平常所看到的钟面并把它画下来。同时选两个画得有代表性的同学在黑板上板书出来。接下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别人的钟面与自己的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

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朋友的小游戏。最后让学生动手***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2:找朋友。3:生活情境体验。

1.出示课本例图小朋友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图边互相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2.在找朋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上头饰(钟面、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3.通过去买东西的生活情景体验,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35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以上是我对“认识整时”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位置》教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 2.教材简析:

《位置》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小学数学一年级《比一比》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

《在活动中探索在合作中创新——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一、把握教材,定位目标

1、教材在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所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解单位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要勤检节约。

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健抽象的数学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空间,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遵循学生的认识渗透到创设的特定特定情境中,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每一个数学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维、发展、归纳、新知,在思维中展开新的活动,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逐步形成学好的数学思维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和89页,《找规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2、教材简析

“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找规律”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并且作为新单元的第一课,非常重要。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如果这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阻碍。

3、教学目标

①使学牛通过观察、试验、猜测、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找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的第一课时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教材的内容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材料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中的例

1、例2及相关练习。

一、 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数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复习课说课 一,说教材: 《简便计算》 这一课是上海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计算等一些定律并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进行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进行教学.师生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真分数和假分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9页例

1、例2。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学生在三年级已初步认识分数,但那时所学的分数都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所以,学习这节内容,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概念与培养对分数的数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所以教育也要追随时代发展的步伐。遵循课标提出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理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①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说课

一、 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 说学生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 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几节课里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三、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 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质数和合数》说课

一、 说教材

1.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质数和合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②知道自然数还可以分成质数、合数与1三类。 (2)过程和方法:通过100以内的质数表 ......【 抽屉原理》说课稿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P70页例1及做一做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单元用直观的方法,介绍了“抽屉原理”的两种形式,并安排了很多具体问题和变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学会利用“抽屉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实际上,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抽屉原理”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就课时划分而言,《抽屉原理》的例1和例2既可以用一课时完成,又可以分两课时完成,我之所以选择后者,是因为在《抽屉原理》中,“总有一个”、“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解读和为了达到“至少”而进行“平均分”的思路,以及把什么看做物体,把什么看做抽屉,这样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学生学起来颇具难度。而且例1是学好例2的基础,只有通过例1的教学,让全体学生真实地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把他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几个困难,弄懂、弄通,建立清晰的基本概念、思路、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抽屉原理

(二),才能灵活运用这一原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 ......【 《圆的面积》说课稿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

4、95页及练习二十四相关练习。 说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所学三角形、梯形等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特制定如下目标。 1. 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

2.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3.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简单数据的能力。 说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采用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第二节。“圆的周长”概念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意图,确立本节教学目标为: ⒈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记住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二、 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取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运用自学辅导法... “鸡兔同笼”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 教材分析

• 思考:⑴ 人教版实验教材增设数学广角这一单元的目的是什么? ⑵ 鸡兔同笼问题设置在数学广角中,其教学与常规课有什么不同?

• 分析:《教学用书》中指出:数学广角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 因此,鸡兔同笼问题作为数学广角教学内容之一,《教学用书》对其设定的三个教学目标,正是教材注重渗透思想方法,关注学习过程的重要体现。教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应用列表、假设、方程等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本课的教学与常规课相比,区别之处在于要把数学思想方 ..... 比的应用说课稿

一、分析教材、明确目标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关注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

1、知识方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

3、情感方面:创设民主„„ .....

第四篇:钟明轩作文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记得有一首歌曲叫《隐形的翅膀》,“每一次都在徘徊孤独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受伤也不闪泪光……”优美的歌词,动听的旋律,时常在我耳边回荡。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带给我学习,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给我支持,给我力量,让我学会了坚强。每天爸爸妈妈都很忙,我习惯了忙碌的父母,习惯了独自努力学习。我不但要在生活上能够照顾自己,在学习和其它能力上我也要更上一层楼。

暑假的时候,我去参加主持人培训,提高口才水平,平时也喜欢打一打球、看书、练习书法,研究数学等等。我最喜欢数学,我从三岁开始学珠心算,到了五岁,我是幼儿园算术最好的一个,一有空的时候,我就研究《神童心算》之类的书,我还能变数学魔术呢!

我要努力学习,相信自己,只要像老鹰一样追逐梦想,哪怕路上有再多的困难,这双隐形的翅膀,都会带我到达梦想的彼岸!

长沙市开福区新竹二小四四班

钟明轩

1

一件难忘的事

每个人都有难忘的事,令我最难忘的事就是那次小溪流作文大赛。

那一次,我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一看那些大人物评委,我就提心吊胆,小声问妈妈:“我能得奖吗,这么厉害的作家,我可能不会得奖吧!”“不,只要你认认真真,尽最大的努力,你一定能够写好,”妈妈说。于是,我放下心来,选题目都选了好久,妈妈为了让我更用心,对我说:“如果得了奖,我就奖你一本书!”不用说了,我非常爱看书,一捧就是几小时,我马上呼吸都紧张起来,开始埋头写作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过了几个小时,我的初稿写完了,接下来就是修改,把不好的地方都删掉,但为了让作文写得更好,我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着……终于差不多了,妈妈就回来了,妈妈是为了给我点评作文特意抽空回家的,于是,我作文里的毛病一个又一个地被妈妈纠了出来,接着,我又修改了一会儿。

最终,终于修改得满意了,我再小心翼翼地填好,心想:希望我能得奖,最好是特等奖!

作文上交了之后,时间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我渐渐忘记了这件事。有一天,老师公布获奖名单了,我耳朵竖起来,不发出一点儿响动,三等奖过去了,二等奖过去了,就是没

长沙市开福区新竹二小四四班

钟明轩

2

有我的名字,我心想:三等奖和二等奖没有我的名字,后面的一等奖就更没有了,我不禁叹气,最后,老师让我们猜谁是一等奖,没有一个人猜对,公布出来的人居然是我!我大吃一惊,心里激动得像中了大奖似的,太开心了!因为这是我修改到十二点,改了六遍的作文啊!但我不洋洋得意,因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时而提醒着我。

这件事告诉我:只要你用心地,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一定能做好!

长沙市开福区新竹二小四四班

钟明轩 3

第五篇:钟茂森胎教

三十年家庭教育心得报告—母慈子孝之

四、

五、六 2010-06-04 23:38 三十年家庭教育心得报告—母慈子孝之四

二、家庭教育的起点——胎教

胎教非常重要。做母亲的要培养健康的树苗,日后才能谈到为祖国输送人才。 母亲:

教育得从源头说起。茂森的教育,首先得力於胎教。

这要感谢我的母亲给我的的言传身教。茂森是生于1973年,那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时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书籍很少,几乎没有。幸运的是,我的父亲、母亲都和教育有缘。我的父亲在大学教书,我的母亲是师范学校毕业,但没有外出工作,而是在家里专心相夫教子。

由于当时是处在文化大革命的严峻历史时期,许多传统文化都被当作“四旧”破除了。“胎教”这一词,我是第一次从我母亲那里听到的。 母亲告诉我,树种要选优秀的树种育苗,育儿要从作胎开始。

母亲她告诉我,因为人在天地之间,必然要受自然界变化的影响。因此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特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及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在这八大节气的前一天,夫妻不宜同房作胎,因为节令前一天,是季节变化交替的时刻,很动荡,防作胎不稳;另外在雷电交加的日子亦不宜,怕以后生出来的孩子性格暴躁等。

母亲告诉我,在怀孕期间,一定要非常注意自己的摄身、摄心,眼睛要看美好的东西,耳朵要听庄严的声音,口不说轻浮的话,行动稳重,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到生产时要忍耐,疼痛时不要叫喊,叫喊损伤元气,会增加胎儿的恐惧,要集中心力,忍住痛苦把孩子生出来。 母亲亲切的教导,我不仅记住了,而且做到了。在整个怀孕期间,我们夫妻分开,我住在母亲家中,生活是清净而庄严的。十月怀胎,是妇女忍辱负重的日子,应该有一种庄严感。夫妻之间虽然互相关心,但没有男女之间缠绵之语。

我当时白天还有工作,下班回来以后也很少听广播,很少看什么闲书杂报(当时还没有电视)。我每天心态很宁静,每天从早到晚所看到最多的是母亲的形象,感受母亲的气质。

我的母亲是位儒家思想教育出来的典型中国妇女,是在生活中完全做到了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女性,也是至今为止,我心目中最佳贤妻良母的形象。

母亲每天早晨五点前就起床,操持家务,耐心地做一日三餐。她性格柔和,作风稳重,待人宽厚,乐善好施。

我的父亲是位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崇尚淡泊,不攀缘权贵,在大学里教书,勤勤恳恳的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曾经发给他荣誉证书。 母亲对父亲是非常尊重,在他们六十年的夫妻生活中都如此。我常常看到我的母亲给父亲倒茶、端洗脚水。父亲喜欢吃什么饭菜,母亲就做什么。母亲也很喜欢阅读历史和文学作品,特别喜欢读孩子们给她写的信,给她的诗词、贺卡等等。母亲是父亲的贤内助,父母是白头偕老的典范,他们做出了一个好样子给我们儿女看。

我童年时代,父亲教我学习《古文观止》,还经常给我讲很多历史故事。我记得我父亲给我讲的故事有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讲孝悌的这些故事,比如像“缇萦救父”、“木兰代父从军”、“孔融四岁让梨”;第二个方面就给我讲一些关於教育的故事,比如像“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第三个方面就给我讲一些刻苦读书和艰苦奋斗的故事,比如像“范仲淹划粥苦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等;第四个方面就给我讲一些忠臣报国的故事,比如像“蔺相如完璧归赵”、“诸葛亮鞠躬尽瘁”等;第五个方面给我讲一些文学家的故事和轶事,比如像“李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赤壁怀古”等故事。父亲不仅讲述,而且还有评论。这些忠臣孝子,刻苦读书和智慧行事的典范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中,以后我在生活中都学会运用。在“文革”期间,没有书读的情况下,这些历史的典范仍是我心中的精神支柱。后来我又把这种精神和这些故事传给了儿子。茂森所受的教育是有家庭的传承的。

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在父母的教育下,有两名是内科主任医生、一名是高级工程师、一名是记者和主编,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做贡献。茂森的童年时代受外公、外婆以及舅父、姨妈的影响都很深,他是在这样的传统教育氛围里出生和长大的。 回忆当年,在怀孕期间,我也没有特别的营养,当时的历史条件,物质生活清贫,一切凭票限量供应。布票,我记得是规定每人每年七市尺(2.3米,只够做一件衣服)。还有肉票、糖票等等。所以我怀孕期间素食多,当时国情是这样的。

由於母亲的言传身教,以及我怀孕时寡欲清净的生活,给茂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胎教基础。国情造成的环境,值得感恩。茂森在以后读书过程中,特别是出国留学后,远离父母,还能保持俭朴清净的生活,远离一切娱乐场所,特别是我要求他在整个读书期间,不谈恋爱,不结婚,茂森完全做到了。而且他还能够把自己节省下来的奖学金,每月寄回中国,孝敬父母。我深深体会到,他能做到这些,是完全得力于清净的胎教。

“文革”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多起来了,这时候我才看到,中国古代圣贤的君王——周王文,他的母亲太任的胎教方法。人们评论太任说:“有胎教,致使文王有圣德。”太任在怀孕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说傲言”。原来母亲教给我的,正是中国传统的胎教。

我有个朋友,她告诉我说,她的弟媳,在怀孕期间,每天晚上下班回来,吃完晚饭,什么活也不干,就坐着不动看电视,听流行歌曲,都是你情我爱之类的节目。后来她生了个女孩,这个女孩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居然会主动给男同学写纸条说:“我爱你”。这件事情发生后,女孩的母亲非常惊讶和生气,说:“这个孩子怎么会这样呢?谁也没有教她啊!”我的朋友就对她的弟媳说:“你要反省一下你的胎教,那时你天天看电视听流行歌曲,你女儿在肚子里就学会了这些。”

我还听到很多朋友告诉我,在怀孕期间,父母都读诵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佛家的《地藏经》和《十善业道经》等,孩子出生以后,在襁褓之中就比较容易护理,儿童时代孩子会表现得善良文明、性格温和,很容易受教。

是的,胎教非常重要。做母亲的要培养健康的树苗,日后才能谈到为祖国输送人才。

我们民族的命运,掌握在千千万万个母亲的手中! 我们世界的希望,寄托在千千万万个孩子身上!

母亲的责任有多麽重大!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慎重胎教! 三十年家庭教育心得报告—母慈子孝之五

三、家庭教育的基础—孝为德之本 世之人,善莫大于孝,不善莫大于不孝„„我能孝,自无逆子。子能孝,自无逆孙。 母亲:

我曾经读过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的事迹。他在数学和物理方面的天赋,在中学时代就被他父亲发现了。杨振宁先生的父亲是教书人,但是杨父并没有在数学、物理方面强化儿子的知识,而是在儿子读初中时请了一位出色的国学老师到家中教儿子学习儒家的经典——《孟子》。杨振宁先生能从头到尾背诵《孟子》,他听老师讲解《孟子》,体悟《孟子》。杨振宁先生曾总结说,他一生的事业得力于《孟子》给他的思想启发。

茂森青少年时代的教育,得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经典有关孝道的教育。特别是儒家的《孝经》、佛家的《父母恩重难报经》,道家的《文昌帝君元旦劝孝文》和《吕祖劝孝文》。

在茂森五岁的时候,我在家中的门板上第一次用粉笔教他唐诗《游子吟》。 儿子: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

这首短短的小诗,写出了母爱在生活中的微细处,也表达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这是茂森的第一次家庭文化课。当时茂森才5岁多,他天资并不聪明,而且很顽皮、很淘气。这首小诗,他足足学了一个月才会背诵,而他由广州话改说普通话也非常费劲,开始说得很糟糕,但我还是很有耐心教他。克服了初期的困难之后,我们的学习速度就加快了。我们母子共同学习儒、释、道中关于孝道的经典,有时我讲述,儿子听;有时儿子读诵给我听。我们共同进入学习境界,进入孝的氛围,母子都非常快乐。

《孝经》上说的:“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些教诲茂森牢牢地记住了。

1984年春节,茂森11岁的时候,在我们家族传统的春节聚会上,兄弟姐妹都带自己的孩子来到父母这里,给老人磕头拜年,献上礼物红包,而且各家的孩子都要献辞。茂森当时的发言题目是《怎样孝敬父母》: 儿子:

怎样孝敬父母

《孝经》里有这样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敬父母,一方面是物质上的孝敬,要让他们丰衣足食,按时给他们一些零用钱,经常给他们买一些可口的食品。尤其当父母患病时,子女应尽全力照顾好老人,也为自己的子女树立好榜样。更为重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孝敬,我们要关心老人,要尊敬他们,有事同他们商量,尊重他们的意见,使他们精神上感到愉快。 母亲:

这是茂森11岁时,在我们家族春节年会上的发言主要内容。在我们家庭的文化箱中,保留着这些资料。

事隔十年,在1994年,茂森21岁时,他正在中山大学读书。在我那年生日的时候,我收到有生以来第一个特大的贺卡,那个贺卡就好像现在的一个大画报的封面。同时也是第一次收到孩子给我的红包——用勤工俭学的收入孝敬我人民币3000元。他在贺卡的封面上写:“献给我亲爱的妈妈,小牛茂森”,他的贺词写得很长,我节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儿子:

亲爱的妈妈:

在我眼里,您是母亲,也是菩萨!

您对我无私无求的布施,

给与我衣物、财帛、吃穿用具,

使我的血肉之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您教我风度礼仪,人情练达,办事思惟,人生规划„„

您领我走入佛法的殿堂,

教我认识三世因果的道理,

体悟宇宙人生的真谛。

您赐给我智慧和力量,

使我拥有应付命运风浪的勇气和能力,

立志远渡重洋,求学深造。

啊,亲爱的妈妈,

您是位育我、教我的母亲,

您是位度我、觉我的菩萨!

您的恩赐,

不仅使我一生受福,

还使我百生千生受福。

这样似海的恩情啊,

千生难以图报!

您发愿往生西方净土,

我发愿为您做护法人!

我要在世间取得大成就,

以此来供养我最敬爱的菩萨妈妈。

儿 茂森 叩呈

一九九四年元月二日 母亲:

茂森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时,利用业余时间为一家美国著名企业在广州的分公司,就是宝洁公司(P&G公司)打工,所以才能为我的生日献上红包。当时茂森带领的大学生自行车广告队,为宝洁公司在广州市内挨家挨户派送洗发护发的试用装。那年,茂森骑着自行车跑便了广州。

在那个年代,国家政策规定,大学生毕业后,如果不直接在国内服务,而是自费出国留学,那么大学本科四年毕业后,要向学校交付一万元人民币,作为补偿国家的教育培养费。茂森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就主动以自己的勤工俭学收入向学校交付了这笔费用。

三十年家庭教育心得报告—母慈子孝之六 母亲:

什么是孝?善事父母是孝。再说得通俗一些:孝,是子女善待父母长辈的伦理道德行为的通称。

《孝经》,是儒家的经典着作,在“开宗明义第一章”中,孔子就明确地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里孔子为我们揭示了,孝,是道德的根本和教育的源头。 儿子:

《孝经》并不长,仅1799字,可是它在儒家最重要的十三部基本典籍中(《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共称为十三经)地位最显赫。因为历代帝王都纷纷为《孝经》作注解,有魏文帝、晋文帝、晋孝帝、梁武帝、梁简文帝、唐玄宗,以及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皇帝等。据《后汉书•本传》记载:“汉制,使天下诵《孝经》。”为什么历代帝王都对《孝经》这么重视呢?因为提倡孝道,能使人民心地淳厚,安居乐业,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孝经》里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儒学以“仁”为核心,而“孝”为“仁”之根本。 《孝经》概括了人一生的行为,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还总结道,“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一个人的身体、毛发、皮肤等等,都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不敢使它们受到毁伤,所以,自爱自重,就是孝的开始。把孝扩大,效忠国家,服务人民,如果能够进一步修身行道,建功立业,而实现圣人的主张,不但使自己扬名于后世,而且也为父母增光,这就是孝德的最终目标。

孝,开始於奉事双亲,中间经过奉事国君,服务于国家和人民,最后达到立德、立功、立言,建立千秋的功业。

“孝”的层次,是不断提升的,可以分为“小孝”、“大孝”和“至孝”。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所有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大孝”;能成为圣贤,普利天下众生,使千秋万代获益无穷,是“至孝”。 母亲:

孝,本源于亲子之爱,《孝经》上说:“父子之道,天性也”。茂森17岁时还在中学读书,那年他父亲过生日,茂森填了一首词《念奴娇.子承父志》,献给自己敬爱的爸爸。(茂森的父亲是广州人,曾在北方工作过,也参过军。)下面与我们大家分享这首词: 儿子:

父亲大人:

今天是您生日的喜庆日子,儿感念您养育的恩情,特填词一首,并用以自勉、发愤立志,以报答您似海的恩情之一粟。

念奴娇.子承父志

辗转北南,冒风雨,为国重任勇担。

半生辛苦,鬓已苍,熬尽人世艰难。

少小凄凉,年长从战,踏遍沪粤甘。

保家建国,安图名利饱暖?

曾忆窗前月下,谆谆育爱子,哪计冬伏?

逝者飞逝,转瞬间,健儿已代小犊。

子承父志,岂惧寒窗苦,愿仿鸿鹄。

恩深难报,惟献鲜英一束。

儿 茂森 敬上

1990年12月23日 母亲:

孝,在人生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道家的《文昌帝君元旦劝孝文》中说,“今日是元旦,为人间第一日,吾当说人间第一事。何谓第一事?孝者,百行之原,精而极之,可以参赞化育,故谓之第一事„„”

【注:参赞化育,语出《中庸》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参赞化育”用在这里,是说明,孝,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是百善之先,是爱心的原点。至诚到了精极之处时,就可以帮助天地化育万物,可以与天地匹配,并立而为三(三,指的是天、地、人)。】

历史上的舜王,就是一位把孝做到至诚,是“精而极之,可以参赞化育”的典范。据二十四孝的故事记载,舜用真诚至纯的孝心,感动了后母不再迫害他,感动了大象为他耕田,感动了小鸟为他播种,感动了尧王把两个公主嫁给他,后来还把王位传给了他。舜王的确是至孝、纯孝,连父母迫害他,他都不生怨恨,反而检点自己,更殷勤地孝敬父母,关照同父异母的弟妹,感动了天下的人民都向他学习。舜王,是因为孝,而获得家庭幸福,而尊贵至帝王,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百姓的爱戴。

孝德,是第一重要之事,在生活中如何落实呢? 茂森在美国留学的期间,以优秀的成绩获得学校的奖学金,他每月按时给父母寄3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400元以上);其中寄给我200美元,寄给他父亲100美元。因为他父亲早年与我分手,那时,我们都还没有学习佛法,他另成立了家庭,而我是和儿子在一起生活。这笔钱,在当时来说,对一个家庭是一份很好的收入了。而当时他自己在美国的生活是怎样的呢?这里摘录一段1996年1月7日,他在留学期间给我的来信: 儿子:

1996年1月7日钟茂森给母亲的信

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们这儿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发现天上飘落许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时候,我可以挺过来,便可省些钱,无须买棉被了。尽管冷,我仍然保持每周

一、二次的冷水浴。 我目前的学习、生活都较单调,每日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菜饭,走同样的路,读同样的书。我尽量让自己在单调中求单调,使躁动的心熄灭。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单调的生活,直至获得博士学位为止。因为我深深懂得:我来美国不是享受的,而是在欠着父母的恩德,花着父母的血汗钱,若不努力读书,天理难容! 所以我突然很喜欢寒冷的冬夜,因为在冬夜里我才能体会“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才能享受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清净。这个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场冻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进取心却比任何时候都强了。我要以优秀的成绩供养父母!妈妈,请您放心,您的儿子向您保证、向您发誓,我一定会孝顺您,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 母亲:

这里所说的“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我们也可以理解: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就是《文昌帝君元旦劝孝文》中所说的“人间第一事”。 儿子:

当年,母亲给我的回信,这样说: 母亲: 寒冷能使人如此的理智和坚强。感谢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谢清苦、无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复性德之光!中国六祖惠能大师说,人的本性(佛性)里面什么都具足,具足智慧、具足福德,只是人们长久以来迷失了,被贪、瞋、痴的尘土封盖了,使其不能显露。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开启人性的宝藏呢?——用“孝”。这是第一把钥匙。孝养父母,扩而大之,孝养一切众生。茂森,你先做一个榜样,给青年们看看。

母亲 后来我到美国参加儿子的博士毕业典礼,从同学们的口中才知道,茂森在生活中是处处节省,从各方面节约开支,那段时间,他主动停止了冬天的暖气,坚持素食,每月从学校的奖学金中省下钱来寄回中国,孝养父母。 儿子:

记得我当时在美国留学的时候还真有点艰苦,冬天为了省钱都不肯去买棉被,只盖着家里带来的毛毯过冬。实在冷的时候,都不愿开暖气,就把所有的衣服都盖上,甚至连书本都压上。很多时候我们去买菜,买的都是胡萝卜加卷心菜。另外我到美国的时候没有炊具,有一位同学他读书毕业了,剩下一个高压锅,准备扔掉的,我一看还能用,於是我就把它捡回来用。那个高压锅已经不高压了,锅盖上面的垫都没有了,我就拿这个锅来炒菜、煮饭、煮汤,都用它,用了四年。我感到,年轻人身上少一点的饱暖和安乐,心里就多一分的报恩和进取。孟子说“生於忧患,死於安乐”,确实如此。

上一篇:怎么写悼词范文下一篇:主是爱歌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