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协议

2024-04-24

中介协议(通用8篇)

篇1:中介协议

甲方:法人代表:地址:乙方:法人代表:地址: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经充分协商,就合作联运______________游戏项目、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事宜,特订立以下协议条款共同执行。风险提示:

服务合同的特点是服务方提供服务,可能会涉及到劳动方面的纠纷。在服务合同中,应该明确约定服务人员的劳动保护和工作安全及生病、事故、伤残、死亡和劳动纠纷等均由服务方负责,与委托方无关。如委托方因此而受损或支出任何费用,服务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合作方式

1、甲方按双方约定提供合作产品给乙方进行维护,甲方负责对合作产品在其渠道进行推广。

2、双方约定使用甲方的名义接入运营商及应用市场,甲方为乙方提供数据对账。双方约定对账时间,并保证给到乙方的所有数据真实有效。

3、双方同意就本协议项下因甲方的推广而产生的可分配收益按甲方:乙方________比例进行分成。

二、合作项目游戏项目名称:项目经营范围:项目经营地址:

三、合作时间合作期限为________年,自本协议签字生效之日算起。期满后双方如有继续合作的愿望,以本协议为基础重新签订协议。

四、合作分工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负责对合作产品或服务进行宣传推广,所涉及的推广费用由甲方承担,乙方不需在项目初期投入推广成本。

2、甲方拥有所提供合作游戏的一切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商标、专利、著作权等),保证其提供的合作游戏是合法、正常运营的,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及主管行政机关的有关规定,也不存在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的情形,否则由此产生的责任由甲方承担。

3、甲方以保证在甲方渠道中推广的合作游戏安装包与其他合作游戏信息与乙方提供的相一致。

4、甲方有义务及时更新乙方提供的合作游戏安装包,合作游戏更新时间可与乙方协商。

5、甲方确保其网站及应用程序等推广渠道不侵害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及其他权利,并有权按本协议约定的方式为乙方提供推广服务。如因甲方网站及应用程序等推广渠道侵害他方知识产权及其他权利的,由甲方负责解决。

6、甲方不得删除、毁损、掩盖、修改合作产品中乙方或其他关联方的版权声明、商标或其他专有标志等。

7、如甲方基于合作产品推广的目的向乙方提出合理要求,则乙方应提供图像、公司标识及市场宣传等资料,且乙方授权甲方因履行本协议之目的使用上述图像、公司标识及市场宣传材料。乙方保证其所提供的上述图像、公司标识及市场宣传材料不违反法律、法规,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否则,乙方应承担一切赔偿责任,与甲方无关。

8、甲方负责提供包括用户注册登录系统及充值支付系统在内的D(软件开发工具包),并保证D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因甲方D导致的合作游戏崩溃及用户投诉等,责任将由甲方全部承担,与乙方无关,但乙方需提供必要的配合协助甲方解决问题。

9、甲方向乙方开放合作游戏相关的后台数据的相应权限,以便乙方随时对甲方平台上的合作游戏的相关收入情况进行确认。甲方负责统计本合同项下结算数据的统计工作。

10、甲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时间及时向乙方支付乙方分成收益,甲方除按本协议约定向乙方支付乙方分成收益外,无须再向乙方支付任何费用。1

1、甲方有权根据市场反馈提出游戏调整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合作游戏的更新、升级、维护等,乙方有义务配合甲方完成甲方游戏渠道中合作游戏的更新。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本协议生效后,乙方应向甲方及时提供合作产品,以供甲方在其渠道上发布。

2、乙方保证所有的程序没有质量问题,并且没有病毒、木马、后门、陷阱等,或任何其他破坏、获取、泄漏系统数据或个人信息的程序。乙方负责修正游戏错误或提供程序补丁,以保证游戏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如因乙方游戏存在以上问题导致甲方或使用游戏客户遭受损失的,由乙方承担相关责任。

3、甲方有权根据市场反馈提出游戏调整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合作游戏的更新、升级、维护等,乙方有义务配合甲方完成甲方游戏渠道中合作游戏的更新。

4、乙方提供游戏运营的服务器、带宽等运营环境,并提供技术网络支持和承担游戏客服工作。

五、技术、市场保密合作期内未经项目合作各方同意,任何人不得将技术及客户资料转让,不得与项目合作双方以外的合作方进行合作或为他人谋取利益,不得将技术泄密。违反约定的,项目合作方有权没收违约方相关收益,并追究违约方的经济法律责任。

六、收益分配该项目所得利润根据合作方所占的不同股权比例按股份成,在保证项目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每年进行年终分红一次(每年元月对上________年度红利进行分成)。扩大业务运营如需要提留利润时,必须经过各方认可,且不得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____%。该提留按各方所占股权比例计为各方的股本金投入。

七、合作保障措施

1、在合作期内,项目合作双方中任一方未经其对方协商认可擅自退出该合作项目,违约方同时赔偿被侵害方的投入损失及其他合作期内应得收益(具体为:按合作之日起至产生变故时为止的被侵害方应得的收益平均值计算,违约方赔付被侵害方剩余协议期的总收益)。并且必须遵守技术、市场保密条款,________年内不得在当地使用或经营本项目的同类技术内容及客户资源。否则项目合作各方有权追究违约方的一切经济法律责任。

2、在合作期内因战争、灾害、疾病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项目合作解散或合作期满各合作方不再合作,该项目技术内容归双方所有。风险提示:

违约责任应规定的具体明确,要避免笼统地说如一方违约,则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等条款。为了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应将具体的违约情况罗列清楚。

此外,违约金的数额不应过高或过低,过高可能面临着违约诉求不被支持的风险,过低则不利于守约方,因此,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进行商榷。

3、合作方如有一方违反本协议,则其他方有权取消与违约方的合作并追究违约方的一切经济法律责任。

八、其他未尽事宜经双方共同协商后作补充,补充条款同具本协议法律效力。

九、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甲方(盖章):法人代表(签字):签约日期:乙方(盖章):签约代表(签字):签约日期:

篇2:中介协议

甲方:(出租方)身份证:联系电话:乙方:(承租方)身份证:联系电话:

1年日至年月日租借给乙方,合同租期年,月租金为元,每个月结算一次。由乙方提前日内主动交给甲方。

附底数水吨,煤气个字,电度。

2.甲方收取乙方押金元。在乙方领取钥匙时一次付清,到期后,乙方结清所有费用,且室内物品无损坏,甲方即凭收据退还乙方。

3.如双方续租,房金不变,应提前30天通知对方,同对支付下次租金。如乙方在合同期未满提出退房,应多付一个月房金。甲方提出不租,补贴一个月房金。乙方如不按时交纳租金,甲方有权终止协议。

4.乙方在租住期内,不得损坏房屋结构,附属设施及墙面整洁。一旦损坏应主动赔偿或维修。乙方有责任搞好楼层邻里关系,遵守新村小区或所在地居委约各项管理制度。如有违法乱纪现象,甲方有权终止协议,并限期迁出。并且一定要注意安全。如发生意外事故,一切责任有乙方自负。

5.在租期中,乙方不得将房屋转租或借给第三方使用,并且应该承担该房呈内的一切水、电、煤、有线电视、电话和物业管理费用并保存好所交费用的凭证,以便退房时与甲方结算。

6.本协议一式三份,中介方一份,甲乙双方各持一分,签字后即生效。如有违约,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违约方负责。

7.房屋内设施明细:

甲方:乙方:中介(盖章)

篇3:中介协议

一、金融中介理论的演进及金融中介的一般功能定位

金融中介理论的主要问题就是要解释“金融中介机构为什么存在、发展, 它具有怎样的功能”, 有关文献相当繁杂, 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分界点就是把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作为分析研究的核心问题。正是依据此分界点, John Chant (1989) 将金融中介理论分为“新论”与“旧论”, “旧论”认为金融中介只提供资产转型服务, 是被动的资产组合管理者, 而“新论”是着眼于探究金融中介为什么存在的理论, 核心是引进了信息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本文将在参照“新旧论”划分的基础上, 根据金融中介理论的演进顺序来展开论述。

1. 古典的金融中介理论和银行的信用媒介、信用创造功能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关于银行信用本质和作用的理论包括信用媒介论和信用创造论两个对立理论。信用媒介论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为信用的提供作媒介, 银行通过信用的媒介, 能转移和再分配社会现实的资本, 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李嘉图、约翰?穆勒等。而信用创造论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为社会创造信用, 银行通过信用的创造能为社会创造出新的资本,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劳、麦克鲁德、熊彼特等。无论是信用媒介功能还是信用创造功能, 实际上只是说明了银行的部分职能。

2. 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无金融中介现象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理论 (Arrow-Debreu Model, 简称A-D模型) 假定厂商与家庭可以无限制进入完全的金融市场, 即没有交易成本和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 金融市场完全可以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 达到帕累托最优, 因而不需要金融中介机构。这一理论是基于对现实世界高度抽象的理想模型, 但大量的实际运作却偏离了这一理想化假设。从这个意义上,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的兴起可以视作是对A-D一般均衡模型的突破, 以后的研究者正是在对上述假设进行修正的情况下, 从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角度研究金融中介存在的原因。

3.20世纪初至60年代的金融中介理论和银行的资产转换功能

20世纪前期, 金融中介理论的研究进展不大, 最有意义的是Fisher (1930) 的内部信贷市场观点, 理论界普遍认为这一贡献开启了金融中介重要性的理论闸门。后来, Fisher的观点得到了Gurley&Shaw (1956) 的进一步深化, 他们在《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nd the Saving-investment Process》一文中论述了金融中介的资产转换功能。认为金融中介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发行间接证券, 在储蓄者和借款者之间进行资产转换。由于该理论不仅揭示了金融中介具有基本的资产转换功能, 而且还进一步分析了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中介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对后来的相关研究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而他们也被当作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的先驱。

4.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现代金融中介理论

随着交易成本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应用于金融中介的研究中, 对金融中介提供的各种服务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形成了基于交易成本、信息成本、风险管理和参与成本及金融中介的“功能观”的种种金融中介理论, 下面逐一进行论述。

(1) 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金融中介理论和银行的规模经济效应

Gurley&Shaw和Tobin在阐释金融中介的资产转换功能的同时, 为降低交易成本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Gurley&Shaw (1960) 在其著作《Money in a theory of finance》中提到金融中介机构可以节约交易成本。Tobin (1963) 在《Commercial Banks as Creators of Money》一文中也从金融中介发挥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 对金融中介的功能做了进一步阐述。其后继者G.J.Benston&C.W.Smith (1976) , Merton (1989) , Chant (1989) , Freixas&Rochet (1997) , Allen&Santomero (1998) 等也进行了探讨。

(2) 基于信息不对称、信息成本的金融中介理论和银行的信息处理及监控功能

运用信息不对称来解释金融中介的存在, 是20世纪70年代金融中介理论的热点。信息不对称分为事前和事后两种, 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两者都会导致金融市场失灵, 产生对金融中介需要。Leland&Pyle (1977) 在《Informational of Asymmetries,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一文中论述了资金借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引致的逆向选择, 因此客观上需要专门提供信息的代理人。Diamond (1948) 在《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Delegated Monitoring》一文中对事后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金融中介的委托监督理论。他认为金融中介就是通过充当被委托的监督者来克服信息解决道德风险的, 这种做法节约了对单个项目进行监督所造成的成本。Chan (1983) , Mishkin等人也进行了解释与描述。

(3) 基于消费不确定性的金融中介理论 (流动性保险理论) 和银行的流动性转换功能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另一个金融中介理论来自于对未来消费的不确定性。由于未来消费的不确定性, 消费者面临着流动性风险。流动性保险理论的代表人物为Diamond&Dybvig。在Diamond&Dybvig (1983) 模型中分析了金融中介在防范因消费需求的意外流动性冲击而造成的不确定性方面的作用。这一模型后来经过Bencivenga&Smith (1991) 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简化和发展, 在Bencivenga&Smith模型中, 金融中介的作用是提供流动性而不是克服信息摩擦。

(4) 基于风险管理、参与成本的金融中介理论和银行的代理交易、风险管理功能

与信息不对称紧密联系的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金融中介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 金融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金融市场更加完善, 交易成本也降低了。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扩大并没有使人们对金融中介的依赖程度降低, 反而参与金融市场的方式急剧转向通过各种金融中介。事实上, 金融市场广度与深度的扩展正是金融中介和企业增加运用创新的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结果。Santomero (1984) 基于TobinMarkowitz资产组合模型发现, 由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 中介机构便要在投资者之间发挥风险转移的功能, 以便使整个社会的平均风险水平下降或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Merton (1989) 认为金融中介的一个功能是具有在不同参与者之间分配风险的能力。Allen&Santomero (1998) 在归纳银行新业务后认为, 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的主要业务。

参与成本是和风险管理相联系的一个概念。Allen&Santomero (1998) 认为, 原有的金融中介理论视野过于狭窄, 需要用风险管理和参与成本来解释现代金融中介的存在。所谓参与成本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花在参与风险管理和决策上的时间;二是指由于金融创新, 金融工具越来越复杂, 使得非金融从业人员了解金融风险交易和风险管理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了, 投资者学习某种金融工具需要花费固定成本。虽然交易成本与信息成本可能已经大为下降, 但这两方面的原因, 使得个人参与金融资产交易和风险管理的成本大大增加。而金融中介作为专业机构, 可以利用其专业优势, 代理人们进行风险交易和管理, 从而大大减少参与成本。在这里, 金融中介的职能主要是代理金融资产交易和风险管理, 已不同于传统的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职能了。因此, 从参与成本的角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金融中介机构近年来发展变化的原因。

(5) 基于价值增值与客户导向的金融中介理论和银行金融服务功能的拓展

Scholtens&Wensveen (2000) 对上述Allen&Santomero的观点提出批评, 认为诸如共同基金和金融衍生工具等金融产品迅速发展的关键仍然是风险而不是参与成本。正因如此, 金融中介理论必须拓展其目前的研究边界, 需要一个解释有关金融创新和市场细分及其动态过程的理论。随着高质量的资产转换, 如到期日、流动性、风险、规模以及区位等, 金融中介增加了储蓄者与投资者双方的价值, 因此价值增值是现代金融中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理应成为金融中介理论的核心, 价值增值是通过降低人们的参与成本和扩展金融服务来实现的, 基于此, Scholtens&Wensveen所谓的补充理论 (amended theory) 强调金融中介的顾客导向而不是信息不对称, 也就是说, 金融中介本身就是向顾客出售金融服务并从中获利的, 而传统理论所谓的节约交易成本, 消除信息不对称以及参与成本等则属于上述过程的伴随效应 (by-effect) 。

(6) 基于“功能观” (functional perspective) 的金融中介理论

Merton&Bodie (1993, 1995) 针对人们长期遵从的机构观, 提出了一种基于“功能观” (functional perspective) 的金融中介理论, 认为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较稳定, 但金融机构的构成及形式却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功能观首先要问金融体系需要行使哪些经济功能, 然后去寻求一种最好的组织机构, 而一种组织机构是否最好, 则又进一步取决于时机和现有的技术 (Merton, 1995;Bodie, 2000) 。金融中介功能观为解释当前金融体系结构的趋势性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大大地拓展了金融中介理论的视野, 从而把金融中介理论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尤其是博迪 (Bodie, 2000) 还曾专门以访谈的形式讨论过金融体系的功能观, 并涉及了功能观的中国意义, 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的发展, 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向一般均衡模型中加入现实因素的分析过程, 也是一个伴随着金融业的实践发展而逐渐深化的认识过程。首先是从金融中介发挥规模经济的角度解释金融中介的存在, 并初步涉及了交易成本的概念, 对金融中介的功能做了进一步阐述;接着随着信息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发展, 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成为新金融中介理论的核心概念。但是, 随着近十多年来金融的迅猛发展和金融中介新业务的拓展, 人们开始在交易成本之外, 从风险管理和参与成本的角度研究金融中介功能的转变。应该说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风险转移和管理构成了金融中介演化的客观要求, 随之发展起来的金融中介机构也就具有的相应的功能。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和中国前正推进的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具有相容性, 以金融中介理论为指导, 结合我国正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实情并适当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来设计我国的农村金融中介体系是有实际意义的。但是, 显然现代金融中介理论都是以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的, 没有考虑到不成熟市场经济的制度背景和农户特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就必须添加这些要素。

二、中国农村金融中介的功能定位及拓展

在长期金融抑制的经济中, 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是极不发达的, 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银行类农村金融中介还会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绝对优势。

1. 基于金融中介理论的一般显性功能定位

根据上述的金融中介理论, 金融中介一般具有信用媒介、信用创造、资产转换、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等功能。Merton&Bodie更是较系统地阐述了金融的六个核心功能:清算和支付结算的功能, 即为交易提供清算和支付条件;聚集资源和向企业提供间接融资服务的功能;提供跨时、跨地区、跨行业转移资源的服务;具有风险管理功能, 金融部门提供管理风险的服务;具有提供信息的功能, 为经济部门分散的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显然, 农村金融中介也应具有以上功能, 只是因为服务于农村和农民而更具有针对性, 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农村金融中介体系是一种典型的不发达的、以银行中介为主的金融体系。这和1978年改革后农村经济形成了以农户、私人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的格局相对应, 农村经济对资金需求具有小额、分散、灵活、方便的特点, 不仅不能给金融机构带来规模经济收益, 而且由于分散性、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等因素, 又必然带来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成本较高, 因此我国的农村金融中介必须也具有资产转换、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等一般功能, 我们把这些功能看作显性功能。

但应运而生的这些金融中介组织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农村信用社脱离农业银行的改革后, 从理论上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中已初步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 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分工协作的格局, 即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 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却出现了和发展农村经济相背离的情况:和小额金融服务特质最贴合的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性质逐渐缺失, 在片面追求盈利的目标驱使下, 考虑对小规模融资需求需要支付额外的信用评估与监督成本, 转而偏好与大规模的信贷需求建立联系;中国农业银行业务逐渐转向城市, 对农村的信贷支持明显减小, 而且在退出支持农村经济的同时还带走了大量的农村居民储蓄, 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机构长期只存不贷, 也从农村吸走了大量的存款, 这就造成了农村资金的净流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面临业务单一、风险加大等困境, 支农作用日益弱化;民间借贷虽然由于其地缘和血缘优势, 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降低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要求, 但由于游离于有效监管机制之外, 问题频出。可以看出上述农村金融中介组织在服务于农村和农户时出现了部分功能缺失。正是基于这种情况, 我国近年来进行了持续改革, 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已逐渐过渡到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农村合作基金、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小额信贷以及非正规的民间私人借贷等多种金融中介组织。尤其是2006年12月21日, 中国银监会发布《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 放宽了对村镇银行等五类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政策限制, 目的就是健全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显性功能。

2. 基于中国农村及农户特性的隐性功能拓展

我们在理解农村金融中介组织显性功能的同时, 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发达国家是不同的, 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城市化、农村生产工业化、商品化水平高, 而且农村领域就业人数少;而在中国, 随着乡镇企业和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的兴起, 虽有大规模、专业性商品生产者, 农村富余劳动力也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但更多的仍然是分散的、零星的种植业、家庭经营及小商品生产者。农民 (农户) 行为特征将对农民 (农户) 的信贷行为和农村金融组织的功能定位有着根本的影响。从总体上讲, 研究农户行为的经典文献可以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理性小农”说, 代表人物为T.W.Schultz和S.Popkin。T.W.Schultz (1979) 认为农民比起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来毫不逊色 (1964) 。另一类是“道义小农”说, 代表人物之一J.Scott认为具有强烈生存取向的农民宁可选择避免经济灾难, 而不会冒险追求平均收益的最大化 (1976) 。我国农民普遍持有以家为核心的伦理观念且依附于土地, 广大的极其弱小的农户作为经济个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非常脆弱和无力的, 而且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基于以上认识, 可以看出即便某些地方非农收入已经大大超过了农业收入 (如东南沿海一些省份的农村家庭) , 但广大农户仍是“非理性”的。这就要求农村金融中介尤其是新型的银行类金融中介加入新的功能, 诸如金融中介代替政府进行项目选择、经营指导、技术培训、信息传递、文化宣传等功能, 这些功能区别于一般的金融中介, 可以看作农村金融中介的隐性功能。在具体的操作中农村金融中介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利用相对发达而广泛的信息系统, 为农户提供急需的致富技术和信息, 帮农户找准新的效益增长点, 当好农民的致富参谋和金融顾问;还可以通过送知识进农户等手段进行文化宣传和技术培训等。

摘要: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还会在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占绝对优势。本文在分析金融中介理论演进的基础上, 探索如何对中国农村金融中介尤其是银行类金融中介进行功能定位, 从而提高农村金融的效率, 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中介理论,农村金融中介,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参考文献

[1]秦国楼:现代金融中介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年版

篇4:中介协议

第三方事项有增无减,行政审批之外又筑起高门槛

提起前段时间去税务局办理年审的经历,刘女士仍是气不打一处来。

刘女士是湖南某地一家大型连锁酒店分店的店长,“一开始,税务局要求总部提供所有的票据。但是总部在外地,那么多的材料根本没法寄过来。后来,税务局又要求做财务报表,并且给我们指定了一家会计事务所,不在这个事务所做报表的话,年审就不给通过。”在付出了1万多元的代价后,刘女士总算通过了税务局的年审。

在湖北一家房地产企业工作的王先生,也有类似的遭遇:以前很多在政府部门办理的项目,现在都得去研究院所、检测机构甚至行业协会办理,“跑一个项目,政府部门审批用不了多长时间,大部分时间都被中介机构评估、专家会审等环节占去了”。

刘女士、王先生的经历并非个案。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在2013年一项针对企业家的调研中发现,随着简政放权的不断深入,行政审批的门槛越来越低。但是,评估、鉴证、意见书、技术性检查等第三方中介事项却有增无减,在行政审批之外又设起了一个高高的门槛。

2014年6月份,审计署的一份审计报告指出,13个中央部门主管的35个社会组织和61个所属事业单位利用所在部门影响,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达标、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取得收入近30亿元。

国务院近日召开的一次常务会议也直指一些地方存在的“红顶中介”现象。在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我去一些地方考察时看到,政务大厅里面的收费都取消了,但大厅隔一条马路就是一家咨询服务的中介公司,里面还坐着几个‘大盖帽’,要办事的民众,都要来这里先走一趟,这不是‘暗度陈仓’吗!”

“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社会上流传的这一说法,也道出了一些“红顶中介”参与和助推违规行为的种种乱象。

“许多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凭借着与政府和企业打交道的便利,成为个别政府部门权力寻租的通道:他们的负责人就是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还有些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与个别政府部门结成利益共同体,政府部门指定或变相指定中介机构进行不合理的服务收费,然后与中介机构搞 ‘利益分成’。”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唐杰表示。

“‘红顶中介’有这么几类,一类是指由政府转型过来具有审批权的组织,他们过去就是政府部门,后来变成了协会;一类是捆绑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协会,主管部门有一部分职能隐藏或者直接委派给这类协会;还有一类机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退休下来以后,在里面任职。”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说。

“指定”背后有玄机

“强制服务”扰乱市场秩序,伤害政府公信力

近年来,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各地政府大力减少审批事项。然而,在一些地方,“改革红利”却让中介机构截留,企业主不但未能享受到改革成果,背上的负担反而更加沉重。“红顶中介”正在蚕食行政审批改革的红利。

刘女士对记者抱怨:“1万多元额外的费用,平白增加了我们酒店运营的成本,也伤害了我们对政府的信任。试想,税务局辖区里的企业不知道有多少家,每一家都这样办的话,这得是多大一笔钱啊!”

2014年4月,有媒体报道,长沙建筑业协会建筑施工设备租赁分会向企业收保证金,企业不交钱登记就不能经营。此外,该协会还规定,未取得行业确认证书的建筑施工设备租赁企业,禁止在长沙承接该项业务,被戏称为“最牛行业协会”。该协会依托主管单位的权力,强制服务,强行收费,破坏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红顶中介’的存在会扰乱市场秩序,比如,地方上有一些协会对企业征收会费,如果不交的话,就不给企业年审。没了年审,企业怎么能经营?”许正中认为,社会中介成了政府的延伸、二政府,和政府部门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极大地增加了企业运营的成本,并滋生了腐败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全國检察机关立案侦查中介组织贪污贿赂犯罪达923人,分布于工程建设、执法司法、金融信贷、土地矿产、财政税收等行业,涉案领域十分广泛。

唐杰表示,“红顶中介”的危害在于:一方面,企业办理相关业务的经济负担没有实质性减轻,政府为企业减负添力的改革目标受阻,甚至还可能增加企业其他“包袱”,例如在不得不“被中介”的情况下涉嫌行贿。另一方面,企业与政府通过“红顶中介”互动的过程,无疑会给企业带来错误的导向,长此以往,企业会普遍滋生“走偏门”的思维。

“‘红顶中介’现象大量存在,实际上反映了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走后门’已经出现组织化、制度化的倾向,这极大地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唐杰说。

把中介服务“晒”出来

政府、中介须脱钩,斩断灰色利益链

如何摘掉中介的“红顶”,还其市场化机构的本来面目?

为了规范中介市场,压缩行政权力寻租空间,广东省惠州市日前成立了“中介超市”:凡是政府投资项目在行政审批环节中需要中介机构服务的,除需公开招投标或项目有特殊要求外,一律采取摇珠的方式选择中介机构。而对于社会投资项目,项目业主也可以在“中介超市”中自行挑选中介服务机构,或委托采取摇珠方式进行选择。有了“中介超市”,选择中介的所有流程都在阳光下运作。

“可不可以开一个网上办事大厅,所有和中介相关的服务都在网上‘晒’出来,所有的步骤都能够在网上完成,这样就没人能动得了手脚了。”刘女士认为,网络时代,政府部门完全可以借用科技力量,使相关事项更加透明。“程序公开了,我们企业办证、缴费,也都心服口服。”

许正中认为,消除“红顶中介”现象,首要任务是将所有协会、中介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协会、中介的性质应是行业自律组织,它的受益人应该是会员,而不是过去所在的部门或者部委。此外,所有退休的干部,不允许在任何协会担任职务,以斩断灰色的利益输送过程。”

唐杰认为,治理“红顶中介”问题,首先,要继续以建设法治型政府为导向,进一步放权、限权、分权,逐渐形成相应的制度体系,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目前需要前置审批的行业进行梳理和分类,除涉及国家安全等问题的一些行业以外,原则上应取消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不仅要深化目前的“先证后照”向“先照后证”改革,还应该取消一部分行业的市场准入审批。其次,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导向,建立以机会公平、权利公平为核心价值的企业服务保障体系。再次,在降低中介行业企业准入门槛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管,例如运用大数据的思维和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问题发现机制。最后,要综合运用奖励、税费减免、购买服务等,引导中介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严防以“红顶中介”替代行政收费的现象。实施普遍性降费,关键要让政策落实到位,让千千万万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真正得到实惠。

篇5:保密协议(中介机构)

保密协议

甲方:

乙方:

鉴于甲方现委托乙方就甲方拟与就项目合作相关事宜提供专业服务(双方另行签订协议)。由于上述事务将涉及到公司和自然人的商业秘密,因此,乙方完成甲方委托事务过程中所获知的数据及信息,甲方已经采取了保密措施。现双方特签订保密协议如下:

第一条

本协议中的商业秘密,是乙方(及其雇员、代理人以及任何业务关联人,下同)在与甲方的业务往来中所可能接触、知晓、了解的口头、书面或其他任何载体所反映的甲方的经营信息或技术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在合作过程中,乙方从甲方(或公司、或公司员工、或参与本项目的其他人员)获得的与本项目的任何商业、营销、技术、运营数据或其他性质的资料,无论以何种形式或载于何种载体,无论在披露时是否以口头、图像或以书面方式表明其具有保密性。

此外,乙方基于甲方的信息所做的记录、摘要、编辑等整理文件,亦属于甲方的商业秘密。

第二条

乙方在此承诺:

1、乙方严守甲方的所有商业秘密,并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和制度保守该秘密(包括但不限于乙方为保护其自有商业秘密所采用的措施和制度);

2、乙方不得泄露任何商业秘密给任何第三方;也不得泄露给乙方内部无关的人员;

3、乙方除用于履行与甲方的特定合同之外,任何时候均不得利用该秘密;

4、乙方仅有权在最小限度内使用甲方的商业秘密。

5、乙方必须保证其工作人员在在职期间乃至退职以后都应严格按本协议的条款规定保守秘密;/

46、如果乙方被任何行政或司法机关要求披露甲方的商业秘密,乙方应告知该机关此信息的商业秘密性质,并要求该机关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同时,乙方应及时书面通知甲方此等情况。

第三条

在本协议或本协议所对应的所有相关合同履行过程中所形成或延伸的一切商业秘密,其所有权或其他相关权利均为甲方所有。无论是本协议或本协议所对应的所有相关合同的履行,或是甲方同意披露相关商业秘密及信息的行为,都不应解释为许可乙方以任何形式部分或全部地取得任何商业秘密或信息的现有或延伸的权利。

第四条

乙方应根据甲方要求,在履行各类相关合同过程中随时返还或销毁指定的商业秘密资料,并且乙方应该在甲方提出此等要求之后的十日内返还或销毁。

自各类相关合同终止之日起十日内,乙方应将所有从甲方处获得的商业秘密资料妥善归还甲方。

第五条

本协议所涉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自本协议签订时始,至甲方书面通知乙方解密之日。

第六条

本协议不得被视作或解释为甲方有义务向乙方提供任何信息、与乙方进行商业交易或签订任何最终协议,除非甲方以书面形式决定向乙方提供信息或与乙方签订与交易有关的最终协议。

第七条

甲方并未就其向乙方披露的任何商业秘密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完整性作出明示或暗示的声明或保证,且对乙方、其代表人员或其他使用该等商业秘密信息的人员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八条

1、乙方违反本协议条款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一次性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壹拾万元,乙方因违约行为所获得的收益应当全部归还甲方,并且乙方对其所获收益数额负有举证责任。

2、在此基础之上,甲方有权追求乙方的违约行为给甲方造成的实际损害。

3、前款所述损失赔偿按照如下方式计算:

①损失赔偿额为甲方因乙方的违约行为所受的实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是:因乙方的侵权行为导致甲方的产品销售数量下降,其销售数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每件产品的利润所得之积;

②如果甲方的损失依照①款所述的计算方法难以计算的,损失赔偿额为乙方因违约行为所获得的全部利润,计算方法是:乙方从每件与违约行为直接关联的产品获得的利润乘以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之积;

③甲方因调查乙方的违约行为而支付的合理费用、律师费和其他必要费用,应当包含在损失赔偿额之内。

4、因乙方的违约行为侵犯了甲方的合法权益,甲方可以选择根据本协议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乙方承担侵权责任。

第九条

因本协议而引起的纠纷,如果双方无法协商解决,任何一方均有权提起诉讼。双方同意,选择甲方住所地、符合相应管辖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作为双方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本协议的准据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体法。

第十条

1、本协议的修改必须在双方同意的前提下以书面形式进行。

2、本协议中未规定的事项,应在甲乙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3、如果本协议与双方此前的任何口头或书面协议有冲突,则以本协议为准。

4、本协议书的效力不受甲乙双方内部人事变动的影响。

5、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6、本协议书一式四份,双方各持两份,具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一条

双方确认,在签署本协议之前已经仔细审阅了本协议的全部内容,并完全理解本协议各条款的法律含义。

(以下为签署栏,无正文)

甲方:

法定代表或授权代表:

日期:

乙方:

法定代表或授权代表:

篇6:中介服务协议

甲方:乙方:

本着友好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甲方委托乙方帮助甲方完成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与乙方建立佣金协议,甲方委托乙方提供_____________(房源)信息,并辅助甲方完成购买。

二、乙方向甲方提供服务的范围包括:

1、利用自己的信息渠道和信息资源与卖方进行沟通和联系,配合甲方与卖方签订购买合同,并保证能按合同中约定完成购买事宜;

2、向甲方介绍卖方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事宜,并将卖方具体要求详细地介绍给甲方;

3、参与销售谈判,就购买合作事项跟各方一起进行价格商谈和技术分析。

三、如果完成买卖,甲方同意乙方在本次合同中提取____%的佣金,共计人民币_______元整(RMB_______________)。

四、甲、乙双方承诺签约佣金协议确定之后,遵守约定,共同维护双方的利益。

五、佣金支付的时间和方式:双方同意佣金在甲方和卖方达成签约后,按照甲方 收取项目款项相应比例将佣金转账到乙方指定的公司或个人账户,时间以转账单的传真到乙方为准。佣金具体支付周期以销售合同或甲乙双方商定付款周期为准。

六、违约责任,甲方若不按协议第五条执行,逾期一天应支付乙方滞纳金,滞纳金系数为总佣金的5‰/天,违约金总额不超过佣金总数的5%。

七、本协议签订之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对签约双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应该严格遵守协议的条款,任何一方无权擅自变更协议的条款。任何一方违约,造成协议目的无法实现,另一方有权解除协议,并有权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八、双方承诺在签订本协议过程中提供的所有文件和资料均具有完全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和连续性,复印件与原件相一致。并愿意就各自因提供虚假材料所引发的一切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十五、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应通过协商,制定书面补充条款加以约定,补充条款与本协议具有相等的法律效力。

十六、本协议壹式贰份,甲乙双方相关人员各执壹份,经双方签章后生效。甲 方: 乙方: 代表人: 代表人:

篇7:技术中介合作协议

合作技术中介协议

合作方(甲方):

地址:

电话:

合作方(乙方):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

甲乙双方本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决定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优势,资源互补,在委托方(技术受让方)购买技术方(技术出让方)的多晶硅技术一事的项目上进行合作技术中介。特订立本协议。

第一条 合作技术中介的内容

乙方负责将委托方和技术方的情况详细告知甲方,甲方负责将委托方的委托事项完成。并负责收取技术中介费。

第二条 合作期限

自甲方与委托方签字生效日起,至甲方与委托方终止协议为止。

第三条 合作方式

1.双方各自承担本次合作技术中介过程中的费用。

2.甲方统一对外洽谈技术项目,乙方协助甲方洽谈,在本次合作技术中介过程中,乙方无权利代表甲方签署任何有法律责任的文件。

第四条 利润分配

1.利润定义:技术中介费收入。

2.分配比例:甲乙双方利润按甲方税后5:5分成。

3.分配时间:甲方在收到委托方每笔费用的1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配比例电汇至

[键入文字]

乙方账号,乙方开具正式发票给甲方。

第五条 免责

如因委托方和技术方原因或不可抗拒因素,导致合作技术中介终止,甲乙双方不负法律责任。

第六条 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各自承担合作任务,若任何一方违约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或名义损害,违约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第七条 协议终止

任何一方都有权终止本协议,但应该提前30个工作日通知对方。提前终止方不得参与技术中介费的分配。

第八条 保密条款

有关本次合作技术中介,甲乙双方提供的所有资料只能用于本次业务,甲乙双方应将对方提供的资料视为机密文件。

第九条 知情权

具体合作项目进行期间,所有的交流、对话、协议、成交等均需甲乙双方进行或在对方知晓的前提下进行。在乙方不知晓的情况下,甲方不得单独对外签订任何协议与达成任何交易。

第十条 其它

本协议中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第十一条 生效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在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乙方:

签字:________________签字:____________

日期:日期: ____________

篇8:中介协议

1 中介语石化现象

中介语的石化概念是由Larry Selinker (1972) 首先提出的。他指出:“语言石化现象时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言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 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都对改变这种状态不起作用。”后来, Selinker (1992) 又对石化现象做出了进一步解释:“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的一些语言项目, 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与固定下来的状态, 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状态不起作用。”Selinker&Lashmanan (1992) 将石化现象修正为“学习者的中介语学习还未达到目的语的模式之前就永久的停止了”。

Selinker和Han (2001) 将石化特征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 石化是发展的停滞; (2) 石化的特征出现在中介语的各个层面; (3) 石化的特征是持久的并有抵抗力的; (4) 不管二语学习者是成年人还是儿童, 石化现象都会出现; (5) 石化的特征往往表现为语言的回退、固化了的错误、学习高原等等一些中介语形式的反复出现; (6) 具体的、持久的中介语特征可以通过实证研究被发现。

2 影响中介语石化的心理认知机制

2.1 语言迁移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用母语规则认知目的语语言规则, 并由此产生学习者的中介语语言规则。如果这种认知对目的语的迁移是起促进作用的, 则为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 ;反之, 则为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显然导致语言石化现象的语言迁移属于负迁移, 母语中的语音、词法、语法、表达习惯等被迁移到中介语中, 干扰了第二语言的习得。

2.2 第二语言学习和交际策略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典型的规律性学习方法。Selinker (1992) 认为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与学习者所处的文化有关 (culture-bound) 。中国的许多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常采取回避的策略 (avoidance) 和简化策略 (simplification) 。第二语言交际策略指学习者与作为本族语的目的语使用者之间典型的规律性交流方法 (戴炜栋蔡龙权, 2001) 。Schachter (1974) 研究发现:讲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比美国本族语者使用少得多的关系从句, 而用若干简单句来代替。长此以往, 就形成语言使用方面的石化。

2.3 目的语过度笼统化

目的语的过度笼统化指扩大目的语规则中产生的中介语认知。笼统化的前提是规则适用对象的某些相似, 而笼统化的本质是相似类比 (Richards, 1971) 。过度笼统化是学习者将个别的相似运用到部分甚至全体相似的一种错误认知。如将名词复数规则、动词过去式规则、动词第三人称规则、动词搭配等语言规则过度笼统化, 从而造出如下句子:

-He give (gave) that book. (将过去时态与现在时态混用)

-One of my friend (friends) is a engineer. (未能正确给出可数

名词的复数)

3 结束语

中介语作为二语习得中一个重要概念, 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而中介语的石化在二语学习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出现。石化的形成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学习者的心理认知因素会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发生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为此, 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学习者的语言错误, 从辩证地的角度来看待中介语和中介语石化现象, 这将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潜在的控制石化现象的内部机制, 从而提高二语教学效率。

摘要:中介语是用来描述介于二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非连续性的语言体系,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区别于母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特征。关于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关注。该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特点和引起中介语石化产生的心理认知机制作些探讨, 旨在进一步认识潜在的控制石化现象的内部机制, 以求对二语教学产生一点启示。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目的语,认知机制

参考文献

[1]Anderson J R.Language.Memory, and Thought[M].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1976:117.

[2]Anderson J R.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M].Sanfrancisco:Freeman, 1980:223-256.

[3]Brown H D.Princi 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87.

[4]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认知心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6.

[5]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2) :138-160.

上一篇:职大自我鉴定下一篇:哲思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