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公开课后的反思

2024-04-14

数学公开课后的反思(共14篇)

篇1:数学公开课后的反思

公开课后的反思

一学期一次的公开课开始了。往年每轮到我上公开课之前,我都要忙着急上好一阵子,忙着设计教案,忙着做课件,急着这节课上学生是否能与我积极配合,自己能否成功完成设计的教学任务,弄的自己筋疲力尽,而到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如人意,真是费力不讨好。

而这次的公开课,我却是上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课前,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忙着设计教案,做幻灯片,而着重让自己与文本“零距离”的接触,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思想与感受。因为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在学生的质疑中游刃有余,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另外,我还查阅了许多与刘伯承有关的故事资料,这样可以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的知识,让学生学得有趣。接着,就做了一些简单的准备,根据班上学生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制作了几张文字幻灯片,抱着上常态课的心走进了课堂。

课堂上,我并没有因追求课堂教学结构的严密、教学过程的流畅,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生怕学生越雷池半步,而是根据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与学生的质疑,顺势利导地开展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更没有去想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听课教师如何评价,一心投入到自己的课堂上。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任何思想负担,学生也少了老师牵着他们鼻子的那根绳,师生都有了自由学习的广阔空间,因而课堂上师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同时也开创了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学味浓浓的开阔境界。整个课堂也充满了活力,但不足的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这一堂课在他人眼里或许是一堂不成功的课,但作为授课教师的我却不遗憾,也不后悔实施了这样一堂课的教学,因为这是一堂不含任何作秀成分的常态课,同时也是一堂让我没有思想压力感觉轻松的课,更是一堂让学生得以展示自我的课。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具备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能力,富有创新意识的创新能力,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放下思想负担,上出的常态课会比公开课更让人愉悦。(杨虹)

篇2:数学公开课后的反思

政治组:刘银环2009/04

今年三月底,我代表高平一中政治组参加了一次晋城市团体大赛。在以孟进先老师为首的政治组全体老师的帮助下,虽然最终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但其中的过程却让我刻骨铭心,也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对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在准备过程中,舍本逐末,一味追求课件的优化,其实把握不好教学重心,根本就做不出一份好的优质课件,还白白浪费很多时间。所幸在孟进先、闫进光等老教师的一再提点下,我最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开始埋下头来苦研教材,把教材的知识点一一理顺,扎实掌握,做到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不变应万变。特别意识到在重点问题上,一定要讲透,不能因为怕讲的过多就少讲甚至不讲,让听课的人不知所云。

第二,对时事了解不够。这是一个政治教师致命的弱点,政治知识应该时刻与时事热点联系在一起,使政治知识生活化,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今年三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具体谈到了“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而且在新闻“1+1”中,白岩松就此问题专门作过点评,这些时事素材如果拿来为课堂服务,一定会为课堂增光不少,但是却因为我的闭塞,失去了一次大好时机。当看到别的参赛者一一播放这两段视频时,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难过至极。

第三,要做一名杂家。因为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民主和法制,而在民主这一块,历史书上曾提到过毛泽东和黄炎培的一段对话。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孟老师的建议下,我就把它引用上了。同时我灵机一动,因为毛泽东晚年的“大民主”所导致的混乱,邓小平还提出过法制的重要性。把两个伟人的言论一比较,不是很好的事例吗?结果证明,确实效果很好。

第四,教学方式不能太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很重要,方式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方式运用的好,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运用的不好,学生很可能会对这节课失去兴趣,最终导致整节课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但是物极必反。过分的强调方式,会使教学重心转移,使大家感觉这是一节纯粹的表演课,太虚化,不真实。毕竟方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我在课堂的结尾通过带领学生宣誓的形式,并以《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这首歌来结束就给部分人以这种感觉。它也让我意识到:方式固然重要,求实更重要。

篇3:数学公开课后的反思

2013年5月份, 笔者所在学校举行第六届教学百花奖, 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课的内容是《音乐与影视》, 课虽然上完了, 但是内心的感触很多。于是, 公开课结束后笔者写了一篇教学反思, 从教案、学案、课件上, 从课堂氛围, 学生活动, 学生展示乃至知识的建构和生成上, 对于教学优缺点加以点评和回顾, 并且对能够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见解, 收获颇丰。对于教学反思, 刚工作时, 总听别人说要多写反思, 自己却不以为然, 后来有人说:“教学贵在反思, 反思贵在坚持, 如果连续三年写教学反思, 将来就可能成为名师。”我虽然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但还是坚持写了, 每节课都写一点, 有时候几百字, 有时候只是一两句话, 但是, 坚持几年下来, 还真的有不小的收获, 我十分赞成撰写教学反思。下面谈谈我对坚持写教学反思的一些感悟和收获。

一、教学反思可以丰富和完善自我

作为一线音乐教师, 我们每天都要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打交道, 这中间肯定会有一些事、一些现象, 引发我们思考, 如果将这种思考深入下去, 就是一种教学反思, 倘若将这种反思再写出来, 就是一种教学感悟。能够引发我们思考的现象, 可能是教学中失败的地方, 也可能是教学中成功的地方, 可能是一些新发现, 可能是一个兴趣点, 也可能是一些困惑点……这些都应该值得我们深思。例如, 在《音乐与影视》一课中, 我事先准备了两个大鼓, 两面锣, 铙、钹各一个, 在欣赏影视音乐的同时,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表演中来, 学生的积极性马上提高了, 课堂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 师生之间思维不断发展, 情感不断交流。此时, 师生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 捕捉住这些智慧和思维火花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它们突然而至, 转瞬即逝, 不及时记录下来, 以后的教学也就丧失了好的素材。例如在《音乐与影视》公开课中, 提到影视剧中的打斗场景, 有个学生说到:“现在是春夏之交, 美丽的九寨沟应该是鸟语花香, 我们可不可以用集体吹口哨的方式代替鸟叫, 来营造气氛呢?”我鼓励她, 让她试一试, 结果全班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其中, 活跃了课堂气氛, 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一节课下来, 静心反思,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教法上有哪些创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方法, 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整理,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一定要把这些所思、所感、所悟以文字的形式及时记录下来, 留下第一手资料, 以备他时之用。

二、反思可以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提高写作能力

教育的现代化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平时除了上交论文以外, 很少写文章, 这就使得教师的写作能力日趋下降, 教学反思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有鲜活的教学案例, 不用我们再绞尽脑汁去构思主题。例如:教学反思可以是对一个教学章节、一堂课、一个教学片段, 甚至一句话、一个教学动作等的反思, 教师就可以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 思考一下以后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 并写出改进的策略和改进的教案。写教学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 一有所得, 及时写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 教师或处理不当, 或从中突发灵感产生智慧的火花。教师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这种灵感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古人语:“吾日三省吾身”。的确,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 历练教学艺术, 形成教学特色。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反思, 是自身专业技能成长路上求真务实、趋利避害的“润滑剂”, 是理性提升、动态刷新的“净化剂”, 是不断追求成为名师的“催化剂”。

三、反思可以提高后续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写教学反思, 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缺少了这一环节, 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有始无终, 也不利于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认真总结和反思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 能够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从而对知识、技能、技巧等缺漏情况了如指掌, 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持之以恒地写好教学反思, 不仅能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探索教学规律, 还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建议每一位教师应坚持写教学反思, 从收集事实, 分析事实, 研究事实中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创造性的研究使每一位教师从教学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感受到作为教育者的幸福。每一位教师都应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重视写教学反思。

撰写反思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内在机制。撰写反思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而要坚持不懈地进行, 教师唯有如此才可能成为名师。我们应当具有愚公移山精神, 让“撰写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将撰写教学反思坚持到底。既为人师, 我们理应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 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实践中, 用“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手, 用“留心处处皆学问”的眼, 用“吾日三省吾身”的心, 用“跳出庐山看庐山”的大胆努力做一个反思性教师, 让反思赋予我们教师正能量, 让我们在反思中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摘要:坚持撰写反思可以记录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思考、总结、评价和改进, 让零散的经验形成系统的教学思想, 以丰富和完善自我;可以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写作能力;及时撰写教学反思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教育案例, 改进教学策略, 积累教育智慧, 对提高后续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反思,专业发展,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丁红梅.中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探究[J].北方音乐, 2010 (3) .

[2]何月珍.探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反思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 (1) .

[3]张惠玉.谈如何提高音乐课讲评艺术[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3 (2) .

[4]刘建东.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审美实施[J].中国音乐教育, 2005 (10) .

篇4:公开课后的反思

半期考试后,对于我上课的一节关于目标的课,我有着新的感悟。在课堂上我是讲的关于目标的内容,我根据同学们自己写的目标,谈到每个人给自己订目标,必须有着长期和短期目标,多说同学只有长期而缺少短期,所以我谈到如果只有长期而没有短期,那让我们行动动力不够,最终无法实现目标。我是这样举列的:“就像我爬楼梯,我在底楼最后我要到达我想到达的楼层,我必须一步一步的走上去,只有感受成功,才会喜悦,才会坚持走到最后。”

半期考试后我问同学们:经历了高中第一次考试,现在情绪是什么?多数同学低头不语,看的这一份难过,我又是这样总结的:失望和无助。为什么失望?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这么高的总分,但也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么低的总分,所以失望。无助是因为看着这样的分数,不知道该从哪里补?看着同学们这样的表情和一些行为,我不由的想到,我说过的那句话“只有感受成功,才会喜悦,才会坚持到最后”。现在才走一步他们没有感受到成功,而是打击,该让他们怎样相信自己,去前行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鼓足勇气树立自信继续前行

其实同学们多数是想学好的,只是不知怎样才能学好?包括很多差生或者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也这样想过甚至做过,我是这样看到差生的,不是他们不努力,是曾经努力过但没有看到收获,所以努力了没有收获,和不努力一样的结果,那还不如不努力,久而久之就成為差生,所以经历了半期考试,有一部分同学就这样了。一份耕耘,看不到一份收获。

1、二八法则

我先让同学们了解“二八法则”用百分之二十的时间获得百分之八十的效益。例举:以在这次考试中只考300分的同学作为例子,让他们看到希望,300分(3年后)480分。增加180分,每科增加30分,3年用900天学习那每天每科增加0.03分。0.03分是个从来没有看到的低分,用这样的计算方法让同学们树立自信。

2、相信机遇会降临在付出而不是等待的人身上

其实实现目标,并不是一步一步走到最后,有时机遇一来就很快实现,但我们却不知道机遇什么时候降临。就和走楼梯一样,如果你选择等电梯,可能你等的时间远远长于你走的时间,但同样有可能你走着走着电梯正好就赶上了,关键在于你需要走,需要前行。

二、学会寻找成功

高中的学习生活,让同学们感受的是单一。作业考试在作业在考试,如果没有成功的总结,我相信更多的人感受的是累、打击,累、打击还是累、打击,那最后是放弃。

所以,让他们知道成功是什么?并学会寻找成功是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那成功是什么呢?

我所理解的成功不象字典的解释: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是用申继亮教授的一句话这样说:“成功不是和别人简单比较的结果,而是做最好的自己”。所以不是别人考第一,别人就成功,你就没有成功;不是考差差了就一点成功就没有了;所以我认为每一个同学不是只有考试才总结自己的成功,而因该每天都有成功。所以时常总结成功不仅有助于了解自我,同样有助于树立自信。

这不由自主的让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首诗:

“做一个最好的你”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高松,

那就当棵山谷里的小树吧,

但要当一棵溪边最好的小树,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

那就当丛小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小灌木,

那就当一片小草地,

我们不能全是船长,

必须有人来当水手。

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有大事有小事。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旁的事。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

那就当一条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

那就当一颗星星。

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

而在做一个最好的你。

正如诗中写到的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是做最好的自己。把自己要做的最好,首先应该认识自我,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有着什么样的能力?自己适合学文还是学理?三年后自己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这些都是高中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每个人在朝着自己目标努力同时,学会利用时间。每个人都应该过着有目标的生活,在朝着目标努力的时候,要学会分解来安排利用时间,每人每天都有24小时,但24小时却有着不一样的效率。在时间安排上我们应该学会给事情分类,每一天都有四类事等着我们去做,紧急且重要的事,紧急但不重要的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例如,在自习课堂上,发现手机在口袋里振动,多数人都会拿出来看一下,看到一条短信我们会做什么?同学们回答最多的是回复短信,一节自习课或许就在短信中度过,所以这是因为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在浪费时间。还有同样因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浪费我们时间的例子。

最后,学会调节情绪。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太多次的挫折。这些挫折会带给我们很多负面情绪,当这些情绪出现时,它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我们要做的是先接受负面情绪,再来优化调节情绪。

篇5:公开课后的教学反思

外国语学院 英语143 廖声瑜

在支教生活进入尾声的时候,我在14周上了一节校级的公开课,评课时老师们的总体反馈都不错,但还是有很多值得改进提升的`地方。在上这节公开课之前,自己当然是做了很多准备,包括教案,学案,课件。我事先在另外一个班先上看看效果,然后初二英语备课组的两位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意见,所以我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了很多修改。首先,这节课是一节沪教牛津版八年级上册Unit 6 The Trojan horse阅读新授课,整篇文章是关于特洛伊战争中“木马计”的故事,讲述了古希腊人通过计谋赢得战争的过程。两位老师对我设计的教案都比较满意,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备学生这方面还是不够。学生基础较差,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关注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这些活动在学生身上是行得通的才行。还有,我对教材深挖的力度不够,周老师单单从一副故事插图中就深挖出很多故事的关键信息,并且可以在排序的图片中教授单词,引导学生根据生词来了解故事。我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也就是老师们口中的实习生的通病,我的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全程都是我在说话,生怕他们不会,而同学们参与的不多。正因为有了这些建议,我的公开课才能得心应手顺利完成。公开课结束后,备课组和初三的备课组长给了很多反馈,比如老师们对retell the story这个环节比较赞赏,教学过程完整;当然还是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还是让学生多回答问题,时间分配上还要更合理等等。总之,上了人生第一次公开课,我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老师们的建议我表示很感恩,觉得很受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6:公开课后的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演示中,我还是以体育游戏化教学为主,虽然我面对的是本校年级最高的学生,但我还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游戏化教学为主线,在最大程度上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从而来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在教学的开始部分,也就是热身、放松环节上,我摒弃了以往传统体育教学上的一些常规做法,如:“400米慢跑,教师带领做常规放松活动等”我所采用的方式是因特殊地理环境、气候而特定的放松活动,众所周知,东北地区冬季气候非常寒冷,常规教学中开始部分中的放松活动是不利于学生很好的作热身活动的,尤其是不利于小学生的生理条件与身体发展。所以,我在这样的环境、气候中采取了以游戏为主的放松方式,并且在游戏放松活动中教师本人也参与其中,一改教师往日之威严,将自身融入到学生的集体中去,在一堂课刚开的时候就使学生消除紧张感和拘束感,将课堂气氛推向轻松和欢乐。

在接下来的体育活动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教师话语的含义与讲述内容的表达方式,在短短的`35分钟的教学中使学生理解、明白并体会本次课的主要知识与相关内容。

因此,我在教学讲解与示范过程中总是要求自己语言一定要简练,不在课堂教学中讲废话,并在下达教学口令时做到完全准确。

本次公开课教教学所选游戏内容是:“1三人或多人争抢目标瓶游戏活动。2齐心合力,搬运接力”。

第一个游戏活动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来战胜冬季的寒冷,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在多人争抢目标瓶这一游戏环节上,我利用小学男、女生相互之间爱比较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开展游戏教学,游戏活动即增加了趣味性,同时也使课堂气氛达到了另一个高潮。

第二个游戏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往的游戏教学中学生相互之间的配合只局限在两到三人之间,而这次游戏教学要让最少五个同学在一个游戏内容中来相互配合,这样不仅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更好的锻炼了学生多人之间相互配合、协作的能力。(在游戏过程中我对学生提出的口号是:“多一些合作,少一些埋怨”)因此,游戏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便自然而然的完成了。

另外,体育活动课教学内容与课堂上的安全问题则是教师要考虑另一重要事项,既要做到教学活动内容不能过于单调或相对简单,又要在运动中特别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课堂教学效果而忽视了安全问题的存在,在教学活动中造成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篇7:公开课后的个人反思与总结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这次公开课,我担任了高二政治部分授课的任务。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公开课的整体构思、利弊得失等心得体会,请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第一:集体合作、集思广益

接到这次任务后,在政治科组长龙老师的`指导下,高二备课组长王老师就专门召集了备课组会议,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提出建议,收集资料,使我的后期制作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高一级组的几位政治教师也热情地给予及时的帮助,在此对政治科组的全体老师以及其他帮助我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课件制作精心构思,反复修改,力求最佳

这次公开课,是在结束新课讲授,进入总体复习的情况下进行的。选题只能是复习课。而做复习课往往比较困难,难以出新。我搜集了一些资料后,便开始着手课件制作,一边制作一边修改,一边调整思路。直到讲课前的最后一分钟,才算最后定型。这一节课四十分钟,我的课件设计了七大板块:导入新课---目标核心---知识梳理---课外拓展---热点链接---解题指导---实际运用(即课后作业),并配以相应的课堂练习。从课后听课老师的反馈中,我感到我的设计是成功的,有的老师评价说是“环环相扣,滴水不漏”,还有几位外地老师要求把课件复制给他们或EmAIL邮寄给他们,以便那些没来的老师也可以看一下我的课件。不管曾经付出多少辛苦,我觉得只要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是一种快乐!

第三:学生是演员,老师做导演

我上课一惯是本着“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代替”的原则,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节课的知识梳理部分完全是由学生根据自己以前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相互提示,互相补充,由学生完成,我只是设计了各种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将哲学第一章的重要知识点和基本框架构建起来。这一点也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充分肯定,有些老师听说这是一个综合班的时候,非常惊讶,认为非政治班的学生能达到这样的反应程度,实在是不简单。

第四:利用媒体手段,增加课堂容量。

复习课的特点就是要有足够的容量,才能达到复习的目的。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在这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第五:紧密联系实际,直击当前热点

政治课的特点必须与实际紧密结合,才能显示其生命力所在。这里的实际有两方面: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实际。这节课的设计就充分考虑了这两方面实际:首先联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26日颁布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这一社会热点,从哲学角度使中学生加强对这一意见的理解;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性试题解题能力较差的实际,结合热点材料设置了材料分析性主观题目,进行解题指导训练,渗透学法指导,并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巩固消化,学以致用。

第六:问题和不足

1. 课件制作的精美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 整体思路的构思,尤其是设计的创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深化。

篇8:数学公开课后的反思

一、巧妙设计课堂导语

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新颖别致、动人触情的导入, 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教师应特别注重新课导语的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 以教材知识为依据,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状况, 巧设教学情境, 渲染气氛, 使学生能尽快集中注意力, 进入美妙的情境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怀着期待、迫切的心情探求新知。特别是借班上课, 与学生第一次接触, 巧妙设计导语, 显得尤为重要。

当正式进入课题前, 我做了简单的开场白:各位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我们某某学校, 走进我们三 (6) 班, 与同学们一起分享40分钟的快乐时光, 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合作成功!这样的开场白, 一方面, 让我与学生有了第一次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陌生、紧张的课堂气氛。

接着我用了一段有关苏州民生的视频———市委书记蒋宏坤的讲话“在民生问题上投入再多也不为过”, 让学生了解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关注民生问题, 努力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这样, 既消除了原有的枯燥乏味, 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强调, 教材内容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识欲望。而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既枯燥又抽象, 如果处理不好, 就会使教材知识成为“一潭死水”, 学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思品课的生命力源于社会, 所以, 教师必须要善于适时地联系社会热点,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 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从而启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第一部分“关注民生”时, 我采用了2011年11月25日公布的“苏州2011年十大民心实事工程”的材料, 另外我手里还拿了今年9月份开始实行的学生e卡通, 让学生亲身体会党和政府在关注民生问题, 从而再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民生的相关知识。又如, 讲第二部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时, 引用了发生在身边的两份材料, 材料一是班级某学生的父亲参加了医疗保险后, 减轻了高额医疗费带来的压力;另一份是苏州市实施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 贫困家庭有了生活保障。然后再抛出问题: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何重要意义?这样的情景创设, 给学生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三、努力促成自主学习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是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 告诉学生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什么应该, 什么不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认识的容器, 而不是认识的主人;把学生看作是千篇一律的, 而不是个性化的。一般表现为教师讲授多, 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 学生自主探究少;教师在台上滔滔地讲, 学生在台下默默地听。这种灌输式教学和简单化的处理, 导致的结果是思想品德课堂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学生不喜欢也不愿上思想品德课, 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于是, 我在这节课尝试了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等全新的学习方式, 改变“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如, 讲到“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心系西部大开发”时, 我就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核心、意义;2.西部大开发的意义;3.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4.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意义。让学生阅读课本后寻找答案, 学生很快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了课堂效率。

又如, 讲到“党和国家为什么要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 (或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 ”时, 我采用了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讨论形式, 讨论后请每个小组成员代表发言, 其他小组成员补充说明, 最后我归纳总结。在整个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我自始至终和学生在一起, 和他们一起讨论、分享成果。在此过程中, 使一些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意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 既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自信心。

新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自主、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用恰当的讲授、生动的举例, 启发学生思考, 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思考的结果。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促进师生的互动, 促进情感的升华, 才会使思想品德课充满生活的气息, 迸发智慧的火花, 流淌人文的情怀。

四、积极发扬团队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 集体力量的有效开发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本次公开课的前期准备就充分利用了教研组的智慧, 积极发扬了团队合作精神, 集思广益, 将每一位老师的智慧融入到了我的教学中去。

当我试课的时候, 我们教研组全体成员都参加听课, 听后各抒己见, 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策略, 包括材料的选用、各个环节时间的安排、对学生的启发、知识之间的过渡等。如在讲第一部分“关注民生”时, 除了引用“苏州2011年十大民心实事工程”外, 最好还能引用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 如学生e卡通, 这样学生就能从自身感受到党和国家关注民生问题。又如, 结束第二部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后, 如何过渡到第三部分的“心系西部开发”呢?有位老师就提出可以这么过渡:人与人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收入悬殊、先富后富的差别, 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那么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情况怎样呢?由此引出:地区发展不平衡, 为此,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正是因为教研组的集思广益, 产生了思想与智慧的火花, 才使我的这节课日渐完美并成功完成, 可以说这节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 我不仅能力得到了锻炼, 而且学到了很多东西, 使我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收获良好效果的快乐, 也看到了学生的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望表现的要求, 还看到了学生们的巨大的潜能, 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 为我在今后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

篇9:一节英语公开课后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主体 反思

近日,听了一节英语公开课,感触颇深。教者上的是牛津英语8A Unit 1 Welcome to the unit,本课的主题是友谊和分享,介绍了关于朋友的不同品质。从让学生听歌曲和观看一段录像入手,营造氛围,直接导入本课中心话题——朋友。通过Free talk,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交谈中接受新知识,通过提出:What makes your friend so special?引导学生回答一本青少年杂志上几个关于朋友的品质问题,同时穿插知识点的讲解。接着学习Eddie和Hobo这两个卡通人物妙趣横生的对话,通过听录音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在活动中达到运用语言自由交际的目的。

反思教者的整个教学过程,有值得肯定之处但有些地方值得商榷。首先,课堂教学容量过大,超出了学生应掌握的范围,提高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其次,教学的重难点不够突出,对词汇的教学不够细致,对知识点的讲解不够详实,对习题的设计不够规范。另外,活动开展得不够热烈。学生仅仅是就书讲书,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分角色朗读课文时,我发现学生非常的听话,总是被牵着鼻子走,这样的学习是不会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更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一、研究教材,加强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中,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如:在第一个班教学九年级英语Unit 2 Robot Reading时,笔者感觉自己教得挺卖力,而学生却情绪低落,几乎没有互动的可能。课后,笔者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如何使枯燥的文章让学生通俗易懂,乐于参与和拓展呢?而后,笔者大胆地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首先由小组讨论生活中What things can a robot do?然后将全班分为两组展开辩论:第一组辩论:What advantages can a robot bring for us? 第二组辩论:What disadvantages can a robot bring for us? 经过第二堂课的实践,反思让笔者的课堂“活”了。教学内容的反思令课堂再现了生机,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二、更新理念,加强教学方法的反思。

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受一定的教学理念支配的,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就没有科学的教学行为,而教学理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它是与时俱进的。如果我们的教学理念落后了,那必将使得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所以,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英语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找出差距和不足,时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比如:英语教学目标很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对知识点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如何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则往往被忽略。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就要了解英语教学研究的动态,加强对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

三、不断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反思。

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三尺讲台“立住脚”、“站稳脚”、“站好脚”的前提,尤其是英语教师,一口地道的英语,优美清晰的语音语调,精彩绝妙的知识讲解对下面听课的学生和教师都会有强烈的吸引力;教态亲切、自然、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分明,而且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

有效控制英语课堂教学节奏,是增加教学容量和操练密度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课堂教学中的操练只有达到一定的密度和广度时,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感知鲜明、完整和深刻。有些课上的训练往往缺乏密度,教学节奏慢,感觉松弛,而有的课堂活动频繁,教学密度过大,学生忙于配合老师应付这些活动,因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

四、尊重个性差异,对课堂教学主体的反思。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都应该“为了一切学生”,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要熟悉思维运动的规律,还要善于点拨、引导,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课堂教学的精彩作充分的准备。要调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准确把握质疑的时机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适时而精当的点拨、引导,才有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探究的精彩。

篇10:公开课后教学反思

1导入新课要有亮度

在语文教学上,教师在传授知识中,引征一些古典史籍、名人轶事等来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是当用的。但一定要切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切忌旁征博引、故弄玄虚,教师口若悬河、夸夸其谈,而学生却摸不着头脑、充耳不闻,有的甚至昏昏欲睡,把教师的旁征博引却当催眠曲,这样对牛弹琴,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所以,教师在导入时要注意内容、结构的亮度,要让学生能通过亮度,一下子明白教师将他们带向何方。

2讲解课文要有力度

一些教师认为,讲解课文,只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讲解或让学生分析,教师偶尔点拨就可以了。其实,讲解课文应抓住重难点,针对学生实际,教师点拨的力度适中才妥。那种过深、过浅的讲解都是不可取的。文章的分析讲解不能是蜻蜓点水,也不能大刀阔斧的讲座式。这样,在学生的情绪上就觉得枯燥无味、兴趣索然或产生畏难情绪,在知识的接受上可能出现不知或难知。

3课堂活跃要有适度

作为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法,力求使课堂气氛活跃一些,这是必要的。但一些教师却认为课堂气氛越活跃就越好,有时活跃得让学生忘记了是上课,这样的活跃算好吗?其实,课堂活跃的目的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教师只能是把学生引导在一种活跃的氛围中轻松学习,让学生在乐中学,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那种一味追求活跃课堂气氛而哗众取宠的做法是不妥的,学生就会只乐不学;为此,教师在活跃课堂气氛时要适度,要适可而止,学生才会又乐又学。

4提问学生要有活度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问要灵活多变,问题也要有针对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提问题时还要随机应变、见机行事。不能只提某些学生或某几个学生,这样,就调动不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毫无目的的遍地开花,更不能毫无目标的随便抓兵点将,这样,会使课堂教学冷场或陷入困境,导致教学难以继续。

5板书设计要有精度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设计尤为重要。有的教师只注重板书的条理性、逻辑性,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性;只顾将那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而不分主次地板书一整板,结果使学生用笔写不及,用心记不住,到头还是等于零。于是,教师必须注重板书设计的精度,板书设计要精确、简要,让学生透过精简的板书就能抓住课文的主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6作业布置要有妙度

作业布置是教师获取教学信息的一种手段。那种过浅、过深、过多、过少的作业设计都不利于学生掌握接受新知,巩固旧知。因此,作业布置要精妙,要紧扣内容,科学地、创新地、区别地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做到难易适度,题量适中。这样,既能使学生得以复习巩固,也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不两全其美吗?

篇11:公开课后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小学英语三年级第二册第二单元My Family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单词及句型,以及人称代词的正确的用法。通过讲授本节课,自我感觉良好。

1、特别是单词教学,由于本节课学生必须掌握的单词较多我采用了用简笔画进行教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教完一个单词后,及时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单词,在教单词过程中,也渗透了德育教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完单词后,让学生跟我做口令,更好掌握单词。

2、能及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情绪中,能认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讲课中,采用多表扬的让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差生也有自己行的感觉。

3、句型的教学,我采用由易到难的办法,大量的练习,不同的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4、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完成本节课,用唱歌曲、做口令、唱歌谣等不同的游戏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篇12:数学公开课后的反思

公开课后,听专家的点评

“见多才能识广,听了李老师对我讲评课及指导,我刚了解到能从一节朴实的课上发现如此多多方面的问题,真的是能力很强,我听别人课肯定是注意不到这么多地方的...所以,自己太多方面亟待成熟成长进步。

从专家细心用心的指导评课中,我就受到的是从课前”自己觉得还可以”—— 到——"一无是处,是从“顶峰”拉到了“谷底”的两种不同感受,反差鲜明,挫败然很强。

从教8年了,遗憾的是没有取得进步,甚至连备课都不会。原因就是没发现自己不足,平日本校评教评学也是一团和气,不互指问题,怕拉下脸来,同事之间太客气了。也是客观存在的弊瑞。

所以要想真正的进步,还得走出本校,去更广的外界,听陌生人口听专家的讲评,当然,前提得自己积极主动分备课,多与同潦沟通,在备课里下足功夫,才能承接、吸收专家们带有认识高度的建议。

当然,进步最大最容易的不是评教公开课,而应该起平时的一点一滴中的用功站研。回想 自己八年来,一路走得平淡而安逸:平谈在自己没在县级和盟区级平台讲过公开课,无法收获宝贵的经验与精华,继而无法领略精华,总是与专家、名师有之人离得远远的。现在的自己都不敢鼓起勇气去尝试,何谈进步。安逸是思想情性,平日里安逸的连作业批改都完成 不了。

安于现状,就总是现状, 一年是现状,十八年也是现状,进步无从说起。

李老师说得对,“钻研教材教法,心有学生,最终才能八面玲珑第驾驭课堂,良好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所以,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要让自己多学习教学理论,研读学生、教材,思想上有东西,才能灵活处理课堂问题。

篇13:数学公开课后的反思

一、主要误区

1. 失真:预设太浓, 生成不足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 教师往往以“导演”的姿态出现, 从探究选题到方案设计及操作过程等全部预先设计、精心安排, 学生就像“演员”, 只能按照教师编写好的脚本按部就班地进行。这样, 所谓的合作探究实际上变成了学生的操作训练。如《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以下简称《政府职能》) 这节公开课, 教师围绕“和谐”, 按照“创设情境, 设置问题——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走进生活, 体验践行”的模式, 设置了“社会调查、部门发言、读书比较、社会实践”四个环节。从教学设计理念看确实非常新颖, 但是事与愿违, 听课老师明显感觉到预设成份太浓, 动态生成不足。如其中的第二个探究环节:“当前政府已经采取了或者即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以构建和谐社会?下面我们请出各部门的新闻发言人。”教师在课前按照国务院各部门对学生进行四大组分工, 学生按照所承担的角色进行资料收集, 制作成简单的课件, 课堂中每组派出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到讲台上各显身手。请出的四位同学边操作课件边解说, 因为都是课前准备好的, 因此资料非常丰富。但也许因为演绎得太完美, 给人一种“表演”的感觉。

2. 失重:活动过多, 重点不明

《政府职能》这节课共设置了四个探究活动。第一个环节是社会调查, 以“面对面”栏目直播的形式进行, 探究“经济发达了, 人们的幸福感怎么反而降低了?是什么影响了幸福感?”学生现场采访观众, 有5位同学作了回答, 时间约10分钟;第二个环节是部门发言, 四部委列举各自为构建和谐社会所采取的措施, 花时约25分钟;第三个环节是读书比较, 安排5分钟;第四个环节是社会实践“怎样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时间只剩5分钟, 导致“便民利民的政府”这一目内容基本没有落实。很显然, 这节课探究活动安排的次数过多, 教师试图把所有的知识都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去把握和理解, 结果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 失度:缺乏思维, 价值缺失

《政府职能》这节课, 在四位学生列举四部委所采取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时, 教师把它们一一列在黑板上, 然后,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上述措施各体现什么政府职能?”其实, 学生普遍能根据教材轻松说出上述措施分别体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这说明, 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造成合作探究“价值缺失”。

4. 失体:主体缺失, 参与面窄

主体性是探究活动的核心。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度。但在实际教学中, 相当一部分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 无所事事。如《政府职能》这节课, 第一个环节中的“面对面”访谈,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但时间有限, 只能是个别学生有此机会;在第二个环节因为要代表部门发言, 教师选了4位素质较高的学生;最后一环节“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探究难度太大, 时间有限, 也只能是个别学生参与。

二、提高课堂合作探究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1. 两种方式, 有机结合

学习方式一般有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两种。探究性学习通过对知识产生过程的重演、再现, 有利于获得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但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的科学知识方面, 具有其他学习方式无可比拟的效率。新课改尽管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但并没有否认接受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是坚持两种学习方式的互相结合、互为补充。一般来说, 一节课中设置一到两个探究活动比较恰当, 其他内容可考虑采用接受性学习。片面推崇探究性学习, 将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对立起来的做法是不妥当的。

2. 探究情境, 精心创设

《政府职能》一课最成功之处是导入新课时的情境设置:课堂成为“面对面”栏目直播现场, 老师以主持人身份出现, 学生分为观众和嘉宾, 探究“经济发达了, 人们的幸福感为什么反而降低了?是什么影响了幸福感?”提问以现场采访观众的形式进行,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明白了当前有哪些民生问题影响了老百姓的幸福感, 为后面的政府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埋下了伏笔。这说明, 探究活动不仅要注意情境设置的新颖有趣, 而且要以学生熟悉、关注、感兴趣的题材作为问题情境的载体, 探究的问题应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为基础, 这是制约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日常教学中,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 结合学习内容做好学情分析, 为有效探究奠定基础。

3. 预设生成, 相辅相成

好的预设, 能使教学更有创意, 可以避免那些没有价值的行为。预设包括文本预设、生本预设和实效预设。三个预设都应该在备课环节初步完成。但是,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 老师不可能在教学前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部预见到并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之中。教师也不能完全依据预设进行教学, 要善于从学生的疑难问题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不断生成的需要, 对自己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适时调整。所以,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 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提升, 让预设和生成相辅相成, 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4. 突出主体, 有效合作

这堂公开课教师的设计本意是让课堂充分互动, 调动最广大学生的主体参与, 因此, 教师通过分组学习、小组合作, 甚至让学生上讲台来打破集体教学的单一性, 增加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 促进师生及学生间交往的多维性, 某种程度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部分学生来讲的确培养了收集提炼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交流的愉快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情感。但是教师忽视了讲台下的一批学生, 他们似乎无事可做, 没有融入到课堂中。课后有听课老师指出, 这堂课的立足点是政府官员, 让大部分学生觉得离自己比较远, 如果把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 让学生们来谈感受, 谈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学生参与的热情可能会更高一些。

篇14:论数学教学的课后反思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反思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10025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经常进行学情调查,得出的结果是我课堂上讲得明白,学生也认真听讲,但就是不会做题.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我发现,听得懂而不会做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只是停留在“照葫芦画瓢”的层次上.孔子都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上升到自己会解题,不仅要做好预习,还要懂得课后反思总结,把知识真正内化成自己的,把它变成自己认知结构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在解题中融会贯通.反思总结就是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里就是对自己之前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内容作出回忆,思考、评价以及对以后学习状态及学习方法的修改.对以后的学习进行调整或者延续.

一、反思总结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反思总结有助于记忆知识

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学生每天都要学习很多门功课的新知识,如果不及时反思总结,很容易遗忘所学的知识.如果每天能够坚持反思总结,对知识的记忆就会更长久且深刻,学生也不用在考试前加班加点来“临时抱佛脚”了.

(二)反思总结有助于更好地学习下一章节的内容

数学的知识点是环环相扣的,只有对已有的知识熟练掌握,才能在知识的就近区游刃有余.如果没有掌握好旧知识就让学生去学新的知识,那只能越学越辛苦,最终会导致学困.比如学习《分式》这一章时,如果之前《因式分解》这一节没有学好,那分式的约分和计算就无法学下去.再如《乘法公式》的内容没有掌握好,那么《因式分解》也会学得更加困难.

(三)反思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当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都会得到改善.学生内化了知识和问题时,就会套用、借鉴或者模仿之前的方法解决与之相似的题目.比如例1,E是正方形的边AB上的动点,EF⊥DE交BC于点F.

1.求证:△ADE∽△BEF;

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E=x,BF=y.当x取何值时,y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学生轻松做出第一问后,我让大家反思、

总结这个图形的特点.如有三个直角,

而且这三个直角的顶点在同一直线上.然后我再给出例2.

经过前面的反思总结,学生轻易地发现有三个60°的角,

而且这三个角的顶点也在同一直线上,这样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四)反思总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因为反思和总结是学生对知识的再加工,再认识.因为凝聚了学生的心血,所以学生会更加重视,更加用心.每上完一章,我都让学生自己反思本章的内容,自己做小老师备复习课、上复习课,然后到讲台讲解.讲的学生讲得用心,听的学生听得认真,讲不到位的内容由听的学生补充.踊跃去“挑刺”,这样大家都高度参与,课堂兴趣盎然.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把原来单调乏味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有趣的,自觉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五)反思总结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

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懂得了如何求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到学“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时,可以让学生反思学一次函数时是如何求交点的,这时学生自然就会想到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就会想到用之前学到的方法代入解析式求解.在学“一元二次方程”时学到了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则有Δ≥0,学到求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时,就是把y=0代入解析式.引导学生回忆一元二次方程判断实数根个数的过程,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来求交点个数.再比如,学生在有理数那里学了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学了有理数的乘法分配率和结合律后,到无理数时,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仍然成立,有理数的乘法分配率和结合律对无理数也仍然成立.通过对旧知识的反思,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连贯的,有着很强的系统性,是一张知识网.

二、引导学生课后反思总结的具体做法

(一)引导学生先复习再作业

在每一节的课后都反思总结这节课的重难点.反思总结“我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还有不理解的知识吗?”然后再去做题,如果遇到难题,就引导学生回忆这道题目和教师课堂上讲解题目的不同之处,再引导学生理解总结“如果题设和结论改变了,结论还成立吗”

等问题.

(二)让学生设立错题本,在每一次作业后把错题整理出来

“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知识是需要重复的,在每次考试前把错题再做一次,这样才会心中有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三)让学生自己备复习课,自己讲,自己出单元检测题

在每一章节结束后都反思本章节的知识框架,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分组备课,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然后每个人对照本章的学习目标出单元测试卷给同桌做.引导学生出题要按照教学大纲,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要难易结合.如学生出的《分式》单元检测题,既有基本的等式性质,分式定义和性质,解分式方程等基础题目,又有应用题,整体代入求分式的值等提高性的题目,我深深感到:学生无穷的潜力要靠我们去发现与挖掘.

三、课后反思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布置,有检查,要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2.要与课堂相结合,在课堂上教会渗透如何去反思总结.

3.反思要发散,横向、纵向多方面进行.

4.对不同的学生,分层要求,循序渐进.

[ 参 考 文 献 ]

[1]王姣慧,刘梅君.采撷编题创意之花,探求解题教学之钥——一题一课教学比赛的欣赏与剖析[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6(1-2).

[2]罗淑芳.注重学生课前的参与性[J].师道:教研,2010(6).

[3]蔡贤灼.谈学弱生的应用题教学策略[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5(7-8).

上一篇:下沉工作情况报告下一篇:小学美术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