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公开课数学

2024-04-30

大班公开课数学(精选8篇)

篇1:大班公开课数学

大班数学活动——种子排队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爱探索、勤动脑及良好的操作习惯。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各十颗)。

2、纸板;大书4本、小书五本。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看看桌上有什么?幼: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幼:种子。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幼:南瓜子,因为有南瓜子标记。师:那第二、第三条线呢?幼:葵瓜子、西瓜子。师:排队的时候要从黑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个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师:南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葵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西瓜子呢?(幼: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幼:不一样)(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幼儿A:因为西瓜子小,所以排得最短。幼B:因为南瓜子大,所以排得最长。幼C:因为葵瓜子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5)老师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幼:种子标记,线。师:这三条线怎么样?幼: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师: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幼A:一样,幼B:不一样。

(3)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师: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讲述操作结果。幼A:不一样多。幼B:西瓜子用得最多,南瓜子最少。(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西瓜子用得最多,南瓜子用得最少呢?”(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1)师手拿大书、小书。

提问a:如果用相同数量的大书和小书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幼:小书小,排的队伍短;大书大,排的队伍长。

提问b: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大书和小书谁用得多?为什么?幼:队伍一样长时,大书用得少;小书用得多。(2)游戏《过小桥》。

师:老师和幼儿一起走独木桥从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师生游戏)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小,你们用的多呢?(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幼儿脚小,用的步子多)

5、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也很爱动脑筋,现在我们一起去玩《过小桥》的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特别是孙海昕,以前上公开课总会“出状况”,这会儿喜欢动手的他可谓是“如鱼得水”,操作起来一丝不苟,小脑筋也动得特别快。在得到我的肯定与赞许后表现也越来越棒了。

在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同样非常精彩。这次活动虽然我考虑到了材料的准备,选取的种子也是南瓜子最大,西瓜子最小,但是在幼儿操作过后,我发现情况并不是我预想的一样,有的幼儿把南瓜子竖着排队,把葵瓜子横着排队,结果发现葵瓜子排的队比南瓜子长。讲评的时候,我没有把这个现象拿出来讨论,只是在幼儿操作中帮他们重新排了一下,个别指导了一下。

观察实录:

李佳旭是个既聪明又调皮的孩子,还有就是比较粗心,只要老师布置什么,他总能很快完成,今天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种子排队的游戏,在整个活动中,我注意到李佳旭的动作十分迅速,他一会儿就给种子排好了队,并走到我面前向我炫耀“老师,我已经好了”。我仔细一看,发现其中他给葵瓜子排队没有都排上去,但线已排满了。我示意他自己重新检查一遍,这回他又仔细地进行了比对,发现自己没有让葵瓜子一个靠一个站在线上,因此又返回座位上重新操作。

教师分析: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实物排队是个常见的游戏,这次的排队游戏一共有二个层次,第一层:给数量一样多的种子排队。第二层:在一样长的线上给种子排队。今天进行的操作活动,我特意准备了三种大小不一的种子,主要是考考孩子的眼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篇2:大班公开课数学

一活动目标:了解时钟的结构

2.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钟。

幼儿睡觉时间和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活动。师:在上课前我给大家讲个谜语,可要听好哦:“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幼:时

钟。

(二)观察钟面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钟,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请你说说你看到都有那些数字呢,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师跟幼儿一起读出1、2、3、4、5、6、7、8、9、10、11、12.原来钟是由从1到12这些数字围成的。看看它们都是怎样排列的。幼:按顺序排列的一个圆圈。师:正上面的数字是多少?幼:12师:这两颗针有什么不同?幼:一根长、一根短。师:其实啊他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长的针叫分针,短的针叫时针,今天我们先认识分针何时针。师指着长、短针分别教幼儿读出时针分针。重复几遍师:请你们看看这两根针都是朝着那个方向前进的。(师拨动钟)

幼:1至12的方向。

师: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针兄弟就是按顺时针方向一圈一圈的转动的。小朋友知不知道针兄弟跑起来有什么特点?

(三)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师:谁跑得快啊?

幼:分针

师:请小朋友好好看看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师:原来!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四)认识整点,开展游戏。

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们。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师一边操作一边说,如:时针指到3,分针正指到12,就是3点整。请张老师帮我们记录下来,时针指到6,分针正指到12,就是6点整。那么时针指到12,分针也正指到12,这时是几点啊?

幼:12点整。

师:原来分针都是指向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代表是几点整。如果分针不指向12,时针也不指向数字,算不算整点?

幼:不算。

(五)快乐时钟

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钟面,认识了时钟,下面我们来做一做快乐时钟游戏好不好?

幼:好

师:说明要求,这是什么针?

幼:时针。

师:这是什么针?

幼:分针。

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两颗针。

师:我们一起玩,拨时钟。开始了,滴答、、、、、滴答、、、、、滴答几点呐?

幼:1点呐。

师:滴答、、、滴答、、、滴答几点呐?

幼:2点呐。

师:师幼一起玩到12点整。

师:请个别小朋友上来玩,让其他小朋友猜几点。

师:好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师:今天我们轻松地认识了整点,(六)、幼儿操作、巩固整点:

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请每个小朋友上来拿一个你喜欢的时钟,我说时间,你来拨。6点整,我来看看你们拨对了没有,小朋友也可以相互看看他拨对了没有。

师:好,小朋友都对了,早晨6点我们该怎么样啊?

幼:起床。

师:下面8点整,8点我们该怎么样啊?

幼:上幼儿园。

师:再拨11点整,11点我们又该怎么样呢?

幼:洗手吃饭。

师:请小朋友把钟放上来,原来小朋友生活都是有规律的,都知道几点该干什么。可是前几天,有个幼儿园组织去春游,老师要求下朋友今天晚上9点钟睡觉,明天早上6点钟起床,8点钟到幼儿园。可是在出发时却发现少了聪聪小朋友,是什么原因呢?

幼:生病了,睡懒觉。

师:他没有生病,对了,原来聪聪昨晚10才睡觉,8点钟才起床。他能不能去春游啊?

幼:不能。

师:所以小朋友们要珍惜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七)、结束活动游戏;老狼老

狼几点钟。

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对于即将步入大班幼儿来说,认识钟

表,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组织了《认识时钟》这个数学活动,之后我发现幼儿对认识时钟的学习特别感兴趣,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反思了一下:

先在活动前我采用谜语的方式引入,因为我们班的幼儿对于谜语很感兴趣,所以当我说出谜语后我们的孩子就能马上说出谜底是“时钟”,我也可以顺利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接着我让幼儿观察时钟的不同之处及相同之处,从不同到相同让幼儿来认识时钟的相同之处就是两个一样颜色的针,短的针是时针、长的针是分针,还有一共是12个数字,从1-12沿着顺时针的方法摆放。接着以分针、时针赛跑的方式让幼儿感知时针、分针运动的规律,并及时帮助幼儿小结分针走一圈、时针才走一格,这就是表示一个小时。再认识时钟游戏,让幼儿学习看时钟,最后用“快乐时钟”游戏,让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巩固整点的认识。加强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整个活动环节流畅、自然,达到教学目标。

篇3:一堂小学数学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一、问题

前不久, 我有幸聆听了一堂《“直线”的概念》公开教学研讨课。教师上课伊始便出示了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在直观感受轨道、公路中的标识线、行进的队列等生活背景中导入新课。同时, 老师还组织学生在教室内排起方阵, 横竖成行, 以体验直线公理——两点成一线的原理。

第一步:老师首先让一名学生起立, 再要求与该同学共线的学生起立。最后教师总结:因为每个同学都可以与该同学共线, 所以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第二步:老师先让两名学生起立, 再要求与这两名同学共线的学生起立。最后教师总结: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第三步:老师先让三名学生起立, 再要求与这三名同学共线的学生起立。最后教师总结:过三点的直线不确定。

二、分析

首先, 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直线的本质属性。虽然直线是不定义的概念, 从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以来, 人们曾经试图对直线进行定义都没有成功。但是它有一些固有的属性。如:是由无穷个点组成的一个连续图形;两端可以无限延伸;很直;无粗细可言等应当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其次, 这位教师不了解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 不了解情境的局限性, 不能从数学认知的角度对问题情境进行抽象。比如, 在本节课中, 该教师所创设的直线有关问题情境和直线的概念之间存在七个方面的矛盾:一是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情境中描述直线的队列是由有限个人组成, 而直线是由无限个点组成。二是一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矛盾。情境是三维立体的, 而直线是一维的。三是连续与间断的矛盾。情境是间断的, 而直线是连续的。四是具体与抽象的矛盾。情境是既有宽度又有高度, 而直线没有宽度。五是特殊与一般的矛盾。情境只给出了一个原形, 而直线是许多原形形式化抽象。六是近似与精确的矛盾。情境高低不平, 定义粗糙不严格, 而直线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应该是“很直”。七是现实与形式的矛盾。情境的队列在生活中存在, 而直线在生活中却是不存在的。

三、思考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是个别孤立的现象, 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数学运动中, 一位老师在教学“集合”的概念时, 分别让男生、女生、白人学生、黑人学生起立, 说明男生、女生、白人学生、黑人学生分别组成了集合。一位学生回到家以后, 父亲指着一堆土豆问能不能组成集合, 孩子说:“不能!除非它们都能够站起来。”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笑话,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与意义。

所谓教学情境,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出于教学目标的需要, 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 用真实的情境呈现有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 是把数学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 通过营造现实有趣的学习背景,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教具,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与测量, 以获得知识, 用熟悉的生活实例说明数和形的特征, 说明法则与公式的由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感悟数学:看到数学起源于现实, 看到数学应用于生活, 感知到数学是对客观世界进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的猜想化、形式化的刻画, 进而认识数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2. 处理好创设情境与“数学化”的关系。

数学教学中强调创设情境, 不是说数学等同于情境, 再好的情境都有它的局限性, 它不像数学概念那样准确与简洁。由于数学“是忽略了物质的具体运动形态和属性的抽象结构与模式”, 教师要善于提炼情境中包含的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即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将实际材料组织起来。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创设问题情境, 重视数学与外部的联系, 而且特别要重视数学内部的逻辑联系。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教学不要教孤立的片段, 应该教连贯的教材。”如果在数学教学中, 当需要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时候, 若用屏幕上有限的“形象”代替启发学生的数学“想象”, 用屏幕上个别的“具体”取代启发学生的数学“抽象”, 用屏幕上的快速推导, 取代板书教学中边写边想和师生互动的逻辑渐进过程, 反而会减弱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3. 防止“负情境”。

篇4:数学教师如何上好公开课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到达“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目标。笔者认为应有如下准备:

1.心理准备

一线教师天天在课堂上课,上一堂课不足挂齿,公开课何惧哉?因而教师要勇于和乐于承担公开课,要把平常的每一堂课当作公开课,这样公开课也就成了平时的课了。教师要以平常心态上课,相信自己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2.知识准备

在上课前教师应对这节课的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有清晰的了解,对于有些背景,知识需要查资料的一定要查资料。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同时又能很好地为本节课堂的教学服务。

3.课前环境准备

在上公开课前一定要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否则会对牛弹琴或者是不着边际。如果是借班上课或是送课下乡,更应给对学生或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周边及所使用的教具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将新课程理念贯穿课堂

现在提倡“以学定教”,一节课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因而整个课堂应贯穿新的教育理念。

1.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是上好课前提。公开课要设置一些情节让学生轻松、愉悦。设置的问题应开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参与度。

2.展示学生

数学课上很多的知识,需要学生探究,这时教师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

3.深入学生中去

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因而教师应深入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讨论,做学生的朋友,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三、注重逻辑,思路清晰

数学体现了逻辑美和严谨美,因而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过渡语言优美自然,给学生和观课者美的享受。

四、分配好时间,灵活调度

学生不喜欢拖堂的教师,因而教师应把握好时间,毕竟听课教师的时间也是很宝贵的。在下课前一两分钟时,应“刹车”,做好小结与回顾。

五、设计好板书

好的板书能给学生清晰的思路和美的感受。因而课前一定要有板书的预设。切忌课件代替板书。

六、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师可用多样的方式给学生评价,如,丰富的语言赞美、掌声、肢体的动作等等。

篇5:数学公开课大班教案

《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是一个有趣的数学绘本,讲述了“公主去乱七八糟的魔女城拯救迷路了的王子,一路上历经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故事。绘本巧妙地将“模式排序”的数学知识融人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使抽象的排序变得合理而有趣。根据大班幼儿的现有经验和学习特点,我们对绘本内容进行了大胆裁剪、重组和改造,对其中涉及数学、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进行放大和加工,并努力挖掘绘本传递的思想,提升绘本的人文性。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感知和丰富词汇,如“乱七八糟”等。

2.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故事中隐藏的排序规律。

3.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尝试创编规律。

4.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感受规律排序的韵律美和条理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掌握iPad的基本操作方法,如点击、拖动等。

(2)幼儿对规律已有初步感知。

2.物质准备:

(1)触摸屏交互式一体机1台,苹果笔记本电脑2台,音响1个,基站1个,iPad26台。

(2)教师端Flash课件,屏幕教鞭软件,学生端APP软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绘本封面,感受无序之乱

1.看图说话,初步感受。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玩的图书。请你看一看,(点击课件)封面上有什么,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

幼儿看图说话。教师恰当回应、评价,引导幼儿感悟“乱七八糟”的意思。

2.了解书名,产生兴趣。

师:(点击课件)这本书的名字就叫《乱一七八糟的魔女之城》。

过渡:今天,魔女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想知道是什么大事吗?

二、聆听故事开头,产生游戏之欲

1.师讲述:(点击课件)有一个国家叫南国,南国里住着一位聪明的公主。有一天,一只青鸟飞过来,(呈现动画)递给公主一封信。公主打开一看,是王子写来的。信中写了什么?(点击播放:公主陛下,我在魔女城迷失方向啦!快来救救我吧!王子)

师:信里讲了什么?怎么才能救王子呢?幼儿自由讨论。

2.师讲述:噢,信里还夹着一张地图呢!

引导幼儿观察游戏导图:公主要救王子,必须经过规则城,路上还会遇到妖怪。

3.师讲述:公主读完信,赶紧收拾行李箱,准备出发去拯救王子。

过渡:公主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去救出王子,你们愿意吗?

三、深人故事情境,体验闯关之趣

(一)听一听,玩游戏:找钥匙(按照数量规律排序)

1.师讲述:让我们跟着公主出发吧!(拖动,呈现公主赶路动画,来到城门口)嗯?规则城的门竟然紧锁着。这时候,一棵大怪树摇摇摆摆地走过来。它说―(点击播放:规则城的钥匙挂在一棵树尖上,树上结着苹果、苹果、梨,苹果、苹果、梨,苹果、苹果、梨……)

2.师:钥匙在哪?谁来帮公主找一找?(点击课件)幼儿上台操作。

3.交流、评价,圈画规律。

过渡:来,让我们赶紧用这把钥匙打开城门吧。(点击钥匙,切换页面)

(二)看一看,玩游戏:选道路(按照颜色规律排序)

1.师讲述:打开城门,出现了好多条彩色的路。一共有几条呢?

幼儿数一数。(点击课件)

2.师讲述:那到底走哪条路呢?公主左右为难。这时,大怪树又说话了。(点击播放:这么多条路,只有一条有规律的路才是正确的。如果走错路的话,说不定会遇到怪兽哦)

启发:这7条路中,哪条路才是有规律的路呢?你能从颜色排列中发现秘密吗?

3.幼儿先和同伴讨论,再上台交流。(操作演示,并说一说、圈一圈排列的规律)

小结:小朋友们都发现了规律,找到了这条通往魔女城的道路。这条路因为有规律,所以显得最美。来!让我们跟着公主,一起踏上这条有规律的彩色道路。(点击课件,呈现走路动画)

幼儿跟随节奏律动。

(三)闯一闯,玩游戏:涂脚趾甲,过鳄鱼河(二选一)

1.师讲述:走过了彩色的道路,我们来到了一个三岔路口。(出示游戏导图)这边是一个“巨人山”,那边是一条“鳄鱼河”。怎么过去呢?

(点击巨人,播放:谁能把我的脚趾甲按照规律涂漂亮,我就会为他让路)

(点击鳄鱼,播放:谁能用地上的星星和月亮图片修补好破桥面,让桥面图形排列有规律,我们就会让他过河)

师:小朋友们可以任选一条路闯关。

2.幼儿一对一操作。(屏幕切换成学生端)

游戏1:涂脚指甲(按颜色规律填充色块)

游戏2:过鳄鱼河(按照图形规律修补桥面)

3.分享闯关经验。

小结与过渡:小朋友真聪明,用不同的方法闯过了难关。让我们继续赶路吧!

(四)试一试,玩游戏:整理房间

1.师讲述:走啊走,(拖动公主)终于来到了魔女城。(点击课件)打开城门一看,房间里的东西有点乱哦!许多物品都没有放到恰当的位置上。王子被堵在了一个断了台阶的楼梯上,下不来了。这时,魔女说话了。(点击播放:房间里的东西都有魔法哦,只有找到规律,把它们放到恰当的位置,才能搬走它们)小朋友们有办法救出王子吗?

2.幼儿一对一操作。(屏幕切换成学生端)

游戏:整理房间(综合:归类和排序)

3.分享成功经验。

小结: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规律,解除了魔法,王子得救啦!(点击课件)让我们为他欢呼吧!

四、创编规律,感悟有序之美

1.师讲述:(点击课件)公主救出了王子,还把魔女的房间整理得整整齐齐、井井有条,再也不乱七八糟啦!她还把魔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并邀请魔女到南国去玩呢。(点击课件)可是,魔女发愁了,她说:“我也想出去玩,可我必须踏着一条有规律的路才能走出魔城呢!”怎么办呢?

2.幼儿创编规律,玩铺路游戏。(屏幕切换成学生端)

3.交流、评价。

4.师讲述:看着这么多条有规律的道路,魔女开心极了,她拿起魔棒挥一挥,点一点,(点击课件,呈现动画)一条有规律的道路从魔女城通往美丽的南国!(点击课件)魔女骑上大象,高兴地说:“谢谢小朋友们,我可以去南国游玩啦!”瞧,她们出发啦!(点击课件)让我们排着队,跟着公主,一起去南国寻找新的规律吧!

篇6: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2、复习5的组成。

3、出示直观教具。

4、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5、玩“谁最快”游戏。

6、书写算式。

篇7:大班公开课数学认识时钟教案

1、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

2、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引导幼儿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PPT、教师自制时钟,老狼头饰,小白兔头饰。

三、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嘀嗒嗒不停走,叫我上学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你知道它是谁吗?(时钟)

2、出示PPT,你知道钟的作用是什么吗?

小结:时钟不停地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钟上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学习和休息。

(2)认识时钟,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和运行规律。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那我们欢迎一起把好朋友请出来吧,(出示课件钟表和教师自制钟)。

2、引导幼儿观察钟面,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提问:看完了老师带来的这些好朋友,你发现了什么,每个钟面上都有什么?(数字宝宝、针宝宝)有哪些数字宝宝呀?(1——12)那针宝宝有几个?(2个,长长瘦瘦的针叫分针,矮矮胖胖的针叫时针),针宝宝是按什么方向走动的?(按顺时针方向)。

教师小结:虽然时钟的大小、颜色、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钟面上都有1—12的数字;还有三根长短、粗细不一样的指针,其中长长瘦瘦的针叫分针,矮矮胖胖的针叫时针,最长最瘦的针叫秒针,他们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走动的。

(3)认识整点、半点

1、认识整点:利用拨动的钟面,出示整点时间,请幼儿观察,现在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字上?现在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看几点钟时,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分针又正好指在12上时,就表示几点整,如时针指在1上,分针指在1上,就是1点。

2、认识半点:利用拨动的钟面,出示半点时间,请幼儿观察,说出是几点半。

教师小结: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表示是几点半,如时针指在7和8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7点半。

(4)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玩法:老师戴上老狼的头饰拌老狼,由老狼拨动时钟,由幼儿伴演小白兔问“老狼老狼几点啦”老师拨动出时间,由小白兔说出是几点?当老狼拨动时钟到12点时,小白兔说出12点时,就要静息在桌了上,不能说话,老狼就不会抓小白兔。

四、活动延伸

1、讨论钟表对我们的作用,(时钟可以随时提醒我们工作、学习、睡觉、起床等)让幼儿知道时间是宝贵的,上幼儿园时不能迟到,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篇8:对当前数学公开课的再认识

数学公开课对推进当前我国新课改理念的传播与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师的密切关注。然而目前数学公开课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首先将对数学公开课的类型、功能、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及结果运用进行阐述,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数学公开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数学公开课的应有之义

1. 数学公开课应以对常态数学教学提供示范、引领功能的示范型、研讨型为主, 而以竞赛型为辅

数学公开课共有三种类型, 示范型、研讨型及竞赛型三种, 以下将对三种不同类型公开课的含义、功能进行阐述。

示范型公开课是指“专家型教师、优秀教师专门为新手教师或是教学能力比较弱的教师进行教学示范的一种教学交流活动”[1], 它具有引领常态教学、传播新课改理念、推广新课改经验、促进数学理论实践化的功能。一方面授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熟练、教学经验是否丰富、对教学现场是否具有足够的驾驭力、对教学惯例的运用生成是否灵活都是判断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新手与优秀教师的区别恰恰就在这里, 因此为新手教师提供教学示范, 能够帮助他们在观看、分析、借鉴、内化吸收优秀教师成熟经验的过程中达到专业智慧综合成长、提升专业素质的目的, 这对促进新老教师经验交流、加快年轻教师成长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数学新课改层次正不断加深, 对教师教学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日渐提高, 原有落后的教学观念无法适应新课改要求, 因此对常态教学进行示范引领, 能够加快新课改理念传播与实践化、教师不良教学行为改善的步伐, 为新课改的深入化、实效化奠定基础。

研讨型公开课是指数学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对某一类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诊断、提出解决对策、进行经验总结的一种教学交流活动, 具有诊断、处理、推广经验的功能。研讨型公开课侧重于对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帮助教师纠正思想与行为上的误区, 在提出具体细节处理对策与注意事项的同时, 推广优秀教师的成熟经验, 达到促进教师陈旧观念转变、欠当行为更进的目的。

竞赛型公开课是指教师面对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评委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比赛活动, 是数学新课改中推广新模式、传播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展示平台, 具有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教职业荣誉感、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功能, 也是教师本人教学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志, 可为其带来一定的物质奖励, 具有实用性。

考虑到数学公开课的发展历史、数学新课改的有关理念及要求, 笔者认为数学公开课最首要的类型就是对数学常态教学的示范、引领、更进的示范、研讨型, 其次才是倡导教师间进行比较、排名的竞赛型, 即要通过数学优秀教师的示范、引导, 让那些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刚刚踏入教育领域的新老师、处于停滞阶段的老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因此“示范、引领应该作为数学公开课的本体功能, 而研讨、竞赛则可作为衍生功能”[1]。

2.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应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评价主体是指“参与评价的人员或机构”[2]。数学公开课上的评价主体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学生、授课教师本人四部分组成。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组成的评委由于与被评教师接触时间较短、对后者教学风格及个人特征缺乏充足了解, 只能通过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表现对其进行评判, 可能会因为个人偏好、见解的不同造成结果与实际出入, 因此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应呈现多元化, 将学生评价与教师自我评价结果纳入进来。

学生与授课教师亲身参与教育实践活动, 对数学公开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教学任务是否有效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优先发言权;此外, 教师最为清楚自身的教学特色与风格, 因此将教师的自我评价、反思结果融入到公开课评价结果中, 有利于结论的有效、真实、契合性。“现代教学评价不仅要强调自身以外的评价者, 而且也还要强调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即使两者并不统一时, 评价者也要注意评价对象的意见与其自我评价的结果, 将此作为进一步评价的基础。”[3]

3.数学公开课应采用灵活的量化研究与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一定的质性研究

目前通常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来分析数学公开课教学质量, 这种方法“可以尽可能地删除主观成分, 可以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得到较好的融合, 克服主观随意性, 提高了模糊综合评判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4]具体方法是使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由数学教育专家制定量表中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

而数学课堂教学现场的复杂性、数学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教学系统元素的关联性造成单一使用量化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并不能反映出数学教学特征与全貌, 因此需要将质性方法纳入到数学公开课的评价方法体系中来。新课改背景下的公开课不仅应该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精神面貌是否饱满真实, 更应该关注学生课上的学习表现和精神状态、教师与学生是否有情感、精神上的交流与互动。因此, 数学公开课极力倡导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统一, 在使用量化研究时, 一方面要注意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灵活运用, 要对评价项目及对应权重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变动, 以适应不同数学公开课的内在需求, 另一方面还需注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

4.数学公开课的结果应该指向日常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成长, 淡化功利主义

数学公开课的类型及功能决定了评价结果具有两个方面用途, 一是帮助被评教师对自身教学特色认识得更加明晰,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与行为纠正, 达到更新教学理念、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专业智慧、引领职业成长的目的, 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宝贵的经历与财富;二是公开课的竞赛性质决定了评价结果的适用意义, 它是教师本人教学能力达到某种程度的重要标志, 说明其已然获得了数学教育界一定范围内的肯定、欣赏与鼓励, 是数学教师获得荣誉、提升地位、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捷径。

另外, 数学公开课除了帮助授课教师本人带来荣誉及奖励外, 其所在的教学团队、学校都会收益良多, 很多学校、数学教研组都会将获得国家、省市级优质课教师的名单、照片、个人简介放在校园最显著的位置上, 成为学校展现师资力量的主要形式。

5.数学公开课最重要之处在于真实

数学公开课是数学课堂教学课的一种特殊形式, 同样遵循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 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知识、情感、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互动与生成过程;此外数学公开课的引领、示范功能也要求数学公开课以日常数学教学为基础, 不仅应该体现出新课改倡导的新理念、新要求, 更应该反映出当代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 在数学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活动形式的安排上贴合真实情况, 以此达到通过展示课堂常态、反映真实问题最终实现教学能力提升的目的。

因此, 数学公开课的关键之处在于真实, 这“是公开课立课的生命线与存在的本初意义之所在”[5], 事先的美化、不断修改及预演遮蔽了教学中潜在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少教师临时抱佛脚、不顾日常教学质量投机取巧之风。长期以来也使竞赛成为数学公开课唯一的功能”[6], 失去了数学公开课的真实意义。

二、数学公开课实践中的问题审视

1.数学公开课以竞赛型为主, 遗忘了对日常数学课堂教学的示范、引领

数学公开课的首要功能在于对常态数学教学的示范、引领, 以示范型、研讨型为主要形式, 竞赛型公开课应作为一种辅助形式。但现实情况是, 竞赛型成为数学公开课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形式, 示范型、研讨型两种反而渐渐淡出人们视野;此外教师们也越发重视起公开课给教师、教研组与学校带来的荣誉、知名度等外在功利功能, 数学教师是否参与公开课、最后名次如何总是与其奖惩、升降职等功利化目的挂钩, 成功的公开课会给教师个体带来荣誉、晋升机会, 而它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指向教师生命成长、提升职业素养的内在精神价值常被有意或暗地中被忽视了。

具体而言, 参与数学公开课评比的教师早就接到通知, 通过提前精心构思教学设计、雕琢教学表现、预演教学流程, 最终将一堂数学教学课完美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并通过反复修改、多次筛选和重组,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由于先前理念上的偏差、经验的欠缺造成的教学行为不当。但这种公开课是并没有从实质上帮助被评教师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实践智慧的积累、教学行为的精进, 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意义不大;更大的危害在于, 这种类型的公开课会为不少数学教师带来认识上的偏差, 助长他们投机取巧、临阵磨枪、不顾平日教学行为改进的应付心理。

因此, 强调数学公开课的示范、引领功能, 淡化数学公开课的功利主义, 改变目前数学公开课依赖数学教师“事前准备、最终表演”的唯一途径, 倡导对评比教师常态教学观摩、评价的新思路, 并结合抽查、临时听课等方式, 达到全面展示教学风格、增进评委对教师深刻了解的目标, 从根本上发挥出数学公开课的导向功能, 使数学公开课贴近课堂教学常态, 从真正意义上促进评比教师的智慧成长。

2.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单一, 并造成评价结果使用率不高

前面提到, 数学公开课应该采用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授课学生组成的他人评价与授课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主客观评价方式的结合有利于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适切性, 但目前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仍存在着单一化的不足, 具体表现为学生无法参与到评价教师工作当中来, 授课教师自身对自己在数学公开课上的表现也没有多大的发言权。

数学公开课单一的评价主体模式存在着不少弊端, 数学公开课评价结果合理性、代表力差。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组成的评委并非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 与被评教师接触时间较短, 两者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与隔膜, 对后者的教学风格与特色缺乏充足的认识与了解, 加上主观偏爱、观点偏差, 势必会使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 不可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素养唯一、乃至最为关键的因素, 必须要将数学教师的自我评价结果考虑进来。而目前授课教师对评价结果几乎没有发言权, 仍然处于被动、消极、待评价的尴尬地位, 也由此造成了数学公开课的结果使用率不高。由于评委与教师间存在隔阂, 就使不少教师比赛结果的不认同, 如果教师事后缺少进行反思的意识与努力, 就会失去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机会与可能。

此外, 目前对学生在数学公开课的地位缺乏明确的认识, 他们在评价授课教师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得不到重视。只有他评、教师自评形式的结合方可构建出数学公开课评价的完整体系, 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与真实性, 从而使被评者心服口服地制定、实施教学改进策略, 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益、促进生命成长的初衷。

未来的数学公开课评价将更多的突出师生地位, 善于倾听师生意见、切实感受, 加强对一线数学教师教学评价理论、方法运用的培训, 增强他们对数学公开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在情感认同与深刻认识, 为评价数学公开课培养后备力量。

3.数学公开课评价体系的运用不够灵活, 缺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

目前常见的误区在于量化研究中数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不顾客观差异、盲目套用, 且缺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融合。因此, 需要根据数学公开课在授课内容、课型、学生需求与特征间存在的差异来对量化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变动, “要在众多的评价指标中筛选出一部分最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特性的指标, 而舍弃某些虽有影响, 却属于非本质的、次要的目标”[7], 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具可比性、契合性、适用性。

当前就存在着不少评委漠视客观差异、运用相同眼光看待不同, 陷入“只见表不见人”的可悲现象。数学公开课的评价内容比较繁多, 被评教师实难面面俱到, 为了迎合评价指标而忽略数学教学规律的行为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只有当被评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 才可以充分抵制为提高评价分数而东拼西凑、为追求形式上的最佳而导致整体公开课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花架子”;其次, 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也要求数学公开课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评委需要具有动态、生成思维, 运用辩证、系统的视角看待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事件”、“偏差”,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灵活处理珍贵的课堂生成资源, 实现对教学惯例的熟练运用与超越, 并结合质性评价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评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处理, 来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基本功水平、精神面貌进行综合评价。

4.数学公开课在反映教师教学水平、日常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悖真实

目前数学公开课在反映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与水平、日常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悖真实, 教师经过长期的准备、修改与预演, 修正了本应出现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问题, 影响了公开课调整、示范日常课堂教学过程实效的发挥。因此, 笔者认为, 对被评教师的评价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一蹴而就, 而应将其平日教学表现纳入进来, 将一段时间内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表现上的进步作为一个指标, 并通过结合临时听课、抽查等形式, 弥补公开课评价方式的不足, 达到对被评教师的深入理解, 最终完成评价的整个过程。

三、欣赏、学习是广大一线教师对数学公开课的正确态度

在对数学公开课类型、功能、评价主体、标准及结果使用方面的应有之义与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后发现, 欣赏、借鉴、学习是数学教师对数学公开课的正确态度。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观、知识观、学生观上有所更新及突破, 但由于教师行为具有一定的累积性, 难以实现快速转变, 教师缺乏进行相关培训与系统学习的精力与机会, 再加上传统教育评价制度、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束缚等原因就造成不少数学教师的举步维艰、停滞不前。而数学公开课作为“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1], 在推广新课改理念、示范新课改成果、传播新课改经验、总结新课改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教师对数学公开课态度是否端正、认识是否明确对数学公开课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就竞赛型数学公开课而言, 作为评委的数学教师应该以欣赏、客观的视角对待公开课, 避免带着挑错、找茬的错误心理对待授课教师;作为观众的数学教师应该以扬弃、借鉴的视角对待公开课, 需要设身处地地构思自己处于同样教学情境下的个体行为, 并与台上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细节处理间存在的异同进行比较, 达到丰富教学经验、积累教学案例、提升专业智慧的目标;而作为参与比赛的数学教师应该端正态度, 保持平和的心态, 正确对待比赛结果, 抵制功利主义, 将评委老师的意见及建议、课下反思、教学结果反馈当做引领专业成长的重要资源, 在对教学理论与实践智慧不断的积累、灵活运用中达到职业成长水平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安富海.公开课问题再审视.中国教育学刊, 2013 (5) .

[2]范晓玲.教学评价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3]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基于芙蓉中华中学华文多元化教学评价的个案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5) .

[4]丁家玲, 叶金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武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6) .

[5]宋立华.走向真实的公开课——为何、何为与达成之策.中国教育学刊, 2012 (10) .

[6]徐丹, 傅海伦.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再认识.教育科学研究, 2013 (4) .

上一篇:雀仁乡中心学校庆祝第28个教师节活动简讯下一篇:励志优美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