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氧水)交接班疏漏引发爆炸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2024-04-28

(双氧水)交接班疏漏引发爆炸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通用4篇)

篇1:(双氧水)交接班疏漏引发爆炸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双氧水)交接班疏漏引发爆炸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2006年4月22日上午8时,山东省东营市某化学有限公司双氧水车间的操作员张川和许平与操作员朱训像往常一样,在完成交接班后一起例行巡检。当他们巡检完毕,准备离开操作间时,突然听到操作间外传来“咝咝”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顿时车间内浓烟滚滚。情急之下,张川和许平从窗口跳下,经过雨棚落到地上,然后迅速离开现场。事故发生时,有2名济南工艺设备安装公司的职工正在双氧水车间4楼拆除墙外管道保温脚手架,他们在逃离现场过程中,1人被大火烧死,1人从2楼楼梯平台跳到地面,脸部轻度烧伤。

大火燃起后,东营市公安消防部门紧急调动消防救援力量全力扑救。直到中午12时左右,大火才被全部扑灭。这起事故除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外,还使得氧化残液分离器完全报废,车间内各类泵、容器10多台(套)损毁,车间玻璃及其它辅助设备、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302.63万元。火灾后,公司氯碱生产系统全面停产整顿。

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省总工会和东营市相关部门及有关技术专家立即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勘查,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取证,经过详细的综合分析,最终认定该事故是一起“违规操作引起的爆炸火灾事故”,系因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责任事故。

联合调查组在勘查事故现场中发现,双氧水车间内氧化残液分离器罐顶的放空阀是关闭的,而按照操作规程,氧化残液分离器排液后必须打开罐顶的放空阀,恰恰是由于放空阀关闭,造成氧化残液分离器内残液中的双氧水分解产生的压力不能及时有效地卸压,极度超压后终致氧化残液分离器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碎片同时击中氢化液气分离器、氧化塔下面的工作液进料管和白土床至循环工作储槽的管线,致使氢化液气分离器内的氢气和氢化液喷出后发生爆炸和燃烧,氧化塔内的氧化液喷出并烧灼,白土床口管内的工作液流出并燃烧,继而形成了双氧水车间的大面积火灾。经调查询问,联合调查组得知,操作员朱训把工作交接给操作员许平和张川之前,未按规定将分离器内的氧化残液排空,而是准备交给许平和张川处理,但又没有向他们交代清楚。接过工作后,张川想当然地认为朱训肯定已将分离器内的氧化残液排空,就未按规定打开罐顶的放空阀,而与张川一同巡检的许平既没有去核实分离器内的氧化残液是否排空,也没有对张川未打开放空阀提出疑义,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随着调查的深入,联合调查组还发现,有一些因素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并使得事故没有及时得到控制。

从安全管理上,公司安全生产目标不明确,没有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层层分解,没有把安全生产责任书的签订具体落实到班组和员工。

公司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对员工中出现的“三违”现象监督不力、处理不严,致使员工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思想麻痹,交接班时没有严格按照装置规程进行操作,又没有认真进行核实。

公司消防设备不完善、消防水源不足、缺乏自防自救能力,没有制订全面、系统的应急救援预案,平时演练不够,致使对突发事故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控制。

从生产装置上,公司为了提高双氧水的质量和生产能力,对双氧水装置进行技措改造,但是没有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报有关部门审批,也没有经过装置原设计单位的确认。

双氧水装置原设计单位对氧化残液分离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没有在氧化残液分离器上设计相应的压力表和自动卸压装置。

整改和预防措施

为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公司采取了2项措施。第一,与双氧水装置原设计单位沟通,在氧化残液分离器上设计安装压力表和卸压装置,确保操作员随时了解分离器内工作压力的大小,或实现氧化残液分离器自动卸压。第二,规范员工交接班工作,要求在工作交接时,上一班操作员把装置的工作状态向下一班操作员交代清楚,下一班操作员与上一班操作员当面核实装置运行状态,双方要签订交接班记录,以免留下隐患;而无论上一班工作完成到什么程度,下一班操作员都要及时检查氧化残液分离器工作压力,按规定打开罐顶的放空阀,防止氧化残液分离器超压而发生爆炸。

有关监管部门给企业领导层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层层分解责任制,具体落实到每个管理层领导直至企业各个班组、员工,并建立严格的奖惩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组织机构;加强培训,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操作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坚决杜绝“三违”现象发生。

2.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全面检查安全、工艺、设备等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修订完善各类安全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的监控管理,严格执行作业现场巡检制度。

3.组织员工一丝不苟地做好交接班组工作

严格落实各项交接内容,包括各种操作规程档案、工具数量和质量情况、设备装置独有的性能特征、事故隐患规律、维护经验和技术等,使员工做到认真交接、清楚交接、全面交接,有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加强消防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

完善各项消防设施,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自防自救能力。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及时修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演练,增强企业的应急救援能力(文中人名为化名)。

篇2:(双氧水)交接班疏漏引发爆炸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引发农机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在于农机技术状况、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农村道路和基层农机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1)日常维护不到位,农机技术状况差。部分农机经营者和使用者,只注重经济效益,在农忙季节加班加点赶工作业,忽视了农业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导致农业机械带病坚持作业,超负荷运行,超期服役,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法制观念差,安全生产意识淡漠。一是无证驾驶(操作)引发安全事故。部分农机经营者和使用者不学法、不懂法,认为农机驾驶(操作)简单易学,自以为是,不参加培训、考试,无证驾驶(操作),盲目蛮干,心存侥幸,一遇突发情况,不能正确及时处理而引发事故。二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流动性大,机车买卖频繁,既不过户,也不参加年检,对农机的运行情况不了解。三是无牌无证行驶、违法载人、超速超载、酒后驾驶、不参加年检年审等违法违规行为引发安全事故。四是不经批准而非法改装农业机械引发安全事故。五是疲劳驾驶(操作)引发安全事故。

3)农村道路建设不规范,安全隐患多。部分乡村道路坡陡、弯急、路窄,路面坑洼不平,交通标识不全,通行能力低,安全隐患突出引发安全事故。

4)乡镇基础工作薄弱,管理乏力。部分地方农机安全监管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工作存在盲区和死角。还有部分乡镇人员配备不齐,管理缺位,监管无序引发安全事故。

2 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措施

1)定期保养检修农机具。按照农业机械出厂使用说明的规定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以保证农机具的技术状态完好,在源头上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

2)定期参加年检。定期检验是保证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农机具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予以排除,从而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3)主动参加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第三者责任强制险的作用就是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快速地处理农机事故赔偿,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给农机经营者和使用者带来的损失。

篇3:农机交通事故引发原因及预防

一、农用车由生产工具向交通运输工具转变

以前, 各种农用车均作为生产工具而服务于田间地头, 用于农田耕种、农用品和农产品的运输。上路行驶机率小, 与其他交通参与者冲突较少, 事故发生率低。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用车被作为一种运输工具和代步工具被广泛使用。走亲访友, 运输物品, 买卖货物, 致使大量农用车涌上道路, 加上部分驾驶员不遵章守纪, 行驶随意性大, 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秩序, 导致事故频发。

二、无证、无牌上路, 违章载人等问题突出

一辆农用车上拉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现象已司空见惯, 全国范围内因农机车辆违章载人引发的群死群伤的特大恶性事故不断。同时, 农机车辆自身缺少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设备, 加上驾驶者驾驶技能低, 安全意识差, 缺乏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和能力, 甚至少数驾驶者根本不具备驾驶资格和驾驶能力, 就盲目驾驶、无证上路, 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驾驶员非职业化转变, 安全意识淡薄

我国的农机驾驶员以前是作为生产工具的操作员而形成的一个专业群体。作为生产工具的操作者, 其驾驶技术的培训较为严格, 培训内容全面, 每个农机驾驶员的技术往往都相对过硬。但是, 随着农用车数量的大幅度增加, 所谓的“驾驶员”也相应增多, 盲目驾驶, 无序上路现象严重, 形成大量的事故隐患。

我们作为专门负责农机车辆牌证发放、管理的农机部门, 以及担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在工作中一定要抱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 以“以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就是最大的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 认真履行职责, 扎扎实实把农机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抓紧、抓好、抓实。

一是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必须到位。农用车发生交通事故, 很大程度反映出农民安全意识淡薄, 交通安全意识没有深入人心。因此, 提高农民特别是农机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是当务之急。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宣传栏的宣传阵地作用, 广泛开展建设交通安全村、事故预防宣传版块巡回展、“送安全下乡”等活动, 大力营造加强交通安全舆论的氛围, 使广大农民群众从思想上受感触、受震动, 扩大安全教育面, 以达到减少事故的目的。

二是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必须到位。现今农村驾驶员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处于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状态, 驾驶技能、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因此, 安全教育必须到位。交通管理部门、农机部门要相互配合, 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 宣传无证驾驶、无牌上路的危害性, 让农民兄弟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交通安全, 切实绷紧安全这根弦。

三是农机部门管理必须到位。农机车辆管理应进一步扩大范围, 加大深度, 要做好农机的排查摸底工作, 详细掌握农机的保有量。同时, 组织人员上门服务, 进村进户, 对无牌、无证的车辆进行整改, 使黑户车无藏车之地, 报废车无法上路, 帮助正常行驶的车辆办理相关手续。农机部门更应该认真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 切实履行好安全法赋予的农机发牌发证职责, 做好农机驾驶员培训工作, 严把驾驶员考试关, 依法实施行政许可。

四是违章处罚的力度必须到位。违章处罚是交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减少事故隐患的一个有效措施。但是在农村违章处罚容易引起群众的误解, 农民的抵触情绪较大。因此, 在执法过程中要注意方法, 宣传在先, 要严格依法行政, 规范执法, 对在道路上查获的存在违法违规的农机车辆, 要妥善处理, 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篇4:(双氧水)交接班疏漏引发爆炸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1 石油化工管道火灾爆炸原因分析

1.1 管道泄漏

管道泄漏的原因有:质量因素 (如, 设计不合理、材料本身缺陷、焊接质量低劣、连接件密封失效) ;工艺因素 (如, 管道磨损、反复应力的作用、腐蚀性介质的腐蚀、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发生蠕变、低温下操作材料冷脆断裂、高压物料窜入低压管道等) ;外来因素 (如, 外力冲击、振动、摇摆、施工造成破坏、地震、地基下沉等) ;操作因素 (如, 误操使可燃物料漏出、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运转;维护不周, 不及时维修, 超期和带病运转等) 。

1.2 管道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在停车检修和开车时, 未对管道进行置换, 或采用非惰性气体置换, 或置换不彻底, 空气混入管道内,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检修时在管道 (特别是高压管道) 上未加盲板, 致使空气与可燃气体混合;负压管道吸入空气;误操作阀门使管道中漏入空气, 或使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混合, 受到点火源的点燃作用即发生爆炸。

1.3 管道内超压

管道的超压爆炸与反应容器的操作失误或反应异常有关, 冷却介质输送管道出现故障, 导致冷却介质供应不足或中断, 使生产系统发生超温、超压的恶性循环, 最终导致设备、管线发生超压爆炸事故。

在管道中由于产生聚合或分解反应, 会造成异常压力。如, 在乙烯和过氧化物催化剂的管道中, 温度过高, 超过催化剂引发温度, 乙烯就会在管道内聚合或分解, 产生高热, 使压力上升, 导致管道胀裂或爆炸。

连续排放流体的管道, 尤其是排放气态物料的工艺管线, 因输送速度降低等因素会导致设备内的物料不能及时排出, 从而使设备发生超压爆炸事故。

高压系统的物料倒流入低压管道, 造成压力增加。

1.4 管道内堵塞爆炸

管道发生堵塞, 会使系统压力急剧增大, 导致爆炸破裂事故。

输送低温液体或含水介质的管道, 在低温环境条件下极易发生结冰“冻堵”, 尤其是间歇使用的管道, 流速减慢的变径处、可产生滞留部位和低位处是易发生“冻堵”之处。

输送具有粘性或湿度较高的粉状、颗粒状物料的管道, 易在供料处、转弯处粘附管壁最终导致堵塞。管道设计或安装不合理, 如, 采用大管径长距离输送或管道管径突然增大, 管道连接不同心, 有障碍物处易堵塞;物料夹杂过大碎块时易造成堵塞;物料具有粘附物性, 若不及时清理, 发生滞留沉积等情况, 可造成管道堵塞。

操作不当使管道前方的阀门未开启或阀门损坏卡死, 或接受物料的容器已经满负荷, 或流速过慢, 突然停车等都会使物料沉积, 发生堵塞。

1.5 发生自燃火灾

管道内结焦、积炭, 在高温高压下易自燃, 引起燃烧或爆炸。在加工含硫原料油炼油厂的高压管线中, 硫化亚铁是一种很常见的物质, 它是铁锈和硫化氢发生反应的产物, 设备停用后打开, 以及维修之前与空气接触, 就会迅速发生自燃。

管道内介质温度为超过自燃点的物质, 泄漏出来与空气接触便会自燃。

1.6 具有多种引火源

物料在管道中输送时, 有多种引火源存在。启闭管道阀门时, 阀瓣与阀座的冲击、挤压, 可成为冲击引火源。阀门在高低压段之间突然打开时, 低压段气体急剧压缩局部温度上升, 形成绝热压缩引火源。物料在高速流动的过程中, 粉体与管壁、粉体颗粒之间、液体与固体、液体与气体、液体与另一不相溶的液体之间、气体与所含少量固态或液态杂质之间, 发生碰撞和摩擦, 极易带上静电, 产生火花。

危险物料输送管道周围具有摩擦撞击、明火、高温热体、电火花、雷击等多种外部点火源。可燃物料从管道破裂处或密封不严处高速喷出时会产生静电, 成为泄漏的可燃物料或周围可燃物的引火源。

1.7 易成火灾蔓延的通道

由于管道连接着各种设备, 管道发生火灾, 不但影响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 而且还会使整个生产系统发生连锁反应, 事故迅速蔓延和扩大, 特别是管内介质有毒时, 对人的生命威胁更大。在管道中传播的爆炸, 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由爆燃向爆轰的转变, 对生产设备、厂房等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2 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

2.1 遵守安全布置原则

输送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介质或有毒、腐蚀性介质的管道, 不应穿过与其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集中敷设于同一管架上的各种介质管道必须留有规定的间距。多层管架中的热料管道应布置在最上层, 腐蚀性介质管道应布置在最下层;易燃液体及液化石油气体管道严禁与蒸汽、热料管道相邻布置;助燃与可燃介质管道之间, 宜用不燃物料管道隔开或保持不低于250mm的间距。

2.2 选材、设计、加工、安装合理

根据输送介质的性质、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因素正确选择管材, 不可随意选用代材或误用, 不得使用存有缺陷的管材, 例如:要求高温强度时, 350℃以下使用沸腾钢和半镇静钢, 在350℃时, 应根据不同温度分别使用镇静钢、钼钢、Cr-Mo钢和不锈钢, 不得使用碳钢;为了防止低温脆性, 要使用奥氏体不锈钢以及铝、镍铜合金的管材。可燃液体架空管道的支架应用不燃材料建造。为避免可燃液体管道在发生事故时液体漫流, 可将管道敷设在不燃材料建造的地沟内, 并保证良好的自然通风, 以防止可燃蒸气积聚。高温物料管道应用不燃材料装设保温层, 以防止可燃物接触高温管道起火。

严格按照工艺设计要求设计, 管道直径的设计值应尽量大些, 弯曲和变径处应缓慢, 而且弯管和变径管要尽可能少, 尤其是由水平向垂直过滤的弯管要少。管内壁应平滑, 不准有折皱或凸起, 不装设网格状的构件。

管道的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焊缝须作无损探伤检查。管道的连接方式合理, 可用加偏垫或多层垫等方法消除断面偏差、空隙、错口或不同心等安装误差。管道穿墙、楼板和屋面时, 应加套管、防火肩、防水帽等装置。焊缝、法兰等接头均应避开墙和楼板。管道和管件不得与管架直接接触, 应按设计温度、压力等要求, 采取加置木垫、软金属片或橡胶石棉垫等措施隔离。

2.3 采取防腐措施

根据输送物料的腐蚀性选择耐腐蚀材料, 如, 对硫化氢的腐蚀, 不同温度下使用可采用铬钢, 不锈钢或渗铝钢;对高温条件下的氢脆要用Cr-Mo合金钢;对不同程度的硫腐蚀, 分别采用5Cr、7Cr、9Cr钢管;为了防止高温氧化腐蚀, 要用奥氏体不锈钢管、5Cr或9Cr钢管。

采取合理的防腐措施, 如, 涂层防腐、衬里防腐、电化学防腐、使用缓蚀剂防腐等。其中涂层防腐用得最广泛, 而在涂层防腐中以涂料防腐用的最多。

定期检测管理的受腐情况, 尤其是敷设于地下的管网系统, 及时修复或更换腐蚀严重的部位。

2.4 消除管道残余应力

为了避免管道振动, 可采取设置减振装置, 增加柔性设计等措施。

为了减弱热应力的破坏作用, 采用增加管系可挠性, 缓解热应力的热补偿方法, 如, 采用专用的热补偿器;利用弹簧吊架结构或止动器约束管道在约束方向上的位移, 在设备管口附近设置固定支架, 削弱管口的应力和力矩, 加设弯管, 改变管道走向, 增加管系总的可挠性或利用绝热保温等方法。

针对不同外部载荷采取措施, 如, 防止基础下沉, 可采用改变管道设置位置或支撑方式或强化基础设计的方法;预防外力冲击, 可通过加强防护设施, 可挠性设计, 合理设置, 加护栏或套管以及加强施工监督等方法。

2.5 严格安全操作

生产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控制物料的输送温度、压力、流速等工艺参数, 尤其是用于输送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可燃粉粒状物料的管道, 输送速度不应高于工艺值。生产的要害部位, 如, 加热炉口、塔底部、反应器底部、高温机泵等进出口处的管道和工作条件苛刻, 受交变载荷的管道, 要特别重视。

冷却介质的输送管道要确保冷却介质的供应量, 避免中断, 必要时可安装双路水源和电源控制, 以防止生产系统出现超温、超压的恶性循环。

及时清除管道内的污垢、沉淀等沉积物, 并严禁采用铁质工具或能产生火星的器具输通易燃易爆、易自燃的不安定沉积物。定期清除管道以及周围的设备、设施上的积尘, 以减少粉尘沉积。

在冰冻季节前后, 要注意管道的防冻和化冻, 如, 积水弯、压力表的弯管, 排凝阀等处, 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保温防冻措施。暂时不用的水或易冻的管线要将管内介质排净。

及时维修管道, 严禁超负荷, 超期和带病运转。

2.6 加强防火安全管理

在用管道要遵照《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定期进行检验, 检测管道的泄漏和受损情况, 防止管道系统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停车检修和开车前应按规定进行管道的排气置换作业, 检测合格后方可动火检修或开车。进行动火检修作业时, 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严禁危险物料管道和高温管道周围堆放易爆物质。需要散热的输送管道上严禁堆放各种杂物, 以防止热量积累引起火灾。

危险物料输送管道的周围杜绝各种火源。

2.7 采取防静电措施

粉粒状物料的输送管道应选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制造, 并设性能良好的静电消除装置。工厂和车间的氧气管道、乙炔管道、油料储运设备、通风装置、空气管道等必须连成一个整体, 并予以接地。地上或管沟敷设管线的始端、末端、分支处以及直线段, 每隔100m应设置防静电接地装置, 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接地点宜设在固定管墩 (架) 处。

2.8 设置防火防爆安全装置

在容易发生超压爆炸的管道上需设置安全阀等防爆卸压装置;在容易造成火焰传播的管道上需设置水封、砂封、阻火器或防火阀。在高压和低压系统之间的接点处和容易发生倒流的管道上, 需设置止回阀和切断阀。在泵和阀门的进口装设管道过滤器, 防止由于杂质或夹杂物造成事故。具有着火爆炸危险的输送管道, 应配备惰性介质管线保护。可燃气体的尾气排放管线应用氮气封或设备阻火器等防止火势蔓延的装置。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密集管网系统可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 以及时发现火险隐患, 亦可设置水喷淋等灭火设施, 以便及时扑救初起火灾。

参考文献

[1]王怀义.石油化工管道安装设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化工工艺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石油化工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我误解了他作文600字下一篇:雪花和梅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