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建企业文化体系

2024-04-12

如何搭建企业文化体系(共6篇)

篇1:如何搭建企业文化体系

如何搭建企业文化体系

引言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它是被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所以企业文化是员工们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它的目的在于以精神的、物质的、文化的手段,满足员工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要,以至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的利益实现最大化。

企业文化本身包括了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可以使新进员工对公司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另外企业文化是公司员工长期积累并得到公司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体系,将公司的文化传授给新进入者,可以使他们快速融入公司。

一、企业文化搭建步骤: 1.初期准备阶段

1)组建企业文化建设机构。

2)起草《企业文化制度/手册》《员工手册》,内容包括: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愿景、使命、人才理念、企业歌、企业大事件、组织架构、行为规范、等等。

2.实施推行阶段

1)规范各项制度、流程、行为准则 2)组织相应培训

3)创建企业内部刊物、企业宣传片、企业网站、宣传栏、宣传海报、办公室标语。

4)内部活动:如晚会、生日会、业务比赛、旅游、聚餐、拓展等 5)成立业余协会,丰富员工生活。

3.健全保障体系 1)健全培训体系 2)健全福利体系

3)收集后期改善和巩固意见

二、企业文化知识培训主要内容

1.公司如何对待员工的主要思想和配套措施:如员工享有哪些福利,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创造哪些坏境,个人在公司的发展前景。

2.突出公司的文化愿景、战略及核心价值观。

3.明确公司员工的行为准则。

4.讲述发生在企业的有名案例或故事,让大家在一种身临其境中学习公司文化。

5.提供沟通渠道,并确保渠道畅通。

三、企业文化搭建和实施心得

1.让员工在进入公司后第一天,安排同高层领导见面,这样会让新进者对公司和公司领导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在第一时间树立一种为公司服务的意识。

2.为每一个新进员工指定一位合适的入职指导人,加强对新员工的入职指导。

3.准备一份全面介绍企业各方面情况的员工手册,让员工随时随地学习,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

4.动态信息掌握:每隔一段时间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一次互动交流,或者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在融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四、注意事项

1)不可盲目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2)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符合企业发展阶段

3)从上而下推动比从下而上容易很多,需要得到领导层的支持和认可

4)不流于形式,确保执行力度

5)前期大胆试验,但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篇2:如何搭建企业文化体系

2012-02-09 10:56:08| 分类:企业管理 |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根据企业不同的战略目标、市场导向、发展阶段、业务需求、领导支持程度,对于培训体系的搭 建大致可以分为观望型、摸索型、成熟型、标杆型四种。观望型、摸 索型属于培训体系搭建的初始阶 段,需要更多的行业成功经验作参考、丰富的专业人才储备,才能够更规范的开展。而成熟型、标杆型 都是相当稳定、专业、系统 化、结构完整的培训体系模型,主要特点为内部资源丰富、培训形式多元、领导支持力度高、员工认同度高、培训成效卓越,因此经常成为其他企业观摩学习、甚至 成为行业标 准的组织或模范。

不论哪一类型的培训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培训策略、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 训讲师等条件所带来的影响,并通过企业问题的解决与否来评判培训的效能确定优化的方向。下面就几 种搭建模式的特性、操作方式、未来发展及改善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一、培训策略思考方面(一、长期培养 VS 短期培养

高速扩展、业务范围多且广、面向全国甚至国际市场、或是特殊专业领域的中大型、特大型企业, 多以人才的长期培养为主,搭配短期的特定需求。这样可以将人才的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紧密结合,同 时提供一个让人才发挥的平台,能够最大程度的用对人、做对的事、把事作对。如果企业只考虑进行长 期培养,而忽略了某些需要立刻改善的问题,则容易造成过度的业务导向或技术导向,导致团队协作困 难、士气不振等问题。因此,还要适当的配合短期或特定项目进行培训,例如全员的职业素养、企业文 化再造或强调、商务或办公室礼仪、内部服务意识、激励建设、沟通表达、情绪管理等。

如果缺乏系统性、长远规划的长期培训,仅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进行短期培养,虽然在课程组 织与安排上较容易掌控,但只能看到短期的成效,时间一久或者管理疏漏时,员工就会变回原形,这样 反而浪费了培训资源与人力成本。

因此,不管企业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必须有一套能与员工的职业规划结合,并针对特定人才进行长 远培养的培育系统。可以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不同形式的书面承诺或抵押等方式进行约束管控,避免 了人员在培训后流失的情况 , 也让人才能够在工作中具体掌握未来愿景 , 使企业的优良文化、精神面貌、核心价值、专业知识技 术等能够有效传承、发扬光大。当企业遇到环境变化如竞争压力、人员结构转 变、业务形态增加或异动,或面临特殊处境时,则需要弹性的加入一些能够短期见效的培育计划,使企 业有新的转机与更好的发展。

(二、由上而下 VS 由下而上

当企业经营管理层较重视培训的集体成效,且培训组织方在培训的推展上有较高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时,就比较容易建立由上而下的培训模式,比如某些金融行业、制 造型行业、集团公司、跨国公司。其优点是通过由上而下的培训支持、管理落实、效果检验等,能够创造一种令员工养成好工作习惯的环 境,让内部的人才培养得到 持续的发展和成效。高层培训的缺点是高层管理者由于时间原因使得组织 起来不容易,而且高层在培训过程中因为工作事务较多难以专心全程参与,师资的选择也存在一定的难 度。

当企业的培训体系还处在萌芽阶段,或者是以业务、专业为导向,很可能因为内部支持力度不够, 加上资源有限或专业不足而选择由下而上的系统建立。这种方式对 于基层员工来说可以增加很多学习机会,组织起来也相对容易很多,但是训练结束后很容易被打回原形,因为管理层的不认可、不支持、后续的追踪与管理无法匹 配。如果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观念想法产生落差,很可能导致培训结束后员 工就选择跳槽,这样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果您目前处在这种尴尬阶段,不妨考虑先把中层的管理队伍或 人才模型培养起来,使中坚力量有更强的实力承上启下,让高层看到具体 的效果,转而大力支持培训, 甚至改变意愿接受高层培训,再由中高层对基层 展开各种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育,可谓皆大欢喜, 同时赢了里子和面子。

二、培训形式开展方面(一、学分制:必修课、选修课

某些企业根据长期与短期的培训需求,将不同岗位员工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习惯,通过科 学的学分制定和规范,进行系统性的培育。这些学分的获取有内训课程、外训课程,也有以自学的方式, 或者与外部专业机构或协会配合(包含国内外。好处是学习过程就像在校研读一样,对于专业领域的 学习非常系统和严谨,工作与生活可以通过 “ 做中学,学中做 ” 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取得平衡,更加确 立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但如果没有对培训过程及结果进行严格把控,比如学员的出席率、参与度、课 后绩效跟进、对组织和团队的贡献、检核考试或认证,则可能导致员工因工作任务繁重或者基于侥幸心 理,对培训采取应付态度,导致培训过程流于形式,无法真正的体现出学分制的精神。

因此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严格限制培训学员的资格,并保证其全程参与,透过培训现场的监督 控制、课后成果验收、效果评估与违规者的具体惩罚等管理手段,加强落实,才能使企业的人才培育资 源得到最大的收益。

(二、认证制:专业类、资格类

对于研发设计人员、维修技师、销售精英、管理师、督导师、内部讲师等专业人才,除了外部正式 文凭、资格证、执照的取得,还可以通过内部认证或授权的方式,成为企业人才库的重要成员,负责各 种专业知识技能、态度的传承和培育任务。因此企业在开展培训计划时,主要以协助人才取得内部认证 为方向 ,除了考虑课程结 构、学员资格审核、讲师选择、时间场地安排(封闭式的集中培训成效最好 , 还要进一步研究认证的形式。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学员的学习激情与专注度非常高,因为以通过认证为主要目的的学员通常都是有 一定经验的工作者,或者表现特别好的员工才有此机会,为了争取 最好的表现与个人荣誉,培育过程 总能全力以赴。然而如果这一系列的培养时间安排过于仓促、课程之间的间隔过于紧迫,就很容易影响 学习的效果与成果产出的完 整度。另外,认证评委的选择与评分标准也是一大考验,评委若有高层领 导或专家参与,必须与授课讲师进行认证前的协商咨询,了解学员的背景、学习历程、课中 表现、课 后差异及评分指标与打分标准等,才能保证认证结果公平、公开、公正、高效!(三、其他形式

1.根据企业资源:内部培训、自主学习

这与企业的发展规模及资源提供有直接关系,内部培训要考虑是否能有效解决问题,加上人数、场 地、时间、费用等限制以及师资的选择,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推敲,否则容易因为细节的疏忽而影响整 体效果。因此某些对于人才条件有特别要求或者人才紧缺的企业和岗位,较倾向于员工自主学习、贡献 所长,若因为工作有所需要,则以金额补贴方式鼓励人才自发性的学习。这样能使企业创造出真正的人 才,创建学习型组织,并且快速融入工作环境、高效完成任务目标。但如果企业无法提供人才相对满意 的发展机会或待遇,甚至没有更好的用人、留人办法、激励机制,则自主型的学习人才很可能流失,因 为他们有独立思考、成熟的态度、主观的意识、强烈的目标,加上长期的自我实力培养,自然在工作环 境的选择性与可控性上会更主观一些。

2.根据岗位需求:岗前培训、在岗培训

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新员工,这是最容易展现激情且对工作充满新鲜感的群体,他们就像一张白纸, 给什么都能接受,因此容易对他们导入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职场 价值观。但面对 85后、90后的新 人类,他们有着一颗迷茫的心,对于职场道德、伦理、忠诚度都很欠缺,工作动机不明确,面对这样的 群体,讲师的人格魅力、强大的内

心以及授课技巧,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影响力,选对师资、主题、教 学方式,才能对这些新时代年轻人的潜力进行深度启发引导。

篇3:如何搭建复烤企业薪酬分配体系

搭建薪酬分配体系遵循的原则

如何建立一套为企业适用的薪酬管理体系是每个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也必须依照公司的经营特性,搭建一套具有前瞻性的适合公司发展战略的薪酬体系,我们都知道薪酬是企业员工在生活上的个人需要也是员工个人的价值体现,这也是企业为什么要用薪酬分配来激励员工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我们也知道员工的薪酬是企业的成本投入,所以在确定企业薪酬支出时,作为管理者也要平衡经济效益和薪酬两方面的关系,即要使用薪酬来最大限度激励员工,又要平衡公司的成本支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除了要考虑企业的人工成本支出,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励员工创造工作业绩,满足员工对薪酬分配的需要。所以合理、科学、适用的薪酬分配体系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设计企业薪酬分配体系时必须掌握以下原则。

公平原则,是企业内部员工之间要公平;合理原则,是企业员工的薪酬与当地社会的薪资水准要合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减相适应;激励原则,是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对于不同层次员工薪酬分配的适宜性;分享原则,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双赢,当员工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企业也要通过薪酬分配给予回馈;比较原则,是企业员工与行业、与地区之间的比较;合法原则,是企业薪酬的制定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搭建复烤企业薪酬分配体系

复烤企业属于加工型企业,主要是为卷烟企业复烤加工原料的企业,以加工量来获取利润,是季节性加工企业,企业员工有长期固定工作、有任务期限合同制辅助员工。如何根据复烤企业特性,设计薪酬分配体系,建立员工的长效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吸引留住一批优秀的员工为企业服务,是设计薪酬分配体系必须考虑的重点。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根据长期工的特性,主要是分布在公司各关键岗位的人员,搭建岗位技能工资的薪酬分配体系,对于辅助性季节性员工搭建基于岗位绩效的工资体系。

搭建岗位技能工资薪酬体系依据的原则。一是以公司年度工资预算为依据;二是以企业内部定编定员客观分布状况为依据;三是以社会劳动力市场价格为参考依据;四是以员工岗位技能和工作业绩进行岗位考核评价为工资晋升依据。

实行岗位技能绩效工资分配模式,即根据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工作所需的能力要求,及工作的复杂性等结合职务承担者所具备的工作能力,本人积累的知识技术存量,在实际工作中能力的发挥程度以及工作业绩确定工资,充分体现以工作绩效、员工技能为尺度的考核择优升级的原则。工资分配按20∶80的原则向风险大,责任大的核心管理岗位及关键性的技术岗位倾斜。对于从事同种岗位的员工因工作业绩的不同以及工作能力的不同通过定期的绩效考评和能力考核评价确定不同的岗位等级差,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为员工搭建工资晋升的空间,激活员工的内在潜能。实行目标考核与工作业绩评定、能力考评相结合的晋级加薪分配制度,以工资晋级为手段鼓励员工高效工作。适当拉开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一般岗位与关键岗位的工资档距。

薪酬体系构成:岗位工资:即根据岗位责任繁简轻重、岗位的责任大小,工作条件好坏、工作水平要求的高低确定。技能工资:根据员工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任职资格、及其在开展工作时所必须的综合技术业务水平确定。以职工技能考核和业绩考核为晋升分配依据。根据聘用的岗位和级别,核定技能工资等级,初步确定的等级在同类岗位技能等级的初级,再调整晋升等级。岗位技能等级标准工资按管理岗位、技术岗位、技能岗位分为3个序列实行技能工资。每个序列每个职级设定3—4个宽带等级差。设置宽带薪酬等级。目的是由于在一个职级内的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因员工个人能力大小、工作态度的好坏,工作业绩的优劣而在工作中的表现不同,公司每年实行技能工资晋级。

通过每年对员工的考评评价进行工资调整,达到奖优罚懒的目的。鼓励和支持每个员工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出发点也是激励员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知识。

设定浮动工资,也就是为了使员工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标,持续不断的激励员工关注公司的加工任务完成情况设定的工资组成部分。

一是设置月度效益工资:根据部门工作任务、经营指标、员工职责履行状况、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确立目标效益奖,目标效益奖根据部门的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结合各岗位所负责任的大小,目标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等每月由企管员进行考评予以奖励。由部门领导根据员工的工作实绩予以分配。

二是设置阶段性目标奖励:根据公司制定的目标,以阶段性完成目标而设立的奖项。目标奖的分配以员工的考评等因素确定分配额。

三是设置年终奖金:年终奖金的分配根据公司效益的实现情况结合部门目标完成情况,确定部门效益奖总额,由部门根据岗位年度目标的考评确定的员工分配额。设定年终工资:奖励长期为企业服务的员工。设置特殊贡献奖:根据员工为公司所做出的特殊贡献进行颁奖。

通过搭建岗位技能薪酬分配体系,员工在岗位上能不断的提升个人的能力和工作绩效,同时关注企业的目标实现,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充分发挥了薪酬分配的杠杆作用。

搭建岗位技能绩效薪酬分配体系。做为复烤企业由于生产的季节性以及生产需要,使用了一批季节性辅助用工签订了任务期限合同制员工,如何发挥好这批员工的作用,薪酬体系的设置是否满足员工的需要,是否能招得来、留得住并且能发挥好这批员工的作用是设计薪酬分配体系重点关注的问题。

设计的原则:一是任务期限合同制员工的工资分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分配模式,即根据岗位所需的技能高低,劳动强度的大小,工作环境的优劣,所需知识水平的高低并结合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能力的发挥程度、完成工作质量的高低以及工作业绩确定工资。二是对于从事同种岗位的员工因工作绩效的不同以及工作能力、工作表现的不同通过定期的绩效考评和能力考核评价进行工资的分配和晋级。鼓励员工高效工作。三是适当拉开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一般辅助岗位与操作岗位的工资档距。

薪酬分配的基本依据:一是以企业年度工资预算为依据;二是以企业内部定编定员分布状况为依据;三是以社会劳动力市场价格为参考依据

薪酬体系的构成: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工采用岗位绩效工资制及记件工资分配模式。

岗位、绩效工资:岗位工资标准根据岗位责任繁简轻重、岗位的责任大小,工作条件好坏、工作水平要求的高低并结合公司实际的生产情况确定。同时也根据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考核来确定。

计件工资:凡是工作量可以量化的工种尽量采用计件工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浮动工资:目的也是为了季节性员工关注公司加工目标的实现。

一是设置目标奖励:根据公司制定的目标,以完成目标而设立的奖项。目标奖的分配以员工的考评及出勤并结合公司每年度的目标分配奖励办法等确定分配额。

二是年终奖金:年终奖金的分配根据公司效益结合部门目标完成情况以及个人年度目标考核,确定年终奖的分配。目的也是留住员工防止员工中途离职。

三是其它奖励:其它奖励的分配根据公司效益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奖励的分配。

四是出勤奖励工资:目的是为了保证季节性员工的出勤率。

五是待工工资:由于加工企业存在待工待料的现象,为了保证任务期限员工的正常工资收入而确定。

篇4:如何建立企业文化评价体系

“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对于一贯注重量化分析的一些跨国公司,评价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比较常规的手段。比如,企业借助强大的信息化手段,及时收集和掌握企业的客户、财务、物流、员工等方面的数据,帮助企业及时做出决策,有效管理好日常业务。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实践,在西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到了精细化管理的阶段,一些跨国公司注重对企业文化进行定量评价和管理,并使之纳入到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之中,成为一种常规性管理手段。

在我国,由于企业文化发展得比较慢,人们对企业文化理解和认识还不到位,目前,企业文化评价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由于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些盲目推进,或者缺乏必要知识和技能,遇到很多理论和操作难题,一些人开始怀疑企业文化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不仅能够被评价,而且非常有必要。随着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特别是企业文化评价研究的深入,企业文化评价将会成为我国企业的一种常规性管理。

二、国际企业文化评价的基本类型。

在优秀的国际企业,企业文化评价非常普遍,对于改善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评价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调查式评价。GE前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曾说过:我们采用年度员工调查的方式,来了解我们的理念在公司里扎下了多深的根。我们用这种调查来帮助校正我们的方向,就像是什么探测器。调查的题目都是直接关于那些理念的、以及我们的信息是否已经传达到位。很多跨国公司,每年都要委托专业的第三方做员工意见调查或客户意见调查,以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改善企业管理和提高员工士气。

审计式评价。思科公司,是一个靠并购企业发展起来的国际著名公司,他们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和开发出来一套成熟和适用的文化审计工具。思科在进行企业并购之前,总是要对并购对象进行企业文化审计,通过审计来发现被并购公司的文化的优、劣势,考察是否与思科文化契合,评估双方的融合难度,以此作为制定企业并购策略的重要依据。

诊断式评价。2003年,IBM公司准备从一个PC公司彻底转变为服务型的公司,因此,他们专门成立企业文化工作小组,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大规模的企业文化诊断,并邀请全体员工进行文化大讨论。最终,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员工意见,IBM不仅提炼出来一套适合服务型组织的价值观,并且针对员工提出的诸多问题,一一制定对策来改进,通过文化诊断激发了员工参与组织变革的激情,对于组织变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体检式评价。在联想集团,每年都有两个“体检”,一个是行政部门对员工进行身体体检,目的是帮助监测身体状况,提醒员工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强身健体,保障每个员工都有一个好的革命本钱。一个是企业文化部门对企业进行文化体检,帮助各级管理者发现和改善团队的管理问题,进而提高各级管理者的带队伍能力,改善团队氛围,增强团队乃至整个企业的凝聚力。通过两个持续的“体检”,为联想集团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照镜式评价。一些跨国公司在员工发展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员工的个体文化和团队文化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来分析员工的个体性格、沟通风格和价值观等特征,以帮助员工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为上下级之间、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适应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促进了员工自我管理技能,促进团队建设。

总之,用数据说话是优秀跨国公司的一种管理习惯,优秀跨国公司非常注重企业文化评价。通过企业文化的评价,目的是建立企业文化“软数据”,通过对企业的“软”数据进行有效管理,进而改善企业的“硬数据”(也就是企业业绩指标),把“软”数据和“硬”数据进行协调发展,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建立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三种选择。

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建立,是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建立一个企业文化评价体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年的实践,不断调整、优化和完善才能逐步形成。

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同阶段,企业建立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

第一种:以达标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评估。

这类评价,适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企业文化架构体系尚未建立。为了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行为体系、视觉体系等方面的要素,细化成为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可以直接检查和发现企业文化标准化的体系和要素是否健全。例如,通过检查企业文化规划、工作计划和组织实施等方面的资料,检查企业文化手册、员工行为手册、企业VI手册和企业宣传片、企业文化环境布置等硬件是否具备,以此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启动和开展。

这种检查多用定性的方式,通过实物观察和检验的方式来评价,考核对象是负责企业文化的部门,可以直接打分,对于促使下属单位启动企业文化体系建设,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要防止误导企业文化,防止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主义产生。

第二种:以过程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评价。

这种评价,适用企业文化建立架构体系之后,需要建立企业文化传播和落实体系,开展一系列宣贯活动。

企业文化总结提炼出理念体系、行为体系和形象体系之后,很多企业都头痛难以“落地”, 企业文化部门策划了一系列的企业文化传播活动,使企业文化在员工中被激活。

由于企业文化落地和激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不同时期设计不同的主题、内容和形式。

这个阶段企业文化评价的内容,大多为了检查各个单位是否开展了员工培训、案例征集、演讲比赛、团队建设等活动,以及各个单位参加文化活动的人数、频率以及学习效果。

这种针对企业文化传播活动的评估,检查各个单位是否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有力地促进各个单位企业文化有效开展。这种评价属于针对性检查,每年都可以开展。

第三种:以效果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评估。

当企业文化架构体系和传播体系建立之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转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评估上来。通过定期的企业文化监测,不仅促使各单位的文化要符合企业的主流文化,并且要使企业文化发挥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作用。比如,一些企业把员工的价值认同度、员工敬业度、客户忠诚度等等,作为各个单位的考核指标,落实到各级经理和主管的绩效指标里,使企业文化成为各级经理和主管的职责,通过企业文化效果检测,企业文化工作更加系统化,不断凝聚和激发企业软实力,推动了企业长期发展。

四、建立企业文化评价的模型与指标

企业文化评价是一个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较强的工作,企业文化评价不能随意开展,否则评价结果难以分析和使用。建立企业文化评价体系从技术层面来看,关键在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

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型

进行企业文化评价,前提是要问对问题,问对问题取决是否有科学的评价模型。因为模型决定了评价的总体方向和整体质量,为评价后期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建立科学的模型,至少要研究五个方面的文化信息:行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所处阶段以及员工状况。例如,不同的行业注重文化类型不一样,如IT行业注重创新和速度,化工行业注重安全、健康和环保,不同行业的企业文化评价方向就有很大差异。

企业文化评价要适应行业的特点,支撑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核心价值观,适应企业的发展阶段,反映员工真实的文化状态。只有把这五个方面考虑到,才能从中找出企业文化的关键要素,并在关键要素之间建立科学联系,设计出科学的评价模型。这样的评价具有长期使用的价值,真正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细化合理的评价指标

有一次,一个企业自己设计的员工满意度问卷中一道题目是:“如果更换你的上级,你是否更满意。”问题的本意是希望调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用这样的问题,就非常糟糕,等于在挑拨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因此,细化企业文化指标,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指标要系统化。评价指标要系统化,也就是明确评价指标之间要有内在结构和相互作用关系,通过评价数据能分析出真正的问题在哪里。例如,有的企业在设计企业文化评价指标的时候,其中用了三套问卷:经理优秀度指标、员工敬业度指标和客户忠诚度指标,这三套指标背后的逻辑关系是:优秀经理驱动敬业员工、敬业员工维护忠诚客户。通过这样的系统化的指标设计,企业可以从各种日常管理现象背后,发现管理问题背后的文化问题。

二是指标要标准化。要把评价模型细化为一系列的工作标准或工作场所的行为标准。标准化有两个作用:一是标准本身就是尺子,本身就能衡量和指导人们的行为,以此来自我检查和改进工作;二是通过标准来使被评价者对问题有统一的理解,便于统一开展检验和评价。

三是指标要实用化。被评价的问题应该能被有效解决,如果不能被解决的问题,最好不要去问。例如,有的企业问员工:你对你的薪酬是否满意?你对公司战略是否满意?你对组织结构是否满意?类似这样的问题虽然在企业普遍存在,但是问了之后,你根本无法解决,这对公司来说是一种浪费,对员工来说是一种欺骗。因为员工要适应公司的薪酬体系、战略与组织。

四是问题要简约化。把指标变成简约和通俗易懂的问题,便于员工理解和填答。好问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准。例如,盖洛普发明的员工敬业度,问题虽然只有12个,但是每个问题直指员工敬业度的核心维度,容易被理解、填答和改进,也便于各级经理改进提升。

目前,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评价的时候,盲目地使用国际上所谓的先进模型和评价指标,大都因为水土不服而难以真正消化,根本无法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

真正要建立企业文化评价体系,一是要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文化评价理论、方法和工具,更要结合企业的真实情况,实事求是地设计企业文化评价模型和指标,踏踏实实地开展企业文化评价工作,千万不能盲从和照搬。

五、企业文化评价实施的基本流程

企业文化评价的流程应该与企业的运营与绩效管理流程相匹配,评价的数据直接为战略规划和修订提供文化数据支持,评价的数据为人力资源发展和团队建设提供参照指标。

评价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升企业管理。实施企业文化评价,基本上可以分为测评、改善与总结三个大的阶段。

企业文化测评阶段

1.评价策划。形成企业文化测评的细致策划,企业文化评价的目标、计划、组织和实施要求。一般来说,为了保持测评的科学、客观和中立,可以选择具有权威的第三方作为测评机构。

2.评价动员。对员工进行广泛动员,既要让员工对企业文化测评形成了解,对企业文化测评形成正确的认识,又要激发员工参与测评的热情,保障企业文化测评有足够的样本量和填答问卷的质量。

3.数据收集与统计。如果员工能方便上网搞填答最好,这样通过软件系统可以直接统计数据,对于不能填答的部分员工可以采用邮件或纸质方式作为补充。员工填答之后,可以适当做一些访谈座谈,作为定性资料来解释定量数据。

4.报告撰写。形成企业文化数据库,根据企业需要,制作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报告。

企业文化改善阶段

5.研讨决策。企业的管理层在看到评价报告之后,要积极研讨和分析问题,针对一些制约企业管理和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要及时做出改进的决策。特别是高层要率先示范,作出改善的承诺。企业文化的源头在高层,改善也应该从高层开始。

6.培训宣贯。对调研的主要结论、解决措施和实施要求,应该告诉全体员工,员工有权指导评价的结构,员工希望看到企业改进的计划。各级领导或企业文化部门应该给员工作适当的培训和宣贯。

7.反馈改善。各单位的管理者应该对自己所辖的部门的企业文化负起责任,拿着测评报告,对下属员工进行沟通和反馈调查结果,发动下属一起制定群策群力的改善计划。

8.改善行动。根据各个单位的改善计划,实施改善行动。企业文化部门应该为各个单位提供相应的指导工具和专业方法。

企业文化总结阶段

9.经验总结。企业定期开展各单位企业文化评价改善的经验总结会,宣传、总结和固化其中的优秀经验。

10.表彰激励。对企业文化改进的优秀单位,适当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六、企业文化评价的责任与考核

在设计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时候,要回答一个关键问题:是各级主管还是企业文化工作者对企业文化负责?

从实践来看,企业文化评价的设计应该从企业战略出发,各级主管应该担负主要责任。企业文化部门作为一个战略性的职能部门,应该从服务企业战略的角度,发挥战略性职能作用——辅助作用。

企业组织管理链是由各级主管所形成的,是企业文化的主导线。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各级主管通过自己的言行和管理行为,逐渐形成自己团队的小文化,各个团队的文化最终汇集形成企业文化。实际上,评价企业文化,最终还是评价各个单位的文化。各级单位的一把手对企业文化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各级主管应该对企业文化建设负主要责任,各级主管应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和效果都负责。所以,应把企业文化的过程和效果作为考核各级主管的主要文化指标。

企业文化工作者作为负责专业化或职能性的部门,担负着对企业文化的总结规划、传播教育、组织实施和评价激励等职能性工作,这是企业文化部门和企业文化工作者应该担负的主要职责,这种职责相对各级主管而言,是企业文化评价的辅助线。

把企业文化评价的指标变成一种日常管理目标,纳入企业目标责任体系之中,形成企业文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有指标,人人有任务”,这样企业文化就能像业绩指标一样被逐级评价与考核。同时,还需要营造一种“奖金靠绩效、升迁靠文化”的氛围,使企业文化与各级主管的发展结合起来,加大各级主管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和投入。

目前,在一些企业中,绩效考核正在受到很多挑战,把企业文化这样的软性指标纳入企业考核体系之中,有较大的难度,需要谨慎操作。企业文化考核应该在绩效考核体系相对完善和企业文化相对成熟的企业中间开展,防止使企业文化评价与考核流于形式。

(作者系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课题研究中心主任。)

篇5:如何建设良性企业文化体系?

社会学里强调“有人群就有组织”,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则应该强调“有组织就有文化”。在当代,我们远不能如古代人那样选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进退模式,个体必须倚赖于组织而存在和发展。

由于教育背景、文化环境以及经历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处理人和事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思维及操作习惯,不断地交往和沟通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和符合组织利益的机制和制度进行协调,人们在组织中就按照这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处理事情,这样就产生了原始的组织文化。

实际上,组织文化本身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而我们具体到某个企业中的组织文化时,往往强调的是积极的企业文化,或者说是企业文化中的积极因子,忽视的是消极的企业文化。或者说是企业文化中的消极因子。一旦决策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在某些方面没有能够达成共识的话,就很容易滋长和传播,负面文化因子在人们心理的强化过程非常快,强化的程度往往也非常深,而且形成之后难以改变。

从企业的经营实践来看,各个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态度都是不同的。有的企业尚处在原始的谋生阶段,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当然是视而不见,或者即使做了,但往往不系统,不全面,而且也没有全员参与和全员认同,往往是老板或者管理者的一厢情愿的良好想法。即使他们在发表最初愿景的时候,也没有多少人相信,尤其是当经营管理层的言行高度不一致的时候,不是通往那个前景,良性企业文化因子往往就没有什么生命力了,没有一点可信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每个人都以博弈的心态来处理在企业中的各种关系,那么企业内耗就会不断扩大,从而减弱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建设出良性的企业文化体系呢?

首先,必须重建经营管理层在企业内部的诚信

从国内外众多企业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如微软、通用、诺基亚、麦当劳等,国内如联想、华为、蒙牛、志高等,它们往往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非常突出的,它在业内也能够排到前列的位置。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必须对自己的承诺负责。只有坚决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在企业群体组织中重建完整的诚信体系。经营管理层对员工负责,员工就会对客户和顾客负责。因此,我们主张构伟大的企业愿景,但绝不主张虚假承诺。彻底的诚信文化体系构建起来,就会形成系统科学的价值观。没有企业诚信文化体系的构建,良性企业文化的形成便是无源之水。

其次,必须以先进的思想来鼓舞和武装企业组织

根据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我们一般都是先画饼,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精神上优先解除饥饿,让大家明确努力的方向。追求卓越和主动的持续改善,应成为企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太过实在的企业,往往也可能造成目光短浅和没有战略眼光,“走一步算一步”和“小富即安”的思想就会在企业里盛行,就会导致组织战斗力下降,凝聚力不断松懈,从而会出现企业的信仰危机。

我认为,一个企业的失败,往往从精神解体开始,离德必离心。所以有人说,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作为老板,我们是否敢拍着胸脯说,我现在即使少给人家开几千元的工资,大部分的人都愿意跟随你。如果真能做到这样的话,这样的企业基本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其三,必须以规范的管理来统率和约束企业 在中国企业环境里,我们经常会强调国内的实际情况和文化传统,但我们又非常渴望在自己的企业内部打造西方成熟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不过,从国内众多著名企业的情况来看,我们在技上的应用上是非常快的,但大家对于一件事情的处理,却总会带着善恶的价值判断来评估。譬如某人决策失误,首先人们就会想到这个人是不是把自己的腰包给弄鼓起来了,而不是先去追究错在哪里,如何防范?如何形成更科学的决策。

至少,很多管理专家讲了多年的规范化管理,西方思想也不断涌入,各种管理工具和管理词汇不断成为我们使用的管理语言,但是许多老板还是比较相信自己的能力。平时在不同场合,可能也会讲到规范化治理,但作为规则的制定者,这种机制是不能约束自己的,基本还是比较崇尚独裁式的人治。

我认为,一个现代企业,不可能由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包打天下,否则就失去了组织存在的意义。对于现代企业组织中的每一个人,我们都要尊重,都要听取其意见,让他们提改善的想法,形成制度化的改进机制,对于战略管理、策略规划、职位设置、流程走向、权限界定、纠纷处理、薪酬体系建立与绩效评价等,我们都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及机制。

当然,基于国内实际情况,各种标准的缺失和考核过程的公正性,我们也允许有一定程度上的例外管理,但也必须以能够增强组织能力和不断组织效益为前提,否则这种例外管理的盛行,便会破坏组织纪律的刚性,从而失去经营管理层的威信。

其四,必须以系统化的培训和教育来构建基础

孙子兵法上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其实,决定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仅仅需要直接竞争双方对抗时的斗智斗勇,而且更需要在竞争发生之前就要做好准备。譬如的经营计划制定,的营销策略、人才策略、财务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推广策略、新闻公关策略、品牌整合策略、技术策略、品质策略、生产策略、采购策略等等,除了这些实质性的竞争内容之外,我们还必须有系统化的培训和教育来打造企业的根基。

在与内地一些企业老板做管理沟通时,他们一般都不注重企业员工的培训教育,往往开会也是形式,毫无意义,他们往往说,手头处理的事情已经够麻烦,还花钱给他们做培训,太浪费了,不如把这块费用降下来。其实,纵观中国数千年的战争史,我们可以看到,训练有素的组织,是绝对能够击溃杂牌军和乌合之众的,而且这已经无数次被事实所证明。

因此,对于企业职员系统化的培训和教育,这是一个优秀企业家和高明职业经理人必须要做的工作,没有这个铺垫,所有的设想都只是空中楼阁。系统化的培训教育,可以是专门的培训教育,也可以是日常手把手的辅导,甚至可以脱产培训教育,成为职员的一种福利,更要明确这是职员追求更好发展机会的必然坦途。

其五,必须整理出系统规范的企业文化体系和相应的文本

企业文化体系和规范的文本,是企业发展历程中的思想总结和经验总结,有集体智慧下的结晶,更有企业组织成员对于未来的设想以及实际运行之中的价值原则。

在国内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海尔归纳出了一系列的思想,蒙牛也整理出了一些颇具价值的体系,华为的企业文化则非常成熟也有号召力,志高的激情文化、诚信文化、学习文化和冠军成功文化等,它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企业文化特征。我们可以看到,系统规范的企业文化体系和相应的文本,都会增加良性企业文化因子传播的接触点,甚至于形成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全面覆盖。而且,在我们看来,良性企业文化的形成,它必须明确成文,而不能仅仅约定俗成,这样才更容易发扬光大。

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它既要有接触点的增加,也要有接触链的形成和相互影响,更要有全局的覆盖教育,并且要以各种形式渗透到企业组织中去,成为我们每一位职员的行动纲领和行为指南。

其六,良性的企业文化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企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良性管理文化的形成,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可能热衷于其传播,但会逐步忽视它的进化。然而,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管理实践相伴相随的,它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升级的过程,必须要随时扬弃不适应企业发展的思想和观点。

篇6:如何构建企业文化的建设体系

叶芃,原名叶生。博士,现为香港经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经盛国际管理咨询(中国)公司总经理,香港企业文化协会常务理事,香港企业文化协会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广东企业文化协会常务理事、香港证券协会会员。曾担任香港上市公司中华区首席代表,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副总经理、董事、董事会秘书、人力资源及行政总监、企业文化总监和投资银行中心总经理,熟悉企业管理、投资银行业务,对企业文化有特别的研究,1997年在国内首次提出企业文化与宗教信仰的研究,企业文化与价值的管理模式研究,引起业内的关注。在香港《大公报》《明报》《人民日报 》《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粤港信息日报》《经济研究》《商业研究》《企业管理》《21世纪人才报》等杂志报纸多次发表文章。被《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聘为专家顾问团专家,同时被聘请为国内外多家大型网站专栏作者,《阿里巴巴》《中国管理传播网》《中国营销传播网》《世界企业文化网》《HR管理世界》等等。

企业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它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但在实际的经营管理实践中,能有机运用企业文化于企业经营及发展过程中、并把企业导入或推向文化的境界的企业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一方面非常重视企业文化,而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甚微、成效不佳呢?如何将企业文化与组织制度两者有机地结合,如何构建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与认同感,如何构建高效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如何建立高效能团队、塑造团队精神,如何在组织内部进行授权?

这个问题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企业文化如何在企业体系中落地生根,第二个问题应该是授权的内容。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企业文化战略如何实施的问题。

企业文化,对于经盛公司而言,就是:

从哲学的高度指导文化,从战略的角度理解文化,从人力资源层面配合文化。

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努力把虚的东西变实,将感性的东西变理性,将抽象的东西变具体,要把文化象做战略一样实在。但无论怎么实在文化还是先有感性的东西,所以说做文化的人要有敏感度,对文化要特别敏感,如果你把握不住文化敏感的话,再好的工具你都用不上,因为你找不到点,找不到问题。

所以我们认为,哲学是道,文化是根,战略是术。战略源于文化的基本假设以及愿景使命的强大拉力,文化又为战略变革提供哲学辨证和内在动力。企业文化绝不是钉在墙上的标语、发在手里的传单,而是由战略为导向的制度、机制、程序整个系统的实施保障。企业哲学是指导企业运行的最高层次的思考模式,是处理企业矛盾的价值观及方法论。企业哲学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动力源泉,只有在有足够的能力处理企业发展的内外矛盾的前提下,企业才能确立其核心价值观以及围绕价值观的辨证方法论。企业文化是企业哲学的外在表达,企业哲学是塑造企业文化的大本大源。

中国企业哲学以融合贯通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为体,以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管理精神为用,追求企业内外部平衡和谐、共生共赢、内圣外王的哲学境界及文化力量。

在那些获得成功的高速成长的当代组织中,究竟什么在起作用呢?欲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个超越规划相对有限框架的哲学体系。它将促使组织内的所有个体树立起目标和战略意识,也包括确立必须能够指导他们集体行为的独特的价值观。

那企业文化如何战略化?经盛有一套完整体系,具体内容在我们出版中《中国企业文化战略》书中有全面的介绍。

企业文化在组织构架中如何保障它的实施?

一般来说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将企业文化职能放在人力资源部,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就是因为企业文化的职能可以通过人力资源这个途径来实施,现在大部分的公司都这样做,所以它使得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变得非常紧密。这也跟企业文化在西方一般将它列入到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有关,不利之处是企业文化毕竟不仅仅与人力资源有关,它是一项综合的战略,它涉及到许多部门和各个和个管理环节,人力资源部不是一个综合部门,它所考虑以及职能范围会使它局限在操作的层面上,而把企业文化越做越狭义了。第二种是把企业文化放在宣传部、企管部、策划部、总经办等综合性部门,这些部门属于综合管理部门,相对来言可以将企业文化与其它部门的工作衔接起来,这种做法较适合中小型企业。但它始终只是其中某一项职能而已,因此还是有局限性。第三种就是把文化单列出来,企业文化单独作为一个职能部门甚至是中心,这无疑就很大程度上加强文化的职能,这基本上就具备了将企业文化作为战略的定位了,因为你将企业文化作战略来看待,但它却没有相应的独立部门,这就很难正式开展工作了。

但我们并不赞成为了文化而文化,就是说,在公司规模还处于中小型企业阶段,而且相应的文化需求并不强烈,只要在某一个部门强化文化这个职能就可以达到目的,就不必须说一位到位就一定要成立一个企业文化部。因为我们说过,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把企业文化作为一项战略,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能力去支付正式运作企业文化的成本。相反,在公司战略还暂时不需要的时候,只要将文化作为一项管理职能可以了。

第二个问题是授权。下面是我在《思维决定一切》中所说的授权。

授权,相信一般管理者都知道它的含义,也知道授权的必要性,但如果是有效授权的话,可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其深层意义。有效授权,关键在这两个字“有效”,有些人不明白,授权还有无效的?我们看看下面这个比喻就知道了。

举个例子,你陪新手去开车,你要给他充分授权,要不然他怎么能开好车呢。一方面,你会担心他开不好车,有可能会出车祸;一方面,你又不得不授权给他做,要不然他永远都开不了车,那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去教他呢?如果你发现他方向盘打的不好或者油门踩的不好,只要他不发生车祸,你就应该等他转了一个弯以后再跟他说你做错了或者走错了,你必需给他犯错的机会。如果每一次他做的不好,你就骂他,说你怎么能这样开,你太蠢了等等。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没有让他学得更快,反面使他更加紧张,出了更多错,甚至使他丧失继续开车的勇气。

授权是为公司培养人才的最好途径之一。

授权,是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做好的一件事情,因为公司要发展,那意味着公司要不断培养人才,培养人才首先第一步就要学会授权,如果你不授权,所有的工作都是你一个人来做,那么公司永远不会有能够替代你位置的人,所以授权的工作很重要。你什么时候该授权?

如果你感觉自己没有太多时间用在管理上,这个时间老是不够用,经常要把工作带回家去做,总感觉别人做的事情没有自己做的放心,要求员工把每件事情都向自己汇报,自己又有很多事务性的事情要做,你们对照一下有没有这种感觉,有的话就应该授权了。实际上管理者应该做什么,顾名思义就是管理的工作。但是我们有些老板自己什么事都亲自做,老是说员工办事不放心,那什么时候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老板呢?老板应该是有这样的境界,就算你有一段长时间不在公司,公司都照常运行,就是说老板在与不在都一个样,因为下面的员工能够做好。

授权首先是一种管理的意识,一种培养人才的意识!

授权首先是要把握风险,就是要适当授权,要有承担风险的意识和责任。

授权是适当的授权,你必须了解下属的能力。不能说将一项新的工作放手让新手去做,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就授权,到时候把这个责任推掉,这不能算是授权,而是推卸责任。作为领导,你必须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因为授权是有风险的。你把这个事情交给部门副经理去负责,实际上你要明确这个风险,因为如果做不好,部门负责人是你。而且你应该有义务去承担这种风险,既然坐到这个位置你就必须为结果负责。但从公司角度考虑,你又必须为公司培养人,所以一定要有风险承担的意识。如果做不好,第一个责任是你的,不能推卸责任说我已经授权给他。因此授权的风险应该是你可以控制的,只要风险是控制的,那就肯定要给下属受权。因为他第一次做不好,第二次做不好,第三次可能就做好了,但如果没有第一次做不好,他永远都不会有第三次做好的机会,所以你要给他机会去犯错,机会代表风险,那风险谁来承担,你来承担。

就象上面例子说的,如果明知道他根本连车有几个档位都不清楚,就是说他根本就没有学会开车,这种情况还授权给他去开车,这不明摆着会出车祸吗?所以授权之前一定要评估一下风险,如果这个风险不能控制,那就不能授权,不然结果可能是另一种情况了。但只要觉得这个风险可以控制,就是说最多是走多点弯路,或者有点小磨擦,那就应该让他去试一下,因为新手开车肯定是会出点小麻烦的,不然他可能永远都不会有开车的经验了。

授权是对公司最大的忠诚!

管理者如果没有这种意识,老是把事情全部自己做,以为这样是对公司的忠诚吗?其实这是对公司最大的不忠诚,你把自己的工作都做完了,那下面的人做什么,下属没事做,公司就觉得人多了,那就要裁员了。那你不是害了他吗?而且公司永远都不会有人才梯队的形成。你培养下属是不是会担心自己的位置没得坐了,其实不用担心,相比还有更好的位置等着你。

授权流程是首先要交给合适的人,然后给他一个计划,接着就是过程监控。

什么是充分授权?充分授权就是需要一个过程监控。把事情交给下属后,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他一些支持,不断跟踪,不能说只要他把球踢出去后就不管它往那边走了,你要教他怎么踢会更准一点,会更快一点,这才是一种有效的授权,所以说要进行支持,要进行过程的监控。

授权是要将责权利一块授权出去。

授权有个误区,就是将不好的工作授权给下属,让下属有责而无权,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授责不授权。不能只把责任给他,而不把权利给他。例如叫他去买一台设备,但相关的协调权,财务审批权或者说最终审核权利谁负责都没跟他说清楚,然后他做什么,事事给你汇报,他不汇报,又批评他。你跟他说给你授权了,但是权利却没有给他,只是把责任给了他,那么这不叫授权,而叫推卸责任。

还有授权的速度不要太快,当下属不了解或者说还对你的授权范围不清楚的时候,你就说我给你授权了,你赶快去做,他做错的机会就很大。所以要把授权的范围及时间进度交待清楚,不能模糊不清。

授权是要用一个启发性的观点去引导员工,教授他做事的技能和方法。

培养一个人是很不容易、很困难的,你要给他一个方法,但是你不要把自己的所有东西一下子全部套给他,你要相信他、鼓励他,用一种突破思维的方式或者新的方式来给他做好。你要跟他说,按照我的经验可能这样做会好点,但是,你最好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告诉他怎么去做,这样才能提升你的水平,所以不能完全用套模子的形式来授权。还有一个误区是逆授权,什么叫逆授权?比如说你把这个工作授权给他,反过来你感觉好像这个过程不是你授权给他,而是他授权给你。因为你发觉有什么事,凡是重要的决策的时候他找的是你,而你希望他把这个决策给做了,倒过来他事事向你汇报,事事跟你交代,反倒过来你又给他做决策,那到底是谁给谁授权?

授权的程度,通常情况下是:

你告诉我情况,我来决策;

你告诉我建议我来选择,你告诉我你希望怎么做,我随后再告诉你怎么做;你可以去做,但是你要给我知道你怎么做,要与我有联系。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如何搭建企业文化体系】相关文章:

如何写论文04-15

如何写经济论文04-15

如何自学议论文04-15

如何阅读医学论文04-15

如何撰写毕业论文04-15

如何写作毕业论文04-16

如何写财会类论文04-16

投资决策如何做论文04-17

如何写临床医学论文04-17

如何写好教学论文04-15

上一篇:吃晚饭时的动作神态描写范文下一篇:杏坛小学迎省规汇报

本站热搜